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一種多功能封面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566391閱讀:18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多功能封面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適用于各種產(chǎn)品的護眼封面,尤其是涉及一種能夠支承多用途的
內置物的封面,其輕便性和使用性均得到了改良。
背景技術
—種記錄了事件的書頁和將書頁套入其兩邊的封面的產(chǎn)品,如,書、筆記本、便簽 簿、集郵本、圖畫書、名片套、日記本、日歷本、保險公司或者是銀行的目錄,以及電子筆記,
其必須放在臺面上才能在已經(jīng)印好內容的頁面上使用或者書寫。在這種情況下,使用者要 身體前傾并且彎下頭部。 然而,這種朝桌子方向前傾身體和下彎頭部的姿勢對于使用者的腰部和眼睛會是 一個負擔。因此,當這種姿勢重復并持續(xù)一個較長的時間后,將會引起脊椎疾病、弱視、膿 胸、以及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因此,發(fā)明人意識到在先前技術中發(fā)生的上述問題,創(chuàng)作了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目 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使用它的時候能夠避免彎曲腰部或頭 部,從而使其具有最大程度的方便性,且更加便攜。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的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能夠支承多用 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包括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其通過一主聯(lián)結部10可折疊地相互 連接;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其分別通過分隔線25a和35a與前封面20和后封 面30連結,從而分別與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重疊;以及角度維持單元,其設置在前封面20 或后封面30與對應的前折疊封面25或后折疊封面35之間,從而在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 與對應的前折疊封面25或后折疊封面35之間維持一角度。 進一步,為了實現(xiàn)上述的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能夠支承多 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包括前封面120和后封面130,其通過一主聯(lián)結部110可折疊 地相互連接;一前折疊封面125,其經(jīng)由一分隔線125a連接到前封面120的上部,從而重疊 搭接在前封面120上;一后折疊封面135,其經(jīng)由一分隔線135a連接到后封面130的上部, 從而重疊搭接在后封面130上;一副聯(lián)結部115,其將前折疊封面125和后折疊封面135接 合起來;以及一角度維持單元,其連接在副聯(lián)結部115和主聯(lián)結部IIO之間,從而在前封面 20和前折疊封面125之間,以及在后封面130和后折疊封面135之間維持一角度。
為了更清晰的理解本發(fā)明,以下將結合附圖和詳細描述說明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他 的技術特征和有益效果。在此,為了以最佳方式描述本發(fā)明,發(fā)明人能夠合理地定義術語, 以此原則為基礎,在本發(fā)明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使用的術語或詞不能解釋為僅局限于 普通和字典的意義,而應基于與本發(fā)明范圍一致的意思和概念來解釋。
本發(fā)明的一種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的優(yōu)勢在于該前封面包括一 前折疊封面,其通過一分隔線連結到前封面的表面;一后折疊封面,其通過一分隔線連結到后封面的表面;以及一角度維持單元,用以在前封面或后封面與對應的前折疊封面或后折 疊封面之間維持一角度,從而使該封面可以合上像一本書一樣攜帶,也可以使該封面豎立, 其使用起來像一張書桌。這樣,使用者不需要彎腰或低頭就可以在書頁等物品上書寫。此 外,該封面還可以方便地更換內置書頁,從而使其更具實用性。


圖1是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一種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的透 視圖, 圖2是圖1所示的護眼封面的用以在一前封面和后封面之間維持一角度的角度維
持單元和一對應的前折疊封面和后折疊封面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3是圖2所示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的側視圖, 圖4是圖l所示的護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疊封面或后折疊封面之間
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維持單元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圖5是圖l所示的護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疊封面或后折疊封面之間 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維持單元的第三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圖6和圖7是圖1所示的護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疊封面或后折疊封 面之間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維持單元的第四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圖8是圖1所示的護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疊封面或后折疊封面之間 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維持單元的第五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圖9和圖10是圖1所示的護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疊封面或后折疊 封面之間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維持單元的第六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圖11是圖1所示的護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 -角度的角度維持單元的第七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圖12是圖1所示的護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 -角度的角度維持單元的第八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圖13是圖1所示的護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 -角度的角度維持單元的第九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圖14是圖1所示的護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 -角度的角度維持單元的第十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圖15是圖14中角度維持單元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圖16是圖1所示的護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 -角度的角度維持單元的第十一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圖17是圖1所示的護眼封面的主聯(lián)結部的結構示意圖,該主聯(lián)結部包括多個環(huán), 圖18是圖17所示的護眼封面合起來像一本書的狀態(tài)示意圖, 圖19是說明前折疊封面和后折疊封面相互分開的示意圖,
圖20是說明在前折疊封面和后折疊封面的上端和下端設置副聯(lián)結部的結構示意
間保持-
間保持-
間保持-
間保持-

間保持-



圖,
i封面或后折疊封面之
i封面或后折疊封面之
i封面或后折疊封面之
i封面或后折疊封面之
i封面或后折疊封面之
圖21是說明在副聯(lián)結部上形成通孔的示意圖,
圖22和圖23是說明前折疊封面和后折疊封面收合在對應的前封面和后封面里面
6的示意圖, 圖24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的透視圖, 圖中該護眼封面具有第一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 圖25是說明圖24的護眼封面的第二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的示意圖,以及
圖26是說明圖24的護眼封面的第三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的示意圖。
符號說明 10主聯(lián)結部;15副聯(lián)結部;15'副聯(lián)結帶;20前封面;25前折疊封面;25〃前折 疊封面;30后封面;35后折疊封面;35〃后折疊封面;40第一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 140第二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240第三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340第四實施方式 的角度維持單元;440第五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540第六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 640第七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740第八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840第九實施方式 的角度維持單元;940第十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1040第i^一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
元;110主聯(lián)結部;115副聯(lián)結部;120前封面;125前折疊封面;130后封面;135后折疊封 面;1240第一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1340第二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1440第三實
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210主聯(lián)結部;220前封面;225前折疊封面;230后封面;235后折
疊封面。
具體實施例方式
通過以下的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的發(fā)明目的、技術特征和有益效果 將會得到更加清晰的理解。 在下文中,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進行詳細 說明。 現(xiàn)在需要給附圖標記上參考標號,同樣的參考標號將被使用在不同的附圖中以表 示相同或者相似的組件。為了描述清楚,涉及現(xiàn)有技術的公知功能和結構在此將被省略。
圖1是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一種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的透 視圖。圖2是說明圖l所示的護眼封面的用以在一前封面和后封面之間維持一角度的角度 維持單元和一對應的前折疊封面和后折疊封面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圖3是圖2所示能 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的側視圖。 如該圖所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包括前 封面20和后封面30,該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通過一主聯(lián)結部10可折疊式地相互連結。 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通過相應的分隔線25a和35a分別與前封面20和后封面 30的上表面連結在一起,以這樣的一種方式與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交迭。角度維持單元 40設置在前封面20和前折疊封面25之間,以及在后封面30和后折疊封面35之間,用以在 前封面20和前折疊封面25之間以及在后封面30和后折疊封面35之間保持一角度。
如圖3所示,一個可分拆的支承單元60設置在任意一個主聯(lián)結部10、前封面20和 后封面30上,它的作用是可分拆地支承一書頁單元(圖未示),書頁單元中印有各種信息或 者記錄了備忘信息。 如圖所示,將前折疊封面25連結在前封面20上的分隔線25a是在前封面20的上 部形成的,將后折疊封面35連結在后封面30上的分隔線35a是在后封面30的上部形成的。
7當然,該分隔線25a和35a可以分別形成于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的頂部。
該主聯(lián)結部10通過分隔線10a在其兩對邊分別和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連接。
該前封面20具有一比封面薄的臺階面20a,以及該后封面30具有一比后封面薄的 臺階面30a 。 前折疊封面25設置在臺階面20a里面,并通過分隔線25a與前封面20相連結。在 此,前折疊封面25的厚度應使得當前折疊封面25嵌入該臺階面20a里面時,其兩者的總厚 度與前封面20的厚度相同。 后折疊封面35設置在臺階面30a里面,并通過分隔線35a與后封面30相連接。這 里,后折疊封面35的厚度應使得當后折疊封面嵌入該臺階面30a里面時,其兩者的總厚度 與后封面30的厚度相同。 在此,該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分別通過分隔線25b和35b與一副聯(lián)結 部15連結。 可分離接合部件26a和26b分別設置在前封面20和前折疊封面25的角落,用以 維持前折疊封面25和前封面20的重疊搭接狀態(tài)。進一步,可分離接合部件36a和36b分 別設置在后封面30和后折疊封面35的角落,用以維持后折疊封面35和后封面30的重疊 搭接狀態(tài)。該可分離接合部件26a和26b或者是36a和36b可由維可牢尼龍搭扣組成,從 而使它們之間相互可分離地接合,或者由一磁體和一鋼片組成,他們之間可利用磁力可分 離地接合,或者由磁體組成,兩磁體之間異性極相對,或者由無磁性紐扣組成等等。
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是通過使用聚丙烯(所謂的PP)噴射塑模法加工而成,其 相當?shù)膱怨毯捅阋?,或者由壓克力、像硬板一樣的紙、塑料、鋁、木材等制造而成,因為每一 個前封面和后封面需要具有一定的強度使得其能在桌子上直立。此外,為了能產(chǎn)生一種高 品位的效果,可以在該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上覆蓋自然皮革,合成皮革,或者布料,并且每 一個前封面和后封面的邊角都是圓滑的。 為了能使本發(fā)明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直立,角度維持單元設置 在前封面20和前折疊封面25之間以及在后封面30和后折疊封面35之間以保持他們之間 的角度。該角度維持單元可以具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在下文中將詳細描述其細節(jié)。
如圖2和圖3所示,第一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40和50由帶狀部件構成,該帶 狀部件連接在前封面20和前折疊封面25之間,以及后封面30和后折疊封面35之間。
圖4是圖l所示的護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疊封面或后折疊封面之間 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維持單元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如該圖所示,第二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140將前封面20的整個邊緣部分和前 折疊封面25的整個邊緣部分連接起來,以及將后封面30的整個邊緣部分和后折疊封面35 的整個邊緣部分連接起來。每一個角度維持單元可由一片狀部件組成,該片狀部件沿著其 中心具有一折疊線,使其可折疊。 圖5是圖1所示的護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疊封面或后折疊封面之間 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維持單元的第三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如該圖所示,在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上形成對應的前封面槽21和后封面槽31。 前折疊封面25'是一個通過一分隔線25a'連結到前封面槽21的上邊緣并且可收合在前 封面槽21的部件。后折疊封面35'是一個通過一分隔線35a'連結到后封面槽31的上邊緣并且可收合在后封面槽31的部件。這里,第三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240是帶狀部件, 其設置在前封面槽21和前折疊封面25'之間,以及在后封面槽31和后折疊封面35a'之 間。 圖6和圖7是圖1所示的護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疊封面或后折疊封 面之間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維持單元的第四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如該圖所示,第四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340包括帶狀部件340a、第一可分離 接合部件340b、和第二可分離接合部件340c。帶狀部件分別與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 面35連接,并且分別在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的下部得到支撐。該第一可分離接合部件分 別設置在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的上部,且每隔一定間隔設置一個。該第二可分離接合部 件設置在帶狀部件340a上,其可分離地與對應的第一可分離接合部件340b相接合。
帶狀部件350a具有一帶子的形狀,其由布料、塑料、聚合體樹脂、皮革、或紙張等 制成。此外,第一和第二可分離接合部件350b和350c可由維可牢尼龍搭扣組成,這樣他們 之間可分離地接合,或者由一磁體和一鋼片組成,他們之間可利用磁力可分離地接合,或者 由磁體組成,兩磁體之間異性極相對,或者是由無磁性紐扣組成等等。 在此,該帶狀部件340a或350a可穿過在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的下部形成的通 孔(圖未示),或者在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的底端或側端得到支撐。 圖8是圖1所示的護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疊封面或后折疊封面之間 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維持單元的第五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如該圖所示,第五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440分別可折疊式地連接到前封面20 和后封面30的下邊緣。每一個角度維持單元包括多個調節(jié)槽440a,這樣,前折疊封面25和 后折疊封面35的邊緣可分別卡入對應的調節(jié)槽中。更優(yōu)選的是,在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 上分別設置角度維持單元插入槽22和32,使得每一個角度維持單元440嵌入到相應的角度 維持單元插入槽內。同時,在圖中,每一個角度維持單元440設置在前封面20和前折疊封 面25之間,或者在后封面30和后折疊封面35之間。然而,當沒有使用到角度維持單元時, 角度維持單元可以和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交迭成一個平面。 在這樣一個結構中,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的直立角度可根據(jù)前折
疊封面25或后折疊封面35的邊緣卡入特定的調節(jié)槽440a的位置來改變。 圖9和圖10是圖1所示的護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疊封面或后折疊
封面之間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維持單元的第六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如該圖所示,第六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540分別可折疊式地連接到前封面20 和后封面30的下邊緣。每一個角度維持單元包括多個支撐突起540a,用以支撐前折疊封 面25或后折疊封面35的邊緣。在此,在每個前封面和后封面20或每個前折疊封面25和 后折疊封面35上形成一角度維持單元插入槽,使得角度維持單元540可嵌入該角度維持單 元插入槽內。在角度維持單元插入槽內可形成突起對應孔,這樣支撐突起540a可以進入對 應的突起對應孔中。根據(jù)本實施方式,該角度維持單元插入槽23和33分別在前封面20和 后封面30的背面形成,該突起對應孔23a和33a在對應的角度維持單元插入槽23和33中 形成。 每一個角度維持單元540為矩形,并可以由金屬線制成,從而可在該角度維持單 元上可形成該支撐突起540。此外,如圖11所示,角度維持單元540可以通過分別單獨制造矩形板541和支撐突起540a',然后再將支撐突起焊接到該矩形板上而制成。當然,每一個 角度維持單元540也可以這樣制造,即在矩形板541上形成槽,從而使前折疊封面25或后 折疊封面35的邊緣可以插入對應的槽中。同時,如圖所示,每一個角度維持單元540位于 前封面20和后折疊封面25之間,以及后封面30和后折疊封面35之間。然而,當沒有使用 到角度維持單元時,角度維持單元可以和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交迭成一個平面。
在這樣一個結構中,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的直立角度可根據(jù)前折 疊封面25或后折疊封面35的邊緣插入特定的調節(jié)槽540a或540a'的位置來改變。
圖11是圖1所示的護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疊封面或后折疊封面之 間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維持單元的第七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如圖所示,第七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640包括板狀部件640a和第二磁性可分 離接合部件640c。該板狀部件可折疊地連接至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的下邊緣,以及第一 磁性可分離接合部件640b以一定的間隔距離排列插入該板狀部件。第二磁性可分離接合 部件插入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的一端,從而可分開地和對應的第一磁性可分離 接合部件640b接合。在此,在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上分別形成角度維持單元插入槽23或 33,從而每一個角度維持單元640可插入該角度維持單元插入槽內。當然,具有第二磁性可 分離接合部件640c的板狀部件640a可以凸出或凹進。同時,如圖所示,角度維持單元640 位于前封面20和前折疊封面25之間,或者位于后封面30和后折疊封面35之間。然而,當 沒有使用到角度維持單元時,角度維持單元可以和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交迭。
在這樣一個結構中,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的直立角度可根據(jù)第一 磁性可分離接合部件640b與第二磁性可分離接合部件640c的接合位置來改變。
圖12是圖1所示的護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疊封面或后折疊封面之 間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維持單元的第八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如圖所示,第八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740包括本體745和滑動體746。該本體 可折疊式地連接至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的下邊緣。導向槽745a設置在本體內,以及多個 第一支撐突起745b設置在本體的上表面,這樣,通過相應的第一支撐突起來支撐前折疊封 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的邊緣?;瑒芋w沿著向導槽745a滑動,在滑動體的上表面具有多個 第二支撐突起246b,這樣,通過相應的第二支撐突起來支撐起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 35的邊緣。在這樣一個結構中,滑動體746從本體745的一邊緣滑動到前折疊封面25和后 折疊封面35。在這種狀態(tài)下,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的一邊緣通過相應的第一或 第二支撐突起745b或746b得到支撐。根據(jù)支撐前折疊封面和后折疊封面邊緣的第一或第 二支撐突起745b或746b的位置,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的直立角度可改變。 同時,如圖所示,角度維持單元740位于前封面20和前折疊封面25之間,或者位于后封面 30和后折疊封面35之間。然而,當沒有使用到角度維持單元時,角度維持單元可以和前封 面20和后封面30交迭。 圖13是圖1所示的護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疊封面或后折疊封面之 間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維持單元的第九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如圖所示,第九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840包括本體845和轉動條846。該本 體可折疊式地連接至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的下邊緣。導向槽845a設置在本體內,以及多 個第一支撐突起845b設置在本體的上表面,從而可通過相應的第一支撐突起來支撐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的邊緣。轉動條846可轉動地安裝在導向槽845a的一邊緣,這樣轉動條可從該導向槽845a回縮或者伸出。多個第二支撐突起846b設置在轉動條的上表面以支撐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的邊緣。在這樣一個結構中,轉動條846可從本體845的一邊緣向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的方向旋轉。在這種狀態(tài)下,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的邊緣通過對應的第一或第二支撐突起845b或846b得到支撐。根據(jù)支撐前折疊封面和后折疊封面邊緣的第一或第二支撐突起845b或846b的位置,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的直立角度可改變。 圖14是圖1所示的護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疊封面或后折疊封面之間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維持單元的第十實施方式的示意圖,以及圖15是圖14中角度維持單元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如圖所示,第十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940包括導向管945和滑動體946。導向管豎直地設置在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上。防移動階梯945a設置在導向管的一端內?;瑒芋w在導向管945中滑動,并且其具有一通過防移動階梯945a鎖定的防移動端頭946a。多個支撐突起946b設置在滑動體的上表面以支撐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的邊緣。在這樣一個結構中,滑動體956從導向管945中突出,該防移動端頭946a被防移動階梯945a截住。在這種狀況下,滑動體旋轉至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的一端通過相應的支撐突起946b支撐。在此,根據(jù)支撐前折疊封面和后折疊封面邊緣的支撐突起946b的位置,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的直立角度可改變。
圖16是圖1所示的護眼封面中使前封面或后封面和前折疊封面或后折疊封面之間保持一角度的角度維持單元的第十一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如圖所示,第i^一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1040分別可折疊式地連接到前封面
20和后封面30的下邊緣,其具有多個鎖定突起1040a,該鎖定突起可穿入形成在對應的前
折疊封面25或后折疊封面35上的穿孔25c或35c。當然,該鎖定突起1040a和該穿孔25c
和35c可具有多種形狀。在這樣的一種結構中,根據(jù)穿入穿孔25c或35c的對應鎖定突起
1040a的位置,可改變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的直立角度。 如上所述,可以使用各種不同類型的角度維持單元。此外,角度維持單元可以具有
各種不同長度的鎖定或延伸結構。 圖17是圖1所示的護眼封面的主聯(lián)結部的結構示意圖,該主聯(lián)結部包括多個環(huán),圖17是圖16所示的護眼封面合起來像一本書的狀態(tài)示意圖,以及圖18是說明前折疊封面和后折疊封面相互分開的示意圖。 圖1至圖16中所述的主聯(lián)結部10直接與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的側邊相連接。然而,如圖17所示,主聯(lián)結部10'可由多個將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連接的環(huán)組成。這樣,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相互分離以防止前折疊封面和后折疊封面和包括環(huán)的主聯(lián)結部10'之間的干涉。該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分別和設置在主聯(lián)結部10'兩側的前封面和后封面相互交迭。 同時,如圖17所示,前折疊封面25'的下端和后折疊封面35'的下端可通過一彎曲聯(lián)結帶15'相互連接。此外,該前封面IO和后封面20同樣可通過一連結部(圖未示)相互連接。這樣,該連接部可將前封面10和后封面20彼此之間全部或部分連接在一起。
在這樣一種結構中,如圖18所示,當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分別重疊在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上時,本發(fā)明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形成一書本的外形。 同時,如圖19所示,圖17和圖18所示的聯(lián)結帶15'可以不設置在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之間。在這種情況下,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的直立角度可以通過使用相應的角度維持單元來獨立地調節(jié)。 圖20是說明在前折疊封面和后折疊封面的上端和下端設置副聯(lián)結部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所示,主聯(lián)結部10"可由捆綁在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上的彈簧組成,其貫穿了印有各種不同信息或寫有備忘錄的書頁單元的前后面。在此,副聯(lián)結部可設置8在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的上端或下端,從而使前折疊封面和后折疊封面相互連接。
圖21是說明在副聯(lián)結部上形成通孔的示意圖。 如圖所示,主聯(lián)結部10〃可以由捆綁在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上的彈簧組成,其
貫穿了印有各種不同信息或寫有備忘錄的書頁單元的前后面。在此,通孔15a形成在連接
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的副聯(lián)結部15上,這樣,作為主聯(lián)結部的彈簧的一部分將
插入通孔中。在這樣一種結構中,當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與前封面20和后封面
30交迭時,作為主聯(lián)結部的彈簧的一部分將穿過通孔15a暴露在外邊。 圖22和圖23是說明前折疊封面和后折疊封面設置在對應的前封面和后封面里面
的示意圖。 如圖所示,前折疊封面25〃可設置在前封面20里面,以及后折疊封面35〃可設置在后封面30里面。為此目的,在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上分別形成前封面收納凹穴20a〃和后封面收納凹穴30a〃 ,這樣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可嵌入對應的凹穴內。該前封面收納凹穴20a〃和后封面收納凹穴30a〃的厚度比對應的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薄。當前折疊封面25"或后折疊封面35"嵌入對應的前封面收納凹穴20a〃或后封面收納凹穴30a〃里面時,其總厚度和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的厚度相同。 可分離接合部件26a和26b設置在前折疊封面25〃和前封面收納凹穴20a〃上,從而保持前折疊封面25"和前封面收納凹穴20a〃的重疊搭接狀態(tài),以及可分離接合部件36a和36b設置在后折疊封面35〃和后封面收納凹穴30a〃上,從而保持后折疊封面35〃和后封面收納凹穴30a〃的重疊搭接狀態(tài)。 可分離支承單元60起到了可分離地支承書頁單元的作用,并且具體地可以具有多種不同的形狀。例如,該可分離支承單元可包括一活頁書扎,其安裝在主聯(lián)結部10上用以扎住具有多頁書頁的書頁單元(圖未示)。進一步,該可分離支承單元可包括多個連接到主聯(lián)結部IO上用以收納紙張的乙烯基袋子。此外,該可分離支承單元還可以包括一夾子,其設置在前封面或后封面的上端用以可分離地固定書頁單元的上端。 依照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將在以下進行詳細說明。 圖24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的透視圖,圖中該護眼封面具有第一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圖25是說明圖24的護眼封面的第二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的示意圖,以及圖26是說明圖24的護眼封面的第三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的示意圖。
如圖所示,第二實施方式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包括前封面120和后封面130,其通過一主聯(lián)結部IIO可折疊地相互連接。前折疊封面125經(jīng)由一分隔線125a連接到前封面120的上部,從而重疊搭接在前封面120上。后折疊封面135經(jīng)由一分隔線135a連接到后封面130的上部,從而重疊搭接在后封面130上。副聯(lián)結部115將前折疊封面125和后折疊封面135接合起來。角度維持單元連接在副聯(lián)結部115和主聯(lián)結部110之間,從而在前封面20和前折疊封面125之間以及在后封面130和后折疊封面135之間維持一角度。 在此,如圖3所示,可分拆支承單元160設置在主聯(lián)結部10和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中的任意一個上,并可分拆地支承印有各種不同信息或者是記錄有備忘記錄的書頁單元(圖未示)。該可分拆支承單元160和第一實施方式的相似。 由于該前封面120和后封面130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的結構非常相似,因此將省略對前封面和后封面細節(jié)的描述。此外,與第一實施方式一樣,分隔線125a和135a可以形成于前封面和后封面的上部或者頂端。 副聯(lián)結部115通過利用分隔線125b和135b將前折疊封面125和后折疊封面135接合。在此,副聯(lián)結部115可將前折疊封面125和后折疊封面135完全接合或部分接合。
可分離接合部件126a和126b設置在前封面120和前折疊封面125的邊角處,用以保持前折疊封面125重疊搭接在前封面120上的狀態(tài)。此外,可分離接合部件136a和136b設置在后封面130和后折疊封面135的邊角處,用以保持后折疊封面135重疊搭接在后封面130上的狀態(tài)。該可分離接合部件126a和126b或者是136a和136b由維可牢尼龍搭扣組成,這樣他們之間可分離地接合,或者由一磁體和一鋼片組成,他們之間可利用磁力可分離地接合,或者由磁體組成,兩磁體之間異性極相對,或者由無磁性紐扣組成等等。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能夠直立,角度維持單元設置在前折疊封面125或后折疊封面135和對應的前封面120和后封面130之間,用以在前折疊封面和前封面之間或者是后折疊封面和后封面之間維持一定的角度。該角度維持單元可以具體地具有多種不同的形狀,具體地將在以下進行描述。 如圖24所示,第一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1240為一帶狀部件,其設置在主聯(lián)結部110和副聯(lián)結部115之間,從而將主副聯(lián)結部相互連接起來。 如圖25所示,依照第二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1340可折疊式地連結至主聯(lián)結部110的下邊緣,并且該角度維持單元具有多個調節(jié)槽1340a,從而使副聯(lián)結部115的邊緣可卡入對應的調節(jié)槽中。該調節(jié)槽1340a在該角度維持單元1340上形成,這樣,使前折疊封面125和后折疊封面135相互結合的副聯(lián)結部的一邊緣卡入對應的調節(jié)槽中。根據(jù)副聯(lián)結部的邊緣卡入調節(jié)槽的位置,前封面120和后封面130的直立角度可以改變。在圖中,該角度維持單元1340設置在主聯(lián)結部110和副聯(lián)結部115之間。然而,當沒有使用到角度維持單元時,角度維持單元可以和主聯(lián)結部110交迭成一平面。 如圖26所示,依照第三實施方式的角度維持單元1440包括多個第一可分離接合部件1441,一帶狀部件1442,以及一第二可分離接合部件1443。第一可分離接合部件以預定的間隔距離安裝在副聯(lián)結部115。帶狀部件穿過副聯(lián)結部115的下部并連接至主聯(lián)結部110。第二可分離接合部件1443設置在帶狀部件1442的一端,可分離地與對應的第一可分離接合部件1441接合。
13
當?shù)诙煞蛛x接合部件1443與設置在特定位置的第一可分離接合部件1441接合 時,帶狀部件1442改變前封面120或后封面130與前折疊封面125或后折疊封面135之間 的間距,從而前封面120和后封面130之間的直立角度也隨之改變。 在此,該第一和第二可分離接合部件1441和1443可由維可牢尼龍搭扣組成,這樣 他們之間可分離地接合,或者由一磁體和一鋼片組成,他們之間可利用磁力可分離地接合, 或者由磁體組成,兩磁體之間異性極相對。依照本實施方式,該第一和第二可分離接合部件 1441和1443包括安設在帶狀部件1442上的鋼片,以及安設在副聯(lián)結部115上的紐扣狀磁
體。此外,該帶狀部件可以有各種不同的材料制成,如布料、塑料、聚合體樹脂,皮革,或紙張
坐坐 寸寸。 為了防止該角度維持單元1440暴露在外面,可以在副聯(lián)結部115上設置一蓋帽用 以覆蓋該角度維持單元1440。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該角度維持單元1440的第一和第二可分離接合部件1441 和1443設置在副聯(lián)結部115上。然而,第一和第二可分離接合部件可以設置在主聯(lián)結部 110上,以及該帶狀部件1442可以連接到副聯(lián)結部115上。 為了闡述發(fā)明目的,雖然本說明書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但是那些在本 技術范圍內的各種修改、增加和替代的技術并不脫離在接下來的權利要求中所要求的本發(fā) 明的范圍和精神。
1權利要求
一種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包括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其通過一主聯(lián)結部(10)可折疊式地相互連接;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其分別通過分隔線(25a和35a)與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連結,從而分別與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重疊;以及角度維持單元,其設置在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與對應的前折疊封面(25)或后折疊封面(35)之間,從而在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與對應的前折疊封面(25)或后折疊封面(35)之間維持一角度。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角度維持單元(140)包括一片狀部件,其將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的整個邊緣部分和 前折疊封面(25)或后折疊封面(35)的整個邊緣部分連接起來,并且在該片狀部件的中心 具有一折疊線,從而使該片狀部件沿著該折疊線可折疊。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其特征在于在前封 面(20)或后封面(30)上形成對應的前封面槽(21)或后封面槽(31),前折疊封面(25') 是一個通過一分隔線(25a')連結到前封面槽(21)的上邊緣并且可收合在前封面槽(21) 的部件,后折疊封面(35')是一個通過一分隔線(35a')連結到后封面槽(31)的上邊緣 并且可收合在后封面槽(31)的部件,以及角度維持單元(240)是帶狀部件,其設置在前封 面槽(21)或后封面槽(31)與對應的前折疊封面(25')或后折疊封面(35a')之間。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其特征在于該角度 維持單元(340)包括帶狀部件(340a),其連接至前折疊封面(25)或后折疊封面(35),并且在前封面(20) 或后封面(30)的下部得到支撐;第一可分離接合部件(340b),其以一定的間隔設置在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的上 部;以及第二可分離接合部件(340c),其設置在帶狀部件(340a)上,與對應的第一可分離接合 部件(340b)可分離地接合。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其特征在于角度維 持單元(440)是一個可折疊式地連接到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的下邊緣的部件,其包 括多個調節(jié)槽(440a),從而使前折疊封面(25)或后折疊封面(35)的邊緣可卡入對應的調 節(jié)槽中。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其特征在于在前封 面(20)或后封面(30)的背面具有多個突起對應孔(23a或33a);以及角度維持單元(540) 是一個可折疊地連接到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的下邊緣的部件,其具有多個支撐突起 (540a),用以支撐前折疊封面(25)或后折疊封面(35)的一邊緣,或者該支撐突起可插入在 前封面或后封面上的對應的突起對應孔(23a或33a)中。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其特征在于角度維 持單元(640)包括板狀部件(640a),其可折疊式地連接至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的下邊緣,第一磁性 可分離接合部件(640b)以一定的間隔距離排列插入該板狀部件;以及一第二磁性可分離接合部件(640c),其插入前折疊封面(25)或后折疊封面(35)的一端,從而和對應的第一磁性可分離接合部件(640b)可分開地接合。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其特征在于角度維 持單元(740)包括一本體,其可折疊式地連接至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的下邊緣,一導向槽(745a) 設置在本體內,以及多個第一支撐突起(745b)設置在本體的上表面,從而通過相應的第一 支撐突起支撐前折疊封面(25)或后折疊封面(35)的邊緣,以及一滑動體(746),其沿著導向槽(745a)滑動,在滑動體的上表面具有多個第二支撐突 起(246b),從而使前折疊封面(25)或后折疊封面(35)的邊緣在相應的第二支撐突起上得 到支撐。
9.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其特征在于角度維 持單元(840)包括一本體(845),其可折疊式地連接至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的下邊緣,一導向槽 (845a)設置在本體內,以及多個第一支撐突起(845b)設置在本體的上表面,從而使前折疊 封面(25)或后折疊封面(35)的邊緣在相應的第一支撐突起上得到支撐,以及一轉動條(846),可轉動地安裝在導向槽(845a)的一邊緣,從而使其可從該導向槽 (845a)回縮或者伸出,多個第二支撐突起(846b)設置在轉動條的上表面用以支撐前折疊 封面(25)或后折疊封面(35)的邊緣。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其特征在于角度維 持單元(940)包括一導向管(945),其豎直地設置在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上,一防移動階梯(945a) 設置在導向管的一端內,以及一滑動體,其可在導向管(945)中滑動,并且具有一通過防移動階梯(945a)鎖定的防 移動端頭(946a),多個支撐突起(946b)設置在滑動體的上表面以支撐前折疊封面(25)或 后折疊封面(35)的邊緣。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其特征在于角度維 持單元(1040)可折疊式地連接到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的下邊緣,其具有多個鎖定突 起(1040a),該鎖定突起可穿入形成在對應的前折疊封面(25)或后折疊封面(35)上的穿孔 (25c)或(35c)。
1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其特征在于主聯(lián)結 部(10')由多個將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連接的環(huán)組成;以及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相互分離并且分別和設置在主聯(lián)結部 (10')兩邊的前封面和后封面相互交迭,以防止前折疊封面或后折疊封面與具有環(huán)的主 聯(lián)結部(10')之間的干涉。
13.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其特征在于主聯(lián)結 部(10〃 )由將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捆綁在一起的彈簧組成;以及一副聯(lián)結部(15'),其設置在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的上端或下端,從 而使前折疊封面和后折疊封面相互連接。
14.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其特征在于主聯(lián)結 部(10〃 )由將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捆綁在一起的彈簧組成;以及一通孔(15a),其在連接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的副聯(lián)結部(15)上形成, 從而使作為主聯(lián)結部的彈簧的一部分可插入通孔中。
1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其特征在于前折疊 封面(25〃 )設置在前封面(20)里面,以及后折疊封面(35〃 )設置在后封面(30)里面。
1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其特征在于進一步 包括一可分拆的支承單元(60),其設置在主聯(lián)結部(10)、或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上, 它的作用是可分拆地支承一印有各種信息或者記錄了備忘信息的書頁單元。
17.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其特征在于可分離 接合部件(26a和26b)設置在前封面(20)和前折疊封面(25)的角落,用以維持前折疊封 面(25)和前封面(20)的重疊搭接狀態(tài);以及可分離接合部件(36a和36b)設置在后封面(30)和后折疊封面(35)的角落,用以維 持后折疊封面(35)和后封面(30)的重疊搭接狀態(tài)。
18. —種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包括前封面(120)和后封面(130),其通過一主聯(lián)結部(110)可折疊式地相互連接; 一前折疊封面(125),其經(jīng)由一分隔線(125a)連接到前封面(120)的上部,從而重疊搭接在前封面(120)上;一后折疊封面(135),其經(jīng)由一分隔線(135a)連接到后封面(130)的上部,從而重疊搭接在后封面(130)上;一副聯(lián)結部(115),其將前折疊封面(125)和后折疊封面(135)接合起來;以及 一角度維持單元,其連接在副聯(lián)結部(115)和主聯(lián)結部(110)之間,從而在前封面(20)和前折疊封面(125)之間,以及在后封面(130)和后折疊封面(135)之間維持一角度。
19. 根據(jù)權利要求18所述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其特征在于角度 維持單元(1340)是一可折疊式地連接至主聯(lián)結部(110)下邊緣的部件,并且其具有多個調 節(jié)槽(1340a),從而使副聯(lián)結部(115)的邊緣可卡入對應的調節(jié)槽中。
20. 根據(jù)權利要求18所述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其特征在于角度 維持單元(1440)包括:多個第一可分離接合部件(1441),其以預定的間隔距離安裝在副聯(lián)結部(115)上,一 帶狀部件(1442),其穿過副聯(lián)結部(115)的下部并連接至主聯(lián)結部(IIO),以及一第二可 分離接合部件(1443),其設置在帶狀部件(1442)的一端,與對應的第一可分離接合部件 (1441)接合。
21. 根據(jù)權利要求18所述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其特征在于進一 步包括一可分拆支承單元(160),其設置在主聯(lián)結部(10)和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中 的任意一個上,用以可分拆地支承印有各種不同信息或者是記錄有備忘記錄的書頁單元。
22. 根據(jù)權利要求18所述的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其特征在于可分 離接合部件(126a和126b)設置在前封面(120)和前折疊封面(125)的邊角處,用以保持前 折疊封面(125)重疊搭接在前封面(120)上的狀態(tài);以及可分離接合部件(136a)和(136b) 設置在后封面(130)和后折疊封面(135)的邊角處,用以保持后折疊封面(135)重疊搭接 在后封面(130)上的狀態(tài)。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揭示了一種能夠支承多用途的內置物的護眼封面。該封面包括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以及角度維持單元。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通過一主聯(lián)結部(10)可折疊地相互連接;前折疊封面(25)和后折疊封面(35)分別通過分隔線(25a和35a)與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連結,從而分別與前封面(20)和后封面(30)重疊;以及角度維持單元設置在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與對應的前折疊封面(25)或后折疊封面(35)之間,從而在前封面(20)或后封面(30)與對應的前折疊封面(25)或后折疊封面(35)之間維持一角度。
文檔編號B42D3/00GK101743129SQ200880024900
公開日2010年6月16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7月12日
發(fā)明者樸正雨 申請人:樸正雨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东乌| 平南县| 双城市| 醴陵市| 资中县| 温州市| 桦川县| 宜宾市| 保康县| 永年县| 湘潭市| 资溪县| 龙里县| 久治县| 新乐市| 阿勒泰市| 乌兰县| 咸丰县| 岑巩县| 巴林左旗| 辽中县| 临洮县| 海阳市| 永川市| 连云港市| 正定县| 石景山区| 龙门县| 石首市| 巨野县| 岢岚县| 新闻| 太仆寺旗| 正安县| 临泽县| 萨嘎县| 磐安县| 永德县| 巩留县| 外汇| 安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