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顯示面板、具有該顯示面板的顯示器與電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有關于一種顯示面板,特別是有關于一種液晶顯示器的顯示面板。
背景技術:
液晶材料的應用,如液晶顯示器(LCD)已經被廣泛用于許多顯示領域。液晶顯示器已經由扭轉向列液晶顯示器(TN-LCD)、超扭轉向列液晶顯示器(STN-LCD)與雙層超扭轉向列液晶顯示器(STN-LCD)發(fā)展到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習知的液晶顯示器與習知的陰極射線管(CRT)顯示器相比,液晶顯示器具有厚度小、重量輕、低功耗與無輻射的優(yōu)點。但是,習知的液晶顯示器至少具有亮度與對比度取決于視角的問題,以及灰階反轉的問題。
請參閱圖1A所示,為習知液晶顯示面板的示意圖。習知的液晶顯示面板100包括上基板102、下基板104、配置于上基板102與下基板104之間的液晶分子106、配置于上基板102之上的偏光片108、配置于下基板104的下的偏光片110以及光源112。一般來說,為了對液晶分子106進行配向,使用者通常會在鄰近于液晶分子106的上基板102下表面以及下基板104上表面進行摩擦配向(rubbing),以形成用以對液晶分子106進行配向的配向表面。方向D1與方向D2是相互垂直,且方向D1與方向D2分別代表透明上基板102的下表面與下基板104上表面的配向方向。如圖1A所示,鄰近于上基板102的下表面以及下基板104的上表面的液晶分子106會分別與方向D1以及方向D2平行。在上基板102與下基板104之間的液晶分子106會從上基板102的下表面往下基板104的上表面扭旋轉90°。此外,偏光片108的吸收軸方向D3與偏光片110的吸收軸方向D4會分別與方向D1與方向D2平行。
在圖1A中,由于上基板102與下基板104之間沒有電壓差,因此,當非偏振光源112通過偏光片110時,透射光線的偏振方向會垂直于方向D4。然后,透射光線的偏振方向會被液晶分子106旋轉,且最后會垂直于方向D1。由于偏光片108的吸收軸方向D3是平行于方向D1,所以透射光線會通過偏光片108。
請參閱圖1B所示,為習知液晶顯示面板的操作示意圖。在圖1B中,當使用者于基板102與104之間施加電壓V時,液晶分子106會平行于電壓V所產生的電場方向排列,因此,當非偏振光源112通過偏光片110時,透射光線的偏振方向會垂直于方向D4。然而,透射光線的偏振方向并不會被液晶分子106旋轉,且最后仍然會垂直于方向D4。由于偏光片108的吸收軸方向D3是垂直于方向D4,因此透射光線便不能夠通過偏光片108。由上述可知,液晶顯示面板100中各畫素所顯示的亮度與所施加的電壓V有關。
如圖1B所示,值得注意的是,僅有液晶分子106的中間部分會平行于電場方向排列,基板102下表面以及基板104上表面附近的液晶分子106仍然分別受到配向方向D1與配向方向D2的影響。因此,漏光現象仍可能會產生,進而導致液晶顯示面板100的顯示品質降低,如對比度降低等。
為了解決圖1A與1B中的液晶顯示器存在的問題,已開發(fā)出了一種光學補償膜。圖2是另一習知液晶顯示器的結構示意圖。請參閱圖2,液晶顯示面板200除了包括液晶顯示面板100的基本結構以外,液晶顯示面板200還包括分別置于基板102/104以及偏光片108/110之間的光學補償膜212/214。光學補償膜212與光學補償膜214的慢軸方向D5以及慢軸方向D6是分別與配向方向D3以及配向方向D4相同。光學補償膜212以及光學補償膜214是用以補償圖1B中的液晶分子106在不同軸向上的折射率差異。因此,此技術可避免漏光的問題,且液晶顯示面板200的顯示品質,如對比度,可有效提升。
然而,圖2中所示的液晶顯示面板200具有以下缺點。圖3A是圖2所示液晶顯示面板的對比度與視角的關系圖。圖3B是視角坐標系統的定義圖。值得注意的是,圖3A中的視角是采用圖3B中定義,其中,方向312代表觀看者的觀看方向,方位角座標被定義為方向312在液晶顯示面板200的基板102表面上的投影與X軸(0度)之間的夾角,而徑向座標被定義為方向312與Z軸(即,液晶顯示面板200的基板102表面的法線)之間的夾角。X軸與Z軸已繪示于圖2中。圖3A代表液晶顯示面板200的對比度與視角的關系,其中對比度被定義為畫素所能顯示的最高亮度(基板102與104之間沒有電壓)與畫素能顯示的最低亮度(基板102與104之間存在有電壓)之間的比值。值得注意的是,圖3中陰影線區(qū)域的對比度大于10,但是,在方位角座標接近270°的區(qū)域,其對比度小于10。
請參閱圖4所示,為圖2中的液晶顯示面板的灰階反轉現象的示意圖。由圖4可知,隨著方位角座標接近90°或270°,由于圖4中的標記區(qū)域404內,其灰度經多次改變,故此方位角座標附近的灰階反轉現象十分嚴重。
請參閱圖5所示,為觀看者與圖2中的液晶顯示面板的示意圖。請同時參閱圖2與圖5,圖2中的液晶顯示面板200所顯示的影像具有偏振方向D7,且偏振方向D7與方向D3垂直。當觀看者佩戴太陽眼鏡502時,觀看者只能看到影像中偏振方向垂直于D8的部分,這是因為習知的太陽眼鏡502為了過濾陽光,故通常具有方向為D8的吸收軸。因此,觀看者所看到的液晶顯示面板200顯示的影像亮度會被大幅地降低。
因此,需要一種液晶顯示面板,其不但能夠改善在方位角座標接近270°時的低對比度與灰階反轉問題,更能夠在使用者佩戴太陽眼鏡的情況下,讓使用者所觀看到的影像不會有亮度降低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提出一種液晶顯示面板,其不但能夠改善在方位角座標接近270°時的低對比度與灰階反轉問題,更能夠在使用者佩戴太陽眼鏡的情況下,讓使用者所觀看到的影像不會有亮度降低的問題。
此外,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具有液晶顯示面板的顯示器,其不但能夠改善在方位角座標接近270°時的低對比度與灰階反轉問題,更能夠在使用者佩戴太陽眼鏡的情況下,讓使用者所觀看到的影像不會有亮度降低的問題。
再者,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具有顯示器的電子裝置,其不但能夠改善在方位角座標接近270°時的低對比度與灰階反轉問題,更能夠在使用者佩戴太陽眼鏡的情況下,讓使用者所觀看到的影像不會有亮度降低的問題。
為達上述或其他目的,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顯示面板,其包括一第一基板、一與第一基板平行且相對的第二基板、配置于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的液晶分子、配置于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偏光片以及配置于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偏光片。其中,第一基板包括一具有第一配向方向的第一配向表面,而第二基板包括一具有第二配向方向的第二配向表面,且液晶分子配置于第一配向表面與第二配向表面之間。此外,第一偏光片具有一第一吸收軸,而第二偏光片具有一第二吸收軸,且第一吸收軸與第一配向方向之間的夾角以及第二吸收軸與第二配向方向之間的夾角分別在大約45°±10°的范圍內。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配向方向與第二配向方向之間的夾角大約在90°±10°的范圍內。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顯示面板可進一步包括一配置于第一基板與第一偏光片之間的第一光學補償膜以及一配置于第二基板與第二偏光片之間的第二光學補償膜。其中,第一光學補償膜與第二光學補償膜分別具有第一光軸與第二光軸。此外,第一光軸與第一配向方向以及第二光軸與第二配向方向幾乎是平行的。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光軸與第一配向方向之間的夾角以及第二光軸與第二配向方向之間的夾角分別在大約0°~5°的范圍內。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液晶分子的雙折射率差值不同于第一光學補償膜或第二光學補償膜的雙折射率差值。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顯示面板可進一步包括一配置于第一光學補償膜與第一偏光片之間的第三光學補償膜,其中第三光學補償膜滿足ny=nz≠nx的關系式,nx與ny為平面上的主要折射率,而nz為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三光學補償膜的慢軸方向與第一偏光片的第一吸收軸之間的夾角在大約90°±10°的范圍內。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顯示面板可進一步包括一配置于第二光學補償膜與第二偏光片之間的第四光學補償膜,其中第四光學補償膜滿足nx=nz≠ny或ny=nz≠nx的關系式,nx與ny為平面上的主要折射率,而nz為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第四光學補償膜的慢軸方向與第二偏光片的第二吸收軸之間的夾角在大約90°±10°的范圍內。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偏光片配置于第一基板上,且第一偏光片與液晶分子分別位于第一基板的兩側,而第二偏光片配置于第二基板上,且第二偏光片與液晶分子分別位于第二基板的兩側。
為達上述或其他目的,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顯示器,其包括上述的顯示面板、一掃描驅動器以及一資料驅動器。其中,掃描驅動器以及資料驅動器會與顯示面板連接,并根據一輸入資料控制顯示面板顯示出影像。
為達上述或其他目的,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上述的顯示器以及一輸入裝置。其中,輸入裝置適于提供輸入資料至顯示器,以使顯示器顯示出影像。
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是習知液晶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1B是習知液晶顯示面板的操作示意圖。
圖2是另一習知液晶顯示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A是圖2所示液晶顯示面板的對比度與視角的關系圖。
圖3B是視角坐標系統的定義圖。
圖4是圖2中的液晶顯示面板的灰階反轉現象的示意圖。
圖5是觀看者與圖2中的液晶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6是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液晶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7A是根據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液晶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7B是根據本發(fā)明又一實施例液晶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7C是根據本發(fā)明再一實施例液晶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8A是圖7A所示液晶顯示面板的對比度與視角的關系圖。
圖8B是圖7B所示液晶顯示面板的對比度與視角的關系圖。
圖8C是圖7C所示液晶顯示面板的對比度與視角的關系圖。
圖9A-9B是以不同角度觀察習知液晶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9C-9D是以不同角度觀察本發(fā)明的液晶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10A是圖7A中的液晶顯示面板的灰階反轉現象的示意圖。
圖10B是圖7B中的液晶顯示面板的灰階反轉現象的示意圖。
圖10C是圖7C中的液晶顯示面板的灰階反轉現象的示意圖。
圖11是觀看者與圖7A至圖7C中的液晶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12是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顯示器的方塊示意圖。
圖13是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方塊示意圖。
100、200、600、700、700’、700”液晶顯示面板102、602上基板 104、604下基板106、606液晶分子 108、110、608、610偏光片112、612非偏振光源 D1~D8、D11~D20方向212、214、712、714、716、718光學補償膜312觀看方向404、802、804、806、808、1002、1004、1006、1008標記區(qū)域502、1102太陽眼鏡 1200顯示器1202顯示面板 1204掃描驅動器1206資料驅動器 1300電子裝置1308輸入設備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配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更為詳細的說明,附圖中繪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但這些實施例僅是為了更為充分完全地公開本發(fā)明,并向本領域技術人員闡明本發(fā)明的精神,下述的實施例另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任何熟習此項技術的人士在參照本發(fā)明的內容后,當可透過多種不同的形式來實現本發(fā)明。在所有附圖中,相同的標號代表相同的構件。
請參閱圖6所示,是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液晶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的液晶顯示面板600包括上基板602、下基板604、配置于上基板602與下基板604之間的液晶分子606、分別配置于上基板602的上與下基板604的下的偏光片608與610以及光源612。其中,上基板602與下基板604可以是透明基板,而光源612可以是能夠由下基板604下方提供光線至液晶顯示面板600的背光源,如圖6中所示,或是能夠由上基板602上方提供光線至液晶顯示面板600的前光源(圖中未示)。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使用者可對靠近于液晶分子606的上基板602下表面以及下基板604上表面進行摩擦配向,以形成用以對液晶分子606進行配向的配向表面。圖6中所繪示的方向D11與方向D12分別是上基板602下表面與下基板604上表面的配向方向。如圖6所示,鄰近于上基板602下表面與下基板604上表面的液晶分子606會分別平行于方向D11與方向D12排列。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方向D11與方向D12之間的夾角在大約90°±10°的范圍內,而較佳是在大約90°±5°的范圍內。在上基板602與下基板604之間的液晶分子606會從上基板602的下表面往下基板604的上表面扭旋轉大約90°±10°或是90°±5°。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偏光片608的吸收軸方向D13與方向D11之間的夾角在大約45°±10°的范圍內,而較佳是在45°±5°的范圍內;而偏光片610的吸收軸方向D14與方向D12之間的夾角在大約45°±10°的范圍內,而較佳是在45°±5°的范圍內。值得注意的是,圖6中所示的偏光片608與偏光片610的吸收軸方向D13與吸收軸方向D14僅是一個示例,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中,液晶顯示面板還可進一步包括光學補償膜,如四分之一波片或二分之一波片等。圖7A是根據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液晶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請參閱圖7A,除了液晶顯示面板600的基本結構,液晶顯示面板700可進一步包括一位于上基板602與偏光片608之間的光學補償膜712,以及一位于下基板604與偏光片610之間的光學補償膜714。其中,光學補償膜712的光軸方向D15與方向D11之間的夾角是在大約0°~10°的范圍內,而較佳是在大約0°~5°的范圍內;光學補償膜714的光軸方向D16與方向D12之間的夾角是在大約0°~10°的范圍內,而較佳是在大約0°~5°的范圍內。光學補償膜712與光學補償膜714主要是被用來補償圖6中液晶分子606在不同軸向上的折射率差異。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液晶分子606的雙折射率差值會不同于光學補償膜712與光學補償膜714的雙折射率差值。因此,本實施例可有效地避免漏光問題,且可有效提升液晶顯示面板的顯示品質,如對比度。
請參閱圖8A是圖7A所示,是液晶顯示面板的對比度與視角的關系圖。由圖8A可清楚得知,液晶顯示面板700的對比度與視角(如圖3B中所定義的坐標軸中的方向312)的關系,其中X軸與Z軸已于圖7A中繪示。對比度被定義為畫素所能顯示的最高亮度(基板602與604之間沒有電壓)與畫素能顯示的最低亮度(基板602與604之間存在有電壓)之間的比值。值得注意的是,在方位角座標接近270°的區(qū)域,習知液晶顯示面板(圖3A所繪示)的對比度小于10的問題已被解決。此外,圖8A中對比度小于10的4個區(qū)域802、804、806以及808小于圖3中的區(qū)域。
請參閱圖9A-9B所示,以不同角度觀察習知液晶顯示面板的示意圖。參閱圖9A,當在徑向座標等于0°的位置觀察圖2中的液晶顯示面板200時,偏光片108的吸收軸方向D3與偏光片110的吸收軸方向D4會互相垂直。但在圖9B中,當在方位角座標等于270°與徑向座標接近例如70°的位置觀察圖2中的液晶顯示面板200時,偏光片108的吸收軸方向D3與偏光片110的吸收軸方向D4不會互相垂直。因此,當在圖9B所示的視角觀察液晶顯示面板200時,液晶顯示面板200便會有漏光的現象產生,進而產生對比度小于10的區(qū)域302。
請參閱圖9C-9D所示,為以不同角度觀察本發(fā)明的液晶顯示面板的示意圖。參閱圖9C,當在徑向座標等于0°的位置觀察圖6中所示的液晶顯示面板600或是圖7A中所示的液晶顯示面板700時,偏光片608的吸收軸方向D13與偏光片610的吸收軸方向D14會互相垂直。但是在圖9D中,當在方位角座標等于270°與徑向座標接近例如70°的位置觀察圖6中所示的液晶顯示面板600或是圖7A中所示的液晶顯示面板700時,偏光片608的吸收軸方向D13與偏光片610的吸收軸方向D14仍然是互相垂直。因此,習知的液晶顯示面板200中對比度小于10的區(qū)域302消失了。
請參閱圖10A所示,為圖7A中的液晶顯示面板的灰階反轉現象的示意圖。值得注意的是,在圖4中,當方位角座標接近90°或270°時,會發(fā)生嚴重的灰階反轉現象,而由圖10A所繪示的曲線圖中可知,此嚴重的灰階反轉現象有所改善。特別的是,由圖10A可知,沿方位角座標270°,灰階僅反轉最多兩次,因此如圖4所繪示的灰階多次反轉的現象已被消除了。換句話說,在本發(fā)明中,發(fā)生在區(qū)域1002、1004、1006、1008的灰階反轉現象也可獲得改善。
以下為本發(fā)明的變化實施例,而上述的所有內容都將并入本實施例中作為參考。
請參閱圖7B所示,是根據本發(fā)明又一實施例液晶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圖8B是圖7B所示液晶顯示面板的對比度與視角的關系圖;圖10B是圖7B中的液晶顯示面板的灰階反轉現象的示意圖。請同時參閱圖7B、圖8B與圖10B,除了液晶顯示面板700的基礎結構的外,本實施例的液晶顯示面板700’可進一步包括一第三光學補償膜716。其中,第三光學補償膜716的這折射率特性需滿足nx=nz≠ny或ny=nz≠nx的關系式,nx與ny為平面上的主要折射率,而nz為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此外,第三光學補償膜716是配置于光學補償膜712與偏光片608之間。第三光學補償膜716的慢軸方向D19與方向D15之間的夾角可在大約45°±10°的范圍內,而較佳是在大約45°±5°的范圍內。換句話說,第三光學補償膜716的慢軸方向D19與方向D13之間的夾角可在大約90°±10°的范圍內,而較佳是在大約90°±50的范圍內。在本實施例中,不但可有效地避免漏光問題,且可有效提升液晶顯示面板的顯示品質,如對比度(如圖8B與圖10B所示)。
請參閱圖7C所示,是根據本發(fā)明再一實施例液晶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圖8C是圖7C所示液晶顯示面板的對比度與視角的關系圖;圖10C是圖7C中的液晶顯示面板的灰階反轉現象的示意圖。請同時參閱圖7C、圖8C與圖10C,除了液晶顯示面板700基本結構的外,本實施例的液晶顯示面板700”可進一步包括一第四光學補償膜718。其中,第四光學補償膜718的這折射率特性需滿足nx=nz≠ny或ny=nz≠nx的關系式,nx與ny為平面上的主要折射率,而nz為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此外,第四光學補償膜718是配置于光學補償膜714與偏光片610之間。第四光學補償膜718的慢軸方向D20與方向D16之間的夾角可在大約45°±10°的范圍內,而較佳是在大約45°±5°的范圍內。換句話說,第四光學補償膜718的慢軸方向D20與方向D14之間的夾角可在大約90°±10°的范圍內,而較佳是在大約90°±5°的范圍內。在本實施例中,不但可有效地避免漏光問題,且可有效提升液晶顯示面板的顯示品質,如對比度(如圖8C與圖10C所示)。
請參閱圖11所示,其為觀看者與圖7A至圖7C中的液晶顯示面板的示意圖。請參閱圖11與圖7A,圖7A中的液晶顯示面板700所顯示的影像具有一垂直于方向D13的偏光方向D17。因此,當觀察者配戴偏光方向為D18的偏光太陽眼鏡1102觀察液晶顯示面板時,偏光方向D18是垂直于液晶顯示面板700所顯示的影像的偏光方向D17,與現有技術相比,觀察者配戴太陽眼鏡1102時所觀察到的亮度不會有明顯降低。
請參閱圖12所示,是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顯示器的方塊示意圖。本實施例的顯示器1200包括一顯示面板1202、藉由多條掃描線連接到顯示面板的掃描驅動器1204以及藉由多條資料線連接到顯示器1200的資料驅動器1206。其中,掃描驅動器1204以及資料驅動器會根據一輸入資料控制顯示面板1202顯示出影像。本發(fā)明的顯示面板1200已經在上面已經有詳細描述(如圖7A、7B、7C),故于此不再重述。
請參閱圖13所示,是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方塊示意圖。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300包括如圖12所示的顯示器1200以及一連接到該顯示器1200的輸入設備1308。其中,輸入設備1308可被用于接收影像資料、使用者發(fā)出的命令等等。本發(fā)明的顯示器1200在上面已經有詳細描述,故于此不再重述。
綜上所述,在本發(fā)明中,由于液晶顯示面板中偏光片的吸收軸方向實質上不是與液晶顯示面板中基板的配向方向平行,因此,在方位角座標接近270°時,低對比度的問題、灰階反轉的問題以及使用者佩戴太陽眼鏡時亮度會降低的問題,皆已獲得到大幅度地改善。
雖然本發(fā)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當視后附的權利要求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第一基板,包括一具有第一配向方向的第一配向表面;一第二基板,平行并相對于第一基板,其中第一基板包括一具有第二配向方向的第二配向表面;液晶分子,配置于第一配向表面與第二配向表面之間;一第一偏光片,具有第一吸收軸,且配置于第一基板上;一第二偏光片,具有第二吸收軸,且配置于第二基板上;以及其中第一吸收軸與第一配向方向之間的夾角以及第二吸收軸與第二配向方向之間的夾角分別在大約45°±10°的范圍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配向方向與第二配向方向之間的夾角大約在90°±10°的范圍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第一光學補償膜,具有第一光軸,且配置于第一基板與第一偏光片之間;一第二光學補償膜,具有第二光軸,且配置于第二基板與第二偏光片之間;以及其中第一光軸與第一配向方向以及第二光軸與第二配向方向平行。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光軸與第一配向方向之間的夾角以及第二光軸與第二配向方向之間的夾角分別在大約0°~10°的范圍內。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液晶分子的雙折射率差值不同于第一光學補償膜或第二光學補償膜的雙折射率差值。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配置于第一光學補償膜與第一偏光片之間的第三光學補償膜,其中第三光學補償膜滿足nx=nz≠ny或ny=nz≠nx的關系式,nx與ny為平面上的主要折射率,而nz為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三光學補償膜的慢軸方向與第一偏光片的第一吸收軸之間的夾角在大約90°±10°的范圍內。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配置于第二光學補償膜與第二偏光片之間的第四光學補償膜,其中第四光學補償膜滿足nx=nz≠ny或ny=nz≠nx的關系式,nx與ny為平面上的主要折射率,而nz為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第四光學補償膜的慢軸方向與第二偏光片的第二吸收軸之間的夾角在大約90°±10°的范圍內。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偏光片配置于第一基板上,且第一偏光片與液晶分子分別位于第一基板的兩側,而第二偏光片配置于第二基板上,且第二偏光片與液晶分子分別位于第二基板的兩側。
11.一種顯示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以及一掃描驅動器與一資料驅動器,與顯示面板連接,并根據一輸入資料控制顯示面板顯示出影像。
12.一種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權利要求11所述的顯示器;以及一輸入裝置,適于提供輸入資料至顯示器,以使顯示器顯示出影像。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有關于一種顯示面板,其包括一第一基板、一與第一基板平行且相對的第二基板、配置于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的液晶分子、配置于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偏光片以及配置于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偏光片。其中,第一基板包括一具有第一配向方向的第一配向表面,而第二基板包括一具有第二配向方向的第二配向表面,且液晶分子配置于第一配向表面與第二配向表面之間。此外,第一偏光片具有一第一吸收軸,而第二偏光片具有一第二吸收軸,且第一吸收軸與第一配向方向之間的夾角以及第二吸收軸與第二配向方向之間的夾角分別在大約45°±10°的范圍內。
文檔編號G02F1/1335GK1752812SQ20051010319
公開日2006年3月29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9月21日
發(fā)明者林啟湟 申請人:統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