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鏡頭和成像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和成像設備,可以減少尺寸和成本,擴大視場角,并且在成像鏡頭中獲得高性能,以及進一步地消除對將要使用的成像裝置的限制。成像鏡頭(1)由以下透鏡構成:從物體側順序地布置的負的第一透鏡(L1)、負的第二透鏡(L2)、為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的第三透鏡(L3)、和為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的第四透鏡(L4)。進一步地,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2.25<vd2/vd3...(1),其中vd2:第二透鏡的材料關于d線的阿貝數(shù);和vd3:第三透鏡的材料關于d線的阿貝數(shù)。
【專利說明】成像鏡頭和成像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成像鏡頭和一種成像設備。具體地,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適于在使用諸如CCD (電荷耦合裝置)和CMOS (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的成像裝置的車載照相機、用于移動終端的照相機、監(jiān)視照相機等中使用的成像鏡頭。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包括所述成像鏡頭的成像設備。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諸如C⑶和CMOS的成像裝置的尺寸變小,并且成像裝置的分辨率變高。因此,包括這種成像裝置的成像設備的主體的尺寸變小。因此,除了成像鏡頭的高光學性能之外,還需要要被安裝在成像設備上的成像鏡頭的尺寸的減小。同時,需要以低成本和小尺寸構造安裝在車載照相機、監(jiān)視照相機等上的透鏡,并且該透鏡獲得寬視場角和高性能。
[0003]例如,在以下專利文獻1-3中公開了由相對較小數(shù)量的透鏡構成并在上述領域中已經被傳統(tǒng)地已知的一種成像鏡頭。專利文獻1-3公開了一種成像鏡頭,每一個都由包括非球面透鏡的四個透鏡元件構成。
[0004]相關技術文獻
[0005]專利文獻
[0006]專利文獻1:
[0007]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N0.2006-259704
[0008]專利文獻2:
[0009]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2011-065132
[0010]專利文獻3:
[0011]臺灣實用新型注冊N0.390459
實用新型內容
[0012]然而,對將要被安裝在車載相機、監(jiān)視相機等上的成像鏡頭的要求每年變得越來越嚴格。因此,需要成像鏡頭的尺寸和成本的進一步減小、更寬的視場角和更高的性能。
[0013]鑒于上述情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實現(xiàn)小尺寸、低成本、寬視場角和高性能并且不需要使將要使用的成像裝置受到任何限制的成像鏡頭。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包括該成像鏡頭的成像設備。
[0014]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成像鏡頭是包括如下所述的成像鏡頭:
[0015]負的第一透鏡;
[0016]負的第二透鏡;
[0017]第三透鏡,所述第三透鏡為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和
[0018]第四透鏡,所述第四透鏡為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其中所述第一透鏡、所述第二透鏡、所述第三透鏡和所述第四透鏡從物體側順序地布置,
[0019]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I)
[0020]2.25<vd2 / vd3...(I),其中
[0021]vd2:第二透鏡的材料關于d線的阿貝數(shù),和
[0022]vd3:第三透鏡的材料關于d線的阿貝數(shù)。
[0023]本實用新型的第二成像鏡頭是包括如下所述的成像鏡頭:
[0024]負的第一透鏡;
[0025]負的第二透鏡;
[0026]第三透鏡,所述第三透鏡為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和
[0027]第四透鏡,所述第四透鏡為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其中所述第一透鏡、所述第二透鏡、所述第三透鏡和所述第四透鏡從物體側順序地布置,
[0028]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⑵:
[0029]0.09〈Nd3_Nd2...(2),其中
[0030]Nd2:第二透鏡的材料關于d線的折射率,和
[0031]Nd3:第三透鏡的材料關于d線的折射率。
[0032]本實用新型的第三成像鏡頭是包括如下所述的成像鏡頭:
[0033]負的第一透鏡;
[0034]負的第二透鏡;
[0035]第三透鏡,所述第三透鏡為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和
[0036]第四透鏡,所述第四透鏡為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其中所述第一透鏡、所述第二透鏡、所述第三透鏡和所述第四透鏡從物體側順序地布置,
[0037]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⑶:
[0038]8.0〈L / f〈13.9...(8),其中:
[0039]L:從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的頂點到像面的距離,和
[0040]f: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
[0041]本實用新型的第四成像鏡頭是包括如下所述的成像鏡頭:
[0042]負的第一透鏡;
[0043]為雙凹形狀的負的第二透鏡;
[0044]第三透鏡,所述第三透鏡為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和
[0045]第四透鏡,所述第四透鏡為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其中所述第一透鏡、所述第二透鏡、所述第三透鏡和所述第四透鏡從物體側順序地布置,
[0046]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9):
[0047]1.0<Bf / f<3.0...(9),其中[0048]Bf:從最靠近圖像側透鏡的圖像側表面的頂點到像面的距離(空氣中的距離);和
[0049]f: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
[0050]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至第四成像鏡頭中,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
(3)-(7)、(10)-(20)、(3-1)-(7-1)、(11-1) > (12-1)和(12-2) 0 理想的模式可以包括以下條件公式(3)-(7)、(10)-(20)、(3-1)-(7-1)、(11-1)、(12-1), (12-2)的結構中的一個,或包括所述條件公式(31)-(7)、(10)-(20)、(3-1)-(7-1)、(11-1)、(12-1)、(12-2)中的任意兩個或更多個的組合。
[0051]1.0<|f2/f |<2.6...(3);
[0052]1.0<|f2/f |<2.7...(3-1);
[0053]1.0〈D2 / f<2.5...(4);
[0054]1.0〈D2 / f<2.8…(4-1);
[0055]1.5<f3 / f<3.0...(5);
[0056]1.5<f3 / f<4.6...(5-1);
[0057]0.75 ( (R8-R9) / (R8+R9) 1.0...(6);
[0058]0.60 ( (R8-R9) / (R8+R9) 1.0...(6-1);
[0059]6.2〈 I R8/f |...(7);
[0060]4.5<|R8/f...(7-1);
[0061]1.5<(D4+D5) / f<3.3…(10);
[0062]3.1<R4 / f...(11);
[0063]R4 / f<l.3…(11-1);
[0064]-160< (R3-R4) / (R3+R4) <0.85...(12);
[0065]-160< (R3-R4) / (R3+R4)〈_1.0...(12-1);
[0066]0.2< (R3-R4) / (R3+R4) <0.85...(12-2);
[0067]8<R1 / f<50...(13);
[0068]2<R6 / f…(14);
[0069]0.5<D3 / f<5.0...(15);
[0070]0.1 ( (R1-R2) / (R1+R2) 1.0...(16);
[0071]0.2<R1 / L<3.0...(17);
[0072]-1.0 ( (R5-R6) / (R5+R6) ( _0.1...(18);
[0073]-0.8<f/fl23<0.8...(19);和
[0074]I ^ f34 / f ^ 10...(20),其中
[0075]f: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
[0076]f2:第二透鏡的焦距,
[0077]f3:第三透鏡的焦距,
[0078]Rl: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0079]R2:第一透鏡的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0080]R3:第二透鏡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0081]R4:第二透鏡的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0082]R5:第三透鏡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0083]R6:第三透鏡的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0084]R8:第四透鏡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0085]R9:第四透鏡的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0086]D2: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之間在光軸上的距離,
[0087]D3:第二透鏡的中心厚度,
[0088]D4: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沿光軸在空氣中的距離,
[0089]D5:第三透鏡的中心厚度,
[0090]fl23: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和第三透鏡的組合焦距,以及
[0091]f34:第三透鏡和第四透鏡的組合焦距,
[0092]在本實用新型中,當包括非球面表面時,將在近軸區(qū)域中考慮透鏡的表面形狀(例如,凸面、凹面、平坦表面、雙凹、彎月形、雙凸、平凸和平凹)的符號和透鏡的折射屈光力,例如,正透鏡和負透鏡,除非另有說明。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中,當表面的形狀朝向物體側凸起時曲率半徑的符號為正,而當表面的形狀朝向圖像側凸起時曲率半徑的符號為負。
[0093]在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至第四成像鏡頭中,理想的是構成第三透鏡的材料是聚碳酸酯。
[0094]本實用新型的成像設備包括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至第四成像鏡頭中的至少一個。
[0095]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成像鏡頭,適當?shù)卦O定整個系統(tǒng)中光焦度的布置、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和第四透鏡的表面的形狀等,并且在包括至少4個透鏡的透鏡系統(tǒng)中滿足條件公式(I)。因此,可以實現(xiàn)小尺寸、低成本、和寬視場角。進一步地,可以獲得其中場曲、球面像差、彗形像差、畸變和橫向色像差被極好地校正的具有高光學性能的成像鏡頭,并且還可以在圖像形成區(qū)域的周邊部分中獲得極好的圖像。
[0096]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二成像鏡頭,適當?shù)卦O定整個系統(tǒng)中光焦度的布置、第三透鏡和第四透鏡的表面的形狀等,并且在包括至少4個透鏡的透鏡系統(tǒng)中滿足條件公式(2)。因此,可以實現(xiàn)小尺寸、低成本、和寬視場角。進一步地,可以獲得其中場曲、球面像差、彗形像差、畸變和橫向色像差被極好地校正的具有高光學性能的成像鏡頭,并且還可以在圖像形成區(qū)域的周邊部分中獲得極好的圖像。
[0097]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三成像鏡頭,適當?shù)卦O定整個系統(tǒng)中光焦度的布置、第三透鏡和第四透鏡的表面的形狀等,并且在包括至少4個透鏡的透鏡系統(tǒng)中滿足條件公式(8)。因此,可以實現(xiàn)小尺寸、低成本、和寬視場角。進一步地,可以獲得其中場曲、球面像差、彗形像差、畸變和橫向色像差被極好地校正的具有高光學性能的成像鏡頭,并且還可以在圖像形成區(qū)域的周邊部分中獲得極好的圖像。
[0098]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四成像鏡頭,適當?shù)卦O定整個系統(tǒng)中光焦度的布置、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和第四透鏡的表面的形狀等,并且在包括至少4個透鏡的透鏡系統(tǒng)中滿足條件公式(9)。因此,可以實現(xiàn)小尺寸、低成本、和寬視場角。進一步地,可以獲得其中場曲、球面像差、彗形像差和畸變被極好地校正的具有高光學性能的成像鏡頭,并且還可以在圖像形成區(qū)域的周邊部分中獲得極好的圖像。
[0099]本實用新型的成像設備包括本實用新型的成像鏡頭。因此,成像設備可以小尺寸和低成本被構造而成。進一步地,成像設備具有充分寬的視場角,并且可以通過利用成像裝置以高分辨率獲得極好的圖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100]圖1是顯示了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成像鏡頭的結構和光路的圖;
[0101]圖2是顯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的成像鏡頭的結構和光路的圖;
[0102]圖3是說明第二透鏡的表面形狀等的圖;
[0103]圖4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I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04]圖5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2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05]圖6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3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06]圖7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4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07]圖8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5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08]圖9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6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09]圖10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7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10]圖11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8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11]圖12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9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12]圖13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10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13]圖14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11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14]圖15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12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15]圖16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13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16]圖17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14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17]圖18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15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18]圖19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16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19]圖20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17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20]圖21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18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21]圖22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19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22]圖23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20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23]圖24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21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24]圖25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22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25]圖26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23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26]圖27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24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27]圖28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25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28]圖29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26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29]圖30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27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30]圖31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28中的成像鏡頭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
[0131]圖32(A)-圖32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I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32]圖33(A)-圖33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2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33]圖34(A)-圖34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3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34]圖35(A)-圖35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4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35]圖36(A)-圖36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5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0136]圖37(A)-圖37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6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37]圖38(A)-圖38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7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38]圖39(A)-圖39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8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39]圖40(A)-圖40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9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40]圖41 (A)-圖41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10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41]圖42(A)-圖42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11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42]圖43(A)-圖43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12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43]圖44(A)-圖44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13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44]圖45(A)-圖45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14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45]圖46(A)-圖46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15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46]圖47(A)-圖47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16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47]圖48(A)-圖48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17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48]圖49(A)-圖49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18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49]圖50(A)-圖50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19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50]圖51 (A)-圖51 (D)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20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51]圖52(A)-圖52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21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52]圖53(A)-圖53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22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53]圖54(A)-圖54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23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54]圖55(A)-圖55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24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55]圖56(A)-圖56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25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56]圖57(A)-圖57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26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57]圖58(A)-圖58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27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
[0158]圖59(A)-圖59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示例28中的成像鏡頭的像差圖;以及
[0159]圖60是顯示用于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車載使用的成像設備的布置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160]以下參照附圖詳細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0161][成像鏡頭的實施例]
[0162]首先,以下參照圖1和圖2描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成像鏡頭。圖1是顯示了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成像鏡頭的結構和光路的圖。圖1中所示的成像鏡頭I與隨后所述的本實用新型的示例3中的成像鏡頭相對應。圖1所示的成像鏡頭I包括基于接下來將要描述的本實用新型第一至第三實施例的結構。[0163]圖2是顯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的成像鏡頭I’的結構和光路的圖。圖2中所示的成像鏡頭I'與隨后所述的本實用新型的示例17中的成像鏡頭相對應。除了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至第三實施例的結構之外,圖2中所示的成像鏡頭1'包括接下來所述的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例的結構。
[0164]在圖1和圖2中,左側是物體側,而右側是圖像側,并且還示出了來自在無窮遠處的物體點的近軸光線2,和在全視場角2ω處的離軸光線3,4。在圖1和圖2中,考慮將成像鏡頭1、1’應用于成像設備,并且還示出了布置在包括成像鏡頭1,I,的像點Pirn的像面Sim處的成像裝置5。成像裝置5將由成像鏡頭1、1'形成的光學圖像轉換成電信號。例如,CCD圖像傳感器、CMOS圖像傳感器等可以用作成像裝置5。
[0165]當將成像鏡頭1,1'應用到成像設備時,理想的是以根據(jù)上面安裝有鏡頭的照相機的結構設置玻璃罩、低通濾光器或紅外線移除濾光器。圖1和圖2示出了其中被假設為這種兀件的平行平坦板狀光學構件(parallel-flat-plate-shaped optical member) PP布置在最靠近圖像側透鏡與成像裝置5(像面Sim)之間的示例。
[0166]首先,描述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包括從物體側順序地布置的負的第一透鏡L1、負的第二透鏡L2、為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的第三透鏡L3、和為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的第四透鏡L4。在圖1中所示的示例中,孔徑光闌St布置在第三透鏡L3與第四透鏡L4之間。在圖1中,孔徑光闌St既不表示孔徑光闌St的形狀也不表示孔徑光闌St的尺寸,而使表示孔徑光闌St在光軸Z上的位置。
[0167]該成像鏡頭由為少量透鏡的4個透鏡構成。因此,可以減少成像鏡頭的成本以及成像鏡頭在光軸方向上的總長度。進一步地,因為作為布置在物體側的兩個透鏡的第一透鏡LI和第二透鏡L2是負透鏡,因此可以容易地擴大整個透鏡系統(tǒng)的視場角。進一步地,因為存在兩個負透鏡,因此將要通過一個或多個負透鏡執(zhí)行的各種像差的校正可以劃分并分配給兩個透鏡。因此,可以有效地執(zhí)行校正。類似地,因為在圖像側還存在兩個正透鏡,即,第三透鏡L3和第四透鏡L4,因此用于在像面上形成圖像的匯聚作用和將要通過一個或多個正透鏡執(zhí)行的各種像差的校正可以被劃分并分配給兩個透鏡。因此,可以有效地執(zhí)行校正。
[0168]當?shù)谌哥RL3和第四透鏡L4中的兩者都是正透鏡時,可以極好地校正場曲和球面像差。進一步地,當?shù)谌哥RL3具有包括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包括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并且第四透鏡L4具有包括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包括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時,可以極好地校正場曲和彗形像差。
[0169]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I):
[0170]2.25<vd2 / vd3...(1),其中
[0171]vd2:第二透鏡L2的材料關于d線的阿貝數(shù),和
[0172]vd3:第三透鏡L3的材料關于d線的阿貝數(shù)。
[0173]當滿足條件公式⑴的下限時,橫向色像差的校正變得容易。
[0174]接下來,將描述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成像鏡頭包括從物體側順序地布置的負的第一透鏡L1、負的第二透鏡L2、為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的第三透鏡L3、和為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的第四透鏡L4。
[0175]該成像鏡頭由為少量透鏡的4個透鏡構成。因此,可以減少成像鏡頭的成本以及成像鏡頭在光軸方向上的總長度。進一步地,因為作為布置在物體側的兩個透鏡的第一透鏡LI和第二透鏡L2是負透鏡,因此可以容易地擴大整個透鏡系統(tǒng)的視場角。進一步地,因為存在兩個負透鏡,因此將要通過一個或多個負透鏡執(zhí)行的各種像差的校正可以劃分并分配給兩個透鏡。因此,可以有效地執(zhí)行校正。類似地,因為在圖像供還存在兩個正透鏡,即,第三透鏡L3和第四透鏡L4,因此用于在像面上形成圖像的匯聚作用和將要通過一個或多個正透鏡執(zhí)行的各種像差的校正可以被劃分并分配給兩個透鏡。因此,可以有效地執(zhí)行校正。
[0176]當?shù)诙哥RL2具有包括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彎月形狀時,可以減小透鏡沿直徑方向的尺寸,同時獲得寬視場角。這里,第二透鏡L2可以為平凹透鏡。
[0177]當?shù)谌哥RL3和第四透鏡L4中的兩者都是正透鏡時,可以極好地校正場曲和球面像差。進一步地,當?shù)谌哥RL3具有包括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包括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并且第四透鏡L4具有包括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包括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時,可以極好地校正場曲和彗形像差。
[0178]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2):
[0179]0.09〈Nd3_Nd2...(2),其中
[0180]Nd2:第二透鏡L2的材料關于d線的折射率;和
[0181]Nd3:第三透鏡L3的材料關于d線的折射率。
[0182]當滿足條件公式(2)的下限時,可以增加第三透鏡L3的折射率。因此,可以容易地增加第三透鏡L3的光焦度,并且容易地校正橫向色像差和場曲,或可以防止第二透鏡L2的折射率變得過高,并且防止第二透鏡L2的材料的阿貝數(shù)變得太小。因此,色像差的校正
變得容易。
[0183]接下來,將描述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的結構。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的成像鏡頭包括從物體側順序地布置的負的第一透鏡L1、負的第二透鏡L2、為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的第三透鏡L3、和為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的第四透鏡L4。
[0184]該成像鏡頭由為少量透鏡的4個透鏡構成。因此,可以減少成像鏡頭的成本以及成像鏡頭在光軸方向上的總長度。進一步地,因為作為布置在物體側的兩個透鏡的第一透鏡LI和第二透鏡L2是負透鏡,因此可以容易地擴大整個透鏡系統(tǒng)的視場角。進一步地,因為存在兩個負透鏡,因此將要通過一個或多個負透鏡執(zhí)行的各種像差的校正可以劃分并分配給兩個透鏡。因此,可以有效地執(zhí)行校正。類似地,因為在圖像側還存在兩個正透鏡,即,第三透鏡L3和第四透鏡L4,因此用于在像面上形成圖像的匯聚作用和將要通過一個或多個正透鏡執(zhí)行的各種像差的校正可以被劃分并分配給兩個透鏡。因此,可以有效地執(zhí)行校正。
[0185]當?shù)谌哥RL3和第四透鏡L4中的兩者都是正透鏡時,可以極好地校正場曲和球面像差。進一步地,當?shù)谌哥RL3具有包括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包括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并且第四透鏡L4具有包括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包括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時,可以極好地校正場曲和彗形像差。
[0186]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8):
[0187]8.0〈L / f<13.9...(8),其中
[0188]L:從第一透鏡LI的物體側表面的頂點到像面的距離;和[0189]f: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
[0190]當滿足條件公式(8)的上限時,可以容易地減小透鏡系統(tǒng)的尺寸。如果所述值低于條件公式(8)的下限,則焦距變得太長,并且變得難以獲得寬視場角,或由于擴大視場角而是的畸變變得太大。進一步地,以小尺寸形成周邊區(qū)域中的圖像,或透鏡系統(tǒng)的尺寸變得太小。因此,每一個透鏡的厚度和透鏡之間的距離距離變小。因此,制造變得困難,而且導致增加成本。
[0191]接下來,將描述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例的結構。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例的成像鏡頭包括從物體側順序地布置的負的第一透鏡L1、為雙凹形狀的負的第二透鏡L2、為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的第三透鏡L3、和為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的第四透鏡L4。
[0192]該成像鏡頭由為少量透鏡的4個透鏡構成。因此,可以減少成像鏡頭的成本以及成像鏡頭在光軸方向上的總長度。進一步地,因為作為布置在物體側的兩個透鏡的第一透鏡LI和第二透鏡L2是負透鏡,因此可以容易地擴大整個透鏡系統(tǒng)的視場角。進一步地,因為存在兩個負透鏡,因此將要通過一個或多個負透鏡執(zhí)行的各種像差的校正可以劃分并分配給兩個透鏡。因此,可以有效地執(zhí)行校正。類似地,因為在圖像側還存在兩個正透鏡,即,第三透鏡L3和第四透鏡L4,因此用于在像面上形成圖像的匯聚作用和將要通過一個或多個正透鏡執(zhí)行的各種像差的校正可以被劃分并分配給兩個透鏡。因此,可以有效地執(zhí)行校正。
[0193]因為第二透鏡L2具有雙凹形狀,因此可以以容易地擴大視場角。進一步地,可以容易地校正場曲、畸變和球面像差。這里,第二透鏡L2可以具有平凹形狀。
[0194]當?shù)谌哥RL3和第四透鏡L4中的兩者都是正透鏡,因此可以極好地校正場曲和球面像差。進一步地,當?shù)谌哥RL3具有包括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包括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并且第四透鏡L4具有包括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包括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時,可以極好地校正場曲和彗形像差。
[0195]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例的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9):
[0196]1.0<Bf / f<3.0...(9),其中
[0197]Bf:從最靠近圖像側透鏡的圖像側表面的頂點到像面的距離(空氣中的距離);和
[0198]f: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
[0199]如果所述值超過條件公式(9)的上限,則透鏡系統(tǒng)的尺寸變大。如果所述值低于條件公式(9)的下限,則透鏡系統(tǒng)與成像裝置之間的距離變得太短,并且變得難以將各種濾光器、玻璃罩等插入透鏡系統(tǒng)與成像裝置之間,并且可用的成像裝置受到限制。
[0200]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至第四實施例的成像鏡頭可以包括其它實施例的結構中的至少一個,或其它實施例的理想結構中的至少一個。例如,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可以包括第二實施例的結構,或者,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成像鏡頭可以包括被描述為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的理想結構。
[0201]接下來,通過給出理想地包括在成像鏡頭中的結構描述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至第四實施例的成像鏡頭的作用和效果。作為一種理想模式,成像鏡頭可以包括以下結構中的一個,或其組合中的任意兩個或更多個。
[0202]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3):
[0203]1.0〈 I f2 / f I <2.6...(3),其中
[0204]f: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和
[0205]f2:第二透鏡L2的焦距。
[0206]當滿足條件公式(3)的上限時,可以容易地增加第二透鏡L2的光焦度。因此,可以以容易地擴大視場角,并且容易地減小透鏡系統(tǒng)的尺寸。如果所述值低于條件公式(3)的下限,則第二透鏡L2的光焦度變得太強,并且光線通過第二透鏡L2被急劇彎曲。因此,畸變的校正變得困難,或場曲的校正變得困難。
[0207]當?shù)诙哥RL2具有包括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負彎月形狀時,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3-1):
[0208]1.0〈|f2/f|〈2.7...(3-1)。
[0209]當?shù)诙哥RL2具有包括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負彎月形狀時,可以容易地減小透鏡系統(tǒng)在直徑方向上的尺寸。因此,即使上限是2.7,也可以容易地減小透鏡系統(tǒng)在直徑方向上的尺寸。如果所述值低于條件公式(3-1)的下限,則第二透鏡L2的光焦度變得太強,并且光線在第二透鏡L2處被急劇彎曲。因此,畸變的校正變得困難,或場曲的校正變得困難。第二透鏡L2可以具有平凹形狀。
[0210]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⑷:
[0211]1.0<D2 / f<2.5...(4),其中
[0212]f: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和
[0213]D2:第一透鏡LI與第二透鏡L2之間在光軸上的距離。
[0214]當滿足條件公式(4)的上限時,可以減小透鏡系統(tǒng)的尺寸。如果所述值低于條件公式(4)的下限,則第一透鏡LI與第二透鏡L2之間的距離變短,并且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表面的表面形狀受到限制。因此,場曲和畸變的校正變得困難。
[0215]當?shù)诙哥RL2具有雙凹形狀時,理想的是滿足以下公式(4-1):
[0216]1.0〈D2 / f〈2.8...(4-1)。
[0217]當?shù)诙哥RL2具有雙凹形狀時,可以容易地擴大視場角,并容易地校正場曲、畸變和球面像差。進一步地,當?shù)诙哥RL2具有雙凹形狀時,與其中第二透鏡L2具有包括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彎月形狀的情況相比較,可以容易地將點定位在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表面上更遠離物體側的有效直徑邊緣處。因此,即使上限是2.8,也可以容易地校正場曲,同時防止透鏡系統(tǒng)的尺寸變大。如果所述值低于條件公式(4-1)的下限,則第一透鏡LI與第二透鏡L2之間的距離變短,并且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表面的表面形狀受到限制。因此,場曲和畸變的校正變得困難。這里,第二透鏡L2可以具有平凹形狀。
[0218]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5):
[0219]1.5<f3 / f<3.0...(5),其中
[0220]f: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和
[0221]f3:第三透鏡L3的焦距。
[0222]當滿足條件公式(5)的上限時,可以防止第三透鏡L3的光焦度變得太弱,并且容易地校正場曲和橫向色像差。如果所述值低于條件公式(5)的下限,則第三透鏡L3的光焦度變得太強,并且后焦距變得太短,或第三透鏡L3的光焦度變得太強,并且偏心率的制造誤差所容許的量變得太小。因此,制造變得困難。
[0223]當?shù)诙哥RL2具有雙凹形狀時,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5-1):
[0224]1.5<f3 / f<4.6...(5-1)。
[0225]當?shù)诙哥RL2具有雙凹形狀時,可以容易地擴大視場角,并且容易地校正場曲、畸變和球面像差。進一步地,當?shù)诙哥RL2具有雙凹形狀時,可以容易地校正場曲。因此,即使上限是4.6,也可以極好地校正場曲。如果所述值低于條件公式(5-1)的下限,則第三透鏡L3的光焦度變得太強,并且后焦距變得太短,或第三透鏡L3的光焦度變得太強,并且偏心率的制造誤差所容許的量變得太小。因此,制造變得困難。這里,第二透鏡L2可以具有平凹形狀。
[0226]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6):
[0227]0.75 ( (R8-R9) / (R8+R9)≤1.0...(6),其中
[0228]R8:第四透鏡L4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和
[0229]R9:第四透鏡L4的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0230]當滿足條件公式(6)的上限和下限時,第四透鏡L4可以具有包括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彎月形狀。因此,可以極好地校正場曲和球面像差。當滿足條件公式(6)的上限時,第四透鏡L4的物體側表面可以是平坦表面或凹面。因此,可以防止第四透鏡L4的光焦度變得太強,并且容易提供長后焦距。當滿足條件公式(6)的下限時,可以防止第四透鏡L4的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變得太小,并且防止第四透鏡L4的光焦度變得太弱??梢匀菀椎匾种圃诔上裱b置的周邊部分中進入傳感器的光線的入射角,或防止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變得太大。因此,球面像差的校正變得容易。
[0231]當?shù)诙哥RL2具有雙凹形狀時,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6-1):
[0232]0.60 ( (R8-R9) / (R8+R9)≤1.0...(6-1)。
[0233]當?shù)诙哥RL2具有雙凹形狀時,可以容易地擴大視場角。進一步地,可以場曲、畸變和球面像差的校正變得容易。進一步地,當?shù)诙哥RL2具有雙凹形狀時,可以容易地增加第二透鏡L2的光焦度,并且第二透鏡L2可以急劇地彎曲光線。因此,可以減小進入第四透鏡L4的光線的入射角。因此,即使下限是0.60,也可以抑制在周邊區(qū)域中進入傳感器的光線的入射角。當滿足條件公式(6-1)的上限和下限時,第四透鏡L4可以具有包括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彎月形狀。因此,可以極好地校正場曲和球面像差。當滿足條件公式(6-1)的上限時,第四透鏡L4的物體側表面可以是平坦表面或凹面。因此,可以防止第四透鏡L4的光焦度變得太強,并且容易提供長后焦距。這里,第二透鏡L2可以具有平凹形狀。
[0234]理想的是滿足以下公式(7):
[0235]6.2〈|R8 / f|...(7),其中
[0236]R8:第四透鏡L4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和
[0237]f: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
[0238]當滿足條件公式(7)的下限時,球面像差的校正變得容易。
[0239]當?shù)诙哥RL2具有雙凹形狀時,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7-1):
[0240]4.5〈|R8/f|...(7-1)。[0241]當?shù)诙哥RL2具有雙凹形狀時,可以容易地擴大視場角,并且容易地校正場曲、畸變和球面像差。進一步地,當?shù)诙哥RL2具有雙凹形狀時,球面像差的校正變得容易,并且即使在下限為4.5的情況下,也可以實現(xiàn)極好的分辨率性能。這里,第二透鏡L2可以具有平凹形狀。
[0242]當?shù)诙哥RL2具有雙凹形狀時,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0):
[0243]1.5〈 (D4+D5) / f<3.3...(10),其中
[0244]D4:第二透鏡L2與第三透鏡L3之間沿光軸在空氣中的距離;
[0245]D5:第三透鏡L3的中心厚度;和
[0246]f: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
[0247]當?shù)诙哥RL2具有雙凹形狀時,可以容易地擴大視場角,并且容易地校正場曲、畸變和球面像差。當滿足條件公式(10)時,球面像差、畸變和彗形像差被極好地校正。進一步地,可以提供長后焦距,擴大視場角,并且可以獲得充分的性能。當滿足條件公式(10)的上限時,可以容易地減小最靠近物體側負透鏡的直徑,并且可以容易地減小總透鏡長度。因此,尺寸的減小變得容易。當滿足條件公式(10)的下限時,球面像差和彗形像差的校正變得容易。進一步地,可容易獲得具有小F數(shù)的透鏡。這里,第二透鏡L2可以具有平凹形狀。
[0248]當?shù)诙哥RL2具有雙凹形狀時,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1):
[0249]3.1〈R4 / f...(11),其中
[0250]R4:第二透鏡L2的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和
[0251]f: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
[0252]當?shù)诙哥RL2具有雙凹形狀時,可以容易地擴大視場角,并且容易地校正場區(qū)、畸變和球面像差。進一步地,當在第二透鏡L2具有雙凹形狀時滿足條件公式(11)的下限時,可以防止第二透鏡L2的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變小,并且容易地校正場曲和球面像差,或可以抑制第二透鏡L2的光焦度。因此,可以防止光線由于該透鏡而急劇彎曲,并且畸變的校正變得容易。
[0253]當?shù)诙哥RL2具有包括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彎月形狀時,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1-1):
[0254]R4 / f<l.3...(11-1)。
[0255]當?shù)诙哥RL2具有包括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彎月形狀時,可以減小透鏡系統(tǒng)在直徑方向上的尺寸,同時獲得寬視場角。進一步地,如果在第二透鏡L2具有包括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彎月形狀時所述值超過條件公式(11-1)的上限,則第二透鏡L2的光焦度變得太弱,并且變得難以擴大視場角并校正畸變。這里,第二透鏡L2可以平凹透鏡。
[0256]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2):
[0257]-160< (R3-R4) / (R3+R4)〈0.85...(12),其中
[0258]R3: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和
[0259]R4:第二透鏡L2的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0260]當滿足條件公式(12)的上限時,可以容易地減小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彎月形狀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并且容易地減小透鏡系統(tǒng)的尺寸。當滿足條件公式
(12)的下限時,在雙凹透鏡中,與第二透鏡L2的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相比,可以容易地減小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因此,場曲、彗形像差和球面像差的校正變得容易。
[0261]當?shù)诙哥RL2具有雙凹形狀時,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2-1):
[0262]-160<(R3-R4) / (R3+R4)〈_1.0...(12-1)。
[0263]當上限是-1.0時,可以獲得作為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小于其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的雙凹透鏡。因此,場曲、彗形像差和畸變的校正變得容易。當滿足條件公式(12-1)的下限時,在雙凹透鏡中,與第二透鏡L2的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相比,可以容易地減小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因此,場曲、彗形像差和球面像差的校正變得容易。
[0264]當?shù)诙哥RL2具有包括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彎月形狀時,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2-2):
[0265]0.2〈 (R3-R4) / (R3+R4)〈0.85...(12-2)。
[0266]當在第二透鏡L2具有包括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彎月形狀的同時下限是0.2時,可以以容易地增加第二透鏡L2的光焦度,并且場曲和畸變的校正變得容易。當滿足條件公式(12)的上限時,可以容易地減小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彎月形狀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因此,可以容易地減少透鏡系統(tǒng)的尺寸。
[0267]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3):
[0268]8<R1 / f<50...(13),其中
[0269]Rl:第一透鏡LI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和
[0270]f: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
[0271]如果所述值超過條件公式(13)的上限,則第一透鏡LI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變大,并且光線在該表面處被急劇彎曲。因此,畸變的校正變得困難。如果所述值低于條件公式(13)的下限,則第一透鏡LI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變得太小,并且變得難以擴大視場角。
[0272]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4):
[0273]2〈R6 / f...(14),其中
[0274]R6:第三透鏡L3的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和
[0275]f: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
[0276]如果所述值低于條件公式(14)的下限,則第三透鏡L3的光焦度變弱,并且場曲、球面像差和橫向色像差的校正變得困難。
[0277]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5):
[0278]0.5<D3 / f<5.0...(15),其中
[0279]D3:第二透鏡L2的中心厚度;和
[0280]f: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
[0281]如果所述值超過條件公式(15)的上限,則透鏡系統(tǒng)的尺寸變大。如果所述值低于條件公式(15)的下限, 則第二透鏡L2的中心厚度變小,第二透鏡L2的周邊部分的厚度與第二透鏡L2的中心部分的厚度的比值變大,并且透鏡的形成變得困難。
[0282]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6):
[0283]0.1 ( (R1-R2) / (R1+R2)≤ 1.0...(16),其中[0284]Rl:第一透鏡LI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和
[0285]R2:第一透鏡LI的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0286]如果所述值超過條件公式(16)的上限,則第一透鏡LI的物體側表面變成凹面,并且光線在該表面處被急劇彎曲。因此,畸變的校正變得困難,或進入透鏡表面的周邊光線的入射角變大,并且反射損失變大。因此,周邊區(qū)域變暗。如果所述值低于條件公式(16)的下限,則第一透鏡LI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和第一透鏡LI的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變得接近于彼此,并且第一透鏡LI的光焦度變弱。因此,變得難以擴大視場角。
[0287]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7): [0288]0.2<R1 / L<3.0...(17),其中
[0289]Rl:第一透鏡LI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和
[0290]L:從第一透鏡LI的物體側表面的頂點到像面的距離.[0291]如果所述值超過條件公式(17)的上限,則第一透鏡LI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變得太大,并且光線在該表面處被急劇彎曲。因此,畸變的校正變得困難。如果所述值低于條件公式(17)的下限,則總長度變得太長,并且變得難以減小尺寸,或者,第一透鏡LI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變得太小,并且變得難以擴大視場角。
[0292]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8):
[0293]-1.0 ( (R5-R6) / (R5+R6) ( -0.1...(18),其中
[0294]R5:第三透鏡L3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和
[0295]R6:第三透鏡L3的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0296]如果所述值超過條件公式(18)的上限,則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和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接近于彼此,并且第三透鏡L3的光焦度變弱。因此,橫向色像差和球面像差的校正變得困難。當滿足條件公式(18)的下限時,第三透鏡L3可以具有包括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包括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彎月形狀。因此,場曲和彗形像差的校正變得容易。
[0297]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9):
[0298]-0.8<f/fl23<0.8...(19),其中
[0299]f: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和
[0300]fl23: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和第三透鏡L3的組合焦距。
[0301]如果所述值超過條件公式(19)的上限,則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和第三透鏡L3的組合光焦度變成太強的正光焦度。具體地,第三透鏡L3的正光焦度變得太強,而后焦距變短,或第一透鏡LI和第二透鏡L2的負光焦度變弱,并且變得難以擴大視場角,或透鏡的尺寸變大。如果所述值低于條件公式(19)的下限,則第一透鏡LI和第二透鏡L2的負光焦度變得太強,并且場曲的校正變得困難,或第三透鏡L3的正光焦度變得太弱,并且場曲和橫向色像差的校正變得困難。
[0302]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20):
[0303]I ^ f34 / f ^ 10...(20),其中
[0304]f34:第三透鏡L3和第四透鏡L4的組合焦距;和
[0305]f: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
[0306]如果所述值超過條件公式(20)的上限,第三透鏡L3和第四透鏡L4的組合光焦度變弱,并且場曲和橫向色像差的校正變得困難。進一步地,變得難以抑制進入成像裝置的光線的入射角。如果所述值低于條件公式(20)的下限,則第三透鏡L3和第四透鏡L4的組合光焦度變得太強,并且變得難以確保后焦距。
[0307]相對于上述條件公式中的每一個,理想的是滿足其中上限被進一步增加或下限或上限被修改的以下條件。進一步地,理想的模式可以滿足如接下來所描述的由組合下限的修改值和上限的修改值組成的條件公式。接下來將描述作為示例的條件公式的理想修改示例。然而,條件公式的修改示例不局限于由以下表達式表示的條件公式,而是可以是所述修改值的組合。
[0308]理想的是條件公式(I)的下限的修改至是2.3。則,可以進一步提高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2.35是更理想地進一步提高所述作用和效果。理想的是設定條件公式(I)的上限,并且2.8作為上限值是理想的。當滿足上限時,可以防止第二透鏡L2的阿貝數(shù)變得太大,并且容易地增加第二透鏡L2的折射率。因此,變得可以容易地擴大視場角,并且容易地校正畸變,或變得可以通過防止第三透鏡L3的阿貝數(shù)變得太小來抑制材料的成本。進一步地,更加理想的是上限是2.7以擴大視場角,并且校正畸變、并抑制材料的成本。進一步地,2.6是更加理想的。
[0309]因此,例如,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2)至(1-6):
[0310]2.3<vd2 / vd3...(1-2);
[0311]2.35<vd2 / vd3...(1-3);
[0312]2.25<vd2 / vd3<2.8 …(1-4);
[0313]2.3<vd2 / vd3<2.7 …(1-5);和
[0314]2.35<vd2 / vd3<2.6 …(1-6) ?
[0315]理想的是條件公式(2)的下限大于或等于0.10。則,色像差和場曲的校正變得更加容易。理想的是以設定條件公式(2)的上限,并且0.16作為上限值是理想的。則,變得可以容易地增加第二透鏡L2的折射率。因此,變得可以容易地擴大視場角,并且容易地校正畸變,或變得可以防止第三透鏡L3的折射率變高,并且容易地抑制第三透鏡L3的材料的成本。進一步地,0.14作為條件公式(2)的上限值更加理想,并且0.11更加理想地更容易擴大視場角,并且更容易校正畸變,以及更容易抑制成本。
[0316]因此,例如,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2-1)至(2-4):
[0317]0.10 ( Nd3-Nd2...(2-1);
[0318]0.09〈Nd3_Nd2〈0.16 …(2-2);
[0319]0.10 ( Nd3_Nd2〈0.14 …(2-3);和
[0320]0.10 ( Nd3_Nd2〈0.11 …(2-4)。
[0321]作為條件公式(3)和條件公式(3-1)的下限的修改值,1.2是理想的。則,可以提高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1.5是理想的來進一步地提高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1.7甚至更加理想,而1.8進一步甚至更加理想。進一步地,1.9是更加理想的。作為條件公式(3)和條件公式(3-1)的上限的修改值,2.4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提高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2.2是更加理想的來進一步地提高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2.19甚至更加理想,而
2.18進一步甚至更加理想。進一步地,2.15是更理想的。
[0322]因此,例如, 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3-2)至(3-8):[0323]1.2<|f2 / f |<2.7...(3-2);
[0324]1.2<|f2 / f |<2.6...(3—3);
[0325]1.5<|f2 / f |<2.4...(3—4);
[0326]1.7<|f2 / f |<2.2...(3-5);
[0327]1.8<|f2 / f |<2.19...(3-6);
[0328]1.9<|f2 / f |<2.18...(3-7);和
[0329]1.9<|f2 / f|<2.6...(3—8)。
[0330]作為條件公式(4)的下限的修改值,1.5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提高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2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和2.04甚至更加理想。作為條件公式(4)的上限的修改值,2.4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提高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2.2是更加理想的來進一步地提高所述作用和效果。
[0331]因此,例如,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4-2)至(4-4):
[0332]1.5<D2 / f<2.5...(4-2);
[0333]2〈D2 / f<2.4 …(4-3);和
[0334]2.04〈D2 / f<2.2...(4-4)。
[0335]作為條件公式(4-1)的下限的修改值,1.5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提高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2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2.04甚至更加理想。作為條件公式(4-1)的上限的修改值,2.7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提高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2.5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提高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2.3甚至更加
理相
[0336]因此,例如,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4-5)至(4-8):
[0337]1.5<D2 / f<2.8...(4-5);
[0338]1.5<D2 / f<2.7...(4-6);
[0339]1.5<D2 / f<2.5 …(4-7);和
[0340]2〈D2 / f<2.3...(4-8)。
[0341]作為條件公式(5)的下限的修改值,2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2.2是更加理想的來進一步地提高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2.5甚至更加理想。作為條件公式(5)的上限的修改值,2.95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2.9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2.88甚至更加理想,而2.8進一步甚至更加理想。
[0342]因此,例如,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5-6)至(5-8):
[0343]2.0<f3 / f<2.95...(5-6);
[0344]2.2<f3 / f<2.9...(5-7);和
[0345]2.5<f3 / f<2.88...(5-8)。
[0346]作為條件公式(5-1)的下限的修改值,2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2.2是更加理想的來進一步地提高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2.5甚至更加理想。作為條件公式(5-1)的上限的修改 值,4.4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4.2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3.5甚至更加理想,而3.2進一步甚至更加理想。[0347]因此,例如,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5-2)至(5-5):
[0348]1.5<f3 / f<4.4...(5-2);
[0349]1.5<f3 / f<4.2...(5-3);
[0350]1.5<f3 / f<3.5...(5-4);和
[0351]2.2〈f3 / f〈3.2...(5-5)。
[0352]作為條件公式(6)的下限的修改值,0.78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0.81是更加理想的來進一步地提高所述作用和效果。作為條件公式(6)的上限的修改值,0.99是理想的。接著,可以更加容易地提供長后焦距。進一步地,0.95是更加理想的以提供更長的后焦距。
[0353]因此,例如,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6-2)至(6-3):
[0354]0.78 ( (R8-R9) / (R8+R9) ( 0.99...(6-2);和
[0355]0.81 ≤(R8-R9) / (R8+R9) ( 0.95...(6-3)。
[0356]作為條件公式(6-1)的下限的修改值,0.65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0.7是更加理想的來進一步地提高所述作用和效果。作為條件公式(6-1)的上限的修改值,0.99是理想的。接著,可以更加容易地提供長后焦距。進一步地,
0.95是更加理想的以提供更長的后焦距。
[0357]因此,例如,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6-4)至(6-6):
[0358]0.65 ( (R8-R9) / (R8+R9)≤ 1.0...(6-4);
[0359]0.7 ≤(R8-R9) / (R8+R9)≤ 1.0 …(6-5);和
[0360]0.65 ( (R8-R9) / (R8+R9) ( 0.99...(6-6)。
[0361]作為條件公式(J)的下限的修改值,7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10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15甚至更加理想,而20進一步甚至更加理想。理想的是設定條件公式(7)的上限。作為條件公式(7)的上限值,10000是理想的。當滿足此時,場曲和彗形像差的校正變得容易。進一步地,更加理想的是上限值是1000以容易地校正場曲和彗形像差,并且500甚至更加理想。
[0362]因此,例如,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7-2)至(7-5):
[0363]7.0〈 I R8 / f|...(7-2);
[0364]7.0< I R8 / f| <10000...(7-3);
[0365]10〈|R8 / f I <1000 …(7-4);和
[0366]15<|R8 / f|<500...(7-5)。
[0367]作為條件公式(7-1)的下限的修改值,5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6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6.5甚至更加理想。理想的是設定條件公式(7-1)的上限。作為條件公式(7-1)的上限值,10000是理想的。當滿足此時,場曲和彗形像差的校正變得容易。進一步地,更加理想的是上限是1000以容易地校正場曲和彗形像差,并且500甚至更加理想。
[0368]因此,例如,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7-6)至(7-9):
[0369]5〈IR8 / f 1...(7-6);
[0370]5<|R8 / fI〈10000...(7-7);
[0371]6<|R8 / f I <1000 …(7-8);和[0372]6.5< I R8 / f |<500 …(7-9) ?
[0373]作為條件公式(8)的下限的修改值,9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10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10.5甚至更加理想。作為條件公式(8)的上限的修改值,13.8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13.5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13甚至更加理想,而12進一步甚至更加理想。
[0374]因此,例如,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8-1)至(8-4):
[0375]9.0〈L / f<13.8...(8-1);
[0376]9.0〈L / f<13.5...(8-2);
[0377]10〈L / f<13...(8-3);和
[0378]10.5〈L / f<12...(8-4)。
[0379]作為條件公式(9)的下限的修改值,1.5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1.7是更加理想的來進一步地提高所述作用和效果。作為條件公式(9)的上限的修改值,2.8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2.5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提高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2.35甚至更加理想。
[0380]因此,例如,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9-1)至(9-3):
[0381]1.5<Bf / f<2.8...(9-1);
[0382]1.5<Bf / f<2.5...(9-2);和
[0383]1.7<Bf / f<2.3...(9-3)。
[0384]作為條件公式(10)的下限的修改值,2是理想的。貝IJ,可以進一步增強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2.3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提高說是作用和效果,并且2.5甚至更加理想。作為條件公式(10)的上限的修改值,3.2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3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2.9甚至更加理想。
[0385]因此,例如,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0-1)至(10-3):
[0386]2.0< (D4+D5) / f<3.2...(10-1);
[0387]2.3< (D4+D5) / f<3 …(10-2);和
[0388]2.5〈 (D4+D5) / f<2.9...(10-3)。
[0389]作為條件公式(11)的下限的修改值,3.2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3.3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3.5甚至更加理想,而3.8進一步甚至更加理想。理想的是設定條件公式(11)的上限值。作為上限值,50是理想的。接著,可以第二透鏡L2的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變得太大,并且畸變的校正變得容易。進一步地,作為上限值,20.0是更加理想的,以更加容易地校正畸變,并且10.0甚至更加理想,而8進一步甚至更加理想。進一步地,6是更加理想的。
[0390]因此,例如,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1-2)至(11-6):
[0391]3.1<R4 / f<50.0 …(11-2);
[0392]3.2<R4 / f<20.0 …(11-3);
[0393]3.3<R4 / f<10.0 …(11-4);
[0394]3.5<R4 / f<8.0...(11-5);和[0395]3.8<R4 / f<6.0...(11-6)。
[0396]理想的是設定條件公式(11-1)的下限值。作為下限值,0.1是理想的。接著,場曲的校正變得容易。進一步地,更加理想的是下限值是0.5以更加容易地校正場曲,并且0.7甚至更加理想,而0.8進一步甚至更加理想。作為條件公式(11-1)的上限的修改值,1.2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1.1甚至更加理想地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I進一步甚至更加理想。
[0397]因此,例如,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1-7)至(11-10):
[0398]0.1<R4 / f<l.3...(11-7);
[0399]0.5<R4 / f<l.2...(11-8);
[0400]0.7<R4 / f<l.1 …(11-9);和
[0401]0.8<R4 / f<l...(11-10)。
[0402]作為條件公式(12)的下限的修改值,-30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20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10甚至更加理想,而-8進一步甚至更加理想。作為條件公式(12)的上限的修改值,0.82是理想的。貝U,可以進一步增強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0.8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I甚至更加理想。
[0403]因此,例如,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2-3)至(12-6):
[0404]-30<(R3-R4) / (R3+R4)〈0.85...(12-3);
[0405]-20<(R3-R4) / (R3+R4)〈0.82...(12-4);
[0406]-10< (R3-R4) / (R3+R4)〈0.8 …(12-5);和
[0407]-8<(R3-R4) / (R3+R4)〈l...(12-6)。
[0408]作為條件公式(12-1)的上限的修改值,-1.1是理想的。因此,可以容易地防止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變得太大,并且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變得太小。進一步地,可以容易地校正場曲和畸變。進一步地,-1.5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2.0甚至更加理想。可以以類似于條件公式(12)的方式考慮條件公式(12-1)的下限的修改值。
[0409]因此,例如,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2-7)至(12-8):
[0410]-160<(R3-R4) / (R3+R4)〈_1.1...(12-7);和
[0411]-30<(R3-R4) / (R3+R4)〈_1.5...(12-8)。
[0412]作為條件公式(12-2)的下限的修改值,0.3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0.5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0.7甚至更加理想。可以以類似于條件公式(12)的方式考慮條件公式(12-2)的上限的修改值。
[0413]因此,例如,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2-9)至(12-10):
[0414]0.3< (R3-R4) / (R3+R4)〈0.85...(12-9);和
[0415]0.5< (R3-R4) / (R3+R4)〈0.82...(12-10)。
[0416]作為條件公式(13)的下限的修改值,10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12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13甚至更加理想。作為條件公式(13)的上限的修改值,35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30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26甚至更加理想。[0417]因此,例如,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3-1)至(13-3):
[0418]10〈R1 / f〈35...(13-1);
[0419]12〈R1 / f<30...(13-2);和
[0420]13〈R1 / f<26...(13-3)。
[0421]作為條件公式(14)的下限的修改值,6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上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20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30甚至更加理想,而35進一步甚至更加理想。理想的是設定條件公式(14)的上限。作為上限值,5000是理想的。則,可以容易地校正場曲和彗形像差。進一步地,1000更加理想地作為上限值以極好地校正場曲和彗形像差,并且100甚至更加理想,而70進一步甚至更加理想。
[0422]因此,例如,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4-1)至(14-5):
[0423]2<R6 / f<5000...(14-1);
[0424]6〈R6 / f<5000...(14-2);
[0425]20〈R6 / f〈1000...(14-3);
[0426]30〈R6 / f<100...(14-4);和
[0427]35〈R6 / f<70...(14-5)。
[0428]作為條件公式(15)的下限的修改值,0.7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 ,0.8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0.9甚至更加理想。作為條件公式(15)的上限的修改值,2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1.8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1.5甚至更加理
本巨
ο
[0429]因此,例如,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5-1)至(15-3):
[0430]0.7<D3 / f<2.0...(15-1);
[0431]0.8<D3 / f<l.8...(15-2);和
[0432]0.9<D3 / f<l.5...(15-3)。
[0433]作為條件公式(16)的下限的修改值,0.4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0.5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0.55甚至更加理想。作為條件公式(16)的上限的修改值,0.7是理想的。接著,可以更加容易地校正畸變。進一步地,0.68是更加理想的以更加容易地校正畸變。
[0434]因此,例如,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6-1)至(16-3):
[0435]0.4 ≤(R1-R2) / (R1+R2)≤ 1.0...(16-1);
[0436]0.5 ≤(R1-R2) / (R1+R2)≤0.7 …(16-2);和
[0437]0.55 ≤ (R1-R2) / (R1+R2≤ 0.68...(16-3)。
[0438]作為條件公式(17)的下限的修改值,0.5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I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1.1甚至更加理想,而1.2進一步甚至更加理想。作為條件公式(17)的上限的修改值,2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1.7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提高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1.5甚至更加理想。
[0439]因此,例如,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7-1)至(17-4):
[0440]0.5<R1 / L<3.0...(17-1);[0441]1.0〈R1 / L〈2.0...(17-2);
[0442]1.KRl / L〈l.7...(17-3);和
[0443]1.2<R1 / L〈l.5...(17-4)。
[0444]作為條件公式(18)的上限的修改值,-0.2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0.4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0.6甚至更加理想,而-0.7進一步甚至更加理想。
[0445]因此,例如,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8-1)至(18-4):
[0446]-1.0 ( (R5-R6) / (R5+R6) ( -0.2...(18-1);
[0447]-1.0 ( (R5-R6) / (R5+R6) ( -0.4...(18-2);
[0448]-1.0 ( (R5-R6) / (R5+R6) ( -0.6...(18-3);和
[0449]-1.0 ( (R5-R6) / (R5+R6) ( -0.7...(18-4)。
[0450]作為條件公式(19)的下限的修改值,-0.6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0.5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0.3甚至更加理想。作為條件公式(19)的上限的修改值,0.5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0.3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并且0.1甚至更加理想。
[0451]因此,例如,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9-1)至(19-3):
[0452]-0.6<f / Π23〈0.5...(19-1);
[0453]-0.5<f / fl23<0.3...(19-2);和
[0454]-0.3<f / fl23<0.1...(19-3)。
[0455]作為條件公式(20)的下限的修改值,1.5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2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作為條件公式(20)的上限的修改值,8是理想的。則,可以進一步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進一步地,6.5是更加理想的以進一步地增強所述作用和效果。
[0456]因此,例如,更加理想的是滿足以下條件公式(20-1)和(20-2):
[0457]1.5 ^ f34 / f ^ 8 …(20-1);和
[0458]2.0 ^ f34 / f ^ 6.5...(20-2)。
[0459]理想的是孔徑光闌布置在第三透鏡L3與第四透鏡L4之間。可以通過將孔徑光闌布置在第三透鏡L3與第四透鏡L4之間來減小整個系統(tǒng)的尺寸。
[0460]理想的是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和第四透鏡L4的材料關于d線的阿貝數(shù)大于或等于40。則可以抑制色像差的生成,并且實現(xiàn)極好的分辨率性能。
[0461]理想的是第三透鏡L3的材料的阿貝數(shù)小于或等于40。則可以極好地校正橫向色像差。進一步地,更加理想的是所述阿貝數(shù)小于或等于30,并且小于或等于28甚至更加理想,而小于或等于25進一步甚至更加理想。
[0462]當?shù)谝煌哥RLI的材料關于d線的阿貝數(shù)為vdl,并且第二透鏡L2的材料關于d線的阿貝數(shù)為vd2時,理想的是vdl / ¥(12是大于或等于0.7。則可以抑制色像差的生成,并且實現(xiàn)極好的分辨率性能。進一步地,更加理想的是vdl / vd2大于或等于0.8。
[0463]當?shù)谝煌哥RLI的材料關于d線的阿貝數(shù)為vdl,并且第二透鏡L3的材料關于d線的阿貝數(shù)為vd3時,理想的是vdl / vd3是大于或等于1.95。則可以極好地校正縱向色象差和橫向色像差。進一步地,更加理想的是vdl / vd3大于或等于2.0O以更加極好地校正縱向色象差和橫向色像差,并且大于或等于2.05甚至更加理想。
[0464]當?shù)谝煌哥RLI的材料關于d線的阿貝數(shù)為vdl,并且第二透鏡L3的材料關于d線的阿貝數(shù)為vd3時,理想的是vdl / ¥(13是小于或等于2.5。則可以防止第三透鏡L3的阿貝數(shù)變得太小,并且容易降低第三透鏡L3的材料的成本,或者因為可以抑制第一透鏡LI的阿貝數(shù),因此可以增加第一透鏡LI的折射率,并且容易增加第一透鏡LI的光焦度。進一步地,可以容易地減小透鏡系統(tǒng)的尺寸,并且容易地校正畸變。進一步地,更加理想的是vdl / vd3小于或等于2.40以更加容易地減小透鏡系統(tǒng)的尺寸,并且更加容易地校正畸變,并且小于或等于2.20甚至更加理想。
[0465]當?shù)谌哥RL3的材料關于d線的阿貝數(shù)為vd3,并且第四透鏡L4的材料關于d線的阿貝數(shù)為vd4時,理想的是vd4 / vd3大于或等于2.1。則可以極好地校正縱向色象差和橫向色像差。進一步地,更加理想的是vd4 / vd3大于或等于2.2以更加極好地校正縱向色象差和橫向色像差,并且大于或等于2.3甚至更加理想,而大于或等于2.35進一步甚至更加理想。
[0466]當?shù)诙哥RL2的材料關于d線的阿貝數(shù)為vd2,并且第四透鏡L4的材料關于d線的阿貝數(shù)為vd4時,理想的是vd2 / vd4大于或等于0.8且小于或等于1.2。當滿足該條件時,可以抑制色像差的生成,并且實現(xiàn)極好的分辨率性能。
[0467]理想的是第一透鏡LI的材料關于d線的折射率低于或等于1.88。則可以容易地降低第一透鏡LI的材料的成本。進一步地,因為使用具有低折射率的材料是使用,因此變得可以選擇具有大阿貝數(shù)的材料。因此,色像差的校正變得容易。進一步地,可以容易地獲得極好的分辨率性能。進一步地,更加理想的是所述折射率低于或等于1.85以更加極好地校正色像差,并且低于或等于1.80甚`至更加理想。
[0468]理想的是第一透鏡LI的材料關于d線的折射率高于或等于160。則可以容易地增加第一透鏡LI的光焦度。因此,變得可以容易地擴大視場角,并且容易進行處理。進一步地,畸變的校正變得容易。進一步地,更加理想的是所述折射率高于或等于1.65以更加容易地擴大視場角,容易進行處理,并且容易地校正畸變,并且高于或等于1.70甚至更加理
本巨
ο
[0469]理想的是第二透鏡L2的材料關于d線的折射率低于或等于1.70。則可以容易地降低第二透鏡L2的材料的成本。進一步地,如果材料具有高折射率,則阿貝數(shù)變小。因此,色像差變大,并且變得難以獲得極好的分辨率性能。進一步地,更加理想的是所述折射率低于或等于1.65以降低第二透鏡L2的材料的成本,并且低于或等于1.60甚至更加理想。
[0470]理想的是第二透鏡L2的材料關于d線的折射率高于或等于1.50。貝U,可以容易地增加第二透鏡L2的光焦度,并且容易地校正畸變。進一步地,因為可以容易地增加第二透鏡L2的光焦度,因此可以容易地減小透鏡系統(tǒng)的尺寸。
[0471]理想的是第三透鏡L3的材料關于d線的折射率低于或等于1.75。則可以降低第三透鏡L3的材料的成本。進一步地,更加理想的是所述折射率低于或等于1.70以降低第三透鏡L3的材料的成本,并且低于或等于1.68甚至更加理想,而低于或等于1.65進一步甚至更加理想。
[0472]理想的是第三透鏡L3的材料關于d線的折射率高于或等于1.50。當?shù)谌哥RL3的材料的折射率依此方式增加時,可以容易地增加第三透鏡L3的光焦度。因此,橫向色像差和場曲的校正變得容易。進一步地,更加理想的是所述折射率高于或等于1.55,并且高于或等于1.60甚至更加理想,而高于或等于1.63進一步甚至更加理想。
[0473]理想的是第四透鏡L4的材料關于d線的折射率低于或等于1.70。則可以降低第四透鏡L4的材料的成本。進一步地,如果材料具有高折射率,則阿貝數(shù)變小。因此,色像差變大,并且變得難以獲得極好的分辨率性能。進一步地,更加理想的是第四透鏡L4的材料關于d線的折射率低于或等于1.65以更加容易地抑制材料的成本,更加容易地校正色像差,并且低于或等于1.60甚至更加理想。
[0474]理想的是第四透鏡L4的材料關于d線的折射率高于或等于1.50。當?shù)谒耐哥RL4的材料的折射率依此方式增加時,可以容易地增加第四透鏡L4的光焦度。當?shù)谒耐哥RL4的光焦度增加時,第四透鏡L4可以容易地校正球面像差。進一步地,因為變得在第四透鏡L4處容易急劇地彎曲光線,因此可以容易地抑制進入成像裝置的周邊光線的入射角。因此,變得可以容易地抑制陰影。
[0475]當?shù)谝煌哥RLI的材料關于d線的折射率為Ndl,并且第二透鏡L2的材料關于d線的折射率為Nd2時,理想的是Ndl/Nd2大于或等于0.95且小于或等于1.3。如果所述值是該條件的下限,則變得難以以很好的平衡方式將負光焦度分配給第一透鏡LI和第二透鏡L2,并且畸變的校正變得困難,或者Nd2變得過高,并且第二透鏡L2的阿貝數(shù)變小。因此,橫向色像差的校正變得困難。如果所述值該條件的上限,則變得難以以很好的平衡方式將負光焦度分配給第一透鏡LI和第二透鏡L2,并且畸變的校正變得困難。作為下限的修改值,
1.0是理想的,并且1.05是更加理想的。作為上限的修改值,1.2是理想的,并且1.15是更加理想的。這里,可以滿足以組合的方式由下限的修改值和上限的修改值構成的條件。
[0476]當?shù)诙哥RL2的材料關于d線的折射率為Nd2,并且第三透鏡L3的材料關于d線的折射率為Nd3時,理想的是Nd3 / Nd2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1.2。當所述值滿足該條件的下限時,變得可以防止第三透鏡L3的材料的折射率變得太低。第三透鏡L3的光焦度變弱,并且場曲和橫向色像差的校正變得容易。當所述值滿足該條件的上限時,可以防止第三透鏡L3的材料的折射率變高。因此,可以容易地防止第三透鏡L3的成本變高,或可以防止第二透鏡L2的材料的折射屈光力變低。因此,可以防止第二透鏡L2的光焦度變弱。進一步地,變得可以適當?shù)乇3值谝煌哥RLI的負光焦度與第二透鏡L2的負光焦度之間的平衡,并且畸變的校正變得容易,或變得可以容易地減小透鏡系統(tǒng)的尺寸。
[0477]當?shù)谝煌哥RLI的材料關于d線的折射率為Ndl,并且第四透鏡L4的材料關于d線的折射率為Nd4時,理想的是Ndl / Nd4大于或等于0.95且小于或等于1.3。當所述值滿足該條件的下限時,變得可以防止Ndl的值變小,并且防止第一透鏡LI的光焦度變弱。因此,變得可以容易地擴大視場角,或容易地減小透鏡系統(tǒng)的尺寸,或變得可以防止第四透鏡L4的材料的折射率變高,并且防止第四透鏡L4的材料的阿貝數(shù)變小。因此,色像差的校正變得容易。當所述值滿足該條件的上限時,可以防止第一透鏡LI的光焦度變得太強,并且畸變的校正變得容易,或可以防止第四透鏡L4的光焦度變得太弱。因此,球面像差的校正變得容易,或者因為變得在第四透鏡L4處容易急劇地彎曲光線,因此變得可以容易地抑制進入成像裝置的周邊光線的入射角。因此,變得可以容易地抑制陰影。作為該條件的下限的修改值,1.0是理想的。[0478]理想的是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表面是非球面表面。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容易地減小透鏡系統(tǒng)的尺寸,并且容易擴大視場角,或校正場曲和畸變的極好校正變得容易。
[0479]理想的是第二透鏡L2的圖像側表面是非球面表面。則可以極好地校正場曲和畸變。
[0480]理想的是第三透鏡L3的圖像側表面是非球面表面。則可以極好地校正場曲。
[0481]理想的是第四透鏡L4的物體側表面是非球面表面。則可以極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場曲。
[0482]理想的是第四透鏡L4的圖像側表面是非球面表面。則可以極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場曲和畸變。
[0483]理想的是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表面是非球面表面。理想的是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表面為在中心處具有正光焦度而在有效直徑邊緣處具有比在中心處弱的正光焦度、或在中心處具有正光焦度而在有效直徑邊緣處具有負光焦度的形狀。當?shù)诙哥RL2具有這種形狀時,可以減小透鏡系統(tǒng)的尺寸,并且擴大視場角,并與此同時極好地校正場曲。
[0484]這里,措詞“表面的有效直徑”表示當考慮對圖像形成作出貢獻的所有光線與透鏡表面的相交點時由在直徑方向上的最遠點構成的圓的直徑。進一步地,術語“有效直徑邊緣”表示最遠點。當系統(tǒng)相對于光軸旋轉對稱時,由最遠點構成的圖為一個圓。然而,當系統(tǒng)不是旋轉對稱時,由最遠點構成的圖在一些情況下不是圓。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等效圓,并且等效圓的直徑可以被認為是有效直徑。
[0485]相對于非球面表面的形狀,當?shù)趇個透鏡表面上的點為Xi,并且在所述點處的法線與光軸的交點為Pi時,X1-Pi的長度(IX1-PiI)被定義為點Xi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
RXi I,而Pi被定義為點Xi處的曲率中心。進一步地,第i個透鏡表面與光軸的交點為Qi。此時,根據(jù)點Pi相對于點Ql是位于物體側還是圖像側來定義點Xi處的光焦度。當點Xi是物體側表面上的點時,如果點Pi位于點Ql的圖像供,則點Xi處的光焦度被定義為正光焦度,而如果點Pi位于點Ql的物體側,則點Xi處的光焦度被定義為負光焦度。當點Xi是圖像側表面上的點時,如果點Pi位于點Ql的物體側,則點Xi處的光焦度被定義為正光焦度,而如果點Pi位于點Ql的圖像側,則點Xi處的光焦度被定義為負光焦度。
[0486]這里,參照圖3,以下描述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表面的形狀。圖3是顯示了圖1中所示的成像鏡頭I的光路的圖。在圖3中,點Q3是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表面的中心,所述點Q3是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表面與光軸Z的交點。圖3中的點X3是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表面上的有效直徑邊緣上的點,所述點是包括在離軸光線3中的最遠光線6與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表面的交點。
[0487]此時,透鏡表面在點X3處的法線與光軸Z的交點是點P3,如圖3中所示,并且連接點X3和點P3的線段X3-P3被定義為點X3處的曲率半徑RX3,并且線段X3-P3的長度
X3-P3 I被定義為曲率半徑RX3的絕對值I RX3 |。換句話說,| X3-P3 | = | RX3 |。進一步地,點Q3處的曲率半徑,換句話說,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表面的中心處的曲率半徑為R3,并且曲率半徑的絕對值為|R3| (在圖3中未示出)。
[0488]表述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表面“在中心處具有正光焦度”表示包括點Q3的近軸區(qū)域具有凸形狀。進一步地,表述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表面具有“在有效直徑邊緣具有與中心相比較弱的正光焦度”表示其中點P3位于點Q3的圖像側并且點X3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RX3|大于點Q3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R3|的形狀。
[0489]在圖3中,為了理解的目的,由雙點劃線繪制通過點Q3具有半徑|R3|并且其中心為光軸上的點的圓CQ3。進一步地,通過虛線繪制通過點X3具有半徑|RX3|并且其中心是光軸上的的圓的一部分CX3。圓CX3大于圓CQ3,并且|R3|〈|RX3|被清楚地示出。
[0490]表述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表面“在有效直徑邊緣處具有負光焦度”表示其中點P3位于點Q3的物體側的形狀。
[0491]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表面可以具有在中心處具有負光焦度而與中心相比在有效直徑邊緣處具有較弱的負光焦度的形狀,或者在中心處具有負光焦度而在有效直徑邊緣處具有正光焦度的形狀。當?shù)诙哥RL2的物體側表面具有這種形狀時,可以極好地校正場曲和畸變。
[0492]可以以類似于參照圖3所述的上述形狀的方式如下考慮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表面的形狀。表述“在中心處具有負光焦度”表示包括點Q3的近軸區(qū)域具有凹形狀。進一步地,表述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表面具有“在有效直徑邊緣具有與中心相比較弱的負光焦度”表示其中點P3位于點Q3的物體側并且點X3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RX3|大于點Q3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R3|的形狀。進一步地,表述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表面具有“在有效直徑邊緣具有正光焦度的形狀”表示其中點P3位于點Q3的圖像側的形狀。
[0493]理想的是第二透鏡L2的圖像側表面是非球面表面。理想的是第二透鏡L2的圖像側表面具有在中心處具有負光焦度而與中心相比在有效直徑邊緣具有較弱的負光焦度的形狀。當?shù)诙哥RL2具有這種形狀時,可以極好地校正畸變和場曲。
[0494]可以以類似于參照圖3所述的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的形狀的方式如下考慮第二透鏡L2的圖像側表面的形狀。在透鏡截面圖中,當?shù)诙哥RL2的圖像側表面上的有效直徑邊緣是點X4,并且所述點處的法線與光軸Z的交點是點P4,連接點X4和點P4的線段X4-P4被定義為點X4處的曲率半徑,并且連接點X4和點P4的線段的長度IX4-P4 |被定義為點X4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I RX4 I。因此,IX4-P4 I = I RX4 |。進一步地,第二透鏡L2的圖像側表面與光軸Z的交點,換句話說,第二透鏡L2的圖像側表面的中心是點Q4,并且在點Q4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為|R4|。
[0495]表述第二透鏡L2的圖像側表面具有“在中心處具有負光焦度而與中心相比在有效直徑邊緣處具有較弱的負光焦度的形狀”表示其中包括點Q4的近軸區(qū)域具有凹入形狀并且點P4位于點Q4的圖像側以及點X4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I RX4 |大于點Q4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R4|的形狀。
[0496]第二透鏡L2的圖像側表面可以具有在中心處具有負光焦度并且在有效直徑的50%的點處具有強于中心的負光焦度的形狀。當?shù)诙哥RL2的圖像側表面具有這種形狀時,可以極好地校正場曲和畸變。措詞“有效直徑的50%的點”表示在透鏡表面上其坐標沿透鏡表面的直徑方向(垂直于光軸的方向上的坐標)是距離透鏡的中心的有效直徑的50%的距離的點。
[0497]表述第二透鏡L2的圖像側表面具有“在中心處具有負光焦度而與中心相比在有效直徑的50%的點處具有較強的負光焦度的形狀”表示當?shù)诙哥RL2的圖像側表面上的有效直徑的50%的點是X4',并且所述點處的法線與光軸Z的交點在透鏡橫截面中為P4'時,包括點Q4的近軸區(qū)域具有凹入形狀,并且點P4'位于點Q4的圖像側,并且點X4'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IRX4' I小于點Q4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IR41。
[0498]進一步地,第二透鏡L2的圖像側表面可以具有在有效直徑邊緣處具有弱于有效直徑的50%的點處的光焦度的形狀。當?shù)诙哥RL2的圖像側表面具有這種形狀時,可以極好地校正場曲和畸變。
[0499]表述“在有效直徑邊緣處具有弱于有效直徑的50%的點的光焦度的形狀”表示其中點X4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RX4|大于點X4'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RX4' |的形狀。
[0500]第二透鏡L2的圖像側表面可以具有在有效直徑的50%的點處和在有效直徑邊緣處都具有負光焦度的形狀,并且其中與有效直徑的50%的點處相比,負光焦度在有效直徑邊緣處較弱。當?shù)诙哥RL2的圖像側表面具有這種形狀時,可以極好地校正場曲和畸變。
[0501]表述“在有效直徑的50%的點處和在有效直徑邊緣處都具有負光焦度的形狀,并且其中與有效直徑的50%的點相比,負光焦度在有效直徑邊緣處較弱”表示其中包括為點X4和點X4'的曲率的中心的點P4和點P4'兩者都位于點Q4的圖像側并且點X4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I RX4 I大于點X4'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I RX4' I的形狀。
[0502]第二透鏡L2可以具有包括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彎月形狀。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容易地校正場曲,同時減小透鏡系統(tǒng)的尺寸。當?shù)诙哥RL2具有包括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彎月形狀時,理想的是第二透鏡的物體側表面在中心處具有正光焦度,并且與中心處相比,在有效直徑邊緣具有較弱的正光焦度,或在有效直徑邊緣處具有負光焦度。則可以減小透鏡系統(tǒng)的尺寸,擴大視場角,并且與此同時極好地校正場曲。
[0503]第二透鏡L2可以具有雙凹形狀。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容易地校正場曲和畸變,同時減小透鏡系統(tǒng)的尺寸,并且擴大視場角。當?shù)诙哥RL2具有雙凹形狀時,理想的是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表面具有在中心處具有負光焦度并與中心相比在有效直徑邊緣處具有較弱的負光焦度的形狀。則可以擴大視場角,并且與此同時極好地校正場曲和畸變。當?shù)诙哥RL2具有雙凹形狀時,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表面可以具有在中心處具有負光焦度而在有效直徑邊緣處具有正光焦度的形狀。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擴大視場角,并且與此同時極好地校正場曲和畸變。
[0504]理想的是第三透鏡L3的物體側表面是非球面表面。理想的是第三透鏡L3的物體側表面具有在中心處具有正光焦度并與中心相比在有效直徑的50%的點處具有較強的正光焦度的形狀。當?shù)谌哥RL3的物體側表面具有這種形狀,可以極好地校正場曲和橫向色像差。
[0505]可以以類似于參照圖3所述的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的形狀的方式如下考慮第三透鏡L3的物體側表面的形狀。在透鏡橫截面中,當在第三透鏡L3的物體側表面上有效直徑的50%的點為點X5,,并且所述點處的法線與光軸Z的交點為點P5'時,連接點X5,和點P5'的線段X5' -P5'被定義為點X5'處的曲率半徑,并且連接點X5'和點P5'的線段的長度|X5, -P5' I被定義為點X5'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RX5' |。因此,
X5/ -P5/ I = I RX5/ I。進一步地,第三透鏡L3的物體側表面與光軸Z的交點,換句話說,第三透鏡L3的物體側表面的中心為點Q5,并且點Q5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為I R5 |。
[0506]表述第三透鏡L3的物體側表面具有“在中心處具有正光焦度并且與中心相比在有效直徑的50%的點處具有較強的正光焦度的形狀”表示包括點Q5的近軸區(qū)域具有凸起形狀,并且點P5'位于點Q5的圖像側,以及點X5'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IRX5' |小于點Q5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IR5 I。
[0507]第三透鏡L3的物體側表面可以具有與有效直徑的50%的點相比在有效直徑邊緣上的點處具有較弱的光焦度的形狀。當?shù)谌哥RL3的物體側表面具有這種形狀,可以極好地校正場曲和橫向色像差。
[0508]在透鏡橫截面中,當在第三透鏡L3的物體側表面上的有效直徑上的點為點X5,并且所述點處的法線與光軸Z的交點為點P5時,連接點X5和點P5的線段X5-P5被定義為點X5處的曲率半徑,并且連接點X5和點P5的線段的長度IX5-P5 |被定義為點X5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I RX5 I。
[0509]表述“與有效直徑的50 %的點相比在有效直徑邊緣處具有較弱的光焦度的形狀”表示其中點X5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I RX5 I大于點X5 ^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I RX5'
的形狀。
[0510]進一步地,第三透鏡L3的物體側表面可以具有在有效直徑的50%的點處和在有效直徑邊緣的上的點處都具有正光焦度的形狀。當?shù)谌哥RL3的物體側表面具有這種形狀,可以極好地校正場曲和橫向色像差。
[0511]表述“在有效直徑的50%的點處和在有效直徑邊緣上的點處都具有正光焦度的形狀,,表示點P5和點P5'兩者都位于點Q5的圖像側。
[0512]第三透鏡L3的物 體側表面可以具有在中心處具有正光焦度而與中心相比在包括在中心與有效直徑邊緣之間的點處具有較強的正光焦度的形狀。當?shù)谌哥RL3的物體側表面具有這種形狀,可以極好地校正場曲和橫向色像差。
[0513]可以以類似于參照圖3所述的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的形狀的方式如下考慮第三透鏡L3的物體側表面的形狀。在透鏡橫截面中,當?shù)谌哥RL3的物體側表面的中心與有效直徑邊緣之間的點為點X5”,并且點X5”處的法線與光軸Z的交點為點P5”時,連接點X5”和點P5”的線段X5”-P5”被定義為點X5”處的曲率半徑,并且連接點X5”和點P5”的線段的長度|X5”-P5” I被定義為點X5”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RX5” |。
[0514]表述“在中心處具有正光焦度而與中心相比在包括在中心與有效直徑邊緣之間的點處具有較強的正光焦度的形狀”表示包括點Q5的近軸區(qū)域具有凸起形狀,并且點P5”位于點Q5的圖像側,以及存在點X5”,在點X5”處曲率半徑的絕對值|RX5” |小于點Q5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R5|。
[0515]理想的是第三透鏡L3的圖像側表面是非球面表面理想的是第三透鏡L3的圖像側表面具有在中心處具有負光焦度并與中心相比在有效直徑邊緣處具有較強的負光焦度的形狀,或在中心處具有平坦表面而在有效直徑邊緣處具有負光焦度的形狀。當?shù)谌哥RL3的圖像側表面具有這種形狀時,可以極好地校正場曲。
[0516]可以以類似于參照圖3所述的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的形狀的方式如下考慮第三透鏡L3的圖像側表面的形狀。在透鏡橫截面中,當?shù)谌哥RL3的圖像側表面上的有效直徑邊緣是點X6,并且所述點處的法線與光軸Z的交點是點P6,連接點X6和點P6的線段X6-P6被定義為點X6處的曲率半徑,并且連接點X6和點P6的線段的長度IX6-P6 |被定義為點X6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I RX6 I。因此,IX6-P6 I = I RX6 |。進一步地,第三透鏡L3的圖像側表面與光軸Z的交點,換句話說,第三透鏡L3的圖像側表面的中心是點Q6,并且在點Q6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為|R6|。
[0517]表述第三透鏡L3的圖像側表面具有“在中心處具有負光焦度并與中心相比在有效直徑邊緣處具有較強的負光焦度的形狀”表示其中包括點Q6的近軸區(qū)域具有凹入形狀、并且點P6位于點Q6的圖像側、以及點X6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I RX6 |小于點Q6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R6|的形狀。
[0518]進一步地,表述“在中心處具有平坦表面而在有效直徑邊緣處具有負光焦度的形狀”表示其中包括點Q6的近軸區(qū)域是平坦表面、并且點P6位于點Q6的圖像側的形狀。
[0519]理想的是第四透鏡L4的物體側表面是非球面表面。理想的是第四透鏡L4的物體側表面具有在中心處具有負光焦度并與中心相比在有效直徑邊緣處具有較強的負光焦度的形狀,或在中心處具有平坦表面而在有效直徑邊緣處具有負光焦度的形狀。當?shù)谒耐哥RL4具有這種形狀,可以極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場曲。
[0520]可以以類似于參照圖3所述的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的形狀的方式如下考慮第四透鏡L4的物體側表面的形狀。在透鏡橫截面中,當?shù)谒耐哥RL4的物體側表面上的有效直徑邊緣是點X8,并且所述點處的法線與光軸Z的交點是點P8,連接點X8和點P8的線段X8-P8被定義為點X8處的曲率半徑,并且連接點X8和點P8的線段的長度IX8-P8 |被定義為點X8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I RX8 I。因此,IX8-P8 I = I RX8 |。進一步地,第四透鏡L4的物體側表面與光軸Z的交點,換句話說,第四透鏡L4的物體側表面的中心為點Q8,并且點Q8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為|R8|。
[0521]表述第四透鏡L4的物體側表面具有“在中心處具有負光焦度而與中心相比在有效直徑邊緣處具有較強的負光焦度的形狀”表示包括點Q8的近軸區(qū)域具有凹入形狀、并且點P8位于點Q8的物體側、以及點X8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I RX8 |小于點Q8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R8|的形狀。
[0522]進一步地,表述“在中心處具有平坦表面而在有效直徑邊緣處具有負光焦度的形狀”表示其中包括點Q8的近軸區(qū)域是平坦表面、并且點P8位于點Q8的物體側的形狀。
[0523]理想的是第四透鏡L4的圖像側表面是非球面表面理想的是第四透鏡L4的圖像側表面具有在中心處具有正光焦度而與中心相比在有效直徑邊緣處具有較弱的正光焦度的形狀。當?shù)谒耐哥RL4具有這種形狀,可以極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場曲和畸變。
[0524]可以以類似于參照圖3所述的第二透鏡L2的物體側的形狀的方式如下考慮第四透鏡L4的圖像側表面的形狀。在透鏡橫截面中,當?shù)谒耐哥RL4的圖像側表面上的有效直徑邊緣是點X9,并且所述點處的法線與光軸Z的交點是點P9,連接點X9和點P9的線段X9-P9被定義為點X9處的曲率半徑,并且連接點X9和點P9的線段的長度|X9_P9 |被定義為點X9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RX9|。因此,|X9-P9| = |RX9|。進一步地,第四透鏡L4的圖像側表面與光軸Z的交點,換句話說,第四透鏡L4的圖像側表面的中心是點Q9,并且在點Q9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為IR9 I。
[0525]表述第四透鏡L4的圖像側表面具有“在中心處具有正光焦度而與中心相比在有效直徑邊緣處具有較弱的正光焦度的形狀”表示其中包括點Q9的近軸區(qū)域具有凸起形狀、點P9位于點Q9的物體側、并且點X9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RX9|大于點Q9處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R9|的形狀。
[0526]當?shù)诙哥RL2的物體側表面至第四透鏡L4的圖像側表面中的每一個都具有如上所述的非球面形狀時,除了球面像差、場曲和彗形像差之外,還可以極好地校正畸變。
[0527]理想的是第一透鏡LI具有正彎月形狀。則變得可以制造超過例如180度的寬角度透鏡。當?shù)谝煌哥RLI是雙凹透鏡時,可以容易地增加第一透鏡LI的光焦度。因此,可以以容易地擴大視場角。然而,光線通過第一透鏡LI被急劇彎曲。因此,畸變的校正變得困難。進一步地,當物體側表面是凹面時,進入透鏡表面的周邊光線的入射角變大。因此,當光線進入所述表面時,反射損失變大。因此,周邊區(qū)域變暗。進一步地,當光線的入射角超過180度時,光線不能進入所述表面。因此,理想的是第一透鏡LI是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透鏡,以容易地校正畸變同時獲得寬視場角。
[0528]理想的是第二透鏡L2具有雙凹形狀。當?shù)诙哥RL2具有雙凹形狀時,變得可以容易地擴大視場角,并且容易地校正場曲、畸變和球面像差。當?shù)诙哥RL2具有雙凹形狀時,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可以小于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當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小于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的絕對值時,變得可以以極好的方式容易地校正場曲、彗形像差和球面像差。
[0529]第二透鏡L2可以具有包括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彎月形狀。當?shù)诙哥RL2具有包括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彎月形狀時,可以容易地減小透鏡系統(tǒng)在直徑方向上的尺寸,同時獲得寬視場角。
[0530]第二透鏡L2可以具有包括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平坦表面的平凹形狀。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容易地減小透鏡系統(tǒng)的尺寸,同時極好地校正場曲。
[0531]理想的是第三透鏡L3具有包括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彎月形狀。則可以極好地校正場曲和彗形像差。
[0532]第三透鏡L3可以具有包括在近軸區(qū)域中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極好地校正場曲和彗形像差。
[0533]理想的是第四透鏡L4具有包括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彎月形狀。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極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場曲。
[0534]第四透鏡L4可以具有包括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極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場曲。
[0535]理想的是第一透鏡LI的材料是玻璃。當成像鏡頭用于艱苦環(huán)境條件時,例如,在車載相機或監(jiān)視相機中使用時,布置在最靠近物體側的第一透鏡LI必需使用抵抗由于風和雨以及由于直射陽光產生的溫度變化而導致的表面劣化、和耐化學物(例如油和油脂以及洗滌劑)的材料。換句話說,材料必須高度耐水、耐天氣、耐酸、耐化學等。進一步地,在一些情況下,材料必需堅硬并且不容易破碎。如果第一透鏡LI的材料是玻璃,則可以滿足這些要求??蛇x地,透明陶瓷可以用作第一透鏡LI的材料。
[0536]第一透鏡LI的一個或兩個表面都可以是非球面的。當?shù)谝煌哥RLI是玻璃非球面透鏡時,可以更加極好地校正各種像差。
[0537]進一步地,保護裝置可以應用到第一透鏡LI的物體側表面以增加表面的強度、耐刮擦性和耐化學性。在這種情況下,第一透鏡LI的材料可以是塑料。保護裝置可以是硬膜或斥水涂層。
[0538]理想的是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和第四透鏡L4中的一個的材料,或所述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和第四透鏡L4中的任意多個透鏡的組合的材料是塑料。當所述材料是塑料時,可以以低成本和并輕質地構造透鏡系統(tǒng)。進一步地,當設置非球面表面時,可以精確地制造非球面形狀。因此,可以制造具有極好性能的透鏡。
[0539]理想的是第二透鏡L2的材料是聚烯烴。聚烯烴可以制造具有低吸水率、高透明度、低雙折射和大阿貝數(shù)的材料。當?shù)诙哥RL2的材料是聚烯烴時,可以制造由于吸水形狀變化小并且具有高透明度和低雙折射的透鏡。進一步地,因為可以制造具有大阿貝數(shù)的材料,因此可以抑制縱向色象差和橫向色像差的生成。進一步地,可以制造具有極好的分辨率性能的高度耐環(huán)境的透鏡。
[0540]理想的是第三透鏡L3的材料是聚碳酸酯。聚碳酸酯具有小阿貝數(shù)。當聚碳酸酯用在第三透鏡L3中時,可以極好地校正橫向色像差。
[0541]理想的是第四透鏡L4的材料是聚烯烴。聚烯烴可以制造具有低吸水率、高透明度、低雙折射和大阿貝數(shù)的材料。當?shù)谒耐哥RL4的材料是聚烯烴時,可以制造由于吸水形狀變化小并且具有高透明度和低雙折射的透鏡。進一步地,因為可以制造具有大阿貝數(shù)的材料,因此可以抑制縱向色象差和橫向色像差的生成。進一步地,可以制造具有極好的分辨率性能的高度耐環(huán)境的透鏡。
[0542]第二透鏡L2和第四透鏡L4的材料可以是丙烯酸。因為丙烯酸便宜,因此可以通過利用丙烯酸來降低透鏡系統(tǒng)的成本。
[0543]當塑性材料用在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和第四透鏡L4中的一個中時,其中顆粒小于光的波長的所謂納米復合材料可以用作所述材料。
[0544]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和第四透鏡L4中的一個的材料,或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和第四透鏡L4中的任意多個透鏡的組合的材料可以是玻璃。當材料是玻璃時,可以抑制由溫度變化所引起的性能的劣化。
[0545]理想的是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和第四透鏡L4中的至少一個的材料的玻璃轉變溫度(Tg)的高于或等于145°C,而高于或等于150°C是更加理想的。當使用高于或等于150°C的材料玻璃轉變溫度時,可以制造具有極好的耐熱特性的透鏡。
[0546]進一步地,移除紫外線至藍光的濾光器或移除紅外光的IR(紅外線)移除濾光器(cut filter)可以根據(jù)成像鏡頭I的使用目的插入透鏡系統(tǒng)與成像裝置5之間??蛇x地,可以將具有類似于上述濾光器的特性的特性的涂層涂覆到透鏡表面,或者吸收紫外線、藍光、紅外光等的材料可以用作透鏡中的一個的材料。
[0547]圖1示出了被假設為各種濾光器的光學構件PP布置在透鏡系統(tǒng)與成像裝置5之間的情況。代替地,各種濾光器可以布置在透鏡之間。可選地,可以將具有類似于各種濾光器的作用的作用的涂層涂覆到包括在成像鏡頭中的透鏡中的一個的透鏡表面。
[0548]這里,通過透鏡之間的有效直徑外側的光的光線可以成為雜散光,并達到像面。進一步地,雜散光可以成為鬼影(ghost)。因此,理想的是如有必要設置用于阻擋雜散光的光屏蔽裝置。可以例如通過將遮光涂料涂覆到透鏡在有效直徑之外的一部分或通過在所述一部分處提供不透明板狀構件來提供光屏蔽裝置??蛇x地,作為光屏蔽裝置的不透明板狀構件可以設置在將要成為雜散光的光線的光程中。可選地,用于阻擋雜散光的罩狀構件可以進一步設置在最靠近物體側透鏡的物體側。圖1示出了光屏蔽裝置11、12在有效直徑之外分別設置在第一透鏡LI的圖像側表面和第二透鏡L2的圖像側表面的示例。設置光屏蔽裝置的位置不局限于圖1中所示的示例。光屏蔽裝置可以布置在另一個透鏡上或布置在透鏡之間。
[0549]進一步地,諸如光圈的構件可以布置在透鏡之間從而以使相對照度在實際可接受范圍內的方式阻擋周邊光線。周邊光線是來自沒有在光軸Z上的物體點并通過光學系統(tǒng)的入射瞳孔的周邊部分的光線。當以此方式設置阻擋周邊光線的構件時,可以提高圖像形成區(qū)域的周邊部分中的圖像質量。進一步地,所述構件可以通過阻擋產生鬼影的光來減小鬼影。
[0550]在根據(jù)第一至第四實施例的成像鏡頭中,理想的是透鏡系統(tǒng)由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和第四透鏡L4僅4個透鏡構成。當透鏡系統(tǒng)僅由4個透鏡構成時,可以降低透鏡系統(tǒng)的成本。 [0551]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成像設備包括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成像鏡頭。因此,可以以小尺寸和低成本構造成像設備。進一步地,成像設備具有充分寬的視場角,并且可以通過利用成像裝置以高分辨率獲得的極好的圖像。
[0552]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至第四實施例的成像鏡頭可以包括其它實施例的結構中的至少一個,或其它實施例的理想結構中的至少一個。例如,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成像鏡頭可以包括第二實施例的結構,或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成像鏡頭可以包括被描述為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的理想結構。
[0553][成像鏡頭的數(shù)值示例]
[0554]接下來,將要描述本實用新型的成像鏡頭的數(shù)值示例。分別在圖4至圖31中顯示了示例I至示例28的成像鏡頭的透鏡橫截面。在圖4至圖31中,圖的左側是物體側,而圖的右側是圖像側。進一步地,還以類似于圖1和圖2的方式示出了布置在像面Sim上的孔徑光闌St、光學構件PP和成像裝置5。在每一個圖中,孔徑光闌St既不表示孔徑光闌St的形狀也不表不孔徑光闌St的尺寸,而使表不孔徑光闌St在光軸Z上的位置。在每一個
示例中,透鏡橫截面中的符號R1、Di(i=l,2,3,......)對應于接下來將要描述的透鏡數(shù)據(jù)
中的R1、Di。
[0555]表1至表28分別顯示了關于示例I至示例28的成像鏡頭的透鏡數(shù)據(jù)。在每一個表中,(A)顯示基本透鏡數(shù)據(jù),(B)顯示各種數(shù)據(jù),而(C)顯示非球面表面數(shù)據(jù)。
[0556]在基本透鏡數(shù)據(jù)中,列Si顯示第i(i=l,2,3,......)個表面的表面編號。最靠
近側組成元件的物體側表面是第一表面,并且表面編號朝向圖像側順序增加。列Ri顯示第i個表面的曲率半徑,而列Di顯示第i個表面與第(i+1)個表面之間在光軸Z上的距離。這里,當表面的形狀朝向物體側凸起時曲率半徑的符號為正,而當表面的形狀朝向圖像側
凸起時曲率半徑的符號為負。進一步地,列Ndj顯示第j(j=l,2,3,......)個光學元件關
于d線(波長是587.6nm)的折射率。最靠近物體側透鏡是第一光學元件,并且編號j朝向圖像側順序增加。列vdj顯示第j個光學元件關于d線的阿貝數(shù)。這里,基本透鏡數(shù)據(jù)包括孔徑光闌St和光學構件PP。在表面編號列中,對于對應于孔徑光闌St的表面還寫入項(St)。
[0557]在基本透鏡數(shù)據(jù),標記附于非球面表面的表面編號。基本透鏡數(shù)據(jù)顯示近軸曲率半徑的數(shù)值(中心處的曲率半徑)作為非球面表面的曲率半徑。非球面表面數(shù)據(jù)顯示非球面表面的表面編號和與各個非球面表面有關的非球面表面系數(shù)。在非球面表面數(shù)據(jù)中,“e-N”(η:整數(shù))表示“ΧΙΤ”,而“Ε+η”表示“Χ1^η”。這里,非球面表面系數(shù)是以下非球面公式中的系數(shù)KA、RBm(m=3,4,5,......20)的值:
[0558][Equationl]
[0559]Zd = ~^+ Σ RB111Yra,其中
I+J 1-KAXC2XY2 m
[0560]Zd:非球面表面的深度(從非球面表面上在高度Y處的點到與非球面表面的頂點接觸并垂直于光軸的平面的垂線的長度);
[0561]Y:高度(從光軸到透鏡表面的長度);
[0562]C:近軸曲率;和
[0563]KA, RBM:非球面表面系數(shù)(m=3,4,5,......20)。
[0564]在各種數(shù)據(jù)中,F(xiàn)n0.是F數(shù),和Bf (在空氣中)是在光軸Z上從最靠近圖像側透鏡的圖像側表面到像面Sim的距離(對應于后焦距,在空氣中的距離),和L(在空氣中)是在光軸Z上從第一透鏡LI的物體側表面到像面Sim的距離(后焦距部分是空氣中的距離),F(xiàn)是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Π第一透鏡LI的焦距,f2是第二透鏡L2的焦距,f3是第三透鏡L3的焦距,f34是第三透鏡L3和第四透鏡L4的組合焦距,以及fl23是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和第三透鏡L3的組合焦距。
[0565]表29和30 —起顯示對應于每一個示例的條件公式(1)-(20)的值。
[0566]作為每一個數(shù)值的單位,用于長度。然而,該單位僅是一個示例。因為可以通過按比例放大或縮小光學系統(tǒng),因此可以使用其它適當?shù)膯挝弧?br>
[0567]`
【權利要求】
1.一種成像鏡頭,由以下透鏡構成: 負的第一透鏡; 負的第二透鏡; 第三透鏡,所述第三透鏡為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和 第四透鏡,所述第四透鏡為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其中所述第一透鏡、所述第二透鏡、所述第三透鏡和所述第四透鏡從物體側順序地布置, 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I): . 2.25<vd2/vd3...(I),其中 vd2:第二透鏡的材料關于d線的阿貝數(shù);和 vd3:第三透鏡的材料關于d線的阿貝數(shù)。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 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4):2.25<vd2/vd3<2.8...(1-4)。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6):2.35<vd2 /vd3<2.6...(1-6)。
4.一種成像鏡頭,由以下透鏡構成: 負的第一透鏡; 負的第二透鏡; 第三透鏡,所述第三透鏡為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和 第四透鏡,所述第四透鏡為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其中所述第一透鏡、所述第二透鏡、所述第三透鏡和所述第四透鏡從物體側順序地布置, 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⑵:
.0.09〈Nd3-Nd2...(2),其中 Nd2:第二透鏡的材料關于d線的折射率;和 Nd3:第三透鏡的材料關于d線的折射率。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2-2):.0.09〈Nd3-Nd2〈0.16...(2-2)。
6.一種成像鏡頭,由以下透鏡構成: 負的第一透鏡; 負的第二透鏡; 第三透鏡,所述第三透鏡為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和 第四透鏡,所述第四透鏡為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其中所述第一透鏡、所述第二透鏡、所述第三透鏡和所述第四透鏡從物體側順序地布置, 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⑶:.8.0〈L / f<13.9...(8),其中
L:從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的頂點到像面的距離;和
f: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8-2):9.0〈L /f<13.5...(8-2)。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8-3):10<L /f<13...(8-3)。
9.一種成像鏡頭,由以下透鏡構成: 負的第一透鏡; 為雙凹形狀的負的第二透鏡; 第三透鏡,所述第三透鏡為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物體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和 第四透鏡,所述第四透鏡為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平凸形狀或具有朝向圖像側指向的凸面的正彎月形狀,其中所述第一透鏡、所述第二透鏡、所述第三透鏡和所述第四透鏡從物體側順序地布置, 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9):
1.0<Bf / f<3.0...(9),其中 Bf:從最靠近圖像側透鏡的圖像側表面的頂點到像面的距離(空氣中的距離);和 f: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9-2):1.5<Bf /f<2.5...(9-2)。
11.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9-3):1.7<Bf /f<2.3...(9-3)。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4、6或9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3): . 8<R1 / f<50...(13),其中 Rl: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和 f: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4、6或9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4): .2<R6 If...(14),其中 R6:第三透鏡的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和 f: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4、6或9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5):
.0.5<D3 / f<5.0...(15),其中 D3:第二透鏡的中心厚度;和 f: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4、6或9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6):
.0.1 ( (R1-R2) / (R1+R2)≤ 1.0...(16),其中 Rl: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和 R2:第一透鏡的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4、6或9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7): . 0.2<R1 / L<3.0...(17),其中 Rl: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和 L:從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的頂點到像面的距離。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4、6或9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8):
-1.0 ( (R5-R6) / (R5+R6) ( -0.1...(18),其中 R5:第三透鏡的物體側表面的曲率半徑;和 R6:第三透鏡的圖像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4、6或9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19):
-0.8<f / fl23<0.8...(19),其中 f: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和 f123: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和第三透鏡的組合焦距。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4、6或9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滿足以下條件公式(20):
I ≤ f34 / f ≤ 10...(20),其中 f34:第三透鏡和第四透鏡的組合焦距;和 f: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
20.根據(jù)權利要求1、4、6或9所述的成像鏡頭,其中構成第三透鏡的材料為聚碳酸酯。
21.—種成像設備,包括:根據(jù)權利要求1、4、6或9所述的成像鏡頭,所述成像鏡頭安裝在所述成像設備上。
【文檔編號】G02B13/18GK203519913SQ201290000468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4月28日
【發(fā)明者】淺見太郎 申請人:富士膠片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