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成像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674062閱讀:23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成像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成像裝置,例如復印機和印刷機,尤其是涉及一種采用圖像傳輸帶的成像裝置,該圖像傳輸帶直接或間接承載圖像,并循環(huán)運動。
背景技術
通常,對于該類型的成像裝置,有采用電子照相系統(tǒng)的中間轉印類型的成像裝置。在該成像裝置中,各色彩分量(例如Y(黃色)、M(洋紅色)、C(藍綠色)和K(黑色))的調色劑圖像形成于圖像承載件例如光導鼓上,這些調色劑圖像暫時多層轉印到中間轉印物質的相同部分上(第一轉印)。然后,該多層調色劑圖像全部轉印到紙張上(第二轉印),然后,通過清潔裝置除去殘留在中間轉印物質上的調色劑。
對于該類型的中間轉印物質,經(jīng)常采用帶狀物質,因為它能夠很自由地布置在裝置內(nèi),且它占用的面積較小。
在使用該類型的中間轉印帶的模式中,該中間轉印帶以張緊狀態(tài)布置在多個拉伸輥上,循環(huán)運動,并傳輸多層轉印的調色劑圖像。不過,當中間轉印帶的速度變化時,各色彩分量的分層調色劑圖像將會產(chǎn)生位置錯誤,因此,在紙張上發(fā)生色彩重合錯誤,這引起圖像質量降低的技術問題。
由于在上述成像循環(huán)中第二轉印輥與中間轉印帶壓力接觸,且紙張從該中間轉印帶和第二轉印輥之間經(jīng)過,因此將引起這樣的技術問題。即,當?shù)诙D印輥與中間轉印帶壓力接觸,以便對通過第一轉印而轉印在中間轉印帶的相同部分上的多層調色劑圖像進行第二轉印時,變化負載施加在該中間轉印帶上。而且,施加在拉伸輥上的驅動負載增加,其中驅動力從驅動源傳遞給該拉伸輥,中間轉印帶的運動速度和驅動源的速度改變,且通過作用在壓力接觸部分和驅動部分之間的拉伸應力而產(chǎn)生中間轉印帶的拉長和在中間轉印帶表面中的拉緊。
為了解決該技術問題,已知一種方法(例如JP-A-11-52757),其中,設置旋轉驅動源用于第二轉印輥,并通過力矩限制器而彼此相連,且第二轉印輥被驅動成使它的表面速度高于中間轉印帶的表面速度,從而使中間轉印帶中產(chǎn)生的變化負載減小,并使中間轉印帶的運轉性能穩(wěn)定。
不過,在該方法中,在中間轉印帶中產(chǎn)生沿運動速度加速方向的變化負載,這對中間轉印帶的運動速度產(chǎn)生影響。
而且,盡管能防止由拉伸力引起中間轉印帶伸長,但是相反,該中間轉印帶能夠沿收縮方向變化。特別是,當在中間轉印帶中使用楊氏模量較小的材料時,上述影響更大。
而且,在該方法中,因為第二轉印輥的驅動力矩傳輸需要力矩限制器,結構將復雜,成本也較高。
上述技術問題并不局限于中間轉印帶,而且在帶狀部件中也產(chǎn)生該技術問題,例如在光導帶和紙張傳輸帶中,該紙張傳輸帶直接或間接承載在它上面的圖像,并對它進行傳輸。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成像裝置,其中,減小了由于圓周速度差而施加在圖像傳輸帶上的負載,保證圖像傳輸帶的穩(wěn)定運轉性能,且色彩多層(color multilayer)的準確性良好。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成像裝置,該成像裝置包括圖像傳輸帶,該圖像傳輸帶直接或間接承載圖像,并布置在多個拉伸輥上,以便進行循環(huán)運動;以及子單元,該子單元有旋轉輥和驅動部分,該旋轉輥與圖像傳輸帶接觸,而該驅動部分用于旋轉驅動該旋轉輥,其中,該驅動部分包括驅動源以及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該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傳遞來自驅動源的驅動力,并吸收圖像傳輸帶和旋轉輥之間產(chǎn)生的圓周速度差。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成像裝置,該成像裝置包括圖像傳輸帶,該圖像傳輸帶直接或間接承載圖像,并布置在多個拉伸輥上,以便進行循環(huán)運動;以及子單元,該子單元有旋轉輥和驅動部分,該旋轉輥與圖像傳輸帶接觸,而該驅動部分用于旋轉驅動該旋轉輥,其中,該驅動部分包括驅動源;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該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傳遞來自驅動源的驅動力,并吸收圖像傳輸帶和旋轉輥之間產(chǎn)生的圓周速度差;以及滑動傳輸部件,該滑動傳輸部件與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嚙合,并在超過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的圓周速度差吸收范圍的情況下滑動。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成像裝置的驅動部分輪廓的示意圖;圖2是表示使用滑動傳輸系統(tǒng)的模式和使用彈性傳輸系統(tǒng)和滑動傳輸系統(tǒng)的模式的比較的曲線圖;圖3是表示采用本發(fā)明的成像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圖4是表示在第一實施例的成像裝置中的驅動裝置的示意圖;圖5是表示采用本發(fā)明的成像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驅動裝置的示意圖;圖6是表示采用本發(fā)明的成像裝置的第三實施例的驅動裝置的示意圖;圖7是表示采用本發(fā)明的成像裝置的第四實施例的彈性驅動力傳輸帶的示意圖;圖8是表示采用本發(fā)明的成像裝置的第四實施例的彈性驅動力傳輸帶的示意圖;
圖9是表示采用本發(fā)明的成像裝置的第五實施例的滑輪的示意圖;圖10是表示采用本發(fā)明的成像裝置的第六實施例的驅動裝置的示意圖;圖11是表示第六實施例的成像裝置中的中間轉印帶和第二轉印輥之間的壓力接觸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12是表示第七實施例的成像裝置的驅動裝置的示意圖;圖13是表示第八實施例的成像裝置的驅動裝置的示意圖;圖14A是表示在第九實施例的成像裝置中的第二轉印輥和驅動裝置的中間轉印帶之間的壓力接觸的示意圖;圖14B是第二轉印輥與驅動裝置的中間轉印帶分離的示意圖;圖15A是表示在第十實施例的成像裝置中的第二轉印輥和驅動裝置的中間轉印帶之間的壓力接觸的示意圖;圖15B是第二轉印輥與驅動裝置的中間轉印帶分離的示意圖;以及圖16A是表示在第十一實施例的成像裝置中的第二轉印輥和驅動裝置的中間轉印帶之間的壓力接觸的示意圖;圖16B是第二轉印輥與驅動裝置的中間轉印帶分離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所示,成像裝置有圖像傳輸帶2,該圖像傳輸帶2直接或間接承載圖像,并布置在多個拉伸輥1上,以便循環(huán)運動;以及子單元4,該子單元有旋轉輥3,該旋轉輥3與該圖像傳輸帶2接觸,并由驅動部分5旋轉驅動,該驅動部分5包括驅動源6和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該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傳輸來自驅動源6的驅動力,并吸收在圖像傳輸帶2和旋轉輥3之間產(chǎn)生的圓周速度差。
在該技術方面,只要圖像傳輸帶2在其上直接或間接承載圖像,并布置在多個拉伸輥1上以便循環(huán)運動,該圖像傳輸帶2例如可以是中間轉印帶。不過,圖像傳輸帶2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光導帶或紙張傳輸帶。
而且,子單元4有旋轉輥3,該旋轉輥3與該圖像傳輸帶2接觸,并由驅動部分5旋轉驅動。其中,第二轉印輥和清潔輥可用作旋轉輥3,但是拉伸輥、驅動輥和光導鼓并不使用,盡管它們都為輥形。
而且,驅動部分5包括驅動源6,用于產(chǎn)生驅動旋轉輥3的驅動力;以及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該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傳輸來自驅動源6的驅動力,并吸收在圖像傳輸帶2和旋轉輥3之間產(chǎn)生的圓周速度差。
其中,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由彈性部件制成,它不僅將旋轉力傳輸給旋轉輥3,而且在圖像傳輸帶2通過改變它的運動速度而膨脹和收縮之前,由于旋轉輥3與圖像傳輸帶2接觸,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自身也膨脹和收縮,從而吸收圖像傳輸帶2和旋轉輥3之間產(chǎn)生的圓周速度差。
在該技術方面,優(yōu)選是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的拉伸應變大于圖像傳輸帶2。只要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的拉伸應變大于圖像傳輸帶2,它就能比圖像傳輸帶2更容易膨脹和收縮。因此,能夠吸收圓周速度差,并能保證圖像傳輸帶2的運轉性能穩(wěn)定。
而且,優(yōu)選是驅動部分5除了驅動源6和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外還包括滑動傳輸部件8,該滑動傳輸部件8與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嚙合,并在超過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的圓周速度差吸收范圍的情況下滑動。
當圖像傳輸帶2和旋轉輥3之間產(chǎn)生的圓周速度差累積時,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的膨脹和收縮達到最大值,該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不能吸收圓周速度差,滑動傳輸部件8將與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接觸并滑動,從而減小圖像傳輸帶2的速度變化因子。對于滑動傳輸部件,例如為滑輪。
因此,在驅動部分5包括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和滑動傳輸部件8的模式下,在圖像傳輸帶2和旋轉輥3之間產(chǎn)生的圓周速度差中的圓周速度變化因子通過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的彈性吸收,由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中的圓周速度差累積而產(chǎn)生的速度變化通過滑動傳輸部件8的滑動而抑制。因此,能夠防止圖像傳輸帶2的速度變化。
也就是,如圖2所示,在沒有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的情況下通過僅利用作為滑動傳輸部件的力矩限制器來抑制在圖像傳輸帶2和旋轉輥3之間產(chǎn)生的圓周速度差的模式(圖2中的虛線A)與通過利用彈性傳輸系統(tǒng)和滑動傳輸系統(tǒng)來抑制圓周速度差的模式(圖2中的實線B)進行了比較。在圓周速度差從零到最大靜摩擦的范圍內(nèi),在圓周速度差變化時的傳輸動力的變化在具有彈性傳輸系統(tǒng)和滑動傳輸系統(tǒng)的模式中(實線B)比在只有滑動傳輸系統(tǒng)的模式(虛線A)中更柔和,施加給圖像傳輸帶2的負載變化也變得柔和。
而且,當圓周速度差超過最大靜摩擦時,在只有滑動傳輸系統(tǒng)的模式(虛線A)中,當圓周速度差超過最大靜摩擦并向動摩擦運動時的摩擦變化將很陡峭。另一方面,在有彈性傳輸系統(tǒng)和滑動傳輸系統(tǒng)的模式(實線B)中,因為在圓周速度差變化時的傳輸動力變化柔和,施加給圖像傳輸帶2的負載變化也很柔和。
而且,在圓周速度差運動到動摩擦范圍內(nèi)之后,兩種模式進行相同的運動。
而且,優(yōu)選是驅動部分5的驅動源6與使得圖像傳輸帶2循環(huán)運動的驅動源相同。通過采用相同的驅動源,由于驅動源引起的速度變化分量能夠抵消。與分別有用于圖像傳輸帶2和旋轉輥3的驅動源的模式相比,可以抑制在它們之間產(chǎn)生的圓周速度差。
而且,優(yōu)選是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由圖像傳輸帶2的拉伸輥1(驅動輥1)驅動。例如,在一種模式中,在旋轉輥3的端頭處提供有外徑與驅動輥1相同的滑輪,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布置在該滑輪以及圖像傳輸帶2的驅動輥1上,驅動力從圖像傳輸帶2的驅動源通過驅動輥1和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而傳遞給旋轉輥3,從而使旋轉輥3旋轉。
根據(jù)該模式,因為旋轉輥3可以通過直接驅動圖像傳輸帶2的驅動輥1而獲得驅動力,旋轉輥3的圓周速度可以精確地與圖像傳輸帶2的圓周速度相配合。
因此,旋轉輥3的圓周速度近似與圖像傳輸帶2的圓周速度相同,這樣,能夠抑制由不同圓周速度引起的、作用在圖像傳輸帶2上的變化負載的影響。
而且,變化負載作用在圖像傳輸帶2上的意思是負載阻礙圖像傳輸帶2運轉并且變化。
而且,優(yōu)選是,相對于圖像傳輸帶2進行定位的跟蹤部分布置在旋轉輥3的一部分上。例如,在一種模式中,其中采用與旋轉輥3同軸、直徑稍微小于該旋轉輥3、并與該旋轉輥3形成一體的跟蹤輥,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布置在該跟蹤輥以及圖像傳輸帶2的驅動輥1上,旋轉輥3通過由驅動輥1和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從圖像傳輸帶2的驅動源傳遞的驅動力而旋轉。
根據(jù)該模式,因為跟蹤輥和旋轉輥3形成一體,與采用滑輪的模式相比,旋轉驅動力直接傳遞給旋轉輥3,因此提高了旋轉的精確性。
而且,優(yōu)選是圖像傳輸帶2由彈性部件構成。通過由彈性部件構成的圖像傳輸帶2,將幾乎沒有游動,且不需要拉伸機構。而且,光導鼓和中間轉印帶之間的接觸表面壓力能夠降低,從而能有效防止例如空心符號(hollow character)這樣的圖像缺陷。
其中,盡管從圖像傳輸帶2由彈性部件構成的上述觀點看,由于變化負載引起的圖像傳輸帶2的膨脹和收縮將變大,因此易于產(chǎn)生色彩重合錯誤。
不過,根據(jù)本發(fā)明,可以抑制作用在圖像傳輸帶2上的變化負載,并使它減至最小。因此,當圖像傳輸帶2由彈性部件構成時,本發(fā)明的效果很明顯。
而且,優(yōu)選是圖像傳輸帶2與鼓形圖像承載部件接觸,并沿該鼓形圖像承載部件的形狀布置。
根據(jù)該模式,通過使圖像傳輸帶2(例如中間轉印帶)盡可能沿鼓形圖像承載部件(例如光導鼓)布置,從而消除了由于在轉印時在夾住區(qū)域之前和之后的無用空間引起的放電(discharge),并能防止調色劑圖像的色散。
而且,當由硬樹脂制成的帶用作中間轉印帶2時,壓靠光導鼓的壓力很高,以至于產(chǎn)生調色劑圖像的空心(hollow)缺陷。因此,在該模式中,采用彈性材料,可以在較低接觸壓力下提高該帶2和光導鼓之間的緊密性。
而且,在一種模式中,中間轉印帶2根據(jù)光導鼓而驅動和旋轉,擴大它們之間的接觸面積將使得很容易采用該模式,因此,能夠避免由于它們之間的驅動干涉而引起圖像干擾。
在該技術方面中,在驅動部分5有驅動源6、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和滑動傳輸部件9的模式中,優(yōu)選是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是環(huán)形帶,該環(huán)形帶具有近似圓形截面,且滑動傳輸部件8與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配合的部分的截面的曲率半徑大于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的截面的曲率半徑。通過選擇近似圓形的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截面,在它們的配合表面中,與滑動傳輸部件8的接觸面積很小,因此很容易產(chǎn)生滑動。
而且,優(yōu)選是在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和滑動傳輸部件8之間的配合表面近似平坦(plain),且它們中的一個沿縱向方向為凹形和凸形。盡管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根據(jù)滑動傳輸部件8的尺寸和圓周速度差的程度在它的帶寬(例如彈性驅動力傳輸帶)和它的拉伸程度上有限制,但是在該模式中,它們之間的接觸面積可以調節(jié),從而可以調節(jié)滑動量。
其中,只要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和滑動傳輸部件8之間的配合表面近似平坦,它們可以合適設計成使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由扁平帶構成,而在滑動傳輸部件8(例如滑輪)的表面上提供有槽,從而提供非均勻形狀,或者在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的表面上提供有槽,從而提供非均勻形狀,并且滑動傳輸部件8由普通滑輪構成。
而且,滑動傳輸部件8安裝在驅動源6和旋轉輥3的至少一個上。
特別是,當滑動傳輸部件8安裝在至少旋轉輥3的旋轉軸上,或者安裝在至少驅動源6和旋轉輥3的旋轉軸上,優(yōu)選是,該滑動傳輸部件8與旋轉輥3成一體旋轉。提供使滑動傳輸部件8與旋轉輥3成一體旋轉,驅動源6的驅動力直接傳輸,且提高了旋轉輥的旋轉精確性。
而且,優(yōu)選是滑動傳輸部件也用作旋轉輥3的構成部件。根據(jù)該模式,旋轉輥3自身的旋轉軸當作滑動傳輸部件8(例如滑輪)。因此,不需要作為單獨部件的滑動傳輸部件8。
而且,在該技術方面,優(yōu)選是驅動部分5的部件裝在子單元4中,該子單元4可拆下地安裝在成像裝置本體上。通過將子單元4可拆下地安裝在成像裝置本體上,包括旋轉輥3的子單元4可以與該旋轉輥一起從成像裝置本體上拆下。因此,當旋轉輥3由于其壽命而更換時,可以在裝置外部的寬闊空間中將該旋轉輥3從子單元4內(nèi)拆下,因此,旋轉輥3很容易更換。
而且,優(yōu)選是子單元4的旋轉輥3可以與圖像傳輸帶2分離。因此,當旋轉輥3與圖像傳輸帶2分離時,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的彈性變形能夠復位,也就是,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7可以返回到初始狀態(tài)。
而且,在本發(fā)明中,盡管驅動部分5的部件基本裝在子單元4內(nèi),但是它們也可以獨立地布置在成像裝置本體側和在子單元4側,因此,當子單元4安裝在成像裝置本體上時,該分離的部件可以與其它部件連接。
驅動部分5的部件獨立布置的具體分離模式將在下面的實施例中介紹。
下面將參考附圖中所示的實施例來詳細介紹本發(fā)明。
第一實施例圖3表示了采用本發(fā)明的成像裝置的第一實施例。
在附圖中,成像裝置包括在裝置本體50中的光導鼓20和中間轉印帶30,該中間轉印帶30布置成與光導鼓20相對,以便從該光導鼓20上轉印調色劑圖像,該成像裝置是四循環(huán)中間轉印類型的成像裝置,其中,在中間轉印帶30上進行四次多層轉印,以便獲得四種色彩的色彩圖像。
在本實施例中,光導鼓20有光導層,該光導層的電阻值通過光照射而降低。在該光導鼓20周圍布置有充電裝置21,該充電裝置21向光導鼓20充電;曝光裝置22,該曝光裝置22在充電的光導鼓20上形成各個色彩分量(在本實例中為黑色(K)、黃色(Y)、洋紅色(M)和藍綠色(C))的靜電潛像;旋轉類型的顯影裝置23,該顯影裝置23通過各個色彩分量的調色劑而使得形成于光導鼓20上的各個色彩分量的潛像可視化;中間轉印帶30;以及清潔裝置27,該清潔裝置27能夠清除殘留在光導鼓20上的殘留調色劑。
這里,對于充電裝置21,例如采用了充電輥。不過,也可以采用例如電暈充電這樣的充電器。
而且,只要曝光裝置22能夠通過光在光導鼓20上形成圖像,任何裝置都可以采用。在本實例中,盡管采用了使用LED的打印頭,但是曝光裝置并不局限于此。使用EL的打印頭或者通過多角鏡(polygon mirror)掃描激光束的掃描儀都可以合適選擇。
而且,旋轉類型顯影裝置23上可旋轉地安裝了顯影單元23a至23d,各個色彩分量的調色劑儲存在該顯影單元23a至23d中。只要顯影裝置能夠使各個色彩分量的顯影劑粘附在光導鼓20上的、通過曝光而使電勢降低的部分上,任意顯影裝置都可以合適選擇。至于所用的調色劑,并不限制形狀和微粒直徑,只要該調色劑能夠準確到光導鼓20的靜電潛像上。而且,在本實例中,盡管采用了旋轉顯影裝置23,但是也可以采用四個顯影裝置。
而且,對于清潔裝置27,只要它能清除在光導鼓20上的殘余調色劑,可以合適選擇任意清潔裝置,例如采用葉片清潔類型的清潔裝置。不過,當采用具有高轉印速度的調色劑時,可以有不使用清潔裝置27的模式。
而且,中間轉印帶30布置在三個拉伸輥31至33上,如圖3所示,它利用拉伸輥31作為驅動輥而循環(huán)運動。
其中,對于中間轉印帶30,可以合適選擇樹脂材料例如聚酰亞胺(polyimide)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不過,為了有效抑制圖像缺陷例如空心符號,需要降低中間轉印帶30和光導鼓20之間的接觸表面壓力。而且,從無游動和無拉伸的觀點考慮,優(yōu)選是采用橡膠帶材料作為中間轉印帶30,在該橡膠帶材料中,彈性橡膠為基體(彈性層)。
而且,在本實施例中,在中間轉印帶30的與光導鼓20相對的部分處,作為第一轉印部件的第一轉印輥25布置成在中間轉印帶30的后側與該中間轉印帶30接觸,預定的第一轉印偏壓施加在第一轉印輥25上。
而且,在與中間轉印帶30的拉伸輥32相對的位置處,作為第二轉印部件的第二轉印輥35布置成以該拉伸輥32用作支持輥。例如,預定的第二轉印偏壓施加在該第二轉印輥35上,而用作支持輥的拉伸輥32接地。
而且,在與中間轉印帶30的拉伸輥33相對的位置處,布置有帶清潔裝置36,以便清除在該中間轉印帶30上的殘余調色劑。
而且,紙張40儲存在圖外的供紙盤中。當紙張通過送紙輥41供給后,通過阻力輥(resistroll)42將該紙張導向第二轉印部分,并通過傳送帶43傳送到定影裝置45。然后,通過紙張傳送輥46和排出輥47而儲存在形成于裝置本體50的上部上的排出盤48中。
在該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第二轉印輥35有驅動裝置60。
即,與拉伸輥32相對的第二轉印輥35有驅動源61。而且,由彈性部件構成的帶狀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布置在驅動源61的驅動軸61a以及第二轉印輥35的旋轉支承軸35a上,來自驅動源61的驅動力通過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傳遞給第二轉印輥35。
另一方面,中間轉印帶30的拉伸輥31有驅動源37。而且,驅動力傳輸帶38布置在驅動源37和拉伸輥31上,來自驅動源37的驅動力通過驅動力傳輸帶38傳遞給拉伸輥31。利用該拉伸輥31作為驅動輥,中間轉印帶30循環(huán)運動。
而且,考慮到中間轉印帶30的循環(huán)運動的穩(wěn)定性,優(yōu)選是驅動力傳輸帶38由具有剛性的部件構成。
這里,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由彈性部件構成,傳送來自驅動源61的驅動力,并吸收中間轉印帶30和第二轉印輥35之間的圓周速度差,其中,滿足關系εd>εi,其中,εd是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對于任意負載的應變,而εi是中間轉印帶30對于它的負載的應變。
在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對于任意負載的應變大于中間轉印帶30對于它的負載的應變的情況下,當與中間轉印帶30壓力接觸的第二轉印輥35將改變中間轉印帶30的運動速度時,在中間轉印帶30膨脹和收縮之前,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自身膨脹和收縮,這樣,該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能夠吸收中間轉印帶30和第二轉印輥35之間的圓周速度差。
下面將參考用于第二轉印輥的驅動裝置來介紹該實施例的成像裝置的工作情況。
如圖4所示,為了將通過第一轉印而轉印在中間轉印帶30的相同位置上的多層調色劑圖像通過第二轉印而轉印到紙張上,其中該中間轉印帶30通過由驅動力傳輸帶38從驅動源37傳遞的驅動力而循環(huán)運動,當?shù)诙D印輥35與中間轉印帶30壓力接觸時,變化負載作用在中間轉印帶30上,因此,中間轉印帶和第二轉印輥35之間產(chǎn)生圓周速度差。
這時,盡管來自驅動源61的旋轉驅動力通過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而由驅動裝置60傳遞給第二轉印輥35,但是因為該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由彈性部件構成,而該彈性部件對于任意負載的應變都大于中間轉印帶30,因此,在中間轉印帶30膨脹和收縮之前,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自身膨脹和收縮,這樣,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吸收了中間轉印帶30和第二轉印輥35之間產(chǎn)生的圓周速度差。
根據(jù)本實施例,因為來自驅動源61的旋轉驅動力通過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而傳遞給第二轉印輥35,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彈性傳遞旋轉驅動力,而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吸收在中間轉印帶30和第二轉印輥35之間產(chǎn)生的圓周速度差。因此,通過簡單的結構,能夠防止中間轉印帶30的速度變化以及膨脹和收縮,因此,可以提供中間轉印帶30運轉性能穩(wěn)定的成像裝置。
而且,即使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對于任意負載的應變小于中間轉印帶30對于它的負載的應變,當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和中間轉印帶30由相同的彈性部件(楊氏模量相等的部件)構成時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的截面面積比中間轉印帶30的截面面積小得多。因此,對于相同負載,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的應變更大。
第二實施例圖5表示了采用本發(fā)明的成像裝置的第二實施例,圖中表示了驅動裝置。
在圖5中,本實施例的驅動裝置70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驅動裝置類似的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不過,在本實施例中的驅動裝置與第一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中間轉印帶30和第二轉印輥35通過來自同一驅動源71的驅動力而驅動。
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驅動裝置70有驅動源71以及同步皮帶72,該同步皮帶72布置在該驅動源71的驅動軸71a的端部以及位于拉伸輥31(驅動輥31)的旋轉支承軸31a的端部(在本實施例中的左側)的滑輪73之間,同時彈性驅動力傳輸皮帶62布置在驅動軸71a端部的、比同步皮帶72更靠近驅動源71側的部分以及位于第二轉印輥35的旋轉支承軸35a的端部(在本實施例中的左側)的滑輪73之間。
參考標號74是牽引器臂(retractor arm),用于使該第二轉印輥35可通過擺動而與中間轉印帶30相連和分離。
而且,第二轉印輥35覆蓋有由泡沫橡膠制成的部件35,從而消除第二轉印輥35表面和滑輪73之間的外徑差。
當?shù)诙D印輥與中間轉印帶30壓力接觸時,來自驅動源71的驅動力通過同步皮帶72傳遞給中間轉印帶30的驅動輥31,且該驅動力還通過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和滑輪73傳遞給第二轉印輥35。
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參考標號表示,并省略對它們的詳細說明。
根據(jù)本實施例,在中間轉印帶30和第二轉印輥35之間產(chǎn)生的圓周速度差由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吸收。而且,因為中間轉印帶30和第二轉印輥35由相同的驅動源71驅動,與兩者分別提供有驅動源的情況相比,可以消除由于驅動源引起的速度變化分量,這樣,可以保證中間轉印帶30的運轉性能更穩(wěn)定。
第三實施例圖6表示了采用本發(fā)明的成像裝置的第三實施例,圖中表示了驅動裝置。
在圖6中,本實施例的驅動裝置80有與第二實施例中的驅動裝置類似的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不過,在本實施例中的驅動裝置與第二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第二轉印輥35由中間轉印帶30的驅動輥31旋轉驅動。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在驅動裝置80中,彈性驅動力傳輸皮帶62布置在位于第二轉印輥35的旋轉支承軸35a的端部(在本實施例中的右側)的滑輪73以及中間轉印帶30的拉伸輥31(驅動輥)之間,驅動源在驅動輥31的旋轉支承軸31a的端部(在本實施例中的左側)。
而且,滑輪73的外徑近似與第二轉印輥35的外徑相同。
當?shù)诙D印輥35與中間轉印帶30壓力接觸時,驅動輥31通過來自驅動源71的驅動力而旋轉,且該旋轉驅動力通過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和滑輪73傳遞給第二轉印輥35。
與第二實施例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參考標號表示,并省略對它們的詳細說明。
根據(jù)本實施例,因為第二轉印輥35獲得來自驅動輥31的、直接驅動中間轉印帶30的驅動力,第二轉印輥35的圓周速度能夠與中間轉印帶30的圓周速度精確匹配。
因此,在中間轉印帶30和第二轉印輥35之間產(chǎn)生的圓周速度差只是由于位于第二轉印輥35的旋轉支承軸35a的端部的滑輪73與驅動輥31表面之間的外徑差。因為它們的外徑近似相同,且它們能夠以相同速度旋轉,因此,可以保證中間轉印帶30的運轉性能穩(wěn)定。
盡管由于第二轉印輥35的徑向跳動(run out)的影響以及與該第二轉印輥35相對的拉伸輥32的徑向跳動的影響而實際上有圓周速度差,但是第二轉印輥35的徑向跳動和拉伸輥32的徑向跳動是周期性變化的分量,速度變化量允許在預定范圍內(nèi)。因此,通過抑制在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可吸收范圍內(nèi)的圓周速度差,可以減小作用在中間轉印帶30上的變化負載。
不過,當中間轉印帶30和第二轉印輥35彼此接觸且它們重復旋轉時,滑輪73和第二轉印輥35之間的外徑差形成累積的圓周速度差,因此擔心該累積的圓周速度差超過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的圓周速度差可吸收范圍。
這時,因為滑輪73與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接觸和滑動,因此將抑制由在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中累積的圓周速度差所產(chǎn)生的速度變化,從而能夠減小中間轉印帶30的速度變化因子。
即,在中間轉印帶30和第二轉印輥35之間產(chǎn)生的圓周速度差中的周期性變化因子由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的彈性來吸收,而在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中累積的圓周速度差中的變化因子可以由滑輪73的滑動來吸收。
這里,當?shù)诙D印輥35的半徑等于滑輪73的半徑時,作用在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和滑輪73之間的摩擦力F必須在以下范圍Tr/R<F<E1×εmax×A其中,Tr是第二轉印輥35需要的驅動力矩,R是第二轉印輥35和滑輪73的半徑,E1是中間轉印帶30的楊氏模量,εmax是在中間轉印帶30中的允許應變,而A是中間轉印帶30的截面面積。
即,作用在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和中間轉印帶30之間的摩擦力大于使第二轉印輥35旋轉所需的力,但它必須在使得中間轉印帶30的膨脹不會影響圖像質量的力的范圍內(nèi)。
而且,在中間轉印帶30中的允許的應變εmax是對圖像產(chǎn)生干擾影響的應變量,通常希望在色彩成像時允許應變量低于50-100μm。
第四實施例圖7表示了采用本發(fā)明的成像裝置的第四實施例,圖中表示了彈性驅動力傳輸帶。
在圖7中,本實施例的成像裝置的基本結構與第三實施例的成像裝置類似。不過,本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3為有近似圓形橫截面的環(huán)形帶,它與滑輪73配合的部分的截面的曲率半徑小于滑輪73的截面的曲率半徑。
根據(jù)該模式,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3和滑輪73之間的接觸面積變得很小,從而能夠很容易地產(chǎn)生滑動。
而且,彈性驅動力傳輸帶的另一模式如圖8中所示。
在圖8中,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4由扁平帶構成,其中,在它的表面上沿縱向方向形成有槽。該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4在帶寬尺寸上以及根據(jù)傳遞驅動力和吸收圓周速度差的程度而進行的拉伸上有限制。因此,需要調節(jié)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4和滑輪73之間的滑動量。根據(jù)該模式,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4的表面上的非均勻性可以調節(jié)與滑輪73的接觸面積,從而可以調節(jié)在帶64和滑輪73之間的滑動量。
而且,與第三實施例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參考標號表示,并省略對它們的詳細說明。
第五實施例圖9表示了采用本發(fā)明的成像裝置的第五實施例,圖中表示了滑輪。
在圖9中,本實施例的成像裝置的基本結構與第三實施例的成像裝置類似。不過,本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滑輪75在它的表面上有沿縱向方向的槽。
根據(jù)該模式,在滑輪75和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之間的配合表面中,與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的接觸面積可以通過滑輪75的表面均勻性進行調節(jié)。因此,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和滑輪75之間的滑動量可以以與第四實施例類似的方式進行調節(jié)。
而且,與第三實施例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參考標號表示,并省略對它們的詳細說明。
第六實施例圖10表示了采用本發(fā)明的成像裝置的第六實施例,圖中表示了驅動裝置。
在圖10中,本實施例的驅動裝置90有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與第二實施例中的驅動裝置類似。不過,在本實施例中的驅動裝置與第二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布置在跟蹤輥91上,來自驅動源71的驅動力通過跟蹤輥91傳遞給第二轉印輥35。
如圖10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驅動裝置90包括在第二轉印輥35的一部分處的跟蹤部分(跟蹤輥91),該跟蹤部分進行相對于中間轉印帶30的定位,以便通過將第二轉印輥35壓靠中間轉印帶30而調節(jié)擠壓量。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布置在該跟蹤輥91上,以便將來自驅動源的驅動力傳遞給第二轉印輥35。
其中,如圖11所示,跟蹤輥91與第二轉印輥35的旋轉支承軸35a同軸,直徑稍微小于第二轉印輥35,且與該第二轉印輥35形成一體。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環(huán)繞該跟蹤輥91布置。
而且,當布置在拉伸輥32上的中間轉印帶30與第二轉印輥35壓力接觸時,它壓迫和擠壓由泡沫橡膠構成的第二轉印輥35的表面部件35b。能夠通過跟蹤輥91防止中間轉印帶30的這種擠壓。
而且,與第二實施例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參考標號表示,并省略對它們的詳細說明。
根據(jù)本實施例,在驅動裝置90中,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布置在與第二轉印輥35模制成一體的跟蹤輥91上,從而將來自驅動源71的驅動力傳遞給第二轉印輥35。因此,與將來自驅動源71的驅動力利用滑輪73間接傳遞給第二轉印輥35的模式相比,因為來自驅動源71的驅動力直接傳遞給第二轉印輥35,因此提高了旋轉精確性。
第七實施例圖12表示了采用本發(fā)明的成像裝置的第七實施例,圖中表示了驅動裝置。
在圖12中,本實施例的成像裝置的基本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的成像裝置大致相同。不過,該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提供有與中間轉印帶30壓力接觸的光導鼓101,中間轉印帶30通過它和外切的光導鼓101之間產(chǎn)生的表面摩擦力而循環(huán)運動。
而且,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的驅動裝置100包括滑輪102和103,該滑輪102和103在光導鼓101的表面上,并與光導鼓101整體旋轉,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布置在這些滑輪和位于第二轉印輥35的旋轉支承軸35a的端部的滑輪73之間。
當光導鼓101通過來自圖外面的驅動源的驅動力而旋轉時,不僅驅動中間轉印帶30被驅動和循環(huán)運動,而且來自光導鼓101的旋轉驅動力通過布置在滑輪102、103和73上的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傳遞給第二轉印輥35,從而驅動第二轉印輥35旋轉。
參考標號104是用于使第二轉印輥35與中間轉印帶30壓力接觸或分離的驅動源。
而且,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參考標號表示,并省略對它們的詳細說明。
還有,在本實施例中,旋轉驅動力通過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傳遞給第二轉印輥35。因此,中間轉印帶30和第二轉印輥35之間的圓周速度差由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吸收,因此,能夠保證中間轉印帶30的運轉性能穩(wěn)定。
而且,因為中間轉印帶30和第二轉印輥35由來自光導鼓101的旋轉驅動力來驅動旋轉,能夠消除由于驅動源引起的速度變化分量,其中當分別提供驅動源時將引起該速度變化分量。
在本實例中,盡管滑輪102和103用于光導鼓101,但是它們也可以與光導鼓101的驅動軸同軸,并與該光導鼓101成一體旋轉。
第八實施例圖13表示了采用本發(fā)明的成像裝置的第八實施例。
在圖13中,本實施例的成像裝置的基本結構與第七實施例的成像裝置大致相同。不過,該實施例與第七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中間轉印帶30由彈性橡膠帶材料構成,它布置成沿光導鼓101的形狀在預定接觸區(qū)域x處與光導鼓101接觸。而且,與第七實施例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參考標號表示,并省略對它們的詳細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各個色彩分量的調色劑圖像連續(xù)形成于光導鼓101上,并通過接觸區(qū)域x(第一轉印位置)連續(xù)轉印到中間轉印帶30上,然后在第二轉印位置通過第二轉印輥35全部轉印到紙張上。
在該成像處理中,光導鼓101和中間轉印帶30布置成在相當寬的接觸區(qū)域x處彼此接觸,且該光導鼓101由彈性橡膠帶材料彈性按壓。因此,光導鼓101和中間轉印帶30之間的粘附表面壓力不會太高,調色劑圖像的包入(wrap-in)操作通過彈性橡膠帶材料進行,在光導鼓101上的調色劑圖像全部轉印到中間轉印帶30的側面上。
這時,在中間轉印帶30上的轉印圖像不會由于較大的粘附表面壓力而產(chǎn)生圖像缺陷,例如空心符號,且轉印以很高的轉印效率進行。因此,在紙張上的色彩圖像被保持得非常好。
而且,還在本實施例中,光導鼓101的旋轉驅動力通過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傳遞給第二轉印輥35。因此,在中間轉印帶30和第二轉印輥35之間產(chǎn)生的圓周速度差由該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吸收,因此,能夠保證中間轉印帶30的運轉性能穩(wěn)定。
第九實施例圖14A和14B表示了采用本發(fā)明的成像裝置的第九實施例,圖中表示了驅動裝置。
在圖14中,本實施例的驅動裝置110有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與第一實施例的驅動裝置類似。不過,該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起到滑動傳輸部件作用的滑輪73安裝在第二轉印輥35的旋轉支承軸35a上,驅動裝置110裝入轉印單元111中,該轉印單元111有在它的單元本體中的第二轉印輥35,該轉印單元111可拆下地安裝到成像裝置本體上。
而且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參考標號表示,并省略對它們的詳細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4A和14B所示,驅動裝置110包括驅動源61,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布置在第二轉印輥35的旋轉支承軸35a的端部處的滑輪73與驅動源61的驅動軸61a之間,并且來自驅動源61的驅動力通過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和滑輪73而傳遞給第二轉印輥35。
而且,轉印單元111的擺動臂112的一端通過銷釘114與驅動源113相連,該擺動臂112繞該銷釘114旋轉。
而且,第二轉印輥35可與中間轉印帶30分離。在第二轉印時間,第二轉印輥35與該中間轉印帶30進行壓力接觸;而在完成第二轉印時,它與中間轉印帶30分離。
下面將參考該驅動裝置介紹本實施例的成像裝置的工作情況。
如圖14A所示,在第二轉印時間,轉印單元111的擺動臂112通過來自驅動源113的驅動力而繞銷釘114順時針方向旋轉,第二轉印輥35與中間轉印帶30進行壓力接觸。這時,變化負載施加在中間轉印帶30上,從而在中間轉印帶30和第二轉印輥35之間產(chǎn)生圓周速度差。
這時,來自驅動源61的旋轉驅動力通過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和滑輪73而由驅動裝置110傳遞給第二轉印輥35。不過,因為與中間轉印帶30相比,該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由對于任意負載都有更大的應變的彈性部件構成,因此,它吸收在中間轉印帶30和第二轉印輥35之間產(chǎn)生的圓周速度差。
而且,當中間轉印帶30和第二轉印輥35之間產(chǎn)生的圓周速度差累積時,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的膨脹和收縮達到最大值,該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不能吸收累積的圓周速度差,滑輪73與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接觸并產(chǎn)生滑動,從而能夠減小中間轉印帶30的速度變化因子。
另一方面,當完成第二轉印時,如圖14B所示,轉印單元111的擺動臂112通過來自驅動源113的驅動力而繞銷釘114逆時針方向旋轉,第二轉印輥35與中間轉印帶30分離。
而且,在轉印單元111的第二轉印輥35與中間轉印帶30分離的狀態(tài)下,轉印單元111可從成像裝置本體上拆下。當?shù)诙D印輥35由于其壽命而進行更換時,轉印單元111可以作為一體而從成像裝置上拆下,從而能夠很容易地更換該第二轉印輥35。
而且,因為第二轉印輥35可與中間轉印帶30分離設置,因此,當?shù)诙D印輥35與中間轉印帶30分離時,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的彈性變形能夠復位,也就是,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可以返回到初始狀態(tài)。
而且,在本實施例中,滑輪73安裝在第二轉印輥35的旋轉支承軸35a上。不過,只要滑輪73能夠與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嚙合并產(chǎn)生滑動,它可以安裝在驅動源61的驅動軸61a上,或者它也可以安裝在旋轉支承軸35a和驅動軸61a兩者上。
第十實施例圖15A和15B,表示了采用本發(fā)明的成像裝置的第十實施例,圖中表示了驅動裝置。
在圖15中,本實施例的驅動裝置120的基本結構與第九實施例的驅動裝置的基本結構近似相同。不過,該實施例與第九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驅動裝置120的部件單獨布置在成像裝置本體側部和轉印單元111側部,當轉印單元111安裝在成像裝置本體上時,它們能夠彼此連接。
而且,與第九實施例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參考標號表示,并省略對它們的詳細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5A和15B所示,驅動源61、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和起到滑動傳輸部件作用的滑輪73單獨地布置在成像裝置本體側部和轉印單元111側部。
即,在成像裝置本體側部提供有驅動源61,能夠以旋轉軸61a作為支承軸而打開和閉合的V形臂121布置在該驅動源61的驅動軸61a上,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沿V形臂121的外形布置,它的旋轉類似于以驅動軸作為頂點的三角形。
而且,在每一個臂中間部分通過推壓彈簧122來推壓該V形臂121,從而使它總是返回到以恒定角度打開的狀態(tài)。
另一方面,滑輪73安裝在轉印單元111中的第二轉印輥35的旋轉支承軸35a上。
當?shù)诙D印輥35與中間轉印帶30進行壓力接觸時,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和滑輪73彼此配合,因此,來自驅動源61的旋轉驅動力通過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和滑輪73傳遞給第二轉印輥35。
下面將參考該驅動裝置介紹本實施例的成像裝置的工作情況。
如圖15A所示,在第二轉印時,轉印單元111的擺動臂112通過來自驅動源113的驅動力而繞銷釘114順時針方向旋轉,第二轉印輥35與中間轉印帶30進行壓力接觸。
這時,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由安裝在第二轉印輥35的旋轉支承軸35a上的滑輪73向上推,V形臂121的兩個臂逆著加力彈簧122施加的力而逐漸閉合,滑輪73在它的弧形部分處與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配合。
而且,來自驅動源61的旋轉驅動力通過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和滑輪73傳遞給第二轉印輥35以進行第二轉印。
另一方面,當?shù)诙D印結束時,如圖15B所示,轉印單元111的擺動臂112通過來自驅動源113的驅動力而繞銷釘114逆時針方向旋轉,第二轉印輥35與中間轉印帶30分離。
這時,當?shù)诙D印輥35與中間轉印帶30分離時,滑輪73與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分離,由于加力彈簧122施加的力,V形臂121的兩臂打開,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處于沿著V形臂121的周圍的拉伸的狀態(tài)。
因此,在驅動裝置120的部件布置成使它們能夠在轉印單元111安裝在成像裝置本體上時彼此配合的情況下,它們能夠單獨地布置在成像裝置本體側部和轉印單元111側部。
而且,盡管在本實施例中滑輪73安裝在第二轉印輥35的旋轉支承軸35a上,但是,只要它能夠與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嚙合并產(chǎn)生滑動,它可以安裝在驅動源61的驅動軸61a上,或者它也可以安裝在旋轉支承軸35a和驅動軸61a上。
第十一實施例圖16A和16B,表示了采用本發(fā)明的成像裝置的第十一實施例,圖中表示了驅動裝置。
在圖16中,本實施例的驅動裝置130的部件單獨布置在成像裝置本體側部和轉印單元111側部,與第十實施例類似,且它們能夠在轉印單元111安裝在成像裝置本體上時彼此連接。不過,該實施例與第十實施例的區(qū)別在于驅動裝置130的部件的分離形式。
而且,與第十實施例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參考標號表示,并省略對它們的詳細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6A和16B所示,驅動源61、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以及起到滑動傳輸部件作用的滑輪73是驅動裝置130的部件,它們單獨地布置在成像裝置本體側部和轉印單元111側部。
即,在成像裝置本體側部提供有驅動源61,滑輪73安裝在該驅動源61的驅動軸61a上。
另一方面,能夠以旋轉支承軸35a作為支承軸而從一側到另一側打開和閉合的V形臂121布置轉印單元111中的第二轉印輥35的旋轉支承軸35a上,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沿V形臂121的外形布置,類似于以旋轉支承軸35a作為頂點的三角形。
而且,在各臂中間部分通過推壓彈簧122來推壓該V形臂121,從而使它總是返回到以恒定角度打開的狀態(tài)。
當?shù)诙D印輥35與中間轉印帶30進行壓力接觸時,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和滑輪73彼此配合,來自驅動源61的旋轉驅動力通過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和滑輪73傳遞給第二轉印輥35。
而且,盡管在本實施例中滑輪73安裝在驅動源61的驅動軸61a上,但是,只要它能夠與彈性驅動力傳輸帶62嚙合并產(chǎn)生滑動,它可以安裝在第二轉印輥的旋轉支承軸35a上,或者它也可以安裝在驅動軸61a和旋轉支承軸35a上。
如上所述,根據(jù)本發(fā)明,在提供有圖像傳輸帶和子單元的成像裝置中,其中該圖像傳輸帶直接或間接承載圖像,并布置在多個拉伸輥上,從而循環(huán)運動,并且該子單元有旋轉輥,該旋轉輥與該圖像傳輸帶接觸,并由驅動部分驅動旋轉,而驅動部分包括驅動源以及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該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傳遞來自驅動源的驅動力,并吸收在圖像傳輸帶和旋轉輥之間產(chǎn)生的圓周速度差。因此,可以提供一種成像裝置,其中,在不取決于部件精確性的情況下,通過簡單結構可以防止速度變化以及轉印帶的膨脹和收縮,從而保證轉印帶的運轉性能穩(wěn)定,從而提高色彩圖像的多層色彩的精確性,以便獲得幾乎沒有色彩套準錯誤的良好圖像。
而且,當驅動部分包括驅動源和滑動傳輸部件時,其中該滑動傳輸部件與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嚙合,并在超過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的圓周速度差可吸收范圍的情況下滑動,在圖像傳輸帶和旋轉輥之間產(chǎn)生的圓周速度差中的周期性速度變化因子由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的彈性來吸收,而由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中累積的圓周速度差產(chǎn)生的速度變化通過滑動傳輸部件產(chǎn)生的滑動來抑制。因此,可以防止圖像傳輸帶的速度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成像裝置,包括圖像傳輸帶,該圖像傳輸帶直接或間接承載圖像,并布置在多個拉伸輥上,以便進行循環(huán)運動;以及子單元,該子單元有旋轉輥和驅動部分,該旋轉輥與圖像傳輸帶接觸,而該驅動部分用于旋轉驅動該旋轉輥,其特征在于,該驅動部分包括驅動源以及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該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傳遞來自驅動源的驅動力,并吸收圖像傳輸帶和旋轉輥之間產(chǎn)生的圓周速度差。
2.一種成像裝置,包括圖像傳輸帶,該圖像傳輸帶直接或間接承載圖像,并布置在多個拉伸輥上,以便進行循環(huán)運動;以及子單元,該子單元有旋轉輥和驅動部分,該旋轉輥與圖像傳輸帶接觸,而該驅動部分用于旋轉驅動該旋轉輥,其特征在于,該驅動部分包括驅動源;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該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傳遞來自驅動源的驅動力,并吸收圖像傳輸帶和旋轉輥之間產(chǎn)生的圓周速度差;以及滑動傳輸部件,該滑動傳輸部件與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嚙合,并在超過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的圓周速度差吸收范圍的情況下滑動。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在拉伸應變上大于圖像傳輸帶。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驅動部分的驅動源與使圖像傳輸帶循環(huán)運動的驅動源相同。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由圖像傳輸帶的驅動輥驅動。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相對于圖像傳輸帶進行定位的一跟蹤部分布置在旋轉輥的一部分上。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圖像傳輸帶包括彈性部件。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圖像傳輸帶與鼓形圖像承載部件接觸,并沿該圖像承載部件的形狀布置。
9.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是環(huán)形帶,該環(huán)形帶具有近似圓形截面,以及滑動傳輸部件的與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配合的部分的截面的曲率半徑大于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的截面的曲率半徑。
10.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和滑動傳輸部件之間的配合表面近似平坦,且它們中的一個有沿縱向方向的非均勻形狀。
11.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滑動傳輸部件安裝在驅動源和旋轉輥的至少一個上。
12.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滑動傳輸部件安裝在至少旋轉輥的旋轉軸上,或者安裝在驅動源和旋轉輥的旋轉軸上,從而與旋轉輥一體地轉動。
1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滑動傳輸部件也用作旋轉輥的構成部件。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驅動部分的部件裝在子單元中,該子單元可拆下地安裝在成像裝置本體上。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子單元的旋轉輥可以與圖像傳輸帶分離地設置。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驅動部分的部件獨立地布置在成像裝置本體側部和在子單元側部,且當子單元安裝在成像裝置本體上時,該分離的部件可以與彼此連接。
全文摘要
一種成像裝置,包括圖像傳輸帶,該圖像傳輸帶直接或間接承載圖像,并布置在多個拉伸輥上,以便進行循環(huán)運動;以及子單元,該子單元有旋轉輥,該旋轉輥與圖像傳輸帶接觸,并由驅動部分旋轉驅動,該驅動部分包括驅動源以及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該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傳遞來自驅動源的驅動力,并吸收圖像傳輸帶和旋轉輥之間產(chǎn)生的圓周速度差。該驅動部分還包括滑動傳輸部件,該滑動傳輸部件與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嚙合,并在超過彈性驅動力傳輸部件的圓周速度差吸收范圍的情況下滑動。
文檔編號G03G15/01GK1445619SQ0312071
公開日2003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03年3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3月18日
發(fā)明者鈴木渡, 北村篤行, 倉本新一, 佐藤雅弘, 山本光雄, 渡邊幸市, 西出秀一 申請人:富士施樂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溆浦县| 兴仁县| 周至县| 新宾| 永泰县| 桂平市| 安多县| 城固县| 通州市| 历史| 麻城市| 永顺县| 长春市| 龙游县| 嘉定区| 赤峰市| 佛坪县| 修武县| 托克逊县| 邯郸市| 景德镇市| 道真| 昭觉县| 甘德县| 建瓯市| 资溪县| 江西省| 涞水县| 曲沃县| 尼勒克县| 东乌| 灌阳县| 扎鲁特旗| 鄂尔多斯市| 孝感市| 石泉县| 克什克腾旗| 闻喜县| 天峨县| 彰武县| 夏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