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Sc型皮線光纖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光纖通信配件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SC型皮線光纖連接器。
背景技術:
在光纖入戶工程中,光纖的接續(xù)工作一般通過快速連接器完成,快速連接器也被稱為活接頭,常見的有FC型和SC型兩種。兩種光纖連接器分別對應不同的連接端,現(xiàn)有技術中的SC型皮線光纖連接器作為一種SC型連接器被廣泛使用,而現(xiàn)有技術中的SC型皮線光纖連接器存在以下不足之處現(xiàn)有技術中的光纖皮線與連接套之間的連接主要是采用的螺帽式連接方式或卡扣式連接方式。螺帽式連接結構中,通過在連接套的尾部擰上一個錐型的塑料帽,用塑料帽旋緊后與塑料連接套之間的壓緊力將皮線壓住。這種連接方式最大可承受拉力只有3 5公斤力(30 50牛頓),連接強度低,可靠性差。而卡扣式的連接方式在具體使用時,通過卡扣上的卡腳和皮線的外邊緣相卡,當皮線發(fā)生局部老化或變形時, 卡腳處就會松動,連接強度也不高,可靠性差。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連接強度高、可靠性好的SC型皮線光纖連接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SC型皮線光纖連接器,它包括殼體、前套、插芯、尾柄、注膠管和尾套,前套卡裝在殼體內,插芯嵌裝在前套內,尾柄位于插芯的后端,注膠管的一端與尾柄相接,它還包括鉚壓座和用于與鉚壓座進行鉚壓的壓接管,鉚壓座內設有用于使光纖穿過的通孔,鉚壓座的前端為與前套相卡接的管狀結構,鉚壓座的后端設有延伸段,所述的延伸段上設有兩條用于容置皮線的皮線槽,壓接管套在皮線槽上,注膠管位于鉚壓座內,尾套與前套卡接。
采用以上結構后,本發(fā)明具有如下優(yōu)點它還包括鉚壓座和用于與鉚壓座進行鉚壓的壓接管,鉚壓座內設有用于使光纖穿過的通孔,鉚壓座的前端為與前套相卡接的管狀結構,鉚壓座的后端設有延伸段,所述的延伸段上設有兩條用于容置皮線的皮線槽,壓接管套在皮線槽上。通過鉚壓座與壓接管的鉚壓配合,取代了傳統(tǒng)的螺紋壓緊連接和卡扣連接。 在具體使用時用戶只須將光纖的皮線剖開成兩半,分別放置于對應的皮線槽內,然后用鉚壓鉗用力壓下壓接管,壓接管就會將皮線牢固的壓緊在鉚壓座上,這種鉚壓式結構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中的螺帽式結構和卡扣式結構,結合處接觸面積大,同時壓接管在鉚壓鉗的作用下會部分嵌入到皮線中,這樣抗拉力更強,自然連接光纖時的連接強度更高了,整個連接器的可靠性也更好。還有就是在裝配過程中,皮線被分成兩半,皮線與皮線槽的連接處形成一個“Y”型的緩沖段,被分開的皮線分居兩側,剝出來的光纖位于其中,光纖在所述的“Y”型的緩沖段內不受其它結構的限制,有一定的自由彎曲空間。有效避免了用戶在安裝皮線連接器時,假如皮拉的較緊,使插芯尾柄往后退得厲害,從而帶動光纖從插芯中退出,導致接觸不良的現(xiàn)象,同樣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拉一下皮線,碰一下皮線,也不會帶動光纖從插芯中退出,導致接觸不良。連接器的穩(wěn)定性得到很大的提高。還有上述結構的連接器,在生產時可以事先將前套、插芯、尾柄、注膠管和鉚壓座組裝成一個整的連接件,用戶在購買本新產品后只須將光纖直接從鉚壓座穿進插芯內然后打膠即可,這樣的結構使在跳線制作時方便注膠,且可以減少用戶穿散件的工序,以避免少穿,多穿,穿反等誤操作對后續(xù)的返工造成的嚴重影響,加快了生產效率。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壓接管為鋁管。鋁管結構壓接方便,成本低,質量輕,壓緊摩擦力大。鋁管壓接時還可以通過在壓接鉗上設置突起,將鋁管的局部壓進皮線內,使鋁管與皮線接觸更加緊密,進一步加強了皮線連接器的抗拉能力。
作為改進,它還包括彈簧,鉚壓座上管狀結構與皮線槽之間還設有一個臺階,彈簧的一端與尾柄的后端面相抵,彈簧的另一端與鉚壓座相抵。彈簧結構可以使插芯在與對應的插座對接時,抵靠更加緊密。
作為改進,所述的兩條皮線槽互相平行并沿所述的延伸端外周面均勻分布。兩條皮線槽均勻分布,加工方便,皮線布置時也更加快捷,只須就撥開的皮線直接放進對應的槽里就行了,無須扭轉皮線,因為皮線被撥開時頭部剛好也是近于平行的兩個部分。
圖I是本發(fā)明SC型皮線光纖連接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SC型皮線光纖連接器與皮線連接時的裝配示意圖。
如圖所示1、防塵帽,2、殼體,3、前套,4、插芯,5、尾柄,6、彈簧,7、注膠管,8、鉚壓座,9、壓接管,10、尾套,11、皮線,12、光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結合附圖I和附圖2,一種SC型皮線光纖連接器,它包括殼體2、前套3、插芯4、尾柄5、注膠管7和尾套10,前套3卡裝在殼體2內,插芯4嵌裝在前套3內,尾柄5位于插芯 4的后端,注膠管7的一端與尾柄5相接,它還包括鉚壓座8和用于與鉚壓座8進行鉚壓的壓接管9,鉚壓座8內設有用于使光纖穿過的通孔,鉚壓座8的前端為與前套3相卡接的管狀結構,鉚壓座8的后端設有延伸段,所述的延伸段上設有兩條用于容置皮線的皮線槽,壓接管9套在皮線槽上,注膠管7位于鉚壓座8內,尾套10與前套3卡接。所述的壓接管9 為鋁管。它還包括彈簧6,鉚壓座8上管狀結構與皮線槽之間還設有一個臺階,彈簧6的一端與尾柄5的后端面相抵,彈簧6的另一端與鉚壓座8相抵。所述的兩條皮線槽互相平行并沿所述的延伸端外周面均勻分布。
本發(fā)明在具體實施時,是需要和皮線光纖相連的,所述的皮線光纖是指光纖的外圍包有一層起保護作用的皮線。進一步結合附圖2,如圖所示,皮線光纖在撥開后,包括皮線11和光纖12,與連接器相接時,先將皮線光纖依次穿過尾套10與壓接管9,然后將皮線光纖的頭部剝開一小段,使光纖12露出,將露出的光纖12穿過鉚壓座8內的通孔后再依次穿過注膠管7進入到插芯4內。用戶再向注膠管7內注膠將光纖12固定住,接下來將皮線光纖頭部剝開的兩部分皮線11分別卡到對應的皮線槽內,再將壓接管9套好在皮線槽外, 用鉚壓鉗用力一壓壓接管9,皮線即被牢牢固定在鉚壓座8上了。具體實施時,為了進一步4防止壓接管9脫落,還可以在鉚壓座8的后端端部設置一個環(huán)形的限位突起。還就是一般在皮線連接器的前端還會套上一個防塵帽I這樣在連接器未接入到對應插座內時灰塵不易進入到連接器內(防塵帽I 一般是直接蓋在殼體2的前端端面處)。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述的前后方位是針對附圖2中所示的方位而言的,只是為了方便描述,它對本發(fā)明并沒有限制性。
需要說明的是在實際使用時,本發(fā)明涉及的SC型皮線光纖連接器,因為鉚壓結構沒有直接將尾柄5和皮線11鉚壓連接在一起,而是通過專門設計的皮線槽來鉚壓連接,這樣皮線在被拉動時不會輕易扯動到其內的光纖,連接器穩(wěn)定性大幅提高。還有就是實際生產中發(fā)現(xiàn),本發(fā)明涉及的SC型皮線光纖連接器,減少了穿散件的工序,避免了少穿,多穿, 穿反等誤操作對后續(xù)工作的影響,從而減少生產成本(現(xiàn)有技術中的常規(guī)皮線連接器在生產中,需要預先把零件穿入到皮線上,然后再烤膠。容易造成零件的少穿。多穿,穿反的現(xiàn)象。)再者本發(fā)明涉及的SC型皮線光纖連接器在剝開皮線時也無需使用現(xiàn)有技術中專用的皮線剝線鉗,用平常的剪刀或是小刀就可以快速將皮線剝開成兩個部分,減少了對工具的依賴性,剪刀10元一把,而皮線專業(yè)剝線鉗200元-300元I把,從而進一步減少了成本(常規(guī)皮線需要專門的皮線剝線鉗,因為它要將皮線頭部的一整段都剝去,只留下光纖)。
以上對本發(fā)明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這種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偠灾绻绢I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SC型皮線光纖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殼體(2)、前套(3)、插芯(4)、尾柄(5)、注膠管(7)和尾套(10),前套(3)卡裝在殼體(2)內,插芯(4)嵌裝在前套(3)內,尾柄(5)位于插芯(4)的后端,注膠管(7)的一端與尾柄(5)相接,尾套(10)與前套(3)卡接,它還包括鉚壓座(8 )和用于與鉚壓座(8 )進行鉚壓的壓接管(9 ),鉚壓座(8 )內設有用于使光纖穿過的通孔,鉚壓座(8)的前端為與前套(3)相卡接的管狀結構,鉚壓座(8)的后端設有延伸段,所述的延伸段上設有兩條用于容置皮線的皮線槽,壓接管(9)套在皮線槽上,注膠管(7)位于鉚壓座(8)內。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SC型皮線光纖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接管(9)為鋁管。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SC型皮線光纖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彈簧(6),鉚壓座(8)上管狀結構與皮線槽之間還設有一個臺階,彈簧(6)的一端與尾柄(5)的后端面相抵,彈簧(6)的另一端與鉚壓座(8)相抵。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SC型皮線光纖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條皮線槽互相平行并沿所述的延伸端外周面均勻分布。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SC型皮線光纖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殼體、前套、插芯、尾柄、注膠管和尾套,前套卡裝在殼體內,插芯嵌裝在前套內,尾柄位于插芯的后端,注膠管的一端與尾柄相接,尾套與前套卡接,它還包括鉚壓座和用于與鉚壓座進行鉚壓的壓接管,鉚壓座內設有用于使光纖穿過的通孔,鉚壓座的前端為與前套相卡接的管狀結構,鉚壓座的后端設有延伸段,所述的延伸段上設有兩條用于容置皮線的皮線槽,壓接管套在皮線槽上,注膠管位于鉚壓座內。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連接強度高、可靠性好的SC型皮線光纖連接器。
文檔編號G02B6/38GK102981220SQ20121046731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19日
發(fā)明者何超明 申請人:寧波明日通信器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