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場序驅動方式主動矩陣液晶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566821閱讀:23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場序驅動方式主動矩陣液晶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關于超大型液晶TV用的背照光系統(tǒng)的面光源裝置,及使用 于其的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棱鏡片,特別是關于使用線狀發(fā)光光源或點發(fā)光 光源行,精確控制光的發(fā)射方向的方法,及使精確控制發(fā)射方向的光,在 對液晶TV用面板可提高最高對比的方向上入射用的光偏向組件的改良與配置。
背景技術
用于液晶顯示裝置的背照光系統(tǒng)的面光源裝置,大致上區(qū)分為將光源 配置于液晶面板正下方的正下型面光源裝置;與將光源配置于液晶面板側 面,并使用導光板的側面邊緣光型面光源裝置兩種。側面邊緣光型面光源 裝置對光源的光的有效利用效率非常高,是液晶顯示裝置比其它顯示裝置 可大幅降低耗電的原因之一。但是,超大型液晶TV用顯示裝置,若采用側 面邊緣光型面光源,無法忽略導光板的重量,因此,是以謀求輕型化的正 下型光源裝置為主流。
移動電話用液晶顯示裝置或筆記型PC用液晶顯示裝置,完全不使用 正下型面光源,為了達到低耗電化與薄型化,主要使用側面邊緣光型面光 源。側面邊緣光型面光源大致上可區(qū)分成以下兩類將自導光板射出的光 轉換成無方向性的擴散光后,配置朝上的頂角為90度的棱鏡片,將擴散光 再度聚光,而向垂直于液晶面板的方向射出光的方式;及自導光板射出有 方向性的擴散光,配置朝下的頂角為67度的棱鏡片,以棱鏡片的棱鏡斜面 全反射,而改變有方向性的擴散光的方向,調整向垂直于液晶面板的方向 射出后,以擴散片擴散的程度的方式。日本特開平2-84618日本特開平8-262441日本特開平6-18879日本特開平8-304631日本特開平9-160024日本特開平10-254371日本特開平11-329030
6[專利文獻8]日本特開2001-166116 [專利文獻9]日本特開2003-302508 [專利文獻10]日本特開2004-46076 [專利文獻11]日本特開2004-233938 [專利文獻12]日本特開2005-49857 [專利文獻13]日本特開2006-10659
發(fā)明內容
(發(fā)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正下型方式為了使光源的光的強度均勻,而使用擴散板的擴散程度強 者,因而無法提高光源射出的光的利用效率。為了提高利用效率,如圖1 所示,是使用朝上的頂角為90度的棱鏡片,將通過擴散板而完全擴散的光 予以聚光。為了謀求擴散板擴散的光的均勻化,唯有采用在亮度最低的區(qū) 域重迭亮度高的區(qū)域的方法,因此原理上,正下型方式將來自光源的光改 變成擴散光后,以棱鏡片聚光的光學系統(tǒng),無法達到低耗電化。
側面邊緣光型方式如圖2所示,由于使用導光板,因此如液晶TV顯示 裝置增大面板尺寸時,若不增加導光板的厚度,則無法使畫面全體的亮度 均勻。因而,增大面板尺寸時,導光板的重量非常重,而喪失液晶顯示裝 置的優(yōu)點。再者,由于僅可在面板的四邊配置光源,因此面板尺寸愈大, 光源的光量急遽增大,而先前的冷陰極管(CCFL)在30吋程度以內,采用 該方式有限度。而使用光的利用效率佳的朝下的棱鏡片的方式,由于僅可 在面板兩個長邊配置光源,因此無法如正下型而提高亮度。
側面邊緣光型方式,為了場序驅動大型液晶TV顯示裝置,而將畫面區(qū) 分成區(qū)塊來驅動時,其精確控制發(fā)光區(qū)域困難,因而場序驅動用的背照光 系統(tǒng),全部采用正下型方式來開發(fā)大型面板。而使用LED的點光源來制造 正下型面光源裝置時,由于是使用圖l所示的光學系統(tǒng),需要許多LED,耗 電增加,而無法降^f氐安裝成本。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使用圖2所示的朝下的棱鏡片,有效利用自線 光源或點光源發(fā)射的光,來制作大型液晶TV用面光源,而可對應于低耗電 化、薄型化及場序驅動用。
(解決問題的手段)
本發(fā)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使用下述手段
〔手段1〕使用一種光學系統(tǒng),是并列配置數個光學單元,其是組合1 條線狀發(fā)光光源或1行點發(fā)光光源行,與光學中心軸(Z方向軸) 一致的數 個半圓柱透鏡,可產生將光學中心軸(Z軸)方向的光的發(fā)散角控制在2度 至8度范圍內的帶狀光線,在可將數個帶狀光線的射出方向排列在相同方 向,而平行地配置于液晶面板的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數個棱鏡行所組成的棱 鏡片上,以自液晶面板的平面計測為10度至24度范圍的入射角入射帶狀 光線,并以棱鏡片的棱鏡的傾斜面使入射的帶狀光線全反射,而對液晶面板的平面大致垂直方向地射出帶狀光線。
〔手段2〕使用一種光學系統(tǒng),是使來自曲面反射聚光反射鏡的光的射 出方向形成相同方向,而并列配置數個光學單元,其是組合l條線狀發(fā)光 光源或1行點發(fā)光光源行,光學中心軸(Z方向軸) 一致的1個以上半圓柱 透鏡,及光學軸偏差的曲面反射聚光反射鏡,可產生將發(fā)散角限制于2度 至8度范圍內而控制的帶狀光線,可在平行地配置于液晶面板的具有光偏 向功能的數個棱鏡行所組成的棱鏡片上,以自液晶面板的平面計測為10度 至24度范圍的入射角入射上述帶狀光線,并對液晶面板的平面大致垂直方 向地射出帶狀光線。
〔手段3〕使用一種光學系統(tǒng),是使光的射出方向彼此形成相反方向地 交互并列而相對地配置數個光學單元,其是組合l條線狀發(fā)光光源或l行 點發(fā)光光源行,與光學中心軸(Z方向軸) 一致的數個半圓柱透鏡,可產生 將光學中心軸(Z軸)方向的光的發(fā)散角控制在2度至8度范圍內的帶狀光 線,而可在平行地配置于液晶面板的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數個棱鏡行所組成 的棱鏡片上,以自液晶面板的平面計測, 一方的帶狀光源以+ 10度至+ 24 度的范圍,另一方相反方向的帶狀光源以-10度至-24度的范圍入射,以 棱鏡片的棱鏡兩方的傾斜面,使方向相反的帶狀光線全反射,并對液晶面 板的平面大致垂直方向地射出上述帶狀光線。
〔手段4〕使用一種光學系統(tǒng),是使光的射出方向彼此形成相反方向地 交互并列地配置數個光學單元,其是組合1條線狀發(fā)光光源或1行點發(fā)光 光源行,光學中心軸(Z方向軸) 一致的l個以上半圓柱透鏡,及光學軸偏 差的曲面反射聚光反射鏡,可產生將發(fā)散角控制在2度至8度范圍內的帶 狀光線,而可在平行地配置于液晶面板的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數個棱鏡行所 組成的棱鏡片上,以自液晶面板的平面計測, 一方的帶狀光源以+ 10度至 + 24度的范圍,另一方相反方向的帶狀光源以-10度至-24度的范圍入射, 以棱鏡片的棱鏡兩方的傾斜面,使方向相反的帶狀光線全反射,并對液晶 面板的平面大致垂直方向地射出上述帶狀光線。
〔手段5〕使用一種光學系統(tǒng),是并列地配置數個光學單元,其是組合 2條彼此相對的線狀發(fā)光光源或2行彼此相對的點發(fā)光光源行,對應于各個 光源的2個半圓柱透鏡,及1個圓柱透鏡,可產生將半圓柱透鏡的光學中 心軸(Z方向軸)方向的光發(fā)散角控制成通過圓柱透鏡后,限制在2度至8 度范圍內,而彼此在圓柱透鏡區(qū)域交叉的2條帶狀光線,而可在平行地配 置于液晶面板的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數個棱鏡行所組成的棱鏡片上,以自液 晶面板的平面計測, 一方的帶狀光源以+ 10度至+ 24度的范圍,另一方相 反方向的帶狀光源以-10度至-24度的范圍分別入射,以棱鏡兩方的傾斜 面,使方向相反的帶狀光線全反射,并對液晶面板的平面大致垂直方向地 射出上述帶狀光線。
〔手段6〕如手段1、 2、 3、 4、 5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線狀發(fā)光光源或點 發(fā)光光源行是由發(fā)出白色光或R、 G、 B的三原色光的LED或EL而構成,發(fā) 光部形成帶狀,并在與半圓柱透鏡的光學中心軸(Z方向軸)垂直的方向,配置成與半圓柱透鏡的長度方向(x方向軸)平行。
〔手段7〕將手段6的發(fā)出白色光或R、 G、 B的三原色光的LED的發(fā)光 部的縱橫尺寸比為1: 3以上的LED點光源行,配置成與半圓柱透鏡的長度 方向(X方向)平4亍。
〔手段8〕如手段1、 2、 3、 4、 5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在自線狀發(fā)光光源 或點發(fā)光光源行射出的光入射的半圓柱透鏡的平面部,附加使光僅擴散于 半圓柱透鏡的長度方向(X方向軸)的各向異性擴散功能。
〔手段9〕如手段2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將曲面反射聚光反射鏡,與冷卻 線狀發(fā)光光源或點發(fā)光光源行的光源用的降溫裝置予以一體化。
〔手段10〕如手段2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將曲面反射聚光反射鏡、冷卻線 狀發(fā)光光源或點發(fā)光光源行的光源用的降溫裝置、及形成帶狀光線用的半 圓柱透鏡予以一體化。
〔手段11〕如手段1、 3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將數個半圓柱透鏡、及冷卻 線狀發(fā)光光源或點發(fā)光光源行的光源用的降溫裝置予以一體化,通過將使 數個半圓柱透鏡的光學中心軸(Z方向軸) 一致用的半圓柱透鏡保持器的側 面連接于背照光的框體,來決定自半圓柱透鏡發(fā)射的帶狀光線的光的中心 軸(Z方向軸)與入射于棱鏡片的角度。
〔手段12〕如手段1、 2、 3、 4、 5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由具有光偏向功能 的數個棱鏡行所組成的棱鏡片在光源側的面上形成棱鏡行,并使用該棱鏡 的頂角0在60度至70度的范圍,棱鏡頂角的分角 a、 0b是l 0a- 0b卜O 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
〔手段13〕如手段1、 2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由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數個棱 鏡行所組成的棱鏡片在光源側的面上形成有棱鏡行,并使用該棱鏡的頂角 在50度至55度的范圍,棱鏡頂角的分角Oa、 Ob的差的絕對值在15 度至30度的范圍的等腰三角柱棱鏡。
〔手段14〕如手段1、 2、 3、 4、 5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由具有光偏向功能 的數個不同棱鏡行所組成的棱鏡片在光源側形成有棱鏡行,并使用交互地 配置有該棱鏡的頂角0在60度至70度的范圍,棱鏡頂角的分角 a、 0b是l a- 6)b卜0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及頂角Q在90度至110度范 圍的等腰三角柱棱鏡,且頂角 在90度至IIO度范圍的等腰三角柱棱鏡 的頂角角尖的高度比頂角 在60度至70度范圍的等腰三角柱棱鏡低的棱 鏡片。
〔手段15〕如手段1、 2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由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數個不 同棱鏡行所組成的棱鏡片在光源側形成有棱鏡行,并使用交互地配置有 該棱鏡的頂角0在50度至55度的范圍,棱鏡頂角的分角 a、 0b的差 的絕對值在15度至30度范圍的等腰三角柱棱鏡,及頂角 在90度至110 度范圍的等腰三角柱棱鏡,且頂角@在90度至IIO度范圍的等腰三角柱 棱鏡的頂角角尖的高度比頂角 在50度至55度范圍的等腰三角柱棱鏡低 的棱鏡片。
〔手段16〕如手段1、 2、 3、 4、 5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由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數個棱鏡行所組成的棱鏡片在光源側的面上形成有棱鏡行,且在相反側 的液晶面板側的面上,附加使光僅在與棱鏡行的棱鏡延長方向正交的方向 上擴散的各向異性擴散功能。
〔手段17〕如手段1、 2、 3、 4、 5的光學系統(tǒng),其是配置成在與液晶面 板的掃描線(柵極(Gate)電極)的長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平行排列線狀發(fā) 光光源或點發(fā)光光源行。
〔手段18〕如手段1、 2、 3、 4、 5的光學系統(tǒng),其是配置成在與液晶面 板的掃描線(柵極電極)的長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平行排列線狀發(fā)光光 源或點發(fā)光光源行,且由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數個棱鏡行所組成的棱鏡片, 亦在與液晶面板的掃描線(柵極電極)的長度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上,棱 鏡的頂角角尖延長。
〔手段19〕如手段1、 2、 3、 4、 5的光學系統(tǒng),其是配置成在與液晶面 板的偏光板的吸收軸或通過軸相同的方向上,平行排列線狀發(fā)光光源或點 發(fā)光光源行。
〔手段20〕如手段1、 2、 3、 4、 5的光學系統(tǒng),其是配置成在與液晶面 板的偏光板的吸收軸或通過軸相同的方向上,平行排列線狀發(fā)光光源或點 發(fā)光光源行,且由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數個棱鏡行所組成的棱鏡片,亦在與 平行排列有線狀發(fā)光光源或點發(fā)光光源行的方向相同的方向(X方向)上, 棱鏡的頂角角尖延長。
〔手段21〕如手段1、 2、 3、 4、 5的光學系統(tǒng),其是配置成在與偏光轉 換分離組件片的通過軸或反射軸相同的方向上,平行排列線狀發(fā)光光源或 點發(fā)光光源行。
〔手段22〕如手段1、 2、 3、 4、 5的光學系統(tǒng),其是配置成在與偏光轉 換分離組件片的通過軸或反射軸相同的方向上,平行排列線狀發(fā)光光源或 點發(fā)光光源行,且由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數個棱鏡行所組成的棱鏡片,亦在 與平行排列有線狀發(fā)光光源或點發(fā)光光源行的方向相同的方向(X方向)上,
棱鏡的頂角角尖延長。
〔手段23〕如手段1、 2、 3、 4、 5的光學系統(tǒng),其是配置成在與擴散配 置于液晶面板表面的偏光板的保護片上所形成的各向異性擴散面的光的方 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數個棱鏡行的棱鏡頂角的角尖延長。
〔手段24〕如手段1、 2、 3、 4、 5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使用巻動(scroll) 部分點燈驅動方式,其是使液晶面板的掃描線(柵極電極)接通(0N),在 像素中寫入新的數據后,自斷開(OFF)的時刻起,經過液晶的響應延遲時間 后,自對應于該掃描線地址位置的背照光區(qū)域射出光,而以基本單元單位 部分點亮線狀發(fā)光光源或點發(fā)光光源行的發(fā)光光學系統(tǒng)的單元,再度使相 同地址位置的掃描線(柵極電極)接通,在液晶面板的像素中寫入新的數 據,并于掃描線斷開后,自斷開對應于該掃描線地址位置的背照光的線狀 發(fā)光光源或點發(fā)光光源行起,經過液晶的響應延遲時間后,再度自對應于 該掃描線地址位置的背照光區(qū)域射出光,而以基本單元單位部分點亮線狀 發(fā)光光源或點發(fā)光光源行的發(fā)光光學系統(tǒng)的單元?!彩侄?5〕如手段1、 2、 3、 4、 5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使用巻動(scroll) 部分點燈驅動方式,其是首先自R、 G、 B的三原色光的線狀發(fā)光光源或點 發(fā)光光源行中選擇1色,使液晶面板的掃描線(柵極電極)接通(0N),在 液晶面板的像素中寫入新的數據后,于掃描線斷開,經過液晶的響應延遲 時間后,自對應于該掃描線的地址位置的背照光區(qū)域射出選出的1色光, 而以基本單元單位部分選擇點亮R、 G、 B的三原色光的線狀發(fā)光光源或點 發(fā)光光源行的發(fā)光光學系統(tǒng)的單元,再度使相同地址位置的掃描線(柵極 電極)接通,在液晶面板的像素中寫入新的數據,并于掃描線斷開后,為 了熄滅自對應于該掃描線地址位置的背照光區(qū)域持續(xù)射出的選出的1色光, 而以基本單元單位部分選擇熄滅R、 G、 B的三原色光的線狀發(fā)光光源或點 發(fā)光光源行的發(fā)光光學系統(tǒng)的單元。其次,自掃描線斷開的時刻起,經過 液晶的響應延遲時間后,選擇對應于該掃描線的位置的R、 G、 B三原色光 的線狀發(fā)光光源或點發(fā)光光源行中,前次未選擇的其余色的1色,自對應 于該掃描線的地址位置的背照光區(qū)域射出新選出的1色光,而以基本單元 單位部分選擇點亮R、 G、 B三原色光的線狀發(fā)光光源或點發(fā)光光源行的發(fā) 光光學系統(tǒng)的單元。連續(xù)且反復地進行以上的動作,而使R、 G、 B三原色 的各色依序發(fā)光。
(發(fā)明的效果)
通過以細線狀或點狀行形成背照光的發(fā)光光源的發(fā)光部,可在半圓柱 透鏡的光學中心軸(Z方向軸)上精確控制光的行進方向,可大幅提高光的 有效利用效率,因此可達到低耗電化。再者,通過使用具有各向異性擴散 功能的光學組件,不增加發(fā)光光源的密度即可實現(xiàn)亮度均勻化,因此,比 先前的正下型方式,可大幅減少點發(fā)光光源的數量,因此可大幅降低成為 LED背照光最大問題的安裝成本。
由于本發(fā)明不使用導光板,而是使用半圓柱透鏡及曲面反射聚光反射 鏡等,因此,即使是大型液晶顯示裝置用的背照光,重量的增加并不成為 重大問題。通過使用半圓柱菲涅耳透鏡來取代半圓柱透鏡,亦可大幅減輕 重量。再者,通過使對光偏向棱鏡片的入射角接近10度,而稍微傾斜入射, 即使是正下型的LED背照光,仍可使全體厚度減少至30mm程度。
通過使用交互排列本發(fā)明的兩種不同棱鏡而朝下的復合棱鏡片,可有 效使偏光分離光學組件所反射的光再度反射于偏光分離光學組件,因此可 提高光的有效利用效率,并可減低耗電。
使用本發(fā)明的光學系統(tǒng)的背照光系統(tǒng),由于可使光擴散而僅向與液晶 面板正交的偏光板的偏光軸方向射出,因此,比先前的完全擴散射出型的 背照光,可大幅減低對偏光軸土45度方向的光擴散射出。因而,IPS模式 及FFS模式等的橫電場方式液晶顯式面板,于使用本發(fā)明的背照光時,無 需使用昂貴的光學補償膜,因此可實現(xiàn)成本大幅降低及對比提高。


ii圖l是先前的朝上配置將擴散光完全聚光用的頂角為90度附近的三角 柱棱鏡的背照光系統(tǒng)。
圖2是先前的朝下配置改變具備指向性的擴散光的方向用的頂角為63 度附近的三角柱棱鏡的光學系統(tǒng)。
圖3是垂直入射于本發(fā)明的頂角為45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斜面的直線 光的光程說明圖。
圖4是垂直入射于本發(fā)明的頂角為45至60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斜面 的直線光的光程說明圖。
圖5是垂直入射于本發(fā)明的頂角為60度的正三角柱棱鏡斜面的直線光 的光程i^明圖。
圖6是垂直入射于本發(fā)明的頂角為50至55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斜面 的直線光的光程iJL明圖。
圖7是垂直入射于本發(fā)明的頂角為50至55度的四角柱棱鏡斜面的直 線光的光程說明圖。
圖8是垂直入射于本發(fā)明的頂角為50至55度的四角柱棱鏡斜面的直 線光的光程說明圖。
圖9是垂直入射于本發(fā)明的頂角為50至55度的五角柱棱銷:斜面的直 線光的光程^L明圖。
圖IO是本發(fā)明的頂角為50至55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與頂角為90度
的等腰三角柱棱鏡的復合棱鏡片。
圖ll是本發(fā)明的頂角為50至55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與頂角為90度 的等腰三角柱棱鏡的復合棱鏡片。
圖12是使用本發(fā)明的背照光系統(tǒng)而組裝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構造剖面圖。
圖13是本發(fā)明的組合半圓柱型透鏡與半圓柱型菲涅耳透鏡的光源光學 系統(tǒng)的剖面圖。
圖14是本發(fā)明的組合半圓柱型透鏡與圓柱透鏡的光源光學系統(tǒng)與頂角 為58至62度的棱鏡片的剖面圖。
圖15是本發(fā)明的組合大小兩種半圓柱透鏡的光源光學系統(tǒng)與頂角為58 至62度的棱鏡片的剖面圖。
圖16是本發(fā)明的組合半圓柱透鏡與半圓柱反射鏡的光源光學系統(tǒng)與頂 角為50至55度的棱鏡片的剖面圖。
圖17是本發(fā)明的組合半圓柱透鏡與反射鏡的光源光學系統(tǒng)與頂角為58
至62度的棱鏡片的剖面圖。
圖18是本發(fā)明的組合各向異性擴散板與半圓柱型菲涅耳透鏡的光源光 學系統(tǒng)的剖面圖。
圖19是本發(fā)明的組合各向異性擴散板與半圓柱型菲涅耳透鏡的光源光 學系統(tǒng)的剖面圖。
圖20是本發(fā)明的組合半圓柱透鏡、各向異性擴散板與半圓柱型菲涅耳 透鏡的光源光學系統(tǒng)與棱鏡片的剖面圖。圖21是本發(fā)明的組合半圓柱透鏡、各向異性擴散板與半圓柱型菲涅耳 透鏡的光源光學系統(tǒng)與棱鏡片的剖面圖。
圖22是本發(fā)明的組合各向異性擴散板、半圓柱透鏡與半圓柱型菲浬耳 透鏡的光源光學系統(tǒng)的剖面圖。
圖23是本發(fā)明的組合各向異性擴散板、半圓柱透鏡與半圓柱型菲涅耳 透鏡的光源光學系統(tǒng)與棱鏡片的剖面圖。
圖24是本發(fā)明的組合各向異性擴散板、半圓柱透鏡與半圓柱反射鏡的 光源光學系統(tǒng)與棱鏡片的剖面圖。
圖25是本發(fā)明的組合LED點光源行與半圓柱透鏡的光源光學系統(tǒng)的剖 面圖。
圖26是本發(fā)明的組合LED點光源行與具有各向異性擴散功能的半圓柱 透鏡的光源光學系統(tǒng)的剖面圖。
圖27是本發(fā)明的組合半圓柱透鏡光學系統(tǒng)與LED點光源時的X方向、 Y方向的光的指向特性圖。
圖28是本發(fā)明的由正三角柱棱鏡與頂角為50至55度的等腰三角柱棱 鏡構成的復合棱鏡片。
圖29是本發(fā)明的由頂角為50至55度的兩種不同的等腰三角柱棱鏡而 構成的復合棱鏡片。
圖30是本發(fā)明的組合附各向異性擴散面半圓柱透鏡與半圓柱透鏡的光 源光學系統(tǒng)與棱^^竟片的剖面圖。
圖31是本發(fā)明的組合LED點光源行與兩種不同的半圓柱透鏡的光源光 學單元的剖面圖。
圖32是在偏光板的保護層上,使用UV硬化型透明樹脂而形成各向異 性擴散面的偏光板。
圖33是使用形成有各向異性擴散面的型式,在一面具有以鑄造法而制 作的保護層的偏光板。
圖34是使用本發(fā)明的光源光學系統(tǒng)而可巻動點亮驅動的背照光系統(tǒng)。
圖35是使用本發(fā)明的背照光系統(tǒng)而組裝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構造剖面圖。
圖36是偏光反射光通過頂角為90度的三角柱棱鏡與DBEF而再返回反 射現(xiàn)象的說明圖。
圖37是本發(fā)明的頂角為50至55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與頂角為50至 5 5度的四角柱棱鏡的復合棱鏡片。
圖38是本發(fā)明的將LED點光源行、半圓柱透鏡與反射鏡予以一體化的 LED的降溫裝置。
圖39是本發(fā)明的組合半圓柱透鏡與半反射鏡的光源光學系統(tǒng)與頂角為 50至55度的棱鏡片的剖面圖。
圖40是本發(fā)明的垂直入射于頂角為50至55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斜面 的直線光的光程說明圖。
圖41是以12度的角度入射于本發(fā)明的頂角為70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底面的直線光的光程說明圖。
圖42是以19度的角度入射于本發(fā)明的頂角為66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 底面的直線光的光程說明圖。
圖43是以16度的角度入射于本發(fā)明的頂角為68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 底面的直線光的光程說明圖。
圖44是本發(fā)明的頂角為70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與頂角為90度的等腰 三角柱棱鏡的復合棱鏡片。
圖45是本發(fā)明的頂角為68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與頂角為90度的等腰 三角柱棱鏡的復合棱鏡片。
圖46是本發(fā)明的頂角為66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與頂角為90度的等腰 三角柱棱鏡的復合棱鏡片。
圖47是本發(fā)明的白色點光源行。
圖48是本發(fā)明的3色(R、 G、 B)點光源行。
圖49是本發(fā)明的3色(R、 G、 B)點光源行。
圖50是本發(fā)明的混合白色點光源與3色(R、 G、 B)點光源而排列的混 合點光源行。
圖51是本發(fā)明的頂角為70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與頂角為108度的等 腰三角柱棱鏡的復合棱鏡片。
圖52是本發(fā)明的白色線發(fā)光源。
圖5 3是本發(fā)明的3色(R、 G、 B)線光源行。
圖54是排列1行本發(fā)明的發(fā)光部的縱橫尺寸比為1: 3以上的LED芯 片的白色LED線光源行。
圖55是先前的完全擴散射出型背照光的光發(fā)射特性圖。
圖56是在本發(fā)明的具有朝下光偏向功能的棱鏡片的背面附加各向異性 擴散功能時的指向特性圖。
圖57是使用本發(fā)明的各向異性擴散射出型背照光,在液晶面板表面的 偏光板上附加弱的擴散功能時的指向特性圖。
圖58是將本發(fā)明的LED點光源行、半圓柱透鏡保持器與曲面反射鏡予 以 一體化的LED的降溫裝置。
圖59是使用本發(fā)明的具有朝下光偏向功能的棱鏡片時的背照光的指向 特性圖。
圖60是在本發(fā)明的朝下地排列數個頂角為68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的 棱鏡片背面,附加各向異性擴散功能的剖面圖。
圖61是在本發(fā)明的朝下復合棱鏡片的背面附加各向異性擴散功能的剖 面圖。
圖62是在本發(fā)明的朝下排列數個頂角為53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的棱 鏡片背面附加各向異性擴散功能的剖面圖。
圖63是在本發(fā)明的朝下復合棱鏡片背面附加各向異性擴散功能的剖面圖。
圖64是垂直入射于本發(fā)明的頂角為53度的五角柱棱鏡斜面的直線光的光程iJt明圖。
圖65是在1個水平掃描期間,錯開1 / 2H期間驅動2條不同的掃描線, 而在2個像素中寫入各個色的數據的驅動方式說明圖。
圖66是在1個水平掃描期間,錯開1 / 3H期間驅動3條不同的掃描線, 而在3個像素中分別寫入各個色的數據的驅動方式說明圖。
圖67是分割畫面的上下,自畫面上下向中央寫入數據的驅動方式的說 明圖。
圖68是分割畫面的上下,自畫面中央向上下寫入數據的驅動方式的說 明圖。
圖69是分割畫面的上下,自畫面上下向中央寫入數據的驅動方式的說 明圖。
圖70是分割畫面的上下,自畫面中央向上下寫入數據的驅動方式的說 明圖。
圖71是排列數個本發(fā)明的頂角為68度的五角柱棱鏡的棱鏡片。
圖72是在先前的顯示裝置前面配置菲涅耳透鏡,而在中心部聚集指向
性發(fā)散光的顯示裝置。
圖73是本發(fā)明的液晶TV用背照光光學系統(tǒng)的中央部附近的剖面圖。 圖74是本發(fā)明的液晶TV用背照光光學系統(tǒng)的中央部附近的剖面圖。 圖75是分割畫面的上下,自畫面上部與畫面中央部向下方向寫入數據
的驅動方式圖表(diagram)。
圖76是分割畫面的上下,自畫面上部與畫面中央部向下方向寫入^t據
的-弓區(qū)動方式圖表(diagram)。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 )
圖47、圖48、圖49、圖50、圖52、圖53及圖54是本發(fā)明的線狀發(fā) 光光源或點發(fā)光光源行的平面圖。全部的類型均是配置成將發(fā)光部在X方 向排成1行,而可精確地射出帶狀光線。由于發(fā)光部愈細,愈可精確控制 射出角度,因此其形狀與先前的LED芯片的發(fā)光部不同。白色LED情況下, 圖54的橫長的芯片可比圖47的正方形芯片減少安裝數量,因此可降低安 裝成本。由于可提高橫長芯片安裝于降溫基板上時的安裝精確度,因此, 本發(fā)明宜使用圖54的橫長芯片形狀的LED。
場序驅動方式用的線狀發(fā)光光源或點發(fā)光光源行如圖48、圖49及圖 53所示,其特征為將R、 G、 B的三原色LED的發(fā)光部在X方向上排成1 行而配置。由于本發(fā)明的光學系統(tǒng)使用半圓柱透鏡或半圓柱菲涅耳透鏡, 而在X方向上不具聚光功能,因此如圖49所示,即使完全分離3色的發(fā)光 部而配置R、 G、 B的三原色,由于X方向的發(fā)散角大,因此可獲得良好的 均勻亮度。如圖53所示地將R、 G、 B虛線狀地排列成一行的方式,要比將R、 G、 B線狀排列成3行,容易精確控制光的方向性。在降溫基板上一體化 地組裝有發(fā)光光源的電力供給用的布線電路及發(fā)光量的精密調整用的薄膜 電阻體等。
(實施例2 )
圖13、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3、圖30及圖31是 使用本發(fā)明的數個半圓柱透鏡或半圓柱菲涅耳透鏡的帶狀光線產生光學單 元。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以使用2個半圓柱透鏡者為標準。亦可由3個半圓柱 透鏡而構成,不過存在成本及重量增加的問題,因此,以2個半圓柱透鏡 的構造最佳。使2個半圓柱透鏡的光學中心軸(Z軸) 一致,而在Z軸上配 置線狀發(fā)光光源的發(fā)光部或點發(fā)光光源行的發(fā)光部。如圖20、圖21、圖23 及圖30所示,本實施例的情況,是自排列數個朝下的棱鏡的棱鏡片上,自 一個方向入射帶狀光線。帶狀光線完全平行的情況下,無法使各帶狀光線 重迭連續(xù),因此如圖13及圖31所示,本發(fā)明的特征為帶狀光在線保持 少許的發(fā)散角。光學中心軸(Z軸)上側的發(fā)散角(。u)與下側的發(fā)散角 (Qd)必須分別設定于離開Z軸的方向。Qu、 Qd的各個值均為5度以內, 將Qu與Qd的合計值限定于2度至8度的范圍內,而調整2個半圓柱透鏡 的配置時,可使各帶狀光線良好地重迭。將Qu的值設定成比Qd的值大時, 進一步使各帶狀光線的接合良好。亦可使用可改變此種Qu與Qd的值的非圓柱透鏡。亦可將第一個半圓柱透鏡與第二個半圓柱透鏡的光軸偏離,而
傾斜其中 一個半圓柱透鏡。
如圖13、圖18、圖19及圖22所示,通過第二個半圓柱透鏡使用半 圓柱菲涅耳透鏡,可謀求減輕重量。再者,如圖18、圖19及圖22所示, 通過在帶狀光線產生光學單元部上附加各向異性擴散功能,而增大對X軸 方向的光擴散,可進一步擴大點發(fā)光光源的排列間距,而可使點發(fā)光光源 的安裝成本降低。圖18是使用各向異性擴散板,而圖19及圖22則是在第 一半圓柱透鏡及第二半圓柱透鏡的入射光的平面部上附加各向異性擴散功 能。圖52的完全線光源情況下,無需此種各向異性擴散功能。
圖27是白色LED的發(fā)光指向特性,是計測在發(fā)光光源中設置第一個 半圓柱透鏡者的值,且是圖25的Z-Y方向的指向特性與Z-X方向的指向 特性的值。本發(fā)明由于必須在Z方向軸上產生大致平行的帶狀光線,因此, 發(fā)光部與半圓柱透鏡的光學中心軸(Z軸)的配置位置精確度要求非常高。 因而本發(fā)明使用制作圖31所示的透鏡保持器,而使發(fā)光光源、降溫裝置與 2個半圓柱透鏡予以一體化的光學單元。通過使透鏡保持器的側面直接連接 于背照光的框體,可重現(xiàn)性良好地形成入射于排列數個具有光偏向功能的 棱鏡的朝下棱鏡片的角度,且各光學單元不致產生偏差。透鏡保持器是由 反射光的白色塑料而制成。本發(fā)明的特征為棱鏡片的面與光學中心軸(Z軸)的交叉角選定在IO度至24度范圍的值。雖然亦可為30度,不過,此 種情況下需要許多光學單元,而導致成本提高及背照光變厚。IO度以下時, 光的入射角過淺,光學單元的組裝精度4艮難保持,因此最佳的交叉角為15 度至20度的范圍。 (實施例3 )
圖16、圖24、圖38、圖39及圖58是組合半圓柱透鏡與曲面反射聚 光反射鏡的帶狀光線產生光學單元的剖面圖,及并列數個上述光學單元而 配置的背照光的剖面圖。其特征為可以曲面反射鏡調整帶狀光線的發(fā)散 角。為了折返帶狀光線,而取較大的自發(fā)光光源入射于棱鏡片的光程,因 此取較大的點發(fā)光光源在X方向的排列間距,不過,由于使用反射光學系 統(tǒng),因而反射鏡的加工精確度及組裝精確度不易保持。圖58是使用為了提 高自點發(fā)光光源發(fā)出的光的利用效率,而使用2個半圓柱透鏡的光學系統(tǒng)。 與實施例2同樣地,帶狀光線是自一個方向入射于朝下棱鏡片。入射角度 自棱鏡片的基底膜面計測,選定10度至24度的角度范圍。最佳的入射角 與實施例2同樣地,是15度至20度的范圍。
圖38及圖58是將組裝點發(fā)光光源行與半圓柱透鏡的透鏡保持器等的 聚光透鏡系統(tǒng)與曲面反射鏡系統(tǒng)的光源加以冷卻用的降溫裝置予以一體化 的光學單元的剖面圖。為了擴大X方向的點光源的安裝間距,通過在第一 半圓柱透鏡或第二半圓柱透鏡的光入射的側的平面部上附加增大對X方向 的光擴散的各向異性擴散功能,可提高亮度的均勻性。
圖39與圖16及圖24類似,不過曲面反射鏡并非圖16及圖24的二 維反射鏡,而是由復雜的三維形狀的反射鏡構成。圖16及圖24在使用數 個光學單元時,在X方向軸的配置位置上的限制不大,而圖39的情況,即 使在X方向軸的配置位置上亦加上限制,不過,由于可提高帶狀光線的有 效利用率,因此,欲盡可能減低耗電時,可使用圖39的光學單元來組裝背 照光。
(實施例4 )
圖15是并列數個光學單元而配置的背照光的剖面圖,該光學單元是 在排列數個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棱鏡的朝下棱鏡片上,自兩個方向入射帶狀 光線。且是將實施例2的光學單元2組彼此改變方向而交互地配置者。其 是在忽略耗電,而增大背照光的光量時使用的光學系統(tǒng)。通過將圖15的半 圓柱透鏡替換成半圓柱菲涅耳透鏡,可減輕重量。 (實施例5 )
圖17是并列數個光學單元而配置的背照光的剖面圖,該光學單元是 在排列數個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棱鏡的朝下棱鏡片上,自兩個方向入射帶狀
17光線。且是將實施例3的光學系統(tǒng)2組彼此改變方向而交互地配置者。其 在增大背照光的光量時有效。由于無法將反射鏡系統(tǒng)與發(fā)光光源系統(tǒng)予以 一體化,因此,無法簡化背照光的組裝,但是可減輕重量,且比實施例4 的厚度薄。
(實施例6 )
圖14是并列數個光學單元而配置的背照光的剖面圖,該光學單元是 在排列數個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棱鏡的朝下棱鏡片上,自兩個方向入射帶狀 光線。其特征為配置成在1個圓柱透鏡上,將線狀發(fā)光光源或點發(fā)光光 源行彼此相對,而在圓柱透鏡的區(qū)域,方向不同的光交叉。由于是將使用 圖25及圖26的半圓柱透鏡的光源2組彼此相對,而使光入射于1個圓柱 透鏡,因此雖可比實施例4厚度薄,但是無法減輕圓柱透鏡的重量。與實 施例5同樣地,其在增大背照光的光量時有效。 (實施例7 )
圖41、圖42及圖43是本發(fā)明的背照光使用的排列數個具有光偏向功 能的棱鏡的朝下棱鏡片的基本單位的棱鏡剖面圖。圖41是對棱鏡片的基底 膜面,自基底膜面計測,以12度入射后,在基底膜面垂直地射出光者,圖 43是以16度入射后,在基底膜面垂直地射出光者,圖42是以19度入射后, 在基底膜面垂直地射出光者。任何棱鏡均是入射光被與入射側的棱鏡斜面 相對的相反側的斜面完全反射,而在基底膜面,光的行進方向偏向垂直方 向。帶狀光線的光學中心軸(Z軸)設定成與圖41、圖42及圖43所示的 光線的入射角相同角度時,帶狀光線的大部分是在基底膜面以垂直方向射 出。為數度以內的發(fā)散角時,大部分自基底膜面以接近垂直方向的方向射 出。此時帶狀光線的Y方向的寬度W,依入射角cj,而自基底膜面擴大成l /sina倍的寬度,亦即擴大成W/sincj的寬度。在19度入射情況下,是 擴大成3倍的寬度而射出。12度入射情況下,是擴大成約5倍的寬度。如 圖5所示,頂角60度的正三角柱棱鏡片,其入射角為30度,而擴大率僅 為2倍。擴大率小時,需要增加帶狀光線數量,亦即需要增加線狀光源或 點發(fā)光光源行的數量,而導致成本增加。因而,入射角必須為30度以下。 設定大的擴大率時,入射角變小,亮度的變化率亦變大。入射角為8度時, 擴大率達到7倍以上,而不易控制入射角的精確度偏差。因而入射角必須 為IO度以上。
圖59是在圖41、圖42及圖43的朝下棱鏡片上入射發(fā)散角小的帶狀 光線,在棱鏡的斜面全反射,而在基底膜面垂直方向地射出光時的指向特 性圖。如圖60所示,在基底膜的背面附加各向異性擴散功能時的指向特性 圖是圖56。即使組合圖41、圖42及圖43的朝下棱鏡,及在貼合于液晶面 板表面的偏光板的保護膜上附加各向異性擴散功能的圖32及圖33的偏光板,仍可獲得圖56的指向特性。IPS模式及FFS模式,由于產生土45度方
向的光泄漏,因而有對比在士45度方向顯著惡化的問題,因而使用具有圖
55的指向特性的背照光情況下,必須使用特殊的光學補償膜,來防止±45
度方向的光泄漏。該特殊的光學補償膜不易形成大面積,且價格非常高, 而有礙降低成本。
使用本發(fā)明的背照光光學系統(tǒng),將具有圖56或圖59的指向特性的背 照光,與IPS模式或FFS模式等的橫電場方式液晶面板組合時,可解決在 土45度方向上光泄漏的問題。此因,由于在具有圖56及圖59的指向特性 的背照光中,并未自±45度方向射出光,因此原理上不產生光泄漏。使通 過液晶面板表面的偏光板的光,通過具有各向同性擴散功能的面時,則可 變成具有圖57的指向特性。圖56的情況下,只必須使偏光板表面具有各 向同性擴散功能即可。圖59的情況下,通過在偏光板的保護膜上附加各向 異性擴散功能,進一步在偏光板上重迭具有各向同性擴散功能的膜,即可 實現(xiàn)圖57的指向特性。由于本發(fā)明的背照光光學系統(tǒng)可實現(xiàn)非常適合于橫 電場方式液晶模式的指向特性,因此無需特殊的光學補償膜,而可大幅降 低成本。
圖41、圖42及圖43的朝下棱鏡情況下,由于亦可自棱鏡斜面的任何 側入射光,因此于組裝背照光時不致發(fā)生任何問題。而可適用于圖14、圖 15、圖16、圖17、圖20、圖21、圖23、圖24、圖30及圖39等全部的方 式。由于棱鏡的頂角不致形成銳角,因此制造容易,且于處理時不易發(fā)生 頂角破損,因此適合背照光的量產。 (實施例8 )
圖44、圖45及圖46是本發(fā)明的背照光使用的排列數個具有光偏向功 能的棱鏡的朝下棱鏡片的剖面圖。圖44是對棱鏡片的基底膜面,自基底膜 面計測,以12度入射后,在基底膜面垂直地射出光者,圖45是以16度入 射后,在基底膜面垂直地射出光者,圖46是以19度入射后,在基底膜面 垂直地射出光者。任何棱鏡均是入射光以與入射側的棱鏡斜面相對的相反 側的斜面完全反射,而在基底膜面上,光的行進方向偏向垂直方向。與實 施例7不同的處為,頂角O是由不同的兩種棱鏡構成。圖44是在頂角為70 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之間,配置2個頂角為90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圖45 是在頂角為68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之間,配置1個頂角為90度的等腰三 角柱棱鏡。圖46是在頂角為66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之間,配置1個頂角 為90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其特征為任何復合棱鏡均是為了避免頂角為 90度的棱鏡頂角角尖阻礙入射的光,而使角尖的高度比具有偏向功能的棱 鏡的角尖的高度低。即使與不存在頂角為90度的棱鏡的實施例7的棱鏡片 比較,光的偏向功能并無差異。
19在頂角為90度的棱鏡上,如圖36所示,自基底膜側入射的光具有再 度向入射的方向,以棱鏡的2個斜面全反射,而返回相同方向的再返回反 射功能。由于具有該功能,因此,為圖44、圖45及圖46的棱鏡片時,與 偏光轉換分離組件膜組合時,比實施例7的棱鏡片,可提高光的有效利用 效率,可進一步提高亮度。頂角為90度的棱鏡,其再返回反射功能的效果 最高,不過,只要是頂角在80至110度范圍的等腰三角柱,均發(fā)現(xiàn)反射功 能,因此可改善光的有效利用效率。
在圖44、圖45及圖46的朝下棱鏡片上,入射發(fā)散角小的帶狀光線, 以棱鏡的斜面全反射,而在基底膜面垂直方向地射出光時的指向特性圖, 與實施例7相同,可獲得與圖59相同者。但是,如圖56所示地改變指向 特性,且如圖61所示地,在棱鏡的基底膜的背面附加各向異性擴散功能時, 即使獲得圖56所示的指向特性,頂角為90度的朝下棱鏡具備的光再返回 反射功能,由于各向異性擴散光的作用減弱,因此亮度提高的效果不大。 因而,不使基底膜的背面具備各向異性擴散功能,而如圖59的指向特性, 在液晶面板上入射光,通過液晶面板后,使設置于液晶面板表面的偏光板 的保護膜上具備各向異性擴散功能,而發(fā)現(xiàn)圖56的指向特性者,光的有效 利用效率提高,可實現(xiàn)亮度高的顯示。為了確?!?5度方向的辨識性,而 在附加有各向異性擴散功能的保護膜上設置各向同性擴散功能膜或附加對 土45度方向的各向異性擴散功能的膜時,可實現(xiàn)圖57的指向特性。 (實施例9 )
圖4、圖5及圖40是本發(fā)明的背照光使用的排列數個具有光偏向功能 的棱鏡的朝下棱鏡片的基本單位的棱鏡剖面圖。任何棱鏡均自棱鏡的急斜 面?zhèn)葘π泵嬉?0度的角度入射光時,在相反側的緩斜面,光被完全反射, 而自棱鏡片的基底膜面垂直方向地射出光。
自圖13、圖18、圖19、圖22及圖31的帶狀光線射出光學系統(tǒng)射出 的帶狀光線的光學中心軸(Z軸),設定成與圖4、圖5及圖40所示的光線 入射角相同角度時,帶狀光線的大部分在基底膜面垂直方向地射出。帶狀 光線的發(fā)散角為數度以內時,幾乎全部的光自基底膜面以接近垂直方向的 方向射出。此時,帶狀光線的Y軸方向的寬度W,依入射角a,而自基底膜 面擴大成1/sina倍的寬度,亦即擴大成W/sina的寬度。在10度入射 情況下,是擴大成5. 8倍的寬度而射出。20度入射情況下,是擴大成約2. 9 倍的寬度而射出。如圖5所示,頂角60度的正三角柱棱鏡片,其入射角為 30度,帶狀光線的寬度僅擴大2倍。擴大率小時,需要增加帶狀光線數量, 亦即需要增加線狀光源或點發(fā)光光源行的單元數,而導致成本增加。因而, 入射角必須為30度以下。為了增加擴大率,而縮小入射角時,不易謀求亮 度的均勻化,而發(fā)生亮度不一致。入射角為8度時,擴大率達到7倍以上,入射角少許變化即導致亮度大幅變化。因而入射角必須為IO度以上。
圖59是在圖4、圖5及圖40的朝下棱鏡片上入射發(fā)散角小的帶狀光 線,在棱鏡的斜面全反射,而在基底膜面垂直方向地射出光時的指向特性 圖。如圖62所示,在棱鏡片的基底膜的背面附加各向異性擴散功能時的指 向特性圖是圖56。即使組合圖4、圖5及圖40的朝下棱鏡片,及在貼合于 液晶面板表面的偏光板的保護膜上附加各向異性擴散功能的圖32及圖33 的偏光板,仍可獲得圖56的指向特性。IPS模式及FFS模式,由于產生土 45度方向的光泄漏,因而有對比在士45度方向顯著惡化的問題,因而使用 圖55的各向同性背照光情況下,必須使用特殊的光學補償膜,來防止±45
度方向的光泄漏。該特殊的光學補償膜不易形成大面積,且價格非常高, 而有礙降低成本。
使用本發(fā)明的背照光光學系統(tǒng),將具有圖56或圖59的指向特性的背 照光,與IPS模式或FFS模式等的橫電場方式液晶面板組合時,可解決在 土45度方向上光泄漏的問題。此因,由于在具有圖56及圖59的指向特性 的背照光中,并未自±45度方向射出光,因此原理上不產生光泄漏。使通 過液晶面板表面的偏光板的光,通過具有各向同性擴散功能的面時,則具 有圖57的指向特性。圖56的情況下,只必須使偏光板的保護膜表面具有 各向同性擴散功能即可。圖59的情況下,通過在偏光板的保護膜上附加各 向異性擴散功能,進一步在偏光板上重迭具有各向同性擴散功能的膜,即 可實現(xiàn)圖57的指向特性。由于本發(fā)明的背照光光學系統(tǒng)可實現(xiàn)非常適合于 橫電場方式液晶顯示模式的指向特性,因此無需特殊的光學補償膜,而可 大幅降低成本。MVA模式亦同樣地,可擴大視野角,并可降低電路成本。
圖5的朝下正三角柱棱鏡情況下,由于亦可自棱鏡斜面的任何側入射 光,因此于組裝背照光時不致發(fā)生作業(yè)錯誤及問題。因而,可適用于圖14、 圖15、圖16、圖17、圖20、圖21、圖23、圖24、圖30及圖39等全部使 用帶狀光線產生光學系統(tǒng)的背照光方式。
圖4及圖40的朝下等腰三角柱棱鏡情況下,必須自棱鏡的急斜面?zhèn)?對急斜面垂直地入射光,而無法適用于圖14、圖15及圖17的方式的背照 光光學系統(tǒng)。由于圖4及圖40的光的入射方向是限定于一個方向,因此, 即使將直接光未入射的陰影部分的斜面,如圖6、圖7、圖8及圖9所示作 為散射面,或是將傾斜角改變成45度,仍不致妨礙入射光的偏向作用。特 別是如圖7及圖9所示,通過將直接光未入射的陰影部分的斜面角度形成 45度,如圖36所示,可發(fā)現(xiàn)再返回反射功能,因此可提高亮度。 (實施例10)
圖IO及圖ll是本發(fā)明的背照光使用的排列數個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棱 鏡的朝下棱鏡片的剖面圖。與實施例9不同的處為頂角0是由兩種不同的棱鏡構成。圖10是在頂角 為50度至55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之間,排 列1行頂角為90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圖11是在頂角0為50度至55度 的等腰三角柱棱鏡之間,排列2行頂角為90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其特征 為任何的復合棱鏡片均是頂角為90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的頂角角尖不致 阻礙入射的光,而其角尖高度比頂角 在50度至55度的范圍的具有偏向 功能的棱鏡角尖的高度低。即使與頂角為90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不存在的 實施例9的棱鏡片比較,光的偏向功能并無差異。
頂角為90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如圖36所示,自基底膜側入射的光 具有再度向入射的方向,以棱鏡的2個斜面全反射,而返回相同方向的再 返回反射功能。由于具有該功能,因此,為圖10及圖11的棱鏡片時,與 偏光轉換分離組件膜組合時,比實施例9的棱鏡片,可提高光的有效利用 效率,可進一步提高亮度。頂角為90度的棱鏡,其再返回反射功能的效果 最高,不過,只要是頂角在80至110度范圍的等腰三角柱,均發(fā)現(xiàn)反射功 能,因此可改善光的有效利用效率。
在圖10及圖11的朝下棱鏡片上,入射發(fā)散角小的帶狀光線,以棱鏡 的斜面全反射,而在基底膜面垂直方向地射出光時的指向特性圖,與實施 例9相同,可獲得與圖59相同者。但是,如圖56所示地改變指向特性, 且如圖63所示地,在棱鏡片的基底膜的背面附加各向異性擴散功能時,即 使獲得圖56所示的指向特性,頂角為90度的等腰三角柱棱鏡具備的光再 返回反射功能,由于各向異性擴散光的作用減弱,因此亮度提高的效果不 大。因而,不使基底膜的背面具備各向異性擴散功能,而如圖59的指向特 性,在液晶面板上入射光,通過液晶面板后,使設置于液晶面板表面的偏 光板的保護膜上具備各向異性擴散功能,而發(fā)現(xiàn)圖56的指向特性者,光的 有效利用效率提高,可實現(xiàn)亮度高的顯示。為了確保士45度方向的辨識性, 而在附加有各向異性擴散功能的保護膜上設置各向同性擴散功能膜或附加 對士45度方向的各向異性擴散功能的膜時,可實現(xiàn)圖57的指向特性。 (實施例11 )
圖6 4及圖71是本發(fā)明的背照光系統(tǒng)使用的排列數個具有光偏向功能 的五角柱棱鏡的朝下棱鏡片的剖面圖。圖64是排列數個頂角為53。,頂角 的分角0a^6度,0b-37度,I 0a- b|=21度,接觸于基底膜的斜面的 角度為45度的五角柱棱鏡。對基底膜以16度入射的帶狀光線,全部以五 角柱棱鏡的斜面全反射,而對基底膜垂直方向地射出。接觸于基底膜的斜 面形成45度時,如圖36所示,自基底膜的相反側入射的光再度向入射方 向全反射而返回。而可具備與圖IO及圖11相同的作用。頂角在50度至55 度的范圍,分角0a、 G)b的差的絕對值在15度至30度的范圍,且接觸于 基底膜面的傾斜面的角度在35度至50度的范圍的五角柱中,只要可使以 a的角度入射于基底膜的帶狀光線全部對基底膜垂直地射出,即可用作本 發(fā)明背照光系統(tǒng)的光學系統(tǒng)使用的具有光偏向功能的五角柱朝下棱鏡片。 接觸于基底膜面的傾斜面的角度,以45度為最佳角度。通過在基底膜面的 背面,如圖63所示地附加各向異性擴散面,即可實現(xiàn)圖56的指向特性。 圖71是排列數個頂角為68度,頂角的分角0a-G)b-34度,|0a-0b|=O 度,接觸于基底膜的斜面的角度為45度的五角柱棱鏡。圖71為了設計成 自一個方向入射帶狀光線用,使入射的光偏向,而將未作用的斜面傾斜成 45度,因此不形成左右對稱。
圖64及圖71兩者均是設計成對基底膜以16度入射的帶狀光線用, 而具有幾乎相同的偏向功能,不過,圖71的頂角大,容易制作五角柱棱鏡, 于處理時不易發(fā)生頂角破損,因此在量產在線使用圖71者,可提高良率。 (實施例12)
圖12、圖34及圖35是說明并列配置數個本發(fā)明的帶狀光線產生光學 系統(tǒng),通過在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棱鏡片上傾斜入射帶狀光線,擴大帶狀光 線的發(fā)光寬度,同時通過使帶狀光線的行進方向對棱鏡片的基底膜面變成 垂直方向,可形成面狀的發(fā)光源,而可用作液晶顯示裝置用的背照光光源 的構造剖面圖。
圖12以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棱鏡片,改變在液晶面板面垂直方向的行 進方向的光,具有如圖59所示的指向特性。因而,不使用光學補償膜,即 可解決IPS模式及FFS模式等橫電場方式液晶面板上成為問題的在視角± 45度方向上光泄漏的問題。通過附加各向異性擴散功能的片,使通過配置 于液晶面板上部的偏光板的光擴散,可輕易地變成具備圖56的指向特性的 光。再者,除了各向異性擴散功能的外,通過附加各向同性擴散功能,可 更輕易地變成圖57的指向特性。通過將各向異性擴散功能與各向同性擴散 功能形成于各個不同層上,可自由調整視角士90度方向與視角士45度方向 的光量,可依不同用途而自由設計光的配向方向。愈增強各向異性擴散功 能與各向同性擴散功能,液晶面板的正面亮度愈低,因此在將耗電抑制在 最小限度情況下,如圖32及圖33所示地在液晶面板上的偏光板上附加弱 的各向異性擴散功能時,可降低成本,且可獲得最高的正面亮度與最高的 對比。
圖12中,如圖7、圖8、圖9、圖10、圖11、圖37、圖44、圖45、 圖46、圖51、圖64及圖71所示,除光偏向功能的外,通過使棱鏡片具備 容易發(fā)現(xiàn)再返回反射功能的構造,可提高可再利用自偏光分離組件膜反射 的光的機率。偏光分離組件膜的面預先加工成鏡面者,可進行亮度高且對 比高的影像顯示。
圖35是將各向異性擴散片配置于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棱鏡片與偏光分離組件片之間,藉此,通過使被偏光分離組件片所反射的光多重反射,可 提高可再度有效利用的機率。并可使各帶狀發(fā)光光源行的接合亮度均勻。
通過該各向異性擴散片的光,其指向性自圖59變成圖56。為圖56的指向 性時,即使IPS模式及FFS模式,亦不致增加±45度方向的光,因此不致 發(fā)生由于在土45度方向的視野角的光泄漏造成對比降低。光通過液晶面板 與配置于液晶面板上的偏光板后,使用±45度方向的各向異性擴散片或各 向同性擴散片時,可獲得圖57的指向特性。
圖34是將本發(fā)明的線狀發(fā)光光源或點發(fā)光光源行自液晶面板的畫面 上部向下部巻動(scroll)點亮驅動情況的平面圖與剖面圖。本發(fā)明由于可
利用可進行DC (直流)脈沖驅動的LED及無機EL等作為光源,因此,可非 常簡單地以成本低廉的電路巻動(scroll)點亮驅動。由于液晶分子的響應 時間延遲,均發(fā)生2至10msec程度的響應延遲時間,移動快速的影像顯示 時,發(fā)生影像的輪廓模糊的問題,但是,由于本發(fā)明是通過停止自液晶面 板上重寫影像數據的后,至液晶分子完全響應結束的延遲時間帶的背照光 點亮,可完全改善影像輪廓的模糊。由于本發(fā)明必須精確地控制自光源產 生的光的行進方向,因此,將白色LED光源的發(fā)光部,如圖47、圖48、圖 49、圖50及圖54所示地細長排列于光源的排列方向特別重要。通過盡量 縮小帶狀光線產生光學系統(tǒng)的Y方向上的發(fā)光光源寬度,可正確地控制Y -Z面上光的行進方向。因而,為了防止發(fā)光量減低,如圖54所示,通過 將LED芯片本身形成細長形,爭取發(fā)光面積,來確保發(fā)光量。由于本發(fā)明 并未使用先前液晶TV用背照光使用的圖55所示的完全擴散光(各向同性 擴散光)的光,作為背照光的光學系統(tǒng)的出發(fā)點,因此,不致消耗無效光 產生時需要的電力。因此可節(jié)約電力。 (實施例13)
圖65是本發(fā)明的雙工(多任務(multiplex))驅動方式場序液晶面板 的原理說明圖。將1H (水平掃描)期間分割成一半,選擇2條分離1/2V 程度的掃描線使其動作,將斷開時序錯開1/2H程度,在分割成一半的水 平期間,時間分割不同色的影像信號,而在垂直方向(V方向)上分離1/ 2V程度的像素上分別寫入。采用該方式,掃描線的寫入時間減少成一半, 而先前的場序驅動方式,則有為了驅動影^象信號布線,而驅動器IC內部的 頻率頻率增加成3倍的問題,若采用本方式的雙工驅動方式,則頻率頻率 的增加可抑制為1. 5倍。
圖66是本發(fā)明的三工(多任務(multiplex))驅動方式場序液晶面4反 的原理說明圖。將1H (水平掃描)期間分割成1/3,選擇3條分離1 / 3V 程度的掃描線使其動作,將斷開時序錯開1 / 3H程度,在分割成1 / 3H的 水平期間,時間分割不同色的影像信號,而在垂直方向(V方向)上分離1
24/3V程度的像素上分別寫入。該方式的特征為掃描線的寫入時間減少成 1 / 3,頻率頻率與使用先前的濾色器的面板完全相同的頻率數即可。
觀察圖65及圖66 了解,隨著增加多任務數量,顯示畫面的分割數增 加。雙工驅動方式最多可將畫面分割成5個。三工驅動方式最多可將畫面 分割成7個。從時刻與畫面位置的圖表(diagram)可了解,各色分割而發(fā)光 的區(qū)域,是自畫面的上部向下部巻動(scroll)驅動。為了順利地進行巻動 驅動,必須盡量將背照光的V方向(垂直方向)予以多數分割,而分別驅 動。使用冷陰極管(CCFL)的方式,增加燈數量,而進行巻動驅動時,必 須分別驅動全部的燈,由于必須3原色個別地點亮,因此亦須增加燈數量。 如此成為成本非常高的背照光系統(tǒng)。場序驅動用背照光光源采用巻動驅動 時,最適合采用三色的R、 G、 B可發(fā)光的LED光源。為了不增加LED的安 裝數量,而增加V方向(垂直方向)的分割數,只必須減低水平方向的LED 的配置密度即可。形成此種光源的最佳光學系統(tǒng),是使用圖16、圖24及圖 39的曲面反射鏡系統(tǒng)的帶狀光線產生光學系統(tǒng)。點發(fā)光光源行使用圖38及 圖58。
(實施例14)
圖67及圖68是本發(fā)明的將畫面分割成上下兩個的雙工(多任務 (multiplex))驅動方式場序液晶面板的原理說明圖。其是掃描線數量多的 高清晰度TV用者。具有1080條掃描線的高清晰度,由于其1H(水平掃描) 期間短達15.4|asec,因此圖65的方式分割成1 / 2時,7.7lasec成為允 許重寫數據的時間。最大的問題是影像信號線的信號的延遲時間。圖66的 方式是分割成1/3,因此,5. ljasec成為允許重寫數據的時間。100吋等 級的大型液晶TV,由于其影像信號線的電容與電阻均大,因此采用圖65及 圖66的方式難以實現(xiàn)。圖67及圖68中,掃描線的水平掃描期間為2倍, 因此分割成1/2,而15.4 m sec成為允許重寫數據的時間。觀察圖式了解, 由于影像信號線的長度減半,電容與電阻亦分別減半,因此在可充分驅動 的范圍內。
為了將影像信號線分割成上下,圖67及圖68比圖65及圖66,必須 驅動兩倍數量的影像信號線,因此影像信號線驅動用IC的數量,圖67及 圖68為圖65及圖66的兩倍,而無法避免成本提高。但是,先前的使用濾 色器的液晶面板,由于影像信號線需要R、 G、 B的3組,因此影像信號數 量需要圖65及圖66的面板的3倍數量,即使圖67及圖68的影像信號線 數量為圖65及圖66的面板的兩倍,其增加情形不如先前的嚴重。
圖67及圖68中的重點,觀察畫面位置與時刻的圖表(diagram) 了解, 是將畫面的中央線對稱地選擇驅動掃描線。通過采用此種畫面中央線對稱 存取驅動方式,在畫面中央部,必定相同色的發(fā)光區(qū)域集中,如圖73及圖74所示,通過精密:l也配置一個^f吏畫面中央部發(fā)光的光源,可防止在畫面中 央部造成混色。
圖69及圖70是本發(fā)明的將畫面分割成上下兩個的三工(多任務 (multiplex))驅動方式場序液晶面板的原理說明圖。圖69及圖70,由于 掃描線的水平掃描期間為2倍,因此,分割成1/3, 10. 2jusec是允許重 寫數據的時間。觀察圖式了解,由于影像信號線的長度減半,因此電容與 電阻亦分別減半,而抑制在可充分驅動的范圍。畫面全體的發(fā)光、非發(fā)光 分割數最多時為13個,因此,比圖67及圖68時的9個增加相當多。將發(fā) 光區(qū)域自畫面的上部至下部,全面地巻動(scroll)驅動時,只必須以圖75 及圖76所示的圖表(diagram)驅動即可實現(xiàn)。但是,圖75及圖76的情況 下,即使背照光的發(fā)光部可順利地巻動(scroll)驅動,但是在畫面的中央 部容易發(fā)生區(qū)塊分割現(xiàn)象,稱不上是適合均勻的大畫面顯示的驅動。以圖 67、圖68、圖69及圖70的圖表(diagram)驅動時,原理上不發(fā)生畫面中央 部的區(qū)塊分割現(xiàn)象,因此,即使使用場序驅動方式仍可實現(xiàn)均勻的大畫面 顯示。
使用本發(fā)明的背照光光源時,通過自畫面上部至中央、自下部至中央 精確地調整單位光源單元的Z軸,如圖72所示,不使用菲涅耳透鏡,仍可 實現(xiàn)先前使用巨大的菲涅耳透鏡來調整光的指向特性者。因而100吋以上 的大畫面顯示裝置,需要具備使光集中在觀察者的方向上,而調整畫面全 體亮度的功能。
2權利要求
1、一種場序驅動方式主動矩陣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為在1H期間,自1條數據線,錯開1/2H時間而時間分割地送出R、G、B的三原色中2個不同的色數據,柵極線者,通過在畫面的垂直方向上,分別使分離1/2V程度的不同的2列柵極線個別地動作,并錯開1/2H的時序而斷開各個柵極線,在1/2V程度分離的不同的2列像素上寫入各個不同的色信號數據;并通過自畫面的上部向下部,或是自畫面的下部向上部進行該動作,依序時間分割地寫入R、G、B的三原色的色數據來顯示,在1場或1個幀顯示畫面中,將2色以上不同的色信號寫入顯示畫面上。
2、 一種場序驅動方式主動矩陣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為在1H期間, 自1條數據線,錯開1/3H時間而時間分割地送出3個不同的色數據,柵 極線者,通過在畫面的垂直方向上,分別使分離1/3V程度的不同的3列 柵極線個別地動作,并錯開1/3H的時序而斷開各個柵極線,在1/3V程 度分離的不同的3列像素上寫入各個不同的色信號數據;并通過自畫面的 上部向下部,或是自畫面的下部向上部進行該動作,依序時間分割地寫入 不同的3色以上的色信號數據來顯示,在1場或1個幀顯示畫面中,將3 色以上不同的色信號寫入顯示畫面上。
3、 一種場序驅動方式主動矩陣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為為了將顯示 畫面全體分割成上下兩個來顯示,而將1行的lt據在線下地分別分割,并 分別驅動地連接于各個外部驅動電路,上部的畫面區(qū)域,在1H期間,自1 條數據線,錯開1/2H而時間分割地送出R、 G、 B的三原色中2個不同的 色數據,柵極線者,通過在畫面的垂直方向上,分別使分離1/4V程度的 不同的2列柵極線個別地動作,并錯開1/2H的時序而斷開各個柵極線, 在1 /4V程度分離的不同的2列像素上寫入各個不同的2色的色信號數據; 并反復自畫面的上部向中央部,或是自畫面的中央部向上部依序進4亍該動 作,同時,下部的畫面區(qū)域,在1H期間,自l條凝:據線,4昔開1/2H,并 按照與上部畫面區(qū)域相同色的順序,時間分割地送出與上部畫面區(qū)域選出 者相同系統(tǒng)的色的不同信號數據,柵極線者,通過在畫面的垂直方向上, 使分離1/4V程度的不同的2列柵極線,且與在畫面的上部區(qū)域選出的柵 極線,在將畫面的水平中央線作為線對稱軸的位置上不同的2條柵極線個 別地動作,并錯開1/2H的時序而斷開各個柵極線,在1/4V程度分離的 不同的2列像素上分別寫入與上部的畫面區(qū)域選出的種類相同系統(tǒng)的色信 號數據;并反復自畫面的下部向中央部,或是自畫面的中央部向下部依序 地與上部的像素區(qū)域同步進行該動作。
4、 一種場序驅動方式主動矩陣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為為了將顯示畫面全體分割成上下兩個來顯示,而將1行的數據在線下地分別分割,并分別驅動地連接于各個外部驅動電路,上部的像素區(qū)域,在1H期間,自1 條數據線,錯開1/犯的時間而時間分割地送出3個不同的色數據,柵極 線者,通過在畫面的垂直方向上,分別使分離1/6V程度的不同的3列柵 極線個別地動作,并錯開1/3H的時序而斷開各個柵極線,在1/6V程度 分離的不同的3列像素上寫入各個不同的3色的色信號數據;并反復自畫 面的上部向中央部,或是自畫面的中央部向上部依序進4亍該動作,同時, 下部的畫面區(qū)域,在1H期間,自l條數據線,錯開1/3H,并按照與上部 畫面區(qū)域相同色的順序,時間分割地送出與上部畫面區(qū)域選出者相同系統(tǒng) 的色的不同信號數據,柵極線者,通過在畫面的垂直方向上,使分離1/6V 程度的不同的3列柵極線,且與在畫面的上部區(qū)域選出的柵極線,在將畫 面的水平中央線作為線對稱軸的位置上不同的3條4冊極線個別地動作,并 錯開1/3H的時序而斷開各個柵極線,在1/6V程度分離的不同的3列像 素上分別寫入與上部的像素區(qū)域選出的種類相同系統(tǒng)的色信號數據;并反 復自畫面的下部向中央部,或是自畫面的中央部向下部依序地與上部的像 素區(qū)域同步進行該動作。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場序驅動方式主動矩陣 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液晶顯示裝置的面發(fā)光光源,是一發(fā)光光學 系統(tǒng),該發(fā)光光學系統(tǒng)是,并列配置數個帶狀光線產生光學單元,其組合l條線狀發(fā)光光源或l 行點發(fā)光光源行、及數個半圓柱透鏡,并將半圓柱透鏡的光學中心軸(Z軸) 方向的光的發(fā)散角控制在2度至8度范圍內,在將數個上述帶狀光線的射 出方向排列在相同方向,而平行地配置于液晶面板的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數 個棱鏡行所組成的棱鏡片上,以自液晶面板的平面計測,為10度至24度 范圍的入射角入射帶狀光線,并以棱鏡片的棱鏡的傾斜面使帶狀光線全反 射,而對液晶面板的平面大致垂直方向地射出帶狀光線;或者是,使來自曲面反射聚光反射鏡的光的射出方向形成相同方向, 而并列配置數個帶狀光線產生光學單元,其組合l條線狀發(fā)光光源或l行 點發(fā)光光源行、1個以上半圓柱透鏡及曲面反射聚光反射鏡,并將發(fā)散角 控制在2度至8度范圍內,在平行地配置于液晶面板的具有光偏向功能的 數個棱鏡行所組成的棱鏡片上,以自液晶面板的平面計測,為10度至24 度范圍的入射角入射帶狀光線,以棱鏡片的棱鏡的傾斜面,使帶狀光線全 反射,而對液晶面板的平面大致垂直方向地射出帶狀光線;或者是,使光的射出方向彼此形成相反方向地交互并列而配置數個帶 狀光線產生光學單元,其組合1條線狀發(fā)光光源或1行點發(fā)光光源行、及 數個半圓柱透鏡,并將半圓柱透鏡的光學中心軸(Z軸)方向的光的發(fā)散角控制在2度至8度范圍內,而在平行地配置于液晶面板的具有光偏向功能 的數個棱鏡行所組成的棱鏡片上,以自液晶面板的平面計測, 一方的帶狀 光源以+ 10度至+ 24度的范圍,另一方相反方向的帶狀光源以-10度至-24 度的范圍入射, 以棱鏡片的棱鏡兩方的傾斜面,使方向相反的帶狀光線 全反射,并對液晶面板的平面大致垂直方向地射出上述帶狀光線;或者是,使光的射出方向彼此形成相反方向地交互并列地配置數個帶 狀光線產生光學單元,其組合1條線狀發(fā)光光源或1行點發(fā)光光源行、1 個半圓柱透鏡及曲面反射聚光反射鏡,且將發(fā)散角控制在2度至8度的范 圍內,在平行地配置于液晶面板的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數個棱鏡行所組成的 棱鏡片上,以自液晶面板的平面計測, 一方的帶狀光源以+ 10度至+ 24度 的范圍,另一方相反方向的帶狀光源以-10度至-24度的范圍入射,以棱 鏡片的棱鏡兩方的傾斜面,使方向相反的帶狀光線全反射,并對液晶面板 的平面大致垂直方向地射出上述帶狀光線;或者是,并列地配置數個光學單元,其組合2條彼此相對的線狀發(fā)光 光源或2行彼此相對的點發(fā)光光源行、對應于各個光源的2個半圓柱透鏡 及l(fā)個圓柱透鏡,而產生將半圓柱透鏡的光學中心軸(Z軸)方向的光發(fā)散 角控制成通過圓柱透鏡后,限制在2度至8度范圍內,彼此在圓柱透鏡區(qū) 域交叉的2條帶狀光線,在平行地配置于液晶面板的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數 個棱鏡行所組成的棱鏡片上,以自液晶面板的平面計測, 一方的帶狀光源 以+ 10度至+ 24度的范圍,另一方相反方向的帶狀光源以-10度至-24 度的范圍入射,以棱鏡片的棱鏡兩方的傾斜面,使方向相反的帶狀光線全 反射,并對液晶面板的平面大致垂直方向地射出上述帶狀光線。
6、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場序驅動方式主動矩陣液晶顯示裝置, 其特征在于,前述液晶顯示裝置的背照光面發(fā)光光源,是一帶狀光線產生 光學系統(tǒng),該帶狀光線產生光學系統(tǒng)是,1條線狀發(fā)光光源或1行點發(fā)光光 源行、及數個半圓柱透鏡,并將半圓柱透鏡的光學中心軸(Z軸)方向的光 的發(fā)散角控制在2度至8度范圍內,在將數個上述帶狀光線的射出方向排 列在相同方向,而平行地配置于液晶面板的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數個棱鏡行 所組成的棱鏡片上,以自液晶面板的平面計測,為10度至24度范圍的入 射角入射帶狀光線,并以棱鏡片的棱鏡的傾斜面使帶狀光線全反射,而對 液晶面板的平面大致垂直方向地射出帶狀光線;或者是,1條線狀發(fā)光光源或1行點發(fā)光光源行、l個以上半圓柱透鏡 及曲面反射聚光反射鏡,并將發(fā)散角控制在2度至8度范圍內,在平行地 配置于液晶面板的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數個棱鏡行所組成的棱鏡片上,以自 液晶面板的平面計測,為10度至24度范圍的入射角入射帶狀光線,以棱 鏡片的棱鏡的傾斜面,使帶狀光線全反射,而對液晶面板的平面大致垂直方向地射出帶狀光線;或者是,1條線狀發(fā)光光源或1行點發(fā)光光源行、及數個半圓柱透鏡, 并將半圓柱透鏡的光學中心軸(Z軸)方向的光的發(fā)散角控制在2度至8度 范圍內,而在平行地配置于液晶面板的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數個棱鏡行所組 成的棱鏡片上,以自液晶面板的平面計測, 一方的帶狀光源以+ 10度至+ 24度的范圍,另一方相反方向的帶狀光源以-10度至-24度的范圍入射, 以棱鏡片的棱鏡兩方的傾斜面,使方向相反的帶狀光線全反射,并對液晶 面板的平面大致垂直方向地射出上述帶狀光線;或者是,1條線狀發(fā)光光源或1行點發(fā)光光源行、l個半圓柱透鏡及曲 面反射聚光反射鏡,且將發(fā)散角控制在2度至8度的范圍內,在平行地配 置于液晶面板的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數個棱鏡行所組成的棱鏡片上,以自液 晶面板的平面計測, 一方的帶狀光源以+ 10度至+ 24度的范圍,另一方相 反方向的帶狀光源以-10度至-24度的范圍入射,以棱鏡片的棱鏡兩方的 傾斜面,使方向相反的帶狀光線全反射,并對液晶面板的平面大致垂直方 向地射出上述帶狀光線;對應于各個光源的2個半圓柱透鏡及1個圓柱透鏡,而產生將半圓柱透鏡 的光學中心軸(Z軸)方向的光發(fā)散角控制成通過圓柱透鏡后,限制在2度 至8度范圍內,彼此在圓柱透鏡區(qū)域交叉的2條帶狀光線,在平行地配置 于液晶面板的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數個棱鏡行所組成的棱鏡片上,以自液晶 面板的平面計測, 一方的帶狀光源以+ 10度至+ 24度的范圍,另一方相反 方向的帶狀光源以-10度至-24度的范圍入射,以棱鏡片的棱鏡兩方的傾 斜面,使方向相反的帶狀光線全反射,并對液晶面板的平面大致垂直方向 地射出上述帶狀光線,對應于液晶顯示畫面中央部的位置的前述帶狀光線產生光學系統(tǒng)的基 本單位單元僅存在1個,對應于前述帶狀光線產生光學系統(tǒng)的基本單位單 元的光學中心軸的光線,通過具有光偏向功能的棱鏡片而偏向,并向前述 液晶顯示裝置的畫面中央部垂直地射出。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有關一種序驅動方式主動矩陣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1H期間(水平掃描期間),自1條數據線(影像信號線),錯開1/2H時間而時間分割地送出R、G、B的三原色中2個不同的色數據,柵極線(掃描線)者,通過在畫面的垂直方向(V方向)上,分別使分離1/2V程度的不同的2列柵極線個別地動作,并錯開1/2H的時序而斷開各個柵極線,可在1/2V程度分離的不同的2列像素上寫入各個不同的色信號數據;并通過自畫面的上部向下部,或是自畫面的下部向上部進行該動作,依序時間分割地寫入R、G、B的三原色的色數據來顯示,可在1場或1個幀顯示畫面中,將2色以上不同的色信號寫入顯示畫面上。
文檔編號G09G3/36GK101488331SQ20091000017
公開日2009年7月22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6月6日
發(fā)明者田中榮 申請人:三國電子有限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勃利县| 祥云县| 攀枝花市| 秦皇岛市| 嘉鱼县| 色达县| 汕头市| 方城县| 通州市| 罗甸县| 察隅县| 玛多县| 准格尔旗| 保德县| 和顺县| 昌江| 镇宁| 临汾市| 梁河县| 新龙县| 介休市| 甘谷县| 黔江区| 内丘县| 胶州市| 吉木萨尔县| 和田县| 唐山市| 孟州市| 稻城县| 青州市| 嵊泗县| 鹤岗市| 长丰县| 闽清县| 镇坪县| 那坡县| 连山| 剑河县| 额济纳旗| 南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