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背光模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背光模組(back light module),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燈管是位于導光板(light guide plate)內部的背光模組。
背景技術:
為了配合現(xiàn)代生活模式,視訊或影像裝置的體積日漸趨于輕薄。傳統(tǒng)的陰極射線顯示器(Cathode Ray Tube,CRT)具有制程技術成熟且相關上、中、下游產(chǎn)業(yè)完整,但是CRT是采用陰極射線放電的方式顯影,所以必須有電子放電腔的結構,使得顯示器體積龐大而占空間,且顯示時具有輻射線對眼睛造成潛在的影響。因此,配合光電技術與半導體制造技術所發(fā)展的平面式顯示器(Flat Panel Display),例如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機電致發(fā)光顯示器(OrganicElectric Lighting Display,OELD)或是電漿顯示器(Plasma DisplayPanel,PDP),因具有低耗電、低輻射量與高顯示畫質等優(yōu)點,已逐漸成為顯示器產(chǎn)品的主流。
承上所述,就液晶顯示器而言,依其光源利用型態(tài)可略分為反射式液晶顯示器(reflective LCD)、穿透式液晶顯示器(transmissive LCD)以及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顯示器三種。以穿透式或是半穿透半反射式的液晶顯示器為例,其主要是由一液晶面板及一背光模組所構成,其中液晶面板是由兩片透明基板及一配置于二透明基板之間的液晶層所構成,而背光模組用以提供此液晶面板所需的面光源,以使液晶顯示器達到顯示的效果,以下就此已知的背光模組進行說明。
請參照圖1,其繪示已知的背光模組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已知的背光模組包括一導光板110、一燈管120與一反射罩(reflectiveholder)130。其中,導光板110具有一光入射面116、一第一光出射面112與一第二光出射面114。此外,燈管120是配置于導光板110的光入射面116旁,而反射罩130是配置于光入射面116旁,以罩住燈管120。在燈管120所發(fā)出的光線中,部分光線是直接經(jīng)由光入射面116出射至導光板110內部,然而亦有部分光線藉由反射罩130進行多次反射后,經(jīng)由光入射面116出射至導光板110內部。值得注意的是,在燈管120所發(fā)出的光線中亦有部分光線由反射罩130進行多次反射后,依舊無法經(jīng)由光入射面116出射至導光板110內部。
值得注意的是,相對于光入射面116的燈管120背面所出射的光線必須經(jīng)由至少一次反射才能入射至光入射面116。換言之,燈管120背面所出射的光線較不容易入射至光入射面116。
請參照圖2,其繪示另一已知的背光模組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已知的背光模組包括一導光板210、一燈管220與一反射罩230。其中,導光板210具有一光入射面216、一第一光出射面212與一第二光出射面214。此外,部分燈管220是嵌設至導光板210內部,而反射罩230是配置于光入射面216旁,以罩住燈管220。由于部分燈管220是嵌設至導光板210內部,因此燈管220所發(fā)出的光線大部分均能夠經(jīng)由光入射面216出射至導光板210內部,但是燈管120背面所出射的光線,則必須藉由反射罩230進行至少一反射后,才能入射至光入射面216。然而反射的次數(shù)越多,光線強度越弱,因此燈管120背面所出射的光線的光利用效率依舊較低。
由上述的已知的背光模組,其中經(jīng)由第一光出射面112與212出射至導光板110與210外部的光線成為顯示光源,而經(jīng)由第二光出射面114與214出射至導光板110與210外部的光線則無法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種背光模組,改善已知背光模組的燈管背面所出射的光線的利用效率不佳的問題,并提高燈管整體的光利用效率。
基于上述或其他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背光模組,其適用于一液晶顯示器,而背光模組例如包括一導光板、一燈管與至少一第一反射片。其中,導光板具有一燈管容置孔,而燈管容置孔是位于導光板內部,且燈管容置孔的內側壁具有至少一承靠內壁,以及位于承靠內壁以外的一透光內壁。此外,燈管是配設于燈管容置孔內。另外,第一反射片是配設于承靠內壁上。
依照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組,第一反射片的延伸方向例如不通過燈管圓心。
依照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組,導光板例如還包括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一擴散面,以及多個側壁。
依照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背光模組例如還包括多個第二反射片,配置于導光板的側壁上。
依照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組,燈管例如包括直線型燈管或U型燈管。此外,燈管例如包括冷陰極螢光燈管(Cold CathodeFluorescence Lamp,CCFL)。
依照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背光模組例如還包括一光學膜片,其是配置于導光板的出光面上。此外,光學膜片例如包括擴散片(diffusionplate)、增光片或棱鏡片(prism plate)。
基于上述或其他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背光模組,適用于一液晶顯示器,而背光模組例如包括多個導光板、多個第一燈管、多個第二燈管與至少一第一反射片。其中,每一導光板具有至少一燈管容置孔,而燈管容置孔是位于導光板內部,其中燈管容置孔的內側壁具有至少一承靠內壁,與位于承靠內壁以外的一透光內壁。此外,第一燈管是配設于兩相鄰導光板之間,而第二燈管分別配設于燈管容置孔內。另外,第一反射片是配設于每一燈管容置孔內的承靠內壁上。
依照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組,每一導光板內部的第一反射片的延伸方向例如不通過第二燈管圓心。
依照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組,每一導光板例如還包括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一擴散面,以及多個側壁。
依照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所述,背光模組例如還包括多個第二反射片,配設于這些導光板的側壁上。
依照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組,第一燈管與第二燈管例如包括直線型燈管或U型燈管。此外,第一燈管與第二燈管例如包括冷陰極螢光燈管。
依照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所述,背光模組例如還包括多個光學膜片,其是分別配置于導光板的出光面上。此外,光學膜片例如包括擴散片、增光片或棱鏡片。
基于上述,導光板具燈管容置孔,且燈管是配置于燈管容置孔內,故燈管兩側的光線能夠直接入射至導光板內部。此外,為了充分利用燈管所出射的光線,部分燈管亦可配置于導光板內部,且部分燈管配置于兩相鄰導光板之間。另外,在燈管容置孔周圍更可配設至少一反光片,以提高燈管的光利用效率。
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一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其中圖1繪示已知的背光模組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繪示另一已知的背光模組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4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5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6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第四較佳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7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第五較佳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8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第六較佳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結構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例請參照圖3,其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結構剖面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背光模組適用于一液晶顯示器,而背光模組例如包括一導光板310與一燈管320。其中,導光板310具有一燈管容置孔312、一入光面313、一出光面316、一擴散面314與多個側壁318。此外,燈管容置孔312是位于導光板310內部,而燈管320是配設于燈管容置孔312內。因此,燈管320所出射的光線能夠直接入射至入光面313,并由入光面313出射至導光板內部,而提高燈管320的光利用效率,且入射至導光板310內部的光線能夠藉由擴散面314反射或散射而從出光面316出射。另外,燈管320例如包括直線型燈管或U型燈管,而燈管320例如包括冷陰極螢光燈管,且本實施例并不限定配設單一燈管320于導光板310內部,亦可同時配設多個燈管320于導光板310內部,更能提高本實用新型的背光模組的亮度。另外,本實施例的燈管容置孔312并不限定為圓形,亦可為其他形狀如矩形、六邊形或其他形狀,且本實施例亦可增加其他選擇性構件,更能增加光源亮度與增加燈管320的光利用率,其詳述如后。
第二實施例請參照圖4,其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結構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相似,其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還包括反射片330與光學膜片340。其中,光學膜片340是配設于導光板310上,并覆蓋出光面316,而反射片330是配設于導光板310的側壁318上。為了更加利用燈管320所出射的光線,所以在導光板310的側壁318上分別配設反射片330,進而充分利用燈管320所發(fā)出的光線。此外,光學膜片350例如包括擴散片、增光片或棱鏡片等,且光學膜片350能夠提高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光學性質。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的光學膜片340與反射片330均為選擇性構件,且光學膜片340與反射片330亦可單獨使用。
第三實施例請參照圖5,其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結構剖面示意圖。背光模組例如包括一導光板410、一燈管420與多個反射片430。其中,導光板410具有一燈管容置孔412、一出光面416、一擴散面414與多個側壁418,其中燈管容置孔412的內壁包括一承靠內壁412a與位于承靠內壁412a以外的一透光內壁412b。此外,燈管420是配設于燈管容置孔412內,而反射片430分別配設于承靠內壁412a上,并環(huán)狀配設于燈管420周圍,且反射片430的延伸方向并未通過燈管420的圓心。另外,燈管420所出射的光線入射至透光內壁412b或經(jīng)由反射片430入射至透光內壁412b,而從透光內壁412b出射至導光板410內部。
承上所述,配設于燈管420周圍的反射片430除了能夠增加燈管420兩側所出射的光線的使用率的外,在本實施例中,更可調整反射片430的配置角度、大小與數(shù)量,進而充分利用燈管420兩側所出射的光線,并提高光源均勻性。此外,反射片430是位于燈管420周圍,且燈管于操作時會產(chǎn)生熱能,故反射片430同時亦具有散熱的功能。另外,如同圖4所示,本實施例亦可選擇性地增加一光學膜片(未繪示)于導光板410的出光面416上,或選擇性地增加反射片(未繪示)于導光板410的側壁418上,以提高背光模組的光學性質,在此不再贅述。
第四實施例請參照圖6,其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第四較佳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結構剖面示意圖。背光模組例如包括導光板510a、導光板510b、第一燈管520a、與反射罩530。其中,導光板510a與導光板510b分別具有擴散面514、入光面513、出光面516與側壁518。第一燈管520a是配置于導光板510a與導光板510b之間。此外,反射罩530配設于導光板510a與導光板510b之間,并覆蓋第一燈管520a。相較于已知的背光模組,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第一燈管520a是配設于導光板510a與導光板510b之間,所以第一燈管520a兩側所出射的光線可以分別入射至入光面513,并從入光面513分別入射至導光板510a與導光板510b內部,進而提高第一燈管520a的光利用效率。另外,本實施例的反射罩530為選擇性構件。再者,如同第二實施例,本實施例亦可增加光學膜片(未繪示)于出光面516上或增加反射片(未繪示)于側壁518上,而光學膜片與反射片均為選擇性構件,用以提高背光模組的光學性質,在此不再贅述。
第五實施例請參照圖7,其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第五較佳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結構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與第四實施例相似,其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具有第二燈管520b,且導光板510a具有燈管容置孔512,而燈管容置孔512是配置于導光板510a內,并且第二燈管520b是配置于燈管容置孔512內。此外,燈管容置孔512亦不限定為圓形。另外,如同第二實施例,本實施例亦可增加光學膜片(未繪示)于出光面516上或增加反射片(未繪示)于側壁518上,而光學膜片與反射片均為選擇性構件,用以提高背光模組的光學性質。
第六實施例請參照圖8,其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第六較佳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結構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為第三實施例(如圖5所示)與第四實施例(如圖6所示)的結合,其詳述如后。背光模組例如包括導光板510a、導光板510b、第一燈管520a、第二燈管520b、反射片540與反射罩530。其中,導光板510a與導光板510b分別具有擴散面514、入光面513、出光面516與側壁518。此外,導光板510a更具有一燈管容置孔512,而燈管容置孔512的內壁包括一承靠內壁512a與位于承靠內壁512a以外的一透光內壁512b。另外,第一燈管520a是配設于導光板510a與導光板510b之間,且反射罩530配設于導光板510a與導光板510b之間,并覆蓋第一燈管520a。再者,第二燈管520b是配設于燈管容置孔512內,而反射片540分別配設于承靠內壁512a上,并環(huán)狀配設于第二燈管520b周圍,且反射片540的延伸方向并未通過燈管520b的圓心。
請繼續(xù)參照圖8,如同圖4所示,本實施例亦可選擇性地增加光學膜片(未繪示)于導光板510a與導光板510b的出光面516上,或選擇性地增加反射片(未繪示)于導光板510a與導光板51ba的側壁518上。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背光模組具有下例優(yōu)點一、相較于已知的背光模組,本實用新型的背光模組因為將燈管配置于導光板內,故燈管所出射的光線均可有效地被利用。此外,在導光板內部更可配置多根燈管,以提高本實用新型的背光模組的亮度。
二、在本實用新型的背光模組中,多個反射片更可配置于燈管周圍,除了更充分利用燈管兩側所出射的光線外,更可改善光源均勻性。此外,對于反射片的配置位置、配置面積與配置角度可以藉由模擬分析得到一較佳的結果,使得燈管的光利用效率與光源均勻性達到較佳的搭配。
三、在本實用新型的背光模組中,燈管是位于兩相鄰的導光板之間,而燈管兩側所出射的光線較能入射至導光板,故燈管的光利用率是可增加。
四、本實用新型的背光模組更可結合多個燈管與多個導光板,而部分燈管配置導光板內,且部分燈管配設于兩相鄰導光板之間,并且在燈管容置孔內亦可配設多個反射片,且反射片并位于燈管周圍,用以提高背光模組的亮度。
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當視后附的申請專利范圍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背光模組,適用于一液晶顯示器,其特征在于,該背光模組包括一導光板,具有一燈管容置孔,而該燈管容置孔是位于該導光板內部,且該燈管容置孔的內側壁具有至少一承靠內壁,以及位于該承靠內壁以外的一透光內壁;一燈管,配設于該燈管容置孔內;以及至少一第一反射片,配設于該承靠內壁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反射片的延伸方向不通過該燈管圓心。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導光板還包括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一擴散面,以及多數(shù)個側壁。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其中還包括多數(shù)個第二反射片,配置于該導光板的該些側壁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其中還包括一光學膜片,配置于該導光板的該出光面上。
6.一種背光模組,適用于一液晶顯示器,其特征在于,而該背光模組包括多數(shù)個導光板,而每一該些導光板具有至少一燈管容置孔,而該燈管容置孔是位于該導光板內部,其中該燈管容置孔的內側壁具有至少一承靠內壁,與位于該承靠內壁以外的一透光內壁;多數(shù)個第一燈管,而該些第一燈管是配設于兩相鄰該些導光板之間;多數(shù)個第二燈管,分別配設于該些燈管容置孔內;以及至少一第一反射片,配設于每一該些燈管容置孔內的該承靠內壁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該些導光板內部的該第一反射片的延伸方向不通過該第二燈管圓心。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該些導光板還包括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一擴散面,以及多數(shù)個側壁。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其中還包括多數(shù)個第二反射片,配設于每一該些導光板的該些側壁上。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其中還包括多數(shù)個光學膜片,分別配置于該些導光板的該些出光面上。
專利摘要一種背光模組,其適用于一液晶顯示器,而背光模組例如包括一導光板、一燈管與至少一反射片。其中,導光板具有一燈管容置孔,而燈管容置孔是位于導光板內部,且燈管容置孔的內側壁具有至少一承靠內壁,以及位于承靠內壁以外的一透光內壁。此外,燈管是配設于燈管容置孔內。另外,第一反射片是配設于承靠內壁上?;谏鲜?,燈管是配置于燈管容置孔內,故燈管兩側的光線能夠直接入射至導光板內部,而增加燈管的光利用效率。
文檔編號G02F1/13GK2722289SQ20042000498
公開日2005年8月31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3月18日
發(fā)明者黃英俊, 黃志文 申請人:力捷電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