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鏡頭,包含鏡筒以及第一轉環(huán)。鏡筒具有第一定位部、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突出部,其中第一突出部與第二突出部位于第一定位部的兩側。第一轉環(huán)具有第二定位部、第一擋墻以及第二擋墻,其中第一擋墻與第二擋墻位于第二定位部的兩側。當第一轉環(huán)設置于鏡筒上時,第一定位部與第二定位部相互卡固,且第一擋墻與第二擋墻分別止擋第一突出部與第二突出部相對第一定位部的軸線轉動。
【專利說明】
鏡頭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關于一種鏡頭,尤指一種以卡固方式組裝鏡筒與轉環(huán)的鏡頭。
【背景技術】
[0002]鏡頭為相機與投影機所不可或缺的主要元件,一般而言,鏡頭可分為伸縮鏡頭(亦即,變焦鏡頭)與定焦鏡頭,兩者最大不同之處在于焦距值。定焦鏡頭的焦距值是一個單一的數值,而伸縮鏡頭的焦距值則是一段范圍。與定焦鏡頭相較,伸縮鏡頭上多了一個用來調整焦距值的轉環(huán)。使用者可轉動此轉環(huán),以選擇所欲的焦距值。目前,鏡頭上的轉環(huán)都是以螺絲直接鎖附于鏡筒上。然而,在以螺絲將轉環(huán)鎖附于鏡筒上時,有可能因為鎖附的力道過大,而使鏡筒中的透鏡組偏離預定的光路,進而對鏡頭的成像造成影響。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以卡固方式組裝鏡筒與轉環(huán)的鏡頭,以解決上述問題。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鏡頭,包含:
[0005]鏡筒,具有第一定位部、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突出部,該第一突出部與該第二突出部位于該第一定位部的兩側;以及
[0006]第一轉環(huán),具有第二定位部、第一擋墻以及第二擋墻,該第一擋墻與該第二擋墻位于該第二定位部的兩側;
[0007]其中,當該第一轉環(huán)設置于該鏡筒上時,該第一定位部與該第二定位部相互卡固,且該第一擋墻與該第二擋墻分別止擋該第一突出部與該第二突出部相對該第一定位部的軸線轉動。
[0008]較佳的,該第一擋墻限制該第一突出部相對該第一定位部的該軸線朝第一方向轉動,該第二擋墻限制該第二突出部相對該第一定位部的該軸線朝第二方向轉動,且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反。
[0009]較佳的,該第一轉環(huán)還具有第三擋墻以及第四擋墻,該第三擋墻與該第一擋墻相對,該第四擋墻與該第二擋墻相對,當該第一轉環(huán)設置于該鏡筒上時,該第一突出部位于該第一擋墻與該第三擋墻之間,且該第二突出部位于該第二擋墻與該第四擋墻之間。
[0010]較佳的,還包含第二轉環(huán),其中該第一轉環(huán)具有兩第一卡合部,該第二轉環(huán)具有兩第二卡合部,當該第二轉環(huán)設置于該鏡筒上時,該兩第一卡合部分別與該兩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固。
[0011]較佳的,該鏡筒還具有第三定位部,該第二轉環(huán)具有第四定位部,當該第二轉環(huán)設置于該鏡筒上時,該第三定位部與該第四定位部相互卡固。
[0012]較佳的,該第一定位部為定位柱,該第二定位部為定位孔。
[0013]較佳的,該鏡頭應用于相機或投影機。
[0014]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是于鏡筒上設置第一定位部、第一突出部與第二突出部,且于第一轉環(huán)上設置對應的第二定位部、第一擋墻與第二擋墻。因此,組裝人員可藉由使第一定位部與第二定位部相互卡固,而將第一轉環(huán)設置于鏡筒上。在將第一轉環(huán)設置于鏡筒上后,第一擋墻與第二擋墻即會分別止擋第一突出部與第二突出部相對第一定位部的軸線轉動,使得第一轉環(huán)固定于鏡筒上。此外,本發(fā)明于第一轉環(huán)上設置兩第一卡合部,且于第二轉環(huán)上設置對應的兩第二卡合部。因此,在將第一轉環(huán)設置于鏡筒上后,組裝人員可使兩第一卡合部分別與兩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固,而將第二轉環(huán)設置于鏡筒上。由于本發(fā)明是以卡固方式組裝鏡筒與轉環(huán),可避免現(xiàn)有技術以螺絲鎖附對鏡頭成像的影響。
[0015]關于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fā)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鏡頭的立體圖。
[0017]圖2為圖1中的鏡頭的爆炸圖。
[0018]圖3為圖1中的鏡頭于另一視角的爆炸圖。
[0019]圖4為圖1中的鏡頭沿X-X線的剖面圖。
[0020]圖5為根據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第一轉環(huán)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請參閱圖1至圖4,圖1為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鏡頭I的立體圖,圖2為圖1中的鏡頭I的爆炸圖,圖3為圖1中的鏡頭I于另一視角的爆炸圖,圖4為圖1中的鏡頭I沿X-X線的剖面圖。
[0022]如圖1至圖4所示,鏡頭I包含鏡筒10、第一轉環(huán)12以及第二轉環(huán)14。鏡頭I可應用于相機、投影機或其它具有成像功能的電子裝置,視實際應用而定。于實際應用中,鏡筒10中設置有用以成像的透鏡組16。鏡筒10具有第一定位部100、第一突出部102以及第二突出部104,其中第一突出部102與第二突出部104位于第一定位部100的兩側。第一轉環(huán)12具有第二定位部120、第一擋墻122以及第二擋墻124,其中第一擋墻122與第二擋墻124位于第二定位部120的兩側。于此實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00的位置與第二定位部120的位置相對應,第一突出部102的位置與第一擋墻122的位置相對應,且第二突出部104的位置與第二擋墻124的位置相對應。此外,第一轉環(huán)12可具有兩第一卡合部126,且第二轉環(huán)14可具有兩第二卡合部140,其中兩第一卡合部126的位置與兩第二卡合部140的位置相對應。再者,鏡筒10可具有第三定位部106,且第二轉環(huán)14可具有第四定位部142,其中第三定位部106的位置與第四定位部142的位置相對應。
[0023]于組裝鏡頭I時,組裝人員可先將第一轉環(huán)12的第二定位部120對準鏡筒10的第一定位部100,以使第一定位部100與第二定位部120相互卡固,而將第一轉環(huán)12設置于鏡筒10上。于此實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00為定位柱,且第二定位部120為定位孔,因此組裝人員可將第一定位部100插入第二定位部120中,以使第一定位部100與第二定位部120相互卡固。較佳地,可使第一定位部100與第二定位部120以松配合的方式相互卡固,以避免組裝時產生不必要的應力而影響鏡頭I的成像。然而,經由適當的設計,第一定位部100與第二定位部120亦可以緊配合的方式相互卡固,不以松配合為限。需說明的是,本發(fā)明亦可將第一定位部100設計為定位孔,且將第二定位部120設計為定位柱,以達到上述之卡固效果。
[0024]如圖4所示,當第一轉環(huán)12設置于鏡筒10上時,第一定位部100即會與第二定位部120相互卡固,且第一擋墻122與第二擋墻124即會分別止擋第一突出部102與第二突出部104相對第一定位部100的軸線A轉動。于此實施例中,第一擋墻122是限制第一突出部102相對第一定位部100的軸線A朝圖1所示的第一方向Dl轉動,且第二擋墻124是限制第二突出部104相對第一定位部100的軸線A朝圖1所示的第二方向D2轉動,其中第一方向Dl與第二方向D2相反。藉此,即可以卡固方式將第一轉環(huán)12固定于鏡筒10上,且防止第一轉環(huán)12相對鏡筒10轉動。
[0025]在將第一轉環(huán)12設置于鏡筒10上后,組裝人員可再將第二轉環(huán)14的第四定位部142對準鏡筒10的第三定位部106,以使第三定位部106與第四定位部142相互卡固,且將第二轉環(huán)14的兩第二卡合部140對準第一轉環(huán)12的兩第一卡合部126,以使兩第一卡合部126分別與兩第二卡合部140相互卡固,而將第二轉環(huán)14設置于鏡筒10上。于此實施例中,第三定位部106為定位柱,且第四定位部142為定位孔,因此組裝人員可將第三定位部106插入第四定位部142中,以使第三定位部106與第四定位部142相互卡固。較佳地,可使第三定位部106與第四定位部142以松配合的方式相互卡固,以避免組裝時產生不必要的應力而影響鏡頭I的成像。然而,經由適當的設計,第三定位部106與第四定位部142亦可以緊配合的方式相互卡固,不以松配合為限。需說明的是,本發(fā)明亦可將第三定位部106設計為定位孔,且將第四定位部142設計為定位柱,以達到上述之卡固效果。此外,第一卡合部126與第二卡合部140可為相互配合的卡勾,但不以此為限。
[0026]如圖4所示,當第二轉環(huán)14設置于鏡筒10上時,第三定位部106即會與第四定位部142相互卡固,且兩第一卡合部126即會分別與兩第二卡合部140相互卡固。藉此,即可以卡固方式將第二轉環(huán)14固定于鏡筒10上。由于第二轉環(huán)14是與第一轉環(huán)12相互卡固,且第一轉環(huán)12無法相對鏡筒10轉動,因此第二轉環(huán)14亦無法相對鏡筒10轉動。
[0027]當鏡筒10為可調整焦距值的伸縮鏡筒時,使用者即可轉動第一轉環(huán)12與第二轉環(huán)14,以帶動鏡筒10伸長或縮短,進而調整鏡頭I的焦距值。
[0028]請參閱圖5,圖5為根據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第一轉環(huán)12’的立體圖。第一轉環(huán)12’與上述的第一轉環(huán)12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第一轉環(huán)12’另具有第三擋墻128以及第四擋墻130,其中第三擋墻128與第一擋墻122相對,且第四擋墻130與第二擋墻124相對。當第一轉環(huán)12’設置于圖2中的鏡筒10上時,第一突出部102即會位于第一擋墻122與第三擋墻128之間,且第二突出部104即會位于第二擋墻124與第四擋墻130之間。藉此,SP可利用第一擋墻122與第三擋墻128相互配合,且利用第二擋墻124與第四擋墻130,來防止第一轉環(huán)12’相對鏡筒10轉動。需說明的是,圖5中與圖1至圖4中所示相同標號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0029]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是于鏡筒上設置第一定位部、第一突出部與第二突出部,且于第一轉環(huán)上設置對應的第二定位部、第一擋墻與第二擋墻。因此,組裝人員可藉由使第一定位部與第二定位部相互卡固,而將第一轉環(huán)設置于鏡筒上。在將第一轉環(huán)設置于鏡筒上后,第一擋墻與第二擋墻即會分別止擋第一突出部與第二突出部相對第一定位部的軸線轉動,使得第一轉環(huán)固定于鏡筒上。此外,本發(fā)明于第一轉環(huán)上設置兩第一卡合部,且于第二轉環(huán)上設置對應的兩第二卡合部。因此,在將第一轉環(huán)設置于鏡筒上后,組裝人員可使兩第一卡合部分別與兩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固,而將第二轉環(huán)設置于鏡筒上。由于本發(fā)明是以卡固方式組裝鏡筒與轉環(huán),可避免現(xiàn)有技術以螺絲鎖附對鏡頭成像的影響。
[0030]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fā)明的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鏡頭,其特征在于,包含: 鏡筒,具有第一定位部、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突出部,該第一突出部與該第二突出部位于該第一定位部的兩側;以及 第一轉環(huán),具有第二定位部、第一擋墻以及第二擋墻,該第一擋墻與該第二擋墻位于該第二定位部的兩側; 其中,當該第一轉環(huán)設置于該鏡筒上時,該第一定位部與該第二定位部相互卡固,且該第一擋墻與該第二擋墻分別止擋該第一突出部與該第二突出部相對該第一定位部的軸線轉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鏡頭,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擋墻限制該第一突出部相對該第一定位部的該軸線朝第一方向轉動,該第二擋墻限制該第二突出部相對該第一定位部的該軸線朝第二方向轉動,且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反。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鏡頭,其特征在于,該第一轉環(huán)還具有第三擋墻以及第四擋墻,該第三擋墻與該第一擋墻相對,該第四擋墻與該第二擋墻相對,當該第一轉環(huán)設置于該鏡筒上時,該第一突出部位于該第一擋墻與該第三擋墻之間,且該第二突出部位于該第二擋墻與該第四擋墻之間。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鏡頭,其特征在于,還包含第二轉環(huán),其中該第一轉環(huán)具有兩第一卡合部,該第二轉環(huán)具有兩第二卡合部,當該第二轉環(huán)設置于該鏡筒上時,該兩第一卡合部分別與該兩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固。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鏡頭,其特征在于,該鏡筒還具有第三定位部,該第二轉環(huán)具有第四定位部,當該第二轉環(huán)設置于該鏡筒上時,該第三定位部與該第四定位部相互卡固。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鏡頭,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定位部為定位柱,該第二定位部為定位孔。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鏡頭,其特征在于,該鏡頭應用于相機或投影機。
【文檔編號】G02B7/04GK104252027SQ201410455830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9月9日
【發(fā)明者】柯延鋒, 蕭啟宏, 何文中, 林穎芳 申請人:蘇州佳世達光電有限公司,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