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插管直液式墨水筆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插管直液式墨水筆,尤其是指寶珠筆、螢光 筆、記號筆及彩色筆等改良成的插管直液式墨水筆。體絲目前,大多數(shù)墨水筆是先將墨水注入在塑料纖維的巻包芯中,再 經(jīng)由引水芯引至金屬筆頭,由于巻包芯的體積受筆桿大小的限制,而儲存墨水的量較?。浑m然,目前市場上己出現(xiàn)直流式的墨水筆,但 是,為防止注入筆桿內(nèi)的墨水泄漏,所采用的機構在結(jié)構和技術上都 較為復雜,而使墨水筆的造價過高。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改良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插管 直液式墨水筆,在筆桿內(nèi)的頂端部位設置有組合式的防墨水泄漏簡單 結(jié)構,不論在墨水直接注入筆桿時,還是墨水筆使用和攜帶時皆不會 泄漏。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 一種插管直液式墨水筆,由一個筆頭、 一個填料層、 一根筆桿、 一個長管圓隔板、多個短管圓隔板及前隔板 構成,其中,填料層填充在筆頭和前隔板之間的筆桿的圓錐段,其特征是,在筆桿圓柱內(nèi)壁上密封配合一個長管圓隔板,并以其隔板中心 孔向下連接一根長管,在長管圓隔板上方間隔地密封設置各短管圓隔 板,并以其隔板中心孔向下連接一根短管。所述短管圓隔板的最上面的短管圓隔板處在筆桿4的頂端。所述短管圓隔板為3個。
本實用新型可使儲存的墨水量大大提高,而筆桿內(nèi)的防泄漏結(jié)構 還極為簡單,使墨水筆的成本大大降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典型實施例的結(jié)構示意圖。 難錢誠本實施例是由一個筆頭1、 一個填料層2、 一根筆桿4、 一個長管 圓隔板5、多個短管圓隔板6及一塊前隔板7構成,如圖1所示,其 中筆頭1可以是金屬滾珠筆頭、或塑料多孔筆頭、或金筆筆頭,屬 現(xiàn)有技術;填料層2是由塑料顆粒填充在筆頭1和前隔板7之間的筆桿4的 圓錐段而形成,以供給筆頭l適量均勻的墨水,屬現(xiàn)有技術;筆桿4是前端為圓錐形和后部為圓柱形的殼體,并且圓錐形頂端 開設穿過筆頭l的通孔,而圓柱形后端為開口,屬現(xiàn)有技術;前隔板7是中心開有孔且以周邊與筆桿4內(nèi)壁密封壓配合的橡皮 板,屬現(xiàn)有技術;一個長管圓隔板5是由以隔板中心孔向下連接一根長管,而以其 周邊密封配合在筆桿4圓柱內(nèi)壁上,其中長管為塑料管,而隔板為橡 皮板,其長管的端頭處在注入筆桿4內(nèi)的墨水水平面上, 一般長管長 度與墨水在筆桿4內(nèi)的高度大致相當;多個短管圓隔板6是由以隔板中心孔向下連接一根短管,而以其 周邊密封配合在筆桿4圓柱內(nèi)壁上,其中長管為塑料管,而隔板為橡 皮板,各短管圓隔板6間隔地設置在長管圓隔板5上方,而最后一個 短管圓隔板6處在筆桿4的頂端,如圖1中為3個相間隔的短管圓隔 板6;本實施例的操作及其原理-當筆桿4傾倒時,有少量墨水會流經(jīng)長管圓隔板5的長管而進入
長管圓隔板5和相鄰的一個短管圓隔板6之間,只有其中少部分墨水 會流經(jīng)相鄰的另一短管圓隔板6的短管內(nèi),而進入兩相鄰的短管圓隔 板6之間,由此類推,最后阻止了墨水的泄漏,如圖中3個短管圓隔 板6便可以消除墨水的泄漏;當筆桿4正常使用時,空氣從筆桿4頂端的短管圓隔板6的短管 進入,依序進入下一短管圓隔板6的短管內(nèi),最后進入筆桿4內(nèi)的墨 水上的空間,使筆頭l正常書寫。
權利要求1、一種插管直液式墨水筆,由一個筆頭(1)、一個填料層(2)、一根筆桿(4)、一個長管圓隔板(5)、多個短管圓隔板(6)及前隔板(7)構成,其中,填料層(2)填充在筆頭(1)和前隔板(7)之間的筆桿(4)的圓錐段,其特征是,在筆桿(4)圓柱內(nèi)壁上密封配合一個長管圓隔板(5),并以其隔板中心孔向下連接一根長管,在長管圓隔板(5)上方間隔地密封設置各短管圓隔板(6),并以其隔板中心孔向下連接一根短管。
2、 根掘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插管直液式墨水筆,其特征是,所述短 管圓隔板(6)的最上面的短管圓隔板處在筆桿(4)的頂端。
3、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插管直液式墨水筆,其特征是,所述短 管圓隔板(6)為3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插管直液式墨水筆,由一個筆頭、一個填料層、一根筆桿、一個長管圓隔板、多個短管圓隔板及前隔板構成,其中,填料層填充在筆頭和前隔板之間的筆桿的圓錐段,其特征是,在筆桿圓柱內(nèi)壁上密封配合一個長管圓隔板,并以其隔板中心孔向下連接一根長管,在長管圓隔板上方間隔地密封設置各短管圓隔板,并以其隔板中心孔向下連接一根短管,從而可使儲存的墨水量大大提高,而筆桿內(nèi)的防泄漏結(jié)構還極為簡單,使墨水筆的成本大大降低。
文檔編號B43K8/00GK201023364SQ20072010408
公開日2008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4月2日
發(fā)明者林秋竹 申請人:林秋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