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照明裝置以及投影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照明裝置以及具備該照明裝置的投影機。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存在有如下那樣的技術,即,在具備發(fā)光管、使從發(fā)光管放射的光射向規(guī)定的方向的主反射鏡的照明裝置中,在夾著發(fā)光管而與主反射鏡相對的位置上,設置由石英等構成的副反射鏡,從而雖然是從發(fā)光管放出但因成為雜散光而不能供于使用的光,也可有效地加以利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特開平8-31382號公報(第2頁、第1圖)發(fā)明內容在這種照明裝置中,由于副反射鏡是以提高光的有效效率為目的而設置的,因此在其反射面上需要較高的精度。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研制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高精度地形成反射面從而能夠制造光利用效率較高的反射鏡的反射鏡制造方法、用該方法制造的反射鏡、具備該反射鏡的照明裝置以及具備該照明裝置的投影機。
本發(fā)明的反射鏡的制造方法,是具備發(fā)光管和反射來自于前述發(fā)光管的光的反射鏡的照明裝置的反射鏡的制造方法,其具備加熱石英玻璃管的中央部,將石英玻璃管的兩端部向中心方向壓縮而壓縮集聚成中央部的壓縮集聚工序;將壓縮集聚工序后的石英玻璃管收容在具有被形成為應在反射鏡上形成的反射面形狀的內表面的成形模具內,并通過從石英玻璃管的兩端部注入氣體,使壓縮集聚成的前述中央部膨脹鼓起而形成鼓起部的膨脹鼓起工序;將石英玻璃管至少在鼓起部的中心部切斷的切斷工序;在鼓起部的外表面上蒸鍍反射膜而形成反射面的蒸鍍工序。
通過這樣,可高精度地形成反射面,并可制造光利用效率較高的副反射鏡。
另外,本發(fā)明的反射鏡的制造方法,在切斷工序中,除了石英玻璃管的鼓起部的中心部附近之外,還將從鼓起部的兩端向外方延伸的圓筒部的兩端部切斷,形成用于與發(fā)光管固定的筒狀的安裝支承部。
由于這樣形成安裝支承部,因此可制造與發(fā)光管的安裝性較好的副反射鏡。
另外,本發(fā)明的反射鏡,是用上述的反射鏡的制造方法制造的。
這樣制造的反射鏡,是光利用效率高,另外與發(fā)光管的安裝性好的反射鏡。
另外,本發(fā)明的照明裝置,具備發(fā)光管、和將來自于發(fā)光管的光向被照明區(qū)域側反射的反射鏡;反射鏡是用上述的反射鏡的制造方法制造的。
由于具備用上述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反射鏡,因此可得到光利用效率較高的照明裝置。
另外,本發(fā)明的照明裝置,具備發(fā)光管、將來自于發(fā)光管的光向被照明區(qū)域側反射的主反射鏡、和將來自于發(fā)光管的光向主反射鏡反射的副反射鏡;副反射鏡是用上述的反射鏡的制造方法制造的。
由于具備用上述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副反射鏡,因此可得到光利用效率較高的照明裝置。
另外,本發(fā)明的投影機,是具備上述的照明裝置、對從照明裝置射出的光束進行調制的光調制裝置、和投影由前述光調制裝置調制過的光束的投影光學系統(tǒng)的投影機。
由于具備上述照明裝置,因此可得到達成高亮度化的投影機。
圖1是具備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形態(tài)的副反射鏡的照明裝置的構成圖。
圖2是說明副反射鏡的制造方法的工序流程圖。
圖3是說明副反射鏡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圖。
圖4是內表面反射與外表面反射的光路比較圖。
圖5是展示內表面反射與外表面反射的情況的比較結果的圖。
圖6是具備上述實施形態(tài)的照明裝置的投影機的構成圖。
標號說明6 石英玻璃管6a石英玻璃管的中央部6b 石英玻璃管的鼓起部6c 石英玻璃管的兩端的圓筒部10 發(fā)光管20主反射鏡30 副反射鏡 31凹面部32 反射面33外表面34 內表面34a 理想內表面35 安裝支承部80成形模具81a、82a成形模具的內表面 100 照明裝置600 投影透鏡(投影光學系統(tǒng))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在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的反射鏡的制造方法之前,先對具備由該制造方法所制造成的副反射鏡的照明裝置進行說明。
圖1(a)是展示具備由本發(fā)明的反射鏡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副反射鏡的照明裝置的圖。
該照明裝置100,具備發(fā)光管10、將來自于發(fā)光管10的光向被照明區(qū)域側反射的主反射鏡20、和將來自于發(fā)光管10的光向主反射鏡20反射的副反射鏡30。發(fā)光管10,由石英玻璃等制成,具備內部封入有鎢電極12、12和水銀、稀有氣體以及少量的鹵素的中央的發(fā)光部11,和發(fā)光部11的兩側的密封部13、13。在各密封部13中,密封有與電極12連接在一起的、由鉬制成的金屬箔14,在各金屬箔14、14上分別設有能夠被連接到外部的導線15、15。再者,發(fā)光管10不限于水銀燈,也可以是金屬鹵化物燈或氙燈等。
主反射鏡20,是配置在發(fā)光部11的后側的反射元件,具備具有形成為旋轉橢圓面形狀的凹面狀反射面的放射部、和用于將發(fā)光管10固定在其中心部的貫通孔21。發(fā)光管10,以使發(fā)光管10的軸與主反射鏡20的軸相一致,并且使在一對電極12之間產(chǎn)生的電弧(弧光)像與主反射鏡20的第一焦點相一致的方式,用膠合劑等無機類粘接劑22固定粘接在該主反射鏡20的貫通孔21內。
副反射鏡30,是配置在發(fā)光部11的前側的反射元件,例如,利用低熱膨脹材料的石英或低膨脹結晶化玻璃(ネオセラム超耐熱結晶玻璃)、高熱傳導材料的透光性氧化鋁、藍寶石、水晶、螢石、YAG等來制作。副反射鏡30具備包圍發(fā)光部11的前側的大致一半并具有反射面32的凹面部31;和從凹面部31的中央部向外方延伸、以供與發(fā)光管10固定的安裝支承部35。凹面部31的外表面33,雖然在以后詳細敘述,但在其制造工序上,與內表面34相比被高精度地成形為規(guī)定的面形狀,所以在該外表面33上形成反射面32。這樣構成的副反射鏡30,是通過將發(fā)光管10的密封部13的軸以與副反射鏡30的軸相一致的方式插入到安裝支承部35內,并使反射面32的焦點與在一對電極12之間產(chǎn)生的電弧像相一致,然后在安裝支承部35的內周面與密封部的外周面之間的間隙內注入膠合劑等無機類的粘接劑40,從而固定在發(fā)光管10上。
在此,參照圖1(b),對從照明裝置100放射的光束進行詳細說明。在從在發(fā)光部11的一對電極12之間產(chǎn)生的電弧像放射的光束之中,直接射向主反射鏡20的光束B1,被主反射鏡20的反射面反射,向第2焦點F2的位置射出。
另外,從在發(fā)光部11的一對電極12之間產(chǎn)生的電弧像向與主反射鏡20相反的一側放射出的光束B2,被副反射鏡30的反射面32向主反射鏡20側反射,進而再由主反射鏡20的反射面反射,從而以從主反射鏡20向第2焦點F2位置會聚的方式射出。
以往的沒有設置副反射鏡30的照明裝置,不得不只用主反射鏡將從發(fā)光部11射出的光束會聚到第2焦點F2位置上,并必須擴大主反射鏡的反射面的開口直徑。
但是通過設置副反射鏡30,可將從發(fā)光部11向與主反射鏡20相反的一側(前方側)放射的光束由副反射鏡30反射,使其向主反射鏡20的反射面入射,因此即便主反射鏡20的反射面的開口直徑較小,也可以使從發(fā)光部11射出的幾乎全部光束向一定位置會聚射出,可縮小主反射鏡20的光軸方向尺寸以及開口直徑。即,可使照明裝置100小型化,使得安裝照明裝置100的電子設備例如投影機內的布局也變得容易。
另外,通過設置副反射鏡30,即便為了縮小在第2焦點F2處的聚光光點直徑而使主反射鏡20的第1焦點F1與第2焦點F2接近,從發(fā)光部11放射出的光的大體全部也可以通過主反射鏡20以及副反射鏡30而會聚在第2焦點,從而得以利用,可大幅度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如前所述,通過使用副反射鏡30,從而使從發(fā)光部11向與主反射鏡20相反的一側(前方側)放射的光束,與從發(fā)光部11直接入射到主反射鏡20的反射面上的光束同樣地會聚在主反射鏡20的笫2焦點F2位置上,由此提高了照明裝置100的光的利用效率。因而,具有成形精度更好的反射面32的副反射鏡30,能夠構成可進一步發(fā)揮裝設反射鏡32的效果的照明裝置100。
其次,對副反射鏡30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
圖2以及圖3是說明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形態(tài)的副反射鏡的制造方法的工序流程圖以及工序示意圖,據(jù)此來進行說明。
首先,將作為原料的例如石英玻璃管6的中央部加熱到規(guī)定的高溫,使之容易變形(圖2、圖3的S1,以下稱為加熱工序)。
其次,將石英玻璃管6的兩端部向中心方向壓縮,集聚(肉寄せ使管壁面向外隆起并使隆起的兩面相互靠近)形成中央部6a(圖2、圖3的S2,以下稱為壓縮集聚工序)。
然后,將壓縮集聚后的石英玻璃管6收容在成形模具80內,在該狀態(tài)下從石英玻璃管6的兩端部壓入氣體(惰性氣體或空氣)而進行吹塑成形,使集聚后的中央部6a鼓起而形成鼓起部6b(圖2、圖3的S3,以下稱為膨脹鼓起工序)。由此,形成具備中空的鼓起部6b和從其兩側向外方延伸的圓筒部6c的一體物。在此,成形模具80的上模81以及下模82,具有對應在副反射鏡30上形成的反射面32的形狀而被形成為理想的形狀的內表面81a、82a,由于中央部6a是在被收容于該成形模具80內的狀態(tài)下鼓起形成的,因此該鼓起部6b的外表面33,就成為復制了理想的反射面形狀的面。另一方面,鼓起部6b的內表面34,由于在膨脹鼓起工序被氣體吹動,因此很難形成為所期望的反射面形狀。
接著,將石英玻璃管6在該鼓起部6b的中心附近將其切斷成2節(jié),同時將從鼓起部6b的兩端向外方延伸的圓筒部6c的兩端部切斷(圖2、圖3的S4,以下稱為切斷工序)。由此,形成由具有大體半球狀的凹面的凹面部31、和從凹面部31的中央部向外方延伸的安裝支承部35構成的副反射鏡本體。
然后,在如上述的那樣達到了作為形成反射面的面的精度的、凹面部31的外表面33上,通過濺射等蒸鍍反射膜,從而形成反射面32(圖2、圖3的S5,以下稱為蒸鍍工序)。由此,反射面32就成為可將來自于發(fā)光管10的光高效率地向主反射鏡20反射的反射面。
這樣,根據(jù)本實施形態(tài),由于在復制了設在成形模具80內的理想的反射面形狀的凹面部31的外表面33側形成反射面32,因此可高精度地形成反射面32,可得到能夠將來自發(fā)光管10的光高效率地向主反射鏡20反射的、光利用效率較高的副反射鏡30。因而,可得到光利用效率較高的照明裝置100。
另外,由于副反射鏡30具有安裝支承部35,因此假設與沒有設置安裝支承部35而只有凹面部31的結構的情況相比,向發(fā)光管10的安裝就比較容易。再者,雖然該安裝支承部35在安裝性的方面比較有效,但并非必須如此,本發(fā)明也可以是不具備安裝支承部35的結構。
再者,本發(fā)明的照明裝置100,不限于上述實施形態(tài),在不脫離其宗旨的范圍內,可以以各種樣態(tài)加以實施,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的變形。
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展示了在將鼓起部6b在中心部切斷后,在凹面部31的外表面進行反射膜蒸鍍而形成反射面32的例子,但也可以是在切斷前的鼓起部6b的外表面進行反射膜蒸鍍,然后在其中心部切斷。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雖然對副反射鏡30的制造方法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用同樣的制造方法制造主反射鏡20。
可是,如上所述,凹面部31的內表面34由于在膨脹鼓起工序中被氣體吹附在其上,因此很難形成所希望的反射面形狀。在此,比較將反射面32形成在其內表面34上的情況、和如本實施例那樣形成在外表面33上的情況的反射光的光路,來驗證形成在外表面33上的情況的效果。再者,因為在以外表面33使之反射的情況下受到發(fā)光管10的折射作用,所以進行還加入了該折射作用的光路比較。
圖4是將反射膜設在副反射鏡的內表面上的情況和設在外表面上的情況的反射光的光路比較說明圖。
在圖4中,34a是副反射鏡30的理想的內表面;實際的內表面34為相對于該理想內表面34a傾斜角度θ的面。另外,50是在將發(fā)光部11的中心看作點光源時的該光源;50’是由理想的內表面34a使之反射的情況下的反射光源;51是由實際的內表面34使之反射的情況下的反射光源;52是由外表面33使之反射的情況下的反射光源。另外,R是從反射光源50’到理想內表面34a的距離;D是副反射鏡30的管厚。另外,將副反射鏡30的折射率設為n。
在此,在從光源50射出的光53被理想內表面34a反射的情況下,其反射光53’成為通過光源50的光。即,由被理想的內表面34a反射的反射光53’產(chǎn)生的反射光源50’與光源50一致,因此就會沿著與從光源50直接向主反射鏡20射出的光相同的光路前進。與此相對,在由相對于內表面34a傾斜的內表面34進行反射的情況下,由于內表面34傾斜角度θ,因此反射角θ1就變?yōu)?θ,從而形成反射光54。由該反射光54產(chǎn)生的反射光源51距離反射光源50’的位移量L1,由以下的(1)式表示。
位移量L1=2(R·tan(θ1/2)) …(1)另外,在以外表面33使其反射的情況下,從光源50射出的光53,由于內表面34的角度θ的傾斜與發(fā)光管10的折射率n的作用,光線角度變化1/n·θ從而成為光線53a。然后,當在外表面33處反射時,僅偏離θ2(=2·1/n·θ)的角度而成為反射光53b。然后,在該反射光53b通過內表面34之際,再次被折射角度1/n·θ,最終成為與光線53平行的光線53c。由該光線53c產(chǎn)生的反射光源52距離反射光源50’的位移量,由以下的(2)式表示。
位移量L2=2(D·tan(θ2/2)) …(2)在此,將折射率設為1.4602、管的厚度D設為2mm、反射光源50’與理想內表面34a的距離R設為10mm,利用上述(1)式以及(2)式,使實際的內表面34相對于理想的內表面34a的傾斜角度θ變化,計算出在反射的面上的反射光的反射角θ1、θ2,和從反射光源50’到各自的反射光源51、52的位移量L1、L2,將由內表面34使其反射的情況與由外表面33使其反射的情況進行比較,并將比較圖表展示在圖5中。在圖5中,橫軸表示實際的內表面34相對于理想的內表面34a的傾斜角度θ(度),左縱軸表示在內表面34或外表面33處的反射光的反射角θ1或θ2(度),右縱軸表示從反射光源50’到反射光源51或52的位移量L1或L2(mm)。
圖5的標號61表示的是由內表面34使之反射時的反射光的反射角θ1;62表示的是由外表面33使之反射時的反射光的反射角θ2;標號71表示的是由內表面34使之反射時的從反射光源50’到反射光源51的位移量L1;標號72表示的是由外表面33使之反射時的從反射光源50’到反射光源52的位移量L2。再者,這里的θ1、θ2、L1、L2與圖4中的θ1、θ2、L1、L2相對應。
如從圖5可知的那樣,無論相對于理想的內表面34a的實際內表面34的傾斜角度θ為多大角度,在由內表面34進行的反射和由外表面33進行的反射中,由外表面33進行的反射的一方,反射光的反射角以及從反射光源50’到反射光源的位移量都較小。由此,可知在內表面34相對于理想的內表面34a傾斜的情況下,由外表面33進行的反射的一方可得到較高的光利用效率。
圖6是具備上述照明裝置的投影機的構成圖。
該投影機1000,具備照明光學系統(tǒng)300、色光分離光學系統(tǒng)380、中繼光學系統(tǒng)390、液晶面板410R、410G、410B、十字分色棱鏡420、和作為投影光學系統(tǒng)的投影透鏡600。
下面,說明上述構成的投影機1000的作用。
照明光學系統(tǒng)300,是用于將液晶面板410R、410G、410B的圖像形成區(qū)域大體均勻地照明的積分照明光學系統(tǒng),具備上述實施形態(tài)的照明裝置100、第1透鏡陣列320、第2透鏡陣列340、偏振變換元件陣列360、和疊加透鏡370。
首先,來自于比發(fā)光管10的發(fā)光部11的中心靠后側的出射光,被主反射鏡20反射而向照明裝置100的前方行進。另外,來自于比發(fā)光部11的中心靠前側的出射光,在被副反射鏡30反射而返回到主反射鏡20后,被主反射鏡20反射而向照明裝置100的前方行進。在此,由于該副反射鏡30的反射面32是如上述那樣高精度地形成的,因此就能夠將入射光高效率地向主反射鏡20反射。然后,從照明裝置100射出的光入射到凹透鏡200上,光的行進方向被調整為與照明光學系統(tǒng)300的光軸大致平行。
被平行化的光,入射到第1透鏡陣列320的各小透鏡321上,被分割成與小透鏡321的數(shù)量相對應的多個部分光束。進而,透過了第1透鏡陣列320的各部分光束,入射到具有與該各小透鏡321分別相對應的小透鏡341的第2透鏡陣列340上。
然后,來自于第2透鏡陣列340的出射光,入射到將光的偏振方向統(tǒng)一為同種類的直線偏振光的偏振變換元件陣列360。然后,由偏振變換元件陣列360統(tǒng)一了偏振方向后的多個部分光束進入疊加透鏡370,因此,向液晶面板410R、410G、410B入射的各部分光束被調整為能夠在相對應的面板表面上疊加。
通過了疊加透鏡370的光,在被反射鏡372反射后,入射到色光分離光學系統(tǒng)380上。色光分離光學系統(tǒng)380,是將從照明光學系統(tǒng)300射出的光分離成紅、綠、藍這3種顏色的色光的光學系統(tǒng),具備分色鏡382、386和反射鏡384。
第1分色鏡382,在使從疊加透鏡370射出的光中的紅色光分量透過的同時,反射藍色光分量和綠色光分量。然后,紅色光分量透過第1分色鏡382之后被反射鏡384反射,通過場透鏡400R而到達紅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10R。另外,被第1分色鏡382反射的藍色光分量以及綠色光分量中的綠色光分量被第2分色鏡386反射,通過場透鏡400G而到達綠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10G。
另一方面,藍色光分量透過第2分色鏡386,入射到中繼光學系統(tǒng)390上。中繼光學系統(tǒng)390,是具有將透過了色光分離光學系統(tǒng)380的分色鏡386的藍色光導引至液晶面板410B的功能的光學系統(tǒng),具備入射側透鏡392、中繼透鏡396、和反射鏡394、398。
即,藍色光分量通過入射側透鏡392、反射鏡394、中繼透鏡396、以及反射鏡398,進而通過場透鏡400B而到達藍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10B。其中,之所以對藍色光使用中繼光學系統(tǒng)390,是由于藍色光的光路比其他的色光的光路長,為了防止因光的發(fā)散等而導致的光的利用效率的降低的緣故。即,是為了將入射到入射側透鏡392上的部分光束原樣不變地傳送給場透鏡400B的緣故。另外,雖然設為中繼光學系統(tǒng)390使3種色光中的藍色光通過,但也可以設為使紅色光等其他的色光通過。
接著,3個液晶面板410R、410G、410B,將入射到其上的各色光按照所賦予的圖像信息進行調制,形成各色光的圖像。另外,在各液晶面板410R、410G、410B的光入射面?zhèn)取⒐獬錾涿鎮(zhèn)?,通常設有偏振板。
接著,從各液晶面板410R、410G、410B射出的各色光的調制光,入射到作為將這些調制光合成而形成彩色圖像的色光合成光學系統(tǒng)的十字分色棱鏡420上。在十字分色棱鏡420上,反射紅色光的電介質多層膜和反射藍色光的電介質多層膜,沿著4個直角棱鏡的界面被形成為略X字狀,由這些電介質多層膜將3種色光合成。
然后,從十字分色棱鏡420射出的彩色圖像,被投影透鏡600放大投影在屏幕上。
根據(jù)上述投影機1000,由于具備前述的照明裝置100,因此得到了較高的光利用效率,可達成投影機1000的高亮度化。
再者,本發(fā)明的投影機1000,不限于上述實施形態(tài),在不脫離其宗旨的范圍內,可在各種形態(tài)中加以實施,例如可進行如下的變形。
在上述實施形態(tài)中,雖然使用了將來自于照明裝置100的光分割成多個部分光束的2個透鏡陣列320、340,但該發(fā)明也可以適用于沒有使用這樣的透鏡陣列的投影機。
在上述實施形態(tài)中,雖然以使用了透過型的液晶面板的投影機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適用于使用了反射型的液晶面板的投影機。在使用了反射型的液晶面板的情況下,可以僅由液晶面板構成,而不需要一對偏振板。另外,在使用了反射型的液晶面板的投影機中,有時在十字分色棱鏡被作為將照明光分離成紅、綠、藍這3種顏色的光的色光分離裝置而利用的同時,還作為將調制過的3色光再次合成而向相同的方向射出的色光合成裝置而被利用。另外,有時使用的不是十字分色棱鏡,而是將三棱柱或四棱柱狀的分色棱鏡組合多個而成的分色棱鏡。在將該發(fā)明適用于使用了反射型的液晶面板的投影機的情況下,也可得到與使用了透過型的液晶面板的投影機大致同樣的效果。
另外,雖然以利用3片液晶面板作為調制裝置的投影機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也可適用于使用1片、2片、或4片或更多的液晶面板的構成的投影機。
另外,對入射光進行調制而生成圖像的光調制裝置不限于液晶面板,例如,也可以是使用了微鏡的裝置。進而,本發(fā)明的燈裝置,可適用于從觀察投影面的方向進行圖像投影的前投式投影機、或者從與觀察投影面的方向相反的一側進行圖像投影的背投式投影機的任何一種投影機。
具備了如以上那樣由本發(fā)明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副反射鏡的照明裝置,可作為投影機或其他各種光學裝置的光源而廣泛利用。
權利要求
1.一種照明裝置,該照明裝置具備具有一對電極的發(fā)光管、和將來自所述發(fā)光管的光向被照明區(qū)域側反射的反射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鏡具有內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內表面,相對于以反射的光通過在所述一對電極間產(chǎn)生的電弧像的方式反射來自所述電弧像的光的理想內表面傾斜;所述反射鏡的反射膜,被形成在所述反射鏡的外表面上。
2.一種照明裝置,該照明裝置具備具有一對電極的發(fā)光管、將來自所述發(fā)光管的光向被照明區(qū)域側反射的主反射鏡、和將來自所述發(fā)光管的光向所述主反射鏡反射的副反射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反射鏡具有內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內表面,相對于以反射的光通過在所述一對電極間產(chǎn)生的電弧像的方式反射來自所述電弧像的光的理想內表面傾斜;所述副反射鏡的反射膜,被形成在所述副反射鏡的外表面上。
3.一種投影機,其特征在于,具備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裝置;調制從照明裝置射出的光束的光調制裝置;以及投影由所述光調制裝置調制過的光束的投影光學系統(tǒng)。
全文摘要
提供一種照明裝置以及具備該照明裝置的投影機。該照明裝置具備具有一對電極的發(fā)光管、和將來自所述發(fā)光管的光向被照明區(qū)域側反射的反射鏡;其中,所述反射鏡具有內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內表面,相對于以反射的光通過在所述一對電極間產(chǎn)生的電弧像的方式反射來自所述電弧像的光的理想內表面傾斜;所述反射鏡的反射膜,被形成在所述反射鏡的外表面上。該投影機具備上述的照明裝置、調制從照明裝置射出的光束的光調制裝置、以及投影由所述光調制裝置調制過的光束的投影光學系統(tǒng)。
文檔編號G03B21/00GK1945110SQ200610154188
公開日2007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3月1日
發(fā)明者柳澤博隆, 西田和弘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