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均光器、光能轉換器、反射聚光太陽能模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應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均光器、光能轉換器、反射聚光太陽能模組。
背景技術:
在高倍聚光太陽能應用中,通常需要將光伏電池串聯(lián)以提升輸出電壓,減小輸出電流,這就需要平衡各光伏電池的工作狀態(tài),從而使串聯(lián)的各個光伏電池同時達到較高效率。這就要求各光伏電池的輸入光線是均勻的,但在共用同一反射聚光鏡吋,由于加工誤差和控制誤差,難以做到聚光光斑穩(wěn)定均勻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均光器、光能轉換器、反射聚光太陽能模組及太陽能電熱混合利用系統(tǒng),可以解決目前聚光光斑穩(wěn)定均勻性不好的問題,可以均勻處理光斑,避免了光線從入射方向逸出,從而提高了光線的利用率。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均光器,包括多點散射器和反光腔;其中,所述多點散射器設有多個光輸出端和至少ー個光輸入端;所述反光腔為內(nèi)壁是反射面的筒形結構,其一端開ロ為光輸入端,另一端開ロ作為光輸出端,所述反光腔的光輸入端罩在所述多點散射器上與所述多點散射器連接。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還提供ー種光能轉換器,包括依次連接的均光器、光伏電池組件陣列和導熱支撐體、液冷換熱器,及與所述光伏電池組件陣列的光伏電池電連接的升壓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光器采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均光器。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進ー步提供ー種反射聚光太陽能模組,包括反射聚光鏡、光能轉換器和支架;其中,所述反射聚光鏡設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光能轉換器的受光面與所述反射聚光鏡的反射面相對,光能轉換器的電輸出端與所述支架的電輸出接ロ連接;所述光能轉換器的熱輸出端與所述支架的熱輸出接ロ連接;所述光能轉換器由外殼和設置在外殼內(nèi)的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光能轉換器構成。由上述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提供的均光器,通過多點散射器與反光腔配合,輸入的光經(jīng)多點散射器散射后,在反光腔輸出側輸出時,達到了很好的均光效果。該均光器結構簡單,成本低,用在太陽能電熱混合利用系統(tǒng)中,可有效提高光伏電池輸出電壓的均勻性。
[001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附圖。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均光器的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均光器的側向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均光器的俯向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ニ提供的一種簡化的多點散射器的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ニ提供的一種簡化的多點散射器的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光能轉換器的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光能轉換器的側向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光能轉換器的正向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光能轉換器的電池工作點平衡器示意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反射聚光太陽能模組的結構示意圖;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電熱混合利用系統(tǒng)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電熱混合利用系統(tǒng)整體結構的另一角度示意圖;圖中各標號對應的部件為2_追日架;3_聚光反射聚光鏡;4_光能轉換器;411-多點散射器;412-防漏光反射器;413-反光腔;414_光漏斗;42_光伏電池;421_光伏電池;422_光伏電池;43_液冷支撐體;431_導熱電路板;432_導熱支撐體;433_液冷換熱器;441_并聯(lián)電容器;442_并聯(lián)電容器;443_交換電容器;45_保護ニ極管;461_電控開關;462-電控開關;463-電控開關;464-電控開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下面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作進ー步地詳細描述。實施例一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均光器,可用在太陽能系統(tǒng)中,如用在光熱混合利用系統(tǒng)中,如圖I所示,該均光器包括多點散射器和反光腔;其中,多點散射器設有多個光輸出端和至少ー個光輸入端;反光腔為內(nèi)壁是反射面的筒形結構,其一端開ロ為光輸入端,另一端開ロ作為光輸出端,反光腔的光輸入端罩在多點散射器上與多點散射器連接。如圖I 3所示,上述均光器中的多點散射器的一種結構具體包括光導矩陣、防漏光反射器和反光腔;其中,光導矩陣由按矩陣排列的多個光導體構成,各光導體的光輸入側的面積大于其光輸出側的面積,多個光導體的光輸入側并列設置作為多點散射器的光輸入端,各光導體的光輸出側為弧面或平面;防漏光反射器為板式結構,其上設有多個通孔,各通孔分別與所述光導矩陣的各光導體的光輸出側對應連接,各通孔的出光端所在平面為反射面,反射面朝向多點散射器的光輸出方向;多點散射器與防漏光反射器連接,防漏光反射器與反光腔連接,反光腔設有連接光伏電池組件陣列的光輸出端(參見圖6)。上述結構的多點散射器中,光導矩陣的各光導體的光輸入側的面積大于其光輸出側的面積,各光導體均可米用為四棱柱狀錐臺結構,各光導體的光輸出側的面積為其光輸入側的面積的14%。上述均光器的輸出面積等于反光腔的輸出端截面積。本實施例的均光器工作時,光線從光導矩陣的光導體寬的ー側入射,分散到各光·導體,并在光導體輸出ー側散射射入反光腔內(nèi),在反光腔內(nèi)均勻散布,進而通過輸出光漏斗照射到其輸出側連接的光伏電池組件陣列上,光伏電池組件陣列的每個光伏電池獲得光線照射的概率相等,從光伏電池組件上反射出的光線到達光導矩陣ー側時照射到防漏光反射器上,因防漏光反射器上對應光導矩陣的開ロ面積所占比例較小,從而大部分的光線照射到防漏光反射器上反射回光伏電池組件方向,進ー步參與光電轉換,從而提高了光線的利用效率。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上述均光器的多點散射器進行說明。均光器由多點散射器和反光腔構成,多點散射器由光導矩陣、防漏光反射器構成,其中,光導矩陣由多個輸入面為平面,輸出面平面或曲面,輸入側寬,輸出側窄的有散射效果的光導體形成的矩陣;防漏光反射器連接光導矩陣輸出側,并設置有反射面,反射面朝向多點散射器輸出方向,反射面上布置有小通孔,小通孔與光導矩陣光導體的輸出側相對應;反光腔為內(nèi)壁是反射面的筒形結構,其一端開ロ為光輸入端,另一端開ロ作為光輸出端,反光腔的光輸入端罩在多點散射器上與多點散射器連接。多點散射器與防漏光反射器連接,防漏光反射器與反光腔連接,反光腔設有連接光伏電池組件陣列的光輸出端(見圖6)。均光器可與光伏電池組件陣列連接,光伏電池組件陣列可由多個光伏電池組件成陣列狀密集并列設置構成;其中每個光伏電池組件可由光漏斗、光伏電池、導熱電路板構成,光漏斗連接光伏電池,光伏電池連接導熱電路板;光漏斗可采用四棱柱狀錐臺結構的光導體,光漏斗側壁反射光線,光漏斗輸入側用于連接均光器,光漏斗輸入側面積大于輸出側面積,光漏斗輸出側連接光伏電池,光漏斗輸入側進入的光線通過光漏斗匯聚照射到光伏電池表面。上述均光器使用時,光線從多點散射器的光導矩陣411的輸入側入射,通過光導矩陣411光導體匯聚后從防漏光反射器412的小通孔射入反光腔413,并在反光腔413內(nèi)通過散射與反射達到均光效果,入射光線經(jīng)過光導矩陣411在多個散射點散射后均勻分配給光漏斗414的各輸出光導體,一部分光線通過光漏斗進入光伏電池組件陣列的光伏電池轉換為電能和熱能,另一部分反射回反光腔413,并進ー步到達防漏光反射器412,當光線到達防漏光反射器412的反射面吋,因防漏光反射器412用于輸入光線的小通孔只占防漏光反射器412面積的較小比例,從而大部分光線照射到防漏光反射器412的反射面上而再次反射到光伏電池組件陣列方向,從而降低了光線從光伏電池組件陣列以外的方向逸出的可能性,増加了光線的利用率。多點散射器的光導矩陣中的各光導體輸出面面積均為輸入面面積的14%,可以有效保證光線利用率。例如姆個光導體輸入面為8mmX8mm=64mm2,輸出面為3mmX3mm=9mm2,與光纖相似,輸入光線在光導體側壁被全反射,從而無漏失地損傳輸?shù)捷敵雯`側,因防漏光反射器的面積=光導體輸入面積X光導數(shù)量,小通孔面積與光導體輸出面積,防漏光反射器的小孔面積和=光導體輸出面積X光導數(shù)量,則有,反光概率>9/64=14%,另外考慮到漏散光線射入光導體輸出面時仍有部分被反射,總漏光比例〈14%,可以看到該均光器可以大幅度降低漏光的比例。在高倍聚光太陽能應用中,需要平衡光伏電池的工作狀態(tài),從而使串聯(lián)的各個光伏電池同時達到較高效率。這就要求各光伏電池的輸入光線是均勻的,但在共用同一反射聚光鏡吋,由于加工誤差和控制誤差,難以做到聚光光斑穩(wěn)定均勻。為解決這ー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均光器可對光斑進行均勻處理,并同時通過特殊的單向輸光結構避免了光線從入 射方向逸出,從而提高了光線的利用率。上述多點散射器采用光透射頻譜范圍至少包括400nm至1600nm的頻譜帶的導光材料制成,導光材料包括石英和導光硅膠等材料。實施例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均光器,可用在太陽能系統(tǒng)中,如用在光熱混合利用系統(tǒng)中,與實施例一給出的均光器結構基本相同,也包括多點散射器和反光腔,不同的是所述多點散射器不包括防漏光反射器,多點散射器結構如圖5所示為平板式光導體,其上密集布置微透鏡矩陣;即多點散射器包括微透鏡矩陣。所述微透鏡矩陣由按矩陣排列的多個透鏡構成,各透鏡的光輸入側為平面,輸出側為弧面;所述微透鏡矩陣與所述反光腔連接,反光腔設有連接光伏電池組件陣列的光輸出端;光線從輸入側進入這種結果的多點散射器后,在每個微透鏡散射進入反光腔,并進ー步均勻地到達光伏電池組件陣列,保證了光伏電池的工作狀態(tài)一致性;對比實施例一所述均光器,實施例ニ所述的均光器結構更為簡單,成本更低,雖然有部分漏光,但仍然可以保證光伏電池工作點是均勻的。實施例三如圖6 8所示,本實施例提供ー種光能轉換器,包括依次連接的均光器、光伏電池組件陣列、導熱支撐體和液冷換熱器,以及與光伏電池組件陣列的光伏電池電連接的升壓電路,光伏電池組件陣列的各光伏電池與導熱電路板電連接,導熱電路板通過導線與升壓電路電連接,各部件均設置在外殼內(nèi),為便于觀察,圖6 8中略去了外殼,其中均光器采用上述實施例一或ニ中給出的均光器,均光器的輸出側連接光伏電池組件陣列的輸入側。上述光能轉換器的光伏電池組件陣列由多個光伏電池組件成陣列狀密集并列設置構成;其中每個光伏電池組件由光漏斗、光伏電池、導熱電路板構成,光漏斗連接光伏電池,光伏電池連接導熱電路板;[0063]光漏斗可采用四棱柱狀錐臺結構的光導體,光漏斗側壁反射光線,光漏斗輸入側面積大于輸出側面積,光漏斗輸出側連接光伏電池,光漏斗輸入側進入的光線通過光漏斗匯聚照射到光伏電池表面。上述光能轉換器的導熱支撐體和液冷換熱器為成隊列狀密集布置的多組,相鄰的導熱支撐體和液冷換熱器之間設有縫隙;所述光伏電池組件陣列的各光伏電池與導熱電路板電連接,導熱電路板通過導線與升壓電路電連接;所述導熱支撐體為導熱材料制成的導熱體或熱管。上述光能轉換器的的升壓電路通過導線與導熱電路板連接;升壓電路設置在導熱支撐體和液冷換熱器連接導熱電路板和光伏電池的相對側,連接升壓電路和導熱電路板的導線從相鄰導熱支撐體和液冷換熱器之間的縫隙穿過。升壓電路可以是串聯(lián)升壓電路或開關式升壓電路或串聯(lián)升壓后連接開關式升壓電路;上述光伏電池組件在使用串聯(lián)升壓電路或串聯(lián)升壓后連接開關式升壓電路時還可以包括電池工作點平衡器,設置在所述升壓電路內(nèi)部,電池工作點平衡器包括與串聯(lián)光伏電池組件陣列內(nèi)各光伏電池并聯(lián)的多個并聯(lián)電容器,電連接并聯(lián)電容器的電控選通開關陣列和電連接電控選通開關陣列的交換電容器,電控選通開關陣列具有至少兩種連接模式,其中一種連接模式導通使交換電容器并聯(lián)到光伏電池組件陣列中的一個光伏電池上,另ー種連接模式導通使交換電容器并聯(lián)到光伏電池組件陣列中的另ー個光伏電池上,選通開關陣列在各模式間交替選通使得交換電容器交替并聯(lián)到各光伏電池上。具體工作方式舉例如下電池工作點平衡器如圖9所示,包括設光伏電池421接受到的功率大于光伏電池422接受到的功率,因為串聯(lián)回路電流主要受串聯(lián)環(huán)節(jié)中輸出電流最小的那個串聯(lián)環(huán)節(jié)影響,故當光伏電池421受光大于光伏電池422時,光伏電池421正向偏離最佳工作點,光伏電池422負向偏離最佳工作點,故光伏電池421的輸出電壓高于光伏電池422的輸出電壓,在第一工作周期,開關461、462導通,開關463、464斷開,光伏電池421向交換電容443充電,經(jīng)過一段時間,交換電容443上電壓接近于光伏電池421上的輸出電壓,之后進入第二工作周期,開關461、462斷開,開關463、464導通,交換電容443向光伏電池422所在回路輸出電流,從而降低光伏電池422所需輸出的電流,提升光伏電池422工作電壓,電容443通過開關431、432和開關463、464交替通斷而交替并聯(lián)到光伏電池421和光伏電池422上,將可使兩光伏電池工作點都向最佳工作點方向移動,從而提升光伏電池421和422的綜合工作效率。當多個如圖所示的電路同時工作時,可使整個光能轉換器的工作效率達到提升,電容441、442可以降低光伏電池421和422上的電壓波動,防反向的保護ニ極管45可以防止外部電壓高于光伏電池421和422串聯(lián)輸出電壓時電流反向。在光線通過均光器后,仍有一定的不均勻的可能性,為進ー步提高光伏電池的工作效率,在光伏電池的串聯(lián)回路里加入光伏電池工作點平衡器,其原理為用ー電容器在電子開關的驅動下交替循環(huán)連接電壓高的和電壓低的光伏電池,從而使較高電壓和較低電壓的光伏電池工作電壓轉向更平衡的電壓,從而提高光伏電池組的總體工作效率。上述光伏電池組件還可以包括開關式升壓電路,為提升電壓,降低向外部輸電的導線上的電流,可對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的光伏電池組的輸出采用開關式升壓電路進ー步提升電壓,包括采用平面電磁式變壓器的開關式升壓電路或者采用壓電陶瓷變壓器的開關式升壓電路。下面結合圖6 8對本實施例的光能轉換器作進ー步說明。從圖6、7中可以看出該光能轉換器由均光器(由光導矩陣411、防漏光反射器412和反光腔413構成)和光漏斗414、光伏電池42、導熱電路板431、導熱支撐體432和液冷換熱器433構成,可以看到相鄰的連接光伏電池的導熱支撐體之間留有間隙,光伏電池的輸出導線可以從間隙中向后引出。導熱支撐體連接液冷換熱裝置可將光伏電池組件內(nèi)的熱能導出到光伏電池組件陣列外部,可以通過液冷換熱裝置導出到外部的散熱器將熱量散發(fā)到空氣中或者導出到外部的熱水儲箱將熱能進ー步加以利用。從圖8的光伏電池組件的正視圖可以看出,其中光漏斗414、光伏電池42和導熱電路板431構成單個光伏電池組件,多個上述光伏電池組件緊密布置構成光伏電池組件矩陣,也可以僅由光伏電池42和導熱電路板431密集布置構成光伏電池組件矩陣,此時光伏電池用量大于如前所述的有輸出光漏斗414的光伏電池組件矩陣。實施例四如圖10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ー種反射聚光太陽能模組,包括反射聚光鏡3、光能轉換器4和支架;其中,反射聚光鏡3設置在支架上;光能轉換器可采用上述實施例三給出的光能轉換器,該光能轉換器可設置在外殼內(nèi),該光能轉換器設有電輸出端和熱輸出端,光能轉換器的受光面與反射聚光鏡的反射面相對,光能轉換器的電輸出端與支架的電輸出接ロ連接;光能轉換器的熱輸出端與支架的熱輸出接ロ連接。實施例五如圖11、1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太陽能電熱混合利用系統(tǒng),包括追日架2、反射聚光太陽能模組、電能儲存?zhèn)鬏攩卧蜔峤粨Q単元;其中,反射聚光太陽能模組包括反射聚光鏡3、光能轉換器4和支架;反射聚光鏡設置在支架上;光能轉換器可采用上述實施例三給出的光能轉換器,該光能轉換器可設置在外殼內(nèi),該光能轉換器設有電輸出端和熱輸出端,光能轉換器的受光面與反射聚光鏡的反射面相對,光能轉換器的電輸出端與支架的電輸出接ロ連接;光能轉換器的熱輸出端與支架的熱輸出接ロ連接。至少ー個所述反射聚光太陽能模組設置在追日架上;所述反射聚光太陽能模組電連接電能儲存?zhèn)鬏攨g元;所述反射聚光太陽能模組熱連接熱交換単元。所述光能轉換器的受光面與所述反射聚光鏡的反射面相對,光能轉換器的電輸出端與所述電能儲存?zhèn)鬏攩卧娺B接; 所述光能轉換器的熱輸出端與所述熱交換單元連接;所述光能轉換器包括均光器、多個光伏電池、液冷支撐體和保護ニ極管;其中,所述均光器采用上述實施例一或ニ給出的均光器,均光器的輸出端連接光漏斗的輸入端,各光伏電池分別光連接所述光漏斗的輸出端,各光伏電池通過導熱電路板連接在所述液冷支撐體上,光伏電池電連接升壓電路,升壓電路可以是串聯(lián)升壓電路或開關式升壓電路或串聯(lián)升壓后連接開關式升壓電路;多個串聯(lián)光伏電池的電輸出端串聯(lián)保護ニ極管;所述液冷支撐體上設有連接熱交換単元的熱輸出端。上述系統(tǒng)中的熱交換単元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形式第一種結構的熱交換單元包括換熱器、水泵、儲水箱和散熱器;其中,換熱器與所述光能轉換器的熱輸出端連接;儲水箱出水ロ經(jīng)管路、水泵依次經(jīng)換熱器、散熱器回接至該儲水箱的回水口;或者,第二種結構的熱交換單元包括換熱器、儲水箱、水泵和熱水儲水箱;其中,換熱器的熱水進ロ與光能轉換器的熱輸出端連接;儲水箱的出水ロ經(jīng)管路、水泵、換熱器與熱水儲水箱連通;或者,第三種結構的熱交換單元包括導熱支撐體換熱器和被動散熱器;其中,導熱支撐體換熱器的熱水進ロ與所述光能轉換器的熱輸出端連接,導熱支撐體換熱器與被動散熱器連接。上述系統(tǒng)中還可以設置,過熱保護控制器,其檢測端與光能轉換器的熱輸出端連接,控制端與追日架的驅動裝置控制器電連接,用于當所述光能轉換器的熱輸出端的熱值達到預設值時,發(fā)出控制信號控制所述追日架的驅動裝置驅動所述追日架調(diào)整偏離太陽光的照射方向。過熱保護控制器可通過熱敏元件與單片機控制器來實現(xiàn),整個過熱保護控制器可集成到追日架的控制器中。上述系統(tǒng)工作時,直射陽光通過連接在追日架2上的反射聚光鏡3匯聚到光能轉換器4的均光器41的光導矩陣411上,光導矩陣411將光多點散射輸出到反光腔內(nèi),最終均勻照射到光伏電池組件陣列的各光伏電池42,光伏電池42將陽光轉化成電能和熱能,多個光伏電池42串聯(lián)連接提升電壓并匯總在一起通過保護ニ極管45傳輸?shù)诫娔軆Υ鎮(zhèn)鬏攩卧D換為可利用的標準電壓傳輸?shù)接秒妴挝?;熱能由連接光伏電池42的導熱電路板431傳導到液冷支撐體,液冷支撐體包括導熱支撐體432和液冷換熱器433,再經(jīng)液冷換熱器傳導至熱交換單元進ー步交換到環(huán)境中,從而保證光伏電池42工作溫度穩(wěn)定,在散熱系統(tǒng)エ作不正常吋,過熱保護控制器調(diào)整追日架2使反射聚光鏡3聚光點偏離光能轉換器4從而保護光能轉換器4不會過熱損壞。為保證熱水槽溫度達到要求,水泵帶有溫控裝置,溫控裝置根據(jù)光伏電池42的溫度工作,當光伏電池溫度達到一定數(shù)值時,水泵工作將熱水導出。綜上所述,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所存的問題,通過在光能轉換器中采用均光器和以較低成本實現(xiàn)了較好的均光效果,保證了各光伏電池輸入光線的均勻性,使串聯(lián)工作的每個光伏電池都能工作在較理想的狀態(tài),從而匯集起的電能能夠實現(xiàn)最大化,并列并相互之間留有縫隙的導熱支撐體使升壓電路可以方便地連接光伏電池組件,提高了升壓電路設計的靈活性,提高了系統(tǒng)的可維護性,降低了制造成本,電池工作點平衡器可進ー步使串聯(lián)的光伏電池的工作狀態(tài)趨向最佳工作狀態(tài),結合開關式升壓電路可實現(xiàn)電能的高效傳輸?shù)耐瑫r節(jié)省導線成本。廉價的液冷換熱器使光伏電池上所轉化的熱能可以進ー步轉換成生活熱水利用,提升了太陽能的利用率,液冷換熱器易于更換,從而提高了系統(tǒng)的可維護性,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披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均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點散射器和反光腔;其中, 所述多點散射器設有多個光輸出端和至少ー個光輸入端; 所述反光腔為內(nèi)壁是反射面的筒形結構,其一端開ロ為光輸入端,另一端開ロ作為光輸出端,所述反光腔的光輸入端罩在所述多點散射器上與所述多點散射器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均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點散射器采用光透射頻譜范圍至少包括400nm至1600nm的頻譜帶的導光材料制成。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均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點散射器包括 光導矩陣和防漏光反射器;其中, 所述光導矩陣由按矩陣排列的多個光導體構成,各光導體的光輸入側的面積大于其光輸出側的面積,多個光導體的光輸入側并列設置作為多點散射器的光輸入端,各光導體的光輸出側為弧面或平面; 所述防漏光反射器為板式結構,其上設有多個通孔,各通孔分別與所述光導矩陣的各光導體的光輸出側對應連接,各通孔的出光端所在平面為反射面,反射面朝向多點散射器的光輸出方向; 所述防漏光反射器與所述反光腔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均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光導體為四棱柱狀錐臺結構。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均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點散射器包括 微透鏡矩陣;其中, 所述微透鏡矩陣由按矩陣排列的多個透鏡構成,各透鏡的光輸入側為平面,輸出側為弧面; 所述微透鏡矩陣與所述反光腔連接。
6.ー種光能轉換器,包括依次連接的均光器、光伏電池組件陣列和導熱支撐體、液冷換熱器,及與所述光伏電池組件陣列的光伏電池電連接的升壓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光器采用權利要求I 5任一項所述的均光器。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能轉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電池組件陣列由多個光伏電池組件成陣列狀密集并列設置構成; 其中,所述光伏電池組件由光漏斗、光伏電池、導熱電路板構成,光漏斗與光伏電池連接,光伏電池與導熱電路板連接; 所述光漏斗為四棱柱狀錐臺結構的光導體,光漏斗輸入側面積大于輸出側面積,光漏斗輸入側用于連接均光器,光漏斗輸出側與光伏電池連接。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能轉換器,其特征在干,所述導熱支撐體和液冷換熱器為成隊列狀密集布置的多組,相鄰的導熱支撐體和液冷換熱器之間設有縫隙; 所述光伏電池組件陣列的各光伏電池與導熱電路板電連接,導熱電路板通過導線與升壓電路電連接; 所述升壓電路設置在導熱支撐體和液冷換熱器連接導熱電路板和光伏電池的相對側,連接升壓電路和導熱電路板的導線從相鄰導熱支撐體和液冷換熱器之間的縫隙穿過; 所述導熱支撐體為導熱材料制成的導熱體或熱管。
9.根據(jù)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光能轉換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電池工作點平衡器,設置在所述升壓電路內(nèi); 所述電池工作點平衡器包括與串聯(lián)光伏電池組件陣列內(nèi)各光伏電池并聯(lián)的多個并聯(lián)電容器、與并聯(lián)電容器電連接的電控選通開關陣列和連接電控選通開關陣列的交換電容器; 電控選通開關陣列具有至少兩種連接模式,其中一種連接模式導通使交換電容器并聯(lián)到光伏電池組件陣列中的一個光伏電池上;另一種連接模式導通使交換電容器并聯(lián)到光伏電池組件陣列中的另ー個光伏電池上,選通開關陣列在各連接模式之間交替選通使得交換電容器交替并聯(lián)到不同的光伏電池上。
10.ー種反射聚光太陽能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射聚光鏡、光能轉換器和支架;其中, 所述反射聚光鏡設置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光能轉換器的受光面與所述反射聚光鏡的反射面相對,光能轉換器的電輸出端與所述支架的電輸出接ロ連接; 所述光能轉換器的熱輸出端與所述支架的熱輸出接ロ連接; 所述光能轉換器由權利要求6 8任一項所述的光能轉換器和外殼構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均光器、光能轉換器、反射聚光太陽能模組,屬于太陽能利用領域。該均光器包括多點散射器和反光腔;其中,多點散射器設有多個光輸出端和至少一個光輸入端;反光腔為內(nèi)壁是反射面的筒形結構,其一端開口為光輸入端,另一端開口作為光輸出端,反光腔的光輸入端罩在所述多點散射器上與多點散射器連接。該均光器可將用反射聚光鏡高倍匯聚的太陽光線高效地傳遞給光伏電池,提高能量利用率,降低了成本。
文檔編號G02B27/09GK202815319SQ20122023555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23日
發(fā)明者容云 申請人: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