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液晶顯示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液晶顯示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液晶顯示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裝置由于功耗小、體積小而越來越受到歡迎,然而隨著液晶顯示技術的發(fā)展,一些存在的問題也被發(fā)掘出來。如圖I所示,為一種現(xiàn)有液 晶顯示器的液晶顯示模組的結構,液晶顯示模組結構是通過膠框25連接,使液晶面板10和背光模組20組裝到一起實現(xiàn)液晶顯示器的正常工作的。液晶面板10處于最上面,由膠框25上的支撐部251支撐,膠框25下面壓有光學膜片,所述光學膜片包括第一光學膜片22、第二光學膜片23以及第三光學膜片24。液晶面板10的邊緣也是由膠框25進行抵緊限制,從而使得液晶面板10可以固定在液晶顯示模組上。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大,銷售利益降低的情況下,需要更好的成本控制以及結構優(yōu)化,因而需要對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不斷的進行優(yōu)化、簡化,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成本較低的液晶顯示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一種液晶顯示模組,包括背光模組以及設置在背光模組之上的液晶面板,所述背光模組包括背板以及光學膜片;其中,所述背板的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背板一體的限位結構,所述液晶面板的邊緣抵緊在所述限位結構上。優(yōu)選的,所述限位結構為設置在所述背板側壁上向內彎折的凸臺。在背板的側壁上直接進行加工形成向內彎折的凸臺,制作方法簡單,不需要增加構件。優(yōu)選的,所述限位結構為設置在背板側壁內側面上的一層墊層。這樣對背板的加工程度就小一點,從而避免了背板的強度被削弱,同時,墊層可以使用彈性材料,就不必要在設置緩沖墊。優(yōu)選的,所述限位結構上套有緩沖套。避免限位結構與液晶面板抵緊時損壞液晶面板。優(yōu)選的,所述限位結構上與所述液晶面板抵緊的面上設置有緩沖墊。避免限位結構與液晶面板抵緊時損壞液晶面板。優(yōu)選的,所述光學膜片的邊緣設置有折邊,所述液晶面板設置于所述折邊上。由于在液晶顯示模組的光學膜片上設置了折邊,并將液晶面板設置在所述折邊之上,并通過在背板的側壁上設置相應的限位結構用以限制液晶面板在其板面平面上的方向的自由度,進而不再需要膠框對液晶面板進行支撐,也不再需要膠框對液晶面板在其板面平面上的方向的自由度進行限制,使得背光模組不再需要膠框這一組件,節(jié)省了膠框的材料成本,同時,省去了膠框組件也使得液晶顯示裝置的邊框更加窄,進一步實現(xiàn)了窄邊框的設計。另外,由于使用設置在光學膜片上的折邊對液晶面板進行支撐,折邊之間無間隔,而液晶面板與可視區(qū)的光學膜片之間只有細微的間隙,這樣,即使液晶面板外側不設有膠框,由于液晶面板上的黑矩陣的設計,也不易發(fā)生漏光的現(xiàn)象。再者,由于液晶面板的邊緣與用于支撐的折邊之間無間隔,也就是說,折邊的長度至少大于液晶面板的邊緣的長度,這樣,使得液晶面板的整個邊緣都有連續(xù)的支撐,而不是分件式膠框僅在四個角支撐的方式,提高了液晶面板的抗壓強度,進而有效避免受壓時發(fā)生過大變形而導致黑矩陣或其他結構發(fā)生移動,產生漏光出現(xiàn)水波紋現(xiàn)象。優(yōu)選的,所述光學膜片包括 位于底層的第一光學膜片、位于中層的第二光學膜片以及位于最上層的第三光學膜片,所述折邊為所述第三光學膜片的邊緣翻折至其上表面形成。利用膜片本身進行翻折形成折邊,方便于組裝時的操作。優(yōu)選的,所述光學膜片包括位于底層的第一光學膜片、位于中層的第二光學膜片以及位于最上層的第三光學膜片,所述折邊為所述第一光學膜片的邊緣翻折至第三光學膜片的上表面形成。這樣可以利用最底下的第一光學膜片對第二、第三光學膜片進行定位。優(yōu)選的,所述折邊為貼在所述光學膜片上的與所述光學膜片為分體結構的薄片。這樣有利于光學膜片的加工,不需要進行剪裁,也不需要對現(xiàn)有光學膜片進行更改工藝。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的液晶顯示模組。本發(fā)明通過在背板的側壁上設置相應的限位結構用以限制液晶面板在其板面平面上的方向的自由度,進而不再需要膠框對液晶面板在其板面平面上的方向的自由度進行限制,從而可以簡化膠框的結構,節(jié)約膠框材料同時節(jié)省加工成本;進一步的,還可以使用其它方式對液晶面板進行支撐如在液晶面板底部的光學膜片上設置支撐結構或是直接將液晶面板設置在光學膜片之上,使得背光模組甚至可以省去膠框這一組件,進一步節(jié)省了材料成本,在這種可能省去膠框的情況下,可以使得液晶顯示裝置的邊框窄邊框化更容易實現(xiàn)。
圖I是現(xiàn)有一種液晶顯示模組的結構簡圖,圖2是現(xiàn)有液晶顯示模組的分件式的膠框的結構簡圖,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液晶顯示模組的結構簡圖,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背板與液晶面板的組裝結構簡圖,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背板的結構簡圖,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另一種背板的結構簡圖,圖7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第三種背板的結構簡圖,圖8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光學膜片的制程示意圖,圖9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光學膜片的結構簡圖,圖10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第三光學膜片翻折時的情況示意圖,圖1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另一種光學膜片的結構簡圖,圖1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第三種光學膜片的結構簡圖。其中10、液晶面板,20、背光模組,21、導光板,22、第一光學膜片,23、第二光學膜片,24、第三光學膜片,25、膠框,26、外框,27、背板,77、間隙,271、凸臺,272、緩沖套,273、緩沖墊,274、墊層,241、折邊,242、預折邊,243、預折線,251、支撐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較佳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如圖2所示,為了降低材料及加工成本,本申請人曾試圖使用以下方案,如圖中所示,液晶顯示模組分別通過四個分件式的膠框25對液晶面板的四個角區(qū)域進行支撐,通過這種結構組裝的液晶模組有一個問題,即因為分件式的膠框25之間具有間隔,使得液晶面板在遇到壓力時產生向下的彎曲,繼而使得液晶面板的上得黑色矩陣發(fā)生移動,從而使得漏光現(xiàn)象發(fā)生而產生水波紋現(xiàn)象,嚴重影響到了 IXD的畫面質量;另外,對于分件式膠框25而言,位于液晶面板的四個分件式的膠框25間距過大,致使液晶面板與光學膜片之間間隙過大而導致漏光,使得整個模組的光學品味受到嚴重影響。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具體方案進行論述。 如圖3所示為本發(fā)明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顯示模組,其包括背光模組20以及液晶面板10,其中背光模組10包括背板27,設置在背板27內的導光板21設在導光板21出光面上的第一光學膜片22、第二光學膜片23以及第三光學膜片24,設置在背板27外圍的外框26 ;在背光模組20的光學膜片的最上一層的第三光學膜片25的邊緣上表面設置有折邊241,液晶面板10設置在第三光學膜片24上的折邊241上,液晶面板10由所述折邊241進行支撐,折邊的寬度優(yōu)選在液晶面板10的有效顯示區(qū)之外,以避免影響到液晶面板10的正常顯示;如圖4及圖5所示,背板27的側壁上設置有向背光模組內部彎折的凸臺271,液晶面板10的邊緣與所述凸臺271抵緊,這樣,可通過背板27的側壁上的凸臺271對液晶面板10在其板面平面上的自由度的限制。當然,除了設置凸臺271作為限位結構對液晶面板10的邊緣進行限位外,也可以是如圖7所示的在背板27側壁內側上另設置一層與背板27的側壁貼合的墊層274作為限位結構。由于在液晶顯示模組的光學膜片上設置了折邊241,并將液晶面板10設置在所述折邊241之上,并通過在背板27的側壁上設置相應的限位結構用以限制液晶面板10在其板面平面上的方向的自由度,進而不再需要膠框對液晶面板進行支撐,也不再需要膠框對液晶面板10在其板面平面上的方向的自由度進行限制,使得背光模組20不再需要膠框這一組件,節(jié)省了膠框的材料成本,同時,省去了膠框組件也使得液晶顯示裝置的邊框更加窄,進一步實現(xiàn)了窄邊框的設計。另外,由于使用設置在光學膜片上的折邊241對液晶面板10進行支撐,使得液晶面板10的邊緣與光學膜片的折邊之間無間隙,這樣,也就避免了液晶顯示裝置由于使用分件式膠框支撐液晶面板而發(fā)生漏光的現(xiàn)象。再者,由于液晶面板10的邊緣與用于支撐的折邊241之間無間隔,也就是說,折邊的長度至少大于液晶面板的邊緣的長度,這樣,使得液晶面板的整個邊緣都有連續(xù)的支撐,而不是分件式膠框僅在四個角支撐的方式,提高了液晶面板10的抗壓強度,進而有效避免受壓時發(fā)生過大變形而導致黑矩陣或其他結構發(fā)生移動,產生漏光出現(xiàn)水波紋現(xiàn)象。如圖5所示,為了避免凸臺271對液晶面板抵緊時損壞液晶面板,在凸臺271上套設有用彈性材料制成的緩沖套272 ;或者如圖6所示,可以在凸臺271的抵緊面上設置一彈性材料制成的緩沖墊273,進而保護液晶面板的安全。另外,對于如圖7所示的方案來說,所述墊層274可以直接使用彈性材料,這樣,就可以不需要在設置緩沖墊273 了。
以上提到,本發(fā)明中,液晶面板10由設置在光學膜片上的折邊進行支撐,而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光學膜片包括位于底層第一光學膜片22、位于中層第二光學膜片23以及位于最上層的第三光學膜片24,其中,折邊241設置在第三光學膜片241之上。如圖8及圖9所示為第三光學膜片24的制造方法及其結構,如圖8所示,首先在第三光學膜片24的邊緣處設置有與第三光學膜片24 —體的預折邊242,預折邊242與第三光學膜片24的主體之間設置有預折線243,預折線243可以是設置在第三光學膜片24邊緣處的不連續(xù)的縫隙,也可以是壓痕,這樣便于將預折邊242進行翻折形成如圖9所示的折邊241。 當然,也可以另外設置與第三光學膜片分體的預折邊,即另外設置一薄片,并通過粘貼或其它方式將預折邊(即所述薄片)貼合到第三光學膜片上形成折邊,這樣,可以在現(xiàn)有標準加工的光學膜片上進行,而不需要更改光學膜片的過多加工工藝,節(jié)省生產成本。如圖8所示,第三光學膜片24翻折預折邊242至其上表面形成如圖9所示的折邊241,但是由于翻折不是折斷的翻折,折邊241與第三光學膜片24之間在預折線243附近會有一定間隙77使得此處略突出(如圖10所示),為了避免出現(xiàn)這種情況,如圖11所示,可以利用第二光學膜片23翻折至第三光學膜片24的上表面形成折邊241,這樣在翻折處就不會出現(xiàn)突出的情況。當然,也可以如圖12所示,利用第一光學膜片22翻折至第三光學膜片24的上表面形成折邊241,使得第一光學膜片22包裹第二光學膜片23及第三光學膜片24,起到對第二光學膜片23及第三光學膜片24的定位作用。另外,對于本發(fā)明來說,液晶面板也可以是直接設置在光學膜片之上,也就是不用設置折邊來對液晶面板進行支撐,這樣就可以直接省去支撐結構的制作,即省去了膠框這一部件甚至省去了折邊的制作;又或者,膠框僅需要制作支撐部分的結構,這樣也簡化了膠框的結構,從而降低膠框的生產成本。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液晶顯示模組,包括背光模組以及設置在背光模組之上的液晶面板,所述背光模組包括背板以及光學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背板一體的限位結構,所述液晶面板的邊緣抵緊在所述限位結構上。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液晶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結構為設置在所述背板側壁上向內彎折的凸臺。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液晶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結構為設置在背板側壁內側面上的一層墊層。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液晶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結構上套有緩沖套。
5.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液晶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結構上與所述液晶面板抵緊的面上設置有緩沖墊。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液晶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學膜片的邊緣設置有折邊,所述液晶面板設置于所述折邊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學膜片包括位于底層的第一光學膜片、位于中層的第二光學膜片以及位于最上層的第三光學膜片,所述折邊為所述第三光學膜片的邊緣翻折至其上表面形成。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學膜片包括位于底層的第一光學膜片、位于中層的第二光學膜片以及位于最上層的第三光學膜片,所述折邊為所述第一光學膜片的邊緣翻折至第三光學膜片的上表面形成。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邊為貼在所述光學膜片上的與所述光學膜片為分體結構的薄片。
10.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液晶顯示模組。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液晶顯示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包括背光模組以及設置在背光模組之上的液晶面板,所述背光模組包括背板以及光學膜片;所述背板的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背板一體的限位結構,所述液晶面板的邊緣抵緊在所述限位結構上。本發(fā)明通過在背板的側壁上設置相應的限位結構用以限制液晶面板在其板面平面上的方向的自由度,進而不再需要膠框對液晶面板在其板面平面上的方向的自由度進行限制,從而可以簡化膠框的結構,節(jié)約膠框材料同時節(jié)省加工成本。
文檔編號G02F1/13357GK102621743SQ20121010885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4月13日
發(fā)明者俞剛, 周革革, 王甲強, 郭儀正, 陳仕祥 申請人: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