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學鏡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光學鏡片組,特別是涉及一種四片式的光學鏡頭。技術背景近年來具有攝影或拍照功能的攜帶型電子產(chǎn)品的發(fā)展趨勢為重量輕巧化、體積小型化與高解像力,因此光學鏡頭除了光學性能要不斷提升外,還需要考量內(nèi)建時配合的尺寸問題與重量要求。雖然一般四片式前置光圈光學鏡頭可以有效控制望遠比,但是光學系統(tǒng)的對稱性較差,因此容易產(chǎn)生像差而致使成像品質(zhì)降低,為改善前置光圈光學鏡頭像差上的缺陷,可以使用有效抑制像差的中置光圈光學鏡頭?,F(xiàn)有的四片式中置光圈光學鏡頭依第一透鏡與第二透境(由物體側至成像側排列)的型式可以區(qū)分為下列兩種一、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分別為一彎月型透鏡(meniscuslens)與一雙凸透鏡,且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其中一個的材質(zhì)為玻璃。二、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分別為彎月型透鏡與一平凸透鏡,且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其中一個的材質(zhì)為玻璃。但是上述兩種中置光圈光學鏡頭的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在組合后經(jīng)常會因正屈光率過大,而使得其它透鏡較難平衡,從而造成整個光學系統(tǒng)性能較差。另外,光學鏡頭的光學長度也會因為其它透鏡為平衡其正屈光率而過度彎曲,導致長度較長而無法有效小型化,例如現(xiàn)有光學鏡頭焦距為3.8-4.0及視場角為正常視場角的條件時,光學長度(TotalTrack)約為5.5~7。又,上述第一透鏡或第二透鏡其中一個為玻璃材質(zhì),使得中置光圈光學鏡頭在重量輕巧化方面也無法有效達成目標。由此可見,上述現(xiàn)有的光學鏡頭在結構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相關廠商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但是長久以來一直未見適用的設計被發(fā)展完成,而一般產(chǎn)品又沒有適切的結構能夠解決上述問題,此顯然是相關業(yè)者急欲解決的問題。因此如何能創(chuàng)設一種新型結構的光學鏡頭,實屬當前重要研發(fā)課題之一,亦成為當前業(yè)界極需改進的目標。有鑒于上述現(xiàn)有的光學鏡頭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人基于從事此類產(chǎn)品設計制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jīng)驗及專業(yè)知識,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chuàng)新,以期創(chuàng)設一種新型結構的光學鏡頭,能夠改進一般現(xiàn)有的光學鏡頭,使其更具有實用性。經(jīng)過不斷的研究、設計,并經(jīng)過反復試作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chuàng)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實用新型。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的光學鏡頭存在的缺P各,而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光學鏡頭,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具有縮短長度及改善成像品質(zhì)的功效,非常適于實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光學鏡頭,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具有可以減少重量的功效,從而更加適于實用。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依據(jù)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光學鏡頭,其從物體側到成像側依序包含有一片第一透鏡,是正屈光率的彎月型透鏡,并包括分別呈非球面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一個孔徑光欄;一片第二透鏡,是負屈光率的透鏡,并包括一第一面,及一凹向成像側并呈非球面的第二面;一片第三透鏡,是正屈光率的彎月型透鏡,并包括分別呈非球面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以及一片第四透鏡,是負屈光率的透鏡,并包括一呈非球面的第一面及一凹向成像側并呈非球面的第二面。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以可采用以下的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xiàn)。前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鏡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是分別凸向物體側與凹向成像側,另夕卜,該第三透鏡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是分別凹向物體側與凸向成^f象側。前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的第二透鏡與該第四透鏡其中一個是一片彎月型透鏡,另外一個是一片雙凹透鏡。前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的第二透鏡與第四透鏡皆為一片雙凹透鏡。前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的第二透鏡是一片平凹透鏡。前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的材質(zhì)皆為光學塑膠。前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鏡是滿足下列條件式0.3<IflI/f<1.8;fl:第一透鏡的焦距;f:光學鏡頭的系統(tǒng)焦距。前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的第二透鏡是滿足下列條件式O.4<If2I/f<3;f2:第二透鏡的焦距;f:光學鏡頭的系統(tǒng)焦距。前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的第二透鏡是滿足下列條件式vd<36;vd:第二透鏡的色散系數(shù)。前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第三透鏡是滿足下列條件式0.25<InI/f<0.9;f3:第三透鏡的焦距;f:光學鏡頭的系統(tǒng)焦距。前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的第四透鏡是滿足下列條件式0.2<If4I/f<1.0;f4:第四透鏡的焦距;f:光學鏡頭的系統(tǒng)焦距。前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鏡與該孔徑光欄是滿足下列條件式d/f<0.1;d:第一透鏡與孔徑光欄間距;f:光學鏡頭的系統(tǒng)焦距。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術內(nèi)容可知,為達到上述目的,依據(jù)本實用新型光學鏡頭,其從物體側到成像側依序包含有一第一透鏡、一孔徑光欄、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以及一第四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是正屈光率的彎月型透鏡,并包括分別呈非球面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該第二透鏡是負屈光率的透鏡,并包括一第一面及一凹向成像側并呈非球面的第二面;該第三透鏡是正屈光率的彎月型透鏡,并包括分別呈非球面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該第四透鏡是負屈光率的透鏡,并包括一呈非球面的第一面及一凹向成像側并呈非球面的第二面,該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透鏡的材質(zhì)皆為光學塑膠。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光學鏡頭至少具有下列優(yōu)點及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的其中一個有益效果在于由于該第二透鏡為負屈光率的透鏡,可以降低其它透鏡所需分擔平衡第一個透鏡的正屈光率,而使得所述透鏡不會過度彎曲,進而能夠縮短整個光學鏡頭的長度。2、另外,由于該孔徑光欄是設置于該第一、第二透鏡之間,可以使光學系統(tǒng)更接近最佳對稱性結構而有效改善像差,進而能夠提升光學鏡頭的成像品質(zhì)。3、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有益效果在于因該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透鏡的材質(zhì)皆為光學塑膠,所以可以使整個光學鏡頭的重量減少。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可以縮短光學鏡頭長度及改善光學鏡頭的成像品質(zhì)的功效,另外還具有可減少重量的功效,非常適于實用。本實用新型具有上述諸多優(yōu)點及實用價值,其不論在產(chǎn)品結構或功能上皆有較大改進,在技術上有顯著的進步,并產(chǎn)生了好用及實用的效果,且較現(xiàn)有的光學鏡頭具有增進的突出多項功效,從而更加適于實用,誠為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計。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nèi)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圖1是本實用新型光學鏡頭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配置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光學鏡頭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各項像差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光學鏡頭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結構配置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光學鏡頭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各項像差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光學鏡頭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結構配置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光學鏡頭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各項像差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光學鏡頭第四較佳實施例的結構配置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光學鏡頭第四較佳實施例的各項像差圖。具體實施方式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發(fā)明目的所釆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jù)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光學鏡頭其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有關本實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術內(nèi)容、特點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xiàn)。為了方便說明,在以下的實施例中,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編號表示。(第一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1所示,是本實用新型光學鏡頭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配置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光學鏡頭1,沿一光軸L從物體側到成像側依序包含有一第一透鏡2、一孔徑光欄3、一第二透鏡4、一第三透鏡5、一第四透鏡6,一濾光片7,以及一保護片8。當由一待拍攝物所發(fā)出的光線進入本光學鏡頭1,依序經(jīng)該第一透鏡2、該孔徑光欄3、該第二、第三、第四透鏡4~6、該濾光片7,及該保護片8后,會在一成像面9形成一影像。該第一透鏡2,是正屈光率的彎月型透鏡,并包括一凸向物體側且呈非球面的第一面21,及一凹向成像側且呈非球面的第二面22;該第二透鏡4,是負屈光率的彎月型透鏡,并包括一凸向物體側并呈非球面的第一面41,及一凹向成像側并呈非球面的第二面42;該第三透鏡5,是正屈光率的彎月型透鏡,并包括一凹向物體側并呈非球面的第一面51,及一凸向成像側并呈非球面的第二面52;該第四透鏡6是負屈光率的雙凹透鏡,并包括一凹向物體側并呈非球面的第一面61,及一凹向成^象側并呈非球面的第二面62;該第一透鏡2、第二透鏡4、第三透鏡5,及第四透鏡6的材質(zhì)皆為光學塑膠,例如Zeonex(日本瑞翁公司的型號),0KP4(大阪瓦斯化學抹式會社的型號)等;該濾光片7與該保護片8皆為一片平板玻璃,該濾光片7包括相互平行的一第一面71及一第二面72,該保護片8包括相互平行的一第一面81及一第二面82,其它詳細資料如下表所示:<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各項系數(shù)列表如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請參閱圖2所示,是本實用新型光學鏡頭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各項像差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在成像面9上有關軸上球差、場曲像差,及畸變像差等各項像差,在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軸上球差圖中的三種代表波長在軸上的離焦是介于-0.05~0.05mm間,代表了軸上球差明顯地改善,另外,三種代表波長在整個視埸角范圍內(nèi)的焦距均較集中,顯示整個視場中的色像差被有效抑制。(第二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3所示,是本實用新型光學鏡頭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結構配置示意圖。本實用新型光學鏡頭1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其透鏡的組成大致和第一實施例相同,其主要不同之處在于無保護片的設置;其詳細資料如下表所示<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其中,從第一透鏡2第一面21到第四透鏡6第二面62共計八個曲面均是呈非球面,而該非球面是依上述公式(l)定義,各項系數(shù)列表如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請參閱圖4所示,是本實用新型光學鏡頭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各項像差圖。同樣地,該第二較佳實施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一樣,明顯地降低了其中的軸上球差及軸上色散。(第三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5所示,是本實用新型光學鏡頭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結構配置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光學鏡頭1,其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主要不同之處在于該第二透鏡4、第四透鏡6的型式不同,及無保護片的設置,其中,該第二透鏡2是負屈光率的雙凹透鏡,并具有包括一凹向物體側并呈非球面的第一面41,及一凹向成像側并呈非球面的第二面42;該第四透鏡6是負屈光率的彎月型透鏡,并具有包括一凸向物體側并呈非球面的第一面61,及一凹向成像側并呈非球面的第二面62,其它詳細資料如下表所示<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成像面9平面其中,從第一透鏡2第一面21到第四透鏡6第二面62共計八個曲面均呈非球面,而該非球面是依上述公式(l)定義,各項系數(shù)列表如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請參閱圖6所示,是本實用新型光學鏡頭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各項像差圖,說明該第三較佳實施例在成像面9上有關軸上球差、場曲像差,及畸變像差等各項像差,該第三較佳實施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一樣,明顯地降低了其中的軸上球差及軸上色散。(第四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7所示,是本實用新型光學鏡頭第四較佳實施例的結構配置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第四較佳實施例的光學鏡頭1,其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該第二透鏡2的型式不同,及無保護片的設置,該第二透鏡4是負屈光率的雙凹透鏡,并包括一凹向物體側并呈非球面的第一面41,及一凹向成像側并呈非球面的第二面42;其它詳細資料如下表所示<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其中,從第一透鏡2第一面21到第四透鏡6第二面62共計八個曲面均是呈非球面,而該非球面是依上述公式(l)定義,各項系數(shù)列表如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請參閱圖8所示,是本實用新型光學鏡頭第四較佳實施例的各項像差圖。同樣地,本實用新型第四較佳實施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一樣,明顯地降低了其中的軸上球差及軸上色散。現(xiàn)進一步歸納上述四個實施例,將四個實施例中的各項光學參數(shù)列表fflf2f3f4dT第一較佳實施例3.82.912-4.212.075-2.370.044.73第二較佳實施例3.3994.161-8.091.499-1.750.114.46第三較佳實施例3.7952.944-4.031.647-1.960.054.8第四較佳實施例4.0612.576-3.471.958-20.054.79其中,fl、f2、f3、f4分別為第一透鏡2、第二透鏡4、第三透鏡5及第四透鏡6的焦距,d為該第一透鏡2與孔徑光欄3的間距,T為光學鏡頭1的光學長度。當本實用新型光學鏡頭1中的各項光學參數(shù)在滿足下列條件式時,會具有較佳的光學性能表現(xiàn)一、該第一透鏡2滿足下列條件式時0.3<IflI/f<1.8------(2)fl:第一透鏡2的焦距;f:光學鏡頭1的系統(tǒng)焦距。當超過上述條件式(2)的上限時,該第一透鏡2的正屈光率過小,難以有效縮短光學鏡頭1的長度;相反的,當?shù)陀谏鲜鰲l件式(2)的下限時,又因半徑r值過小而導致成像面9上的成像具有明顯的像差,而降低成像品質(zhì)。二、該第一透鏡2與該孔徑光欄3是滿足下列條件式時d/f<0.1------(3)d:第一透鏡與孔徑光欄間距;f:光學鏡頭1的系統(tǒng)焦距。當超過上述條件式(3)的上限時,將使得光學系統(tǒng)的光學長度增加而拉長光學鏡頭1的長度。三、該第二透鏡4滿足下列條件式時0.4<If2I/f<3------(4)vd<36------(5)f2:第二透鏡4的焦距;f:光學鏡頭1的系統(tǒng)焦距;vd:第二透鏡4的色散系數(shù)。當超過上述條件式(4)的上限時,該第二透鏡4的負屈光率過大,會拉長光學鏡頭l的長度;相反的,當?shù)陀谏鲜鰲l件式(4)的下限時,又因該第二透鏡4的負屈光率過小無法有效平衡整個光學鏡頭1其它透鏡即第一透鏡2、第三透鏡5的正屈光率,而導致無法有效抑制場曲像差而降低成像品質(zhì)。另外,當該第二透鏡4的色散系數(shù)超過上述條件式(5)的上限時,將使得軸上色散明顯而無法補償其它透鏡即第一透鏡2、第三透鏡5及第四透鏡6的色散。四、該第三透鏡5滿足下列務陣式時0.25<If3I/f<0.9------(6)f3:第三透鏡5的焦距;f:光學鏡頭1的系統(tǒng)焦距。當超過上述條件式(6)的上限時,該第三透鏡5的正屈光率過小,會拉長光學鏡頭1的長度;相反的,當?shù)陀谏鲜鰲l件式(6)的下限時,又因半徑r值過小而導致成像面9上的成像包括明顯的像差,而降低成像品質(zhì)。五、該第四透鏡6滿足下列條件式時0.2<If4I/f<1.0------(7)f4:第四透鏡6的焦距;f:光學鏡頭1的系統(tǒng)焦距。當超過上述條件式(7)的上限時,該第四透鏡6的負屈光率過大,會拉長光學鏡頭1的長度;相反的,當?shù)陀谏鲜鰲l件式(7)的下限時,又因該第四透鏡6的負屈光率過小無法有效平衡整個光學鏡頭1其它透鏡即第一透鏡2、第三透鏡5的正屈光率,導致無法有效抑制場曲像差而降低成像品質(zhì)。表如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值得說明的是,當該第一透鏡2、第三透鏡5的正屈光率較小時,也就是該第二透鏡4所需分擔的負屈光率降低時,該第二透鏡4可是一平凹透鏡,同樣可以達到上述的功效。綜合上述說明,本實用新型光學鏡頭1具有下列的優(yōu)點一、縮短長度由于該第二透鏡透鏡4為負屈光率的透鏡,可以降低該第三、第四透鏡5、6所需分擔該第一透鏡2正屈光率的平衡,也就是該第三、第四透鏡5、6的半徑可以放大不必過于彎曲,這樣,整個光學鏡頭l的光學長度可以縮短,在上述第一第四較佳實施例中,光學長度分別為4.73、4.8、4.46,及4.79(視場角為正常視場角的條件下),明顯小于以往中置光圈光學鏡頭的光學長度5.5~7,因此可以達到整個光學鏡頭l在尺寸上縮短長度的目的。二、提高成像品質(zhì)由于該孔徑光欄3是設置于該第一透鏡2、第二透鏡4之間,可以使光學系統(tǒng)更接近最佳對稱性結構而有效改善像差,進而提升了光學鏡頭1的成像品質(zhì),特別是在軸上球差與整個視場中的色像差。三、減低重量該第一透鏡2、第二透鏡4、第三透鏡5,及第四透鏡6的材質(zhì)皆為光學塑膠,因此可以使整個光學鏡頭1的重量減少。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nèi),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nèi)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nèi)容,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zhì)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nèi)。權利要求1、一種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從物體側到成像側依序包含有一片第一透鏡,是正屈光率的彎月型透鏡,并包括分別呈非球面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一個孔徑光欄;一片第二透鏡,是負屈光率的透鏡,并包括一第一面,及一凹向成像側并呈非球面的第二面;一片第三透鏡,是正屈光率的彎月型透鏡,并包括分別呈非球面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以及一片第四透鏡,是負屈光率的透鏡,并包括一呈非球面的第一面及一凹向成像側并呈非球面的第二面。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鏡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是分別凸向物體側與凹向成像側,另外,該第三透鏡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是分別凹向物體側與凸向成像側。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透鏡與該第四透鏡其中一個是一片彎月型透鏡,另外一個是一片雙凹透鏡。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透鏡與第四透鏡皆為一片雙凹透鏡。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透鏡是一片平凹透鏡。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的材質(zhì)皆為光學塑膠。7、如權利要求3至6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鏡是滿足下列條件式0.3<IflI/f<1.8fl:第一透鏡的焦距;f:光學鏡頭的系統(tǒng)焦距。8、如權利要求3至6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透鏡是滿足下列條件式0.4<If2I/f<3f2:第二透鏡的焦距;f:光學鏡頭的系統(tǒng)焦距。9、如權利要求3至6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透鏡是滿足下列條件式vd<36vd:第二透鏡的色散系數(shù)。10、如權利要求3至6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鏡是滿足下列條件式<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3</formula>f3:第三透鏡的焦距;f:光學鏡頭的系統(tǒng)焦距。11、如權利要求3至6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四透鏡是滿足下列條件式<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3</formula>f4:第四透鏡的焦距;f:光學鏡頭的系統(tǒng)焦距。12、如權利要3至6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鏡與該孔徑光欄是滿足下列條件式<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3</formula>d:第一透鏡與孔徑光欄間距;f:光學鏡頭的系統(tǒng)焦距。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光學鏡頭,從物體側到成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一孔徑光欄、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及一第四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是正屈光率的彎月型透鏡,并包括分別呈非球面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該第二透鏡是負屈光率的透鏡,并包括一第一面及一凹向成像側并呈非球面的第二面;該第三透鏡是正屈光率的彎月型透鏡,并包括分別呈非球面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該第四透鏡是負屈光率的透鏡,并包括一呈非球面的第一面及一凹向成像側并呈非球面的第二面。本實用新型具有可以縮短光學鏡頭長度及改善光學鏡頭成像品質(zhì)的功效。文檔編號G02B9/34GK201122198SQ20072030514公開日2008年9月24日申請日期2007年11月30日優(yōu)先權日2007年11月30日發(fā)明者張錫齡,黃至榮申請人:今鼎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