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機構(gòu)、驅(qū)動裝置和模糊校正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保持機構(gòu)、驅(qū)動裝置和模糊校正裝置。根據(jù)實施方式的保持機構(gòu)包括具有磁鐵的固定部和與固定部對置的可動部。多個轉(zhuǎn)動元件設置在固定部與可動部之間,并且可動部沿平面方向移動。與磁鐵結(jié)合而形成磁力彈簧的磁性材料設置在可動部上。磁力彈簧產(chǎn)生將可動部向固定部吸引的磁吸力。磁性材料沿著磁鐵的磁極布置的方向延伸。
【專利說明】保持機構(gòu)、驅(qū)動裝置和模糊校正裝置
【技術(shù)領域】
[0001]本文描述的實施方式總體涉及將可動部保持為能夠相對于固定部沿與可動部的排列方向垂直的平面方向移動的保持機構(gòu)、使可動部相對于固定部沿平面方向移動的驅(qū)動裝置以及利用保持機構(gòu)和/或驅(qū)動裝置的模糊校正裝置。
【背景技術(shù)】
[0002]常規(guī)地,作為模糊校正裝置,已知一種通過使保持相機的鏡頭或成像元件(光學元件)的可動部對于固定部沿著與光軸垂直的平面移動來校正相機抖動的裝置。
[0003]這種模糊校正裝置通常包括多個球,這些球作為布置在可動部與固定部之間的間隔物;多個卷簧,這些卷簧將可動部朝向固定部拖拽和拉緊,以便沿光軸方向夾住多個球;以及兩組音圈電機(VCM:voice coil motor),它們使可動部對于固定部沿平面方向移動。
[0004]VCM通常包括:磁鐵,該磁鐵設置在可動部和固定部中的一個上;線圈,該線圈設置在可動部與固定部中的另一個上;以及至少一個軛,該至少一個軛與磁鐵和線圈結(jié)合形成磁路。軛設置在可動部和固定部中至少一個上。
[0005]已知另一種保持機構(gòu),該保持機構(gòu)利用磁力彈簧將可動部吸引并保持到固定部,而不設置多個卷簧。作為磁力彈簧的示例,已知這樣一種構(gòu)造:利用設置在可動部(或固定部)上的磁鐵與設置在固定部(或可動部)上的軛之間的磁吸力,可動部被吸引到固定部,以將可動部保持在這兩個部件之間(例如,Jpn.Pat.Appln.KOKAI第2013-88684號公報)。即,當使用這樣的磁力彈簧時,不需要卷簧,因此可以簡化裝置構(gòu)造。
[0006]然而,在利用這種磁力彈簧的裝置中,難以在不破壞原始功能(即,VCM的改進輸出的功能)的情況下獲得用于將可動部保持在固定部的適當大小的磁吸力。因此,難以同時令人滿意地執(zhí)行這兩個功能。
[0007]因為軛通常具有大致等于磁鐵的尺寸,所以在使用這種磁力彈簧時,與磁鐵結(jié)合產(chǎn)生的磁吸力大于卷簧的吸力。因此,沿光軸方向夾住多個球的力變得過大,并且可動部和固定部往往由于與球的滑動接觸而容易磨損和劣化。
[0008]而且,當使用這種磁力彈簧時,磁鐵或軛需要設置在可動部上。無論如何,可動部較重,因此增大了 VCM的功耗。
【發(fā)明內(nèi)容】
[0009]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用適當?shù)牧⒖蓜硬砍蚬潭ú课谋3謾C構(gòu)、能夠在不增大可動部的重量的情況下進行有效穩(wěn)定操作的驅(qū)動裝置以及利用保持機構(gòu)和/或驅(qū)動機構(gòu)的模糊校正裝置。
[0010]根據(jù)一實施方式,一種保持機構(gòu)包括:固定部;可動部,該可動部被布置為與所述固定部對置;多個轉(zhuǎn)動元件,該多個轉(zhuǎn)動元件布置在所述固定部與所述可動部之間,并且支撐所述可動部以能夠相對于所述固定部沿著與所述可動部的布置方向垂直的平面移動;磁鐵,該磁鐵設置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可動部中的一者上并且具有沿與所述布置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布置的磁極;以及磁性材料,該磁性材料與所述磁鐵對置地設置在所述固定部與所述可動部中的另一者上,以便與所述磁鐵結(jié)合而形成磁力彈簧,并且所述磁性材料沿所述磁鐵的所述磁極布置的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0011]而且,根據(jù)本實施方式,一種驅(qū)動裝置包括:包括磁鐵的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該第二固定部包括與所述磁鐵結(jié)合而形成磁路的軛;可動部,該可動部布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與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間并且保持從動構(gòu)件和與所述磁鐵對置的線圈;多個轉(zhuǎn)動元件,它們布置在所述固定部與所述可動部之間,并且支撐所述可動部以能夠沿著與其布置方向垂直的平面方向相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移動;以及磁性材料,該磁性材料設置在所述可動部上以便在所述磁鐵與所述磁性材料之間形成磁力彈簧,以將所述可動部向所述第一固定部吸引。
[0012]而且,還根據(jù)本實施方式,一種模糊校正裝置包括:固定部;可動部,該可動部保持作為模糊校正的對象的光學構(gòu)件并且設置為相對于所述固定部沿著所述光學構(gòu)件的光軸布置;多個轉(zhuǎn)動元件,它們布置在所述固定部與所述可動部之間,并且支撐所述可動部以能夠相對于所述固定部沿著與所述光軸方向垂直的平面移動;第一磁鐵,該第一磁鐵設置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可動部中的一者上并且具有沿與所述光軸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布置的磁極;第一線圈,該第一線圈與所述第一磁鐵相對并且設置在所述固定部與所述可動部中的另一者上;第一磁性材料,該第一磁性材料與所述第一磁鐵對置地設置在所述固定部與所述可動部中的另一者上,以便與所述第一磁鐵結(jié)合而形成磁力彈簧,并且沿所述第一磁鐵的所述磁極布置的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第二磁鐵,該第二磁鐵設置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可動部中的一者上并且具有沿與所述光軸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布置的磁極;第二線圈,該第二線圈與所述第二磁鐵對置并且設置在所述固定部與所述可動部中的另一者上;以及第二磁性材料,該第二磁性材料與所述第二磁鐵對置地設置在所述固定部與所述可動部中的另一者上,以便與所述第二磁鐵結(jié)合而形成第二磁力彈簧,并且沿所述第二磁鐵的所述磁極布置的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0013]根據(jù)另一個實施方式,一種模糊校正裝置包括:第一固定部;可動部,該可動部保持作為模糊校正的對象的光學構(gòu)件并且相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沿著所述光學構(gòu)件的光軸方向布置;多個轉(zhuǎn)動元件,它們布置在所述可動部與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間,并且支撐所述可動部以能夠相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沿著與所述光軸方向垂直的平面方向移動;所述第二固定部,該第二固定部相對于所述可動部沿著所述光軸方向在與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反側(cè)中布置;第一驅(qū)動部,該第一驅(qū)動部包括第一磁鐵、第一線圈以及第一軛,該第一磁鐵設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該第一線圈與所述第一磁鐵對置地設置在所述可動部上,該第一軛與所述第一磁鐵對置地設置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并且所述第一驅(qū)動部通過使所述第一線圈通電而使所述可動部沿與所述光軸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移動;第二驅(qū)動部,該第二驅(qū)動部包括第二磁鐵、第二線圈以及第二軛,該第二磁鐵設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該第二線圈與所述第二磁鐵對置地設置在所述可動部上,該第二軛與所述第二磁鐵對置地設置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并且所述第二驅(qū)動部通過使所述第二線圈通電而使所述可動部沿與所述光軸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動;第一磁力彈簧,該第一磁力彈簧包括與所述第一磁鐵對置地設置在所述可動部上的第一磁性材料,并且借助所述第一磁鐵與所述第一磁性材料之間的磁吸力將所述可動部向所述第一固定部吸引;以及第二磁力彈簧,該第二磁力彈簧包括與所述第二磁鐵對置地設置在所述可動部上的第二磁性材料,并且借助所述第二磁鐵與所述第二磁性材料之間的磁吸力將所述可動部向所述第一固定部吸引。
[0014]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能夠用適當?shù)牧⒖蓜硬砍蚬潭ú课谋3謾C構(gòu)、能夠在不增大可動部的重量的情況下進行有效穩(wěn)定操作的驅(qū)動裝置以及利用保持機構(gòu)和/或驅(qū)動機構(gòu)的模糊校正裝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根據(jù)實施方式的相機的剖視圖;
[0016]圖2是示出根據(jù)第一實施方式的在圖1的相機內(nèi)裝入的防振單元的放大剖視圖;
[0017]圖3是從斜前方看到的圖2中的防振單元的立體圖;
[0018]圖4是圖3中的防振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0019]圖5是從斜后方看到的圖3中的防振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0020]圖6是圖3中的防振單元的可動部的分解立體圖;
[0021]圖7是控制圖2中防振單元的可動部的操作的控制系統(tǒng)的框圖;
[0022]圖8是示出根據(jù)第二實施方式的防振單元的正視圖;
[0023]圖9是圖8中的防振單元的可動部在軛被去除時的正視圖;
[0024]圖10是示出圖3中的防振單元的正視圖,其中,以虛線示出軛;
[0025]圖11是示出圖10中的防振單元的沿著Fll-Fll切割的放大局部剖視圖;
[0026]圖12包括正視圖(a)和側(cè)視圖(b),這兩個圖示出圖3中的防振單元的磁鐵與線圈之間的關(guān)系;
[0027]圖13示出沿著圖12的驅(qū)動方向的磁通強度分布;
[0028]圖14示出沿著圖12中的驅(qū)動橫交方向的磁通強度分布;
[0029]圖15是用于說明圖3中的防振單元的可動部上所設置的磁性材料的行為的操作圖;
[0030]圖16是用于與圖15 —起說明圖3中的防振單元的可動部上所設置的磁性材料的行為的操作圖;
[0031]圖17是示出圖16的磁性材料的移動與作用于磁性材料的恢復力之間的關(guān)系的曲線圖;
[0032]圖18是用于說明圖3中的防振單元的可動部上所設置的磁性材料的適當尺寸的視圖;
[0033]圖19是圖18的側(cè)面圖;以及
[0034]圖20是示出線圈設置在可動部上時的修改例的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5]下文中,將參照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0036]圖1是根據(jù)實施方式的相機100的剖視圖。在以下描述中,假定從右至左的方向面向前方,并且假定其相反方向面向后方。進一步地,假定與相機的光軸O對應的軸是Z軸(沿縱向的軸)。假定沿著與Z軸垂直的平面彼此垂直的兩個軸是X軸(水平軸)和Y軸(垂直軸)。
[0037]相機100包括鏡頭單元12、快門單元14、防振單元10和顯示單元16。相機100包括外殼18,該外殼18存儲沿光軸O的方向(布置方向)布置的多個單兀12、14、10和16。防振單元10是驅(qū)動裝置和模糊校正裝置的示例。
[0038]鏡頭單元12將未例示的對象的圖像形成到在防振單元10上設置的成像元件I (從動構(gòu)件或光學構(gòu)件)上??扉T單元14通過控制開/閉時間來控制使對象對成像元件I曝光的時間。防振單元10使成像元件I沿著與光軸O垂直的平面移動,使得即使在拍照時相機100振動,也可以不使圖像模糊。顯示單元16設置在外殼18的背面上,并且顯示利用成像元件I進行光電轉(zhuǎn)換的數(shù)字圖像。
[0039]下文中,將參照圖2、圖3、圖4、圖5和圖6描述根據(jù)第一實施方式的防振單元10。
[0040]圖2是圖1中的防振單元10的放大剖視圖。圖3是從前方斜右上側(cè)看到的防振單元10的立體圖。圖4是從防振單元10的斜前側(cè)看到的防振單元10的分解立體圖。圖5是從防振單元10的斜后側(cè)看到的防振單元10的分解立體圖。圖6是防振單元10的可動部的分解立體圖。
[0041]防振單元10包括:固定架2 (固定部或第一固定部),用于沿X軸方向進行驅(qū)動的兩個第一磁鐵2a和2b以及用于沿Y軸方向進行驅(qū)動的第二磁鐵2c設置到該固定架2 ;可動部40,在該可動部40中,用于沿X軸方向進行驅(qū)動的兩個第一線圈4a和4b、用于沿Y軸方向進行驅(qū)動的第二線圈4c以及成像元件I被固定到可動架4 ;以及軛6 (第二固定部、第一軛或第二軛),該軛6由諸如SPCC或SUS304等的金屬板制成。
[0042]如圖4所示,第一磁鐵2a被附接到具有大致矩形板形狀的固定架2的正面的左上角部。更具體地,第一磁鐵2a利用粘合劑被粘接到固定架2的正面,兩個軛21彼此層疊并且夾在磁鐵與該面之間。第一磁鐵2a以其磁極布置的方向與X軸平行的姿態(tài)被粘接到固定架2。
[0043]與以上述類似的方式,另一個第一磁鐵2b被粘接到固定架2的正面的左下角部(在圖中與第一磁鐵2a分開并位于其下方),兩個軛21被夾在磁鐵2b與角部之間。與第一磁鐵2a類似,第一磁鐵2b也以其磁極布置的方向與X軸平行的姿態(tài)附接到固定架2。
[0044]進一步地,將第二磁鐵2c沿著固定架2的正面的下邊緣相對于第一磁鐵2b在X軸方向上布置。第二磁鐵2c也被粘接到固定架2的正面,兩個軛21夾在磁鐵2c與該面之間。進一步地,第二磁鐵2c以其磁極布置的方向與Y軸平行的方式(即,沿與第一磁鐵2a和2b各自的磁極布置的方向成90度的方向)附接到固定架2。
[0045]如圖4和圖5所示,附接到可動架4的三個線圈4a、4b和4c在防振單元10以與固定架2相對的方式與可動架4組裝的狀態(tài)下(例如,圖3的狀態(tài)),布置在分別與固定架2的三個磁鐵2a、2b和2c相對的位置處。如圖6所示,線圈4a、4b和4c各自被收容并位于在可動架4的背面中形成的沉孔部(未示出)中,并且經(jīng)由粘合劑固定到該沉孔部。
[0046]兩個第一線圈4a和4b各自沿以下方向附接到可動架4:當使控制電流流過線圈4a和4b時,線圈4a和4b利用分別與相對的第一磁鐵2a與2b之間的電磁感應效果使可動架4對于固定架2沿X軸方向(第一方向)移動。第二線圈4c沿以下方向附接到可動架4:當使控制電流流過時,第二線圈4c利用與相對的第二磁鐵2c之間的電磁感應效果使可動架4對于固定架2沿Y軸方向(第二方向)移動。通過改變流過線圈4a、4b和4c的電流的方向,可動架4的移動方向可以被切換為相反方向。
[0047]如圖6所示,成像元件1、散熱器42、過濾器組件43和過濾器保持架44進一步附接到可動架4。可動架4包括允許成像元件I附接的大致矩形安裝孔41。成像元件I從可動架4的后側(cè)附接到安裝孔41。散熱器42與成像元件I的背面接觸而附接。
[0048]過濾器組件43具有這樣的結(jié)構(gòu):其中濾光片(諸如光學低通濾波器和紅外線截止濾波器)沿光軸方向?qū)盈B。過濾器保持架44布置在過濾器組件43的正面中并且利用螺釘固定到可動架4。以該方式,過濾器組件43附接到可動架4。
[0049]在可動架4的正面中,三個長形窄沉孔部41a、41b和41c被設置為分別收容并布置兩個第一磁性材料5a和5b以及第二磁性材料5c。S卩,三個磁性材料5a、5b和5c也與可動架4 一起移動。
[0050]用于附接兩個第一磁性材料5a和5b的沉孔部41a和41b分別設置在第一線圈4a和4b的沉孔部的相對側(cè)中,并且沿X軸方向延伸。即,兩個第一磁性材料5a和5b也在防振單元10被組裝的狀態(tài)下與固定架2側(cè)中的兩個第一磁鐵2a和2b相對。兩個第一磁性材料5a和5b分別沿著分別相對的磁鐵2a和2b的磁極的布置方向(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兩個第一磁性材料投影到第一磁鐵2a和2b上的區(qū)域落入第一磁鐵的外周部之內(nèi)。
[0051]相反地,用于附接第二磁性材料5c的沉孔部41c設置在第二線圈4c的沉孔部的相反側(cè)中并且沿Y軸方向延伸。S卩,第二磁性材料5c也在防振單元10被組裝的狀態(tài)下與固定架2側(cè)中的第二磁鐵2c相對。第二磁性材料5c沿著相對的第二磁鐵2c的磁極的布置方向(第二方向)延伸,并且第二磁性材料5c投影到第二磁鐵2c上的區(qū)域落入第二磁鐵2c的外周部之內(nèi)。
[0052]如圖3所示,軛6具有大致U形結(jié)構(gòu),以便在防振單元10被組裝的狀態(tài)下覆蓋固定架2的三個磁鐵2a、2b和2c。利用三個螺釘6a,將軛6緊固并且固定到固定架2側(cè)上的對應凸部22。
[0053]S卩,通過將使第一磁鐵2a和2b和第一線圈4a和4b重疊的第一軛以及使第二磁鐵2c和第二線圈4c重疊的第二軛一體地連接,來構(gòu)成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軛6。軛6本身用作被固定到固定架2的第二固定部。
[0054]在本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一片板型軛6直接固定到固定架2。然而,軛6可以另選地分為多片,并且可以附接到被固定于固定架2的另一個未例示的固定架(第二固定部)。
[0055]無論如何,第一磁鐵2a和2b、第一線圈4a和4b以及軛6充當使可動架4相對于固定架2沿X軸方向移動的兩個音圈電機(VCM)(第一驅(qū)動單元)。第二磁鐵2c、第二線圈4c以及軛6充當使可動架4相對于固定架2沿Y軸方向移動的另一個音圈電機(VCM)(第二驅(qū)動單元)。
[0056]當具有上述結(jié)構(gòu)的防振單元10被組裝時,插入三個球3a、3b和3c (轉(zhuǎn)動元件)(參見圖4),以便夾在固定架2與可動架4之間。收容三個球3a、3b和3c的矩形凹部32和34(參見圖11)各自分別設置在固定架2的正面中和可動架4的背面中。抑制與球3a、3b和3c的摩擦的底板33和35 (參見圖11)分別設置在凹部32和34的底部。
[0057]可動部40設置為在從固定架2 (和軛6)浮動的狀態(tài)下移動。利用作用在設置在可動架4上的三個磁性材料5a、5b和5c與設置在固定架2上的三個磁鐵2a、2b和2c之間的磁吸力,促使可動部40朝向固定架移動。因此,固定架2的凹部32和可動架4的凹部34利用磁吸力壓緊保持三個球3a、3b和3c,并且這三個球3a、3b和3c用作凹部之間的間隔件。
[0058]即,第一磁性材料5a和第一磁鐵2a起到第一磁力彈簧的作用。第一磁性材料5b和第一磁鐵2b也起到第一磁力彈簧的作用。第二磁性材料5c和第二磁鐵2c起到第二磁力彈簧的作用。下面將詳細描述磁力彈簧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
[0059]三組磁力彈簧分別設置在VCM的位置(磁鐵2a、2b和2c的位置),因此由于與三個球3a、3b和3c的支撐位置的關(guān)系,不總是形成良好平衡的布局。因此,根據(jù)本實施方式,除了三個磁力彈簧之外,還附接卷簧7,以跨接在固定架2與可動架4之間。
[0060]如圖4所示,球3a在圖中設置在第一磁鐵2a的下方。球3b設置在第一磁鐵2b與第二磁鐵2c之間。球3c設置在卷簧7附近。S卩,三個球3a、3b和3c相對于固定架2在三個點處支撐可動架4。
[0061]相反,三組磁力彈簧如上所述設置在VCM的位置處。因此,朝向固定架2拉動可動架4的力在球3c附近較弱。因此,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卷簧7設置在該位置。卷簧7的一端被附接到可動架4,并且卷簧7的另一端附接到固定架2。
[0062]圖7是控制具有如上所述的結(jié)構(gòu)的防振單元的操作的控制系統(tǒng)的框圖。
[0063]防振單元10的控制系統(tǒng)包括:X軸陀螺儀102和Y軸陀螺儀104,它們用于檢測相機100的模糊量;霍爾元件106和108,它們用于檢測成像元件I沿著成像元件I的XY平面的位置;防振控制電路110,該防振控制電路110從檢測到的模糊量和沿平面方向的位置來計算模糊校正量;以及致動器驅(qū)動電路112,該致動器驅(qū)動電路112使驅(qū)動電流流過各個VCM的線圈4a、4b和4c。
[0064]如上所述,根據(jù)本實施方式,與磁鐵2a、2b和2c分別相對的三個磁性材料5a、5b和5c與形成VCM的磁路的軛6分開地設置在可動架4上??梢耘c防振單元10的磁路分開地實現(xiàn)作為磁力彈簧的功能,使得可以用期望的合適磁吸力F將可動架4朝向固定架2吸弓I。即,可以通過改變磁性材料5a、5b和5c投影到磁鐵2a、2b和2c上的面積并且通過改變磁性材料5a、5b和5c的厚度和材料,容易地將磁吸力F控制到期望值。
[0065]而且,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由較小光板件形成的磁性材料5a、5b和5c設置在可動架4上。因此,與將軛設置在常規(guī)可動部上的情況相比,可以減輕可動部40的重量,并且可以減小VCM的功耗。進一步地,大量磁力彈簧用作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用于將可動架4吸引到固定架2的機構(gòu)。因此,當經(jīng)由模糊校正操作使可動架4沿與光軸O正交的平面方向移動時,可以減小使可動架4返回到可動架4被移動之前的原始位置的力(沿著各個磁力彈簧的X-Y平面方向的恢復力),并且可以減小模糊校正時沿平面方向的不期望的負荷。
[0066]相反,如果采用可動架4僅經(jīng)由磁力彈簧而被吸引到固定架2的保持結(jié)構(gòu),則當使具有與防振單元10特有的共振頻率對應的頻率分量的控制電流流過線圈4a、4b和4c時,存在可動架4大大地振動超過想要控制的幅度的可能性。因此,可能存在以下缺點:到振動減弱時需要長時間。因此,設置將可動架4機械地吸引到固定架2的卷簧7,以允許經(jīng)由控制來抑制因共振引起的如上所述的缺點。
[0067]而且,如上所述,如果設置卷簧7,以便補償只設置在VCM的位置處的磁力彈簧的磁吸力,則可以出色地改進在XY平面中沿Z軸方向的力的平衡,并且可以穩(wěn)定地操作防振單元10。進一步地,通過不僅設置磁力彈簧還設置卷簧7,可以大大提高防振單元10的組裝性。
[0068]然而,本發(fā)明中,卷簧7的構(gòu)造不是強制性的。只要可以解決因共振引起的缺點,就可以用磁力彈簧來代替單個卷簧7。另選地,可以簡單地省略卷簧7。
[0069]圖8是示出沿著光軸O從前方看到的、無卷簧7的根據(jù)第二實施方式的防振單元50的正視圖。圖9是圖8的防振單元50在軛51被去除使的正視圖。這里,與根據(jù)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防振單元10相同的方式起作用的組件將用第一實施方式中相同的附圖標記來表示,并且將省略其詳細描述。
[0070]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防振單元50在第一實施方式中附接卷簧7的位置處包括第四磁力彈簧。第四磁力彈簧如圖9所示包括沿X軸方向延伸的細長板型磁性材料5d。磁性材料5d以與其他磁性材料5a、5b和5c相同的方式固定到可動架4的正面。進一步地,磁力彈簧專用的未例示磁鐵粘接到固定架2與磁性材料5d相對的表面。該磁鐵以其磁極布置的方向沿著X軸延伸的姿態(tài)設置。
[0071]相對于第四磁力彈簧,如上述其他三個磁力彈簧中,也可以通過改變磁性材料5d投影到相對磁鐵上的面積并且通過改變沿Z軸方向的厚度,將磁吸力F控制為期望任意值。
[0072]如上所述,根據(jù)第二實施方式,僅磁力彈簧用作可動部4的保持機構(gòu),而不使用卷簧7。因此,可以減小在模糊校正操作時施加于可動部4的、沿著XY平面的不期望的力(使可動部4返回到中間位置的力),因此可以減小VCM的功耗。
[0073]而且,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僅使用磁力彈簧,因此,與使用卷簧7的情況相比,可以更加減小其安裝空間。因此,裝置構(gòu)造可以更加緊密,這促進裝置的小型化。
[0074]進一步地,如果如本實施方式中只使用磁力彈簧,則可以消除使用卷簧7時可能在卷簧7的兩端產(chǎn)生的摩擦噪聲。因此,可以提高用戶的便利性。
[0075]下文中,將參照圖10和圖11更加詳細地描述上述各個實施方式中磁力彈簧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圖10是沿著光軸O的方向從前側(cè)看到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防振單元10的正視圖。圖11是沿圖10中的Fll-Fll部分截取的剖視圖。因為三個磁力彈簧類似地起作用,所以作為代表,現(xiàn)在僅描述包括磁性材料5b的磁力彈簧,并且將省略其他磁力彈簧的描述。在圖10中,為了示出磁性材料5b在XY平面中的位置和方向,用虛線畫出軛6。
[0076]如圖11所不,球3b (3a和3c)設置在用于保持線圈4b (4a和4c)和磁性材料5b (5a和5c)的可動架4與用于保持磁鐵2b (2a和2c)的固定架2之間。容納球3b的凹部32設置在固定架2的正面中,并且底板33設置在凹部32的底部上。容納球3b的凹部34設置在可動架4的背面中,并且底板35設置在凹部34的底部上。
[0077]底板33的表面(球3b與其點接觸)與固定架2的正面之間的距離以及底板35的表面(球3b與其點接觸)與可動架4的背面之間的距離被設置為加起來小于球3b的直徑的值。因此,間隙形成在固定架2的正面與可動架4的背面之間,這兩個面彼此相對,球3b插入在彼此之間。通過設置如上所述的間隙,使可動架4從固定架2浮動,并且使可動架4沿著XY平面移動。當可動架4相對于固定架2沿平面方向移動時,球3b在凹部32與34內(nèi)部轉(zhuǎn)動。
[0078]在沿著光軸O的方向與被固定到固定架2的正面的第一磁鐵2b相對的位置處,第一線圈4b、第一磁性材料5b和軛6被布置為以該順序彼此層疊。第一線圈4b被收容并布置于在可動架4的背面中所形成的沉孔部中,并且固定到該沉孔部。第一磁性材料5b在第一線圈4b的相反側(cè)中被收容并布置于在可動架4的正面中所形成的沉孔部41b中,并且固定到該沉孔部41b。第一線圈4b和第一磁性材料5b不彼此接觸。進一步地,用于檢測可動架4沿X軸方向的位置的霍爾元件106被固定到可動架4?;魻栐?06設置在線圈4b的中心。
[0079]如圖10所不,第一磁性材料5b沿X軸方向延伸,并且沿相對磁鐵2b的磁極被布置的方向延伸。由此,沿由圖11中的箭頭F所示的方向(或,即,朝向第一磁鐵2b的方向)的磁吸力F作用于與第一磁鐵2b相對且固定到可動架4的磁性材料5b。該磁吸力F作用于用于保持第一磁性材料5b的可動架4,并且變?yōu)檠爻蚬潭?的方向保持可動架4的力。
[0080]下面,參照圖12、圖13、圖14、圖15、圖16、圖17、圖18和圖19,描述磁力彈簧的強度與第一磁性材料5b的形狀(包括第一磁性材料5b的布局)之間的關(guān)系。下面的描述還著重于包括第一磁性材料5b的磁力彈簧。然而,毋庸置疑,相同描述應用于其他磁力彈簧。
[0081]圖12A是示出第一磁鐵2b與第一線圈4b之間的關(guān)系的正視圖。圖12B是其側(cè)視圖。第一磁鐵2b被固定到固定架2,并且第一線圈4b被固定到可動架4。磁鐵與線圈這兩者之間存在間隙。當控制電流流過第一線圈4b時,使包括第一線圈4b的可動架4 (這里未示出)相對于包括第一磁鐵2b的固定架2 (這里未示出)沿磁極的布置方向移動。下文中,該方向?qū)⒎Q作驅(qū)動方向。進一步地,與驅(qū)動方向垂直的方向?qū)⒎Q作驅(qū)動橫交方向。
[0082]在第一磁鐵2b的前側(cè)(或,即,在布置有第一線圈4b與第一磁性材料5b的側(cè))中的磁通強度分布(輪廓)在驅(qū)動方向與驅(qū)動橫交方向之間變化。如從沿著驅(qū)動方向的磁通強度分布所知,如圖13所示,磁通量的方向在兩極的分支位置處反轉(zhuǎn),并且發(fā)現(xiàn)強度大大地改變。另一方面,如從磁通量沿著驅(qū)動橫交方向的強度分布所知,如圖14所示,由于施加恒定強度,所以幾乎不變化。
[0083]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第一磁性材料5b與第一磁鐵2b相對地沿驅(qū)動方向延伸,因此如圖13所示容易受強度分布的影響。如上所述,第一磁鐵2b的磁通量的方向沿著其磁極的布置方向被反轉(zhuǎn)。因此,如圖15和圖16所不,沿驅(qū)動方向延伸并且與第一磁鐵2b相對的第一磁性材料5b還被與相對的第一磁鐵2b的磁極相反的磁極磁化。
[0084]此時,如圖15所示,如果與第一磁鐵2b的兩個磁極相對的第一磁性材料5b的區(qū)域的長度彼此相等(即,如果第一磁性材料5b與第一磁鐵2b的磁極相對的區(qū)域的長度彼此相等),則第一磁鐵5b的精確中心是被磁化的磁極的邊界,并且磁力保持平衡。即,在這種情況下,作用于第一磁性材料5b的力大致只是沿朝向第一磁鐵2b的方向的磁吸力F,并且不產(chǎn)生沿驅(qū)動方向作用的力。
[0085]相反,如圖16所不,當?shù)谝淮判圆牧?b相對于第一磁鐵2b沿驅(qū)動方向移動時,被磁化的第一磁性材料5b的區(qū)域大小變化,并且磁力不平衡。例如,當如圖所示第一磁性材料5b相對于第一磁鐵2b在圖中向左平移時,與第一磁鐵2b的在圖中左側(cè)的S極相對的第一磁性材料5b的左區(qū)域被磁化為N極。因此,該區(qū)域的長度增大,以大于被磁化為S極的右側(cè)中的其他區(qū)域。在這種情況下,沿保持磁力的平衡的方向(即,圖中的向右方向)返回的力作用于磁性材料5b上。即,該力沿著磁力彈簧的XY平面在驅(qū)動方向上變回恢復力R。
[0086]從不同的角度,沿驅(qū)動方向的恢復力R充當驅(qū)動可動部4時的負荷。S卩,如果過度加強沿驅(qū)動方向的恢復力R,則VCM的功耗增大并且電池的工作時間縮短。另一方面,當使用卷簧時,因為沿驅(qū)動方向的恢復力與彈簧常數(shù)成比例,所以為了減小恢復力以抑制功耗,彈簧需要較長。因此,其安裝空間增大。
[0087]進一步地,當然,對于沿將第一磁性材料5b吸引到第一磁鐵2b的方向的磁吸力F而言,存在適當值。如果磁吸力F太小,則可動部4的驅(qū)動變得不穩(wěn)定。相反,如果磁吸力F太大,則出現(xiàn)因球3a、3b和3c而引起的磨損問題。因此,當如本實施方式中使用磁力彈簧時,彈簧強度(或即,磁吸力F和恢復力R)被期望地指定為合適值。
[0088]圖17是示出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磁力彈簧沿著第一磁性材料5b的驅(qū)動方向的移動與其沿著驅(qū)動方向的恢復力R之間的關(guān)系的曲線圖。為了進行比較,示出卷簧沿著其XY平面的平移量與其沿著其平面方向的恢復力之間的另一種關(guān)系,其中,卷簧產(chǎn)生與如上所述的磁力彈簧的磁吸力F相同大小的吸力。根據(jù)該曲線圖,發(fā)現(xiàn)卷簧的恢復力比磁力彈簧的恢復力大80%至90%。即,利用磁力彈簧,可以將恢復力減小為較小。
[0089]根據(jù)本實施方式,除了使用如上所述的磁力彈簧的特性,磁力彈簧的磁吸力F與磁力彈簧的恢復力R分開地控制為期望值。
[0090]從根本上說,為了使上述恢復力R作用于磁性材料5b上,第一磁性材料5b在一定程度上沿著驅(qū)動方向必須是長的。在這個意義上,如果第一細長磁性材料5b沿著第一磁鐵2b的極化線D在驅(qū)動橫交方向上延伸,則無法使沿驅(qū)動方向的恢復力大致作用于磁性材料5b上。
[0091]如圖18所不,第一磁鐵2b的S極和N極沿著其布置方向的長度分別表不為Ls和Lno在假定用于保持第一磁性材料5b的可動部4的移動量不超過各個極的長度Ls (Ln)的情況下,第一磁性材料5b沿著驅(qū)動方向的長度L只需要比對應極的長度Ls (Ln)長。換言之,第一磁性材料5b的長度的下限只需要是這樣的長度:在可動部4相對于固定架2移動時使得第一磁性材料5b的至少一部分與第一磁鐵2b的極化線D重疊。極化線D代表表示S極與N極之間的邊界的虛擬線。
[0092]另一方面,作用于第一磁性材料5b的磁吸力F根據(jù)第一磁鐵5b在第一磁鐵2b上的投影面積(即,第一磁性材料5b的長度L和寬度W)、第一磁性材料5b沿著光軸O的方向的厚度H(參見圖19)以及從第一磁性材料5b到第一磁鐵2b的距離而變化。換言之,通過調(diào)節(jié)第一磁性材料5b的尺寸(L、W、H)和其到第一磁鐵2b的距離中的至少一者,作用于第一磁性材料5b的磁吸力F可以被控制為期望值。
[0093]S卩,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在將磁力彈簧的恢復力R設置為適當值之后,不管恢復力R是多大,磁力彈簧的磁吸力F都可以被設置為期望值。因此,可以實現(xiàn)有效且穩(wěn)定的模糊校正操作。
[0094]雖然已經(jīng)描述了特定實施方式,但是僅以示例的方式呈現(xiàn)這些實施方式,并且這些實施方式不限于本發(fā)明的范圍。實際上,這里描述的新方法和系統(tǒng)可以以各種其他形式具體實施;而且,可以在不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的情況下,對本文描述的方法和系統(tǒng)進行各種省略、替換和變化。所附權(quán)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旨在覆蓋落入本發(fā)明的范圍和精神之內(nèi)的形式或修改例。
[0095]例如,已經(jīng)相對于磁鐵2a、2b和2c設置在固定架2上并且磁性材料5a、5b和5c設置在可動架4上的情況描述了上述實施方式。然而,如圖20所示的修改例,本發(fā)明還可應用于磁鐵2a、2b和2c設置在可動架4上的移動磁鐵型防振單元。而且,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改變固定到固定架2的磁性材料5a、5b和5c的尺寸和磁性材料5a、5b和5c與磁鐵2a、2b與2c之間的距離,可以將對應磁力彈簧的磁吸力控制為期望值。
[0096]相關(guān)申請的交叉引用
[0097]本申請基于2013年9月12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N0.2013-189877和2013年9月12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N0.2013-189878并要求這兩個日本專利申請的優(yōu)先權(quán)益;上述申請的全部內(nèi)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保持機構(gòu),該保持機構(gòu)包括: 固定部; 可動部,所述可動部被布置為與所述固定部對置; 多個轉(zhuǎn)動元件,所述多個轉(zhuǎn)動元件布置在所述固定部與所述可動部之間,并且支撐所述可動部以能夠相對于所述固定部沿著與所述可動部相對于所述固定部的布置方向垂直的平面移動; 磁鐵,所述磁鐵設置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可動部中的一者上并且具有沿與所述布置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布置的磁極;以及 磁性材料,所述磁性材料與所述磁鐵對置地設置在所述固定部與所述可動部中的另一者上,以便與所述磁鐵結(jié)合而形成磁力彈簧,并且所述磁性材料沿所述磁鐵的所述磁極布置的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機構(gòu),其中, 所述磁性材料是沿著垂直的所述平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細長板構(gòu)件。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保持機構(gòu),其中, 所述磁性材料被定位成以如下位置關(guān)系與所述磁鐵對置:其中所述磁性材料分別投影到所述磁鐵的所述磁極上的兩個區(qū)域的面積大小彼此相等。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保持機構(gòu),其中, 所述磁性材料具有的尺寸使得投影到所述磁鐵上的所述區(qū)域位于所述磁鐵的外周部內(nèi)。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保持機構(gòu),其中, 所述磁性材料沿著所述第一方向的長度比所述磁鐵的各個所述磁極沿著所述第一方向的長度長。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機構(gòu),其中, 通過所述磁性材料投影到所述磁鐵上的面積的大小、所述磁性材料沿著所述布置方向的厚度以及所述磁性材料與所述磁鐵之間的距離中的至少一項,來控制所述磁性材料與所述磁鐵之間的磁吸力。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機構(gòu),所述保持機構(gòu)還包括: 卷簧,所述卷簧與所述磁力彈簧分開設置,并且所述卷簧將所述可動部向所述固定部吸引。
8.一種模糊校正裝置,該模糊校正裝置包括: 固定部; 可動部,所述可動部保持作為模糊校正的對象的光學構(gòu)件并且被設置為相對于所述固定部沿著所述光學構(gòu)件的光軸布置; 多個轉(zhuǎn)動元件,它們布置在所述固定部與所述可動部之間,并且支撐所述可動部以能夠相對于所述固定部沿著與所述光軸方向垂直的平面移動; 第一磁鐵,所述第一磁鐵設置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可動部中的一者上并且具有沿與所述光軸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布置的磁極; 第一線圈,所述第一線圈與所述第一磁鐵對置并且設置在所述固定部與所述可動部中的另一者上; 第一磁性材料,所述第一磁性材料與所述第一磁鐵對置地設置在所述固定部與所述可動部中的另一者上,以便與所述第一磁鐵結(jié)合而形成第一磁力彈簧,并且所述第一磁性材料沿所述第一磁鐵的所述磁極布置的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第二磁鐵,所述第二磁鐵設置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可動部中的一者上并且具有沿與所述光軸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布置的磁極; 第二線圈,所述第二線圈與所述第二磁鐵對置并且設置在所述固定部與所述可動部中的另一者上;以及 第二磁性材料,所述第二磁性材料與所述第二磁鐵對置地設置在所述固定部與所述可動部中的另一者上,以便與所述第二磁鐵結(jié)合而形成第二磁力彈簧,并且所述第二磁性材料沿所述第二磁鐵的所述磁極布置的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模糊校正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磁性材料是沿著垂直的所述平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細長板構(gòu)件,并且所述第二磁性材料是沿著垂直的所述平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細長板構(gòu)件。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模糊校正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磁性材料被定位成以如下位置關(guān)系與所述第一磁鐵對置:其中所述第一磁性材料分別投影到所述第一磁鐵的所述磁極上的兩個區(qū)域的大小彼此相等,并且所述第二磁性材料被定位成以如下位置關(guān)系與所述第二磁鐵對置:其中所述第二磁性材料分別投影到所述第二磁鐵的所述磁極上的兩個區(qū)域的大小彼此相等。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模糊校正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磁性材料具有的尺寸使得投影到所述第一磁鐵上的所述區(qū)域位于所述第一磁鐵的外周部內(nèi),并且所述第二磁性材料具有的尺寸使得投影到所述第二磁鐵上的所述區(qū)域位于所述第二磁鐵的外周部內(nèi)。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模糊校正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磁性材料沿著所述第一方向的長度比所述第一磁鐵的各個所述磁極沿著所述第一方向的長度長,并且所述第二磁性材料沿著所述第二方向的長度比所述第二磁鐵的各個所述磁極沿著所述第二方向的長度長。
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模糊校正裝置,其中, 通過調(diào)節(jié)所述第一磁性材料投影到所述第一磁鐵上的面積的大小、所述第一磁性材料沿著所述光軸方向的厚度和從所述第一磁性材料至所述第一磁鐵的距離中的至少一項,來控制所述第一磁性材料與所述第一磁鐵之間的磁吸力,并且通過調(diào)節(jié)所述第二磁性材料投影到所述第二磁鐵上的面積的大小、所述第二磁性材料沿著所述光軸方向的厚度和從所述第二磁性材料至所述第二磁鐵的距離中的至少一項,來控制所述第二磁性材料與所述第二磁鐵之間的磁吸力。
1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模糊校正裝置,該模糊校正裝置還包括 卷簧,所述卷簧與所述第一磁力彈簧和所述第二磁力彈簧分開地設置,并且所述卷簧將所述可動部向所述固定部吸引。
1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模糊校正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磁性材料設置在所述可動部的與所述第一磁鐵相反的一側(cè),所述第一線圈插在所述第一磁鐵與所述第一磁性材料之間,并且所述第二磁性材料設置在所述可動部的與所述第二磁鐵相反的一側(cè),所述第二線圈插在所述第二磁鐵與所述第二磁性材料之間。
16.一種驅(qū)動裝置,該驅(qū)動裝置包括: 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磁鐵; 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與所述磁鐵結(jié)合而形成磁路的軛; 可動部,所述可動部布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與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間并且保持從動構(gòu)件和與所述磁鐵對置的線圈; 多個轉(zhuǎn)動元件,它們布置在所述可動部與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間,并且支撐所述可動部以能夠沿著與該可動部的布置方向垂直的平面方向相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移動;以及磁性材料,所述磁性材料設置在所述可動部上以便在所述磁鐵與所述磁性材料之間形成磁力彈簧,以將所述可動部向所述第一固定部吸引。
1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所述的驅(qū)動裝置,其中, 所述磁性材料被定位成以如下位置關(guān)系與所述磁鐵對置:其中所述磁性材料分別投影到所述磁鐵的所述磁極上的兩個區(qū)域的面積大小彼此相等。
1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7所述的驅(qū)動裝置,其中, 所述磁性材料具有的尺寸使得所述磁性材料投影到所述磁鐵上的所述區(qū)域位于所述磁鐵的外周部內(nèi)。
1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8所述的驅(qū)動裝置,其中,所述磁性材料形成為沿所述磁鐵的所述磁極布置的驅(qū)動方向延伸的細長板形。
2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9所述的驅(qū)動裝置,其中, 所述磁性材料沿著所述驅(qū)動方向的長度比所述磁鐵的各個所述磁極沿著所述驅(qū)動方向的長度長。
2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所述的驅(qū)動裝置,其中, 通過所述磁性材料投影到所述磁鐵上的面積的大小、所述磁性材料沿著遠離所述磁鐵的方向的厚度和從所述磁性材料至所述磁鐵的距離中的至少一項,來控制所述磁性材料與所述磁鐵之間的磁吸力。
2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所述的驅(qū)動裝置,其中, 所述磁性材料設置在所述可動部的與所述磁鐵相反的一側(cè),所述線圈插在所述磁性材料與所述磁鐵之間。
2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所述的驅(qū)動裝置,該驅(qū)動裝置還包括 卷簧,所述卷簧與所述磁力彈簧分開地設置,并且所述卷簧將所述可動部向所述第一固定部吸引。
24.一種驅(qū)動裝置,該驅(qū)動裝置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磁鐵; 軛,所述軛在該軛與所述磁鐵之間形成磁路; 可動部,所述可動部布置在所述固定部與所述軛之間并且將線圈保持為與所述磁鐵對置; 多個轉(zhuǎn)動元件,它們布置在所述固定部與所述可動部之間,并且支撐所述可動部以能夠沿著與該可動部的布置方向垂直的平面方向相對于所述固定部移動;以及 磁性材料,所述磁性材料設置在所述可動部上以便在所述磁鐵與所述磁性材料之間形成磁力彈簧,以將所述可動部向所述固定部吸引。
25.一種模糊校正裝置,該模糊校正裝置包括: 第一固定部; 可動部,所述可動部保持作為模糊校正的對象的光學構(gòu)件并且相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沿著所述光學構(gòu)件的光軸方向布置; 多個轉(zhuǎn)動元件,它們布置在所述可動部與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間,并且支撐所述可動部以能夠相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沿著與所述光軸方向垂直的平面方向移動; 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相對于所述可動部沿著所述光軸方向在與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反側(cè)中布置; 第一驅(qū)動部,所述第一驅(qū)動部包括第一磁鐵、第一線圈以及第一軛,所述第一磁鐵設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所述第一線圈與所述第一磁鐵對置地設置在所述可動部上,所述第一軛與所述第一磁鐵對置地設置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并且所述第一驅(qū)動部通過使所述第一線圈通電而使所述可動部沿與所述光軸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移動; 第二驅(qū)動部,所述第二驅(qū)動部包括第二磁鐵、第二線圈以及第二軛,所述第二磁鐵設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所述第二線圈與所述第二磁鐵對置地設置在所述可動部上,所述第二軛與所述第二磁鐵對置地設置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并且所述第二驅(qū)動部通過使所述第二線圈通電而使所述可動部沿與所述光軸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動;第一磁力彈簧,所述第一磁力彈簧包括與所述第一磁鐵對置地設置在所述可動部上的第一磁性材料,并且借助所述第一磁鐵與所述第一磁性材料之間的磁吸力將所述可動部向所述第一固定部吸引;以及 第二磁力彈簧,所述第二磁力彈簧包括與所述第二磁鐵對置地設置在所述可動部上的第二磁性材料,并且借助所述第二磁鐵與所述第二磁性材料之間的磁吸力將所述可動部向所述第一固定部吸引。
2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5所述的模糊校正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磁性材料被定位成以如下位置關(guān)系與所述第一磁鐵對置:其中所述第一磁性材料分別投影到所述第一磁鐵的所述磁極上的兩個區(qū)域的大小彼此相等,并且所述第二磁性材料被定位成以如下位置關(guān)系與所述第二磁鐵對置:其中所述第二磁性材料分別投影到所述第二磁鐵的所述磁極上的兩個區(qū)域的大小彼此相等。
2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6所述的模糊校正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磁性材料具有的尺寸使得投影到所述第一磁鐵上的所述區(qū)域位于所述第一磁鐵的外周部內(nèi),并且所述第二磁性材料具有的尺寸使得投影到所述第二磁鐵上的所述區(qū)域位于所述第二磁鐵的外周部內(nèi)。
2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7所述的模糊校正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磁性材料形成為沿著所述第一磁鐵的所述磁極布置的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細長板形,并且所述第二磁性材料形成為沿著所述第二磁鐵的所述磁極布置的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細長板形。
2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8所述的模糊校正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磁性材料沿著所述第一方向的長度比所述第一磁鐵的各個所述極沿著所述第一方向的長度長,并且所述第二磁性材料沿著所述第二方向的長度比所述第二磁鐵的各個所述極沿著所述第二方向的長度長。
3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5所述的模糊校正裝置,其中, 通過調(diào)節(jié)所述第一磁性材料投影到所述第一磁鐵上的面積的大小、所述第一磁性材料沿著所述光軸方向的厚度和從所述第一磁性材料至所述第一磁鐵的距離中的至少一項,來控制所述第一磁性材料與所述第一磁鐵之間的磁吸力,并且通過調(diào)節(jié)所述第二磁性材料投影到所述第二磁鐵上的面積的大小、所述第二磁性材料沿著所述光軸方向的厚度和從所述第二磁性材料至所述第二磁鐵的距離中的至少一項,來控制所述第二磁性材料與所述第二磁鐵之間的磁吸力。
3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5所述的模糊校正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磁性材料設置在所述可動部的與所述第一磁鐵相反的一側(cè),所述第一線圈插在所述第一磁鐵與所述第一磁性材料之間,并且所述第二磁性材料設置在所述可動部的與所述第二磁鐵相反的一側(cè),所述第二線圈插在所述第二磁鐵與所述第二磁性材料之間。
3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5所述的模糊校正裝置,該模糊校正裝置還包括 卷簧,所述卷簧與所述第一磁力彈簧和所述第二磁力彈簧分開地設置,并且所述卷簧將所述可動部向所述第一固定部吸引。
3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5所述的模糊校正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軛和所述第二軛彼此成為一體,并且還充當所述第二固定部。
【文檔編號】G03B5/00GK104460179SQ201410328130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9月12日
【發(fā)明者】岡村崇, 吉田修一, 柴田直之 申請人:奧林巴斯株式會社, 奧林巴斯映像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