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圖像記錄裝置及其圖像記錄方法

文檔序號:2504087閱讀:20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圖像記錄裝置及其圖像記錄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采用串行(Serial)記錄頭的圖象記錄裝置,特別是一種能夠在諸如紙張和膠片的記錄載體的邊緣部分有效地進行印制控制的圖象記錄裝置,以及它的圖象記錄方法。
圖1表示一種傳統(tǒng)的、采用例如噴墨記錄系統(tǒng)的圖象形成裝置,它適用于復印機、印刷機,等等。
在上述裝置的記錄過程中,記錄載體(以后也稱作記錄紙)通過傳輸輥和排紙輥予以傳送,傳輸輥和排紙輥是成對地垂直安放的。記錄紙的前移量等于行距,例如8mm。為了對記錄紙施加一個恒定的張力,由排紙輥決定的前移量比起由傳輸輥決定的前移量來說,就要選擇得大一點,例如1%。因此,在記錄過程中,如果從傳輸輥到紙張的尾部之間的距離至少等于8mm,那么記錄紙也前移8mm,如圖2(a)所示。
下面將參照圖1說明上述圖象形成裝置的結(jié)構(gòu)。
在裝置的主體1的底部,有一個裝紙盒3,其中盛有一疊紙2。在圖的左邊,有一個支撐記錄頭4的支架5,在記錄頭4的下方是壓板6。
記錄頭4構(gòu)成噴墨系統(tǒng),用于在紙張2上進行記錄,在墨水排出部分15的末端有m個出墨孔16,如圖3所示。內(nèi)部有一個并未畫出的墨水盒,它根據(jù)圖象信號,從m個出墨孔16中排出墨水滴。支架5通過標準皮帶與一個并未畫出的支架驅(qū)動馬達相連,并且由該馬達驅(qū)動,沿一根導向軸5a作往復運動。
為了將不同行的記錄組合在一起,由下傳輸輥7決定的紙張2的前移量必須具有很高的精度,約為10μm。為此,下傳輸輥7的直徑非常精確,并且采用一個具有高停止精度的步進電機或脈沖電機作為驅(qū)動裝置,根據(jù)脈沖數(shù)目控制上述輥7的旋轉(zhuǎn)角度。
在上述裝置中,當送紙輥11根據(jù)送紙信號旋轉(zhuǎn)時,最上面的一張紙2與整疊紙分離,并且在送紙導板9、10之間前移。
由上述導板9、10引導,紙張2前移至下傳輸輥7(它由并未畫出的驅(qū)動馬達驅(qū)動)和上傳輸輥8(它由下傳輸輥7驅(qū)動)之間的輥隙。
然后,紙張2受到下傳輸輥7和上傳輸輥8的傳輸力,通過壓板6,到達排紙(拉紙)輥12、13,并且當前沿被上述輥12、13壓緊時,暫時停止輸紙。
下拉紙輥12以與下傳輸輥7相似的方式旋轉(zhuǎn),只是線速度稍大,選擇作用在紙張2上的輥12、13的壓緊力,使其小于傳輸輥7、8的壓緊力,這樣,紙張2保持在一個適當?shù)膹埩χ?,而不致于松馳。
在這種狀態(tài)下,由支架5支撐的記錄頭4以圖1的前側(cè)移動至較遠一側(cè),并且根據(jù)圖象信號使墨水排出,從而在紙張2上的一個預定寬度(記錄寬度)內(nèi)進行記錄。所說的記錄寬度W由m×d表示,其中m是出墨孔的數(shù)目,而d是點的直徑。
記錄完一行之后,借助于傳輸輥7、8紙張2向前移動一個記錄寬度,然后對下一行進行記錄。傳輸機構(gòu)的詳細情況如圖6所示。
按上述過程對紙張2反復進行記錄,當記錄完成之后,紙張2從排紙輥12、13送出,進入接紙盤14。圖4表示記錄在紙張2上的圖象的實例。
圖5表示傳統(tǒng)的記錄裝置的傳輸機構(gòu)的另一實例,其中相對于記錄頭4來說,傳輸輥7、8位于紙張2傳輸通道的后方,而拉紙輥17、18則位于前方。拉紙輥17、18的傳輸量略小于下傳輸輥7的傳輸量,并且作用在紙張2上的壓緊力小于傳輸輥7、8的壓緊力,這樣,紙張2保持在一個適當?shù)膹埩χ?,而不致于松馳。
然而在上述裝置中,如果從傳輸輥到紙張末端的距離小于8mm,如圖2(b)所示,那么紙張的前移量就會大于8mm(8mm+α),這是因為在紙張前移期間,紙張的末端離開了傳輸輥,如圖2(c)所示,并且這之后,紙張僅僅依靠排紙輥向前移動。這種紙張前移量的不穩(wěn)定現(xiàn)象可能導致記錄位置的偏差。
更準確地說,在圖6所示的傳輸機構(gòu)中,相對于記錄頭4而言,傳輸輥7、8位于傳輸通道的前方,而拉紙輥12、13則位于后方,并且選擇由上述拉紙輥12、13引起的前移量,使其略大于由傳輸輥7、8引起的前移量。紙張2的尾端被傳輸輥7、8松開之后,紙張2僅由拉紙輥12、13傳送。因此,在電動機針對正常的紙張前移而轉(zhuǎn)動一個角度的情況下,紙張的前移量大于傳輸輥依舊的壓紙時的前移量,于是大約10μm的高精度前移量就不能得到保持。
在使用同一個步進電動機驅(qū)動傳輸輥和拉紙輥的情況下,如果沒有檢測到紙張已經(jīng)離開了傳輸輥,而上述步進電機依然轉(zhuǎn)動相同量的話,那么對應于拉紙輥的較快的速度,紙張也將向前多移動很大的量。
例如,如果100個脈沖對應的前移量為8mm,并且如果拉紙輥的線速度快1%,那么對應于100個脈沖,所說的拉紙輥使紙張前進8×1.01=8.08mm,于是導致紙張多前移了80微米。
因此,只有當紙張2被下傳輸輥7精確地向前輸送時,才可能在紙張2上得到高的記錄精度。所以,在紙張2被傳輸輥7、8松開之前,就必須完成高精度記錄,于是如圖6所示,紙張2尾部的空白部分X不可避免地變得很大。
同樣,在圖5所示的傳輸機構(gòu)中,相對于記錄頭4而言,傳輸輥7、8位于傳輸通道的后方,而拉紙輥17、18則位于前方,其中選擇由上述拉紙輥17、18引起的輸送量,使其略小于由傳輸輥7、8引起的輸送量,對于相同的馬達旋轉(zhuǎn)量來說,在紙張2的前端被傳輸輥7、8壓緊之前,紙張的前移量變得小一些。因此,當紙張2僅由拉紙輥17、18輸送時,就必須完成高精度記錄,于是如圖5所示,紙張2前端的空白部分X′不可避免地變得很大。
下面參照圖7,說明進行高精度記錄的范圍。
在記錄開始時紙張前移20mm,并且每一步進紙張前移8mm,那么在最后一次步進時可由傳輸輥輸送的量與紙張有長度有關(guān),如圖7B所示。因此,為了在最后一次步進時改變前移量,就需要有一種裝置檢測可輸送量。
為此,可以設(shè)想采用圖8所示的檢測裝置,它由一個傳感器臂19-1和一個發(fā)送傳感器19-2組成,用于輸送紙張時檢測其末端。在紙張2前移的一個步進期間,由于電機旋轉(zhuǎn)要經(jīng)過加速、恒速和減速階段,如圖9所示,所以就需要有一定的時間,使傳感器臂19-1轉(zhuǎn)至位置19。于是,如果紙張2的尾部在圖9所示的位置A離開傳感器臂19-1,那么傳感器臂19-1僅在時間B轉(zhuǎn)至位置19。這樣就會產(chǎn)生一個由陰影部分表示的誤差,由檢測紙張尾部所計算出來的紙張尾部的剩余量與實際的剩余量相此,有顯著的不同。該關(guān)系如圖10所示。如上所述由于檢測裝置有很大的誤差,所以在最后一次步進中,就不能使紙張前移一個可輸送量,如圖7B所示,于是不可避免地在紙張末端留有大片空白。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成象裝置,它能以令人滿意的質(zhì)量,在記錄載體上的盡可能寬的范圍記錄圖象。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圖象記錄裝置,它能擴大記錄載體的前端或尾端的記錄范圍。
本發(fā)明的再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圖象形成裝置,它能不管記錄載體的大小,而擴大記錄范圍。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通過使圖象記錄裝置具有以下結(jié)構(gòu)而達到上述目的根據(jù)記錄信息,在記錄載體上記錄圖象的記錄裝置;
分別位于傳輸通道前方和后方的兩個記錄載體傳輸裝置,用于輸送所說的記錄載體;以及對上述記錄裝置的每個記錄單元來說的記錄控制裝置,當記錄載體脫離前方的傳輸裝置,而僅由后方的傳輸裝置傳輸時,該控制裝置控制在記錄載體上的記錄過程。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通過使圖象記錄裝置具有以下結(jié)構(gòu),也可以達到上述目的在紙上記錄圖象的記錄裝置;
分別位于所說記錄裝置兩側(cè)的第一和第二輸紙裝置,其中第一輸紙裝置的輸送量不同于第二輸紙裝置的輸送量;以及輸送量控制裝置,在紙張由第一或第二輸紙裝置單獨輸送的情況下,以及在紙張由第一和第二輸紙裝置共同輸送的情況下,該控制裝置改變輸送量。
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再一個方面,通過使能在紙張上借助于記錄裝置而有效地記錄一個預定寬度的圖象記錄裝置具有以下結(jié)構(gòu),還可以達到上述目的;
輸送紙張的傳輸裝置,用于根據(jù)預定的寬度,對紙張反復進行步進輸送;
用于檢測紙張末端的檢測裝置;
計數(shù)裝置,用于對紙張的步進輸送進行計數(shù),直至紙張的末端被上述檢測裝置檢測到;以及控制裝置,用于根據(jù)由上述計數(shù)裝置計得的步進輸送的數(shù)目識別紙張的大小,并根據(jù)其大小,改變紙張的輸送量和/或紙張上的記錄區(qū)域。
圖1是一種圖象記錄裝置的截面圖,其中可以應用本發(fā)明;
圖2表示圖1所示的圖象記錄裝置中的記錄載體的輸送方式;
圖3是圖1所示的記錄頭的透視圖;
圖4表示由圖3所示的記錄頭記錄的圖象的實例;
圖5至圖7B表示對紙張進行傳統(tǒng)的輸送控制;
圖8是傳統(tǒng)的檢測紙張末端的檢測系統(tǒng);
圖9表示紙張輸送速度;
圖10表示理論值和由尾部傳感器測得的測量值之間的關(guān)系;
圖11是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圖象形成裝置的平面圖;
圖12是上述第一實施例的控制單元的框圖;
圖13是上述第一實施例的控制過程的流程圖;
圖14是表示上述第一實施例中對最后一行進行記錄的示意圖;
圖15A和15B是表示用于第一實施例的一種噴墨記錄頭中的噴嘴示意圖;
圖16是表示對用于第一實施例的一種線點式記錄頭進行記錄控制的示意圖;
圖17至19是圖13所示流程圖的局部細節(jié)流程圖;
圖20是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1是上述第二實施例的控制系統(tǒng)的框圖;
圖22是表示圖象數(shù)據(jù)、象素時鐘信號和象素組時鐘信號之間關(guān)系的時序圖;
圖23表示紙張尾部的剩余量X和輸送量Y之間的關(guān)系;
圖24表示紙張尾部的剩余量X和輸送量Y之間的關(guān)系;
圖25表示紙張尾部的進程;
圖26表示紙張尾部的剩余量X和誤差Y之間的關(guān)系;
圖27表示輸送量增加1%,由拉紙輥引起的紙張末端進程;
圖28表示由CPU106進行控制的流程圖;
圖29表示第三實施例中紙張尾部的剩余量X和誤差Y之間的關(guān)系;
圖30是用于第三實施例中的反射傳感器的略圖;
圖31是用于第三實施例中的傳輸傳感器的略圖;
圖32表示在第三實施例中,輸送量增加2%,由拉紙輥引起的紙張尾部進程;
圖33表示在第三實施例中,由CPU106進行控制的流程圖;
圖34表示在一個計時器中斷程序中的控制序列的流程圖;
圖35是表示第四實施例中紙張輸送的示意圖;
圖36表示上、下滑動輥23、24和定位閘25的結(jié)構(gòu);
圖37表示第五實施例中紙張前端的剩余量和傳送量之間的關(guān)系;
圖38表示第五實施例中紙張前端的剩余量和輸送量之間的關(guān)系;
圖39表示紙張前端的進程;
圖40表示校正控制;
圖41A和41B是第六實施例;以及圖42A至42C是第七實施例。
現(xiàn)在將參照附圖中所示的實施例,詳細描述本發(fā)明。
首先說明成象裝置的第一實施例,它應用于串接噴墨印刷機,適合在復印機中應用。
圖1是可以應用本發(fā)明的一種印刷機的截面圖,圖11是它的平面圖,圖12是所說印刷機的控制單元的框圖,圖13是它的控制過程的流程圖。
首先參照圖1和圖11說明印刷機的結(jié)構(gòu)。
在這些圖中,根據(jù)記錄信息,墨水盒4在記錄載體2上記錄圖象。上述墨水盒由記錄頭4a和墨水罐4b構(gòu)成一個整體,并且是可替換的。所說的記錄頭4a有128個噴嘴(出墨孔),它按每8個噴嘴一位的方式被分成16位,并且它們的功能可以在所說位單元中受到控制。所說記錄頭4a上有許多充滿液體(墨水)的液體通路。在通常狀態(tài)下,液體通路的墨水在孔表面處,其表面張力和內(nèi)部壓力是平衡的。每條液體通路都裝有電熱轉(zhuǎn)換元件,至少要給它一個引起超過成核沸騰的快速溫度增長,從而產(chǎn)生熱能并在墨水中形成膜沸騰的驅(qū)動信號。于是根據(jù)所說的驅(qū)動信號,在墨水中形成泡沫,并且隨著泡沫的增多,墨水從孔表面流出,流向記錄載體2。通過冷卻墨水,泡沫收縮,并且通過毛細作用,墨水罐的墨水再充滿液體通路。
如上所述,充滿墨水的液體通路中的泡沫的增多或收縮可以使墨水從孔表面流出,從而形成水滴。這樣,根據(jù)圖象信息,給所說的電熱轉(zhuǎn)換元件施加一個脈沖驅(qū)動信號,使得泡沫瞬時增多和收縮,從而從記錄頭4a的孔表面流出墨水,并流向記錄載體2,在上面形成圖象。圖中,標號6代表支撐向記錄位置輸送的記錄載體2的壓板。
所說的墨水盒4固定在支架5上,它能沿導向軸5a,在主掃描方向(記錄載體2的寬度方向)上作往復運動。所說的支架5由圖11所示的主掃描電機21經(jīng)皮帶26驅(qū)動。
裝紙盒3盛有一疊記錄載體2,例如普通紙或OHP紙,它能通過送紙輥11連續(xù)地向前送紙。由送紙輥11輸送的記錄載體2由上、下送紙導板9、10引導,送至一對傳輸輥7、8,這對傳輸輥是由圖11所示的子掃描電動機29驅(qū)動而作旋轉(zhuǎn)運動的。在所說的傳輸輥7、8的下游一側(cè),有一對排紙輥12、13,在上述記錄裝置進行圖象記錄之后,用這對排紙輥將記錄載體送出。如圖11所示,所說的排紙輥12、13由上述子掃描電動機29經(jīng)皮帶22驅(qū)動。
在上述成對的傳輸輥7、8的下游一側(cè),如圖11所示,有一個送紙傳感器23,用來檢測從裝紙盒3送過來的記錄載體2。
此外,支架5上也裝有紙張寬度傳感器24,用來檢測記錄載體2的種類和寬度。
在成對排紙輥12、13的附近,有一個排紙傳感器25,用來對圖像記錄之后送出的記錄載體2以及在手動送紙狀態(tài)下的記錄載體2進行檢測。上述傳感器由反射傳感器構(gòu)成。
圖1中的接紙盤用來堆疊從所說的成對排紙輥12、13、排出的記錄載體2。記錄載體2的出口17,也能用作手動送紙時的送紙入口。
下面將參照圖12所示的框圖,說明上述印刷機的控制單元的結(jié)構(gòu)。
控制單元28中有一個CPU28a,用來執(zhí)行流程圖的指令序列,這在以后說明,該控制單元28中還有一個用于存儲固定數(shù)據(jù)如對應于所說指令序列的程序的ROM28b,以及一個作為工作區(qū)的RAM28c,等。
上述控制單元28從所說的送紙傳感器23和排紙傳感器25接收檢測信號,并且將控制信號送至記錄頭4a、主掃描電動機21、子掃描電動機29和記錄頭控制集成電路27。
下面參照圖13的所示的流程圖說明上述控制單元28的控制指令序列。
首先,在步驟S1,記錄載體2疊放在裝紙盒3中,如圖1所示,并等待記錄開始鍵發(fā)出的輸入信號。
然后在步驟S2判斷是否存在開始進行記錄的輸入信號,如果存在的話,指令序列進入步驟S3,開始記錄過程。如果不存在上述輸入信號,則處于等待狀態(tài),繼續(xù)等待上述輸入信號。
當記錄過程開始時,步驟S3使記錄載體2從裝紙盒3中送出。手動送紙可以在入口17進行。此外還啟動子掃描電動機29,使傳輸輥7、8和排紙輥12、13旋轉(zhuǎn),從而輸送記錄載體2,然后在步驟S4開始記錄第一行。
對普通紙的記錄過程以下述方式在步驟S4至S10進行。
根據(jù)記錄信息,通過從記錄頭4a的出墨孔流出的墨水對第一行進行記錄,同時支架5連同墨水盒、記錄頭4a在主掃描方向上一起移動(步驟S4)。記錄完一行之后,成對的傳輸輥7、8旋轉(zhuǎn),在子掃描方向(記錄載體2的輸送方向)上使記錄載體2前移對應于一行的一段距離。同時,記錄載體2的前端由成對的排紙輥12、13支撐并輸送(步驟S5),接下來,以同樣的方式對第二行進行記錄。
在記錄載體2是例如A4紙的情況下,一行的前移量對應所說的子掃描電動機29的48個脈沖。本實施例的裝置在A4紙上記錄34行。
步驟S6記錄第33行。然后在步驟S7,隨著子掃描電機29的第47個脈沖,紙張前移一行間隔,從第33行移至34行。
送紙采用47個脈沖的理由,將參照圖2(c)、14(a)、(b)和(c),在下面給予說明。如果從傳輸輥7、8到記錄載體2之間的距離小于行距(本例中為8mm),那么在送紙期間,紙張2離開所說的輥7、8,如圖2(c)所示,并且這之后僅由排紙輥12、13使其前移。由于為了使記錄紙2具有一定的張力而選擇排紙輥12、13的送紙量大于傳輸輥7、8的送紙量,所以在步驟S7采用48個脈沖送紙將導致其前移量過大,如圖14(b)所示?;谶@一理由,在本發(fā)明中前移紙張采用47個脈沖,如圖14(c)所示,從而避免使其前移量過大。
然而,更確切地說,采用47個脈沖使紙張前移的量略小于所要求的前移量,例如大約兩個象素。因此,如果在這種前移量不足的狀態(tài)下進行記錄,那么第33行和第34行之間的距離就會變得略微小一些。在本實施例中,兩象素的差額是通過控制記錄頭的噴嘴而得以校正的。
更準確地說,在步驟S8記錄最后(第34)行時控制記錄頭的噴嘴,從而補償上述前移量的不足。在第33行(含第33行)之前的常規(guī)記錄過程中,第1至第128噴嘴對應于數(shù)據(jù)1至128噴出墨水,如圖15A所示。在記錄第34(最后)行時,如圖15B所示,噴嘴是這樣進行控制的,即第1和第2噴嘴不噴墨,而第3至第128噴嘴對應于數(shù)據(jù)1至126動作。
下面說明圖13的步驟S4、S6和S8中記錄一行的過程。
圖17是表示記錄一行情況的流程圖。首先,在步驟S30設(shè)置記錄控制狀態(tài),用于控制將要驅(qū)動的噴嘴和噴墨力。然后在步驟S31,當支架在主掃描方向上移動時,通過噴嘴噴出墨水,而進行記錄過程。記錄完一行之后,在步驟S32使支架5返回到起始位置,從而準備記錄下一行。
步驟S30的記錄控制過程的細節(jié)參見圖18中所示的流程圖。首先在步驟S40,從16位中選擇將要用于記錄的那些位。這種選擇在例如縮小記錄時僅采用一半位的情況下是非常有用的。然后在步驟S41,從128個噴嘴中選擇將要用于記錄的那些噴嘴。這一步驟的細節(jié)參見圖19,并且所說的選擇是根據(jù)將要記錄的行的序號進行的。更準確地說,在步驟S50判斷記錄是否在第34行進行,如果是的話,那么在步驟S52實現(xiàn)對兩個象素的補償。否則,在步驟S52將噴嘴校正設(shè)定在“0”狀態(tài)(不補償)。
然后在圖18中的步驟S42,控制噴墨力,并且在步驟S43,控制記錄頭的驅(qū)動時間。
接下來,在步驟S9排紙,并且在步驟S10判斷是否指示要進行連續(xù)復印操作。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即記錄載體2離開傳輸輥7、8而僅由排紙輥12、13輸送,且從排紙輥12、13到紙張2的末端之間的距離小于行距,本發(fā)明也能通過改變子掃描電動機29的驅(qū)動脈沖數(shù)及控制噴墨記錄頭4a上的噴嘴,來記錄最后一行(在本例中為第34行),而不產(chǎn)生位置偏差。除此之外,雖然僅在本實施例中對最后一行的位置控制進行了描述,但是在所說的排紙輥12、13和傳輸輥7、8之間的距離等于幾行間距的情況下,在僅由排紙輥12、13輸送記錄紙2時,也能控制最后幾行的位置。
雖然上述實施例只限于控制主體和噴墨記錄頭,但是也能用于控制其它點式打印機中的最后一行的記錄位置,例如線點式打印機,熱點式打印機或束噴射記錄頭(beam jet recording head)。
例如,在線點式打印機的記錄頭中,如圖16所示,可以通過控制線在特定位置的突起和回縮來對最后一行的記錄位置進行精細調(diào)整。在常規(guī)記錄時,數(shù)據(jù)1~5的記錄由線(1)至(5)完成。在記錄最后一行時,不用線(1)和(2)記錄,而線(3)至(5)分別記錄數(shù)據(jù)1~3。這種控制能針對紙張前移量不足的情況補償象素,因此記錄最后一行時不會引起位置偏差。
雖然上述實施例僅在采用A4紙的情況下說明的,但在使用其它種類的紙張如B5或A6時,也能記錄最后一行而不會引起位置偏差。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記錄紙張具有預定的大小,那么為了從輸入的行距和紙張大小信息中識別最后一行的記錄時間,紙張大小的信息可以在圖13所示的過程之前設(shè)定。輸入上述信息可以是自動的,也可以是手動的,如在已知的復印機或記錄裝置中采用的那樣。
也可以提供一種適當?shù)难b置來測量從傳輸輥到紙張末端之間的距離,從而不必輸入紙張大小的信息,并且可以使用任意大小的記錄載體,而不是A-和B-系列的紙張。
此外,行距和電動機的步進數(shù)不限于以上的描述,而可以適當選擇,并且在紙張尾部脈沖減少的數(shù)目自然也可以任意選擇。
在以上實施例中,記錄最后一行之前的瞬間紙張前移量的改變是通過將子掃描電動機29的脈沖數(shù)從48變到47來實現(xiàn)的,但是這種改變也可以通過機械裝置完成。例如,可以通過幾個具有不同齒數(shù)比的子齒輪與圖11所示的子掃描電動機29的齒輪相連,并適當轉(zhuǎn)換所說的子齒輪,從而改變傳輸輥和排紙輥引起的紙張前移量。
此外,記錄載體的傳輸裝置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中采用的成對輥,也可以設(shè)想具有其它結(jié)構(gòu)。
如上所述,即使當傳輸輥到紙張尾部的距離小于一個行距,利用本發(fā)明也可以記錄例如最后一行,而不產(chǎn)生位置偏差,因此在記錄紙的更寬的范圍內(nèi)實現(xiàn)了令人滿意的圖像記錄效果。
下面參照


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
圖20是構(gòu)成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圖像記錄裝置的示意圖,其中與圖1和圖6相同的部件標以相同的號碼。有一個傳感器臂19-1和一個由光發(fā)射單元和感光單元構(gòu)成的傳輸傳感器19-2。這些部件構(gòu)成紙張傳感器20,用來檢測紙張的末端。在檢測期間,傳感器臂處于實線位置,因此,光發(fā)射單元發(fā)出的光到達感光單元。在非檢測狀態(tài)下,傳感器臂處于虛線位置,因此,光發(fā)射單元發(fā)出的光被傳感器臂阻擋。紙張傳感器20從這兩種狀態(tài)的變化中檢測紙張的末端。
圖21是第二實施例的電路結(jié)構(gòu)的框圖。
正向計數(shù)器101對象素時鐘信號進行計數(shù),并由一個象素組時鐘信號復位。象素組時鐘信號指出圖像數(shù)據(jù)的有效區(qū)域,并對應于128個象素時鐘信號。寄存器102存儲點打印位置的正確值,并由CPU106設(shè)置。比較器103將正向計數(shù)器101計的數(shù)與寄存器102中的正確值進行比較,如果二者相等或計數(shù)器計的數(shù)大,則輸出信號X。與門104對比較器103的輸出、象素時鐘信號和象素組時鐘信號作邏輯乘法,從而輸出對應于寄存器102中設(shè)定的正確值的延遲的象素時鐘信號。用于暫時存儲圖像數(shù)據(jù)的FIFO存儲器100與象素時鐘信號同步,存儲圖像數(shù)據(jù),并且與與門104的輸出信號同步,輸出上述圖像數(shù)據(jù)。圖22表示圖像數(shù)據(jù),象素時鐘信號和象素組時鐘信號之間的關(guān)系。圖像存儲/記錄頭驅(qū)動單元105存儲從FIFO存儲器100來的圖像數(shù)據(jù),并根據(jù)存儲的圖像數(shù)據(jù)驅(qū)動記錄頭。還有一個驅(qū)動記錄頭,使其做掃描運動的步進電機108,以及送紙步進電動機109。傳感器20檢測記錄紙的尾部。電動機驅(qū)動單元107根據(jù)上述紙張傳感器確定的紙張尾部的量,驅(qū)動步進電動機108、109。
下面詳細說明紙張2的輸送方法。
由記錄頭4記錄完一行后,通過下傳輸輥7使紙張2向前移動,其前移量等于記錄寬度W。然而,使紙張前移的輥將變得不同,這取決于紙張尾部剩余量X的大小,更確切地說,取決于從紙張2的后邊緣到下傳輸輥7的輥隙之間的尾部剩余長度X。
(1)如果X≥W由下傳輸輥7對紙張2進行下一次前移;
(2)如果O<X<W紙張2由下傳輸輥7向前移動從末端算起的一段距離X,然后,再由下拉紙輥12輸送;
(3)如果X≤O紙張2由下拉紙張12輸送。
紙張2的前移量1也可以這樣得出n通過下傳輸輥7使紙張2前移記錄寬度W的步進電動機的脈沖數(shù);
t步進電動機的一個脈沖引起的下傳輸輥7的前進量;以及e下拉紙輥12的前進量與下傳輸輥7的前進量之比。
(1)如果X≥Wl=nt(2)如果O<X<Wl=X+(nt-X)e=-(e-1)X+nte(3)如果X≤Ol=nte其中,nt=W=md。
這些關(guān)系如圖23所示。
這樣,前移量l與記錄寬度W=nt的偏差或偏移y為
(1)如果X≥Wy=0(2)如果O<X<Wy=-(e-1)x+nte-nt=-(e-1)x+(e-1)nt=(nt-x)(e-1)(3)如果X≤0y=nte-nt=nt(e-1)所說的偏移最好等于零,但由于例如比值e的存在,實際上總要大些,這樣最終便不能滿足所需的紙張2的前移精度。
當步進電動機的脈沖數(shù)減小r,即脈沖數(shù)為(n-r),紙張2的前移量可以這樣求得(a)如果x≥w-rtl=(m-r)t(b)如果O<x<w-rtl=x+{(n-r)t-x}e=-(e-1)x+(n-r)te=-(e-1)x+nte-rte(c)如果x≤0l=(n-r)te這些關(guān)系如圖24所示。
在這種情況下,偏移y為(a)如果x≥w-rt
y=(n-r)t-nt=-rt(b)如果O<x<w-rty=-(e-1)x+(n-r)te-nt=-(e-1)x+nt(e-1)-rte(c)如果x≤0y=(n-r)te-nt=nt(e-1)-rte這樣,紙張2的前移量l將小于記錄寬度W,這取決于r和o的大小,從而相鄰行的記錄就會相互重疊一個偏移量y。
在m′個重疊點部分暫停噴墨,那么記錄寬度變?yōu)閣-m′d=nt-m′d。這樣,由下式y(tǒng)=l-(nt-m′d)表示的上述偏移量y變?yōu)?1)如果x≥w-rty=(n-r)t-(nt-m′d)=-rt+m′d(2)如果O<x<w-rty=-(e-1)x+(n-r)te-(nt-m′d)=-(e-1)x+(e-1)nt-rte+m′d(3)如果x≤Oy=(n-r)te-(nt-m′d)=nt(e-1)-rte+m′d這樣,在(2)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減少的脈沖數(shù)r和重疊的點數(shù)m′,以致最大限度地減小與x成函數(shù)關(guān)系的偏差y的絕對值。同樣,在(1)和(3)的情況下,也可以類似地選擇減少的脈沖數(shù)r和重疊的點數(shù)m′,以致最大限度地減小上述偏差y的絕對值。
這些關(guān)系所圖25所示。從圖25可以看出,通過采取由粗實線代表的關(guān)系,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小偏差y的絕對值。此時,最大的偏差為一個點d(± (d)/2 )。如果選擇偏差y的容差為±2d,那么就可采取由粗點劃線代表的關(guān)系,并且可以減小校正方式數(shù)。
如前所述,通過適當選擇確定偏差y的公式中的系數(shù)以及偏差y的容差,就可以得到最佳補償。在本實施例中,拉紙輥12、13和傳輸輥7、8聯(lián)合驅(qū)動,但是它們也可以單獨驅(qū)動。
例如,傳輸輥停止之后,拉紙輥可以旋轉(zhuǎn)。
下面將說明檢測紙張2是尾部的方法。以下假定紙張尾部剩余量在O-w的范圍內(nèi),并且有兩個校正裝置。
在這種情況下,偏差y可保持在容差±y″的范圍內(nèi),如圖26所示。如果紙張尾部剩余量x在O<x≤a的范圍內(nèi),那么根據(jù)y=-(e-1)x+(e-1)nt-rte+m′d(用r個脈沖和m′個點補償),y最小;而如果a<x≤nt,由公式y(tǒng)=-(e-1)x+(e-1)nt得到y(tǒng)的最小值(像常規(guī)情況下不進行校正)。
于是有必要判斷紙張尾部剩余量x是大于還是小于a,因此,在圖20所示的傳感器臂中,設(shè)定檢測位置,使c=a。用n個脈沖使紙張前移,并且如果傳感器臂19處于圖20所示的實線位置而停止不動(當紙張2不前移時),那么下一次紙張前移也要用n個脈沖。另一方面,如果傳感器臂19處于圖20所示的虛線位置而停止不動,那么在下一步通過用(n-r)個脈沖使紙張前移并停止對m′個點噴墨來進行校正。這樣,偏差可以保持在±y″之間。從圖26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c=a<w的情況。然而,當n是常數(shù)時,可以選擇位置c′=a+Nn(N是正整數(shù))。換句話說,可以發(fā)送N次n個脈沖,并在下一步進行校正。
在本實施例中,采用以下參數(shù)點直徑d0.0635mm;
出墨孔數(shù)m128;
記錄寬度w(=md)8.128mm;
前移w所需的脈沖數(shù)n48個脈沖;
每個脈沖使傳輸輥引起的前移量t(=w/n)大約0.1693mm/每脈沖;
由拉紙輥引起的前移量與由傳輸輥引起的前移量之比1.01。
根據(jù)紙張尾部剩余量x,轉(zhuǎn)換以下兩種控制方式(1)和(2)(1)如果x≥5.927由步進電機驅(qū)動輸紙48個脈沖;
印制點位置補償O點(不補償);
(2)如果x<5.927由步進電機驅(qū)動輸紙47個脈沖;
印制點位置補償2點。
這樣,印制位置的誤差可保持在大約d/2之內(nèi),即不到0.03175mm,如圖27所示。
圖28表示由cpu106進行控制的流程圖。
首先,在步驟S201等待紙張饋送指令,而后當收到此指令時,在步驟S202將紙張送到記錄頭,在步驟S203等待紙引饋送的完成。而后,在步驟S204等待一個行的印制開始指令,接到此指令時,在步驟S205執(zhí)行印制子程序以驅(qū)動頭掃描電動機。在印完一行時,在步驟S206辨別所印之行是否是最后一行。如果不是,在步驟S207辨別紙張傳感器是否接通。
(a)如果紙張傳感器接通了,表明尾部剩余量X≥5.927,過程進行到步驟S208,執(zhí)行紙張傳送控制程序(1)以用48個脈沖驅(qū)動步法電動機并選擇0點處(無需校正)印制位置的校正值。
在這種情況下,復印位置的位移Y是0≤Y≤0.02201隨后,過程回到等待印制開始的程序。
(b)如果在步驟S207識別出紙張傳感器是關(guān)閉的,表明尾部剩余量X<5.927,過程行進到步驟S209,執(zhí)行紙張傳送控制程序(2)以利用47個脈沖驅(qū)動步進電動機并選校正印制位置2個點(校正值為2)。
在這種情況下,印制位置的偏差Y為-0.02201<Y≤0.03725此后,過程返回到等待印制再次開始的程序處。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驟S206識別出最后一行印制完畢,過程行進到步驟S210,執(zhí)行紙張輸出子程序。而后,在步驟S211,等待紙張輸出完,過程回到準備狀態(tài),以便下次饋送紙張。
這樣,尾部剩余量X與誤差Y之間的關(guān)系呈圖27所示的形式。從圖27可明顯看出,印制位置的偏差被維持在大約d/2之內(nèi),即在0.03175mm之內(nèi)。
為檢測紙張的尾部,可利用圖30或31所示的透射或反射傳感器。
下面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提供尾部余量X從O到W范圍內(nèi)三種校正方法。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維持位移Y在±Y″之內(nèi),利用圖29所示的方案。如圖29所示,在尾部剩余量O≤X≤a的范圍內(nèi),Y的絕對值可利用Y=-(e-1)X+(e-1)nt-rte+m′d(利用r個脈沖和m′點校正)而減至最小。在a≤X≤b的范圍內(nèi),所述絕對值可利用Y=-(e-1)X+(e-1)nt-rte+(m′+1)d(利用r個脈沖和m′+1個點校正)減至最小。在b≤X≤nt的范圍內(nèi),Y的絕對值可利用Y=-(e-1)X+(e-1)nt(像通常情況一樣,不用校正)減至最小。結(jié)果,尾部剩余量X必須在三個范圍內(nèi)判定,即X≤a,a≤X≤b,和b≤x≤nt,其邊界點為a和b。
在這種情況下,尾部剩余量不能在前述的紙張2的停止狀態(tài)進行識別,必須在紙張傳送中識別。
如果如第二實施例那樣利用圖20所示的傳感器臂19-1和傳輸傳感器19-2,當紙張2離開傳感器臂19-1時,傳感器臂19-1呈圖20中虛線所示位置,從而從傳感器19-2獲得一個信號。從這一點開始為一步進電動機計算脈沖數(shù)n″,直到紙2停止輸送。令傳感器臂19-1的位置為C,剩余量X可由下式表示X=C-n″t(n″≤n,nt<C<2nt)X=C-Nnt-n″t(n″≤n,2n+≤c,N為自然數(shù))
在這種情況下,C>W(wǎng)這一條件是必要的,因為如果C<W,X可根據(jù)n″的幅值而成為負數(shù)。
然而,將紙傳送記錄寬度時,紙必須經(jīng)過圖9所示的加速,恒速和減速三個階段,傳感器臂19-1轉(zhuǎn)到圖20虛線位置需要一定的時間(例如,物體靠重力下降0.5mm需10ms)。因此,在紙2離開傳感器臂19-1到A點(圖9)后。到傳感器臂19-1轉(zhuǎn)到圖20的虛線位置過了B-A的時間,從而產(chǎn)生了圖9陰影部分表示的誤差。這樣,根據(jù)紙張傳感器20獲得的尾部檢測信號計算出的尾部剩余量與實際剩余量大不相同,如圖10所示。
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利用圖30所示的反射傳感器或圖31所示的透射傳感器(響應時間小于1ms)減小了時間上的誤差。所述傳感器的位置必須這樣選擇以滿足W<C。本實施例利用了下列參數(shù)點直徑d0.0635mm;
出墨孔數(shù)m128;
記錄寬度W(=md)8.128mm;
紙張前移W所需的脈沖數(shù)n48個脈沖;
利用下傳輸輥每個脈沖的傳送量t(=w/n)ca.0.1693mm;
拉紙輥傳送量與傳輸輥傳送量的比e1.02;
根據(jù)尾部剩余量X,通過轉(zhuǎn)換下列控制,將印制位置的誤差維持在d/2(=0.03175mm)(1)如果X≥W(8.128mm)步進電動機前進量48個脈沖;
印制點位置校正0點(不校正)。
在這種情況下,偏移Y是0mm同樣,如果8.128>X≥6.985步進電動機前進量48個脈沖印制點位置校正0點(不校正)在這種情況下,偏移Y是0≤Y≤0.02286mm。
(2)如果6.985>X≥4.2545步進電動機的前進量47個脈沖;
印制點的校正2點。
在這種情況下,偏移Y為-0.02286<Y≤0.03175mm。
(3)如果4.2545>X≥1.0795;
步進電動機的前進量47個脈沖;
印制點位置的校正1點。
在這種情況下,偏移Y為-0.03175>Y≤0.03175mm。
(4)如果1.0795>X≥0步進電動機的前進量47個脈沖;
印制點位置的校正0點(不校正)在這種情況下,偏移Y為-0.03175<Y≤-0.01016mm。
同樣,如果O>X步進電動機前進量47個脈沖;
印制點位置的校正0點(不校正)。
在這種情況下,位移為Y=-0.01016mm。
圖33是圖21所示CPU106的控制過程圖。
步驟S201到S206與第二實施例相同,在步驟S206,辨別最后一行是否印完。如果沒印完,過程進行到步驟S301,識別在前一張紙前進處檢測的尾部剩余量X是否在X≥41,40≥X≥25,24≥X≥6或5≥X的范圍內(nèi),并根據(jù)X的值,在步驟S302-S305執(zhí)行前述控制(1)-(4)之一的子程序。
所述剩余量的測量在一個計時器中斷程序中進行,以產(chǎn)生脈沖驅(qū)動步進電動機。所述計時器中斷程序示于圖34。
首先,在步驟S401,產(chǎn)生一個脈沖以形成一個增能階段,接續(xù)前一個來轉(zhuǎn)動步進電動機,在步驟S402(合計時器中斷設(shè)一個時間,以產(chǎn)生下一個脈沖。而后,在步驟S403,辨別在紙張傳送控制中選擇的n個脈沖(在本實施例中為48或47個)是否已釋放。如果沒有,在步驟S404根據(jù)紙張傳感器的輸出辨別是否有紙,如果有,在步驟S405,增加剩余量計數(shù)器X的計數(shù)量,并中止紙張傳送控制。另一方面,如果沒有紙,立即中止紙張傳送控制。
這樣,如果紙張沿紙的前進方向通過紙張傳感器,則剩余量計數(shù)器X的計數(shù)值落入0≤X≤48。在本實施例中,一個計數(shù)單位相應于0.1693mm。因此選擇紙張傳送控制1的紙張長度6.985mm,X≈41;
選擇紙張傳送控制2的紙張長度4.2545mm,X≈25;
選擇紙張傳送控制3的紙張長度1.0795mm,X≈6。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驟S403識別出已釋放了n個脈沖,則在步驟S406停止電動機并中止紙張傳送控制。
在本實施例中,提供了三種校正方案,但也可同樣地用四個或更多個方案。
下面說明第四實施例。
在本實施例,假設(shè)所供的紙2有預定的尺寸,如A4或B5,并由一個盒子來識別。很自然,前述三個實施例也適用于這種情況,但現(xiàn)在解釋另一種方法。
在例如日本專利申請1-73033(相應于日本專利公開2-249840)所述的及示于圖35中的傳送機構(gòu)中,紙張2前進到其前端稍微從下傳輸輥7伸出,所述傳輸輥7反轉(zhuǎn)直到所述紙2不被輥7緊壓為止。由于紙的另一端由一個送紙輥(未示出)支撐,紙2的前端在下傳輸輥7和上傳輸輥8間的輥上緊密接觸。這樣,紙2在沿所述輥隙對準后前進。在此例中,步進電動機傳送紙2的轉(zhuǎn)數(shù)可被精確計下。
從而當紙2具有已知的預定尺寸時,尾部剩余量X可由下式表示X=l-h-Nnt其中l(wèi)是紙2的長度,h是根據(jù)步進電動機的轉(zhuǎn)數(shù)計算出的為記錄而最初的前移量,N是一個滿足O<X<nt的正整數(shù)。這樣,如紙的尺寸已知,可根據(jù)其長度l很容易地計算出尾部剩余量X,并可根據(jù)這樣計算出的剩余量確定校正方法。
同樣,如果在圖36的結(jié)構(gòu)中,利用維持紙通過上下滑輥33和34及登記快門35的組合體的時間為常數(shù),可利用紙2的尺寸進行校正。
下面將說明第五實施例,其中如圖5所示,紙2最初由上下拉紙輥17和18傳送。
根據(jù)紙2的前端到下傳輸輥的輥隙間的長度h和前端剩余量X,′可以下列(a)-(c)三種方式進行紙2的傳送(a)如果X′≥W;
下一張紙2也由下拉紙輥18傳送;
(b)如果O<X′<W紙2在其前端開始的一段距離X上由下拉紙輥18傳送,而后由下傳輸輥7傳送。
(c)如果X≤O紙2由下傳輸輥7傳送。
利用n個脈沖的紙的傳送量l’,可由下式表示,即用下拉紙輥18的傳送量f與下傳輸輥7的傳送量之比表示(1)如果X′≥Wfl′=ntf;
(2)如果O<X′<Wfl′=-{(1-f)/f}X′+nt;
(3)如果X′≤Ol′=nt這些關(guān)系示于圖37中。
由于y′=l′-nt相對于記錄寬度W的位移Y′由下式表示(1)如果x′≥Wfy′=nft-nt=(f-1)nt;
(2)如果0<x′<Wfy′=-{(1-f)/f}x′+nt-nt=-{(1-f)/f}x′;
(3)如果x′≤0y′=nt-nt=0.
由于f<1,Y′在方式(1)和(2)中變得小于0,因此,相鄰行相互重選Y′。
而后,增加r個脈沖后,即n+r′個脈沖的紙的傳送量l′是(a)如果x′≥Wf+fr′tα′=(n+r′)tf(b)如果0<x′<Wf+r′tfα′={(1-f)/f}x′+(n+r′)t;
(c)如果x′≤0α′=(n+r′)t.
這些關(guān)系示于圖38中,在這些情況中,位移由下式表示(a)如果x′≤Wf+r′fty′=(n+r′)tf-nt=nt(f-1)+r′tf;
(b)如果0<x′<Wf+r′tfy′=-{(1-f)/f}x′+(n+r′)t-nt=-{(1-f)/f}x′+r′t;
(c)如果x′≤0y′=r′t.
因此,根據(jù)f和r′,Y變得小于0,從而紙2的傳送量l′小于記錄寬度W,相鄰行被相互重選Y′。
通過在重選的m″點暫停墨水釋放,記錄寬度變成W-m″d=nt-m″d。結(jié)果Y′(=l′-(nt-m″d))由下式表示(a)如果x′≥(W+r′t)fy′=(n+r′)tf-(nt-m″d)=nt(f-1)+r′tf+m″d;
(b)如果0<x′<(W+r′t)fy′=-{(1-f)/f}x′+(n+r′)t-(nt-m″d)=-{(1-f)/f}x′+r't + m″d;
(c)如果X′≤0Y′=(n+r′)t-(nt-m″d)=r′t+m″d;
這樣,在情況(b),也可選擇增加的脈沖數(shù)r′和重選點數(shù)m″以減小作為X′函數(shù)的偏移Y′的絕對值。
同樣,在情況(a)和(c),也可選擇增加的脈沖數(shù)和重選點數(shù)m″以減小位移的絕對值Y′。這些關(guān)系示于圖39中。
可以理解,位移Y′的絕對值可利用圖39中的粗實線表示的關(guān)系來減小。偏移被維持在一個點的最大值d(±2/d)。
如果偏移Y′的容差被選為±2d,可選擇粗點劃線表示的關(guān)系,以便減少校正方法的數(shù)量。
用這種方式,適當選擇Y′及其容差的方程參數(shù),就可獲得最佳校正。
下面參照圖5說明當紙2通過上下拉紙輥17和18,并在記錄之后由上下傳輸輥7,8傳送時的前部剩余量X′。
記錄時的最初前移量h可定為常數(shù),這可利用前述日本專利申請1-73033(相應于日本專利申請公開2-249840)所公開的傳送方法或使用登記快門的方法實現(xiàn)。這樣一種恒定的最初前移量是避免記錄位置浮動的基本條件。由于在一定設(shè)備中上下傳輸輥7。8的位置相對于最初前移量h是恒定的,前部剩余量X′也同樣成為常數(shù)。因此,根據(jù)設(shè)備的條件,可只有一個校正控制。例如,基于設(shè)備條件,如果采用圖40中的一條控制線,其前端剩余量為a,在步驟中校正一個點直到紙2的前端進入上下傳輸輥7和8的輥隙,可減小Y′的絕對值。
然而,由于傳輸裝置的原因,前端位置不是恒定的,可以適當?shù)慕M合利用前述的臂和透射傳感器,反射傳感器和/或透射傳感器。
如前所述,本發(fā)明在紙張由第一或第二傳輸裝置推送前移時或在第一和第二傳輸裝置相互配合下前移時,通過改變前移量和/或記錄區(qū)域可以擴展高精度記錄的區(qū)域。
下面參照附圖41說明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例,其中紙的尾部由一傳感器臂和一透射傳感器精確檢測。在圖41中,a表示紙在一個步驟中的基本傳送量,傳感器臂19-1的檢測點在紙2的傳送方向上游處離開所述基本傳送量上的距離。
在紙2的所述基本傳送量a連續(xù)前進的過程中,當檢測到紙2的尾部已通過傳感器臂19-1時,紙2的至少一部分b留在傳輸輥7和8的上游側(cè)。圖41(B)示出了直至感光器19-2檢測到紙2的尾部和傳輸輥7和8上游側(cè)的剩余量時的步驟數(shù)量,例如,最初前移量是20mm,每步的基本傳輸量a是8mm,傳感器臂的位置b是4mm。
利用所述感光器的檢測可在各傳送步驟后紙2的停止狀態(tài)進行,并且不包括傳送速度產(chǎn)生的誤差,因為不必像常規(guī)方法那樣在紙張傳送過程中進行。如圖41(B)所示,直至檢測到紙的尾部的步驟數(shù)根據(jù)紙的尺寸而改變。另一方面,如果記錄開始時的傳輸量、每步的基本傳輸量及傳感器臂的位置是固定的,所述數(shù)量對每張紙都是特定的。因此,通過計算步驟的數(shù)量直到檢測到紙的尾部可以識別出紙的種類。同樣,在檢測尾部時的剩余量對各張紙來說是特定的,因而檢測后如果識別出紙的種類,就可得知可由傳輸輥7和8傳送的數(shù)或在所述檢測時紙的剩余量。這樣,可利用對各種紙都適用的量,在檢測紙的后部后進行紙2的傳送。
作為一個例子,讓我們考慮一下圖41(B)所示的A4尺寸的紙。在傳送器檢測紙的尾部后可由傳輸輥7和8傳送的量是5mm,這小于記錄寬度8mm。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將紙張2前移5mm并減小記錄頭4的墨水釋放區(qū)以獲得5mm寬的印制區(qū),可以防止記錄的重選,因此可以在傳輸輥7和8可傳送的區(qū)域內(nèi)進行記錄。
在本實施例中,傳感器臂的檢測位置是從傳輸輥7。8算起12mm處(8+4mm)。在圖41(B)所示的B6尺寸紙的情況下,傳感器檢測紙的尾部時的剩余量是10mm,這接近上述的12mm。這樣如果由于部件精度的變化而導致傳感器的檢測位置為10mm或更小,直至檢測B6尺寸紙的尾部時所需的步進數(shù)可能為20,剩余量為2mm。然而,從圖41(B)可看出,20步不對應任何其它尺寸,并且接近B6尺寸的19步。因此,即使當進行了20步直到檢測紙的尾部,仍可能把紙的尺寸識別為B6,并使之產(chǎn)生20次8mm的前進以及最后一次2mm的前進。另外,在任何其它尺寸的情況下,即使有正負一步的波動,直至紙尾部檢測,尺寸識別也是可能的,這是由于步波動數(shù)不與任何其它尺寸的步數(shù)巧合。更具體地講,對于B4、A4、B5、A5或任何其它尺寸而言的步數(shù)不與任何其它尺寸的步數(shù)巧合,即使波動為正負一步時也如此。
在B6尺寸下,檢測器檢測的余量是10mm,所以將進行8mm的基本輸送和2mm的輸送。于是,在第一輸送時的量是受控的,在第二輸送時的量及印制面積是受控的。以此方式,則可能使印制面積和輸送量二者都不需要減少,既使尾部檢測之后亦是如此。
下面將解釋本發(fā)明第7實施例,在該例中,紙2的后端通過上下傳輸輥7、8之后,拉紙輥12、13的輸送量和記錄頭4的印制面積受到控制,從而在紙2的尾部擴展印制面積。
在此情況下,即使紙2通過傳輸輥7、8之后它亦可前進,但是紙2尾部可能進入記錄頭4的印制面積,這取決于前移量大小,所以如果繼續(xù)記錄操作,壓板6可能會被墨弄臟。為防止此現(xiàn)象,需要控制減少記錄頭4的印制面積。
下面參照圖42A、42B介紹這種控制。在這種控制下,紙2尾部通過傳輸輥7、8之后紙輸送量和印制面積將被改變,但是在下面說明中,這些量將不變化,這是為簡單起見。在實際當中,某些參數(shù)可根據(jù)紙2的尺寸被修正。對于印制面積W=8mm,尾部印制位置l=10mm,一直到傳感器臂19-1對紙2的尾部進行檢測,步數(shù)根據(jù)紙尺寸變化的,這與第6實施例情況一樣。這樣,可以從步數(shù)得到紙尺寸。以此方式可進行8mm印制的剩余步數(shù)可被識別出來,不可進行8mm打印的剩余步數(shù)也可被識別出來。在紙2尾部被傳感器檢測之后,紙前移了上述的剩余步數(shù),每步8mm,最后又前移8mm。在最后前進時,記錄頭4的記錄面積(所用的噴嘴數(shù))如圖42B所示,根據(jù)該面積受到控制,此時8mm印制是不可能的,因此印制可進行到紙2的尾部。
圖42c表示了在紙尾部提供一個空白的情況。例如對于5mm尾部空白,剩余步數(shù)和8mm印制不能進行的面積被變化,但是可以以相似的方式進行控制。
正如前面所述,本發(fā)明可以通過傳感器檢測紙尾部并計算直至傳感器檢測到紙尾部時的前進步數(shù)來識別紙的尺寸(例如使用如圖8中的傳感器臂19狀態(tài))。通過控制紙的前移量和記錄頭的印制面積可以減小紙尾部的空白。
在各種噴墨記錄系統(tǒng)中,尤其是泡射系統(tǒng)中,本發(fā)明帶來了極好的效果。
對于其代表性的結(jié)構(gòu)和原理,最好使用美國專利USNos。4723129及4740796中的技術(shù)。本系統(tǒng)適用于所謂的“命令型”和“繼續(xù)型”兩種情況。特別在命令型時更有效,這是由于通過應用至少一個驅(qū)動信號(該信號相應于與紙或液體保持通道對應安排的電熱轉(zhuǎn)換器上的記錄信息,給出快速的超過核沸騰的溫度蒸發(fā)),熱能在轉(zhuǎn)換器產(chǎn)生出來,從而在記錄頭的熱動作表面導致膜沸騰,結(jié)果一一對應驅(qū)動信號在液體中產(chǎn)生泡。通過泡的脹、縮在一個孔中瀉放該液體,則至少一個點被形成。把驅(qū)動信號做成脈沖狀,可以實現(xiàn)泡的快速充分的脹、縮,以便極好地按照相應特性實現(xiàn)液體的瀉放。對于這種脈沖形狀的驅(qū)動信號而言,美國專利US Nos.4463359和4345262中的脈沖是適用的。另外,使用美國專利US No.4313124(涉及上述熱動作表面溫度蒸發(fā)率)中的條件可以進行極好的記錄。
除了上述專利公開的出墨孔、液體通道、電熱轉(zhuǎn)換器(線性液體通道或直角液體通道)的結(jié)合外,本發(fā)明還使用了美國專利US Nos.4558333或4459600(它們描述了具有在折曲區(qū)域安裝的熱動作部件的結(jié)構(gòu))的結(jié)構(gòu)。另外,在本發(fā)明中還可以有效地應用日本專利公開No.59-123670的結(jié)構(gòu),它利用多個電熱轉(zhuǎn)換器共用的一個切口作為出墨部件,本發(fā)明還可應用日本專利公開No.59-138461的結(jié)構(gòu),它有一個與出墨部件連通的可吸收熱能壓力波的孔。
另外,對于具有與記錄載體最大寬度對應寬度的滿線型記錄頭而言,可以采用上述說明書中所述的結(jié)構(gòu),它通過結(jié)合多個記錄頭而滿足其長度,也可以采用一種集成記錄頭的結(jié)構(gòu)。本發(fā)明可以有效地顯示上述效果。
另外,本發(fā)明對于自由交換芯片型記錄頭也是有效的,該類型允許對于主機的電連接,或者在裝在主機上之后允許進行墨的供應。本發(fā)明還適用于整體墨水罐的盒型記錄頭。
另外,最好使用記錄頭恢復裝置及輔助裝置等等,使本發(fā)明的效果更加穩(wěn)定。這些裝置的具體例子有帽裝置、清潔裝置、密封或吸氣裝置、記錄頭加熱或預加熱裝置,以及以適當方式結(jié)合起來使用。本發(fā)明還可實現(xiàn)預記錄模式,它執(zhí)行墨瀉放并非為了記錄,而是為了達到穩(wěn)定記錄操作。
另外,作為記錄裝置的記錄模式,本發(fā)明不反對于主顏色(如黑色)記錄,而且對于多種顏色之一或顏色混合的全顏色記錄效果極佳,不管是否使用集成結(jié)構(gòu)頭或多頭結(jié)合。
另外,本發(fā)明的噴墨記錄裝置不僅作為諸如計算機等信息處理裝置的圖像輸出裝置,也可作為與圖像閱讀器結(jié)合的復制裝置,或作為具有發(fā)送接收功能的傳真裝置。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圖象記錄裝置,包括根據(jù)記錄信息在記錄載體上記錄圖象的記錄裝置;用于輸送記錄載體的分別設(shè)置在輸送通路上游邊和下游邊的二個記錄載體傳輸裝置;當記錄載體從上游邊的傳輸裝置釋放而僅由下游邊傳輸裝置輸送時在記錄裝置中每個預定記錄單元中的記錄載體上進行記錄控制的記錄控制裝置。
2.權(quán)利要求1的裝置,其中的預定記錄單元是一個最小記錄單元。
3.權(quán)利要求1的裝置,其中對于記錄載體而言上游邊和下游邊的傳輸裝置有相互不同的輸送量。
4.權(quán)利要求3的裝置,其中下游邊傳輸裝置對記錄載體的輸送量大于上游邊傳輸裝置的輸送量。
5.權(quán)利要求4的裝置,其中在記錄裝置的每個預定記錄單元中記錄控制裝置適于控制記錄載體后端部的記錄。
6.權(quán)利要求1的裝置,還包括輸送量控制裝置,用在控制一個行距中傳輸裝置對記錄載體的輸送量。
7.權(quán)利要求1的裝置,其中記錄裝置包括多個出墨孔并適于通過從出墨孔向記錄載體瀉放墨而實現(xiàn)記錄。
8.權(quán)利要求7的裝置,其中記錄裝置包括一個部件,它產(chǎn)生用作墨瀉放能量的導致墨中膜沸騰的熱能。
9.一種圖象記錄裝置,包括根據(jù)記錄信息在記錄載體上記錄圖象的記錄裝置;用于輸送記錄載體的分別設(shè)置在輸送通路上游邊和下游邊的兩個記錄載體傳輸裝置;當記錄載體從下游邊傳輸裝置釋放而僅由上游邊傳輸裝置輸送時在記錄裝置中每個預定記錄單元中的記錄載體上進行記錄控制的記錄控制裝置。
10.權(quán)利要求9的裝置,其中預定記錄單元是一個最小記錄單元。
11.權(quán)利要求9的裝置,其中上游邊和下游邊的傳輸裝置有相互不同的記錄載體輸送量。
12.權(quán)利要求11的裝置,其中下游邊傳輸裝置對記錄載體的輸送量大于下游邊的輸送量。
13.權(quán)利要求12的裝置,其中在記錄裝置的每個預定記錄單元中的記錄控制裝置適于對記錄載體的前端部進行控制。
14.權(quán)利要求9的裝置還包括在一個行距中控制傳輸裝置對記錄載體的輸送量的輸送量控制裝置。
15.權(quán)利要求9的裝置,其中記錄裝置包括多個出墨孔并適于通過從出墨孔向記錄載體瀉放墨而實現(xiàn)記錄。
16.權(quán)利要求15的裝置,其中記錄裝置包括一個部件,它產(chǎn)生用作墨瀉放能量的導致墨中膜沸騰的熱能。
17.一種圖象記錄裝置,包括在紙上記錄圖象的記錄裝置;分別設(shè)在記錄裝置兩邊的第一、第二紙傳輸裝置,它們有互相不同的輸送量;輸送量控制裝置,它在第一、第二紙傳輸裝置之一對紙進行輸送或兩者配合起來對紙進行輸送的狀態(tài)下變化輸送量。
18.權(quán)利要求17的裝置,其中第一紙傳輸裝置包括第一對輥而第二紙傳輸裝置包括第二對輥,其中當紙從第一對輥向第二對輥輸送時,輸送量控制裝置在紙尾部離開第一對輥后立刻通過第二對輥變化輸送量。
19.權(quán)利要求18的裝置還包括直到紙尾部離開第一對輥為止對紙尾部余量進行檢測的檢測裝置,其中輸送量控制裝置根據(jù)檢測裝置檢測的尾部余量通過第二對輥變化輸送量。
20.權(quán)利要求18的裝置,其中當紙從第一對輥向第二對輥輸送時,輸送量控制裝置在第二對輥擠壓紙前端之后立刻通過第一對輥變化輸送量。
21.權(quán)利要求17的裝置,其中記錄裝置包括多個出墨孔并適于通過從出墨孔向紙放墨實現(xiàn)記錄。
22.圖像記錄裝置,包括在紙上記錄圖像的記錄裝置;分別設(shè)在記錄裝置兩邊的第一、第二紙傳輸裝置,它們有相互不同的輸送量;記錄面積控制裝置,它在第一、第二紙傳輸裝置之一對紙進行輸送或兩者配合起來對紙進行輸送的狀態(tài)下變化記錄裝置的記錄面積。
23.權(quán)利要求22的裝置,其中第一紙傳輸裝置包括第一對輥而第二紙傳輸裝置包括第二對輥,其中當紙從第一對輥向第二對輥輸送時,記錄面積控制裝置在紙尾部離開第一對輥后立刻變化記錄面積尺寸。
24.權(quán)利要求23的裝置,還包括直到紙尾部離開第一對輥為止對紙后端的余量進行檢測的裝置,其中記錄面積控制裝置根據(jù)檢測裝置檢測的尾部余量變化記錄面積。
25.權(quán)利要求23的裝置,其中當紙從第一對輥向第二對輥輸送時,記錄面積控制裝置在第二對輥擠壓紙前端之后立刻變化記錄面積尺寸。
26.權(quán)利要求22的裝置,其中記錄載體適于通過熱能方式導致膜沸騰,并通過膜沸騰產(chǎn)生的泡的生長進行墨的瀉放。
27.圖像記錄裝置,包括在紙上記錄圖像的記錄裝置;分別設(shè)在記錄裝置兩邊的第一、第二紙傳輸裝置,它們有互相不同的輸送量;控制裝置,它在第一、第二紙傳輸裝置之一對紙進行輸送或兩者配合對紙輸送的狀態(tài)下變化輸送量和記錄裝置的記錄面積。
28.權(quán)利要求27的裝置,其中記錄裝置通過熱能方式導致墨中膜沸騰并通過膜沸騰產(chǎn)生的泡的生長進行墨的瀉放。
29.在紙上實現(xiàn)記錄裝置預定寬度記錄的圖像記錄裝置,包括輸送紙的傳輸裝置,它以上述預定寬度對紙進行重復步輸送;檢測紙尾部的檢測裝置;直到檢測裝置檢測紙尾部為止對紙的步輸送數(shù)計數(shù)的計數(shù)裝置;控制裝置它按照上述計數(shù)值來識別紙尺寸,并根據(jù)該尺寸變化紙輸送量和/或紙上的記錄面積
30.權(quán)利要求29的裝置,其中記錄裝置通過熱能方式導致膜沸騰,并通過膜沸騰產(chǎn)生的泡生長而進行墨的瀉放。
全文摘要
一種圖像記錄裝置,它有一個記錄頭和在該頭前方的一對輸送輥及該頭后方的另一對輸送輥,后方的一對輸送輥有較大的紙輸送速度,以便在紙上提供適當張力。該裝置可檢測第一對輥前面的紙余量并且在紙后端離開第一對輥后變化輸紙速度和/或記錄頭記錄面積。這樣,由第二對輥輸紙造成的記錄位置誤差可以被補償,由此可擴展紙上的精密記錄區(qū)。
文檔編號B41J29/44GK1060432SQ91109370
公開日1992年4月22日 申請日期1991年9月2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0年9月27日
發(fā)明者田中壯平, 竹田明生, 沼田靖宏 申請人:佳能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临江市| 韶关市| 恩平市| 瑞安市| 巴楚县| 雷波县| 永新县| 东辽县| 中江县| 桐梓县| 北宁市| 舟曲县| 晋中市| 鄂尔多斯市| 墨脱县| 合江县| 永兴县| 盐津县| 怀集县| 梁河县| 玛纳斯县| 北流市| 印江| 白玉县| 内乡县| 胶州市| 合阳县| 浪卡子县| 类乌齐县| 和龙市| 出国| 莱芜市| 靖宇县| 锡林浩特市| 岳西县| 襄汾县| 广丰县| 探索| 德惠市| 安福县| 甘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