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校正在行式頭噴墨打印機中的噴墨量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校正在行式頭噴墨打印機中的噴墨量的方法。
背景技術:
噴墨頭包括大量用于噴墨的噴嘴以及分別與這些噴嘴連接的墨流動通道。這些墨流動通道包括用于產生出噴墨壓力的壓力腔室。通過從噴嘴向打印介質噴墨,從而在打印介質上形成所期望的圖像。在這種噴墨頭中,從噴嘴中噴射出的墨量會隨著在生產這些噴嘴和墨流動通道過程中的精度上的變化、在墨流動通道的形狀上的變化、在用于在壓力腔室中產生出壓力的致動器的特性上的變化等而變化。已經提出了這樣一種技術將噴墨表面分成多個區(qū)塊,每個區(qū)塊具有多個噴嘴;通過光學傳感器檢測每個區(qū)塊在將墨滴從噴嘴噴射到打印介質上時在打印介質上形成的打印結果;并且根據檢測結果校正每個區(qū)塊從噴嘴噴射出的墨量(參見美國專利No.6,832,825)。
發(fā)明內容
根據美國專利No.6,832,825,因為針對每個區(qū)塊校正噴嘴的噴墨量,所以能夠容易地抑制噴嘴之間在噴墨量方面的變化,使得能夠減小打印結果中的濃度不均勻性。但是如果打印介質的表面狀態(tài)變化,則光學傳感器不能精確檢測墨點的形狀。在這種情況下,不能精確地校正噴嘴的噴墨量,從而難以抑制打印結果中的濃度不均勻性。
另外,在噴墨量方面的變化造成在打印結果中的濃度不均勻性。尤其在其中通過單次打印在打印介質上形成圖像的行式頭噴墨打印機的噴墨頭中,因為噴墨表面沿著一個方向拉長,所以在噴墨量方面的變化趨向于增大。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校正在行式頭噴墨打印機中噴墨量的方法,其中能夠可靠地抑制在打印結果中的濃度不均勻性。
根據本發(fā)明一個方面的方法校正了在行式頭噴墨打印機中的噴墨量。該方法包括測量從包括至少一個噴嘴的每個區(qū)塊噴射出的墨量,在噴墨頭中形成有多個噴嘴,所述多個噴嘴被分成多個所述區(qū)塊;并且根據在每個區(qū)塊中測量出的噴墨量獲得用于每個區(qū)塊的校正系數。這些校正系數使得在這些區(qū)塊之間在每個噴嘴的噴墨量方面的差異變得較小。
如果如在美國專利No.6,832,825中所述一樣檢測打印結果,則可能會出現由于在打印介質的表面狀態(tài)中的變化而導致的打印誤差。相反,根據該方法,因為實際測量出每個區(qū)塊的噴墨量,所以不會出現由于在打印介質的表面狀態(tài)中的該變化而導致的這種誤差。因此,能夠精確地計算出校正系數,從而能夠可靠地抑制在打印結果中的濃度不均勻性。因為用于實際測量出噴墨量的該裝置比任何光學傳感器都簡單,所以能夠以較低成本計算出用于噴墨量的校正系數。因此,能夠降低生產該行式頭噴墨打印機的成本。
測量可以包括測量從n個區(qū)塊的每一個區(qū)塊噴出的墨量,所述n個區(qū)塊由沿著打印介質的輸送方向延伸的n-1條虛擬線分成,其中n表示等于或大于2的自然數。根據該結構,能夠有效地限制在相對于噴墨頭的長度方向的噴墨量變化對圖像品質施加較大的不利影響。
這些虛擬線可以通過在噴墨頭中沿著與輸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結構變化點。例如,噴墨頭可以包括流動通道單元和多個致動器單元。在該流動通道單元中,形成有所述多個噴嘴。所述多個致動器單元具有梯形形狀。所述致動器單元布置在流動通道單元上,使得相鄰致動器單元的斜邊在沿著輸送方向觀察時相互重疊。每條虛擬線可以通過每個結構變化點,在所述每個結構變化點處每個致動器單元的斜邊與每個致動器單元的短邊相交。根據該結構,由于噴墨頭的該結構所以能夠更充分地校正噴墨量。
可以只進行一次測量。根據該結構,能夠在短時間內執(zhí)行噴墨量的檢測,從而能夠更大地降低生產該行式頭噴墨打印機的成本。
測量可以在改變虛擬線的位置的同時進行多次。獲得步驟可以包括根據已經在所述多次測量中的一次測量中測量出的在每個區(qū)塊中的噴墨量獲得每個區(qū)塊的校正系數。根據該結構,能夠確定出最有效的區(qū)塊,從而能夠精確地校正噴墨量。
測量可以包括輸入用于噴墨的輸入信號。測量和獲得步驟可以通過使用不同的輸入信號重復多次,從而獲得用于各個輸入信號的校正系數。根據該結構,即使在對于灰度打印等而言給出多個輸入信號的情況中也能夠更精確地校正噴墨量。
測量可以包括針對每個區(qū)塊測量以下墨量,即在只從包括在每個區(qū)塊中的噴嘴噴射出墨時在與噴墨頭連接的墨容器中減少的墨量。根據該結構,能夠很容易實際測量出每個區(qū)塊的噴墨量。
獲得步驟可以包括獲得使在這些區(qū)塊中的每個噴嘴的噴墨量彼此相等的校正系數。根據該結構,能夠更可靠地抑制在噴墨量方面的變化。
圖1為其上應用了根據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案的用于校正噴墨量的方法的打印機的示意性結構圖;圖2為在圖1中所示的其中一個頭主體的平面圖;
圖3為由在圖2中所示的單點劃線包圍的區(qū)域的放大圖;圖4為沿著在圖3中的IV-IV線剖開的剖視圖;圖5A和5B為在圖2中所示的其中一個致動器單元的放大圖;圖6為在圖1中所示的控制器的功能方框圖;圖7為在圖6中所示的打印控制部分的功能方框圖;圖8為一平面圖,顯示出在圖1中所示的其中一個頭主體中的噴墨區(qū)域;圖9為用于測量從在圖8中所示的每個區(qū)塊中的噴嘴噴射出的墨量的系統結構的視圖;圖10顯示出用于測量從在圖8中所示的每個區(qū)塊中的噴嘴噴射出的墨量的系統結構的改進實施例;圖11為用來說明根據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案的用于校正噴墨量的方法的視圖;圖12為根據第三實施方案的控制器100的功能方框圖;圖13為在灰度級數目m為3并且波形圖案種類數目n為4時波形圖案的實施例;并且圖14為根據一改進實施方案的控制器100的功能方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參照這些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案進行說明。
首先參照圖1對其上應用了根據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案的校正噴墨量的方法的打印機進行說明。在圖1中所示的打印機1為行式頭彩色噴墨打印機,它具有四個固定的噴墨頭2,每個噴墨頭成形為沿著與用平面圖顯示出圖1的紙張垂直的方向伸長的狹長矩形。在圖1中,打印機1具有設在其下部中的饋紙單元14、設在其上部中的接紙部分16和設在其中部中的輸送單元20。打印機1還具有用于控制打印機1的操作的控制器100(參見圖6)。
饋紙單元14具有一紙張存放部分15和一饋紙輥45。相互層疊的矩形打印紙張P可以存放在紙張存放部分15中。饋紙輥45按照將在紙張存放部分15中的打印紙張P朝著輸送單元20饋送這樣一種方式將打印紙張P一張接一張地朝著輸送單元20饋送。打印紙張P存放在紙張存放部分15中,從而能夠沿著與每張紙P的長邊平行的方向饋送這些紙張P。兩對饋送輥18A、18B、19A和19B沿著輸送通道設置在紙張存放部分15和輸送單元20之間。從饋紙單元14饋送出的一張打印紙P由饋送輥18A和18B以該張打印紙P的一個短邊作為前端在圖1中向上輸送,然后由饋送輥19A和19B向左朝著輸送單元20輸送。
饋紙輥45的旋轉軸相對于與紙張存放部分15的內壁(未示出)垂直的方向傾斜3°,從而該旋轉軸隨著它遠離內壁而變得更靠近輸送單元20。為此,由饋紙輥45拾取的這張打印紙P沿著與紙張存放部分15的內壁稍微傾斜的方向前進,從而強迫這張打印紙P的一個長邊靠近紙張存放部分15的內壁。紙張存放部分15的內壁與輸送單元20對這張打印紙P的輸送方向平行。在這張打印紙P的一個短邊到達饋送輥18A和18B之前,這張打印紙P的一個長邊抵靠在紙張存放部分15的內壁上。然后,在這張打印紙P的一個長邊抵靠在紙張存放部分15的內壁上的同時,這張打印紙P沿著紙張存放部分15的內壁朝著饋送輥18A和18B前進。通過使饋紙輥45相對于紙張存放部分15的內壁傾斜這樣一種簡單結構,可以校正這張打印紙P的偏移,同時能夠確保連續(xù)饋送這張打印紙P。由饋送輥18A和18B夾持著的這張打印紙P通過饋送輥19A和19B朝著輸送單元20饋送出。
輸送單元20具有一環(huán)形輸送皮帶11和由該輸送皮帶11纏繞的兩個皮帶輥6和7。調節(jié)輸送皮帶11的長度,從而在纏繞在兩個皮帶輥6和7之間的輸送皮帶11中產生出預定的張力。通過將輸送皮帶11纏繞在兩個皮帶輥6和7之間,從而在輸送皮帶11上形成兩個平面,這兩個平面分別包括皮帶輥6和7的公切線并且相互平行。這兩個平面中面對著噴墨頭2的一個平面用作這張打印紙P的輸送表面27。在噴墨頭2對這張打印紙P的上表面進行打印的同時,從饋紙單元14饋送出的這張打印紙P在輸送皮帶11的輸送表面27上輸送。之后,這張打印紙P到達接紙部分16。在該接紙部分16中,已經進行了打印的打印紙張P相互層疊。
四個噴墨頭2的每一個噴墨頭在其下端處具有一頭主體13。如后面所述一樣,該頭主體13具有一流動通道單元4(參見圖4)和粘接到該流動通道單元4上的致動器單元21。在流動通道單元4中形成有包括與噴嘴8連通的壓力腔室10的大量單獨墨流動通道32。致動器單元21能夠對在所期望的壓力腔室10中的墨施加壓力。
每個頭主體13成形成類似于長方體,它沿著與以平面圖顯示出圖1的紙張垂直的方向是伸長的。四個頭主體13沿著在顯示出圖1的紙張中的左右方向相互靠近設置。在四個頭主體13的每個底面(噴墨區(qū)域)中形成有大量直徑非常小的噴嘴8(參見圖2)。從每個噴嘴8噴射出的墨顏色為品紅色(M)、黃色(Y)、青色(C)和黑色(K)中的任一種。從屬于一個頭主體13的大量噴嘴8噴射出的墨顏色是相同的。從屬于四個頭主體13的大量排墨口中分別噴射出具有選自品紅、黃、青和黑四種顏色的顏色的不同類型的墨。
在每個頭主體13的底面和輸送皮帶11的輸送表面27之間形成有一微小間隙。打印紙張P沿著穿過該間隙的輸送通道在圖1中從右向左輸送。當這張打印紙P依次在四個頭主體13下面通過時,根據圖像數據從噴嘴8朝著這張打印紙P的上表面噴射墨,由此在這張打印紙P上形成所期望的彩色圖像。
輸送皮帶11的外圓周表面11A用具有粘性的硅橡膠進行了處理。因此,當一個皮帶輥6逆時針旋轉(沿著在圖1中的箭頭A的方向)時,輸送單元20能夠將由饋送輥18A、18B、19A和19B饋送的打印紙張P朝著接紙部分16輸送,同時利用外圓周表面11A的粘性將打印紙張P保持在輸送皮帶11的外圓周表面11A上。
兩個皮帶輥6和7與輸送皮帶11的內圓周表面11B接觸。在該輸送單元20的兩個皮帶輥6和7中,位于輸送通道的下游側上的皮帶輥6與輸送馬達74連接。根據控制器100的控制來驅動該輸送馬達74轉動。另一個皮帶輥7為從動輥,它在由輸送皮帶11給出的旋轉力作用下隨著皮帶輥6的轉動而轉動。
咬送輥38和39設置在皮帶輥7附近,從而輸送皮帶11夾持在咬送輥38和39之間。咬送輥38和39的每一個輥具有一管體,其長度與皮帶輥7的軸向長度大致相等并且能夠自由轉動。通過未示出的彈簧向下推壓該咬送輥38,從而能夠將饋送給輸送單元20的打印紙張P壓在輸送表面27上。因為咬送輥38和39與輸送皮帶11合作來夾住打印紙張P,所以使這張打印紙P可靠地附著在輸送表面27上。
在圖1中在輸送單元20的左側上設有一脫紙板40。該脫紙板40的右端進入到打印紙張P和輸送皮帶11之間,從而使附著在輸送皮帶11的輸送表面27上的打印紙張P脫離輸送表面27。
兩對饋送輥21A、21B、22A和22B設置在輸送單元20和接紙部分16之間。在這張打印紙P的一個短邊用作前緣的同時,從輸送單元20排出的打印紙張P通過饋送輥21A和21B在圖1中向上輸送并且通過饋送輥22A和22B饋送給接紙部分16。
如圖1所示,在咬送輥38和位于最上游側上的噴墨頭2之間設有作為包括光發(fā)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的光學傳感器的紙面?zhèn)鞲衅?3。紙面?zhèn)鞲衅?3構造成使得光發(fā)射元件朝著在輸送通道上的檢測位置發(fā)射光,并且使得光接收元件接收反射光。從紙面?zhèn)鞲衅?3輸出的信號電平表示取決于在檢測位置處存在/缺少打印紙張P的在反射光強度上的差異。也就是說,打印紙張P的前緣在輸出信號電平迅速增大的時刻到達檢測位置。因為可以根據紙面?zhèn)鞲衅?3的輸出信號發(fā)現打印紙張P的前緣到達檢測位置中,所以根據該時刻將打印信號提供給噴墨頭2。
下面將參照圖2和3對每個頭主體13進行詳細說明。圖2為在圖1中所示的其中一個頭主體13的平面圖。圖3為由在圖2中的單點劃線包圍的區(qū)域的放大平面圖。如圖2和3所示,頭主體13具有一流動通道單元4,在該流動通道單元4中形成有組成壓力腔室組9的大量壓力腔室10和大量噴嘴8。成之字形布置在兩排上的梯形致動器單元21粘接在流動通道單元4的上表面上。更具體地說,每個致動器單元21設置成使得致動器單元21的平行相對側邊(上下側邊)沿著流動通道單元4的長度方向布置。相鄰致動器單元21的斜邊沿著流動通道單元4的寬度方向相互重疊。
流動通道單元4的在位置上與致動器單元21的粘接區(qū)域對應的下表面用作噴墨區(qū)域。如圖3所示,大量噴嘴8以矩陣的形式布置在噴墨區(qū)域的表面中。與相應噴嘴8連通的壓力腔室10成矩陣形式布置。位于流動通道單元4的在位置上與一個致動器單元21的粘接區(qū)域對應的下表面中的多個壓力腔室10形成一個壓力腔室組9。
每個噴嘴8為錐形噴嘴并且通過在平面圖中具有菱形形狀的壓力腔室10和孔隙12與子歧管5A連通。子歧管5A用作從歧管5分叉出的流動通道。歧管5具有開口部分5B,這些開口部分5B設在流動通道單元4的上表面中并且連接到未示出的墨流出通道。通過該墨流出通道從未示出的墨容器向流動通道單元4提供墨。順便說一下,為了更容易理解這些附圖,在圖2和3中,把那些由于位于每個致動器單元21下方而應該畫為虛線的壓力腔室10(壓力腔室組9)、開口部分5B和孔隙12畫為實線。
下面將參照圖4對每個頭主體13的剖面結構進行詳細說明。圖4為沿著在圖3中的IV-IV線剖開的剖視圖。如圖4所示,頭主體13為其中流動通道單元4和致動器單元21相互粘接的產品(參見圖2)。流動通道單元4具有一層壓結構,其中空腔板22、基板23、孔隙板24、供應板25,歧管板26、27和28、蓋板29和噴嘴板30按照降序層壓在一起。
空腔板22為具有大量形成為壓力腔室10的近似菱形的孔的金屬板。基板23為一金屬板,它具有每個都用于將一個壓力腔室10連接在相應的孔隙12上的大量連接孔以及每個都用于將壓力腔室10連接在相應噴嘴8上的大量連接孔??紫栋?4為一金屬板,它具有大量形成為孔隙12的孔和每個都用于將一個壓力腔室10連接在相應的噴嘴8上的大量連接孔。供應板25為一金屬板,它具有每個都用于將一孔隙12連接在相應子歧管5A上的大量連接孔和每個都用于將壓力腔室10連接在相應噴嘴8上的大量連接孔。歧管板26、27和28為金屬板,它們具有形成為子歧管5A的孔和每個都用于將一個壓力腔室10連接在相應噴嘴8上的大量連接孔。蓋板29為一金屬板,它具有每個都用于將一個壓力腔室10連接在相應的噴嘴8上的大量連接孔。噴嘴板30為一金屬板,它具有大量形成在其中的噴嘴8。這九塊板22至30層壓在一起同時相互對準,從而形成單獨墨流動通道32。
接下來將參照圖5A和5B對每個致動器單元21的結構進行說明。圖5A為一局部放大剖視圖,顯示出致動器單元21和壓力腔室10。圖5B為一平面圖,顯示出形成在致動器單元21上的單獨電極的形狀。
如圖5A所示,致動器單元21具有層壓結構,其中層壓有四塊壓電片41、42、43和44。這些壓電片41至44形成為具有大約為15μm的相等厚度。壓電片41至44為連續(xù)的平板(連續(xù)的平板層),它們布置在形成在一個噴墨區(qū)域中的大量壓力腔室10上面。每個壓電片41至44由具有鐵電性的基于鋯鈦酸鉛(PZT)的陶瓷材料制成。
在作為最上層的壓電片41上形成有在位置上與每個壓力腔室10對應的單獨電極35。在作為最上層的壓電片41和位于最上層的下側的壓電片42之間插入有厚約2μm的共用電極34,從而該共用電極34形成在這些壓電片的整個表面上。順便說一下,在壓電片42和壓電片43之間沒有設置任何電極。單獨電極35和共用電極34的每一個電極由金屬材料例如AG-PD制成。
如圖5B所示,單獨電極35厚度約為1μm,并且具有與在圖3中所示的壓力腔室10的形狀大致類似的菱形平面形狀。該菱形單獨電極35的其中一個銳角部分延伸出來。在菱形單獨電極35的延伸端處設有直徑約為160μm并且與單獨電極35電連接的圓形焊盤部分36。例如,該焊盤部分36由含金的玻璃粉制成。如圖5A所示,將該焊盤部分36粘接到單獨電極35的延伸部分的表面上。
共用電極34在未示出的區(qū)域中接地。因此,該共用電極34在與所有壓力腔室10對應的區(qū)域中同等地保持在地電位處。單獨電極35與未示出的但是單獨設置作為控制器100的一部分的驅動器IC電連接,從而能夠針對每個壓力腔室10選擇地控制電位。
接下來將對用于驅動致動器單元21的方法進行說明。在致動器單元21中的壓電片41的極化方向為壓電片41的厚度方向。也就是說,致動器單元21具有所謂的單壓電晶片式結構,其中在上側(即遠離壓力腔室10)的一塊壓電片用作包括工作部分的層,而位于下側(即靠近壓力腔室10)的三塊壓電片42至44用作非工作部分。因此,當單獨電極35的電位設定在預定的正或負數值處時,設在電極之間的壓電片41的電場施加部分用作工作部分,并且在電場方向與極化方向相同的情況下在橫向壓電效應的作用下沿著與極化方向垂直的方向收縮。另一方面,壓電片42至44不會受到電場的影響,從而壓電片42至44不會自發(fā)地收縮。因此,在位于上側的壓電片41和位于下側的壓電片42至44之間產生出在沿著與極化方向垂直的方向的變形上的差異,從而壓電片41至44的整體按照在非工作側上凸形彎曲的方式變形(單壓電晶片變形)。在這種情況下,如圖5A所示,壓電片41至44的下表面固定在限定了壓力腔室的空腔板22的上表面上。因此,壓電片41至44按照朝著壓力腔室側凸形彎曲的方式變形。在該情況中,壓力腔室10的體積降低從而增大墨壓,由此從與該壓力腔室10連接的噴嘴8中噴射出墨。然后,當單獨電極35的電位返回到與共用電極34的電位相同的數值時,這些壓電片41至44恢復到原始形狀,從而壓力腔室10的體積回到原始數值。因此,從歧管5側抽吸墨。
實際的驅動過程如下。也就是說,提前將每個單獨電極35的電位設定為高于共用電極34的電位(下面被稱為高電位)。無論什么時候產生出噴射請求,就將單獨電極35的電位改變成與共用電極34的電位相同的電位(下面被稱為低電位),然后在預定的定時處重新改變成高電位。因此,在將單獨電極35的電位變成低電位的時刻,這些壓電片41至44恢復到原始形狀,從而壓力腔室10的體積與初始狀態(tài)相比增大(其中兩個電極在電位上彼此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向壓力腔室10的內部施加負壓,從而從歧管5側將墨吸入到壓力腔室10中。然后,這些壓電片41至44在單獨電極35的電位重新變成高電位時按照朝著壓力腔室10凸形彎曲的方式變形。因此,壓力腔室10的體積減小以使壓力腔室10內部的壓力變成正值,從而增大了墨壓,由此噴射出墨滴。也就是說,向單獨電極35提供基于高電位的脈沖以噴射出墨滴。理想的是,脈沖的寬度等于AL(Acoustic Length聲波波長),該長度為壓力波在壓力腔室10中從歧管5傳播到噴嘴8時的時間長度。根據該過程,當壓力腔室10的內部從負壓狀態(tài)返回到正壓狀態(tài)時,則兩個壓力合并成一個強壓力,由此能夠噴射出墨滴。
至于灰度打印,通過從噴嘴8噴射出的墨滴數量即基于從噴嘴8噴射出墨滴的次數調節(jié)的墨量(體積)來實現灰度表現。因此,從與所指定的墨點區(qū)域對應的噴嘴8中連續(xù)進行與所指定的灰度表現對應次數的噴墨。一般來說,當連續(xù)進行噴墨時,優(yōu)選的是,在提供用來噴射墨滴的脈沖之間的距離等于AL。這樣,在前面噴射出墨滴時所產生出的壓力的殘余壓力波的周期與在后面噴射墨滴時所產生出的壓力的壓力波的周期一致,從而能夠使這些壓力波相互疊置以增大用于噴射這些墨滴的壓力。
接著將參照圖6對控制器100進行詳細說明。圖6為控制器100的功能方框圖。該控制器100包括CPU(中央處理單元),用作處理器;ROM(只讀存儲器),用于存儲由CPU執(zhí)行的程序和在這些程序中所用的數據;RAM(隨機存取存儲器),用來在執(zhí)行這些程序時暫時存儲數據;以及驅動器IC,用于驅動致動器單元21。這些組成部件協同操作,使得下面所述的功能部分能夠工作。
控制器100根據從個人計算機(PC)200給出的指令進行操作。如圖6所示,控制器100在功能上包括通信部分141、操作控制部分142和打印控制部分143。順便說一下,每個功能部分由硬件例如ASIC(專用集成電路)實現。所有這些功能部分可以由軟件實現或者部分功能部分可以由軟件實現。
通信部分141與PC200通信。該通信部分141將從PC200發(fā)送出的與操作相關的指令輸出給操作控制部分142。通信部分141將從PC200發(fā)送出的與打印相關的指令輸出給打印控制部分143。操作控制部分142根據從PC200給出的指令和從打印控制部分143給出的指令控制輸送馬達74等。打印控制部分143根據從PC200給出的與打印相關的指令執(zhí)行打印。
接著將參照圖7對打印控制部分143進行詳細說明。圖7為打印控制部分143的功能方框圖。如圖7所示,打印控制部分143具有六個脈沖產生部分144a至144f、一校正系數存儲部分148、一映射表存儲部分149和一波形選擇部分150。
脈沖產生部分144a至144f產生出具有六種相互不同的波形圖案的脈沖。在該實施方案中,能夠用三個灰度級(不包括未噴射情況)進行灰度打印。可以按照噴射出體積相互不同的小、中和大墨滴這樣一種方式實現灰度打印。在灰度打印中的這些灰度級在下面將被表示為小墨滴、中墨滴和大墨滴。至于六種波形圖案,為每個灰度級提供兩種圖案。還向這六個波形圖案加入三位代碼(001至110)以便分別指定這些波形圖案。表1顯示出這六種波形圖案的示例。
表1
如在表1中所示一樣,波形圖案001和010兩者都設置用于形成小墨滴。產生波形圖案001和010,使得在使用波形圖案010中的噴墨量大于在使用波形圖案001中的噴墨量。波形圖案011和100兩者都設置用于形成中墨滴。產生波形圖案011和100,使得在使用波形圖案100中的噴墨量大于在使用波形圖案011中的噴墨量。波形圖案101和110兩者都設置用于形成大墨滴。產生出波形圖案101和110,使得在使用波形圖案110中的噴墨量大于在使用波形圖案101中的噴墨量。順便說一下,用于形成小墨滴的噴墨量小于用于形成中墨滴和用于形成大墨滴的噴墨量。用于形成中墨滴的噴墨量也小于用于形成大墨滴的噴墨量。
脈沖產生部分144a產生出具有波形圖案001的脈沖。脈沖產生部分144b產生出具有波形圖案010的脈沖。脈沖產生部分144c產生出具有波形圖案011的脈沖。脈沖產生部分144d產生出具有波形圖案100的脈沖。脈沖產生部分144e產生出具有波形圖案101的脈沖。脈沖產生部分144f產生出具有波形圖案110的脈沖。
校正系數存儲部分148將每個區(qū)塊中的每個灰度級設定的校正系數以校正系數表的形式存儲,每個區(qū)塊限定為包含有在頭主體13的噴墨區(qū)域中的至少一個噴嘴8。每個校正系數設置用于根據在每個區(qū)塊中的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給每個區(qū)塊分級。根據在每個區(qū)塊中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與一個噴嘴8的理想噴墨量的比值來確定每個校正系數。如后面所述一樣,在生產頭主體13的過程中,在校正噴墨量的步驟中確定出該校正系數??蛇x的是,可以以如下方式確定校正系數,即由打印機1中提供的傳感器測量每個區(qū)塊的噴墨量。因為根據該校正系數來校正從在每個區(qū)塊中的噴嘴8中噴射出的墨量,所以能夠使在這些區(qū)塊之中在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方面的差異較小。具體地說,如果控制器100通過使用校正系數來控制噴墨,則在這些區(qū)塊之中在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方面的差異比沒有使用這些校正系數的情況小。
圖8顯示出區(qū)塊設定的實施例。圖8為一平面圖,顯示出在頭主體13中的噴墨區(qū)域。在位置上與每個致動器單元21對應的區(qū)域由虛線表示。這些區(qū)域限定了相應的壓力腔室組9并且其形狀類似于梯形。在限定了壓力腔室組9的相應區(qū)域中形成有大量噴嘴8(參見圖2和3)。如圖8所示,噴墨區(qū)域由沿著打印紙張P的輸送方向延伸的八條虛擬線分成九個區(qū)塊A至I。每條虛擬線經過將限定了壓力腔室組9的梯形的斜邊與該梯形的短邊連接在一起的一個頂點。也就是說,這些虛擬線設定成使得這些虛擬線通過沿著與輸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頭主體13的結構變化點。換句話說,至少一個區(qū)塊(在圖8中的區(qū)塊C、E和G)包括在兩個相鄰致動器單元21之間的整個邊界區(qū)域。在圖8中,在兩個相鄰致動器單元21之間的邊界區(qū)域為由兩個相鄰致動器單元21的斜邊限定的平行四邊形區(qū)域。表2顯示出與在圖8中所示的區(qū)塊A至I對應的校正系數表的實施例。
表2
如表2所示,在頭主體13的噴墨區(qū)域中的區(qū)塊由用于每個灰度級的兩個校正系數“0”和“1”分級。校正系數“0”表示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是標準的。校正系數“1”表示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小于標準。順便說一下,可以通過任意數目個等級來設定這些校正系數。
映射表存儲部分149設置成使得將用于在灰度打印中使在區(qū)塊之中在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方面的差異最小化的波形圖案的組合作為選擇映射表存儲,這是根據存儲在校正系數存儲部分148中的校正系數表來針對相應的區(qū)塊和每個灰度級確定的。表3顯示出該選擇映射表的實施例。
表3
如表3所示一樣,在其中將用于小墨滴灰度的校正系數在存儲在校正系數存儲部分148中的校正系數表中設定為“0”的區(qū)塊A至D和區(qū)塊F至I中,用于形成小墨滴灰度的波形圖案設定為表示標準噴墨量的波形圖案“001”。另一方面,在其中將用于小墨滴灰度的校正系數設定為“1”的區(qū)塊E中,用于形成小墨滴灰度的波形圖案設定為波形圖案“010”,這在噴墨量方面大于波形圖案“001”。在其中將用于中墨滴灰度的校正系數在校正系數表中設定為“0”的區(qū)塊A至C和區(qū)塊G至I中,用于形成中墨滴灰度的波形圖案設定為波形圖案“011”,這為標準噴墨量。另一方面,在其中將用于中墨滴灰度的校正系數設定為“1”的區(qū)塊D至F中,用于形成中墨滴灰度的波形圖案設定為波形圖案“100”,這在噴墨量方面大于波形圖案“011”。在其中將用于大墨滴灰度的校正系數在校正系數表中設定為“0”的區(qū)塊A和B以及區(qū)塊H和I中,用于形成大墨滴灰度的波形圖案設定為表示標準噴墨量的波形圖案“101”。另一方面,在其中將用于大墨滴灰度的校正系數設定為“1”的區(qū)塊C至G中,用于形成大墨滴灰度的波形圖案設定為波形圖案“110”,這在噴墨量方面大于波形圖案“101”。這樣,可以使在這些區(qū)塊A至I中在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方面的差異在每個灰度級中較小。具體地說,可以使在這些區(qū)塊A至I中在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方面的差異小于在沒有使用校正系數表(表2)和選擇映射表(表3)的情況。
波形選擇部分150指的是存儲在映射表存儲部分149中的選擇映射表,用來響應于從通信部分141給出的打印指令(表示包括被要求噴射墨滴的噴嘴8的區(qū)塊和所要形成的灰度數據)以確定所要使用的波形圖案。波形選擇部分150從由脈沖產生部分144a至144f產生出的脈沖之中選擇出具有預定波形圖案的脈沖,以將所選的脈沖提供給致動器單元21的相應單獨電極35。因此,驅動致動器單元21以從相應噴嘴8噴射出經校正的墨滴,從而在打印紙張P上形成具有所期望灰度的墨點。
接下來,將對在生產出頭主體13之后要進行的用于校正噴墨量的方法進行說明。該用于校正噴墨量的方法是一種用于確定作為存儲在校正系數存儲部分148中的校正系數表的內容的相應校正系數的方法。首先,在區(qū)塊A至I的每一個區(qū)塊中,實際測量出從噴嘴8噴射出的墨量(第一步驟)。圖9顯示出用于測量噴墨量的特定結構。如圖9所示,供墨管111的一個端部與所生產出的頭主體13的流動通道單元4連接。供墨管111的另一個端部與墨容器110連接。因此,儲存在墨容器110中的墨通過供墨管111提供給流動通道單元4。頭主體13的致動器單元21與能夠驅動這些致動器單元21的測量控制器(未示出)連接。將墨容器110放在稱重儀器112上,從而能夠測量出墨容器110的總重量。
順便說一下,用于測量噴嘴8的噴墨量的結構不限于上述結構。例如,如圖10所示,稱重儀器112可以在頭主體13將墨滴直接噴射到設在稱重儀器112上的托盤113上的同時測量出噴墨量。
在上述結構中,測量控制器驅動致動器單元21從區(qū)塊A至I的每一個區(qū)塊的噴嘴8中噴射出墨滴。當測量控制器從區(qū)塊A至I的每一個區(qū)塊的噴嘴8中噴射出墨滴時,用稱重儀器112測量出在噴墨之前和之后的墨容器110的總重量。因此,能夠測量出在從區(qū)塊A至I的每一個區(qū)塊的噴嘴8中噴射墨滴的過程中在墨容器110中消耗的墨量(減少的墨量),也就是說,能夠測量出從區(qū)塊A至I的每一個區(qū)塊的噴嘴8中噴射出的墨量。針對區(qū)塊A至I的每一個區(qū)塊并且針對每個灰度級(小墨滴、中墨滴和大墨滴)測量出噴嘴8的噴墨量(測量出與多個輸入信號數值對應的噴墨量)。
然后,根據通過上述方法針對每個灰度級和區(qū)塊A至I的每一個區(qū)塊測量出的噴嘴8的噴墨量確定出校正系數(第二步驟)。具體地說,將每個測量出的噴墨量除以在區(qū)塊A至I的相應一個中的噴嘴8數量,由此計算出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確定出校正系數以使在這些區(qū)塊之間在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方面的差異最小化。例如,當針對每個灰度級和區(qū)塊A至I的每一個區(qū)塊計算出的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為標準的時,將該校正系數確定為“0”。另一方面,當所計算出的量小于標準量時,將該校正系數確定為“1”。將所確定的校正系數以校正系數表的形式存儲在校正系數存儲部分148中。在該情況下,根據校正系數表產生出選擇映射表,并且將它存儲在映射表存儲部分149中。
根據上述第一實施方案,因為對于區(qū)塊A至I的每一個區(qū)塊的噴墨量是用稱重儀器112測量出的,所以不會出現由于在打印紙張P的表面狀況上的變化而導致的誤差,盡管在檢測打印圖像的濃度時會出現這種誤差。因此,能夠精確地計算出校正系數,從而能夠可靠地抑制在打印結果中的濃度不均勻性。而且,因為稱重儀器112比任何光學傳感器都簡單,所以能夠以較低的成本計算出噴墨量的校正系數。因此,能夠降低頭主體13的生產成本。
而且,因為這些區(qū)塊由沿著紙張P的輸送方向延伸的虛擬線劃分,所以能夠抑制相對于頭主體13的長度方向的噴墨量變化對圖像品質施加較大的不利影響。
而且,因為每條虛擬線通過如下頂點,該頂點為在頭主體13中的結構變化點,并且該頂點將限定了致動器單元21的梯形區(qū)域的斜邊與該梯形區(qū)域的短邊連接在一起,所以由于頭主體13的該結構能夠作出更充分的校正。
而且,因為能夠在進行一次測量噴墨量的步驟(第一步驟)時確定出校正系數,所以可以在短時間內執(zhí)行噴墨量的測量。因此,可以降低打印機1的生產成本。
而且,因為校正系數是針對每個灰度級確定出的,所以可以在灰度打印中精確地校正噴墨量。
而且,因為能夠通過用稱重儀器112測量出墨容器110的總重量這樣一種簡單方法來測量出噴墨量,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測量出噴墨量。
而且,可以確定校正參數,使得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在區(qū)塊A至I之中變得一致。通過這種結構,能夠進一步有效抑制噴墨量的變化。
另外,根據在第一實施方案中所述的打印機1,因為噴嘴8的噴墨量是通過參照存儲在校正系數存儲部分148的用于區(qū)塊A至I的校正系數表來校正的,所以能夠很容易校正在這些區(qū)塊A至I之中的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變化。因此,能夠打印出沒有濃度不均勻性的高品質圖像,同時能夠使打印生產能力保持高效。
根據第一實施方案,脈沖產生部分144a至144f針對相應的灰度級產生出用來從噴嘴8中噴射出不同墨量的多種波形。波形選擇部分150從針對相應的灰度級產生出的所述多種波形中選擇出用于每個區(qū)段的與灰度級對應的波形。因此,根據該實施方案的打印機1能夠打印出高品質圖像,其中即使在灰度打印的情況中也抑制了在這些區(qū)塊之間在每個噴嘴的噴墨量方面的變化。
另外,在第一實施方案中,映射表存儲部分149存儲有用于每個灰度級的校正系數表。因此,即使在灰度打印的情況中也能夠抑制了在這些區(qū)塊之間在每個噴嘴的噴墨量方面的變化。
而且,如果存儲在校正系數表中的內容根據環(huán)境變化而適當變化,則可以可靠地抑制在這些區(qū)塊A至I之中在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方面的變化。
環(huán)境(例如溫度)變化會引起從噴嘴8噴射出的墨量的變化。這里,將對根據其中針對相應環(huán)境條件獲得校正系數的改進實施例的噴墨量校正方法進行說明。
為了針對相應環(huán)境條件獲得校正系數,在頭主體13的生產中,在改變環(huán)境條件的同時,重復進行測量從每個區(qū)塊的噴嘴中噴射出的墨量的步驟(第一步驟)和根據測量結果獲得針對每個區(qū)塊并針對每個灰度級的校正系數的步驟(第二步驟)。例如,首先將溫度設定為10℃,然后進行第一步驟和第二步驟以獲得在10℃下的校正系數。然后,將溫度改變?yōu)?0℃,然后進行第一步驟和第二步驟以獲得在20℃下的校正系數。隨后,在以10℃的增量改變溫度直到例如50℃的同時,重復第一和第二步驟。因此,獲得在10℃至50℃范圍內的相應校正系數,并且將它們存儲在映射表存儲部分149的用于各個溫度的校正系數表中。
另一方面,根據該改進的打印機1具有環(huán)境傳感器例如溫度傳感器或濕度傳感器(未示出)。在打印機1進行灰度打印前,波形選擇部分150根據溫度傳感器的輸出選擇出存儲在映射表存儲部分149中的用于相應溫度的一個校正系數表。例如,如果來自溫度傳感器的輸出指示為20℃,則波形選擇部分150選擇存儲在映射表存儲部分149中的針對20℃的校正系數表。然后,波形選擇部分150響應從通信部分141給出的打印指令而參照所選的校正系數表以確定出用于每個區(qū)塊的波形。
根據該改進,映射表存儲部分149存儲有針對相應環(huán)境條件(例如溫度)的校正系數表,并且打印機1包括環(huán)境傳感器(例如,溫度傳感器)。因此,即使在用戶將打印機1從一個地方移到另一個地方并且打印機1周圍的環(huán)境條件急劇變化的情況下,該打印機1也能夠應付這種環(huán)境變化,并且使得在區(qū)塊之間在從噴嘴噴射出的墨量方面的差異較小。
接下來,將參照圖11對根據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案的用于校正噴墨量的方法進行說明。圖11為用來說明根據第二實施方案的用于校正噴墨量的方法的視圖。順便說一下,其上應用了根據第二實施方案的校正噴墨量的方法的打印機的結構與根據第一實施方案的結構相同。為了省略重復的說明,相同的標號表示相同的部件。
該用于校正噴墨量的方法是一種用于確定作為存儲在校正系數存儲部分148中的校正系數表的內容的相應校正系數的方法。首先,在區(qū)塊A至I的每一個區(qū)塊中,測量出從噴嘴8噴射出的墨量(第一步驟)。在用于測量噴墨量的結構和方法方面,該第二實施方案與第一實施方案相同,從而將省略其說明。
如圖11所示,在沿著頭主體13的長度方向將虛擬線的位置依次改變至X1、X2和X3時測量在區(qū)塊A至I的每一個區(qū)塊中的噴墨量,即測量三次。
然后,根據由上述方法測量出的噴墨量確定出校正系數(第二步驟)。首先,根據用在區(qū)塊A至I的每一個區(qū)塊中的虛擬線X1至X3測量出的三個噴墨量,確定出采用虛擬線X1至X3中的哪一條虛擬線作為用于計算校正系數的參考線。具體地說,將每個噴墨量除以取決于虛擬線X1至X3的相應一條虛擬線的噴嘴8數量,由此計算出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然后,按照虛擬線X1至X3的順序排列所計算出的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通過比較在兩條相鄰虛擬線之間的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的變化量的絕對值,從這些虛擬線X1至X3中確定參考線。順便說一下,當變化量為零時,將虛擬線X1確定為參考線。計算出在針對虛擬線X1計算出的噴墨量和針對虛擬線X2計算出的噴墨量之間變化量的絕對值;和針對虛擬線X2計算出的噴墨量和針對虛擬線X3計算出的噴墨量之間變化量的絕對值。如果后面的值大于前面的值,則將虛擬線X2確定為參考線。如果前面的值大于后面的值,則將虛擬線X1確定為參考線。對于用于根據噴墨量確定校正系數的方法,第二實施方案與第一實施方案相同,從而將省略該方法的說明。
根據上述第二實施方案,因為可以確定出最有效的區(qū)塊,所以可以精確地校正噴墨量。因此,能夠可靠地抑制在打印結果中的濃度不均勻性。
接著將參照圖12至14對根據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案的行式頭噴墨打印機進行說明。順便說一下,為了省略重復的說明,相同的標號表示相同的部件。
下面將參照圖12對根據第三實施方案的控制器100進行詳細說明。圖12為根據第三實施方案的控制器100的功能方框圖。該控制器100包括CPU(中央處理單元),用作處理器;ROM(只讀存儲器),用于存儲由CPU執(zhí)行的程序和在這些程序中所用的數據;RAM(隨機存取存儲器),用來在執(zhí)行這些程序時暫時存儲數據;以及一驅動器IC,用于驅動致動器單元21。這些組成部件協同工作,使得下面所述的功能部分能夠工作。
控制器100根據從個人計算機(PC)200給出的指令進行操作。如圖12所示,控制器100在功能上包括通信部分341、操作控制部分342和打印控制部分343。順便說一下,每個功能部分由硬件例如ASIC(專用集成電路)實現。所有這些功能部分可以由軟件實現或者部分功能部分可以由軟件實現。
打印控制部分343根據從PC200給出的與打印相關的指令執(zhí)行打印。該打印控制部分343具有校正系數存儲部分344、波形確定部分345、一波形存儲部分346、波形選擇部分347和脈沖產生部分348。
校正系數存儲部分344存儲有針對每個區(qū)塊設定的校正系數表,每個區(qū)塊包含有在頭主體13的噴墨區(qū)域中的至少一個噴嘴8。每個校正系數根據在該區(qū)塊中的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將該區(qū)塊分級。根據在每個區(qū)塊中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與一個噴嘴8的理想噴墨量的比值來確定每個校正系數。制作出的結構可以使得按照在頭主體13的生產過程中針對每個區(qū)塊測量出噴墨量這樣一種方式確定出校正系數。可選的是,制作出的結構可以使得按照通過設在打印機1中用于測量噴墨量的傳感器來針對每個區(qū)塊適當地測量出噴墨量這樣一種方式來確定出校正系數。如后面所述一樣,通過根據校正系數針對每個區(qū)塊校正從噴嘴8噴射出的墨量,從而能夠使在這些區(qū)塊之間在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方面的差異最小化。
這些區(qū)塊可以如圖8所示一樣限定。圖8為一平面圖,顯示出在頭主體13中的噴墨區(qū)域。在位置上與每個致動器單元21對應的區(qū)域由虛線表示。該區(qū)域限定了壓力腔室組9并且其形狀類似于梯形。在限定了壓力腔室組9的相應區(qū)域中形成有大量噴嘴8(參見圖2和3)。如圖8所示,噴墨區(qū)域由沿著打印紙張P的輸送方向延伸的八條虛擬線分成九個區(qū)塊A至I。每條虛擬線經過將限定了壓力腔室組9的梯形的斜邊與該梯形的短邊連接在一起的一個頂點。也就是說,這些虛擬線設定成使得這些虛擬線通過沿著與打印紙張P的輸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頭主體13的結構變化點。表4顯示出與在圖8中所示的區(qū)塊A至I對應的校正系數的實施例。
表4
如表4所示,通過兩個校正系數“0”和“1”將在頭主體13的噴墨區(qū)域中的區(qū)塊分級。校正系數“0”表示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是標準的。校正系數“1”表示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小于標準。順便說一下,可以通過任意數目個等級來設定校正系數。
波形確定部分345根據存儲在校正系數存儲部分344中的校正系數表來確定每個區(qū)塊的脈沖波形圖案(波形)組合,使得與對于所有區(qū)塊采用與相應灰度級對應的一個并且相同的波形圖案(波形)組合的情況下的差異相比,在灰度打印時在這些區(qū)塊之間在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方面的差異較小。所要確定(選擇)的波形圖案種類數目n大于在灰度打印中的灰度級數目m。例如,當灰度級數目m為3(不包括未噴墨情況)時,波形圖案的種類數目n等于或大于4。確定出這些波形圖案,以便從這些噴嘴中噴射出不同量的墨。
圖13顯示出在灰度級數目m為3并且波形圖案種類數目n為4時的波形圖案的實施例。順便說一下,垂直軸線表示施加在每個單獨電極35上的電壓,水平軸線表示時間。如上所述,在第三實施方案中,將基于高電位的脈沖提供給單獨電極35以噴射出墨滴。如圖13所示,波形圖案i至iv的每一個波形圖案包括至少一個噴射脈沖和一取消脈沖。噴射脈沖用來從噴嘴8中噴射出墨滴,從而一個脈沖可以噴射出一滴墨滴。波形圖案i包含有一個噴射脈沖。波形圖案ii包含有兩個噴射脈沖。波形圖案iii包含有三個噴射脈沖。波形圖案iv包含有四個噴射脈沖。也就是說,噴墨量按照波形圖案i至iv的順序增大。取消脈沖用來除去在噴墨之后保留在單獨墨流動通道32中的殘余壓力。取消脈沖在與殘余壓力的周期反相的周期中在單獨墨流動通道32中產生出新的壓力。因此,用由取消脈沖產生出的壓力取消了該殘余壓力。如在表5中所示一樣,分別向這些波形圖案i至iv加入用于指定這些波形圖案的3位代碼(001至100)。
表5
波形存儲部分346針對每個區(qū)塊存儲由波形確定部分345確定的波形圖案的組合。表6顯示出由波形確定部分345根據在表4和5中的數據確定的波形圖案的組合。順便說一下,用在灰度打印中的三種灰度數據由表示落在打印紙張P上的墨滴的尺寸的小墨滴、中墨滴和大墨滴表示。
表6
如表6所示,在其中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為標準(校正系數“0”參見表4)的區(qū)塊A至C和區(qū)塊G至I中,依次將波形圖案i至iii分配給小墨滴、中墨滴和大墨滴。在其中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為小(校正系數“1”參見表4)的區(qū)塊D至F中,依次將波形圖案ii至iv分配給小墨滴、中墨滴和大墨滴以便增大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因此,在區(qū)塊A至I中,與對于所有區(qū)塊A至I使用相同的用于相應灰度級的波形圖案i至iii或ii至iv的組合的情況相比,能夠降低在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方面的差異。
波形選擇部分347根據落在打印紙張P上的墨點的灰度數據(小墨滴、中墨滴和大墨滴)從存儲在波形存儲部分346中的用于區(qū)塊A至I的每一個區(qū)塊的波形圖案組合中選擇出用于區(qū)塊A至I的每一個區(qū)塊的波形圖案(波形)。然后,波形選擇部分347使得脈沖產生部分348產生出具有所選波形圖案的脈沖,并且將所產生出的脈沖提供給致動器21的相應的一個單獨電極35。因此,根據波形圖案驅動致動器單元21以從相應噴嘴8中噴射出墨滴,從而在打印紙張P上形成具有所期望的灰度的墨點。
脈沖產生部分348產生出具有由波形選擇部分347所選的波形圖案i至iv中的任一個波形圖案的脈沖。通過波形選擇部分347將所產生出的脈沖提供給致動器21的相應的一個單獨電極35。
根據上述第三實施方案,因為通過改變用于區(qū)塊A至I的每一個區(qū)塊的波形圖案i至iv的組合來針對區(qū)塊A至I的每一個區(qū)塊校正噴嘴8的噴墨量變化,所以能夠很容易校正在灰度打印時在這些區(qū)塊A至I之間在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方面的變化。因此,能夠打印出沒有濃度不均勻性的高品質圖像,同時能夠使打印生產能力保持高效。
而且,如果根據環(huán)境變化來適當地改變存儲在校正系數存儲部分344中的校正系數,則能夠可靠地抑制在這些區(qū)塊A至I之間在每個噴嘴8的噴墨量方面的變化。
而且,因為這些區(qū)塊由沿著紙張P的輸送方向延伸的虛擬線劃分,所以能夠有效地限制在相對于頭主體13的長度方向的噴墨量變化對圖像品質施加較大的不利影響。
另外,每條虛擬線通過一頂點,該頂點為在頭主體13中的結構變化點,并且該頂點將限定了致動器單元21的梯形區(qū)域的斜邊與梯形區(qū)域的短邊連接在一起。因此,由于頭主體13的該結構能夠作出更充分的校正。
接著將參照圖14對第三實施方案的改進實施例進行說明。在第三實施方案中,控制器100的打印控制部分343具有校正系數存儲部分344和波形確定部分345,從而波形確定部分345根據存儲在校正系數存儲部分344中的內容確定出將要存儲在波形存儲部分346中的內容。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第三實施方案的這種結構。如圖14所示,控制器100可以構造成使得將預定內容存儲在波形存儲部分346中,并且沒有包括校正系數存儲部分344和波形確定部分345。
雖然已經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案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案??梢栽诓幻撾x下面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和所引入的權利要求的范圍的情況下作出各種設計變化。例如,雖然已經針對其中虛擬線沿著與打印紙張P的輸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情況對上面的實施方案進行了說明,但是可以將虛擬線設定(限定)成沿著任意方向延伸。雖然已經針對其中每條虛擬線由單條直線形成的情況對上述實施方案進行了說明,但是每條虛擬線可以由多條直線形成(即,每條虛擬線可以為一折線)或者包含有曲線。
雖然已經針對其中虛擬線通過在頭主體13中的結構變化點的情況對上述實施方案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這種結構。這些虛擬線可以不通過在頭主體13中的結構變化點。在這種情況下,優(yōu)選的是,根據在這些虛擬線之間的距離沿著與打印紙張P的輸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這些虛擬線。
在上述實施方案中,區(qū)塊A至I的每一個區(qū)塊包括多個噴嘴8。但是,可以設置只包括一個噴嘴8的區(qū)塊。
在第一和第二實施方案中,用稱重儀器112測量出噴墨量。作為代替,可以測量噴射墨滴的體積。
在這些實施方案中,灰度級數目m為3,并且波形圖案的種類數目n為4。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該特定結構?;叶燃墧的縨和波形圖案的種類數目n可以任意選擇,只要波形圖案的種類數目n等于或大于3并且灰度級數目m等于或大于2并且小于波形圖案的種類數目n。例如,灰度級數目m可以為4,并且波形圖案的種類數目n可以為6。可選的是,灰度級數目m可以為3,并且波形圖案的種類數目n可以為5。在該情況下,可以將用于對噴墨量分級的基于校正系數的級別數目設定為3。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校正在行式頭噴墨打印機中的噴墨量的方法,該方法包括測量從包括至少一個噴嘴的每個區(qū)塊噴射出的墨量,在噴墨頭中形成有多個噴嘴,所述多個噴嘴被分成多個所述區(qū)塊;并且根據在每個區(qū)塊中測量出的噴墨量獲得用于每個區(qū)塊的校正系數,這些校正系數使得在這些區(qū)塊之間在每個噴嘴的噴墨量方面的差異變得較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獲得的校正系數使得在這些區(qū)塊之間在每個噴嘴的噴墨量方面的差異小于沒有使用所獲得的校正系數的情況。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測量包括測量從n個區(qū)塊的每一個區(qū)塊噴出的墨量,所述n個區(qū)塊由沿著打印介質的輸送方向延伸的n-1條虛擬線分成,其中n表示等于或大于2的自然數。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噴墨頭包括其中形成有所述多個噴嘴的流動通道單元;并且所述n個區(qū)塊沿著流動通道單元的長度方向布置。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測量只進行一次。
6.如權利要求3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虛擬線通過在噴墨頭中沿著與輸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結構變化點。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噴墨頭包括流動通道單元,在該流動通道單元中形成有所述多個噴嘴;以及多個具有梯形形狀的致動器單元,所述致動器單元布置在流動通道單元上,使得相鄰致動器單元的斜邊在沿著輸送方向觀察時相互重疊;每條虛擬線通過每個結構變化點,在所述每個結構變化點處每個致動器單元的斜邊與每個致動器單元的短邊相交。
8.如權利要求3至5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噴墨頭包括流動通道單元,在該流動通道單元中形成有所述多個噴嘴;以及多個致動器單元,所述致動器單元布置在流動通道單元上;并且至少一個區(qū)塊包括位于兩個相鄰致動器單元之間的整個邊界區(qū)域。
9.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測量在改變所述虛擬線的位置的同時進行多次;并且所述獲得步驟包括根據已經在所述多次測量中的一次測量中測量出的在每個區(qū)塊中的噴墨量獲得用于每個區(qū)塊的校正系數。
10.如權利要求1至5和9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測量包括輸入用于噴墨的輸入信號;并且測量和獲得步驟通過使用不同的輸入信號重復多次,從而獲得用于各個輸入信號的校正系數。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個輸入信號與表示相互不同的灰度水平的多個灰度信號對應。
12.如權利要求1至5和9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測量包括針對每個區(qū)塊測量以下墨量,即在只從包括在每個區(qū)塊中的噴嘴中噴射出墨時在與噴墨頭連接的墨容器中減少的墨量。
13.如權利要求1至5和9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獲得步驟包括獲得使在這些區(qū)塊中的每個噴嘴的噴墨量彼此相等的校正系數。
14.如權利要求1至5和9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方法,還包括根據針對每個區(qū)塊所獲得的校正系數獲得用來使所述噴嘴噴墨的波形。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校正在行式頭噴墨打印機中的噴墨量的方法,包括測量從包括至少一個噴嘴的每個區(qū)塊噴射出的墨量,在噴墨頭中形成有多個噴嘴,所述多個噴嘴分成所述多個區(qū)塊;并且根據在每個區(qū)塊中測量出的噴墨量獲得用于每個區(qū)塊的校正系數。這些校正系數使得在這些區(qū)塊之間在每個噴嘴的噴墨量方面的差異變得較小。
文檔編號B41J2/14GK1733483SQ2005100893
公開日2006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8月5日
發(fā)明者坂井田惇夫 申請人:兄弟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