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學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光學片,且特別是涉及一種兼具折射功能以及反射功能光學片。
背景技術:
隨著顯示科技的日益進步,人們借著顯示裝置的輔助可使生活更加便利,其中平 面顯示器(Flat Panel Display, FPD)以其重量輕以及體積薄的特性而成為目前顯示器的 主流。在諸多平面顯示器中,由于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 LCD)具有高空間 利用效率、低消耗功率、無輻射以及低電磁干擾等優(yōu)越特性,因此,液晶顯示器深受消費者 歡迎。 圖1繪示已知一種液晶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液晶顯示器100包括液 晶顯示面板110以及背光源120,其中背光源120用以提供光線L入射至液晶顯示面板110。 更詳細而言,液晶顯示面板110通常包括上偏振片110a、上基板110b、液晶層110c、下基板 110d以及下偏振片llOe。當背光源120所提供的光線L入射至液晶顯示面板IIO后,下偏 振片110d將背光源120所發(fā)出的光線偏振而轉為偏振光LT,經(jīng)由液晶層110c中液晶分子 的不同程度的旋轉,可以改變偏振光Lt在不同區(qū)域的穿透率,并再自上偏振片110a出射。 如此,液晶顯示面板110產(chǎn)生顯示效果。 上偏振片110a與下偏振片llOe雖然可以使得光線L產(chǎn)生偏振,進而輔助液晶顯 示器100所顯示影像的光學效果。然而,下偏振片110e與上偏振片llOa會使得光線L在 通過上、下偏振片110a、110e的過程中產(chǎn)生損失,而導致背光源120所發(fā)出的光線L在液晶 顯示器100中發(fā)生能量耗損的情形,進而影響液晶顯示器100的亮度表現(xiàn)。 一般而言,上偏 振片110a與下偏振片110e為光學片的一種應用。因此,如何妥善設計光學片的結構,使得 液晶顯示器100具有較高的光線利用率,實為目前光學片應用于平面顯示器上亟待克服的 課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光學片,使得光線通過該光學片具有較高的偏振光分離效率以及 較高的光線利用率。 本發(fā)明提供另一種光學片,此光學片可降低入射光的能量損耗。
為具體描述本發(fā)明的內(nèi)容,在此提出一種光學片(optical sheet),此光學片包 括多層相互堆疊的光學各向異性膜(optical anisotropic film)。其中,每一光學各向 異性膜具有多個主軸折射率nx、 ny以及nz,其中nx、 ny為平面主折射率(in-plane main refractive index) , nz為厚度方向折身寸率(thickness-wise refractive index)。此夕卜, 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的主軸折射率nx為這些主軸折射率nx、ny以及nz中的最大值或最小 值,并且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具有光軸,而光軸的方向為主軸折射率nx的主軸方向。光學 片中多層光學各向異性膜的各光軸在光學各向異性膜的厚度方向沿著預設方向依序旋轉, 且這些光軸的總旋轉角度大于等于360度。
為具體描述本發(fā)明的內(nèi)容,在此提出另一種光學片,此光學片包括多層相互堆疊 的光學各向異性膜以及入/4相位差膜片,其中入/4相位差膜片配置于這些光學各向異性 膜上。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具有多個主軸折射率nx、ny以及nz,其中nx、ny為平面主折射率 (in-plane main refractive index) ,nz為厚度方向折身寸率(thickness-wise refractive index)。此外,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的主軸折射率nx為這些主軸折射率nx、 ny以及nz中 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并且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具有光軸,而光軸的方向為主軸折射率nx的 主軸方向。前述的光學各向異性膜的各個光軸在光學各向異性膜的厚度方向沿著預設方向 依序旋轉,且這些光軸的總旋轉角度大于等于360度。 本發(fā)明的光學片具有多層相互堆疊且光軸在厚度方向沿著預設方向依序旋轉的 光學各向異性膜,并且這些光軸的總旋轉角度大于等于360度,使得入射光通過此光學片 后成為兩道偏振方向不同的偏振光,其中偏振方向與預設方向相同的偏振光被光學片反射 再利用,另一偏振光則穿透光學片。因此,本發(fā)明的光學片可降低入射光的能量損耗。
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優(yōu)選實施例,并配合所附 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繪示已知一種液晶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2A繪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一種光學片的剖面示意圖。 圖2B為根據(jù)圖2A中其中之一光學各向異性膜所繪示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圖2C為根據(jù)圖2A的光學片所繪示的立體示意圖。 圖2D繪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另一種光學片的立體示意圖。 圖2E及圖2F繪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另六種光學片的剖面示意圖。 圖3A繪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一種光學片的剖面示意圖。 圖3B繪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另一種光學片的剖面示意圖。 圖3C繪示的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偏振光反射率與偏振光波長的關系圖。 圖3D繪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又一種光學片的剖面示意圖。 圖4繪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一種光學片的剖面示意圖。 圖5繪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一種光學片的剖面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0 :液晶顯示器 IIO:液晶顯示面板 120 :背光源 110a:上偏光片 110b:上基禾反 110c:液晶層 110d:下基板 110e:下偏光片 200、200A、200R、200G、200B、200R, 、200G, 、200B, 、300、300A、300B、400、500 :光學
片
5
202、204、206、208、210、212、302R、304R、306R、308R、310R、312R、302G、304G、306G、
308G、310G、312G、302B、304B、306B、308B、310B、312B :光學各向異性膜 510:A/4相位差膜片 A、 A202 、 A204、 A206、 A208、 A210、 A212 :光車由 d、 dK1、 dG1、 dB1、 dK1 d肪、dG1 dG6、 dB1 dB6、 dK1, d肪,、dG1, dG6, 、 dB1, dB6, 厚度 dT、 dK、 dG、 dB、 dK, 、 dK, 、 d/ :螺距 Dl :厚度方向 D2:預設方向 L :光線 L『Ltk:紅光 LpLT(;:綠光 1^、1^:藍光 LK、 LT :偏振光 nx、ny、nz :主軸折射率 9 :總旋轉角度e p e 2、 e 3、 e 4、 e 5 :夾角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的光學片具有特殊結構,光線在通過光學片時可通過此特殊結構而獲得預 期的光學效果。具體而言,光線通過光學片后會成為偏振光線,其中部分偏振光線會穿透光 學片,而其余部份偏振光線則會被光學片反射回來再利用。在以下實施例中,將針對光學片 的結構及光線通過光學片的機制來進行說明。
第一實施例
圖2A繪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一種光學片的剖面示意圖,而圖2B為根據(jù)圖2A中其 中之一光學各向異性膜所繪示的局部立體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2A及圖2B,本實施例的 光學片200包括多層光學各向異性膜(opticalanisotropic f ilm) 202、204、206、208、210、 212,其中多層光學各向異性膜202、204、206、208、210、212相互堆疊。在此需要注意的是, 本實施例繪示六層光學各向異性膜202、204、206、208、210、212僅用以說明,并非限制本發(fā) 明的光學片200的結構。此外,在其他實施例中,光學片200也可進一步于兩相鄰光學各向 異性膜(例如202、204或204、206...等)之間配置光學各向同性膜(optical isotropic film)。 承上述,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202 212具有多個主軸折射率nx、 ny以及nz,其 中nx、 ny為平面主折射率(in-plane main refractive index),而nz為厚度方向折射率 (thickness-wise refractive index),換言之,光線在光學各向異性膜中的行進速率依據(jù) 膜層的不同方向而有不同的表現(xiàn)。另外,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202 212的主軸折射率nx 為主軸折射率nx、ny以及nz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進一步而言,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202 212的主軸折射率nx是以在這些主軸折 射率nx、ny以及nz中的最大值為例,換句話說,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202 212屬于正折射率各向異性(positive refractiveindex anisotropy)的材料,艮卩An> 0。當然,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202 212的主軸折射率nx也可以是這些主軸折射率nx、ny 以及nz中的最小值,而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202 212屬于負折射率各向異性(negative refractiveindex anisotropy)的材料,即An<0。此外,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202 212 具有光軸A,且光軸A的方向為主軸折射率nx的主軸方向。換言之,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 202 212在其光軸A的方向上的折射率為主軸折射率nx。 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202 212的主軸折射率nx、ny以及nz滿足 ny = nz # nx的關系式。也就是說,在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202 212中,光軸A的折射 率nx構成非尋常光折射率(Extraordinary refractiveindex)ne,而垂直光軸A方向的折 射率ny、nz構成尋常光折射率(Ordinaryrefractive index)no。因此,在本發(fā)明的部分實 施例中,主軸折射率nx、ny以及nz與非尋常光折射率ne以及尋常光折射率no的關系滿足 ne = nx與no = ny = nz的關系式,而使得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可視為具有單光軸的雙折 射(birefringence)材料。簡言之,本實施例的光學片200具有雙折射特性,并可使光線L 通過任一光學各向異性膜202 208或210后成為兩道偏振光LT及LK(將詳述于后)。然 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也可以是具有雙光軸的雙折射材料,則光學各向 異性膜的主軸折射率nx、 ny與nz滿足nx # ny # nz的關系式。 承上述,光學片200中各個光學各向異性膜202 212是以具有相同的主軸折射 率nx、ny與nz為優(yōu)選。然而,當光學片200中相鄰的光學各向異性膜(例如202、204等) 的主軸折射率nx具有實質上小于等于0.05的差異時,光學片仍具有良好的光學表現(xiàn)。同 理可推知,相鄰的光學各向異性膜的主軸折射率ny或主軸折射率nz也可具有實質上小于 等于0.05的差異。換言之,本發(fā)明也允許少部份因工藝因素或其他因素而導致光學片200 中相鄰的光學各向異性膜(例如202、204等)的主軸折射率nx、ny或nz具有些微差異。
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202 212具有表面S。理論上,在每一光學 各向異性膜202 212中,主軸折射率nx的主軸方向與表面S之間的夾角是以0度為優(yōu)選。 然而,在本發(fā)明的光學片200中,光學各向異性膜的主軸折射率nx的主軸方向即使與表面 S之間的夾角為約略等于IO度時,本發(fā)明的光學片200亦能達到穿透部分偏振光線以及反 射另一部份偏振光線的功效。換言之,本發(fā)明允許少部份因工藝因素或其他因素而導致主 軸折射率nx、 ny或nz的主軸方向與表面S之間的夾角不為0度的情形。
圖2C為根據(jù)圖2A的光學片的立體示意圖。請參照圖2C,在本實施例的光學片200 中,各個光學各向異性膜202 212的光軸A在光學各向異性膜202 212的厚度方向Dl 沿著預設方向D2依序旋轉。值得說明的是,預設方向D2可以是逆時針方向、順時針方向 或是其他合適方向,在本實施例中是以逆時針方向為例進行說明。這些光軸A的總旋轉角 度9例如是等于360度。如此,光線L入射光學片200后依據(jù)光學各向異性膜202 212 中該些光軸的旋轉方向而分為兩道偏振方向相反的偏振光LT及LK。在本實施例中,偏振光 LT為左旋圓偏振光,且偏振光LT會逆著光軸A的旋轉方向(即預設方向D2)而穿透光學片 200。另一方面,而光線L中偏振方向與光軸A的旋轉方向(即預設方向D2)相同的部分會 被光學片200反射而使得偏振光LK成為右旋圓偏振光。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預設方向 D2亦可以視產(chǎn)品的應用范圍而選擇性設計為順時針方向,如此光學片200便可反射左旋圓 偏振光,而使右旋圓偏振光穿透,視應用需求而定。
在此需要說明的是,總旋轉角度9是以實質大于等于360度所形成的光學片200 為原則,意即,各個光學各向異性膜202 212之間允許少部份因工藝因素或其他因素而導 致總旋轉角度9不等于360度的情形。 請同時參照圖2A及圖2C,當總旋轉角度實質上等于360度時,光學各向異性膜 202 212的厚度d總和可構成螺距dT (pitch)。舉例來說,本實施例的光學片200例如 是由六層光學各向異性膜202 212所構成,令依序堆疊的光學各向異性膜202、204、206、 加S、210、212的光軸為A2。2、 A2。4、 A2。6、 A2。8、 A21。、 A212,且夾角e工 e 5依序為A2。2與A2。4之 間、A簡與A206之間、A加6與A208之間、A,與A210、A210與A212之間的夾角。如圖2C所示,A202、 A2。4、A2。6、A2。8、A21。、A212沿著逆時針方向依序旋轉,且兩相鄰的光學各向異性膜的光軸之間的 夾角^ 95實質上為72度。如此,便可類推其他組合。 特別一提的是,如圖2D所示,在其他實施例中,當光學片200A例如是由五層光學 各向異性膜202 210所構成且兩相鄰的光學各向異性膜的光軸之間的夾角e工 94皆 為90度時,光學片200A可為反射式濾光片。 本實施例的光學片200提供一種將光線分為偏振方向不同的偏振光的結構,使得 一部分偏振化的光線自光學片200的表面出射,而另一部份偏振化的光線自原入射表面反 射再利用,并且本發(fā)明的光學片200將光線分離為上述的出射偏振光以及上述的反射偏振 光線的分離效率高。詳言之,在本實施例中,光線L被分離為兩道偏振光LT以及偏振光LK 的分離率可以定義為左旋偏振光在穿透的偏振光LT中的比例,或者定義為右旋偏振光在反 射的偏振光k中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穿透率與反射率總和為100%的考量時,當光 學片200是以較多的光學各向異性膜所堆疊而成時,光學片200可使光線中穿透的偏振光 LT中的偏振方向以及反射的偏振光LK的偏振方向趨于一致。例如穿透的偏振光LT中僅具 有左旋偏振光,而反射的偏振光LK中僅具有右旋偏振光。此時,光學片200可使光線L具 有優(yōu)選的分離效率。 由上述可知,堆疊的光學各向異性膜202 212的層數(shù)與兩相鄰的光學各向異性 膜(例如202、204)的光軸A之間的夾角(例如9》具有相依關系,以使光學片200獲得 優(yōu)選的總旋轉角度e 。然而,在其他實施例的光學片中,兩相鄰的光學各向異性膜的光軸也
可具有不同的夾角,例如e工不等于e2。也就是說,在總旋轉角度e中,本發(fā)明并不限制 兩相鄰的光學各向異性膜的光軸A必需具有相同的夾角,可視實際工藝或設計需求而定。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具有螺距dT的光學片200可反射特定波長的偏振光線。詳細
而言,此處所謂的特定波長是指由中心波長A以及頻寬W所構成的波段而言,其中螺距dT
與中心波長A、頻寬W分別滿足A = (ne+no)/2XdT以及W = |(ne-n0)XdT|的關系式。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此具有螺距dT的光學片200可使特定波長的偏振光線穿透。舉例而言, 如圖2E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當光線L通過具有螺距dK的光學片200R時,且光學片200R的 預設方向D2如上述的逆時針方向時,光學片200R適于反射具有偏振方向為右旋圓偏的紅 光LKK,而具有偏振方向為左旋圓偏的紅光LTK則會穿透光學片200R。同理,當光線L分別通 過具有螺距de或螺距dB的光學片200G或200B時,光學片200G以及200B則可分別反射具 有偏振方向為右旋圓偏的綠光LKe以及藍光!^,而具有偏振方向為左旋圓偏的綠光LTC以及 藍光LTB則會分別穿透光學片200G以及200B。 在本實施例中,光學片200中各個光學各向異性膜202 212的厚度例如是具有相同的厚度。如圖2E所示,螺距dK、de與dB例如是分別由六層相同的厚度dK1、dei與dB1所 構成。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光學片中各個光學各向異性膜的厚度也可具有不同的厚度。 以圖2F為例,光學片200R'、200G'與200B,的螺距dK,、 dG,與dB,例如是分別由不同的厚 度dK1, dK6,、 dG1, dG6,與dB1, dB6,所構成。簡言之,在每一螺距中,本發(fā)明并不限制 各個光學各向異性膜的厚度必需相同。 由上述可知,在本實施例中,光學片200、200R、200G、200B、200R'、200G'與200B'
可分別透過調(diào)整螺距dT、dpd。de、d/、(V與dB'的大小以獲得特定波長的特定偏振光,其中
部分特定偏振方向的光線會穿透光學片,而另一部分的特定偏振方向的光線則會被反射。 傳統(tǒng)上,液晶顯示器中的偏振片可使光源所發(fā)出的部分光線穿透,而其余的光線
則會在通過偏振片的過程中而損失,而導致光源所發(fā)出的光線在液晶顯示器中發(fā)生能量耗
損的情形,使得被光源所發(fā)出的光線無法得到有效的利用。本發(fā)明不同于已知,將本發(fā)明的
光學片應用于液晶顯示器中時,則被光學片所反射的光線可再通過具有反射特性的材料或
裝置而再次入射光學片中,使液晶顯示器中的光線可被充份地利用,進而提升液晶顯示器
的亮度表現(xiàn)。第二實施例
圖3A繪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一種光學片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3A,本實施 例與第一實施例相類似,而二者主要差異在于本實施例的光學片300具有多個螺距dK、 de 與dB,且構成螺距de的一組光學各向異性膜302G 312G位于構成螺距dK的一組光學各向 異性膜302R 312R以及構成螺距dB的一組光學各向異性膜302B 312B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每一螺距dK、de或dB的光學各向異性膜302R 312R、302G 312G 或302B 312B的組合適于反射不同特定波長的偏振光線。其中,偏振光線的偏振方向可 通過光學各向異性膜302R 312R、302G 312G或302B 312B中各光軸的旋轉方向來決 定,本發(fā)明并不加以限制。舉例來說,在本實施例中,構成螺距dK的光學各向異性膜302R 312R的組合適于反射特定偏振方向的紅光,構成螺距de的光學各向異性膜302G 312G的 組合適于反射特定偏振方向的綠光,而構成螺距dB的光學各向異性膜302B 312B的組合 適于反射特定偏振方向的藍光。因此,將本實施例的光學片300應用于液晶顯示器中,則有 助于降低光源的能量損耗,以提升液晶顯示器的整體亮度表現(xiàn)。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的構成螺距的光學各向異性膜具有相同的厚度。具體而言,構 成螺距dK的光學各向異性膜302R 312R具有相同的厚度c^,構成螺距de的光學各向異 性膜302G 312G具有相同的厚度dei,構成螺距dB的光學各向異性膜302B 312B具有相 同的厚度dB1。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構成螺距的光學各向異性膜也可具有不同的厚度。
較特別的是,本實施例的光學片中每一層光學各向異性膜也可以采厚度漸增或厚 度漸減的方式而排列,其中光學片的總旋轉角度的各個夾角亦會隨之漸增或漸減。舉例來 說,圖3B繪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另一種光學片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3B,光學片 300A由構成螺距dK的一組光學各向異性膜302R 312R、構成螺距de的一組光學各向異性 膜302G 312G與構成螺距dB的一組光學各向異性膜302B 312B所組成。由圖3B可知, 分別構成螺距dK、 de與dB的每一層光學各向異性膜302R 312R、302G 312G與302B 312B的每一厚度dK1 dK6、dG1 dG6與dB1 dB6例如是逐漸減少。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 上述的厚度dK1 d肪、dG1 dG6與dB1 dB6也可以為逐漸增加。
9
由于光學片300A使入射光線L分離為兩道偏振光LT以及偏振光LK,當同一螺距中 的每一層光學各向異性膜的厚度是以上述的漸減(或漸增)的方式而排列時,偏振光K可 具有較大的頻寬。在優(yōu)選實施例中,偏振光LK的頻寬為可見光(即白光)的頻寬,如圖3C 所繪示的偏振光反射率與偏振光波長的關系圖。 值得一提的是,光學各向異性膜302R 312R、302G 312G、302B 312B還可進 一步堆疊成具有多個螺距4、多個螺距de或多個螺距dB的光學片300'。舉例來說,如圖3D 所示,光學片300'包括兩組具有螺距dK的光學各向異性膜302R 312R、兩組具有螺距de 的光學各向異性膜302G 312G以及兩組具有螺距dB的光學各向異性膜302B 312B。其 中,每一螺距中的厚度視實際產(chǎn)品而定,本發(fā)明并不加以限定。由于光學片300'具有多個 相同螺距的光學各向異性膜,因此,入射光通過光學片200后可得到優(yōu)選的分離效果。
第三實施例
圖4繪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一種光學片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4,本實 施例與第二實施例相類似,而二者主要差異在于構成螺距dK、 de與dB的光學各向異性膜 302G 312G、302R 312R與302G 312G的配置關系。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的光學片 400中,構成螺距de的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302G 312G例如是位于構成螺距dK的每一光 學各向異性膜302R 312R以及構成螺距dB的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302B 312B之間。
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構成螺距d"de或de的任一光學各向異性膜302R 312R、 302G 312G或302B 312B也可以采任意交錯的堆疊型式。舉例來說,構成螺距de的其 中之一光學各向異性膜302G位于構成螺距dK的其中的二光學各向異性膜302R與304R之 間,構成螺距de的其中之一光學各向異性膜304G位于構成螺距dB的其中的二光學各向異 性膜302B與304B之間...等型式,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此外,具有同一螺距的各個光學 各向異性膜可具有相同的厚度,也可具有不同的厚度。
第四實施例
圖5繪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一種光學片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5,本實施例 與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類似,相較于前述實施例,本實施例的光學片500進一步包括 入/4相位差膜片510,而使得本實施例的光學片500構成線偏振片。其中,多層光學各向異 性膜202 212相互堆疊,且A /4相位差膜片510例如是配置于光學各向異性膜上。
由上述可知,本實施例的光學片500具有雙折射特性,因此光線L通過光學片500 后會成為兩道偏振方向不同的偏振光LT及偏振光LK。并且透過A /4相位差膜片510的設 置,可以使得本實施例的偏振光LT及LK轉為線偏振光。 因此,本實施例的光學片500具有上述實施例的優(yōu)點,將光學片500應用于液晶顯 示器中,則可降低液晶顯示器的光源的能量損耗。此外,本實施例的光學片500可采用上述 實施例的各種型態(tài)的設計結構,以因應各種產(chǎn)品的需求。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光學片利用各個光學各向異性膜的光軸的適當配置,以使光
線中特定偏振方向的偏振光得以反射后再利用。將本發(fā)明的光學片應用于液晶顯示器中,
則可有效降低液晶顯示器的光源的能量損耗,進而提升液晶顯示器的亮度表現(xiàn)。 雖然本發(fā)明已以優(yōu)選實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所屬技術
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
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權利要求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
一種光學片,包括多層光學各向異性膜,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相互堆疊,每一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具有多個主軸折射率nx、ny以及nz,其中nx、ny為平面主折射率,nz為厚度方向折射率,且每一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的主軸折射率nx為所述主軸折射率nx、ny以及nz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每一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具有光軸,且所述光軸的方向為所述主軸折射率nx的主軸方向,其中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的所述光軸在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的厚度方向沿著預設方向依序旋轉,且所述光軸的總旋轉角度實質大于等于360度。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片,其中每一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的所述主軸折射率nx、ny以及nz滿足ny = nz # nx或nx # ny # nz的關系式。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光學片,其中每一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的所述主軸折射率nx為所述主軸折射率nx、ny以及nz中的最大值,每一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為正折射率向異性。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片,其中所述預設方向包括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片,其中所述光軸依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的厚度方向的總旋轉角度等于360度時,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的厚度總和構成螺距,且具有所述螺距的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適于反射特定波長的偏振光線。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光學片,其中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具有多個螺距,每一螺距的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的組合適于反射不同特定波長的偏振光線。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學片,其中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具有第一螺距、第二螺距以及第三螺距,構成所述第二螺距的一組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位于構成所述第一螺距的一組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以及構成所述第三螺距的一組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之間。
8.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學片,其中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具有第一螺距、第二螺距以及第三螺距,構成所述第二螺距的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位于構成所述第一螺距的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以及構成所述第三螺距的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之間。
9.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學片,其中具有同一螺距的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具有相同的厚度。
10.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學片,其中具有同一螺距的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具有不同的厚度。
11.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片,其中兩相鄰的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的所述光軸具有相同的夾角。
1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片,其中兩相鄰的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的所述光軸具有小于等于90度的夾角。
1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片,其中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具有表面,在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中,所述主軸折射率nx的主軸方向與所述表面之間的夾角小于等于10度。
1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片,所述光學片為圓偏振片。
1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片,還包括光學各向同性膜,配置于兩相鄰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之間。
16. —種光學片,包括多層光學各向異性膜,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相互堆疊,每一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具有多個主軸折射率nx、 ny以及nz,其中nx、 ny為平面主折射率,nz為厚度方向折射率,且每一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的主軸折射率nx為所述主軸折射率nx、ny以及nz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每一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具有光軸,且所述光軸的方向為所述主軸折射率nx的主軸方向,其中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的所述光軸在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的厚度方向沿著預設方向依序旋轉,且所述光軸的總旋轉角度實質大于等于360度;以及入/4相位差膜片,配置于所述光學各向異性膜上。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學片,所述光學片為線偏振片。
全文摘要
一種光學片,此光學片包括多層光學各向異性膜相互堆疊。其中,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具有多個主軸折射率nx、ny以及nz,其中nx、ny為平面主折射率,nz為厚度方向折射率。此外,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的主軸折射率nx為主軸折射率nx、ny以及nz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每一光學各向異性膜具有光軸,且光軸的方向為主軸折射率nx的主軸方向。光學片中光學各向異性膜的各個光軸在光學各向異性膜的厚度方向沿著預設方向依序旋轉,且這些光軸的總旋轉角度大于等于360度。
文檔編號G02B5/30GK101738666SQ20081017407
公開日2010年6月16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1月13日
發(fā)明者林暉雄, 鄭至成 申請人:財團法人工業(yè)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