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光源裝置和投影儀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779769閱讀:14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光源裝置和投影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光源裝置和投影儀。
背景技術(shù)
以往,會議、學(xué)會、展示會等的演示或家庭中的電影欣賞等已使用了投影儀。該投影儀具有光源裝置、根據(jù)圖像信息調(diào)制從該光源裝置射出的光束而形成光學(xué)像的光學(xué)裝置和將形成的光學(xué)像放大投射到投射面上的投射光學(xué)裝置。
這樣的投影儀的光源裝置具有光源燈、使光源燈的光束一致而射出的反射器、和配置成覆蓋反射器的光束射出側(cè)前方并形成有光束透過用的開口的固定框(燈罩部件)(例如,參見專利文獻1)。反射器和燈罩部件由夾子狀的彈簧夾持而固定。
專利文獻1特開2003-287812號公報(第7頁~第10頁、圖16)。
但是,在這樣結(jié)構(gòu)的光源裝置中,反射器和燈罩部件由夾子狀的彈簧固定著,所以,當(dāng)對投影儀有強烈的沖擊時,彈簧有可能會脫離。這時,反射器將發(fā)生位置偏離,所以,存在不能將光源燈的光束正確地向指定方向射出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旨在提供可以可靠地防止反射器的位置偏離的光源裝置和具有該光源裝置的投影儀。
本發(fā)明的光源裝置包括光源燈和具有使來自該光源燈的光束一致而射出的反射部的反射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收納所述反射器和光源燈的外殼;所述外殼包括形成光束通過(透過)用的開口、并以將所述反射器的反射部的光束射出方向前方側(cè)覆蓋的方式安裝的燈罩部件,和形成用于收納所述光源燈、反射器和燈罩部件的開口并且將所述反射器的光束射出方向后方側(cè)覆蓋的外殼本體;所述反射器利用固定部件相對于所述燈罩部件固定,所述固定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外殼本體和燈罩部件之間。
按照這樣的本發(fā)明,固定反射器和燈罩部件的固定部件的一部分配置成夾在外殼本體和燈罩部件之間,所以,即使對光源裝置有強的沖擊,也可以防止固定部件的脫落。這樣,就可以防止反射器相對燈罩部件的位置偏離。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地,所述反射器的反射部包括使來自光源燈的光束一致而射出的反射部本體,和從該反射部本體的光束射出用的開口邊緣向外方延伸的凸緣部;所述固定部件具有對反射器的所述凸緣部和與該凸緣部接觸的所述燈罩部件的接觸面施加力而夾持的一對加力部。
按照這樣的本發(fā)明,僅利用固定部件的一對加力部夾持反射器的凸緣部和燈罩部件的與上述凸緣部的接觸面,就可以將反射器和燈罩部件固定,所以,可以很容易地進行反射器的固定。另外,通過加力夾持將反射器和燈罩部件固定,所以,在將反射器和燈罩部件固定之后,要調(diào)整反射器的安裝位置時,只要解除加力部的加力就可以,所以,可以很容易地卸下固定部件,從而可以很容易地進行反射器的安裝位置的調(diào)整。
此外,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地,通過從所述外殼本體的所述開口側(cè)插入固定所述反射器的燈罩部件而組裝成外殼,形成與收納所述外殼內(nèi)部的所述反射器和光源燈的收納空間連通的筒狀的管道。
按照這樣的本發(fā)明,在外殼中形成與收納反射器和光源燈的收納空間連通的管道,所以,可以將由上述收納空間內(nèi)的光源燈的熱而加熱的空氣排出,從而可以有效地冷卻光源燈。
此外,優(yōu)選地,在所述反射器的反射部與所述燈罩部件之間插入有遮光板。
按照這樣的本發(fā)明,通過在反射器的反射部與燈罩部件之間插入遮光板,可以防止從外殼泄漏不需要的光。另外,通過在反射器的反射部與燈罩部件之間插入遮光板,可以防止燈罩部件受到光源燈的熱的影響。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地,所述外殼本體包括與用于收納所述燈罩部件、所述反射器和光源燈的開口相對的對向面部,和從所述對向面部的外周邊緣向所述開口側(cè)延伸的側(cè)面部;在所述對向面部與所述反射器之間插入有遮光板。
按照這樣的本發(fā)明,通過在外殼本體的對向面部與反射器之間插入遮光板,可以防止不需要的光從外殼泄漏。
另外,通過將遮光板插入外殼本體的對向面部與反射器之間,可以防止外殼本體受到來自光源燈的熱的影響。
此外,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地,在所述對向面部的外周邊緣形成有孔,在所述遮光板上形成的爪部插入到所述孔中。
按照這樣的本發(fā)明,通過將遮光板的爪部插入到在上述外殼本體的對向面部的周邊形成的孔中,可以將遮光板可靠地固定在外殼本體上。
另外,優(yōu)選地,所述遮光板的側(cè)面基本呈L字形狀,在沿L字的一方的端部形成有所述爪部,在另一方的端部形成有與在所述外殼本體的側(cè)面部形成的突起接合的接合片。
按照這樣的本發(fā)明,在遮光板的另一方的端部形成與在外殼本體的側(cè)面部形成的突起接合的接合片,所以,可以將遮光板可靠地與外殼本體固定。
本發(fā)明的投影儀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任意1個光源裝置、根據(jù)圖像信息調(diào)制從該光源裝置射出的光束的光調(diào)制裝置,和將由該光調(diào)制裝置調(diào)制的光束放大投射的投射光學(xué)裝置。
按照這樣的本發(fā)明的投影儀,由于具有上述任意1個光源裝置,所以,可以獲得與光源裝置相同的效果。即,可以防止固定反射器和燈罩部件的固定部件的脫落,從而可以可靠地防止反射器的位置偏離。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投影儀的光學(xué)系統(tǒng)的模式圖;
圖2是表示上述投影儀的光源裝置的透視圖;圖3是上述光源裝置的剖面圖;圖4是上述光源裝置的剖面圖;圖5是表示上述光源裝置的外殼的燈罩部件的透視圖;圖6是從與圖5不同的方向看上述燈罩部件的透視圖;圖7是從與圖4、圖5不同的方向看上述燈罩部件的透視圖;圖8是表示固定上述燈罩部件和光源裝置的反射器的固定部件的透視圖;圖9是表示上述光源裝置的外殼的外殼本體的透視圖;圖10是從與圖9不同的方向看上述外殼本體的透視圖;圖11是表示上述外殼本體和遮光板的透視圖;圖12是表示將上述遮光板插入上述外殼本體的狀態(tài)的透視圖;圖13是表示將上述遮光板插入上述外殼本體的狀態(tài)的透視圖。
符號說明1...投影儀 10...光源裝置11...光源燈12...反射器13...外殼 14...燈罩部件15...外殼本體 16...遮光板17...遮光板 18...固定部件19...管道 122...反射部142A1...接觸面 151...開口 152...對向面部 150...側(cè)面部153D...孔 154A1...突起 171A...爪部172A...接合片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jù)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圖1模式地表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投影儀1使用的光學(xué)單元4。
光學(xué)單元4是將從光源射出的光束進行光學(xué)處理而形成與圖像信息對應(yīng)的光學(xué)像的光學(xué)單元,具有積分照明光學(xué)系統(tǒng)41、色分離光學(xué)系統(tǒng)42、中繼光學(xué)系統(tǒng)43、光學(xué)裝置44、十字分色棱鏡45和投影透鏡46。
積分照明光學(xué)系統(tǒng)41是用于將光束供給構(gòu)成光學(xué)裝置44的3個液晶面板441(按各色光表示為441R、441G、441B)的圖像形成區(qū)域的光學(xué)系統(tǒng),具有光源裝置10、紫外濾光片(UV鏡)418、平行化透鏡413、第1透鏡陣列414、第2透鏡陣列416、偏振變換元件415、重疊透鏡419和反射鏡424。
其中的光源裝置10具有作為射出放射狀的光線的放射光源的光源燈11、反射從該光源燈11射出的放射光的反射器12和外殼13(參見圖2及其后的附圖)。作為光源燈11,大多使用鹵素?zé)艋蚪饘冫u化物燈或者高壓水銀燈。作為反射器12,使用橢圓面鏡。
后面詳細說明這樣的光源裝置10的結(jié)構(gòu)。
第1透鏡陣列414具有從光軸方向看呈大致矩形的輪廓的小透鏡414A排列成矩陣狀的結(jié)構(gòu)。各小透鏡414A將從光源燈11出射的通過UV鏡418和平行化透鏡413的光束分割為多個部分光束。各小透鏡414A的輪廓形狀設(shè)定為與液晶面板441的圖像形成區(qū)域的形狀大致相似的形狀。
第2透鏡陣列416具有與第1透鏡陣列414大致相同的結(jié)構(gòu),具有小透鏡416A排列成矩陣狀的結(jié)構(gòu)。該第2透鏡陣列416與重疊透419一起具有將第1透鏡陣列414的各小透鏡414A的像成像到液晶面板441上的功能。
偏振變換元件415配置在第2透鏡陣列416與重疊透鏡419之間,同時,將來自第2透鏡陣列416的光變換為一種偏振光,這樣,就提高了光學(xué)裝置44的光的利用效率。
具體而言,由偏振變換元件415變換為一種偏振光的各部分光由重疊透鏡419使之在光學(xué)裝置44的液晶面板441R、441G、441B上基本上重疊。在使用調(diào)制偏振光的液晶面板441的本實施例的投影儀1(光學(xué)裝置44)中,由于只可以利用一種偏振光,所以,發(fā)生其他種類的隨機偏振光的光源燈11的光的約一半就不能利用。
因此,通過使用偏振變換元件415,將光源燈11的出射光全部變換為一種偏振光,就可以提高光學(xué)裝置44的光的利用效率。這樣的偏振變換元件415已在例如特開平8-304739號公報等中作了介紹。
色分離光學(xué)系統(tǒng)42具有2個分色鏡421及422和反射鏡423,具有由這些分色鏡421及422將從積分照明光學(xué)系統(tǒng)41出射的多個部分光束分離為紅、綠、藍的3色的色光的功能。
中繼光學(xué)系統(tǒng)43具有入射側(cè)透鏡431、中繼透鏡433和反射鏡432及434,具有將由色分離光學(xué)系統(tǒng)42分離的色光中的藍色光引導(dǎo)到液晶面板441B的功能。
這里,由色分離光學(xué)系統(tǒng)42的分色鏡421反射從積分照明光學(xué)系統(tǒng)41出射的光束的藍色光和綠色光,而透過紅色光。由分色鏡421透過的紅色光由反射鏡423反射,通過場透鏡417到達紅色用的液晶面板441R。場透鏡417將從第2透鏡陣列416出射的各部分光束變換為相對于其中心軸(主光線)平行的光束。設(shè)置在其他液晶面板441G、441B之前的場透鏡417也一樣。
在由分色鏡421反射的藍色光和綠色光中,綠色光由分色鏡422反射,通過場透鏡417到達綠色用的液晶面板441G。另一方面,藍色光透過分色鏡422,通過中繼光學(xué)系統(tǒng)43,并進而通過場透鏡417而到達藍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41B。藍色光之所以使用了中繼光學(xué)系統(tǒng)43,是由于藍色光的光路的長度比其他的色光的光路長度長,是為了防止由于光的擴散等引起光的利用效率降低而使用的。即,是為了使入射到入射側(cè)透鏡431上的部分光束原樣不變地傳輸?shù)綀鐾哥R417。
光學(xué)裝置44具有成為3個光調(diào)制裝置的液晶面板441R、441G、441B,這些液晶面板將例如多晶硅TFT作為開關(guān)元件使用,由色分離光學(xué)系統(tǒng)42分離的各色光由這3個液晶面板441R、441G、441B根據(jù)圖像信息進行調(diào)制而形成光學(xué)像。
十字分色棱鏡45合成對從3個液晶面板441R、441G、441B出射的各色光調(diào)制的圖像,形成彩色圖像。
在棱鏡45中,反射紅色光的電介質(zhì)多層膜和反射藍色光的電介質(zhì)多層膜沿4個直角棱鏡的界面形成大致X狀,由這些電介質(zhì)多層膜合成3個色光。并且,由棱鏡45合成的彩色圖像從投射透鏡46射出,放大投影到屏幕上。
(2.光源裝置的結(jié)構(gòu))圖2~圖4表示出上述光源裝置10。這里,圖2是光源裝置10的透視圖,圖3是圖2的III-III方向的剖面圖,圖4是圖2的IV-IV方向的剖面圖。
該光源裝置10具有光源燈11、使從該光源燈11射出的光束一致而射出的反射器12和收納光源燈11和反射器12的外殼13。
光源燈11由中央部膨脹成球形的石英玻璃管構(gòu)成,中央部為發(fā)光部111,向該發(fā)光部111的兩側(cè)延伸的部分為封裝部112。
在發(fā)光部111的內(nèi)部,封入了圖中未示出的在內(nèi)部間隔指定距離而配置的一對鎢制的電極和水銀、稀有氣體及少量的鹵素。
在向發(fā)光部111的兩側(cè)延伸的封裝部112的內(nèi)部,分別插入與發(fā)光部111的電極電連接的鉬制的金屬箔(圖中未示出),并用玻璃材料等進行封裝。進而,作為電極引出線的引線(圖中未示出)與各金屬箔連接,該引線延伸到光源燈11的外部。將電壓加到該引線上時,通過金屬箔在電極間形成電位差而產(chǎn)生放電,從而發(fā)光部111發(fā)光。
反射器12是玻璃制的一體化成形品,包括貫穿有光源燈11的基端側(cè)的封裝部112的頸狀部21,和具有從該頸狀部121擴展的橢圓面狀的反射面的反射部122。
在頸狀部121的中央形成插入孔123,封裝部112配置在該插入孔123的中心。
反射部122包括在橢圓面狀的玻璃面上蒸鍍形成金屬薄膜而構(gòu)成的杯子狀(大致呈錐體狀)的反射部本體122A,和從該反射部本體122A的光束射出用的開口邊緣向外延伸的凸緣部122B。
配置在這樣的反射器12的反射部122內(nèi)部的光源燈11,被配置成使發(fā)光部111的電極111A間的發(fā)光中心成為在反射部122的反射面的橢圓面的第1焦點位置的附近。
外殼13包括安裝成覆蓋反射器12的反射部122的光束射出方向前方側(cè)的燈罩部件14,和覆蓋反射器12的光束射出方向后方側(cè)的外殼本體15。該外殼13是例如合成樹脂制成的。
如圖5~圖7所示,燈罩部件14包括將反射器12的反射部122的光束射出方向前方側(cè)覆蓋的燈罩部件本體141,和設(shè)置在該燈罩部件本體141上的凸緣部144。
燈罩部件本體141包括大致呈八角形的框狀的第1本體部142,和與該第1本體部142一體形成的、直徑比第1本體部142大的大致呈八角形的框狀的第2本體部143。
第1本體部142是與反射器12的反射部122的反射面相對的一對面開口的框狀,該開口142B及142C是射出由反射器12反射的光束的開口。該第1本體部142的直徑比反射器12的反射部122的直徑小。另外,該第1本體部142的上述開口142B、142C中,在第2本體部143側(cè)的開口142C的周邊形成向外擴展的凸緣部142A,該凸緣部142A的內(nèi)側(cè)面成為與反射器12的反射部122的凸緣部122B接觸的接觸面142A1。通過使反射器12與該接觸面142A1接觸,將反射器12的位置定位。
另外,在第1本體部142的開口142B、142C中,在與第2本體部143相反一側(cè)的開口142B上,安裝有防爆玻璃145以覆蓋該開口142B。該防爆玻璃145從第1本體部142的內(nèi)側(cè)插入,將上述開口閉塞。
第2本體部143直立地設(shè)置在第1本體部142的凸緣部142A上,成為直徑比反射器12的反射部122大的框狀。該第2本體部143具有夾著反射器12的上下部而大致平行地配置的一對側(cè)面部143A及143B(在圖2和圖4中為上側(cè)的面和下側(cè)的面)、與反射器12的側(cè)面大致平行地配置的一對側(cè)面部143C及143D(在圖2中為左右側(cè)的面),和將上述側(cè)面部143A及143B和側(cè)面部143C及143D間連結(jié)的4個傾斜面部143E、143F、143G、143H。在傾斜面部143E、143F、143G、143H中的相對的一對傾斜面部143E、143G上,形成大致呈四角形狀的孔143E1及143G1。后面所述的固定部件18插入到該孔143E1及143G1中。
在第1本體部142的凸緣部142A的上述接觸面142A1中與形成上述孔143E1及143G1的傾斜面部143E及143G相鄰的部分,分別形成貫通凸緣部142A的接觸面142A1和接觸面142A1的背面的孔142A2。
此外,側(cè)面部143C和143D中,一方的側(cè)面部143D切開而形成從切口向外延伸的凹狀的槽部143D1。該槽部143D1構(gòu)成后面所述的管道19,沿冷卻空氣的排出方向的4個面中,一面成為開口的狀態(tài)。
凸緣部144從燈罩部件本體141的第2本體部143的與第1本體部142相反側(cè)的開口向外延伸。在凸緣部144中,在從上述側(cè)面部143A、143B、側(cè)面部143C向外延伸的3邊上,形成沿各邊的長度方向延伸的、貫通各邊的表面(與外殼本體15相反側(cè)的面)和背面(外殼本體15側(cè)的面)的狹縫144A。該狹縫144A,在將燈罩部件14與外殼本體15組合構(gòu)成外殼13時,與收納外殼13內(nèi)部的光源燈11和反射器12的收納空間連通。
另外,在凸緣部144的表面?zhèn)?,安裝了圍繞在上述狹縫144A的周圍的側(cè)面呈大致コ字形的圍繞部件144B。
此外,在位于凸緣部144的對角線上的角部,形成貫通凸緣部144的正反面的孔144C。該孔144C是固定燈罩部件14和外殼本體15時插入螺紋件的孔。
這樣的燈罩部件14和反射器12利用固定部件18進行固定。該固定部件18是夾子狀的加力部件,如圖8所示,具有施加力而夾持反射器12的凸緣部122B和燈罩部件14的孔143E1及143G1的邊緣的一對相對配置的加力部181及182,和將該加力部181、182間連結(jié)的連結(jié)部183。一對加力部181及182中,在夾持上述燈罩部件14側(cè)的加力部181的前端,形成2個切口181B,前端成為分成3個片181A的狀態(tài)。在這3個片181A中,中央部的片181A1向另一方的加力部182側(cè)彎曲。該中央部的片181A1在夾持燈罩部件14和反射器12時插入到在燈罩部件14的第1本體部142的凸緣部142A上形成的孔142A2中。
在一對加力部181、182中,另一方的加力部182的前端朝連結(jié)部183側(cè)向外翻折。另外,跨越另一方的加力部182和連結(jié)部183,形成有切口184。另一方的加力部182由該切口184分離為2個片182A。
在該2個片182A中,一方的片182A1比另一方的片182A2長,其前端部向另一方的片182A2彎曲。
在這樣的固定部件18中,如圖3所示,在一對加力部181及182中,將一方的加力部181的中央部的片181A1插入到在燈罩部件14的凸緣部142A上形成的孔142A2中,同時,將另一方的加力部182插入到在燈罩部件14的傾斜面部143E及143G上形成的孔143E1及143G1中,使另一方的加力部182的前端的翻折部分與反射器12的凸緣部122B接合。這樣,利用固定部件18就將反射器12的凸緣部122B和與該凸緣部122B接觸的燈罩部件14的接觸面142A1夾持而固定。
如上所述,在由固定部件18固定的燈罩部件14和反射器12之間,如圖4和圖7所示,插入遮光板16。該遮光板16為多塊,例如,在本實施例中用了3塊,分別被插入到燈罩部件14的第2本體部143的側(cè)面部143A、143B、143C與反射器12之間。
遮光板16是側(cè)面大致呈L字形的形狀,包括插入到反射器12的反射部122與燈罩部件14的第2本體部143之間的平面矩形形狀的第1片161,和與第1片161垂直地設(shè)置的、鎖定(卡接)在燈罩部件14的凸緣部144上的平面矩形形狀的鎖定片162。該鎖定片162的尺寸使得在鎖定于凸緣部144上時不會將在凸緣部144上形成的狹縫144A堵塞。
這樣,由于遮光板16具有與燈罩部件14的凸緣部144鎖定的鎖定片162,所以,可以將遮光板16鎖定在燈罩部件14上,從而可以將遮光板16可靠地固定在燈罩部件14上。
在本實施例中,將遮光板16的形狀采用側(cè)面略呈L字形的形狀,但是,不限于這樣的形狀,例如,也可以是側(cè)面略呈T字形的形狀。此外,遮光板16也可以沒有與燈罩部件14的凸緣部144鎖定的鎖定片162。
下面,參照圖2~圖4和圖9~圖13說明外殼本體15。
外殼本體15收容反射器12、光源燈11和燈罩部件14的一部分,具有收納它們的開口151,并具有與該開口151相對配置的平面略呈矩形形狀的對向面部152和從該對向面部152的周邊直立地設(shè)置的側(cè)面部150。該側(cè)面部150為從對向面部152側(cè)向開口151側(cè)擴展的形狀。在將外殼本體15和燈罩部件14組合時,由該側(cè)面部150將燈罩部件14的第2本體部143覆蓋。燈罩部件14的第1本體部142成為從外殼本體15的開口151突出的狀態(tài)。
側(cè)面部150包括將反射器12的上方側(cè)覆蓋的第1側(cè)面部153(圖2的上側(cè)的面)、將下方側(cè)覆蓋的第2側(cè)面部154(圖2的下側(cè)的面)、將反射器12的側(cè)面覆蓋的第3側(cè)面部155和第4側(cè)面部156(圖2的左右的面)。
第1側(cè)面部153與對向面部152大致垂直地設(shè)置,由大致平坦的板狀體構(gòu)成。在第1側(cè)面部153的外面,形成一對突起153A。另外,跨越第1側(cè)面部153的內(nèi)面和后面所述的第4側(cè)面部156的內(nèi)面,形成有用于螺紋固定燈罩部件14的固定部153C。該固定部153C在從形成第1側(cè)面部153的開口151的邊緣向內(nèi)側(cè)指定尺寸的位置上形成。在該固定部153C上,形成有用于擰合螺紋件的螺紋孔153C1。
此外,在第1側(cè)面部153與對向面部152的邊界部分形成有一對孔153D(參見圖10)。該孔153D是將第1側(cè)面部153的內(nèi)面切除的凹陷狀的孔,分別在第1側(cè)面部153與對向面部152的邊界部分的角部形成。
第2側(cè)面部154包括從對向面部152的一邊與上述對向面部152大致垂直地延伸的第1延伸部154A、從該第1延伸部154A向外殼本體15的外側(cè)傾斜地延伸的第2延伸部154B、和從該第2延伸部154B與上述對向面部152大致垂直地延伸的第3延伸部154C。
在第1延伸部154A的內(nèi)面與第2延伸部154B的邊界線部分形成有一對突起154A1。該一對突起154A1在第1延伸部154A的上述邊界線側(cè)的端部的角部形成。
另外,跨越第2側(cè)面部154的第3延伸部154C的內(nèi)面和后面所述的第3側(cè)面部155的第3延伸部155C的內(nèi)面,形成有用于螺紋固定燈罩部件14的固定部154C1。在該固定部154C1中,形成有用于擰合螺紋件的螺紋孔154C2。固定部154C1相對于在第1側(cè)面部153上形成的固定部153C配置在對角線上。
此外,在第2側(cè)面部154的第3延伸部154C的外面,形成有一對突起狀的腳部154C3。該腳部154C3在第3延伸部154C的形成上述開口151的邊緣附近形成。
第3側(cè)面部155包括從對向面部152的一邊與上述對向面部152大致垂直地延伸的第1延伸部155A、從該第1延伸部155A向外殼本體15的外側(cè)傾斜地延伸的第2延伸部155B、和從該第2延伸部155B與上述對向面部152大致垂直地延伸的第3延伸部155C。在第3側(cè)面部155的第1延伸部155A、第2延伸部155B、第3延伸部155C上,形成肋條。
在第3延伸部155C的內(nèi)面,在第1側(cè)面部153側(cè)的端部形成有向第1側(cè)面部153延伸的傾斜面部155C1。
第4側(cè)面部156包括從對向面部152的一邊與上述對向面部152大致垂直地延伸的第1延伸部156A、從該第1延伸部156A向外殼本體15的外側(cè)傾斜地延伸的第2延伸部156B、和從該第2延伸部156B與上述對向面部152大致垂直地延伸的第3延伸部156C。
在第1延伸部156A的外面,安裝有與光源燈11的引線連接的接續(xù)器156A1。
此外,在第2延伸部156B和第3延伸部156C上形成有肋條。
另外,第3延伸部156C的第2側(cè)面部154側(cè)的端部向第2側(cè)面部154側(cè)彎曲,該端部成為傾斜面部156C1。
此外,在第3延伸部156C的內(nèi)面,形成有覆蓋上述燈罩部件14的凹狀的槽部143D1的開口的蓋部156C2。該蓋部156C2形成為從第3延伸部156C的內(nèi)面向外殼本體15的外面突出。
在這樣的外殼本體15與反射器12之間,如圖11~圖13和圖4所示,插入遮光板17。
該遮光板17的側(cè)面略呈L字形的形狀,包括沿外殼本體15的對向面部152配置的第1面部171和與該第1面部171大致垂直地設(shè)置的第2面部172。
第1面部171是與外殼本體15的對向面部152大致相同大小的形狀,將遮光板17插入到外殼本體15與反射器12之間時,將對向面部152的內(nèi)面覆蓋。
第1面部171是大致平面矩形形狀的板狀的金屬片,在與第2面部172側(cè)的端部相反一側(cè)的端部(沿遮光板17的L字的一方的端部),形成有一對突片狀的爪部171A。該爪部171A分別在上述端部的兩端形成,沿第1面部171的長度方向突出。在將遮光板17插入外殼本體15與反射器12之間時,該爪部171A插入到在外殼本體15的第1側(cè)面部153上形成的孔153D中。
在將遮光板17插入外殼本體15與反射器12之間時,第2面部172將外殼本體15的第2側(cè)面部154的第1延伸部154A覆蓋。
第2面部172與第1面部171相同,是板狀的金屬片,在第2面部172的與第1面部171側(cè)相反一側(cè)的端部(沿遮光板17的L字的另一方的端部)形成有一對接合片172A。該接合片172A沿著與遮光板17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即,分別從第2面部的與第1面部171的邊界線垂直相交的一對邊向外突出。
第2面部172的接合片172A,在將遮光板17插入到外殼本體15與反射器12之間時,與在外殼本體15的第2側(cè)面部154上形成的突起154A1接合。而且,第2面部172的不形成接合片172A的部分的寬度尺寸T比在外殼本體15的第2側(cè)面部154上形成的突起154A1間的寬度尺寸小。
以上的光源裝置10按以下的方式進行組裝。
首先,將光源燈11相對反射器12固定。具體而言,將光源燈11的封裝部112插入到反射器12的頸狀部121的插入孔123中,用粘接劑等進行固定。
其次,將固定了光源燈11的反射器12安裝到外殼13的燈罩部件14上。首先,將防爆玻璃145預(yù)先安裝到燈罩部件14的第1本體部142的開口上。
進而,將反射器12從燈罩部件14的第2本體部143側(cè)插入。這時,將其插入成使得反射器12的反射部122的開口與安裝在第1本體部142的開口上的防爆玻璃145相對。
然后,使反射器12的凸緣部122B與第1本體部142的接觸面142A1接觸,進行反射器12的定位。
然后,利用固定部件18將反射器12和燈罩部件14固定。將固定部件18的一方的加力部181的中央部的片181A1插入到燈罩部件14的孔142A2中,同時,將另一方的加力部182插入到在燈罩部件14上形成的孔143E1及143G1中,使另一方的加力部182的前端的翻折部分與反射器12的凸緣部122B接合。這樣,就利用固定部件18對反射器12的凸緣部122B和與該凸緣部122B接觸的燈罩部件14的接觸面142A1加力夾持而固定。
其次,將遮光板16插入到反射器12與燈罩部件14之間。將遮光板16的第1片161插入到反射器12的反射部122的外面與燈罩部件14的第2本體部143的側(cè)面部143A之間,使鎖定片162鎖定在凸緣部144上。
另外,將另一遮光板16的第1片161插入到反射器12的反射部122的外面與燈罩部件14的第2本體部143的側(cè)面部143B之間,使鎖定片162鎖定在凸緣部144上。此外,將另一遮光16的第1片161插入到反射器12的反射部122的外面與燈罩部件14的第2本體部143的側(cè)面部143C之間,使鎖定片162鎖定在凸緣部144上。
這樣,通過將遮光板16插入到反射器12的反射部122的外面與燈罩部件14的第2本體部143之間,可以防止從外殼13泄漏出不需要的光。在本實施例中,使用3塊遮光板16插入到反射器12的反射部122的外面與燈罩部件14的第2本體部143之間,所以,可以可靠地防止從外殼13泄漏不需要的光。
另外,通過將遮光板16插入到反射器12的反射部122與燈罩部件14的第2本體部143之間,可以防止燈罩部件14由于光源燈11的熱而劣化。
其次,將遮光板17安裝到外殼本體15上。首先,將遮光板17的第1面部171的爪部171A插入到在外殼本體15的第1側(cè)面部153上形成的孔153D中。然后,如圖12所示,將遮光板17壓入到外殼本體15內(nèi)側(cè),以使第1面部171與外殼本體15的對向面部152接觸。并且,如圖13所示,使遮光板17的第2面部172的接合片172A與在外殼本體15的第2側(cè)面部154上形成的突起154A1接合。這樣,就將遮光板17安裝到外殼本體15上。
這樣,通過將遮光板17插入到外殼本體15的對向面部152與反射器12之間,可以防止不需要的光從外殼13(向外)泄漏。
另外,通過將遮光板17插入到外殼本體15的對向面部152與反射器12之間,可以防止外殼本體15由于來自光源燈11的熱而劣化。
此外,通過將遮光板17的爪部171A插入到在外殼本體15的對向面部152的邊緣形成的孔153D中,可以將遮光板17可靠地固定在外殼本體15上。
另外,由于在遮光板17的端部形成有與在外殼本體15的第2側(cè)面部154上形成的突起154A1接合的接合片172A,所以,可以將遮光板17可靠地固定在外殼本體15上。
其次,將光源燈11、反射器12和燈罩部件14插入到這樣安裝了遮光板17的外殼本體15內(nèi)。這樣,外殼本體15就將反射器12的后方側(cè)覆蓋。然后,使燈罩部件14的凸緣部144的孔144C、外殼本體15的固定部153C的螺紋孔153C1和固定部154C1的螺紋孔154C2的位置一致,利用螺紋件進行固定。這樣,將燈罩部件14與外殼本體15組合,就完成了外殼13。
這時,由于燈罩部件14的第2本體部143被外殼本體15的側(cè)面部150所覆蓋,所以,將反射器12和燈罩部件14固定的2個固定部件18中中的一方的固定部件18的連結(jié)部183,就被配置夾持在外殼本體15的傾斜面部155C1與燈罩部件14之間。另外,固定反射器12和燈罩部件14的另一方的固定部件18的連結(jié)部183就被配置夾持在外殼本體15的傾斜面部156C1與燈罩部件14之間(參見圖3)。
這樣,固定反射器12和燈罩部件14的固定部件18,在將外殼本體15與燈罩部件14組合時,就被分別配置夾持到外殼本體15的傾斜面部155C1、156C1和燈罩部件14之間,所以,即使有強的沖擊加到光源裝置10上,也可以防止固定部件18脫落。這樣,就可以防止反射器12相對燈罩部件14的位置偏離。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作為固定反射器12和燈罩部件14的固定部件18,采用了夾子狀的加力部件,僅由加力部181及182夾著反射器12的凸緣部122B和燈罩部件14的孔143E1及143G1的周邊便可固定,所以,可以很容易地進行反射器12向燈罩部件14上的安裝作業(yè)。
此外,由于利用固定部件18的夾子狀的加力部件夾著反射器12的凸緣部122B與燈罩部件14的孔143E1及143G1的周邊而固定,所以,在固定之后,再次要調(diào)整反射器12的安裝位置時,僅握持住固定部件18向使固定部件18的加力部181及182的力解除的方向施力,便可很容易地將固定部件18卸下,所以,可以很容易地進行反射器12的安裝位置的調(diào)整。
另外,通過將燈罩部件14與外殼本體15組合到一起,燈罩部件14的凹狀的槽部143D1由外殼本體15的蓋部156C2所覆蓋,從而完成中空的筒狀的管道19。該管道19與外殼13的內(nèi)部的空間連通。因此,在這樣的外殼13中,從在燈罩部件14上形成的狹縫144A導(dǎo)入冷卻空氣,在將外殼13內(nèi)部冷卻之后,該空氣從管道19排出。
這樣,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在燈罩部件14上形成了狹縫144A,所以,可以將冷卻空氣導(dǎo)入外殼13內(nèi)部。特別是在本實施例中形成了3個狹縫144A,所以,可以充分地確保導(dǎo)入的空氣的量,從而可以有效地將外殼13內(nèi)部的收納空間冷卻。
另外,在外殼本體15上,在與燈罩部件14的槽部143D1對應(yīng)的位置形成有將燈罩部件14的槽部143D1覆蓋的蓋部156C2,所以,通過將燈罩部件14與外殼本體15組合,形成與收納反射器12和光源燈11的收納空間連通的管道19,可以通過管道19將由上述收納空間內(nèi)的光源燈11的熱所加熱的空氣排出,從而可以有效地冷卻光源燈11。
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可以達到本發(fā)明的目的的范圍內(nèi)的變形、改良等都包含在本發(fā)明中。
例如,在上述實施例中,在遮光板17的第1面部171的前端形成了插入到在外殼本體15的第1側(cè)面部153上形成的孔153D中的爪部171A,但是,也可以沒有爪部171A。另外,在遮光板17的第2面部172的前端形成了與在外殼本體15的第2側(cè)面部154上形成的突起154A1接合的接合片172A,但是,也可以沒有接合片172A。這樣,便可將遮光板的形狀簡化。
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將遮光板17設(shè)置成側(cè)面略呈L字形,沿外殼本體15的對向面部152和第2側(cè)面部154配置,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設(shè)置為側(cè)面略呈コ字形,沿外殼本體15的第1側(cè)面部153進行配置。這樣,就可以防止外殼本體15的第1側(cè)面部153受到光源燈11的熱的影響。
此外,也可以將遮光板設(shè)置成平面略呈矩形的平坦的形狀,而僅沿對向面部152配置。
另外,也可以不設(shè)置遮光板17。這樣,就可以減少部件數(shù)量。
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將遮光板16插入到燈罩部件14與反射器12之間,但是,也可以沒有遮光板16。這樣,就可以減少部件數(shù)量。
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在燈罩部件14上形成凹狀的槽部143D1,在外殼本體15上形成覆蓋該槽部143D1的蓋部156C2,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燈罩部件上形成蓋部,而在外殼本體上形成凹狀的槽部。另外,也可以在燈罩部件和外殼本體上都形成槽部,通過將這些槽部相對配置,而形成筒狀的管道。
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將燈罩部件14和外殼本體15組合而組裝外殼13時形成管道19,但是,也可以沒有這樣的管道19。例如,也可以采用從在燈罩部件上形成的狹縫144A導(dǎo)入冷卻空氣,在將外殼內(nèi)部冷卻之后從其他狹縫144A排出冷卻空氣的結(jié)構(gòu)。
這樣,便可將外殼內(nèi)部冷卻,又可以不形成管道,所以,可以將燈罩部件和外殼本體的結(jié)構(gòu)簡化。
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作為固定燈罩部件14和反射器12的固定部件18,使用了夾子狀的加力部件,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此。
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僅列出了使用3個液晶面板441的投影儀1的例子,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適用于使用2個液晶面板的投影儀或使用4個或4個以上的液晶面板的投影儀。
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僅列出了從觀察屏幕的方向進行投影的前方型的投影儀1的例子,但是,本發(fā)明也可以適用于從與觀察屏幕的方向相反一側(cè)進行投影的背面型的投影儀。
本發(fā)明可以利用于投影儀等光學(xué)設(shè)備。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光源裝置,包括光源燈和具有使來自該光源燈的光束一致而射出的反射部的反射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收納所述反射器和光源燈的外殼;所述外殼包括形成光束通過用的開口、并以將所述反射器的反射部的光束射出方向前方側(cè)覆蓋的方式安裝的燈罩部件,和形成用于收納所述光源燈、反射器和燈罩部件的開口并且將所述反射器的光束射出方向后方側(cè)覆蓋的外殼本體;所述反射器利用固定部件相對于所述燈罩部件固定,所述固定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外殼本體和燈罩部件之間。
2.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的反射部包括使來自光源燈的光束一致而射出的反射部本體,和從該反射部本體的光束射出用的開口邊緣向外方延伸的凸緣部;所述固定部件具有對反射器的所述凸緣部和與該凸緣部接觸的所述燈罩部件的接觸面施加力而夾持的一對加力部。
3.按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通過從所述外殼本體的所述開口側(cè)插入固定所述反射器的燈罩部件而組裝成外殼,形成有與收納所述外殼內(nèi)部的所述反射器和光源燈的收納空間連通的筒狀的管道。
4.按權(quán)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射器的反射部的外面與所述燈罩部件之間插入有遮光板。
5.按權(quán)利要求1~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本體包括與用于收納所述燈罩部件、所述反射器和光源燈的開口相對的對向面部,和從所述對向面部的外周邊緣向所述開口側(cè)延伸的側(cè)面部;在所述對向面部與所述反射器之間插入有遮光板。
6.按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對向面部的外周邊緣形成有孔,在所述遮光板上形成的爪部插入到所述孔中。
7.按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的側(cè)面基本呈L字形狀,在沿L字的一方的端部形成有所述爪部,在另一方的端部形成有與在所述外殼本體的側(cè)面部形成的突起接合的接合片。
8.一種投影儀,其特征在于具有權(quán)利要求1~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光源裝置、根據(jù)圖像信息調(diào)制從該光源裝置射出的光束的光調(diào)制裝置,和將由該光調(diào)制裝置調(diào)制的光束放大投射的投射光學(xué)裝置。
全文摘要
提供可以可靠地防止反射器發(fā)生位置偏離的光源裝置和具有該光源裝置的投影儀。光源裝置(10)的外殼(13)包括安裝成覆蓋反射器(12)的反射部(122)的光束射出方向前方側(cè)的燈罩部件(14),和將反射器(12)的光束射出方向后方側(cè)覆蓋的外殼本體(15)。燈罩部件(14)和反射器(12)由將反射器(12)的凸緣部(122B)和與該凸緣部(122B)接觸的燈罩部件(14)的接觸面夾持的夾子狀的固定部件(18)固定。固定部件(18)被配置并夾持在外殼本體(15)的傾斜面部(155C1、156C1)與燈罩部件(14)之間。
文檔編號G02F1/13GK1677220SQ200510058899
公開日2005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3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4年3月30日
發(fā)明者三枝貴志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光泽县| 秦安县| 潞城市| 张家口市| 衡阳县| 湖南省| 饶河县| 灵川县| 防城港市| 枞阳县| 麻阳| 荔波县| 民乐县| 达尔| 大洼县| 论坛| 北辰区| 兰州市| 西峡县| 无极县| 和平县| 香河县| 莱西市| 永胜县| 神池县| 武邑县| 禄劝| 阿瓦提县| 吐鲁番市| 驻马店市| 兴业县| 曲阳县| 邳州市| 兰西县| 类乌齐县| 竹北市| 屏南县| 上饶县| 桂林市| 府谷县| 贵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