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涉及一種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虛擬現(xiàn)實技術是指將現(xiàn)實場景虛擬化并生成三維虛擬實時圖像,再將三維虛擬實時圖像與其他虛擬圖像融合形成組合圖像后通過顯示裝置呈現(xiàn)給觀看者。目前,虛擬現(xiàn)實頭盔是虛擬現(xiàn)實技術中較為成熟的應用,其頭盔內部安裝有與用戶左右眼相對應的頭盔顯示器,兩個頭盔顯示器能夠分別顯示帶有不同視覺角度的圖像,觀看者獲取這種視覺差異的圖像后獲得沉浸式的三維虛擬畫面的視覺享受。
然而,對于近視眼或遠視眼的觀看者,在使用虛擬現(xiàn)實頭盔等頭戴式虛擬現(xiàn)實裝置時,還需要戴上相應的近視鏡或遠視鏡,這降低了頭戴式虛擬現(xiàn)實裝置的舒適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以提高頭戴式虛擬現(xiàn)實裝置的舒適性或者提供一種具有防窺功能的非頭戴式顯示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顯示組件,其具有顯示區(qū)并且配置為從所述顯示區(qū)向預設方向發(fā)射成像光線;以及屈光組件,其設置在所述顯示組件的顯示側并且配置為對至少部分所述成像光線進行發(fā)散或會聚。
例如,在該顯示裝置中,所述屈光組件被配置為可調整對所述至少部分成像光線的發(fā)散或會聚程度。
例如,在該顯示裝置中,所述屈光組件包括:彼此間隔設置的第一透鏡和第二透鏡;以及調整機構,其與所述第一透鏡和所述第二透鏡連接并且配置為調整所述第一透鏡和所述第二透鏡的間距。
例如,所述第一透鏡和所述第二透鏡沿所述成像光線的傳播方向依次排列。
例如,在該顯示裝置中,所述屈光組件還包括:第三透鏡,其設置于所述第二透鏡的遠離所述第一透鏡的一側。
例如,在該顯示裝置中,所述第三透鏡與所述第一透鏡和所述第二透鏡都間隔設置。
例如,所述第一透鏡、所述第二透鏡和所述第三透鏡沿所述成像光線的傳播方向依次排列。
例如,在該顯示裝置中,所述第一透鏡和所述第二透鏡都為凸透鏡,所述第三透鏡為凹透鏡。
例如,在該顯示裝置中,所述屈光組件為液晶透鏡。
例如,所述液晶透鏡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間的第一電極、第二電極和液晶層,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彼此間隔設置并且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中的至少一個包括多個彼此間隔設置的子電極。
例如,所述第二基板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顯示組件之間;并且所述第二基板為偏振片,或者所述液晶透鏡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二基板與所述顯示組件之間的偏振片。
例如,所述液晶透鏡與所述顯示組件共用所述偏振片。
例如,所述顯示組件包括彼此相對設置的第三基板和第四基板、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三基板和所述第四基板之間的液晶層,所述第三基板設置于所述偏振片和所述第四基板之間。
例如,在該顯示裝置中,所述液晶透鏡包括驅動單元,所述驅動單元配置為對所述液晶透鏡施加電壓以改變所述液晶透鏡的屈光度。
例如,所述液晶透鏡與所述顯示組件共用所述驅動單元。
例如,在該顯示裝置中,所述屈光組件包括:屈光單元,其配置為對所述至少部分成像光線進行發(fā)散或會聚;以及距離調整機構,其配置為改變所述屈光單元與所述顯示組件的所述顯示區(qū)之間的距離。
例如,該顯示裝置還包括檢測裝置,該檢測裝置與所述屈光組件信號連接;在該顯示裝置中,所述屈光組件配置為根據(jù)所述檢測裝置發(fā)送的信號調整對所述至少部分成像光線的發(fā)散或會聚程度。
例如,在該顯示裝置中,所述檢測裝置包括眼部檢測裝置,其配置為獲取用戶的眼部信息。
例如,在該顯示裝置中,所述檢測裝置包括腦波檢測裝置,其配置為獲取用戶的腦波信息。
例如,上述任一項所述的顯示裝置為非頭戴式顯示裝置。
例如,上述任一項所述的顯示裝置為頭戴式顯示裝置。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可以為頭戴式顯示裝置,例如頭戴式虛擬現(xiàn)實裝置。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屈光組件對顯示組件發(fā)出的至少部分成像光線進行發(fā)散,從而屈光組件可相應地起到近視鏡的功能;通過屈光組件對顯示組件發(fā)出的至少部分成像光線進行會聚,從而屈光組件可相應地起到遠視鏡的功能。這樣可以使近視或遠視觀看者無需配戴相應的近視鏡或遠視鏡即可使用該頭戴式顯示裝置,從而提高頭戴式顯示裝置的舒適性。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也可以為非頭戴式顯示裝置,該非頭戴式顯示裝置具有防窺功能這一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例如,近視眼的觀看者不用戴相應的近視鏡便能看清楚顯示組件的顯示區(qū)上的信息;正常視力的觀看者因其視力與屈光組件的屈光度不匹配而無法看到顯示組件的顯示區(qū)上信息,從而該顯示裝置具有隱私保護作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涉及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而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圖2a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中屈光組件為液晶透鏡且顯示組件為液晶顯示組件的示意圖;
圖2b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中屈光組件為液晶透鏡且顯示組件為液晶顯示組件的另一示意圖;
圖3a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中屈光組件為液晶透鏡時實現(xiàn)凸透鏡的原理示意圖;
圖3b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中屈光組件為液晶透鏡時實現(xiàn)凹透鏡的原理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中屈光組件包括多個獨立的透鏡的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包括距離調整機構的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包括檢測裝置的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實現(xiàn)屈光度自動調節(jié)的流程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為頭戴式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谒枋龅谋緦嵱眯滦偷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無需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除非另外定義,本公開使用的技術術語或者科學術語應當為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內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義。本公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類似的詞語并不表示任何順序、數(shù)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來區(qū)分不同的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類似的詞語意指出現(xiàn)該詞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蓋出現(xiàn)在該詞后面列舉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連接”或者“相連”等類似的詞語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機械的連接,而是可以包括電性的連接,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吧稀?、“下”、“左”、“右”等僅用于表示相對位置關系,當被描述對象的絕對位置改變后,則該相對位置關系也可能相應地改變。
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下面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包括顯示組件1和屈光組件2。顯示組件1具有顯示區(qū)并且配置為從該顯示區(qū)向預設方向發(fā)射成像光線;屈光組件2設置在顯示組件1的顯示側并且配置為對至少部分成像光線進行發(fā)散或會聚。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可以為頭戴式顯示裝置,例如頭戴式虛擬現(xiàn)實裝置。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屈光組件對顯示組件發(fā)出的至少部分成像光線進行發(fā)散,從而屈光組件可相應地起到近視鏡的功能;通過屈光組件對顯示組件發(fā)出的至少部分成像光線進行會聚,從而屈光組件可相應地起到遠視鏡的功能。這樣可以使近視或遠視觀看者無需配戴相應的近視鏡或遠視鏡即可使用該頭戴式顯示裝置,從而提高頭戴式顯示裝置的舒適性。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也可以為非頭戴式顯示裝置,該非頭戴式顯示裝置具有防窺功能這一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例如,近視眼的觀看者不用戴近視鏡便能看清楚顯示組件的顯示區(qū)上的信息;正常視力的觀看者因其視力與屈光組件的屈光度(屈光度是屈光力的大小單位,以D表示)不匹配而無法看到顯示組件的顯示區(qū)上的信息,從而該顯示裝置具有隱私保護作用。
例如,屈光組件2被配置為可調整對至少部分成像光線的發(fā)散或會聚程度。也就是說,屈光組件2的屈光度可調節(jié)。一方面,這樣的設置使得顯示裝置可以用于多個視力不同的觀看者;另一方面,這樣的設置可以實現(xiàn)屈光組件的屈光度根據(jù)同一觀看者的觀看感受進行調節(jié)。
例如,屈光組件2可以為液晶透鏡。當然,屈光組件2也可以采用其它折射率梯度透鏡。下面結合圖2a和圖2b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中采用液晶透鏡的屈光組件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2a和圖2b所示,在屈光組件2采用液晶透鏡的情況下,該液晶透鏡可以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51和第二基板55、以及設置于這兩個基板51和55之間的第一電極52、第二電極54和液晶層53,第一電極52和第二電極54彼此間隔設置,并且第一電極52和第二電極54中的至少一個包括多個彼此間隔設置的子電極,以通過該多個子電極對液晶層53中不同區(qū)域內的液晶分子施加不同的電壓。例如,如圖2a和圖2b所示,第一電極52包括多個彼此間隔設置的子電極52a,例如至少三個子電極52a。第一電極51和第二電極54中的一個可以為像素電極且另一個為公共電極。圖2a和圖2b中的箭頭表示顯示組件1發(fā)射的成像光線。
例如,第一電極52可以設置于第一基板51上,第二電極54可以設置于第二基板55上。在這種情況下,液晶層53中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例如沿基板(例如玻璃基板)平行取向且其取向方向與偏振片56的透過軸方向一致。當然,第一電極52和第二電極54也可以都設置于同一基板上,在這種情況下,例如,液晶層中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可以為垂直取向,通過對上述多個子電極施加不同電壓使液晶層中不同區(qū)域的液晶分子的偏轉狀態(tài)不同。
例如,在第二基板55設置于第一基板51和顯示組件1之間的情況下,液晶透鏡還可以包括設置于第二基板55與顯示組件1之間的偏振片56,如圖2a所示,也就是說,偏振片56設置于第二基板55的遠離第一基板51一側?;蛘?,例如,在第二基板55設置于第一基板51和顯示組件1之間的情況下,第二基板55可以為偏振片,如圖2b所示。利用偏振片56作為第二基板(例如,在該偏振片上直接形成第二電極54),可以簡化液晶透鏡的結構,
例如,液晶透鏡與顯示組件1可以共用偏振片56,如圖2a和圖2b所示,以提高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的集成度。在這種情況下,例如,顯示組件1包括彼此相對設置的第三基板13(例如,第三基板上可以設置有彩色濾光層)和第四基板14、以及設置于第三基板13和第四基板14之間的液晶層10,第三基板13設置于偏振片56和第四基板14之間,并且在第二基板55和第三基板13之間未設置除該偏振片56之外的其它偏振片,從而當顯示組件1為液晶顯示組件時,不需要再針對顯示組件1單獨設置偏振片。
例如,如圖2b所示,該液晶透鏡還可以包括驅動單元57,該驅動單元57配置為對該液晶透鏡的不同位置處施加不同的電壓以改變該液晶透鏡的屈光度。例如,該驅動單元57可以為驅動IC(Integrated circuit)或其它驅動電路。
例如,液晶透鏡與顯示組件1可以共用驅動單元57,如圖2b所示。也就是說,驅動單元57可以既為液晶透鏡提供電信號以實現(xiàn)液晶透鏡的凹透鏡或凸透鏡功能,又可以為顯示組件1提供電信號以實現(xiàn)顯示組件1的顯示功能。通過共用驅動單元57,可以提高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的集成度。
當液晶透鏡與顯示組件1共用驅動單元時,顯示組件1可以為液晶顯示組件,也可以為OLED顯示組件、量子點顯示組件等其它類型的顯示組件。
當然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液晶透鏡的實施方式包括但限于圖2a和圖2b所示的結構。下面以第一電極52和第二電極54分別設置于第一基板51和第二基板55上為例,對液晶透鏡實現(xiàn)凹透鏡和凸透鏡的原理進行說明。
如圖3a所示,在屈光組件2采用液晶透鏡的情況下,該液晶透鏡形成凸透鏡的原理如下。例如,為了實現(xiàn)凸透鏡,驅動電路57可以通過第一電極52和第二電極54將電壓施加于液晶層53的兩側邊緣部分。外界光線經過該屈光組件2時,先通過偏振片56轉變?yōu)榫€偏振片光,該線偏振片光的偏振方向與液晶層53中心的液晶指向矢方向一致,此時線偏振光透過液晶層53的折射率為ne,液晶層53中心部分的折射率最大。隨著第一電極52、第二電極54之間電壓的逐漸增大,液晶層53邊緣部分的電場逐漸增大且沿從中心部分到兩側邊緣部分的方向上折射率逐漸減??;當液晶層53中液晶分子全部沿電場方向豎直排列時,線偏振光透過液晶層53的折射率為no,在邊緣部分獲得最小折射率,從而形成從中心部分到邊緣部分的折射率梯度。當平行光通過具有這樣的折射率分布的液晶層53時,由于液晶層53的中心部分比兩側邊緣的折射率大,所以光在液晶層53的中心部分的行進速度較慢,最后平行光在離開透鏡后匯聚到焦點,由此形成凸透鏡。
在形成凸透鏡的情況下,通過控制凹透鏡和凸透鏡的切換開關,可使對液晶分子施加的電壓發(fā)生改變以改變液晶分子的偏轉程度,即,在相同位置的液晶層53中心處施加最大電壓且在液晶層53邊緣保持原有的平行取向排列而不施加電壓,則可取得相反的效果,也就是說,液晶層53的折射率分布為中心最小,越往兩側邊緣折射率越大。因此,平行光在通過液晶層53后會形成與凸透鏡相反的曲面波前,導致偏振光最后是發(fā)散的,形成凹透鏡,如圖3b所示。因此,液晶透鏡可以依據(jù)折射率的變化方式達到會聚或者發(fā)散光線的效果,以實現(xiàn)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功能切換。
下面對液晶透鏡實現(xiàn)屈光度調節(jié)的原理進行說明。為了方便,以凸透鏡為例。
平行光線經過屈光物質之后,焦距f在1米時該屈光物質的屈光力為1D(dioptre),屈光力越大,焦距越短,則D=1/f;而1D相當于100度,即D=Φ/100。因此,度數(shù)Φ與透鏡焦距f之間的關系為Φ=(1/f)×100,其中,焦距f的單位為米。例如,對于500度的近視度數(shù),屈光力為-5D,則焦距f=1/5米。因此,屈光物質的度數(shù)可以通過屈光物質的焦距進行調節(jié)。
對于液晶透鏡,焦距f=r2/[(nmax-nr)·d],其中,r是液晶透鏡從中心到兩側邊緣的徑向距離;d是液晶透鏡的盒厚;(nmax-nr)為液晶透鏡中心和兩側邊緣的折射率之差,對液晶來說,其最大值為(ne-no)。液晶透鏡的盒厚d為定值,因此,液晶透鏡焦距f的調整可通過改變(nmax-nr)的值實現(xiàn)。由于(nmax-nr)的值的改變可通過施加不同電壓以改變液晶分子的指向矢與光軸之間的夾角實現(xiàn),因此可以通過改變電壓調整液晶透鏡的焦距f。
例如,屈光組件2也可以通過采用光學透鏡組的方式實現(xiàn)。例如,如圖4所示,屈光組件2可以包括彼此間隔設置的第一透鏡21和第二透鏡22、以及調整機構24,調整機構24與第一透鏡21和第二透鏡22連接并且配置為調整第一透鏡21和第二透鏡22的間距L1。例如,第一透鏡21和第二透鏡22沿顯示組件的成像光線的傳播方向(例如,如圖4中的箭頭所示;當然,成像光線的傳播方向也可以與圖4所示方向相反)依次排列。通過調節(jié)第一透鏡21和第二透鏡22之間的間距L1,可實現(xiàn)屈光組件2的屈光度的改變。
例如,調整機構24可以采用滑塊與導軌組合的方式,例如,調整機構24可以包括導軌以及可在導軌內滑動的多個支架,這些支架分別支撐屈光組件2包括的多個透鏡。通過控制調整機構24的支架之間的距離可調節(jié)相鄰兩個透鏡之間的距離,從而改變光線發(fā)散或會聚程度。又例如,調整機構24可以為螺紋旋轉調整機構,這樣的機構例如用于通常的相機或攝像機的鏡頭。該屈光組件2可以等效于一個變焦鏡頭。當然,調整機構24的實現(xiàn)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滑塊與導軌組合或者螺紋旋轉調整機構的方式。
例如,屈光組件2還可以包括:第三透鏡23,其設置于第二透鏡22的遠離第一透鏡21的一側,并且與第一透鏡21和第二透鏡22間隔設置。例如,第一透鏡21、第二透鏡22和第三透鏡23可以沿顯示組件的成像光線的傳播方向依次排列。如圖4所示,第三透鏡23與第二透鏡22之間的間距為L2,通過調整L2也可實現(xiàn)屈光組件2的屈光度的改變。
例如,第一透鏡21和第二透鏡22可以都為凸透鏡,第三透鏡23可以為凹透鏡。當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凹凸透鏡的組合。
例如,如圖5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中,屈光組件2可以包括:屈光單元2a,其配置為對至少部分成像光線(如圖5中的箭頭所示)進行發(fā)散或會聚;以及距離調整機構2b,其配置為改變屈光單元2a與顯示組件1的顯示區(qū)1a之間的距離。通過改變屈光單元2a與顯示組件1之間的距離,也可以改變顯示組件1發(fā)出的成像光線在透過屈光組件2之后的發(fā)射或會聚程度。
例如,屈光單元2a可以為液晶透鏡,或者包括至少一個凹透鏡和/或凸透鏡。例如,距離調整機構2b可以采用滑塊與導軌組合或者螺紋旋轉調整機構的方式或者采用本領域常用的其它方式。在屈光單元2a包括上述第一透鏡和第二透鏡的情況下,該距離調整機構2b與上述調整機構24可以為同一部件。
例如,如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還可以包括檢測裝置3,該檢測裝置3與屈光組件2信號連接;屈光組件2配置為根據(jù)檢測裝置3發(fā)送的信號調整對至少部分成像光線的發(fā)散或會聚程度。這樣可以實現(xiàn)屈光組件2的屈光度的自動調節(jié),從而提高屈光度調節(jié)的方便性。
例如,檢測裝置3可以包括眼部檢測裝置,該眼部檢測裝置配置為獲取用戶的眼部信息。例如,該眼部檢測裝置可以為眼動儀、眼電位檢測裝置等。當然,眼部檢測裝置的實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眼動儀和眼電位檢測裝置。
例如,檢測裝置3也可以包括腦波檢測裝置,其配置為獲取用戶的腦波信息。例如,腦波檢測裝置可以為腦波檢測儀。當然,腦波檢測裝置的實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腦波檢測儀。
下面以檢測裝置3為眼部檢測裝置為例,對屈光組件的屈光度的自動調節(jié)過程進行說明。
如圖7所示,眼部檢測裝置在完成眼部檢測之后可以判斷用戶是否處于舒適的用眼狀態(tài)。如果判斷出處于舒適的用眼狀態(tài),則不需要調節(jié)屈光度。如果判斷出未處于舒適的用眼狀態(tài),則向屈光組件發(fā)送調整信號,之后屈光組件根據(jù)接收的調整信號對其自身的屈光度進行相應調節(jié)。例如,在屈光組件為液晶透鏡的情況下,屈光組件根據(jù)調整信號調整其包括的電極52和54(參見圖3a和圖3b)之間的電壓以調整屈光度;例如,在屈光組件包括具有多個獨立的透鏡的透鏡組的情況下,屈光組件根據(jù)調整信號調整至少一個透鏡的位置(例如調節(jié)圖4中的第一透鏡的位置可改變L1以及L1與L2之和),以實現(xiàn)屈光度的調節(jié);例如,在屈光組件包括上述屈光單元和距離調整機構時,屈光組件可根據(jù)調整信號并通過距離調整機構調整屈光單元與顯示組件之間的距離。當檢測裝置3為腦波檢測裝置或其它檢測裝置時,屈光組件2的屈光度的自動調節(jié)過程與圖7所示的過程類似。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為頭戴式顯示裝置(例如頭戴式虛擬現(xiàn)實裝置)的情況下,如圖8所示,該頭戴式顯示裝置包括顯示組件1和設置于顯示組件1的顯示側的屈光組件2。在該頭戴式顯示裝置中,為避免顯示組件1中的電路、光源等結構遮擋來自外界場景的光線,顯示組件1的電路、光源等結構通常設置于顯示組件1的邊緣處;顯示組件1的中部通常為光波導結構,在使用頭戴式顯示裝置的過程中,光波導結構將位于邊緣處的光源投射的光線向用戶眼鏡的方向投射,以使用戶看到顯示組件1顯示的圖像。例如,如圖8所示,該頭戴式顯示裝置還可以包括眼部檢測裝置31和/或腦波檢測裝置32等類似檢測裝置,通過檢測裝置檢測到的信號可實現(xiàn)屈光組件2的屈光度的自動調節(jié)。
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方法,以圖1所示的顯示裝置為例,該顯示方法包括:從顯示組件1的顯示區(qū)向預設方向發(fā)射成像光線;以及通過屈光組件2發(fā)散或會聚至少部分成像光線,屈光組件2設置在顯示組件1的顯示側。
例如,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方法還可以包括:調整成像光線的發(fā)散或會聚程度。
例如,可以通過改變屈光組件2的焦距以調整成像光線的發(fā)散或會聚程度,即改變屈光組件2的屈光度以調整屈光組件2對成像光線的發(fā)射或會聚程度。該調整方式可參照上述顯示裝置的實施例中結合圖3a至圖4的描述。
例如,也可以通過改變屈光組件2與顯示組件1之間的距離以調整成像光線的發(fā)散或會聚程度。該調整方式可參照上述顯示裝置的實施例中結合圖5的描述。
例如,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方法還可以包括:獲取用戶的觀看信息,用戶的觀看信息包括用戶的眼部信息或腦波信息;以及根據(jù)觀看信息,調整成像光線的發(fā)散或會聚程度。這樣可以實現(xiàn)成像光線的發(fā)射或會聚程度的自動調節(jié)。
例如,可以通過上述眼部檢測裝置獲取用戶的眼部信號,可以通過上述腦波檢測裝置獲取用戶的腦波信息。
自動調節(jié)過程可參照顯示裝置實施例中的相關描述,重復之處不再贅述。
有以下幾點需要說明:(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附圖中,只涉及到與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涉及到的結構,其他結構可參考通常設計;(2)為了清晰起見,在用于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附圖中,層或區(qū)域的厚度并非按照實際比例繪制,而是被一定程度放大;(3)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示范性實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