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顯示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顯示面板,所述顯示面板的背對顯示畫面的一側設有第一偏光片,用于顯示畫面的一側沿遠離顯示面板的方向依次設置有功能組件和第二偏光片,所述功能組件具有網格結構,所述第二偏光片為用于將穿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光線散射。上述顯示裝置中第二偏光片能夠將穿過第二偏光片的光線散射,使顯示裝置的顯示畫面產生一定程度的霧化,該霧化可以遮蔽由顯示面板的像素與功能組件的網格結構之間的干涉引起的摩爾紋,從而可以消除顯示畫面中的摩爾紋,提升顯示效果;此外,第二偏光片對顯示畫面的霧化還可以消除功能組件的網格結構之間由于反射率不同而在光線照射下形成的陰影,進一步提高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顯示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液晶顯示【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顯示裝置一般包括顯示面板和用于實現其他功能的功能組件,所述功能組件一般包括用于實現觸控功能的觸控模塊、用于實現3D顯示的3D顯示模塊等。所述功能組件在實現其他功能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對顯示面板顯示畫面造成影響,例如,在功能組件具有網格結構時,會對顯示面板顯示畫面帶來不良影響。
[0003]下面以具有觸控模塊的顯示裝置為例說明功能組件的網格結構對顯示造成的不良影響。如圖1所示,顯示裝置I包括邊框100,以及沿邊框100由內向外依次設置的背光源14、第一偏光片11、陣列基板15、液晶層16、彩膜基板17、第二偏光片13及觸控模塊,觸控模塊包括保護玻璃12及觸控傳感電極(制備在保護玻璃12上,圖中未示出)。其中,背光源14提供光線,該光線依次射向第一偏光片11,由陣列基板15、液晶層16、彩膜基板17形成的顯示面板10,以及第二偏光片13,從而實現顯示;觸控傳感電極制備在保護玻璃12上,其為金屬網格結構,如圖2所示,用于在使用者觸摸保護玻璃12上的任意區(qū)域時,識別出觸摸位置;第二偏光片13與保護玻璃12之間通過貼合膠101貼合在一起。在上述顯示裝置I中,第一偏光片11和第二偏光片13為普通偏光片(Glare Pol.),這是因為普通偏光片具有足夠的貼合牢度,可以滿足第一偏光片11與陣列基板15之間,以及第二偏光片13與彩膜基板17、保護玻璃12之間貼合牢度的要求。
[0004]在上述顯示裝置I中,觸控傳感電極的金屬網格結構與顯示面板的像素之間會產生干涉,導致顯示裝置I所顯示的畫面中出現摩爾紋,如圖3所示,從而影響顯示效果。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提出了一種顯示裝置,其將第二偏光片設置保護玻璃的功能組件的外側,使第二偏光片可以采用能將穿過第二偏光片的光線散射的防眩偏光片,從而使第二偏光片可以將顯示畫面進行一定程度的霧化,消除由顯示面板的像素與觸控電極功能組件的網格結構之間的干涉引起的摩爾紋。
[0006]為實現本發(fā)明的目的而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所述顯示面板的背對顯示畫面的一側設有第一偏光片,用于顯示畫面的一側沿遠離顯示面板的方向依次設置有功能組件和第二偏光片,所述功能組件具有網格結構,所述第二偏光片能將穿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光線散射。
[0007]其中,所述功能組件包括保護玻璃以及由設置在保護玻璃上的觸控傳感電極組成的觸控模塊。
[0008]其中,所述功能組件為3D顯示模塊。
[0009]其中,所述第二偏光片包括基底和設置在基底上的防眩層。
[0010]其中,所述防眩層的厚度的范圍為6.4?18 μ m。
[0011]其中,所述防眩層為內部具有散射微粒的樹脂層。
[0012]其中,所述散射微粒的粒徑的范圍為2.4?6μπι。
[0013]其中,所述散射微粒為聚合物空心微球。
[0014]其中,所述散射微粒由丙烯酸酯類共聚物或苯乙烯共聚物制成。
[0015]其中,所述防眩層的遠離基底的一側表面具有凹凸微結構。
[0016]其中,所述觸控傳感電極設置在所述保護玻璃的面向所述顯示面板的一側。
[0017]其中,所述觸控傳感電極設置在第一膜層上,所述第一膜層貼附在所述保護玻璃的面向所述顯示面板的一側。
[0018]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發(fā)明提供的顯示裝置,其將第二偏光片設置在功能組件的外側,使第二偏光片可以采用能將穿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光線散射的防眩偏光片,可以使顯示裝置的顯示畫面產生一定程度的霧化,該霧化可以遮蔽由顯示面板的像素與功能組件的網格結構之間的干涉引起的摩爾紋,從而可以消除顯示畫面中的摩爾紋,提升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此外,第二偏光片對顯示畫面的霧化還可以消除功能組件的網格結構的圖形之間由于反射率不同而在光線照射下形成的陰影,從而進一步提高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發(fā)明,但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0021]圖1為現有的包括觸控模塊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0022]圖2為圖1所示顯示裝置中觸控傳感電極的示意圖;
[0023]圖3為圖1所示顯示裝置中產生的摩爾紋的示意圖;
[0024]圖4為本發(fā)明提供的顯示裝置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0025]圖5為圖4所示顯示裝置中第二偏光片的示意圖;
[0026]圖6為觸控傳感電極直接設置在保護玻璃上的示意圖;
[0027]圖7為觸控傳感電極設置在第一膜層上的示意圖。
[0028]其中,
[0029]1:顯示裝置;10:顯示面板;11:第一偏光片;12:保護玻璃;13:第二偏光片;14:背光源;15:陣列基板;16:液晶層;17:彩膜基板;18:第一膜層;100:邊框;101:貼合膠;130:基底;131:防眩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
[0031]請參看圖4,圖4為本發(fā)明提供的顯示裝置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示意圖。顯示裝置I包括顯示面板10,所述顯示面板10的背對顯示畫面的一側設有第一偏光片11,用于顯示畫面的一側依次設置有功能組件和第二偏光片13,所述功能組件具有網格結構,所述第二偏光片13能將穿過所述第二偏光片13的光線散射,即第二偏光片13采用防眩偏光片(Ant1-Glare Pol.)。具體地,顯示面板10包括沿遠離功能組件的方向依次設置的彩膜基板17、液晶層16和陣列基板15。此外,顯示裝置還包括背光源14,背光源14用于提供射向顯示面板10的光線,該光線經第一偏光片11射向顯示面板10,在顯示面板10中,其依次穿過陣列基板15、液晶層16和彩膜基板17,之后,該光線在穿過保護玻璃12、第二偏光片13后向外射出,從而使顯示裝置I實現顯示。
[0032]在本實施方式中,將第二偏光片13設置在功能組件的外側,也就是,第二偏光片13位于顯示裝置I的最外側,在此情況下,第二偏光片13的一側可以貼合在功能組件上,而另一側無需貼附任何部件,因此,第二偏光片13可以采用能將穿過所述第二偏光片13的光線散射的防眩偏光片。而在現有的將第二偏光片13設置在彩膜基板17上的技術方案中(第二偏光片13的一側需要貼合在彩膜基板17,另一側需要貼合在第二偏光片13的該側面對的功能組件上),由于防眩偏光片的貼合牢度較低,無法滿足第二偏光片13與彩膜基板17、功能組件之間的貼合牢度的要求,因此,在現有的第二偏光片13設置在彩膜基板17上的技術方案中,第二偏光片13不能采用防眩偏光片。在本實施方式中,當光線自顯示面板10射向位于功能組件另一側的第二偏光片13時,第二偏光片13可以將穿過第二偏光片13的光線散射,從而使顯示裝置I的顯示畫面產生一定的霧化,該霧化可以遮蔽由顯示面板10的像素和功能組件的網格結構之間的干涉而引起的摩爾紋,進而可以提高顯示裝置I的顯示效果。此外,第二偏光片13對顯示畫面的霧化還可以消除功能組件的網格結構的圖形之間由于反射率不同而在光線(由背光源14射向顯示面板10方向的光線)照射下形成的陰影,從而可以進一步提高顯示裝置I的顯示效果。
[0033]具體地,所述功能組件可以為實現觸控功能的觸控模塊、用于實現3D顯示的3D顯示模塊等。以功能組件為觸控模塊為例,其包括保護玻璃12以及設置在保護玻璃12上的觸控傳感電極,其中,觸控傳感電極具體可以設置在保護玻璃12的面向顯示面板10的一偵牝或者設置在顯示面板10內,或者設置在一個位于顯示面板10和保護玻璃12之間的基板上。保護玻璃12位于顯示面板10和觸控傳感電極的外側,其用于保護顯示面板10和觸控傳感電極,避免其二者損壞。
[0034]具體地,第二偏光片13包括基底130及設置在基底130上的防眩層131,如圖5所示,所述基底130用于實現偏光,所述防眩層131用于使穿過第二偏光片13的光線散射。優(yōu)選地,防眩層131為內部具有散射微粒的樹脂層,防眩層131厚度的范圍為6.4?18 μ m。散射微粒為聚合物空心微球,其由丙烯酸酯類共聚物或苯乙烯共聚物制成,其粒徑的范圍為2.4?6μπι。設置在樹脂層中的散射微??梢詫⑸湎蚱涞墓饩€向四周散射,從而使防眩層131能夠將顯示裝置I的顯示畫面霧化,遮蔽由顯示面板10的像素與觸控傳感電極之間的干涉引起的摩爾紋。進一步優(yōu)選地,防眩層131的遠離基底130的一側表面具有凹凸微結構,這樣可以進一步使光線散射。
[0035]在本實施方式中,優(yōu)選地,觸控傳感電極設置在保護玻璃12的面向顯示面板10的一側。具體地,如圖6所示,觸控傳感電極可以直接制備在保護玻璃12的面向顯示面板10的一側;或者,如圖7所不,觸控傳感電極也可以制備在第一膜層18上,而后將第一膜層18貼附在保護玻璃12的面向顯示面板10的一側。
[0036]本發(fā)明提供的顯示裝置1,其將第二偏光片13設置在保護玻璃12的外側,使第二偏光片13可以采用能將穿過所述第二偏光片13的光線散射的防眩偏光片,使顯示裝置I的顯示畫面產生一定程度的霧化,該霧化可以遮蔽由顯示面板10的像素與功能組件的網格結構之間的干涉引起的摩爾紋,從而可以消除顯示畫面中的摩爾紋,提升顯示裝置I的顯示效果;此外,第二偏光片13對顯示畫面的霧化還可以消除功能組件的網格結構的圖形之間由于反射率不同而在光線照射下形成的陰影,從而進一步提高顯示裝置I的顯示效果O
[0037]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實施方式僅僅是為了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然而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對于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實質的情況下,可以做出各種變型和改進,這些變型和改進也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面板的背對顯示畫面的一側設有第一偏光片,所述顯示面板用于顯示畫面的一側沿遠離顯示面板的方向依次設置有功能組件和第二偏光片,所述功能組件具有網格結構,所述第二偏光片能將穿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光線散射。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組件包括保護玻璃以及由設置在保護玻璃上的觸控傳感電極組成的觸控模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組件為3D顯示模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光片包括基底和設置在基底上的防眩層。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層的厚度的范圍為6.4?18 μ m。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層為內部具有散射微粒的樹脂層。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微粒的粒徑的范圍為2.4?6 μ m0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微粒為聚合物空心微球。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微粒由丙烯酸酯類共聚物或苯乙烯共聚物制成。
10.根據權利要求4?9任意一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層的遠離基底的一側表面具有凹凸微結構。
11.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觸控傳感電極設置在所述保護玻璃的面向所述顯不面板的一側。
12.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觸控傳感電極設置在第一膜層上,所述第一膜層貼附在所述保護玻璃的面向所述顯示面板的一側。
【文檔編號】G02F1/1333GK104297988SQ201410562602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0月21日
【發(fā)明者】張青, 延威 申請人:合肥鑫晟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