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有應變釋放機構的光纖機械接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通過機械壓力固定系統(tǒng)來接合光纖的構件。
背景技術:
在接合光纖端部的一種方法中,采用機械接合系統(tǒng),光纖中的裸光纖的端部借助于該系統(tǒng)對接并利用壓力彼此機械固定。要接合的光纖端部抵靠彼此地對接,并利用壓力固定在一壓力固定件中,該壓力固定件裝備在接頭上作為接合光纖的一個構件。更具體地說,如圖15所示的接頭10包括零件11、用于存放零件11的一套殼12、端塞13-1和13-2以及一蓋子14,各端塞都設有一個光纖插入孔13a,并可裝配在套殼12的一端中用以引導光纖。為一V形可折疊件的零件11將從其兩端插入的光纖的裸光纖保持在這樣一種狀態(tài),即所要接合的光纖的裸光纖兩個端部彼此對抵連接。當把蓋子14裝配到套殼12并下壓時,蓋子14使套殼12中的零件11從如圖16所示的打開狀態(tài)變?yōu)槿鐖D17所示的閉合狀態(tài)。這個操作如圖18所示地按壓和固定插入零件11的裸光纖20a和21a。
在各光纖插入接頭10之前,通過使用一緩沖覆層去除工具將各光纖的緩沖覆層去除一段不小于零件11所要固定的長度,從而露出裸光纖20a、21a。接合過程從如上所述的將光纖彼此接合到將接頭存放到光纖存放托架中為止。
在接合過程中,必須不扭絞光纖或對其施加張力,以防止光纖受到損傷和防止連接損失。換言之,如果扭絞了從自零件11伸出的光纖或對其施加了張力,則光纖由于微小的彎曲而被損壞或受到損失。盡管光纖的裸光纖20a、21a利用夾壓而固定在零件11內,但沒有被零件11保持的、裸光纖20a、21a的靠近零件的部分22仍可以自由移動,因而由于扭轉或張力所產生的應力可能會集中在接近零件的部分22。
為了減輕對靠近零件的可動部分22的上述應力集中,美國專利第5,638,477號揭示了一種光纖接合件,該接合件具有沿著光纖的軸向在零件的兩側夾緊光纖的功能。具體地說,如圖19和20所示,對圖15的結構加上夾件17,用以抓緊光纖的緩沖部分。根據(jù)光纖接合件30,通過用接合工具在接合時下壓蓋子14和夾件17,使緩沖部分25被卡在夾件17的一狹間隙部分17a。以這種方式保持住緩沖部分25,從而防止光纖在從零件11伸出的光纖端部處產生應力。(夾件17所施加的保持住緩沖部分25的)力設置成可防止由于光纖在其軸向的伸長/縮短所產生的應力。如果夾件17的保持力過大,就不允許光纖由于環(huán)境溫度變化而發(fā)生軸向伸長/縮短,從而會產生應力,并可能損壞裸光纖。
美國專利第5,638,477號中所揭示的結構要求使用夾件17,這或多或少都會使接合件在制造工藝過程中的裝配變得復雜。此外,要求夾件17下壓到套殼12的內部,如圖20所示。該接合需要將現(xiàn)有接頭工具直立再使用它,因此這是一項困難的工作,從而促使要求對接合工具進行一些修改。盡管緩沖部分25如上所述地被保持在夾件17的狹窄間隙部分17a中,但因該狹窄間隙部分17a又是不變的,夾件17對光纖的保持力隨著該緩沖部分25因其制造誤差而具有或大或小的直徑而變化??峙聼o法在所有時間都穩(wěn)定地保持住光纖的緩沖部分。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設法解決上述問題中的一個或多個,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光纖接合件,這種光纖接合件結構簡單,與傳統(tǒng)技術相比可穩(wěn)定地保持住光纖的覆層,且能使用現(xiàn)有的接合工具。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的目的,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包括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的一種光纖接合件,該光纖接合件用于接合各具有覆層有緩沖覆層的裸光纖的光纖,并包括用于將裸光纖保持在它們彼此對抵連接的狀態(tài)的一接頭零件。
設置一套殼,該套殼包括用于存放接頭零件的一零件存放部分、用于將光纖分別引導到存放在零件存放部分中的接頭零件的端部的光纖通道、以及用于在光纖沿著光纖通道延伸時與光纖的緩沖覆層相對的緩沖層保持件。
設置按壓部分,用于在光纖沿著光纖通道延伸時將緩沖層保持件壓至光纖的緩沖覆層。
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方面的一種光纖接合件包括一接頭零件,該接頭零件用于將各具有覆層有緩沖覆層的裸光纖的兩光纖的裸光纖保持在裸光纖彼此對抵連接的狀態(tài)。
還設置一套殼,該套殼包括用于存放接頭零件的一零件存放部分、以及用于將光纖分別引導到存放在零件存放部分中的接頭零件的端部的光纖通道。
設置與套殼構成一體的緩沖層保持件,用于在光纖沿著光纖通道延伸時與光纖的緩沖覆層相對。
還有,設置一蓋子,該蓋子被安裝到套殼上,并沿著與光纖在光纖通道中延伸時的光纖延伸方向正交的一方向移動。該蓋子包括一蓋子本體;形成在蓋子本體上的一保持部分,該保持部分通過蓋子沿著正交方向的移動而與存放在零件存放部分中的接頭零件接合,以使接頭零件保持住裸光纖;以及形成在蓋子本體上的按壓部分,用于通過蓋子沿著正交方向的運動而將緩沖層保持件壓至光纖的緩沖覆層。
在第二方面的光纖接合件中,各緩沖層保持件可構造成包括沿著延伸方向延伸的一第一舌形部分、以及形成在第一舌形部分上的一接合部分,該接合部分形成為能通過蓋子沿正交方向的移動而與按壓部分接合、以朝向緩沖覆層移動第一舌形部分。
在第二方面的光纖接合件中,蓋子的各按壓部分還可包括一第一凸出部,該第一凸出部從蓋子本體沿正交方向凸伸,而接合部分可構造成包括一第二凸出部,該第二凸出部通過第一凸出部沿正交方向的移動而與第一凸出部接觸以朝向緩沖覆層移動第一舌形部分。
第二方面的光纖接合件還可構造成,蓋子的各按壓部分可包括一第一凸出部,該第一凸出部沿正交方向從蓋子本體凸伸,而各緩沖層保持件可包括沿延伸方向延伸的一第二舌形部分,該第二舌形部分通過第一凸出部沿正交方向的移動而與第一凸出部接觸、以朝向緩沖覆層移動。
第二方面的光纖接合件中的套殼可以構造成具有形成在其兩端部上的端塞存放部分。還有,包括緩沖層保持件并在與光纖通道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端塞可通過將其配合在端塞存放部分中而與套殼構成一體。
圖1是如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光纖接合件的分解立體圖;圖2是如圖1所示的光纖接合件的剖視圖;圖3是圖1所示的光纖接合件的端塞圖,(a)是平面圖,(b)是前視圖,(c)是后視圖以及(d)是右視圖;圖4是沿著圖3(a)中所示的部分I-I截取的端塞剖視圖;圖5是圖1所示的光纖接合件的蓋子圖,(a)是前視圖以及(b)是右視圖;圖6是用于解釋用設置在圖1所示的光纖接頭上的一接頭零件來保持裸光纖的動作過程的圖,圖中示出了接頭零件打開時的狀態(tài);圖7是用于解釋用設置在圖1所示的光纖接頭上的接頭零件來保持裸光纖的動作過程的圖,圖中示出了接頭零件閉合時的狀態(tài);圖8是用于解釋用設置在圖1所示的光纖接合件上的一緩沖層保持件來對光纖的緩沖覆層按壓的動作過程的圖,圖中示出還未進行按壓動作時的狀態(tài);圖9是用于解釋由為圖1所示的光纖接合件設置的緩沖層保持件對光纖的緩沖覆層按壓的動作過程的圖,圖中示出按壓動作的初始狀態(tài);圖10是用于解釋由為圖1所示的光纖接合件設置的緩沖層保持件對光纖的緩沖覆層按壓的動作過程的圖,圖中示出按壓動作完成時的狀態(tài);圖11是圖1所示的光纖接合件安裝于其上以接合光纖的立體圖;圖12是圖1所示光纖接合件在接合光纖之后被存放在托架中的狀態(tài)下的立體圖;圖13是圖1所示光纖接合件的一修改例子的圖,示出緩沖層保持件還未進行按壓動作的狀態(tài);圖14是圖13所示的緩沖層保持件完成了按壓動作的狀態(tài)的圖;圖15是傳統(tǒng)光纖接合件的分解立體圖;圖16是解釋用圖15所示的傳統(tǒng)光纖接合件來進行光纖接合動作的圖;圖17是解釋用圖15所示的傳統(tǒng)光纖接合件來進行光纖接合動作的圖;圖18是示出已用圖15所示的傳統(tǒng)光纖接合件來接合光纖的狀態(tài)的圖;
圖19是另一傳統(tǒng)光纖接合件的分解立體圖;以及圖20是示出由圖19所示的傳統(tǒng)光纖膠合劑來保持裸光纖的狀態(tài)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來描述作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種光纖接合件和一種使用這種接合件來進行光纖接合的方法。在所有的附圖中,相同的零件用相同的標號來標示。
如圖1和2所示,光纖接合件100設有一接頭零件110、一套殼120、兩個端塞130以及一蓋子140。光纖190-1和109-2(在一些情況下通稱為“一光纖190”)在接合光纖190時被從光纖接合件100的兩端側插入,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光纖190由用玻璃材料制成的一裸光纖191和用于覆蓋裸光纖191的一緩沖覆層192構成。在用光纖接合件100接合光纖的過程中,預先用專門的緩沖覆層去除工具將各光纖190的緩沖覆層192剝去一段特定的長度,從而露出裸光纖191,然后切割裸光纖191。裸光纖191的材料并不局限于上述的玻璃材料,而可以是用于光纖的已知樹脂材料。
下面將描述構成光纖接合件100的各個零件。
接頭零件110是通過在一連接部分113處將兩板材料112-1和112-2折疊成V形而獲得的一個零件。接頭連接110可在其不保持裸光纖191的一未保持位置和其如下文將述地保持裸光纖191的一保持位置之間動作。沿著接頭零件110的縱向、到至少一個板材112-1、112-2的內表面形成一用于引導和支承各裸光纖191的裸光纖存放凹槽114。在上述保持位置中,接頭零件110保持從其端部111a和111b插入凹槽114的裸光纖191,在該狀態(tài)下,裸光纖191的前端彼此對抵連接。
套殼120是如圖所示的桿形件,它設有形成在其縱向的中心部分的一零件存放部分121,用于存放以與套殼120相同的方向延伸的接頭零件110。套殼120還設有光纖通道122a和122b(在一些情況中通稱為“光纖通道122”),用于分別將光纖190-1和190-2的光纖引導至存放在零件存儲部分121中的接頭零件110的端部111a和111b。光纖通道122a和122b從套殼120的端部123a和123b沿著套殼120的縱向延伸到零件存放部分121,并與存放在零件存放部分121中的接頭零件110的裸光纖存放凹槽114連通。
如圖1所示,上述的零件存放凹槽121形成為其深度方向與形狀像方形木料的套殼120的對角線相平行。這樣的結構使套殼120能容納高度尺寸比套殼120的一側長度大的接頭零件110。
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套殼120設有分別形成在其端部123a和124b的端塞存放部分124a和124b。端塞存放部分124a和124b沿著套殼120的縱向延伸至套殼120。由于端塞存放部分124a和124b以及光纖通道122a和122b在套殼120的端部123a、123b處沿著縱向延伸,所以出現(xiàn)一凹進形的凹槽,它將光纖通道122a、122b分別形成為端塞存放部分124a、124b的一部分,如圖中所示。
形狀如圖3和4所示端部插塞130由端塞130-1和130-2構成。圖3中的(a)、(b)、(c)和(d)分別相應于端塞130的平面圖、前視圖、后視圖和右視圖,圖4相應于沿著圖3中的(a)中的線I-I截取的剖視圖。端塞130-1和130-2形狀相同,并從套殼120的兩端安裝到端塞存放部分124a和124b,以使端塞130的端面139甚至與套殼120的端面129在一起,然后分別裝配和容納在端塞存放部分124a和124b中以與套殼120成一體。當端塞130存放在端塞存放部分124中時,形成在端塞存放部分124中的凹進形凹槽形成光纖通道122a、122b,這是因為端塞130沒有堵塞住該凹槽。光纖190-1和190-2分別插入光纖通道122a和122b中并在其中延伸。
通過整體模制如圖3所示的一前導部137和一中空的框架形本體部分138來形成端塞130。本體部分138設有一緩沖層保持件(buffer retainer)131,該緩沖層保持件沿著端塞130的軸向延伸成與光纖通道122相對。緩沖層保持件131有一第一舌形部分132和形成在第一舌形部分132上的一接合部分133。
第一舌形部分132呈接近條帶形的板件,該板件具有支承在本體部分138上的一端132a,同時還具有形成一自由端的另一端132b,該自由端132b沿著放置在光纖通道122中的光纖190延伸的方向181延伸。因此,第一舌形部分132的材料所具有的一彈性力可以使第一舌形部分132以作為一支點的第一端132a為中心而振動。如圖4所示,第一舌形部分132的另一端132b有一凹進和傾斜的光纖引入部分132c,該光纖引入部分132c形成在與端塞130的光纖插入開孔139相對的一位置上,以使從光纖插入開孔139a插入的光纖190能平滑地移動到套殼120。
根據(jù)本實施例,接合部分133有一第二凸出部134和一凹進部135,所述第二凸出部在第一端132附近從第一舌形部分132凸伸出,且由本體部分138與第二凸出部134形成所述凹進部135。
在如上所述的端塞130中,當構成裝配至蓋子140(下文將述)的一按壓部分143的一第一凸出部144與第二凸出部134接觸、然后與第二凸出部134接合時,第一舌形部分132在作為支點的一端132a處朝向放置在光纖通道122的光纖190撓曲。撓曲的結果是將光纖190的緩沖覆層192壓至光纖通道122。當?shù)谝煌钩霾?44與第二凸出部134的接觸被釋放時,第一舌形部分132在其自己的彈性力的作用下回到初始的未按壓位置。例如可通過第一凸出部144與第二凸出部134之間的接合程度來改變第一舌形部分132按壓在光纖通道122的力,因此可通過設計第一凸出部144和第二凸出部134的布置位置或通過如前文所述的第一凸出部分132的材料來進行改變。
為了使第一舌形部分132有效地撓曲,并便于第一凸出部分132與第二凸出部134接合,第二凸出部134根據(jù)本實施例有一傾斜的部分134a,如圖4中所示。
設置如上所述的呈接合部分133的形式的第二凸出部134,用于使第一舌形部分132朝向光纖190移動。不過,接合部分133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形式,而是可以采用那些熟悉本技術領域的人們根據(jù)裝配到蓋子140的按壓部分143的形式所能想到的任何形式。
也根據(jù)本實施例,采用端塞130,并且鑒于便于制造的觀點而為端塞130設置緩沖層保持件131。不過,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該實施例。也就是說,緩沖層保持件131可以直接與套殼120整體形成,只要可以滿足制造、成本等各種條件即可。
現(xiàn)在將描述蓋子140。蓋子140的形狀如圖5中所示,包括一蓋子本體141、一保持部分142以及按壓部分143。圖5中的(a)和(b)分別相應于蓋子140的前視圖和右視圖。如從圖1和2中清楚地可見,蓋子140對套殼120是可拆卸的,用以蓋住零件存放部分121。在將蓋子140附接到套殼120之后,操作者可以沿著與延伸方向181正交的一方向182移動裝配好的蓋子140。保持部分142形成在蓋子本體141上,并且當蓋子140朝向正交方向182移動時配合于存放在零件存放部分121中的接頭零件110中,從而使接頭零件110保持住裸光纖191。
更具體地說,如圖7所示,凹進狀的保持部分142形成在蓋子本體141的內部,它容納接頭零件110并使接頭零件110實現(xiàn)上述的保持。保持部分142有一寬部142a和一窄部142b。如附圖中所示,寬部142a和窄部142b以這個順序從保持部分142的一開口側沿著正交方向182順序地形成。在蓋子140配合至如圖6所示的套殼120時,蓋子140定位在一放置位置147。接頭零件110的一個上部115此時定位在保持部分142的寬部142a中。因此,接頭零件110的兩個板材112-1和112-2保持打開狀態(tài),并且接頭零件110處于未保持裸光纖191的狀態(tài)。
另一方面,當沿著正交方向182從放置位置147將蓋子140下壓到放置完成位置148時,接頭零件110的上部115就定位在保持部分142的窄部142b,如圖7所示。接頭零件1 10的板材112-1和112-2因此進入閉合狀態(tài),從而接頭零件110就處于保持住裸光纖191的狀態(tài)。
當蓋子140從放置完成位置148回到放置位置147時,接頭零件110在其彈性力的作用下回到打開狀態(tài),釋放對裸光纖191的保持。
如下文將述,下壓蓋子140的上述動作還使緩沖層保持件131的第一舌形部分132按壓光纖190的緩沖覆層192。在光纖的保持動作之后進行對于緩沖覆層的按壓動作。這個時刻將在以后詳加描述。
根據(jù)本實施例,按壓部分143與在蓋子本體141的各端處沿著正交方向182從蓋子本體141凸伸出的第一凸出部144相應。如對端塞130的描述中所述,當蓋子140沿著正交方向182移動時,按壓部分143將緩沖層保持件131的第一舌形部分132壓至光纖190的緩沖覆層192。按壓部分143并不局限于像第一凸出部1 44那樣的帶有一個凸出部的形式??梢圆捎檬煜け炯夹g領域的人們所能想到的、與接合部分133的形式一致而可朝向光纖190移動第一舌形部分132的任何形式。
第一舌形部分132對緩沖覆層192所施加的按壓力至少使接合過程中對光纖190產生的扭轉或扭絞不直接傳遞到零件110附近的裸光纖部分。換言之,如果保持緩沖覆層192的力過大,則無法允許光纖190由于環(huán)境溫度的改變而軸向伸長/縮短,從而產生不利于或可能損壞裸光纖191的應力。此外,即使是保持在接頭零件110中的裸光纖191,也可能會受到伴隨接合的切割操作的不利和可能的影響。因此,對緩沖覆層192的按壓力較佳的是處于這樣一個水平,即即使當按壓力變得最大時也允許光纖190能發(fā)生軸向伸長/縮短。作為本實施例中的例子,接頭零件110保持裸光纖191的力大致為9.8N,而對緩沖覆層192的按壓力大致為0.1-5N。
請參見圖8-10,現(xiàn)將詳細描述根據(jù)蓋子140沿著正交方向182的移動用緩沖層保持件131的第一舌形部分132來對緩沖如此192進行按壓的動作,且假設(如前述)接頭零件110和端塞130被放置到套殼120,并且各光纖190從套殼120的端部插入,且各裸光纖191的前端在接頭零件110內對抵連接。如圖8所示,蓋子140定位在放置位置147,構成蓋子140的按壓部分143的所述第一凸出部144定位在其可與端塞130的接合部分133的凹進部135接合的位置。第一凸出部144此時還未與接合部分133的第二凸出部134接觸。緩沖層保持件131的第一舌形部分132定位在未按壓位置1321,在該位置中,第一舌形部分不對緩沖覆層192按壓。
如圖9所示,在蓋子140從放置位置147到放置完成位置148的移動的中間段,第一凸出部144在前進至凹進部135的同時撞上第二凸出部134。第一凸出部144沿著延伸方向181的寬度尺寸145比第二凸出部134在相同方向上的寬度尺寸136大。第一凸出部144有一傾斜部分144a,該部分形成像一楔子那樣的、第一凸出部與第二凸出部134的一接觸面。因此,當蓋子140移動到放置完成位置148時,第一凸出部144通過傾斜部分144a的作用朝向凹進部135擴大的方向移動第二凸出部134。第二凸出部134的這樣的運動使得與第二凸出部134整體形成的第一舌形部分132在作為支點的端部132a處朝向放置在光纖通道122中的光纖190撓曲。
如圖10所示,當蓋子140被放置在放置完成位置148時,第一舌形部分132以端部132a為中心進一步撓曲,并將光纖190的緩沖覆層192壓至光纖通道122。此時,第一舌形部分132被設置在按壓位置1322。
由于第一凸出部144前進至凹進部135并同時擴大凹進部135,所以帶有第一舌形部分132的緩沖層保持件131對第一凸出部144施加一力。但因為與形成傾斜部分的144a的接觸面相對的第一凸出部144的一非接觸面144b是平行于正交方向182的一平面,且該非接觸面144b接觸與在凹進部135處的第二凸出部134相比具有相對較大剛度的本體部分138,如圖3(a)所示,所以阻止第一凸出部144發(fā)生撓曲。第一凸出部144必定會使第一舌形部分132經(jīng)由第一凸出部144而發(fā)生撓曲。
如上所述,第二凸出部134通過與第一凸出部144的干擾而發(fā)生變形,第二凸出部134的該變形所引起的第二凸出部134和第一舌形部分132的彈性力產生按壓力。因此,通過適當?shù)剡x擇構成緩沖層保持件131的材料的彈性模量、亦即本實施例中的端塞130的材料的彈性模量,無論因制造誤差而將緩沖緩沖覆層192的直徑做大或是做小了,都可以無故障地保持它。
緩沖覆層192較佳的是被按壓在一個面而不是針尖區(qū)域上。根據(jù)本實施例,第一舌形部分132是形狀如一板的部分,并與緩沖覆層192如圖所示的面接觸,以防止對光纖190施加局部的力從而產生在點接觸的情況下由于微小的彎曲而產生損失。
較佳的是,要防止緩沖層保持件131的按壓力在裸光纖191開始從緩沖涂層192露出處的邊界部分作用在裸光纖191上,這是因為,由于該邊界區(qū)域更易于受到應力集中,并可能由于光纖剝去工具等的刃口而產生小的缺陷,在該邊界部分出的裸光纖191是最易斷裂的。
此外,包括光纖緩沖覆層192的光纖190的直徑大致為250-900μm,而僅僅裸光纖192的直徑大致為125μm,因此較佳的是在考慮到光纖190自身的強度時按壓緩沖覆層192而非裸光纖191。
下面將詳細敘述為何要如上所述地在用接頭零件110來保持裸光纖的動作之后再用緩沖層保持件131來進行按壓緩沖覆層的動作的理由。
上述定時過程的理由是因為額外的力會作用在接頭零件110中的各裸光纖191的前端處的對接部分,或者相反地,如果在裸光纖191被接頭零件保持住之前按壓緩沖覆層192,則對接可能會脫開。
為了保證上述的定時過程,在本實施例中,合適地設置沿在蓋子140的保持部分142處寬部142a和窄部142b的正交方向182的位置、蓋子140的第一凸出部144的長度、端塞130的第二凸出部134的長度以及第二凸出部134的傾斜部分144a的傾斜角度和長度。換言之,該實施例設計成,當蓋子140開始從放置位置147向放置完成位置148移動時,首先接頭零件110的上部115定位在窄部142b,之后第一凸出部144開始對第二凸出部134產生作用,從而撓曲第一舌形部分132。
通過采用上述的結構,僅通過壓下蓋子140就可以實現(xiàn)光纖190的裸光纖191的接合和對光纖190的緩沖覆層192的按壓。此外,由于無需按壓蓋子140直至它沉入套殼120,就不用對光纖接合工具進行專門設置或者采用類似的裝置,并且可以如其原樣地使用傳統(tǒng)的接合工具。
較佳的是引用工程塑料來作為上述套殼120、端塞30以及蓋子140的材料。接頭零件110較佳的是用諸如鋁合金或類似的延性金屬那樣的可變形材料形成。其它的材料為銅、錫、鋅、鉛、銦、金或它們的合金等。
現(xiàn)將描述使用如上所述地構造的光纖接合件100的接合光纖190的方法。
首先,將接頭零件110存放入套殼120的零件存放部分121中,并且將端塞130-1和130-2分別存放在套殼120兩端處的端塞存放部分124a和124b中。將蓋子140設置在放置位置147,呈已存放零件接頭110的狀態(tài)。
同時,利用光纖緩沖覆層去除工具(例如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Ltd.所生產的光纖剝皮器)將在所要接合的各光纖190-1、190-2的接合端部處的緩沖覆層192剝去一段預定的長度。在各裸光纖191露出之后,將裸光纖191切割成預定的長度。
然后,操作者將帶有接頭零件110和如上所述地放置到套殼120的類似零件的光纖接合件100安裝到一光纖接合工具170的光纖接合件安裝部分171中,如圖1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在如圖11所示地將光纖接合件100安裝到光纖接合件安裝部分171上之前,附接一可拆卸的附件174。將光纖接合件100安裝在光纖接合件安裝部分171上,裝成菱形套殼120的對角線平行于正交方向182。
隨后,在各光纖190-1和190-2如圖11所示地彎曲的狀態(tài)下,操作者將裸光纖191分別插入光纖接合件100的端塞130-1和130-2的光纖插入孔。由光纖通道122a、122b引導包括插入的裸光纖191的各光纖190,以使各裸光纖191被引入接頭零件110中的裸光纖存放凹槽114中。裸光纖191的前端在光纖接合件100的縱向中心部分、亦即接頭零件110的一中心部分116或該中心部分附近彼此對抵連接。由于光纖190-1和190-2如上所述地彎曲,所以裸光纖191的前端彼此壓靠,并且可保持對接狀態(tài)直至接合工作完成。
操作者以一旋轉軸172a為中心來旋轉光纖接合工具170的蓋子按壓部分172,從而將使定位在放置位置147的蓋子140沿著正交方向182下壓到放置完成位置148、并使其配合在套殼120中。首先通過按壓動作閉合接頭零件110,然后在裸光纖191彼此對抵連接的同時保持住它們。在保持之后,第一凸出部144和第二凸出部134使第一舌形部分132撓曲,并且各光纖190的緩沖覆層192被壓至光纖通道122。因此完成了兩根光纖190-1和190-2的接合工作。
光纖接合件100在結合光纖190-1和190-2之后被存放在一光纖存放托架173中,如圖12所示。
如上所述,根據(jù)該光纖接合件100和使用本實施例的光纖接合件100來結合光纖的方法,通過將一個蓋子140放置并壓下至套殼120,接頭零件110可將裸光纖191保持在裸光纖彼此對抵連接的狀態(tài),此外,可由第一舌形部分132將緩沖覆層192壓至光纖通道122。因此,對套殼120僅設置蓋子140就足夠了,這就便于生產過程中的光纖接合件組裝。
由于保持裸光纖191和按壓緩沖覆層192都是通過如上所述地壓下一個蓋子140來實現(xiàn)的,因此就無需傳統(tǒng)的夾件17,且蓋子140無須下壓入套殼120??梢灾苯尤缙湓瓨拥厥褂矛F(xiàn)有的光纖接合工具。
此外,由于是在壓下蓋子140的動作之后由第一舌形部分132按壓來保持住光纖190的緩沖覆層192的,所可以防止緩沖覆層192的保持力隨著因制造誤差而產生的緩沖覆層192的直徑變化而變大。因此可穩(wěn)定地保持住光纖190的緩沖覆層192。此外,可以通過適當?shù)剡x擇構成緩沖層保持件131的部分的材料來調節(jié)該按壓力。
現(xiàn)將描述緩沖層保持件131的一個修改的例子。
在前述的實施例中,緩沖層保持件131設有第一舌形部分132和形成在第一舌形部分132上的接合部分133。另一方面,一緩沖層保持件231可以僅由一第二舌形部分232構成,如圖13和14所示。第二舌形部分232是一條沿著延伸方向181延伸的帶形板狀的部分,該部分通過凸出部144沿著正交方向的運動而與第一凸出部144接觸并朝向緩沖覆層192移動。第二舌形部分232例如可以形成在一端塞230上。當?shù)诙嘈尾糠?32形成在端塞230上時,它較佳的是將第二舌形部分232形成為,從形成在用于光纖190的插入孔233上的端塞邊緣234延伸到套殼120的內部,如諸圖中所示。
根據(jù)帶有上述端塞230的光纖接合件200,在蓋子140設置在放置位置147的狀態(tài)下,第二舌形部分232并不與緩沖覆層192相接觸,如從圖13中清楚地可見。當蓋子140從放置位置147被下壓到放置完成位置148時,首先接頭零件110保持住裸光纖191,然后第一凸出部144與第二舌形部分232接觸并下壓該部分。因此,在蓋子140定位在放置完成位置148的狀態(tài)下,第一凸出部144下壓第二舌形部分232,從而將緩沖覆層192壓至光纖通道122,如圖14所示。當蓋子140回到放置位置147時,第二舌形部分232通過它們自己彈性力回復到初始狀態(tài)。
采用設有上述第二舌形部分232的結構可具有與采用設有第一舌形部分132的結構所施加的相同的效果。此外,當?shù)诙嘈尾糠?32形成為從端塞邊緣234延伸到套殼120內部時,使要從插入孔233插入套殼120的光纖的前進方向與第二舌形部分232的延伸方向相同,從而使光纖190能平滑地插入。
根據(jù)如上完整地描述的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的光纖接合件,套殼設有緩沖層保持件以及按壓部分,藉此可通過由按壓部分按壓緩沖層保持件來按壓緩沖覆層。與傳統(tǒng)技術相比,該結構簡單,且能穩(wěn)定地保持住光纖緩沖部分。此外,可以如原樣地采用現(xiàn)有的光纖接合工具。
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方面的光纖接合件,僅對套殼設置一個蓋子就足夠了。通過下壓蓋子,可由接頭零件保持住裸光纖,并同時使它們彼此對抵連接,而且可用緩沖層保持件來按壓緩沖覆層。由于僅對套殼設置一個蓋子就足夠了,所以就便于生產過程中的光纖接合件的組裝。
此外,由于保持裸光纖和按壓緩沖覆層都是通過如上所述地下壓一個蓋子的操作來完成的,所以可如原樣地采用現(xiàn)有的光纖接合工具。
通過緩沖層保持件與蓋子的下壓操作相關聯(lián)的按壓來保持住緩沖覆層。因此,防止緩沖覆層的保持力隨著因制造誤差而產生的緩沖覆層的直徑變化而變大。因此可穩(wěn)定地保持住光纖的緩沖覆層。
通過緩沖層保持件設有第一舌形部分和接合部分的結構,且用第一舌形部分來按壓緩沖覆層,緩沖覆層能通過面接觸來按壓,從而可防止按壓力局部地作用在光纖上的問題。
將其構造成通過蓋子的第一凸出部與第二凸出部相接觸而使第一舌形部分向緩沖覆層移動,就無需對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要求有很高的制造精度。對緩沖覆層的按壓力可有利地抵消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的制造容差的不利效應。
當緩沖層保持件由第二舌形部分構成時,與設置第一舌形部分和接合部分的情況相比,可以簡化結構。
此外,當緩沖層保持件形成在端塞上時,可便于制造緩沖層保持件。
本申請要求日本專利申請第240836/2002號的優(yōu)先權,所述申請已完整地援引于此。
本發(fā)明的涵蓋寬度和保護范圍應不局限于任何上述的示例性實施例。
權利要求
1.一種光纖接合件,用于接合各具有覆層有緩沖覆層的裸光纖的光纖,該光纖接合件包括一接頭零件,用于將裸光纖保持在它們彼此對抵連接的狀態(tài);一套殼,包括用于存放接頭零件的一零件存放部分、用于將光纖分別引導到存放在零件存放部分中的接頭零件的端部的光纖通道、以及用于在光纖沿著光纖通道延伸時與光纖的緩沖覆層相對的緩沖層保持件;以及按壓部分,用于在光纖沿著光纖通道延伸時將緩沖層保持件壓至光纖的緩沖覆層。
2.一種用于接合光纖的光纖接合件,該光纖接合件包括一接頭零件,用于將各具有覆層有緩沖覆層的裸光纖的兩光纖的裸光纖保持在裸光纖彼此對抵連接的狀態(tài);一套殼,包括用于存放接頭零件的一零件存放部分、以及用于將光纖分別引導到存放在零件存放部分中的接頭零件的端部的光纖通道;與套殼構成一體的緩沖層保持件,用于在光纖沿著光纖通道延伸時與光纖的緩沖覆層相對;一蓋子,該蓋子被安裝到套殼上,沿著與光纖在光纖通道中延伸時的光纖延伸方向正交的一方向移動,該蓋子包括一蓋子本體;形成在蓋子本體上的一保持部分,該保持部分通過蓋子沿著正交方向的移動而與存放在零件存放部分中的接頭零件接合,以使接頭零件保持住裸光纖;以及形成在蓋子本體上的按壓部分,用于通過蓋子沿著正交方向的運動而將緩沖層保持件壓至緩沖覆層。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纖接合件,其特征在于,各緩沖層保持件包括沿著延伸方向延伸的一第一舌形部分、以及形成在第一舌形部分上的一接合部分,該接合部分形成為可通過蓋子沿正交方向的移動而與按壓部分接合、以朝向緩沖覆層移動第一舌形部分。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纖接合件,其特征在于,蓋子的各按壓部分包括一第一凸出部,該第一凸出部從蓋子本體沿正交方向凸伸,而接合部分可構造成包括一第二凸出部,該第二凸出部通過第一凸出部沿正交方向的移動而與第一凸出部接觸、以朝向緩沖覆層移動第一舌形部分。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纖接合件,其特征在于,蓋子的各按壓部分包括一第一凸出部,該第一凸出部沿正交方向從蓋子本體凸伸,而各緩沖層保持件包括沿延伸方向延伸的一第二舌形部分,該第二舌形部分通過第一凸出部沿正交方向的移動而與第一凸出部接觸、以朝向緩沖覆層移動。
6.如權利要求2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光纖接合件,其特征在于,套殼包括形成在其兩端部上的端塞存放部分,并且端塞包括緩沖層保持件,且在與光纖通道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同時通過將其配合在端塞存放部分中而與套殼構成一體。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光纖接合件,這種光纖接合件與傳統(tǒng)技術相比能以簡單的結構穩(wěn)定地保持住光纖緩沖覆層,并能使用現(xiàn)有的接合工具。該接合件中設置一接頭零件(110)、一套殼(120)、緩沖層保持件(131)以及一蓋子(140)。通過將蓋子放上并按壓至套殼,就可使光纖(190)的裸光纖通過接頭零件而彼此接合,并通過緩沖層保持件按壓緩沖覆層(192)。因此便于裝配接合件,且同時可如原樣地使用現(xiàn)有的光纖接合工具。因為是通過按壓來實現(xiàn)保持的,所以能穩(wěn)定地保持住緩沖覆層。
文檔編號G02B6/24GK1675573SQ03819708
公開日2005年9月28日 申請日期2003年7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8月21日
發(fā)明者山內孝哉, 矢崎明彥 申請人:3M創(chuàng)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