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被安裝在帶式打印機中且可從該帶式打印機中移除的帶盒。
背景技術:
箱狀帶盒已知能被安裝在帶式打印機的帶盒容納部中且可從該帶盒容納部中移 除(例如,參考日本專利No. 3543659)。在該帶盒內部,包含有作為打印介質的打印帶和將 被粘附到該打印帶的雙面膠帶。打印帶在帶盒內被沿著指定進給路徑進給,諸如字母的字 符通過帶式打印機的打印頭打印到帶上。在一個表面上粘附有剝離紙的雙面膠帶在帶盒內 被沿著與打印帶的進給路徑不同的另一進給路徑進給。雙面膠帶的另一表面粘附到已經打 印有字符的打印帶。已粘附有雙面膠帶的打印帶經由帶盒的帶排出口被排出到外部。使用 者可以根據(jù)需要使用所排出的帶。
發(fā)明內容
對于上述帶盒,外力可能會施加到從帶盒排出的帶等。結果,帶可能被向著帶進給 方向的上游推壓。在這種情況下,粘附有雙面膠帶的打印帶和粘附之前的打印帶及雙面膠 帶可能彎曲并離開各自的路徑。因此,帶可能無法從帶盒正確排出或者可能無法正確進行 打印。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帶盒,其中,粘附有雙面膠帶的打印帶、被粘附之前的打 印帶及雙面膠帶能夠在這些帶已被向著相對于帶進給方向的上游推壓之后返回到所述帶 各自的進給路徑。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帶盒包括盒殼體、打印帶、雙面膠帶、圓柱形的帶進給輥、層壓帶限 制構件和膠帶限制構件。所述盒殼體具有頂面、底面和側面。所述打印帶是被安置在所述 盒殼體內且在所述盒殼體內被沿著指定的第一進給路徑進給的打印介質。所述雙面膠帶被 安置在所述盒殼體內且在所述盒殼體內被沿著指定的第二進給路徑進給。所述雙面膠帶具 有兩個表面。所述兩個表面中的一個表面具有以可移除方式粘附到該表面上的剝離材料, 所述兩個表面中的另一個表面能粘附到所述打印帶。所述帶進給輥具有外周表面和沿所述 盒殼體的豎直方向延伸的軸線。所述帶進給輥由所述盒殼體支撐,且在所述第二進給路徑 上沿著所述外周表面的的一部分引導所述雙面膠帶。所述一部分沿周向方向的長度等于或 大于所述外周表面沿所述周向方向的長度的四分之一。所述層壓帶限制構件被設置在所述 帶進給輥的在所述第一進給路徑和所述第二進給路徑上的下游側,并且被設置在所述第一 進給路徑和所述第二進給路徑的下游端,所述第一進給路徑和所述第二進給路徑在該下游 端處彼此重合。所述層壓帶限制構件包括第一構件、第二構件、通道和帶排出口。所述第一 構件具有第一面且所述第二構件具有與所述第一面大體上平行的第二面。所述第二構件被 設置為在比所述第一構件離所述帶進給輥遠的位置上與所述第一構件相對。所述通道被形 成在所述第一構件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構件的所述第二面之間。所述第二面的在穿過 所述通道的層壓帶的進給方向上的上游邊緣與所述第一面的在所述進給方向上的上游邊緣相比位于下游。所述層壓帶是由所述打印帶和被粘附到所述打印帶上的所述雙面膠帶形 成的帶。所述帶排出口位于所述通道的下游端,且所述層壓帶通過所述帶排出口被排出到 所述盒殼體的外部。所述膠帶限制構件被設置為與所述外周表面的所述一部分相對,所述 雙面膠帶被沿著所述一部分引導,并且被設置為與所述外周表面隔開一段距離,該距離比 所述層壓帶限制構件的所述通道的長度短。在向著進給方向上的上游側的力被施加到層壓帶時,被安置在盒殼體內的雙面膠 帶沿所述帶進給輥的徑向向外方向彎曲。然后,雙面膠帶與膠帶限制構件接觸,并且雙面膠 帶的進一步運動受到限制。因為雙面膠帶被粘附到打印帶以形成層壓帶,所以,限制雙面膠 帶的運動也能夠限制打印帶和層壓帶的運動。雙面膠帶的彎曲到該雙面膠帶與膠帶限制構 件接觸的點處的長度大體上等于帶進給輥和膠帶限制構件之間的距離。因此,能夠使被向 著相對于進給方向的上游推壓的每個帶的長度的最大值幾乎等于帶進給輥和膠帶限制構 件之間的距離。換言之,能夠防止所述帶被無限制地向上游推壓。這樣,能夠防止被向上游 推壓的打印帶和雙面膠帶分別在盒殼體中彎曲和移動離開第一和第二進給路徑使得所述 帶不能返回上述路徑。層壓帶限制構件的通道的長度比帶進給輥和膠帶限制構件之間的距離長。因此, 即使當層壓帶被向著進給方向上的上游推壓時,能夠防止層壓帶從通道中脫出。因而,即使 當層壓帶被向上游推壓時,層壓帶也能夠被沿著所述通道引導到帶排出口,并然后通過該 帶排出口被排出。此外,在形成所述通道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中,第一面的上游邊緣與第二面的上游 邊緣比位于上游。第一面被定位成比第二面更靠近帶進給輥。因此,能夠防止層壓帶從所 述通道中脫出且被朝向帶進給輥進給。在所述帶盒中,所述第二構件的所述第二面可以在其沿所述進給方向的上游端處 包括傾斜面。所述傾斜面從所述進給方向上的下游側朝向上游側傾斜離開所述層壓帶。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層壓帶在所述通道的上游側上沿第二構件的方向從所述通道 脫出,該傾斜面也能將層壓帶朝向所述通道的入口引導。在所述帶盒中,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適于限制所述層壓帶的在與穿過所述通 道的所述層壓帶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運動。在這種情況下,在層壓帶的沿與其表面垂直 的方向上的運動受到第一面和第二面限制的同時該層壓帶能夠穿過所述通道。在所述帶盒中,所述膠帶限制構件可適于限制所述雙面膠帶的沿所述帶進給輥的 徑向向外方向上的運動。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可靠地限制雙面膠帶的沿所述帶進給輥的徑 向向外方向上的運動。
圖1是帶式打印機1的透視圖,其中帶盒蓋6被關閉;圖2是用于說明帶盒30和帶盒容納部8的透視圖;圖3是示出帶式打印機1的電氣構造的框圖;圖4是在帶盒30被安裝且壓板保持器12處于待用位置的情況下帶盒容納部8的 平面圖;圖5是在帶盒30被安裝在帶盒容納部8中且壓板保持器12處于打印位置的情況
4下,帶進給輥46周圍區(qū)域的放大平面圖;圖6是帶盒30的帶進給輥46周圍區(qū)域的放大平面圖;圖7是在帶盒30被安裝在帶盒容納部8中、壓板保持器12處于待用位置且層壓 帶50在帶盒30的帶通道63之外的情況下,帶進給輥46周圍區(qū)域的放大平面圖;圖8是帶進給程序的流程圖;圖9是用于說明在執(zhí)行帶進給程序時進行的處理階段的圖;圖10是用于說明在執(zhí)行帶進給程序時進行的處理階段的圖;并且圖11是用于說明在執(zhí)行帶進給程序時進行的處理階段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參考附圖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請注意,所參考的附圖將用于說明能夠 采用的技術特征,在附圖中描述的裝置構造等僅是說明性示例,本發(fā)明決不限于此。首先,將參考圖1到7來說明根據(jù)本實施例的帶式打印機1和帶盒30的構造。在 對本實施例的說明中,圖1的左下側和右下側分別是帶式打印機1的正面(前表面)側和 右面?zhèn)?。此外,圖2的上側、下側、右下側和右上側是帶盒30和帶式打印機1的上側、下側、 正面(前表面)側和右面?zhèn)?。在本實施例中,將對層疊式帶盒的示例進行說明,其中安置有作為透明薄膜的薄 膜帶59、雙面膠帶58和墨帶52 (參考圖4)。對于該層疊式帶盒30,在薄膜帶59上進行打 印,然后雙面膠帶58被粘附到薄膜帶59的已打印表面。因而,能夠保護該已打印表面。帶 式打印機1被構造為通用裝置,它不僅能夠使用層疊式帶盒30而且能夠使用其它類型的帶 盒。其它類型帶盒的示例可包括僅包含熱敏帶的熱式帶盒、包含熱敏帶及雙面膠帶的熱層 疊式帶盒,和包含打印帶及墨帶的接收器式帶盒等。在本實施例中,粘附有雙面膠帶58的 薄膜帶59將被稱為“層壓帶50”。另外,薄膜帶59、雙面膠帶58和層壓帶50在某些情況下 將被統(tǒng)稱為“帶”。將參考圖1來說明帶式打印機1的外觀。該帶式打印機1包括在平面圖中為大致 矩形形狀的主體蓋2。主體蓋2覆蓋并保護內部結構。包括用于輸入字符、符號、數(shù)字等的 字符鍵、電源鍵3A和各種功能鍵的鍵盤3被設置在主體蓋2的頂面?zhèn)壬?。在鍵盤3的后側, 設置有能夠顯示輸入字符的顯示器5。在顯示器5的后側,設置有帶盒蓋6,該帶盒蓋6能 夠在更換帶盒30 (在后面描述)時被打開和關閉,帶盒蓋6的打開和關閉的軸位于帶式打 印機1的后表面?zhèn)壬?。帶盒蓋6為下面描述的帶盒容納部8而設置。另外,盡管在圖中未 示出,但在主體蓋2和帶盒蓋6的左側面上設置有用于將已打印帶排出到外部的排出狹縫。接下來,將參考圖2來說明帶盒容納部8。帶盒容納部8是主體蓋2的一部分,它 形成為凹部。帶盒容納部8被設置到顯示器5的后側。當帶盒蓋6被關閉時,帶盒容納部 8被帶盒蓋6覆蓋并保護。如圖2所示,帶盒容納部8具有與箱狀盒殼體31的外部形狀相 匹配的凹入形狀,使得當帶盒蓋6打開時帶盒30能夠從上方被安裝,所述箱狀盒殼體31構 成帶盒30的外形。在帶盒容納部8中設置有進給機構、打印機構、切割機構等。進給機構從帶盒30中 拉出帶并進給該帶。打印機構在該帶的表面上打印字符等。切割機構將該帶切斷。在帶盒 容納部8的前側中央處,設置有頭保持器74。包括加熱元件(圖中未示出)的熱頭10被安置在頭保持器74上。在頭保持器74的斜后方設置有對稍后將描述的墨帶卷取卷軸44 (參 考圖4)進行旋轉驅動的墨帶卷取軸95。在頭保持器74的左側稍后方設置有對稍后將描述 的帶進給輥46 (參考圖4)進行旋轉驅動的帶驅動軸100。此外,在帶盒容納部8的外部設 置有帶進給馬達23,以通過借助于圖中未示出的齒輪組將驅動力傳遞給墨帶卷取軸95和 帶驅動軸100來將它們旋轉地驅動。在帶盒容納部8的外部,在帶盒容納部8的左側向前 的位置上,設置有切割機構17 (參考圖4)。該切割機構17由切割器馬達24 (參考圖3)驅 動并切斷從稍后將描述的帶盒30的帶排出口 49排出的帶。在頭保持器74的前方,設置有臂形壓板保持器12。壓板保持器12在一端由軸支 撐部12A支撐,使得該壓板保持器12可以水平擺動。在壓板保持器12的后表面上、即在與 熱頭10相面對的表面12B上設置有多個檢測開關210 (參考圖4)。每個檢測開關210均 向后突出,使得它與被安置在帶盒容納部8中的帶盒30的前表面(更具體地,與稍后將描 述的臂部34的前表面)相面對。當每個檢測開關210未被按壓時,其處于突出狀態(tài)從而是 “關”,而當其被按壓時,其處于縮回狀態(tài)從而是“開”。在帶盒30的前表面中以與帶的類型 相對應的圖案設置有孔眼。當帶盒30被安裝在帶盒容納部8中時,檢測開關210被選擇性 按壓。此時,基于檢測開關210的“開”和“關”狀態(tài)的組合,能夠檢測出帶盒30是否被安裝 以及帶的類型。如果所有檢測開關210均處于“關”狀態(tài),則能夠檢測出如下狀態(tài)帶盒30 未被安裝。在壓板保持器12的自由端附近,壓板輥15被可旋轉地支撐在與熱頭10相對應的 位置上。在壓板保持器12的自由端處,可移動進給輥14被可旋轉地支撐在與帶盒30的帶 進給輥46相對應的位置上。帶進給輥46可以裝配有帶驅動軸100。壓板保持器12的自由端被構造成使得該自由端通過圖中未示出的機構與帶盒蓋 6的打開和關閉相關聯(lián)地擺動。具體地,當帶盒蓋6被關閉時,壓板保持器12的自由端移 動到帶盒容納部8內的打印位置(參考圖5)。在該打印位置上,壓板輥15和可移動進給 輥14分別被壓到熱頭10和帶進給輥46上,且能夠進行打印。當帶盒蓋6被打開時,壓板 保持器12的自由端移動到帶盒容納部8之外的待用位置(參見圖4)。在該待用位置,壓板 輥15和可移動進給輥14分別與熱頭10和帶進給輥46分離,且?guī)Ш?0能夠被從帶盒容納 部8中移除。接下來,將參考圖3來說明帶式打印機1的電氣構造。如圖3所示,帶式打印機1設 置有形成在控制板上的控制電路部400。該控制電路部400包括控制各個裝置的CPU401, 以及通過數(shù)據(jù)總線410連接到CPU401的R0M402、CGR0M403、RAM404、輸入/輸出接口 411寸。包括稍后將描述的帶進給程序的、用于控制帶式打印機1的各種類型的程序被存 儲在R0M402中。CPU401根據(jù)被存儲在R0M402中的各種類型的程序來進行各種類型的計 算??捎蓭нM給程序參照的各種類型的數(shù)據(jù)和表也被存儲在R0M402中。可用于字符打印 的打印點圖案數(shù)據(jù)被存儲在CGR0M403中。RAM404可以在各種類型的程序的執(zhí)行中使用,各 種類型的數(shù)據(jù)、標志等被存儲在RAM404中。檢測開關210、包括電源鍵3A的鍵盤3、液晶驅動電路(IXDC) 405和驅動電路406 至408等被連接到輸入/輸出接口 411。IXDC405具有用于將顯示數(shù)據(jù)輸出到顯示器(IXD) 5 的視頻RAM(圖中未示出)。驅動電路406至408分別驅動熱頭10、帶進給馬達23和切割
6器馬達24。接下來將參考圖2來說明帶盒30的概略構造。帶盒30包括具有頂面30A、底面 30B和側面30C的箱狀盒殼體31。在本實施例中,側面30C包括四個側面,S卩前表面、后表 面、左側面和右側面。雙面膠帶58、薄膜帶59和墨帶52 (參考圖4)被安裝在盒殼體31內。 盒殼體31通過使上殼體31A和下殼體31B沿豎直方向結合而形成。頂面30A和底面30B的整個外周可以不總是被側面30C圍繞。例如,側面30C的 一部分(例如后表面)可以包括使盒殼體31的內部向外露出的孔眼。此外,在面對該孔眼 的位置上,可設置將頂面30A和底面30B相連的凸部。在盒殼體31中,設置有支撐孔65、66、67和64。請注意,圖2中僅示出了上殼體 3IA中的支撐孔65、66、67和64,但是在下殼體3IB中也設置有對應的支撐孔65、66、67和 64。支撐孔65、66、67和64在盒殼體31內分別可旋轉地支撐第一帶卷軸40、第二帶卷軸 41 (參考圖4)、墨帶卷取卷軸44和帶進給輥46。在盒殼體31的前側上設置有頭插入部39, 頭保持器74插入到該頭插入部39中。頭插入部39是沿豎直方向貫穿該帶盒30的空間。 頭插入部39在盒殼體31的前表面的中央偏左的位置處向前側敞開。在下文中,從盒殼體 31的右前部向左延伸的部分將被稱為臂部34。頭插入部39的位于臂部34的端部左側的 前述敞開部將被稱為敞開部77。在臂部34的前端設置有沿盒殼體31的豎直方向延伸的狹縫形出口 34A。薄膜帶 59和墨帶52被在臂部34內引導且通過該出口 34A朝向敞開部77排出。在敞開部77處, 使用墨帶52通過熱頭10在所排出的薄膜帶59上進行打印。更具體地,當壓板保持器12 處于打印位置(參考圖5)時,薄膜帶59和墨帶52在敞開部77處被夾在壓板輥15和熱頭 10之間。在這種狀態(tài)下,當通過熱頭10進行打印時,由墨帶52保持的墨被轉移到薄膜帶 59上。在盒殼體31的前側上,在頭插入部39的敞開部77的左側,在上方和下方設置有 一對限制構件36。每個限制構件36均包括沿豎直方向(帶的帶寬度方向)限制薄膜帶59 的基部和防止薄膜帶59向前偏移的突出部。在盒殼體31的前側的左端處設置有層壓帶 限制構件60。該層壓帶限制構件60具有帶排出口 49,層壓帶50通過該帶排出口 49從帶 盒30排出。通過帶排出口 49排出的層壓帶50從設置在帶盒容納部8外部的切割機構17 的兩個刀片之間經過,被切斷并引導到圖中未示出的排出狹縫,并且被排出到帶式打印機1 的外部。接下來,將參考圖4和5來說明帶盒30的內部結構。請注意,為了更容易說明,圖 4和5示出了在移除上殼體31A的情況下(同樣適用于圖6和7)帶盒30被安置在帶盒容 納部8中的狀態(tài)。第一帶卷軸40朝向盒殼體31內的左后方設置且以支撐孔65作為其軸 線被可旋轉地支撐。雙面膠帶58在一個表面上具有剝離紙,且雙面膠帶58卷繞在第一帶 卷軸40上使得剝離紙面向外側。第二帶卷軸41朝向盒殼體31內的右后方設置且以支撐 孔66作為其軸線被可旋轉地支撐,薄膜帶59卷繞在該第二帶卷軸41上。墨帶卷軸42朝 向盒殼體31內的右前方設置且被可旋轉地支撐,墨帶52卷繞在該墨帶卷軸42上。在第一帶卷軸40和墨帶卷軸42之間,墨帶卷取卷軸44以上殼體31A和下殼體 31B的支撐孔67作為其軸線被可旋轉地支撐。墨帶卷取卷軸44由墨帶卷取軸95可旋轉地 驅動。墨帶卷取卷軸44從墨帶卷軸42拉出墨帶52且卷取已被用于打印字符的墨帶。離合彈簧(附圖中未示出)被附接到墨帶卷取卷軸44的下部,以防止所卷取的墨帶52由于 墨帶卷取卷軸44的反向旋轉而變松。圓柱形的引導構件71、72分別設置在墨帶卷軸42的右方和右前方。引導構件71、 72將從第二帶卷軸41拉出的薄膜帶59朝向臂部34的內部引導。引導壁47被設置在頭插入部39的左側,位于限制構件36的后方。引導壁47將 已使用的墨帶52與被引導到限制構件36的薄膜帶59分離,且將墨帶52朝向墨帶卷取卷 軸44引導。通過墨帶卷取卷軸44的旋轉驅動而從墨帶卷軸42拉出的墨帶52被用于通過 熱頭10打印,被引導壁47引導并被卷繞到墨帶卷取卷軸44上。圓柱形的帶進給輥46被設置在第一帶卷軸40的前方,且圓柱形的帶進給輥46以 其軸線在豎直方向上的方式被支撐孔64(參考圖2)可旋轉地支撐。在帶盒30已被安置在 帶式打印機1中且壓板保持器12的自由端已移動到打印位置(參考圖5)的狀態(tài)下,帶進 給輥46與被設置在壓板保持器12的自由端側上的可移動進給輥14相面對。帶進給輥46 沿著其外周表面45的右前部將雙面膠帶58朝向稍后將描述的層壓帶限制構件60引導。當壓板保持器12處于打印位置時,帶進給輥46和可移動進給輥14處于互相擠 壓狀態(tài)。此時的在帶進給輥46和可移動進給輥14之間的部分在下文中將被稱為夾壓部 33 (參考圖5)。在該夾壓部33中,帶進給輥46和可移動進給輥14將雙面膠帶58和薄膜 帶59 —起夾持在它們之間,并將這些帶粘附在一起以形成層壓帶50。然后,帶進給輥46與 可移動進給輥14協(xié)同操作以將被夾持在夾壓部33處的層壓帶50朝向層壓帶限制構件60 進給。通過帶進給輥46和可移動進給輥14的聯(lián)合操作,雙面膠帶58被從第一帶卷軸40 拉出且薄膜帶59被從第二帶卷軸41拉出。限制壁43從帶進給輥46的右側延伸到該帶進給輥46的右前側。限制壁43適于 限制雙面膠帶58的在帶進給輥46的徑向向外方向上的運動。在平面圖中,限制壁43被形 成為與帶進給輥46的外周表面45相匹配的圓弧形。限制壁43被設置成與外周表面45分 離且面向外周表面45的如下部分雙面膠帶58被沿著該部分引導。此外,限制壁43的面 向外周表面45—側的表面被形成為沿周向方向的一系列臺階(在平面圖中為鋸齒形)。限 制壁43的具有一系列臺階的表面與雙面膠帶58的未被剝離紙覆蓋的表面相面對。即使雙 面膠帶58與具有一系列臺階的限制壁43接觸,雙面膠帶58也能夠容易地剝離,因為接觸 表面積小。層壓帶限制構件60被設置在帶進給輥46的左前方。層壓帶限制構件60適于限 制層壓帶50的在該層壓帶50的厚度方向上、即與層壓帶50的表面垂直的方向(盒殼體31 的前后方向)上的運動,且適于將層壓帶50通過帶排出口 49排出到帶盒30的外部。將參考圖5來說明層壓帶限制構件60的詳細結構。該層壓帶限制構件60包括第 一構件61和第二構件62,該第一構件61和第二構件62彼此相對,使得它們沿厚度方向將 薄膜帶59夾在中間。第一構件61和第二構件62中的每一個均是沿盒殼體31的豎直方向 延伸的柱狀構件,且在平面圖中大致為矩形。第一構件61被設置在后側,而第二構件62被 設置在前側。換言之,第二構件62比第一構件61設置得離所述帶進給輥46遠。作為第一構件61的前表面的第一面611面向第二構件62。第一面611面向所述 層壓帶50的雙面膠帶58側上的表面,且限制層壓帶50的、在與層壓帶50的表面垂直的這 些方向中的朝向雙面膠帶58側的方向(朝向盒殼體31的后方)上的運動。第一面611在其相對于層壓帶50的進給方向的下游端處包括傾斜面。該傾斜面從上游側朝向下游側傾 斜離開所述層壓帶50。作為第二構件62的后表面的第二面621面向第一構件61。第二面621面向所述 層壓帶50的薄膜帶59側上的表面,且限制層壓帶50的、在與層壓帶50的表面垂直的這些 方向中的朝向薄膜帶59側的方向(朝向盒殼體31的前方)上的運動。第二面621大體上 平行于第一面611。第二面621在其相對于層壓帶50的進給方向的上游端處包括傾斜面 622。該傾斜面622從下游側朝向上游側傾斜離開所述層壓帶50。第二面621的上游邊緣 與第一面611的上游邊緣相比位于進給方向上的下游。換言之,第二構件62沿著層壓帶50 的進給方向的長度比第一構件61沿著層壓帶50的進給方向的長度短。在第一構件61的第一面611和第二構件62的第二面621之間,沿著帶盒30的左 右方向形成帶通道63,層壓帶50通過該帶通道63被進給。帶通道63在相對于層壓帶50 的進給方向的下游端(圖5的左端)處包括帶排出口 49。層壓帶50能夠通過該帶排出口 49排出到外部。帶通道63的相對于帶盒3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與帶進給輥46的前端的位 置相同。如果帶通道63的沿層壓帶50的進給方向的長度被限定為Ll,并且限制壁43和帶 進給輥46的外周表面45之間的距離被限定為L2,則長度Ll大于距離L2(L1 > L2)。接下來,將參考圖4來說明雙面膠帶58、薄膜帶59和層壓帶50在帶盒30內部的 進給路徑。將說明薄膜帶59的進給路徑。沿順時針方向卷繞在第二帶卷軸41上的薄膜帶59 被從第二帶卷軸41的右側向前拉出,且被進給到帶盒30的右前部。然后,薄膜帶59通過 引導構件71、72向左彎曲且到達臂部34。薄膜帶59在臂部34中被向左進給且經由在臂 部34的左端處形成的出口 34A被朝向敞開部77排出。所排出的薄膜帶59被進一步向左 進給,薄膜帶59沿豎直方向(帶寬度方向)的運動被限制構件36的基部限制,并且薄膜帶 59被朝向帶進給輥46的前方引導。將說明雙面膠帶58的進給路徑。沿逆時針方向卷繞在第一帶卷軸40上的雙面膠 帶58被從第一帶卷軸40的左側向前拉出。已經向帶盒30的前方拉出的雙面膠帶58被沿 著外周表面45在帶進給輥46的右前部處向左彎曲。外周表面45的與雙面膠帶58接觸的 部分的周向方向上的長度等于或大于外周表面45的整個圓周長度的四分之一(1/4)。已經 從后方向前方、即從第一帶卷軸40向帶供輥46進給的雙面膠帶58被沿著帶進給輥46的 外周表面45的右前部以銳角彎曲且被向左(向帶進給輥46的前方)進給。在帶進給輥46的前端(夾壓部33)處,薄膜帶59和雙面膠帶58由帶進給輥46 和可移動進給輥14夾持并粘附到一起。這樣,由薄膜帶59和雙面膠帶58形成層壓帶50。將說明層壓帶50的進給路徑。層壓帶50由粘附到一起的薄膜帶59和雙面膠帶 58形成。因此,層壓帶50的進給路徑被形成在這些帶的進給路徑的下游端部處,其中雙面 膠帶58的進給路徑和薄膜帶59的進給路徑會合并彼此重疊。形成在夾壓部33處的層壓 帶50通過帶進給輥46和可移動進給輥14的聯(lián)合操作而被朝向層壓帶限制構件60的帶通 道63的入口向左進給。層壓帶50穿過帶通道63且通過帶排出口 49被排出到帶盒30的 外部。在具有上述結構的帶盒30中,在帶盒30未被安裝在帶式打印機1中的狀態(tài)下,例 如當帶盒30出廠時或層壓帶50已被切斷時,薄膜帶59在從出口 34A到帶進給輥46的前
9方的部分上向外露出,如圖2所示。另外,層壓帶50從帶進給輥46的前方到帶通道63的 入口、也在帶排出口 49的相對于進給方向的下游側向外露出。因此,當帶盒30被移除時, 當它被存儲時,當帶式打印機1在電源關閉的情況下未被使用時,例如,薄膜帶59或層壓帶 50可能受到外力,例如使用者的接觸。將參考圖6來說明當層壓帶50或薄膜帶59由于受到外力而被向著進給方向的上 游推壓時各個帶的運動。如果薄膜帶59或層壓帶50被向著相對于進給方向的上游推壓, 則粘附到薄膜帶59上的雙面膠帶58也和薄膜帶59 —起被向著相對于進給方向的上游推壓。在夾壓部33的相對于進給方向的上游側上,雙面膠帶58與薄膜帶59分離且被沿 著不同的進給路徑進給。因此,如果雙面膠帶58被向著相對于進給方向的上游推壓,則在 夾壓部33的上游側上,與薄膜帶59獨立地,雙面膠帶58的與帶進給輥46 (參考圖5)的外 周表面45接觸的部分與外周表面45分離且沿帶進給輥46的徑向向外方向彎曲。彎曲的 雙面膠帶58撞到被設置成在外周表面45的徑向向外方向上與外周表面45分離的限制壁 43上。已撞到該限制壁43的雙面膠帶58的沿限制壁43的方向上的運動被限制,使得雙面 膠帶58不被向著相對于進給方向的更上游推壓。在這種情況下,從雙面膠帶58與外周表面45接觸的狀態(tài)到雙面膠帶58撞到限制 壁43的狀態(tài),被向著相對于進給方向的上游推壓的雙面膠帶58的長度幾乎與外周表面45 及限制壁43之間的距離L2相同。因此,雙面膠帶58的能被向著相對于進給方向的上游推 壓的長度的最大值幾乎等于距離L2。以另一種方式表述,雙面膠帶58的能被向著相對于進 給方向的上游推壓的長度不大于距離L2。因為雙面膠帶58在夾壓部33處被粘附到薄膜帶 59,所以,薄膜帶59的能被向著相對于進給方向的上游推壓的長度等于雙面膠帶58的能被 向著相對于進給方向的上游推壓的長度,即不大于距離L2。如上所述,帶通道63的長度Ll大于距離L2 (Li > L2)。因此,即使在層壓帶50被 向著相對于進給方向的上游推壓的情況下,通常,層壓帶50的前端(相對于進給方向的下 游側上的端部)與帶通道63的入口(相對于進給方向的上游側上的端部)相比也不向著 相對于進給方向的更上游移動。因而,由于使長度Ll大于距離L2,所以能夠防止層壓帶50 從帶通道63脫出。將參考圖5和6來說明當帶盒30被安裝在帶盒容納部8中且打印機1開始打印 操作時各個帶的運動,其中在帶盒30中,雙面膠帶58與限制壁43接觸。將說明層壓帶50的運動。如圖6所示,至少層壓帶50的下游端位于帶通道63內。 如果在這種狀態(tài)下開始打印操作,則帶進給輥46和可移動進給輥14(參考圖5)夾持雙面 膠帶58和薄膜帶59以形成層壓帶50且將該層壓帶50向左進給。因此,層壓帶50在與其 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運動受到限制的同時被通過帶通道63向左進給。然后,層壓帶50通 過排出口 49被排出到帶盒30的外部。這樣,層壓帶50能夠返回到進給路徑。將說明雙面膠帶58的運動。雙面膠帶58通過帶進給輥46和可移動進給輥14被 粘附到薄膜帶59。如此形成的層壓帶50被向左進給。首先,彎曲部分被進給且粘附到薄 膜帶59。當已經進給的帶的長度變得等于或大于已被向上游推壓的長度時,不再存在彎曲 部。因此,如圖6所示的已與限制構件43接觸的雙面膠帶58再次與外周表面45接觸,如 圖5所示。這樣,雙面膠帶58能夠返回到進給路徑。
當雙面膠帶58彎曲時,雙面膠帶58的與限制構件43接觸的部分粘著到限制壁 43。但是,因為限制壁43的面向外周表面45的一側的表面形成為一系列臺階,所以雙面膠 帶58和限制壁43之間的接觸面積小,因此粘著力小。因此,當雙面膠帶58被進給時,雙面 膠帶58可以從限制壁43容易地剝離。這樣,即使雙面膠帶58部分地粘著到限制壁43,也 不影響雙面膠帶58的進給。至于薄膜帶59,同樣,當已經通過帶進給輥46和可移動進給輥14進給的薄膜帶 59的長度變得等于或大于已經被向上游推壓的長度時,不再存在彎曲部分。然后,薄膜帶 59能夠返回到進給路徑。在外力大于雙面膠帶58的彈性力的情況下,雙面膠帶58可能在它撞到限制壁43 之后進一步彎曲。在這種情況下,層壓帶50可能從帶通道63脫出。將參考圖7來說明在 這種情況下層壓帶的運動。如上所述,在層壓帶限制構件60中,第一面611的上游邊緣與第二面621的上游 邊緣相比位于相對于帶進給方向的上游。因此,即使在層壓帶50的前端從帶通道63脫出 的情況下,也能限制層壓帶50的前端在朝向帶進給輥46 (朝向盒殼體31的內部)的方向 上的運動。另外,能夠防止層壓帶50在朝向帶進給輥46的方向上進入內部。如果層壓帶50的前端朝向帶進給輥46進入帶盒30的內部,使用者可能難以將層 壓帶50從盒殼體31的內部拉出并將它放回到正確的進給路徑。另一方面,如果層壓帶50 的前端已經朝向盒殼體31的外側方向出來,如圖7所示,則使用者能夠簡單地通過將層壓 帶50插入到帶通道63中而將層壓帶50放回到正確的進給路徑??商娲兀瑢訅簬?0能夠以如下方式返回到正確的進給路徑。當帶式打印機1的 帶盒蓋6被關閉時,壓板保持器12朝向帶盒30移動。然后,如圖7所示,被設置在壓板保 持器12的自由端側上的可移動進給輥14與延伸到帶盒30外部的層壓帶50接觸,并將層 壓帶50朝向帶盒30 (帶進給輥46)推回??梢苿舆M給輥14經由層壓帶50按壓帶進給輥 46。然后,可移動進給輥14和帶進給輥46—起將層壓帶50朝向帶通道63的入口進給。這 樣,層壓帶50能夠容易地返回到進給路徑。如上所述,第二構件62的與層壓帶50相面對的第二面621在其相對于層壓帶50 的進給方向的上游端處包括傾斜面622。該傾斜面622從下游側朝向上游側傾斜離開(從 后向前)層壓帶50。因此,即使層壓帶50的前端與帶通道63的入口的相對于進給方向的 上游側的正確進給路徑相比位于前方,該傾斜面622也能夠將層壓帶50引導到帶通道63。接下來,將說明通過帶式打印機1進行的打印操作的概述。在已知的帶式打印機 中,在設定為前頁邊空白的長度比帶的切割位置和打印頭之間的長度(下文中稱為“頭到 切割器的距離”)短的情況下,前頁邊空白的長度和在前頁邊空白的前側上的作為不需要部 分而被切斷的部分的長度之和總是等于“頭到切割器的距離”。換言之,在所設定的前頁邊 空白的長度比“頭到切割器的距離,,短的情況下,不管前頁邊空白的設定如何,在一次打印 中總是在打印區(qū)域的前側上消耗等于“頭到切割器的距離”的帶的長度。作為不需要部分 而被切斷的部分是白白消耗的部分,它既不用作打印區(qū)域又不用作前頁邊空白,因此希望 減少帶的消耗量。因此,本發(fā)明的帶式打印機1被構造成使得帶式打印機1能夠進行如下 處理,使得在一次打印中在打印區(qū)域的前側上必然消耗的帶的部分的長度比“頭到切割器 的距離”短。
在下面的說明中,沿著層壓帶50的進給方向從熱頭10在薄膜帶59上打印的打印 位置到層壓帶50被切割機構17切斷的切割位置的長度(“頭到切割器的距離”)被限定為 L3。在本實施例中,長度L3可以是25毫米(mm)。請注意,除了打印位置和切割位置之間的 物理距離之外,長度L3也可以包括在打印期間必需的距離,例如帶進給馬達23加快和變慢 所需的距離等。當通過帶式打印機1在帶上進行打印時,使用者可以預先相對于打印區(qū)域(帶的 將在其上進行打印的部分,參考圖9)設定前頁邊空白(相對于打印區(qū)域在前側上的頁邊空 白)的預期長度N (毫米;mm)。長度N的設定能夠通過鍵盤3的操作來實現(xiàn),且長度N被存 儲在RAM404中。當使用者沒有設定長度N時,從R0M402中讀取等于長度L3的25毫米的 值來作為缺省值并將其設定為長度N。在本實施例中,為了使說明更容易,在使用者已經將 前頁邊空白的長度N設定為小于25毫米(小于長度L3)的值的情況下,將在前頁邊空白的 長度N被設定為25毫米的情況下進行打印。在帶式打印機1中,使用者也能夠自由決定是否節(jié)約在一次打印中帶的消耗量。 帶被節(jié)約使用的模式(經濟模式)被設定為缺省的。如果使用者設定了帶不被節(jié)約使用的 模式(普通模式),指示當前模式是普通模式的標志被存儲在RAM404中。在經濟模式下,前 頁邊空白的長度N被以帶節(jié)約量α (毫米)縮短,然后在該帶上進行打印。帶節(jié)約量α可以根據(jù)帶式打印機1的結構、使用層壓帶限制構件60的帶通道63 的長度Li、限制壁43和帶進給輥46的外周表面45之間的距離L2,以及夾壓部33和帶排 出口 49之間的長度L4之一作為基準來設定,上述長度Li、距離L2和長度L4均在圖5中示 出。長度Li、距離L2和長度L4之間的大小關系可以根據(jù)帶式打印機1的設計而改變。這 樣,例如,L1、L2和L4中最短的一個可以用作帶節(jié)約量α的基準長度,帶節(jié)約量α本身可 以被設定為比基準長度短的長度(不大于基準長度的長度)。將帶節(jié)約量α設定為不超過基準長度的長度的原因是為了可靠防止在帶進給馬 達23被反向驅動的情況下可能發(fā)生的問題。例如,能夠防止導致卡紙的如下問題,即層壓 帶50的前端從帶通道63或夾壓部3脫出且不能返回到正確進給路徑的問題,以及雙面膠 帶58撞到并粘著到限制壁43的問題。此外,為了獲得盡可能長的帶節(jié)約量α,希望使帶節(jié) 約量α接近基準長度。根據(jù)本實施例的帶式打印機1被設計為使得距離L2在Li、L2和L4中最短。因 此,距離L2用作基準長度,并且,比距離L2短的長度(例如2. 5毫米)被設定為帶節(jié)約量 α且被存儲在R0M402中。因此,在經濟模式下,如果使用者已經設定的前頁邊空白的長度 N小于L3 (25毫米),則在每次打印中從打印區(qū)域向前端被消耗的帶的部分的長度為22. 5 毫米,這與在普通模式下消耗的長度相比節(jié)約了 2. 5毫米。在帶式打印機1中,在電源剛被開啟以及在帶盒30剛被安裝或移除的情況下,即 使已經設定了經濟模式,也不進行節(jié)約帶消耗量的操作。在電源已被開啟之后,在帶盒30 已被更換之后等情況下,帶的前端不必處于切割機構17的切割位置。更具體地,可能存在 如上所述的情況帶的前端已經受到外力和已被向著相對于帶進給方向的上游推壓。在出 現(xiàn)這種狀態(tài)的情況下,不進行節(jié)約帶消耗量的操作能夠可靠防止層壓帶50的前端從帶通 道63或夾壓部33脫出,也能夠防止雙面膠帶58與限制壁43形成接觸。為了進行如下處理即不進行節(jié)約帶消耗量的操作,在帶式打印機1中,當電源通過鍵盤3的電源鍵3A的操作而開啟時,供應到帶式打印機1的電源從“關”狀態(tài)變化到“開” 狀態(tài),指示電源開啟的標志被以“開”狀態(tài)存儲在RAM404中。以相同的方式,當帶盒30被 安裝或移除使得檢測開關210的“開”、“關”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時,指示帶盒30已被安裝或移除 的標志被以“開”狀態(tài)存儲在RAM404中。通過參考該標志,CPU401在根據(jù)稍后將描述的帶 進給程序的處理中確定是否進行節(jié)約帶消耗量的操作。下文中,將參考圖8到11來說明帶式打印機1在打印期間的操作的具體示例。在 本實施例中,使CPU401進行圖8所示的處理的帶進給程序是被稱為帶式打印機1的主程序 的子例程的程序,并且它對與帶的進給等有關的處理進行管理。這種形式的程序的構造顯 然只是一個示例,該程序也可以例如是獨立程序或與其它程序進行并行處理的程序。當CPU401接收到在帶上打印的命令時,CPU401執(zhí)行圖8所示的根據(jù)帶進給程序 的處理。如圖8所示,首先,進行從RAM404中讀取設定值的操作(步驟Si),并讀取前頁邊 空白的長度N、帶節(jié)約量α、當前模式、各種類型標志的狀態(tài)等。檢查指示電源是否開啟的 標志的狀態(tài)以及指示帶盒30是否已被安裝或被移除的標志的狀態(tài)。如果這些標志中的至 少一個標志是“開”狀態(tài)(步驟S3處為“是”),假定將在電源開啟之后和帶盒30的安裝或 移除之后中的一種情況下第一次在帶上進行打印,則CPU401進行到步驟S5。不管設定了哪 種模式,在不進行節(jié)約帶消耗量的操作的情況下,通過步驟S5到S29的處理進行帶的進給。在步驟S5中,CPU401檢查已被設定為前頁邊空白的長度N的長度是否至少為 L3 (25毫米)。在該長度小于L3的情況下,進行步驟S7到S15的處理,而在該長度至少為 L3的情況下,進行步驟S21到S29的處理。首先,在小于L3的長度已被設定為長度N的情 況下(在步驟S5處為“否”),該長度N被重寫且重新設定為L3 (25毫米)(步驟S7)。圖9 中示出了步驟S7到S15中的處理的具體示例。在圖9中,切割機構17的切割位置由C指 示,熱頭10的打印位置由H指示。另外,左右方向是進給方向,左側是相對于進給方向的下 游側。在帶進給的每個階段,使用C和H作為基準點來指示該帶的進給狀態(tài)(圖10和11 同樣如此)。在步驟S7中,如圖9中的階段1所示,相當于熱頭10和切割機構17之間的長 度L3的25毫米被設定為前頁邊空白的長度N。如圖8所示,帶進給馬達23被正向驅動(步驟S9),并且開始在打印區(qū)域的打印 (步驟Sll)。打印處理的細節(jié)是公知的,所以將省略其說明。在帶被進給時進行打印,當帶 已被進給了根據(jù)打印數(shù)據(jù)設定的打印區(qū)域的長度時,停止打印(步驟S13)。圖9中的階段 2示出了此時的帶進給狀態(tài)。對帶進給馬達23的驅動繼續(xù)進行,帶被進給長度N,以便確保 與前頁邊空白的長度N相同長度的后頁邊空白作為打印區(qū)域的后側上的頁邊空白(步驟 S15)。在圖9中的階段3示出了此時的帶進給狀態(tài)。該處理進行到步驟S61,帶進給馬達23繼續(xù)被驅動,并且,在帶已被進給額外的25 毫米(L3)之后,停止對帶進給馬達23的驅動(步驟S61),并且CPU401返回到根據(jù)主程序 的處理。在這種情況下,切割機構17被根據(jù)另一程序驅動,并且當帶被切斷時,能夠產生具 有良好外觀的帶,如圖9中的階段4所指示的,該帶在打印區(qū)域的前側上具有長度N的前頁 邊空白,并且在后側具有上長度N的后頁邊空白。在步驟S5處,在已被設定為前頁邊空白的長度N的長度至少為L3 (25毫米)的情 況下(在步驟S5處為“是”),CPU401前進到步驟S21,其中帶進給馬達23被正向驅動(步 驟S21)。圖10中示出了步驟S21到S29中的處理的具體示例。當帶由于帶進給馬達23的
13驅動而被進給等于N減去L3(N-L3)的距離時,打印區(qū)域的前邊緣到達熱頭10的位置(步 驟S23)。在圖10中的階段1示出了此時的帶進給狀態(tài)。以與上述相同的方式,當帶被進給 時進行打印(步驟S25)。當帶已被進給了根據(jù)打印數(shù)據(jù)設定的打印區(qū)域的長度時,停止打 印(步驟S27)。在圖10中的階段2示出了此時的帶進給狀態(tài)。對帶進給馬達23的驅動繼續(xù)進行,并且?guī)П贿M給長度N,以便確保后頁邊空白(步 驟S29)。在圖10中的階段3示出了此時的帶進給狀態(tài)。該處理進行到步驟S61,在帶已被 進給額外的長度L3之后,停止對帶進給馬達23的驅動(步驟S61)。CPU401返回到根據(jù)主 程序的處理。當帶被切割機構17切斷時,產生了具有良好外觀的帶,如圖10中的階段4所 指示的,其中在打印區(qū)域的前側上已形成具有長度N(至少為L3)的前頁邊空白,且已在后 側上以相同的方式形成具有長度N (至少為L3)的后頁邊空白。在步驟S3中,如果指示電源是否開啟的標志的狀態(tài)和指示帶盒30是否已被安裝 或移除的標志的狀態(tài)都是關狀態(tài)(在步驟S3處為否),則假定在帶上的本次打印是在電源 開啟之后將進行的至少第二次打印處理,且在前次打印處理和本次打印處理之間帶盒30 沒有被移除或安裝,于是CPU401進行到步驟S31。在將根據(jù)模式的設定來進行節(jié)約帶消耗 量的操作的情況下,通過步驟S31到S59中的處理來進行帶的進給。在步驟S31中,以與上述步驟S5中相同的方式,CPU401檢查已被設定為前頁邊空 白的長度N的長度是否至少為L3 (25毫米)。如果該長度N至少為L3 (在步驟S31處為“是 “),則進行步驟S51到S59的處理。在這種情況下,該帶的在前次打印后殘留在熱頭10和 切割機構17之間的部分將沒有任何浪費地被用作本次打印的前空邊空白。因此,在這種情 況下,不管設定了哪種模式,將在步驟S51、S53、S55、S57和S59中按順序進行的處理分別 與上文說明的步驟S21、S23、S25、S27和S29中的處理相同。因此,在前頁邊空白的長度N 已被設定為至少L3的情況下,由于步驟S21到S29的說明也適用于其,所以將省略步驟S51 到S59的說明。 如果小于L3 (25毫米)的長度已被設定為前頁邊空白的長度N (步驟S31處為“否 “),則進行步驟S33到S49(或S59)的處理。更具體地,如果模式已被設定為普通模式,則 步驟S35和S47中的關于是否已設定經濟模式的判斷處理的結果為“否”,因此,在步驟S33、 (步驟S35中為“否”)、S41、S43、S45、(步驟S47中為“否”)和S59中進行的處理順序分 別與上文說明的步驟S7、S9、SlU S13和S15中的處理相同。因此,由于步驟S7到S15的 說明也適用于其,所以將省略在普通模式的情況下進行的步驟S33到S59的說明,并且,將 在下面說明在經濟模式的情況下進行的步驟S33到S49中的處理。圖11中示出了步驟S33 到S49中的處理的具體示例。 如圖8所示,在前頁邊空白的長度N已被設定為小于L3(步驟S31處為“否”)的 情況下,以與步驟S7中相同的方式將長度N重寫且重新設定為L3 (25毫米)(步驟S33)。 在圖11中的階段1示出了此時的帶進給狀態(tài)。由于該模式已被設定為經濟模式(步驟S35 處為“是”),所以帶進給馬達23被反向驅動(步驟S37)。該帶被向著相對于進給方向的上 游進給帶節(jié)約量α (毫米),并且停止對帶進給馬達23的驅動(步驟S39)。在圖11中的 階段2示出了此時的帶進給狀態(tài)。帶的前端位于相對于進給方向從切割位置(C)向上游α 毫米的位置。從該位置起,帶進給馬達23被正向驅動(步驟S41),并且在帶被進給時進行 打印(步驟S43)。因而,前頁邊空白的長度N實質上變?yōu)榈扔贚3減去α (L3-α )毫米,帶消耗量被減少了節(jié)約量α (毫米)。當帶已被進給了根據(jù)打印數(shù)據(jù)設定的打印區(qū)域的長度時,停止打印(步驟S45)。 在圖11中的階段3示出了此時的帶進給狀態(tài)。由于模式已被設定為經濟模式(步驟S47處 為“是”),所以帶被進給了等于L3減去α (L3-a)的量,以便確保后頁邊空白(步驟S49)。 在圖11中的階段4示出了此時的帶進給狀態(tài)。該處理進行到步驟S61,在帶已被進給額外 的長度L3后,停止對帶進給馬達23的驅動(步驟S61),并且CPU401返回到根據(jù)主程序的 處理。在這種狀態(tài)下,切割機構17被根據(jù)另一程序驅動,并且當帶被切斷時,產生了具有 良好外觀的帶,如圖11中的階段5所指示的,該帶在打印區(qū)域的前側上具有長度L3減去 a (L3-a)的前頁邊空白,在后側上具有長度L3減去a (L3-a )的后頁邊空白,。如上文所說明的,在根據(jù)本實施例的帶式打印機1中,薄膜帶59能被夾持在可移 動進給輥14和帶進給輥46之間的夾壓部33中并且能在層壓帶限制構件60的帶排出口 49 的方向上被引導到帶通道63。這樣,如果帶節(jié)約量α被設定為比夾壓部33和帶排出口 49 之間的長度L4短,則即使帶進給馬達23被反向驅動且薄膜帶59被向著相對于進給方向的 上游進給,也能夠防止薄膜帶59的前端(相對于進給方向的下游端)從夾壓部33脫出。此 外,在打印之前向上游進給薄膜帶59能夠使在一次打印中在薄膜帶59的打印區(qū)域的前側 上將必然被消耗的部分的長度縮短如下的量即薄膜帶59被向上游進給的帶節(jié)約量a。此外,如果層壓帶限制構件60的帶通道63的長度Ll被用作基準長度且?guī)Ч?jié)約量 α被設定為比長度Ll短,則即使薄膜帶59因反向驅動帶進給馬達23而被向上游進給,也 能夠防止薄膜帶59的前端(相對于進給方向的下游端)從帶通道63脫出。可替代地,限 制壁43和帶進給輥46的外周表面45之間的距離L2可用作基準長度且?guī)Ч?jié)約量α可設 定為比距離L2短。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層疊式帶盒30已被安置在帶式打印機1中且薄膜 帶59因反向驅動帶進給馬達23而被向上游進給,也能夠防止由于粘附到薄膜帶59的雙面 膠帶58撞到并粘著到限制壁43而引起的卡紙。因為每個可作為基準長度的Li、L2和L4之間的大小關系根據(jù)帶式打印機1的設 計而變化,所以優(yōu)選使用L1、L2和L4中最短的一個作為帶節(jié)約量α的基準長度。此外,如 果使帶節(jié)約量α接近該基準長度,則能夠確保帶節(jié)約量α盡可能長。在根據(jù)本實施例的 帶式打印機1中,長度L4最長,長度Ll第二長,而距離L2最短(L4>L1 >L2)。因此,在 本實施例的情況下,如果距離L2被用作基準長度且?guī)Ч?jié)約量α被設定為比L2短,則即使 薄膜帶59因反向驅動帶進給馬達23而被向上游進給,也能夠防止薄膜帶59的前端從帶通 道63和夾壓部33脫出,且也能夠防止雙面膠帶58撞到并粘著到限制壁43。在被設定為前頁邊空白的長度N至少是熱頭10的打印位置和切割機構17的切割 位置之間的長度L3的情況下,在薄膜帶59被進給使得從薄膜帶59的前端到打印位置之間 的長度成為前頁邊空白的長度之后開始打印。因此,薄膜帶59的在打印之前殘留在打印位 置和切割位置之間的部分可被用作前頁邊空白,而不會產生任何浪費。相比之下,在前頁邊空白的長度N小于L3的情況下,在薄膜帶59被反向進給使得 從薄膜帶59的前端到打印位置的長度成為前頁邊空白的長度之后開始打印。因此,在薄膜 帶59的在打印之前殘留在打印位置和切割位置之間的部分中,能夠減少從可用作前頁邊 空白的部分突出的部分的長度。薄膜帶59的殘留在打印位置和切割位置之間的部分是將 在一次打印中必然被消耗的部分。不是簡單地進給薄膜帶59并切斷從前頁邊空白突出的
15部分,而是薄膜帶59被反向進給且過量的部分通過被并入打印區(qū)域中而被有效利用,能夠 減少帶消耗中的浪費。在帶式打印機1中,在前次打印結束時的時點上,薄膜帶59的前端通常處于切割 機構17的切割位置處。另一方面,在帶式打印機1的電源已被關閉或在前次打印和本次打 印之間的間隔內帶盒30已被移除的情況下,如果使用者無意間觸及薄膜帶59的前端,則例 如,薄膜帶59可能向上游方向移動。因此,在這種情形下,薄膜帶59在打印之前將不被向 上游進給。因此,能夠防止薄膜帶59的前端從帶通道63和夾壓部33脫出,也能夠防止雙 面膠帶58撞到并粘著到限制壁43。在本實施例中,如果在經濟模式下前頁邊空白的長度被設定為L3減去 α (L3-a),則后頁邊空白的長度也能被設定為L3減去α (L3_ α ),如果在普通模式下前頁 邊空白的長度被設定為L3,則后頁邊空白的長度也能被設定為L3。因此,在帶的打印區(qū)域 之前和之后形成的頁邊空白的尺寸相同,從而改善了帶的外觀。在本實施例中,薄膜帶59相當于本發(fā)明的“打印帶”。帶通道63相當于“通道”。 限制壁43相當于“膠帶限制構件”。在上面說明的實施例中公開的帶盒30和帶式打印機1可以進行各種修改。例如,層壓帶限制構件60的第一構件61和第二構件62中的每一個均是從帶盒30 的底部到頂部連續(xù)形成的柱狀構件。但是,這些構件的形狀不限于該示例。例如,第一構件 61可由從上殼體31Α向下突出的上限制構件和從下殼體31Β向上突出的下限制構件形成。 在該上限制構件和下限制構件之間可以有間隙。另外,第二構件62可用相同方式進行修 改。在該實施例中,其中安裝有雙面膠帶58、薄膜帶59和墨帶52的層疊式帶盒30被 作為帶盒的示例而進行說明。帶盒30可被構造成所謂的熱層疊式帶盒,該熱層疊式帶盒包 括如下這種盒殼體31 在該盒殼體31中安裝有被卷繞在第一帶卷軸40上的雙面膠帶58和 被卷繞在第二帶卷軸41上的熱敏紙帶,但沒有安裝墨帶。在該實施例的帶盒30中,帶通道63的長度Ll比限制壁43和帶進給輥46的外周 表面45之間的距離L2長(Li > L2)。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在帶盒30未安裝在帶式打印機 1中時薄膜帶59或層壓帶50被向著相對于進給方向的上游推壓,也能夠防止層壓帶50的 前端從帶通道63脫出。但是,當僅考慮由于控制帶式打印機1的進給而造成的帶的節(jié)約時, Ll可以比L2短。例如,這能夠通過如下方式之一來實現(xiàn)減少帶進給輥46的外徑;和將限 制壁43的位置設置得更遠離帶進給輥46的外周表面45。在這種情況下,Ll可以用作為帶 式打印機1設定的節(jié)約量α的基準長度。同樣,對于夾壓部33和帶排出口 49之間的長度 L4,如本實施例中所述,節(jié)約量α的設定可根據(jù)帶式打印機1的設計來適當?shù)剡M行。在根據(jù)帶進給程序的處理中,帶進給馬達23可根據(jù)各種條件被反向驅動,例如模 式設定的狀態(tài)、電源的“開” / “關”狀態(tài)、帶盒30的存在與否、前頁邊空白的長度N的設定 值等,但是否使用這些條件以及如何組合則留給使用者決定。例如,條件可被設定為如果 前頁邊空白的長度N小于L3,則總是進行帶消耗量的節(jié)約(S卩,在打印之前向上游方向進給 所述帶)。在該實施例中,對包含雙面膠帶58、薄膜帶59和墨帶52的層疊式帶盒30被安裝 在帶式打印機1中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如下帶盒也可用在帶式打印機1中,在該帶盒中,雙面膠帶被卷繞在第一帶卷軸上,并且由透明薄膜和不透明薄膜中的一種制成的熱敏 紙帶被卷繞在第二帶卷軸上。可替代地,雙面膠帶也可被省略,也可使用如下帶盒之一包 含與膠帶組合的熱敏紙帶的帶盒,和包含墨帶及與膠帶組合的打印帶。根據(jù)上面說明的實施例的帶式打印機1可被認為是包括帶盒、帶盒容納部、進給 裝置和打印裝置的帶式打印機。該帶盒包括盒殼體、帶、第一限制構件和第一輥。該盒殼體 具有頂面、底面、前表面和一對側面。該帶是被安置在盒殼體中且在盒殼體中被沿著第一進 給路徑進給的打印介質。第一限制構件被設置在第一進給路徑的下游端。第一限制構件具 有所述帶從中穿過的通道,并且在該通道的下游端處具有排出口,帶通過該排出口排出到 盒殼體的外部。第一限制構件適合利用所述通道的內表面中的兩個面來限制所述帶沿該帶 的厚度方向上的運動,該兩個面被設置在穿過所述通道的帶的相對于該帶的厚度方向的相 反兩側上。第一輥被可旋轉地支撐在限制構件的在第一進給路徑上的上游側。帶盒可被安 裝在帶盒容納部中或從該帶盒容納部中移除。進給裝置包括沿進給方向進給所述帶的第二 輥,且沿著第一進給路徑進給所述帶。打印裝置在通過進給裝置進給的所述帶上進行打印。 此外,第一輥和第二輥一起在夾壓部處夾持所述帶且通過與第二輥協(xié)同操作來將帶引導到 所述通道。在打印裝置開始在所述帶上打印之前,進給裝置沿著第一進給路徑向上游方向 進給所述帶達第一長度,該第一長度比所述夾壓部和所述排出口之間的長度短。在上述實施例中,薄膜帶59相當于“帶”。層壓帶限制構件60相當于“第一限制 構件”。帶通道63和帶排出口 49分別相當于“通道”和“排出口”。薄膜帶59被從第二帶 卷軸41進給到帶排出口 49時所沿的路徑相當于“第一進給路徑”。雙面膠帶58被從第一 卷軸40進給到帶排出口 49時所沿的路徑相當于“第二進給路徑”。帶進給輥46和可移動 進給輥14分別相當于“第一輥”和“第二輥”。對帶進給輥46進行旋轉驅動的帶驅動軸100 和通過齒輪組將驅動力傳遞到該帶驅動軸100的帶進給馬達23相當于“進給裝置”。熱頭 10相當于“打印裝置”。在帶式打印機中,進給裝置可以沿著第一進給路徑向上游方向進給所述帶達第二 長度,該第二長度比所述通道的長度短。在帶式打印機中,所述帶盒可進一步包括雙面膠帶和第二限制構件。雙面膠帶可 以被沿著第二進給路徑進給,且可在夾壓部處被粘附到所述帶上。第二進給路徑的一部分 沿著第一輥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并且,第二進給路徑在夾壓部處與第一路徑會合。第二限 制構件可以與第一輥的外周表面的作為第二進給路徑的一部分的部分相面對,并且可沿相 對于第一輥徑向向外的方向設置成使得第二限制構件與所述外周表面以第三長度分離。第 二限制構件可適于限制雙面膠帶沿徑向向外方向的運動。此外,進給裝置可以沿著第一進 給路徑向上游方向進給所述帶,所進給的長度是第二長度和比第三長度短的第四長度中的 較短者。在這種情況下,該實施例中的限制壁43相當于“第二限制構件”。第二限制構件和第一輥的外周表面之間的第三長度可以比第一限制構件的所述 通道的長度短。此外,進給裝置可以沿著第一進給路徑向上游方向進給所述帶達第四長度。帶式打印機可以進一步包括切割裝置,該切割裝置被設置在所述排出口的位于 所述帶的第一進給路徑上的下游側,并且切割所述帶;和頁邊空白設定裝置,該頁邊空白設 定裝置對相對于所述帶的進給方向被設置在所述帶的在其上進行打印的部分之前和之后 的頁邊空白的長度進行設定。在這種情況下,在通過頁邊空白設定裝置設定的頁邊空白的
17長度小于所述打印裝置和切割裝置之間的第五長度的情況下,進給裝置可以在開始在所述 帶上打印之前沿著第一進給路徑向上游方向進給所述帶。在頁邊空白的長度至少為第五長 度的情況下,進給裝置可在開始在所述帶上打印之前不沿著第一進給路徑向上游方向進給 所述帶。在這種情況下,本實施例中的切割機構17相當于“切割裝置”。在圖8所示的處理 的步驟Sl中讀取已由使用者設定的前頁邊空白的長度N的CPU401相當于“頁邊空白設定裝置”。帶式打印機可以進一步包括監(jiān)視帶式打印機的電源的“開”狀態(tài)和“關”狀態(tài)之間 的變化的第一監(jiān)視裝置。在這種情況下,在電源從“關”狀態(tài)變?yōu)椤伴_”狀態(tài)被第一監(jiān)視裝 置檢測到之后開始第一次在所述帶上打印的情況下,即使頁邊空白的長度小于第五長度, 進給裝置也可在開始在所述帶上打印之前不沿著第一進給路徑向上游方向進給所述帶。 在這種情況下,本實施例中的根據(jù)電源鍵3Α的操作來對指示電源開啟的標志進行設定的 CPU401相當于“第一監(jiān)視裝置”。帶式打印機可以進一步包括監(jiān)視帶盒已被安裝在帶盒容納部中的狀態(tài)和帶盒已 被從帶盒容納部中移除的狀態(tài)之間的變化的第二監(jiān)視裝置。在這種情況下,在從帶盒被移 除的狀態(tài)改變到安裝狀態(tài)被第二監(jiān)視裝置檢測到之后開始第一次在所述帶上打印的情況 下,即使頁邊空白的長度小于第五長度,進給裝置也可在開始在所述帶上打印之前不沿著 第一進給路徑向上游方向進給所述帶。在這種情況下,本實施例中的當檢測開關210的 “開”狀態(tài)和“關”狀態(tài)改變時對指示帶盒已被安裝或移除的標志進行設定的CPU401相當于 “第二監(jiān)視裝置”。帶式打印機可以進一步包括進行設定以在單次打印中減少帶消耗量的經濟模式 設定裝置。在這種情況下,在頁邊空白的長度小于第五長度且已進行減少帶消耗量的設定 的情況下,進給裝置可以在開始在所述帶上打印之前沿著第一進給路徑向上游方向進給所 述帶,在所述帶被打印之后,沿著第一進給路徑向下游方向進給所述帶達第六長度,該第六 長度是通過從第五長度減去在打印之前所述帶被沿著第一進給路徑向上游方向進給的長 度而計算出的。在頁邊空白的長度小于第五長度且尚未進行減少帶消耗量的設定的情況 下,進給裝置可以在開始在所述帶上打印之前不沿著第一進給路徑向上游方向進給所述 帶,并且,在所述帶被打印之后,沿著第一進給路徑向下游方向進給帶達第五長度。在這種 情況下,在圖8所示的處理的步驟Sl中讀取已由使用者設定的模式(經濟模式和普通模式 之一)的CPU401相當于“經濟模式設定裝置”。在帶式打印機中,第一限制構件可以包括第一面?zhèn)认拗茦嫾?,該第一面?zhèn)认拗茦?件具有第一面,該第一面是所述兩個面中的一個面;和第二面?zhèn)认拗茦嫾摰诙鎮(zhèn)认拗?構件具有第二面,該第二面是所述兩個面中的另一個面。在這種情況下,相對于第二面?zhèn)认?制構件,第一面?zhèn)认拗茦嫾梢员幌蛑袣んw的內部設置。所述第一面的相對于進給方向 的上游邊緣與所述第二面的相對于進給方向的上游邊緣相比可位于上游。在這種情況下, 本實施例中的第一構件61相當于“第一面?zhèn)认拗茦嫾?。第二構?2相當于“第二面?zhèn)认?制構件”。在帶式打印機中,第二面?zhèn)认拗茦嫾乃龅诙婵稍谙掠味藗劝▋A斜面,該 傾斜面相對于進給方向從下游側朝向上游側沿離開所述帶的方向傾斜。
權利要求
一種帶盒,包括盒殼體,所述盒殼體具有頂面、底面和側面;作為打印介質的打印帶,所述打印帶被安置在所述盒殼體內,且在所述盒殼體內被沿著指定的第一進給路徑進給;雙面膠帶,所述雙面膠帶被安置在所述盒殼體內,且在所述盒殼體內被沿著指定的第二進給路徑進給,所述雙面膠帶具有兩個表面,所述兩個表面中的一個表面具有以可移除方式粘附到所述一個表面上的剝離材料,并且所述兩個表面中的另一個表面能粘附到所述打印帶;圓柱形的帶進給輥,所述帶進給輥具有外周表面和沿所述盒殼體的豎直方向延伸的軸線,所述帶進給輥由所述盒殼體支撐,且所述帶進給輥在所述第二進給路徑上沿著所述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引導所述雙面膠帶,所述一部分沿周向方向的長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外周表面沿所述周向方向的長度的四分之一;層壓帶限制構件,所述層壓帶限制構件被設置在所述帶進給輥的在所述第一進給路徑和所述第二進給路徑上的下游側,并且所述層壓帶限制構件被設置在所述第一進給路徑和所述第二進給路徑的下游端處,所述第一進給路徑和所述第二進給路徑在所述下游端處彼此重疊,所述層壓帶限制構件包括第一構件,所述第一構件具有第一面;第二構件,所述第二構件被設置為在比所述第一構件離所述帶進給輥遠的位置與所述第一構件相對,并且所述第二構件具有第二面,所述第二面大體上與所述第一面平行;通道,所述通道被形成在所述第一構件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構件的所述第二面之間,所述第二面的在通過所述通道的層壓帶的進給方向上的上游邊緣與所述第一面的在所述進給方向上的上游邊緣相比位于下游,所述層壓帶是由所述打印帶和被粘附到所述打印帶上的所述雙面膠帶形成的帶;和帶排出口,所述帶排出口位于所述通道的下游端處,所述層壓帶通過所述帶排出口被排出到所述盒殼體的外部;和膠帶限制構件,所述膠帶限制構件被設置為與所述外周表面的所述一部分相對,所述雙面膠帶被沿著所述一部分引導,并且所述膠帶限制構件被設置為與所述外周表面隔開比所述層壓帶限制構件的所述通道的長度短的距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盒,其中所述第二構件的所述第二面在所述第二面的沿所述 進給方向的上游端處包括傾斜面,所述傾斜面從所述進給方向上的下游側朝向上游側傾斜 離開所述層壓帶。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盒,其中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適于限制所述層壓帶 的在與通過所述通道的所述層壓帶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運動。
4.如權利要求1到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帶盒,其中所述膠帶限制構件適于限制所述雙 面膠帶的在所述帶進給輥的徑向向外方向上的運動。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帶盒。雙面膠帶(58)被沿著帶進給輥(46)的外周表面(45)朝向帶通道(63)進給。限制壁(43)被設置為與該外周表面(45)隔開一段距離(L2)。盡管雙面膠帶(58)在被施加朝向進給方向的上游側的力時沿著帶進給輥(46)的徑向向外方向彎曲,但其運動被限制壁(43)限制。所述帶能被向上游推壓的最大距離大體上等于所述距離(L2)。因為帶通道(63)的長度(L1)比所述距離(L2)長,所以能夠防止層壓帶(50)從帶通道(63)中脫出,其中粘附到薄膜帶(59)上的雙面膠帶(58)被作為層合帶(50)進給穿過該帶通道(63)。
文檔編號B41J32/00GK101934648SQ201010209208
公開日2011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6月30日
發(fā)明者佐鄉(xiāng)朗, 村田進, 柴田康弘 申請人:兄弟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