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載空間圖像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形成正立等大立體圖像的設備以及用于顯示正立等大立體圖像的設備,更具體地涉及用于在車廂中顯示車輛信息的立體圖像顯示設備。
背景技術(shù):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描述了一種顯示設備,該顯示設備包括具有微型透鏡二維陣列的正立等大光學系統(tǒng)。在該顯示設備中,在正立等大光學系統(tǒng)的一側(cè)布置有液晶顯示器。該正立等大光學系統(tǒng)在液晶顯示器的相反側(cè)形成在液晶顯示器上顯示的圖像的正立等大立體圖像。在該立體圖像顯示設備中,在由穿孔色板生成的模糊背景圖像上著重出正立等大立體圖像。當觀察者用雙眼觀看正立等大立體圖像時,可以看到浮動圖像。例如在專利文獻2中描述了在掃描儀或復印機中使用的傳統(tǒng)的正立等大光學系統(tǒng)。如圖1所示,該正立等大光學系統(tǒng)包括兩個透鏡陣列板103。各透鏡陣列板103均具有多個布置成使得光軸彼此平行的微型透鏡103a。一個透鏡陣列板103的微型透鏡103a的光軸與另一透鏡陣列板103的微型透鏡103a的光軸對準。一個透鏡陣列板103的微型透鏡103a的頂部(peak)與另一透鏡陣列板103的微型透鏡103a的頂部接觸。在該正立等大光學系統(tǒng)中,當減小各微型透鏡103a的球面像差時可以生成高分辨率的圖像。為了生成高分辨率的圖像,傳統(tǒng)的正立等大光學系統(tǒng)的各微型透鏡具有較小的球面像差。由此,即使物體15(液晶顯示屏上顯示的圖像)與微型透鏡103a之間的距離稍有變化,也會很大程度上使圖像15a模糊。由此,傳統(tǒng)的正立等大光學系統(tǒng)與物體15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不能改變。專利文獻1中描述的顯示設備的缺點在于可能產(chǎn)生波紋。波紋是這樣的現(xiàn)象,目卩由微型透鏡與液晶顯示器的像素之間的干擾產(chǎn)生規(guī)則的條紋圖案。波紋降低了圖像質(zhì)量。例如在非專利文獻1中描述了用于在抑制波紋的情況下顯示三維圖像的設備。該傳統(tǒng)設備在布置有多個柱面透鏡的透鏡片上顯示立體圖像。透鏡片上的柱面透鏡以子像素而不是像素為單位增加分辨率。各柱面透鏡發(fā)射RGB中的一種單色光。該結(jié)構(gòu)抑制了顏色波紋。但是,難以制造尺寸小于像素的柱面透鏡。具體地說,很難制造用于上述透鏡片的模具。例如在專利文獻3中描述了用于在抑制波紋的情況下顯示立體圖像的設備。該三維圖像顯示設備包括平面顯示器和顯示屏。平面顯示器具有多個像素,各像素均包括三個子像素。顯示屏通過限制從各子像素發(fā)射的光的行進方向而將圖像劃分為殘差圖像(disparityimage)。觀察者將殘差圖像作為三維圖像進行觀看。為了抑制波紋,顯示屏包括屏元件,這些屏元件以像素間距的整數(shù)倍和子像素間距的整數(shù)倍之和作為間隔進行布置。通過該結(jié)構(gòu),波紋將變得很窄而不能被識別。但是,該結(jié)構(gòu)僅在平面顯示器距顯示屏預定距離時才抑制波紋。該結(jié)構(gòu)并不允許改變平面顯示器與顯示屏之間的距離。在專利文獻4和5中描述了用于顯示立體圖像的其它顯示設備的示例。但是,專利文獻4和5的設備所顯示的圖像的位置固定而不能改變。專利文獻l:日本專利No.3195249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昭公報No.64-88502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公報No.2004-1184140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平公報No.07-144578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公報No.2004-334590非專利文獻l:R.BSrner,"Displays20(1999)"
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在各種位置形成物體的立體圖像的立體圖像顯示設備,更具體地提供可應用于車輛中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該設備包括具有顯示屏的顯示裝置。與所述顯示裝置的顯示屏間隔開并面朝所述顯示屏的正立等大透鏡模塊形成在所述顯示屏上顯示的圖像的正立等大立體圖像。透鏡運動機構(gòu)可動地支撐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與所述透鏡運動機構(gòu)相連的控制器根據(jù)車輛的行駛速度來改變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的位置。優(yōu)選的是,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在所述透鏡模塊的與所述顯示裝置相反的一側(cè)形成所述正立等大立體圖像,并且形成有所述正立等大立體圖像的空間的至少一部分被顏色較喑的部件環(huán)繞。優(yōu)選的是,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透鏡運動機構(gòu),使得車輛駕駛者的眼睛與所述正立等大立體圖像之間的距離隨著車輛行駛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個實施例中,當車輛的行駛速度增加時,所述控制器以分級方式增加車輛駕駛者的眼睛與所述正立等大立體圖像之間的距離。在一個實施例中,當車輛的行駛速度增加時,所述控制器以無級方式增加車輛駕駛者的眼睛與所述正立等大立體圖像之間的距離。優(yōu)選的是,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透鏡運動機構(gòu),使得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與所述顯示裝置之間的距離隨著車輛行駛速度的增加而減小。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正立等大立體圖像包括動態(tài)實時地指示車輛的車輛狀態(tài)和行駛狀態(tài)的圖像。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正立等大立體圖像包括指示除車輛狀態(tài)和行駛狀態(tài)以外的信息的附加圖像。優(yōu)選的是,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包括至少兩個透鏡陣列板。各透鏡陣列板均包括多個均具有頂部的微型透鏡,所述微型透鏡具有平行的光軸。所述至少兩個透鏡陣列板中一個的微型透鏡的頂部與所述至少兩個透鏡陣列板中另一個的微型透鏡的頂部接觸,或布置成與其靠近。各透鏡陣列板中的微型透鏡均具有比最小球面像差大的預定的球面像差,或者比最小彗差大的預定的彗差。優(yōu)選的是,所述透鏡模塊沿所述微型透鏡的光軸方向具有厚度,該厚度小于使各微型透鏡的球面像差或彗差最小的設計厚度值。優(yōu)選的是,所述至少兩個透鏡陣列板成一體而形成一個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優(yōu)選的是,當所述至少兩個透鏡陣列板與所述顯示裝置的顯示屏間隔開前側(cè)工作距離時,來自所述顯示屏的光束穿過各微型透鏡的表面上的單點。當所述前側(cè)工作距離改變時,所述光束穿過各微型透鏡的表面上的與所述單點不同的點。優(yōu)選的是,各透鏡陣列板均具有在5到150mm范圍內(nèi)的后側(cè)工作距離,其中對于1Lp(線對/mm),分辨率為10%或更大,分辨率變化率大于0%/讓并且為2%/mm以下。優(yōu)選的是,各透鏡陣列板均包括具有兩個主表面的基板。多個具有球形或非球形表面的微型透鏡布置在所述基板的一個或兩個主表面上。在一個實施例中,各透鏡陣列板由透明樹脂制成。優(yōu)選的是,一外殼容納所述透鏡模塊和所述顯示裝置。所述外殼具有用于容納介質(zhì)的內(nèi)腔,所述透鏡模塊布置在該內(nèi)腔與所述顯示裝置之間,并且所述透鏡模塊在所述外殼的所述內(nèi)腔中形成在所述顯示裝置的顯示屏上所顯示的圖像。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顯示裝置顯示二維圖像。優(yōu)選的是,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包括規(guī)則布置的多個微型透鏡和一物側(cè)焦距。所述顯示裝置包括與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間隔開所述物惻焦距的顯示屏,以及多個規(guī)則布置的像素。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利用在所述圖像顯示屏上顯示的圖像而形成被看到為浮動圖像的立體圖像。所述透鏡運動機構(gòu)使得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與所述圖像顯示屏之間的間隔距離可在預定范圍內(nèi)變化。當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與所述圖像顯示屏之間的間隔距離在所述預定范圍內(nèi)變化時,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的分辨率改變。當所述間隔距離在所述預定范圍內(nèi)時,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的分辨率大于人眼可看到模糊的上限值。優(yōu)選的是,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由至少兩個透鏡陣列板形成,各透鏡陣列板均包括多個微型透鏡,所述微型透鏡均具有光軸和頂部,所述微型透鏡的光軸彼此平行。所述至少兩個透鏡陣列板中一個的微型透鏡的頂部與所述至少兩個透鏡陣列板中另一個的微型透鏡的頂部接觸,或布置成與其靠近。各透鏡陣列板中的微型透鏡均具有比最小球面像差大的預定的球面像差,或者比最小彗差大的預定的彗差。優(yōu)選的是,當所述多個像素具有像素間距PD,所述微型透鏡具有透鏡間距PL,LA表示視點與所述圖像顯示屏之間的距離,LB表示立體圖像與視點之間的距離,Lz表示所述間隔距離,PLo表示通過根據(jù)所述距離LA、LB和Lz校正所述透鏡間距PL而獲得的校正透鏡間距,并且所述間隔距離Lz為最小時,所述校正透鏡間距PLo滿足表達式(1.20+n*l.50)《PLo/PD《(1.70+n*l.50),其中n=0,1,2,3,…。優(yōu)選的是,當所述間隔距離在所述預定范圍內(nèi)時,對于lLP/mm,所述透鏡模塊的分辨率MTF為10%或更大,并且當所述間隔距離為所述預定范圍內(nèi)的最小值時,所述透鏡模塊的分辨率最大。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多個像素呈垂直條布置,并且所述多個微型透鏡呈六邊形布置或呈方形布置。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多個像素呈三角形布置,并且所述多個微型透鏡呈六邊形布置或呈方形布置。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多個像素形成線,所述多個微型透鏡形成線,并且所述像素的線相對于所述微型透鏡的線傾斜。在一個實施例中,各像素由多個子像素形成,所述子像素以恒定的間距布置并分別對應于多種顏色,并且所述多個子像素形成垂直條布置,其中相同顏色的子像素沿垂直方向連續(xù)地布置。在一個實施例中,各微型透鏡為六邊形,所述像素中的一些形成線,所述微型透鏡中的一些形成另一線,所述像素的線相對于由所述微型透鏡形成的線傾斜90度角。圖1示出了通過現(xiàn)有技術(shù)的正立等大透鏡模塊成像;圖2是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正立等大透鏡模塊的立體圖3是圖2的正立等大透鏡模塊的剖視圖;圖4是示出了透鏡陣列板的平面圖;圖5是示出了遮光膜的平面圖;圖6示出了圖像的形成;圖7示出了在前側(cè)工作距離改變時改變的成像;圖8是表示在實施例1的正立等大透鏡模塊中,后側(cè)工作距離與分辨率之間的關(guān)系的曲線圖9是表示在現(xiàn)有技術(shù)的正立等大透鏡模塊和實施例2的正立等大透鏡模塊中,厚度與分辨率之間的關(guān)系的曲線圖10是表示在實施例3和4的正立等大透鏡模塊中,后側(cè)工作距離與分辨率之間的關(guān)系的曲線圖11是使用第一實施方式的正立等大透鏡模塊的立體圖像顯示設備的示意圖12是使用第一實施方式的正立等大透鏡模塊的立體圖像顯示設備的剖視圖1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像顯示設備的剖視圖;圖14是示出了圖13的顯示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15是示出了圖14的顯示裝置的放大平面圖;圖16是示出了圖14的透鏡陣列板的平面圖;圖17是圖13的透鏡陣列板的剖視圖;圖18是疊置有顯示裝置的正立等大透鏡模塊的平面圖;圖19是表示在正立等大透鏡模塊中,正立等大透鏡模塊和圖像顯示屏之間的距離Lz與分辨率之間的關(guān)系的曲線圖20是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像形成設備的圖;圖21是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四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像形成設備的圖;圖22是修改例的平面圖;圖23是修改例的平面圖;圖24是修改例的平面圖;圖25是修改例的平面圖;圖26是修改例的平面圖;圖27是修改例的平面圖28是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五實施方式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的示意圖29是圖28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的剖視圖;圖30是當車輛以低速行駛時圖28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的剖視圖;以及圖31是當車輛以高速行駛時圖28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的剖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本說明書中使用的術(shù)語定義如下。表述"正立等大"是指在圖像和透鏡模塊彼此間隔開預定距離時正立等大立體圖像的形成。本發(fā)明的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包括在透鏡模塊從間隔開預定距離的位置運動時形成正立等大立體圖像的光學系統(tǒng)。另外,本發(fā)明的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包括在透鏡模塊從間隔開預定距離的位置運動時形成正立且可變放大圖像的光學系統(tǒng)。"各微型透鏡的用于減小球面像差或彗差的設計厚度值"是指透鏡模塊的厚度,該厚度設計成將布置在距透鏡模塊預定工作距離的物體15的圖像在沿與物體15相反方向距透鏡模塊預定工作距離的位置處形成為高分辨率的立體圖像15a。另外,"Lp"是指每毫米的線對,并表示每亳米存在多少對黑直線和白直線。下面將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像形成設備。如圖2所示,用作立體圖像形成設備的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形成為單個矩形薄板。如圖3所示,通過使兩個透鏡陣列板3成一體而形成透鏡模塊2。例如通過將板3彼此粘附或者通過利用夾具使板3彼此固定而13使這兩個透鏡陣列板3成一體。這兩個透鏡陣列板3具有相同的結(jié)構(gòu)。各透鏡陣列板3均包括基板4和多個微型透鏡3a。微型透鏡3a形成在基板4的兩個主表面上。微型透鏡3a具有球形或非球形表面。各透鏡陣列板3中所包括的微型透鏡3a的光軸彼此平行。微型透鏡3a的光軸可完全彼此平行??蛇x的是,微型透鏡3a的光軸可相對于彼此以可形成立體圖像的程度傾斜。在各透鏡陣列板3中,微型透鏡3a以二維方式布置。圖4示出了呈之字形布置的微型透鏡3a。如圖3所示,形成在一個透鏡陣列板3的內(nèi)表面上的微型透鏡3a的頂部與形成在另一透鏡陣列板3的內(nèi)表面上的微型透鏡3a的頂部接觸。在透鏡模塊2中,各透鏡陣列板3的除了微型透鏡3a之外的部分可熔合在一起并成一體。可通過注射成型一體地形成整體式透鏡模塊2。微型透鏡3a包括一組靠近各透鏡陣列板3的邊緣的外微型透鏡,以及一組被外微型透鏡環(huán)繞的內(nèi)微型透鏡。如圖4所示,各內(nèi)微型透鏡3a為六邊形。各外微型透鏡3a在靠近透鏡陣列板3的邊緣的位置處具有圓形周邊3b。各外微型透鏡3a的圓形周邊3b并不與其它微型透鏡3a接觸。微型透鏡3a布置成彼此接觸并且在其間未形成間隙??蛇x的是,各外微型透鏡3a可具有諸如方形或六邊形周邊的多邊形周邊,而不是圓形周邊3b。以形成正立等大立體圖像的方式調(diào)整兩個透鏡板3的位置。例如可以如下方式布置兩個透鏡板3,使得一個透鏡陣列板3的微型透鏡3a的光軸和另一透鏡陣列板3的微型透鏡3a的光軸彼此對準(沿直線延伸)或者彼此不對準。一個透鏡陣列板3的微型透鏡3a的頂部與另一透鏡陣列板3的微型透鏡3a的頂部接觸。各透鏡陣列板3的微型透鏡3a具有相同的透鏡性能。各微型透鏡3a具有期望的球面像差或期望的彗差。各微型透鏡的球面像差或彗差通過微型透鏡的表面(透鏡表面)的曲率或者兩個透鏡陣列板3沿光軸方向的總厚度t(參見圖3)確定。兩個透鏡陣列板3的總厚度t小于各微型透鏡3a的用于減小球面像差或彗差的設計厚度值(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厚度tl(參見圖l))。在本發(fā)明中,微型透鏡3a形成為具有期望的球面像差或期望的彗差。例如,微型透鏡3a可形成為具有相對較大的球面像差或彗差。如圖7所示,物體15布置成面對著透鏡模塊2。來自物體15的光束穿過各微型透鏡3a的透鏡表面。透鏡模塊2在物體15的相反側(cè)形成物體15的圖像15a。圖6示出了作為物體15與透鏡模塊2之間距離的前側(cè)(物體側(cè))工作距離WD1、以及作為透鏡模塊2與圖像15a之間距離的后側(cè)(圖像側(cè))工作距離WD2。圖7示出了當前側(cè)工作距離WD1較短時和前側(cè)工作距離WD1較長時光束的光路。當物體15靠近透鏡模塊2時(當前側(cè)工作距離TO1較短時),來自物體15的光束在行進通過微型透鏡3a的相對外部分之后,即在行進通過遠離微型透鏡3a的光軸的位置之后形成圖像。當物體15遠離透鏡模塊2時(當前側(cè)工作距離WD1較長時),來自物體15的光束在行進通過微型透鏡3a的相對內(nèi)部分之后,即在行進通過靠近微型透鏡3a的光軸的位置之后形成圖像。微型透鏡3a的透鏡表面中的由光束穿過的位置隨著前側(cè)工作距離WD1的變化而變化。換言之,來自物體15的光束根據(jù)前側(cè)工作距離WD1而穿過微型透鏡3a的透鏡表面中的最佳位置。穿過微型透鏡3a中的最佳位置的光束在間隔后側(cè)工作距離WD2的位置處形成圖像,以生成立體圖像15a。透鏡模塊2設計成形成足夠清晰而在用人眼看時不會模糊的圖像15a。更具體地說,透鏡模塊2具有下述的光學特性。當后側(cè)工作距離WD2在5到150mm范圍內(nèi),優(yōu)選在5至lj100mm范圍內(nèi)時,對于1Lp,各透鏡陣列板3的分辨率MTF(調(diào)制傳遞函數(shù))為10%或更大,MTF變化率大于0X/mm并小于等于2X/mm。當對于1Lp,分辨率MTF大于約10%時,人眼可無模糊地看到圖像。由此,當后側(cè)工作距離WD2在上述范圍(成像范圍)內(nèi)時,人眼可無模糊地看到圖像。優(yōu)選的是,對于lLp,分辨率MTF為20%或更大以生成更清晰的圖像15a。將后側(cè)工作距離WD2設在5到150mm范圍內(nèi)的原因在于,當后側(cè)工作距離WD2位于該范圍外時,人眼不能清楚地看到圖像15a。各透鏡陣列板3均由透明樹脂制成,透鏡模塊2由樹脂制成。透鏡模塊2和透鏡陣列板3的材料并不限于樹脂,而可以由諸如玻璃的其它材料制成,只要該材料透明即可。在各透鏡陣列板3中,可有選擇地使有助于立體圖像形成的透鏡部分由透明材料形成??蛇x的是,透鏡模塊2和透鏡陣列板3可以整體由透明材料形成。透明材料的透明度被確定為使得穿過透鏡模塊2的光束可導致足夠量的光來形成立體圖像。如圖5所示,至少一個透鏡陣列板3可包括用于覆蓋微型透鏡3a的周邊的遮光膜5。各微型透鏡3a通過遮光膜5中的開口而露出相同的形狀。通過使微型透鏡3a露出相同的形狀,遮光膜5改善了圖像均勻性。當不使用遮光膜5時,不能改善圖像均勻性。但是將增加立體圖像的亮度。第一實施方式具有下述優(yōu)點。各透鏡陣列板3的微型透鏡3a形成為具有期望的球面像差或彗差。由此,前側(cè)工作距離WD1可變。例如,當前側(cè)工作距離TO1變化時,透鏡模塊2在物體15的相反側(cè)間隔與前側(cè)工作距離WD1相同的后側(cè)工作距離WD2的位置處,將物體15的正立等大立體圖像15a形成為人眼看時清楚而不模糊的圖像。通過改變前側(cè)工作距離WD1,正立等大立體圖像可以看作浮動或下沉圖像。因此,可以改變透鏡模塊2與物體15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勺杂傻馗淖兺哥R陣列板3與圖像15a之間的距離。這樣能改變立體圖像的深度范圍。兩個透鏡陣列板3的所有微型透鏡3a具有相同的透鏡性能。由此,透鏡模塊2具有高性能。透鏡模塊2沿光軸方向的厚度t,即兩個透鏡陣列板3的總厚度t小于上述設計厚度值。這樣可使得各透鏡陣列板3的微型透鏡3a具有相對較大的期望球面像差或彗差。透鏡模塊2為矩形薄板。由此,透鏡模塊2容易處理并容易附接于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即使前側(cè)工作距離WD1改變,來自物體15的光束所穿過的透鏡面積也基本上固定,并且光束的透射量也基本上固定。這樣即使在前側(cè)工作距離WD1改變時也可以形成令人滿意的立體圖像15a。當后側(cè)工作距離WD2位于5到150mm范圍內(nèi),或者更優(yōu)選地位于5到lOOmm范圍內(nèi)時,對于lLp,各透鏡陣列板3的分辨率(MTF)為10%或更大,并且透鏡模塊2的MTF變化率大于0%/咖并小于等于2%/mm。這樣即使在透鏡模塊2(透鏡陣列板3)與物體15之間的距離TO1改變時,透鏡模塊2也可以在間隔位于上述范圍內(nèi)的后側(cè)工作距離WD2的位置處無模糊地形成圖像15a。因此,可以改變透鏡模塊2與物體15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各透鏡陣列板3是平板微型透鏡陣列,其包括布置在基板4的兩個主表面上的微型透鏡3a。微型透鏡3a具有球形或非球形表面。這樣即使在由平板微型透鏡陣列形成的各透鏡陣列板3與物體15之間的距離改變時,透鏡模塊2也可以在間隔位于5至!]150ram范圍內(nèi)的后側(cè)工作距離TO2的位置處無模糊地形成圖像15a。由透明樹脂制成的各透鏡陣列板3以低成本形成。因此,透鏡模塊2以低成本形成。至少一個透鏡陣列板3包括覆蓋外微型透鏡3a的圓形周邊3b的遮光膜5。這樣抑制了在透鏡陣列板3中生成并從透鏡模塊2朝向圖像15a發(fā)射的漫射光,從而可形成高對比度的立體圖像。下面將參照圖8描述實施例1的透鏡模塊2。曲線130表示實施例1的后側(cè)工作距離WD2與透鏡模塊2的分辨率MTF之間的關(guān)系。在實施例1中,當后側(cè)工作距離WD2位于10到70mm范圍內(nèi)時,對于1Lp,各透鏡陣列板3的分辨率MTF為10%或更大,并且MTF變化率大于0X/mm并小于等于2X/mm。各微型透鏡3a的孔徑張角為12度。各微型透鏡3a的曲率半徑為0.567mm。微型透鏡3a的間距為0.499mm。各透鏡陣列板3的厚度(基板4的厚度)為1.63mm。由透明樹脂制成的各透鏡陣列板3通過用兩個模具注射成型而形成。各模具均具有多個凹口,這些凹口的布局、曲率和直徑對應于微型透鏡3a。通過在兩個模具之間注射透明樹脂而形成各透鏡陣列板3??梢允褂镁哂羞m于微型透鏡3a的特性(透明度、強度等)的任何透明樹脂。下面將參照圖9描述實施例2的透鏡模塊2。在圖9中,曲線131表示用于掃描儀或復印機中的現(xiàn)有技術(shù)的正立等大透鏡模塊(參見圖1)的后側(cè)工作距離WD2與分辨率MTF之間的關(guān)系。該現(xiàn)有技術(shù)的正立等大透鏡模塊具有多個微型透鏡,各微型透鏡均設計成具有較小的球面像差或較小的彗差。透鏡模塊的厚度tl,即兩個透鏡陣列板103的總厚度為1.69mm。在圖9中,曲線132表示實施例2的后側(cè)工作距離TO2與透鏡模塊2的分辨率MTF之間的關(guān)系。透鏡模塊2的厚度t(參見圖3和圖7)為1.66mm。實施例2的透鏡模塊2比現(xiàn)有技術(shù)的透鏡模塊薄30,。從圖9中的曲線131和132可以看出,實施例2的透鏡模塊2具有較低的分辨率,并在透鏡模塊2的可動范圍(即,后側(cè)工作距離WD2的范圍(25到70mm))內(nèi)形成更不易察覺模糊的圖像。換言之,實施例2的透鏡模塊2設計成,即使在前側(cè)工作距離WD1較短時也以相對較低的分辨率形成圖像。由此,即使在前側(cè)工作距離WD1改變時也不會注意到圖像的模糊。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的透鏡模塊相比,實施例2的透鏡模塊2在距離WD(后側(cè)工作距離WD2)較長時形成非常模糊的圖像。但是,通過使曲線131的斜率(MTF/TO)較小,即使在距離TO改變時也更不易注意到圖像的模糊。下面將參照圖10描述實施例3和4的透鏡模塊2。曲線133和134表示實施例3和4的后側(cè)工作距離WD2與透鏡模塊2的分辨率MTF之間的關(guān)系。對于實施例3的透鏡模塊2,當后側(cè)工作距離WD2位于10到160mm范圍內(nèi)時,對于lLp,各透鏡陣列板3的分辨率MTF為10%或更大,并且MTF變化率大于0%/mm并小于等于2%/mra。對于實施例3的透鏡模塊2,各微型透鏡3a的曲率半徑為0.576mm,透鏡模塊2的厚度,即兩個透鏡陣列板3的總厚度t為1.68mm,微型透鏡3a的間距為0.499mm,并且各微型透鏡3a的半徑為0.3mrn。對于實施例4的透鏡模塊2,當后側(cè)工作距離WD2位于10到90mm范圍內(nèi)時,對于lLp,各透鏡陣列板3的分辨率MTF為10%或更大,并且MTF變化率大于0%/mm并小于等于2%/咖。對于實施例4的透鏡模塊2,各微型透鏡3a的曲率半徑為0.582mm,透鏡模塊2的厚度,即兩個透鏡陣列板3的總厚度t為1.68mm,微型透鏡3a的間距為0.499mm,并且各微型透鏡3a的半徑為0.3mm。從圖10的曲線133可以看出,當后側(cè)工作距離WD2位于10到160mm范圍內(nèi)時,對于1Lp,實施例3的透鏡模塊2的分辨率MTF為10%或更大,并且分辨率MTF適度地變化。從圖10的曲線134可以看出,當后側(cè)工作距離WD2位于10到90mm范圍內(nèi)時,對于1Lp,實施例4的透鏡模塊2的分辨率MTF為10%或更大,并且分辨率MTF比實施例3更劇烈地變化。實施例3的透鏡模塊2比實施例4的透鏡模塊2更優(yōu)選。圖11示出了使用第一實施方式的透鏡模塊2的立體圖像顯示設備的一個實施例。該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包括用于容納透明介質(zhì)40和透鏡模塊2的腔室。透鏡模塊2在介質(zhì)40中形成物體15的圖像15a。根據(jù)介質(zhì)40的折射率來加長成像距離(后側(cè)工作距離WD2)。介質(zhì)40可以是諸如空氣的氣體、諸如水的液體或者諸如透明樹脂的固體。成像距離根據(jù)介質(zhì)40的折射率而改變。例如,當介質(zhì)40為水時,成像距離為介質(zhì)40是空氣時的成像距離的1.5倍。在這種情況下,物體15、微型透鏡3a和圖像15a的位置的設計自由度較大。介質(zhì)40僅需要具有能夠形成圖像15a的均質(zhì)性。另外,只要介質(zhì)40能夠形成圖像15a,介質(zhì)40可以是不均質(zhì)的(例如,局部不均質(zhì)的)。下面將參照圖12來描述使用透鏡模塊2的立體圖像顯示設備1。立體圖像顯示設備1例如用作用于汽車導航系統(tǒng)的顯示器、用于蜂窩式電話的顯示器、廣告媒介、娛樂機等。顯示設備1包括透鏡模塊2、用作顯示主體目標的顯示裝置10、基端殼體11和遠端殼體12?;藲んw11和遠端殼體12容納透鏡模塊2和顯示裝置10。顯示裝置10例如可以是液晶顯示器。顯示裝置10通過經(jīng)由相應的開關(guān)元件向以矩陣布置的多個像素順序提供圖像信號而在其顯示屏上顯示圖像15。如圖6所示,透鏡模塊2在限定于遠端殼體12內(nèi)的空間中形成顯示裝置10的圖像15的立體圖像15a。遠端殼體12以可沿光軸方向滑動的方式被基端殼體11支撐。遠端殼體12具有窗口12a。可從殼體12外部通過窗口12a看到由透鏡模塊2形成的立體圖像15a。例如,在窗口12a中裝配透明玻璃板。兩個透鏡陣列板3以可沿微型透鏡3a的光軸方向運動的方式支撐在基端殼體ll的內(nèi)表面上。顯示設備l具有下述優(yōu)點。當后側(cè)工作距離WD2位于5到150mm范圍內(nèi)時,對于1Lp,各透鏡陣列板3的分辨率MTF為10%或更大,并且MTF變化率大于0%/mm并小于等于2%/mm。即使在透鏡陣列板3與顯示裝置10(物體15)之間的距離改變時,顯示設備1也在間隔位于5到150mm范圍內(nèi)的后側(cè)工作距離WD2的位置處無模糊地形成圖像15a。這樣可以改變透鏡陣列板3與圖像15a之間的距離??梢愿淖兺哥R陣列板3與圖像15a之間的距離以改變立體圖像的深度范圍。例如,當透鏡陣列板3遠離顯示裝置10運動時,觀察者可以觀察到在遠端殼體12中形成的圖像15a為浮動圖像??梢酝ㄟ^使顯示裝置10和透鏡陣列板3中的一個或二者運動,而改變透鏡陣列板3與顯示裝置10之間的距離。即使在透鏡陣列板3與顯示裝置10(物體15)之間的距離改變時,顯示設備1也在間隔位于5到150mm范圍內(nèi)的后側(cè)工作距離的位置處無模糊地形成立體圖像。透鏡陣列板3由可低成本獲得的透明樹脂制成。因此,透鏡陣列板3不昂貴。即使在透鏡模塊2與顯示裝置IO之間的距離(前側(cè)工作距離TO1)改變時,顯示設備1也會無模糊地形成立體圖像。由此,顯示設備1可通過改變透鏡模塊2與圖像之間的距離而改變立體圖像的深度范圍。顯示設備1能根據(jù)提供給顯示裝置10的圖像信號而顯示立體圖像。下面將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像顯示設備50。如圖13所示,立體圖像顯示設備50包括大致盒形的外殼51。外殼51包括具有窗口W的前壁51a。在窗口W中布置有透明玻璃WG。外殼51容納顯示裝置10、玻璃板53和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顯示裝置10固定于外殼51的后壁51b。顯示裝置10例如可以是已知的全色液晶彩色顯示器。顯示裝置10包括顯示板22、濾色器23和背光55。如圖14所示,顯示板22包括透光基板25(例如,玻璃基板)。在玻璃基板25上以恒定的間隔(矩陣)規(guī)則地布置有多個子像素區(qū)26。各子像素區(qū)26包括像素電極和多個電子元件,它們在附圖中均未示出。從外部裝置(未示出)向各子像素區(qū)26中的像素電極提供數(shù)據(jù)信號。在玻璃基板25上形成有公共電極。在公共電極與子像素區(qū)26的像素電極之間布置有液晶。當向一個子像素區(qū)26中的像素電極提供數(shù)據(jù)信號時,根據(jù)該數(shù)據(jù)信號在像素電極與公共電極之間產(chǎn)生電勢差。該電勢差控制該子像素區(qū)26中的液晶的配向。如圖14所示,濾色器23包括紅色轉(zhuǎn)換層28R、綠色轉(zhuǎn)換層28G和藍色轉(zhuǎn)換層28B。各子像素區(qū)26面對著轉(zhuǎn)換層28R、28G和28B中的一個。如圖15所示,轉(zhuǎn)換層28R、28G和28B沿著X方向按照紅色轉(zhuǎn)換層28R、綠色轉(zhuǎn)換層28G、藍色轉(zhuǎn)換層28B、紅色轉(zhuǎn)換層28R、綠色轉(zhuǎn)換層28G等的順序布置。轉(zhuǎn)換層28R、28G和28B沿著Y方向延伸。如圖15所示,三個子像素區(qū)26和相對的三個顏色轉(zhuǎn)換層28R、28G和28B分別形成三個子像素25R、25G和25B。子像素25R、25G和25B分別對應于紅色、綠色和藍色這三種顏色。沿X方向彼此鄰近的三種顏色的子像素25R、25G和25B形成一個像素30。子像素25R、25G和25B沿X方向以恒定的間距q布置。像素30沿X方向以恒定的間距PD布置。子像素25R、25G和25B沿Y方向布置有由相同顏色的子像素形成的各線。濾色器23具有由相同顏色的子像素25R、25G和25B的線形成的垂直條。參照圖13,背光55朝向顯示板22照射具有預定范圍的波長的光。背光55的光穿過在顯示板22上形成的子像素區(qū)26中的液晶。這樣在濾色器23的表面上或者圖像顯示屏M上形成期望的圖像。玻璃板53固定于外殼51的上壁51c和下壁51d以面對顯示裝置10。玻璃板53為大致方形。玻璃板53布置在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與顯示裝置10之間。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形成物體的正立等大立體圖像。如圖13所示,通過使兩個透鏡陣列板3成一體而形成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這兩個透鏡陣列板3具有相同的結(jié)構(gòu)。如圖16和圖17所示,各透鏡陣列板3均包括基板4和多個微型透鏡3a。微型透鏡3a具有球形或非球形表面,并以恒定間隔規(guī)則地布置在基板4的兩個主表面上。微型透鏡3a具有與第一實施方式中相同的形狀。微型透鏡3a的光軸彼此平行。如圖17所示,兩個透鏡陣列板3成一體使得相對的微型透鏡3a的頂部彼此接觸。微型透鏡3a以恒定的間距PL布置。兩個透鏡陣列板3沿光軸方向具有厚度t。各透鏡陣列板3由透明樹脂制成。下面將參照圖18描述彼此疊置的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和顯示裝置10。顯示裝置10具有橫向(圖18中的DA方向)。像素30形成沿DA方向延伸的線。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具有橫向(圖18中的DB方向)。微型透鏡3a形成沿DB方向以之字形方式延伸的線。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和顯示裝置10布置成使得DA方向與DB方向之間的角度e為零度。如圖13所示,上下透鏡固定臺61分別支撐透鏡陣列板3的上下端。上下運動臺65分別固定于外殼51的上壁51c和下壁51d。上下運動臺65以能在顯示裝置10與玻璃板53之間運動的方式支撐上下透鏡固定臺61。運動臺65使得可改變透鏡陣列板3與顯示裝置10之間的距離以及透鏡陣列板3與玻璃板53之間的距離。使用直接驅(qū)動機構(gòu)來驅(qū)動透鏡固定臺61和運動臺65。直接驅(qū)動機構(gòu)的一個實施例是直接驅(qū)動螺桿機構(gòu)。直接驅(qū)動螺桿機構(gòu)包括附接于運動臺65并沿Z方向延伸的螺桿軸(驅(qū)動軸)、容納螺桿軸的引導槽以及與螺桿軸配合的滾珠螺母。螺桿軸與諸如步進電機的Z軸電機相連。Z軸電機根據(jù)與預定級數(shù)有關(guān)的驅(qū)動信號而正轉(zhuǎn)或反轉(zhuǎn)。透鏡固定臺61根據(jù)Z軸電機的旋轉(zhuǎn)相對于運動臺65沿Z方向以預定速度運動預定的運動量。透鏡固定臺61的運動在預定范圍內(nèi)改變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與顯示裝置10的圖像顯示屏M之間的距離Lz(參照圖13)。下面將描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透鏡陣列板3包括微型透鏡3a,它們均具有期望的球面像差或期望的彗差。兩個透鏡陣列板3的總厚度t小于使各微型透鏡的球面像差或彗差最小的設計厚度值(tl:圖1)。通過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形成為相對較薄,而使微型透鏡3a形成為具有期望的球面像差或彗差。來自物體15的光束穿過微型透鏡3a的透鏡表面中的取決于距離Lz(參見圖13)的適當位置。結(jié)果,觀察者通過窗口W看到外殼51內(nèi)部,由于雙眼像差,在顯示裝置10的圖像顯示屏M上顯示的圖像被看到為浮動立體圖像。已經(jīng)進行試驗確認,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分辨率(MTF)取決于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與顯示裝置10的圖像顯示屏M之間的距離Lz。圖19示出了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分辨率(MTF)與距離Lz之間的關(guān)系。如圖19所示,當距離Lz為約20mm時,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分辨率(MTF)取最大值。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分辨率隨著距離Lz從約20mm增加或減小而逐漸減小。在第二實施方式中,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所附接于透鏡固定臺61的位置和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可動范圍被確定為使得在分辨率(MTF)保持為10%或更大的值并且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與圖像顯示屏M之間的距離Lz為可動范圍內(nèi)的最小值時,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分辨率為可動范圍內(nèi)的最大值。在圖19的實施例中,以如下方式確定透鏡固定臺61和運動臺65的附接位置以及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可動范圍,即,使得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與圖像顯示屏M之間的距離Lz的最小值為20醒。第二實施方式具有下述優(yōu)點。(1)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布置在面對著顯示裝置10的圖像顯示屏M的位置處。當觀察者通過窗口W看外殼51內(nèi)部時,顯示裝置IO的圖像顯示屏M上顯示的圖像被看到為外殼51中的浮動立體圖像。(2)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借助透鏡固定臺61而布置在運動臺65上。這使得可以在預定范圍內(nèi)改變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與顯示裝置10的圖像顯示屏M之間的距離Lz。結(jié)果,可通過改變距離Lz在預定范圍內(nèi)改變正立等大透鏡模塊的分辨率。另外,可通過改變距離Lz而改變形成在外殼51中的立體圖像的位置。(3)通過增加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與顯示裝置10的圖像顯示屏M之間的距離Lz,會降低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分辨率。盡管這降低了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分辨率,但降低的分辨率維持至少具有人眼可看到非模糊圖像的一定水平。通過該結(jié)構(gòu),即使產(chǎn)生莫爾條紋,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降低的分辨率也會使莫爾條紋變亮。因此莫爾條紋并不明顯。結(jié)果,所顯示的立體圖像具有使觀察者基本上不會看到莫爾條紋的高質(zhì)(4)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布置成使得當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與圖像顯示屏M之間的距離Lz為可動范圍內(nèi)的最小值時,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分辨率(MTF)維持在至少10%的值并且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分辨率取可動范圍內(nèi)的最大值。結(jié)果,通過改變圖像顯示屏M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之間的距離,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分辨率可在其中對于1Lp分辨率MTF為10%或更大的范圍內(nèi)變化。結(jié)果,在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可相對于圖像顯示屏運動的整個范圍內(nèi),人眼可看到清晰的立體圖像。(5)顯示裝置10具有呈垂直條布置的像素30。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具有呈六邊形布置的微型透鏡3a。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形成由顯示裝置IO(其具有呈垂直條布置的像素30)顯示的圖像的、莫爾條紋減少的立體圖像。(6)各像素30包括以恒定間隔布置在玻璃基板25上的三種顏色的子像素25R、25G和25B。子像素25R、25G和25B沿玻璃基板25的垂直方向布置以形成相同顏色的線。該結(jié)構(gòu)可用已知的全色液晶顯示器作為顯示裝置IO,并能以低成本制造立體圖像顯示設備50。下面將參照圖20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像顯示設備50。第三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像顯示設備50與第二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在于,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微型透鏡3a以校正透鏡間距PLo布置。在圖19的實施例中,當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與圖像顯示屏M之間的距離Lz取可動范圍內(nèi)的最小值時,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分辨率(MTF)最高。在該狀態(tài)下,立體圖像中產(chǎn)生的莫爾條紋對于人眼最明顯。在第三實施方式中,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具有透鏡間距PLo,基于觀察者的視點和顯示裝置10的圖像顯示屏M之間的距離LA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和圖像顯示屏M之間的距離Lz的比率對該透鏡間距PLo進行了校正。在圖20的實施例中,當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與圖像顯示屏M之間的距離Lz取可動范圍內(nèi)的最小值時,校正透鏡間距PLo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透鏡間距PL的比率(PLo/PD)滿足如下表達式。(1.20+n*1.50)《PLo/PD《(l.70+n*l.50)(其中n=0,1,2,3,…)校正透鏡間距PLo用下述表達式來表示。PLo=PL/a常數(shù)a用下述表達式來限定。a=-(丄+Z/2)}-(2£+Z)}以如下方式來設定校正透鏡間距PLo,即當圖像顯示屏M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之間的距離Lz取最小值時,比率PLo/PD滿足上述表達式。這樣使立體圖像中產(chǎn)生的莫爾條紋的間隔充分變窄。第三實施方式具有下述優(yōu)點?;谟^察者的視點和顯示裝置10的圖像顯示屏M之間的距離LA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和圖像顯示屏M之間的距離Lz的比率對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透鏡間距PL進行校正。該校正使得立體圖像中產(chǎn)生的莫爾條紋的間隔充分變窄。該莫爾條紋并不明顯。結(jié)果,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在圖像顯示屏M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之間的距離Lz可變的整個范圍內(nèi)顯示高質(zhì)量的立體圖像。下面將描述第三實施方式的實施例。(實施例5)表1示出了實施例5的立體圖像顯示設備50的分辨率和立體圖像質(zhì)<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6</column></row><table>在實施例5中,使用全色液晶顯示器(99mm*132mm)作為顯示裝置10,該液晶顯示器的屏幕對角尺寸為6.5英寸,像素間距PD為0.321mm*0.321,(子像素間距q為0.321mm*0.107mm),并具有其中相同顏色的像素沿垂直方向連續(xù)布置的垂直條布置。在實施例5中,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屏幕對角尺寸為6.5英寸,并包括焦距為20mm、透鏡厚度為1.66mm并且透鏡間距PL為0.499■的微型透鏡3a。各微型透鏡3a為六邊形。微型透鏡3a呈六邊形布置。當觀察者與顯示裝置10的圖像顯示屏M之間的距離LA為500mm并且圖像顯示屏M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之間的距離Lz為20mm時,校正透鏡間距PLo為0.476mm。在這種情況下,校正透鏡間距PLo與顯示裝置10的像素間距PD的比率為1.48。另外,分辨率為65%。在這種情況下,用肉眼在立體圖像中看不到莫爾條紋。當圖像顯示屏M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之間的距離Lz增加到45膽時,校正透鏡間距PLo為0.448mm。在這種情況下,校正透鏡間距PLo與顯示裝置10的像素間距PD的比率為1.39。另外,分辨率為30%。在這種情況下,用肉眼在立體圖像中看不到莫爾條紋。當圖像顯示屏M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之間的距離Lz增加到70mm時,校正透鏡間距PLo為0.415mm。在這種情況下,校正透鏡間距PLo與顯示裝置10的像素間距PD的比率為1.29。另夕卜,分辨率為12%。在這種情況下,用肉眼在外殼51中形成的立體圖像中看不到莫爾條紋。(對比例)表2示出了對比例的立體圖像顯示設備的分辨率和立體圖像質(zhì)量。表2觀察者位置LA(mm)500像素間距PD(mm)0.255距離Lz(mm)20406080透鏡間距PL(mm)0.4990.4990.4990.499校正透鏡間距PLo(mm)0.4760.4540.4290.402分辨率(Q%)65381911比率(PLo/PD)1.871,681.681.58角度0000圖像質(zhì)量不好不好不好良好在對比例中,使用全色液晶顯示器(229mm*305mm)作為顯示裝置10,該液晶顯示器的屏幕對角尺寸為15英寸,像素間距PD為0.255mm*0.255mm(子像素間距q為0.255mm*0.099mm),并具有其中相同顏色的像素沿垂直方向連續(xù)布置的垂直條布置。在對比例中,使用實施例5的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當觀察者與顯示裝置10的圖像顯示屏M之間的距離LA為500mm并且圖像顯示屏M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之間的距離Lz為20mm時,校正透鏡間距PLo為0.476mm。在這種情況下,校正透鏡間距PLo與顯示裝置10的像素間距PD的比率為1.87。另外,分辨率為65%。在這種情況下,在外殼51中形成的立體圖像中清楚地看到莫爾條紋。當圖像顯示屏M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之間的距離Lz增加到40mm時,校正透鏡間距PLo為0.454ram。在這種情況下,校正透鏡間距PLo與顯示裝置10的像素間距PD的比率為1.68。另夕卜,分辨率為38%。在這種情況下,在外殼51中形成的立體圖像中清楚地看到莫爾條紋。當圖像顯示屏M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之間的距離Lz增加到60mm時,校正透鏡間距PLo為0.429mm。在這種情況下,校正透鏡間距PLo與顯示裝置10的像素間距PD的比率為1.68。另夕卜,分辨率為19%。在這種情況下,在外殼51中形成的立體圖像中清楚地看到莫爾條紋。此外,當圖像顯示屏M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之間的距離Lz增加到80mm時,校正透鏡間距PLo為0.402mm。在這種情況下,校正透鏡間距PLo與顯示裝置10的像素間距PD的比率為1.58。另外,分辨率為11%。在這種情況下,盡管在外殼51中形成的立體圖像中產(chǎn)生莫爾條紋,但是莫爾條紋太細小而不能用肉眼看到。(實施例6)表3示出了實施例6的立體圖像顯示設備50的分辨率和立體圖像質(zhì)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8</column></row><table>在實施例6中,使用全色液晶顯示器(305mm*407mm)作為顯示裝置10,該液晶顯示器的屏幕對角尺寸為20英寸,像素間距PD為0.297腿*0.297mm(子像素間距q為0.297mm*0.085mm),并具有其中相同顏色的像素沿垂直方向連續(xù)布置的垂直條布置。在實施例6中,使用實施例5的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當觀察者與顯示裝置10的圖像顯示屏M之間的距離LA為500mm并且圖像顯示屏M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之間的距離Lz為20mm時,校正透鏡間距PLo為0.476mm。在這種情況下,校正透鏡間距PLo與顯示裝置10的像素間距PD的比率為1.60。另外,分辨率為65%。在這種情況下,在外殼51中形成的立體圖像中清楚地看到莫爾條紋。當圖像顯示屏M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之間的距離Lz增加到40mm時,校正透鏡間距PLo為0.454腿。在這種情況下,校正透鏡間距PLo與顯示裝置10的像素間距PD的比率為1.53。另外,分辨率為38%。在這種情況下,盡管在外殼51中形成的立體圖像中產(chǎn)生莫爾條紋,但是莫爾條紋太細小而不能用肉眼看到。當圖像顯示屏M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之間的距離Lz增加到60mm時,校正透鏡間距PLo為0.429mm。在這種情況下,校正透鏡間距PLo與顯示裝置10的像素間距PD的比率為1.44。另外,分辨率為19%。在這種情況下,在外殼51中形成的立體圖像中用肉眼看不到莫爾條紋。此外,當圖像顯示屏M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之間的距離Lz增加到80腿時,校正透鏡間距PLo為0.402mm。在這種情況下,校正透鏡間距PLo與顯示裝置10的像素間距PD的比率為1.35。另外,分辨率為11%。在這種情況下,在外殼51中形成的立體圖像中用肉眼看不到莫爾條紋。表4和表5示出了實施例7的立體圖像顯示設備50的分辨率和立體圖像質(zhì)量。表4距離Lz(mra)30觀察者位置LA(ram)500像素間距PD0.2970.2970.2550.3210.2550.2970,2970.2550.255透鏡間距PL0.380.410.380.4990.410.4990.550.4990.55比率(PLo/PD)1.191.291.391.451.51.571.731.822.01圖像質(zhì)量不好良好優(yōu)異優(yōu)異優(yōu)異良好不好不好不好29表5<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0</column></row><table>在實施例7中,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分辨率(MTF)和距離Lz的關(guān)系如圖21所示。更具體地說,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分辨率(MTF)在距離Lz為約30mm時取最大值,并且隨著距離Lz從約30mm增加或減小而逐蔣附咸小。如表4和表5所示,當觀察者與顯示裝置10的圖像顯示屏M之間的距離LA為500mm并且圖像顯示屏M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之間的距離Lz為30mm時,通過將像素間距PD設為0.297mm并且將透鏡間距PL設為0.38mm,而將校正透鏡間距PLo與顯示裝置10的像素間距PD的比率設為1.19。在這種情況下,在外殼51中形成的立體圖像中清楚地看到莫爾條紋。通過將像素間距PD設為0.297mm并且將透鏡間距PL設為0.41mm,而將校正透鏡間距PLo與顯示裝置10的像素間距PD的比率設為1.29。在這種情況下,盡管在外殼51中形成的立體圖像中產(chǎn)生莫爾條紋,但是莫爾條紋太細小而不能用肉眼看到。通過將像素間距PD設為0.255mm并且將透鏡間距PL設為0.38mm,而將校正透鏡間距PLo與顯示裝置10的像素間距的比率設為1.39。在這種情況下,在外殼51中形成的立體圖像中用肉眼看不到莫爾條紋。通過將像素間距PD設為0.321咖并且將透鏡間距PL設為0.499mm,而將校正透鏡間距PLo與顯示裝置10的像素間距PD的比率設為1.45。在這種情況下,在外殼51中形成的立體圖像中用肉眼看不到莫爾條紋。通過將像素間距PD設為0.255mm并且將透鏡間距PL設為0.41mm,而將校正透鏡間距PLo與顯示裝置10的像素間距PD的比率設為1.50。在這種情況下,盡管在外殼51中形成的立體圖像中產(chǎn)生莫爾條紋,但是莫爾條紋太細小而不能用肉眼看到。通過將像素間距PD設為0.297mra并且將透鏡間距PL設為0.55mm,而將校正透鏡間距PLo與顯示裝置10的像素間距PD的比率設為1.73。在這種情況下,在外殼51中形成的立體圖像中清楚地看到莫爾條紋。通過將像素間距PD設為0.255mm并且將透鏡間距PL設為0.499mra,而將校正透鏡間距PLo與顯示裝置10的像素間距PD的比率設為1.82。在這種情況下,在外殼51中形成的立體圖像中清楚地看到莫爾條紋。通過將像素間距PD設為0.255mm并且將透鏡間距PL設為0.55■,而將校正透鏡間距PLo與顯示裝置10的像素間距PD的比率設為2.01。在這種情況下,在外殼51中形成的立體圖像中清楚地看到莫爾條紋。通過將像素間距PD設為0.297mm并且將透鏡間距PL設為0.85mra,而將校正透鏡間距PLo與顯示裝置10的像素間距PD的比率設為2.67。在這種情況下,在外殼51中形成的立體圖像中清楚地看到莫爾條紋。通過將像素間距PD設為0.264mm并且將透鏡間距PL設為0.8mm,而將校正透鏡間距PLo與顯示裝置10的像素間距PD的比率設為2.83。在這種情況下,盡管在外殼51中形成的立體圖像中產(chǎn)生莫爾條紋,但是莫爾條紋太細小而不能用肉眼看到。通過將像素間距PD設為0.264mm并且將透鏡間距PL設為0.85mm,而將校正透鏡間距PLo與顯示裝置10的像素間距PD的比率設為3.00。在這種情況下,在外殼51中形成的立體圖像中用肉眼看不到莫爾條紋。通過將像素間距PD設為0.255mm并且將透鏡間距PL設為0.85mm,而將校正透鏡間距PLo與顯示裝置10的像素間距PD的比率設為3.11。在這種情況下,盡管在外殼51中形成的立體圖像中產(chǎn)生莫爾條紋,但是莫爾條紋太細小而不能用肉眼看到。通過將像素間距PD設為0.255mm并且將透鏡間距PL設為0.9mm,而將校正透鏡間距PLo與顯示裝置10的像素間距PD的比率設為3.29。在這種情況下,盡管在外殼51中形成的立體圖像中產(chǎn)生莫爾條紋,但是莫爾條紋太細小而不能用肉眼看到。通過將像素間距PD設為0.255mm并且將透鏡間距PL設為0.95■,而將校正透鏡間距PLo與顯示裝置10的像素間距PD的比率設為3.47。在這種情況下,在外殼51中形成的立體圖像中清楚地看到莫爾條紋。在表1至表5中,"優(yōu)異"表示圖像質(zhì)量最高并且在圖像中未產(chǎn)生莫爾條紋,"良好"表示圖像質(zhì)量高并且圖像中產(chǎn)生的莫爾條紋太細小而不能用肉眼看到,而"不好"表示圖像質(zhì)量低并且清楚地看到圖像中產(chǎn)生的莫爾條紋。下面將參照圖22來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四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像顯示設備50。第四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像顯示設備50與第二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僅在于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和顯示裝置10的布置。參照圖22,顯示裝置10的橫向(DA)相對于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橫向(DB)傾斜。箭頭DA和DB之間的角度e為90度。通過使角度e為90度,顯示裝置IO(液晶顯示器)的像素30的布置圖案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微型透鏡3a的布置圖案彼此不會干涉。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傾斜以較大的量對校正透鏡間距PLo進行校正。第二校正透鏡間距PLoa被確定為滿足下面的表達式。(1.20+n*1.50)《PLoa/PD《(1.70+n*1.50)(其中n=0,1,2,3,)第二校正透鏡間距PLoa和校正透鏡間距PLo滿足下面的表達式。<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32</formula>校正透鏡間距PU(X)是沿X方向的校正透鏡間距,校正透鏡間距PLo(y)是沿Y方向的校正透鏡間距。當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具有六邊形布置的像素時,PLo(x)和PLo(y)滿足如下關(guān)系。P丄oO)-V^x尸丄o(;c)/3(其中,—30°-^-(60°*")^30°,n是整數(shù))當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具有方形布置的像素時,PLo(x)和PLo(y)滿足如下關(guān)系。<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33</formula>其中,-45°^e-(90°*")^45。,n是整數(shù)第四實施方式具有下述優(yōu)點。顯示裝置10的橫向(DA)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橫向(DB)之間的角度0為90度。在這種情況下,微型透鏡3a的布置圖案的側(cè)部不與像素30的布置圖案的側(cè)部沿相同方向延伸。顯示裝置10的像素30的布置圖案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微型透鏡3a的布置圖案彼此并不干涉。這樣進一步減少了莫爾條紋,并能夠顯示較高質(zhì)量的立體圖像。在第四實施方式中,顯示裝置10的橫向(DA)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橫向(DB)之間的角度e可以是除了90度以外的角度。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微型透鏡3a的布置圖案的側(cè)部也不與像素30的布置圖案的側(cè)部沿相同方向延伸。這樣進一步減少了莫爾條紋,并能夠顯示較高質(zhì)量的立體圖像。例如,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可以按如下方式相對于顯示裝置10傾斜,使得顯示裝置10的像素布置的橫向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微型透鏡布置的橫向之間的角度G為15度。圖23至圖25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修改例。在圖25的實施例中,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側(cè)部與顯示裝置10的側(cè)部之間的角度e為15度。表6和表7示出了圖25中所示實施例的分辨率和立體圖像質(zhì)量。表6<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33</formula>表7<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4</column></row><table>在表6的實施例中,使用全色液晶顯示器(229mm*305mm)作為顯示裝置10,該液晶顯示器的屏幕對角尺寸為15英寸,像素間距PD為0.255mm*0.255mm(子像素間距q為0.255mra*0.099mm),并具有其中相同顏色的像素沿垂直方向連續(xù)布置的垂直條布置。在表6的實施例中,使用實施例5的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如表2和表6所示,當圖像顯示屏M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之間的距離Lz在20腿到60mm的范圍內(nèi)時,在實施例6中清楚地看到莫爾條紋,而在表6的實施例中,莫爾條紋太細小而用肉眼看不到。另外,當距離Lz為80mm時,在實施例6中莫爾條紋太細小而用肉眼看不到,而在表6的實施例中沒有產(chǎn)生莫爾條紋。在表7的實施例中,使用全色液晶顯示器(305mm*407mm)作為顯示裝置10,該液晶顯示器的屏幕對角尺寸為20英寸,像素間距PD為0.297mm*0.297mm(子像素間距q為0.297mm*0.085mm),并具有其中相同顏色的像素沿垂直方向連續(xù)布置的垂直條布置。在表7的實施例中,使用實施例5的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如表3和表7所示,當圖像顯示屏M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之間的距離Lz為20mm時,在實施例6中清楚地看到莫爾條紋,而在表7的實施例中,產(chǎn)生的莫爾條紋太細小而用肉眼看不到。另外,當距離Lz為40mm時,在實施例6中莫爾條紋太細小而用肉眼看不到,而在表7的實施例中沒有產(chǎn)生莫爾條紋。在第二至第四實施方式中,用于形成顯示裝置10的像素30的紅色、綠色和藍色這三種顏色的子像素25R、25G和25B呈條布置,其中相同顏色的子像素25R、25G和25B沿相同方向布置。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該結(jié)構(gòu)。例如,紅色子像素25R、綠色子像素25G和藍色子像素25B可以呈三角形布置,其中紅色、綠色和藍色這三種顏色的子像素25R、25G和25B分別位于三角形的頂點處。當顯示裝置10具有三角形布置的像素時,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微型透鏡3a可以呈方形布置。圖26示出了微型透鏡3a呈方形布置的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與顯示裝置10之間的布置關(guān)系。在這種情況下,可獲得與第二和第三實施方式相同的優(yōu)點。當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和顯示裝置10具有圖26所示的布置關(guān)系時,濾色器23的轉(zhuǎn)換層28R、28G和28B的側(cè)部和呈方形布置的微型透鏡3a的Y方向側(cè)部沿相同的方向(Y方向)延伸。在這種情況下,顯示裝置10的像素30的布置圖案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微型透鏡3a的布置圖案可能彼此干涉。這種干涉可能導致莫爾條紋。在這種情況下,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和顯示裝置10需要布置成,使得濾色器23的轉(zhuǎn)換層28R、28G和28B的側(cè)部和呈方形布置的微型透鏡3a的Y方向側(cè)部不沿相同的方向(Y方向)延伸,如圖27A、27B和27C所示。更具體地說,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和顯示裝置10以如下方式相對于彼此傾斜預定角度,使得像素30的布置的橫向(圖26中的DA方向)與微型透鏡3a的布置的橫向(圖26中的DB方向)之間的角度e為除了O度之外的角度。在這種情況下,像素30的布置圖案與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微型透鏡3a的布置圖案不會彼此干涉。結(jié)果,微型透鏡3a的布置圖案的側(cè)部不與像素30的布置圖案的側(cè)部沿相同方向延伸。這樣減少了莫爾條紋,并能夠顯示較高質(zhì)量的立體圖像。下面將論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五實施方式的用作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的顯示設備70。圖28示出了包括方向盤71、前擋風板72和儀表板73的車輛的車廂。顯示設備70構(gòu)造成在儀表板73的儀表盤區(qū)域中顯示正立等大立體圖像15a。顯示設備70所顯示的正立等大立體圖像15a包括動態(tài)實時地指示車輛狀態(tài)和行駛狀態(tài)的圖像(以下可稱為指示圖像)15c和15d。指示圖像15c和15d例如包括指示車速、發(fā)動機轉(zhuǎn)速、水溫、驅(qū)動模式等的符號、圖形以及字符。立體圖像15a還包括指示除車輛狀態(tài)和行駛狀態(tài)之外的信息的附加圖像15e。附加圖像15e可例如包括來自安裝在車輛中的設備的諸如當前時間的信息,存儲在諸如DVD和HDD的記錄介質(zhì)中的關(guān)于導航畫面的信息,通過無線信號從車外信息源提供的諸如電視廣播的信息,以及通過無線信號從無線網(wǎng)絡提供的關(guān)于互聯(lián)網(wǎng)畫面的信息。顯示設備70可在一個屏幕中顯示圖像15c、15d和15e作為立體圖像。下面將參照圖29描述顯示設備70的結(jié)構(gòu)。顯示設備70包括顯示裝置10、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以下可稱為透鏡模塊2)、透鏡運動機構(gòu)、以及控制器76。顯示裝置10具有顯示屏M,在顯示屏M上顯示靜止圖像或運動圖像。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布置成面對著顯示裝置10的顯示屏M。透鏡運動機構(gòu)使透鏡模塊2沿光軸方向運動??刂破?6根據(jù)車輛的行駛速度來控制透鏡運動機構(gòu)。顯示裝置10的一個實施例為液晶顯示器??梢允褂迷诘谝恢恋谒膶嵤┓绞街忻枋龅钠渲幸粋€透鏡模塊作為透鏡模塊2。作為一個實施例,當使用像素間距為0.321nin的實施例5的液晶顯示器作為顯示裝置10時,可以使用透鏡間距PL為0.499mm的實施例5的透鏡模塊2。透鏡模塊2與顯示裝置10的顯示屏M間隔開距離WD1,其在沿顯示裝置10相反方向與透鏡模塊2間隔開距離WD2的位置處形成在顯示裝置10的顯示屏M上顯示的靜止或運動圖像的立體圖像15a。當使用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時,距離WD2與距離WD1相同。在第一至第四實施方式中描述了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詳細結(jié)構(gòu)和操作。顯示設備70可包括保護板74(參照圖29)。保護板74例如由透明樹脂板形成。顯示設備70可包括用于至少容納顯示裝置10和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外殼(例如,圖13所示的外殼51)。外殼的內(nèi)表面限定了用于形成正立等大立體圖像的空間。優(yōu)選地使限定圖像形成空間的內(nèi)表面顏色較暗。當顯示設備70不包括外殼時,優(yōu)選地使儀表板73的附接有顯示設備70的部分顏色較暗。優(yōu)選地使外殼的內(nèi)表面和儀表板73的所述部分顏色較暗,以減少環(huán)境光并顯示清晰立體圖像15a。透鏡運動機構(gòu)包括用于支撐透鏡模塊2的臺61、用于以可動方式支撐臺61的導軌或臺65以及用于使臺61在臺65上運動的運動電機75??梢允褂玫诙嵤┓绞街忻枋龅闹苯域?qū)動機構(gòu)來代替運動電機75。控制器76根據(jù)行駛速度傳感器77檢測到的車輛的行駛速度而產(chǎn)生透鏡位置控制信號,并向運動電機75提供該透鏡位置控制信號。運動電機75根據(jù)該透鏡位置控制信號被驅(qū)動,并改變透鏡模塊2與顯示裝置10之間的距離WD1。下面將參照圖30和圖31來描述由控制器76進行的透鏡模塊2的位置控制。當車輛的行駛速度增加時,控制器76控制運動電機75以減小距離WD1。如圖29和圖30所示,當車輛的行駛速度相對較慢(60km/h以下)時,透鏡模塊2布置成遠離顯示裝置10。如圖31所示,當車輛的行駛速度相對較快(超過60km/h)時,透鏡模塊2布置成靠近顯示裝置10。在圖29和圖30的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在保護板74上形成立體圖像15a(和立體圖像15c、15d和15e)。在這種情況下,駕駛者眼睛與立體圖像15a之間的距離例如為1000mrn。在圖31所示的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在透鏡模塊2與保護板74之間的空間中形成立體圖像15a(15c、15d和15e)。在這種情況下,駕駛者眼睛與立體圖像15a之間的距離例如為1080mrn。在第五實施方式中,控制器76根據(jù)車輛的行駛速度以分級的方式改變距離WD1。例如,以兩級,即60mm(圖30)和20mm(圖31)改變距離TO1??蛇x的是,控制器76可以根據(jù)車速以無級方式改變距離WD1。第五實施方式的顯示設備70具有下述優(yōu)點。通常,當駕駛車輛時,駕駛者可選地透視前擋風板并査看固定于儀表盤的儀表,例如速度表和轉(zhuǎn)速表。頻繁地查看不同位置的需要可能增加駕駛者的眼疲勞。當車輛的行駛速度相對較快時,例如當沿高速公路行駛時,駕駛者的前焦點位于相對較遠的位置。但是,當車輛的行駛速度相對較慢時,例如當車輛沿普通公路行駛時,駕駛者的前焦點位于相對較近的位置。在傳統(tǒng)的車輛中,速度表和轉(zhuǎn)速表固定于儀表盤,當車輛的行駛速度相對較快時,駕駛者的焦點距離(從眼睛到焦點的距離)必須改變相對較大的量。當焦點距離經(jīng)常改變時,會增加車輛駕駛者的眼疲勞。為了減輕車輛駕駛者的眼疲勞,應該使焦點距離的改變最小。為了使焦點距離的改變最小,在車輛的行駛速度較高時,第五實施方式的顯示設備70在更遠離駕駛者眼睛的位置處至少顯示指示圖像15c和15d。與其中圖像僅顯示在固定位置的傳統(tǒng)車輛的儀表盤相比,該結(jié)構(gòu)減小了駕駛者的焦點距離的改變。因此,這樣減輕了車輛駕駛者的眼疲勞。顯示設備70在一個屏幕上顯示立體圖像15a(15c、15d和15e)。該結(jié)構(gòu)使得能夠在儀表板73的儀表盤區(qū)域內(nèi)的緊湊區(qū)域中顯示指示車輛狀態(tài)和行駛狀態(tài)的立體圖像(指示圖像15c和15d)、以及指示除車輛狀態(tài)和行駛狀態(tài)以外的附加信息的立體圖像(附加圖像15e)。由此,無需專用顯示器來顯示導航系統(tǒng)畫面等。這樣增加了駕駛者座位周圍的設計自由度。可以如下修改第一至第五實施方式。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透鏡模塊2可以由三個以上的透鏡陣列板3形成。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以如下方式確定微型透鏡3a的形狀和布置,使得在相鄰的微型透鏡3a之間沒有形成間隙。由此,例如,各透鏡陣列板3可具有呈方形布置的微型透鏡3a。各微型透鏡3a可以為方形。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各透鏡陣列板3的微型透鏡3a以恒定的間距規(guī)則地布置,并且在相鄰的微型透鏡3a之間未形成任何間隙。微型透鏡3a還可以規(guī)則地布置成使得在相鄰微型透鏡3a之間形成有恒定的間隙。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各透鏡陣列板3可以是僅布置在基板4的一個主表面上的微型透鏡3a(具有球形或非球形表面)的平板微型透鏡陣列。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顯示設備1(參照圖12和圖13)可包括在透鏡陣列板3的前側(cè)(圖像側(cè))上的減反射過濾器。該減反射過濾器可以由諸如有色玻璃板的減少反射光的任何材料形成。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顯示裝置10并不限于液晶顯示器,而可以是其它類型的顯示器,例如有機EL顯示器或等離子顯示器。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兩個透鏡陣列板3可彼此間隔開,只要在兩個透鏡陣列板3布置成彼此接觸時具有等同的光學性能即可。在第五實施方式中,顯示設備70可在一個屏幕上顯示多個圖像15e,作為指示除車輛狀態(tài)和行駛狀態(tài)以外的附加信息的立體圖像。在第五實施方式中,顯示設備70可有選擇地顯示指示車輛狀態(tài)和行駛狀態(tài)的圖像15c和15d而不顯示附加圖像15e,或者可有選擇地顯示附加圖像15e而不顯示圖像15c和15d。在第五實施方式中,透鏡模塊2可布置成面對著顯示裝置10的整個顯示屏M。在另一實施例中,透鏡模塊2可包括第一透鏡模塊,其布置成面對著顯示裝置10的顯示屏M中的顯示指示圖像15c和15d的第一局部區(qū)域;以及第二透鏡模塊,其布置成面對著顯示屏M中的顯示圖像15e的第二局部區(qū)域。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在顯示指示圖像15c和15d時使第一透鏡模塊運動,并且在顯示圖像15e時使第二透鏡模塊運動。在第五實施方式的又一實施例中,透鏡模塊2可布置成僅面對顯示裝置10的顯示屏M中的供顯示指示圖像15c和15d的局部部位。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改變指示圖像15c和15d的顯示位置,而不改變圖像15e的顯示位置。在第五實施方式中,當圖像(顯示屏M)和透鏡模塊2布置在彼此間隔開預定距離的位置時,形成正立等大立體圖像15a。第五實施方式的顯示設備70可包括在透鏡模塊從間隔開預定距離的位置運動時形成正立等大立體圖像的光學系統(tǒng),或者可包括在透鏡模塊從間隔開預定距離的位置運動時形成正立且可變放大圖像的光學系統(tǒng)。當顯示設備70包括形成正立且可變放大圖像的光學系統(tǒng)時,所述預定距離(形成正立等大立體圖像的圖像與透鏡模塊2之間的距離)可以在透鏡模塊2的可動范圍內(nèi)或者在透鏡模塊2的可動范圍外。權(quán)利要求1、一種安裝在車輛中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該設備的特征在于包括顯示屏的顯示裝置;正立等大透鏡模塊,該正立等大透鏡模塊與所述顯示裝置的顯示屏間隔開并面朝所述顯示屏,用于形成在所述顯示屏上顯示的圖像的正立等大立體圖像;透鏡運動機構(gòu),該透鏡運動機構(gòu)用于可動地支撐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以及控制器,該控制器與所述透鏡運動機構(gòu)相連,用于根據(jù)車輛的行駛速度來改變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的位置。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在所述透鏡模塊的與所述顯示裝置相反的一側(cè)形成所述正立等大立體圖像,并且形成有所述正立等大立體圖像的空間的至少一部分被顏色較暗的部件環(huán)繞。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透鏡運動機構(gòu),使得車輛駕駛者的眼睛與所述正立等大立體圖像之間的距離隨著車輛行駛速度的增加而增加。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其特征在于當車輛的行駛速度增加時,所述控制器以分級方式增加車輛駕駛者的眼睛與所述正立等大立體圖像之間的距離。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其特征在于當車輛的行駛速度增加時,所述控制器以無級方式增加車輛駕駛者的眼睛與所述正立等大立體圖像之間的距離。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透鏡運動機構(gòu),使得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與所述顯示裝置之間的距離隨著車輛行駛速度的增加而減小。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立等大立體圖像包括動態(tài)實時地指示車輛的車輛狀態(tài)和行駛狀態(tài)的圖像。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立等大立體圖像包括指示除車輛狀態(tài)和行駛狀態(tài)以外的信息的附加圖像。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包括至少兩個透鏡陣列板,各透鏡陣列板均包括多個均具有頂部的微型透鏡,所述微型透鏡具有平行的光軸;所述至少兩個透鏡陣列板中一個的微型透鏡的頂部與所述至少兩個透鏡陣列板中另一個的微型透鏡的頂部接觸,或布置成與其靠近;并且各透鏡陣列板中的微型透鏡均具有比最小球面像差大的預定的球面像差,或者比最小彗差大的預定的彗差。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鏡模塊沿所述微型透鏡的光軸方向具有厚度,該厚度小于使各微型透鏡的球面像差或彗差最小的設計厚度值。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兩個透鏡陣列板成一體而形成一個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其特征在于當所述至少兩個透鏡陣列板與所述顯示裝置的顯示屏間隔開前側(cè)工作距離時,來自所述顯示屏的光束穿過各微型透鏡的表面上的單點;并且當所述前側(cè)工作距離改變時,所述光束穿過各微型透鏡的表面上的與所述單點不同的點。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其特征在于各透鏡陣列板均具有在5到150mm范圍內(nèi)的后側(cè)工作距離,其中對于ILp(線對/mm),分辨率為10%或更大,分辨率變化率大于0。%/,并且為2%/mm以下。1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其特征在于,各透鏡陣列板均包括具有兩個主表面的基板;以及多個具有球形或非球形表面的微型透鏡,它們布置在所述基板的一個或兩個主表面上。1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其特征在于-各透鏡陣列板由透明樹脂制成。1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其特征在于用于容納所述透鏡模塊和所述顯示裝置的外殼;其中,所述外殼具有用于容納介質(zhì)的內(nèi)腔,所述透鏡模塊布置在該內(nèi)腔與所述顯示裝置之間,并且所述透鏡模塊在所述外殼的所述內(nèi)腔中形成所述顯示裝置的顯示屏上所顯示的圖像。1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所述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裝置顯示二維圖像。1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包括多個規(guī)則布置的微型透鏡和一物側(cè)焦距;所述顯示裝置包括與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間隔開所述物側(cè)焦距的顯示屏,以及多個規(guī)則布置的像素;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利用在所述圖像顯示屏上顯示的圖像而形成被看到為浮動圖像的立體圖像;所述透鏡運動機構(gòu)使得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與所述圖像顯示屏之間的間隔距離可在預定范圍內(nèi)變化;并且當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與所述圖像顯示屏之間的間隔距離在所述預定范圍內(nèi)變化時,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的分辨率改變;并且當所述間隔距離在所述預定范圍內(nèi)時,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的分辨率大于人眼可看到模糊的上限值。1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8所述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由至少兩個透鏡陣列板形成,各透鏡陣列板均包括多個微型透鏡,所述微型透鏡均具有光軸和頂部,所述微型透鏡的光軸彼此平行;所述至少兩個透鏡陣列板中一個的微型透鏡的頂部與所述至少兩個透鏡陣列板中另一個的微型透鏡的頂部接觸,或布置成與其靠近;并且各透鏡陣列板中的微型透鏡均具有比最小球面像差大的預定的球面像差,或者比最小彗差大的預定的彗差。2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9所述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多個像素具有像素間距PD,所述微型透鏡具有透鏡間距PL,LA表示視點與所述圖像顯示屏之間的距離,LB表示立體圖像與視點之間的距離,Lz表示所述間隔距離,PLo表示通過根據(jù)所述距離LA、LB和Lz校正所述透鏡間距PL而獲得的校正透鏡間距,并且所述間隔距離Lz為最小時,所述校正透鏡間距PLo滿足以下表達式(1.20+n*l.50)《PLo/PD《(1.70+n*l.50),其中n=0,1,2,3,…。2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9所述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其特征在于-當所述間隔距離在所述預定范圍內(nèi)時,對于lLP/mm,所述透鏡模塊的分辨率MTF為10%或更大,并且當所述間隔距離為所述預定范圍內(nèi)的最小值時,所述透鏡模塊的分辨率最大。2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9所述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像素呈垂直條布置,并且所述多個微型透鏡呈六邊形布置或呈方形布置。2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9所述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像素呈三角形布置,并且所述多個微型透鏡呈六邊形布置或呈方形布置。2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9所述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像素形成線,所述多個微型透鏡形成線,并且所述像素的線相對于所述微型透鏡的線傾斜。2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2所述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其特征在于-各像素由多個子像素形成,所述子像素以恒定的間距布置并分別對應于多種顏色,并且所述多個子像素形成垂直條布置,其中相同顏色的子像素沿垂直方向連續(xù)地布置。2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2所述的車載立體圖像顯示設備,其特征在于各微型透鏡為六邊形,所述像素中的一些形成線,所述微型透鏡中的一些形成另一線,所述像素的線相對于由所述微型透鏡形成的線傾斜90度角。全文摘要一種車載空間圖像顯示裝置(70),其包括顯示裝置(10);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該正立等大透鏡模塊與所述顯示裝置(10)的顯示面相對布置成遠離所述顯示面,用于形成在所述顯示面上顯示的圖像(15)的正立等大空間圖像(15a);透鏡運動機構(gòu)(61,65,75),該透鏡運動機構(gòu)用于可動地支撐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以及控制器(76),該控制器根據(jù)車輛的行駛速度來改變所述正立等大透鏡模塊(2)的位置。例如,隨著車輛行駛速度的增加,車輛駕駛者的眼睛與所述正立等大空間圖像之間的距離也增加。文檔編號G02B27/18GK101297229SQ20068003977公開日2008年10月29日申請日期2006年10月26日優(yōu)先權(quán)日2005年10月26日發(fā)明者根本浩之,橋本崇宏,池田誠申請人:日本板硝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