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打印裝置中的顯影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是有關(guān)于 一 種打印裝置中的顯影方法,且特別是有關(guān) 于 一 種可改善打印裝置的打印品質(zhì)的顯影方法。
背景技術(shù):
光電成像式打印裝置是通過光電成像(ElectroPhotoGraphy , EPG)方式進行影像的打印。光電成像通常具有數(shù)個步驟,包含 充電(charging)、 曝光(exposure)、 顯影(developing)、 轉(zhuǎn)像 (transferring)以及定像(fusing)等步驟。當(dāng)打印裝置欲進行影像的打印時,首先利用一高壓電暈充電 裝置(charger)于 一 感光元件(photoconductor)的表面上布滿負(fù)電 荷,此即為充電步驟。然而, 一般在一次成像(one pass)的打印 裝置中,會使用多個充電裝置來完成同 一 影像單元(如同 一 打印 頁)影像的充電步驟,此種配置會導(dǎo)致打印裝置的體積變大,所 耗費的制作成本增加,此外因充電過程所產(chǎn)生的臭氧量亦會隨之 增加。公知的改善作法是利用多次成像方式(multi-pass),例如四 次成像(four pass)方式,并且僅利用單 一 個充電裝置來進行充電 的步驟,通過此單個充電裝置在影像打印時對感光元件進行多次 的充電,不但可同樣達成充電的目的,而且可節(jié)省打印裝置的體 積及制作成本,同時亦減少臭氧量的產(chǎn)生。然而,這種作法卻使 得感光元件的表面上,會因為形成同一影像單元需要經(jīng)過多次充 電,而導(dǎo)致充電不均的問題。請參照圖1,圖1是感光元件表面 上的一次充電與多次充電后電位差的示意圖。其中,AV即是因 充電不均而產(chǎn)生的電位差。如此一來,由于感光元件表面上的電位無法維持一定,連帶使得打印裝置在進行顯影過程之后所打印 出來的影像品質(zhì)亦無法維持一定。請參考美國專利7,092,650號所述,其解決方法是于曝光裝 置及顯影元件之間設(shè)置表面電位感應(yīng)器(sensor),以感應(yīng)感光元 件表面上的電位。接著,再將感測到的信號傳送至控制元件,以 控制充電裝置的電壓輸出,使感光元件表面上的電位得以維持一 定。然而,通過設(shè)置感應(yīng)器的方式來感測感光元件表面上的電位 后,調(diào)整充電裝置的電壓輸出,此種方式必須要高精密度的感應(yīng) 器方可完成,如此一來勢必將造成制作成本增加。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種方法,以改善打印過程中影像顯示不 均的問題。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顯影方法,通過移除多余電荷使得 打印裝置在進行顯影過程之后所打印出來的影像品質(zhì)維持 一 定。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此方法包含通過一充電裝置在一感光 元件上進療第一次充電,使感光元件上具有一第一表面電位;通 過一曝光裝置對感光元件進行曝光,在感光元件上形成一潛像; 通過一顯影元件對感光元件上的潛像進行顯影而形成一碳粉影 像;通過充電裝置對具有碳粉影像的感光元件進行第二次充電, 使感光元件h具有一第二表面電位;以及通過一除電裝置將感光 元件上的多余電荷移除,以使第二次充電的第二表面電位與第一 次充電的第一表面電位相同。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顯影方法,利用不同電壓來 進行顯影,使得打印裝置在進行顯影過程之后所打印出來的影像 品質(zhì)維持 一 定。依照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此方法包含通過一充電裝置在一感 光元件上進行第一次充電,使感光元件上具有一第一表面電位; 通過一曝光裝置對感光元件進行曝光,在感光元件上形成一第一潛像;輸入一第一電壓至一顯影元件用以對感光元件上的第一潛 像進行顯影而形成一第一碳粉影像;通過充電裝置對具有第一碳 粉影像的感光元件進行第二次充電,而使感光元件上具有一第二 表面電位;通過曝光裝置對感光元件進行曝光,在感光元件上形 成一第二潛像;以及輸入不同于第一電壓的一第二電壓至顯影元 件,使顯影元件對感光元件的第二潛像進行顯影而形成一第二碳 粉影像。
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優(yōu)點與實施例能更明 顯易懂,附圖的詳細(xì)說明如下。圖1是感光元件表面上的一次充電與多次充電后電位差的 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打印裝置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打印裝置的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感光元件表面上的一次充電與 多次充電后電位差的示意圖。附圖中的主要元件符號說明如下。200、300:打印裝置210:感光元件220:轉(zhuǎn)動滾輪組250a、250b:顯影元判230:充電裝置260:潛像240:曝光裝置310:除電裝置具體實施方式
圖2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打印裝置的示意圖。此打印裝 置200具有一感光元件210、一轉(zhuǎn)動滾輪組220、一充電裝置230、 一曝光裝置240,以及兩顯影元件250a和250b。感光元件210 套固于轉(zhuǎn)動滾輪組220上,且依箭頭所示方向通過轉(zhuǎn)動滾輪組220而循環(huán)地旋轉(zhuǎn)。其中,感光元件210可為一感光帶或一感光 鼓,且充電裝置230可為一電暈器(corotron)或一網(wǎng)控電暈器 (scorotron)。另外,曝光裝置亦可為 一 激光(Laser)裝置或 一 發(fā)光 二極體(LED)裝置,且顯影元件的數(shù)量可依需求配置,如配置四 個°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當(dāng)打印裝置欲進行影像的打印 時,首先輸入一第一電壓至充電裝置230中,使其在感光元件 210的表面上進行第一次充電,使得感光元件210上布滿均勻電 荷而具有一第一表面電位。接著,再將待打印影像資料通過曝光裝置240轉(zhuǎn)換成一光訊 號,將光訊號照射于已帶均勻電荷的感光元件210上以進行曝光 步驟,而照射與未照射部分會產(chǎn)生電位差異,其中經(jīng)照射的曝光 區(qū)域相對于未曝光區(qū)域具有較高的電位。這樣,便可形成以電位 差異來表達影像位置的 一 潛像(Latent image) 260 。當(dāng)于感光元件210上形成打印所需的潛像260后,輸入一第 一電壓至顯影元件250a中,此時顯影元件250a上的碳粉,會因 靜電吸引而吸附至電位較高的潛像區(qū)域。這樣,便可使?jié)撓駞^(qū)域 吸附打印所需的碳粉,而形成一第一碳粉影像。接著,通過充電 裝置230對具有第一碳粉影像的感光元件210進行第二次充電, 而使感光元件210表面上會因為重復(fù)充電而具有不同于原先表 面電位的一第二表面電位。然后,再通過曝光裝置240對感光元 件210進行曝光,在感光元件上210形成一第二潛像。此時,輸 入不同于第一電壓的一第二電壓至顯影元件250b中,使顯影元 件250b上帶有另一不同電位的碳粉,而讓潛像區(qū)域吸附對應(yīng)于 第二表面電位在打印時所需的不同電位的碳粉,以形成一第二碳 粉影像,并確保所打印的影像品質(zhì)一致。也就是說,利用高壓控 制方式,調(diào)整顯影元件電源的輸出電壓。在一個實施例中,在第一次成像(ist pass)時調(diào)整顯影元件輸 出數(shù)值較低的第一電壓,而在第二次成像(2ndpass)時輸出數(shù)值較高的第二電壓。例如在第 一 次顯影(1 pass)時的第 一 電壓為 -700V,而第二次顯影(2"dpass)時的第二電壓為-800V。在另一實 施例中,若打印裝置是以四次成像(four pass)的方式進行顯影, 則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輸出的電壓數(shù)值是高于第一電壓的數(shù) 值。例如在第一次顯影(1" pass )時的第一電壓為-700V,而第二 次(2nd pass )、第三次(3""dpass),和第四次(4th pass )顯影時的 輸出電壓為-800V。圖3是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打印裝置的示意圖。其中,圖 3打印裝置相較于第2圖打印裝置多增設(shè)一除電裝置(Eraser) 310,用以移除感光元件210上的多余電荷,其中感光元件210 與除電裝置310間具有一間隙。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當(dāng)打印裝 置欲進行影像的打印時,通過充電裝置230在感光元件210上進 行第一次充電,使得感光元件210上布滿均勻電荷而具有一第一 表面電位。接著,將待打印影像資料通過曝光裝置240轉(zhuǎn)換成一光訊 號,將光訊號照射于已帶均勻電荷的感光元件210上以進行曝光 步驟,而照射與未照射部分會產(chǎn)生電位差異,其中經(jīng)照射的曝光 區(qū)域相對于未曝光區(qū)域具有較高的電位。這樣,便可形成以電位 差異來表達影像位置的潛像260。當(dāng)于感光元件210上形成打印所需的潛像260后,顯影元件 250a上的碳粉,會因靜電吸引而吸附至電位較高的曝光區(qū)域。 這樣,便可使曝光區(qū)域吸附打印所需的碳粉,而形成一碳粉影像。接著,當(dāng)充電裝置230對具有碳粉影像的感光元件210進行 第二次充電之后,使感光元件210上具有 一第二表面電位。然后, 通過除電裝置310將感光元件上的多余電荷移除,使得第二次充 電的第二表面電位與第一次充電的第一表面電位相同。其中,除 電裝置310可于曝光裝置240前動作,在曝光裝置240對感光元 件210第二次曝光之前將感光元件210上的電荷移除,而且亦可 于曝光裝置240后動作,在曝光裝置240對感光元件210第二次曝光之后將感光元件210上的電荷移除,以便使感光元件210上均維持穩(wěn)定的表面電位。請參照圖4,圖4是依照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感光元件表面上的 一次充電與多次充電后電位差的示意圖。在圖中可清楚地發(fā)現(xiàn), 利用本發(fā)明所述方法,可解決原先因充電不均而產(chǎn)生電位差A(yù)V 的問題。如此一來,由于感光元件上均維持穩(wěn)定的表面電位,因 此可確保每一次經(jīng)過顯影后所打印出來的影像品質(zhì)一致。由上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可知,應(yīng)用此種顯影方法可使打印裝 置所打印出來的影像資料品質(zhì)一致,且由于是使用單個充電裝置 進行充電,因此亦可節(jié)省打印裝置的體積以及制作成本,更可減 少因充電過程而產(chǎn)生的臭氧量。雖然本發(fā)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這些實施例并非用來 限定本發(fā)明,任何所屬技術(shù)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 和范圍內(nèi),可以作出各種改動與變化,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以 權(quán)利要求書界定為準(zhǔn)。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打印裝置中的顯影方法,包含通過一充電裝置在一感光元件上進行第一次充電,使該感光元件上具有一第一表面電位;通過一曝光裝置對所述感光元件進行曝光,在該感光元件上形成一潛像;通過一顯影裝置顯影元件對所述感光元件上的所述潛像進行顯影而形成一碳粉影像;通過所述充電裝置對具有所述碳粉影像的所述感光元件進行第二次充電,使所述感光元件上具有一第二表面電位;以及通過除電裝置將具有所述碳粉影像的所述感光元件上的多余電荷移除,以使所述第二次充電的所述第二表面電位與所述第一次充電的所述第一表面電位相同。
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顯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電 裝置在所述曝光裝置對所述感光元件進行第二次曝光之前將所 述感光元件上的多余電荷移除。
3.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顯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電 裝置在所述曝光裝置對所述感光元件進行第二次曝光之后將所 述感光元件上的多余電荷移除。
4. 一種打印裝置中的顯影方法,包含通過一充電裝置在一感光元件上進行第一次充電,使該感光 元件上具有 一 第 一 表面電位;通過一曝光裝置對所述感光元件進行曝光,在所述感光元件 上形成 一 第 一 潛像;輸入 一 第 一 電壓至 一 顯影元件用以對所述感光元件上的所述第一潛像進行顯影而形成一第一碳粉影像;通過所述充電裝置對具有所述第一碳粉影像的所述感光元 件進行第二次充電,而使所述感光元件上具有 一 第二表面電位;通過所述曝光裝置對所述感光元件進行曝光,在所述感光元 件上形成一第二潛像;以及輸入不同于所述第一電壓的一第二電壓至所述顯影元件,使 所述顯影元件對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第二潛像進行顯影而形成 一第二碳粉影像。
5. 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顯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電壓的數(shù)值高于所述第一電壓的數(shù)值。
6. 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顯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電壓與所述第一電壓的數(shù)值差距大于20V。
7. —種光電成像打印裝置,包含 一感光元件;一充電裝置,用以對所述感光元件進行充電,使得所述感光 元件具有一表面電位;至少一曝光裝置,用以對所述感光元件進行曝光以形成一潛 像;以及多個顯影元件,用以投射碳粉至所述潛像區(qū)域,以形成一碳 粉影像,其中所述多個顯影元件通過輸入不同的電壓值,而使得該顯 影元件帶有不同電位的碳粉。
8. 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光電成像打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顯影元件輸入的一第一電壓數(shù)值低于一第二電壓數(shù)值至少 20V。
9. 一種光電成像打印裝置,包含 一感光元件;一充電裝置,用以對所述感光元件進行充電,使該感光元件上具有一表面電位;至少一曝光裝置,用以對所述感光元件進行曝光以形成一潛像;多個顯影元件,用以投射碳粉至所述潛像區(qū)域,以形成一碳 粉影像;以及一除電裝置,在所述充電裝置對具有所述碳粉影像的所述感 光元件進行再次充電后,用以將所述感光元件上的多余電荷移 除,使得所述感光元件上具有相同于所述第一次充電的所述表面 電位。
10. 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光電成像打印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電裝置在所述曝光裝置對所述感光元件進行再次曝光之 前或之后啟動。
全文摘要
一種顯影方法,包含通過一充電裝置在一感光元件上進行充電,使感光元件上具有一表面電位;通過一曝光裝置對感光元件進行曝光,在感光元件上形成一潛像;通過一顯影元件對感光元件上的潛像進行顯影;以及在充電裝置對感光元件進行后續(xù)的再次充電時,使感光元件上維持原先的表面電位以供再次進行曝光及顯影。
文檔編號G03G13/08GK101226349SQ200710007308
公開日2008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07年1月1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7年1月19日
發(fā)明者李慧君, 蒙彥良, 陳承志 申請人:美商新采國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