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不丟失筆帽的圓珠筆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筆,尤其是不丟失筆帽的圓珠筆。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在學習用具當中,筆是學生們常用的文具之一。由于筆帽經(jīng)常不經(jīng)意而丟失,因此,給學生們帶來一種不便。基于這樣的考慮,本發(fā)明推出一種不丟失筆帽的圓珠筆。經(jīng)檢索,未發(fā)現(xiàn)有類同的發(fā)明。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推出一種不丟失筆帽的圓珠筆。 一種不丟失筆帽的圓珠筆,它是由筆桿、筆帽、筆芯組成;筆桿由前桿和后桿經(jīng)螺紋聯(lián)接構成,在前桿的內周壁上設有徑向的內壁內槽,在前桿的外壁中部設有一個周向的外壁內槽,在后桿的外壁中部設有一個周向的外壁內槽;筆帽的內腔均可與前桿、后桿的端部呈動配合狀,筆帽設有固定夾,固定夾的末端設有呈直角內彎的彎鉤;筆芯的軸向總長大于筆桿的總長,且外壁中部設有一大直徑段,該大直徑段可以在前桿的內壁內槽里軸向滑動;當筆帽與前桿的端部配合時,嵌置在筆桿內的筆芯處于非工作狀,彎鉤處于前桿的外壁內槽,從而使筆帽得到軸向定位;當筆帽與后桿的端部配合時,筆桿內的筆芯處于工作狀,彎鉤處于后桿的外壁內槽,從而使筆帽另一個方向的軸向定位。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免去筆帽丟失的可能,給人們帶來了方便。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圖I為本實用新型半剖結構示意圖。圖2為筆桿其前桿和后桿經(jīng)螺紋配合的半剖示意圖。圖3為筆帽半剖結構示意圖。圖4為筆芯結構示意圖。圖5為該筆處于應用狀態(tài)時,其半剖結構示意圖。各圖中,I、筆桿,11、前桿,12、后桿,13、內壁內槽,14、外壁內槽,15、外壁內槽;2、
筆帽,21、固定夾,22、彎鉤;3、筆芯,31、大直徑段。
具體實施方式
圖I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由筆桿I、筆帽2、筆芯3組成;筆桿I由前桿11和后桿12經(jīng)螺紋聯(lián)接構成;筆芯3嵌置在筆桿I內,其大直徑段31可在前桿11的內壁內槽13里軸向滑動。當人們要寫字時,首先克服固定夾21的彈性力,將圖I所示狀的筆帽2其彎鉤22自外壁內槽14拉出;其后,把筆帽2與筆桿I進行分離,最后將筆帽2與后桿12配合。與此同時,在固定夾21恢復力的作用下,彎鉤22被嵌入后桿12的外壁內槽15。這樣,不僅將筆帽2固定,而且筆芯3也被前推,并處于應用位置。由于該筆不管處于應用與否的狀態(tài),均與筆帽2息息相關,因此該筆的筆帽2不會丟失。
權利要求1. 一種不丟失筆帽的圓珠筆,它是由筆桿、筆帽、筆芯組成;筆桿由前桿和后桿經(jīng)螺紋聯(lián)接構成,其特征在于在前桿(11)的外壁中部設有一個周向的外壁內槽(14),在后桿(12)的外壁中部設有一個周向的外壁內槽(15);筆帽(2)其固定夾(21)的末端設有呈直角內彎的彎鉤(22)。
專利摘要一種不丟失筆帽的圓珠筆,由筆桿1、筆帽2、筆芯3組成;筆桿1由前桿11和后桿12經(jīng)螺紋聯(lián)接構成,當筆帽2與前桿11的端部配合時,嵌置在筆桿1內的筆芯3處于非工作狀,彎鉤22處于外壁內槽14,使筆帽2得到軸向定位;當筆帽2與后桿12的端部配合時,筆桿1內的筆芯3處于工作狀,彎鉤22處于外壁內槽15,使筆帽2得到軸向定位。由于不管處于應用與否的狀態(tài),均與筆帽2息息相關,因此該筆的筆帽2不會丟失。
文檔編號B43K7/00GK202573429SQ20122024424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29日
發(fā)明者李爽 申請人: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