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畫素驅動電路,特別是有關于一種利用可變電阻調變電流 大小,并利用電流鏡的效應,以調整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亮度(變亮或變暗)的畫素驅動電路。
背景技術:
隨著光學科技與技術的進步,目前顯示技術已發(fā)展數(shù)類不同機制的顯示裝置,例 如液晶顯示技術、電漿顯示技術、有機發(fā)光技術等。在現(xiàn)階段液晶顯示面板已廣泛地應用于 電子產(chǎn)品顯示面板上。液晶顯示器具有高畫質、體積小、重量輕、低電壓驅動、低消耗功率 及應用范圍廣等優(yōu)點,其已取代傳統(tǒng)的陰極射線管成為顯示器的主流技術。而有機發(fā)光二 極管(OLED)顯示器則是一種使用電流驅動有機薄膜發(fā)光的顯示器,且其發(fā)光可為單獨的 的紅色、藍色、綠色,甚至是全彩。由于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器所使用的有機薄膜為自發(fā)光, 因此無需液晶顯示器(IXD)所需的背光源。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器可以大幅降低耗電、簡 化生產(chǎn)過程、使面板厚度變薄,且具有自發(fā)光、廣視角、響應速度快、低耗電量、對比強、亮度 高、可全彩化以及動畫顯示等特點及優(yōu)點,被認為是極具潛力的平面顯示器。而上述的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通常須依靠畫素驅動電路加以驅動畫素顯示。在現(xiàn)有技 術中,請參考圖1,其顯示一般傳統(tǒng)的主動式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畫素驅動電路的等效電路圖, 其是泛指一種2T1C架構。如圖1所示,此架構顧名思義包含兩個晶體管以及一電容的架構。 晶體管10的柵極耦接掃描訊號Vg,源極耦接驅動電壓信號Vd,漏極耦接晶體管11的柵極。 晶體管11的源極耦接Vdd訊號,源極與柵極間配置電容12。其工作原理如下所述當掃描 訊號Vg處于高電位(high voltage, HV)時,由數(shù)據(jù)線傳輸而來的驅動電壓信號Vd會由于 晶體管(Transistor) 10的導通(turn on)而將驅動電壓信號Vd傳送至電容12與晶體管 11的柵極(gate),迫使晶體管11導通,而使得有機發(fā)光二極管13能夠發(fā)光。掃描訊號Vg 若處于低位準或電位(low voltage,LV)時,晶體管10關閉(turn off),基于電容12會將 上一周期所儲存的能量釋放,此時晶體管11仍然處于導通狀態(tài),所以有機發(fā)光二極管13仍 持續(xù)發(fā)光。上述傳統(tǒng)設計的缺點在于在電壓驅動的畫素中,流經(jīng)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電流 ⑴的大小,受到臨界電壓(Vt)所影響。又,晶體管11在運作過程中,其臨界電壓(Vt)往 往會因為內電荷的累積而上升,而導致流經(jīng)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電流(I)下降,造成發(fā)光亮 度降低。此外,中國臺灣專利TW 1287771中,其揭露一種主動式有機發(fā)光顯示器及其畫素 驅動電路。請參考圖2,是一典型電流驅動主動式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畫素的等效電路圖。其 中,晶體管20的源極連接至一數(shù)據(jù)線,以通入一驅動電流信號Id,柵極連接至一掃描線,以 通入掃描電位Vg,而漏極連接至晶體管22的源極。晶體管22的柵極連接至晶體管23的 柵極,而其漏極連接至有機發(fā)光二極管25的陽極與晶體管23的源極。晶體管21的源極連 接至數(shù)據(jù)線以通入驅動電流信號Id,柵極連接至掃描線以通入掃描電位Vg,而其漏極連接
5至晶體管22的柵極與晶體管23的柵極。晶體管23的源極連接至有機發(fā)光二極管25的陽 極,其漏極連接至一電壓位準Vdd。有機發(fā)光二極管25的陰極連接至另一電壓位準Vss。電 容24的兩端分別連接至晶體管23的柵極以及有機發(fā)光二極管25的陽極。為了產(chǎn)生穩(wěn)定 的電流使有機發(fā)光二極管25維持穩(wěn)定的發(fā)光亮度,掃描電位Vg透過掃描線開啟晶體管20 與21,使驅動電流信號Id提供至晶體管22與電容24,而在電容24內形成一對應于此驅動 電流信號Id的電壓位準。而當掃描電位Vg為低電位時,晶體管20與21系關閉。同時,由 于晶體管22與晶體管23位于相對應的鏡射電路(mirror circuit)上。因此,在晶體管22 與23具有相同電特性的情況下,儲存于電容24內的電壓準位將會引致一與前述驅動電流 信號Id相當?shù)碾娏鱅,經(jīng)由晶體管23提供至有機發(fā)光二極管25,而使其發(fā)光。除此之外,在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器發(fā)展的過程中,仍有許多值得改進之處。舉例 而言,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驅動電路成本太高,且常因為某些因素使得其驅動電流失去精準 性,而導致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器的顯示畫面不協(xié)調。此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有機發(fā)光二極管 的畫素驅動電路設計尚包括下述的缺點如畫素開口率不佳,布局(layout)面積因素使得 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發(fā)光區(qū)域減少等。因此,因上述的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優(yōu)于現(xiàn)有技術的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畫 素驅動電路,其是現(xiàn)有技術所無法比擬的,并且可以有效地增加發(fā)光(顯示)效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是 利用一種電流鏡(current mirror)電路架構以取代傳統(tǒng)的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畫素驅動電 路,以提升顯示面板的效能及亮度。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顯示面板的畫素驅動電路,其是利用調整運算 放大器的功率及/或可變電阻的大小以調整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發(fā)光亮度。本實用新型是通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第一技術方案一種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包括至少一畫素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 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還包括一運算放大器,包含正極輸入端、負極輸入端及一輸出 端;一數(shù)據(jù)線,耦接所述正極輸入端;一可變電阻,包含電阻第一端及電阻第二端,所述可 變電阻的電阻第一端耦接所述輸出端;每一所述畫素驅動電路包括一第一晶體管,包含 第一柵極、第一源極及第一漏極,其中所述第一源極耦接至所述可變電阻的電阻第二端;一 第二晶體管,包含第二柵極、第二源極及第二漏極,所述第二源極耦接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第 一柵極;一掃瞄線,耦接至所述第二柵極;一第三晶體管,包含第三柵極、第三源極及第三 漏極,其中所述第三柵極耦接至所述第二晶體管的第二漏極,以使所述第一晶體管與第三 晶體管構成一電流鏡;一第一電壓位準,耦接所述第三源極;一電容,包含電容第一端與電 容第二端,其中所述電容第一端耦接至所述第二晶體管的第二漏極與所述第三晶體管的第 三柵極;一有機發(fā)光二極管,包含一陽極與一陰極,其中所述陽極耦接至所述第一晶體管的 第一漏極與所述第三晶體管的第三漏極;及一第二電壓位準,耦接至所述陰極。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晶體管與所述第三晶體管的通道的寬長比具有一比例關系。進一步地,所述電容第二端耦接至所述第三晶體管的第三源極以及所述第一電壓位準,或者所述電容第二端耦接至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一漏極、所述第三晶體管的第三漏 極以及所述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陽極。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電壓位準是接地電位。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晶體管、所述第二晶體管與所述第三晶體管均為N型晶體管。進一步地,所述可變電阻的電阻第一端耦接所述運算放大器的負極輸入端。第二技術方案一種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包括至少一畫素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 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還包括一運算放大器,包含正極輸入端、負極輸入端及一輸出 端;一數(shù)據(jù)線,耦接所述正極輸入端;一可變電阻,包含電阻第一端及電阻第二端;一第一 電壓位準,耦接所述電阻第一端;每一所述畫素驅動電路包括一第一晶體管,包含第一柵 極、第一源極及第一漏極,其中所述第一漏極耦接至所述可變電阻的電阻第二端;一第二晶 體管,包含第二柵極、第二源極及第二漏極,其中所述第二漏極耦接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一 源極;一第二電壓位準,耦接至所述第二源極;一第三晶體管,包含第三柵極、第三源極及 第三漏極,其中所述第三源極耦接所述第二晶體管的第二柵極;一掃瞄線,耦接至所述第三 柵極;一第四晶體管,包含第四柵極、第四源極及第四漏極,其中所述第四柵極耦接至所述 第三晶體管的第三漏極,以使所述第二晶體管與所述第四晶體管構成一電流鏡;一第三電 壓位準,耦接所述第四源極;一電容,包含電容第一端與電容第二端,其中所述電容第一端 耦接至所述第三晶體管的第三漏極與所述第四晶體管的第四柵極;一有機發(fā)光二極管,包 含一陽極與一陰極,其中所述陽極耦接至所述第四晶體管的第四漏極;及一第四電壓位準 耦接至所述陰極。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晶體管與所述第四晶體管的通道的寬長比具有一比例關系。進一步地,所述電容第二端耦接至所述第四晶體管的第四源極以及所述第三電壓 位準,所述電容第二端耦接至所述第四晶體管的第四漏極以及所述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陽 極。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電壓位準或者所述第四電壓位準是接地電位。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晶體管、所述第二晶體管、所述第三晶體管與所述第四晶體管 均為P型晶體管。進一步地,所述可變電阻的電阻第一端耦接所述運算放大器的負極輸入端。第三技術方案一種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包括至少一畫素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每一所 述畫素驅動電路包括一第一晶體管,包含第一柵極、第一源極及第一漏極;一掃瞄線,耦 接至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一柵極;一第二晶體管,包含第二柵極、第二源極及第二漏極,所 述第二漏極耦接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一源極;一資料線,耦接至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一源 極與所述第二晶體管的第二漏極;一第三晶體管,包含第三柵極、第三源極及第三漏極,所 述第三柵極耦接至所述第二晶體管的第二柵極,以使所述第二晶體管與所述第三晶體管構 成一電流鏡;一第一電壓位準,耦接所述第二源極與所述第三源極;一電容,包含電容第一 端與電容第二端,其中所述電容第一端耦接至所述第二晶體管的第二柵極、所述第一晶體 管的第一漏極與所述第三晶體管的所述第三柵極,所述電容第二端耦接至所述第一電壓位 準;一有機發(fā)光二極管,包含一陽極與一陰極,其中所述陽極耦接至所述第三晶體管的所述第三漏極;及一第二電壓位準,耦接至所述陰極。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晶體管與所述第三晶體管的通道的寬長比具有一比例關系。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電壓位準是接地電位。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晶體管、所述第二晶體管與所述第三晶體管均為N型晶體管。本實用新型所實現(xiàn)的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具有如下優(yōu)點以一種P型或N型 電流鏡為基礎的電路架構,用于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器上,在生產(chǎn)中不但可以節(jié)省布局空 間且可以提高顯示面板的效能及亮度。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圖1是現(xiàn)有技術中一主動式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畫素驅動電路的等效電路圖。圖2是現(xiàn)有技術中另一主動式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畫素驅動電路的等效電路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主動式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畫素驅動電路的等效 電路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主動式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畫素驅動電路的等效 電路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的主動式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畫素驅動電路的等效 電路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例的主動式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畫素驅動電路的等效 電路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五實施例的主動式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畫素驅動電路的等效 電路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主動式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器的畫素驅動電路 的方塊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主動式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器的畫素驅動電 路的方塊圖。
具體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將配合其較佳實施例與隨附的圖示詳述于下。應可理解為本實用新型 中所有的較佳實施例僅為例示之用,并非用以限制。因此除文中的較佳實施例外,本實用新 型亦可廣泛地應用在其它實施例中。且本實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任何實施例,應以隨附的申 請專利范圍及其同等領域而定。此外,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P型或N型電流鏡 (current mirror)為基礎的電路架構,用于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器上,在生產(chǎn)中不但可以 節(jié)省布局(layout)空間且可以提高畫素的效能(performance)。請參考圖3,其顯示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畫素驅動電 路的等效電路圖。其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所提出的一種畫素驅動電路,包含晶體管32、 晶體管33、晶體管34、有機發(fā)光二極管37以及電容35。舉例而言,晶體管32、晶體管33與 晶體管34為N型晶體管。如圖3所示,晶體管32的柵極電性連接晶體管33的漏極、晶體
8管34的柵極與電容35的第一端,晶體管32的源極電性連接一電壓位準(Vdd) 36與電容35 的第二端,晶體管32的漏極電性連接一由數(shù)據(jù)線而來的驅動電壓信號(Vdata) 30。類似地, 晶體管33的源極電性連接驅動電壓信號30與晶體管32的漏極,晶體管33的柵極電性連 接一由掃描線傳輸而來的驅動電壓信號(Vgate) 31,且晶體管33的漏極電性連接晶體管34 的柵極與電容35的第一端。晶體管34的源極電性連接至一電壓位準36與電容35的第二 端,晶體管34的漏極電性連接至主動式有機發(fā)光二極管37的陽極。有機發(fā)光二極管37的 陰極電性連接至一接地電位。綜上所述,電容35的第一端分別電性連接至晶體管32的柵 極、晶體管33的漏極與晶體管34的柵極,而第二端分別電性連接至晶體管32的源極、晶體 管34的源極以及電壓準位(Vdd) 36。電容35的面積及大小可為任意比例,根據(jù)實際或設計 需要而調整其大小。如圖3所示,其是利用電流鏡的電路架構的畫素等效電路圖,在此實施例中,電流 鏡是指晶體管32與晶體管34相對映而言。其中晶體管32與晶體管34的通道的寬長比具 有一比例關系。其中電流鏡的工作方式如下所述當顯示面板驅動時,掃描訊號(Vg)31處 于高電位時,將訊號傳遞至晶體管33的柵極,并通過數(shù)據(jù)線而來的驅動電壓信號(Vd) 30而 使得晶體管33、32導通,并通過晶體管33的導通而傳送至電容35與晶體管34的柵極,迫 使晶體管34導通,因而使得有機發(fā)光二極管37能夠發(fā)光。若掃描訊號31的訊號處于低電 位時,則晶體管33關閉,而基于數(shù)據(jù)線而來的驅動電壓信號30仍可使晶體管32導通,并且 電容35即將上一周期所儲存的能量釋放,而將其中的電壓加于晶體管34的柵極,使得晶體 管34仍然處于導通狀態(tài),所以有機發(fā)光二極管37仍可以得到晶體管34而來的電流,而持 續(xù)發(fā)光。請參考圖4,其顯示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畫素驅動電 路的等效電路圖。其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所提出的一種畫素驅動電路,包含晶體管100、 晶體管110、晶體管120、有機發(fā)光二極管50以及電容140。此外,運算放大器150與可變電 阻130電性連接畫素驅動電路,而此兩者是配置于外部電路區(qū)域(指非顯示區(qū)域),故不會 占據(jù)顯示區(qū)域面積。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相同構成要件不重復敘述或說明。此外,本 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概念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方法所制作的 顯示面板。如圖4所示,上述運算放大器150的輸入端(正極)電性連接一由數(shù)據(jù)線而來的驅 動電壓信號(Vdata) 160,運算放大器150的輸出端與其反向輸入端(負極)電性連接。運 算放大器150所產(chǎn)生的一負回授路徑,使得可變電阻130上的壓降與電壓信號160上的壓 降相同。舉例而言,晶體管100、晶體管110與晶體管120為N型晶體管。晶體管100的源 極透過可變電阻130而耦接至運算放大器150的輸出端,晶體管100的柵極電性連接晶體 管110的源極,且晶體管100的漏極電性連接主動式有機發(fā)光二極管50的陽極。類似地, 晶體管110的源極一方面透過可變電阻130而耦接至運算放大器150的輸出端,另一方面, 該晶體管110的源極電性連接晶體管100的柵極,晶體管110的柵極電性連接一由掃描線 傳輸而來的驅動電壓信號(Vgate) 170,且晶體管110的漏極電性連接晶體管120的柵極與 電容140的一端。晶體管120的源極電性連接至一電壓位準(Vdd) 180,以及上述電容140 的另一端。晶體管120的漏極電性連接至主動式有機發(fā)光二極管50的陽極。有機發(fā)光二 極管50的陰極電性連接至一接地電位。綜上所述,電容140的一端分別電性連接至晶體管120的源極以及電壓準位(Vdd) 180,而另一端分別電性連接至晶體管120的柵極以及晶體 管110的漏極。電容140的面積及大小可為任意比例,根據(jù)實際或設計需要而調整其大小。如圖4所示,其是利用電流鏡的電路架構的畫素等效電路圖,在此實施例中,電流 鏡是指晶體管100與晶體管120相對映而言。其中電流鏡的工作方式如下所述當顯示面 板驅動時,掃描訊號(Vg) 170處于高電位時,由數(shù)據(jù)線而來的驅動電壓信號(Vd)160直接使 得晶體管100導通,并通過晶體管110的導通而傳送至電容140與晶體管120的柵極,迫使 晶體管120導通,因而使得有機發(fā)光二極管50能夠發(fā)光。若掃描訊號170的訊號處于低電 位時,則晶體管110關閉,而基于數(shù)據(jù)線而來的驅動電壓信號160仍可使晶體管100導通, 并且電容140即將上一周期所儲存的能量釋放,而將其中的電壓加于晶體管120的柵極,使 得晶體管120仍然處于導通狀態(tài),所以有機發(fā)光二極管50仍可以得到晶體管120與晶體管 100而來的電流,而持續(xù)發(fā)光。從上述可知,有機發(fā)光二極管50驅動所需的電流主要由電流鏡所提供。值得注意 的是由數(shù)據(jù)線而來的驅動電壓信號160分別經(jīng)由運算放大器150與可變電阻130,而到達晶 體管100的源極與晶體管110的源極,因此利用可變電阻130的大小得以調整電流大小,并 搭配電流鏡的效應,可以調整有機發(fā)光二極管50的亮度(變亮或變暗)。舉例而言,可變電 阻130為外部的可變電阻,故就有機發(fā)光二極管50的亮暗度而言,使用者可從外部簡易調 變可變電阻130以改變顯示面板的明亮度。舉例而言,其是利用晶體管100與晶體管120 具有不同的通道寬度/長度(W/L)比以及充電比例。換言之,本實用新型是利用掃描訊號 170以控制電流鏡(包含晶體管100與晶體管120)的運作,亦即當掃描訊號170為高電位 時,電流鏡架構開啟(work on),通過晶體管100與120的通道的寬長(W/L)比以控制其電 流比例,而映射至有機發(fā)光二極管50的一端而使其發(fā)光。此外,當掃描訊號170為低電位 時,利用數(shù)據(jù)線信號160與電壓位準(Vdd) 180的持續(xù)提供電壓,有機發(fā)光二極管50仍可以 得到晶體管120與晶體管100而來的電流,而持續(xù)發(fā)光。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畫素設計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 新型。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如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顯示面板中的有機發(fā)光 二極管的畫素驅動電路的等效電路圖,其中部分配置與組件與圖2相仿,相同部分則不再 贅述。如圖5所示,在畫素驅動電路的設計中,電容140的一端分別電性連接至晶體管100 的漏極、晶體管120的漏極以及有機發(fā)光二極管50的陽極,另一端分別電性連接至晶體管 120的柵極與晶體管110的漏極。類似地,當顯示面板驅動時,掃描訊號170處于高電位時, 由數(shù)據(jù)線而來的驅動電壓信號160直接使得晶體管100導通,并通過晶體管110的導通而 傳送至電容140與晶體管120的柵極,迫使晶體管120導通,因而使得有機發(fā)光二極管50 能夠發(fā)光。接著,掃描訊號170的訊號處于低電位時,晶體管110關閉,數(shù)據(jù)線的驅動電壓 信號160使晶體管100導通,且電容140于上一周期所儲存的電壓施加于晶體管120的柵 極,使得晶體管120導通,因此有機發(fā)光二極管50仍可持續(xù)發(fā)光。請參考圖6,其顯示本實用新型第四較佳實施例的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畫素驅動電 路的等效電路圖。其中畫素驅動電路包含晶體管200、晶體管210、晶體管220、晶體管230、 有機發(fā)光二極管250以及電容260。此外,運算放大器270與可變電阻240電性連接畫素驅 動電路。與前述實施例不同的是此實施例不采用N型晶體管,而使用P型晶體管?;贜
10型晶體管的端點與P型晶體管相反,故其電性耦接方式與N型晶體管電流鏡架構稍有變化。如圖6所示,上述運算放大器270的輸入端(正極)電性連接一數(shù)據(jù)線驅動電壓 信號271,運算放大器270的輸出端電性連接晶體管230的柵極,運算放大器270的反向輸 入端(負極)電性連接可變電阻240。運算放大器270以及晶體管230用以產(chǎn)生一負回授 路徑,使得可變電阻240上的壓降與電壓信號271上的壓降相同。舉例而言,晶體管200、晶 體管210、晶體管220與晶體管230為P型晶體管。晶體管230的柵極耦接至運算放大器 270的輸出端,晶體管230的漏極電性連接運算放大器270的負極與可變電阻240,且晶體 管230的源極電性連接晶體管200的漏極與晶體管220的源極。類似地,晶體管220的柵極 電性連接掃描線驅動電壓信號272,且晶體管220的漏極電性連接晶體管210的柵極與電容 260的一端。晶體管210的源極電性連接至一電壓位準(Vdd) 273,晶體管210的漏極電性 連接至主動式有機發(fā)光二極管250的陽極與電容260的另一端。有機發(fā)光二極管250的陰 極電性連接至一接地電位。電容260的一端分別電性連接至晶體管210的漏極以及主動式 有機發(fā)光二極管250的陽極,另一端分別電性連接至晶體管210的柵極以及晶體管220的 漏極。類似地,電容260的面積及大小可為任意比例,根據(jù)實際或設計需要而調整其大小。如圖6所示,其是利用電流鏡的電路架構的畫素等效電路圖,在此實施例中,電流 鏡指晶體管200與晶體管210相對映而言。其中電流鏡的工作方式當顯示面板驅動時,掃 描訊號272處于高電位時,數(shù)據(jù)線的驅動電壓信號271透過運算放大器270使得晶體管230 導通,而基于電壓位準(Vdd) 273的電壓信號而使晶體管200導通,并通過晶體管220的導 通而傳送至電容260與晶體管210的柵極,迫使晶體管210導通,因而使得有機發(fā)光二極管 250能夠發(fā)光。接著,掃描訊號272的訊號處于低電位時,晶體管220關閉,而基于電容260 將上一周期所儲存的能量釋放,而將其中的電壓加于晶體管210的柵極,使得晶體管210仍 然處于導通狀態(tài),所以有機發(fā)光二極管250仍可以得到晶體管210而來的電流,而持續(xù)發(fā) 光。值得注意的是晶體管200、210的源極同時耦接參考電壓(Vdd) 273,且電壓源271 提供一適當電壓給運算放大器270的輸入端時,晶體管200、210以及晶體管230將落于工 作區(qū)而導通,而通過可變電阻240所產(chǎn)生電流可以成為電流鏡中有機發(fā)光二極管250所參 考的電流。因此,利用調整可變電阻240的大小得以調整電流大小,并搭配電流鏡的效應, 可以調整有機發(fā)光二極管250的亮度(變亮或變暗)。舉例而言,可變電阻240為外部的 可變電阻,因此,本實用新型可以輕易從外部調變可變電阻240以改變顯示面板的明亮度。 舉例而言,通過晶體管200與晶體管210具有不同的通道寬度/長度(W/L)比以控制其電 流比例,而映射至有機發(fā)光二極管250的一端而使其發(fā)光。此外,由于晶體管200與晶體管 210位于相對應的鏡射電路(mirror circuit)上(相對于晶體管220而言)。因此,在晶 體管200與210具有一定的電特性的情況下,儲存于電容260內的電壓位準將會引發(fā)一與 可變電阻240的驅動電流信號相當或成一比例的電流,經(jīng)由晶體管210提供給有機發(fā)光二 極管250。本實用新型的第五實施例,參考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顯示面板中的有機發(fā)光二極 管的畫素驅動電路的等效電路圖,其中部分配置與組件與第六圖相仿,相同部分則不再贅 述。如圖7所示,在畫素驅動電路的設計中,電容260的一端分別電性連接至晶體管210的 源極以及電壓準位(Vdd) 273,而另丨端分別電性連接至晶體管210的柵極以及晶體 220的漏極。類似地,當顯示面板驅動時,掃描訊號272處于高電位時,由數(shù)據(jù)線而來的驅動電 壓信271使得晶體管230導通,并通過晶體管220的導通而傳送至電容260與晶體管210 的柵極,迫使晶體管210導通,因而使得有機發(fā)光二極管250能夠發(fā)光。接著,掃描訊號272 的訊號處于低電位時,晶體管220關閉,而基于電容260于上一周期所儲存的電壓施加于晶 體管210的柵極,使得晶體管210導通,因此有機發(fā)光二極管250仍可持續(xù)發(fā)光。本實施例 中的有機發(fā)光二極管250的發(fā)光機制類似于圖6的實施例。接下來,參考圖8,其是本實用新型的主動式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畫素驅動電路 300,一較佳實施例的方塊示意圖。其只用于說明,而非詳細的電路布局圖。舉例而言,此 驅動電路300,包括復數(shù)個矩陣式排列的畫素驅動電路單元301,例如為圖6或圖7具有電 流鏡的畫素驅動電路單元。每一復數(shù)個矩陣式排列的畫素驅動電路單元301的一第一端 點透過其相對應的掃描線而電性連接一掃描驅動電壓訊號310,第二端點透過運算放大器 330經(jīng)由其相對應的數(shù)據(jù)線而電性連接數(shù)據(jù)驅動電壓訊號320,第三端點電性連接可變電 組340。運算放大器330所產(chǎn)生的一負回授路徑,使得可變電阻340上的壓降與電壓信號 320上的壓降相同。本實施例的主動式有機發(fā)光顯示器,可用以產(chǎn)生如圖6或圖7電流鏡架 構下的顯示效果。參考圖9,其是本實用新型的主動式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畫素驅動電路400,另一較 佳實施例的方塊示意圖。同樣地,其只用于說明,而非詳細的電路布局圖。舉例而言,此驅動 電路400,包括復數(shù)個矩陣式排列的畫素驅動電路單元401,例如為圖4或圖5具有電流鏡 的畫素驅動電路單元。每一復數(shù)個矩陣式排列的畫素驅動電路單元401的一第一端點透過 其相對應的掃描線而電性連接一掃描驅動電壓訊號410,第二端點透過運算放大器430與 可變電組440經(jīng)由其相對應的數(shù)據(jù)線而電性連接數(shù)據(jù)驅動電壓訊號420。運算放大器430 所產(chǎn)生的一負回授路徑,使得可變電阻440上的壓降與電壓信號420上的壓降相同。本實 施例的主動式有機發(fā)光顯示器,可用以產(chǎn)生如圖4或圖5電流鏡架構下的顯示效果。本實用新型雖以較佳實例闡明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內容, 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范圍。
1權利要求一種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包括至少一畫素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還包括一運算放大器,包含正極輸入端、負極輸入端及一輸出端;一數(shù)據(jù)線,耦接所述正極輸入端;一可變電阻,包含電阻第一端及電阻第二端,所述可變電阻的電阻第一端耦接所述輸出端;每一所述畫素驅動電路包括一第一晶體管,包含第一柵極、第一源極及第一漏極,其中所述第一源極耦接至所述可變電阻的電阻第二端;一第二晶體管,包含第二柵極、第二源極及第二漏極,所述第二源極耦接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一柵極;一掃瞄線,耦接至所述第二柵極;一第三晶體管,包含第三柵極、第三源極及第三漏極,其中所述第三柵極耦接至所述第二晶體管的第二漏極,以使所述第一晶體管與第三晶體管構成一電流鏡;一第一電壓位準,耦接所述第三源極;一電容,包含電容第一端與電容第二端,其中所述電容第一端耦接至所述第二晶體管的第二漏極與所述第三晶體管的第三柵極;一有機發(fā)光二極管,包含一陽極與一陰極,其中所述陽極耦接至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一漏極與所述第三晶體管的第三漏極;及一第二電壓位準,耦接至所述陰極。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容第二端耦 接至所述第三晶體管的第三源極以及所述第一電壓位準,或者所述電容第二端耦接至所述 第一晶體管的第一漏極、所述第三晶體管的第三漏極以及所述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陽極。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壓位準 是接地電位。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體管、所 述第二晶體管與所述第三晶體管均為N型晶體管。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變電阻的電 阻第一端耦接所述運算放大器的負極輸入端。
6.一種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包括至少一畫素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 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還包括一運算放大器,包含正極輸入端、負極輸入端及一輸出端; 一數(shù)據(jù)線,耦接所述正極輸入端; 一可變電阻,包含電阻第一端及電阻第二端; 一第一電壓位準,耦接所述電阻第一端; 每一所述畫素驅動電路包括一第一晶體管,包含第一柵極、第一源極及第一漏極,其中所述第一漏極耦接至所述可 變電阻的電阻第二端;一第二晶體管,包含第二柵極、第二源極及第二漏極,其中所述第二漏極耦接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一源極;一第二電壓位準,耦接至所述第二源極;一第三晶體管,包含第三柵極、第三源極及第三漏極,其中所述第三源極耦接所述第二 晶體管的第二柵極;一掃瞄線,耦接至所述第三柵極;一第四晶體管,包含第四柵極、第四源極及第四漏極,其中所述第四柵極耦接至所述第 三晶體管的第三漏極,以使所述第二晶體管與所述第四晶體管構成一電流鏡; 一第三電壓位準,耦接所述第四源極;一電容,包含電容第一端與電容第二端,其中所述電容第一端耦接至所述第三晶體管 的第三漏極與所述第四晶體管的第四柵極;一有機發(fā)光二極管,包含一陽極與一陰極,其中所述陽極耦接至所述第四晶體管的第 四漏極;及一第四電壓位準耦接至所述陰極。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容第二端耦 接至所述第四晶體管的第四源極以及所述第三電壓位準,或者所述電容第二端耦接至所述 第四晶體管的第四漏極以及所述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陽極。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壓位準 或者所述第四電壓位準是接地電位。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體管、所 述第二晶體管、所述第三晶體管與所述第四晶體管均為P型晶體管。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變電阻的電 阻第一端耦接所述運算放大器的負極輸入端。
11.一種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包括至少一畫素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每一所 述畫素驅動電路包括一第一晶體管,包含第一柵極、第一源極及第一漏極; 一掃瞄線,耦接至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一柵極;一第二晶體管,包含第二柵極、第二源極及第二漏極,所述第二漏極耦接所述第一晶體 管的第一源極;一資料線,耦接至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一源極與所述第二晶體管的第二漏極; 一第三晶體管,包含第三柵極、第三源極及第三漏極,所述第三柵極耦接至所述第二晶 體管的第二柵極,以使所述第二晶體管與所述第三晶體管構成一電流鏡; 一第一電壓位準,耦接所述第二源極與所述第三源極;一電容,包含電容第一端與電容第二端,其中所述電容第一端耦接至所述第二晶體管 的第二柵極、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一漏極與所述第三晶體管的所述第三柵極,所述電容第 二端耦接至所述第一電壓位準;一有機發(fā)光二極管,包含一陽極與一陰極,其中所述陽極耦接至所述第三晶體管的所 述第三漏極;及一第二電壓位準,耦接至所述陰極。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壓位是接地電位。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體管、 所述第二晶體管與所述第三晶體管均為N型晶體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揭露一種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包括一畫素驅動電路數(shù)組,一運算放大器,正極輸入端耦接一數(shù)據(jù)線,輸出端耦接一可變電阻的第一端;其中每一所述畫素驅動電路包括一由第一晶體管與第二晶體管構成的電流鏡,利用此電流鏡的作用使得一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發(fā)光。本實用新型所實現(xiàn)的有機發(fā)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通過提供一種P型或N型電流鏡為基礎的電路架構,用于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器上,在生產(chǎn)中不但可以節(jié)省布局空間且可以提高顯示面板的效能及亮度。
文檔編號G09G3/32GK201757973SQ20102013628
公開日2011年3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3月19日
發(fā)明者劉綸烽, 吳德峻, 張世孟, 李懷安, 林建銘, 江美昭, 莫啟能, 謝明達 申請人:福建華映顯示科技有限公司;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