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內窺鏡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和具有該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的內窺鏡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709574閱讀:285來源:國知局
內窺鏡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和具有該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的內窺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以提供實現(xiàn)部件數(shù)量的削減和機構的單元化、有助于簡化組裝工序和降低制造成本、有助于提高分解修理時等的再調整等的作業(yè)性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為目的,這樣的內窺鏡(1)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30)具有:棒部件(54),其在插入部(8)的長度方向上延伸設置,在長度方向表面形成有螺紋部;板部件(52),其與棒部件的長度方向平行設置,在大致直角方向上彎曲的兩端貫穿插入棒部件;調整片(55),其與棒部件的螺紋部螺合;引導部件(53),其與棒部件和板部件平行配置,在插入部的長度方向上分別設有供長條部件(32)穿過的誘導路(53xb)以及對調整片進行引導的引導面(53xa);以及止轉部件(51),其抑制棒部件相對于引導部件以長度方向為軸進行旋轉,引導部件以不與引導面平行的至少一個面被調整片和板部件夾持的方式被固定。
【專利說明】內窺鏡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和具有該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的內窺鏡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在用于對內窺鏡的彎曲部進行彎曲操作的彎曲操作機構中用于設定內窺鏡的最大彎曲角度的機構、即用于調整彎曲操作線或鏈條的移動量、移動范圍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和具有該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的內窺鏡。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的軟性內窺鏡普遍由細長的插入部和與該插入部的基端部連結的操作部構成。插入部構成為從基端側起依次連結具有撓性的細長的撓性管部、彎曲部、前端結構部。在操作部中配設有用于對彎曲部進行彎曲操作的彎曲操作旋鈕。該彎曲操作旋鈕與配設在操作部內部的彎曲操作機構連結。即,在彎曲操作旋鈕上一體安裝有旋轉軸,在該旋轉軸上一體形成有旋轉輪(鏈輪)。而且,在該旋轉輪上卷繞有鏈條等長條部件,進而,在該長條部件(鏈條等)的兩端經(jīng)由連結部件連接有彎曲操作線。而且,彎曲操作線貫穿插入配置在插入部的內部,在彎曲操作機構與彎曲部之間連續(xù)設置。根據(jù)這種結構,當對彎曲操作旋鈕進行正反旋轉操作時,經(jīng)由彎曲操作機構對鏈條和操作線進行往返牽引驅動,實現(xiàn)彎曲部的彎曲操作。
[0003]并且,在現(xiàn)有的軟性內窺鏡中,根據(jù)用途,彎曲角度的設定按照各機型而不同,所以,在設置在內窺鏡的操作部內部的彎曲操作機構中,設有用于按照各機型調整長條部件的移動量和移動范圍并限制彎曲部的最大彎曲角度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
[0004]彎曲角度調整機構構成為具有限制彎曲操作線或連結部件的移動的擋塊部件、使該擋塊部件的位置沿著操作線的移動方向移動來進行位置調整的螺紋部件、固定在操作部的固定部上并將擋塊位置調整用螺紋部件支承為旋轉自如的支承部件、以及對連結部件的移動進行引導的分隔壁等各結構部件。
[0005]根據(jù)這種結構,通過擋塊部件限制連結部件的移動,由此限制彎曲部的最大彎曲角度,并且,通過螺紋部件使擋塊部件在操作線的移動方向上移動并進行定位,由此能夠設定彎曲部的彎曲角度。
[0006]關于現(xiàn)有的內窺鏡的彎曲操作機構中的這種彎曲角度調整機構,以往例如通過日本特開2000-051146號公報、日本特開2007-054452號公報、日本特開平09-238895號公報、日本特開2000-051148號公報、日本特開平10-276966號公報等公開了各種結構,并且實現(xiàn)了各種實用化。
[0007]但是,現(xiàn)有的內窺鏡的彎曲操作機構中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由各種各樣的部件構成,在制造組裝和分解修理等時,與調整相關聯(lián)的部件容易散落,存在制造時的調整作業(yè)和分解修理時的再調整作業(yè)花費勞力和時間的問題點。
[0008]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內窺鏡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和具有該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的內窺鏡:重新研究部件數(shù)量較多且在組裝時容易散落的現(xiàn)有構造,實現(xiàn)部件數(shù)量的削減和機構的一體化構造(單元化),能夠有助于簡化制造時的組裝工序和降低制造成本,同時,能夠有助于提高分解修理時的再調整等的作業(yè)性。


【發(fā)明內容】

[0009]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0]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一個方式的內窺鏡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設置在彎曲操作機構中,用于調整彎曲部的最大彎曲角度,該彎曲操作機構通過使安裝在操作者把持并操作的操作部中設置的旋轉軸上的旋鈕旋轉,使安裝在所述旋轉軸上的旋轉輪旋轉,使與從插入部前端的所述彎曲部延伸出的線連接并卷繞在所述旋轉輪上的長條部件往返移動,使所述彎曲部運動,其中,所述彎曲角度調整機構具有:棒部件,其在所述插入部的長度方向上延伸設置,在長度方向表面形成有螺紋部;板部件,其與所述棒部件的長度方向平行設置,在大致直角方向上彎曲的兩端貫穿插入所述棒部件;調整片,其與所述棒部件的所述螺紋部螺合;引導部件,其與所述棒部件和所述板部件平行配置,在所述插入部的長度方向上分別設有供所述長條部件穿過的誘導路以及對所述調整片進行引導的引導面;以及止轉部件,其抑制所述棒部件相對于所述引導部件以長度方向為軸進行旋轉,所述引導部件以所述引導部件中的不與所述引導面平行的至少一個面被所述調整片和所述板部件夾持的方式被固定。
[0011]并且,本發(fā)明的一個方式的具有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的內窺鏡在操作者把持并操作的所述操作部的內部配設有所述彎曲角度調整機構。
[0012]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提供如下的內窺鏡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和具有該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的內窺鏡:重新研究部件數(shù)量較多且在組裝時容易散落的現(xiàn)有構造,實現(xiàn)部件數(shù)量的削減和機構的一體化構造(單元化),能夠有助于簡化制造時的組裝工序等和降低制造成本,同時,能夠有助于提高分解修理時等的再調整等的作業(yè)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示出應用了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的內窺鏡的整體結構的概略結構圖。
[0014]圖2是示出圖1的內窺鏡中的操作部的內部結構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
[0015]圖3是從圖2的箭頭[3]方向觀察的情況下的內部結構的矢量圖。
[0016]圖4是從圖2的箭頭[4]方向觀察的情況下的內部結構的矢量圖。
[0017]圖5是取出圖1的內窺鏡的操作部的主框架并示出其一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立體圖。
[0018]圖6是示出在圖5的主框架上安裝了彎曲操作機構的結構部件的一部分后的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放大立體圖。
[0019]圖7是示出圖1的內窺鏡的操作部的彎曲操作機構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
[0020]圖8是取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的主要結構部件并示出的主要部分放大分解立體圖。
[0021]圖9是示出組裝了圖8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的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放大組裝立體圖,是示出從圖8的箭頭[9]方向觀察的狀況的圖。
[0022]圖10是示出組裝了圖8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的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放大組裝立體圖,是示出從圖8的箭頭[10]方向觀察的狀況的圖。
[0023]圖11是放大示出圖9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圖,是主要示出鏈條和連結部件的連結構造的圖。
[0024]圖12是圖8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中圖10所示的一側的平面圖。
[0025]圖13是沿著圖12的[13]-[13]線的剖視圖。
[0026]圖14是放大示出圖13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是示出將調整軸插入引導塊中的中途的狀態(tài)的圖。
[0027]圖15是放大示出圖13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是示出將調整軸安裝在引導塊的規(guī)定位置的狀態(tài)的圖。
[0028]圖16是示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的第I變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
[0029]圖17是示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的第2變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
[0030]圖18是示出應用了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的內窺鏡中的后筒(7.卜'f V )的形狀的主要部分概概略立體圖。
[0031]圖19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的第3變形例的剖視圖。
[0032]圖20是放大示出圖19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的結構部件中的引導塊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立體圖。
[0033]圖21是示出將軸承板和兩個調整軸組入引導板中并利用固定銷固定在圖20的引導塊上的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放大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下面,根據(jù)圖示的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說明。
[0035]另外,在以下說明所使用的各圖中,設各結構要素為附圖上能夠識別的程度的大小,所以,有時按照各結構要素而以不同比例尺示出。因此,在本發(fā)明中,這些附圖所記載的結構要素的數(shù)量、結構要素的形狀、結構要素的大小的比率和各結構要素的相對位置關系不限于圖示方式。
[0036]首先,對應用了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的內窺鏡的整體結構和該內窺鏡的彎曲操作機構的概略結構進行簡單說明。
[0037]圖1是示出應用了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的內窺鏡的整體結構的概略結構圖。圖2是示出圖1的內窺鏡中的操作部的內部結構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圖3是從圖2的箭頭[3]方向觀察的情況下的內部結構的矢量圖。圖4是從圖2的箭頭[4]方向觀察的情況下的內部結構的矢量圖。另外,在圖3、圖4中,為了圖示內部結構而省略外裝部件的圖示。圖5是取出圖1的內窺鏡的操作部的主框架并示出其一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立體圖。圖6是示出在圖5的主框架上安裝了彎曲操作機構的結構部件的一部分后的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放大立體圖。圖7是示出圖1的內窺鏡的操作部的彎曲操作機構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
[0038]應用了本實施方式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的內窺鏡I主要由插入到體腔內的細長的插入部2、連續(xù)設置在該插入部2的基端側的操作部3、基端部連結在該操作部3的一側面上的通用軟線4、配設在該通用軟線4的前端部的連接器5、彎曲操作機構30以及其中包含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等構成。另外,本內窺鏡I經(jīng)由連接器5而與未圖示的光源裝置、視頻處理器等控制裝置連接,構成為作為內窺鏡系統(tǒng)進行工作。
[0039]插入部2構成為從前端起依次連結硬質的前端結構部6、彎曲部7、具有撓性的細長形狀的撓性管部8。另外,彎曲部7構成為能夠通過彎曲操作機構30(詳細結構后述)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這4個方向上分別進行彎曲操作,通過組合這4個方向的彎曲操作,能夠在任意方向上進行彎曲操作。
[0040]在前端結構部6的前端面配設有物鏡、照明透鏡、洗滌噴嘴、處置器械通道開口等。并且,在前端結構部6的內部,除了攝像元件和電氣基板等電氣部件等以及從攝像元件延伸出的影像纜線等以外,還配設有與上述洗滌噴嘴連結的送氣管路、送水管路等、對照明透鏡供給照明光的光導纖維等等(未圖示)。而且,影像纜線、光導纖維貫穿插入到插入部2、操作部3和通用軟線4內且連續(xù)設置到連接器5為止。并且,送氣管路、送水管路貫穿插入到插入部2內,經(jīng)由設置在操作部3中的送氣送水氣缸和通用軟線4連續(xù)設置到連接器5為止。
[0041]另外,設前端結構部6的外表面和內部結構為與現(xiàn)有的一般形式的內窺鏡相同的結構,省略其詳細說明和圖示。
[0042]操作部3由外裝殼體14、把持部殼體15等殼體部件以水密的方式形成。插入部2的基端部從把持部殼體15的一端部起連續(xù)設置,但是,在其接縫部分設有用于抑制插入部2的撓性管部8急劇屈曲的由彈性橡膠部件等構成的防折部16。
[0043]在操作部3的外裝殼體14上,用于對插入部2的彎曲部7進行彎曲操作的多個彎曲操作旋鈕22以旋轉自如的方式與作為軸部件的支軸34 (參照圖2、圖5、圖6)同軸配設(詳細結構后述)。多個彎曲操作旋鈕22與配設在操作部3的內部、即外裝殼體14和把持部殼體15的內部的彎曲操作機構30 (參照圖2)機械連接。
[0044]并且,在操作部3的外裝殼體14的外表面上,設有各種操作部件,例如多個用于對視頻處理器等周邊設備進行遠程操作的開關類20。進而,在把持部殼體15的外表面設有用于導入未圖示的處置器械等的處置器械導入口 23。該處置器械導入口 23與內部的處置器械通道連通。處置器械通道在插入部2的內部貫穿插入到前端結構部6的處置器械通道開口為止。
[0045]如圖2所示,在操作部3的內部配設有彎曲操作機構30。該彎曲操作機構30是如下的機構單元:用于通過對安裝在操作者把持并操作的操作部3中設置的作為旋轉軸的支軸34上的彎曲操作旋鈕22進行旋轉,使安裝在支軸34上的作為旋轉輪的鏈輪33旋轉,使與從插入部2的前端的彎曲部7延伸出的彎曲操作線35連接并卷繞在鏈輪33上的作為長條部件的鏈條32往返移動,從而使彎曲部7運動。
[0046]彎曲操作機構30的各結構部件固定在主框架31上,該主框架31配設在操作部3的內部。該主框架31例如是由圖5所示的階梯構造或未圖示的板構造構成的構造體,例如由對鋁進行注塑成型的而得到的壓鑄件等金屬部件等形成。而且,該主框架31螺紋緊固固定在外裝殼體14、把持部殼體15的內部。
[0047]彎曲操作機構30由能夠使彎曲部7向左右方向進行彎曲操作的左右彎曲操作機構30A和能夠使彎曲部7向上下方向進行彎曲操作的上下彎曲操作機構30B等構成。這里,如圖7所示,在主框架31的上表面隔著下側鏈條罩38A配置有左右彎曲操作機構30A。并且,在左右彎曲操作機構30A的上側隔著分隔板37配置有上下彎曲操作機構30B。而且,在上下彎曲操作機構30B的上表面配置有上側鏈條罩38B。另外,左右彎曲操作機構30A和上下彎曲操作機構30B由大致相同的結構構成。
[0048]彎曲操作機構30(30A、30B)的各結構單元例如構成為,除了鏈條32 (32A、32B)、鏈輪33 (33A、33B)、支軸34、筒狀體36 (36A、36B)、彎曲操作線35、筒狀體36 (36A、36B)、分隔板37、鏈條罩38(38A、38B)等結構部件以外,還具有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等。
[0049]支軸34的下端植設在主框架31上(參照圖5、圖6),另一方面,支軸34的上端貫通分隔板37、上側鏈條罩38B并突出到外裝殼體14的外部。
[0050]鏈條罩38例如使用金屬或樹脂制的薄板狀部件形成,如圖7所示,在與鏈條32的行進部分對應的位置,以分別覆蓋2個鏈條32A、32B的上下表面的方式在規(guī)定部位分別配置2個鏈條罩38。另外,通過使用薄板狀部件作為鏈條罩38,實現(xiàn)了輕量化。
[0051]在支軸34的外周面上以旋轉自如的方式配置有左右筒狀體36A,在該左右筒狀體36A的外周面上以旋轉自如的方式配置有上下筒狀體36B。該情況下,左右筒狀體36A、上下筒狀體36B分別獨立地旋轉自如。而且,在左右筒狀體36A的上端固定設置有左右彎曲操作旋鈕22A,在上下筒狀體36B的上端固定設置有上下彎曲操作旋鈕22B。進而,在支軸34的下端以分別能夠旋轉的方式配設有2個鏈輪33,即,左右彎曲操作機構30A的左右鏈輪33A位于下側,上下彎曲操作機構30B的上下鏈輪33B位于上側。該情況下,左右鏈輪33A固定設置在內側的左右筒狀體36A的下端。并且,上下鏈輪33B固定設置在外側的上下筒狀體36B的下端(參照圖7 ;在圖6中,作為標號33,僅圖示一個鏈輪)。S卩,沿著支軸34(旋轉軸)的長度方向設置多個鏈輪33(旋轉輪),并且,在各鏈輪33(旋轉輪)上分別卷繞有與彎曲操作線35連接的各鏈條32 (長條部件)。根據(jù)該結構,左右鏈輪33A經(jīng)由左右筒狀體36A而與左右彎曲操作旋鈕22A連結,上下鏈輪33B經(jīng)由上下筒狀體36B而與上下彎曲操作旋鈕22B連結。
[0052]在左右鏈輪33A上嚙合有左右鏈條32A,在上下鏈輪33B上嚙合有上下鏈條32B。這里,設有按壓部(38a、38b ;參照圖7),該按壓部(38a、38b)用于抑制各鏈輪33A、33B在支軸34的軸方向上移動并將其位置限制在支軸34上的規(guī)定位置,并且抑制各鏈條32A、32B卷入各鏈輪33A、33B中。
[0053]該按壓部(38a、38b)是以將鏈條罩38的規(guī)定的一個部位折曲的形式一體形成的部位。即,在與左右鏈輪33A的下表面?zhèn)葘χ玫南聜孺湕l罩38A的規(guī)定部位、即相對于支軸34更靠近插入部2的部位形成有第I按壓部38a。并且,在與上下鏈輪33B的上表面?zhèn)葘χ玫纳蟼孺湕l罩38B的規(guī)定部位、即相對于支軸34更靠近插入部2的部位形成有第2按壓部 38b ο
[0054]進而,如圖2所示,為了形成用于抑制2個鏈條32向側方突出并吸收彎曲操作時產(chǎn)生的2個鏈條32的松弛的空間部139,在分隔板37的側緣部形成有側壁部位39。該側壁部位39例如通過樹脂嵌件成型(Outsert molding)等與分隔板37 —體形成。
[0055]并且,如圖2、圖7所示,在2個鏈輪33的外周部,用于抑制2個鏈條32脫落的罩部件40螺紋緊固固定在主框架31上。在該罩部件40上螺紋緊固固定有內插著2個筒狀體36的筒部40a(圖2中未圖示。僅在圖7中圖示)。
[0056]在各鏈條32B的端部固定設置有連結部件41。在該連結部件41上連續(xù)設置有貫穿插入到插入部2中的彎曲操作線35的基端部。該彎曲操作線35的前端部固定在插入部2的彎曲部7的前端部位(未圖示)。彎曲操作線35是通過捻合多個線而制作的,使用具有柔軟性的捻合線。
[0057]彎曲操作線35在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詳細結構后述)的引導塊53(后述)的前端部附近貫穿插入到蛇管61 (參照圖2)中后,向插入部2側延伸。該蛇管61由具有設定為比彎曲操作線35的直徑稍大的內徑的管狀部件構成,嵌合固定在設于主框架31的蛇管固定部31a上。該蛇管固定部31a是與主框架31 —體形成的部位,是構成為能夠彈性把持蛇管61的外徑部的部位。該蛇管61是發(fā)揮抑制由于彎曲操作而松弛的彎曲操作線35的紊亂的作用的結構部件。
[0058]根據(jù)這種結構,當對左右彎曲操作旋鈕22A進行旋轉操作時,該旋轉經(jīng)由左右筒狀體36A傳遞到左右鏈輪33A,該左右鏈輪33A與左右彎曲操作旋鈕22A —起向相同方向旋轉。而且,當左右鏈輪33A旋轉時,與此相伴,對左右鏈條32A進行行進驅動,伴隨該左右鏈條32A的行進對經(jīng)由連結部件41連結的彎曲操作線35進行牽引驅動,由此,對彎曲部7向左右方向中的任意一個方向進行彎曲操作。
[0059]與此同樣地,當對上下彎曲操作旋鈕22B進行旋轉操作時,該旋轉經(jīng)由上下筒狀體36B傳遞到上下鏈輪33B,該上下鏈輪33B與上下彎曲操作旋鈕22B —起旋轉。而且,當上下鏈輪33B旋轉時,與此相伴,對上下鏈條32B進行行進驅動,伴隨該上下鏈條32B的行進對經(jīng)由連結部件41連結的彎曲操作線35進行牽引驅動,由此,對彎曲部7向上下方向中的任意一個方向進行彎曲操作。
[0060]另外,在外裝殼體14的前端部位形成有與把持部殼體15的后端部嵌合的環(huán)狀的嵌合凹部14a。而且,把持部殼體15的后端部嵌入到外裝殼體14的嵌合凹部14a中,在其端面和內表面與外裝殼體14的嵌合凹部14a抵接的狀態(tài)下連結。這里,在把持部殼體15的后端部與外裝殼體14的嵌合凹部14a的抵接部安裝有O形環(huán)44。該O形環(huán)44是對外裝殼體14與把持部殼體15的抵接部位進行水密密封的單元。
[0061]另一方面,連結部件41與彎曲操作線35的連結部成為如下結構。即,如圖2所示(另外也參照圖11),在連結部件41的后端部形成有與鏈條32的末端連結的連結部41a。
[0062]并且,在連結部件41上設有以能夠卡定脫落的方式卡定彎曲操作線35的基端部的線卡定部41b。在該線卡定部41b中形成有在連結部件41的一側面具有開口的卡合空間41ba。在該卡合空間41ba中,沿著彎曲操作線35的軸方向并列設置有朝向內側突出設置的多個卡合凸部41c(圖11)。這里,如圖11所示,在卡合空間41ba內沿著彎曲操作線35的軸方向連續(xù)設置多個圓形槽41d,由此,通過相鄰圓形槽41d之間的連續(xù)設置部分形成這些卡合凸部41c。
[0063]并且,在連結部件41的另一側面(卡合空間41ba的底面)形成有沿著彎曲操作線35的軸方向延伸設置的長孔41e、以及朝向與連結部件41的軸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外方突出并且朝向基端側突出的大致爪形狀的凸部41f。這里,長孔41e形成在靠近與鏈條32連結的連結部41a的部位,設定為具有比卡合空間41ba的寬度窄的寬度。并且,凸部41f形成在比長孔41e更靠近與彎曲操作線35連結的連結部側。另外,構成為通過使該凸部41f與后述擋塊55的凹部55a抵接并卡合,限制連結部件41向彎曲操作線35的軸方向移動(詳細后述)。
[0064]利用錫焊、釬焊等或鉚接等固定手段,在彎曲操作線35的基端部固定設置鼓形狀的卡定部件45。將當該卡定部件45插入到多個圓形槽41d中的任意一方中時,該卡定部件45與多個卡合凸部41c中的對應的一方卡合。通過成為該狀態(tài),卡定部件45卡合固定在卡合空間41ba內。這樣,彎曲操作線35經(jīng)由連結部件41而與鏈條32連結。該情況下,通過將卡定部件45插入到多個圓形槽41d中的某一方中,能夠進行軸方向上的彎曲操作線35的固定位置的調整。另外,如圖2所示,通過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的引導塊53和形成在主框架31上的引導壁31b,引導連結部件41向軸方向移動。
[0065]接著,下面使用圖8?圖15對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的詳細結構進行說明。圖8是取出本實施方式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的主要結構部件并示出的主要部分放大分解立體圖。圖9、圖10是示出組裝了圖8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的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放大組裝立體圖。其中,圖9是示出從圖8的箭頭[9]方向觀察的狀況的圖。圖10是示出從圖8的箭頭[10]方向觀察的狀況的圖。圖11是放大示出圖9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圖,是主要示出鏈條和連結部件的連結構造的圖。圖12是本實施方式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中圖10所示的一側的平面圖。圖13是沿著圖12的[13]-[13]線的剖視圖。圖14、圖15是放大示出圖13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其中,圖14示出將調整軸插入引導塊中的中途的狀態(tài)。圖15示出將調整軸安裝在引導塊的規(guī)定位置的狀態(tài)。
[0066]如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設置在操作部3的內部,是用于設定彎曲部7朝向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這4個方向的各自的最大彎曲角度的機構單元。該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例如螺紋緊固固定在主框架31上。
[0067]如圖8?圖13所示,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的詳細結構主要由螺釘緊固件51、軸承板52、引導塊53、2個調整軸54、2個擋塊55等構成。
[0068]引導塊53是如下的引導部件:具有被調整軸54 (棒部件)和軸承板52 (后述;板部件)夾持并固定的部分,與調整軸54 (棒部件)和軸承板52 (板部件)平行配置,在插入部2的軸方向(長度方向)上設置對擋塊55 (調整片)的位置進行誘導的誘導路即引導面(后述)。
[0069]弓丨導塊53形成為具有第I引導部53e和第2引導部53f。第I引導部53e是如下部位:具有配設2個調整軸54的空間,引導分別螺合配置在各調整軸54上的2個擋塊55向軸方向移動,并且限制各擋塊55繞軸旋轉。并且,第2引導部53f是引導2個連結部件41向軸方向移動、并且限制各連結部件41繞軸旋轉和側方偏移的部位。這里,調整軸54設置成在插入部2的軸方向(長度方向)上延伸,是在長度方向表面形成有螺紋部的棒部件。并且,擋塊55是與調整軸54 (棒部件)的螺紋部(后述螺旋狀槽)螺合并在該螺紋部中被定位的調整片。
[0070]進一步詳述時,第I引導部53e以覆蓋2個調整軸54的螺紋槽部即螺旋狀槽的外緣的方式,形成為三面由壁面形成且一面具有開口的大致箱型形狀。在該開口部位形成有后述2個槽部53x。另一方面,第2引導部53f形成為大致板形狀,并且成為一部分具有壁面(參照后述標號53h)的大致箱狀,在其一個表面形成有以上述2個槽部53x連續(xù)的形式延伸的槽部。這里,第I引導部53e中覆蓋調整軸54的螺旋狀槽的三個壁面作為引導擋塊55向軸方向移動的引導面發(fā)揮功能。該情況下,特別是將第I引導部53e的底面作為引導面53xa (參照圖13)。并且,在第2引導部53f中,2個槽部53x是鏈條32和連結部件41的行進面,成為連結部件41和鏈條32用的引導面即引導面53xb(參照圖12)。即,在引導塊53 (引導部件)上一體設置有供各鏈條32 (長條部件)分別穿過的多個引導面即引導面53xa、53xb(誘導路)。
[0071]而且,在引導塊53的中段部位、即相當于第I引導部53e和第2引導部53f的部位,以覆蓋后述2個槽部53x的兩側緣部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壁部53h(參照圖12)。該壁部53h朝向與引導塊53的軸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形成有上述2個槽部53x的表面?zhèn)韧怀鲈O置。
[0072]并且,在第I引導部53e的中段部位的兩側緣部突出設置有扣合部53a,該扣合部53a向與上述壁部53h的突出設置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該扣合部53a是為了使引導塊53和軸承板52(后述)彈性結合并一體化而設置的作為固定單元發(fā)揮功能的部位。由此,發(fā)揮限制擋塊55相對于引導塊53的引導面(2個槽部53x)在垂直方向上移動的作用。即,通過扣合部53a使引導塊53與螺紋緊固固定在主框架31上的軸承板52 —體化。于是,限制隔著調整軸54 —體配設在軸承板52上的擋塊55相對于引導塊53的引導面(2個槽部53x)在垂直方向上移動。這里,軸承板52是如下的板部件:與調整軸54(棒部件)的軸方向(長度方向)平行設置,兩端在大致直角方向上彎曲而形成,在該兩端中貫穿插入有調整軸54(棒部件)并將其樞軸支承為旋轉自如。另外,引導塊53通過使用具有彈性的原材料、例如聚縮醛等樹脂原材料等的一體成型而形成。在引導塊53中,如上所述,從基端側到前端側形成有2個槽部53x。這2個槽部53x用于配設2個鏈條32和與各鏈條32連續(xù)設置的2個連結部件41,引導這些鏈條32、連結部件41按照彎曲操作旋鈕22的彎曲操作進行移動。
[0073]S卩,在第I引導部53e中,以分別獨立且相互平行的方式配設有2個調整軸54。因此,在第I引導部53e中形成有用于配設2個調整軸54并引導2個擋塊55向軸方向移動的2個槽部53x。這2個槽部53x形成為在第2引導部53f中作為用于引導2個連結部件41在軸方向上移動的槽部而連續(xù)設置。即,從第I引導部53e的基端側到第2引導部53f的前端側一體地連續(xù)形成2個槽部53x。
[0074]在第I引導部53e中,在中段部位形成有對軸承板52的一端側折曲部52c進行定位固定的壁面53c,在靠近基端的部位形成有嵌入固定軸承板52的另一端側折曲部52b的凹狀部53b。在凹狀部53b中貫穿設置有朝向軸方向開口且供調整軸54的另一端貫穿插入的貫通孔53bb。該貫通孔53bb形成于在軸方向上與軸承板52的另一端側折曲部52b的貫通孔52e—致的位置。并且,在壁面53c中同樣貫穿設置有朝向軸方向開口且供調整軸54貫穿插入的貫通孔53d。貫通孔53d形成于在軸方向上與軸承板52的一端側折曲部52c的貫通孔52d —致的位置。
[0075]當成為在引導塊53的內部的規(guī)定部位配設了 2個調整軸54的狀態(tài)時,2個調整軸54大致平行地配設。在該狀態(tài)下,在夾持在2個調整軸54之間的部位,在軸方向上延伸設置有從引導面53xa、53xb起在垂直方向上豎立的壁部53g。如上所述,在引導塊53的第I引導部53e中具有配設2個調整軸54的空間,在將各調整軸54配置在規(guī)定部位時,在位于軸承板52(板部件)的兩端折曲且相面對的部分之間(一端側折曲部52c與另一端側折曲部52b之間)的區(qū)域的大致全長范圍內設有螺旋狀槽(螺紋部)。由此,調整軸54的螺旋狀槽構成為保護大致全部區(qū)域不受外部影響,由此,不用擔心調整軸54的螺旋狀槽受到損傷等。并且,擋塊55在三面中引導軸方向的移動,所以能夠確保沒有晃動且順暢的移動。
[0076]這樣,引導塊53成為用于同時引導兩個鏈條32的行進的一體構造。該情況下,弓丨導2個擋塊55和2個連結部件41向軸方向移動的引導面53xa、53xb成為利用形成有引導塊53的壁面的形狀。
[0077]另一方面,沿著引導塊53的兩側緣配設有鏈條罩38。該情況下,兩個鏈條罩38A、38B以夾入圖12所示的兩側緣部53i的方式配設在引導塊53的前端側。另一方面,在引導塊53的中段部位,兩個鏈條罩38A、38B沿著形成在兩側緣的壁部53g的各內壁53j配設。另一方面,在引導塊53的基端側,兩個鏈條罩38A、38B以夾入圖12所示的兩側緣部53k的方式配設。這樣,鏈條罩38設置在引導塊53(引導部件)中的多個引導面53xa、53xb(誘導路)的附近,作為抑制鏈條32 (長條部件)在該鏈條32 (長條部件)的軸方向(長度方向)以外的方向上移動的限制部件發(fā)揮功能。
[0078]根據(jù)這種配置結構,配設在引導塊53周邊部附近的鏈條罩38被配置在適當位置,并且被定位限制成在引導塊53的前端部附近部位和基端部附近部位不會朝向內側撓曲、并且在中段部位不會朝向外側撓曲、在各個部位不會產(chǎn)生位置偏移。
[0079]軸承板52是將2個調整軸54的各兩端部樞軸支承為轉動自如的支承部件。軸承板52例如通過金屬制板部件等的折曲加工或金屬塊等的切削加工等而形成。S卩,軸承板52形成為整體具有通道形狀(-字狀、C字狀)的截面,在另一端側折曲部52b中貫穿設置有將2個調整軸54的各一端支承為旋轉自如的2個貫通孔52e,在一端側折曲部52c中貫穿設置有將2個調整軸54的各另一端附近支承為旋轉自如的2個貫通孔52d。并且,在軸承板52的平板部52f的一側緣部形成有在與該平板部52f平行的方向上朝向外方突出的2個突出設置部52h。在這2個突出設置部52h中分別形成有貫通孔52aa,該貫通孔52aa用于貫穿插入將該軸承板52螺紋緊固固定在主框架31的規(guī)定的固定部位時的螺釘52a。進而,在軸承板52的平板部52f貫穿設置有螺紋孔52g,該螺紋孔52g貫穿插入有用于在靠近前端的部位固定保持螺釘緊固件51的螺釘51a。這里,螺釘緊固件51是抑制調整軸54 (棒部件)相對于引導塊53 (引導部件)以軸方向(長度方向)為軸進行旋轉的止轉部件。
[0080]這樣,形成在軸承板52上的螺釘貫穿插入用的2個貫通孔52aa和螺紋孔52g全部形成在同一面上。根據(jù)該結構,三個螺釘(51a、52a)的插入方向全部成為同一方向。該結構在有助于改善組裝性的方面下了工夫。并且,如上所述,軸承板52形成為整體具有通道形狀(-字狀、C字狀)的截面。通過設為這種形狀,能夠利用一個部件支承調整軸54的兩端,并且,有助于提高調整軸54的軸方向的平行度等定位精度。
[0081 ] 調整軸54是用于通過調整擋塊55的位置來調整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這4個方向各自的最大彎曲角度的軸狀部件。因此,該調整軸54構成為在軸部外周面的大致整周范圍內形成有由螺旋狀槽構成的螺紋槽部,在前端側的一端部具有形成有用于使軸部旋轉的調整用十字槽54aa(參照圖13等)的頭部54a。以在軸承板52的一端側折曲部52c的貫通孔52d中將頭部54a的起始部分樞軸支承為旋轉自如、在軸承板52的另一端側折曲部52b的貫通孔52e中將另一端部樞軸支承為旋轉自如的狀態(tài)安裝調整軸54。
[0082]擋塊55具有與調整軸54的螺旋狀槽螺合的內螺紋部,在與螺旋狀槽螺合的狀態(tài)下組入形成在引導塊53的第I引導部53e上的2個槽部53x的內部。該狀態(tài)下,通過包含引導面53xa的壁面引導擋塊55朝向軸方向移動。而且,當調整軸54旋轉時,擋塊55在調整軸54的軸方向上進退。并且,在擋塊55上形成有供連結部件41的凸部41f抵接并卡合的凹部55a。
[0083]螺釘緊固件51是為了限制調整軸54的旋轉并將擋塊55定位在規(guī)定位置而設置的。螺釘緊固件51整體的截面由大致L字形狀構成,其短臂部的前端部分進一步向內側折曲而形成前端折曲部51b。螺釘緊固件51例如通過金屬制板部件等的折曲加工或金屬塊等的切削加工等而形成。如上所述,螺釘緊固件51通過螺釘51a螺紋緊固固定在軸承板52上。此時,通過使螺釘緊固件51的前端折曲部51b與調整軸54的頭部54a的調整用十字槽54aa卡合,來限制調整軸54的旋轉。該情況下,調整用十字槽54aa能夠每隔旋轉角度90度(1/4旋轉)而固定在前端折曲部51b上。另外,在調整軸54進行擋塊55的位置調整時,調整軸54的旋轉角度90度左右不會大幅影響彎曲角度的調整。并且,在圖13?圖15中省略螺釘緊固件51的圖示。
[0084]并且,在引導塊53中,為了抑制安裝在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上且處于組裝狀態(tài)的調整軸54脫落,如圖14、圖15所示,在成為調整軸54的插入口的部位、即在引導塊53上安裝了軸承板52時與軸承板52的一端側折曲部52c的貫通孔52d對置的區(qū)域中,在第2引導部53f的一個平面(相對于形成有2個槽部53x的面成為背面?zhèn)鹊拿?上形成有在與該平面垂直的方向上朝向外方突出的凸狀部53y。如圖13?圖15所示,該凸狀部53y形成為在其截面中在引導塊53的前端側、即靠近第2引導部53f的部位具有斜面,另一方面,引導塊53的基端側、即靠近第I引導部53f的部位、也就是與所安裝的調整軸54的頭部54a對置的面由具有與引導塊53的軸方向垂直的平面的壁面形成。
[0085]并且,凸狀部53y的高度尺寸H(參照圖14)即突出量如下設定。即,設定為在調整軸54配置在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中的正規(guī)位置的狀態(tài)下,比調整軸54的頭部54a的外周緣部的下緣位置更高地突出。這里,調整軸54的正規(guī)位置是指,在調整軸54的兩端被軸承板52的兩端折曲部的貫通孔52d、52e支承為旋轉自如的狀態(tài)下,該調整軸54組入該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中時的位置。
[0086]如上所述,引導塊53由具有彈性的原材料形成。因此,在組裝本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時,在使調整軸54貫穿插入到引導塊53的貫通孔53d和軸承板52的貫通孔52d中之后,使調整軸54的端部以旋轉自如的方式與引導塊53的貫通孔53bb和軸承板52的貫通孔52e卡合。由此,調整軸54的兩端通過引導塊53和軸承板52樞軸支承為旋轉自如。該情況下,在成為調整軸54完全樞軸支承在規(guī)定位置的狀態(tài)之前的階段,調整軸54的頭部54a的外周緣部與上述凸狀部53y抵接,阻礙調整軸54在軸方向上朝向插入方向移動。這里,由于引導塊53自身具有彈性,所以,如果直接向軸方向推入調整軸54,則引導塊53的凸狀部彈性變形,使調整軸54的頭部54a穿過。由此,能夠將調整軸54配設在規(guī)定的正規(guī)位置(圖15所示的位置)。另一方面,在調整軸54位于圖15所示的正規(guī)位置的狀態(tài)下、且未通過螺釘緊固件51固定調整軸54的狀態(tài)下,調整軸54成為能夠在軸方向上移動的狀態(tài)。但是,在本實施方式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中,由于在引導塊53上設有凸狀部53y,所以,調整軸54即使移動到頭部54a的外周緣部與凸狀部53y抵接的位置,也不會進一步在軸方向上朝向脫落方向移動。因此,根據(jù)該結構,凸狀部53y成為發(fā)揮抑制調整軸54的脫落、并且抑制由于脫落而引起的螺旋狀槽的損傷等的作用的部位。
[0087]如上所述構成的本實施方式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大致如下那樣組裝。首先,在引導塊53上安裝軸承板52。為此,使軸承板52的一端側折曲部52c與引導塊53的壁面53c抵接,使軸承板52的另一端側折曲部52b嵌入引導塊53的凹狀部53b中。
[0088]在該狀態(tài)下,使調整軸54的另一端部經(jīng)由軸承板52的一端側折曲部52c的貫通孔52d貫穿插入到引導塊53的壁面53c的貫通孔53d中。接著,推入調整軸54以使該調整軸54的螺旋狀部收納在引導塊53的槽部內。此時,使擋塊55與調整軸54的螺旋狀部螺合。擋塊55在軸承板52的另一端側折曲部52b與一端側折曲部52c之間配設在引導塊53的槽部內。然后,使調整軸54的另一端部經(jīng)由引導塊53的凹狀部53b的貫通孔53bb而與軸承板52的另一端側折曲部52b的貫通孔52e卡合。
[0089]在插入該調整軸54時,調整軸54的頭部54a與引導塊53的凸狀部53y抵接,暫時阻礙調整軸54朝向軸方向的插入。這里,由于引導塊53形成為具有彈性,所以,如果直接在軸方向上推入調整軸54,則頭部54a沿著引導塊53的凸狀部53y的斜面倚上該斜面并使該凸狀部53y的配設部分朝向下方撓曲,使該凸狀部53y從調整軸54的行進方向上退避。因此,能夠無障礙地在軸方向上插入調整軸54。這樣,調整軸54被樞軸支承為在其兩端部附近部位相對于軸承板52旋轉自如。另外,分別在引導塊53的2個槽部中各配設一個調整軸54。此時,2個調整軸54與引導塊53的2個槽部平行配置。在該狀態(tài)下,以在調整軸54與支承該調整軸54的兩端的軸承板52之間夾持引導塊53的一部分的狀態(tài)進行配置。由此,本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作為一個單元而成為一體構造。
[0090]這樣,關于將軸承板52、引導塊53、調整軸54 —體化而得到的結構單元,例如在將十字螺絲刀等工具貼合在調整用十字槽54aa中使調整軸54進行正反旋轉時,擋塊55被引導面53xa引導并在軸方向上進退移動。
[0091]應用本實施方式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的內窺鏡根據(jù)用途和種類,應該設定的最大彎曲角度分別不同。因此,在該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中,通過將上述擋塊55在調整軸54上的位置設定在規(guī)定位置,規(guī)定了各內窺鏡中的最大彎曲角度。
[0092]在通過上述單元適當設定了調整軸54上的擋塊55的位置后,使螺釘緊固件51的前端折曲部51b與調整軸54的頭部54a的調整用十字槽54aa卡合。該狀態(tài)下,使螺釘緊固件51的貫通孔51aa和軸承板52的螺紋孔52g —致,在此處螺合螺釘51a。由此,在軸承板52上螺紋固定螺釘緊固件51。由此,由于調整軸54的旋轉被卡定,所以,擋塊55定位固定在規(guī)定位置,由此,所設定的最大彎曲角度被規(guī)定為規(guī)定值,不容易偏移。
[0093]但是,在應用了本實施方式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的內窺鏡I中的操作部中,為了實現(xiàn)后筒的輕量化,通過構成后筒的部件的薄型化來進行對應。通常在操作部中的后筒中設有用于進行旋轉位置限制的槽狀部,但是,當使后筒薄型化時,產(chǎn)生無法充分確保該槽狀部的深度的問題。
[0094]因此,在本內窺鏡I中,以圖18所示的形式構成操作部的后筒70。即,本內窺鏡I的后筒70由形成為大致筒形狀的部件構成,在其一部分上設置切口部70a。該切口部70a是用于進行后筒70的旋轉位置限制的槽狀部,是完全貫通后筒70而切口的槽狀部。而且,在后筒70中,貫穿插入有用于將該后筒70螺紋緊固固定在主框架31上的螺釘71a的孔部形成在隔著上述切口部70a對置的兩側的部位。根據(jù)該結構,能夠確保后筒70的板厚以上的深度的槽部,并且還能夠確保后筒70的強度。
[0095]如以上說明的那樣,根據(jù)上述一個實施方式,由于在引導塊53中設有用于抑制調整軸54的脫落的凸狀部53y,所以,能夠抑制由于調整軸54的脫落而引起的螺旋狀槽的損傷等。并且,在引導塊53中配設有調整軸54的狀態(tài)下,對引導塊53的形狀下工夫而能夠保護螺旋狀槽的大致全部區(qū)域,所以,能夠確保更多設置在調整軸54上的螺旋狀槽的區(qū)域。與此同時,相對于以往使用擋塊保護螺旋狀槽的構造,能夠使擋塊55自身小型化,并且能夠大幅確保擋塊55在調整軸54上的朝向軸方向的移動量。并且,由于引導塊53針對螺旋狀槽的保護形狀形成為對擋塊55的三面進行引導,所以,有助于使擋塊55沒有晃動且順暢地朝向軸方向移動。
[0096]而且,通過實現(xiàn)擋塊55的小型化,不需要按照每個機型來準備不同形狀(長度)的擋塊,能夠通過單一形狀的擋塊進行對應。因此,通過部件的共通化實現(xiàn)機構的簡化,并且有助于削減部件數(shù)量。與此相伴,有助于簡化制造工序以及簡化部件管理和產(chǎn)品管理,由此,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0097]進而,根據(jù)本實施方式,通過實現(xiàn)機構的一體化(單元化)構造,僅將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作為一個單元螺紋緊固固定在內窺鏡I的操作部3內的主框架31上就能夠進行安裝。因此,能夠實現(xiàn)制造時的組裝工序的簡化。而且,由于能夠實現(xiàn)部件數(shù)量的削減,所以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0098]但是,在內窺鏡I的操作部3內配設2組上述實施方式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即,以圖2的標號D所示的線(穿過鏈輪33的旋轉中心且沿著操作部3的長度方向的操作部的中心軸線)為中心配設在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各規(guī)定位置、即鏈條32的行進路上的各位置。因此,2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配置于在各位置處關于上述軸線D大致線對稱的位置。這里,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具有完全相同的功能,應用完全相同的結構。該情況下,構成2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的各結構部件的形狀形成為對稱形狀(參照圖3、圖4)。因此,在本實施方式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中,如下形成其結構部件中的形成為對稱形狀的軸承板52和引導塊53的形狀。即,以圖10的標號Dl所示的沿著長度方向的軸線(單點劃線)為中心軸對稱地形成引導塊53。并且,以圖10的標號D2所示的與軸線Dl垂直的軸線(單點劃線)為中心軸對稱地形成軸承板52。
[0099]如果采用這種結構,則能夠實現(xiàn)構成2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的結構部件的共通化。因此,有助于削減部件種類,能夠削減部件成型用的模具費用,由此,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0100]在上述一個實施方式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中,為了抑制調整軸54的脫落,構成為在引導塊53的一部分上設置凸狀部53y。作為抑制調整軸54的脫落的研究,不限于該結構,還考慮其他手段。例如,圖16、圖17示出彎曲角度調整機構中的調整軸的脫落抑制單元的2個變形例。這2個變形例是如下的例子:在軸承板52的形狀方面下工夫來形成上述一個實施方式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中的代替凸狀部53y的部位。
[0101]圖16是上述一個實施方式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的第I變形例,是放大示出機構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本變形例基本上與上述一個實施方式的結構大致相同,彎曲角度調整機構中的軸承板的形狀不同。與此相伴,在引導塊(未圖示)上未形成凸狀部這點不同。
[0102]在該第I變形例中,在軸承板52A中,到另一端側折曲部52b、平面部、一端側折曲部52c為止由與上述一個實施方式的軸承板52相同的形狀構成。在本變形例的軸承板52A中形成為如下形式:從一端側折曲部52c的前端進一步向軸方向延伸,其最前端部朝向上方、即與調整軸54的軸方向垂直的方向、也就是配設有調整軸54的一側折曲。而且,該折曲部形成為代替上述一個實施方式中的凸狀部53y的折曲凸部52Ay。該折曲凸部52Ay形成在以一端側折曲部52c的前端部位為支軸的單臂梁狀部位的前端。這里,從一端側折曲部52c的前端部位向軸方向延伸的梁狀部位形成為具有彈性。并且,折曲凸部52Ay的突出量設定為,與上述凸狀部53y同樣,在調整軸54配置在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0A中的正規(guī)位置的狀態(tài)下,比調整軸54的頭部54a的外周緣部的下緣位置更高地突出。
[0103]根據(jù)該結構,在插入配置調整軸54時,通過使頭部54a按下折曲凸部52Ay并使其撓曲,能夠無障礙地使調整軸54在軸方向上移動。并且,在調整軸54配設在規(guī)定位置的狀態(tài)下,通過使頭部54a與折曲凸部52Ay抵接,抑制調整軸54的脫落。
[0104]另一方面,圖17是上述一個實施方式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的第2變形例,是放大示出機構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本變形例基本上與上述第I變形例的結構大致相同,彎曲角度調整機構中的軸承板的形狀不同。
[0105]S卩,在該第2變形例中,軸承板52B成為相對于第I變形例的軸承板52A省略另一端側折曲部52b的形狀。其他結構與第I變形例相同。
[0106]在本變形例的軸承板52B中,構成為省略另一端側折曲部52b,在未圖示的固定部將調整軸54的另一端樞軸支承為旋轉自如。因此,本變形例中的折曲凸部52Ay的結構和作用與上述第I變形例相同。根據(jù)這種結構,也能夠得到與上述一個實施方式和第I變形例完全相同的效果。
[0107]但是,在上述一個實施方式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中,構成為在擋塊55上設置內螺紋,使該內螺紋與調整軸54的螺紋部螺合,通過使調整軸54旋轉,進行擋塊55的位置調整。在該結構中,需要用于限制如上所述進行位置調整的擋塊55的旋轉并將調整軸54固定在任意的調整位置的調整軸旋轉限制單元。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調整軸旋轉限制單元,采用使用螺釘51a將作為止轉部件的螺釘緊固件51安裝在軸承板52上的結構。
[0108]該情況下,各螺釘緊固件51存在上方向和左方向(UL)彎曲固定用螺釘緊固件以及下方向和右方向(DR)彎曲固定用螺釘緊固件,兩者關于操作部3的長度方向的中心軸線對稱配置。而且,各螺釘緊固件51以朝向上述操作部3的中心軸的形式進行螺紋固定。因此,在將各螺釘緊固件51螺紋緊固固定在軸承板52上時,需要從與操作部3相面對的其他方向進行接入,所以,為了在固定一方后固定另一方,需要更換螺絲刀等工具、或者改變內窺鏡I (的操作部3 ;作業(yè)對象物)的朝向、或者改變作業(yè)者面對內窺鏡I的操作部3 (作業(yè)對象物)的位置等順序,組裝作業(yè)時的效率不高。并且,在移動了組裝作業(yè)中的內窺鏡I (作業(yè)對象物)的情況下,未固定的內容物可能移動,其結果,有時在組裝完成后的狀態(tài)下產(chǎn)生偏差,成為品質劣化的原因。因此,存在希望盡可能避免在組裝作業(yè)時移動作業(yè)對象物的期望。
[0109]因此,在以下說明的第3變形例中,考慮組裝作業(yè)效率來研究結構,并且實現(xiàn)部件數(shù)量的削減,由此提出了有助于進一步降低制造成本的結構。圖19?圖21是示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的第3變形例的圖。其中,圖19示出本變形例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的剖視圖,相當于上述一個實施方式的圖13。圖20是放大示出本變形例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的結構部件中的引導塊的一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立體圖。圖21是示出將軸承板和兩個調整軸組入引導板中并利用固定銷固定在圖20的引導塊上的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放大立體圖。
[0110]另外,以下說明的第3變形例由基本上與上述一個實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結構構成,在本變形例中,僅引導塊53D的形狀稍微不同。因此,對與上述一個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部件、結構部標注相同標號并省略其詳細說明。
[0111]在本變形例中,在引導塊53D中,配置有調整軸54的頭部54a的部位的形狀不同。即,在引導塊53D中,在配置有貫穿插入配置在貫通孔53d中的調整軸54的頭部54a的部位形成圖19所示的槽部53Da。該槽部53Da由抑制上述頭部54a的起始部的壁面53Db、以及在與該壁面53Db對置的位置相面對形成的壁面53Dc形成。并且,該槽部53Da以朝向不與調整軸54的軸方向平行的方向、例如與上述調整軸54的軸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的方式形成在引導塊53D中。其他結構與上述一個實施方式大致相同。
[0112]根據(jù)該結構,在本變形例的引導塊53D中,在由相面對地設置的兩個壁面53Db、53Dc形成的槽部53Db中配置調整軸54的頭部54a。因此,在從上述槽部53Db的側部觀察時,有時成為該槽部53Db和兩個調整軸54的頭部54a的調整用十字槽54aa重合的狀態(tài)。在該部分中插入固定銷65。由此,同時限制兩個調整軸54旋轉。
[0113]另外,作為固定銷65,可以構成為應用彈簧銷并將其壓入插入,也可以構成為插入平行銷。這里,固定銷65需要維持插入的狀態(tài)。在應用彈簧銷作為固定銷65的情況下,由于壓入并進行插入,所以插入后的銷不會脫落。另一方面,即使應用平行銷作為固定銷65,由于以下理由,插入的平行銷也不會脫落。
[0114]S卩,在調整軸54進行擋塊55的位置調整后,在引導塊53D的槽部53Db與兩個調整軸54的頭部54a的調整用十字槽54aa重合的部分插入作為固定銷65的平行銷,組裝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3D。這樣組裝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3D配設在內窺鏡I的操作部3的內部的規(guī)定位置。該情況下,在固定銷65的插拔方向上配設主框架31和操作部3的外裝部件內表面。由此,當成為將彎曲角度調整機構53D組入操作部3的內部的狀態(tài)時,固定銷65成為無法插拔的狀態(tài)。由此,調整軸54的旋轉始終被限制,由此維持擋塊55的調整位置。
[0115]根據(jù)以上結構,根據(jù)上述第3變形例,能夠省略現(xiàn)有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中應用的結構部件中的螺釘緊固件51、螺釘51a。因此,能夠通過更加簡單的結構來確保與以往相同的功能。而且,能夠實現(xiàn)部件數(shù)量的削減和組裝工序的簡化,由此,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0116]另外,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當然能夠在不脫離發(fā)明主旨的范圍內實施各種變形和應用。進而,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包含各種階段的發(fā)明,通過所公開的多個結構要件的適當組合,能夠提取各種發(fā)明。例如,在即使從上述一個實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結構要件中刪除若干個結構要件也能夠解決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并得到發(fā)明效果的情況下,刪除了該結構要件的結構也能夠作為發(fā)明來提取。
[0117]本申請以2013年I月11日在日本申請的日本特愿2013-003844號為優(yōu)先權主張的基礎進行申請。上述基礎申請所公開的內容被引用到本申請說明書、權利要求書和附圖中。
[0118]產(chǎn)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0119]本發(fā)明不僅能夠應用于醫(yī)療領域的內窺鏡,還能夠同樣應用于工業(yè)領域的內窺鏡。
【權利要求】
1.一種內窺鏡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其設置在彎曲操作機構中,用于調整彎曲部的最大彎曲角度,該彎曲操作機構通過使安裝在操作者把持并操作的操作部中設置的旋轉軸上的旋鈕旋轉,使安裝在所述旋轉軸上的旋轉輪旋轉,使與從插入部前端的所述彎曲部延伸出的線連接并卷繞在所述旋轉輪上的長條部件往返移動,使所述彎曲部運動,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曲角度調整機構具有: 棒部件,其在所述插入部的長度方向上延伸設置,在長度方向表面形成有螺紋部; 板部件,其與所述棒部件的長度方向平行設置,在大致直角方向上彎曲的兩端貫穿插入所述棒部件; 調整片,其與所述棒部件的所述螺紋部螺合; 引導部件,其與所述棒部件和所述板部件平行配置,在所述插入部的長度方向上分別設有供所述長條部件穿過的誘導路以及對所述調整片進行引導的引導面;以及 止轉部件,其抑制所述棒部件相對于所述引導部件以長度方向為軸進行旋轉, 所述引導部件以所述引導部件中的不與所述引導面平行的至少一個面被所述調整片和所述板部件夾持的方式被固定。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窺鏡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 包含所述誘導路和所述引導面且配置有與所述棒部件螺合的所述調整片的部分以至少一部分成為一體的方式相鄰配置。
3.一種內窺鏡,其特征在于, 在操作者把持并操作的所述操作部的內部配設有所述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彎曲角度調整機構。
【文檔編號】G02B23/24GK104349708SQ201380028322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11日
【發(fā)明者】小山禮史 申請人:奧林巴斯醫(yī)療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元朗区| 崇仁县| 盈江县| 平谷区| 进贤县| 陆川县| 永德县| 章丘市| 青阳县| 分宜县| 丘北县| 襄汾县| 陇川县| 江津市| 潞西市| 蓝山县| 赤峰市| 达孜县| 温宿县| 武定县| 冀州市| 阳曲县| 曲水县| 高青县| 卫辉市| 绍兴市| 金坛市| 山西省| 鹰潭市| 富平县| 余干县| 呼图壁县| 扶绥县| 鹿泉市| 康乐县| 旬阳县| 武汉市| 武汉市| 海林市| 昭苏县| 新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