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背光模組和液晶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 一 種背光模組和采用該背光模組的液晶顯 示裝置。
背景技術(shù):
因為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顯示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發(fā)光,
所以,為了達到顯示效果,需要給液晶顯示面板提供 一 面光源
裝置,例如背光模組,以實現(xiàn)顯示功能。背光模組按光源位置
通常可分為側(cè)光式背光模組和直下式背光模組。
隨著液晶顯示裝置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特別是大尺寸液 晶顯示裝置的應用,例如液晶電視等,對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 模組的出光亮度要求進一步提高。通常大尺寸液晶顯示裝置需 要使用多個發(fā)光元件以提高整個背光模組的出光亮度,而傳統(tǒng) 的側(cè)光式背光模組已不能滿足其高亮度的要求,因此直下式背 光模組成為大尺寸液晶顯示裝置的主流。
請參閱圖1,是一種現(xiàn)有技術(shù)背光模組的側(cè)面結(jié)構(gòu)示意圖。
該背光模組IO包括一具有收容空間的框架11 、 一反射板13、 一 擴散板15、多個平行間隔設置的光源17和兩個支撐元件19。該 反射板1 3和該擴散板1 5收容在該框架11的收容空間。該多個光 源17設置在該反射板13和該擴散板15之間。該支撐元件19分別 位于該多個光源1 7之間,其 一 端固定在該框架11的底部,另一 端抵接該擴散板1 5 ,避免該擴散板1 5因受到其自身重力所造成 的變形。
然而,該擴散板1 5與該框架11之間的組裝通常存在 一 公差 間隙,當該背光模組IO受到震動時,該擴散片15相對該支撐元 件19可能產(chǎn)生滑移,從而容易刮傷該擴散板15。而當該背光模 組10受到外力沖擊時,該擴散板15的中央部分會產(chǎn)生彎向該光源17的趨勢,由于該支撐元件19的端部直接抵接該擴散板15, 該支撐元件19的反作用力直接作用在該擴散板15與該支撐元件 19相接觸部分,從而該擴散板15與該支撐元件19相接觸部分承 受壓力過大而產(chǎn)生應力集中,容易導致其被刺傷甚至刺破。上 述情況均有可能導致該背光模組10的出光均勻度降低。
實用新型內(nèi)容
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背光模組出光均勻度較低的問題,有必 要提供一種出光均勻度較高的背光模組。
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液晶顯示裝置出光均勻度較低的問題, 有必要提供一種出光均勻度較高的液晶顯示裝置。
一種背光模組,其包括一框架、 一擴散板和至少一支撐元 件。該框架包括 一 底板。該擴散板相對該底板設置。該支撐元 件包括 一 卡持部和至少兩彈性臂。該卡持部彈性抵接該底板的 外表面。該彈性臂的端部彈性抵接該底板的內(nèi)表面。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括 一 液晶面板和相鄰該液晶面板 的一背光模組。該背光模組包括一框架、 一擴散板和至少一支 撐元件。該框架包括一底板。該擴散板相對該底板設置。該支 撐元件包括一卡持部和至少兩彈性臂。該卡持部彈性抵接該底 板的外表面。該彈性臂的端部彈性抵接該底板的內(nèi)表面。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該背光模組和采用該背光模組的液晶顯 示裝置通過該支撐元件彈性支撐擴散板,當該擴散板傳輸外力 作用于該支撐元件時,該外力帶動該彈性臂產(chǎn)生彈性形變,該 彈性臂自身的彈性有效緩沖外力對該背光模組所造成的沖擊, 減緩支撐元件對擴散板的反作用力,減少擴散板產(chǎn)生滑移被刮 傷或受沖擊被刺傷的機率,從而有效保證該背光模組和液晶顯 示裝置的出光均勻度高。
圖1是一種現(xiàn)有技術(shù)背光模組的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第一實施方式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圖2所示背光模組的支撐元件的立體放大示意圖。 圖4是圖3所示支撐元件的另一視角的示意圖。 圖5是圖2所示背光模組組裝后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第二實施方式的支撐元件的立 體放大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第三實施方式的支撐元件的立 體放大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液晶顯示裝置的側(cè)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2,是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第一實施方式的立體分解 示意圖。該背光模組20是一直下式背光模組,其包括一框架21、 一反射板23、多個光源27、 一擴散板25和多個支撐元件29。 該多個光源27、該擴散板25和該支撐元件29收容在該框架21 內(nèi)。
該框架21包括四個側(cè)壁210和一底板213,該四個側(cè)壁210 首尾相連并與該底板213圍成一具有開口的收容空間(未標示), 該底板213包括多個方形定位孔216和多個圓形收容孔217。該 反射板23設置在該底板213表面,其包括多個分別對應于該收 容孔217和該定位孔216的穿孔(未標示)。該擴散板25收容在 該收容空間并與該反射板23間隔設置。該多個光源27分別為 線性光源,如冷陰極焚光燈(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其平行間隔設置在該反射板23與該擴散板25之間。該 光源27的兩端部對應固定在該才醫(yī)架21的兩相對側(cè)壁210。該支 撐元件29分別設置在該多個光源27之間,其支撐該擴散板25 并承栽該光源27的中間部分。
請參閱圖3和圖4,圖3是圖2所示背光模組的支撐元件的 立體放大示意圖,圖4是圖3所示支撐元件另一視角的示意圖。 該支撐元件29包括 一 支撐桿290和與該支撐桿290垂直相連的兩彈性臂292。該支撐桿290是一 圓柱體結(jié)構(gòu),其直徑略小于該 收容孔217的直徑。該支撐桿290包括一對應該收容孔217的 卡持部297,其為一彈性球體結(jié)構(gòu),該卡持部297的直徑略大于 該收容孔217的直徑。
該兩彈性臂292與該支撐桿290是 一 體結(jié)構(gòu),其分別位于 該支撐桿290的兩側(cè),該兩彈性臂292至該反射板23的高度相 等。該兩彈性臂292分別包括一橫截面為圓形的本體(未標示) 和一定位部296。該兩本體是自該支撐桿290分別朝相反方向延 伸形成的一 "L"型結(jié)構(gòu)。該彈性臂292是通過具有彈性的材質(zhì) 形成。該兩定位部296分別位于彈性臂296遠離該支撐桿290 的一端,并自該本體的末端朝該底板213彎折延伸形成,其分 別是一開口朝該擴散板25的"C"型結(jié)構(gòu)。該定位部296分別與 該定位孔216對應。
請參閱圖5,是圖2所示背光模組組裝后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該支撐元件29收容在該框架21的收容空間,該支撐桿290穿 過對應的收容孔217,且其卡持部297部分彈性收容在該收容孔 217并從外側(cè)抵接該底板213,該支撐桿290的另 一端輕微抵接 該擴散板25。該彈性臂292的定位部296分別卡置在對應的定 位孔216并抵接該底板213的內(nèi)表面,其與該卡持部297形成 三點定位結(jié)構(gòu)。該光源27收容在該收容空間并穿過該定位部296 的"C"型結(jié)構(gòu)的凹陷部(未標示),該定位部296彈性承栽該光源 27的中間部分。
當該背光模組20受到震動而使該擴散板25相對該支撐元 件29產(chǎn)生滑移時,或該背光模組20受到外力沖擊而使得該擴 散板25施加外力至該支撐元件29時,該支撐桿290受該外力 影響而沿該收容孔217向下運動,因該彈性臂292的本體連接 至該支撐桿290,其隨該支撐桿290向下運動,且因其定位部 296卡置在定位孔216的中無法向下運動,從而迫使該彈性臂 292產(chǎn)生彈性形變,以緩沖該支撐元件29施加在該擴散板25的 反作用力,減少擴散板25因滑移或受到過大沖擊而被刮傷甚至刺傷的機率,且該定位部296因受到該彈性臂292的牽制,也 可減緩作用至該光源27的外力。當該背光模組20所受沖擊結(jié) 束時,該彈性臂292恢復彈性形變,帶動該支撐桿290向上運 動,并迫使該擴散板25向上運動。在向上運動過程中,因該卡 持部297的直徑大于該收容孔217的直徑,該第一卡持部297 可堵住該收容孔217,使定位部296不至于受到彈力作用而跳出 該定位孔216,且該彈性臂292的彈性形變逐漸恢復,其彈力逐 漸減小,從而帶動該支撐元件29逐漸恢復至初始狀態(tài)以支撐該 擴散板25,該擴散板25也隨該支撐桿290的運動而逐漸回到初 始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背光模組20通過該支撐元件29彈性支撐該 擴散板25,因為該支撐元件29的支撐桿290受到該擴散板25 所施加的外力時,該支撐桿290可與該擴散板25朝同 一方向運 動,并帶動該彈性臂292產(chǎn)生彈性形變,以減緩該支撐元件29 對該擴散板25的反作用力,減少該擴散板25產(chǎn)生滑移或者受 到過大外力沖擊而被刮傷、刺傷甚至刺破的機率,從而保證采 用該擴散板25的背光模組20出光均勻度較高。另外,因為該 彈性臂292對該定位部296的牽制,也可以減緩承載在該定位 部296的光源27所受到的外力沖擊,從而減少光源因為受外力 沖擊而破損所導致的出光不均的機率,進一 步提高該背光模組 20的出光均勻度。
請參閱圖6,是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第二實施方式的支撐元 件的立體放大示意圖。該背光模組(圖未示)與前述背光模組20 大致相同,其主要區(qū)別在在該支撐元件39的定位部396是開 口背離支撐桿390的"C"型結(jié)構(gòu),光源37的中間部分可被彈性 夾持在該"C"型結(jié)構(gòu)的定位部396,且該該"C"型結(jié)構(gòu)的彎曲程 度可保證該光源37不會輕容易脫落。
請參閱圖7,是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第三實施方式的支撐元 件的立體放大示意圖。該背光模組(圖未示)與前述背光模組20 大致相同,其主要區(qū)別在在該支撐元件49的兩彈性臂492相相互連接并形成180度夾角, 一連接桿491自該兩彈性臂492 的連接點垂直連接于支撐桿490,該連接桿491和該彈性臂492 形成一 "T"型結(jié)構(gòu)。
請參閱圖8,是本實用新型液晶顯示裝置的側(cè)面示意圖。該 液晶顯示裝置2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組20和相鄰該背光模組20 的液晶面板28。該背光模組20也可替換為第二實施方式或第三 實施方式所述的背光模組。該液晶顯示裝置2的出光均勻度也 較高。
然而,本實用新型并不限在上述實施方式所述,例如該定 位部296也可以鎖固在該底板213;該支撐元件29也可以包括 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彈性臂292。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背光模組,其包括一框架、一擴散板和一支撐元件,該框架包括一底板,該擴散板相對該底板設置,其特征在于該支撐元件包括一卡持部和至少兩彈性臂,該卡持部彈性抵接該底板的外表面,該至少兩彈性臂的端部彈性抵接該底板的內(nèi)表面。
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支撐元件還包 括一支撐桿,該卡持部位于該支撐桿的一端,該支撐桿的另一端抵 接該擴散板。
3. 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支撐桿與該彈 性臂垂直相連。
4. 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底板包括一收 容孔,該支撐桿貫穿該收容孔。
5. 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卡持部部分收 容在該收容孔。
6. 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底板還包括至 少兩定位孔,該彈性臂的端部對應卡置在該定位孔。
7.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背光模組還包 括一反射板,其設置在該底板和該擴散板之間。
8. —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括一 背光模組和 一相鄰該背光模組 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該背光模組是權(quán)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項 權(quán)利要求所述的背光模組。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和采用該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裝置。該背光模組包括一框架、一擴散板和至少一支撐元件。該框架包括一底板。該擴散板相對該底板設置。該支撐元件包括一卡持部和至少兩彈性臂。該卡持部彈性抵接該底板的外表面。該彈性臂的端部彈性抵接該底板的內(nèi)表面。本實用新型的背光模組和采用該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裝置出光均勻度較高。
文檔編號G02F1/1335GK201138410SQ200720172390
公開日2008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1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7年10月12日
發(fā)明者蕭志仲 申請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創(chuàng)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