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燈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鎖結構及含有該自鎖結構的箱體屏。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箱體屏通常都是用螺絲或磁鐵將光源模組固定在箱體上的,然而螺絲固定地方式需要將螺絲一個一個的安裝或拆卸,安裝或者拆卸較為繁瑣;且由于箱體屏一般都是安裝在靠近人行道的墻體或走廊內(nèi),磁鐵的固定方式行人也能夠簡單的打開,而容易被人故意破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夠使箱體屏的安裝和拆卸較為簡單、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行人對其破壞的自鎖結構。
此外,還提供一種含有上述自鎖結構的箱體屏。
一種自鎖結構,能夠將光源模組固定在燈箱內(nèi),所述自鎖結構包括:
限位座,能夠固定在所述燈箱內(nèi);
卡座,能夠固定在所述光源模組上;
拉桿,一端能夠活動地收容于所述燈箱內(nèi),并滑動地穿設于所述限位座和所述卡座,另一端伸出所述燈箱;
卡合件,固定于所述拉桿上,以使所述卡合件能夠隨所述拉桿滑動,所述卡合件和所述卡座中的一個上設有卡槽,另一個能夠與所述卡槽相卡合而使所述卡合件和所述卡座卡合在一起;
抵持件,轉動地固定于所述拉桿遠離所述燈箱的一端上,所述抵持件能夠與所述燈箱相抵持而阻止所述卡合件和所述卡座分離。
由于上述自鎖結構的限位座能夠固定在燈箱內(nèi),卡座能夠固定在光源模組上,拉桿的一端能夠活動地收容于燈箱內(nèi),并滑動地穿設于限位座和卡座,另一端伸出燈箱,固定在拉桿上的卡合件和卡座中的一個上設有卡槽,另一個能夠與卡槽相卡合而使卡合件和卡座卡合在一起,而轉動地固定于拉桿遠離燈箱的一端上的抵持件能夠與燈箱相抵持而阻止卡合件和卡座分離,從而使得在上鎖時,推動拉桿以使卡合件與卡座卡合,轉動抵持件以使抵持件與燈箱相抵接而阻止卡合件和卡座分離,就簡單的實現(xiàn)了上鎖,解鎖時,轉動抵持件,以使抵持件與燈箱分離,再拉動拉桿,而使卡合件與卡座分離,就能夠實現(xiàn)簡單地解鎖,從而使得上述自鎖結構能夠簡單的實現(xiàn)箱體屏的安裝和拆卸,且由于卡座、限位座和卡合件都是安裝在燈箱內(nèi)的,僅僅是拉桿的一部分和抵持件設置在燈箱的外部,即上述自鎖結構的大部分的關鍵的結構件都是隱藏在燈箱內(nèi)的,不易被人察覺,而避免了磁鐵的固定方式操作過于簡單而容易被人故意破壞的問題,從而一定程度上能夠防止行人對其破壞。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限位座包括板狀的固定部及兩個限位部,所述固定部能夠與所述燈箱固定連接,兩個所述限位部固定在所述固定部的同一側,每個所述限位部包括一端與所述固定部固定連接的固定臂及一端與所述固定臂遠離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固定連接的彎折臂,兩個所述限位部的彎折臂相向延伸,以使兩個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固定部共同配合形成一個夾口,其中,所述拉桿滑動地穿設于所述夾口,且所述拉桿的寬度小于兩個所述限位部的彎折臂遠離所述固定臂的一端之間的距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卡座上開設有一限位槽,所述拉桿滑動地穿設于所述限位槽。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卡座為一條形板彎折形成,所述條形板的中部彎折形成所述限位槽,所述卡座的兩端均能夠固定在所述光源模組上,所述拉桿滑動地穿設于所述限位槽。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卡槽開設于所述限位槽的底部,所述卡槽為條形,所述卡槽從所述卡座的邊緣延伸至所述卡座的中部,所述卡合件能夠穿設于所述卡槽,并與所述卡槽相卡合。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卡合件包括桿部及形成在所述桿部的一端上的頭部,所述桿部遠離所述頭部的一端與所述拉桿固定連接,所述桿部能夠穿設于所述卡槽,所述頭部的寬度大于所述卡槽的寬度。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拉桿包括條形本體及形成于所述條形本體的一端的彎折端,所述條形本體遠離所述彎折端的一端能夠活動地收容于所述燈箱內(nèi),并滑動地穿設于所述限位座和所述卡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抵持件包括條形抵持部及與所述條形抵持部的中部固定連接的轉動部,所述條形抵持部的一端與所述燈箱能夠抵接而阻止所述卡合件和所述卡座分離,所述轉動部轉動地固定于所述拉桿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卡座為多個,且沿一直線間隔設置,所述卡合件對應為多個。
一種箱體屏,包括燈箱、光源模組和上述自鎖結構,所述光源模組收容于所述燈箱內(nèi),所述自鎖結構將所述光源模組固定在所述燈箱內(nèi)。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實施方式的箱體屏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箱體屏的自鎖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的自鎖結構省略了卡座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所示的自鎖結構的限位座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所示的限位座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2所示的自鎖結構的卡座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6所示的卡座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3所示的自鎖結構的卡合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2所示的自鎖結構的抵持件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圖9所示的抵持件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的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xiàn),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nèi)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如圖1所示,一實施方式的箱體屏10,特別適用于安裝在靠近人行道的墻體或走廊的墻壁上。其中,該箱體屏10包括燈箱50、光源模組80和自鎖結構100。
燈箱50為整個箱體屏10的支撐結構,即外殼。
光源模組80固定地收容于燈箱50內(nèi)。其中,光源模組80可以為LED模組。
請一并參閱圖2和圖3,自鎖結構100能夠將光源模組80固定在燈箱50內(nèi)。通常,自鎖結構100為多個,多個自鎖結構100間隔且依次排列。其中,每個自鎖結構100包括限位座110、卡座120、拉桿130、卡合件140和抵持件150。
請一并參閱圖4,限位座110能夠固定在燈箱50內(nèi)。具體的,限位座110包括固定部112和兩個限位部114。
請一并參閱圖5,固定部112為板狀,固定部112能夠與燈箱50固定連接。即在使用時,固定部112固定在燈箱50上。具體的,固定部112的中部開設有通孔112a,有利于減輕自鎖結構100的重量。
兩個限位部114固定在固定部112的同一側,每個限位部114包括一端與固定部112固定連接的固定臂114a及一端與固定臂114a遠離固定部112的一端固定連接的彎折臂114b,兩個限位部114的彎折臂114b相向延伸,以使兩個限位部114和固定部112共同配合形成一個夾口116。
請一并參閱圖6,卡座120能夠固定在光源模組80上。具體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卡座120為一條形板彎折形成,條形板的中部彎折形成限位槽122,卡座120的兩端均能夠固定在光源模組80上。
請一并參閱圖7,其中,限位槽122的底部開設有卡槽124,卡槽124為條形,且卡槽124從卡座120的邊緣延伸至卡座120的中部。具體的,卡槽124沿卡座120的寬度方向延伸,并從卡座120的側邊延伸至卡座120的中部。
可以理解,卡座120不限于為上述結構,卡座120也可以為一塊狀結構,此時,可以在卡座120的中部直接開設上述限位槽122即可。
拉桿130的一端能夠活動地收容于燈箱50內(nèi),并滑動地穿設于限位座110和卡座120,另一端伸出燈箱50。具體的,拉桿130滑動地穿設于限位槽122;且拉桿130滑動地穿設于夾口116,拉桿130的寬度小于兩個限位部114的彎折臂114b遠離固定臂114a的一端之間的距離,以阻止拉桿130脫離夾口116,而避免拉桿130與限位座110脫離。
具體的,拉桿130包括條形本體132及形成于條形本體132的一端的彎折端134,條形本體132遠離彎折端134的一端能夠活動地收容于燈箱50內(nèi),并滑動地穿設于限位座110和卡座120。即彎折端134位于燈箱50的外部,從而方便操作者手持彎折端134以滑動拉桿130。具體的,條形本體132為扁平狀。
卡合件140固定于拉桿130上,以使卡合件140能夠隨拉桿130滑動。具體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卡合件140能夠穿設于卡槽124,并與卡槽124相卡合而使卡合件140和卡座120卡合在一起;卡合件140固定在拉桿130的條形本體132上。
請一并參閱圖8,進一步的,卡合件140包括桿部142及形成在桿部142的一端上的頭部144,桿部142遠離頭部144的一端與拉桿130固定連接,桿部142能夠穿設于卡槽124,頭部144的寬度大于卡槽124的寬度,以使阻止卡合件140和卡座120分離。具體的,桿部142通過螺釘與拉桿130的條形本體132固定連接;頭部144大致為圓盤狀;頭部144的直徑大于卡槽124的寬度。
可以理解,不限于在卡座120上設置卡槽124,在其它實施例中,還可以在卡合件140上設置卡槽124,此時,卡座120與卡槽124相卡合以實現(xiàn)卡座120與卡合件140相卡合。
進一步的,每個自鎖結構100的卡座120為多個,且沿一直線間隔設置,卡合件140對應為多個,即一個卡合件140對應一個卡座120;限位座110也為多個,并沿一直線間隔設置。
抵持件150轉動地固定于拉桿130遠離燈箱50的一端上,抵持件150能夠與燈箱50相抵持而阻止卡合件140和卡座120分離。具體的,抵持件150位于條形本體132靠近彎折端134的一端。
請一并參閱圖9和圖10,具體的,抵持件150包括條形抵持部152及與條形抵持部152的中部固定連接的轉動部154,條形抵持部152的一端與燈箱50能夠抵接而阻止卡合件140和卡座120分離,轉動部154轉動地固定于拉桿130上。其中,條形抵持部152大致為片狀結構。具體的,轉動部154可通過螺釘轉動地固定在拉桿130上。具體的,條形抵持部152的一端與燈箱50相抵接而阻止卡合件140和卡座120分離時,條形抵持部152的延伸方向與拉桿130的條形本體132的延伸方向平行。
上述自鎖結構100實現(xiàn)上鎖和解鎖的操作具體如下:
上鎖:操作者朝燈箱50的內(nèi)部方向推動拉桿130,以使卡合件140的桿部142穿設于卡槽124,轉動抵持件150,以使抵持件150的條形抵持部152的一端與燈箱50相抵接,阻止卡合件140和卡座120分離,從而實現(xiàn)上鎖。
解鎖:轉動抵持件150,以使抵持件150的條形抵持部152與燈箱50分離,朝遠離燈箱50的方向拉動拉桿130,而使卡合件140的桿部142從卡槽124中脫出,從而實現(xiàn)解鎖。
由于上述自鎖結構100的限位座110能夠固定在燈箱50內(nèi),卡座120能夠固定在光源模組80上,拉桿130的一端能夠活動地收容于燈箱50內(nèi),并滑動地穿設于限位座110和卡座120,另一端能夠伸出燈箱50,固定在拉桿130上的卡合件140和卡座120中的一個上設有卡槽124,另一個能夠與卡槽124相卡合而使卡合件140和卡座120卡合在一起,而轉動地固定于拉桿130遠離燈箱50的一端上的抵持件150能夠與燈箱50相抵持而阻止卡合件140和卡座120分離,從而使得在上鎖時,推動拉桿130以使卡合件140與卡座120卡合,轉動抵持件150以使抵持件150與燈箱50相抵接而阻止卡合件140和卡座120分離,就簡單的實現(xiàn)了上鎖,解鎖時,轉動抵持件150,以使抵持件150與燈箱50分離,再拉動拉桿130,而使卡合件140與卡座120分離,就能夠實現(xiàn)簡單地解鎖,從而使得上述自鎖結構100能夠簡單的實現(xiàn)箱體屏10的安裝和拆卸,且由于卡座120、限位座110和卡合件140都是安裝在燈箱50內(nèi)的,僅僅是拉桿130的一部分和抵持件150設置在燈箱50的外部,即上述自鎖結構100的大部分的關鍵的結構件都是隱藏在燈箱50內(nèi)的,不易被人察覺,而避免了磁鐵的固定方式操作過于簡單而容易被人故意破壞的問題,從而一定程度上能夠防止行人對其破壞。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