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用于保持活頁紙張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619210閱讀:38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用于保持活頁紙張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固定活頁紙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尤其是涉及一種改進的用于減少所述環(huán)形部件閉合時的突然卡合并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可靠地關閉并鎖合在一起的機構。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使得裝滿活頁紙張的環(huán)形部件易于開啟和關閉的機構。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技術中,一種標準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將諸如打孔紙張等等的活頁紙固定在文件或筆記本中。其中所述多個環(huán)形件中的每一個包括兩個能夠選擇性地打開以增減紙張或關閉以固定紙張并允許其沿所述環(huán)形部件移動的半環(huán)形部件。所述環(huán)形部件安裝于兩個相鄰的通過一樞轉軸線連接在一起以在一細長的殼體中樞轉運動的鉸接板上。當所述鉸接板處于一共面的位置(180°)時,所述殼體略窄于所述鉸接板。因此當所述鉸接板樞轉至這一位置時,其使得所述彈性殼體變形并在其中產(chǎn)生一拉伸彈力,所述彈性力以打開或關閉所述環(huán)形部件的方式而使得所述鉸接板樞轉遠離所述共面位置。因此,當所述環(huán)形部件關閉時,所述彈性力阻礙所述鉸接板的運動并將所述環(huán)形部件夾緊在一起。類似地,當所述環(huán)形部件打開時,所述彈性力使其保持分離狀態(tài)。使用者需通過人工打開或關閉所述環(huán)形部件方可克服這一彈性力。此外,在一些機構中,使用者可以通過移動位于所述機構一端或兩端的一個桿而使得所述鉸接板通過所述共面位置以打開或關閉所述環(huán)形部件(除了手工打開或關閉所述環(huán)形部件)。
這種現(xiàn)有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的一個缺陷是,當所述環(huán)形部件關閉時,所述殼體的彈性力快速卡合所述環(huán)形部件,同時一個力有可能導致手指被夾在所述環(huán)形部件之間。彈力還將導致所述鉸接板困難的通過所述共面位置(180°),因此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打開及關閉比較困難。另一個缺陷是,當所述環(huán)形部件關閉時,其不能有效地鎖合在一起。因此如果所述機構松脫,所述環(huán)形部件有可能開啟。再一個缺陷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所述殼體有可能產(chǎn)生永久的變形,其將所述環(huán)形部件有效地卡合在一起的能力降低,并且有可能導致所述閉合之環(huán)形部件之間不均勻的移動或間隙。
為了克服這些缺陷,一些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包括一個直接于所述桿相連的控制滑板。所述這些控制滑板具有傾斜的、由所述鉸接板上之所述開口伸出的凸形面,當開啟并關閉所述環(huán)形部件時,其能夠剛性地控制所述鉸接板之所述樞轉運動。Barrettl,Jr的專利號為4566817、Vogl的專利號為4571108以及Snyder等等的專利號為6276862的美國專利以及Kokuyo公司的專利號為2292343的英國專利示出了這種類型的機構。所述這些凸形面中的一些具有一個止擋件,在所述環(huán)形部件關閉時,其能夠阻止所述鉸接板的樞轉運動并將所述閉合的環(huán)形部件卡合在一起。
所述這些機構仍具有一些缺陷。當所述環(huán)形部件關閉時,所述殼體的彈性力仍能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卡合在一起。所述彈性力仍具有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打開及關閉較為困難的問題。此外,這些機構中的控制滑板,尤其是其傾斜的凸形面以及止擋件結構復雜、制造困難且耗時。此外,由于所述控制滑板直接偏壓所述鉸接板,因此其相對的較寬并且由一大尺寸的金屬制造而成以承受重復使用產(chǎn)生的力(即重復驅動所述鉸接板以樞轉)。因此,所述鉸接板上用于接受所述這些控制滑板的開口也相對的寬,這就有可能削弱所述鉸接板,故其必須由一大尺寸的金屬制造而成?;谏鲜鲈颍笠?guī)模的生產(chǎn)將導致成本的增加其他類型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也試圖克服所述環(huán)形部件的突然卡合以及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可靠地鎖合在一起。例如,一些機構被布置于所述鉸接板上,并且在其作樞轉運動時永遠不會通過所述共面位置(180°)。由于避免了所述鉸接板的所述共面位置(180°),因此,所述環(huán)形部件不會在關閉時猛地卡合在一起。但是,作用于所述環(huán)形部件上的閉合力相對而言較弱,因此必須提供一個獨立的鎖止裝置以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保持關閉的狀態(tài)。申請人為Warrington的No5660490美國專利以及申請人為Bennett的No952536英國專利披露了這種類型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他一些機構布置于鉸接板以及殼體上,以使得所述鉸接板只能被微弱的偏壓向所述殼體。一個單獨的線簧與所述鉸接板的底部結合以提供一個使得所述鉸接板樞轉至所述環(huán)形部件打開之位置的偏壓力。申請人為Koike等等的公開號為No2003/0123923的美國專利申請披露了這一類型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
在申請人為Warrington以及Koike等等的專利所述的機構中,所述環(huán)形部件的端部形成鉤狀部,所述鉤狀部在所述環(huán)形部件閉合時結合以使所述環(huán)形部件保持在所述關閉位置。為了操控所述環(huán)形部件而使得所述鉤狀部結合并分離,其需要一定的熟練度。如果所述環(huán)形部件之間充滿了活頁紙張,則操縱變得更為困難。此外,所述鉤狀部對有可能導致所述環(huán)形活頁夾意外開啟的力更為敏感。再者,具有多個環(huán)形活頁夾的、需要所述鉤狀部同時結合或分離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有可能使得操縱更為繁瑣和困難。
在申請人為Bennett的專利所述的機構中,所述驅動桿與所述殼體的端部相連。所述桿的一端彎折的角度略大于直角,因此其能夠直接使得所述鉸接板樞轉以關閉所述環(huán)形部件并進一步能夠鎖止所述鉸接板的樞轉運動,而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保持在一起。但是這無法可靠地鎖合處于閉合狀態(tài)的所述環(huán)形部件。如果所述機構突然落下或所述殼體由于重復使用而變形時,所述桿有可能滑離所述鎖止位置。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所述機構能夠可靠且有效地將所述環(huán)形部件鎖止在一起以固定所述活頁紙張,同時當所述環(huán)形部件中充滿紙張時,所述環(huán)形部件還能夠很容易地開啟和關閉,而且所述環(huán)形部件在閉合時不會猛地卡合在一起。本實用新型即涉及所述這種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所述機構能夠快速、可靠地鎖合在一起以固定所述活頁紙張。同時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具有環(huán)形部件的機構,當所述環(huán)形部件中充滿紙張時,所述環(huán)形部件能夠很容易地開啟和關閉,而且所述環(huán)形部件在閉合時可以緩和地卡合在一起。所述機構通常包括一個具有縱向端部的殼體以及受到所述殼體的支撐以繞一樞轉軸線相對于所述殼體樞轉的鉸接板。所述機構還包括接受所述活頁紙張的環(huán)。所述每一環(huán)包括兩個環(huán)形部件。第一環(huán)形部件安裝于第一鉸接板上并且能夠相對于第二環(huán)形部件移動。在一關閉位置,所述兩個環(huán)形部件形成一基本連續(xù)的封閉環(huán)以允許為所述環(huán)固定的活頁紙張沿所述環(huán)由一個環(huán)形部件移動至另一環(huán)形部件。在一打開位置,所述兩個環(huán)形部件形成了一個不連續(xù)的開環(huán)以增減活頁紙張。此外,所述機構包括一個控制結構,所述控制結構受到所述殼體的支撐以相對于所述殼體移動。所述控制結構能夠控制所述鉸接板的樞轉運動,并且能夠產(chǎn)生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到達所述關閉位置的樞轉運動。此外,所述至少一個鉸接板包括一個突起部,所述突起部與所述控制結構結合并可松脫地將所述控制結構支撐在一鎖止位置,從而阻止所述鉸接板樞轉而導致所述環(huán)形部件開啟。
按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機構通常包括具有縱向端部以及一頂面的殼體。所述頂面上具有至少一個開口。所述機構還包括受到所述殼體的支撐以繞一樞轉軸線相對于所述殼體樞轉的鉸接板以及能夠裝夾活頁紙張的環(huán)。所述每一環(huán)具有兩個環(huán)形部件。第一環(huán)形部件安裝于第一鉸接板上并且能夠相對于第二環(huán)形部件移動。在一關閉位置,所述兩個環(huán)形部件形成一基本連續(xù)的封閉環(huán)以允許為所述環(huán)固定的活頁紙張沿所述環(huán)由一個環(huán)形部件移動至另一環(huán)形部件。在一打開位置,所述兩個環(huán)形部件形成了一個不連續(xù)的開環(huán)以增減活頁紙張。所述機構包括一個控制結構,所述控制結構受到所述殼體的支撐以相對于所述殼體移動。所述控制結構能夠控制所述鉸接板的樞轉運動,并且能夠產(chǎn)生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到達所述關閉位置的樞轉運動。此外,所述殼體具有一個位于其頂面上且在所述殼體之縱向端部之間的阻止件。當所述環(huán)形部件打開時,所述阻止件能夠部分地接收所述控制結構。
按照本實用新型的再一方面,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通常包括具有縱向端部以及頂面的殼體以及受到所述殼體的支撐以繞一樞轉軸線相對于所述殼體樞轉的鉸接板。所述機構還包括能夠裝夾所述活頁紙張的環(huán)。所述每一環(huán)具有兩個環(huán)形部件。第一環(huán)形部件安裝于第一鉸接板上并且能夠相對于第二環(huán)形部件移動。在一關閉位置,所述兩個環(huán)形部件形成一基本連續(xù)的封閉環(huán)以允許為所述環(huán)固定的活頁紙張沿所述環(huán)由一個環(huán)形部件移動至另一環(huán)形部件。在一打開位置,所述兩個環(huán)形部件形成了一個不連續(xù)的開環(huán)以增減活頁紙張。此外,所述機構包括一個控制結構,所述控制結構受到所述殼體的支撐以相對于所述殼體移動,從而帶動所述鉸接板在至少一個方向樞轉。所述控制結構包括一個驅動桿,所述驅動桿與所述殼體樞轉連接并通常位于所述殼體之所述頂面的上方。所述驅動桿用于接收一個穿過其中的固定件,從而將所述殼體與一蓋相連。
按照本實用新型的最后一個方面,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通常包括具有縱向端部的殼體以及受到所述殼體的支撐以繞一樞轉軸線相對于所述殼體樞轉的鉸接板。所述機構還包括能夠裝夾所述活頁紙張的環(huán)。所述每一環(huán)具有兩個環(huán)形部件。第一環(huán)形部件安裝于第一鉸接板上并且能夠相對于第二環(huán)形部件移動。在一關閉位置,所述兩個環(huán)形部件形成一基本連續(xù)的封閉環(huán)以允許為所述環(huán)固定的活頁紙張沿所述環(huán)由一個環(huán)形部件移動至另一環(huán)形部件。在一打開位置,所述兩個環(huán)形部件形成了一個不連續(xù)的開環(huán)以增減活頁紙張。此外,所述機構包括一個控制結構,所述控制結構受到所述殼體的支撐以相對于所述殼體移動。所述控制結構包括一個能夠相對于所述殼體以及所述鉸接板直線運動的活動桿以及與所述殼體以及所述活動桿樞轉相連的鎖止元件。所述鎖止元件能夠在一個阻止所述鉸接板之樞轉運動的鎖止位置以及一個不會阻止所述鉸接板之樞轉運動的打開位置之間移動。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在于所述機構能夠快速、可靠地鎖合在一起以固定所述活頁紙張。


附圖1是具有按照本實用新型之第一實施例之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的筆記本的立體圖;附圖2A是處于一關閉及鎖合位置的所述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的立體圖;附圖2B是沿附圖2A中線2B-2B的剖視圖;附圖3A與附圖2A類似,但是所述機構處于一打開位置;
附圖3B是沿附圖3A線中3B-3B的剖視圖;附圖4是所述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之分解視圖;附圖5A是附圖2A的立體圖,但是所述殼體的一部分、一活動桿以及環(huán)形部件被去除;附圖5B是附圖2A之所述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之縱向部分的局部放大視圖;附圖6A類似于附圖5A,其中所述機構處于打開位置;附圖6B類似于附圖5B,是所述機構處于打開位置時的縱向部分的局部放大視圖;附圖7是按照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之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的底視圖,其中殼體的一部分被去除;附圖8A是附圖7之所述機構中的一個線簧的透視圖;附圖8B是附圖8A之所述線簧的頂視圖;附圖8C是附圖8A之所述線簧的側視圖;附圖9A是附圖7所示機構處于一打開位置的透視圖;附圖9B是沿附圖9A線中9B-9B的剖視圖;附圖10A類似于附圖9A,是所述機構處于一關閉并鎖合位置的透視圖;附圖10B是沿附圖10A線中10B-10B的剖視圖;附圖11是按照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之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的分解透視圖;附圖12是附圖11之所述機構處于一關閉及鎖止位置的透視圖,其中殼體的一部分、活動桿以及環(huán)形部件被去除;附圖13類似于附圖12,是所述機構處于一打開位置的透視圖;附圖14是附圖11所示采用另一種結構驅動桿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的透視圖;
附圖15是按照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之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的分解透視圖;附圖16是附圖15之所述機構處于一關閉及鎖止位置的透視圖,其中殼體的一部分被去除;附圖17類似于附圖16,但是所述機構處于打開位置;附圖18A是附圖15之所述機構的透視圖,其中驅動桿與所述殼體的臺肩相連;附圖18B是附圖18A之所述驅動桿另一連接方式的放大視圖,其中殼體的一部分被去除;附圖19是按照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之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的分解透視圖;附圖20是附圖19所述結構處于關閉及鎖合位置的透視圖;附圖21類似于附圖20,其中所述機構處于打開位置;以及附圖22是附圖20之所述機構的局部透視圖,其中殼體以及環(huán)形部件被去除。
在所有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部件。
具體實施方式
本申請的主題與同時申請的名稱為軟閉合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以及名稱為可靠鎖合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的主題均相同,其中的內容結合在此作為參考。
參見本實用新型的附圖,附圖1示出了按照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之所述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所述機構由附圖標記1表示。所述機構能夠裝夾活頁紙張(未示出)并且在圖中安裝于筆記本之背脊3上,所述筆記本具有與所述背脊3鉸接的一個前蓋7以及一后蓋9。所述前蓋7及后蓋9可有選擇地移動以使得所述被固定的紙張被覆蓋或暴露。所述機構1通常包括一個殼體11,三個圓環(huán)13以及一個控制結構15(所述附圖標記通常表示其主題)。但是,安裝于除了所述筆記本之外的其他表面上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同樣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正如附圖2A-3B所示,所述殼體11支撐所述控制結構15以及所述環(huán)13。正如下面將要描述的,所述控制結構15可以相對于所述殼體移動以關閉并鎖合所述機構1而裝夾所述活頁紙張或者打開所述機構以向所述環(huán)13增減紙張。
附圖4所示的殼體11細長,具有一個對稱的、大致成弧形的橫截面,并且其中心處具有一個升高的平頂17。所述殼體11具有一縱軸,兩個橫向相對沿縱向延伸的邊緣部以及兩個縱向端部??梢灶A想,所述殼體11由金屬制造而成,但是也可由其他適合的材料制造而成,只要所述材料的剛度足以確保所述機構1之其他部件穩(wěn)定的安裝以及其彈性足以使得其起到一彈簧的作用即可。一個彎折的底部邊框19沿著所述殼體之縱向邊緣部形成。同時所述兩個彎折的底部邊框19具有六個狹槽21(在此只有3個可見),所述狹槽以三組橫向相對對的形式沿所述殼體的長度方向排列以接受所述環(huán)13。兩個突出部23由所述殼體的一個縱向端部向上伸出并接收第一鉸接銷25以將所述控制結構之驅動桿27安裝于所述殼體11上。盡管所述殼體之另一相對端不具有桿,但是應當明了,具有兩個驅動桿或所述驅動桿連接在端部之間的機構同樣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之要求保護的范圍。
所述殼體之升高的平頂17包括五個開口。其中兩個開口29、31為圓形的,用于接收并連接能夠將所述機構1固定至筆記本5上的安裝立柱33、35。其他的三個開口37、39、41為矩形,分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結構之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鎖止元件43、45、47的一部分。所述每一矩形開口37、39、41包括兩個向上伸出的突起部49。所述每對突起部接收一鉸接銷51,所述鉸接銷穿過位于相應的鎖止元件43、45、47上的上部開口53以將所述鎖止元件與所述殼體11樞轉相連。當所述控制機構15移動而使得所述機構1打開時,所述每一阻止件55由所述升高的平頂部17被略微上壓并接收所述每一鎖止元件43、45、47之凸形面57的一部分。應當明了,不同形狀的殼體,如不對稱形狀的殼體以及具有不同數(shù)量及形狀之開口或狹槽的殼體同樣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之要求保護的范圍。
參見附圖2A,3A以及4,所述每一環(huán)13包括兩個安裝在所述兩個鉸接板59、61之一上的環(huán)形部件63。所述兩個鉸接板59、61受到所述殼體11的支撐以作樞轉運動,同時所述環(huán)形部件63在關閉位置以及打開位置之間移動。所述環(huán)形部件63的橫截面同樣為圓形的,并由諸如鋼等等的適合的金屬制造而成。在所述關閉位置,所述環(huán)形部件63形成了一個基本連續(xù)且封閉的“D”型圓環(huán)或回路(參見附圖2B)以裝夾所述活頁紙張并允許所述這些紙張沿所述環(huán)13由一個環(huán)形部件63移動至另一環(huán)形部件。而當其處于打開位置時,所述每一環(huán)形部件形成了一個適于增減紙張的不連續(xù)的開環(huán)(參見附圖3B)。盡管在所示的實施例中所述兩個環(huán)形部件能夠移動,但是一個環(huán)形部件可動、另一環(huán)形部件不可動的機構并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環(huán)的數(shù)量不等于3以及閉合環(huán)的形狀各異的機構也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范圍。
所述每一鉸接板59、61為一薄的細長片,其具有內部及外部縱向切口邊以及兩個縱向端部。所述每一鉸接板59、61之所述內部縱向切口邊具有兩個切口以及兩個突起部件,其中所述切口位于縱向端部,同時兩個突起部件位于其間。當所述鉸接板59、61相連時,所述每一鉸接板之相應的切口以及突起部件對齊。如附圖5A所示,所述切口形成有兩個開口67、69以便于所述安裝立柱33、35穿過相互連接之鉸接板59、61。正如附圖中所進一步示出的,所述突起部件排成一行而形成兩個突起部65、66,所述突起部對稱地位于所述相互連接之鉸接板59、61的中心鉸軸上以將所述控制結構15可松開地支撐在一鎖止位置,阻止所述鉸接板59、61樞轉而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63打開(參見附圖5B)。
下面參見附圖2B,3B,5A以及6A,所述相互連接的鉸接板59、61彼此沿著其相互毗鄰的內部縱向切口邊平行連接,形成了一個具有樞轉軸的中心鉸鏈。所述殼體11接收相連的鉸接板59、61,從而使得所述每一板的外部縱向切口邊松松地位于所述殼體之相應的彎曲底部邊框19的后方(參見附圖2B以及3B)。在這種結構布置中,所述鉸接板59、61被固定在所述殼體11上,但是所述切口邊可以在所述邊框19后移動,從而使得所述板59、61可以繞所述樞轉軸任意樞轉。當所述鉸接板59、61樞轉而開啟所述環(huán)13時,所述樞轉軸上移(即朝所述殼體之升高的平頂17移動),而當所述板59、61樞轉以關閉所述環(huán)13時,所述樞轉軸下移(即遠離所述殼體之升高的平頂17)。
此外,所述鉸接板59、61被設計成在所述殼體11中樞轉,因此所述鉸接板之所述外表面(即遠離所述殼體之升高的平頂17)之間的夾角A總是小于180°,并且所述樞轉軸永遠不會移動至低于所述板59、61的一個共面位置(即所述鉸接板59、61之所述外表面之間的夾角A為180°的位置)。因此,所述殼體11之彈力使得所述鉸接板59、61樞轉以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63打開,而不會關閉。但是應當明了,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鉸接板之所述外表面之間的夾角可以大于180°,這樣一來,殼體的彈性力可以使得所述鉸接板朝關閉位置樞轉。此外,本實用新型之特定的實施例可以將所述鉸接板設計成上下樞轉而通過所述鉸接板之共面位置(180°)。
正如前面所述,所述殼體11支撐控制結構15以使之相對于所述殼體11移動。再參見附圖4,本實施例之控制結構15包括所述驅動桿27、一個活動桿71以及三個鎖止元件43、45、47。所述驅動桿27由諸如金屬或塑料等等的適用的剛性材料或復合材料制造而成。其包括一擴大的頭部73以便于抓緊所述桿27并向其施加力。如上所述,所述第一鉸接銷25穿過所述驅動桿之上部開口75以及所述殼體11之突起部23,將所述桿27安裝在所述殼體11上以使之相對于所述殼體11樞轉。一個第二鉸接銷79穿過所述驅動桿之下部開口81以及一中間連接器85之所述開口83,從而將所述桿的樞轉運動轉換成所述活動桿的線性運動。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中間連接器85通常為具有一平的腹板以及兩個側凸緣的細長梁。其腹板上具有一細長的開口用以接收穿過其中的一個安裝立柱33,允許所述連接器85相對于所述安裝立柱33移動。同時其具有一個寬度較第二端略寬的第一端。更具體地說,所述中間連接器85之較窄的第二端具有一突出部93,所述突出部具有一擴大的端部95,所述端部位于所述活動桿之第一端的一狹槽97中。所述活動桿的所述第一端同時向下彎曲而形成一個端部凸緣99,所述凸緣99可以防止所述中間連接器85被推向所述活動桿71。所述突出部93之所述擴大的端部95可與所述端部凸緣99的后部結合,從而允許所述中間連接器85將所述活動桿71推向所述驅動桿27。用于接納所述突出部93的所述活動桿的狹槽97沿所述活動桿27之長度方向呈細長結構。因此,所述中間連接器85能夠相對于所述活動桿71任意上下樞轉。故所述中間連接器85能夠將一線性運動由所述樞轉的驅動桿27傳輸至所述活動桿71。此外,所述活動桿71能夠上下移動而不會干涉所述中間連接器85。盡管所述活動桿的運動不完全是線性的,但是由本實用新型的目的考慮,所述這種運動應當被看成是線性的。
所述活動桿71在所述機構1中通常平行于所述殼體的縱向軸線放置(附圖5A及6A),并且位于所述殼體之升高的平頂17下方、所述鉸接板59、61的上方。在本實施例中,如上所述,所述活動桿71為具有一個平的腹板、兩個側凸緣以及端部凸緣99的細長梁。所述腹板具有兩個位于所述活動桿之端部之間用于接收通過所述活動桿71之第一以及第二鎖止元件43、45的矩形開口105、107。所述每一開口105、107包括兩個由所述活動桿之所述側凸緣向上伸出的凸起部109。所述每一對凸起部104接收穿過所述凸起部上的孔以及相應的鎖止元件43、45上的一個下部開口113的一個鉸接銷111,使得所述鎖止元件43、45與所述活動桿71樞轉相連。所述活動桿71之第二端呈開放狀,沒有端部凸緣并且腹板部分也被去除了。在這一端,所述兩個凸起部100與所述矩形開口之凸起部109一樣由所述側凸緣向上伸出并接收穿過所述第三鎖止元件47上的一個下部開口113的鉸接銷111,使得所述鎖止元件47與所述活動桿71樞轉相連。
下面參見附圖4-6B,當由所述機構的前面或后面看時,所述三個鎖止元件43、45、47呈矩形,當由側面看是,所述鎖止元件成楔形。所述每一鎖止元件43、45、47包括一個圓形的頂部、一個前表面、一個后表面,一個圓形的底部以及兩個平直的平行側部。如上所述,所述側表面具有上部以及下部開口53、113以便于所述鎖止元件與所述殼體以及所述活動桿的相連。所述圓形的頂部向上伸出并穿過所述殼體升高之平頂17上相應的矩形開口37、39、41。所述前后表面與所述圓形底部成一定角度,形成了所述鎖止元件的凸形面57。所述凸形面57穿過相應的矩形開口105、107以及所述活動桿之呈開放狀的第二端。相應地,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活動桿的線性運動使得所述鎖止元件43、45、47述轉,并進而(1)使得所述鉸接板59、61樞轉以關閉所述環(huán)形部件63并阻止所述鉸接板59、61之樞轉運動以鎖合所述關閉的環(huán)形部件63,或者(2)允許所述殼體的彈力使得所述鉸接板59、61樞轉以開啟所述環(huán)形部件63。應當預想到,本實施例之所述每一鎖止元件由塑料或硬橡膠制造而成,但是采用其他的剛度足以使得所述鉸接板樞轉以及阻止所述鉸接板運動的材料也是可以的。應當明了,所述控制結構之鎖止元件的數(shù)目多于或少于三,或采用其他形狀的鎖止元件同樣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之要求保護的范圍。
附圖2A-3B以及5A-6B示出了所述機構的操作過程。所述控制結構能夠選擇性地使得所述機構1移動至關閉及鎖合位置(附圖2A,2B,5A以及6B)以及打開位置(附圖3A,3B,6A以及6B)。在所述關閉及鎖合位置,所述環(huán)形部件63結合在一起而不能被拉離。所述鉸接板59、61的方位使得其外表面之間的夾角A達到最大,但是仍小于180°(即所述鉸接板之所述樞轉軸線位于所述共面位置(180°)的上方)。此外,所述驅動桿27呈垂直狀,同時所述活動桿71靠近包含桿27之殼體一端。所述每一鎖止元件的縱向軸線大致垂直,同時所述每一鎖止元件的凸形面與所述鉸接板59、61在相應的凸起部65、66的后方結合,阻止所述鉸接板59、61述轉并可靠地鎖合處于關閉狀態(tài)的環(huán)形部件63。在所述這一位置,由于所述鎖止元件的尺寸使之完全占據(jù)所述鉸接板59、61以及所述殼體11之間的區(qū)域,因此所述鎖止元件43、45、47穩(wěn)固地阻止了意于打開所述環(huán)形部件63的任何力。因此,當所述鉸接板59、61向上推動所述鎖止元件43、45、47時(即當所述鉸接板59、61樞轉而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63開啟時),所述鉸接板59、61立即與所述鎖止元件43、45、47結合并具有使得所述鎖止元件以及活動桿71向上的趨勢。然而,所述殼體11阻止這一運動(通過穿過所述凸起部49之所述鉸接銷51),并連同所述鎖止元件43、45、47阻止所述環(huán)形部件63打開。
為了開啟所述機構1,使用者(未示出)向下并向下樞轉所述驅動桿27(附圖3A及6A)。這就使得所述中間連接器85以及活動桿71受到推動而遠離具有桿27之所述殼體的一端,并且使得所述鎖止元件43、45、47樞轉。所述第一以及第三鎖止元件的凸形面57開始位于所述鉸接板之相應凸起部65、66的上方,迫使所述鉸接板59、61略微地向下移動。當所述凸形面57移動通過所述相應的凸起部65、66時,其允許所述殼體的彈力使得所述鉸接板59、61向上樞轉。所述凸形面57繼續(xù)移動直至其部分進入所述殼體之阻止件55中,從而允許所述鉸接板59、61完全的向上樞轉并打開所述環(huán)形部件63。在所述打開位置,所述鎖止元件43、45、47不再阻止所述鉸接板的樞轉運動,并且所述鉸接板之所述外表面之間的夾角A達到最小。所述殼體的彈力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63保持打開的狀態(tài),同時所述使用者可以放手所述驅動桿27而向所述機構1增減紙張。
為了使得所述機構1返回至所述關閉及鎖合位置,使用者向內并向上樞轉所述驅動桿27(附圖2A,5A),與所述開啟作用相反而將所述中間連接器85以及所述活動桿71向后拉向具有所述桿27之殼體端。這就使得所述鎖止元件43、45、47樞轉并使其凸形面57移出所述阻止件55。隨著鎖止元件43、45、47的樞轉,所述凸形面57慢慢地使得所述鉸接板59、61下移而克服所述殼體之彈力,從而緩緩地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63閉合。所述凸形面57由所述相應的凸起部65、66移動,同時所述鎖止元件43、47處于一使得所述閉合的環(huán)形部件63可靠地鎖合在一起的位置。實際上,當所述鎖止元件43、47移動至所述相應的凸起部65、66上的所述鎖止位置時,使用者會聽到“卡塔”的聲音,這樣所述鎖合能夠得以確認。需要指出的是,所述機構之所述鎖止元件43、45、47使得所述鉸接板59、61樞轉只是為了關閉并鎖合所述環(huán)形部件。其不可能使得所述鉸接板59、61樞轉以打開所述環(huán)形部件63。所述這些由殼體的彈力完成。
如上所述,所述機構的一個有益效果是,所述鎖止元件43、45、47通常完全占據(jù)所述鉸接板59、61以及所述殼體11之間的區(qū)域。此外,所述鎖止元件43、47可靠地位于所述鉸接板之相應的凸起部65、66的后方,并且為所述殼體11所包圍,從而阻止所述機構1意外的打開。基于兩個原因,當所述環(huán)形部件63關閉時,所述機構1使得所述活頁紙張得以可靠地裝夾。
所述機構1還能夠在所述環(huán)形部件關閉時減少所不希望的突然卡合。當使用者樞轉所述驅動桿27而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63關閉時,所述鎖止元件43、45、47使得所述鉸接板59、61慢慢地并受到控制的向下移動,從而緩緩地關閉所述環(huán)形部件63。此外,所述機構1較已有機構更易于打開。在所述殼體的彈力自動地使得所述鉸接板59、61樞轉而打開所述環(huán)形部件63之前,使用者只需使得所述活動桿71移動一較短的距離以使得所述鎖止元件43、45、47樞轉并使得所述凸形面57由所述鉸接板之相應的凸起部65、66移動。類似地,由于所述桿27所具有的機械特性,所述驅動桿的樞轉運動減少了使得所述活動桿移動所需的力。此外,當所述環(huán)形部件63填充滿紙張時,所述機構1的打開以及關閉更為容易。與直接控制所述環(huán)形部件以開啟并打開所述環(huán)形部件相比,在本機構中,使用者可以樞轉所述驅動桿27以開啟所述機構1并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63打開。
附圖7-10B示出了以附圖標記201表示的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第二實施例。第二實施例之所述機構中與所述第一實施例之所述機構中相對應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只是加之前綴“200”。本實施例與所述第一實施例類似,但是正如附圖7所示,其包括兩個線簧323,所述線簧與所述兩個鉸接板259、261的底部相連,用以推動所述所述鉸接板259、261樞轉并打開所述環(huán)形部件263。為了放置所述彈簧323,所述每一鉸接板259、261包括沿所述板之外部縱向切口邊設置的兩個槽口325以及一個切口327。所述槽口325并排設置并在其間形成了一個凸起部329。所述凸起部329朝向所述每一鉸接板之一縱向端部,同時所述切口327朝向所述每一鉸接板之另一縱向端部。在所述兩個鉸接板59、61上,所述切口327以及所述凸起部323以相反的順序布置,因此當所述鉸接板259、261沿著所述內部縱向切口邊相互連接時,所述一個鉸接板的切口327由所述另一鉸接板的凸起部329穿過。
附圖8A-8C是所述線性彈簧323的放大視圖。所述彈簧323本身由一圓形的金屬線制造而成,其形成一個具有一開放端以及一閉合端323a的八邊形(所述開放端形成所述八邊形之一側邊)。所述閉合端32向上彎折90°,從而與所述相互連接之鉸接板217、219之一上的所述槽口325以及凸起部329相配合。這就允許所述凸起部的自由端位于一殼體之一彎折的底部邊框219的后方,同時所述彈簧的閉合端323a能夠位于所述突起部329上。所述每一彈簧327的開口端包括兩個末端335,所述末端分別彎折兩次而形成鉤形。其中第一次彎折為向上彎折90°,第二次彎折為向外彎折90°。所述末端335可分離地裝配于所述相對之相互連接的鉸接板的切口327中。當所述線簧323與所述兩個鉸接板相連時,所述彈簧之呈弓形的主體部分實際上位于所述相互連接之鉸接板259、261的下方(所述彈簧的主體部分略微向上朝所述相互連接至鉸接板彎曲)。
參見附圖9A-10B,在所述鉸接板259、261處于所述環(huán)形部件263打開的位置時,當連接時,所述線簧323較為松弛。所述彈簧之呈弓形的主體部分使得所述鉸接板處于其外表面之間的夾角A小于180°位置處(即所述鉸接板的樞轉軸線位于所述鉸接板259、261共面位置(180°)的上方)。當所述機構201移動至一個關閉并鎖合的位置時(參見附圖7、10A以及10B),所述每一線簧323適度的偏轉以使得所述呈弓形的部分變平,從而使得所述彈簧323受壓。當所述機構201移回至所述打開位置時(附圖9A以及9B),所述受壓的彈簧323恢復原狀并自動地使得所述鉸接板259、261向上樞轉并通過所述共面位置(180°)以打開所述環(huán)形部件263。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線簧323使得所述鉸接板259、261樞轉以打開所述環(huán)形部件263。如上所述,因為所述松弛的彈簧323阻止所述鉸接板意于使得所述彈簧323偏轉并關閉所述環(huán)形元件263的運動,因此其使得所述打開的環(huán)形部件263保持分離的狀態(tài)。因此,所述線簧323實現(xiàn)了與所述殼體之彈力相同的作用。因而所述機構201的一個有益效果是所述殼體的彈力可以減小或消除,僅僅留下所述線簧323以向所述鉸接板259、261施加作用。這就使得所述鉸接板259、261向下的移動以及通過共面位置(180°)更為容易,從而使得所述機構201易于關閉。
附圖11-14示出了用附圖標記401表示的本實用新型之第三實施例。所述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相對應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圖標記,只是加上了前綴“400”。這一實施例與所述第一實施例類似。但是正如附圖11所示,其包括一個具有兩個對稱且相同之端部的殼體411,且所述端部不具有用于安裝驅動桿的凸起部。與之相反,本實施例之驅動桿427安裝于所述殼體之端部之間,位于所述殼體之第一矩形開口的凸起部449上。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驅動桿427細長且其橫截面為多邊形。其一端向下彎折90°,并楔入用作一鎖止元件之凸形面537中,所述凸形面取代所述第一實施例之所述第一鎖止元件43。此外,在所述桿的所述端部,兩個開口539、541穿過所述桿之側面以將所述桿427安裝于所述殼體411上并將其與一活動桿471相連。所述桿427的另一端彎折兩次而形成一階梯狀的夾緊端543以夾緊而使得所述桿樞轉。在所述兩個端部之間,并朝向所述夾緊端543,所述桿427具有一個環(huán)形開口545,所述開口形成了一個通向所述殼體之環(huán)形開口429的通道,在所述環(huán)形開口429處,立柱433將所述殼體411與筆記本的背脊相連(未示出)。應當預想到,所述驅動桿427由塑料制造而成,然而使用諸如金屬或硬橡膠等等的其他適用的剛性材料或復合材料同樣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之要求保護的范圍。此外,所述機構之驅動桿具有不同形狀的開口以接收安裝立柱也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之要求保護的范圍(例如,在附圖14示出的機構401中,所述桿427上具有一半圓型的開口546)。
正如附圖12以及附圖13所示,本實施例未采用中間連接器以將所述驅動桿的樞轉運動轉換成活動桿的線性運動。與之相反,所述驅動桿427直接與所述活動桿471相連。所述桿之所述凸形面537穿過在殼體之升高的平頂部上的一個第一矩形開口437,同時所述桿437之所述夾緊端543仍位于所述殼體411上。兩個凸起部449由所述矩形開口437向上伸出(參見附圖11)并接收穿過在所述凸起部上的孔以及所述桿之上部開口539,從而將所述桿427安裝于所述殼體411上。所述凸形面進一步穿過所述活動桿之第一端。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端成開放狀并且與第一實施例之所述活動桿的所述第二開放端相對應。兩個凸起部509(參見附圖11)由所述第一開放端向上伸出并接收穿過在所述凸起部上的孔以及所述桿之下部開口539的一個鉸接銷511,從而直接連接所述桿427與所述活動桿71。因此,所述驅動桿之樞轉運動直接轉移至所述活動桿471。
當所述機構401處于關閉并鎖合的位置時(附圖12),位于所述桿側面的所述開口539、541垂直地成一直線同時所述桿之所述凸形面537與所述相互連接之鉸接板459、461在其凸起部465后方處結合。為了打開所述機構401,使用者(未示出)使得所述驅動桿之夾緊端向上并向內樞轉(附圖13)。這就將所述活動桿471拉向所述桿427,其順次使得所述鎖止元件445、447樞轉。所述兩個桿的所述凸形面537、457以及所述第三個鎖止元件由相應的凸起部465、466處移動。當所述桿427以及所述兩個鎖止元件445、447繼續(xù)樞轉時,它們允許殼體的彈力引起所述鉸接板459、461向上樞轉。當所述桿的凸形面537以及所述鎖止元件的凸形面457部分地進入所述殼體之阻止件455中時,所述鉸接板459、461被完全地向上鉸接,同時所述環(huán)形部件463打開。為了關閉所述機構401,使用者使得所述驅動桿之夾緊端向下并向外樞轉,從而推動所述活動桿471遠離所述桿427。這就使得所述鎖止元件445、447樞轉并使得所述三個凸形面537、457離開所述阻止件455,同時向下偏壓所述鉸接板459、461以克服殼體之彈力,從而慢慢地關閉所述環(huán)形部件463。所述桿之所述凸形面537、457以及所述第三個鎖止元件穿過所述相應的凸起部465、466,同時所述桿以及所述兩個鎖止元件445、447阻止所述鉸接板的樞轉運動,可靠地將所述環(huán)形部件鎖合在一起。
附圖15-18B示出了以附圖標記601表示的本實用新型之第四實施例。其中與所述第一實施例相對應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圖標記,只是加之前綴“600”。其中與所述第二以及第三實施例相對應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圖標記,只是加之前綴“200”及“400”。本實施例與所述第三實施例類似。但是正如附圖1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機構具有一個僅包括一個驅動桿627的控制結構615,所述驅動桿以和第三實施例所述桿427相同的方式樞轉安裝與一個殼體611上。所述殼體611被加以改進(與第三實施例之所述殼體411相比),具有一對稱的大致弧形的橫截面,而在其中心處不具有一升高的平頂。所述桿627通過位于在所述殼體上表面處的一個單獨的矩形開口749。此外,圖示殼體611的兩端均為平的,形成了一個擴大的凹陷部747。所述每一凹陷部747上具有一個圓環(huán)形的開口629、631用于放置安裝立柱(未示出)。另外,所述殼體611具有兩個彎折的底部邊框619(圖中僅能看見一個),所述邊框具有總共四個狹槽621,所述狹槽以橫向兩相對對的方式沿所述殼體之長度方向排列以便于放置所述兩環(huán)的環(huán)形部件663(附圖16)。
本實施例的所述鉸接板659、661與所述第二實施例之所述鉸接板259、261相類似。但是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每一鉸接板僅包括一個切口727或一個凸起部729。所述切口727以及所述凸起部729沿相應鉸接板之一外部縱向切口邊,靠近所述板之縱向中心。因此,當所述鉸接板659、661相互連接時,所述凸起部729由所述切口727通過,以便于采用和第二實施例中所述線簧323相同的方式將一線簧723連接在所述相互連接之鉸接板的底部。此外,所述每一鉸接板659、661具有一個沿所述板之內部縱向切口邊且靠近其縱向中心處的突起部件。當鉸接板659、661相互連接時,所述突起部件對齊而形成一個對稱地介于所述板之中心鉸接處的突起751。
附圖16以及17示出了所述機構的操作過程。在一關閉及鎖合位置,所述驅動桿的夾握部分位于所述殼體611的上方,相對的水平并大致與所述殼體的上表面平行(附圖16)。所述驅動桿的凸形面737在所述突起751的后方與所述鉸接板659、661接觸,可靠地阻止所述鉸接板樞轉。為了打開所述環(huán)之環(huán)形部件663,使用者(未示出)向上并向內樞轉所述桿的夾握部分(附圖17),使得所述桿的凸形面731移動通過所述突起751而進入所述殼體上表面處的一個阻止件655中。此時,所述線簧723使得所述鉸接板659、661以和第二實施例之所述線簧323相同的方式向上樞轉并通過一共面位置(180°),從而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663打開。為了使得所述機構601返回至所述關閉并鎖合的位置,和打開操作相反,使用者向下并向外述轉所述桿627。所述桿的凸形面737移出所述阻止件655,同時驅動所述鉸接板659、661向下樞轉直至返回到所述凸形面737位于所述鉸接板之突起751后方的所述鎖止位置。在圖示的實施例中,盡管所述線簧723使得所述鉸接板659、661樞轉以打開所述環(huán)形部件663,但是應當明了,所述鉸接板所處的位置使得其軸線永遠不會通過所述板的共面位置(180°)以及所述殼體的彈力使得所述鉸接板樞轉而打開所述環(huán)形部件同樣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之要求保護的范圍(即,如第一實施例對所述機構的描述)。
在附圖18A-18B示出的所述機構601中,所述驅動桿627通過所述殼體之兩個臺肩753(圖中僅能看是一個)安裝于所述殼體611上。所述臺肩753由所述殼體之一部分材料的向上變形而得以形成。在本實施例中,一個鉸接銷651穿過所述桿之上部開口739并且松配合的位于所述臺肩753下方的所述凹槽755中(附圖18B),以允許所述桿樞轉。在圖示的機構601中,所述驅動桿627不具有一個通往安裝立柱孔眼的開口。但是所述具有這樣一個開口的桿同樣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之要求保護的范圍。
附圖19-22示出了用附圖標記801表示的本實用新型之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的第五實施例。所述實施例基本上與第一實施例類似,其中與所述第一實施例之所述機構相對應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圖標記,只是加之前綴“800”。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本實施例中,一個殼體811支撐一個控制結構815。正如附圖19所示,所述控制結構815包括一個驅動桿827、一個活動桿871以及三個鎖止元件843、845、847,用以和所述鉸接板859、861相互作用并使得與之相連的環(huán)形部件863在一打開位置以及一關閉位置之間移動。然而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殼體811具有兩個由所述殼體的一端向下伸出的突起部957用來將所述驅動桿827安裝于所述殼體811上。同時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驅動桿827具有一個均勻的主體部分(與所述第一實施例具有一擴大之頭部73的所述驅動桿27相比較)。正如附圖20所示,所述桿827之均勻的主體部分包括靠近頂部抓握端、略呈弧形而使得所述桿遠離所述殼體811的一個弓形部。此外,所述抓握端包括一個環(huán)形凹痕,所述凹痕連同所述桿的弧形部分具有便于抓握所述桿827以使之樞轉而打開和關閉所述環(huán)形部件863的作用。再參見附圖19,第一鉸接銷961穿過位于所述殼體之所述凸起部上的孔以及位于所述桿827上的開口881(附圖中僅能看見一個開口881)以便于使得所述桿827與所述殼體811樞轉相連。第二鉸接銷963穿過位于所述桿827上的一對上部開口875(附圖中僅能看見一個開口875)以及位于所述中間連接器885上的開口883,從而與所述第一實施例相同,將所述桿的樞轉運動轉換成所述活動桿的線性運動。
下面參見附圖19-21,為了打開所述環(huán)形部件863,使用者(未示出)使得所述桿827繞樞轉銷961向外并向下樞轉。所述中間連接器885以及所述活動桿871向具有所述桿827之所述殼體端部移動。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上述動作使得所述鎖止元件843、845、847樞轉。第一以及第三鎖止元件843、847的一個凸形面857移動通過在一對鉸接板上的相應的突起865、866,同時所述三個鎖止元件的所述凸形面857進入所述殼體之相應的阻止件855中。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每一阻止件855位于所述殼體之矩形開口837、839、841之相對側,以便于在所述環(huán)形部件863打開時方便所述活動桿向所述桿827的移動。為了關閉所述環(huán)形部件863,使用者向內并向上樞轉所述桿827,向后推動所述中間連接器885以及所述活動桿871遠離所述桿827,同時使得所述鎖止元件843、845、847返回至鎖止位置。
本實用新型之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之幾個實施例中的部件均由諸如金屬(例如鋼)一類的適當?shù)膭傂圆牧现圃於?。但是所述機構中的部件由非金屬材料特別是塑料制造而成同樣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之要求保護的范圍。
在介紹本實用新型或最佳實施例時,冠詞“一個”以及“所述”意味著有一個或多個元件。術語“包括”,“包含”以及“具有”是指包含并意味著除了所列部件之外還可能有其他的部件。
此外,在此所使用之“上”、“下”以及這些術語的變形只是為了方便,而無需任意具體的定位。
由于上述的各種變形均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之要求保護范圍下作出,因此上面文字所述以及附圖所示的所有內容均應看作是一種示意性的而不應看作是一種限制。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保持活頁紙張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所述機構包括一個具有縱向端部的殼體;鉸接板,所述鉸接板由所述殼體支撐以相對于所述殼體繞一樞轉軸線樞轉;用于保持活頁紙張的環(huán),所述每一環(huán)包括第一環(huán)形部件,所述第一環(huán)形部件安裝于第一鉸接板上并可隨著所述第一鉸接板之所述樞轉運動而移動,所述每一環(huán)還包括第二環(huán)形部件,所述第一環(huán)形部件可以相對于所述第二環(huán)形部件移動,從而在一關閉位置,所述兩個環(huán)形部件形成一實際上連續(xù)的閉環(huán)以允許由所述環(huán)固定的所述活頁紙張沿所述環(huán)由所述一個環(huán)形部件移動至所述另一環(huán)形部件,同時在一打開位置,所述兩個環(huán)形部件形成了一個不連續(xù)的開環(huán)以向所述環(huán)增減活頁紙張;一個控制結構,所述結構受到所述殼體的支撐并且可相對于所述殼體移動以控制所述鉸接板之樞轉運動,所述控制結構產(chǎn)生了所述鉸接板的樞轉運動,所述樞轉運動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達到所述關閉位置;其中,所述至少一個鉸接板包括一個突起,所述突起可與所述控制結構結合以可分離地使得所述控制結構保持在鎖止位置,在所述鎖止位置,所述控制結構阻止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處于所述打開位置之所述鉸接板的樞轉運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可與所述控制結構之一個鎖止元件相結合,所述鎖止元件與所述殼體樞轉相連。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可與所述控制結構之驅動桿的一端部結合。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細長,具有一弧形的橫截面,并且相對于所述鉸接板之樞轉軸線橫向放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包括兩個突起部件,其中第一部件位于第一鉸接板上,第二部件位于第二鉸接板上,這樣一來,當所述鉸接板由所述殼體支撐而作樞轉運動時,所述兩個部件對齊。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突起沿所述鉸接板之樞轉軸線縱向間隔設置。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結構還包括一個相對于所述殼體可線性運動的活動桿,所述鎖止元件與所述活動桿樞轉相連。
8.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桿與殼體樞轉相連,并且部分通過殼體之頂面上的一個開口。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鉸接板受到所述殼體的支撐,在所鉸接板之樞轉運動的過程中,所述鉸接板之所述外表面之間的夾角不會超過180°。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鉸接板之所有位置處,所述鉸接板之所述外表面之間的所述夾角小于180°。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構還包括一個彈簧,所述彈簧用于產(chǎn)生所述鉸接板之樞轉運動,從而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處于所述打開位置。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為一線簧。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與一蓋結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安裝于所述蓋上,所述蓋可鉸接移動以選擇性地使得保持于所述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中的活頁紙張被蓋上和暴露。
14.一種用于保持活頁紙張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所述機構包括一個具有縱向端部以及一頂面的殼體,所述頂面上具有至少一個開口;受到所述殼體的支撐以繞一樞轉軸線相對于所述殼體樞轉的鉸接板;用于保持活頁紙張的環(huán),所述每一環(huán)包括第一環(huán)形部件,所述環(huán)形部件安裝于第一鉸接板上并可隨著所述第一鉸接板之所述樞轉運動而移動,所述每一環(huán)還包括第二環(huán)形部件,所述第一環(huán)形部件可以相對于所述第二環(huán)形部件移動,從而在一關閉位置,所述兩個環(huán)形部件形成一實際上連續(xù)的閉環(huán)以允許由所述環(huán)固定的所述活頁紙張沿所述環(huán)由所述一個環(huán)形部件移動至所述另一環(huán)形部件,同時在一打開位置,所述兩個環(huán)形部件形成了一個不連續(xù)的開環(huán)以向所述環(huán)增減活頁紙張;一個控制結構,所述控制結構受到所述殼體的支撐以相對于所述殼體移動,從而控制所述鉸接板的樞轉運動,并且能夠產(chǎn)生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到達所述關閉位置的所述鉸接板之所述樞轉運動;其中,所述殼體具有一個位于其頂面上且在所述殼體之縱向端部之間的阻止件,當所述環(huán)形部件處于所述打開位置時,所述阻止件能夠部分地接收所述控制結構。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止件緊鄰在所述頂面上的至少一個開口,所述阻止件包括一個頂部,所述頂部向上由所述頂面向所述至少一個開口成一角度。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止件還包括兩個支撐所述頂部的側部。
17.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環(huán)形部件處于所述打開位置時,所述阻止件至少部分地接收所述控制結構之一鎖止元件。
18.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環(huán)形部件處于所述打開位置時,所述阻止件至少部分地接收所述控制結構之驅動桿的一端部。
19.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止元件與所述控制結構之活動桿樞轉相連,所述活動桿可以相對于所述殼體以及所述鉸接板線性運動。
20.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鉸接板受到所述殼體的支撐,在所鉸接板之樞轉運動的過程中,所述鉸接板之所述外表面之間的一個夾角不會超過180°。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鉸接板之所有位置處,所述鉸接板之所述外表面之間的所述夾角小于180°。
22.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構還包括一個彈簧,所述彈簧用于產(chǎn)生所述鉸接板之樞轉運動,從而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處于所述打開位置。
23.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為一線簧。
24.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鉸接板包括一個突起,所述突起可與所述控制結構結合以可分離地使得所述控制結構保持一鎖止位置,在所述鎖止位置,所述控制結構阻止使得所述鉸接板處于所述打開位置之所述鉸接板的樞轉運動。
2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與一蓋結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安裝于所述蓋上,所述蓋可鉸接的移動以選擇性地使得固定于所述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中的活頁紙張被蓋上和暴露。
26.一種用于保持活頁紙張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所述機構包括具有縱向端部以及一頂面的殼體;受到所述殼體的支撐以繞一樞轉軸線相對于所述殼體樞轉的鉸接板;用于保持活頁紙張的環(huán),所述每一環(huán)包括第一環(huán)形部件,所述環(huán)形部件安裝于第一鉸接板上并可隨著所述第一鉸接板之所述樞轉運動而移動,所述每一環(huán)還包括第二環(huán)形部件,所述第一環(huán)形部件可以相對于所述第二環(huán)形部件移動,從而在一關閉位置,所述兩個環(huán)形部件形成一實際上連續(xù)的閉環(huán)以允許由所述環(huán)固定的所述活頁紙張沿所述環(huán)由所述一個環(huán)形部件移動至所述另一環(huán)形部件,同時在一打開位置,所述兩個環(huán)形部件形成了一個不連續(xù)的開環(huán)以向所述環(huán)增減活頁紙張;一個控制結構,所述控制結構受到所述殼體的支撐以相對于所述殼體移動,所述控制結構使得所述鉸接板至少在一個方向產(chǎn)生樞轉運動;其中,所述控制結構包括一個驅動桿,所述驅動桿與所述殼體樞轉連接并通常位于所述殼體之所述頂面的上方,所述驅動桿用于接收一個穿過其中的固定件,從而將所述殼體與一蓋相連。
27.如權利要求26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桿包括一個端部,所述端部穿過在殼體的頂面上的一個開口。
28.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桿具有一個抓握部,所述抓握部位于所述殼體之所述頂面的上方,用于抓緊以使得所述驅動桿樞轉,所述驅動桿還包括一個開口,所述開口位于所述端部以及所述抓握部之間,用于接收穿過其中的固定件。
29.如權利要求26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結構還包括一個可相對于所述殼體和所述鉸接板線性運動的活動桿以及一個與所述殼體和所述活動桿樞轉相連的鎖止元件。
30.如權利要求26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鉸接板受到所述殼體的支撐,在所鉸接板之樞轉運動的過程中,所述鉸接板之所述外表面之間的一個夾角不會超過180°。
31.如權利要求26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構還包括一個彈簧,所述彈簧用于產(chǎn)生所述鉸接板之樞轉運動,從而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處于所述打開位置。
32.如權利要求26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鉸接板包括一個突起,所述突起可與所述控制結構結合以可分離地使得所述控制結構保持在一鎖止位置,在所述鎖止位置,所述控制結構阻止使得所述鉸接板處于所述打開位置之所述鉸接板的樞轉運動。
33.如權利要求26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具有一個位于其頂面上的阻止件,當所述環(huán)形部件處于所述打開位置時,所述阻止件能夠部分地接收所述控制結構。
34.如權利要求26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與一蓋結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安裝于所述蓋上,所述蓋可鉸接的移動以選擇性地使得固定于所述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中的活頁紙張被蓋上和暴露。
35.一種用于保持活頁紙張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所述機構包括具有縱向端部的殼體;受到所述殼體的支撐以繞一樞轉軸線相對于所述殼體樞轉的鉸接板;用于保持活頁紙張的環(huán),所述每一環(huán)包括第一環(huán)形部件,所述環(huán)形部件安裝于第一鉸接板上并可隨著所述第一鉸接板之所述樞轉運動而移動,所述每一環(huán)還包括第二環(huán)形部件,所述第一環(huán)形部件可以相對于所述第二環(huán)形部件移動,從而在一關閉位置,所述兩個環(huán)形部件形成一實際上連續(xù)的閉環(huán)以允許由所述環(huán)固定的所述活頁紙張沿所述環(huán)由所述一個環(huán)形部件移動至所述另一環(huán)形部件,同時在一打開位置,所述兩個環(huán)形部件形成了一個不連續(xù)的開環(huán)以向所述環(huán)增減活頁紙張;一個控制結構,所述控制結構受到所述殼體的支撐以相對于所述殼體移動,所述控制結構包括一個能夠相對于所述殼體和所述鉸接板線性運動的活動桿;以及一個與所述殼體和所述活動桿樞轉相連的鎖止元件,所述鎖止元件能夠在一個阻止所述鉸接板之樞轉運動的鎖止位置以及一個不會阻止所述鉸接板之樞轉運動的打開位置之間移動。
36.如權利要求35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結構還包括一個驅動桿,所述驅動桿與所述殼體樞轉相連,以便于抓握而使得所述驅動桿樞轉,所述驅動桿的樞轉運動產(chǎn)生了所述活動桿的線性運動。
37.如權利要求36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桿通過一個中間連接器與所述活動桿相連。
38.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桿位于所述殼體之所述頂面上,所述驅動桿包括一個端部,所述端部與所述鉸接板結合并產(chǎn)生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到達所述關閉位置的所述樞轉運動。
39.如權利要求35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鎖止位置,所述鎖止元件與在至少一個所述鉸接板上的一個突起結合。
40.如權利要求39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構具有兩個鎖止元件以及兩個突起。
41.如權利要求35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鉸接板受到所述殼體的支撐,在所鉸接板之樞轉運動的過程中,所述鉸接板之所述外表面之間的一個夾角不會超過180°。
42.如權利要求35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構還包括一個彈簧,所述彈簧用于產(chǎn)生所述鉸接板之樞轉運動,從而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處于所述打開位置。
43.如權利要求35所述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其與一蓋結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安裝于所述蓋上,所述蓋可鉸接的移動以選擇性地使得固定于所述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中的活頁紙張被蓋上和暴露。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保持活頁紙張的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且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圓環(huán)活頁夾機構,所述機構能夠可靠且有效地將所述環(huán)形部件鎖止在一起以固定所述活頁紙張。所述機構具有能夠可靠地鎖合在一起并防止意外打開的環(huán)形部件。所述機構包括一個殼體,所述殼體支撐兩個環(huán)形部件作樞轉運動,進而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到達打開位置或關閉位置。所述機構還包括一控制結構,所述控制結構可以相對于所述殼體樞轉,從而控制所述鉸接板的移動而使得所述環(huán)形部件結合在一起,所述控制結構可松開地位于所述鉸接板之所述突起的后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在于所述機構能夠快速、可靠地鎖合在一起以固定所述活頁紙張。
文檔編號B42F13/00GK2813306SQ20052000734
公開日2006年9月6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6月17日
發(fā)明者鄭洪如 申請人:國際文具制造廠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辰溪县| 太和县| 沙田区| 轮台县| 平原县| 仙游县| 蒲城县| 大悟县| 洛浦县| 广汉市| 乐东| 阿拉尔市| 梧州市| 探索| 英吉沙县| 富锦市| 平安县| 瑞金市| 平定县| 拉萨市| 洛川县| 湖口县| 社旗县| 罗山县| 斗六市| 赤壁市| 和平县| 车险| 合山市| 阳城县| 屏南县| 行唐县| 嘉定区| 台山市| 东丰县| 平遥县| 青浦区| 舟山市| 台中县| 左贡县| 溧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