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橡膠輥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橡膠輥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樹脂包覆輥(橡膠輥)的制造,是在圓筒模具的內部放入樹脂管和芯棒,以保持樹脂管及芯棒的兩端的方式,在圓筒模 具的兩端分別放置上模具及下模具,在芯棒和樹脂管之間注入硅橡膠并加熱(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平5-96658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獲得一種橡膠輥的制造方法,其可以防止在向模具的內部放入芯棒時,該芯棒與模具的內壁或設置在模具內壁的覆膜部件接觸。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涉及的技術方案I記載的橡膠輥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夾具安裝工序,該工序是在圓筒形的第I模具的一端,安裝中央形成圓形通孔的筒狀的夾具;芯棒插入工序,該工序是穿過上述夾具的上述通孔,將圓筒形或圓柱形的芯棒插入上述第I模具內,將上述芯棒的一端插入在已安裝或者隨后安裝于上述第I模具另一端的第2模具上形成的凹部中;模具安裝工序,該工序是將安裝在上述第I模具的一端的上述夾具拆下,取而代之,將第3模具安裝在上述第I模具的一端,并且,將上述芯棒的另一端插入在上述第3模具上形成的凹部中;填充工序,該工序是從在上述第2模具及上述第3模具的至少一個上形成的注入口注入未硫化橡膠,在上述芯棒和上述第I模具的內壁面之間填充上述未硫化橡膠;以及硬化工序,該工序是使上述未硫化橡膠硬化,在上述芯棒插入工序中,在使上述通孔的內徑與上述芯棒的外徑之差為A,使上述第I模具的內徑與上述通孔的內徑之差的一半為B,使上述通孔的內壁面的軸向長度為L,使從上述第I模具的第2模具側的另一端面至上述夾具的外端面為止的軸向的長度D減去上述長度L后的長度為C時,滿足L > AXC + B的關系。另外,本發(fā)明涉及的技術方案2記載的橡膠輥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夾具安裝工序,該工序是在圓筒形的第I模具的一端,安裝中央形成圓形通孔的筒狀的夾具;芯棒插入工序,該工序是穿過上述夾具的上述通孔,將圓筒形或圓柱形的芯棒插入上述第I模具內,將上述芯棒的一端插入在已安裝或者隨后安裝于上述第I模具另一端的第2模具上形成的凹部中;模具安裝工序,該工序是將安裝在上述第I模具的一端的上述夾具拆下,取而代之,將第3模具安裝在上述第I模具的一端,并且,將上述芯棒的另一端插入在上述第3模具上形成的凹部中;填充工序,該工序是從在上述第2模具及上述第3模具的至少一個上形成的注入口注入未硫化橡膠,在上述芯棒和上述第I模具的內壁面之間填充上述未硫化橡膠;以及硬化工序,該工序是使上述未硫化橡膠硬化,在上述芯棒插入工序中使用上述夾具,該夾具構成為,即使上述芯棒傾斜,也可以利用上述通孔的內壁緣部限制該芯棒,以使其不會與上述第I模具的內壁面接觸。
另外,技術方案3記載的橡膠輥的制造方法,作為技術方案I或技術方案2記載的橡膠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夾具安裝工序之前,包含覆膜安裝工序,該工序是將圓筒形的覆膜部件安裝在上述第I模具的內壁面上。發(fā)明的效果根據技術方案I記載的發(fā)明,與在模具內部不使用夾具而放入芯棒的情況相比較,可以防止該芯棒與模具的內壁接觸。根據技術方案2記載的發(fā)明,與在模具內部不使用夾具而放入芯棒的情況相比較,可以防止該芯棒與模具的內壁接觸。根據技術方案3記載的發(fā)明,與在模具內部不使用夾具而放入芯棒的情況相比較,可以防止該芯棒與設置在模具內壁上的覆膜部件接觸。
圖I是表示制造橡膠輥的模具的分解斜視圖。圖2是表示制造橡膠輥的模具的分解剖視圖。圖3是表示制造橡膠輥的模具的側剖視圖。圖4是表示冷卻筒的斜視圖。圖5是表示制造橡膠輥的模具及冷卻筒的側剖視圖。圖6是表示制造的橡膠輥的斜視圖。圖7是表示在模具中使用輔助夾具而將芯棒插入的工序的側剖視圖。圖8是表示在模具中使用輔助夾具而將芯棒插入的工序的側剖視圖。圖9是表示在模具中使用變形例的輔助工序而將芯棒插入的工序的側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于本發(fā)明涉及的實施方式,根據附圖詳細地說明。此外,為便于說明,在各附圖中,使適當標記的箭頭UP為上方向,以此為基準,附加“上”、“下”進行說明,但附加“上”、“下”的說明并不是限定各部分的方向。另外,在下文中,所謂“俯視觀察”是指從上方觀察。(橡膠輥的制造裝置)如圖I至圖3所示,作為橡膠輥R(參照圖6)的制造裝置的一個例子的模具10,具有圓筒模具12,其作為圓筒形的第I模具的一個例子,以同軸狀包圍后述的芯棒20 ;下模具14,其作為第2模具的一個例子,從軸向外側安裝在圓筒模具12的下端部(另一端);上模具16,其作為第3模具的一個例子,從軸向外側安裝在圓筒模具12的上端部(一端);以及澆口蓋18,其從軸向外側安裝在下模具14的下端部。另外,該模具10具有圓筒形的芯棒20,其插入圓筒模具12內,由下模具14和上模具16從軸向外側夾持;中心軸22,其為有底圓筒形,插入上述芯棒20內;以及電熱式的加熱管24,其插入中心軸22內。并且,在橡膠輥R制造時,在芯棒20的外周面20A和圓筒模具12的內壁面12A之間形成橡膠層成型空間S(參照圖3)。如圖2、圖3所示,下模具14具有外筒部14A,其在內周面?zhèn)仍O置O型密封圈15,向圓筒模具12的下端部嵌入,以從外側包覆該下端部;以及內筒部14B,其作為凹部的一個例子,在內周面?zhèn)仍O置O型密封圈15,向芯棒20的下端部嵌入,以從外側包覆插入圓筒模具12內的芯棒20的下端部(一端)。S卩,外筒部14A的內徑與圓筒模具12的外徑大致相同,內筒部14B的內徑與芯棒20的外徑大致相同。并且,在外筒部14A的徑向內側,且與內筒部14B相比的徑向外側,以環(huán)狀形成與圓筒模具12的下端面12C(另一個端面的一個例子)相對(將后述的樹脂薄膜38的下端部38A夾在中間)的內端面14C。同樣地,上模具16具有外筒部16A,其向圓筒模具12的上端部嵌入,以從外側包覆該上端部;以及內筒部16B,其作為凹部的一個例子,在內周面?zhèn)仍O置O型密封圈15,向芯棒的上端部嵌入,以從外側包覆插入圓筒模具12內的芯棒20的下端部(另一端)。S卩,外筒部16A的內徑與圓筒模具12的外徑大致相同,內筒部16B的內徑與芯棒 20的外徑大致相同。并且,在外筒部16A的徑向內側,且在內筒部16B的徑向外側,以環(huán)狀形成圓筒模具12的上端面12D相對(將后述的樹脂薄膜38的上端部38B夾在中間)的內端面16C。另外,在上模具16的軸心部,且與內筒部16B相比的徑向內側,沿上下方向形成俯視觀察為圓形的通孔16D,其用于插入中心軸22。并且,在內端面16C上方的預先確定的位置,沿上下方向形成通氣孔16E,其在俯視觀察為圓形的通孔,使橡膠層成型空間S與大氣相通。此外,在下模具14的內筒部14B和外筒部14A之間,沿上下方向形成未硫化橡膠的通路14D。該通路14D在周方向上以等間距形成多個,各個通路14D的上方側與橡膠層成型空間S(參照圖3)相通。并且,各個通路14D的下方側與在下模具14的軸心部形成的未硫化橡膠的注入口 14E相通。另外,在澆口蓋18的軸心部,沿上下方向形成未硫化橡膠的注入通路18A,其與下模具14的注入口 14E相通。并且,在該澆口蓋18上可自由滑動地安裝圓柱形的開閉銷36,其與注入通路18A相交叉。此外,在該開閉銷36的與注入通路18A相對應的部位,沿上下方向形成未硫化橡膠的通孔36A,其與該注入通路18A相通。在中心軸22的上端外周面形成螺紋部22A(參照圖I),在中心軸22的下端周緣部,一體地形成卡止部22B,其由下模具14的與內筒部14B相比形成在下方側的被卡止部14F卡止。另外,在中心軸22的螺紋部22A上螺合螺母26,在螺母26的下表面與模具16的上表面之間可以配置螺旋彈簧28,其在橡膠層成型空間S填充未硫化橡膠而制造橡膠輥R時,調整模具10的合模壓力。在電熱式的加熱管24的內部,插入未圖示的電熱絲,在該電熱絲上,在加熱管24的上端部連結電線32。另外,在加熱管24的上端部,安裝用于測量加熱管24的溫度的熱電偶34。另外,如圖4、圖5所示,在該模具10上安裝(外嵌)用于冷卻圓筒模具12的冷卻筒30。該冷卻筒30為分成兩部分構造的圓筒形,其高度與下模具14的外筒部14A的上端面和上模具16的外筒部16A的下端面間的間隔大致相同。S卩,該冷卻筒30的大小形成為,包覆下模具14和上模具16間的圓筒模具12的外壁面12B整體。并且,在冷卻筒30的周壁內,沿上下方向且在周方向上以等間距形成多個冷卻水的通路30A,在該通路30A內輸送設定為例如大約10°C溫度的冷卻水。
另外,該模具10具有作為芯棒插入用的夾具的一個例子的輔助夾具40,其如圖I、圖7、圖8所示,在向圓筒模具12內插入芯棒20時,安裝在該圓筒模具12的上端部,以使得即使芯棒20相對于圓筒模具12的軸向傾斜,芯棒20的下端周緣部20B也不會與圓筒模具12的內壁面12A接觸。該輔助夾具40形成為圓筒形,其在軸心部形成俯視觀察為圓形的通孔42,在其軸向內側形成外筒部44,其嵌入圓筒模具12的上端部,以從外側包 覆該上端部。并且,芯棒20從通孔42插入。S卩,該通孔42的內徑與芯棒20的外徑相比形成得較大,與圓筒模具12的內徑相比形成得較小。并且,在圓筒模具12的下端部安裝下模具14,在圓筒模具12的上端部安裝輔助夾具40上的狀態(tài)下,各部分的尺寸關系如下。S卩,在使通孔42的內徑與芯棒20的外徑之差為A,使圓筒模具12的內徑與通孔42的內徑之差的1/2 (—半)為B,使通孔42的內壁面46的軸向長度為L (參照圖7),使從圓筒模具12的下端面12C(下模具14的內端面14C)至輔助夾具40的外端面(上端面)40A的軸向長度D(參照圖7)減去長度L之后的長度為C( = D-L)時,滿足L > AXC^B的關
系O由此,其構成為(參照圖8),在手動(通過重力)將芯棒20插入圓筒模具12內時,即使芯棒20相對于圓筒模具12的軸向傾斜,芯棒20的外周面20A與內壁面46的下端周緣部46A(內壁緣部的一個例子)接觸,芯棒20的下端周緣部20B也不會與圓筒模具12的內壁面12A(后述的樹脂薄膜38)接觸。此外,長度D也可以是從內筒部14B的上端面至輔助夾具40的外端面(上端面)40A的長度。在這種情況下,還可以保護下模具14的內壁面。即,該長度D只要至少從圓筒模具12的下端面12C (或者與該下端面12C在圓筒模具12的軸向上相對的下模具14的內端面14C)至輔助夾具40的外端面(上端面)40A的長度即可。另外,在制造橡膠輥R時,存在下述情況,即,在將芯棒20插入圓筒模具12內之前,在圓筒模具12內插入圓筒形的作為覆膜部件的一個例子的氟樹脂管(以下稱為“樹脂薄膜”)38,從圓筒模具12的內壁面12A側抽真空(減壓),從而使該樹脂薄膜38的外周面粘貼在圓筒模具12的內壁面12A上。S卩,如圖6所示,存在在制造的橡膠輥R的外周面包覆樹脂薄膜38 (氟樹脂層)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在圓筒模具12的內徑中也考慮樹脂薄膜38的膜厚,但是,因為樹脂薄膜38的膜厚為30 μ m左右,所以作為圓筒模具12的內徑,即使計算出上述B值,實際上也沒有太大差別。另外,芯棒20并不限定于將下模具14安裝到圓筒模具12的下端部上之后插入圓筒模具12內的情況,例如,也可以在圓筒模具12的下端部安裝芯棒支承夾具(圖示省略),使用輔助夾具40將芯棒20插入圓筒模具12內后,將該芯棒支承夾具從圓筒模具12拆下,然后將下模具14安裝在圓筒模具12上,然后(或者在安裝的同時),使芯棒20的下端部與內筒部14B嵌合。此外,作為芯棒支承夾具,可以例示從輔助夾具40除去通孔42的結構。另外,芯棒20可以由例如鋁、鐵、銅、不銹鋼或其他金屬或合金等成型。并且,在芯棒20的外周面20A與圓筒模具12的內壁面12A間的橡膠層成型空間S內注入(填充)的橡膠材料,作為一個例子可以列舉例如硅橡膠或聚氨酯橡膠等。(橡膠輥的制造方法)作為具有上述結構的輔助夾具40的模具10,下面,對于其作用(橡膠輥R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首先,通過在圓筒模具12內插入氟樹脂管(樹脂薄膜38),抽真空(減壓),從而使樹脂薄膜38的外周面粘貼在圓筒模具12的內壁面12A上(覆膜安裝工序)。此外,樹脂薄膜38的軸向長度為其下端部38A及上端部38B從圓筒模具12向軸向外側略微露出的長度。然后,在圓筒模具12的下端部安裝下模具14,并且,在下模具14的下端部安裝澆口蓋18。并且,如圖7所示,在圓筒模具12的上端部安裝輔助夾具40 (夾具安裝工序)。此夕卜,從其通孔42將芯棒20插入圓筒模具12內,并且,在下模具14的內筒部14B (凹部)嵌合芯棒20的下端部(芯棒插入工序)。
這時,圓筒模具12、下模具14、輔助夾具40的各部分尺寸如上所述,在使通孔42的內徑與芯棒20的外徑之差為A,使圓筒模具12的內徑與通孔42的內徑之差的1/2 ( —半)為B,使通孔42的內壁面46的軸向長度為L,使從圓筒模具12的下端面12C(下模具14的內端面14C)至輔助夾具40的外端面40A的軸向長度D減去長度L之后的長度為C時,滿足L > AXC + B的關系。因此,如圖8所示,即使芯棒20相對于圓筒模具12的軸向傾斜,其外周面20A與輔助夾具40的內壁面46的下端周緣部46A接觸,該下端周緣部20B也不會與圓筒模具12的內壁面12A,具體地說與樹脂薄膜38接觸。S卩,由此,圓筒模具12的內壁面12A或樹脂薄膜38不會被上述芯棒20的下端周緣部20B損傷(產生破損或擦傷)。由此,如果將芯棒20插入圓筒模具12內,使其下端部與下模具14的內筒部14B嵌合,則將輔助夾具40從圓筒模具12拆下,取而代之,將上模具16安裝在上述圓筒模具12的上端部,并且,在上模具16的內筒部16B(凹部)嵌合芯棒20的上端部(模具安裝工序)。由此,芯棒20被圓筒模具12以同軸狀包圍,并且,通過下模具14及上模具16,從其軸向外側向內側夾持。此外,這時,樹脂薄膜38的下端部38A及上端部38B,分別在圓筒模具12和下模具14之間,及圓筒模具12和上模具16之間被按壓(參照圖3)。由此,在圓筒模具12的下端部安裝下模具14,在圓筒模具12的上端部上安裝模具16后,將中心軸22穿過上模具16的通孔16D而插入芯棒20D內。并且,使卡止部22B與在下模具14的內筒部14B的下方側形成的被卡止部14F卡止。此外,使螺母26旋轉,調節(jié)在螺母26的下表面與上模具16的上表面之間配置的螺旋彈簧28的預緊力,從而調整模具10的合模壓力。然后,將加熱管24插入其中心軸22內。在圖3中表示該狀態(tài)。此外,也可以將預先插入了加熱管24的中心軸22穿過通孔16D而插入芯棒20內。由此,如果模具10的組裝完成,則使?jié)部谏w18的開閉銷36滑動,使開閉銷36的流通孔36A與澆口蓋18的注入通路18A的位置重合。并且,從澆口蓋18的注入通路18A經由在下模具14上形成的注入口 14E及通路14D,利用預先設定的壓力將未硫化橡膠注入橡膠層成型空間S內(填充工序)。于是,未硫化橡膠通過上述壓力和重力的作用,以充滿的方式填充至在芯棒20的外周面20A與圓筒模具12的內壁面12A(樹脂薄膜38)之間形成的橡膠層成型空間S內。并且,如果該未硫化橡膠的填充完成,則使開閉銷36滑動,使開閉銷36的流通孔36A與澆口蓋18的注入通路18A的位置偏移,停止未硫化橡膠的注入。然后,通過向加熱管24通電,對填充到橡膠層成型空間S內的未硫化橡膠進行加熱,以使該未硫化橡膠硬化,從而形成圖5所示的硫化橡膠層G (硬化工序)。此外,這時,通過安裝在加熱管24上的熱電偶34,測量加熱管24的溫度,調整對于未硫化橡膠的加熱溫度。由此,如果對未硫化橡膠進行加熱而使其硬化,形成硫化橡膠層G,則切斷向加熱管24的通電,在將加熱管24插入中心軸22內的狀態(tài)下(或者將加熱管24從中心軸22內取出后),使冷卻筒30外嵌(安裝)在圓筒模具12的外壁面12B上。并且,向冷卻筒30的通路30A輸送冷卻水,冷卻圓筒模具12。如果對于圓筒模具12的冷卻結束,則從圓筒模具12拆下冷卻筒30,從芯棒20內拆下中心軸22 (也存在包含加熱管24的情況),并且,將上模具16從圓筒模具12取出。并 且,從圓筒模具12內取出圖6所示的橡膠輥R(樹脂包覆輥)。按照這種方式制造的橡膠輥R,通過使用輔助夾具40將芯棒20插入圓筒模具12內,從而不會在其外周面(樹脂薄膜38)上產生破損或擦傷等。因此,該橡膠輥R例如在作為定影裝置(圖示省略)的加熱輥使用的情況下,不會發(fā)生上述破損或擦傷引起的圖像缺陷(畫質低下)。(輔助夾具的變形例)另外,作為輔助夾具40,可以是圖9所示的形狀。即,作為該變形例涉及的輔助夾具41,與上述輔助夾具40的情況相比較,通孔42的內壁面46的長度形成得較長。即,在該輔助夾具41上形成插入圓筒模具12內的內筒部48,可以進一步限制芯棒20相對于圓筒模具12的軸向的傾斜。而且,在該輔助夾具41中,在使通孔42的內徑與芯棒20的外徑之差為A,使圓筒模具12的內徑與通孔42的內徑之差的1/2 ( —半)為B,使通孔42的內壁面46的軸向長度為L,使從圓筒模具12的下端面12C(下模具14的內端面14C)至輔助夾具41的外端面41A的軸向長度D減去長度L之后的長度為C( = D-L)時,也滿ML > AXC^B的關系。因此,在從通孔42將芯棒20插入圓筒模具12內時,即使該芯棒20相對于圓筒模具12的軸向傾斜,其外周面20A與輔助夾具41的內壁面46 (內筒部48)的下端周緣部46A接觸,該下端周緣部20B也不會與圓筒模具12的內壁面12A,具體地說,與樹脂薄膜38接觸。即,在這種情況下,圓筒模具12的內壁面12A或樹脂薄膜38也可能會被上述芯棒20的下端周緣部20B損傷(產生破損或擦傷)。以上對于本實施方式涉及的橡膠輥R的制造方法根據附圖進行了說明,但本實施方式涉及的橡膠輥R的制造方法,并不限定于圖示方法,可以進行各種變形、變更、改良。例如,在制造不設置作為氟樹脂層的樹脂薄膜38的橡膠輥的情況下,也可以應用本實施方式涉及的橡膠輥R的制造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在從通孔42將芯棒20插入圓筒金屬薄膜12內時,即使芯棒20相對于圓筒模具12的軸向傾斜,芯棒20的外周面20A與輔助夾具40、41的內壁面46 (內筒部48)的下端周緣部46A接觸,芯棒20的下端周緣部20B也不會與圓筒模具12的內壁面12A接觸。因此,在圓筒模具12的內壁面12A上不會產生傷痕,可以制造在轉印該內壁面12A而形成的外周面上沒有傷痕的橡膠輥R。另外,芯棒20并不限定于圓筒形狀,也可以形成為圓柱形。即,該橡膠輥R并不限定于作為定影裝置的加熱輥使用的情況。此外,也可以成為未硫化橡膠的注入口 14E及通路14D等形成在上模具16上的結構,該注入口 14E及通路14D等,可以形成在下模具14及上模具16中的至少一個上。另外,為了防止將芯棒20插入圓筒模具12內時的樹脂薄膜38的損傷,還提出卷成管狀的薄片(圖示省略)預先插入圓筒模具12內的方法,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在將該薄片從圓筒模具12內拔出時,存在該薄片與樹脂薄膜38接觸而產生相同的損傷的可能性。另夕卜,因為該薄片是消耗品,所以也需要成本。與此相對,在本實施方式涉及的橡膠輥R的制造方法中,因為利用上述結構的輔 助夾具40 (或輔助夾具41)將芯棒20向圓筒模具12內插入,所以樹脂薄膜38 (圓筒模具12的內壁面12A)不會損傷。另外,與使用上述薄片的方法相比較,成本方面具有優(yōu)勢。另外,在本實施方式涉及的橡膠輥R的制造方法中,表示了向芯棒20的內側插入加熱管24,利用加熱管24從芯棒20的內側使未硫化橡膠硬化的硬化工序,但是,也可以是其他硬化工序。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也可以使上模具16成為與下模具14相同的結構,將I組由注入未硫化橡膠的圓筒模具12、上模具16及下模具14構成的模具,以該狀態(tài)放入加熱爐中。在芯棒20為圓柱形的情況下,有時必須采用上述硬化工序。
權利要求
1.一種橡膠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夾具安裝工序,該工序是在圓筒形的第I模具的一端,安裝中央形成圓形通孔的筒狀的夾具; 芯棒插入工序,該工序是穿過上述夾具的上述通孔,將圓筒形或圓柱形的芯棒插入上述第I模具內,將上述芯棒的一端插入在已安裝或者隨后安裝于上述第I模具另一端的第2模具上形成的凹部中; 模具安裝工序,該工序是將安裝在上述第I模具的一端的上述夾具拆下,取而代之,將第3模具安裝在上述第I模具的一端,并且,將上述芯棒的另一端插入在上述第3模具上形成的凹部中; 填充工序,該工序是從在上述第2模具及上述第3模具的至少一個上形成的注入口注入未硫化橡膠,在上述芯棒和上述第I模具的內壁面之間填充上述未硫化橡膠;以及硬化工序,該工序是使上述未硫化橡膠硬化, 在上述芯棒插入工序中, 在使上述通孔的內徑與上述芯棒的外徑之差為A, 使上述第I模具的內徑與上述通孔的內徑之差的一半為B, 使上述通孔的內壁面的軸向長度為L, 使從上述第I模具的第2模具側的另一端面至上述夾具的外端面為止的軸向的長度D減去上述長度L后的長度為C時, 滿足L > AXC + B的關系。
2.一種橡膠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夾具安裝工序,該工序是在圓筒形的第I模具的一端,安裝中央形成圓形通孔的筒狀的夾具; 芯棒插入工序,該工序是穿過上述夾具的上述通孔,將圓筒形或圓柱形的芯棒插入上述第I模具內,將上述芯棒的一端插入在已安裝或者隨后安裝于上述第I模具另一端的第2模具上形成的凹部中; 模具安裝工序,該工序是將安裝在上述第I模具的一端的上述夾具拆下,取而代之,將第3模具安裝在上述第I模具的一端,并且,將上述芯棒的另一端插入在上述第3模具上形成的凹部中; 填充工序,該工序是從在上述第2模具及上述第3模具的至少一個上形成的注入口注入未硫化橡膠,在上述芯棒和上述第I模具的內壁面之間填充上述未硫化橡膠;以及硬化工序,該工序是使上述未硫化橡膠硬化, 在上述芯棒插入工序中使用上述夾具,該夾具構成為,即使上述芯棒傾斜,也可以利用上述通孔的內壁緣部限制該芯棒,以使其不會與上述第I模具的內壁面接觸。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橡膠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夾具安裝工序之前,包含覆膜安裝工序,該工序是將圓筒形的覆膜部件安裝在上述第I模具的內壁面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橡膠輥的制造方法,其防止在模具內部放入芯棒時,該芯棒與模具的內壁或設置在模具內壁上的覆膜部件接觸。在芯棒插入工序中,在使夾具(40)的通孔(42)的內徑與芯棒(20)的外徑之差為A,使第1模具(12)的內徑與夾具(40)的通孔(42)的內徑之差的一半為B,使上述夾具(40)的通孔(42)的內壁面(46)的軸向長度為L,使從第1模具(12)的第2模具(14)側的另一端面(12C)至夾具(40)的外端面(40A)為止的軸向的長度D減去上述長度L的長度為C時,滿足L>A×C÷B的關系。
文檔編號G03G15/20GK102873804SQ20121002879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7月13日
發(fā)明者市川卓司 申請人:富士施樂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