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更換式鏡頭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684752閱讀:21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更換式鏡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具有通過電動或手動使攝影光學系統(tǒng)的焦距變化的變焦功能的更換式鏡頭。
背景技術
在照相機等攝像裝置上能夠安裝、卸下具有變焦功能的更換式鏡頭。在該更換式鏡頭的外周設有手動操作用的變焦環(huán)。在該更換式鏡頭上自由拆裝地安裝有分體的電動變焦裝置。在該分體的電動變焦裝置上設有使更換式鏡頭的變焦環(huán)旋轉的旋轉體和變焦按鈕。該電動變焦裝置可安裝在更換式鏡頭的外周來進行電動變焦。這種電動變焦裝置的技術在例如專利文獻I中作了公開。
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07-108373號公報然而,專利文獻I具有的問題是,為了進行電動變焦,必須將分體的電動變焦裝置安裝在更換式鏡頭上,并且,由于將分體的電動變焦裝置安裝在照相機等攝像裝置的更換式鏡頭上,因而包含攝像裝置的裝置整體大型化,使用便利性不良。并且,由于具有與照相機等攝像裝置分體的電動變焦裝置,因而也存在成本上升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作出的,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ー種小型且低成本、并且具有可簡便地變更手動和電動的操作、且操作性良好的變焦功能的更換式鏡頭。本發(fā)明的主要方面涉及的更換式鏡頭具有為了進行光學變焦而可朝光軸方向移動的至少第I和第2透鏡組,該更換式鏡頭具有變焦操作部,其用于接收操作并進行使所述第I透鏡組朝所述光軸方向移動的所述光學變焦的指示;第I透鏡組驅動部,其根據(jù)針對所述變焦操作部的所述操作使所述第I透鏡組朝光軸方向移動;第I透鏡組位置檢測部,其檢測通過所述第I透鏡組驅動部移動的所述第I透鏡組的位置;存儲部,其存儲與所述更換式鏡頭的預定焦距對應的所述第I透鏡組和所述第2透鏡組的位置信息;以及控制部,其根據(jù)由所述位置檢測部檢測出的所述第I透鏡組的位置和存儲在所述存儲部內的所述位置信息對所述第2透鏡組進行移動控制。根據(jù)本發(fā)明,可提供ー種小型且低成本、并且具有可簡便地變更手動和電動的操作、且操作性良好的變焦功能的更換式鏡頭。


圖I是示出本發(fā)明涉及的更換式鏡頭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框結構圖。圖2是示出該更換式鏡頭的電氣系統(tǒng)的框結構圖。圖3是示出該更換式鏡頭內的鏡頭系統(tǒng)的結構圖。圖4是示出該更換式鏡頭中的第2和第3變焦組的廣角(Wide)至望遠(Tele)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圖。
圖5是使用脈沖數(shù)表示該更換式鏡頭中的第2變焦組(2G)和第3變焦組(3G)的變焦位置的圖。圖6是示出該更換式鏡頭的結構圖。圖7是示出該更換式鏡頭中的第2組驅動機械機構的電動-手動變焦切換機構的結構圖。圖8是示出該更換式鏡頭中的第3組驅動機構 的結構圖。圖9是示出該更換式鏡頭中的線性編碼器的電路圖。圖10是示出該更換式鏡頭中的線性編碼器的滯后誤差分量的一例的圖。圖11是用于說明該更換式鏡頭中的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的切換作用的圖。圖12是示出對該更換式鏡頭中的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的電動變焦的變焦切換的作用的圖。圖13是示出該更換式鏡頭中的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的切換用的格雷碼式編碼器的圖。圖14是示出在該更換式鏡頭中的線性編碼器的分辨率不足的情況下的對焦(FC)偏差與第2變焦組(2G)的分辨率的關系的圖。圖15是示出在該更換式鏡頭中的線性編碼器的分辨率充分的情況下的對焦(FC)偏差與第2變焦組(2G)的分辨率的關系的圖。圖16是示出在根據(jù)該更換式鏡頭中的第2變焦組(2G)的變焦(zoom)位置使判定閾值變化的情況下的對焦(FC)偏差與第2變焦組(2G)的分辨率的關系的圖。圖17是示出該更換式鏡頭中的線性編碼器的結構圖。圖18是示出該更換式鏡頭中的第2變焦組(2G)的第I調整的圖。圖19是示出該更換式鏡頭中的第2變焦組(2G)的第2調整的圖。圖20是示出補充了該更換式鏡頭中的第2調整的輸出值后的數(shù)據(jù)的圖。圖21是示出該更換式鏡頭中的補充后的調整數(shù)據(jù)的一例的圖。圖22是該更換式鏡頭中的變焦起動流程圖。圖23是該更換式鏡頭中的變焦模式檢測流程圖。圖24是該更換式鏡頭中的勵磁位置校正流程圖。圖25是用于說明該更換式鏡頭中的勵磁位置校正的示意圖。圖26是該更換式鏡頭中的變焦模式處理流程圖。圖27是該更換式鏡頭中的機械手動變焦模式處理流程圖。圖28是該更換式鏡頭中的電動變焦處理流程圖。圖29是該更換式鏡頭中的超微距處理流程圖。圖30是該更換式鏡頭中的第2變焦組(2G)的位置檢測流程圖。圖31是該更換式鏡頭中的電動變焦位置檢測流程圖。圖32是該更換式鏡頭中的第3變焦組驅動流程圖。圖33是該更換式鏡頭中的第2和第3變焦組驅動流程圖。圖34是示出該更換式鏡頭中的第2變焦組的移動速度和第3變焦組的移動速度的關系的圖。標號說明
I :更換式鏡頭;2 :照相機機身;2a :攝像元件;3 :MF環(huán);4 :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5 :變焦鎖定開關(變焦鎖定SW) ;6 :第I變焦組;7 :第2變焦組(2G 第I透鏡組);8 第3變焦組(3G :第2透鏡組);9 :第4變焦組;10 :存儲部;11 :鏡頭控制部;12 :第2變焦組驅動機械機構(第2組驅動機械機構);14 2G用變焦用致動器;15 :變焦鏡頭用驅動電路;16 :第2變焦組絕對位置檢測部(第2組絕對位置檢測部);17 第3變焦組驅動機構(第3組驅動機構);18 :3G變焦用致動器;19 :第3變焦組基準位置檢測部(第3組基準位置檢測部);20 :對焦鏡頭驅動機構;21 :對焦鏡頭用致動器;22 :對焦鏡頭用驅動電路;23 對焦鏡頭基準位置檢測部(對焦鏡頭位置檢測傳感器);24 :光圈基準位置檢測用傳感器;25 :光圈用驅動電路;26 :變焦鎖定SW檢測電路;27 :MF用位置檢測電路;28 :照相機機身接ロ(Body-IF) ;29 :電動變焦/手動變焦切換檢測機構;30 :電動變焦速度切換檢測機構;31 :光圈;32 :光圈致動器;SW5 :變焦鎖定;40 :2G用螺釘;41 :連接機構;42 :支撐部件;43 旋轉支撐部件;44 :軸;45 :增速齒輪;46 :電動機軸齒輪;14a :電動機軸;50 :3 G用螺釘;51 :連接機構;16r :電阻器;16a :電源側的端子;16b :接地端子;4a :機械切片;60 :電動變焦速度切換用桿;61 :機械切片;62 :電動變焦速度切換片;70 :格雷碼編碼器按鈕;71 :圖案檢測用切片。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

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圖I示出更換式鏡頭的框結構圖,圖2示出電氣系統(tǒng)的框結構圖。該更換式鏡頭I在照相機機身2上可拆裝。在該照相機機身2上設有攝像元件2a。在更換式鏡頭I的外裝上設有手動對焦(MF)環(huán)3、環(huán)狀的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以及變焦鎖定開關(變焦鎖定SW) 5。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可在與光軸P相同的方向(箭頭A方向)移動,并可在更換式鏡頭I的圓周方向(箭頭B方向)旋轉。在該更換式鏡頭I的內部設有第I變焦組6、第2變焦組(2G :第I透鏡組)7、第3變焦組(3G :第2透鏡組)8以及第4變焦組9。圖3示出更換式鏡頭I內的鏡頭系統(tǒng)的結構圖。這些第I至第4變焦組6 9中的第2變焦組(2G) 7和第3變焦組(3G) 8在進行變焦動作時被驅動。另外,第4變焦組9是對焦透鏡組(以下稱為對焦透鏡組9)。圖4示出第2變焦組(2G) 7和第3變焦組(3G) 8的與廣角(Wide)至望遠(Tele)之間的變焦位置(焦距)對應的位置關系。該圖的橫軸表示變焦(Zoom)位置(焦距),縱軸表示變焦組的位置。圖5使用從預定的基準位置起的驅動脈沖數(shù)來表示圖4中的第2變焦組(2G) 7和第3變焦組(3G) 8的各變焦位置。該第2變焦組(2G) 7和第3變焦組(3G) 8的各變焦位置對應于從鏡頭控制部11發(fā)出的驅動脈沖數(shù)。在以將第2變焦組(2G)7和第3變焦組(3G) 8的位置關系保持為圖4、圖5所示的位置關系的方式驅動該第2變焦組(2G) 7和第3變焦組(3G) 8的情況下,維持對焦狀態(tài),處于在預定的變焦位置進行了光學變焦的狀態(tài)。另外,在圖4中,為了簡化說明,使第2變焦組(2G) 7的軌跡為直線。有時,根據(jù)該更換式鏡頭I的特性,第2變焦組(2G) 7和第3變焦組(3G) 8都為非線性的軌跡。該第2變焦組(2G) 7和第3變焦組(3G) 8的位置關系數(shù)據(jù)被存儲在存儲部10內。在第2變焦組(2G) 7內設有第2變焦組驅動機械機構(第I透鏡組驅動部,以下稱為第2組驅動機械機構)12。第2組驅動機械機構12使第2變焦組(2G) 7在光軸P的方向上移動。如圖2所示,第2組驅動機械機構12由2G用變焦用致動器14和變焦鏡頭用驅動電路15構成。2G用變焦用致動器14使用例如步進電動機,通過微步驅動進行精度高的位置控制。該第2變焦組(2G) 7通過由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切換的切換操作,切換到3種模式,例如超微距、電動變焦、機械手動變焦這3種模式中的任一方。在第2變焦組(2G) 7內設有第2變焦組絕對位置檢測部(第I透鏡組位置檢測部,以下稱為第2組絕對位置檢測部)16。該第2組絕對位置檢測部16檢測第2變焦組(2G) 7的絕對位置。該第2組絕對位置檢測部16使用例如線性編碼器16。在第3變焦組(3G) 8內設有第3變焦組驅動機構(以下稱為第3組驅動機構)17。該第3組驅動機構17使第3變焦組(3G)8在光軸P的方向上移動。該第3組驅動部17使第3變焦組(3G) 8進行跟蹤動作到與第2變焦組(2G) 7的移動位置對應的位置。如圖2所示,第3組驅動機構17由例如3G變焦用致動器18和變焦鏡頭用驅動電路15構成。3G變焦用致動器18使用例如步進電動機,通過微步驅動進行精度高的位置控制。另外,變焦鏡 頭用驅動電路15構成為包括第2變焦組(2G) 7的驅動電路和第3變焦組(3G)8的驅動電 路雙方。在第3變焦組(3G) 8內設有第3變焦組基準位置檢測部(以下稱為第3組基準位置檢測部)19。該第3組基準位置檢測部19檢測第3變焦組(3G) 8的基準位置。該第3組基準位置檢測部19使用例如光斬波器(PI)。在對焦透鏡組9內設有對焦鏡頭驅動機構20。該對焦鏡頭驅動機構20使對焦透鏡組9在光軸P的方向上移動。如圖2所示,該對焦鏡頭驅動機構20由對焦鏡頭用致動器21和對焦鏡頭用驅動電路22構成。對焦鏡頭用驅動電路22驅動對焦鏡頭用致動器21。該對焦鏡頭用致動器21使對焦透鏡組9在光軸P的方向上移動。在該對焦透鏡組9內設有對焦鏡頭基準位置檢測部(對焦鏡頭位置檢測傳感器)23。該對焦鏡頭基準位置檢測部23檢測對焦透鏡組9的基準位置。如圖2所示,變焦鏡頭用驅動電路15、線性編碼器16、第3組基準位置檢測部19、對焦鏡頭用驅動電路22以及對焦鏡頭位置檢測傳感器23與鏡頭控制部11連接。該鏡頭控制部11上連接有光圈基準位置檢測用傳感器24、光圈用驅動電路25、變焦鎖定SW檢測電路26、MF用位置檢測電路27、照相機機身接ロ(Body-IF) 28、電動變焦/手動變焦切換檢測機構29、以及電動變焦速度切換檢測機構30。光圈31設在第2變焦組(2G)7和第3變焦組(3G)8之間的光軸P上。該光圈31由作為光圈驅動機構的光圈致動器32驅動。該光圈致動器32由光圈用驅動電路25驅動。該光圈致動器32使用例如步進電動機,通過微步驅動進行高精度的控制。光圈基準位置檢測用傳感器24檢測光圈31的基準位置。在該光圈基準位置檢測用傳感器24中,使用例如光斬波器(PI)用于基準位置的檢測。通過檢測光圈31的基準位置,可進行光圈31的光圈位置的相對位置管理。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進行超微距、電動變焦、機械手動變焦之間的切換,而且以電氣方式進行與這些切換聯(lián)動的切換位置的檢測。該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的切換動作通過使變焦切換操作部移動到圖I所示的箭頭A方向的被攝體側和照相機機身2側來進行。
該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在機械手動變焦狀態(tài)時,能在更換式鏡頭I的圓周方向(箭頭B方向)上自由旋轉,作為變焦操作部執(zhí)行功能。當在機械手動變焦狀態(tài)下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在箭頭B方向旋轉吋,第2變焦組7根據(jù)該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的旋轉移動量,不經(jīng)由電氣控制而在光軸P的方向上移動。此時,線性編碼器16檢測第2變焦組(2G) 7的絕對位置。鏡頭控制部11參照存儲在存儲部10內的第2變焦組(2G)7和第3變焦組(3G) 8的位置關系數(shù)據(jù),將第3變焦組(3G) 8跟蹤控制到與第2變焦組(2G) 7的移動位置對應的位置。在電動變焦狀態(tài)時,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只能在作為機械機構的更換式鏡頭I的圓周方向(箭頭B方向)的旋轉范圍內旋轉。通過使該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在更換式鏡頭I的圓周方向(箭頭B方向)旋轉,利用后述的方法進行用戶想要驅動的電動變焦速度的檢測。并且,在電動變焦狀態(tài)時,可通過電動變焦速度切換檢測機構30切換多個 變焦速度。在超微距狀態(tài)時,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成為不在更換式鏡頭I的圓周方向(箭頭B方向)旋轉的機構。另外,鏡頭控制部11在超微距狀態(tài)時,將第2變焦組(2G) 7和第3變焦組(3G)8電氣地驅動控制到預定位置。該第2變焦組(2G) 7和第3變焦組(3G) 8的預定位置的數(shù)據(jù)被預先存儲在存儲部10內。此時,對焦透鏡組9也可以被驅動到預定位置。變焦鎖定SW5是例如具有按鈕的機械鎖定機構。該變焦鎖定SW5執(zhí)行這樣的功能在通過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的切換動作切換到超微距、電動變焦以及機械手動變焦中的任一模式時,在按下了該變焦鎖定SW5的按鈕的狀態(tài)下,許可進行超微距和電動變焦之間的模式切換。因此,執(zhí)行這樣的功能在未按下變焦鎖定SW5的按鈕的情況下,不能進行超微距和電動變焦之間的模式切換。另外,在本更換式鏡頭I中,通過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進行模式的轉移,然而也可以通過變焦鎖定SW5進行超微距、電動變焦以及機械手動變焦的切換。本更換式鏡頭I通過線性編碼器16檢測第2變焦組(2G) 7的絕對位置,通過第3組基準位置檢測部19檢測第3變焦組(3G)8的基準位置,根據(jù)該基準位置和基于驅動第3變焦組(3G)8的3G用致動器18的步進數(shù)的相對位置檢測取得第3變焦組(3G)8的絕對位置。這里,絕對位置檢測是不斷地把握第2變焦組(2G) 7的絕對位置,相對位置檢測是把握相對于基準位置的位置。第2組驅動機械機構12的2G用變焦用致動器14和第3組驅動機構17的3G變焦用致動器18使用步進電動機的情況下,能夠根據(jù)該步進電動機的驅動步進數(shù)進行位置管理。由此,只要設置第3組基準位置檢測部19內的檢測基準位置的元件(例如PI),就能夠進行相對位置的管理。在機械結構和空間上,由于相對位置的檢測更節(jié)省空間,因而成本低廉。存在這樣的情況本更換式鏡頭I根據(jù)由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進行的向超微距、電動變焦以及機械手動變焦中的任一模式的切換,即由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的朝箭頭A方向的操作引起的移動,將第2變焦組(2G)7和第3變焦組(3G) 8雙方或一方驅動到適當?shù)奈恢?。例如,在通過機械手動變焦進行了動作的情況下,第2組驅動機械機構12的步進電動機的勵磁位置發(fā)生偏差。由于機械手動變焦借助由用戶等的操作引起的外力進行驅動,因而步進電動機的驅動脈沖計數(shù)數(shù)也發(fā)生偏差。然而,在相對位置檢測的情況下,為了校正發(fā)生偏差的位置,有必要在每次變焦功能切換時都通過初始驅動檢測初始位置。由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進行的毎次向超微距、電動變焦以及機械手動變焦中的任一模式的切換的初始驅動產(chǎn)生初始驅動時間的等待,對用戶來說引起操作性的退化。因此,通過使一方為絕對位置檢測,避免初始驅動。并且,當都通過絕對位置檢測了第2組驅動機械機構12和第3組驅動機構17時,也需要空間,成本增高,通過使一方為絕對位置檢測,能夠實現(xiàn)空間的縮小和低成本。本更換式鏡頭I通過線性編碼器16檢測第2變焦組(2G)7的絕對位置。另一方面,通過第3組基準位置檢測部19檢測第3變焦組(3G)8的基準位置,根據(jù)該基準位置和基于驅動第3變焦組(3G)8的3G用致動器18的步進數(shù)的相對位置檢測取得第3變焦組(3G)8的絕對位置。這樣,通過將高價格且尺寸大的線性編碼器僅用于ー個組,同時實現(xiàn)了良好操作性、低成本、空間縮小。
然后,說明變焦組機構的結構。圖6是示出本更換式鏡頭I的結構圖。在本更換式鏡頭I內,如上所述,設有第I變焦組6、第2變焦組(2G)7、第3變焦組(3G)8以及第4變焦組9。第2組驅動機械機構12使第2變焦組(2G)7在光軸P的方向上移動。第3組驅動機構17使第3變焦組(3G)8在光軸P的方向移動。第2組驅動機械機構12具有例如步進電動機等2G用變焦用致動器14。在該2G用變焦用致動器14內設有2G用螺釘40。在該2G用螺釘40上,經(jīng)由由螺母等構成的連接機構41設有第2變焦組(2G)7。該第2組驅動機械機構12具有電動手動變焦切換機構。圖7是示出第2組驅動機械機構12的電動-手動變焦切換機構的結構圖。作為第2組驅動機械機構12中的手動機構,具有設在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上的支撐部件42 ;設在該支撐部件42上的旋轉支撐部件43 ;經(jīng)由軸44旋轉自如地設在該旋轉支撐部件43上的增速齒輪45 ;以及與該增速齒輪45嚙合的電動機軸齒輪46。在該手動機構中,當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被切換到機械手動變焦的位置時,如圖7所示,增速齒輪45以離合方式與電動機軸齒輪46連接。當在該狀態(tài)下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通過用戶的操作在更換式鏡頭I的圓周方向(箭頭B方向)旋轉時,該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克服2G用變焦用致動器14的制動扭矩,使電動機軸齒輪46旋轉。由此,第2變焦組(2G)7在光軸P的方向移動。另ー方面,作為電動機構,具有例如步進電動機等2G用變焦用致動器14 ;該2G用變焦用致動器14的電動機軸14a ;以及設在該電動機軸14a上的2G用螺釘40。當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被切換到電動變焦的位置時,如圖7的虛線所示,作為手動機構的支撐部件42、旋轉支撐部件43、增速齒輪45退避,該增速齒輪45與電動機軸齒輪46分離,其連接被解除。在切換到該電動變焦的狀態(tài)下,當從鏡頭控制部11向第2組驅動機械機構12發(fā)出了電動變焦的指令時,通過2G用變焦用致動器14的驅動使2G用螺釘40旋轉,通過該2G用螺釘40的旋轉使第2變焦組(2G) 7在光軸P的方向移動。線性編碼器16檢測第2變焦組(2G) 7的絕對位置。不管超微距、電動變焦以及機械手動變焦中的任ー模式,鏡頭控制部11總是取入由線性編碼器16檢測出的第2變焦組(2G)7的絕對位置。圖8示出第3組驅動機構17的結構圖。第3組驅動機構17具有例如步進電動機等3G變焦用致動器18 ;該3G變焦用致動器18的電動機軸18a ;以及設在該電動機軸18a上的3G用螺釘50。在該3G用螺釘50上,經(jīng)由由螺母等構成的連接機構51設有第3變焦組(3G)8。第3組驅動機構17檢測第3組基準位置檢測部19的例如PI等基準位置檢測元件檢測出的基準位置,檢測第3變焦組(3G)8相對于基準位置的相對位置。第3組驅動機構17在手動變焦時,也通過例如步進電動機等3G變焦用致動器18進行相對驅動。第3組驅動機構17不會通過來自外部的操作來驅動第3變焦組(3G) 8。
如上述圖4所示,第3組驅動機構17根據(jù)存儲在存儲部10內的第2變焦組(2G) 7和第3變焦組(3G) 8的位置關系數(shù)據(jù)驅動第3變焦組(3G) 8,即跟蹤第2變焦組(2G) 7的位置而驅動第3變焦組(3G)8。第3組驅動機構17在電動變焦時,以與當使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在更換式鏡頭I的圓周方向(箭頭B方向)上旋轉時的速度(速度指示)對應的移動速度驅動第3變焦組(3G)8。鏡頭控制部11通過電源投入時的初始驅動識別由第3組驅動機構17進行驅動的第3變焦組(3G)8的基準位置,通過例如步進電動機等3G變焦用致動器18的驅動識別第2變焦組(2G)7相對于第3變焦組(3G)8的相對位置。然后,參照圖9所示的線性編碼器的電路圖說明線性編碼器16。線性編碼器16是例如滑動式電阻等電氣部件。該線性編碼器16具有電阻器16r ;以及作為該電阻器16r的一端的電源側端子16a、作為電阻器16r的另一端的接地(GND)端子16b、和輸出端子16c這3個端子。輸出端子16c在與電阻器16r電氣接觸的同時機械滑動,與外部機械機構一起被驅動。當輸出端子16c的滑動位置變化時,進行了電阻分割后的輸出端子16c的輸出電壓也變化。該輸出端子16c的輸出電壓通過例如AD轉換器被轉換為數(shù)字數(shù)據(jù)。線性編碼器16具有隨后的誤差,即滯后誤差分量、線性誤差分量、量化誤差分量、以及傳感器信號誤差分量。圖10示出滯后誤差分量的一例。該滯后誤差分量表示在使輸出端子16c在電阻器16r的廣角(與Wide相當?shù)腂點)側和望遠(與Tele相當?shù)腁點)之間滑動往復時的輸出端子16c的輸出電壓的變化??芍?,線性編碼器16的輸出電壓在電阻器16r的去路和回路中是不同的。然后,參照圖11說明與圖2所示的電動變焦/手動變焦切換檢測機構29的具體結構相關聯(lián)的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該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在與光軸P相同的方向即箭頭A方向移動,進行超微距、電動變焦、機械手動變焦(手動變焦)的各動作模式的切換操作。具體地說,在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中設有機械切片4a,通過該切片4a的移動來切換與超微距、電動變焦和機械手動變焦的各電氣圖案50、51、52中任一方的圖案的電氣接觸,從而能夠切換到超微距、電動變焦和機械手動變焦中的任ー模式。鏡頭控制部11通過讀取各電氣圖案50、51、52的狀態(tài),檢測朝哪ー模式進行了操作,設定更換式鏡頭I的動作模式。圖12是示出圖2所示的電動變焦速度切換檢測機構30的更具體的結構的圖。并且,在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處于電動變焦的位置的情況下,如圖12所示,該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能夠在更換式鏡頭I的圓周方向(箭頭B方向)旋轉移動。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具有電動變焦速度切換用桿60,在該電動變焦速度切換用桿60上設有機械切片61,通過該切片61的移動而切換在電動變焦速度切換片62上的位置。該電動變焦速度切換片62具有廣角(Wide)側變焦用的3速、望遠(Tele)側變焦用的3速、中性區(qū)(N)的各電氣圖案。鏡頭控制部11檢測設在電動變焦速度切換片62上的各電氣圖案的狀態(tài),讀取在廣角(Wide)側變焦的3個速度、中性區(qū)(N)、在望遠(Tele)側變焦的3個速度的切換信號。由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進行的超微距、電動變焦、機械手動變焦和各模式的 切換,更具體地說,使用例如圖13所示的格雷碼式編碼器。根據(jù)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的移動,圖案檢測用切片71在格雷碼編碼器圖案70上沿箭頭C方向移動。另ー方面,鏡頭控制部11具有輸入端子ZMENCl 3和輸出端子ZMC0M。端子ZMENCl 3通過內部設定與電源上拉連接。切片71與端子ZMCOM連接,格雷碼編碼器圖案70的各電氣圖案與端子ZMENCl 3連接。在圖案檢測用切片71與格雷碼編碼器圖案70的電氣圖案接觸的位置的情況下,輸入端子ZMENCl 3與端子ZMCOM導通,成為低電平。并且,在圖案檢測用切片71與格雷碼編碼器圖案70的電氣圖案不接觸的位置的情況下,輸入端子ZMENCl 3與端子ZMCOM不導通,成為上拉設定,因而成為高電平。這樣,鏡頭控制部11通過檢測與切片71在格雷碼編碼器圖案70上的位置對應的輸入端子ZMENCl 3的狀態(tài),能夠檢測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的位置。另外,關于電動變焦速度切換檢測機構30,也能夠采用相同結構。不過,檢測第2變焦組(2G)7的絕對位置的線性編碼器16的分辨率誤差與對焦(FC)偏差有關系,當線性編碼器16的分辨率粗、檢測分辨率低時,存在由于變焦動作而產(chǎn)生像模糊的問題。圖14示出在線性編碼器16的分辨率不足的情況下的對焦(FC)偏差與相當于線性編碼器16上的位置的線性編碼器16的輸出的關系,還示出其分辨率。線性編碼器16能夠每間隔tl就檢測第2變焦組(2G)7的絕對位置。鏡頭控制部11每當檢測由線性編碼器16輸出的第2變焦組(2G) 7的絕對位置的變化量tl時都使第3變焦組(3G) 8在光軸P的方向移動。即,在第2變焦組(2G) 7的位置檢測中檢測出變化之后,第3變焦組(3G)8根據(jù)上述圖4所示的相對位置關系移動到與第2變焦組(2G) 7的位置對應的位置。在第2變焦組(2G)7移動的間隔tl的期間中,第3變焦組(3G)8停止。在圖14中,E表示在廣角(Wide)和望遠(Tele)之間的容許誤差(容許深度)。在容許深度E更大的廣角(Wide)側的W1,由于由第2變焦組(2G) 7的移動引起的從對焦起的焦點變化量(實線箭頭)比容許深度E小,因而不發(fā)生對焦(FC)偏差。然而,在容許深度E小的望遠(Tele)側的Tl,由第2變焦組(2G) 7的移動引起的從對焦起的焦點變化量超過容許深度E,發(fā)生像模糊。另外,圖15示出在線性編碼器16的分辨率充分的情況下的對焦(FC)偏差與相當于線性編碼器16上的位置的線性編碼器16的輸出的關系,還示出其檢測分辨率。當與第2變焦組(2G) 7的移動對應的線性編碼器16的輸出的變化量為比間隔tl短的間隔ta、tb、tc (間隔t2)吋,鏡頭控制部11控制第3變焦組(3G)8的移動。圖16示出在根據(jù)第2變焦組(2G)7的變焦位置使判定閾值變化的情況下的對焦(FC)偏差與第2變焦組(2G) 7的分辨率的關系。在容許深度大的廣角(Wide)側,每當由線性編碼器16檢測出的第2變焦組(2G) 7的絕對位置的變化量為間隔tl時都使第3變焦組(3G)8在光軸P的方向移動。在容許深度E小的望遠(Tele)側,每當由線性編碼器16檢測出的第2變焦組(2G) 7的絕對位置的變化量為間隔t2時都使第3變焦組(3G)8在光軸P的方向移動。另外,間隔tl被設定為比間隔t2長(tl > t2)。圖17是示出本更換式鏡頭I使用的線性編碼器16的結構圖。線性編碼器16具有電源側的端子16a、接地(GND)端子16b以及輸出端子16c。在與線性編碼器16的廣角(Wide)相當?shù)末`側和與望遠(Tele)相當?shù)囊粋戎g,關于用于檢測第2變焦組(2G) 7的絕對位置的范圍,表示出全(Full)行程Sf、與稱呼機械廣角(Wide)端相當?shù)腟mw、與稱呼機械望遠(Tele)端相當?shù)腟mt、機械稱呼全(Full)行程Sg、與稱呼機械電動廣角端相當?shù)腟dw、與稱呼機械電動望遠端相當?shù)腟dt。然后,說明線性編碼器16的控制數(shù)據(jù)的生成。在線性編碼器16的控制數(shù)據(jù)的生成中,作為第I調整進行機械調整,作為第2調整進行電氣調整。作為該線性編碼器16的控制數(shù)據(jù)的生成,為了使第2變焦組(2G)7與第3變焦組(3G) 8的位置誤差(相對關系位置)最小化,進行與第2變焦組(2G) 7的線性編碼器16的輸出值相關的調整。圖18示出第2變焦組(2G)7的第I調整涉及的線性編碼器16的位置與輸出的關系。在該第I調整中,使第2變焦組(2G) 7處于手動變焦狀態(tài),調整稱呼機械廣角(Wide)端Smw和稱呼機械望遠(Tele)端Smt。即,使線性編碼器16的輸出端子16c分別對應于稱呼機械廣角(Wide)端Smw和稱呼機械望遠(Tele)端Smt,取得與手動變焦時的稱呼機械廣角(Wide)端Smw和稱呼機械望遠(Tele)端Smt對應的線性編碼器16的輸出Qw、Qt,分別作為調整值存儲在存儲部10內。圖19示出第2變焦組(2G)7的第2調整涉及的線性編碼器16的位置與輸出的關系。在該第2調整中,在電動變焦狀態(tài)下,進行調整點的去路、回路的調整。即,電氣驅動第2變焦組(2G) 7,取得調整值。根據(jù)通過上述第I調整所取得的稱呼機械廣角(Wide)端Smw和稱呼機械望遠(Tele)端Smt的各調整值Qw、Qt (絕對位置)計算電動變焦時的稱呼機械電動廣角端Sdw和稱呼機械電動望遠端Sdt。使第2變焦組(2G) 7的步進電動機等2G用變焦用致動器14相對驅動來取得輸出值(第2調整數(shù)據(jù))F1、F2、. . . Fn。圖20示出補充了第2調整數(shù)據(jù)FI、F2、. . . Fn后的調整數(shù)據(jù)在曲線上的點F10、F11、. . . Fm。圖21示出補充后的調整數(shù)據(jù)的一例。補充后的調整數(shù)據(jù)被存儲在存儲部10內。另外,作為第2組絕對位置檢測部16,也可以使用格雷碼式編碼器、光斬波器(フォ卜ラプタ)和梳齒的結構的編碼器等其它編碼器來取代線性編碼器。然后,說明按上述構成的更換式鏡頭的動作。首先,鏡頭控制部11根據(jù)圖22所示的變焦起動流程圖起動變焦動作。 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I中進行變焦模式的檢測,在步驟S2中進行變焦模式處理。之后,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3等待(Wait),之后在步驟S4中判定是否是異常狀態(tài)。在不是異常狀態(tài)的情況下,鏡頭控制部11回到步驟SI,在是異常狀態(tài)的情況下,結束變焦起動。然后,根據(jù)圖23所示的變焦模式檢測流程圖說明上述步驟SI的變焦模式檢測。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lO中,從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的格雷碼式編碼器讀入編碼值,在步驟Sll中判定變焦模式是否是機械手動變焦模式。在該判定結果為變焦模式是機械手動變焦模式的情況下,鏡頭控制部11結束變焦模式檢測。在變焦模式不是機械手動變焦模式的情況下,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12中判定是否是電動變焦模式。在該判定結果為不是電動變焦模式的情況下,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13中將變焦模式設定為超微距模式。另ー方面,在是電動變焦模式的情況下,鏡頭控制部
11在步驟S14中判定上次是否是機械手動變焦模式。在該判定結果為不是機械手動變焦模式的情況下,鏡頭控制部11結束變焦模式檢測。在是機械手動變焦模式的情況下,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15中校正勵磁位置。然后,根據(jù)圖24所示的勵磁位置校正流程圖說明上述步驟S15的勵磁位置校正。2G用變焦用致動器14和3G變焦用致動器18使用例如步進電動機。該步進電動機使用2-2相步進電動機。該2-2相步進電動機如圖18所示,A相有+A、_A的勵磁位置。并且,B相有+B、_B的勵磁位置。在2-2相勵磁驅動的情況下,當通過(A相、B相)的組合表現(xiàn)勵磁時,有(+A、+B)、(-A> -B)、(+A、-B)、(-A> +B)這4個勵磁圖案,各勵磁圖案是I個脈沖,4個脈沖為勵磁圖案的I周。在虛線所示的范圍的位置有步進電動機的情況下,通過將勵磁圖案設定為+A :+B,在R點的位置步進電動機吸附。并且,在實線所示的范圍內的位置有步進電動機的情況下,通過將勵磁圖案設定為-A :+B,在B點的位置步進電動機吸附。在勵磁位置校正流程圖中,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20中進行+A相+B相的勵磁,在步驟S21中等待(Wait)。之后,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22中,進行-A相+B相的勵磁,在步驟S23中等待(Wait)。由此,進行勵磁位置的校正。各步驟S21、S23中的等待(Wait)時間是預先設定的。另外,在步進電動機的驅動方向是相反的情況下,也可以將G點作為勵磁圖案的中心,而不是B點。并且,為了縮短恢復時間,不在全部勵磁圖案中等待(Wait)。然后,根據(jù)圖26所示的變焦模式處理流程圖說明上述步驟S2的變焦模式處理。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30中讀取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的切換位置,判定是否是機械手動變焦模式。在該判定結果為是機械手動變焦模式的情況下,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31中進行機械手動變焦的處理。在不是機械手動變焦模式的情況下,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32中判定是否是電動變焦模式。在該判定結果為是電動變焦模式的情況下,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33中進行電動變焦處理。在不是電動變焦模式的情況下,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34中進行超微距處理。然后,根據(jù)圖27所示的機械手動變焦模式處理流程圖說明上述步驟S31的機械手動變焦模式處理。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40中,通過線性編碼器16檢測第2變焦組(2G) 7的絕對位置。
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41中,根據(jù)由線性編碼器16檢測出的第2變焦組(2G) 7的位置依次更新當前位置信息。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42中,例如如圖16所示根據(jù)第2變焦組(2G)7的變焦(ZOOM)位置更新判定閾值。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43中求出第2透鏡組(2G) 7的當前位置與第2變焦組(2G)7的過去位置(例如圖16所示的間隔tl、t2之前的位置)的差異的絕對值,判定該差異的絕對值是否大于預先設定的判定閾值與圖10所示的滯后量的相加量。在該判定結果為差異的絕對值大于相加量的情況下,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44中讀取存儲在存儲部10內的圖4所示的第2變焦組(2G) 7與第3變焦組(3G)8的位置關系,在步驟S45中,跟蹤第2變焦組(2G) 7的位置驅動第3變焦組(3G)8。另外,在差異的絕對值小于相加量的情況下,鏡頭控制部11結束機械手動變焦處理。 然后,根據(jù)圖28所示的電動變焦處理流程圖說明步驟S33的電動變焦處理。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50中檢測被設定為電動變焦位置的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通過在更換式鏡頭I的圓周方向(箭頭B方向)旋轉移動而設定的電動變焦速度。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51中,通過線性編碼器16檢測第2變焦組(2G)7的位置。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52中,根據(jù)由線性編碼器16檢測出的第2變焦組(2G) 7的位置依次更新當前位置信息。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53中使第2變焦組(2G) 7被驅動,并在步驟S54中讀取存儲在存儲部10內的圖4所示的第2變焦組(2G)7與第3變焦組(3G)8的位置關系,跟蹤第2變焦組(2G) 7的位置驅動第3變焦組(3G)8。然后,根據(jù)圖29所示的超微距處理流程圖說明上述步驟S34的超微距處理。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60中將第2變焦組(2G) 7驅動到預先設定的超微距位置,在步驟S61中將第3變焦組(3G)8驅動到預先設定的超微距位置。然后,根據(jù)圖30所示的第2變焦組(2G)7的位置檢測流程圖說明上述步驟S40、S51的第2變焦組(2G)7的位置檢測。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70中,對檢測第2變焦組(2G) 7的位置的線性編碼器16的輸出信號進行AD轉換,在步驟S71中對該AD轉換的次數(shù)進行計數(shù)。鏡頭控制部11重復步驟S70、S71,依次對線性編碼器16的輸出信號進行AD轉換,對該AD轉換的次數(shù)進行計數(shù),當預定次數(shù)的AD轉換結束吋,計算所讀入的AD轉換值的平均值。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72中根據(jù)線性編碼器16的輸出值(平均值)參照存儲在存儲部10內的上述圖21所示的補充后的調整數(shù)據(jù),計算第2變焦組(2G) 7的脈沖位置。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73中求出第2透鏡組(2G) 7的當前位置與第2變焦組(2G)7的過去位置(例如圖16所示的間隔tl、t2之前的位置)的差異的絕對值,通過將該差異的絕對值除以測定了當前位置的時刻與測定了過去位置的時刻之差也就是說除以時間,計算第2變焦組(2G) 7的速度。然后,根據(jù)圖31所示的電動變焦速度檢測流程圖說明上述步驟S50的電動變焦速度檢測。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80中檢測第2變焦組(2G) 7的速度設定狀態(tài)。如上所述,當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是電動變焦狀態(tài)時,電動變焦速度切換檢測機構30可在廣角(Wide)方向和望遠(Tele)方向的變焦動作中設定多個速度。鏡頭控制部11對電動變焦速度切換檢測機構30的輸出信號進行AD轉換,在步驟S81中對該AD轉換的次數(shù)進行計數(shù)。鏡頭控制部11重復步驟S80、S81,依次對電動變焦速度切換檢測機構30的輸出信號進行AD轉換,對該AD轉換的次數(shù)進行計數(shù)。然后,當預定次數(shù)的AD轉換結束吋,鏡頭控制部11計算所讀入的AD轉換值的平均值。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82中,根據(jù)電動變焦速度切換檢測機構30的輸出值(平均值),判斷設定為中性區(qū)速度、廣角(Wide)方向的各自不同的第I至第3速度、望遠(Tele)方向的各自不同的第I至第3速度中的哪ー個。然后,根據(jù)圖32所示的第3變焦組驅動流程圖說明上述步驟S45的第3變焦組(3G)8的驅動。 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90中,根據(jù)第2變焦組(2G) 7的移動速度決定第3變焦組 (3G)8的分布,計算第3變焦組(3G)8的速度。在該情況下,在機械手動變焦驅動中,為了使第2變焦組(2G)7和第3變焦組(3G)8的跟蹤性良好,也可以根據(jù)第2變焦組(2G)7的當前位置和過去位置以及其間的時間計算第2變焦組(2G)7的速度,伴隨第2變焦組(2G)7的移動速度使第3變焦組(3G)8的加減速分布和最高速度變更,提高第2變焦組(2G)7和第3變焦組(3G)8的跟蹤性(圖34)。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91中對第3變焦組(3G) 8進行初始勵磁,在步驟S92中,根據(jù)在步驟S90所決定的分布進行加速驅動,在步驟S93中,當達到在步驟S90計算出的速度時以一定速度驅動預定量,在步驟S94中,根據(jù)在步驟S90所決定的分布進行減速驅動,在步驟S95中進行勵磁保持。然后,根據(jù)圖33所示的第2和第3變焦組驅動流程圖說明上述步驟S53、S54的第2變焦組(2G) 7和第3變焦組(3G) 8的驅動。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lOO中,根據(jù)電動變焦的檢測速度決定第2變焦組(2G) 7的速度。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lOl中對第2變焦組(2G) 7進行初始勵磁,在步驟S102中進行加速驅動,在步驟S103中以一定速度進行驅動,在步驟S104中進行減速驅動,在步驟S105中進行勵磁保持。并且,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106中,根據(jù)在步驟SlOO所決定的第2變焦組(2G) 7的速度的移動速度決定第3變焦組(3G)8的分布。根據(jù)以下決定的分布進行控制。鏡頭控制部11在步驟S107中對第3變焦組(3G) 8進行初始勵磁,在步驟S108中進行加速驅動,在步驟S109中以一定速度進行驅動,在步驟SllO中進行減速驅動,在步驟Slll中進行勵
磁保持。圖34示出電動變焦時的第2變焦組(2G) 7的移動速度和第3變焦組(3G)8的移動速度的關系。通過根據(jù)基于電動變焦的檢測速度的第2變焦組(2G)7的移動速度(1-3速),按照圖34設定第3變焦組(3G) 8的移動速度(1-3速),可改善第3變焦組(3G) 8對第2變焦組(2G)7的跟蹤性,可改善變焦的操作感。這樣根據(jù)上述一個實施方式,通過變焦功能切換操作部件4的操作進行使第2變焦組(2G) 7在光軸P的方向移動的光學變焦,檢測該第2變焦組(2G) 7的移動位置,根據(jù)存儲在存儲部10內的圖4所示的第2變焦組(2G)7與第3變焦組(3G)8的位置關系數(shù)據(jù),跟蹤第2變焦組(2G)7的位置并驅動第3變焦組(3G) 8,因而是小型且低成本,并且能夠具有可簡便地變更手動和電動的操作、且操作性良好的變焦功能。在線性編碼器16的控制數(shù)據(jù)的生成中,為了進行第2變焦組(2G)7的編碼器16的調整,進行作為第I調整的機械調整和作為第2調整的電氣調整,從而可使第2變焦組(2G) 7與第3變焦組(3G) 8的位置誤差(相對關系位置)最小化。如圖4所示,只要保持針對第2變焦組(2G) 7的變焦(Zoom)位置的該第2變焦組(2G) 7的位置的線性,就能相對于通過電動變焦速度檢測所檢測出的第2變焦組(2G)7的速度,預測所需要的第3變焦組(3G) 8的速度并進行驅動。另外,如圖34所示,能夠針對第2變焦組(2G) 7應對第I 第3速度(實線),針對第3變焦組(3G) 7應對第I 第3速度(虛線)。另外,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可在實施階段中在不脫離本發(fā)明主旨的范圍內對構成要素進行變型來具體化。并且,通過將上述實施方式公開的多個構成要素適當組合,可形成各種發(fā)明。例如,可以從實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構成要素中刪除若干構成要 素。而且,可以將不同實施方式中的構成要素適當組合。
權利要求
1.一種更換式鏡頭,所述更換式鏡頭具有為了進行光學變焦而能夠在光軸方向移動的至少第I透鏡組和第2透鏡組,所述更換式鏡頭的特征在于,所述更換式鏡頭具有 變焦操作部,其用于接受操作并進行使所述第I透鏡組在所述光軸方向移動的所述光學變焦的指示; 第I透鏡組驅動部,其根據(jù)針對所述變焦操作部的所述操作使所述第I透鏡組在光軸方向移動; 第I透鏡組位置檢測部,其檢測通過所述第I透鏡組驅動部而移動的所述第I透鏡組的位置; 存儲部,其存儲與所述更換式鏡頭的預定焦距對應的所述第I透鏡組和所述第2透鏡組的位置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根據(jù)由所述第I透鏡組位置檢測部檢測出的所述第I透鏡組的位置和存儲在所述存儲部內的所述位置信息對所述第2透鏡組進行移動控制。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更換式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儲部存儲與用于判定所述第I透鏡組的移動量的判定閾值相關的信息, 所述控制部將所述第I透鏡組的移動量與和存儲在所述存儲部內的所述第I透鏡組的所述位置信息對應的所述判定閾值進行比較,當判定為所述第I透鏡組的移動量超過所述判定閾值時,根據(jù)存儲在所述存儲部內的所述位置信息對所述第2透鏡組進行移動控制。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更換式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閾值根據(jù)由所述第I透鏡組位置檢測部檢測出的所述第I透鏡組的位置而變化。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更換式鏡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I透鏡組位干與更靠廣角側對應的位置的情況下,與位于和更靠望遠側對應的位置的情況相比,所述判定閾值表現(xiàn)為更大的數(shù)值。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更換式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換式鏡頭具有速度檢測部,所述速度檢測部根據(jù)由所述第I透鏡組位置檢測部檢測出的所述第I透鏡組的位置求出所述第I透鏡組的移動速度, 所述控制部根據(jù)由所述速度檢測部求出的所述第I透鏡組的移動速度控制所述第2透鏡組的移動速度。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更換式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檢測部根據(jù)由所述第I透鏡組位置檢測部檢測出的多個第I透鏡組的位置、和由所述第I透鏡組位置檢測部檢測出所述多個第I透鏡組的位置的時間差,求出所述第I透鏡組的移動速度。
7.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更換式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透鏡組位置檢測部檢測所述第I透鏡組的絕對位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更換式鏡頭是小型且低成本,且具有可簡便地變更手動和電動的操作、操作性良好的變焦功能。該更換式鏡頭具有為了進行光學變焦而能夠在光軸方向移動的至少第1和第2透鏡組,該更換式鏡頭具有變焦操作部,其用于接受操作并進行使第1透鏡組在光軸方向移動的光學變焦的指示;第1透鏡組驅動部,其根據(jù)針對變焦操作部的操作使第1透鏡組在光軸方向移動;第1透鏡組位置檢測部,其檢測通過第1透鏡組驅動部移動的第1透鏡組的位置;存儲部,其存儲與更換式鏡頭的預定焦距對應的第1透鏡組和第2透鏡組的位置信息;控制部,其根據(jù)由位置檢測部檢測出的第1透鏡組的位置和存儲在存儲部內的位置信息對第2透鏡組進行移動控制。
文檔編號G02B7/08GK102692692SQ20121008051
公開日2012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3月25日
發(fā)明者大川聰 申請人:奧林巴斯映像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莱州市| 镶黄旗| 昌江| 霞浦县| 井陉县| 烟台市| 宜兴市| 敖汉旗| 嘉禾县| 虎林市| 土默特左旗| 通渭县| 鄂伦春自治旗| 崇明县| 大埔区| 马关县| 黎川县| 河西区| 宜都市| 广饶县| 棋牌| 德安县| 腾冲县| 皮山县| 贵德县| 高碑店市| 建德市| 西青区| 兴义市| 江孜县| 临江市| 长治县| 永新县| 灵石县| 敦煌市| 望江县| 宣恩县| 新密市| 临安市| 东乡| 石家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