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照明裝置、顯示裝置和電視接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照明裝置、顯示裝置和電視接收裝置。
背景技術:
例如,液晶電視的顯示裝置等,使用自身不發(fā)光的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中,一般具備背光源裝置作為照明用的裝置。背光源裝置具有底座和配置在底座的正面一側(顯示面板側)的多根熒光管,熒光管被安裝于底座的燈夾保持(例如,專利文獻1)。在底座中的比熒光管靠近顯示面板側的位置,具備使熒光管的光均勻擴散的擴散板,在燈夾設置有向著擴散板側突出的突出銷。該突出銷從熒光管側支承擴散板,以限制擴散板向著熒光管側的撓曲或翹曲。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8-288047號公報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但是,背光源裝置中,由于熒光管的點亮、熄滅等,溫度環(huán)境改變,因此與此相伴擴散板出現(xiàn)熱膨脹、熱收縮。于是,擴散板的振動傳導到支承該擴散板的燈夾的突出銷,傳播來的振動可能會造成燈夾與底座的摩擦導致產(chǎn)生吱嘎聲。這樣的吱嘎聲會降低產(chǎn)品的質量,所以急需解決對策。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就是鑒于上述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防止質量下降的照明裝置、顯示裝置和電視接收裝置。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本發(fā)明的照明裝置包括燈;底座,其用于配置上述燈;光學部件,其配置于與上述底座夾著上述燈的位置;燈夾,其安裝于上述底座,保持上述燈,并且具有向上述光學部件突出的突出銷;和緩沖件,其設置于上述燈夾與上述底座之間。根據(jù)這樣的結構,燈夾的振動被緩沖件吸收。因此,與燈夾與底座直接摩擦的情況相比,能夠抑制吱嘎聲,所以能夠防止質量下降。另外,也可以為上述燈夾具有從與上述燈相反的一側與上述底座卡止的卡止部;和基底部,在上述基底部與上述卡止部之間夾入上述底座,上述緩沖件至少設置于上述基底部與上述底座之間。另外,也可以為上述燈夾具有從與上述燈相反的一側與上述底座卡止的卡止部, 上述緩沖件至少設置于上述卡止部與上述底座之間。另外,也可以為上述緩沖件由熱傳導率低于上述燈夾的樹脂材料構成。根據(jù)這樣的結構,燈的熱難以從燈夾經(jīng)緩沖件到達底座。這里,如果燈的熱從燈夾經(jīng)由緩沖件傳到底座而進行放熱,則燈中被燈夾保持的部分與其他部分相比,溫度變低,所以可能導致該部分的亮度變低而產(chǎn)生不均。但是,由于燈的熱難以經(jīng)緩沖件到達底座,所以能夠防止產(chǎn)生不均。
另外,也可以為上述緩沖件是發(fā)泡體。另外,也可以為上述燈夾具有從與上述燈相反的一側與上述底座卡止的卡止部, 在上述底座設置有被插入上述卡止部的插入孔,上述緩沖件配置在面臨上述插入孔的位置,并且呈黑色。根據(jù)這樣的結構,緩沖件吸收光,所以能夠使燈的光難以從底座的插入孔漏出。另外,也可以為上述緩沖件與上述燈夾粘接。另外,也可以為上述緩沖件與上述底座粘接。本發(fā)明的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照明裝置;和利用來自該照明裝置的光進行顯示的顯示面板。另外,也可以為上述顯示面板是使用液晶的液晶面板。本發(fā)明的電視接收裝置包括上述顯示裝置。發(fā)明的效果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能夠防止質量下降的照明裝置、顯示裝置和電視接收裝置。
圖1是表示實施方式1涉及的電視接收裝置的大致結構的分解立體圖。圖2是表示液晶顯示裝置的大致結構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液晶顯示裝置的局部放大截面圖。圖4是表示燈夾安裝到底座之前的狀態(tài)的局部放大截面圖。圖5是燈夾的背面圖。圖6是實施方式2涉及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局部放大截面圖。圖7是燈夾的背面圖。圖8是實施方式3涉及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局部放大截面圖。圖9是燈夾的背面圖。附圖標記說明TV 電視接收裝置10 液晶顯示裝置(顯示裝置)11 液晶面板(顯示面板)20 背光源裝置(照明裝置)21:放電管(燈)22 底座24:擴散板(光學部件)27 插入孔30 燈夾32:卡止部33 基底部34 突出銷40、50、60 緩沖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方式1>下面,參照圖1 圖5,詳細說明將本發(fā)明具體化的實施方式1。在本實施方式中,例舉了具備液晶顯示裝置10(顯示裝置)的電視接收裝置TV。 如圖1所示,電視接收裝置TV包括液晶顯示裝置10 ;以從正面和背面夾著的方式收容該液晶顯示裝置10的機殼Ca、Cb ;電源P ;用于接收電視播放等的調諧器T ;和臺座S。液晶顯示裝置10以顯示面向著大致垂直的方向的縱置姿勢收容在機殼Ca、Cb內(nèi)。以下,以圖1 的左下側(電視接收裝置TV的正面?zhèn)取@示側)作為正面方向、以右上側作為背面方向,并以上側作為上方、以下側作為下方,說明各構成部件。從正面背面方向觀察,液晶顯示裝置10的整體為橫長的矩形狀,具有能夠顯示圖像的液晶面板11 (相當于本發(fā)明的顯示面板);和向著液晶面板11照射光的作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裝置20(相當于本發(fā)明的照明裝置),這些部件由邊框12等的保持部件保持為一體。液晶面板11具有形成為橫長的矩形狀的一對透明的(具有透光性)的玻璃制基板;和設置于兩基板之間并且光學特性隨著電壓的施加而產(chǎn)生變化的液晶層(未圖示)。另外,液晶面板11的正面和背面貼附有偏光板11A、11B(參照圖3)。如圖2所示,液晶面板11以在配置于正面一側的邊框12與配置于背面?zhèn)鹊目蚣?13之間夾有周邊部的方式被固定。邊框12和框架13是金屬制的(例如鋁制),且成為沿著液晶面板11的周邊部的(包圍液晶面板11的顯示區(qū)域)橫長的框狀。背光源裝置20是所謂的直下型背光源裝置20,設置在液晶面板11的背面正下方。背光源裝置20包括在正面一側配置有放電管21 (相當于本發(fā)明的燈)的底座22。 底座22是金屬制的,包括形成為平板狀的底板22A、和從底板22k的周邊向著正面一側立起的側板22B,成為整體向著正面一側開口的淺盤狀。底板22A在俯視時成為比液晶面板11 大一圈的橫長的矩形狀。底座22、邊框12和框架13通過未圖示的螺釘相互固定。此外,在底座22的背面安裝有對放電管21的驅動進行控制的逆變器基板23。在底座22的開口(與底座22夾著放電管21的位置)配置有擴散板對(相當于本發(fā)明的光學部件)。擴散板M是在合成樹脂制的板狀部件中分散混合有光散射粒子的部件,具有使作為線狀光源的放電管21的光擴散的功能。另外,在擴散板M的正面一側設置有光學片25。光學片25,層疊有多片具有不同功能的片,例如,從背面?zhèn)乳_始依次是擴散片、透鏡片和反射型偏光板。光學片25具有使從放電管21射出而透過擴散板M后的光轉變?yōu)槊鏍畹墓獾墓δ堋U散板M和光學片25都是橫長的矩形狀,其周邊部被夾在框架13與底座22的側板22B或后述的保持件觀之間被保持。在底座22的底板22A的表面,鋪設有將來自放電管21的光向著正面一側(擴散板對側)反射的反射片26。反射片沈是合成樹脂制的,其表面為反射性優(yōu)良的白色,沿著底座22的底板22A的表面(內(nèi)表面),成為大致覆蓋其整個區(qū)域的橫長的矩形狀。在底座22的底板22k和反射片沈,設置有用于插入后述的燈夾30的卡止部32的插入孔27。插入孔27形成在底座22的底板22k和反射片沈處的安裝燈夾30的安裝位置,分別呈矩形狀,從正面背面方向貫通反射片沈和底板22A。
在底座22的內(nèi)部(由底板22A和側板22B包圍的部分),收容有多根向著液晶面板11照射光的放電管21 (本實施方式中是冷陰極管)。放電管21是細長的管狀,各自的軸線以與底座22的長邊方向一致朝向,相互隔開一定間隔并列配置。放電管21的兩端部 (設置有電極的非發(fā)光部)被保持件觀覆蓋,中間部被后述的燈夾30保持。保持件觀是光的反射性優(yōu)良的呈白色的合成樹脂制,成為沿著底座22的周邊中在短邊方向上延伸的邊緣的細長的大致箱型。背光源裝置20具有多個保持放電管21的燈夾30。燈夾30為合成樹脂制(例如聚碳酸酯制),表面是光的反射性優(yōu)良的白色。燈夾30包括把持放電管21的燈把持部31 ; 插入到插入孔27中并從背側方向(插入方向的前方)與底座22卡止的卡止部32 ;和基底部33,在該基底部33與卡止部32之間夾入底座22和反射片26 (參照圖3)?;撞?3是細長的大致矩形狀的板狀,在其中央位置(長邊方向和短邊方向上的接近中央位置),設置有向著擴散板M突出的突出銷34。突出銷34是直徑尺寸向著突出端逐漸變小的大致圓錐狀,其突出尺寸大于燈把持部31的突出尺寸。該突出銷34從背面?zhèn)戎С袛U散板M,從而限制向擴散板M的背面?zhèn)?放電管21 —側)的撓曲或翹曲。在基底部33的長邊方向的兩端部設置有一對燈把持部31,一對燈把持部31的間隔與放電管21的并列間距一致。各燈把持部31具有夾持放電管21的一對臂部31A,整體為向正面一側開口的大致環(huán)狀。一對臂部31A從基底部33向著正面一側呈懸臂狀立起,能夠在相互接近、遠離的方向上彈性變形。燈把持部31以一對臂部31A的相對方向與基底部 33的長邊方向一致的朝向設置。此外,臂部31A呈大致圓弧狀彎曲。在一對臂部31A的靠近前端的位置,設置有向內(nèi)突出的一對保持突起31B,該一對保持突起31B設置為與由燈把持部31把持的放電管21的正面一側的大致一半的部分接觸。在基底部33的背面設置有一對卡止部32,位于基底部33的長邊方向的兩端部 (一對燈把持部31的正背面?zhèn)鹊奈恢?。卡止部32具有從基底部33向背面?zhèn)韧怀龅幕?32A、從基部32A的前端向基底部33 —側折返,與基部32A的一側相對配置的一對卡止腳 32B?;?2A是從基底部33的背面大致垂直突出的棱柱狀,其截面形狀是基底部33 的短邊方向上較長的大致矩形(參照圖5)?;?2A的軸向尺寸(正面背面方向尺寸)大于將底座22的厚度尺寸與反射片沈的厚度尺寸相加得到的尺寸,在燈夾30安裝于底座22 的狀態(tài)下,大致一半是向底座22的背面?zhèn)韧怀龅某叽?參照圖幻。此外,基部32A位于燈把持部31的一對臂部3IA的相對方向的中央。一對卡止腳32B從基部32A的突出端(背面?zhèn)榷?呈懸臂狀向正面一側延伸??ㄖ鼓_32B呈從與基部32A的連結端向著自由端側逐漸離開基部32A的傾斜姿勢,能夠以連結端為支點在與基部32A接近、遠離的方向上進行彈性變形??ㄖ鼓_32B的寬度尺寸(在沿著基底部33的短邊方向的方向上的寬度尺寸)比基部32A的相同方向上的寬度尺寸稍小,從連結端到自由端大致一定(參照圖5)。在卡止腳32B的前端部(自由端部)形成有與底座22的背面卡止的卡止面35。 卡止面35與基底部33的背面大致平行,在卡止面35與基底部33之間,在卡止腳32B的自然狀態(tài)下,隔開比將底座22的厚度尺寸與反射片沈的厚度尺寸相加而得的尺寸稍大的尺
另外,在卡止腳32B的前端部,設置有進入到插入孔27內(nèi)的進入部36。進入部36 比卡止面35更加向正面一側突出,進入部36的卡止面35 —側(與基部32A相反的一側) 的面,成為從卡止面35大致垂直立起的進入面37。在燈夾30安裝于底座22的狀態(tài)下,進入面37與插入孔27的周面相對配置。全部的燈夾30以基底部33的長邊方向與放電管21的并列方向一致(與放電管 21的軸向大致正交)的朝向,分散安裝在底座22的長邊方向的中間部。在燈夾30與底座22 (反射片26)之間設置有緩沖件40。緩沖件40由熱傳導率比燈夾30低的黑色樹脂(本實施方式中為聚氨酯)構成,表面呈黑色。緩沖件40為片狀,具有設置于基底部33與底座22之間的第一緩沖件40A ;和設置于卡止部32與底座22之間的第二緩沖件40B。緩沖件40的厚度尺寸整體上大致一定。 第一緩沖件40A和第二緩沖件40B按每個卡止部32設置,通過未圖示的粘接劑粘接于燈夾 30。此外,第一緩沖件40A與第二緩沖件40B分體設置。第一緩沖件40A粘接在基底部33的背面。第一緩沖件40A呈包圍插入孔27的整個周的大致矩形的框狀,粘貼在基底部33的背面中的包圍各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位置, 各基部32A分別位于第一緩沖件40A的大致中心(參照圖幻。此外,第一緩沖件40A中與基底部33的長邊方向相對的部分分別位于燈把持部31的臂部31A的背面?zhèn)?參照圖4)。第二緩沖件40B分別粘接在一對卡止腳32B的前端部中的進入面37和卡止面35。 各第二緩沖件40B成為沿著進入面37和卡止面35的整個面彎曲為截面L字形的形狀。接著,說明燈夾30的安裝。用手指夾住各燈夾30的突出銷34,將一對卡止部32分別以與插入孔27相對的方式對位,將燈夾30向底座22 —側靠近。于是,各卡止部32的一對卡止腳32B與插入孔27 的孔緣抵接,向著接近基部32A的方向彈性變形,各卡止部32插入到插入孔27中。并且, 在各卡止部32的卡止面35到達底座22的背面?zhèn)鹊耐瑫r,各卡止腳32B彈性恢復,卡止面 35分別與底座22的背面卡止,并且進入部36的進入面37接近插入孔27的周面。這時, 第二緩沖件40B中,貼于卡止面35的部分,夾在底座22的背面(插入孔27的孔緣部的背面)與卡止面35之間,成為與底座22接觸的狀態(tài),貼于進入面37的部分夾在插入孔27的周面與進入面37之間,成為與底座22接觸的狀態(tài)。另外,第一緩沖件40A夾在基底部33 與底座22的底板22A(反射片26)之間,成為與底座22接觸的狀態(tài)。這樣,在第一緩沖件 40A和第二緩沖件40B設置于燈夾30與底座22之間的狀態(tài)下,燈夾30安裝于底座22。下面,說明上述結構的實施方式1的作用和效果。當由放電管21的點亮、熄滅等導致背光源裝置20的溫度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擴散板M 熱膨脹、熱收縮時,振動會傳導到支承其的燈夾30的突出銷34。這時,本實施方式的背光源裝置20由于具有設置于燈夾30與底座22之間的緩沖件40,所以燈夾30的振動被緩沖件40吸收。因此,由于能夠抑制燈夾30與底座22直接摩擦而產(chǎn)生吱嘎聲,所以能夠防止品質下降。另外,緩沖件40由熱傳導率比燈夾30低的樹脂材料構成。由此,放電管21的熱難以從燈夾30經(jīng)緩沖件40到達底座22。這里,當放電管21的熱從燈夾30經(jīng)由緩沖件傳導到底座22而被放熱時,放電管21中的被燈夾30保持的部分與其他部分相比變?yōu)榈蜏兀摬糠值牧炼茸兊?,可能導致產(chǎn)生亮度不均。但是,由于放電管21的熱難以經(jīng)緩沖件40到達底座22,所以能夠防止產(chǎn)生這種不均。另外,緩沖件40呈黑色。由此,由于緩沖件40吸收光,所以能夠使放電管21的光難以從插入孔27漏出。<實施方式2>下面,參照附圖6和圖7,說明將本發(fā)明具體化的實施方式2中的電視接收裝置 TV。本實施方式的電視接收裝置TV與實施方式1的不同之處在于,緩沖件50—體包括設置于基底部33與底座22之間的部分;和設置于卡止部32與底座22之間的部分。此外,對于與實施方式1同樣的結構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省略說明。本實施方式中的電視接收裝置TV與實施方式1同樣,具備液晶顯示裝置10,該液晶顯示裝置10具有背光源裝置20 ;和利用來自該背光源裝置20的光進行顯示的液晶面板11。與實施方式1 一樣,背光源裝置20具有在正面一側配置有放電管21的底座22 ; 配置在與底座22夾著放電管21的位置的擴散板M ;和具有向擴散板M突出的突出銷34 并安裝于底座22以保持放電管21的燈夾30。與實施方式1同樣,在燈夾30與底座22(反射片26)之間,設置有緩沖件50。與實施方式1同樣,緩沖件50與燈夾30相比,其熱傳導率低,表面呈黑色。緩沖件50成為片狀,并且一體包括設置于基底部33與底座22之間的部分;和設置于卡止部32與底座22之間的部分。緩沖件50按每個卡止部32分別設置,通過未圖示的粘接劑粘接于燈夾30。緩沖件50呈從各卡止部32的外表面到基底部33的背面中各卡止部32的周圍的部分進行連續(xù)覆蓋的形態(tài)。此外,將緩沖件50中沿著基底部33的背面的部分稱為第一緩沖部50A,將沿著卡止部32的外表面的部分稱為第二緩沖部50B。第一緩沖部50A的外形形狀是比插入孔27大一圈的大致矩形。此外,第一緩沖部 50A以覆蓋燈把持部31相對于基底部33的投影部分的方式粘貼。第二緩沖部50B設置在第一緩沖部50A的大致中央部分。第二緩沖部50B粘貼在卡止部32的外表面(除去一對卡止腳32B與基部32A相互的相對面之后的整個表面)。具體而言,第二緩沖部50B粘貼在一對卡止腳32B的進入面37、卡止面35、與基部32A相反的一側的面(安裝操作時與插入孔27的孔緣接觸的接觸面)、卡止腳32B和基部32A的兩側面(與相互相對的面大致正交的側面)。第一緩沖部50A與第二緩沖部50B之間的部分是沿著插入孔27的周面配置的第三緩沖部50C。第三緩沖部50C與第一緩沖部50A大致垂直,成為從第二緩沖部50B中沿著進入面37的部分,沿該面方向向正面一側立起的形狀。在將燈夾30安裝于底座22的狀態(tài)下,第一緩沖部50A成為夾在基底部33與底座 22的底板22A(反射片26)之間而與底座22接觸的狀態(tài),第二緩沖部50B中貼于卡止面35 的部分成為夾在底座22的背面(插入孔27的孔緣部的背面)與卡止面35之間而與底座 22接觸的狀態(tài),貼于進入面37的部分成為夾在插入孔27的周面與進入面37之間而與底座 22接觸的狀態(tài)。另外,第三緩沖部50C成為沿著插入孔27的周面配置的狀態(tài)。
根據(jù)按照上述方式構成的實施方式2,與實施方式1同樣,燈夾30的振動被緩沖件 50吸收,與燈夾30和底座22直接摩擦的情況相比,能夠抑制吱嘎聲,所以能夠防止品質的下降。<實施方式3>下面,參照圖8和圖9,說明將本發(fā)明具體化的實施方式3涉及的電視接收裝置 TV。本實施方式的電視接收裝置TV與實施方式1的不同之處在于,緩沖件60按照遍及一對卡止部32的方式一體包括設置于基底部33與底座22之間的部分;和設置于卡止部32與底座22之間的部分。此外,對于與實施方式1相同的結構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省略重復說明。本實施方式涉及的電視接收裝置TV,與實施方式1同樣,包括液晶顯示裝置10,該液晶顯示裝置10具有背光源裝置20 ;和利用來自該背光源裝置20的光進行顯示的液晶面板11。與實施方式1同樣,背光源裝置20具有在正面一側配置放電管21的底座22 ;配置在與底座22夾著放電管21的位置的擴散板M ;和具有向擴散板M突出的突出銷34并安裝在底座22上以保持放電管21的燈夾30。與實施方式1 一樣,在燈夾30與底座22 (反射片26)之間,設置有緩沖件60。與實施方式1同樣,緩沖件60與燈夾30相比,熱傳導率低,表面呈黑色。緩沖件60成為片狀,并且以遍及一對卡止部32的方式一體包括設置于基底部 33與底座22之間的部分;和設置于卡止部32與底座22之間的部分,一次覆蓋燈夾30的背面一側的大致整體。緩沖件60與實施方式1 一樣,通過未圖示的粘接劑與燈夾30粘接。緩沖件60中,沿著基底部33的背面的部分的第一緩沖部60A、與沿著卡止部32的外表面的第二緩沖部60B連續(xù)地形成為一體。第一緩沖部60A成為大致覆蓋基底部33的整個背面的大小,其外形形狀呈比基底部33的外形小一圈的大致矩形狀。此外,突出銷34相對于第一緩沖部60A的投影部分位于第一緩沖部60A的大致中央。第二緩沖部60B設置在第一緩沖部60A的兩端部。各第二緩沖部60B粘貼在卡止部32的外表面(除去一對卡止腳32B與基部32A相互的相對面之后的整個表面)。具體而言,第二緩沖部50B粘貼在一對卡止腳32B的進入面37、卡止面35、與基部32A相反的一側的面(安裝操作時與插入孔27的孔緣接觸的接觸面)、卡止腳32B和基部32A的兩側面 (與相互的相對面大致正交的側面)。第一緩沖部60A與第二緩沖部60B之間的部分是分別沿著插入孔27的周面的第三緩沖部60C。第三緩沖部60C與第一緩沖部60A大致垂直,成為從第二緩沖部60B中沿著進入面37的部分,沿該面方向向正面一側立起的形狀。在燈夾30安裝于底座22的狀態(tài)下,第一緩沖部60A成為夾在基底部33與底座22 的底板22A(反射片26)之間而與底座22接觸的狀態(tài),第二緩沖部60B中貼于卡止面35的部分成為夾在底座22的背面(插入孔27的孔緣部的背面)與卡止面35之間而與底座22 接觸的狀態(tài),貼于進入面37的部分成為夾在插入孔27的周面與進入面37之間而與底座22 接觸的狀態(tài)。另外,第三緩沖部60C成為沿著插入孔27的周面配置的狀態(tài)。
根據(jù)按照上述方式構成的實施方式3,與實施方式1 一樣,燈夾30的振動被緩沖件 60吸收,與燈夾30和底座22直接摩擦的情況相比,能夠抑制吱嘎聲,所以能夠防止品質的下降?!雌渌麑嵤┓绞健当景l(fā)明并不限定于根據(jù)上述記載和
的實施方式,例如,下述的實施方式也包含在本發(fā)明的技術范圍內(nèi)。(1)上述實施方式中,緩沖件40(50) (60)由黑色樹脂構成,但是,緩沖件只要是表面為黑色即可,例如,利用黑色樹脂對由白色樹脂構成的主體的外周進行涂覆的形式也可以。(2)上述實施方式中,緩沖件40 (50) (60)粘接于燈夾3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粘接于底座。(3)上述實施方式中,緩沖件40 (50) (60)粘接于燈夾3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不粘接在燈夾和底座中的任一個,而是在安裝燈夾時,通過夾在燈夾與底座之間而進行保持的形式。(4)上述實施方式中,緩沖件40 (50) (60)通過粘接劑粘接于燈夾30,但是,例如也可以是通過例如雙面膠帶粘接于燈夾。(5)上述實施方式中,緩沖件40 (50) (60)粘接于燈夾30,當燈夾30安裝于底座22 時,成為與底座22接觸的狀態(tài),但是,這時,也可以在緩沖件中的與底座接觸的部分預先涂覆粘接劑(雙面膠帶等),當將燈夾安裝到底座時,緩沖件粘接于底座。(6)實施方式1中,對于每個卡止部32設置第一緩沖件40A,這些第一緩沖件40A 也可以一體設置。(7)實施方式1中,第一緩沖件40A和第二緩沖件40B都與燈夾30粘接,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第一緩沖件粘接于燈夾,而第二緩沖件粘接于底座,或者也可以反過來粘接。
權利要求
1.一種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燈;底座,其用于配置所述燈;光學部件,其配置于與所述底座夾著所述燈的位置;燈夾,其安裝于所述底座,保持所述燈,并且具有向所述光學部件突出的突出銷;和緩沖件,其設置于所述燈夾與所述底座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燈夾具有從與所述燈相反的一側與所述底座卡止的卡止部;和基底部,在所述基底部與所述卡止部之間夾入所述底座,所述緩沖件至少設置于所述基底部與所述底座之間。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燈夾具有從與所述燈相反的一側與所述底座卡止的卡止部, 所述緩沖件至少設置于所述卡止部與所述底座之間。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緩沖件由熱傳導率低于所述燈夾的樹脂材料構成。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緩沖件是發(fā)泡體。
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燈夾具有從與所述燈相反的一側與所述底座卡止的卡止部, 在所述底座設置有插入所述卡止部的插入孔,所述緩沖件配置在面臨所述插入孔的位置,并且呈黑色。
7.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緩沖件與所述燈夾粘接。
8.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緩沖件與所述底座粘接。
9.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所述照明裝置;和利用來自該照明裝置的光進行顯示的顯示面板。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顯示面板是使用液晶的液晶面板。
11.一種電視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顯示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照明裝置、顯示裝置和電視接收裝置。該照明裝置具有底座(22),其用于在正面一側配置燈(21);光學部件(24),其配置于與上述底座(22)夾著上述燈(21)的位置;燈夾(30),其具有向上述光學部件(24)突出的突出銷(34)并且安裝在上述底座(22)以保持上述燈(21);和緩沖件(40),其設置于上述燈夾(30)與上述底座(22)之間。根據(jù)這樣的結構,燈夾(30)的振動被緩沖件(40)吸收。因此,與燈夾(30)和底座(22)直接摩擦的情況相比,能夠抑制吱嘎聲,所以能夠防止質量下降。
文檔編號G02F1/1333GK102257313SQ20098015094
公開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2月18日
發(fā)明者毛利裕一 申請人:夏普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