本發(fā)明涉及毛紡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提供一種散毛機,尤其是一種用于儲毛倉的散毛機。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在紡紗流程的開松、和毛工序,原料開松混合后通過風機輸送到儲毛倉中進行儲存或二次開松混合。為了使原料從儲毛倉頂部飄落下來的過程中能夠在風力的作用下均勻混合,并均勻的散落在儲毛倉中,在儲毛倉頂部加裝“s”彎頭散毛機、“環(huán)形”散毛機或落地式打毛器?!皊”彎頭散毛機,是通過風力帶動彎頭旋轉進行散毛工作,會產生彎頭結合處卡毛、旋轉不暢,風管的吸毛量不同,造成風力忽大忽小,散落不均勻。環(huán)形”散毛機,是通過風力將原料送到環(huán)形散毛機的外環(huán)罩上,通過慣性在內、外環(huán)中間的空間進行旋轉飄落,易產生原料在儲毛倉中形成“金字塔式”堆積,原料混合效果差,儲毛倉的原料需要人工不定時的推平。立式打毛器,是在儲毛倉落毛口下方樹立金屬立柱,立柱頂端安裝“十字狀”葉片,通過電機帶動對落下的原料進行打擊、開松。缺點是:損傷纖維,尤其是高檔的羊絨類;由于原料都是添價油劑,腐蝕性強,易將打毛器腐蝕,壽命短;易造成儲毛倉的原料散落不均勻。
基于上述現(xiàn)狀,如何使得原料在儲毛倉分布均勻,就成為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有鑒于此,特提出本發(fā)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即為了使得原料在儲毛倉分布均勻,本發(fā)明提供了散毛機,通過驅動機構驅動旋轉出棉機構旋轉運動,使得原料能夠均勻的灑落,混合效果佳,不需要人工不定時的推料。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散毛機,包括旋轉出棉機構,旋轉出棉機構用于帶動原料做旋轉運動;驅動機構,驅動機構用于驅動旋轉出棉機構旋轉運動;防護機構,旋轉出棉機構和驅動機構均設置在防護機構上。
作為上述散毛機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中,旋轉出棉機構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出棉部和第二出棉部,第一出棉部設置在防護機構上,并與驅動機構連接;第二出棉部傾斜設置,且向防護機構的頂部傾斜。
作為上述散毛機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中,第二出棉部與豎直方向的傾斜角度為5°~90°。
作為上述散毛機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中,第一出棉部豎直設置。
作為上述散毛機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中,第一出棉部和第二出棉部通過圓弧倒角連接。
作為上述散毛機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中,第一出棉部和第二出棉部一體成型。
作為上述散毛機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中,防護機構包括防護板和設置在防護板上的防護罩,防護罩和防護板之間構成了防護空間,旋轉出棉機構和驅動機構均位于防護空間內。
作為上述散毛機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中,防護板上設有第一連接孔,防護罩上設有與第一連接孔垂直對應的第二連接孔,第一出棉部的上端穿過第一連接孔,并與第二連接孔連接。
作為上述散毛機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中,沿第二連接孔的周向設有固定環(huán),第一出棉部通過固定環(huán)與第二連接孔連接。
作為上述散毛機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中,驅動機構包括減速電機,減速電機通過支架與防護板連接,減速電機通過傳動帶與第一出棉部連接。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和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通過驅動機構驅動旋轉出棉機構旋轉運動,不受風力大小的影響,使得原料能夠均勻的灑落,混合效果佳,不需要人工不定時的推料。通過防護機構,防止了散毛機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xiàn)卡花的現(xiàn)象。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散毛機的第一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散毛機的第二結構示意圖。
圖中11-第一出棉部;111-被動傳動輪;12-第二出棉部;21-減速電機;211-主動傳動輪;22-傳動帶;31-防護板;311-第一連接孔;32-防護罩;321-第二連接孔;322-固定環(huán)。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來描述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的是,這些實施方式僅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的技術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關系的術語是基于附圖所示的方向或位置關系,這僅僅是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此外,還需要說明的是,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可根據(jù)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參見圖1和圖2,本發(fā)明的散毛機包括旋轉出棉機構,旋轉出棉機構用于帶動原料做旋轉運動;驅動機構,驅動機構用于驅動旋轉出棉機構旋轉運動;防護機構,旋轉出棉機構和驅動機構均設置在防護機構上。
將散毛機安裝在儲毛倉的上部,通過驅動機構驅動旋轉出棉機構旋轉運動,使得原料能夠均勻的灑落,混合效果佳,不需要人工不定時的推料。通過防護機構,防止了散毛機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xiàn)卡花的現(xiàn)象。
在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旋轉出棉機構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出棉部11和第二出棉部12,第一出棉部11設置在防護機構上,并與驅動機構連接;第二出棉部12傾斜設置,且向防護機構的頂部傾斜。進一步地,第一出棉部11豎直設置,第二出棉部12與豎直方向的傾斜角度為5°~90°。
雖然在原理上第一出棉部11和第二出棉部12之間的夾角越小,但是在實際生產時,則需要第一出棉部11和第二出棉部12之間的夾角越大越好。因此,為了平衡第一出棉部11和第二出棉部12在生產及裝配過程中的要求,需要將第一出棉部11和第二出棉部12之間的夾角設定在一定范圍內,經過多次設計以及試驗,將第一出棉部11和第二出棉部12之間的夾角為5°-90°為最佳角度范圍,故采用上述角度作為第一出棉部11和第二出棉部12之間的夾角。優(yōu)選地,第一出棉部11和第二出棉部12之間的夾角為60°,既有利于生產旋轉出棉機構時的脫模,又有利于旋轉出棉機構的形成大的出棉范圍。
優(yōu)選地,第一出棉部11和第二出棉部12通過圓弧倒角連接,使得在使用時,原料能夠全部從第二出棉部12出來,不存在死角。
優(yōu)選地,第一出棉部11和第二出棉部12一體成型,便于加工模具的制備,加工工藝簡單,成本低。
在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中,防護機構包括防護板31和設置在防護板31上的防護罩32,防護罩32和防護板31之間構成了防護空間,旋轉出棉機構和驅動機構均位于防護空間內。通過防護機構,防止了散毛機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xiàn)卡花的現(xiàn)象。
優(yōu)選地,防護板31上設有第一連接孔311,防護罩32上設有與第一連接孔311垂直對應的第二連接孔321,沿第二連接孔321的周向設有固定環(huán)322,第一出棉部11的上端穿過第一連接孔311,并通過固定環(huán)322與第二連接孔321連接,第一出棉部11與驅動機構連接。
在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中,驅動機構包括減速電機21,減速電機21通過支架與防護板31連接,減速電機21通過傳動帶22與第一出棉部11連接。
優(yōu)選地,減速電機21上設有與傳動帶22配合的主動傳動輪211,第一出棉部11上設有與傳動帶22配合的被動傳動輪111。
還包括與傳動機構信號連接的控制機構,控制機構用于控制驅動機構運動。
將散毛機安裝在儲毛倉的上方,通過控制機構控制減速電機21啟動,通過傳動帶22帶動一體成型的第一出棉部11和第二出棉部12繞第一出棉部11的軸線做360°旋轉,使得原料均勻的灑落在儲毛倉內,混合效果佳,不需要人工不定時的推料,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通過減速電機21帶動第一出棉部11轉動,能夠有效的控制第一出棉部11的轉速,不受風力大小的影響。而且,旋轉出棉機構和驅動機構均設置在防護機構內,不易卡花。
至此,已經結合附圖所示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描述了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顯然不局限于這些具體實施方式。在不偏離本發(fā)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相關技術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換,這些更改或替換之后的技術方案都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