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體噴射裝置和液體噴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液體噴射裝置,該裝置具有通過將單元頭的多個液體噴射部分并置、使該單元頭與相鄰的單元頭連接而構成的一個行頭部(linehead),每一個單元頭的液體噴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用于從一噴嘴中噴射墨滴,本發(fā)明還涉及使用該行頭部的一種液體噴射方法,該行頭部具有通過將多個單元頭并置、使該單元頭與相鄰的單元頭連接而構成的多個單元頭,而每一個單元頭的液體噴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用于從該噴嘴中噴射墨滴。
更詳細地說,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技術,其中可對每一個單元頭單獨地設定墨滴的噴射方向,使構成該行頭部的每一個單元頭可在對每一個單元頭適當?shù)姆较蛏蠂娚淠巍?br>
背景技術:
已知噴墨打印機為液體噴射裝置的一個例子。作為噴墨打印機,已知有一種串聯(lián)系統(tǒng)(serial system)。在該系統(tǒng)中,從在記錄介質的橫向方向運動的一個頭噴射的墨滴落在運動的記錄介質上,而該記錄介質在輸送方向運動。另外,行系統(tǒng)具有沿著該記錄介質的整個寬度設置的行頭部,使記錄介質只在與記錄介質的橫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運動,而從該行頭部噴射的墨滴落在該記錄介質上。
另外,如在日本未審查的專利申請公報2002-36522號中所述,該行頭部的結構具有多個并置的小頭部芯片(以下稱為單元頭),將該單元頭的末端連接在一起,使每一部分都由每一個單元頭組成的液體噴射部分沿著照相紙的整個寬度配置。
在日本未審查的專利申請公報2002-192727號中說明了一種行打印機的技術,它是使每一個噴射部分具有一個具有多個可獨立控制的用以改變墨水的噴射方向的加熱區(qū)域的頭。當該噴射部分不噴射時,進行打印,而不噴射部分的點由其他噴射部分的正常的點補充。
另外,在日本未審查的專利申請公報2001-105584號公布了一種技術,它是每一個噴射部分具有至少兩個能量產(chǎn)生元件,使得通過控制該兩個能量產(chǎn)生元件,而隨機地改變噴墨方向,在多個方向從該噴射部分噴射墨滴。在該公開中說明,可以包括行系統(tǒng)。
然而,在通常的技術中,當形成行打印頭時,噴射部分的數(shù)目比在串聯(lián)系統(tǒng)中的數(shù)目多,因此產(chǎn)生一個問題,即增加了噴墨特性分散。
在該串聯(lián)系統(tǒng)中,即使當噴墨特性一定程度上變化時,采用稱為“重疊噴射”的技術,即設置墨點使得墨點與事先所設的點重疊以填充間隙,可使該分散難以察覺。
然而,在行系統(tǒng)中,由于打印頭不運動,不能通過將墨點記錄在已記錄的區(qū)域上而進行重疊噴射。這樣,在噴射部分設置方向上保留有該噴射部分中固有的分散,因此產(chǎn)生可察覺條紋不均勻的問題。
特別是,如日本未審查的專利申請公報2002-365522中所述那樣,當通過將多個單元頭連接在一起形成該行打印頭時,則產(chǎn)生在該單元頭之間的連接間隙中產(chǎn)生分散的問題。
圖29為表示在一個行打印頭中,墨滴的噴射方向和落下位置的圖,該行打印頭具有并置使得在頭1之間連接在一起的多個單元頭(以下簡單地稱為“頭1”),。在圖中,上部表示頭1的配置和墨滴的噴射方向的正視圖,下部表示落在照相紙P上的墨點分布的平面圖(與以下的圖相同)。
在圖29中,只表示了三個頭1,第N個,第(N+1)個和第(N-1)個頭1;然而,在圖中的橫向方向上可以并置大量的頭1。在每一個頭1中,液體噴射部分(每一個部分都包括一個噴嘴,并具有噴射墨滴的功能)以固定的間距P排列(例如在分辨率為600DPI時,大約為42.3μm)。
另外,頭1并置使頭1之間的連接,例如位于第N個頭1的最右位置的液體噴射部分和位于第(N+1)個頭1的最左的液體噴射部分之間的連接的間距為P。
因此,如圖29所示,當在圖中的箭頭方向,從每一個頭1的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噴射墨滴時,全部墨點在照相紙的寬度方向以間距P排列(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圖中的橫向))。
以上所述為當全部頭1配置在預定的位置上時,同時每一個頭1的墨滴的噴射方向固定時的情況。然而,在實際上,這不是必需的。
例如,如圖30所示,如果第N個頭1移動至更接近第(N-1)個頭1的位置,則第N個頭1配置在比(N+1)個頭1更遠的位置上。
這樣,如圖30所示,從位于圖中的第(N-1)個頭1最右端的液體噴射部分噴射的墨滴,過分接近從位于圖中的第N個頭1最左端的液體噴射部分噴射的墨滴,因此在照相紙P的輸送方向(圖中的垂直方向)上,在頭1之間的邊界上產(chǎn)生可察覺的不希望的條紋A。同樣,從位于圖中第N個頭1的最右端的液體噴射部分噴射的墨滴,過分地與從位于圖中第(N+1)個頭1的最左端的液體噴射部分噴射的墨滴分開,因此,產(chǎn)生不希望的可察覺的白色條紋A。
另外,如圖31所示,雖然,第(N-1)個,第N個和第(N+1)個頭1分別以預定的間隔配置,但可以有噴射方向與其他頭1的噴射方向不同的頭1,例如使得從第N個頭1的液體噴射部分噴射的墨滴的噴射方向與第(N-1)個頭1傾斜。這是因為由于制造誤差,每一個頭1的噴射特性(例如噴射方向)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每一個頭1的精度改善,墨點仍如圖30同樣的方式分布,使得如上所述那樣,在頭1之間的邊界上,同樣產(chǎn)生明顯的不希望的條紋A或白色條紋B。
然而,要改善每一個頭1的配置精度并且均化每一個頭1的噴射特性,使得條紋A或白色條紋B不明顯是極其困難。即使有可能,也會使制造成本大大增加。
在日本未審查的專利申請公報2002-192727號所述的技術中,當一個液體噴射部分不噴射時,墨點可由其他正常的液體噴射部分補充。然而,當形成行頭部,將頭1連接在一起時,如果頭1之間的噴射特性有偏移,則不能利用日本未審查的專利申請公報2002-192727號的技術補充墨點。
另外,在日本未審查的專利申請公報2001-105584號所述的技術中,隨機地改變墨水的噴射方向,可以減輕條紋的不均勻性。然而,如果可以隨機地改變噴射方向,則改變的范圍具有預定的限度。即如果隨機地改變噴射方向,超過該預定的限度,則不可能形成精確的像素。如上所述,如果形成行頭部,將頭1連接在一起,則噴射特性可以偏移超過通過改變噴射方向來減輕條紋不均勻性所允許的限度。在這種情況下,只通過隨機地改變噴射方向,不能使條紋的不均勻性變得不明顯。
發(fā)明內(nèi)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要即使在噴射特性(例如墨滴的噴射方向)分散時,和當單元頭的配置精度分散時,可通過對每一個單元頭相應的校正,減輕條紋不均勻性以改善打印質量。
本發(fā)明通過下述的解決裝置達到上述目的。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種液體噴射裝置,它具有通過使單元頭的多個液體噴射部分并置以便將該單元頭與相鄰的單元頭連接構成的一個行頭部,每一個單元頭的液體噴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用于從噴嘴中噴射墨滴,該液體噴射裝置包括用于控制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將液滴從噴嘴噴射的主要控制裝置;輔助控制裝置,它在該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在至少一個與由該主要控制裝置控制的噴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控制要噴射的液滴,和輔助控制執(zhí)行確定裝置,它用于單獨地設定是否輔助控制裝置對每一個單元頭執(zhí)行。
根據(jù)上述的本發(fā)明,通過該輔助控制執(zhí)行確定裝置確定是否輔助控制裝置對每一個單元頭執(zhí)行。當該主要控制裝置噴射墨滴時,如果噴射方向與其他單元頭的噴射方向不同,則輔助控制裝置工作。
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的一種液體噴射裝置,它具有通過使單元頭的多個液體噴射部分并置以便將該單元頭與相鄰的單元頭連接構成的一個行頭部,每一個單元頭的液體噴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用于從噴嘴中噴射墨滴,該液體噴射裝置包括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它可使從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的噴嘴噴射的液滴的噴射方向在該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的至少兩個不同的方向上改變;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它可在由該噴射方向改變裝置確定的液滴的多個噴射方向中,單獨地對每一個單元頭設定一個參考的主方向。
根據(jù)上述的方面,每一個單元頭都設置噴射方向改變裝置,使液滴可在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的至少兩個不同的方向上噴射。
然后,該參考方向設定裝置單獨為每一個單元頭設定任何一個參考的主方向。
另外,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的一種液體噴射裝置,它具有通過使單元頭的多個液體噴射部分并置以便將該單元頭與相鄰的單元頭連接構成的一個行頭部,每一個單元頭的液體噴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用于從噴嘴中噴射墨滴,該液體噴射裝置包括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它可使從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的噴嘴噴射的液滴的噴射方向在該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的至少兩個不同的方向上改變;噴射角度設定裝置,它用于為每一個單元頭單獨地設定由該噴射方向改變裝置確定的液滴。
在上述方面中,單元頭的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設置有噴射方向改變裝置,使液滴可在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的至少兩個不同的方向上噴射。
然后,該噴射角度設定裝置單獨為每一個單元頭設定液滴的噴射角度。
圖1為包括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液體噴射裝置的噴墨打印機的頭的分解透視圖;圖2為一個行頭部的實施例的平面圖;圖3包括詳細表示該頭部的加熱電阻的配置的平面圖和截面圖;圖4A~4C為表示當提供分開(divided)的加熱電阻時,加熱電阻之間的墨泡形成時間差(ink bubble-generating time difference)和墨滴的噴射角之間的關系的示圖;圖5為表示墨滴噴射方向偏移的圖;圖6為利用主要控制裝置,輔助控制裝置和輔助控制執(zhí)行確定裝置校正墨滴的落下位置的例子的圖。
圖7為利用主要控制裝置,輔助控制裝置和輔助控制執(zhí)行確定裝置校正墨滴的落下位置的例子的圖。
圖8為利用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噴射角設定裝置校正墨滴落下位置的一個例子的圖;圖9為利用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噴射角設定裝置校正墨滴的落下位置的另一個例子的圖;圖10A和10B為噴射角設定裝置的另一個例子的圖;圖11為墨滴分別從彼此靠近的液體噴射部分落在一個像素上的一個例子的圖,其中墨滴噴射設定成偶數(shù)噴射方向;圖12為從墨滴在雙側對稱方向和垂直向下方向上的噴射偏離所建立的奇數(shù)噴射方向的一個例子的圖;圖13為表示在雙向噴射(偶數(shù)噴射方向)情況下,根據(jù)噴射執(zhí)行信號,由液體噴射部分在照相紙上形成每一個像素的過程的圖;圖14為表示在三向噴射(奇數(shù)噴射方向)情況下,根據(jù)噴射執(zhí)行信號,由液體噴射部分在照相紙上形成每一個像素的過程的圖;圖15包括表示墨滴落在一個像素區(qū)域上的M個不同的落下位置中的任何一個位置上的狀態(tài)的平面圖;圖16為表示使用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的墨滴的噴射方向的圖;圖17為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具有第二噴射控制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圖;圖18為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具有第二噴射控制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圖;圖19為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具有第一噴射控制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圖;圖20為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具有第一噴射控制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圖;圖21為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具有第一噴射控制裝置和第二噴射控制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圖;圖22為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具有第一噴射控制裝置和第二噴射控制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圖;圖23A和23B為表示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噴射角設定裝置外,具有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的例子的圖;圖24A和24B為表示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具有第二噴射控制裝置和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的例子的圖;圖25A和25B為表示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具有第一噴射控制裝置和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的例子的圖;圖26A和26B為表示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外,具有第一噴射控制裝置,第二噴射控制裝置和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的例子的圖;圖27為根據(jù)一個實施例的噴射控制電路圖;圖28A和28B為表示極性改變開關的狀態(tài)和第一噴射控制開關的接通/斷開狀態(tài)之間,與在噴嘴配置方向上墨點的落下位置的改變的關系的表;圖29為表示在具有并置的多個頭1、使頭部1與相鄰的頭1連接的行噴射頭中,墨滴的噴射方向和墨滴的落下位置的圖;圖30為第(N-1)個頭靠近第N個頭配置的一個例子的圖;圖31為從第N個頭的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噴射的墨滴的噴射方向與其他頭1的噴射方向不同的一個例子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照附圖,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在本說明書中,“墨滴”表示從液體噴射部分的噴嘴18(將在后面說明)噴射的微量(大約幾個微微公升)的墨?!包c”表示在記錄介質(例如照相紙)上形成的一個墨滴的落下形式?!跋袼亍庇梢粋€圖像的最小單位定義,“像素區(qū)域”表示形成像素的一個區(qū)域。
在一個像素區(qū)域上,可以落下預定數(shù)目的墨滴(零,一或多個小滴),形成沒有一個點的一個像素(一級灰度(one-step gradation)),具有一個點的一個像素(二級灰度)和具有多個點的一個像素(三級或更多級的灰度)。也就是,一個像素區(qū)域對應于零,一個或多個點。這樣,在記錄介質上可以配置大量的這些像素,以形成圖像。
與該像素相應的點不完全包括在相應的像素區(qū)域內(nèi),一些點可以在該像素區(qū)域外面。
(頭結構)圖1為包括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液體噴射裝置中的噴墨打印機(以下簡稱為打印機)的一個單元頭11(以下簡稱為頭11)的分解透視圖。
圖1所示的頭11由多個并置的液體噴射部分構成。該液體噴射部分包括一個裝在噴射的液體的墨水腔12;設置在該墨水腔12內(nèi),用于通過供給能量,使裝有該墨水腔12中的液體產(chǎn)生氣泡的加熱電阻13(相當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氣泡產(chǎn)生裝置或加熱元件),和一個噴嘴片(nozzle sheet)17(相當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噴嘴形成件),該噴嘴片上形成噴嘴18,以便與由加熱電阻13產(chǎn)生的氣泡相關操作,噴射液體。
參見圖1可看出,噴嘴片17粘接在阻擋層(barrier layer)16上,在圖中,噴嘴片17表示成分解狀態(tài)。
在頭11中,襯底件14包括由硅等制成的一個半導體襯底15,和沉積在該半導體襯底15的一個表面上的加熱電阻13。該加熱電阻13通過在該半導體襯底15上形成的一個導電部分(沒有示出),與一個外部電路電氣上連接。
阻擋層16由沉積在半導體襯底15的整個表面上的光敏環(huán)化橡膠抗蝕劑(photo-sensitive cyclized-rubber resist)或曝光硬化的干燥薄膜抗蝕劑(exposure curing dry-film resist)制成,其上形成加熱電阻13,然后利用光刻方法除去不需要的部分。
另外,由鎳利用電熔鑄技術制造具有多個噴嘴18的噴嘴片17,并粘接在阻擋層16上,使噴嘴18的位置與加熱電阻13的位置一致,即使得噴嘴18分別與加熱電阻13相對。
墨水腔12由襯底件14,阻擋層16和噴嘴片17構成,以便包圍該加熱電阻13。也就是,在圖中,該襯底件14形成墨水腔12的底壁,該阻擋層16形成墨水腔12的側壁,而噴嘴片17形成墨水腔12的頂壁。這樣,該墨水腔12在圖1的前部右端有一個開口區(qū)域;并且該開口區(qū)域與墨水流動通道(沒有示出)連通。
一般,上述一個頭11包括幾十個至幾百個墨水腔12,并且,該加熱電阻13設置在每一個墨水腔12內(nèi)。利用從打印機的控制部件來的指令,可以相應地選擇加熱電阻13,以便將裝在與加熱電阻13相應的墨水腔12中的墨水從位于墨水腔12對面的噴嘴18噴射。
也就是,墨水腔12被從與該頭11連接的墨盒(沒有示出)中的墨水充滿。然后,通過將脈沖電流短時間地(例如1~3μs)加在加熱電阻13上,該加熱電阻13被迅速加熱,造成在與該加熱電阻13接觸的墨水中產(chǎn)生氣相的氣泡,再通過墨水氣泡的膨脹,將一定容積的墨水推向側邊(墨水被蒸發(fā))。這樣,以與被推墨水相同的容積的與噴嘴18接觸的墨水,作為墨滴從噴嘴18噴射,并落在照相紙上,形成點(像素)。
另外,根據(jù)該實施例,該行頭部可具有通過將多個頭11設置在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噴嘴18的設置方向或記錄介質的寬度方向)、使頭11連接在一起而配置的頭11的多個液體噴射部分。圖2為表示行頭部10的一個實施例的平面圖。在圖2中,表示了4個頭11((N-1)、(N)、(N+1)和(N+2)),但還可以設置大量的頭11,將它們連接在一起。
為了形成行頭部10,首先如圖1所示,將除了噴嘴片17以外頭11的多個部分(頭部芯片)并置。
然后,將具有在整個頭部芯片的每一個加熱電阻13上形成的噴嘴18的一個噴嘴片17粘接在這些頭部芯片的頂部上,形成該行頭部10。
在圖2中,表示了具有一個顏色的行頭部10,也可以設置多個行頭部10,為每一個行頭部10供給不同的顏色的墨水,以形成一個彩色行頭部。
當彼此鄰近的頭11分別配置在橫跨墨水流動通道的一側和另一側上時,在一側上的頭11與在另一側上的頭11相對,即配置頭11,使噴嘴18彼此相對(所謂交錯排列)。即,在圖2中,在將第(N-1)個頭11和第(N+1)個頭11的靠近噴嘴18的外部周邊連接在一起的線,和將第N個頭11與第(N+2)個頭11的靠近噴嘴18的外周邊連接在一起的線之間的部分為這個行頭部10的墨水流動通道。
另外,配置頭11,使在彼此靠近的頭11的末端上的噴嘴18之間的間距(即在圖2的A部分詳圖中,在第N個頭11的最右端的噴嘴18和在第(N+1)個頭11的最左端的噴嘴18之間的間隔)與該頭11的噴嘴18之間的間隔相同。
另外,與上述的交錯排列不同,每一個頭11的液體噴射部分也可以排列成直線(如直線一樣直)。即,在圖2中,第N個和第(N+2)個頭11的方向可以與第(N-1)個和第(N+1)個頭11的方向相同。
在圖2中,每一個頭11的液體噴射部分大致與頭11的并置方向平行;另一種方式是,每一個頭11的液體噴射部分可以配置在圖2的傾斜向右的線上。另一種方式是,頭11的液體噴射部分分成多個組,但屬于每一個組的液體噴射部分可以配置在圖2的傾斜向右的線上。
(噴射方向改變裝置或主要控制裝置和輔助控制裝置)頭11還包括噴射方向改變裝置或主要控制裝置和輔助控制裝置。
根據(jù)該實施例,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可以在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的至少兩個不同的方向上,改變從液體噴射部分的噴嘴18噴射的墨滴的噴射方向。
更具體地說,該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包括用于控制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從噴嘴18噴射墨滴的主要控制裝置;和輔助控制裝置,該輔助控制裝置用于控制墨滴,在與由在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的主要控制裝置控制的墨滴噴射方向不同的至少一個方向上噴射。根據(jù)該實施例,該噴射方向改變裝置(主要控制裝置和輔助控制裝置)的結構如下。
圖3包括詳細表示頭11的加熱電阻13的配置的平面圖和截面?zhèn)纫晥D。圖3的平面圖用點劃線,表示噴嘴18的位置。
如圖3所示,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頭11中,兩個分開的加熱電阻13并置在一個墨水腔12內(nèi)。另外,該兩個分開的加熱電阻13的配置方向為該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
在沿縱向將一個加熱元件13分成兩件形成的兩件式加熱元件13中,由于寬度變成一半,而長度相同,因此電阻值加倍。當將這些加熱元件13的兩件串聯(lián)時,具有雙倍電阻的加熱元件13也串聯(lián),造成電阻值為4倍。
為了使得裝在墨水腔12中的墨水沸騰,需要通過將預定的電能加在加熱元件13上而加熱該加熱元件13,因為墨水是在沸騰過程中利用能量噴射的。當電阻小時,電流必需增加,然而通過增加加熱元件13的電阻值,可以用較小的電流沸騰墨水。
因此,用于使電流通過的晶體管的尺寸可以減小,從而節(jié)省空間。加熱元件13的厚度的減小可增加電阻值,然而,考慮到加熱元件13選擇的材料和材料的強度(壽命),加熱元件13的厚度減小有一個預定的限度。另外,不減少厚度可以通過分開加熱元件13來增加電阻值。
當在一個墨水腔12內(nèi)設置分成兩個的兩件式加熱元件13時,并且如果每一件加熱元件13達到墨水沸騰溫度所需的時間(氣泡形成時間)大致相等,則在兩個加熱元件13上墨水同時沸騰,使墨滴可在噴嘴18的軸向方向噴射。
如果在加熱元件13的氣泡形成時間中,兩個元件之間產(chǎn)生時間差,則在兩個加熱元件13上墨水不能同時沸騰,因此墨滴偏離噴嘴18的軸向方向噴射(偏移)。這樣,墨滴的落下位置偏離墨滴不偏移噴射時的落下位置。
圖4A和4B為表示由根據(jù)該實施例的分開的加熱電阻13造成的墨水氣泡產(chǎn)生的時間差和墨滴的噴射角之間的關系的示圖。圖形中的數(shù)值為計算機仿真的結果。在這些圖形中,X-方向(在縱坐標上畫出的θx表示的方向,注意不是圖形的橫坐標)為噴嘴18的配置方向(加熱電阻13的并置方向);而y-方向(在縱坐標上畫出的θy表示的方向,注意不是圖形的縱坐標)為與x-方向垂直的方向(照相紙的輸送方向)。在x-和y-方向兩者中,θx和θy為偏移角,而沒有偏移時它們?yōu)榱恪?br>
另外,圖4C表示測量數(shù)據(jù),其中在兩件分開的加熱元件13之間的電流差的一半,作為氣泡產(chǎn)生的時間差,在橫坐標上作為偏移電流劃出;而墨滴的落下位置的偏移(當噴嘴18和落下位置之間的距離大約為2mm時測量的)劃在縱坐標上。在圖4C中,將整個一件加熱元件13上的偏移電流疊加,可得到墨滴的偏移噴射,而加熱元件13的主電流為80mA。
如果兩件加熱元件13的氣泡產(chǎn)生時間之間有時間差,則墨滴的噴射角不是垂直的,使得隨著氣泡產(chǎn)生的時間差增加,墨滴的噴射角θx增加。
然后,根據(jù)該實施例,利用這個特性,設置兩個分開的加熱元件13,并且通過改變通過每一個加熱電阻13的電流,控制兩個加熱電阻13,產(chǎn)生氣泡產(chǎn)生時間的時間差,以改變在多個方向上的墨滴的噴射。
另外,如果因為制造誤差,分成兩個的兩件加熱元件13的電阻值彼此不相同,則在兩件加熱元件13之間產(chǎn)生氣泡產(chǎn)生時間差,墨滴的噴射角度偏離法線,使墨滴的落下位置偏離其原來位置。然而,通過改變要加在分開的加熱元件13上的電流容量,以控制每一件分開的加熱元件13的氣泡產(chǎn)生時間,則可使氣泡產(chǎn)生時間互相匹配,使墨滴的噴射角是垂直的。
圖5為表示墨滴噴射方向偏移的圖。從圖5中可看出,當墨滴i與其墨水噴射表面(照相紙的表面)垂直噴射時,墨滴i不偏移地噴射,如圖5中的虛線所示的箭頭那樣。如果墨滴i的噴射方向偏移使噴射角偏離法線θ值(圖5中的z1或z2方向),則墨滴i的落下位置偏移量為ΔL=A×tanθ這樣,如果墨滴i的噴射方向偏移,使噴射角偏離法線θ,則墨滴的落下位置偏移ΔL。
一般,噴嘴18的末端和照相紙P的表面之間的距離H大約為1~2mm,因此,可假設該距離H大約為2mm。
另外,保持距離H大致為常數(shù)的理由是因為當距離H改變時,墨滴i的落下位置也改變。即,當墨滴i從噴嘴18與照相紙P的表面垂直地噴射時,即使距離H稍有改變,墨滴i的落下位置也不改變。然而,當如上所述,墨滴i偏移噴射時,則隨著距離H的改變墨滴的落下位置不同地改變。
另外,當頭11的分辨率為600DPI時,彼此相鄰的噴嘴18之間的間隔為25.40×1000/600≈42.3μm。
(輔助控制執(zhí)行確定裝置)根據(jù)該實施例,第一種模式的行頭部10除了主要控制裝置和輔助控制裝置以外,還包括輔助控制執(zhí)行確定裝置。
該輔助控制執(zhí)行確定裝置用于單獨地確定是否輔助控制裝置對每一個頭11執(zhí)行。
圖6為表示利用該主要控制裝置,輔助控制裝置和輔助控制執(zhí)行確定裝置校正墨滴的落下位置的一個例子的圖。圖的上部為表示從行頭部10的每一個頭11和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噴射的墨滴的噴射方向的前視圖,而箭頭表示當從每一個頭11的液體噴射部分噴射墨滴時,由主要控制裝置和輔助控制裝置控制的全部噴射方向。另外,粗線箭頭表示選擇的噴射方向。圖的下部為表示從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噴射的墨滴落在照相紙P上的狀態(tài)的平面圖(以下的圖用相同方式表示)。
在圖6所示的例子中,當只利用主要控制裝置以及使用輔助控制裝置,使從每一個頭11的液體噴射部分簡單地噴射墨滴時,墨滴在與由主要控制裝置控制的方向不同的噴射方向(特別地分別為圖中兩側上的兩個不同方向)噴射。也就是,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具有由該主要控制裝置控制的一個噴射方向,和由輔助控制裝置控制的4個噴射方向,總共5個噴射方向。
當墨滴從直接位于下面的每一個頭11的液體噴射部分噴射時(在照相紙P上的大致法線方向上),主要的是只使用主要控制裝置,不利用輔助控制裝置。
然而,當只利用主要控制裝置,從全部頭11噴射墨滴時,如果由于頭11的位置誤差造成一個頭11相對其他頭11有落下位置偏移,則除了主要控制裝置外,使用輔助控制裝置可以控制頭11,以調整落下位置。
在這種情況下,只利用主要控制裝置,從全部頭11中噴射墨滴,打印一個測試圖形,并且利用圖像讀取裝置(例如圖像掃描器)讀取打印結果,然后,從讀取結果檢測落下位置相對于其他頭11的偏移大于預定的值的頭11的存在。如果檢測出存在落下位置相對于其他頭11偏移大于預定的值的頭11,則進一步檢測位移,確定偏移的程度,并控制該頭11,利用輔助控制裝置,改變墨滴的噴射方向。
圖6表示在頭11中,第N個頭N比較接近第(N-1)個頭11,使第N個頭11和第(N-1)個頭11之間的間隔減小(從而使第N個頭11和第(N+1)個頭11之間的間隔增大)。
在這種情況下,只對第(N-1)個頭11和第(N+1)個頭11使用主要控制裝置,以便在5個噴射方向中選擇中間的噴射方向。對于第N個頭11,除了主要控制裝置以外,使用輔助控制裝置噴射墨滴。圖6中的例子表示墨滴在從圖中的右端第二噴射方向上噴射。
這樣,對于安裝位置制造的大致如設計要求的頭11,利用主要控制裝置噴射墨滴。對于相對于其他頭11有位置偏移的頭11,通過利用輔助控制裝置改變墨滴的噴射方向,可以調整落下位置,與制造達到設計要求的頭11的落下位置一致。
如圖6所示,這樣可使對于每一個頭11的液體噴射部分,從該處噴射的墨滴的落下位置之間的間隔大致固定不變。
圖7為利用主要控制裝置、輔助控制裝置和輔助控制執(zhí)行確定裝置,用如圖6相同的方法校正墨滴的落下位置的一個例子的圖。
在圖7中,雖然與圖6不同,頭11之間的配置間隔固定不變,但它表示了由于每一個頭11的噴射特性的分散造成的,與其他頭11不同的第N個頭11的噴射方向的一個例子。圖7的例子表示第N個頭11的噴射方向向左側偏移。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只使用主要控制裝置,則全部的頭11都噴射墨滴,而從第(N-1)個頭11和第(N+1)個頭11,墨滴在大致與照相紙P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噴射;從第N個頭11,墨滴在向左邊偏移的方向上噴射。
如圖7所示,與主要控制裝置一起,使用輔助控制裝置可以控制第N個頭11,從圖中的右端在第二噴射方向上噴射墨滴。
(參考方向設定裝置)根據(jù)該實施例,第二種模式的頭11除了上述的噴射方向改變裝置以外,還包括參考方向設定裝置。
參考方向設定裝置為用于給每一個頭11,單獨設定由于噴射方向改變裝置產(chǎn)生的多個墨滴噴射方向中的一個參考的主方向。
在這種情況下,與上述說明相同,利用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可使每一個頭11可在圖6所示的5個不同方向上噴射墨滴。
然后,該參考方向設定裝置,在該5個噴射方向中首先設定中間噴射方向作為主方向。
接著,與上述相同,通過打印測試圖形,檢測落下位置偏移大于預定的值的頭11的存在。如果檢測出這種頭11,則根據(jù)檢測結果,相對于其他頭11改變該主方向。
例如,如圖6所示,假設第N個頭11的落下位置偏移大于預定的值。這時,當對第N個頭11設定從圖中的右端第二噴射方向為主方向時,可以調整落下位置的偏移。圖7也表示同樣情況。
另外,在圖6和圖7中,將主方向設定在最接近與照相紙P垂直的方向上,然而不是必需這樣設置。
例如,如圖7中所示的第N個頭11一樣,如果多個頭11(大多數(shù))的噴射方向偏向圖中的左端,則可將5個噴射方向中的主方向的中間噴射方向設定為第N個頭11的主方向。對于其他頭11(例如圖7所示的第(N-1)個頭11和第(N+1)個頭11),可將從左端開始的第二噴射方向設定為主方向。
這種設定,可使全部頭11的墨滴的落下間距大致固定不變。在這種情況下,頭11的主方向不是設定在最接近與照相紙P垂直的方向上,但這沒有問題。
(噴射角度設定裝置)另外,根據(jù)該實施例,第三種模式的頭11除了上述的噴射方向改變裝置以外,還包括噴射角度設定裝置。
該噴射角度設定裝置用于單獨為每一個頭11設定由噴射方向改變裝置產(chǎn)生的墨滴的噴射方向。
圖8為墨滴的落下位置被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噴射角度設定裝置校正的一個例子的圖。
圖8表示在頭11中,第N個頭11比較靠近第(N-1)個頭11,使第N個頭11和第(N-1)個頭11之間的間隔減小(因而在第N個頭11和第(N+1)個頭11之間的間隔增大)的一個例子。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從每一個頭11噴射墨滴(對于第N個頭11,墨滴在細線所示的箭頭方向噴射),則從第(N-1)個頭11的圖中最右邊的液體噴射部分噴射的墨滴和在從第N個頭11的圖中最左端的液體噴射部分噴射的墨滴之間的落下間隔減小。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除了第N個頭11的頭11的噴射角度設定裝置,不需改變噴射角,可控制噴射的墨滴。第N個頭11的噴射角度設定裝置完全將墨滴的噴射角度向右偏移一個預定的角度,以設定噴射角,使得可在圖中粗線所示的箭頭方向噴射墨滴。這樣,可使全部頭11的墨滴的落下間隔可以大致固定不變,使墨滴的落下位置偏移不顯著。
圖9表示墨滴的落下位置由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噴射角度設定裝置校正的另一個例子。
在圖9中,雖然與圖8不同,頭11之間的配置間隔固定不變,但它表示由于每一個頭11的噴射特性的分散,第N個頭11的噴射方向與其他頭11的不同的一個例子。這個例子表示第N個頭11的噴射方向(細線所示的箭頭方向)向左邊偏移。
在這種情況下,與圖8同樣,第N個頭11的噴射角度設定裝置將墨滴的噴射角度完全向右偏移一個預定的角度,使墨滴在大致與照相紙P垂直的方向噴射。
圖10A和10B為表示噴射角度設定裝置的另一個例子。在圖10A中,假設雖然每一個頭11可以使墨滴在多個噴射方向噴射,但當選擇中間噴射方向時,全部的頭11可以使墨滴在大致與照相紙P垂直的方向噴射。
另外,在每一個頭11的液體噴射部分中,在多個噴射方向中,由圖中的最左端的噴射方向和最右端的噴射方向形成的角度設定為角度γ。這時,假設,如設計要求,第(N-1)個頭11的噴射角度為角度γ,則第N個頭11的噴射角度為α(<γ),第(N+1)個頭11的噴射角度為β(>γ)。
當用這種方式使最大的噴射角度不同時,可增大第N個頭11的最大噴射角度(從角度α增至角度γ)。同樣,可以減小第(N+1)個頭11的最大噴射角度(從角度β減小至角度γ)。
這樣,如圖10B所示,包括第N個頭11和第(N+1)個頭11的全部頭11可以具有最大的噴射角γ。
通過這樣調整最大噴射角度,可將落下位置校正至不改變噴射角,不能校正的范圍。
另外,根據(jù)該實施例,第四個模式的頭11除了上述的噴射方向改變裝置以外,還包括噴射角度設定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
也就是,對于每一個頭11,雖然由噴射角度設定裝置單獨地設定墨滴的噴射角度,但利用參考方向設定裝置,可在墨滴的多個噴射方向中單獨設定一個參考的主方向。
例如,可將每一個頭11設定為可在多個噴射方向噴射墨滴。如同上述一樣,在多個噴射方向中,假設由最左端的噴射方向和最右端的噴射方向確定的角度(最大偏移角度)為角度γ。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假設在第N個頭11中沒有落下位置偏移,而第N個頭11的噴射角度設定裝置保持最大的偏移角度γ,則參考方向設定裝置將在多個噴射方向中的中間噴射方向設定為主方向。
還假設在第(N+1)個頭11中有落下位置偏移。這時,當?shù)?N+1)個頭11的噴射角度設定裝置設定最大偏移角度為不是γ的一個角度時,該參考方向設定裝置將多個噴射方向中的任何一個方向設定為主方向。這樣,從第(N+1)個頭11噴射的墨滴的落下位置可與第N個頭11的一致。
當如上所述,改變相對于其他頭11的噴射角度,以及將參考的主方向設定為最優(yōu)方向時,可以校正落下位置的偏移。
(第一噴射控制裝置)另外,根據(jù)該實施例,利用包括噴射方向改變裝置或主要控制裝置,和輔助控制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或噴射角度設定裝置的頭11,可由第一噴射控制裝置如下這樣控制墨滴的噴射。
第一噴射控制裝置為這樣一種裝置,它使液體噴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利用噴射方向改變裝置,控制液滴噴射,使得通過從至少兩個接近的不同的液體噴射部分在不同方向噴射墨滴而使墨滴落在同一條像素線上,或使墨滴落在相同的像素區(qū)域上而形成一個像素,來利用至少兩個接近的不同的液體噴射部分形成一個像素線或者一個像素。
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種模式的第一噴射控制裝置可使從每一個噴嘴18噴射的墨滴的噴射方向,根據(jù)J-位控制信號(J為正整數(shù))變化為2J不同的偶數(shù)方向;同時將在2J方向中彼此離得最遠的墨滴的兩個落下位置之間的間隔設定為,大約為彼此靠近的兩個噴嘴18之間的間隔的(2J-1)倍。當墨滴從噴嘴18噴射時,可以選擇2J個方向中的任何一個。
另外,第二種模式的第一種噴射控制裝置使從每一個噴嘴18噴射的墨滴的噴射方向,根據(jù)(J+1)位控制信號(J為正整數(shù))變化為(2J+1)個不同的奇數(shù)方向,同時將在(2J+1)個方向中彼此離得最遠的墨滴的兩個落下位置之間的間隔設定為,約為彼此靠近的兩個噴嘴18之間的間隔的2J倍。當墨滴從噴嘴18中噴射時,可以選擇(2J+1)個方向中的任何一個。
例如,在第一種模式中,如果假設使用2位的控制信號(J=2),則噴射方向的數(shù)目為2J=4(偶數(shù))。在2J個方向中是彼此離得最遠的墨滴的兩個落下位置之間的間隔約為互相靠近的兩個噴嘴18的間隔的3倍((2J-1)=3)在這個例子中,如果當頭11的分辨率為600DPI(即126.9μm)時,在由第一噴射控制裝置偏移的過程中,假設互相靠近的噴嘴18之間的間隔為互相離得最遠的兩個點之間的距離的3倍(42.3μm),則偏移角度θ°為tan2θ=126.9/2000≈0.0635則θ≈1.8°在第二種模式中,如果假設使用三位的控制信號(J=2),則噴射方向的數(shù)目為2J+1=5(奇數(shù))。在(2J+1)個方向中,互相離得最遠的墨滴的兩個落下位置之間的間隔,為互相接近的兩個噴嘴18的間隔的4倍(2J=4)。
圖11為更具體地表示當在第一種模式中使用一位的控制信號(J=1)時,墨滴的噴射方向的圖。在第一種模式中,墨滴的噴射方向可以設定為在噴嘴18的配置方向雙側對稱的。
如圖11所示,當在一個像素區(qū)域上,彼此離開最遠的墨滴的二個(2J=2)的落下位置之間的間隔設定為彼此靠近的兩個噴嘴18的墨滴落下位置之間的間隔的一倍((2J-1)=1)時,墨滴可從互相鄰近的液體噴射部分的相應噴嘴18落下。也就是,如圖11所示,彼此鄰近的像素區(qū)域之間的距離為(2J-1)×x(在圖11所示的例子中,(2J-1)×x=x),式中,噴嘴18之間的間隔用x表示。
在這種情況下,墨滴的落下位置位于噴嘴18之間。
圖12為更具體地表示當在第二種模式中使用兩位的控制信號(J=1)時,墨滴的噴射方向的圖。在第二種模式中,墨滴從噴嘴18中噴射的噴射方向可以設定為奇數(shù)方向。也就是,當在第一種模式中,可將墨滴的噴射方向設定為在噴嘴18的配置方向中具有雙側對稱的偶數(shù)方向。另外,使用一個+一位控制信號,可使墨滴在下面從噴嘴18噴射。這樣,通過在雙側對稱方向上噴射墨滴(在圖12所示的a方向和c方向上噴射),和在下面噴射(在圖12的b方向噴射),以設定具有奇數(shù)方向的噴射。
在圖12所示的例子中,控制信號為兩位,使得噴射具有三(2J+1)個不同的奇數(shù)方向。在三個(2J+1)噴射方向中,彼此離開最遠的兩個落下位置之間的間隔設定為彼此鄰近的兩個噴嘴18之間的間隔(圖12中的x)的大約2倍(2J)(圖12中的2J×x)。當墨滴噴射時,可選擇3個(2J+1)噴射方向中的任何一個。
因此,如圖12所示,除了在位于噴嘴N下面的像素區(qū)域N以外,墨滴可以落在位于像素區(qū)域N的兩側上的像素區(qū)域(N-1)和像素區(qū)域(N+1)上。
墨滴的落下位置與噴嘴18相對。
如上所述,通過使用控制信號,至少鄰近的二個液體噴射部分(噴嘴18)可使墨滴落在至少一個相同的像素區(qū)域上。當在配置方向上的液體噴射部分的間距為x時,如圖11和圖12所示,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可在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將墨滴噴射在圍繞其本身液體噴射部分的中間的±(1/2×x)×P(P為正整數(shù))的位置上。
圖13為表示在第一噴射控制裝置的第一種模式中(墨滴可以在不同的偶數(shù)方向上噴射),使用一位控制信號(J=1)的像素形成方法(雙向噴射)的圖。
圖13表示利用液體噴射部分,并且噴射執(zhí)行信號與頭11平行送入,在照相紙上形成每一個像素的過程。該噴射執(zhí)行信號相應于一個圖像信號。在圖13的例子中,像素N的噴射執(zhí)行信號的灰度數(shù)為3,像素(N+1)的噴射執(zhí)行信號的灰度數(shù)為1,和像素(N+2)的噴射執(zhí)行信號的灰度數(shù)為2。
在循環(huán)a和b,每一個像素的噴射信號送至預定的液體噴射部分,同時在循環(huán)a和b,墨滴從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噴射。循環(huán)a和b相應于時間間隙(time slot)a和b。在循環(huán)a和b中,在一個像素區(qū)域內(nèi)形成與噴射執(zhí)行信號的灰度數(shù)相應的多個點。例如,在循環(huán)a,像素N的噴射信號送至液體噴射部分(N-1),而像素(N+2)的噴射信號送至液體噴射部分(N+1)。
然后,墨滴從液體噴射部分(N-1)噴射,并在方向a上偏移,以便落在照相紙上的像素N的位置上。另外,墨滴從液體噴射部分(N+1)噴射,在方向a上偏移以便落在照相紙上的像素(N+2)的位置上。
這樣,在時間間隙a時,與灰度數(shù)2相應的墨滴落在照相紙上每一個像素位置上。由于像素(N+2)的噴射執(zhí)行信號的灰度數(shù)為2,因此形成像素(N+2)。在時間間隙b重復同樣的過程。
結果,像素N由與灰度數(shù)3相應的點的數(shù)目(2)構成。
因此,在任何灰度數(shù)下,在與一個像素數(shù)目相應的一個像素區(qū)域上,墨滴不會連續(xù)地(一行中二次)從同一液體噴射部分落下形成像素,因此可使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的分散不明顯。另外,如果從任何一個液體噴射部分噴射的墨滴的量不充分,則可以減小每一個像素的點的占據(jù)區(qū)域中的分散。
另外,當例如由第M個像素線中的一個,兩個或多個點構成的像素和由第(M+1)個像素線中的一個、兩個或多個點構成的像素沿著大致相同的線對準時,優(yōu)選進行控制,使用于形成第M個像素線中的像素或用于噴射形成在第M個像素線中的像素的第一墨滴的液體噴射部分,與用于形成第(M+1)個像素線中的像素或用于噴射形成在第(M+1)個像素線中的像素的第一墨滴的液體噴射部分不同。
這樣,當由一個點形成一個像素(2級灰度)時,由相同的液體噴射部分形成的像素(點)不能沿著相同的線對準。另一種方法是,當一個像素由少量的點形成時,用于噴射形成該像素的第一墨滴的液體噴射部分不能總是沿著相同的線相同。
因此,當由一個點組成的像素沿著大致相同的線配置時,如果由于堵塞等墨滴不從形成該像素的液體噴射部分噴射,則如果使用相同的液體噴射部分,不能在所有這個像素線上形成像素。然而,采用上述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不采用上述方法,還可以隨機地選擇一個液體噴射部分。另外,優(yōu)選的用于形成第M個像素線中的像素、或用于噴射形成第M個像素線中的像素的第一墨滴的液體噴射部分,與用于形成第(M+1)個像素線中的像素、或用于噴射形成在第(M+1)個像素線中的像素的第一墨滴的液體噴射部分不同。
圖14為表示在第一噴射控制裝置的第二種模式(墨滴可在不同的奇數(shù)方向上噴射)中,利用兩位控制信號(J=1)的一種像素形成方法(三方向噴射)。
圖14所示的像素形成過程與上述的圖13所示的過程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這樣,在第二種模式中,可以控制墨滴的噴射,使得可以使用位于附近的至少兩個不同的液體噴射部分,采用與使用第一噴射控制裝置的第一種模式同樣的方法,形成一個像素線或一個像素。
(第二噴射控制裝置)另外,根據(jù)該實施例,利用包括噴射方向改變裝置,或主要控制裝置和輔助控制裝置,參考方向設定裝置和噴射角設定裝置的頭11可以由第二噴射控制裝置進行以下的墨滴的噴射控制。
第二噴射控制裝置為墨滴噴射控制裝置,當墨滴落在一個像素區(qū)域上時,對于從一個液體噴射部分噴射的每一個墨滴,M個不同的落下位置中的(M為2或更大的整數(shù)) 的任何一個,至少其一部分包括在像素區(qū)域內(nèi),被確定為在像素區(qū)域中的在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的墨滴的落下位置(精確地說是目標落下位置)。這樣可以控制噴射,使墨滴落下在確定的位置上。
特別是,根據(jù)該實施例,第二噴射控制裝置隨機地(不規(guī)則地或沒有規(guī)則性)確定M個不同的落下位置中的任何一個。在各種隨機確定方法中,有一種利用隨機數(shù)發(fā)生器確定M個不同的落下位置中的任何一個的方法。
另外,根據(jù)本實施例,M個落下位置配置在大約為液體噴射部分(噴嘴18)的配置間距的1/M的間隔中。
圖15為墨滴落在一個像素區(qū)域上的M個不同的落下位置中的任何一個上的狀態(tài)的平面圖,并作為比較表示通常的落下狀態(tài)(圖中的左部)和根據(jù)該實施例的落下狀態(tài)(圖中的右部)。在圖15中,由虛線包圍的方形區(qū)域為像素區(qū)域。圓形區(qū)域為落下的墨滴(點)。
首先,在通常的打印中,當噴射指令為1(二級灰度)時,墨滴落在像素區(qū)域上,使墨滴大致包括在像素區(qū)域內(nèi)(在圖15中,落下的墨滴的尺寸用由記在像素區(qū)域中的尺寸表示)。
另外,根據(jù)該實施例,在噴嘴18的配置方向上,墨滴落在M個不同的落下位置中的任何一個上。在圖15所示的例子中,表示了墨滴落在一個像素區(qū)域上的M(8)個落下位置中的一個確定的位置上的狀態(tài)(大致表示了七個不同的落下位置,因為8個位置中的一個位置相應于無落下)。(在圖中,實線表示的圓表示墨滴實際上落下的位置,而虛線表示的圓表示其他的落下位置)。在噴射指令為1的這個例子中,從圖中的左部可確定第兩位置,并且表示了墨滴落在該確定位置上的狀態(tài)。
當噴射指令為2時,墨滴一個落在另一個頂部上,落在像素區(qū)域上。在圖15所示的例子中,在像素區(qū)域中,考慮到照相紙的送進,表示了向下移動一個刻度單位(scale unit)的狀態(tài)。
當噴射指令為2時,利用通常的方法,第二墨滴落在大致與首先落下的墨滴線相同的線上(在橫向方向無位移)。
另外,如上所述,根據(jù)該實施例,第一墨滴落在隨機確定的位置上,而第二墨滴不論第一落下位置如何,也落在隨機確定的位置上(與第一墨滴獨立地)。在圖15所示的例子中,表示了第二墨滴落在像素區(qū)域的橫向中心上的狀態(tài)。
另外,當噴射指令為3時的情況,與上述的噴射指令為2時的情況相同。在通常的方法中,三個墨滴落下,在橫向方向沒有移動。然而,根據(jù)該實施例,不論第一和第二落下位置如何,第三個墨滴也落在該確定的位置上。
當在一堆中的重疊點中,墨滴這樣落下形成像素時,可以消除由于液體噴射部分的特性分散產(chǎn)生的條紋,使得不能看到分散。
也就是,墨滴的落下位置的規(guī)則性消除,每一個墨滴(點)隨機地配置,因此該配置微觀上是不均勻的,但宏觀上是均勻和各向同性的,因此分散不被察覺。
另外,這種結構具有掩蓋液體噴射部分的墨滴特性分散的作用。如果點不是隨機地配置的,則全部點排列成規(guī)則的示圖,使得干擾規(guī)則性的部分顯著。特別是,在標題中,顏色陰影用點和基底(base,不被點覆蓋的部分)的面積比表示。隨著離開基底(leaving manner of the base)而規(guī)則性的增加,該特性分散變得明顯。
當點沒有規(guī)則地隨機配置時,如果配置稍微改變,分散很難察覺。
當通過提供多個上述的行頭部10,將不同顏色的墨水供給每一個行頭部10,而形成一個彩色的行頭部時,可得到下列效果。
在彩色噴墨打印機中,當多個墨滴(點)重疊形成一個像素時,為了防止波紋效應(moiréeffect),需要落下位置的精度比單色時的精度高。然而,如在這個實施例中那樣,當墨滴隨機配置時,不產(chǎn)生波紋問題,結果彩色分散簡單。因此,可以防止由于波紋引起的圖像質量變壞。
在串聯(lián)系統(tǒng)中,通過將該頭在主要掃描方向上驅動幾次,使墨滴重疊,則波紋不是一個問題;然而在行系統(tǒng)中,波紋是一個問題。當如在實施例中那樣,使用墨滴隨機地落下的方法時,很難產(chǎn)生波紋,可以容易地達到行系統(tǒng)的噴墨打印機。
另外,墨滴隨機地落下,即使當落在照相紙上的墨水總量相同時,也可以擴展墨滴的落下范圍,因此可以減少落下的墨滴的干燥時間。由于特別在行系統(tǒng)中,打印速度比串聯(lián)系統(tǒng)的打印速度大(打印時間較短),因此,其效果明顯。
(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另外,根據(jù)該實施例,使用包括噴射方向改變裝置或主要控制裝置,和輔助控制裝置,參考方向設定裝置或噴射角度設定裝置的頭11,可以利用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控制分辨率增加。
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是這樣一種裝置,當使用上述的噴射方向改變裝置時,可控制從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噴射的墨滴,使它落在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的兩個或多個不同的位置上,使像素數(shù)目增加得比使從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噴射的墨滴落在一個位置形成的像素數(shù)目多。
例如,當彼此靠近的噴嘴18之間的間隔為42.3μm時,頭11的實際分辨率(結構中的)為600DPI。
當每一個噴嘴18利用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將墨滴落在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的兩位置上時,打印可以1200DPI的分辨率進行。當每一個噴嘴18將墨滴落在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的三個位置上時,打印可以1800DPI的分辨率進行。
圖16為具體地表示使用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的墨滴的噴射方向的圖。如圖16所示,當頭11的液體噴射部分之間的間隔為x時,墨滴從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分別以相等的間隔,落在液體噴射部分配置方向上的三個位置上。另外,將第N個液體噴射部分將墨滴噴射在圖中右端時的落下位置和第(N+1)個液體噴射部分將墨滴噴射在圖中左端時的落下位置之間的間隔控制為x/3。
這樣,當墨滴從相應的液體噴射部分在P個不同方向上噴射時,可以控制從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噴射的多個墨滴,在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以相等的間隔落下,因此可以頭11的P倍的實際分辨率(結構上)進行打印。
上述的第一噴射控制裝置,第二噴射控制裝置和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可以如下這樣,與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參考方向設定裝置和噴射角度設定裝置綜合使用。
(1)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設置第一噴射控制裝置。
(2)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設置第二噴射控制裝置。
(3)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設置第一噴射控制裝置和第二噴射控制裝置。
(4)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設置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
(5)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設置第一噴射控制裝置和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
(6)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設置第二噴射控制裝置和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
(7)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設置第一噴射控制裝置,第二噴射控制裝置和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
(8)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噴射角度設定裝置外,設置第一噴射控制裝置。
(9)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噴射角度設定裝置外,設置第二噴射控制裝置。
(10)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噴射角度設定裝置外,設置第一噴射控制裝置和第二噴射控制裝置。
(11)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噴射角度設定裝置外,設置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
(12)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噴射角度設定裝置外,設置第一噴射控制裝置和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
(13)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噴射角度設定裝置外,設置第二噴射控制裝置和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
(14)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噴射角度設定裝置外,設置第一噴射控制裝置,第二噴射控制裝置和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
(15)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噴射角度設定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設置第一噴射控制裝置。
(16)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噴射角度設定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設置第二噴射控制裝置。
(17)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噴射角度設定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設置第一噴射控制裝置和第二噴射控制裝置。
(18)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噴射角度設定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設置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
(19)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噴射角度設定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設置第一噴射控制裝置和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
(20)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噴射角度設定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設置第二噴射控制裝置和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
(21)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噴射角度設定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設置第一噴射控制裝置,第二噴射控制裝置和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
在上述組合中,具體地說明一些組合。
圖17和圖18為表示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設置第二噴射控制裝置的第(2)項組合的例子的圖。
圖17表示第N個頭11靠近第(N-1)個頭11配置的例子;圖18表示第N個頭11的噴射方向靠近第(N-1)個頭11的例子。
在圖17和圖18中,與圖16相同,墨滴利用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可從每一個頭11的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在5個不同的方向噴射,由參考方向設定裝置將一個主方向確定為每一個頭11的參考方向。
在圖17和圖18的例子中,將中間噴射方向確定為第(N-1)個頭11和第(N+1)個頭11的主方向;而對于第N個頭11,則從右邊數(shù)的第二方向確定的主方向。另外,利用第二噴射控制裝置,對每一個像素線隨機地在相同的像素線內(nèi)指定墨滴的落下方向。
圖19和圖20為表示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設置第一噴射控制裝置的第(1)項組合的例子的圖。
圖19表示第N個頭11靠近第(N-1)個頭11配置的例子;圖20表示第N個頭11的噴射方向靠近第(N-1)個頭11的例子。
在圖19中,假設墨滴可從每一個頭11的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在13個不同方向上的噴射。在第(N-1)個頭11和第(N+1)個頭11中,由參考方向設定裝置將中間噴射方向(從左或右端的第七個方向)確定為主方向。另外,在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中,當墨滴落在位于下面的像素線上時,選擇上述的主方向作為噴射方向。當墨滴落在位于下面的像素線的,在圖中的左邊像素線上時,選擇從左邊數(shù)的第三個噴射方向。另外,當墨滴落在位于下面的像素線的,圖中的右邊的像素線上時,選擇從右邊數(shù)的第三個噴射方向。也就是,在這個例子中,當噴射方向在四個步驟(step)中改變時,確定噴射方向,使墨滴可以落在相鄰的像素線上。
另外,在第N個頭11中,由參考方向設定裝置確定從左邊數(shù)的第8個噴射方向(從右邊數(shù)的第六個方向)作為主方向。在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中,當墨滴落在位于下面的像素線上時,選擇上述的主方向作為噴射方向。當墨滴落在位于下面的像素線的,圖中左邊的像素線上時,選擇從左邊數(shù)的第四個噴射方向作為噴射方向,另外,當墨滴落在位于下面的像素線的,圖中右邊的像素線上時,選擇從右邊數(shù)的第二噴射方向。
然后,在第一行中,每一個頭11的液體噴射部分將墨滴落在位于下面的像素線的,圖中左邊的像素線上,在接著的第二行上,墨滴落在位于下面的像素線上。在第三行上,墨滴落在位于下面的像素線的,圖中右邊的像素線上。
在第4行中也與在第一行上同樣。這樣,墨滴依次落下,使每一個頭11的液體噴射部分將墨滴落在位于下面的像素線上,以及落在兩側相鄰的像素線上。
圖21和圖22為表示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外,設置第一噴射控制裝置和第二噴射控制裝置的第(3)項組合的例子的圖。也就是,在圖21和圖22中,除了圖19和圖20的例子以外,在同一像素區(qū)域內(nèi),分別隨機地指定落下位置。
參見圖21和圖22,在第(N-1)個頭11和第(N+1)個頭11中,當墨滴從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落在位于下面的像素線上時(主方向),除了中間噴射方向(從左邊數(shù)的第七個方向,主方向)以外,可以隨機地選擇從左邊數(shù)的第六個或第8個噴射方向。當墨滴落在與其相鄰的左邊像素線上時,除了從左邊數(shù)的第三個噴射方向以外,可以隨機地選擇從左邊數(shù)的第二或第四個噴射方向。另外,當墨滴落在鄰近位于下面的像素線的右邊像素線上時,除了從右邊數(shù)的第三個噴射方向外,可以隨機地選擇從右邊數(shù)的第二個或第四個噴射方向。
同樣,在第N個頭11中,當墨滴落在位于下面的像素線上(主方向)時,除了從右邊數(shù)的第六個噴射方向外,可以隨機地選擇從右邊數(shù)的第五個或第七個噴射方向。當墨滴落在相鄰的左邊像素線上時,除了從左邊數(shù)的第四個噴射方向以外,可以隨機地選擇從左邊數(shù)的第三個或第五個噴射方向。另外,墨滴落在鄰近位于下面的像素線的右邊像素線上時,除了從右邊數(shù)的第二噴射方向外,可以隨機地選擇從右邊數(shù)的第一或第三個噴射方向。
圖23A和圖23B為表示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噴射角度設定裝置外,設置了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的第(11)項組合的例子的圖。圖23A表示第N個頭11靠近第(N-1)個頭11配置的例子;圖2 3B表示第N個頭11的噴射方向靠近第(N-1)個頭11的例子。
在圖23A和23B的情況下,與圖8和圖9的情況相同,頭11而不是第N個頭11的噴射角度設定裝置控制要噴射的墨滴,其噴射角度不改變。第N個頭11的噴射角度設定裝置確定噴射角度,使得通過將墨滴的噴射角度一起在右側偏移一個預定的角度,而使墨滴按圖中粗線所示的箭頭方向噴射。
另外,利用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每一個頭11的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將墨滴落在不使用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時,墨滴會落下的像素線上,以及落在相鄰的像素線的兩側上,使得形成點,使頭11的結構具有三倍的分辨率。
圖24A和24B為表示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外,設置第二噴射控制裝置和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的項(6)的綜合的例子的圖。圖24A表示第N個頭11靠近第(N-1)個頭11配置的例子;圖24B表示第N個頭11的噴射方向靠近第(N-1)個頭11的例子。
在圖24A和24B的圖24A中,利用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可使墨滴從每一個頭11的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在多個不同的方向(在這個例子中為13個方向)噴射,對于每一個頭11確定一個噴射方向作為參考的主方向。例如,對于第(N-1)個頭11和第(N+1)個頭11,確定中間噴射方向(從左邊數(shù)的第七個方向)為主方向。另外,利用第二噴射控制裝置除了主方向以外,可以隨機地選擇包括從左邊數(shù)的第六個和第七個噴射方向的三個噴射方向中的任何一個。
另外,利用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當墨滴落在相鄰的左邊像素線上時,除了從左邊數(shù)的第三個噴射方向以外,可以隨機地選擇包括從左邊數(shù)的第二或第四個噴射方向的三個噴射方向中的任何一個。同樣,當墨滴落在右邊相鄰的像素線上時,除了從右邊數(shù)的第三個噴射方向以外,可以隨機地選擇包括從右邊數(shù)的第二或第四個噴射方向的三個噴射方向中的任何一個。這樣,利用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分辨率增加,對于每一個像素線,可使墨滴的落下位置隨機地位于相同的像素線內(nèi)。
圖25A和25B為表示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設置第一噴射控制裝置和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的項(5)的綜合的一個例子的圖。圖25A和25B中的圖25A表示第N個頭11靠近第(N-1)個頭11配置的例子;圖25B表示第N個頭11的噴射方向靠近第(N-1)個頭11的例子。
在圖25A和25B中,利用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每一個頭11的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將墨滴落在三個不同的位置上,以增加分辨率3倍。例如,如在第N個頭11中所示,墨滴從第N個液體噴射部分落在像素線(m-1),m,和(m+1)上;墨滴從第(n+1)個液體噴射部分落在像素線(m+2)、(m+3)和(m+4)上;墨滴從第(N-1)個液體噴射部分落在像素線(m-4)、(m-3)和(m-2)上。
在這種情況下,利用第一噴射控制裝置,墨滴從第n個液體噴射部分,除了落在上述三個位置以外,還落在像素線(m+2)和(m+3),以及落在像素線(m-3)和(m-2)上。
利用這種控制,可以同時運用第一噴射控制裝置和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
圖26A和26B為表示除了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以外,設置第一噴射控制裝置,第二噴射控制裝置和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的項(7)的綜合的一個例子的圖。圖26A和26B中的圖26A表示第N個頭11靠近第(N-1)個頭11配置的例子;圖24B表示第N個頭11的噴射方向靠近第(N-1)個頭11的一個例子。
在圖26A和26B中,除了圖25A和25B的例子以外,利用第二噴射控制裝置,可以隨機地使墨滴的落下位置在相同的像素線內(nèi)。在圖26A和26B的例子中,可以隨機地選擇包括在圖25A和25B的例子中的墨滴落下的過程中的噴射方向和在噴射方向兩側上的橫向方向的三個噴射方向中的任何一個。
下面將說明實現(xiàn)本實施例的噴射控制電路。
根據(jù)本實施例,利用噴射控制電路,該噴射方向改變裝置,通過改變對加熱電阻13的能量供給,可以控制要在至少在兩個不同的方向上噴射的墨滴的噴射方向。另外,以與主要控制裝置不同的方式,輔助控制裝置通過將能量供給加熱電阻13,控制在與主要控制裝置噴射的墨滴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噴射的墨滴。
更具體地說,當配置在墨水腔12內(nèi)的兩個加熱電阻13串聯(lián)連接在一起時,形成一個具有開關元件的線路(在以下的說明中稱為電流鏡電路)連接在串聯(lián)連接的加熱電阻13之間。通過這個電路,通過使電流通過加熱電阻13之間,或通過從加熱電阻13之間排出電流,控制供給每一個加熱電阻13的電流,使得該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可以控制要噴射的墨滴在至少兩個不同方向上的噴射方向;或者該輔助控制裝置控制在與主要控制裝置控制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要噴射的墨滴的噴射方向。
圖27為根據(jù)該實施例的噴射控制電路50的圖。
在噴射控制電路50中,電阻Rh-A和Rb-B分別為兩個加熱電阻13,它們在墨水小腔12內(nèi)分成二個,并串聯(lián)連接在一起。每一個加熱電阻13的電阻值大致相同。通過使同樣大小的電流通過串聯(lián)連接的加熱電阻13,墨滴可從噴嘴18不偏移地噴射(在圖5中的虛線所示的箭頭方向上)。
另一方面,電流鏡電路(以下稱為CM電路)連接在串聯(lián)連接在一起的兩個加熱電阻13之間。通過CM電路,使電流在加熱電阻13之間通過,或將電流從加熱電阻13之間排出,可使通過每一個加熱電阻13的電流大小不同,從而可將墨滴的噴射方向,在噴嘴18(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改變?yōu)槎鄠€方向。
電源Vh將電壓加在電阻Rh-A和Rh-B的兩端。另外,噴射控制電路50包括晶體管M1~M19。此外,晶體管M1~M19后綴并放入括弧中的數(shù)字(xN)(N=1、2、4、8或50)表示元件的并置狀態(tài)。例如,數(shù)字(x1)(對于晶體管M16和M19)表示包括一個標準元件。同樣,數(shù)字(x2)表示包括與二個標準的并聯(lián)連接元件等價的一個元件。數(shù)字(xN)表示包括與N個標準的并聯(lián)連接的元件等價的一個元件。
晶體管M1起接通/斷開對電阻Rh-A和Rh-B的電流供給的開關元件的作用。當晶體管M1的漏極與電阻Rh-B串聯(lián)連接,使零進入噴射執(zhí)行輸入開關F時,晶體管M1接通,使電流可通過電阻Rh-A和Rh-B。另外,為了方便IC設計,根據(jù)該實施例,該噴射執(zhí)行輸入開關F為負邏輯,以使在驅動過程中輸入零(只有當噴射墨滴時)。當F=0進入時,至NOR柵X1的輸入為(0,0),使輸出變?yōu)?,使晶體管M1接通。
根據(jù)該實施例,當墨滴從一個噴嘴18噴射時,該噴射執(zhí)行輸入開關F只在1.5μs(1/64)期間變?yōu)?(接通),使電能從電源Vh(大約9V)供給至電阻Rh-A和Rh-B。噴射執(zhí)行輸入開關F變?yōu)?(斷開)的時間94.5μs(63/64)規(guī)定為將墨水再充滿已噴射墨滴的液體噴射部分的墨水腔12的時間。
極性改變開關Dpx和Dpy為用于確定在左邊和右邊的任何一個中的墨滴的噴射方向的開關。
另外,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4、D5和D6與第二噴射控制開關D1、D2和D3為當有偏移地噴射墨滴時確定偏移的開關。
晶體管M2和M4與晶體管M12和M13分別起CM電路的運算放大器(開關元件)的作用。也就是,這些晶體管M2和M4與M12和M13用于通過CM電路,使電流在電阻Rh-A和Rh-B之間通過,或使電流從電阻Rh-A和Rh-B之間排出。
另外,晶體管M7、M9和M11與晶體管M14,M15和M16分別為MC電路的恒定電流源。晶體管M7、M9和M11的相應的漏極與晶體管M2和M4的源極和后柵極(back gate)連接。同樣,晶體管M14、M15和M16的相應的漏極與晶體管M12和M13的源極和后柵極連接。
在這些作為恒定電流源的晶體管中間,晶體管M7具有電容(x8);晶體管M9具有電容(x4);和晶體管M11具有電容(x2)。這些三個并聯(lián)在一起的晶體管M7、M9和M11構成電流源元件組。
同樣,晶體管M14具有電容(x4),晶體管M15具有電容(x2)和晶體管M16具有電容(x1)。這些三個并聯(lián)在一起的晶體管M14、M15和M16構成電流源元件組。
另外,電流容量與每一個晶體管(晶體管M6、M8和M10與晶體管M17、M18和M19)相同的晶體管與作為電流源元件的晶體管M7、M9和M11與晶體管M14、M15和M16連接。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6、D5和D4和第二噴射控制開關D3、D2和D1與晶體管M6、M8和M10與晶體管M17、M18和M19的柵極連接。
因此,當?shù)谝粐娚淇刂崎_關D6接通,和相應的電壓Vx加在振幅控制終端Z與地面之間時,晶體管M6接通,使得加電壓Vx時的電流通過晶體管M7。
這樣,可以控制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6、D5和D4與第二噴射控制開關D3、D2和D1接通/斷開,并且可以控制晶體管M6~M11和晶體管M14~M19接通/斷開。
由于分別與晶體管M7、M9和M11及晶體管M14、M15和M16并聯(lián)的元件數(shù)目不同,在圖27中,與晶體管M7、M9、M11和晶體管M14、M15、M16的設置在括弧中的數(shù)字成比例,電流從晶體管M2通至M7,從晶體管M2通至M9,從晶體管M2通至M11,從晶體管M12通至M14,從晶體管M12通至M15和從晶體管M12通至M16。
因此,由于晶體管M7、M9和M11的比值為(x8)、(x4)和(x2),因此相應的漏極電流Id的比值為8∶4∶2。同樣,由于晶體管M14、M15和M16的比值為(x4)、(x2)和(x1);因此相應的漏極電流Id的比值為4∶2∶1。
下面將說明當在圖27的噴射控制電路50中,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4、D5和D6標注(note)時的電流流動。
首先,當F=0(接通)和Dpx=0時,送至NOR柵x1的輸入為(0,0),使輸出變?yōu)?,接通晶體管M1。送至NOR柵x2的輸入為(0,0),使輸出變?yōu)?,接通晶體管M2。另外,在以上情況下(F=0(接通)和Dpx=0),送至NOR柵x3的輸入為(1,0)(因為1為F=0的輸入,而另一個Dpx=0為通過NOT柵x4的輸入1)。因此,NOR柵x3的輸出為0,使晶體管M4斷開。
在這種情況下,當電流從晶體管M3流至M2(因為晶體管M2接通)時,電流不從晶體管M5流至M4(因為晶體管M4斷開)。另外,由于CM電路的特性,當電流不通過晶體管M5流動時,電流也不流過晶體管M3。
在這種狀態(tài)下,當加上電源Vh的電壓時,由于晶體管M3和M5斷開,電流不能通過,因此全部電流流過電阻Rh-A,不向晶體管M3和M5分流。由于晶體管M2接通,流過電阻Rh-A的電流向著電阻Rh-B和晶體管M2分流,使電流可以流出至晶體管M2中。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全部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4~D6斷開,則由于電流不流過晶體管M7、M9和M11,電流最終不能流出至晶體管M2中。因此,流過電阻Rh-A的全部電流通過電阻Rh-B。然后,流過電阻Rh-B的電流,在流過接通的晶體管M1后,流至地面。
如果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6~D4中的至少一個接通,則相應于接通的第一噴射控制開關的晶體管M6、M8或M10接通,并且與以上晶體管連接的晶體管M7、M9和M11中的任何一個接通。
因此,在上述情況下,如果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6接通,則流過電阻Rh-A的電流向著晶體管M2和電阻Rh-B分流,以流出至晶體管M2中。然后,通過晶體管M2的電流,通過晶體管M7和M6流至地面。
也就是,當F=0(接通)和Dpx=0時,如果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6~D4中的至少一個接通,則全部電流通過電阻Rh-A,不向著晶體管M3和M5分流;然后向著晶體管M2和電阻Rh-B分流。
因此,流過電阻Rh-A和Rh-B的電流I為I(Rh-A)>I(Rh-B)(注意I(**)表示流過**的電流)。
另一方面,當進入F=0(接通)和Dpx=0時,與上述相同,由于送至NOR柵x1的輸入為(0,0),因此輸出為1,并且晶體管M1接通。又由于送至NOR柵x2的輸入為(1,0),因此輸出為0,并且晶體管M2斷開。另外,由于送至NOR柵x3的輸入為(0,0),因此輸出為1,晶體管M4接通。當晶體管M4接通時,因為CM電路的特性,電流流過晶體管M5以及晶體管M3。
這樣,當加上電源Vh的電壓時,電流流過電阻Rh-A和晶體管M3和M5。然后,流過電阻Rh-A的全部電流通至電阻Rh-B(因為晶體管M2斷開,使流過電阻Rh-A的電流不向著晶體管M2分流)。另外,因為晶體管M2斷開,流過晶體管M3的全部電流通至電阻Rh-B。
因此,除了流過電阻Rh-A的電流以外,流過晶體管M3的電流通至電阻Rh-B。結果,流過電阻Rh-A和Rh-B的電流I為I(Rh-A)<I(Rh-B)。
此外,在以上情況下,為了使電流流過晶體管M5,要求晶體管M4接通。當如上所述,進入F=0和Dpx=0時,晶體管M4接通。
另外,為了使電流流過晶體管M4,要求晶體管M7、M9和M11中至少一個接通。這樣,與上述當F=0和Dpx=0同樣,必需使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6~D4中至少任何一個接通。也就是,如果全部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6~D4都斷開,則F=0和Dpx=1的情況與F=0和Dpx=0時的情況相同,使流過電阻Rh-A的全部電流通至電阻Rh-B。因此,如果二個電阻Rh-A和Rh-B的電阻值大致相同,則墨滴不偏移地噴射。
這樣,當噴射執(zhí)行輸入開關F接通時,控制接通/斷開極性改變開關Dpx和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6~D4可使電流從電阻Rh-A和Rh-B之間流出,或在電阻Rh-A和Rh-B之間通過。
由于作為電流源元件的每一個晶體管M7、M9和M11的電容不同,控制接通/斷開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6~D4可使從晶體管M2和M4流出的電流大小改變。也就是,控制接通/斷開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6~D4可使流過電阻Rh-A和Rh-B的電流改變。
因此,當將相應的電壓Vx加在振幅控制終端Z和地面之間時,單獨操縱極性改變開關Dpx和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4、D5和D6可在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的多個步驟中,單獨改變墨滴的落下位置。
另外,通過改變加在振幅控制終端Z上的電壓Vx,可以改變每一步驟的偏移,同時流過晶體管M7、M6、M9、M8、M11和M10的漏極電流的比值保持為8∶4∶2。
圖28A和28B為表示極性改變開關Dpx和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6~D4的狀態(tài),與在噴嘴18的配置方向上的點(墨滴)的落下位置的變化的表。
如圖28A和28B的表所示,當D4=0(固定)時,如果(Dpx、D6、D5、D4)為(0,0,0,0)以及(1,0,0,0),則在兩種情況下,點的落下位置沒有偏移(直接在噴嘴18下面)。這點如上所述一樣。
這樣,當?shù)谝粐娚淇刂崎_關D4固定為D4=0時,利用極性改變開關Dpx的三位和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6和D5進行的控制可將點的落下位置逐步改變?yōu)榘]有偏移的位置的七個位置。這表示,如圖12所示,墨滴可在奇數(shù)方向上噴射。
當不是將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4固定為0,而同樣將另一個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6或D5改變至0或1時,則可不在7個而是15個位置上進行改變。
另外,如圖28B所示,當D4=1(固定)時,則可在8個步驟中,成偶數(shù)地改變點的落下位置。這可將點的落下位置分成排列在一個側面上的4個位置和在另一個側面上的4個位置,它們中間為沒有偏移的位置,并且可圍繞偏移為0的位置雙側對稱。
即,當D4=1(固定)時,可以消除點的落下位置直接在噴嘴18(不偏移)底下的情況。這表示,如圖11所示,墨滴可在偶數(shù)的方向上噴射(不包括墨滴直接在噴嘴18下面噴射的情況)。
以上的說明涉及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4~D6,然而對于第二噴射控制開關D1~D3,也可以進行同樣的控制。
參見圖27,第二噴射控制開關D3、D2和D1分別相應于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6、D5和D4。與第二噴射控制開關D1~D3連接的晶體管M12和M13,分別相應于在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4~D6側上的晶體管M2和M4。極性改變開關Dpy相應于極性改變開關Dpx。作為電流源元件的晶體管M14~M19也相應于晶體管M6~M11。
在第二噴射控制開關D1~D3側上,作為電流源元件的晶體管M14的電容與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4~D6側上的電容不同。在第二噴射控制開關D1~D3側上的、作為電流源元件的晶體管M14的電容為在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4~D1上的作為電流源元件的晶體管M6的電容的一半。其他相同。
這樣,在第二噴射控制開關D1~D3側上,與上述同樣,通過控制第二噴射控制開關D3~D1,與接通/斷開極性改變開關Dpy一起,可以改變,流過電阻Rh-A和Rh-B的電流。
通過控制第二噴射控制開關D1~D3造成的電流值改變,比由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4~D6造成的電流值改變小。因此,由控制第二噴射控制開關D1~D3造成的墨滴的落下位置的變化間距,比由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4~D6造成的精細。
第二噴射控制開關D1~D3和極性改變開關Dpy主要用于使第二噴射控制裝置工作。因此,如圖28A和28B中的圖28B所示的控制方法是合理的。在圖28A和28B中,極性改變開關Dpx相應于極性改變開關Dpy;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6、D5和D4相應于第二噴射控制開關D3、D2和D1。這樣優(yōu)選是在第二噴射控制開關D1固定為D1=1時控制噴射(然而,可以是與圖28A和28B中的圖28B的表相應的控制)。
在圖27所示的噴射控制電路50中,在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4~D6側上的振幅控制終端Z與在第二噴射控制開關D1~D3側上的所述終端相同。如果考慮到由第二噴射控制開關D1~D3產(chǎn)生的控制量,確定加在振幅控制終端Z上的電壓Vx,則也可以根據(jù)電壓Vx確定由控制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4~D6的控制造成的墨滴的落下位置。
因此,可確定噴射控制,使在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4~D6側上的墨滴的噴射控制和在第二噴射控制開關D1~D3側上的墨滴的噴射控制之間具有預定的關系。這樣,如果根據(jù)確定的結果,確定在任何一側上的墨滴的噴射控制(在墨滴的落下位置之間的間隔),則可以確定在另一側上的墨滴的噴射控制(墨滴落下位置之間的間隔)。
這樣可以使控制簡單。
然而,不用這種方法,單獨從在第二噴射控制開關D1~D3側上的振幅控制終端,也可形成在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4~D6側上的振幅控制終端Z。這樣,可以分成更多步驟,確定墨滴的噴射方向(墨滴的落下位置)。
對于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設置圖27所示的噴射控制電路50;然而可對每一個頭11進行上述控制。
即,對每一個頭11設置一個噴射控制電路50的開關。通過在頭11的單元中接通/斷開開關,可以同時在頭11內(nèi)接通/斷開全部液體噴射部分。例如,在一個頭11中,通過接通/斷開一個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6,可以同時接通/斷開頭11的全部液體噴射部分的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6。
因此,通過控制在頭11單元中,每一個開關接通/斷開,可以使噴射方向改變裝置或主要控制裝置與輔助控制裝置工作。當主要控制裝置和輔助控制裝置工作時,輔助控制執(zhí)行確定裝置可以在存儲器中存儲輔助控制裝置是否對每一個頭11執(zhí)行,以及該裝置工作時每一個開關的接通/斷開狀態(tài)。當參考方向設定裝置,與噴射方向改變裝置一起工作時,即,當每一頭11的參考主方向確定時,可利用相同的方法,將每一個開關的接通/斷開狀態(tài)存儲在頭11的單元中。
另外,改變加在振幅控制終端Z上的電壓Vx,可以改變每一步驟的偏移(噴射角度)。當噴射角度設定裝置工作時,通過調節(jié)加在振幅控制終端Z上的電壓Vx,對每一個頭11確定所希望的噴射角度,可將這時的電壓Vx存儲在存儲器中。
通過控制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4~D6接通/斷開,可使第一噴射控制裝置工作。另外,控制第二噴射控制開關D1~D3接通/斷開,可使第二噴射控制裝置工作。
當在圖27中,使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工作時,也可以利用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4~D6,使它們服務于雙重目的。當使用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4~D6以及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時,優(yōu)選,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4~D6改變至0或1,使噴射方向改變成15級。也就是,這是因為需要能夠涵蓋由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確定的多個噴射方向,和由第一噴射控制裝置確定的多個噴射方向的噴射方向數(shù)目。
此外,第一噴射控制開關D4~D6與第二噴射控制開關D1~D3平行配置,使得可以單獨地設置噴射控制開關,極性改變開關和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的晶體管。
以上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但本發(fā)明不是局限于該實施例,可以使各種改進如下(1)對于實施例中所例示的位數(shù),不限于圖11~14所示的J-位的控制信號,因此可以使用任何的位數(shù)。
(2)根據(jù)該實施例,設置了分成兩個的加熱元件13;并且通過改變通過每一個加熱電阻13的電流,可控制兩個加熱電阻13,形成在達到沸騰的墨滴的時間中的時間差(氣泡產(chǎn)生時間);但本發(fā)明不是只限于此??梢允姑恳粋€都具有相同電阻的分成兩個的加熱元件13并置同時可在通過電流的周期中產(chǎn)生差別。例如,當在每一個分成兩個的加熱元件13,獨立地設置一個開關,使每一個開關接通,并具有時間差時,可以在達到在墨水中產(chǎn)生氣泡的時間中的時間差。另外,可以綜合使用改變流過每一個加熱元件13的電流以及通過電流的期間中的時間差。
(3)根據(jù)該實施例,表示了兩個加熱電阻13并置的例子,這是因為分成兩個的壽命已足夠,并且電路結構可簡單。然而,本發(fā)明不是僅限于此,并且在一個墨水腔12內(nèi),可以使用并置的三個或更多個加熱電阻13。
(4)根據(jù)該實施例,舉出加熱電阻13作為氣泡產(chǎn)生裝置或加熱元件的一個例子;另一種方案是,可以采用不是電阻的一個零件。另外,可以使用不是加熱元件的另一種形式的能量產(chǎn)生元件。例如,可以有一種靜電噴射系統(tǒng)的能量產(chǎn)生元件和壓電系統(tǒng)的能量產(chǎn)生元件。
靜電噴射系統(tǒng)的能量產(chǎn)生元件包括一個共振板和設置在該共振板下面的兩個電極,在電極之間有氣隙。通過將電壓加在兩個電極之間,該共振板向下偏移,然后將電壓轉至0V,釋放出靜電力。當共振板回復至原來狀態(tài)時,利用產(chǎn)生的靜電力墨滴噴射。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每一個能量產(chǎn)生元件在能量產(chǎn)生中產(chǎn)生差別,當該共振板回復至原來狀態(tài)時(電壓轉至0V,釋放出靜電力),可以在二個能量產(chǎn)生元件之間產(chǎn)生時間差,或改變兩個能量產(chǎn)生元件的電壓。
壓電系統(tǒng)的能量產(chǎn)生元件由具有電極放在兩側的壓電元件和一個共振板復合構成。當將電壓加在壓電元件兩個側面上的電極上時,由壓電效應在共振板上產(chǎn)生彎曲力矩,使共振板偏移。利用這種偏移,墨滴噴射。
在這種情況下,也與上述同樣,為了對每一個能量產(chǎn)生元件產(chǎn)生的能量產(chǎn)生差別,當將電壓加在壓電元件兩側上的電極上時,在兩個壓電元件之間可以產(chǎn)生時間差,或兩個壓電元件的電壓可以改變。
(5)根據(jù)該實施例,墨滴的噴射方向可在液體噴射部分(噴嘴18)的配置方向上偏移。這是因為在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分開的加熱電阻13是并置的。然而,不是必需使液體噴射部分配置方向與墨滴的偏移方向完全一致。即使當有一些不一致,也大致可得到與當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與墨滴的偏移方向完全一致時相同的效果。因此,這種不一致沒有問題。
(6)在第二噴射控制裝置中,當墨滴隨機地落在一個像素區(qū)域上的M個不同位置上時,M不限于實施例所示的數(shù)目,只要M是2或更大的正整數(shù),可以使用任何數(shù)目。
(7)在根據(jù)本實施例的第二噴射控制裝置中,對于一個像素區(qū)域,墨滴的落下位置可以隨機地改變,使落下的墨滴的中心包括在該像素區(qū)域內(nèi),但本發(fā)明不是僅限于此。當至少落下的墨滴的一部分包括在該像素區(qū)域中時,落下位置可在比實施例大的范圍內(nèi)分散。
(8)在根據(jù)本實施例的第二噴射控制裝置中,使用隨機數(shù)發(fā)生器作為隨機確定墨滴的落下位置的方法。但只要所選擇的落下位置沒有規(guī)律性,可以使用任何方法。另外,作為產(chǎn)生隨機數(shù)的方法,還有平方中心法(squarecenter method),同余式法(congruence method),偏移電阻法(shiftresister method)。作為不是隨機方法的一種方法,可以采用重復多個特定的數(shù)值數(shù)的組合的方法。
(9)根據(jù)該實施例,打印機包括在頭11中,然而,本發(fā)明不是僅限于打印機,可以采用各種液體噴射裝置。例如,頭11也可以用在噴射包括用于檢測生物材料的DNA的溶液的裝置中。
工業(yè)適用性根據(jù)本發(fā)明,即使一個單元頭相對于另一個單元頭有位置偏移,或者當噴射特性(例如噴射方向)不同時,通過校正單元頭的噴射方向,可使條紋狀不均勻性變成不明顯的狀態(tài)。因此,可以改善打印質量。
權利要求
1.一種液體噴射裝置,它具有通過使單元頭的多個液體噴射部分并置以便將所述單元頭與相鄰的單元頭連接構成的一個行頭部,每一個單元頭的所述液體噴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用于從一噴嘴中噴射墨滴,該液體噴射裝置包括控制每一個所述液體噴射部分,將液滴從所述噴嘴噴射的一主要控制裝置;一輔助控制裝置,它在該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在至少一個與由該主要控制裝置控制的噴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控制要噴射的液滴,和一輔助控制執(zhí)行確定裝置,它用于對每一個單元頭單獨地設定是否所述輔助控制裝置工作。
2.一種液體噴射裝置,它具有通過使單元頭的多個液體噴射部分并置以便將該單元頭與相鄰的單元頭連接構成的一個行頭部,每一個單元頭的液體噴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用于從噴嘴中噴射墨滴,該液體噴射裝置包括一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它使從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的噴嘴噴射的液滴的噴射方向在該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的至少兩個不同的方向上改變;和一參考方向設定裝置,它在由該噴射方向改變裝置確定的液滴的多個噴射方向中,單獨地設定每一個單元頭的一個參考的主方向。
3.一種液體噴射裝置,它具有通過使單元頭的多個液體噴射部分并置以便將該單元頭與相鄰的單元頭連接構成的一個行頭部,每一個單元頭的液體噴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用于從噴嘴中噴射墨滴,該液體噴射裝置包括一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它使從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的噴嘴噴射的液滴的噴射方向在該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的至少兩個不同的方向上改變;和一噴射角度設定裝置,它用于單獨地設定由該噴射方向改變裝置為每一個單元頭確定的液滴。
4.一種液體噴射裝置,它具有通過使單元頭的多個液體噴射部分并置以便將該單元頭與相鄰的單元頭連接構成的一個行頭部,每一個單元頭的液體噴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用于從噴嘴中噴射墨滴,該液體噴射裝置包括一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它使從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的噴嘴噴射的液滴的噴射方向在該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的至少兩個不同的方向上改變;一噴射角度設定裝置,它用于單獨地設定由該噴射方向改變裝置為每一個單元頭確定的液滴,和一參考方向設定裝置,它在由該噴射方向改變裝置確定的多個液滴噴射方向中,單獨地設定每一個單元頭的一個參考的主方向。
5.如權利要求2~4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為,它還包括噴射控制裝置,該控制裝置控制液滴的噴射,使得通過利用所述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從至少兩個相鄰配置的不同的液體噴射部分在不同方向噴射墨滴,而使墨滴落在同一條像素線上以形成像素線,或使墨滴落在相同的像素區(qū)域上而形成像素,來利用至少兩個不同的液體噴射部分形成一個像素線或者一個像素。
6.如權利要求2~4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為,它還包括噴射控制裝置,該控制裝置控制液滴的噴射,其中通過利用該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從至少兩個相鄰配置的不同的液體噴射部分在不同方向噴射液滴,使得將液滴落在相同的像素線上,而形成像素線;或者通過利用相鄰配置的至少兩個不同的液體噴射部分,將液滴落在相同的像素區(qū)域上以便形成像素,而形成一個像素線或一個像素。
7.如權利要求2~4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為,它還包括控制液滴的噴射的一第一噴射控制裝置,其中通過利用該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從至少兩個相鄰配置的不同的液體噴射部分在不同方向噴射液滴,使得將液滴落在相同的像素線上,而形成像素線;或者通過利用相鄰配置的至少兩個不同的液體噴射部分,將液滴落在相同的像素區(qū)域上以便形成像素,而形成一個像素線或一個像素;和控制液滴噴射的一第二噴射控制裝置,其中當液滴落在一個像素區(qū)域上時,對于從所述液體噴射部分噴射的每一個液滴,至少一部分包括在該像素區(qū)域內(nèi)的M個不同的落下位置(M為2或更大的整數(shù))中的任何一個,被確定為在該像素區(qū)域中在所述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的液滴的落下位置,使得利用所述噴射方向改變裝置控制噴射,將液滴落在所述確定的位置上。
8.如權利要求2~4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為,它還包括一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其中使用所述噴射方向改變裝置控制從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噴射的液滴,使得液滴落在所述液體噴射部分配置方向上的兩個或多個不同位置上,使像素數(shù)目增加得比使液滴從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落在一個位置上形成的像素數(shù)目多。
9.如權利要求2~4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為,它還包括一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其中使用所述噴射方向改變裝置控制從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噴射的液滴,使得液滴落在所述液體噴射部分配置方向上的兩個或多個不同位置上,使像素數(shù)目增加得比使液滴從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落在一個位置上形成的像素數(shù)目多;和控制液滴噴射的一噴射控制裝置,其中通過利用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從相鄰配置的至少兩個不同的液體噴射部分在不同方向上噴射液滴,使得液滴落在相同的像素線上,而形成像素線;或者通過利用相鄰配置的至少兩個不同的液體噴射部分,使液滴落在相同的像素區(qū)域上,以便形成像素,而形成一個像素線或一個像素。
10.如權利要求2~4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為,它還包括一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其中使用所述噴射方向改變裝置控制從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噴射的液滴,使得液滴落在所述液體噴射部分配置方向上的兩個或多個不同位置上,使像素數(shù)目增加得比使液滴從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落在一個位置上形成的像素數(shù)目多;和控制液滴噴射的一噴射控制裝置,其中當液滴落在一個像素區(qū)域上時,對于液體噴射部分的每一液滴噴射,將至少一部分包括在該像素區(qū)域內(nèi)的M個不同的落下位置(M為2或更大的整數(shù))中的任何一個確定為在該像素區(qū)域中在所述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的液滴的落下位置,以便利用所述噴射方向改變裝置控制噴射,使液滴落在所述確定的位置上。
11.如權利要求2~4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為,它還包括一像素數(shù)目增加裝置,其中使用所述噴射方向改變裝置控制從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噴射的液滴,使得液滴落在液體噴射部分配置方向上的兩個或多個不同位置上,使像素數(shù)目增加得比使液滴從每一個液體噴射部分落在一個位置上形成的像素數(shù)目多??刂埔旱螄娚涞囊坏谝粐娚淇刂蒲b置,其中通過利用所述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從相鄰配置的至少兩個不同的液體噴射部分在不同方向上噴射液滴,使得使液滴落在相同的像素線上,而形成像素線;或者通過利用相鄰配置的至少兩個不同的液體噴射部分,使液滴落在相同的像素區(qū)域上形成像素,而形成一個像素線或一個像素;和控制液滴噴射的一第二噴射控制裝置,其中當液滴落在一個像素區(qū)域上時,對于液體噴射部分的每一液滴噴射,將至少一部分包括在該像素區(qū)域內(nèi)的M個不同的落下位置(M為2或更大的整數(shù))中的任何一個確定為在該像素區(qū)域中,在所述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的液滴的落下位置,以便利用所述噴射方向改變裝置控制噴射,使液滴落在所述確定的位置上。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為,所述液體噴射部分包括容納要噴射的液體的一液體腔;設置在該液體腔內(nèi)的一氣泡產(chǎn)生裝置,用于通過供給能量,在裝在該液體腔中的液體中產(chǎn)生氣泡;和具有噴嘴形成其上的一噴嘴形成件,用于與氣泡的產(chǎn)生相關操作而將裝在該液體腔中的液體噴射;其中,通過利用與所述主要控制裝置不同的方法,將能量供給所述氣泡產(chǎn)生裝置,所述輔助控制裝置在與由所述主要控制裝置噴射的液滴方向不同的方向上控制要噴射的液滴。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為,所述液體噴射部分包括容納要噴射的液體的一個液體腔;設置在該液體腔內(nèi)的一加熱元件,用于通過供給能量,在裝在該液體腔中的液體中產(chǎn)生氣泡;和具有噴嘴形成其上的一噴嘴形成件,用于與氣泡的產(chǎn)生相關操作而將裝在該液體腔中的液體噴射;其中,在一個液體腔中,在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并置多個加熱元件,并將這些加熱元件串聯(lián)連接在一起;和其中,該輔助控制裝置包括具有一開關元件連接在串聯(lián)連接在一起的加熱元件之間的一電路,并通過該電路使在加熱元件之間通過電流,或通過該電路從加熱元件之間排出電流,以控制供給每一個加熱元件的電流,而在與所述主要控制裝置產(chǎn)生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控制要噴射的液滴的噴射方向。
14.如權利要求2~4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為,所述液體噴射部分包括容納要噴射的液體的一液體腔;設置在該液體腔內(nèi)的一氣泡產(chǎn)生裝置,用于通過供給能量,在裝在該液體腔中的液體中產(chǎn)生氣泡;和具有噴嘴形成其上的一噴嘴形成件,用于與氣泡的產(chǎn)生相關操作而將裝在該液體腔中的液體噴射;其中,所述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包括一主要控制裝置,它通過將能量供給所述氣泡產(chǎn)生裝置,而從噴嘴中噴射液滴,和一輔助控制裝置,它通過以與主要控制裝置不同的方式,將能量供給所述氣泡產(chǎn)生裝置,在與由主要控制裝置噴射的液滴方向不同的方向上,控制要噴射的液滴。
15.如權利要求2~4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為,該液體噴射部分包括容納要噴射的液體的一個液體腔;設置在該液體腔內(nèi)的加熱元件,用于通過供給能量,在裝在該液體腔中的液體中產(chǎn)生氣泡;和具有噴嘴形成其上的一噴嘴形成件,用于與氣泡的產(chǎn)生相關操作而將裝在該液體腔中的液體噴射;其中,在一個液體腔中,在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并置多個加熱元件,并將所述加熱元件串聯(lián)連接在一起;和其中,該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包括具有一開關元件連接在串聯(lián)連接在一起的加熱元件之間的一電路,并通過該電路使在加熱元件之間通過電流,或通過該電路從加熱元件之間排出電流,以控制供給每一個加熱元件的電流,而在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的至少兩個方向上,控制要噴射的液滴的噴射方向。
16.一種液體噴射方法,它使用將單元頭的多個液體噴射部分并置使該單元頭與相鄰的單元頭連接而構成的一個行頭部,每一個單元的液體噴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從噴嘴中噴射墨滴,該液體噴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使主要控制裝置工作,將液滴從液體噴射部分的噴嘴中噴射;使輔助控制裝置工作,用于在該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在與由主要控制裝置控制的方向不同的至少一個方向上,噴射液滴,和對每一個單元頭單獨地設定是否輔助控制裝置執(zhí)行。
17.一種液體噴射方法,它使用將單元頭的多個液體噴射部分并置使該單元頭與相鄰的單元頭連接而構成的一個行頭部,每一個單元的液體噴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從噴嘴中噴射墨滴,該液體噴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在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在至少兩個不同的方向上,使從液體噴射部分的噴嘴噴射的液滴的噴射方向改變;和在液滴的多個噴射方向中,單獨地設定每一個單元頭的一個參考的主方向。
18.一種液體噴射方法,它使用將單元頭的多個液體噴射部分并置使該單元頭與相鄰的單元頭連接而構成的一個行頭部,每一個單元的液體噴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從噴嘴中噴射墨滴,該液體噴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在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在至少兩個不同的方向上,使從液體噴射部分的噴嘴噴射的液滴的噴射方向改變;和單獨設定每一個單元頭的液滴的一個噴射角度。
19.一種液體噴射方法,它使用將單元頭的多個液體噴射部分并置使該單元頭與相鄰的單元頭連接而構成的一個行頭部,每一個單元的液體噴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從噴嘴中噴射墨滴,該液體噴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在液體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上,在至少兩個不同的方向上,使從液體噴射部分的噴嘴噴射的液滴的噴射方向改變;和在液滴的多個噴射方向中,單獨地設定每一個單元頭的一個參考的主方向;和單獨設定每一個單元頭的液滴的一個噴射角度。
全文摘要
即使墨滴的噴射特性在單元頭之間分散和單元頭的配置精度分散,通過與每一單元頭相適應的校正可以減輕條紋不均勻性。液體噴射裝置包括行頭部(10),具有液體噴射部分的(單元)頭(11)并置。其還包括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它可將從每一液體噴射部分的噴嘴噴射的液滴的噴射方向改變?yōu)樵谠撘后w噴射部分的配置方向平行的一方向;和參考方向設定裝置,它可在由該噴射方向改變裝置可改變的噴射方向中,單獨設定每一單元頭的一參考主方向。對第(N-1)個和第(N+1)個頭(11)確定第三個噴射部分的噴射方向為主方向,而對第N個頭(11)確定第二噴射部分的噴射方向為主方向。
文檔編號B41J2/14GK1700988SQ20048000090
公開日2005年11月23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6月16日
發(fā)明者桑原宗市, 竹中一康, 年濱五輪男, 池本雄一郎 申請人:索尼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