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電子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尤其涉及一種柔性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柔性屏相對于傳統(tǒng)的屏幕來說,柔性屏在體積上更加輕薄、功耗也相較于傳統(tǒng)的屏幕降低,并且基于柔性屏可彎曲和柔韌性較佳的特性,使得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研發(fā)與柔性屏相關的產品。例如可以將柔性屏作為電子設備的屏幕,利用電子設備的外殼固定柔性屏使其形成一定的彎曲,這樣電子設備的屏幕具有一定的弧度,使得屏幕上顯示的圖像在不同方位觀看時仍處于正常狀態(tài)。
目前柔性屏與電子設備中其他部件的連接方式可以是:將柔性屏與電子設備的外殼相接觸,并通過外殼的擠壓作用將柔性屏形成一定的彎曲,并通過電子設備中的支撐部件來支撐柔性屏,通過這種方式雖然可以使得柔性屏具有一定的弧度和剛性,但是采用柔性屏未降低電子設備的尺寸,導致現(xiàn)有采用柔性屏的電子設備的體積較大,不易隨身攜帶。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柔性電子設備,用于降低電子設備的體積,易于隨身攜帶,并且可以提高柔性屏的使用壽命。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柔性電子設備,所述柔性電子設備至少包括:柔性屏和至少一個柔性轉軸;
其中所述柔性轉軸的第一邊可以隨所述柔性轉軸的轉動發(fā)生形變,與所述第一邊相鄰的第二邊無法隨所述柔性轉軸的轉動發(fā)生形變;
所述柔性屏相鄰于第一邊設置,且所述柔性屏和所述柔性轉軸在所述第二邊所在方向上不重疊,以使得所述柔性屏同步于所述第一邊的形變進行形變,且在所述柔性轉軸處于平整狀態(tài)時,所述柔性屏的中性層與所述柔性轉軸的中性層之間的重合誤差在預設范圍內。
優(yōu)選的,所述柔性電子設備還包括:支撐部件,所述支撐部件與所述柔性轉軸的第一邊相連;
所述柔性屏層疊放置于所述支撐部件的第一表面之上。
優(yōu)選的,在所述柔性轉軸和所述支撐部件處于平整狀態(tài)時,所述柔性轉軸的中性層與所述支撐部件的第一表面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一閾值,以使得所述柔性屏層疊放置于所述支撐部件的第一表面上時,所述柔性屏的中性層和所述柔性轉軸的中性層之間的重合誤差在所述預設范圍內。
優(yōu)選的,所述支撐部件的第一表面和所述柔性屏之間具有黏劑層,所述黏劑層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預設范圍的最大值,且所述黏劑層的厚度大于所述預設范圍的最小值。
優(yōu)選的,所述支撐部件包括連接部和承載部,所述連接部的一端連接于所述柔性轉軸的第一邊,所述連接部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承載部,所述第一表面為所述承載部的表面。
優(yōu)選的,所述承載部包括多個并行排列的剛性金屬條組,每個剛性金屬條組的長邊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邊的方向,且每個剛性金屬條組的至少一端通過所述連接部與所述柔性轉軸中的第一類轉軸相連,在所述柔性轉軸發(fā)生形變的過程中,所述第一類轉軸的相對安裝位置不會發(fā)生變化;
在所述柔性轉軸和所述支撐部件處于平整狀態(tài)時,所述多個并行排列的剛性金屬條組形成所述第一表面。
優(yōu)選的,每個所述剛性金屬條組包括:至少兩條剛性金屬條,每條剛性金屬條的長邊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邊的方向,每條剛性金屬條的至少一端通過所述連接部與所述第一類轉軸相連,且在所述柔性轉軸和所述支撐部件處于平整狀態(tài)時,所述至少兩條剛性金屬條并行交錯排列形成一個水平面上。
優(yōu)選的,所述連接部為空心結構,所述第一類轉軸套接在所述空心結構上。
優(yōu)選的,所述剛性金屬條組中第一剛性金屬條的連接部為向所述第一剛性金屬條的第一方向凸出的空心圓形部件,所述剛性金屬條組中第二剛性金屬條的連接部為向所述第二剛性金屬條的第一方向凸出且向所述第二剛性金屬條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空心半圓形部件,且所述空心圓形部件的半徑小于所述空心半圓形部件的半徑;
在所述柔性轉軸和所述支撐部件處于平整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優(yōu)選的,所述柔性電子設備包括兩個柔性轉軸,所述支撐部件的長邊方向上的第一端和所述兩個柔性轉軸中的一個柔性轉軸連接,所述支撐部件的長邊方向上的第二端和所述兩個柔性轉軸中的另一個柔性轉軸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柔性電子設備還包括:至少一個剛性殼體;
所述剛性殼體與所述第二邊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剛性殼體包裹住所述第二邊,且所述柔性轉軸的部分處于所述剛性殼體的內部。
優(yōu)選的,所述剛性殼體的內部配置有可供所述柔性電子設備與其他電子設備通信,以及可供所述柔性電子設備與所述柔性屏通信的電子模塊。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提供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yōu)點:
本發(fā)明提供的柔性電子設備中柔性轉軸的第一邊可隨柔性轉軸的轉動發(fā)生形變,柔性轉軸中與第一遍相鄰的第二遍無法隨柔性轉軸的轉動發(fā)生形變,而柔性屏相鄰于第一邊設置,這樣在第一邊隨柔性轉軸的轉動發(fā)生形變時,柔性屏也可以隨柔性轉軸的轉動發(fā)生形變,比如柔性屏可以隨柔性轉軸的轉動朝向一個方向彎曲,使得柔性屏從平整狀態(tài)轉為彎曲狀態(tài),這樣處于彎曲狀態(tài)下柔性電子設備的體積減小,便于柔性電子設備隨身攜帶。
并且在柔性轉軸處于平整狀態(tài)時,柔性屏的中性層與柔性轉軸的中性層之間的重合誤差在預設范圍內,這樣在柔性屏同步于柔性轉軸的第一邊的形變進行形變時,柔性屏的中性層在發(fā)生彎曲的同時受到較小的拉伸應力和壓縮應力,而在這個較小的拉伸應力和壓縮應力的作用下,柔性屏的中性層的形變較小,進而可以降低柔性屏的電學功能被破壞的幾率,提高柔性屏的使用壽命。柔性屏在發(fā)生彎曲的同時,柔性屏會受到較小的拉伸應力的作用下,在較小的拉伸應力的作用下柔性屏向柔性轉軸的第二邊所在方向延伸,而由于柔性屏和柔性轉軸在第二邊所在方向上不重疊,這樣柔性屏向柔性轉軸的第二邊所在方向延伸時不會被第二邊破壞,進而提高柔性屏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柔性電子設備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柔性電子設備處于彎曲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柔性電子設備彎曲一定角度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柔性電子設備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柔性電子設備的再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所示柔性電子設備中剛性金屬條組與第一類轉軸的連接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剛性金屬條組隨第一邊形變而形變的示意圖;
圖8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剛性金屬條組中兩條剛性金屬條的連接部的示意圖;
圖9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柔性電子設備的再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柔性電子設備處于彎曲狀態(tài)的另一種示意圖;
圖1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柔性電子設備的前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其示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柔性電子設備的一種結構示意圖,所述柔性電子設備包括柔性屏11和至少一個柔性轉軸12。
其中柔性轉軸12包括第一邊121和第二邊122,柔性轉軸的第一邊121可以隨柔性轉軸的轉動發(fā)生形變,與第一邊121相鄰的柔性轉軸的第二邊122無法隨柔性轉軸的轉動發(fā)生形變,也就是說在柔性轉軸12中,僅有第一邊可以隨柔性轉軸的轉動發(fā)生形變,比如柔性轉軸12向平行于第一邊所在方向的垂直方向轉動時,第一邊121向垂直方向彎曲,以將第一邊121從平整狀態(tài)變?yōu)閺澢鸂顟B(tài)。
柔性屏11相鄰于第一邊121設置,比如柔性屏11可以嵌入到第一邊121中,或者柔性屏11通過其他方式與第一邊121連接,這樣柔性屏可以同步于第一邊的形變進行形變,如同步于第一邊121從平整狀態(tài)變?yōu)閺澢鸂顟B(tài),如圖2所示,從圖1中的平整狀態(tài)變?yōu)閳D2所示的彎曲狀態(tài),這樣處于彎曲狀態(tài)下柔性電子設備的體積減小,柔性電子設備在柔性屏從平整狀態(tài)變?yōu)閺澢鸂顟B(tài)時,柔性電子設備被折疊在一起,使得柔性電子設備的體積減小,便于柔性電子設備隨身攜帶。并且柔性屏11在相鄰于第一邊121設置時,柔性屏11與第二邊之間的距離在預設距離范圍內,從而使得柔性屏11與第二邊之間的距離盡可能小,以增加柔性電子設備的顯示區(qū)域,使得柔性電子設備可以視為一個具有大屏幕的電子設備。在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預設距離范圍可以根據采用的柔性屏11和柔性轉軸12的尺寸相關,對此本發(fā)明實施例不在進行限定。
其中平整狀態(tài)是指柔性屏在水平放置時與水平面平行,且柔性轉軸12在轉動時可停在任意位置,形成多種使用模式,如柔性轉軸可以轉動0度至180度,如圖3所示,為柔性轉軸向指向柔性屏11的顯示方向彎曲了大于90度。并且在柔性轉軸12的第一邊121和柔性屏11處于平整狀態(tài)時,柔性轉軸12不再向其他角度轉動,即柔性轉軸12的第一邊121和柔性屏11僅能隨柔性轉軸12向指向柔性屏11的顯示方向彎曲,而不能向背離柔性屏11的顯示方向彎曲。
而發(fā)明人經過多次試驗發(fā)現(xiàn)柔性屏11的材料有一個完全彈性變形范圍,其符合胡可定律,因此柔性屏11的變形率小的情況下,構成柔性屏11的材料的原子/離子/分子自平衡位置發(fā)生可逆位移,進而不會損壞柔性屏11的材料,也就是說在柔性屏11同步于柔性轉軸11的第一邊121的形變進行形變時,柔性屏11的中性層在發(fā)生彎曲的同時受到較小的拉伸應力和壓縮應力,在較小的拉伸應力和壓縮應力的作用下,柔性屏11的中性層的變形很小(例如0.5%以內,具體取決于各供應商的柔性屏制造工藝與材質構成)時,柔性屏的電學功能不會被破壞,為此在柔性轉軸12處于平整狀態(tài)時,允許柔性屏11的中性層與柔性轉軸12的中性層之間的重合誤差在預設范圍內,如發(fā)明人經過多次試驗發(fā)現(xiàn)預設范圍可以設置在0.1mm(毫米)之內,以此降低柔性屏11同步于柔性轉軸12的第一邊121的形變進行形變時,柔性屏的中性層的形變,進而可以降低柔性屏的電學功能被破壞的幾率,提高柔性屏的使用壽命。
其中中性層是指:在柔性轉軸12和柔性屏11彎曲過程中,柔性轉軸12和柔性屏11的外層受拉伸,內層受壓縮,而在柔性轉軸12和柔性屏11斷面上必然會有一個既不受拉伸又不受壓縮的過渡層,這個過渡層的拉伸應力和壓縮應力接近于零,這個過渡層被稱為柔性轉軸12和柔性屏11的中性層。
柔性屏11和柔性轉軸12的第二邊122的對應關系是:柔性屏11和柔性轉軸在第二邊122所在方向上不重疊,之所以這樣設置是因為柔性屏11在發(fā)生彎曲的同時,在較小的拉伸應力的作用下,柔性屏11向柔性轉軸12的第二邊122所在方向延伸,而由于柔性屏11和柔性轉軸12在第二邊122所在方向上不重疊,這樣柔性屏11向柔性轉軸12的第二邊122所在方向延伸時不會被第二邊破壞,進而提高柔性屏的使用壽命。
請參閱圖4,其示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柔性電子設備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所述柔性電子設備還包括:支撐部件13,其中支撐部件13與柔性轉軸12的第一邊121相連,使得支撐部件13也可以同步于柔性轉軸12的第一邊121的形變進行形變,如同步于第一邊121從平整狀態(tài)變?yōu)閺澢鸂顟B(tài)。
相對于柔性屏11來說,柔性屏11層疊放置于支撐部件13的第一表面之上,這樣在柔性屏11處于平整狀態(tài)時,通過支撐部件13的第一表面為柔性屏11提供支撐力,使得柔性屏11在處于平整狀態(tài)時可以視為一個剛性的屏幕,提高用戶的操作體驗。
并且在柔性轉軸12和支撐部件13處于平整狀態(tài)時,柔性轉軸12的中性層與支撐部件13的第一表面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一閾值,這樣柔性屏11層疊放置于支撐部件13的第一表面上時,柔性屏11的中性層和柔性轉軸12的中性層之間的重合誤差在預設范圍內,進而在支撐部件13和柔性屏11同步于柔性轉軸12的第一邊121的形變進行形變時,降低柔性屏11的中性層的形變,進而可以降低柔性屏的電學功能被破壞的幾率,提高柔性屏的使用壽命。
為了降低柔性屏11的中性層的形變,支撐部件13的第一表面和柔性屏11之間具有黏劑層14,而黏劑層14可以降低柔性屏11的中性層的形變是因為:黏劑層14位于支撐部件13的第一表面和柔性屏11之間,在支撐部件13和柔性屏11同步于柔性轉軸12的第一邊121的形變而形變時,黏劑層14也發(fā)生形變,而黏劑層14具有一定的彈性,這樣通過黏劑層14的彈性拉伸可以補償柔性屏11的中性層的形變,降低柔性屏11的中性層的形變。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黏劑層14可以采用高彈性膠,這樣通過高彈性膠可以將支撐部件13的第一表面和柔性屏11的中性層粘結在一起,以在降低柔性屏11的中性層的形變的同時,為柔性屏11的中性層和支撐部件13的第一表面提供較強的吸附力。
其中黏劑層14的厚度小于或等于預設范圍的最大值,且黏劑層14的厚度大于預設范圍的最小值,在黏劑層14的厚度等于預設范圍的最大值的情況下,柔性屏11的中性層和柔性轉軸12的中性層重合,在此情況下,柔性屏11的中性層的形變最小,甚至無形變,進而降低柔性屏的電學功能被破壞的幾率,提高柔性屏11的使用壽命。在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預設范圍的最大值是:柔性層11相鄰于第一邊設置后,柔性層11的中性層和柔性轉軸12的中性層之間的落差,而預設范圍的最小值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而設定,對此本發(fā)明實施例不加以限定。
并且對于圖1至圖4所示柔性電子設備包括兩個柔性轉軸,所述支撐部件13的長邊方向上的第一端和兩個柔性轉軸中的一個柔性轉軸連接,所述支撐部件的長邊方向上的第二端和兩個柔性轉軸中的另一個柔性轉軸連接。也就是說兩個相對的柔性轉軸之間連接有支撐部件13,使得支撐部件13的兩端均被不同的柔性轉軸固定,這樣在支撐部件13處于平整狀態(tài)時,支撐部件13的第一表面為一個剛性的水平面,且這個剛性的水平面兩端均被固定,當用戶在柔性屏上進行操作時,支撐部件13的第一表面可以承受用戶在柔性屏11附加的操作力,降低用戶在柔性屏11上操作時柔性屏11的下凹程度,提高用戶體驗。而柔性屏11和兩個柔性轉軸的連接關系可參閱上述實施例中的相關說明,對此本發(fā)明實施例不在闡述。
借由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支撐部件13的第一表面為柔性屏11提供支撐力,使得柔性屏11在處于平整狀態(tài)時可以視為一個剛性的屏幕,提高用戶的操作體驗。尤其是在通過兩個柔性轉軸來分別與支撐部件13的兩端分別連接時,當用戶在柔性屏上進行操作時,支撐部件13的第一表面可以承受用戶在柔性屏11附加的操作力,降低用戶在柔性屏11上操作時柔性屏11的下凹程度,提高用戶體驗。并且通過在支撐部件13的第一表面和柔性屏11之間設置黏劑層14的方式,可以增加第一表面的吸附力,以穩(wěn)固柔性屏11,且還可以在支撐部件13和柔性屏11同步于柔性轉軸12的第一邊121的形變而形變時發(fā)生形變,補償柔性屏11的中性層的形變,降低柔性屏11的中性層的形變。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支撐部件13的一種可行方式如圖5所示,可以包括:連接部131和承載部132(實線框所示部分)。其中承載部132的表面可作為支撐部件13的第一表面,來為柔性屏11提供支撐力,而連接部131的一端連接與柔性轉軸12的第一邊,連接部131的另一端連接于承載部132,通過連接部131來帶動承載部132同步于第一邊的形變而形變。
而為了使得承載部132在連接部131的帶動下同連接部131一起運動,連接部131和承載部132可以是一體化設計,或者采用某種連接方式,如鉚接、焊接和機械鎖緊中的任意一種,對此本發(fā)明實施例不加以限制。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圖5示出承載部132的一種可行方式是:承載部132包括多個并行排列的剛性金屬條組133(如圖5中虛框所示為一個剛性金屬條組),每個剛性金屬條組133的長邊方向垂直于第一邊121的方向,所述長邊方向為圖5中箭頭指示的方向,且每個剛性金屬條組的至少一端通過連接部131與柔性轉軸12中的第一類轉軸123相連,在柔性轉軸12和支撐部件13處于平整狀態(tài)時,多個并行排列的剛性金屬條組形成支撐部件13的第一表面,以為柔性屏11提供一定的支撐力。
上述第一類轉軸123是柔性轉軸12中,在柔性轉軸12發(fā)生形變的過程中相對安裝位置不會發(fā)生變化的轉軸,柔性轉軸12中的其他類型的轉軸的相對安裝位置會在柔性轉軸12發(fā)生形變的過程中發(fā)生變化,這樣柔性轉軸12的第一邊121可以在柔性轉軸12中其他類型轉軸的帶動下發(fā)送形變,而通過第一類轉軸123來帶動組成承載部132的多個并行排列的剛性金屬條組133轉動,實現(xiàn)承載部132隨第一邊的形變而形變,其中第一類轉軸123與剛性金屬條組133之間的連接示意圖如圖6所示,第一類轉軸123可以穿過剛性金屬條組中每條剛性金屬條的連接部131,實現(xiàn)對剛性金屬條組133的固定以及帶動剛性金屬條組133轉動。
具體的,每個剛性金屬條組133包括:至少兩條剛性金屬條1331(圖5所示剛性金屬條組包括兩條剛性金屬條),每條剛性金屬條1331的長邊方向垂直于第一邊121的方向,每條剛性金屬條的至少一端通過連接部131與第一類轉軸123相連,且在柔性轉軸12和支撐部件13處于平整狀態(tài)時,剛性金屬條組中的所有剛性金屬條并行交錯排列形成一個水平面,此水平面則是支撐部件13的第一表面。
而為了在柔性屏11的任意位置進行操作時均能夠將柔性屏11視為一個剛性的屏幕,在柔性轉軸12和支撐部件13處于平整狀態(tài)時,所有剛性金屬條并行交錯排列形成一個無縫的水平面,使得柔性屏的任意位置都會有水平面支撐。并且在實際設計中,可以調整柔性屏11和剛性金屬條組133之間的黏劑層14的彈性和厚度,這樣因為在剛性金屬條組133隨柔性轉軸12的第一邊形變而形變時,剛性金屬條組中每條剛性金屬條之間會產生縫隙,需要利用黏劑層14的高彈性形變,如高彈性拉伸來降低拉伸應力和壓縮應力對柔性屏11的影響,并且在剛性金屬條的尺寸越小,剛性金屬條組形成的第一表面離柔性屏11的中性層越近,黏劑層14的彈性越大、黏劑層14的厚度越厚,拉伸應力和壓縮應力對柔性屏11的影響越小。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圖5示出了連接部13的一種可行方式:連接部131為一空心結構,柔性轉軸12可以套接在空心結構上,以將柔性轉軸12和連接部131穩(wěn)定在一起,這樣在柔性轉軸12的第一邊121發(fā)生形變時,柔性轉軸12帶動連接部131轉動,則與連接部131相連的承載部132同連接部131一起運動,實現(xiàn)承載部132隨第一邊的形變而形變,如圖7所示,柔性轉軸12的第一類轉軸123套接在空心結構上。
具體的,空心結構的連接部131是剛性金屬條組133中的一部分,如圖8,剛性金屬條組133中第一剛性金屬條組的連接部131為向第一剛性金屬條的第一方向凸出的空心圓形部件,剛性金屬條組133中第二剛性金屬條的連接部131為向第二剛性金屬條的第一方向凸出且向第二剛性金屬條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空心半圓形部件,且空心圓形部件的半徑小于空心半圓形部件的半徑。
從圖8所示可以看出,在柔性轉軸12和支撐部件13處于平整狀態(tài)時,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之所以需要連接部131向不同方向突出,且第二剛性金屬條的連接部131仍需要向第二方向延伸,空心圓形部件的半徑小于空心半圓形部件的半徑是為了:在剛性金屬條組133隨第一邊的形變而形變時,剛性金屬條組中的每條剛性金屬條互不影響,且在柔性轉軸12和支撐部件13處于平整狀態(tài)后,通過兩個連接部可以防止柔性轉軸12向背離柔性屏11的顯示方向的方向繼續(xù)形變。
在上述所有設備實施例基礎上,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柔性電子設備還可以包括:至少一個剛性殼體15,如圖9所示(圖9以兩個剛性殼體為例進行說明),其中剛性殼體15與柔性轉軸12的第二邊122連接。比如剛性殼體15可以通過機械連接(如鉚接)、焊接、粘結和機械鎖緊(如螺柱鎖住)中的任意一種方式連接。
當然為了縮小柔性電子設備的體積,剛性殼體15可以包裹住柔性轉軸12的第二邊122,且柔性轉軸12的部分處于剛性殼體15的內部,防止外界損壞柔性轉軸12,通過對剛性殼體15上施加作用力,可以帶動柔性轉軸12的第一邊形變,使得柔性電子設備從平整狀態(tài)變?yōu)閺澢鸂顟B(tài),如圖10所示為增加剛性殼體后柔性電子設備處于彎曲狀態(tài)的示意圖。
而對于柔性屏11來說,通過柔性轉軸12和剛性金屬條組133作為骨架,使得在柔性屏11的外部可以不再設置柔性外殼,這樣對于柔性屏11部分,省去柔性外殼所占用的厚度,進而降低柔性屏11處的厚度,如柔性屏11處的厚度可以不超過柔性轉軸12的厚度,并且經過發(fā)明人多次試驗發(fā)現(xiàn),柔性屏11處的厚度可以降低至2mm(毫米)至4mm,如圖11所示,其中剛性殼體15部分的厚度為3mm至4mm,而柔性屏11部分的厚度為2mm。
并且在柔性屏11的外部不再設置柔性外殼的情況下,可以省去柔性外殼的材料加工費用和柔性涂層加工費用,從而避免柔性外殼的材料蠕變、老化和斷裂問題,進而避免柔性涂層斷裂和脫落的問題。且由于沒有柔性外殼,相對于現(xiàn)有電子設備來說不存在柔性外殼與柔性屏、柔性外殼與剛性金屬條組之間的柔性粘結所帶來的粘結不牢和容易失效問題。而為了防止柔性屏11被劃傷在柔性屏11的外部設置保護層來保護柔性屏11。
此外,剛性殼體15的內部配置有可供柔性電子設備與其他電子設備通信,以及可供柔性電子設備與柔性屏通信的電子模塊,如主板、電池和存儲芯片等,這些電子模塊可以利用現(xiàn)有剛性(即不能彎曲)的電子設備的生產制造技術來制造。
并且柔性屏11可以引出柔性印刷線路板或者數(shù)據線,這些引出的線路板或數(shù)據線可以與剛性殼體15中各個電子模塊相連接,如通過焊接、粘結、卡接和插接中的任意一種連接方式與各個電子模塊的線路板或者數(shù)據線相連接,這樣就可以將剛性殼體15中電子模塊中的顯示信息通過柔性屏11來顯示,當然,柔性電子設備還可以通過剛性殼體15中的電子模塊來獲取其他電子設備的顯示信息,并將顯示信息通過柔性屏11來顯示。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與另一個實體區(qū)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或使用本發(fā)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xiàn)。因此,本發(fā)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