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日常生活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杉木皮制作的書畫冊頁。
背景技術:
冊頁是書畫作品的一種裝裱形式,也是我們古代書籍裝幀傳統(tǒng)形式中的一種,冊頁大體分為兩大類,一類為折疊式,另一類是活頁式,折疊式冊頁上下表層裝有硬殼封面,與此相連的頁心為前后重復開合的相連疊體;活頁式冊頁較為簡單,一般將單幅作品裱而成的冊頁,并以盒裝。冊頁一般取偶數(shù),少則四開、八開,多則十二、十六開、二十四開等;從制式上分,冊頁又有分為集成冊頁和空白冊頁兩類,集成冊頁是先有頁心書畫,后經裝裱而成的冊頁;空白冊頁則是先預制成冊頁,再在上面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以上冊頁均存在以下缺點:1、頁心只能用宣紙制成,創(chuàng)作人員只能用筆進行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手法單一;2、頁心為宣紙,容易受潮和被蟲蛀,影響書畫作品的質量;3、收藏時間長后會造成頁心的畫面變色。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杉木書畫冊頁
,它可以解決目前冊頁頁心的畫面用材較為單一、畫面容易受潮、蟲蛀和變色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這種杉木書畫冊頁,包括由軟性材料制作的底層,所述底層上設有由杉木皮制成的頁心,所述頁心為偶數(shù),所述頁心之間設有間隙,所述頁心通過粘接劑與所述底層連接。
以上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方案可以是:所述頁心首尾設有冊頁面和冊頁底,所述冊頁面和所述冊頁底與所述頁心之間設有間隙,所述冊頁面和所述冊頁底與所述底層通過粘接劑連接;所述冊頁面和所述冊頁底由硬紙殼或木材或錦面制作。
進一步的:所述頁心的厚度為0.1毫米~2毫米。
進一步的:所述底層由無紡布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底層由紙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底層由塑料制成。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采用杉木皮作為頁心用材,取代宣紙,突破了冊頁頁心只能用宣紙材料來制作的傳統(tǒng);
2、本發(fā)明杉木頁心表面具有獨一無二的天然木紋,在杉木皮上進行繪畫,立體感強;使用杉木皮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的作品背景獨特,具有天然的防偽性能;此外,在杉木皮上還可以進行書寫、繪畫、刺繡、烙畫、微雕、蠟染和平面印刷等創(chuàng)作,為美術創(chuàng)作人員提供了廣泛的創(chuàng)作空間;
3、杉木皮具有較好的柔韌性,不開裂、不變形、防潮性能良好、透氣性好,且具有天然的防蟲性能,收藏時不需用防蟲劑。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二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述:
實施例一:
如圖1~圖2所示的杉木書畫冊頁,包括由軟性材料制作的底層5,底層5可由無紡布、紙質材料、塑料等制成。
底層5上設有由杉木皮制成的頁心2,頁心2為偶數(shù),頁心2之間設有間隙3,頁心2的厚度為0.1毫米~2毫米;頁心2通過粘接劑與底層5連接;底層5可由無紡布或紙制成;頁心首尾設有冊頁面1和冊頁底4,冊頁面1和冊頁底4與頁心2之間設有間隙3,冊頁面1和冊頁底4與底層5通過粘接劑連接;冊頁面1和冊頁底4可以由硬紙殼或木材或錦面制作;由于頁心2之間,頁心2與冊頁面1、冊頁底4均有間隙,因此,整個冊頁可折疊成一本書。
頁心2一般通過旋切法和拼接切片法制造;1)、旋切法:用杉木棒旋切成長方形的木皮制成,再根據需要進行裁減,其厚度控制在0.1~2毫米之間;2)拼接切片法:將杉木加工成橫截面為短形的方條,再將方條用粘接劑粘在一起,組成杉木板,再將杉木板進行刨切得到杉木皮;杉木皮層上有獨一無二的天然木紋,美術創(chuàng)作人員可以直接在木皮層上進行書法和繪畫創(chuàng)作,如可以進行繪畫、微雕、刺繡、烙畫、蠟染和平面印刷等等……。
實施例二:
如圖3所示的杉木書畫冊頁,頁心2、冊頁面1和冊頁底4可以制成扇面形狀;杉木皮制作方法同實施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