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影劑收納體、顯影形成部和圖像形成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顯影劑收納體、顯影形成部和圖像形成裝置。近年來,要求顯影劑收納體到期更換時不沾手,為此,減小顯影劑收納體的開口部來進行應對,但是,在開口部附近,顯影劑的壓力增大,顯影劑凝集,產生各種問題。作為解決手段,本發(fā)明的顯影劑收納體具有收納調色劑(4)的調色劑收納部(31)、用于供給調色劑的調色劑供給口(39)、配置在供給口(39)的附近并通過旋轉動作來輸送調色劑的螺線體(36),在供給口(39)設置有與螺線體(36)的旋轉軸大致垂直的多個肋(58)。
【專利說明】顯影劑收納體、顯影形成部和圖像形成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打印機、FAX、復印機等電子圖片裝置中使用的顯影劑收納體、圖像形成部和具有它們的圖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電子圖片彩色記錄裝置這樣的圖像記錄裝置中,沿著介質輸送方向排列有與作為顯影劑的調色劑的各顏色對應的圖像形成部。在各圖像形成部中設有感光體等,對根據圖像信息而在感光體表面形成的靜電潛像進行顯像。圖像形成部由分別能夠相對于圖像形成裝置進行裝卸的顯影裝置和收納顯影劑的顯影劑收納體構成,在顯影劑收納體與顯影裝置之間,在圖像形成裝置中設有調色劑輸送路徑。顯影裝置在隔著與感光體鼓表面壓接的顯影輥而與感光體鼓相對的位置設有供給輥,從能夠相對于顯影裝置進行裝卸的顯影劑收納體的開口部經 由調色劑輸送路徑對顯影裝置供給顯影劑。
[0003]近年來,要求顯影劑收納體到期更換時不沾手,因此,減小顯影劑收納體的開口部,并且,在顯影劑收納體的外側設置通過滑動來開閉開口部的擋板(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
[0004]此外,已知減小開口部并且在外側具有通過滑動來開閉開口部的擋板的顯影劑收納體。
[0005]【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10-237588號公報(第9頁、圖7)
[0006]但是,在現有的結構中,顯影劑收納體內部的顯影劑被送入開口部,但是,由于開口部變小,因此,在開口部附近,顯影劑的壓力增大,顯影劑凝集。因此,凝集的顯影劑被送入顯影裝置,產生打印不良。并且,當凝集進一步加劇時,存在無法穩(wěn)定地從顯影劑收納體的開口部排出顯影劑的問題。
[0007]并且,在現有的顯影劑收納體中,有時引起調色劑的排出不良。
【發(fā)明內容】
[0008]本發(fā)明的顯影劑收納體的特征在于,該顯影劑收納體具有:收納部,其收納顯影劑;供給口,其用于供給所述顯影劑;以及輸送部件,其配置在所述供給口的附近,通過旋轉動作來輸送所述顯影劑,在所述供給口具有與所述輸送部件的旋轉軸大致垂直的多個縫。
[0009]根據本發(fā)明的顯影劑收納體,能夠通過輸送部件的旋轉動作,一邊輸送一邊化解凝集的顯影劑并立即排出,并且,能夠抑制調色劑的排出不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用于說明采用本發(fā)明的調色劑盒的實施方式I的打印機的要部結構的概略結構圖。
[0011]圖2是示意地示出實施方式I中的黑色(K)的顯影形成部、轉印輥、曝光裝置和已打印的記錄用紙的概略結構圖。
[0012]圖3是打開前罩的狀態(tài)的打印機的外觀立體圖。
[0013]圖4是調色劑盒保持單元保持的調色劑盒的外觀立體圖。
[0014]圖5是從與圖4不同的方向觀察調色劑盒保持單元保持的調色劑盒的外觀立體圖。
[0015]圖6是從斜上方觀察實施方式I中的調色劑盒的外觀立體圖。
[0016]圖7是從斜下方觀察實施方式I中的調色劑盒的外觀立體圖。
[0017]圖8是為了示出內部而去除一部分罩的狀態(tài)的調色劑盒的外觀立體圖。
[0018]圖9是實施方式I中的調色劑盒保持單元的外觀立體圖。
[0019]圖10是從與圖9不同的方向觀察實施方式I中的調色劑盒保持單元的外觀立體圖。
[0020]圖11是從斜上方觀察打印機主體內配設的驅動輸入齒輪與調色劑盒的齒輪嚙合的狀態(tài)的外觀立體圖。
[0021]圖12是實施方式I中的如圖8所示配設在調色劑盒的調色劑收納部中的螺線體的外觀立體圖。
[0022]圖13的(a)是從斜下方觀察實施方式I中的調色劑供給口打開的狀態(tài)的調色劑盒的外觀立體圖,(b)是(a)的箭頭根部的虛線包圍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0023]圖14的(a)是實施方式I中的調色劑盒的正視圖,(b)是從相同方向觀察(a)所示的F-F剖面的內部結構圖,(c)是(b)的箭頭根部的虛線包圍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0024]圖15的(a)是實施方式I中的調色劑盒的平面透視圖,(b)是(a)的箭頭根部的虛線包圍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0025]圖16的(a)是實施方式I中的作為實驗例的調色劑盒的平面透視圖,(b)是(a)的箭頭根部的虛線包圍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0026]圖17是實施方式I中的作為變形例I的螺線體的外觀立體圖。
[0027]圖18是實施方式I中的作為變形例2的調色劑盒的平面透視圖。
[0028]圖19是實施方式I中的作為變形例2的攪拌部件的外觀立體圖。
[0029]圖20是實施方式I中的作為變形例3的顯影形成部(其中,去除調色劑盒)的外觀立體圖。
[0030]圖21的(a)是從斜下方觀察比較例中的調色劑供給口打開的狀態(tài)的調色劑盒的外觀立體圖,(b)是(a)的箭頭根部的虛線包圍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0031]圖22的(a)是比較例中的調色劑盒的正視圖,(b)是從相同方向觀察(a)所示的G-G剖面的內部結構圖,(C)是(b)的箭頭根部的虛線包圍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0032]圖23的(a)是比較例中的調色劑盒的平面透視圖,(b)是(a)的箭頭根部的虛線包圍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0033]圖24的(a)是實施方式2中的調色劑盒的平面透視圖,(b)是該圖(a)的箭頭根部的虛線包圍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0034]圖25是實施方式2中的調色劑盒中配置的螺線體的外觀立體圖。
[0035]圖26的(a)是實施方式2中的作為變形例4的螺線體的外觀立體圖,(b)是其正視圖。[0036]圖27的(a)是實施方式2中的作為變形例5的螺線體的外觀立體圖,(b)是其正視圖。
[0037]圖28的(a)是實施方式2中的作為變形例6的螺線體的外觀立體圖,(b)是其正視圖。
[0038]標號說明
[0039]1:感光體;2:帶電棍;3:曝光裝直;4:調色劑;5:調色劑盒;5a 頭;6:顯影棍;7:顯影刮板;8:調色劑供給輥;9:清潔刮板;10:顯影裝置;11:轉印帶;12:轉印輥;13:記錄用紙;14:已轉印調色劑;15:用紙輸送路徑;16:用紙輸送棍;17:用紙輸送棍;18:用紙輸送棍;19:用紙輸送棍;20:供紙盒;21:堆積器(stacher) ;22:用紙送出部;23:顯影形成部;24:輸送帶單元;25:定影部;26:檢測部;27:調色劑輸送路徑;28:底部框架;29:前罩;30:頂部框架;31:調色劑收納部;32:定位端子;33:擋板;34a:齒輪;34b:齒輪;35:攪拌部件;36:螺線體;36a:攪拌部;36b:左螺線體部;36c:右螺線體部;37:驅動輸入齒輪;38:底部內周面;39:調色劑供給口 ;40:縫;41:調色劑盒保持單元;42:托架;43:導向件;44:定位部;45:插銷;46:接合部;48:拉手;49:把手;50:外周肋;52:限制槽部;56:擋板移動限制部;58:肋;100:打印機;100a:盒插拔部;100b:開口部;110:顯影部;111:廢棄調色劑收集部;112:調色劑貯藏部;123:顯影形成部;150:螺線體;151:攪拌部件;152:片材;205:調色劑盒;236:螺線體;236a:攪拌部;236b:左螺線體部;236c:右螺線體部;250:中央部;251:左半部;252:右半部;336:螺線體;436:螺線體;536:螺線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40]實施方式I
[0041]圖1是用于說明采用本發(fā)明的調色劑盒的實施方式I的打印機100的要部結構的概略結構圖。
[0042]在該圖中,作為圖像形成裝置的打印機100具有能夠打印黑色(K)、黃色(Y)、品紅(M)、青色(C)的4種顏色的作為彩色用電子圖片式打印機的結構。在底部框架28上形成具有用紙輸送輥16?19的大致S字狀的用紙輸送路徑15,在該用紙輸送路徑15的上游側端部配置有收納記錄用紙的供紙盒20,在下游側端部設有載置已打印的記錄用紙的堆積器21。
[0043]在用紙輸送路徑15上設有從供紙盒20送出記錄用紙的用紙送出部22、檢測記錄用紙的紙厚的檢測部26、通過靜電效應使被送出的記錄用紙附著在轉印帶11上進行輸送的輸送帶單元24以及使調色劑圖像定影在記錄用紙上的定影部25。
[0044]在夾持通過輸送帶單元24附著在轉印帶11上進行輸送的記錄用紙的位置,收納黑色(K)、黃色(Y)、品紅(M)、青色(C)的調色劑的顯影形成部23K、23Y、23M、23C (在不需要特意區(qū)分的情況下稱作顯影形成部23),從記錄用紙的輸送方向上游側起依次在打印機100主體上排列成一列。在本實施方式中,這些顯影形成部23K、23Y、23M、23C的結構相同,僅收納的調色劑的顏色不同,因此,這里,以黑色(K)的顯影形成部23K為例,下面說明其內部構造。另外,例如針對打印機100的顯影形成部23這樣的打印機100的各個結構要素,有時將除去該結構要素的部分稱作打印機100主體。
[0045]關于圖1中的X、Y、Z的各軸,記錄用紙通過顯影形成部23時的輸送方向取X軸,后述感光體I的旋轉軸方向取Y軸,與這兩個軸正交的方向取Z軸。并且,在后述其它圖中表不X、Y、Z的各軸的情況下,這些軸方向表不相同方向。S卩,各圖的X、Y、Z軸表不各圖的描繪部分構成圖1所示的打印機100時的配置方向。并且,這里,Z軸被配置成大致鉛直方向。
[0046]圖2是示意地示出黑色(K)的顯影形成部23K、轉印輥12、曝光裝置3和已打印的記錄用紙13的概略結構圖。
[0047]如該圖所示,顯影形成部23K具有以相對于打印機100主體裝卸自如的方式配置的顯影裝置IOK (在不需要特意區(qū)分的情況下稱作顯影裝置10)、作為顯影劑收納體的調色劑盒5K (在不需要特意區(qū)分的情況下稱作調色劑盒5)以及調色劑盒保持單元41K (在不需要特意區(qū)分的情況下稱作調色劑盒保持單元41)。
[0048]在顯影裝置10中,以能夠在箭頭方向上旋轉的方式配置有能夠在表面蓄積電荷且能夠通過曝光去除表面電荷的感光體I,在該感光體I的周圍,從其旋轉方向上游側起依次配設有以一定壓力與感光體I的表面接觸而供給電荷使其帶電的帶電輥2、對帶電的感光體I的表面照射基于例如LED頭等光源的光而形成靜電潛像的曝光裝置3。另外,該曝光裝置3配設在打印機100的主體側的頂部框架30 (圖1)上。
[0049]進而,配設有使形成靜電潛像的感光體I的表面附著規(guī)定的顏色(這里是黑色)的作為顯影劑的調色劑4而使其產生顯影的顯影部110、去除將感光體I上的調色劑顯影轉印到記錄用紙13上時殘留的轉印殘留調色劑而使其落下到廢棄調色劑收集部111中的清潔刮板9。因此,清潔刮板9由彈性體形成,被配置成其邊緣部以一定壓力與感光體I的表面接觸。另外,這些各裝置中使用的旋轉體從未圖示的驅動源經由齒輪等被傳遞動力而旋轉。
[0050]顯影部110具有貯藏從調色劑輸送路徑27排出的調色劑4的調色劑貯藏部112、顯影輥6、對該顯影輥6供給所貯藏的調色劑4的調色劑供給輥8、使顯影輥6上的調色劑4成為薄層的顯影刮板7,通過調色劑4對感光體I的表面上形成的靜電潛像進行顯像即顯影。
[0051]后述調色劑盒保持單元41以能夠插拔的方式保持用于收納調色劑4的調色劑盒5K,經由調色劑輸送路徑27將從在調色劑盒5K的下部形成的作為供給口的調色劑供給口39排出的調色劑4引導至調色劑貯藏部112。另外,這里,如后所述,調色劑盒保持單元41配設在打印機100主體上。
[0052]顯影輥6和調色劑供給輥8以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成以一定壓力抵接,分別在該圖所示的箭頭方向(相同方向)上旋轉。并且,如該圖所示,顯影刮板7和顯影輥6以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使得例如顯影刮板7的折曲部分以一定壓力與顯影輥6的周面接觸。另外,這些各裝置中使用的旋轉體從未圖示的驅動源經由齒輪等被傳遞動力而旋轉。
[0053]如圖1所示,在與上述4個顯影形成部23的各感光體I相對的位置,以隔著靜電吸引記錄用紙13 (圖2)進行輸送的轉印帶11壓接的狀態(tài),配設有分別由導電性橡膠等形成的轉印輥12。這些轉印輥12將感光體I上的調色劑顯影轉印到記錄用紙13 (圖2)上,但是,在該轉印時,施加用于使各感光體I的表面電位和與這些各感光體相對配置的各轉印棍12的表面電位具有電位差的電壓。
[0054]定影部25在內部具有加熱輥和支承輥,通過對轉印到記錄用紙13 (圖2)上的已轉印調色劑14進行加壓/加熱而定影。這里,定影后的記錄用紙13通過后級的用紙輸送輥18、19輸送到已打印記錄用紙的堆積器21。
[0055]這里,參照圖1、圖2對打印機100的打印動作的概略進行說明。
[0056]當打印起動后,打印機100通過圖1所示的用紙送出部22從供紙盒20送出記錄用紙13 (圖2),沿著用紙輸送路徑15向下游側輸送該記錄用紙。然后,在用紙輸送路徑的中途,利用檢測紙的厚度的檢測部26來檢測該記錄用紙13的紙厚,由輸送帶單元24進行輸送。在該輸送過程中,由顯影形成部23K、23Y、23M、23C單獨形成的調色劑圖像通過轉印棍12而依次重疊轉印到記錄用紙13 (圖2)的記錄面上,進而,通過定影部25對轉印到記錄面上的調色劑圖像進行定影后,向堆積器21輸送已打印的記錄用紙13。
[0057]此時,在顯影形成部23中,通過調色劑供給輥8將從調色劑盒5供給的調色劑4供給到顯影輥6,通過顯影刮板7使供給到顯影輥6的調色劑4成為均勻的厚度。然后,通過均勻的調色劑4對通過曝光裝置3形成在感光體I上的靜電潛像進行顯像即顯影。顯影的調色劑4通過轉印棍12以電氣的方式轉印到記錄介質13上。未轉印到記錄介質13上而殘留在感光體I表面的殘留調色劑4由清潔刮板9刮取,作為廢棄調色劑落下到廢棄調色劑收集部111內。
[0058]接著,對用于相對于打印機100插拔本實施方式的調色劑盒5的機構進行說明。
[0059]圖3是打開前罩29的狀態(tài)的打印機100的外觀立體圖,圖4、圖5是從不同方向觀察調色劑盒保持單元41保持的調色劑盒5的外觀立體圖,圖6是從斜上方觀察調色劑盒5的外觀立體圖,圖7是從斜下方觀察調色劑盒5的外觀立體圖,圖8是為了示出內部而去除一部分罩的狀態(tài)的調色劑盒5的外觀立體圖,圖9、圖10是從不同方向觀察調色劑盒保持單元41的外觀立體圖。
[0060]如圖1?圖3所示,調色劑盒保持單元41配置于在打印機100內排列的4個各顯影形成部23的顯影裝置10與調色劑盒5之間,固定地保持在打印機100主體上。在打印機100的正面上部,在朝向X軸方向的轉動軸中心,通過打印機100主體以能夠轉動的方式保持前罩29,該前罩29對打印機100主體的盒插拔部IOOa進行開閉。在該盒插拔部IOOa上形成有開口部100b,該開口部IOOb使調色劑盒保持單元41的端部向外側突出,用于使調色劑盒5進出。
[0061]在該圖3中,針對在X軸方向上排列的4個調色劑盒保持單元41中的調色劑盒保持單元41C示出已裝配調色劑盒5C的狀態(tài),針對調色劑盒保持單元41M示出正在插入調色劑盒5M的狀態(tài),針對調色劑盒保持單元41Y、41K示出取下調色劑盒5的狀態(tài)。
[0062]圖4、圖5示出如下狀態(tài):如圖3所示的調色劑盒保持單元41C那樣,在配置于打印機100主體的規(guī)定的位置的調色劑盒保持單元41上裝配有調色劑盒5。在該狀態(tài)下,調色劑盒保持單元41和調色劑盒5在打印機100主體內在Y軸方向上延伸,但是,以下,有時將該方向稱作長度方向。
[0063]如圖6、圖7和圖8所示,調色劑盒5具有收納調色劑4的作為收納部的調色劑收納部31、形成在調色劑收納部31的下部且用于供給調色劑的作為供給口的調色劑供給口
39、以能夠在調色劑盒5的長度方向上滑動的方式被保持且對調色劑供給口 39進行開閉的擋板33、通過設置在打印機100主體上的驅動輸入齒輪37 (參照圖11)進行定位的定位端子32、接受驅動并限制調色劑盒5自身產生的旋轉力的限制槽部52、能夠相對于調色劑盒保持單元41滑動移動的外周肋50、與驅動輸入齒輪37 (圖11)嚙合而承受驅動力的齒輪34a、34b、與齒輪34a —體旋轉而將調色劑4輸送到調色劑供給口 39的螺線體36、與齒輪34b 一體旋轉而攪拌調色劑4的攪拌部件35、用于把持調色劑盒5的把手49以及從打印機100主體拉出時使用的拉手48。另外,圖7示出擋板33關閉調色劑供給口 39的狀態(tài)。
[0064]這里,調色劑供給口 39被配置在調色劑盒5的長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如后所述,在該調色劑供給口 39上形成有肋58 (參照圖13的(b))。并且,調色劑盒5的外裝表面上顯示的箭頭5a表示調色劑盒5的插入方向。
[0065]另一方面,如圖9、圖10所示,在調色劑盒保持單元41上設有載置調色劑盒5的托架42、通過使在托架42上移動的調色劑盒5的外周肋50滑動而對其進行引導的導向件43、在插入調色劑盒5時通過與調色劑盒5的限制槽部52卡合來限制調色劑盒5的旋轉而限制其插入量的定位部44、在拉出調色劑盒5時用于關閉例如該擋板33的插銷45、在插入調色劑盒5時供擋板33抵接而限制擋板33此后向相同方向移動的擋板移動限制部56、以及用于將從調色劑盒5的調色劑供給口 39排出的調色劑4輸送到顯影裝置10的調色劑貯藏部112的作為顯影劑收容部的調色劑輸送路徑27。
[0066]在以上的結構中,對調色劑盒5相對于打印機100主體的插入動作進行說明。
[0067]如圖3所示,當打開打印機100的前罩29時,存在端部從開口部IOOb突出的4個調色劑盒保持單元41。操作者將調色劑盒5的箭頭5a (圖6)方向的前端部載置在托架42(圖9)上,使其沿著調色劑盒5的外周肋50 (圖6)插入導向件43中(圖9)。此時,例如圖7所示的調色劑盒5在圖9所示的調色劑盒保持單元41的托架42上朝向Y軸的負方向滑動。
[0068]在該裝配移動過程中,擋板33按下并越過由彈性部件形成的插銷45,與擋板移動限制部56抵接而被限制移動。因此,當進一步插入時,調色劑盒5主體與其對應地向相同方向移動,擋板33限制相同方向移動,因此,相對移動的擋板33開始打開關閉狀態(tài)的調色劑供給口 39 (圖8)。
[0069]當進一步插入時,還如圖11所示,調色劑盒5的定位端子32嵌入形成在驅動輸入齒輪37的旋轉軸中心部的嵌入孔(未圖示)中,同時,調色劑盒保持單元41的定位部44嵌入槽部52中并與其抵接,調色劑盒5被定位在調色劑盒保持單元41上。此時,驅動輸入齒輪37與齒輪34a、34b嚙合。
[0070]此時,插銷45消除被按下的撓曲,與擋板33的后端部和形成在調色劑盒5主體上的未圖示的插銷卡合部卡合,限制擋板33和調色劑盒5主體向Y軸的正方向移動。即,進行調色劑盒5的防脫。另外,有時將調色劑供給口 39 (圖8)打開狀態(tài)的插入位置稱作裝配位置。
[0071]接著,進一步對調色劑盒5的結構進行說明。
[0072]圖12是如圖8所示配設在調色劑盒5的調色劑收納部31中的作為輸送部件的螺線體36的外觀立體圖。如該圖所示,螺線體36構成為,要部關于在長度方向的中央部垂直相交的假想平面大致面對稱,在中央部沿長度方向延伸的攪拌部36a沿著與螺線體36的外徑同徑的假想圓筒曲面形成,從其兩端部連續(xù)形成有分別形成為螺線體狀的作為輸送部的左螺線體部36b和右螺線體部36c。因此,左螺線體部36b和右螺線體部36c的卷繞方向彼此相反。攪拌部36a呈桿狀(棒狀)的形狀。
[0073]該螺線體36在如圖8所示配置在調色劑收納部31內的規(guī)定的位置時,左螺線體部36b的端部固定在齒輪34a上,其攪拌部36a在形成于調色劑收納部31下部的長度方向大致中央部的調色劑供給口 39的上側與其相對,沿著調色劑收納部31下部的截面形成為圓弧狀的底部內周面38 (參照圖14的(c))接近或接觸,并且與齒輪34a—體旋轉。此時的螺線體36的旋轉軸方向與調色劑盒5的長度方向(Y軸方向)一致。
[0074]因此,當與齒輪34a嚙合的驅動輸入齒輪37在規(guī)定的方向上旋轉時,螺線體36在調色劑收納部31內向箭頭A方向(圖12)旋轉,使位于附近的調色劑4朝向中央部,即,使左螺線體部36b朝向Y軸正方向,使右螺線體部36c朝向Y軸負方向,分別向調色劑供給口39進行輸送。這里,該螺線體36例如是作為金屬性線材的SUS304-WPB。
[0075]圖13的(a)是從斜下方觀察調色劑供給口 39打開狀態(tài)的調色劑盒5的外觀立體圖,該圖的(b)是該圖的(a)的箭頭根部的虛線包圍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14的(a)是調色劑盒5的正視圖,該圖的(b )是從相同方向觀察該圖的(a)所示的F-F剖面的內部結構圖,該圖的(C)是該圖的(b)的箭頭根部的虛線包圍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15的(a)是調色劑盒5的平面透視圖,該圖的(b)是該圖的(a)的箭頭根部的虛線包圍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0076]調色劑供給口 39配置在調色劑盒5的長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其開口 39a(圖14的(c))如圖13、圖15所示,形成為沿著長度方向的長方形,并且,如圖14的(c)所示,形成為具有從調色劑收納部31的底部內周面38到與調色劑盒保持單元41 (圖9)接合的接合部46的深度。該調色劑供給口 39在其底部內周面38側形成有在長度方向上以規(guī)定的間隔配備的多個肋58。如圖14的(c)所示,各肋58的內部側沿著調色劑收納部31的底部內周面38形成為與螺線體36的旋轉軸垂直。由此,在各肋58之間,以規(guī)定的間隔在旋轉軸方向上形成多個與旋轉軸垂直延伸的縫40。
[0077]該縫40的沿著底部內周面38的開口形成為長方形,如圖15的(b)所示,當設螺線體36的旋轉軸方向的縫寬(短邊)為LI,和與螺線體36的旋轉軸垂直的面相交的邊(圓弧狀的長邊)的長度為L2時,考慮肋58的配置以使L1〈L2,例如,優(yōu)選在短邊LI為4_?6mm、長邊L2為IOmm?15mm的范圍內進行設定。并且,優(yōu)選將肋58在螺線體36的旋轉軸方向上的寬度d設定為Imm?2mm。在調色劑收納部31內的與縫40相對的位置形成攪拌部36a,作為輸送部的左螺線體部36b和右螺線體部36c沒有設置在與縫40相對的位置。在以上的結構中,主要參照圖2、8、13?15對調色劑4從調色劑盒5內的調色劑收納部31經由調色劑供給口 39被引導到與顯影裝置10的調色劑貯藏部112 (圖2)連接的調色劑輸送路徑27的動作進行說明。
[0078]例如,如圖14的(b)所示,填充在調色劑盒5的調色劑收納部31中的調色劑4通過在箭頭C方向上旋轉的攪拌部件35的旋轉動作而送入螺線體36側。例如,如圖8所示,被送入螺線體36中的調色劑4通過在箭頭A方向上旋轉的螺線體36的左螺線體部36b和右螺線體部36c,從兩側朝向中央部的調色劑供給口 39輸送。該情況下的調色劑4的移動方向是螺線體36的旋轉軸方向。
[0079]由于調色劑供給口 39朝向下方向,因此,通過螺線體36輸送到調色劑供給口 39的調色劑4以及調色劑供給口 39附近的調色劑4借助于調色劑4的自重和左右的螺線體部36b、36c的輸送力而送入調色劑供給口 39中。并且,未由于自重而送入調色劑供給口 39中的調色劑4通過攪拌部36a而向螺線體36的旋轉方向移動。攪拌部36a通過變更調色劑4的輸送方向來攪拌調色劑4,進而通過接近調色劑收納部31的內周面或與其摩擦并進行旋轉,將移動的調色劑4送入調色劑供給口 39偵U。
[0080]當繼續(xù)通過螺線體36將調色劑4輸送到調色劑供給口 39時,在調色劑供給口 39聚集必要程度以上的調色劑4,調色劑4自身的壓力增大,調色劑4的一部分凝集,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設置肋58來防止調色劑4的凝集。
[0081]S卩,這里,如圖14的(C)、圖15的(b)所示,由于肋58沿著調色劑收納部31的內周面形成在與接近或接觸的攪拌部36a正交的方向上,因此,攪拌部36a在旋轉著將調色劑4送入調色劑供給口 39中時,以與肋58接近或接觸的方式移動,化解凝集的調色劑并將其從縫40送入調色劑供給口 39側。如圖2所示,送入調色劑供給口 39中的調色劑通過調色劑輸送路徑27收納在顯影裝置10的調色劑貯藏部112中。如上所述,通過在調色劑盒5的調色劑供給口 39處化解調色劑4,能夠穩(wěn)定地對顯影裝置10供給化解后的調色劑4。
[0082]這里,作為比較例1,對調色劑供給口 39存在與螺線體36的旋轉軸平行設置的平行肋961的調色劑盒905的情況進行說明。
[0083]圖21的(a)是從斜下方觀察調色劑供給口 39打開的狀態(tài)的調色劑盒905的外觀立體圖,該圖的(b)是該圖的(a)的箭頭根部的虛線包圍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22的(a)是調色劑盒905的正視圖,該圖的(b)是從相同方向觀察該圖的(a)所示的G-G剖面的內部結構圖,該圖的(C)是該圖的(b)的箭頭根部的虛線包圍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23的(a)是調色劑盒905的平面透視圖,該圖的(b)是該圖的(a)的箭頭根部的虛線包圍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0084]在該比較例I中,螺線體36的結構是與所述實施方式I的螺線體相同的形狀,關于在調色劑供給口 39中形成的肋,除了肋58以外,與螺線體36的旋轉軸平行設置的平行肋961垂直交叉而形成為格子狀。這樣,當具有平行肋961時,通過圖23所示的左螺線體部36b和右螺線體部36c而在螺線體36的旋轉軸方向上移動的調色劑中的在該平行肋961上移動的調色劑增加,因此,相對于調色劑的旋轉軸方向移動,視為調色劑供給口 39減小。
[0085]由此,妨礙借助于調色劑4的自重和左右螺線體部36b、36c的輸送力來供給調色劑4,向調色劑供給口 39附近移動的調色劑的壓力容易增加。因此,使調色劑4的凝集加速。
[0086]進而,攪拌部36a向調色劑供給口 39送出調色劑4,但是,當具有平行肋61時,供給細孔940在螺線體36的旋轉方向上的打開長度縮短,攪拌部36a旋轉一次送出的調色劑4的量減少。并且,與攪拌部36a在肋58摩擦的調色劑4被推出到各肋58之間而送出到調色劑輸送路徑27,但是,在具有平行肋61的情況下,由于各肋58之間的間隙減小,因此,一次推出的調色劑量減少。
[0087]因此,調色劑供給口 39的肋58以與旋轉軸垂直的方式在螺線體36的旋轉軸方向上以規(guī)定的間隔形成多個,配備成各肋58之間的縫的短邊LI與長邊(圓弧狀)L2的關系成為L1〈L2。由此,能夠積極地將通過螺線體36送入的調色劑4送出到調色劑供給口 39,能夠減輕由于調色劑4的壓力增大而引起的調色劑4的凝集。
[0088]另一方面,作為實驗例,對在調色劑供給口 39中設置傾斜的肋958的調色劑盒1005的情況進行說明。圖16的(a)是調色劑盒1005的平面透視圖,該圖的(b)是該圖的(a)的箭頭根部的虛線包圍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0089]在該實驗例中,螺線體36的結構是與所述實施方式I的螺線體相同的形狀,在調色劑供給口 39中形成的肋958沿著調色劑收納部31的底部內周面38 (圖14的(c))形成,并且,形成為以中央部為界相對于螺線體36的圓周方向B彼此向相反方向傾斜(這里為±10° )。
[0090]該情況下,與肋958不傾斜的情況相比,調色劑供給口 39的肋958與攪拌部36a的接觸距離增大,因此,能夠增加通過螺線體36的旋轉動作而實現的可一次化解的調色劑4的量,但是,由于相對于調色劑供給口 39的大小的肋958專用的區(qū)域增大,因此,調色劑供給量反而減少。
[0091]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調色劑供給口 39中形成的肋958的內部側沿著調色劑收納部31的底部內周面38 (圖14的(c))形成,并且形成為以中央部為界相對于螺線體36的圓周方向B彼此向相反方向傾斜的情況下,設該傾斜角為±5°以內,更加優(yōu)選為±2°以內。如果是該范圍,則通過實驗可確認將調色劑凝集抑制到沒有問題的程度。
[0092]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螺線體36為將金屬性線材形成為螺線狀的例子,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例如,如圖17中作為變形例I示出的作為輸送部件的螺線體150那樣,也可以通過基于樹脂等的成形材料而形成為螺釘狀。
[0093]并且,如圖18、圖19中作為變形例2示出的攪拌部件151那樣,在不是通過螺線體36而是能夠通過片材152將調色劑4輸送到調色劑供給口 39的攪拌部件151中,也能夠得到同樣的效果,該片材152在其旋轉軸方向的調色劑供給口 39附近以外,相對于旋轉軸具有規(guī)定的角度。這里,片材152具有撓性,例如是厚度為0.1mm的聚酯薄膜。
[0094]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使調色劑盒保持單元41與顯影裝置10分開而固定在打印機100主體上,經由調色劑盒保持單元41的調色劑輸送路徑27將調色劑導入顯影裝置10中,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圖20中作為變形例3示出的顯影形成部123(其中,去除調色劑盒5)那樣,除了調色劑輸送路徑27以外,將調色劑盒保持單元的功能直接配設在顯影裝置的上部,一體構成這些部件。
[0095]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打印機,由于能夠在調色劑供給口處化解凝集調色齊U,因此,能夠避免由于凝集的調色劑而導致的打印不良,并且,能夠穩(wěn)定地維持調色劑盒的調色劑供給能力。并且,由于能夠始終對顯影裝置供給化解后的調色劑,因此能夠實現高畫質。進而,能夠化解調色劑盒內的調色劑,由此,能夠減少在調色劑盒到期時殘留在調色劑收納部內的調色劑,因此,能夠極力消除最后無法用完調色劑那樣的浪費,經濟方面優(yōu)良。
[0096]實施方式2
[0097]圖24的(a)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打印機中采用的調色劑盒205的平面透視圖,該圖的(b)是該圖的(a)的箭頭根部的虛線包圍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25是調色劑盒205中配置的螺線體236的外觀立體圖。
[0098]采用該調色劑盒205的打印機與所述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I的打印機100的不同之處在于螺線體236的形狀。因此,關于采用該調色劑盒205的打印機,對與所述實施方式I的打印機100 (圖1)相同的部分標注相同標號,或者,省略附圖并省略說明,重點說明不同之處。另外,除了螺線體236以外,本實施方式的打印機的要部結構與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I的打印機100的要部結構相同,因此,根據需要而參照圖1?圖15。
[0099]這里,螺線體236構成為,要部關于在長度方向的中央部垂直相交的假想平面大致面對稱,在中央部形成有彎曲成 < 字狀并沿長度方向延伸的攪拌部236a,從其兩端部連續(xù)形成有分別形成為螺線體狀的左螺線體部236b和右螺線體部236c。因此,左螺線體部236b和右螺線體部236c的卷繞方向彼此相反。
[0100]如圖24的(b)所示,螺線體236的攪拌部236a例如成為如下形狀:左半部251與右半部252在中點250處,在相對于旋轉方向(箭頭A方向)突出的方向上彎曲成 < 字狀并交叉,左半部251與左螺線體部236b的左連接部236d相對于在與螺線體236的外徑同徑的假想圓筒上與該左連接部236d相切的切平面中與螺線體236的旋轉軸平行的線彎曲規(guī)定的傾斜角度,這里是10°,同樣,在右半部252與右螺線體部236c的右連接部236e處同樣彎曲10。。
[0101]進而,攪拌部236a的左半部251和右半部252成為沿著與螺線體236的外徑同徑的假想圓筒曲面彎曲的形狀。因此,螺線體236構成為,包含攪拌部236a的中點250在內,要部關于與該旋轉軸垂直交叉的假想平面大致面對稱。另外,這里將傾斜角度設定為10°,但是不限于此,只要是10°以內即可。
[0102]在以上的結構中,對本實施方式的調色劑盒205的動作進行說明。
[0103]與圖14的(b)所示的實施方式I的情況同樣,填充在調色劑盒205的調色劑收納部31中的調色劑4通過在箭頭C方向上旋轉的攪拌部件35的旋轉動作而送入螺線體236偵U。例如如圖25所示,送入螺線體236中的調色劑4通過在箭頭A方向上旋轉的螺線體236的左螺線體部236b和右螺線體部236c朝向調色劑供給口 39輸送。該情況下的調色劑4的移動方向是螺線體236的旋轉軸方向。
[0104]由于調色劑供給口 39朝向下方向,因此,通過螺線體236輸送到調色劑供給口 39的調色劑4以及調色劑供給口 39附近的調色劑4借助于調色劑4的自重和左右的螺線體部236b、236c的輸送力而送入調色劑供給口 39中。并且,未由于自重而送入調色劑供給口39中的調色劑4通過攪拌部236a而向從螺線體236的旋轉方向左右偏移傾斜角10°的箭頭D方向移動。攪拌部236a通過變更調色劑4的輸送方向來攪拌調色劑4,進而,通過接近調色劑收納部31的內周面或與其摩擦并進行旋轉,將移動的調色劑4送入調色劑供給口39側。
[0105]當繼續(xù)通過螺線體236將調色劑4輸送到調色劑供給口 39時,在調色劑供給口 39聚集必要程度以上的調色劑4,調色劑4自身的壓力增大,調色劑4的一部分凝集,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設置肋58來防止調色劑4的凝集。
[0106]即,這里,如圖14的(C)、圖15的(b)所示,由于肋58沿著調色劑收納部31的內周面形成在與接近或接觸的攪拌部236a近似正交的方向(這里為80° )上,因此,攪拌部236a在旋轉著將調色劑4送入調色劑供給口 39中時,以與肋58接近或接觸的方式移動,化解凝集的調色劑并將其從縫40送入調色劑供給口 39側。如圖2所示,送入調色劑供給口 39中的調色劑通過調色劑輸送路徑27收納在顯影裝置10的調色劑貯藏部112 (圖2)中。如上所述,通過在調色劑盒205的調色劑供給口 39處化解調色劑4,能夠穩(wěn)定地對顯影裝置10供給化解后的調色劑4。
[0107]進而,這里,如圖24的(b)所示,由于攪拌部236a的左半部251和右半部252相對于螺線體236的圓周方向(箭頭B方向)分別向相反方向傾斜規(guī)定的角度(這里為10° ),因此,與不傾斜的情況相比,調色劑供給口 131的肋58與攪拌部236a的接觸距離增大,因此,能夠增加通過螺線體236的旋轉動作而實現的可一次化解的調色劑4的量。另外,這里將傾斜角設定為10°,但是不限于此,只要是10°以內即可。只要在該范圍內,則通過實驗即可確認能夠將調色劑凝集抑制到沒有問題的程度。
[0108]并且,在攪拌部236a接近肋58或者與其摩擦并進行旋轉時,能夠使在各肋58上移動的調色劑4落入肋58之間的縫40中,因此,供給效率優(yōu)良,能夠增加可一次供給的調色劑量。
[0109]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5所示,攪拌部236a的左右半部251、252成為在中點250處在相對于旋轉方向(箭頭A方向)突出的方向上彎曲成〈字狀并交叉的形狀,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例如如圖26的(a)、(b)中作為變形例4示出的螺線體336的攪拌部336a那樣,左右半部251、252也可以是在相對于旋轉方向(箭頭A方向)拉入的方向上彎曲成<字狀并交叉的形狀。該情況下,也能夠使傾斜角度為10°以內。
[0110]并且,如圖27的(a)、(b)中作為變形例5示出的螺線體436那樣,也可以構成為攪拌部436a全體例如以傾斜角5°向一方傾斜,并且,如圖28的(a)、(b)中作為變形例6示出的螺線體536那樣,也可以構成為攪拌部536a全體例如以傾斜角5°向另一方傾斜。
[0111]另外,這里的傾斜角例如是與左螺線體部之間的左連接部相對于在與螺線體的外徑同徑的假想圓筒上與該左連接部相切的切平面中與螺線體的旋轉軸平行的線所成的角度,進而,攪拌部沿著與螺線體的外徑同徑的假想圓筒曲面形成。并且,這里將傾斜角設定為5。,但是不限于此,只要是5°以內即可。只要在該范圍內,則通過實驗即可確認能夠將調色劑凝集抑制到沒有問題的程度。
[0112]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打印機,如上所述使螺線體的攪拌部傾斜規(guī)定的傾斜角度,因此,與實施方式I的情況相比,能夠提高化解凝集調色劑的能力以及調色劑供給性能,除了實現高畫質以外,還能夠避免由于調色劑供給不足而導致的留白打印等。并且,通過提高調色劑供給性能,調色劑滯留在調色劑盒內的時間縮短,能夠減少在調色劑供給口附近產生的調色劑4的壓力增加而延遲調色劑4的凝集本身,因此,能夠確保經時穩(wěn)定的打印品質。
[0113]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以彩色電子圖片打印機為例說明了本發(fā)明,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此,還能夠應用于利用電子圖片方式在記錄材料上形成圖像的復印機、傳真機、MFP等圖像形成裝置。并且,對彩色打印機進行了說明,但是,也可以是單色打印機。
【權利要求】
1.一種顯影劑收納體,其特征在于,該顯影劑收納體具有: 收納部,其收納顯影劑; 供給口,其用于供給所述顯影劑;以及 輸送部件,其配置在所述收納部內,通過旋轉動作向所述供給口輸送所述顯影劑, 所述供給口具有相對于所述輸送部件的旋轉軸呈85度?95度的角度的多個縫。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影劑收納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縫由多個肋形成,所述多個肋沿著所述收納部的內壁面相對于所述旋轉軸呈85度?95度的角度,在所述旋轉軸的方向上以規(guī)定的間隔形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影劑收納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輸送部件在進行旋轉動作的過程中與所述肋接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影劑收納體,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狀態(tài)下,所述輸送部件位于所述縫的上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影劑收納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縫形成在所述收納部的底部。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影劑收納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輸送部件具有在旋轉軸的方向上輸送所述顯影劑的輸送部以及在旋轉方向上攪拌所述顯影劑的攪拌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顯影劑收納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攪拌部與所述供給口相對地配置。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顯影劑收納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攪拌部相對于所述肋進行接近/離開動作。
9.根據權利要求6?8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顯影劑收納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輸送部呈螺線體狀。
10.根據權利要求6?9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顯影劑收納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攪拌部的形狀是棒狀。
11.根據權利要求6?10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顯影劑收納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輸送部配置在所述收納部的不與所述縫相對的位置。
12.一種顯影形成部,其特征在于,該顯影形成部具有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影劑收納體。
13.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圖像形成裝置具有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影劑收納體。
【文檔編號】G03G15/08GK103969993SQ201310706015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28日
【發(fā)明者】小田幸良 申請人:日本沖信息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