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顯示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屬于顯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所述顯示面板包括相對設置的彩膜基板、陣列基板以及設置于二者之間的液晶層,所述顯示面板劃分為中心區(qū)以及圍繞所述中心區(qū)的周邊區(qū),所述顯示面板劃分為中心區(qū)以及圍繞所述中心區(qū)的周邊區(qū),所述陣列基板與所述液晶層之間對應著所述周邊區(qū)的區(qū)域設置有附加偏光片。該顯示裝置通過在顯示面板的陣列基板和液晶層之間、對應著周邊區(qū)的區(qū)域設置附加偏光片,可以有效防止顯示面板周邊區(qū)的漏光,改善顯示面板周邊區(qū)的漏光的問題;同時,配合采用周邊區(qū)比中心區(qū)的亮度更亮的背光源,保證了顯示畫面的均一性,在常黑模式下也可以提供良好的整體畫面質量。
【專利說明】一種顯示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屬于顯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液晶顯示裝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簡稱LCD)已經深 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液晶顯示裝置的主要組成部分為顯示面板(Panel)以及背光源(Back Light Unit :簡稱 BLU)。
[0003] 其中,顯示面板通常包括相對設置的彩膜基板、陣列基板以及設置于二者之間的 液晶層,陣列基板提供驅動液晶發(fā)生偏轉的驅動電場,液晶在顯示過程中發(fā)生偏轉控制背 光源發(fā)出的光線的透過與否,彩膜基板對透過光線進行彩色化處理,從而實現(xiàn)圖像顯示。
[0004] 按液晶在顯示過程中偏轉狀態(tài)的不同,可以將液晶顯示裝置劃分為水平取向模 式的液晶顯示裝置和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典型的水平取向模式包括 IPS(In_Plane Switching,即橫向電場效應顯不技術)、ADS(ADvanced Super Dimension Switch,又稱ADSDS,即高級超維場轉換技術),典型的垂直取向模式包括VA(Vertical Alignment,即垂直取向顯示技術)、TN(Twisted Nematic,即扭曲向列顯示技術)。
[0005] 在IPS、ADS等水平取向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中,與VA、TN等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 顯示裝置相比,由于位于背光源與顯示面板之間的邊框對其周邊區(qū)域的按壓作用,會導致 陣列基板產生光程差,從而導致顯示面板漏光,而常黑模式下顯示面板的局部漏光會導致 顯示裝置的顯示性能下降。
[0006] 因此,如何解決液晶顯示裝置中由于光程差引起的漏光現(xiàn)象,改善黑畫面顯示時, 顯示面板周邊區(qū)漏光導致的均一性差的問題,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7]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顯示裝 置,該顯示裝置不會因光程差產生漏光,具有較均勻的亮度,顯示效果好。
[0008] 解決本發(fā)明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所述顯示 面板包括相對設置的彩膜基板、陣列基板以及設置于二者之間的液晶層,其中,所述顯示面 板劃分為中心區(qū)以及圍繞所述中心區(qū)的周邊區(qū),所述陣列基板與所述液晶層之間對應著所 述周邊區(qū)的區(qū)域設置有附加偏光片。
[0009] 優(yōu)選的是,所述陣列基板遠離所述液晶層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偏光片,所述附加偏 光片的偏光軸方向與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偏光軸方向相同。
[0010] 優(yōu)選的是,所述彩膜基板遠離所述液晶層的一側設置有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二偏 光片的偏光軸與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偏光軸垂直。
[0011] 優(yōu)選的是,所述附加偏光片采用包括羥甲基脲甘油的晶體薄膜,所述包括羥甲基 脲甘油的晶體薄膜通過涂覆方式形成在所述陣列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層的一側。
[0012] 優(yōu)選的是,所述附加偏光片的透過率范圍為60-80%。
[0013] 優(yōu)選的是,還包括背光源,所述背光源設置于所述陣列基板遠離所述液晶層的一 偵牝且所述背光源對應著所述中心區(qū)的亮度小于對應著所述周邊區(qū)的亮度,以使得所述背 光源發(fā)出的光透過所述附加偏光片之后的所述周邊區(qū)與所述中心區(qū)的亮度一致。
[0014] 優(yōu)選的是,所述背光源包括導光板和設置于所述導光板至少一側的光源,所述導 光板的表面設置有散射圖形,所述散射圖形的分布密度與所述附加偏光片的透光率成反 比。
[0015] 優(yōu)選的是,所述散射圖形的分布密度還與所述光源的距離成反比。
[0016] 優(yōu)選的是,所述散射圖形為V形、U形的凹槽或凸起。
[0017] 優(yōu)選的是,所述周邊區(qū)為所述顯示面板的邊沿向其內部分別延伸至所述顯示面板 的長度和寬度的10-20%。
[0018]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本發(fā)明的顯示裝置中,通過在顯示面板的陣列基板和液 晶層之間、對應著周邊區(qū)的區(qū)域設置附加偏光片,可以有效防止顯示面板周邊區(qū)的漏光,改 善顯示面板周邊區(qū)的漏光的問題;同時,配合采用周邊區(qū)比中心區(qū)的亮度更亮的背光源,保 證了顯示畫面的均一性,在常黑模式下也可以提供良好的整體畫面質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中導光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0]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顯示裝置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21]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導光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2]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顯示面板的中心區(qū)與周邊區(qū)的示意圖;
[0023] 附圖標記中:
[0024] 1 -彩膜基板;2 -陣列基板;3 -液晶層;4 一第一偏光片;5 -第二偏光片;6 - 附加偏光片;61-中心區(qū);62-周邊區(qū);7 -背光源;71-光源;72-導光板;73 -散射圖形。
【具體實施方式】
[0025] 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 式對本發(fā)明顯示裝置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26]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該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顯示面板包括相對設置的彩 膜基板1、陣列基板2以及設置于二者之間的液晶層3,顯示面板劃分為中心區(qū)61以及圍繞 中心區(qū)61的周邊區(qū)62,陣列基板2與液晶層3之間對應著周邊區(qū)62的區(qū)域設置有附加偏 光片6。
[0027] 其中,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的周邊區(qū)62可以為顯示面板長度Η和寬 度V的20% -10% ;優(yōu)選的,周邊區(qū)62可以為顯示面板長度Η和寬度V的10%。即周邊區(qū) 62為顯示面板的邊沿向其內部分別延伸至顯示面板的長度Η和寬度V的10-20%,優(yōu)選周 邊區(qū)62為顯示面板的邊沿向其內部分別延伸至顯示面板的長度Η和寬度V的10%。
[0028] 圖2中,陣列基板2遠離液晶層3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偏光片4,附加偏光片6的偏 光軸方向與第一偏光片4的偏光軸方向相同。進一步優(yōu)選的是,彩膜基板1遠離液晶層3 的一側設置有第二偏光片5,第二偏光片5的偏光軸與第一偏光片4的偏光軸垂直。由于附 加偏光片6的設置,使得在陣列基板2由光程差引起的橢圓偏光重新恢復至線偏光,避免了 由于光程差引起的漏光現(xiàn)象,即有效防止了顯示面板漏光。
[0029] 在顯不裝置的制備工藝中,附加偏光片6的偏光軸與第一偏光片4的偏光軸之間 允許存在2°以內的偏移夾角,即附加偏光片6的偏光軸相對第一偏光片4的偏光軸存在一 定的夾角,只要夾角范圍在2°以內,附加偏光片6也能達到一定的透光效果(附加偏光片 6的透過率范圍為60-80% );甚至達到最理想的95%的透光效果。
[0030] 在本實施例中,附加偏光片6采用包括輕甲基脲甘油(Methylol Carbamide Glycerol,簡稱MCG))的晶體薄膜(Thin Crystal Film,簡稱TCF),包括羥甲基脲甘油的晶 體薄膜通過涂覆方式形成在陣列基板2靠近液晶層3的一側。采用羥甲基脲甘油,能有效 地提高晶體薄膜的透過率。
[0031] 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中,還包括背光源7,背光源7設置于陣列基板 2遠離液晶層3的一側,且背光源7對應著中心區(qū)61的亮度小于對應著周邊區(qū)62的亮度。 也即,本實施例中的顯示裝置,由于附加偏光片6的使用,使得背光源7在周邊區(qū)62的出射 亮度相對未使用附加偏光片6的中心區(qū)61的出射亮度降低,即使用了附加偏光片6使得光 透過率較低,一般亮度的畫面顯示時周邊區(qū)62會變暗,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將背光源7對 應著周邊區(qū)62的亮度相對中心區(qū)61的亮度設置為更亮。這樣,能有效提升顯示裝置的周 邊區(qū)62相對中心區(qū)61的亮度,彌補顯示裝置因在周邊區(qū)62設置了附加偏光片6可能造成 的亮度下降,以使得背光源7發(fā)出的光透光附加偏光片6之后的周邊區(qū)62與中心區(qū)61的 亮度一致,保證顯示效果。
[0032] 如圖3所示,背光源7包括導光板72和設置于導光板72至少一側的光源71,導光 板72的表面(上表面或下表面均可)設置有散射圖形73 (scattering pattern),散射圖 形73的分布密度與光源71的亮度相配合,或者說散射圖形73與光源71位置之間的距離 相配合。
[0033] 具體的,散射圖形73的分布密度與附加偏光片6的透光率成反比。也即,附加偏光 片6的透過率低,則散射圖形73的分布密度更高。圖3中,本實施例中導光板72表面的三 角形圖案示意的散射圖形73是相對圖1所示的現(xiàn)有導光板新增加的透光圖形,本實施例中 散射圖像73的分布密度更大,當由第一偏光片4形成的偏振光射入到附加偏光片6時,透 過率大約在60-80%之間,例如70%。一個設計示例為:當散射圖形73的分布密度與透光 率成反比時,例如附加偏光片6的透過率為70 %時,對應散射圖形73的分布密度為1/0. 7 =1. 429,此時散射圖形73的分布密度相對圖1中的散射圖形的分布密度大概增加40%左 右。
[0034] 或者,進一步的,散射圖形73的分布密度還與光源71的距離成反比。在本實施例 中,背光源7可以為側入式或直下式,光源71包括LED,散射圖形73的分布密度與光源71 的距離成反比,即散射圖形73靠近光源71部分的密度大于遠離光源71部分的密度。針對 本實施例中的附加偏光片6,可以將導光板72中對應著周邊區(qū)62的散射圖形73的分布密 度設置得比對應著中心區(qū)61的散射圖形73的分布密度高一些。
[0035] 導光板72的設計主要基于幾何光學原理,本實施例中采用的方法是在導光板72 的表面加入微特征結構。具體的,散射圖形73為設置在導光板72下表面的V形(V-cut)、 U形(U-cut)或三角形的凹槽或凸起。其中,V形(V-cut)、U形(U-cut)或三角形的凹槽或 凸起是微小的鋸齒或半圓形結構,作用在于改變光線在導光板72中的全反射,將光由邊緣 方向導向視向方向,并增加亮度和使光均勻。散射圖形73可以采用金剛刀在導光板73上 雕刻形成(形成凹槽的時候只需要在導光板72的表面做個"V"字、"U"字或△模樣的劃痕 即可)。測試證明,通過散射圖形73的設置,使得背光源7的亮度提高了 10-15%;而且,經 實踐證明,在導光板72的設計中綜合光學設計和成型考慮,采用微特征結構不僅有利于導 光板的設計,而且有利于導光板在制備過程中的注射成型,能使得產品開發(fā)設計期間縮短, 對于提高導光板72的品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0036] 本實施例所示例的顯示裝置可以形成液晶面板、電子紙、手機、平板電腦、電視機、 顯示器、筆記本電腦、數(shù)碼相框、導航儀等任何具有顯示功能的產品或部件。而且,本實施例 所示列的顯示裝置特別適合形成IPS、ADS等水平取向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并具有高像素 開口率、寬視角、高亮度,低能耗等優(yōu)點。
[0037] 在本發(fā)明的顯示裝置中,通過在顯示面板的陣列基板和液晶層之間、對應著周邊 區(qū)的區(qū)域設置附加偏光片,可以有效防止顯示面板周邊區(qū)的漏光,改善顯示面板周邊區(qū)的 漏光的問題;同時,配合采用周邊區(qū)比中心區(qū)的亮度更亮的背光源,保證了顯示畫面的均一 性,在常黑模式下也可以提供良好的整體畫面質量。
[0038]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實施方式僅僅是為了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實施 方式,然而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對于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 神和實質的情況下,可以做出各種變型和改進,這些變型和改進也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所述顯示面板包括相對設置的彩膜基板、陣列基板 以及設置于二者之間的液晶層,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面板劃分為中心區(qū)以及圍繞所述中 心區(qū)的周邊區(qū),所述陣列基板與所述液晶層之間對應著所述周邊區(qū)的區(qū)域設置有附加偏光 片。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陣列基板遠離所述液晶層的一 側設置有第一偏光片,所述附加偏光片的偏光軸方向與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偏光軸方向相 同。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遠離所述液晶層的一 側設置有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二偏光片的偏光軸與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偏光軸垂直。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偏光片采用包括羥甲基脲 甘油的晶體薄膜,所述包括羥甲基脲甘油的晶體薄膜通過涂覆方式形成在所述陣列基板靠 近所述液晶層的一側。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偏光片的透過率范圍為 60-80%。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背光源,所述背光源設置于所 述陣列基板遠離所述液晶層的一側,且所述背光源對應著所述中心區(qū)的亮度小于對應著所 述周邊區(qū)的亮度,以使得所述背光源發(fā)出的光透過所述附加偏光片之后的所述周邊區(qū)與所 述中心區(qū)的亮度一致。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導光板和設置于所 述導光板至少一側的光源,所述導光板的表面設置有散射圖形,所述散射圖形的分布密度 與所述附加偏光片的透光率成反比。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圖形的分布密度還與所述 光源的距離成反比。
9.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圖形為V形、U形的凹槽或 凸起。
10. 根據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周邊區(qū)為所述顯示面 板的邊沿向其內部分別延伸至所述顯示面板的長度和寬度的10-20%。
【文檔編號】G02F1/1335GK104122704SQ201410324068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7月8日
【發(fā)明者】金起滿, 柳在健 申請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