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相機用焦面快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具有兩個分別具有多片葉片的快門葉片組的相機用焦面快門。
背景技術:
如眾所周知那樣,具有兩個分別具有多片葉片的快門葉片組的相機用焦面快門,通過用中間板將快門底板和輔助底板之間隔開來構成兩個葉片室,并且在這些葉片室內分別獨立地配置兩個快門葉片組。并且,這三張板構件中的每個板構件上,以相互重疊的方式形成有用于導入來自被拍攝體的光的開口(opening),并利用這些開口中的一個或多個開口來形成長方形的曝光開口(exposure aperture)。另外,每個快門葉片組均由兩個臂和多片葉片構成,其中,兩個臂在曝光開口的一個側方區(qū)域,即,在處于形成曝光開口的長方形的一個短邊的外側的區(qū)域,各自的一端分別 能夠轉動地連接在快門底板上,所述多片葉片形成為細長的長條狀,且多片葉片朝向這兩個臂的自由端而能夠轉動地依次樞軸連接在這兩個臂上;并且,在進行拍攝時,若臂轉動,則多片葉片中的每個葉片一邊使其寬度方向的直線狀的端緣與曝光開口的長邊保持平行性,一邊進行動作。并且,每個快門葉片組,在從曝光開口退避時,成為增大了多片葉片的重疊量的重疊狀態(tài),而在覆蓋曝光開口時,則成為減小了多片葉片的重疊量的展開狀態(tài)。另外,在兩個快門葉片組進行曝光動作時,首先,使處于展開狀態(tài)的快門葉片組(下面,稱之為“前葉片組”)開始進行動作,前葉片組一邊增大多片葉片的重疊量,一邊打開曝光開口,接著,使處于重疊狀態(tài)的快門葉片組(下面,稱之為“后葉片組”)開始向相同方向進行動作,后葉片組一邊減小多片葉片的重疊量,一邊覆蓋曝光開口,由此在前葉片組的最后部移動的葉片(下面,稱之為“狹縫形成葉片”)和在后葉片組的最前部移動的葉片(下面,稱之為“狹縫形成葉片”)之間形成狹縫,從而對攝像面從一側到另一側連續(xù)地進行曝光,其中,作為在進行該曝光動作時的驅動源,已知有利用彈簧的驅動源和利用馬達的驅動源。并且,作為將彈簧作為驅動源的焦面快門,一般構成為,利用驅動彈簧(下面,稱之為“前葉片用驅動彈簧”)的加載力,使驅動構件(下面,稱之為“前葉片用驅動構件”)轉動,該驅動構件的驅動銷與上述前葉片組的一個臂相連接,并且,利用驅動彈簧(下面,稱之為“后葉片用驅動彈簧”)的加載力,使驅動構件(下面,稱之為“后葉片用驅動構件”)轉動,該驅動構件的驅動銷與上述后葉片組的一個臂相連接,但如公知那樣,在這種結構的焦面快門中,因用于將前葉片用驅動構件和后葉片用驅動構件保持在開始曝光動作之前的狀態(tài)的結構的不同,具有稱之為“直接式”的焦面快門和稱之為“卡定式”的焦面快門。另外,在這樣的將彈簧作為驅動源來進行曝光動作的焦面快門中,無論是直接式的情形,還是卡定式的情形,已知如下構成,即,在進行拍攝前,不僅使后葉片組成為重疊狀態(tài),還使前葉片組成為重疊狀態(tài),由此使曝光開口全開,從而能夠經由拍攝用攝像元件在監(jiān)視器上觀察被拍攝體像,并且,在進行拍攝時,若按下釋放按鈕,則使前葉片組從重疊狀態(tài)成為展開狀態(tài)而關閉曝光開口,之后,如上述那樣進行曝光動作,而在日本特開2003-222928中記載有這樣構成的直接式的焦面快門。另一方面,在將馬達作為驅動源的焦面快門中,已知如下構成,即,將與第一馬達的轉子形成為一體的驅動銷連接著前葉片組的一個臂上,并將與第二馬達的轉子形成為一體的驅動銷連接著后葉片組的一個臂上,而在日本特開2004-264468中作為第二實施例來記載有這樣構成的焦面快門。并且,在這樣構成的焦面快門的情形下,與如上述那樣的將彈簧作為驅動源來進行曝光動作的結構的情形同樣地,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該方式是指,在進行拍攝之后立即進行上緊動作,而在進行拍攝時,立即使前葉片組進行從展開狀態(tài)成為重疊狀態(tài)的動作,接著使后葉片組進行從重疊狀態(tài)成為展開狀態(tài)的動作的方式,但也可以如在日本特開2003-222928記載的焦面快門那樣采用如下方式,該方式是指,在進行拍攝之前,使前葉片組和后葉片組都處于重疊狀態(tài)而使曝光開口全開,由此能夠經由拍攝用攝像元件在監(jiān)視器上觀察被拍攝體像,而在進行拍攝時,若按下釋放按鈕,則使前葉片成為展開狀態(tài)而關閉曝光開口之后,首先使前葉片組開始進行曝光動作,接著使后葉片組開始進行曝光動作的方式。 在這樣具有兩個快門葉片組的焦面快門的情形下,根據所采用的相機的設計,需要使兩個快門葉片組進行各種不同的動作。因此與這些設計相對應地,兩個快門葉片組的驅動裝置不同,但兩個快門葉片組本身的基本結構和配置大體上相同。并且,對于這樣的兩個快門葉片組,在進行曝光動作時顯然需要進行高速且穩(wěn)定的動作,而在進行該曝光動作以外的動作時,也需要進行高速且穩(wěn)定的動作。然而,如上所述,各快門葉片組由兩個臂和能夠轉動地樞軸連接在這兩個臂上的細長的長條狀的多片葉片構成,并且,為了實現輕量化,這些多片葉片均利用薄的材料制作,因此,在一邊進行從重疊狀態(tài)(folded state)成為展開狀態(tài)(unfolded state)的動作,一邊覆蓋曝光開口時,由于不存在用于支撐各葉片組的長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單元,因而移動過程中的各葉片會產生彎曲,從而會使其中央部朝向與葉片的面垂直的方向彎曲。并且,在關閉曝光開口時,在最先開始移動的狹縫形成葉片的在長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形成的彎曲部,會與形成在中間板上的被拍攝體光路用的開口的邊緣發(fā)生碰撞,從而會發(fā)生如下問題,即,使快門葉片的動作產生紊亂(彈回(bound)及傾斜等)或損傷葉片。因此,為了防止這種問題的發(fā)生,在日本實用新型登錄第2589062號中記載有如下的對策,即,與曝光開口的兩個長邊相對應地形成在中間板上的用于導入來自被拍攝體的光的開口的邊緣,均形成為大致呈“V”字狀,或者,再在此基礎上,在進行曝光動作時一個快門葉片組一邊展開多片葉片一邊移動的方向上的邊緣上,形成從這樣的“V”字形狀的頂點起向葉片的移動方向延伸的規(guī)定長度的溝槽。然而,近年來,在相機用焦面快門中,因伴隨快門葉片的高速化帶來的對多片葉片的進一步改良,若僅使中間板的用于導入來自被拍攝體的光的開口的邊緣形成為在日本實用新型登錄第2589062中記載那樣的“V”字形狀,或在其“V”字的頂點形成溝槽則不夠,還需要考慮將制作成平板狀的中間板,以使在進行曝光動作時快門葉片一邊使多片葉片展開一邊移動的方向上的區(qū)域,從最初就形成為朝向葉片膨出的方向稍微膨出的圓弧面的方式,組裝在快門底板上,而并不是將制作成平板狀的中間板如此前那樣保持平板狀不變地組裝在快門底板上。
本發(fā)明涉及這樣具有兩個快門葉片組的各種結構的焦面快門,并涉及對如下的相機用焦面快門的改良,該相機用焦面快門,在快門葉片組進行從重疊狀態(tài)成為展開狀態(tài)的動作的過程中,不會因使最先開始移動的狹縫形成葉片與用于導入來自被拍攝體的光的形成在中間板上的開口的移動方向的邊緣碰撞,而使該快門葉片的動作產生紊亂或使快門葉片破損。如上所述,在具有兩個快門葉片組的各種焦面快門的情形下,此前也對中間板的形狀及組裝結構反復進行了改良。然而,最近,尤其是在如專業(yè)攝影師和相機狂熱者喜歡用的高級相機用焦面快門的情形下,要求比此前更穩(wěn)定地得到快門葉片的高速動作。因此,迫切需要構成為如下結構,即,在快門葉片組進行從重疊狀態(tài)成為展開狀態(tài)的動作的過程中,最先開始移動的狹縫形成葉片的狹縫形成邊緣的端面與用于導入來自被拍攝體的光的形成在中間板上的開口的狹縫形成葉片的移動方向的邊緣的端面,連局部的接觸也不發(fā)生,或者即使稍微接觸也幾乎不會使動作產生紊亂。為了滿足這樣的要求,優(yōu)選使中間板的位于狹縫形成葉片的移動方向的區(qū)域,與葉片的膨出狀態(tài)相對應地進行柔軟的變形。因此,作為實現該方案的一個方法,可考慮使中 間板形成為比此前更薄。然而,由于此前中間板的厚度在可能的范圍內已經變得相當薄,因而若形成為比此前更薄,則會產生如下問題,即,無法抑制眾所周知在快門葉片剛剛開始動作之后就發(fā)生的、向與動作方向不同的方向作用的不規(guī)則的力,反而會使整個動作過程中的各葉片的晃動更大。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點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特別適用于高級相機的相機用焦面快門,該相機用焦面快門在利用中間板將快門底板和輔助底板之間隔開而構成兩個葉片室內,各配置一個快門葉片組,并且,在快門葉片組從重疊狀態(tài)向成為展開狀態(tài)的方向動作的過程中,即使狹縫形成葉片的前端緣與形成在中間板上的用于導入來自被拍攝體的光的開口的邊緣局部接觸,該狹縫形成葉片也能夠比以往更穩(wěn)定地進行動作。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是一種相機用焦面快門,利用中間板將快門底板和輔助底板之間隔開來構成兩個葉片室,并且,由中間板、快門底板和輔助底板這三個板構件的曝光用開口部中的至少一個曝光用開口部來形成曝光開口,并且,分別配置在兩個所述葉片室中的前葉片組和后葉片組具有細長的多片葉片,在進行曝光動作時,前葉片組(firstblade group)使多片葉片從展開狀態(tài)成為重疊狀態(tài)來打開曝光開口,而后葉片組(secondbladegroup)使多片葉片從重疊狀態(tài)成為展開狀態(tài)來關閉曝光開口,該相機用焦面快門的特征在于,所述三個板構件中的第二板構件,與所述中間板之間配置有后葉片組,且在該第二板構件的位于所述曝光動作方向側的從曝光開口形成邊至該第二板構件的外形形狀形成邊緣為止的中間部,立設有按壓銷,并且,利用該按壓銷來按壓所述中間板以使所述中間板朝向所述三個板構件中的第三板構件側彎曲,并且,所述中間板的處于所述曝光開口形成邊的外側的區(qū)域的寬度在被所述按壓銷按壓的部位最窄,并且,用于限制該寬度的兩個限制邊緣形成為,隨著從該最窄的部位朝向所述曝光開口形成邊的兩端方向,曝光開口側的限制邊緣逐漸接近所述曝光開口形成邊的兩端,而另一個限制邊緣逐漸接近所述第二板構件的所述外形形狀形成邊緣。此時,更優(yōu)選,所述中間板的處于所述曝光開口形成邊的外側的區(qū)域中的最窄的部位的寬度,與所述按壓銷的剖面的在與所述曝光開口形成邊垂直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致相同,或者,所述中間板的處于所述曝光開口形成邊的外側的區(qū)域中的最窄的部位被狹縫分割,并且,所述中間板的處于該狹縫的兩側部位被所述按壓銷按壓,其中,該狹縫是在與所述曝光開口形成邊垂直的方向上形成的。另外,也可以構成為,所述中間板的位于所述曝光動作方向側的所述被拍攝體光路用開口的邊緣形成為大致“V”字狀,并且,所述中間板的位于所述曝光動作方向側的外形形狀形成邊緣形成為與所述曝光開口形成邊大致平行,進而,所述中間板的處于所述曝光開口形成邊的外側的區(qū)域從所述“V”字狀的頂點起被狹縫分割,所述中間板的處于該狹縫的兩側的部位被所述按壓銷按壓,其中,該狹縫是在與所述曝光開口形成邊垂直的方向上形成的。進而,也可以構成為,在與所述中間板之間配置有前葉片組的第三板構件上,在從 與所述曝光開口形成邊相向的曝光開口形成邊至該第三板構件的外形形狀形成邊緣為止的中間部,朝向所述中間板立設有第二按壓銷,所述中間板的處于所述第二曝光開口形成邊的外側的區(qū)域被狹縫分割,所述中間板的位于該狹縫的兩側的部位被所述第二按壓銷按壓而朝向所述第二底板側彎曲,其中,該狹縫是在與所述第二曝光開口形成邊垂直的方向上形成的。本發(fā)明是一種相機用焦面快門,利用中間板將快門底板和輔助底板之間隔開來構成兩個葉片室,并在各所述葉片室內分別配置一個快門葉片組,中間板的在進行曝光動作時快門葉片進行動作而移向的一側的區(qū)域與伴隨這些快門葉片的動作而產生的不規(guī)則力相對應,能夠比以往更好地彎曲,因而在進行從重疊狀態(tài)成為展開狀態(tài)的動作的后葉片組的狹縫形成葉片的一部分在移入該區(qū)域時,即使狹縫形成葉片彎曲而與形成在中間板上的曝光用開口的邊緣接觸,也能夠比以往更加穩(wěn)定地結束動作,而不會使動作產生紊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從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特征、效果等就更加清楚了。
圖I是從被拍攝體側觀察本發(fā)明所涉及的焦面快門的第一實施例時的俯視圖,示出了開始進行曝光動作之前的狀態(tài)。圖2是去掉圖I所示的焦面快門的快門底板之后觀察到的俯視圖,示出了后葉片組結束曝光動作后的狀態(tài)。圖3是圖I的主要部分剖視圖。圖4是從被拍攝體側觀察本發(fā)明所涉及的焦面快門的第二實施例時的俯視圖,示出了開始進行曝光動作之前的狀態(tài)。圖5是去掉圖4所示的焦面快門的快門底板之后觀察到的俯視圖,示出了后葉片結束曝光動作后的狀態(tài)。圖6是圖4的主要部分剖視圖。圖7是從被拍攝體側觀察本發(fā)明所涉及的焦面快門的第三實施例時的俯視圖,示出了開始進行曝光動作之前的狀態(tài)。圖8是去掉圖7所示的焦面快門的快門底板之后觀察到的俯視圖,示出了后葉片結束曝光動作后的狀態(tài)。
具體實施例方式利用三個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說明。如上所述,本發(fā)明能夠適用于具有不同驅動裝置的各種焦面快門,但關于這些實施例,均以進行如下的以往熟知的正統的動作的焦面快門進行說明,即,兩個快門葉片組以彈簧為驅動源來進行曝光動作,并在曝光動作結束之后立即進行上緊動作。此外,圖I 圖3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圖4 圖6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圖7及圖8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第一實施例利用圖I 圖3,對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進行說明。此外,圖I是從被拍攝體側 觀察內置在相機中的本實施例的焦面快門時的俯視圖,示出了開始進行曝光動作之前的狀態(tài)。由于驅動裝置是公知的,因而省略具體的結構。另外,圖2是去掉圖I所示的快門底板之后觀察到的俯視圖,示出了后葉片結束曝光動作后的狀態(tài),其中,以雙點劃線示出了圖I所示的快門底板的必要部分和安裝在快門底板上的兩個緩沖構件。并且,圖3是沿圖I中的連接部件Ip和Iq的中心的線段剖開本實施例的焦面快門時的局部剖視圖。在圖I中,在快門底板I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長方形的來自被拍攝體的光路用的開口部(opening portion) la。另外,如公知那樣,在快門底板I的背面?zhèn)?,隔開規(guī)定的間隔,依次安裝有中間板2和輔助底板3。并且,在本實施例的情形下,將快門底板I和中間板2之間作為后葉片組用葉片室,并將中間板2和輔助底板3之間作為前葉片組用葉片室。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這樣的葉片室的配置結構,也可以將快門底板I和中間板2之間作為前葉片組用葉片室,并將中間板2和輔助底板3之間作為后葉片組用葉片室,而在后面對這樣構成的情形進行闡述。在中間板2和輔助底板3上,也形成有來自被拍攝體的光路用的開口部2a、3a,其中,這些中間板2和輔助底板3是如與快門底板I相同那樣的板構件,這些開口部2a、3a的形狀及大小與上述的開口部Ia形狀及大小不同。在這些開口部中,中間板2的開口部2a大于快門底板I的開口部la,在后面會對中間板2的整體形狀與該開口部2a的特別形狀進行闡述。另外,從圖2可知,與快門底板I的開口部Ia同樣地,輔助底板3的開口部3a形成為長方形。然而,實際上該開口部3a比開口部Ia大一些。因此,在本實施例的情形下,作為用于使被拍攝體光通過的快門單元的曝光開口(exposureaperture)由開口部Ia決定,但如公知那樣,也可以由這些三個開口部中的兩個以上的開口部決定曝光開口,本發(fā)明并不妨礙這樣構成的情形。此外,在對本實施例的說明中,前提是將本實施例的焦面快門內置于相機中時,快門底板I朝向被拍攝體側配置,但如公知那樣,還有在內置于數碼相機中時,輔助底板3朝向被拍攝體配置的情形。另外,如公知那樣,中間板2的厚度與快門底板I的厚度相比相當薄。相對于此,輔助底板3有時相當厚,本發(fā)明也并不妨礙這樣構成的情形。但在本實施例的情形下,如圖3所示,輔助底板3薄,并形成為與中間板2大體上相同的厚度。在這樣的三個板構件中的快門底板I上,在開口部Ia的左側的區(qū)域形成有圓弧狀的兩個長孔lb、lc,并且在兩個長孔的下方端部,分別安裝有平面形狀大致呈“C”字狀的公知的橡膠制緩沖構件4、5。另外,中間板2的在曝光開口的左側的區(qū)域與快門底板I的情形相比小,因而中間板2不與形成有長孔lb、lc的區(qū)域重疊,但在輔助底板3的情形下,由于整體上形成為與快門底板I大致相同的大小,因而根據公知的后述的理由,在與這些長孔lb、lc相重疊的區(qū)域,形成有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狀的未圖示的長孔。在圖I中,在快門底板I的表面?zhèn)攘⒃O有軸ld、le、lf。另外,在背面?zhèn)瘸肆⒃O有軸lg、lh、li、lj、lk、lm、ln、lp之外,還設有按壓銷lq。軸lg、li立設為與表面?zhèn)鹊妮SId、Ie同心。另外,在軸Ik的根部形成有規(guī)定厚度的環(huán)狀的承受部Ir,中間板2的左上方部能夠從輔助底板3側與該承受部Ir接觸。此外,在圖2中,省略了軸Id、le、If、lg、lh、li、I j、ImUnUp的圖示,但與快門底板I的外形、長孔lb、lc、緩沖構件4、5同樣地,以雙點劃線示出了軸lk、按壓銷Iq及承受部Ir。 在立設在快門底板I的表面?zhèn)鹊妮SId、Ie上,能夠轉動地安裝有未圖示的前葉片用驅動構件和后葉片用驅動構件,并且前葉片用驅動構件和后葉片用驅動構件分別被未圖示的前葉片用驅動彈簧和后葉片用驅動彈簧施力,以分別向順時針方向轉動。另外,在立設在快門底板I的表面?zhèn)鹊妮SIf上,能夠轉動地安裝有未圖示的上緊構件,該上緊構件伴隨相機本體側的構件的動作而往復轉動。此外,因這些結構是公知的結構而省略圖示,但作為其典型的一個例子,有例如在日本特開2008-46533號公報中記載的結構等。前葉片用驅動構件和后葉片用驅動構件,分別在快門底板I側具有驅動銷,并且使這些驅動銷貫通快門底板I的圓弧狀的長孔lb、lc,而且使這些驅動銷的前端插入到形成在輔助底板3上的上述的未圖示的圓弧狀的長孔中,其中,在圖I及圖2中,涂上陰影線來示出了這樣的前葉片用驅動構件的驅動銷6和后葉片用驅動構件的驅動銷7。此外,在圖I所示的狀態(tài)下,這些驅動構件處于抵抗各自的驅動彈簧的加載力而向逆時針方向轉動的狀態(tài),如公知那樣,在卡定式焦面快門的情形下,利用未圖示的各卡定構件來卡定這些驅動構件向順時針方向的轉動,而在直接式焦面快門的情形下,利用上述的上緊構件來抑制這些驅動構件向順時針方向的轉動。在立設在快門底板I的背面?zhèn)鹊妮Slk、lm、ln、lp上,分別隔開規(guī)定的空間而安裝有中間板2和輔助底板3。并且,就中間板2和輔助底板3的安裝方法而言,在中間板2的情形下,如公知的那樣,以能夠使形成在除了左上角以外的三個角上的孔在軸lm、ln、lp的軸向上移動的方式,將這些孔嵌合在嵌合軸lm、ln、lp上。另外,在輔助底板3的情形下,也如公知的那樣,安裝在軸lk、lm、ln、lp上。即,軸InUp的前端附近的周面上整周形成有環(huán)狀的溝槽,并且在輔助底板3上的與之相對應的部位,橫向長地形成如將大孔和小孔連接而成那樣的鑰匙孔狀的孔。進而,在軸lk、lm的前端面形成有螺紋孔,并且在輔助底板3的與之相對應的部位形成有孔。首先,將鑰匙孔狀的孔中的大的部分嵌合在軸Irulp上,然后向左方向移動輔助底板3,接著,使鑰匙孔狀的孔中的小的部分的邊緣插入到軸ln、lp的環(huán)狀的溝槽中,由此進行安裝。其后,利用螺釘將輔助底板3固定在軸lk、lm的前端面。并且,在軸lm、lp的位于中間板2和輔助底板3之間的部位,分別嵌合如圖3所示的襯墊8。接著,對這樣安裝的中間板2的形狀和安裝狀態(tài)進行說明。如上所述,為了不與快門底板I的長孔lb、lc重疊,中間板2的在開口部2a左側的外形形狀形成為復雜的形狀。另外,開口部2a的與曝光開口的左側的短邊相對應的邊緣整體為直線狀,但僅下方的一部分形成為朝向左側膨出的曲線狀。并且,中間板2的在開口部2a右側的外形形狀以及開口部2a的與曝光開口右側的短邊相對應的邊緣,均形成為直線狀。并且,這些部位的形狀是公知的。相對于此,就本實施例的中間板2而言,在快門底板I的開口部Ia即曝光開口的上方的區(qū)域和在曝光開口的下方的區(qū)域的形狀為特別的形狀。下面,首先,對成為曝光開口的上方的區(qū)域的形狀進行說明,即,在本實施例的情形下,對后述的后葉片成為重疊狀態(tài)而被容納的一側的區(qū)域的形狀進行說明。如在日本實用新型申請第2589062號中記載的那樣,本實施例的中間板2的開口部2a的與曝光開口的上側的長邊相對應的邊緣形成為“V”字狀。另外,中間板2的外形形狀形成邊緣2b,形成為朝向曝光開口凸起的圓弧狀,而并不是像以往那樣,形成為與曝光開口的長邊大致平行,其中,在中間板2的外形形狀形成邊緣2b和上述開口部2a的“V”字狀邊緣之間形成曝光開口的上方區(qū)域。接著,對后述的后葉片的狹縫形成葉片在曝光動作的最后移入的一側的曝光開口形成邊的外側的區(qū)域的形狀進行說明,即,在本實施例的情形下,對成為曝光開口的下側長邊的外側區(qū)域的形狀進行說明。中間板2的與曝光開口下側的長邊相對應的邊緣2c,由曲 線形成為比在日本實用新型登錄第2589062號中記載的邊緣更大的“V”字狀。另外,中間板2的外形形狀形成邊緣2d,形成為與邊緣2c對稱的形狀,而并不是像以往那樣,形成為與曝光開口的長邊大致平行,其中,在中間板2的外形形狀形成邊緣2d和上述邊緣2c之間形成曝光開口的下方區(qū)域。因此,由這些邊緣2c、2d形成的上下方向上的寬度,在兩者的V字狀的頂點間最窄,并且在該最窄的寬度的部位,與設在快門底板I上的按壓銷Iq相接觸。S卩,限制曝光開口的下方區(qū)域的在上下方向上的寬度的兩個邊緣2c、2d由曲線形成,使得伴隨著從其寬度最窄的部位分別朝向曝光開口的長邊的左端方向和右端方向,一個邊緣2c逐漸與該長邊的兩端接近,而另一個邊緣2d逐漸與快門底板I及輔助底板3的下方的外形形狀形成邊緣接近。并且,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中間板2的最窄的部位被按壓銷Iq按壓,而將中間板2以朝向輔助底板3側彎曲的方式安裝在快門底板I上。此外,在本實施例的情形下,按壓銷Iq的頂面形成為平坦狀,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這樣的形狀,也可以形成為球面狀。另外,本實施例的按壓銷Iq形成為圓柱狀,但也可以例如形成為四棱柱狀,此時,頂面也可以形成為圓弧面。并且,在本實施例的情形下,中間板2的下方區(qū)域的最窄的部位的寬度尺寸,與按壓銷Iq的在與曝光開口的長邊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直徑)大致相同。然而,在容易被按壓銷Iq壓彎的范圍內,也可以將最窄的部位的寬度尺寸設定得更大。接著,對前葉片組和后葉片組的結構進行說明。首先,配置在中間板2和輔助底板3之間的前葉片組由兩個臂9、10和四片葉片11、12、13、14構成,其中,兩個臂9、10的各一端分別能夠轉動地連接在立設在快門底板I的背面?zhèn)鹊纳鲜鰞蓚€軸lg、lh上,四片葉片11、12、13、14朝向兩個臂9、10的自由端的方向而能夠轉動地依次樞軸連接在這兩個臂9、10上,并且,將能夠轉動地樞軸連接在這兩個臂9、10的自由端側的最前端上的葉片14作為狹縫形成葉片。并且,在臂9的公知的孔中嵌合前葉片用驅動構件的驅動銷6。另外,臂9、10和葉片11、12、13、14的重疊關系是,臂9、10最靠近快門輔助底板3的一側,而葉片11最靠近中間板2的一側。
另外,配置在快門底板I和中間板2之間的后葉片組由兩個臂15、16和四片葉片17、18、19、20構成,其中,兩個臂15、16的各一端分別能夠轉動地連接在立設在快門底板I的背面?zhèn)鹊纳鲜鰞蓚€軸li、lj上,四片葉片17、18、19、20朝向兩個臂15、16的自由端而能夠轉動地依次樞軸連接在這兩個臂15、16上,并且,將能夠轉動地樞軸連接在這兩個臂15、16的最前端的葉片20作為狹縫形成葉片。并且,在臂15的公知的孔中嵌合后葉片用驅動構件的驅動銷7。另外,臂15、16和葉片17、18、19、20的重疊關系是,臂15、16最靠近快門底板I的一側,而葉片17最靠近中間板2的一側。接著,對本實施例的動作進行說明。圖I示出了開始曝光動作的之前的狀態(tài)。在這里,前葉片組的四片葉片11 14成為展開狀態(tài)而覆蓋曝光開口,S卩,在本實施例的情形下,覆蓋開口部la,而后葉片組的四片葉片17 20成為重疊狀態(tài)而容納在開口部Ia的上方區(qū)域。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若按下相機的釋放按鈕,則能夠轉動地安裝在軸Id、Ie上的未圖示的公知的前葉片用驅動構件和后葉片用驅動構件,在規(guī)定的時刻依次成為能夠轉動的狀態(tài)。
首先,若前葉片用驅動構件成為能夠轉動的狀態(tài),則借助未圖示的公知的前葉片用驅動彈簧的加載力,前葉片用驅動構件向順時針方向轉動。由此,驅動銷6使臂9向順時針方向轉動,因而前葉片組的四片葉片11 14 一邊增大相鄰的葉片彼此的重疊量,一邊向開口部Ia的下方移動,從而由狹縫形成葉片14的上端緣打開開口部la。并且,如公知那樣,在被拍攝體暗的情形或用閃光燈進行拍攝的情形下,在前葉片組的四片葉片11 14使開口部Ia全開之后,使后葉片用驅動構件向順時針方向轉動,但在本實施例的動作說明中,說明被拍攝體較亮而不使用閃光燈的情形。如上所述,若在前葉片用驅動構件開始向順時針方向轉動之后經過了規(guī)定時間,則后葉片用驅動構件成為能夠轉動的狀態(tài),借助未圖示的公知的后葉片用驅動彈簧的加載力而向順時針方向轉動。由此,驅動銷7使臂15向順時針方向轉動,因而后葉片組的四片葉片17 20 —邊減少相鄰的葉片彼此的重疊量,一邊向開口部Ia移動,從而由狹縫形成葉片20的下端緣從上方開始關閉開口部la。因此,此后,利用在前葉片組的狹縫形成葉片14和后葉片組的狹縫形成葉片20之間形成的狹縫,從上方向下方對攝像元件的攝像面進行曝光。然而,在本實施例的情形下,中間板2的在曝光開口的上方的外形形狀與以往不同。即,如已經說明的那樣,就本實施例的中間板2而言,后葉片組的四片葉片17 20成為重疊狀態(tài)而被容納的一側的外形形狀形成邊緣2b,形成為朝向曝光開口即朝向開口部Ia—側凸起的圓弧狀。因此,在圖I所示的狀態(tài)下,在后葉片組的四片葉片17 20的長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后葉片組的四片葉片17 20和中間板2的重疊寬度最小。因此,在這里,對本實施例的中間板2為何形成為這樣的形狀的原因進行說明。如本實施例那樣,在快門底板I和中間板2之間配置后葉片組,并在中間板2和輔助底板3之間配置前葉片組的情形下,如公知那樣,在快門底板I和中間板2之間,在后葉片組的四片葉片17 20成為重疊狀態(tài)之處需要最大的間隔,并且因中間板2和輔助底板3之間,在前葉片組的四片葉片11 14成為重疊狀態(tài)之處需要最大的間隔。S卩,在本實施例的情形下,快門底板I和中間板2之間的葉片室在開口部Ia的上方需要最大的間隔,而中間板2和輔助底板3之間的葉片室在開口部Ia的下方需要最大的間隔。
然而,最近伴隨著相機的小型化,要求盡量使快門底板I和輔助底板3之間的間隔變小,因而在成為重疊狀態(tài)時,由中間板2和輔助底板3較緊地夾著前葉片組的四片葉片11 14,并且由快門底板I和中間板2較緊地夾著后葉片組的四片葉片17 20。因此,在進行從重疊狀態(tài)成為展開狀態(tài)的動作時,無論是前葉片組的四片葉片11 14的情形,還是后葉片組的四片葉片17 20的情形,均需要抵抗比以往更大的摩擦阻力而開始進行動作。在這樣的狀況下,在本實施例的情形下,在進行上緊動作時,前葉片組的四片葉片11 14進行從重疊狀態(tài)成為展開狀態(tài)的動作。因此,在前葉片組的情形下,即使其開始上緊動作的時機或此時的狹縫形成葉片的姿勢不太穩(wěn)定,也不會對拍攝本身產生特別大的問題。在進行曝光動作時,后葉片組的四片葉片17 20進行從重疊狀態(tài)成為展開狀態(tài)的動作。因此,若葉片17 20的相互之間的摩擦阻力或狹縫形成葉片20和快門底板I之 間的摩擦阻力或葉片17和中間板2之間的摩擦阻力大,則因部件加工及裝配加工過程中的微小的偏差,導致開始動作的時刻會變得不穩(wěn)定或者狹縫形成葉片20會有些傾斜地開始進行動作。其結果,尤其在以高速地進行拍攝的情形下,導致曝光時間變得不穩(wěn)定或產生曝光不均勻,而存在極大的問題。因此,在本實施例的情形下,為了從整體結構上觀察使重疊狀態(tài)下的后葉片組的葉片17和中間板2的接觸面積有效地變小,將中間板2的外形形狀形成邊緣2b形成為圓弧狀。S卩,為了便于將中間板2安裝在快門底板I上,以及為了不使該安裝部與葉片的動作發(fā)生干涉,中間板2的上方兩端的位置保持如以往那樣不變,并在此基礎上,使外形形狀形成邊緣2b形成為圓弧狀,其原因在于,通過使葉片17和中間板2的接觸面積變小而使摩擦阻力變小,由此間接地使狹縫形成葉片20的開始動作成為順暢且穩(wěn)定的狀態(tài),并且在開始動作時不容易使狹縫形成葉片20產生左右方向的傾斜。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外形形狀形成邊緣2b形成為圓弧狀,但只要外形形狀形成邊緣2b整體形成為朝向該曝光開口呈凸狀的形狀,則即使不是圓弧狀也能夠得到同等的效果。在這里,回到由前葉片組和后葉片組進行曝光動作的說明。本實施例的前葉片組和后葉片組如上述那樣形成規(guī)定間隔的狹縫,來對攝像元件的攝像面進行曝光,而在前葉片組的四片葉片11 14的情形下,由于如上述那樣相鄰的葉片彼此的重疊量增大,所以逐漸變得不容易彎曲而容納至開口部Ia的下方位置。并且,在狹縫形成葉片14的上端緣剛剛從開口部Ia退避之后,使前葉片用驅動構件的驅動銷6抵接在緩沖構件4上,由此停止前葉片組的動作。另一方面,后葉片組的四片葉片17 20如上述那樣減小相鄰的葉片彼此的重疊量而進入開口部Ia的區(qū)域,因而逐漸變得容易彎曲。而且,此時,基于四片葉片17 20相對于臂15、16的配置關系,四片葉片17 20以其長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朝向中間板2偵U膨出的方式彎曲。因此,若中間板2的在曝光動作的最終階段狹縫形成葉片20的狹縫形成邊緣側的一部分移入的一側的邊緣,形成為與曝光開口的長邊平行,則會發(fā)生狹縫形成葉片20的狹縫形成邊緣的端面與該邊緣的端面碰撞的情況。然而,本實施例的中間板2的曝光開口的下方區(qū)域形成為如上述那樣的形狀,并預先利用按壓銷Iq來將中間板2的寬度最窄的容易彎曲的部位按壓向輔助底板3側而呈圓弧面地進行組裝,因而即使狹縫形成葉片20如上述那樣膨出,也不會與開口部2a的邊緣2c的端面碰撞,另外,即使碰撞也完全不會對曝光動作造成影響,而且完全不會因該碰撞而使狹縫形成葉片20破損。并且,此后,通過使后葉片用驅動構件的驅動銷7抵接在緩沖構件5上,停止后葉片組的曝光動作。該狀態(tài)是圖2所示的狀態(tài)。其后,在圖2所示的狀態(tài)下,若攝像信息從攝像元件經由圖像處理電路而存儲到存儲裝置中,則立即開始進行上緊動作,由于如公知的那樣進行該上緊動作,因而進行簡單的說明。如上所述,在圖I所示的快門底板I的軸If上,能夠轉動地安裝有未圖示的公知的上緊構件,若如上述那樣拍攝結束,則利用未圖示的相機本體側的構件來使該上緊構件從初始位置向順時針方向轉動。由此,首先,上述的前葉片用驅動構件抵抗前葉片用驅動彈簧的加載力而開始向逆時針方向轉動,接著,上述的后葉片用驅動構件抵抗后葉片用驅動彈簧的加載力而開始向逆時針方向轉動。首先,若前葉片用驅動構件開始向逆時針方向轉動,則在圖2中,由于驅動銷6使臂9向逆時針方向轉動,因而容納在開口部Ia的下方位置的前葉片組的四片葉片11 14一邊減少相鄰的葉片彼此的重疊量,一邊使狹縫形成葉片14最先開始向上方的動作。并且,若前葉片的狹縫形成葉片14和后葉片的狹縫形成葉片20的重疊量達到規(guī)定量,則上述 的未圖示的上緊構件使后葉片用驅動構件抵抗后葉片用驅動彈簧的加載力而開始向逆時針方向轉動。因此,由于驅動銷7使臂15向逆時針方向轉動,因而覆蓋著開口部Ia的后葉片組的四片葉片17 20 —邊增大相鄰的葉片彼此的重疊量,一邊開始向上方動作。其結果,此后,前葉片組和后葉片組一邊良好地保持狹縫形成葉片彼此的重疊量,一邊繼續(xù)進行動作,但若到了前葉片組的四片葉片11 14成為展開狀態(tài)而覆蓋開口 la,且后葉片組的四片葉片17 20成為重疊狀態(tài)而容納在開口部Ia的上方位置的階段,則停止上緊構件的轉動。其后,在卡定式焦面快門的情形下,上緊構件返回初始位置,從而前葉片用驅動構件和后葉片用驅動構件被各自的卡定構件卡定,而在直接式焦面快門的情形下,前葉片用驅動構件和后葉片用驅動構件通過上緊構件而維持使各自的鐵片構件與各自的電磁鐵接觸的狀態(tài)。圖I示出了實際上此時的狀態(tài)。此外,本實施例,說明了如下結構的焦面快門,即,在進行曝光動作時,未圖示的公知的前葉片用驅動構件和后葉片用驅動構件分別將彈簧作為驅動源來進行轉動,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這樣的焦面快門,也能夠適用于如在日本特開2003-222928中記載的由兩個驅動構件構成前葉片用驅動構件的焦面快門,還能夠適用于如在日本特開2004-264468中作為第二實施例來記載的將馬達作為驅動源的焦面快門。并且,在本實施例的情形下,將快門底板I和中間板2之間作為后葉片組的葉片室,但因焦面快門的不同,還有將中間板2和輔助底板3之間作為后葉片組的葉片室。本發(fā)明也能夠適用于這種結構的焦面快門,此時,只要將輔助底板3設定為比本實施例的輔助底板3更厚,并在該輔助底板上設置與本實施例的按壓銷Iq相當的按壓銷,由此利用該按壓銷來使中間板2朝向快門底板I側彎曲即可。第二實施例接著,利用圖4 圖6,對第二實施例進行說明,但這些附圖是以與在說明第一實施例時使用的圖I 圖3同樣的方式示出了本實施例的圖。并且,就本實施例的結構而言,僅中間板的形狀與上述的第一實施例的情形不同。因此,在這些圖4 圖6中,對中間板以外的構件及部位,標注與圖I 圖3的情形相同的附圖標記,并省略關于這些構件及部位的說明。另外,本實施例的動作實際上與第一實施例的情形相同。因此,在本實施例的動作說明中引用了第一實施例的動作說明。接著,對本實施例的中間板22的形狀和安裝結構進行說明。本實施例的中間板22,與第一實施例的中間板2的情形同樣地,以使形成在除了左上角以外的三個角上的孔能夠在快門底板I的軸lm、ln、lp的軸向上移動的方式,將這些孔嵌合在嵌合軸lm、ln、lp上,并且,使左上角的部位能夠從輔助底板3側與快門底板I的承受部Ir接觸。另外,曝光開口的左側、右側及上側的區(qū)域的中間板2的形狀,與第一實施例的中間板2的情形相同。因此,與第一實施例的外形形狀形成邊緣2b同樣地,在曝光開口的上側的外形形狀形成邊緣22b,形成為朝向曝光開口呈凸狀的圓弧狀。然而,本實施例的中間板22的處于曝光開口的下側的區(qū)域,形成為與第一實施例的中間板2的情形不同的形狀。即,在本實施例的情形下,處于曝光開口的下側的外形形狀形成邊緣22d形成為與曝光開口的長邊平行。另外,從開口部22a的“V”字狀的邊緣22c的頂點到外形形狀形成邊緣22d為止,形成有與曝光開口的長邊垂直的狹縫22e。因此,處于曝光開口的下側的區(qū)域的寬度最狹的部位形成為被狹縫22e分割的形狀,而處于該狹縫 22e兩側的部位被快門底板I的按壓銷Iq按壓向輔助底板3偵U。因此,在本實施例的情形下,中間板22的在下方區(qū)域的寬度最窄的部位的尺寸(相當于狹縫22e的長度尺寸),比第一實施例的中間板2的情形大得多,但由于形成有狹縫22e,因而與第一實施例的中間板2的情形同等或比其更容易地被按壓銷Iq彎曲。此外,本發(fā)明并不限制在第一實施例的中間板2上如本實施例那樣形成狹縫,而通過在第一實施例的中間板2上如本實施例那樣形成狹縫而能夠得到更加容易彎曲的中間板。另外,為避免重復而未進行說明,但可以明確,第一實施例的說明也適用于本實施例。第三實施例接著,利用圖7及圖8,對第三實施例進行說明,這些附圖是以與在說明第一實施例時使用的圖I及圖2同樣的方式,即以與在說明第二實施例時使用的圖4及圖5同樣的方式,示出了本實施例的圖。并且,就本實施例的結構而言,僅中間板的形狀和安裝結構與上述的第二實施例的情形不同。因此,在這些圖7及圖8中,對除了中間板以外的構件及部位,標注與上述各實施例的情形相同的附圖標記,并省略關于這些構件及部位的說明。另外,本實施例的動作實際上也與第一實施例的情形相同。因此,在本實施例的動作說明中也引用第一實施例的動作說明。接著,對本實施例的中間板32的形狀和安裝結構進行說明。首先,在本實施例的情形下,如上述各實施例那樣,在快門底板I的軸Ik的根部側不形成承受部Ir。另外,本實施例的輔助底板3是比上述的各實施例的情形的輔助底板更厚的板構件,并且在輔助底板3的曝光開口的上方區(qū)域,在外形形狀形成邊緣和開口部3a的中間部,朝向中間板32而立設有按壓銷3b,該按壓銷3b是與立設在快門底板I上的按壓銷Iq同樣的按壓銷。并且,本實施例的中間板32實際上分為左右兩個構件。即,本實施例的中間板32與第二實施例的中間板22同樣地,曝光開口的下側區(qū)域被狹縫32e從開口部32a的“V”字狀的邊緣32c的頂點分割到外形形狀形成邊緣32d為止,而處于狹縫32e的兩側的部位被快門底板I的按壓銷Iq按壓至輔助底板3側,并且,曝光開口的上側區(qū)域被狹縫32f從開口部32a的邊緣分割到圓弧狀的外形形狀形成邊緣32b為止,而處于狹縫32f的兩側的部位被輔助底板3的按壓銷3b按壓至快門底板I側。并且,處于左側的構件的圓孔嵌合在快門底板I的軸lk、lm上,而處于右側的構件的圓孔嵌合在快門底板I的軸ln、lp上。因此,在本實施例的情形下,也與第二實施例的情形同樣地,在進行曝光動作時,后葉片組的狹縫形成葉片20的端面不會與中間板32的開口部32a的端面發(fā)生碰撞,除此之外,在進行上緊動作時,即使使前葉片組和后葉片組以高速進行動作,在前葉片組的狹縫形成葉片14的一部分移入曝光開口的上側區(qū)域時,其狹縫形成邊緣的端面也不會與中間板32的開口部32a的端面發(fā)生碰撞。以上,在各實施例中,說明了前葉片組和后葉片組均由四片葉片構成的情形,但構 成各組葉片的片數也可以是任意片數,并不特別進行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相機用焦面快門, 利用中間板將快門底板和輔助底板之間隔開來構成兩個葉片室,并且,由中間板、快門底板和輔助底板這三個板構件的開口部中的至少一個開口部來形成曝光開口,所述開口部用于導入來自被拍攝體的光, 分別配置在兩個所述葉片室內的前葉片組和后葉片組具有細長的多片葉片, 在進行曝光動作時,前葉片組使多片葉片從展開狀態(tài)變?yōu)橹丿B狀態(tài)來打開曝光開口,后葉片組使多片葉片從重疊狀態(tài)變?yōu)檎归_狀態(tài)來關閉曝光開口, 其特征在于, 在與所述中間板之間配置有后葉片組的第二板構件上的位于所述曝光動作方向側的從曝光開口形成邊至該第二板構件的外形形狀形成邊緣為止的中間處,立設有按壓銷,并且,利用該按壓銷來按壓所述中間板以使所述中間板朝向所述三個板構件中的第三板構件側彎曲, 所述中間板的處于所述曝光開口形成邊的外側的區(qū)域的寬度在被所述按壓銷按壓的部位最窄,并且,用于限制該寬度的兩個限制邊緣形成為從最窄的所述部位朝向所述曝光開口形成邊的兩端方向,曝光開口側的限制邊緣逐漸接近所述曝光開口形成邊的兩端,而另一個限制邊緣逐漸接近所述第二板構件的所述外形形狀形成邊緣。
2.根據權利要求I記載的相機用焦面快門,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間板的處于所述曝光開口形成邊的外側的區(qū)域中最窄的部位的寬度,與所述按壓銷的剖面的在與所述曝光開口形成邊垂直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致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記載的相機用焦面快門,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間板的處于所述曝光開口形成邊的外側的區(qū)域中最窄的部位被狹縫分割,并且,所述中間板的處于該狹縫的兩側的部位被所述按壓銷按壓,其中,該狹縫是在與所述曝光開口形成邊垂直的方向上形成的。
4.根據權利要求I記載的相機用焦面快門,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間板的位于所述曝光動作方向側的所述開口部的邊緣形成為大致“V”字狀,并且,所述中間板的位于所述曝光動作方向側的外形形狀形成邊緣形成為與所述曝光開口形成邊大致平行,進而,所述中間板的處于所述曝光開口形成邊的外側的區(qū)域從所述“V”字狀的頂點被狹縫分割,所述中間板的處于該狹縫的兩側的部位被所述按壓銷按壓,其中,該狹縫是在與所述曝光開口形成邊垂直的方向上形成的。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記載的相機用焦面快門,其特征在于, 在與所述中間板之間配置前葉片組的第三板構件上的從與所述曝光開口形成邊相向的第二曝光開口形成邊至該第三板構件的外形形狀形成邊緣為止的中間部,朝向所述中間板立設有第二按壓銷,所述中間板的處于所述第二曝光開口形成邊的外側的區(qū)域被狹縫分害I],所述中間板的位于該狹縫的兩側的部位被所述第二按壓銷按壓而朝向所述第二板構件側彎曲,其中,該狹縫是在與所述第二曝光開口形成邊垂直的方向上形成的。
6.根據權利要求3或4記載的相機用焦面快門,其特征在于, 在與所述中間板之間配置前葉片組的第三板構件上的從與所述曝光開口形成邊相向的第二曝光開口形成邊到該第三板構件的外形形狀形成邊緣為止的中間部,朝向所述中間板立設有第二按壓銷,所述中間板的處于所述第二曝光開口形成邊的外側的區(qū)域被狹縫分害!],所述中間板的位于該狹縫的兩側的部位被所述第二按壓銷按壓而朝向所述第二板構件側彎曲,其中, 該狹縫是在與所述第二曝光開口形成邊垂直的方向上形成的。
全文摘要
一種相機用焦面快門,利用中間板(2)將快門底板(1)和輔助底板(3)之間隔開,由此在快門底板(1)和中間板(2)間構成后葉片的葉片室,在中間板(2)和輔助底板(3)間構成前葉片的葉片室。立設在快門底板(1)上的按壓銷(1q)在曝光開口下側將中間板(2)按壓至輔助底板(3)側來使該中間板(2)彎曲成圓弧狀。中間板(2)的位于曝光開口的下側的區(qū)域的寬度在被按壓銷(1q)按壓的部位最窄,而形成為容易彎曲的形狀。因此,在進行曝光動作時,在后葉片的狹縫形成葉片(20)的一部分向曝光開口的下方移入時,即使狹縫形成葉片(20)彎曲也不會抵接在中間板(2)的被拍攝體光路用開口部(2a)的邊緣(2c)上。
文檔編號G03B9/36GK102759839SQ20121013578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4月28日
發(fā)明者井上信義, 河上健太 申請人:日本電產科寶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