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顯影盒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699459閱讀:141來源:國知局
顯影盒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將相對于顯影輥軸(A1)電連接的顯影電極(63)與相對于供給輥軸(A2)電連接的供給電極(61)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開間隔地相對配置,在顯影電極(63)和供給電極(61)之間介設有絕緣性的軸承部件(62)。
【專利說明】
顯影盒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安裝于采用電子照相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顯影盒。

【背景技術】
[0002]如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那樣,作為采用電子照相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公知地構成為使用于向感光體供給顯影劑的顯影盒能夠相對于裝置主體裝卸。
[0003]作為這種顯影盒,例如提出了一種顯影器,該顯影器具備:顯影輥,承載調色劑;供給輥,向顯影輥供給調色劑;第一觸點部件,與顯影輥的旋轉軸電連接;以及第二觸點部件,與供給輥的旋轉軸電連接。
[0004]在該顯影器中,第一觸點部件及第二觸點部件在覆蓋顯影輥的旋轉軸的端部和供給輥的旋轉軸的端部的蓋部件中以這些觸點部向蓋部件的表面?zhèn)韧怀龅臓顟B(tài)被保持。
[0005]現有技術文獻
[0006]專利文獻:
[0007]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70402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0008]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0009]并且,在上述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顯影器中,如果謀求小型化,則需要使第一觸點部件和第二觸點部件靠近。
[0010]如果第一觸點部件和第二觸點部件靠近,則難以確保第一觸點部件和第二觸點部件的絕緣性。
[0011]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顯影盒,能夠切實地將顯影電極和供給電極絕緣,并且能夠實現小型化。
[0012]用于解決課題的技術方案
[0013](I)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的顯影盒,包括:框體,用于容納顯影劑;顯影劑承載體,構成為以旋轉軸線為中心旋轉,并且構成為承載顯影劑;供給部件,構成為向顯影劑承載體供給顯影劑;顯影電極,與顯影劑承載體電連接;以及供給電極,與供電部件電連接。
[0014]另外,本發(fā)明的顯影盒具備將顯影電極和供給電極相互絕緣的絕緣部件。
[0015]顯影電極、絕緣部件和供給電極在旋轉軸線延伸的軸線方向上按照顯影電極、絕緣部件、供給電極的順序重疊。
[0016]換言之,供給電極在旋轉軸線延伸的軸線方向上與顯影電極隔開間隔地相對配置,在顯影電極和供給電極之間配置有將顯影電極和供給電極彼此絕緣的絕緣部件。
[0017]根據這種結構,在旋轉軸線延伸的軸線方向上,在顯影電極和供給電極之間配置有絕緣部件。
[0018]因此,顯影電極和供給電極不用在與軸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開間隔就能夠絕緣。即,能夠使顯影電極和供給電極在與軸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彼此靠近。
[0019]其結果是,能夠切實地將顯影電極和供給電極絕緣,同時能夠至少在與軸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實現顯影盒的小型化。
[0020](2)另外,也可以是,絕緣部件具有用于將顯影劑承載體及供給部件(33)中的至少一方軸支撐為能夠旋轉的軸承部件。
[0021]根據這種結構,能夠通過絕緣部件的軸承部件對顯影劑承載體以及供給部件中的至少一方進行軸支撐。
[0022]因此,與將絕緣部件和軸承部件分別設置的情況相比,能夠實現部件數量的減少。
[0023](3)另外,顯影電極也可以具有沿著軸線方向延伸的顯影側抵接部。另外,供給電極也可以具有沿著軸線方向延伸的供給側抵接部。
[0024]在該情況下,絕緣部件具有以與顯影側抵接部及供給側抵接部抵接的方式沿著軸線方向延伸的被抵接部。
[0025]根據這種結構,通過使顯影電極的顯影側抵接部抵接于絕緣部件的被抵接部,能夠限制顯影電極的移動。同樣地,通過使供給電極的供給側抵接部抵接于絕緣部件的被抵接部,能夠限制供給電極的移動。
[0026]因此,將該將絕緣部件用作限制供給電極和顯影電極移動的部件,從而能夠實現部件數量的減少。進而,通過絕緣部件限制顯影電極及供給電極的移動,實現切實的絕緣。
[0027](4)另外,也可以是,顯影電極具有構成為能夠與外部的顯影外部電極接觸的顯影觸點。另外,也可以是,供給電極具有供給觸點,該供給觸點與顯影觸點隔開間隔地相對配置,并構成為能夠與外部的供給外部電極接觸。
[0028]在該情況下,絕緣部件在顯影觸點和供給觸點之間具有比顯影觸點及供給觸點更向外部延伸的絕緣部。
[0029]根據這種結構,能夠在顯影觸點和供給觸點之間切實地配置絕緣部。其結果是,與絕緣部件以和顯影觸點及供給觸點相同的高度(長度)向外部延伸的情況相比,能夠確保較大的絕緣距離。
[0030]因此,能夠將顯影觸點和供給觸點切實地絕緣。
[0031](5)另外,也可以是,顯影電極、絕緣部件以及供給電極通過共用的螺釘固定于框體。
[0032]根據這種結構,能夠實現部件數量的減少,并且能夠將顯影電極、絕緣部件以及供給電極固定于框體。
[0033](6)另外,也可以是,絕緣部件具有供螺釘插通的插通部。另外,也可以是,框體具有供螺釘螺合的螺合部。
[0034]根據這種結構,能夠通過絕緣部件的插通部覆蓋螺釘,并且使螺釘螺合于框體。
[0035]因此,能夠防止螺釘在螺釘中的插通于插通部的部分以及與螺合部螺合的部分與顯影電極以及供給電極接觸。
[0036]其結果是,能夠切實地防止顯影電極和供給電極經由螺釘而導通。
[0037](7)另外,也可以是,螺釘以不接觸顯影電極及供給電極的方式與插通部以及螺合部接觸。
[0038]根據這種結構,能夠更切實地防止螺釘與顯影電極及供給電極接觸。
[0039]因此,能夠防止顯影電極和供給電極經由螺釘而導通。
[0040](8)另外,也可以是,插通部形成為沿著軸線方向延伸的筒形狀。在該情況下,也可以是,在顯影電極形成有供插通部插通的顯影側插通孔。
[0041]根據這種結構,能夠將螺釘插通于插通部,該插通部插通于顯影電極的顯影側插通孔。
[0042]因此,能夠將插通部介設在顯影電極(更詳細地說,顯影側插通孔的周緣部)和螺釘之間,能夠將顯影電極和螺釘絕緣。
[0043]并且,由于插通部是沿著軸線方向延伸的筒形狀,因此能夠在軸線方向上確保顯影電極和螺釘的絕緣狀態(tài)。
[0044](9)另外,也可以是,螺合部形成為沿著軸線方向延伸的筒形狀。在該情況下,也可以是,在供給電極上形成有供螺合部插通的供給側插通孔。
[0045]根據這種結構,能夠將螺釘螺合于螺合部,該螺合部插通于供給電極的供給側插通孔。
[0046]因此,能夠將螺合部介設在供給電極(更詳細地說,供給側插通孔的周緣部)和螺釘之間,能夠將供給電極和螺釘絕緣。
[0047]并且,由于螺合部是沿著軸線方向延伸的筒形狀,因此能夠在軸線方向上確保供給電極和螺釘的絕緣狀態(tài)。
[0048](10)另外,也可以是,絕緣部件除了具有插通部之外,還具有能夠將顯影劑承載體支撐為能夠旋轉的軸承部。
[0049]根據這種結構,能夠將絕緣部件以顯影劑承載體的旋轉軸線為基準進行定位。
[0050]因此,如果將顯影電極定位于絕緣部件,則能夠經由絕緣部件確保顯影電極相對于顯影劑承載體的定位精度。
[0051]其結果是,能夠確保顯影劑承載體和顯影電極的導通。
[0052](11)另外,也可以是,插通部的內徑比螺合部的內徑大。
[0053]根據這種結構,在將插通部和螺合部重疊時,在向與軸線方向正交的面投影時,能夠容易地使螺合部露出。
[0054]因此,能夠容易地將螺釘經由插通部螺合于螺合部。
[0055](12)另外,也可以是,絕緣部件具備用于引導顯影盒相對于外部裝置的安裝的引導部。
[0056]根據這樣的結構,能夠利用絕緣部件將顯影盒順暢地安裝到外部裝置。
[0057]發(fā)明效果
[0058]根據本發(fā)明的顯影盒,能夠切實地將顯影電極和供給電極絕緣,并且能夠至少在與軸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實現小型化。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59]圖1是表示安裝有本發(fā)明的顯影盒的打印機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中央剖視圖。
[0060]圖2是圖1所示的顯影盒的右側視圖。
[0061]圖3是從圖2所示的顯影盒的供電單元的右后側觀察的分解立體圖。
[0062]圖4是圖3所示的盒框架的右側視圖。
[0063]圖5是表示在圖4所示的盒框架組裝有供給電極的狀態(tài)的右側視圖。
[0064]圖6是表示在圖5所示的盒框架組裝有軸承部件的狀態(tài)的右側視圖。
[0065]圖7是圖2所示的顯影盒的VI1-VII剖視圖。
[0066]圖8是圖2所示的顯影盒的仰視圖。
[0067]圖9是用于說明顯影盒相對于鼓盒的安裝動作的說明圖,表示將顯影盒的后端部插入到鼓盒的盒容納部的狀態(tài)。
[0068]圖10是用于說明處理盒相對于主體外殼的安裝動作的說明圖,表示處理盒的相對于主體外殼安裝完成的狀態(tài)。
[0069]圖11是表示顯影盒相對于水平面的載置狀態(tài)的變形例的右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70]1.打印機
[0071]如圖1所示,打印機I具有大致箱形狀的主體外殼2。
[0072]而且,打印機I在主體外殼2內具備用于供給紙張S的供紙部3以及用于在所供給的紙張S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部4。
[0073]而且,對于打印機1,在提及方向的情況下,以打印機I沿水平方向載置時的方向為基準,具體地說,以圖1中所示的方向箭頭為基準。
[0074](I)主體外殼
[0075]在主體外殼2形成有用于裝卸處理盒15 (后述)的盒開口部5和用于導入紙張S的紙張開口部6。
[0076]盒開口部5在主體外殼2的上端部沿上下方向貫通形成。
[0077]紙張開口部6在主體外殼2的前端部的下端部沿前后方向貫通形成。
[0078]而且,在主體外殼2的上端部設置有頂罩7,在其前端部設置有供紙罩8。在頂蓋7設置有用于排出紙張S的排紙托盤41。
[0079]頂蓋7被設置成能夠以其后端部為支點在封閉盒開口部5的封閉位置和敞開盒開口部5的敞開位置擺動(移動)。
[0080]供紙蓋8被設置成能夠以其下端部為支點在封閉紙張開口部6的第一位置和敞開紙張開口部6的第二位置擺動(移動)。
[0081]⑵供紙部
[0082]供紙部3具備設置于主體外殼2的底部的紙張載置部9。
[0083]紙張載置部9經由紙張開口部6與主體外殼2的外部連通。
[0084]并且,在供紙蓋8配置于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下,紙張S的前側部分堆疊在供紙蓋8的上表面且其后側部分經由紙張開口部6堆疊于紙張載置部9內。
[0085]而且,供紙部3具備:拾取輥11,其配置在紙張載置部9的后端部上側;供紙輥12,其配置于拾取輥11的后側;供紙墊13,其相對配置在供紙蓋12的后下側;以及供紙通路14,其從供紙墊13的后端部連續(xù)地向上方延伸。
[0086](3)圖像形成部
[0087]圖像形成部4具備處理盒15、掃描單元16和定影單元17。
[0088](3-1)處理盒
[0089]處理盒15構成為能夠相對于主體外殼2裝卸,其在供紙部3的后側部分的上側安裝于主體外殼2。
[0090]處理盒15具備:作為外部裝置的一例的鼓盒18,其構成為能夠相對于主體外殼2裝卸;以及顯影盒19,其構成為能夠相對于該鼓盒18裝卸。
[0091]鼓盒18具備感光鼓20、轉印輥21和有柵極網電暈型(7 - 口卜口 >型)帶電器22。
[0092]感光鼓20形成為在左右方向(軸線方向)上長度長的大致圓筒形狀,并且能夠旋轉地設置于鼓盒18的后側部分。
[0093]轉印輥21形成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圓柱形狀,其從后側壓接于感光鼓20。
[0094]詳細地說,轉印輥21以其中心軸線位于比感光鼓20的中心軸線稍靠下側方式配置于感光鼓20的后側。另外,轉印輥21的下端緣配置成比感光鼓20的下端緣靠上側。具體地說,連接轉印輥21的中心軸線和感光鼓20的中心軸線的虛擬的線段(未圖示)與沿前后方向水平地延伸的虛擬的直線(未圖示)所形成的銳角的角度為大約3°。因此,轉印輥21對感光鼓20壓接的壓力(轉印壓力)不受轉印輥21的自重的影響。
[0095]有柵極網電暈型帶電器22隔開間隔地相對配置在感光鼓20的前上側。
[0096]有柵極網電暈型帶電器22相對于轉印輥21在感光鼓20的周向隔開間隔地配置。詳細地說,有柵極網電暈型帶電器22配置成連接感光鼓20的中心軸線和轉印輥21的中心軸線的虛擬的線段(未圖示)與連接感光鼓20的中心軸線和帶電線23 (后述)的虛擬的線段(未圖示)所形成的角的角度為大約120°。
[0097]而且,有柵極網電暈型帶電器22具備帶電線23和柵極24。
[0098]帶電線23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拉伸設置,并且隔開間隔地相對配置在感光鼓20的前上側。
[0099]柵極24形成為朝向前上側敞開的側視大致“ 口 ”字形狀,并且設置成從后下側圍繞帶電線23。
[0100]顯影盒19配置在感光鼓20的前下側,并且具備作為框體的一例的顯影框架25。
[0101]在顯影框架25內前后排列地形成有調色劑容納室26和顯影室27。調色劑容納室26和顯影室27形成為其容積彼此大致相同,并且通過連通口 28彼此連通。
[0102]在調色劑容納室26容納調色劑(顯影劑),在其前后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分設置有攪拌器29。S卩,攪拌器29配置得比感光鼓20靠下側。
[0103]在顯影室27,在下壁46 (后述)的上表面形成有供給輥槽30、顯影輥相對面31和下膜粘貼面32。
[0104]供給輥槽30為沿著供給輥33 (后述)的周面的大致半圓形狀,其以朝向后下方凹陷的方式形成。
[0105]顯影輥相對面31為沿著顯影輥34 (后述)的周面的大致圓弧形狀,其形成為從供給輥槽30的后端部連續(xù)地向后上側延伸。
[0106]下膜粘貼面32以從顯影輥相對面31的后端部連續(xù)地向后方延伸的方式形成。即,下膜粘貼面32配置得比顯影輥相對面31靠上側。
[0107]而且,下膜粘貼面32相對于感光鼓20的下側部分在上下方向隔開間隔地相對配置,在向上下方向投影時,配置成與感光鼓20的中心軸線重疊。
[0108]而且,在顯影室27設置有作為供給部件的一例的供給輥33、作為顯影劑承載體的一例的顯影輥34、層厚限制刮刀35以及下膜36。
[0109]供給輥33形成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圓柱形狀,并以其下側部分配置于供給輥槽30內的方式設置于顯影室27的前側部分。供給輥33能夠以其中心軸線為旋轉中心旋轉。由此,供給輥33配置在調色劑容納室26的后側,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與調色劑容納室26大致相同的高度。
[0110]顯影輥34形成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圓柱形狀,并且以其下側部分的周面與顯影輥相對面31彼此隔開間隔地相對的方式設置于顯影室27的后側部分。顯影輥34能夠以其中心軸線(旋轉軸線)為旋轉中心旋轉。
[0111]而且,顯影輥34從后上側與供給輥33接觸,并以其上側和后側部分從顯影室27露出的方式設置,并且從前下側與供給輥20接觸。S卩,顯影輥34配置于供給輥33的后上偵牝并且配置于感光鼓20的前下側。并且,供給輥33的中心軸線、顯影輥34的中心軸線和感光鼓20的中心軸線位于沿著感光鼓20的徑向的大致同一直線上。
[0112]另外,顯影輥34相對于有柵極網電暈型帶電器22在感光鼓20的周向隔開間隔地配置。詳細地說,顯影輥34配置成連接感光鼓20的中心軸線和帶電線23的虛擬的線段(未圖示)與連接感光鼓20的中心軸線和顯影輥34的中心軸線的虛擬的線段(未圖示)所形成的角的角度為大約120°。即,顯影輥34、有柵極網電暈型帶電器22和轉印輥21各自在感光鼓20的周向隔開大致相等間隔地配置。
[0113]層厚限制刮刀35的上端部固定在顯影室27的上壁的后端部,其下端部從前側與顯影輥34接觸。
[0114]下膜36的后側部分固定于下膜粘貼面32,其前端部在顯影輥相對面31的上側與顯影輥34的周面接觸。
[0115](3-2)掃描單元
[0116]掃描單元16在處理盒15的前側與感光鼓20在前后方向隔開間隔地相對配置。
[0117]掃描單元16基于圖像數據向感光鼓20射出激光束L,使感光鼓20的周面曝光。
[0118]詳細地說,激光束L從掃描單元16向后側射出,使感光鼓20的前端部的周面曝光。S卩,感光鼓20曝光的曝光點(感光鼓20的前端部的周面)相對于感光鼓20的中心軸線設定于與感光鼓20和轉印棍21接觸的壓印點相反的一側。
[0119]此時,顯影盒19配置得比激光束L的射出軌跡靠下側,有柵極網電暈型帶電器22配置得比激光束L的射出軌跡靠上側。
[0120]另外,在與掃描單兀16和感光鼓20之間對應的主體外殼2的內側面設置有對處理盒15的裝卸進行引導的引導部37。并且,在處理盒15從主體外殼2分離時,通過處理盒15由引導部37引導,從而安裝于鼓盒18的顯影盒19從下側朝向上側通過激光束L的射出軌跡。
[0121]此時,設置于處理盒15的各種輥(轉印輥21、供給輥33和顯影輥34)也從下側朝向上側通過激光束L的射出軌跡。
[0122](3-3)定影單元
[0123]定影單元17配置在鼓盒18的后側部分的上側。詳細地說,定影單元17具備:力口熱輥38,其配置在有柵極網電暈型帶電器22的上側;以及加壓輥39,其從后上側壓接于加熱輥38。
[0124]S卩,加熱輥38配置在有柵極網電暈型帶電器22的柵極24的上端部(敞開側端部)附近。
[0125](4)圖像形成動作
[0126]顯影盒19的調色劑容納室26的調色劑通過攪拌器29的旋轉而經由連通口 28供給到供給輥33,進而供給到顯影輥34,在供給輥33和顯影輥34之間通過摩擦帶上正極性的電。
[0127]供給到顯影輥34的調色劑隨著顯影輥34的旋轉而被層厚限制刮刀35限制厚度,并作為一定厚度的薄層被承載于顯影輥34的表面。
[0128]另一方面,感光鼓20的表面在通過有柵極網電暈型帶電器22而同樣地帶電之后,通過掃描單元16而被曝光。由此,在感光鼓20的周面形成基于圖像數據的靜電潛影。接著,承載于顯影輥34的調色劑供給到感光鼓20的周面上的靜電潛影,從而在感光鼓20的周面上承載調色劑像(顯影劑像)。
[0129]堆疊于紙張載置部9的紙張S通過拾取輥11的旋轉而被送至供紙輥12和供紙墊13之間,并通過供紙輥12的旋轉逐張地整理好。此后,被整理好的紙張S通過供紙輥12的旋轉而被傳送至供紙通路14,并在預定的時刻逐張地供紙帶圖像形成部4 (感光鼓20 (后述)和轉印輥21 (后述)之間)。
[0130]接著,紙張S在感光鼓20和轉印輥21之間被從下側朝向上側傳送。此時,調色劑像被轉印至紙張S,形成圖像。
[0131]接著,紙張S在通過加熱輥38和加壓輥39之間時被加熱和加壓。此時,圖像熱定影在紙張S。
[0132]此后,紙張S被朝向排紙輥40傳送,并由排紙輥40排出到在主體外殼2的上表面形成的排紙托盤41上。
[0133]由此,紙張S以下述方式在側視大致C字狀的傳送通路傳送:從紙張載置部9供紙,通過感光鼓20和轉印輥21之間(壓印點),接著在通過加熱輥38和加熱輥39之間后,排出到排紙托盤41上。
[0134]2.顯影盒
[0135]如圖2及圖3所示,顯影盒19具備上述的顯影框架25和配置在顯影框架25的右側的供電單元43。
[0136]另外,在顯影框架25的左側設置有驅動單元42,該驅動單元42具有從主體外殼2輸入驅動力的齒輪系(未圖示)。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對與向顯影盒19供電相關的結構(顯影盒19的右端部的結構)進行詳細說明,對于與向顯影盒19輸入驅動相關的結構(顯影盒19的左端部的結構),省略其說明。
[0137]另外,在以下的顯影盒19的說明中,在提及方向時,以配置顯影輥34的一側為顯影盒19的后側,以配置層厚限制刮刀35的一側為上側。即,關于顯影盒19的上下前后方向與關于打印機I的上下前后方向稍有不同,顯影盒19以其后側為打印機I的后上側且其前側為打印機I的前下側的方式安裝在打印機I。
[0138](I)顯影框架
[0139]如圖3及圖4所示,顯影框架25形成為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向后側敞開的大致箱形狀。詳細地說,具備右壁44以及左壁(未圖示)、前壁45(參照圖1)、下壁46和上壁47。
[0140]右壁44和左壁(未圖示)形成為向上下前后延伸的側視大致矩形形狀,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開間隔地相對配置。另外,在右壁44和左壁(未圖示)形成有顯影輥軸露出孔49和供給輥軸露出孔48。
[0141]顯影輥軸露出孔49形成為在右壁44和左壁(未圖示)的后端部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沿左右方向貫通的側視大致圓形形狀。顯影輥軸露出孔49的直徑形成為比顯影輥34的旋轉軸(以下記為顯影輥軸Al)的外徑大。另外,顯影輥軸露出孔49朝向后上側敞開。
[0142]供給輥軸露出孔48在右壁44和左壁(未圖示)的下端部配置在顯影輥軸露出孔49的前下側,并沿著左右方向貫通地形成為側視大致矩形形狀。供給輥軸露出孔48的內部尺寸形成得比供給輥33的旋轉軸(以下記為供給輥軸A2)的外徑長。另外,供給輥軸露出孔48的后上側端部與顯影輥軸露出孔49的前下側端部連通。另外,在供給輥軸露出孔48內嵌合有軸封55。
[0143]軸封55由樹脂制的海綿等形成為具有比供給輥軸露出孔48稍大的外部尺寸的側視大致矩形的方柱形狀。另外,在軸封55的側視大致中央形成有直徑比供給輥軸A2的外徑稍小的貫通孔59。在貫通孔59中插通有供給輥軸A2。
[0144]并且,顯影輥軸Al的左右方向端部經由顯影輥軸露出孔49而從右壁44和左壁(未圖示)向左右方向外側露出。另外,供給輥軸A2的左右方向端部經由供給輥軸露出孔48從右壁44和左壁(未圖示)而向左右方向外側露出。另外,顯影輥軸Al的左端部以及供給輥軸A2的左端部以能夠傳遞驅動的方式與驅動單元42的齒輪系(未圖示)連接。
[0145]另外,在右壁44設置有多個(3個)定位突起50、螺合部51和供給電極相對部52。
[0146]多個定位突起50分別在顯影輥軸露出孔49的后下側、顯影輥軸露出孔49的前上偵U、螺合部51的上側各設置有一個。定位突起50形成為從右壁44的右表面向右側突出的大致圓柱形狀。
[0147]螺合部51配置于供給輥軸露出孔48的上側。螺合部51 —體地具備大徑部56和小徑部57。
[0148]大徑部56形成為從右壁44的右表面向右側突出的大致圓筒形狀。
[0149]小徑部57以從大徑部56的右表面向右側突出的方式形成為與大徑部56共用中心軸線的大致圓筒形狀。小徑部57的內徑和大徑部56的內徑相同。另外,小徑部57的外徑比大徑部56的外徑小。
[0150]在大徑部56和小徑部57的內周面58,在從大徑部56到小徑部57的范圍連續(xù)地形成有螺紋牙。
[0151]供給電極相對部52以從右壁44的上端部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向上側延伸的方式形成為側視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狀。供給電極相對部52具備多個(2個)凸條53和保護壁54。
[0152]另外,多個凸條53分別形成為具有朝向右側的頂部的主視大致三角形的平板形狀,從而從供給電極相對部52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向右側突出。另外,多個凸條53在連接前下側和后上側的方向上彼此隔開間隔地并列配置。
[0153]保護壁54在多個凸條53的前側以從供給電極相對部52的前端部向右側延伸的方式形成為后視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狀。
[0154]前壁45(參照圖1)形成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平板形狀,并一體地架設在右壁44和左壁(未圖示)的前端部之間。
[0155]下壁46形成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平板形狀,從前壁45的下端部連續(xù)地向后側延伸,并且一體地架設于右壁44和左壁(未圖示)的下端部之間。另外,下壁46的后端部以沿著供給輥33的周面的方式向后上側彎曲,并以從下側覆蓋顯影輥34的方式向后上側延伸。
[0156]上壁47形成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平板形狀,并且從上側與前壁45、后壁44和左壁(未圖示)的上端部相對配置。上壁47在其周緣部通過焊接等方法固定于前壁45、右壁44和左壁(未圖示)的上端部。
[0157](2)供電單元
[0158]如圖2和圖3所示,供電單元43具備供給電極61、作為絕緣部件的一例的軸承部件62和顯影電極63。
[0159](2-1)供給電極
[0160]如圖3及圖5所示,供給電極61由導電性的樹脂材料形成為沿著連接前上側和后下側的方向延伸的大致桿形狀。供給電極61 —體地具備作為供給側抵接部的一例的供給側接觸部64、連接部66和供給輥軸插通部65。
[0161]供給側接觸部64配置于供給電極61的前上側端部。供給側接觸部64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形成為右端部封閉且左端部敞開的側視大致矩形的方筒形狀。另外,在供給側接觸部64的右表面劃分出作為供給觸點的一例的接觸面67和引導面68。
[0162]接觸面67是供給側接觸部64的右表面的上側一半部分,沿著上下方向延伸。
[0163]引導面68是供給側接觸部64的右表面的下側一半部分,從接觸面67的下端部連續(xù)地隨著朝向下側而向左側傾斜。
[0164]連接部66形成為沿連接前上側和后下側的方向延伸的大致曲柄形狀的彎曲平板形狀。詳細地說,連接部66具備第一連接部69、嵌合部70和第二連接部71。
[0165]第一連接部69構成連接部66中的前上側一半部分,形成為從供給側接觸部64的后端部的左端緣向后下側延伸的大致桿形狀。另外,在第一連接部69的前上側端部形成有向左側彎曲的臺階部72。臺階部72沿著上下方向延伸。
[0166]嵌合部70與第一連接部69的后下側連續(xù)地設置,形成為側視大致圓形。另外,在嵌合部70形成有供給側插通孔73。
[0167]供給側插通孔73在嵌合部70的徑向中央與嵌合部70共用中心,并以沿著左右方向貫通的方式形成為側視大致圓形。供給側插通孔73的直徑形成為比螺合部51的小徑部57的外徑大,并且比螺合部51的大徑部56的外徑小。另外,供給側插通孔73的直徑和螺合部51的小徑部57的外徑之差比供給輥軸插通部65的內徑和供給輥軸A2的外徑之差大。
[0168]第二連接部71形成為彎曲的大致桿形狀。詳細地說,第二連接部71從嵌合部70的下端部連續(xù)地向下側延伸,在其下端部向后下側彎曲并向后下側延伸。另外,在第二連接部71,在其上下方向中途形成有向左側彎曲的臺階部74。臺階部74沿著連接后上側和前下側的方向延伸。
[0169]供給輥軸插通部65以與第二連接部71的后下側端部連續(xù)的方式配置于供給電極61的后下側端部。供給棍軸插通部65形成為沿著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圓筒形狀。供給棍軸插通部65的內徑比供給輥軸A2的外徑稍大(大致相同)。
[0170](2-2)軸承部件
[0171]如圖3及圖6所示,軸承部件62由絕緣性的樹脂材料形成為在連接前上側和后下側的方向上較長的側視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狀。軸承部件62由比供給電極61和顯影電極63硬的材料形成。軸承部件62 —體地具備作為被抵接部的一例的絕緣部81、被固定部83和軸承部82。
[0172]絕緣部81配置于軸承部件62的前上側端部。絕緣部81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形成為右端部封閉的側視大致L字形的方筒形狀。絕緣部81具備第一絕緣部84和第二絕緣部85。
[0173]第一絕緣部84是絕緣部81的前側部分,形成為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厚度且在上下方向上較長的側視大致矩形形狀。
[0174]第二絕緣部85是絕緣部81的后側部分,形成為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厚度且從第一絕緣部84的上端部連續(xù)地向后側延伸的側視大致矩形形狀。第二絕緣部85的上表面沿著前后方向延伸。另外,第二絕緣部85的后表面87從第一絕緣部84的上表面的后端部連續(xù)地向后下側延伸。另外,上表面86和后表面87的連續(xù)部分88形成為隨著朝向后側而向下側彎曲的大致圓弧形狀。
[0175]被固定部83形成為從第一絕緣部84的前端部的左端緣以及第二絕緣部85的下端部的左端緣連續(xù)地向后下側延伸的大致平板形狀。在被固定部83形成有螺紋插通孔89(參照圖3虛線)和被固定部側嵌合孔90。另外,被固定部83具備作為插通部的一例的螺紋插通部91。
[0176]螺紋插通孔89在軸承部件62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形成為沿著左右方向貫通的側視大致圓形形狀。螺紋插通孔89的內徑比螺合部51的大徑部56以及小徑部57的內徑大。
[0177]被固定部側嵌合孔90在螺紋插通孔89的上側以沿著左右方向貫通的方式形成為在連接前上側和后下側的方向上較長的長孔。連接前下側和后上側的方向上的被固定部側嵌合孔90的長度比定位突起50的外徑稍大(大致相同)。
[0178]螺紋插通部91以從螺紋插通孔89的周緣部向右側突出的方式形成為與螺紋插通孔89共用中心軸線的大致圓筒形狀。螺紋插通部91在其左端部與螺紋插通孔89連通,其內徑和螺紋插通孔89的內徑相同。另外,在螺紋插通孔91的內周面92未形成螺紋牙。
[0179]軸承部82與被固定部83的后下側連續(xù)地設置,形成為側視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狀。在軸承部82形成有顯影輥軸插通孔93、多個(2個)軸承部側嵌合孔95和供給輥軸插通孔96。另外,軸承部82具備供給輥軸被覆部94。
[0180]顯影輥軸插通孔93在軸承部62的后端部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以沿著左右方向貫通的方式形成為側視大致圓形形狀。顯影輥軸插通孔93的直徑形成為比顯影輥軸Al的外徑稍大(大致相同)。
[0181]多個軸承部側嵌合孔95在顯影輥軸插通孔93的后下側和顯影輥軸插通孔93的前上側各配置有一個。軸承部側嵌合孔95形成為側視大致正方形。軸承部側嵌合孔95的內部尺寸比定位突起50的外徑稍大(大致相同)。
[0182]供給輥軸插通孔96在顯影輥軸插通孔93的前下側以沿著左右方向貫通的方式形成為側視大致圓形形狀。供給輥軸插通孔96的內徑形成為比供給輥軸A2的外徑稍大(大致相同)。
[0183]供給輥軸被覆部94從供給輥軸插通孔96的周緣部向右側突出,并以與供給輥軸插通孔96共用中心軸線的方式形成為右端部封閉的大致圓筒形狀。供給輥軸被覆部94在其左端部與供給輥軸插通孔96連通,其內徑和供給輥軸插通孔96的內徑相同。
[0184](2-3)顯影電極
[0185]如圖2及圖3所示,顯影電極63由導電性的樹脂材料形成為在連接前上側和后下側的方向上較長的側視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狀。顯影電極63 —體地具備作為顯影側抵接部的一例的顯影側接觸部101、被固定部102以及顯影輥軸嵌合部103。
[0186]顯影側接觸部101配置于顯影電極63的前上側端部。顯影側接觸部101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形成為右端部封閉的大致矩形的方筒形狀。另外,顯影側接觸部101的右表面是作為顯影觸點的一例的接觸面104。接觸面104沿著前后上下延伸。
[0187]被固定部102形成為從顯影側接觸部101的下端部連續(xù)地向后下側延伸并具有與顯影側接觸部101相同的左右方向長度的大致塊狀。在被固定部102形成有螺釘容納部106和引導面105。
[0188]螺釘容納部106在顯影側接觸部101的下側以從被固定部102的右表面向左側凹陷的方式形成為朝向前下側敞開的側視大致矩形的凹部。螺釘容納部106的左右方向長度(深度)比螺釘110(后述)的頭部的左右方向長度長。另外,螺釘容納部106的內部尺寸比螺釘110(后述)的后部的徑向長度長。另外,在螺釘容納部106的左壁形成有顯影側插通孔107。
[0189]顯影側插通孔107形成為沿著左右方向將螺釘容納部106的左壁的中央部貫通的側視大致圓形形狀。顯影側插通孔107的直徑形成為比軸承部件62的螺紋插通部91的外徑大。另外,顯影側插通孔107的直徑和螺紋插通孔91的外徑之差比顯影輥軸被覆部108(后述)的內徑和顯影輥軸Al的外徑之差大。
[0190]引導面105構成被固定部102的右表面的后下側端部,并在螺釘容納部106的后下側隨著朝向后下側而向左側傾斜。
[0191]顯影棍軸嵌合部103形成為從被固定部102的左端部連續(xù)地向后后側延伸的大致平板形狀。在顯影輥軸嵌合部103形成有插通孔109 (參照圖3虛線)。另外,顯影輥軸嵌合部103具備顯影輥軸被覆部108。
[0192]插通孔109在顯影側插通孔107的前下側以沿著左右方向貫通的方式形成為側視大致圓形形狀。插通孔109的直徑形成為比顯影輥軸Al的外徑稍大(大致相同)。
[0193]顯影輥軸被覆部108以從插通孔109的周緣部向右側突出的方式形成為與插通孔109共用中心軸線的大致圓筒形狀。顯影輥軸被覆部108在其左端部與插通孔109連通,其內徑和插通孔109的內徑相同。
[0194](2-4)供電單元相對于盒框架的組裝狀態(tài)
[0195]如圖3及圖5所示,供給側接觸部64覆蓋供給電極相對部52的凸條53,供給輥軸插通部65從供給輥軸A2的徑向外側與供給輥軸A2嵌合。由此,供給電極61支撐在顯影框架25的右壁44。
[0196]其結果是,供給電極61與供給輥軸A2電連接。
[0197]另外,螺合部51的小徑部57具有游隙地插通于供給側插通孔73內。另外,供給側插通孔73和螺合部51的小徑部57之間的游隙寬度是供給側插通孔73的直徑和螺合部51的小徑部57的外徑之差。另外,供給側接觸部64與顯影框架25的保護壁54的后側隔開間隔地相對配置。另外,第一連接部69的臺階部72配置于顯影框架25的供給電極相對部52的后側。另外,第二連接部71的臺階部74配置于供給輥軸露出孔48的前上側。
[0198]如圖3及圖6所示,軸承部件62以在左右方向上從右側與供給電極61的供給輥軸插通部65及連接部66重疊的方式支撐于顯影框架25的右壁44。
[0199]另外,顯影輥軸Al能夠旋轉地插通于顯影輥軸插通孔93。在顯影輥軸插通孔93的后下側的軸承部側嵌合孔95內嵌合有在顯影輥軸露出孔49的后下側配置的定位突起50。在顯影輥軸插通孔93的前上側的軸承部側嵌合孔95內嵌合有在顯影輥軸露出孔49的前上側配置的定位突起50。
[0200]由此,軸承部件62將顯影輥34軸支撐為能夠旋轉,并且軸承部件62相對于顯影框架25定位。
[0201]并且,供給輥軸A2能夠旋轉地嵌合在供給輥軸被覆部94內。并且,在被固定部側嵌合孔90內嵌合有在螺合部51的上側配置的定位突起50。
[0202]另外,如圖6及圖8所示,絕緣部81與供給電極61的供給側接觸部64的后側在前后方向上隔開間隔地相對配置。第一絕緣部84的右表面比供給側接觸部64的接觸面67更向右側突出。
[0203]另外,如圖6及圖7所示,螺紋插通部91與螺合部51的右側相對配置,其左表面從右側與螺合部51的右表面接觸。并且,螺紋插通部91及螺合部51的內部空間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連通。
[0204]如圖2及圖3所示,顯影電極63將顯影輥軸被覆部108外嵌于顯影輥軸Al,以使顯影電極63在左右方向上從右側與被固定部83以及軸承部82上側一半部分重疊。由此,顯影電極63支撐于軸承部件62。
[0205]其結果是,顯影電極63與顯影輥軸Al電連接并且與供給電極61絕緣。
[0206]詳細地說,顯影電極63以在左右方向上夾持軸承部件62的方式配置于供給電極61的右側。換言之,顯影電極63在供給電極61的右側隔開間隔地相對配置,軸承部件62配置于供給電極61和顯影電極63之間。
[0207]另外,如圖2及圖8所示,顯影電極63的顯影側接觸部101配置于第一絕緣部84的后側且第二絕緣部85的下側。詳細地說,顯影側接觸部101在前后方向上與第一絕緣部84隔開間隔并且在上下方向上與第二絕緣部85隔開間隔地相對配置。
[0208]并且,在顯影電極63的接觸面104和供給電極61的接觸面67之間配置有軸承部件62的第一絕緣部84。第一絕緣部84比顯影電極63的接觸面104以及供給電極61的接觸面67更向右側突出。
[0209]并且,如圖7所示,螺紋插通部91具有游隙地插通在顯影側插通孔107內。另外,顯影側插通孔107和螺紋插通部91之間的游隙寬度是顯影側插通孔107的直徑和螺紋插通部91的外徑之差。并且,螺紋插通部91的右端部(左右方向外側端部)比螺釘容納部106的左壁(左右方向內壁)稍向右側(左右方向外側)突出。
[0210]這樣一來,在供給電極61和顯影電極63之間介設有軸承部件62,供給電極61和顯影電極63通過軸承部件62而彼此絕緣。
[0211]而且,供給電極61、軸承部件62以及顯影電極63通過共用的螺釘110固定于顯影框架25。
[0212]詳細地說,螺釘110在其軸的右側一半部分插通于插通部91內,在其軸的左側一半部分與顯影框架25的螺合部51螺合。并且,螺釘110的支撐面從右側與螺紋插通部91的右端部抵接。
[0213]S卩,螺釘110與顯影電極63及供給電極61不接觸,而僅與螺紋插通部91及螺合部51接觸。
[0214]并且,螺釘110的頭部的右端緣配置于顯影側接觸部101的接觸面104的附近(稍左側)。
[0215]3.鼓盒
[0216]如圖9所示,鼓盒18具備容納感光鼓20的鼓容納部121和安裝有顯影盒19的盒安裝部122。
[0217]另外,在鼓盒18的說明中,在提及方向時,以鼓盒18沿水平方向載置時的方向為基準,具體地說,以圖9中所示的方向箭頭為基準。即,關于鼓盒18的上下前后方向與關于打印機I的上下前后方向稍有不同,鼓盒18以其后側為打印機I的后上側且其前側為打印機I的前下側的方式安裝在打印機I。
[0218]鼓容納部121設置于鼓盒18的后端部,形成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圓筒形狀。
[0219]另外,感光鼓20具備沿其中心軸線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鼓軸A3。感光鼓20在鼓軸A3的左右方向兩端部分別以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撐于鼓容納部121的左右方向的側壁。鼓軸A3的左右方向端部以貫通鼓容納部121的側壁的方式向左右方向外側突出。
[0220]并且,在鼓容納部121內支撐有上述轉印輥21以及有柵極網電暈型帶電器22。
[0221]盒安裝部122形成為從鼓容納部121的下端部連續(xù)并向前側延伸且上側敞開的有底框形狀。
[0222]4.主體外殼
[0223]如圖10中以虛擬線示出地,在主體外殼2內,在其右側內壁設置有作為顯影外部電極的一例的主體側顯影電極116和作為供給外部電極的一例的主體側供給電極117。
[0224]另外,在圖10中,在提及處理盒15的方向時,以安裝于沿水平方向載置的打印機I時的方向為基準,具體地說,以圖10中所示的方向箭頭為基準。
[0225]主體側顯影電極116以在處理盒15向主體外殼2的安裝完成時與顯影側接觸部101的接觸面104接觸的方式設置于主體外殼2的后端部內。主體側顯影電極116構成為能夠在左右方向上位移,并始終被朝向左側施力。主體側顯影電極116與主體外殼2內的電源(未圖示)電連接。
[0226]主體側供給電極117在主體外殼2的內端部內設置于主體側顯影電極116的前偵牝以便在處理盒15向主體外殼2的安裝完成時與供給側接觸部64的接觸面67接觸。主體側供給電極117構成為能夠在左右方向上位移,并始終被朝向左側施力。主體側顯影電極117與主體外殼2內的電源(未圖示)電連接。
[0227]5.顯影盒向主體外殼的安裝
[0228](I)顯影盒向鼓盒的安裝
[0229]為了將顯影盒19安裝于主體外殼2,首先,將顯影盒19安裝于鼓盒18。
[0230]如圖9所示,為了將顯影盒19安裝于鼓盒18,將顯影盒19的后端部從上側插入鼓盒18的盒安裝部122的后端部。
[0231]接下來,如圖9中箭頭所示,使顯影盒19的后端部按壓鼓盒18的鼓容納部121,并且使顯影盒19的前端部以顯影盒19的后端部為支點向前下側轉動。
[0232]這樣一來,首先,在顯影盒19的后端部,軸承部件62的第二絕緣部85的后端部(詳細地說是上表面86和后表面87的連續(xù)部分88)從前側抵接到鼓容納部121的右端部。
[0233]接著,顯影盒19以軸承部件62的第二絕緣部85的后端部(連續(xù)部分88)為支點而向右側視圖逆時針方向轉動。即,第二絕緣部85的后端部(連續(xù)部分88)作為用于引導顯影盒19相對于鼓盒18的安裝的引導部而發(fā)揮功能。
[0234]接著,在將顯影盒19的前端部容納到盒安裝部122的前端部內時,顯影盒19相對于鼓盒18的安裝完成,形成處理盒15 (參照圖10)。
[0235]另外,為了使顯影盒19從鼓盒18脫離,與上述安裝動作相反地操作顯影盒19和鼓盒18。
[0236]具體地說,使顯影盒19的前端部以顯影盒19的后端部為支點向后上側轉動,此后,使顯影盒19從鼓盒18向上側脫離。
[0237]另外,在該脫離動作中,在使顯影盒19轉動的中途,第二絕緣部85的后端部(連續(xù)部分88)也從前側與鼓容納部121的右端部抵接。
[0238]接著,在第二絕緣部85的后端部(連續(xù)部分88)抵接到鼓容納部121之后,顯影盒19以第二絕緣部85的后端部(連續(xù)部分88)為支點而向右側視圖順時針方向轉動。即,第二絕緣部85的后端部(連續(xù)部分88)也引導顯影盒19相對于鼓盒18的脫離。
[0239](2)處理盒向主體外殼的安裝
[0240]接著,為了將顯影盒19向主體外殼2安裝,將顯影盒15向主體外殼2安裝。
[0241]為了將處理盒15向主體外殼2安裝,首先,如圖1所示,如上所述,使主體外殼2的頂蓋7配置在敞開位置。
[0242]接下來,握持處理盒15的前端部,將處理盒15插入主體外殼2內,使得感光鼓20的鼓軸A3的左右方向端部與主體外殼2的引導部37嵌合。
[0243]接著,將處理盒15沿引導部37向后下側壓入,此后,使其以感光鼓20的鼓軸A3為支點而向右側視圖逆時針方向轉動。
[0244]這樣一來,在處理盒15向主體外殼2的安裝完成前,伴隨著處理盒15的轉動,主體外殼2內的主體側顯影電極116從后下側抵接于被固定部102的引導面105,并且主體外殼2內的主體側供給電極117從下側抵接于供給側接觸部64的引導面68。
[0245]另外,此時,顯影側接觸部101與顯影電極63和顯影輥軸Al之間的游隙量相應地稍向前側移動,并與軸承部件62的第一絕緣部84抵接。由此,限制顯影側接觸部101進一步向前側的移動。
[0246]并且,供給側接觸部64與供給電極61和供給輥軸A2之間的游隙量相應地稍向前上側移動,并與顯影框架25的保護壁54在前后方向上稍微隔開間隔地相對配置。
[0247]其后,如圖10中虛線所示,主體側顯影電極116克服其作用力而沿著引導面105的傾斜向右側位移,同時在引導面105上相對地向前上側滑動。其后,在螺釘110的頭部的右表面上相對地向前上側滑動,與接觸面104接觸。此時,如上所述,螺釘110的頭部的右端緣配置于顯影側接觸部101的接觸面104的附近(稍左側)(參照圖7),因此主體側顯影電極116并沒有嵌入于螺釘容納部106內,而順暢地在螺釘110的頭部的右表面上滑動并與接觸面104接觸。
[0248]由此,主體側顯影電極116與顯影電極63電連接。
[0249]并且,主體側供給電極117克服其作用力沿著引導面68的傾斜向右側位移,同時在引導面68上相對地向上側滑動,與接觸面67接觸。由此,主體側供給電極117與供給電極61電連接。
[0250]接著,如圖1所示,當感光鼓20的鼓軸A3配置在引導部37的后端部內且處理盒15的前端部配置成比激光束L的射出軌跡靠下側時,處理盒15向主體外殼2的安裝完成。
[0251]此后,使主體外殼2的頂蓋7配置在封閉位置。
[0252]接著,在打印機I工作時,來自主體外殼2內的電源(未圖示)的電力依次經由主體側顯影電極116以及顯影電極63而供給到顯影輥軸Al,并且依次經由主體側供給電極117以及供給電極61而供給到供給輥軸A2。
[0253]另外,為了使處理盒15從主體外殼2脫離,與上述的安裝動作相反地操作處理盒15和主體外殼2。
[0254]具體地說,在使頂蓋7配置在敞開位置后,將處理盒15向前上側拔出。
[0255]6.作用效果
[0256](I)根據該顯影盒19,如圖2和3所示,在左右方向上,在顯影電極63和供給電極61之間配置有軸承部件62。
[0257]因此,顯影電極63和供給電極61在前后方向上不用隔開間隔就能夠絕緣。即,顯影電極63和供給電極61能夠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靠近。
[0258]其結果是,能夠切實地將顯影電極63和供給電極61絕緣,并且能夠至少在前后方向上實現顯影盒19的小型化。
[0259](2)并且,根據該顯影盒19,如圖3和6所示,利用軸支撐顯影輥34的軸承部件62來將顯影電極63和供給電極61之間絕緣。
[0260]由于不需要重新設置將顯影電極63和供給電極61絕緣的部件,因此能夠實現部件數量的減少。
[0261](3)并且,根據該顯影盒19,如圖2所示,通過使顯影電極63的顯影側接觸部101抵接于軸承部件62的絕緣部81,能夠限制顯影電極63的移動。同樣地,通過使供給電極61的供給側接觸部64抵接于軸承部件62的絕緣部81,能夠限制供給電極61的移動。
[0262]因此,能夠將該將軸承部件62作為限制供給電極61和顯影電極63移動的部件來利用,從而能夠實現部件數量的減少。進而,能夠通過軸承部件62限制顯影電極63及供給電極61的移動,能夠實現切實的絕緣。
[0263](4)并且,根據該顯影盒19,如圖8所示,軸承部件62在顯影側接觸部101的接觸面104和供給側接觸部64的接觸面67之間具有比顯影側接觸部101的接觸面104以及供給側接觸部64的接觸面67更向右側延伸的第一絕緣部84。
[0264]因此,能夠在顯影側接觸部101的接觸面104和供給側接觸部64的接觸面67之間切實地配置第一絕緣部84。由此,與第一絕緣部件84以與顯影側接觸部101及供給側接觸部64相同的長度向右側(左右方向外側)延伸的情況相比,能夠確保較大的絕緣距離。
[0265]其結果是,能夠切實地將顯影側接觸部101的接觸面104和供給側接觸部64的接觸面67絕緣。
[0266](5)并且,根據該顯影盒19,如圖7所示,顯影電極63、軸承部件62以及供給電極61通過共用的螺釘固定于顯影框架25的右壁44。
[0267]因此,能夠實現部件數量的減少,并且能夠將顯影電極63、軸承部件62以及供給電極61固定于顯影框架25的右壁44。
[0268](6)并且,根據該顯影盒19,如圖7所示,能夠通過軸承部件62的螺紋插通部91覆蓋螺釘110,并且使螺釘110螺合于顯影框架25的螺合部51。
[0269]因此,能夠防止螺釘110在插通于螺紋插通部91的螺釘110的軸(右側一半部分)以及與螺合部51螺合的螺釘110的軸(左側一半部分)與顯影電極63以及供給電極61接觸。
[0270]其結果是,能夠切實地防止顯影電極63和供給電極61經由螺釘110導通。
[0271](7)并且,根據該顯影盒19,螺釘110以不接觸顯影電極63及供給電極61的方式僅與螺紋插通部91及螺合部51接觸。
[0272]因此,能夠更切實地防止螺釘110與顯影電極63及供給電極61接觸。
[0273]因此,能夠防止顯影電極63和供給電極61經由螺釘110導通。
[0274](8)并且,根據該顯影盒19,如圖3及圖7所示,能夠將螺釘110插通于螺紋插通部91,該螺紋插通部91插通于顯影電極63的顯影側插通孔107。
[0275]因此,能夠使螺紋插通部91介設在顯影電極63的顯影側插通孔107的周緣部和螺釘I1之間,能夠將顯影電極63和螺釘110絕緣。
[0276]并且,由于螺紋插通部91是沿著左右方向延伸的筒形狀,因此能夠在左右方向上確保顯影電極63和螺釘110的絕緣狀態(tài)。
[0277](9)并且,根據該顯影盒19,如圖5及圖7所示,能夠將螺釘螺合于螺合部51,該螺合部51插通于供給電極61的供給側插通孔73。
[0278]因此,能夠使螺合部51介設在供給電極61的供給側插通孔73的周緣部和螺釘110之間,能夠將供給電極61和螺釘110絕緣。
[0279]并且,由于螺合部51是沿著左右方向延伸的筒形狀,因此能夠在與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確保供給電極61和螺釘110的絕緣狀態(tài)。
[0280](10)并且,根據該顯影盒19,如圖3及圖6所示,軸承部件62除了具有螺紋插通部91之外還具有將顯影輥軸Al支撐為能夠旋轉的軸承部82。
[0281]因此,能夠將軸承部件62以顯影輥軸Al為基準進行定位。
[0282]由此,能夠將顯影電極63定位于軸承部件62,能夠通過軸承部件62確保顯影電極63相對于顯影棍34的定位精度。
[0283]其結果是,能夠確保顯影輥軸Al和顯影電極63的導通。
[0284](11)并且,根據該顯影盒19,如圖6及圖7所示,螺紋插通孔91的內徑比螺合部51的內徑大。
[0285]因此,將螺紋插通部91和螺合部51重疊時,在與左右方向正交的面內能夠容易地使螺合部51露出。
[0286]其結果是,能夠容易地將螺釘110經由螺紋插通部91螺合于螺合部51。
[0287](12)并且,根據該顯影盒19,如圖9所示,利用軸承部件62的第二絕緣部85的后端部(上表面86和后表面87的連續(xù)部分88),能夠將顯影盒19順暢地安裝于鼓盒18。SP,利用比顯影側接觸部101和供給側接觸部64硬的軸承部件62,能夠將顯影盒19順暢地安裝于鼓盒18。
[0288]7.變形例
[0289](I)參照圖11,說明顯影盒19的變形例。另外,在圖11中,在提及方向時,以鼓盒19沿水平方向載置時的方向為基準,具體地說,以圖11中所示的方向箭頭為基準。
[0290]如圖11所示,上述顯影盒19能夠以其前端部從水平面H向上側離開的方式載置于水平面H上。
[0291]此時,下壁46的后端部(配置成比供給輥33靠后側的部分)抵接于水平面H。
[0292]并且,在提起顯影盒19時,握持其前端部將顯影盒19提起。
[0293](2)并且,上述的打印機I是本發(fā)明的圖像形成裝置的一個實施方式,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實施方式。
[0294]在本發(fā)明的圖像形成裝置中,除了上述的單色打印機之外,也可以構成為彩色打印機。
[0295]在將圖像形成裝置構成為彩色打印機的情況下,可以構成為具備多個感光體和存儲介質傳送部件的直接式的串聯型彩色打印機、或者具備多個感光體、中間轉印體、轉印部件的中間轉印方式的串聯型彩色打印機。
[0296]而且,除了上述的鼓盒18與顯影盒19分離的分離型處理盒之外,處理盒15也可以構成為一體地具備鼓盒18與顯影盒19的一體型處理盒。
[0297]進而,也可以構成為,在主體外殼2設置感光鼓20,僅使顯影盒19相對于主體外殼2裝卸。
[0298]而且,也可以應用例如感光帶等感光體來代替上述的感光鼓20。
[0299]而且,作為顯影劑承載體,除了上述的顯影輥34之外,也可以應用例如顯影套筒、顯影帶、刷狀的輥等。
[0300]而且,作為供給部件,除了上述的供給輥33之外,也可以應用例如供給套筒、供給帶、刷狀的輥等。
[0301]而且,除了上述的攪拌器29之外,也可以應用例如螺旋螺桿、傳送帶等傳送部件。
[0302]而且,也可以應用例如轉印帶、轉印刷、轉印刮刀、覆膜式轉印裝置等接觸式的轉印部件、或者例如無柵極網電暈型等非接觸式的轉印部件來代替上述的轉印輥21。
[0303]而且,也可以應用例如無柵極網電暈型帶電器、鋸齒狀的放電部件等非接觸式帶電器、或者帶電輥等接觸式帶電器來代替上述的有柵極網電暈型帶電器22。
[0304]而且,也可以應用LED單元等曝光部件來代替上述的掃描單元16。
[0305]進而,也可以是,本發(fā)明的圖像形成裝置安裝有圖像讀取部等而構成為復合機。
[0306]而且,上述顯影電極63由導電性的樹脂材料形成,但顯影電極63也可以由金屬形成。同樣地,供給電極61也可以由金屬形成。
[0307]而且,上述軸承部件62由絕緣性的樹脂材料形成,但軸承部件62也可以由絕緣性的橡膠形成。上述軸承部件62將顯影輥軸Al和供給輥軸A2這雙方支撐為能夠旋轉,但也可以是將任一方支撐為能夠旋轉。
[0308]而且,也可以在供給輥軸插通部65和供給輥軸A2之間、插通孔109和顯影輥軸Al之間介設有導電脂。
[0309]標號說明
[0310]18:鼓盒;
[0311]19:顯影盒;
[0312]25:顯影框架;
[0313]33:供給輥;
[0314]34:顯影輥;
[0315]51:螺合部;
[0316]61:供給電極;
[0317]62:軸承部件;
[0318]63:顯影電極;
[0319]64:供給側接觸部;
[0320]67:接觸面;
[0321]73:供給側插通部;
[0322]81:絕緣部;
[0323]82:軸承部;
[0324]88:連續(xù)部分;
[0325]91:螺紋插通部;
[0326]101:顯影側接觸部;
[0327]104:接觸面;
[0328]107:顯影側插通孔;
[0329]110:螺釘;
[0330]116:主體側顯影電極;
[0331]117:主體側供給電極。
【權利要求】
1.一種顯影盒,其特征在于, 包括:框體(25),用于容納顯影劑; 顯影劑承載體(34),構成為以旋轉軸線為中心旋轉,并且構成為承載顯影劑; 供給部件(33),構成為向所述顯影劑承載體(34)供給顯影劑; 顯影電極(63),與所述顯影劑承載體(33)電連接; 供給電極(61),與所述供給部件(33)電連接;以及 絕緣部件(62),將所述顯影電極¢3)和所述供給電極¢1)相互絕緣, 所述顯影電極(63)、所述絕緣部件¢2)和所述供給電極¢1)在所述旋轉軸線延伸的軸線方向上按照所述顯影電極(63)、所述絕緣部件(62)、所述供給電極¢1)的順序重疊。
2.一種顯影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體(25),用于容納顯影劑; 顯影劑承載體(34),構成為以旋轉軸線為中心旋轉,并且構成為承載顯影劑; 供給部件(33),構成為向所述顯影劑承載體供給顯影劑; 顯影電極(63),與所述顯影劑承載體電連接; 供給電極(61),在所述旋轉軸線延伸的軸線方向上與所述顯影電極(63)隔開間隔地相對配置,與所述供給部件(33)電連接;以及 絕緣部件(62),配置于所述顯影電極¢3)和所述供給電極¢1)之間,將所述顯影電極(63)和所述供給電極¢1)相互絕緣。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顯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絕緣部件¢2)具有用于將所述顯影劑承載體(34)及所述供給部件(33)中的至少一方軸支撐為能夠旋轉的軸承部件(93、96)。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顯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顯影電極(63)具有沿著所述軸線方向延伸的顯影側抵接部(101), 所述供給電極¢1)具有沿著所述軸線方向延伸的供給側抵接部(64), 所述絕緣部件¢2)具有以與所述顯影側抵接部(101)及所述供給側抵接部¢4)抵接的方式沿著所述軸線方向延伸的被抵接部(81)。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顯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顯影電極¢3)具有構成為能夠與外部的顯影外部電極(116)接觸的顯影觸點(104), 所述供給電極¢1)具有供給觸點(67),該供給觸點與所述顯影觸點(104)隔開間隔地相對配置,并構成為能夠與外部的供給外部電極(117)接觸, 所述絕緣部件¢2)在所述顯影觸點(104)和所述供給觸點¢7)之間具有比所述顯影觸點(104)以及所述供給觸點(67)更向外部延伸的絕緣部(81)。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顯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顯影電極(63)、所述絕緣部件¢2)和所述供給電極¢1)通過共用的螺釘(110)固定于所述框體(25)。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顯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絕緣部件¢2)具有供所述螺釘(110)插通的插通部(91), 所述框體(25)具有供所述螺釘(110)螺合的螺合部(51)。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顯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釘(110)以不接觸所述顯影電極¢3)及所述供給電極¢1)的方式與所述插通部(91)及所述螺合部(51)接觸。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顯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通部(91)形成為沿著所述軸線方向延伸的筒形狀, 在所述顯影電極¢3)形成有供所述插通部(91)插通的顯影側插通孔(107)。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顯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合部(51)形成為沿著所述軸線方向延伸的筒形狀, 在所述供給電極¢1)形成有供所述螺合部(51)插通的供給側插通孔(73)。
11.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顯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絕緣部件¢2)除了具有所述插通部(91)之外,還具有將所述顯影劑承載體(34)軸支撐為能夠旋轉的軸承部(82)。
12.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顯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通部(91)的內徑比所述螺合部(51)的內徑大。
1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顯影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絕緣部件(62)具備用于引導顯影盒相對于外部裝置的安裝的引導部(88)。
【文檔編號】G03G15/08GK104428721SQ201280074634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9日
【發(fā)明者】藤井康雅 申請人:兄弟工業(yè)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晴隆县| 高碑店市| 沅江市| 阿尔山市| 泉州市| 铁岭县| 清苑县| 连山| 湖州市| 莱西市| 青岛市| 噶尔县| 棋牌| 隆化县| 克东县| 巴楚县| 宁国市| 伊金霍洛旗| 蕉岭县| 桂阳县| 启东市| 江川县| 靖安县| 法库县| 从江县| 洛隆县| 左权县| 肃宁县| 彭阳县| 文安县| 金昌市| 墨竹工卡县| 上高县| 黎城县| 罗定市| 涡阳县| 稷山县| 农安县| 深圳市| 和田市| 泗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