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光學膜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780617閱讀:20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光學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與光學顯示器的背光模組有關,更詳而言之是指一種可凝聚光線、提高輝度的光學膜。
背景技術
光學膜為極精致且細微的結構,普遍做為增進光源效益使用,但,使用光學膜時,須特別注意裝配的次序與膜面的面向問題,以避免因誤判或是裝配錯誤導致光學膜無法發(fā)揮作用。
以圖1為例,是常見使用有如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BEF)的光學膜的背光模組構造,該背光模組包括有一導光板1(Light GuidePlate)、一擴散膜2(Diffuser)與二增亮膜3、4等部分,該導光板1是將線光源霧化成均勻的面光源,該擴散膜2位于導光板1上方且使得光線形成漫射而均勻擴散,該二增亮膜3、4表面分別具有復數(shù)并列的棱鏡3a、4a,且增亮膜3與增亮膜4依序疊設在擴散膜2上方,該二增亮膜3、4通過由棱鏡3a、4a的設置而可凝聚光線以增加導光板1的光源效益,進而提高整體背光模組輝度的功能;為促使該二增亮膜3、4充分發(fā)揮聚光的效果,于裝配增亮膜3與增亮膜4時,必須注意,務必使得增亮膜3具有棱鏡3a的一面與增亮膜4具有棱鏡4a的一面面朝同一方向,以及,必須確保棱鏡3a的棱鏡線延伸方向與棱鏡4a的棱鏡線延伸方向形成一夾設角,尤以交錯呈垂直為最佳。
然而,由于目前所使用的增亮膜3與增亮膜4是以單片型態(tài)存在,于組裝時是以一次一片的方式依序堆疊,不僅徒增裝配作業(yè)時間,更在組裝過程中,容易造成作業(yè)員誤將增亮膜3具有棱鏡3a的一面與增亮膜4具有棱鏡4a的一面以背對方式裝設,造成無法發(fā)揮聚光效果,或者,雖將增亮膜3具有棱鏡3a的一面與增亮膜4具有棱鏡4a的一面以相同方向擺設,卻誤將棱鏡3a的棱鏡線延伸方向與棱鏡4a的棱鏡線延伸方向擺置呈平行,前述辨識錯誤的發(fā)生,將導致已完成組裝的背光模組需重新拆解再重工(rework),如此勢必造成裝配程序增加及徒增作業(yè)時間。
有鑒于此,本案發(fā)明人乃經詳思細索,并積多年從事背光模組的開發(fā)與制造經驗,終而有本發(fā)明的產生。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光學膜,是將二片具有凝聚光線、提高輝度的膜片連接設置,以避免作業(yè)員在組裝上發(fā)生辨識錯誤,進而縮短作業(yè)工時,提高裝配效率。
為達成上述的目的,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光學膜是包含有一體成型的一第一膜片、一第二膜片與一連接件,該第一膜片具有一第一結構表面與一第一相對表面,該第二膜片位于該第一膜片下方且具有一第二結構表面與一第二相對表面,該第二結構表面與該第一膜片的第一相對表面相鄰,該連接件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第一端與該第一膜片連接,該第二端與該第二膜片連接。
以下,茲列舉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說明于后。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背光模組的基本構造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所選用光學膜原材的示意圖;圖3是圖2的光學膜原材經栽切后制得的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光學膜示意圖;圖4是圖3的前視圖;圖5與圖6揭示本發(fā)明光學膜棱鏡的棱鏡線以高低起伏狀延伸;圖7至圖10揭示本發(fā)明光學膜的棱鏡等高且棱鏡線沿一軸向呈波浪狀延伸;
圖11是第一實施例光學膜膜片扳轉的示意圖;圖12是第一實施例光學膜完成裝配暨局部剖視圖;圖13是背光模組的分解圖,揭示第一實施例的光學膜應用于單屏光學顯示器使用;圖14是第一實施例的光學膜與框架的示意圖;圖15類同圖13,揭示第一實施例的光學膜應用于雙屏光學顯示器使用;圖16是第二實施例的光學膜未裝配前的示意圖;圖17是第二實施例的光學膜裝配完成暨局部剖視圖;圖18是本發(fā)明具有第一光學膜與第二光學膜的光學膜組示意圖;圖19是圖18的光學膜組應用于雙屏顯示器使用的示意圖;圖20類同圖19,揭示各光學膜的棱鏡呈波浪狀延伸;圖21揭示圖20完成疊置后的第一膜片與第三膜片的棱鏡線關系;圖22揭示圖20完成疊置后的第二膜片與第四膜片的棱鏡線關系;圖23與圖24揭示以原材裁切獲得如圖18所示的光學膜。
具體實施例方式
請參閱圖2至圖4所示,是本發(fā)明光學膜的第一實施例,該光學膜10為一原材A經一次裁切成型有多數(shù)個相連接成一體的一第一膜片12、一第二膜片16與一連接件20,其中該第一膜片12是呈長矩形,其具有一第一結構表面13(Structuredsurface)、一第一相對表面14(opposing surface)與一第一突部15,該第一結構表面13具有復數(shù)為線型棱鏡131的第一光學結構,該些線型棱鏡131的棱鏡線131a呈直向延伸且彼此平行設置,該第一突部15自該第一膜片12一側長邊向外突出形成;該第二膜片16亦呈長矩形且具有一第二結構表面17、一第二相對表面18與一第二突部19,該第二結構表面17具有復數(shù)為線型棱鏡171的第二光學結構,該些線型棱鏡171的棱鏡線171a呈直向延伸且彼此平行設置,該第二突部19自該第二膜片16一側長邊向外突出形成,且第二突部19位在非與第一突部15相同一側;該連接件20是呈拱形,其具有一第一端21與一第二端22,如圖3所示,該第一端21與該第一膜片12一隅連接,該第二端22與該第二膜片16一隅連接。
以上所述的光學膜10因具有復數(shù)棱鏡131、171結構,故當光線自膜片的相對表面下方往上穿過棱鏡131、171時,將產生凝聚光線的效用,因此,該光學膜10又稱增亮膜或是棱鏡片(prism sheet),為光學顯示器的背光模組必要構件之一。
本發(fā)明光學膜的該些線型棱鏡除了如圖3、圖4所示以等高方式朝預設方向筆直延伸外,其等棱鏡亦可被制作成如圖5、圖6所示的態(tài)樣,亦即于俯視該些棱鏡23時,可見棱鏡23的棱鏡線231以直線平行設置,然自側面觀之時,將發(fā)現(xiàn)棱鏡線231是以高低起伏狀延伸;圖7進一步揭示以彎曲型態(tài)設置的棱鏡,從圖8觀之,該些棱鏡24的棱鏡線241是沿著一軸線方向呈波浪狀延伸,圖9與圖10進一步揭示該些棱鏡24的高度位置相當。
以下茲敘述本發(fā)明光學膜10的組裝方式請先參照圖4,由于該光學膜10是由原材A經一次裁切制得,因此,光學膜10在組裝之前的態(tài)樣為第一結構表面13與第二結構表面17面朝同一方向。
接著,請配合圖11所示,該光學膜10在裝配過程中,是以連接件20為旋轉支點,且于第一結構表面13與第二結構表面17維持面朝同一方向的情形下,同時扳轉第一膜片12與第二膜片16,或以其中一膜片固定不動而另一膜片相對旋擺的方式,使得第一膜片12與第二膜片16彼此靠近,直至第二膜片16位在第一膜片12下方且第一突部15與第二突部19對齊為止,此時的第二結構表面17與第一相對表面14相鄰,如圖12所示,在此狀態(tài)下的第一膜片12的該些棱鏡線131a與第二膜片16的該些棱鏡線171a呈垂直向交設;另外,由于第一突部15與第二突部19彼此重疊對齊而共同形成一定位突部,且連接件20相對重疊的第一膜片12與第二膜片16呈向外突出亦形成另一定位突部,前述各定位突部是供后續(xù)組裝定位使用,此部分見于后述。
上述光學膜10在折疊過程中,倘作業(yè)員誤將其中一膜片的結構表面裝設顛倒,即第一結構表面13與第二結構表面17呈背對設置時,將發(fā)現(xiàn)第一膜片12與第二膜片16的長短邊及第一突部15與第二突部19無法對齊,此時,作業(yè)員將察覺裝配錯誤發(fā)生,進而及時修正錯誤,以使后續(xù)組裝作業(yè)更為順暢;當然,若第一膜片12與第二膜片16皆為各側邊等長的正方形時,作業(yè)員只須注意第一突部15與第二突部19是否對齊即可。所以,本發(fā)明的第一膜片12與第二膜片16以連接方式制作,提供作業(yè)員容易辨識組裝程序的正確與否,具有提高裝配效率的優(yōu)點。
請配合圖13所示,是本發(fā)明的光學膜10(即增亮膜)與擴散膜25及導光板26等構件預備一起置入一框架28的示意圖,前述框架28于特定部位預先成型有一第一定位槽281與一第二定位槽282,由于擴散膜25與導光板26非本發(fā)明重點,以下僅就本發(fā)明的光學膜10與框架28的關系敘述該光學膜10唯有在其第一突部15與第二突部19一同落入第一定位槽281,以及連接件20落入第二定位槽282的情形下,方可順利地裝配于框架28中(圖14參照),并確保光學膜10具有棱鏡的結構表面維持在正確的面對方向,換言之,由第一突部15與第二突部19以及連接件20所分別形成的該些定位突部,具有幫助作業(yè)員正確組裝的效用,進而避免因裝配錯誤所衍生組裝的困擾。
以上所述構件是應用于單屏的光學顯示器使用,當然,該些構件可視實際應用產品需求而再增減,例如適用于雙屏光學顯示器使用的構件即包括有二光學膜10、10’及二擴散膜25、25’與一個導光板26,如圖15所示,裝配時即是將光學膜10’與擴散膜25’以背對另一組光學膜10與擴散膜25的方式設置,尤須注意的是,為方便該二光學膜10、10’的裝配,該雙屏光學顯示器所使用的框架30是具有二個第一定位槽301、301’與二個第二定位槽302、302’,其中第一定位槽301是供光學膜10的第一突部15與第二突部19嵌合,第二定位槽302供連接件20嵌合使用,而該第一定位槽301’則供光學膜10’的第一突部15’與第二突部19’嵌合,其第二定位槽302’供連接件20’嵌合使用。
請配合圖16所示,是本發(fā)明光學膜的第二實施例,該光學膜32同樣經過一次裁切而成型有連接成一體的一第一膜片34、一第二膜片36與一連接件38,且第一膜片34的第一結構表面341與第二膜片36的第二結構表面361面朝同一方向,對照圖3可知,本實施例的光學膜32雖于裝配前的態(tài)樣不同于前述第一實施例的光學膜10態(tài)樣,但該光學膜32的裝配方式同于前述,亦即,同樣以連接件38為旋轉支點再通過由扳轉膜片以使第一膜片34與第二膜片36上下疊置,圖17參照,此時第一膜片34的該些棱鏡線341a與第二膜片36的該些棱鏡線361a交錯形成一夾角θ,該夾角θ小于90度。
另請參閱圖18、圖19所示的本發(fā)明衍生應用例,其揭示由一第一光學膜50與一第二光學膜60所組成的光學膜組40被使用于雙屏顯示器的背光模組當中,其中該第一光學膜50是一體成型的,其具有一第一膜片52、一第二膜片54與二連接件56,該第一膜片52具有一第一結構表面521與一第一相對表面522,該第二膜片54具有一第二結構表面541與一第二相對表面542,前述第一結構表面521與第二結構表面541各別具有復數(shù)為線型棱鏡的第一棱鏡523與第二棱鏡543的光學結構,該些第一棱鏡523的棱鏡線523a與該些第二棱鏡543的棱鏡線543a彼此呈直向延伸且平行設置;該第二光學膜60同樣為一體成型而具有一第三膜片62、一第四膜片64與二連接件66,其中該第三膜片62具有一第三結構表面621與一第三相對表面622,該第四膜片64具有一第四結構表面641與一第四相對表面642,前述第三結構表面621與第四結構表面641亦各別具有復數(shù)為線型棱鏡的第三棱鏡623與第四棱鏡643的光學結構,該些第三棱鏡623的棱鏡線623a與該些第四棱鏡643的棱鏡線643a彼此呈直向延伸且平行設置;該光學膜組40于與二擴散膜70及一導光板72一起裝配使用時,是先將導光板72安置于該二擴散膜70之間,接著將該二擴散膜70連同導光板72一起置于第二光學膜60的第三膜片62與第四膜片64之間,之后,第二光學膜60再被安插于第一光學膜50的第一膜片52與第二膜片54之間,由于為促使整個光學膜組40充分發(fā)揮聚光效果,因此本實施例所選用的第一光學膜50的該些棱鏡線523a、543a必須與第二光學膜60的該些棱鏡線623a、643a呈非平行設置,基于此,當各構件完成裝配后,使得第三結構表面621面對第一膜片52的第一相對表面522,且該些第三棱鏡623的棱鏡線623a與該些第一棱鏡523的棱鏡線523a交錯形成一夾角,而第四結構表面641則面對第二膜片54的第二相對表面542,同樣地,該些第四棱鏡643的棱鏡線643a與該些第二棱鏡543的棱鏡線543a交錯形成一夾角,前述夾角以90度為最佳。
由上述可知,本發(fā)明的光學膜組40在組裝時以第一光學膜50包夾第二光學膜60即可,不僅改善現(xiàn)有技術必須疊設四片光學膜容易造成混淆與辨識錯誤的困擾,更具有提供作業(yè)員快速完成組裝的功效。
請再參閱圖20所示的另一種應用于雙屏顯示器背光模組使用的光學膜組80,該光學膜組80同樣具有一第一光學膜82與一第二光學膜84,且第一光學膜82與第二光學膜84的組設方式同上述光學膜組40,該光學膜組80大致結構與光學膜組40相同,所不同處在于光學膜組80的各該光學膜棱鏡改以波浪狀延伸形成。
圖21與圖22參照,是第一光學膜82與第二光學膜84完成疊設后的態(tài)樣,其中圖21揭示第一光學膜82的第一膜片821與第二光學膜84的第三膜片841相鄰設,在此狀態(tài)下的第一膜片821的該些棱鏡822的棱鏡線822a沿著一第一軸向L1呈波浪狀延伸,第三膜片841的該些棱鏡842的棱鏡線842a沿著一第三軸向L3呈波浪狀延伸,該第一軸向L1與第三軸向L3交錯形成一夾角;
圖22則揭示第一光學膜82的第二膜片823與第二光學膜84的第四膜片843相鄰設,且第二膜片823的該些棱鏡824的棱鏡線824a沿著一第二軸向L2呈波浪狀延伸,第四膜片843的該些棱鏡844的棱鏡線844a沿著一第四軸向L4呈波浪狀延伸,該第二軸向L2與第四軸向L4亦交錯形成一夾角;上述由第一軸向L1與第三軸向L3所交錯形成的夾角,以及由第二軸向L2與第四軸向L4所交錯形成的夾角角度,于本實施例中是為90度,該光學膜組80所產生的功效與光學膜組40相同,容不贅述。
以下請再配合圖23及圖24所示,分別表示利用一原材經一次裁切即可制得如第一光學膜50(82)或第二光學膜60(84)未裝配前的態(tài)樣,其中圖23揭示原材B呈平攤狀態(tài)而被裁切,圖24揭示原材C呈對折狀態(tài)后再被栽切,但須注意在栽切時不對連接件直接裁斷,以使展開后的二膜片彼此連接。
以上所述,僅本發(fā)明的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申請專利范圍所為的等效結構變化,理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光學膜,是一體成型,其特征在于該光學膜包含有一第一膜片;一第二膜片;以及一連接件,用以連結該第一膜片與該第二膜片。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該第一膜片具有一第一結構表面與一第一相對表面,該第一結構表面具有復數(shù)第一光學結構,該第二膜片具有一第二結構表面與一第二相對表面,該第二結構表面具有復數(shù)第二光學結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學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該些第一光學結構與該些第二光學結構是為棱鏡。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學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該些棱鏡是為線型棱鏡,該些線型棱鏡的棱鏡線呈直向延伸且彼此平行設置。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學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該些棱鏡是為線型棱鏡,該些線型棱鏡的棱鏡線呈波浪狀延伸且彼此并鄰設置。
6.一種光學膜,其特征在于,包含有連接成一體的一第一膜片、一第二膜片與一連接件該第一膜片,具有一第一結構表面與一第一相對表面;該第二膜片位于該第一膜片下方,該第二膜片具有一第二結構表面與一第二相對表面,該第二結構表面與該第一膜片的第一相對表面相鄰;該連接件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第一端與該第一膜片連接,該第二端與該第二膜片連接。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學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該第一膜片的第一結構表面具有復數(shù)第一棱鏡,該第二膜片的第二結構表面具有復數(shù)第二棱鏡。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學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該些第一棱鏡為線型棱鏡,該些第二棱鏡為線型棱鏡,該些第一棱鏡的棱鏡線與該些第二棱鏡的棱鏡線呈直向延伸且彼此交錯形成一夾角。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光學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該夾角介于0度至90度之間。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學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該些第一棱鏡為線型棱鏡,該些第二棱鏡為線型棱鏡,且該些第一棱鏡的棱鏡線沿著一第一軸向呈波浪狀延伸,該些第二棱鏡的棱鏡線沿著一第二軸向呈波浪狀延伸,該第一軸向與該第二軸向交錯形成一夾角。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學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該夾角介于0度至90度之間。
12.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學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該第一膜片與該第二膜片至少一膜片具有一突部供組裝定位使用。
13.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學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該連接件相對該第一膜片與該第二膜片呈向外突出狀以供組裝定位使用。
14.一種用于雙屏顯示器的光學膜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第一光學膜與一第二光學膜該第一光學膜是一體成型,包括有一第一膜片,具有一第一結構表面與一第一相對表面;一第二膜片,具有一第二結構表面與一第二相對表面;一連接件,用以連結該第一膜片與該第二膜片;該第二光學膜是一體成型,包括有一第三膜片,具有一第三結構表面與一第三相對表面,該第三結構表面與該第一膜片的第一相對表面相鄰;一第四膜片,具有一第四結構表面與一第四相對表面,該第四結構表面與該第二膜片的第二相對表面相鄰;一連接件,用以連結該第三膜片與該第四膜片。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雙屏顯示器的光學膜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該第一膜片的第一結構表面具有復數(shù)第一棱鏡,該第三膜片的第三結構表面具有復數(shù)第三棱鏡。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雙屏顯示器的光學膜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該些第一棱鏡為線型棱鏡,該些第三棱鏡為線型棱鏡,該些第一棱鏡的棱鏡線與該些第三棱鏡的棱鏡線呈直向延伸且彼此交錯形成一夾角。
17.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雙屏顯示器的光學膜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該些第一棱鏡為線型棱鏡,該些第三棱鏡為線型棱鏡,該些第一棱鏡的棱鏡線沿著一第一軸向呈波浪狀延伸,該些第三棱鏡的棱鏡線沿著一第三軸向呈波浪狀延伸,該第一軸向與該第三軸向交錯形成一夾角。
18.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雙屏顯示器的光學膜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該第二膜片的第二結構表面具有復數(shù)第二棱鏡,該第四膜片的第四結構表面具有復數(shù)第四棱鏡。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用于雙屏顯示器的光學膜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該些第二棱鏡為線型棱鏡,該些第四棱鏡為線型棱鏡,該些第二棱鏡的棱鏡線與該些第四棱鏡的棱鏡線呈直向延伸且彼此交錯形成一夾角。
20.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用于雙屏顯示器的光學膜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該些第二棱鏡為線型棱鏡,該些第四棱鏡為線型棱鏡,該些第二棱鏡的棱鏡線沿著一第二軸向呈波浪狀延伸,該些第四棱鏡的棱鏡線沿著一第四軸向呈波浪狀延伸,該第二軸向與該第四軸向交錯形成一夾角。
21.如權利要求16、17、19或20所述的用于雙屏顯示器的光學膜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該夾角介于0度至90度之間。
全文摘要
一種光學膜,是包含有連接成一體的一第一膜片、一第二膜片與一連接件,該第一膜片具有一第一結構表面與一第一相對表面,該第二膜片位于該第一膜片下方且具有一第二結構表面與一第二相對表面,該第二結構表面與該第一膜片的第一相對表面相鄰。
文檔編號G02B5/04GK1873447SQ20051007553
公開日2006年12月6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6月2日
發(fā)明者孫勛明, 張方怡 申請人: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汕尾市| 四子王旗| 平潭县| 海兴县| 江山市| 射阳县| 宁国市| 枣强县| 灵台县| 广东省| 永福县| 德钦县| 保定市| 邳州市| 田林县| 会理县| 岑溪市| 浮梁县| 南和县| 德保县| 徐水县| 长垣县| 资溪县| 吉木萨尔县| 龙里县| 库尔勒市| 会同县| 安泽县| 玉树县| 多伦县| 山东省| 辉南县| 吉水县| 名山县| 措勤县| 高唐县| 扬州市| 平江县| 海晏县| 安庆市| 西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