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及顯示器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及顯示器件,所述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偏振模組和第二偏振模組,用于對所述第一偏振模組和/或第二偏振模組進行限位的限位裝置,以及驅動所述第一偏振模組和/或第二偏振模組平移的驅動裝置;所述第一偏振模組包括第一透明基板,以及貼覆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且交替排列的第一偏振單元與第二偏振單元,所述第一偏振單元與第二偏振單元的偏振方向不同;所述第二偏振模組包括第二透明基板,及貼覆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上,且交替排列的第三偏振單元與第四偏振單元,所述第三偏振單元與第四偏振單元的偏振方向不同。本發(fā)明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狹縫光柵一次成型,不能支持2D/3D自由切換的問題。
【專利說明】一種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及顯示器件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實施例涉及顯示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及顯示器件。
【背景技術】
[0002]隨著裸眼立體顯示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應用,已經(jīng)有出現(xiàn)了各種尺寸的裸眼立體顯示器,包括在LED大屏幕上的應用,其中也有基于狹縫光柵的LED裸眼立體顯示屏。但這些顯示屏都是基于傳統(tǒng)方法制作的狹縫光柵,其優(yōu)點是一次性成型,便于安裝使用,但缺點是適應性差。一旦成型,其參數(shù)及對應的LED屏就固定了。當LED屏需要調整時,狹縫光柵不得不重新制作和安裝。而且這些狹縫光柵不能支持2D顯示模式和3D顯示模式之間的任意自由的切換。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及顯示器件,以實現(xiàn)圖像在2D顯示模式和3D顯示模式之間切換的自由切換。
[0004]第一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偏振模組和第二偏振模組,用于對所述第一偏振模組和/或第二偏振模組進行限位的限位裝置,以及用于驅動所述第一偏振模組和/或所述第二偏振模組平移的驅動裝置;
[0005]所述第一偏振模組包括第一透明基板,以及貼覆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且交替排列的第一偏振單兀與第二偏振單兀,所述第一偏振單兀與第二偏振單兀的偏振方向不同;
[0006]所述第二偏振模組包括第二透明基板,及貼覆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上,且交替排列的第三偏振單元與第四偏振單元,所述第三偏振單元與第四偏振單元的偏振方向不同。
[0007]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偏振單元具有第一偏振方向,所述第二偏振單元具有第二偏振方向,且第一偏振方向與第二偏振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偏振單兀與所述第二偏振單兀為帶狀,具有相同的寬度W1,及相同的水平方向傾角CIi ;
[0008]所述第三偏振單元具有與所述第一偏振單元相同的第一偏振方向,所述第四偏振單元具有與所述第二偏振單元相同的第二偏振方向;所述第三偏振單元與所述第四偏振單元為帶狀,具有相同的寬度W2,及相同的水平方向傾角α 2,且W2 = W1 = W, a 2 = Cti = α ,O。( α <180°。
[0009]進一步地,工作時,所述驅動裝置驅動所述第一偏振模組和/或第二偏振模組平移,調整所述第一偏振模組與所述第二偏振模組的相對位置,以使當所述第一偏振單元與所述第三偏振單元在完全重合,所述第二偏振單元與所述第四偏振單元完全重合時,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呈現(xiàn)全透光狀態(tài);
[0010]或者使所述第一偏振單元與所述第三偏振單元部分重疊,以及所述第二偏振單元與所述第四偏振單元部分重疊時,所述第一偏振單元與所述第三偏振單元重疊區(qū)域以及所述第二偏振單元與所述第四偏振單元重疊區(qū)域呈現(xiàn)透光狀態(tài),所述第一偏振單元與所述第四偏振單元重疊區(qū)域以及所述第二偏振單元與所述第三偏振單元重疊區(qū)域呈現(xiàn)阻光狀態(tài)。
[0011]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偏振單元與所述第三偏振單元重疊區(qū)域,以及所述第二偏振單元與所述第四偏振單元重疊區(qū)域的寬度C與所支持的立體角數(shù)量N、偏振單元寬度W之間的關系為:C = W/N,其中C〈W,N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數(shù)。
[0012]所述驅動裝置包括:控制器、步進電機和牽引裝置,所述牽引裝置與所述第一偏振模組和/或第二偏振模組一側邊相連并帶動其在限位裝置內運動;所述控制器根據(jù)顯示需要確定所述第一偏振模組與所述第二偏振模組的相對位置,并控制所述步進電機帶動所述牽引裝置運動,以使所述第一偏模組與所述第二模組移動到所述相對位置。
[0013]進一步地,所述驅動裝置包括:主動滾軸,被動滾軸,限位卡片;所述被動滾軸與所述第一偏振模組或第二偏振模組一側邊相連,由主動滾軸帶動被動滾軸及其連接的所述第一偏振模組或第二偏振模組在限位裝置內運動,以使所述第一偏模組與所述第二模組移動到所述相對位置;所述限位卡片,用于固定所述與被動滾軸連接的所述第一偏振模組或第二偏振模組的位置。
[0014]進一步地,所述交替排列的第一偏振單元和第二偏振單元之間以及所述交替排列的第三偏振單元和第四偏振單元之間設置有空白區(qū)。
[0015]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偏振單元、第二偏振單元通過紫外光固化膠貼覆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所述第三偏振單元、第四偏振單元通過紫外光固化膠貼覆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上。
[0016]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偏振模組貼覆偏振單元的一面與所述第二偏振模組貼覆偏振單元的一面相向設置。
[0017]第二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器件,包括:顯示面板,用于產(chǎn)生顯示圖像或視頻信號;第一方面所述的顯示模式切換裝置,位于所述顯示面板的前端,用于對顯示模式進行2D/3D切換。
[0018]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偏振模組和第二偏振模組,第一偏振模組包括交替排列的第一偏振單元和第二偏振單元,第二偏振模組包括交替排列的第三偏振單元和第四偏振單元,通過設置上述各個偏振單元的偏振方式,同時利用偏振光的光學原理,通過驅動裝置精確地控制顯示模式切換裝置的兩個偏振模組的相對位置,能夠實現(xiàn)2D顯示模式和3D顯示模式之間的自由切換,原理簡單,成本低,方便實現(xiàn),實用性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平行設置的第一偏振模組和第二偏振模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在2D模式工作狀態(tài)下,平行設置的第一偏振模組和第二偏振模組的剖面圖;
[0021]圖3a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在3D模式工作狀態(tài)下,平行設置的第一偏振模組和第二偏振模組的剖面圖;
[0022]圖3b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在3D模式工作狀態(tài)下,產(chǎn)生的狹縫光柵條紋示意圖;
[0023]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模式切換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二提供的顯示模式切換裝置中的第一偏振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6本發(fā)明實施例三提供的一種顯示器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梢岳斫獾氖牵颂幩枋龅木唧w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而非對本發(fā)明的限定。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僅示出了與本發(fā)明相關的部分而非全部結構。
[0027]實施例一
[0028]本發(fā)明提供的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偏振膜組和第二偏振模組、用于對所述第一偏振模組和/或第二偏振模組進行限位的限位裝置、驅動裝置。其中驅動裝置用于控制第一偏振模組和/或第二偏振模組平移。
[0029]具體地,所述驅動裝置的控制方式可以進行如下選擇:控制第一偏振模組平移,第二偏振模組保持固定,此時第一偏振模組上下邊緣嵌于所述限位裝置內;或者所述驅動裝置可以控制第二偏振模組平移,第一偏振模組保持固定,此時第二偏振模組上下邊緣嵌于所述限位裝置內;或者所述驅動裝置可以控制第一偏振模組和第二偏振模組同時平移,達到所要求的相對位置,此時第一偏振模組和第二偏振模組的上下邊緣都嵌于所述限位裝置內。配置方式的選擇可以根據(jù)具體應用環(huán)境而定,本發(fā)明在此不做限定。
[0030]所述限位裝置,可以是滑軌、導軌,也可以是其他起限位作用的部件。限位裝置的作用一是使得兩個偏振模組盡量平行,二是使得二者的距離盡量的小,以起到減少光線在偏振模組之間散射的效果。
[0031]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平行設置的第一偏振模組和第二偏振模組結構示意圖,參見圖1,所述第一偏振模組10包括第一透明基板11,以及貼覆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上,且交替排列的第一偏振單元12與第二偏振單元13 ;所述第二偏振模組20包括第二透明基板21,及貼覆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21上,且交替排列的第三偏振單元22與第四偏振單元23。其中所述第一偏振單元12與第二偏振單元13的偏振方向不同,所述第三偏振單元22與第四偏振單元23的偏振方向不同,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偏振單元12具有第一偏振方向,所述第二偏振單兀13具有第二偏振方向,且第一偏振方向與第二偏振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偏振單元與所述第二偏振單元具有相同的寬度W1,及相同的水平方向傾角Ci1 ;所述第三偏振單元22具有與所述第一偏振單元12相同的第一偏振方向,所述第四偏振單元23具有與所述第二偏振單元13相同的第二偏振方向;所述第三偏振單元22與所述第四偏振單元23具有相同的寬度W2,及相同的水平方向傾角α 2,且W2 = W1 = W, α 2 = Cti = α ,0° <α〈180°。圖1示例性的選擇帶狀的偏振單元交替排列,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為具有相同長度和寬度的矩形。
[0032]其中,所述第一偏振單元、第二偏振單元通過紫外光固化膠貼覆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所述第三偏振單元、第四偏振單元通過紫外光固化膠貼覆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上。紫外光固化膠經(jīng)紫外光照射固化將所述偏振單元牢固貼覆在透明基板上,而不影響光線的透射。當然,在不影響光線透射的前提下也可采用其它物質固定所述偏振單元。
[0033]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偏振模組貼覆偏振單元的一面與所述第二偏振模組貼覆偏振單元的一面相向設置,第一偏振模組和第二偏振模組之間留有一定空隙,該空隙應當在保證第一偏振模組和第二偏振模組能夠順利地相對移動的前提下盡量小。
[0034]工作時,所述驅動裝置驅動所述第一偏振模組和/或第二偏振模組平移,調整所述第一偏振模組與所述第二偏振模組的相對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偏振單兀與所述第三偏振單元完全重合,所述第二偏振單元與所述第四偏振單元完全重合,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呈現(xiàn)全透光狀態(tài),此時顯示模式切換裝置為2D模式工作狀態(tài),如圖2所示,由于所述第一偏振單元12與所述第三偏振單元22偏振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偏振單元13與所述第四偏振單元23偏振方向相同,而此時,第一偏振模組10的各第一偏振單兀12與第二偏振模組20的各第三偏振單元22完全重合,第一偏振模組10的各第二偏振單元13與第二偏振模組20的各第四偏振單元23完全重合,因此,此時的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對入射光線呈現(xiàn)全透光的狀態(tài),不構成狹縫光柵,可以將圖片或者視頻切換成2D模式,將該狀態(tài)下的第一偏振模組10與第二偏振模組20的相對位置定義為原點位置。
[0035]當所述驅動裝置驅動所述第一偏振模組和/或第二偏振模組平移,調整所述第一偏振模組與所述第二偏振模組的相對位置,使所述第一偏振單兀與所述第三偏振單兀部分重疊,以及所述第二偏振單元與所述第四偏振單元部分重疊時,所述第一偏振單元與所述第三偏振單元重疊區(qū)域以及所述第二偏振單元與所述第四偏振單元重疊區(qū)域呈現(xiàn)透光狀態(tài),所述第一偏振單元與所述第四偏振單元重疊區(qū)域以及所述第二偏振單元與所述第三偏振單元重疊區(qū)域呈現(xiàn)阻光狀態(tài),如圖3a所示,由于所述第一偏振單元12與所述第三偏振單元22完全偏振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偏振單元13與所述第四偏振單元23偏振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偏振模組10的第一偏振單元12與所述第二偏振模組20的第三偏振單元22的重疊區(qū)域Al,以及所述第一偏振模組10的第二偏振單元13與所述第二偏振模組20的第四偏振單元23的重疊區(qū)域A2,對于入射光是全部透過的;而由于所述第一偏振單元12與所述第四偏振單元23的偏振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偏振單元22與所述第三偏振單元13的偏振方向垂直,所以,所述第一偏振模組10的第一偏振單元12與所述第二偏振模組20的第四偏振單元23的重疊區(qū)域BI,以及所述第一偏振模組10的第二偏振單元13與所述第二偏振模組20的第三偏振單元22重疊區(qū)域B2,對于入射光是完全阻擋的,呈現(xiàn)阻光狀態(tài);由于第一偏振模組和第二偏振模組的偏振單元是交替排列,因此,全透光區(qū)域和阻光區(qū)域交替排列,呈現(xiàn)規(guī)律的明暗相間的狹縫光柵條紋,如圖3b所示,借助于狹縫光柵條紋的作用,觀察者的眼睛可以產(chǎn)生立體視頻的感覺,從而實現(xiàn)了 3D模式的切換。
[0036]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提供的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可以通過驅動裝置自動調整所述第一偏振模組與所述第二偏振模組的相對位置,支持不同立體角數(shù)量的視頻、圖像信息播放。具體地,所述第一偏振單元與所述第三偏振單元重疊區(qū)域Al,以及所述第二偏振單元與所述第四偏振單元重疊區(qū)域A2的寬度C(A1和A2具有相同的寬度)與所支持的立體角數(shù)量N、偏振單元寬度W之間的關系為:C = W/N,其中C〈W,N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數(shù)。
[0037]如圖4所示,所述驅動裝置包括:控制器41、步進電機42和牽引裝置43,所述牽引裝置與所述第一偏振模組10和/或第二偏振模組20 —側邊相連并帶動其在限位裝置44內運動。圖4示例性的選擇牽引裝置與第一偏振模組10 —側相連并帶動其在限位裝置44中運動,例如所述牽引裝置43可以是以帶鋸齒的牽引條,該鋸齒與步進電機的旋轉軸的齒輪相吻合,步進電機工作時帶動牽引條移動。所述控制器根據(jù)顯示需要確定所述第一偏振模組與所述第二偏振模組的相對位置,并控制所述步進電機帶動所述牽引裝置運動,以使所述第一偏振模組與所述第二偏振模組移動到預設位置。所述控制器與顯示面板的播放器數(shù)據(jù)連接,當所述控制器檢測到當前播放內容為2D時,所述控制器41控制所述步進電機42帶動牽引裝置43,從而使第一偏振模10移動至所述原點位置;當所述控制器檢測到當前播放內容為3D時,所述控制器根據(jù)預設的視角數(shù)量,根據(jù)公式C = ff/Ν計算兩偏振模組的同一個偏振方向的偏振單兀相重疊的寬度C,并轉換為電機的位移控制信號,控制步進電機42帶動牽引裝置43從而使第一偏振模組10移動至所需位置。
[0038]顯示模式切換裝置還可以手動控制,手動控制時,所述驅動裝置包括:主動滾軸,被動滾軸,限位卡片;所述被動滾軸與所述第一偏振模組或第二偏振模組一側邊相連,由主動滾軸帶動被動滾軸及其連接的所述第一偏振模組或第二偏振模組在限位裝置內運動,以使所述第一偏模組與所述第二模組移動到所述相對位置;所述限位卡片,用于固定所述與被動滾軸連接的所述第一偏振模組或第二偏振模組的位置。當需要切換2D和3D顯示效果時,用戶手動調節(jié)所述主動滾軸,主動滾軸帶動被動滾軸及其連接的所述第一偏振模組或第二偏振模組在限位裝置內運動,以使所述第一偏模組與所述第二模組移動到所需的相對位置,手動調節(jié)到所需位置后,利用限位卡片將上述移動的偏振模組固定在該位置。
[0039]本發(fā)明實施例利用偏振光的光學原理,通過驅動裝置精確地控制顯示模式切換裝置的兩個偏振模組的相對位置,使兩個偏振模組中相同偏振方向的偏振單元可以在完全重合狀態(tài)和部分重疊狀態(tài)轉換,從而產(chǎn)生規(guī)則的明暗間隔條紋,形成了狹縫光柵的效果,并且可以根據(jù)需要通過驅動裝置自動或手動調整狹縫光柵的參數(shù),實現(xiàn)2D/3D顯示模式的自由轉換,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狹縫光柵一次成型,不能支持2D和3D之間的任意自由的切換的問題,原理簡單,成本低,方便實現(xiàn),實用性強。
[0040]實施例二
[0041]本發(fā)明實施例以上述實施例為基礎,在所述第一偏振模組的第一偏振單元與第二偏振單元之間,以及所述中第二偏振模組的第三偏振單元與第四偏振單元之間留有空白區(qū),如圖5所示,為了表述清晰,圖5僅展示了第一偏振模組的空白區(qū),第二偏振模組的設置在此不再重述??瞻讌^(qū)50的寬度很小,是為了留一定余量,在所述兩偏振模組構成狹縫光柵時起緩沖容錯作用。理想情況下,偏振單元的寬度相同,各偏振單元無縫隙地交替排列,當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在2D切換狀態(tài)下,第一偏振模組與第二偏振模組中的偏振方向相同的偏振單元完全重合,呈現(xiàn)全透光狀態(tài),但由于在器件制造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誤差,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在2D切換狀態(tài)下,第一偏振模組與第二偏振模組的不同偏振方向的偏振單元可能會有微小的阻光重疊區(qū)域,影響2D顯示效果。因此本發(fā)明在所述第一偏振模組的第一偏振單元與第二偏振單元之間,以及所述中第二偏振模組的第三偏振單元與第四偏振單元之間留有空白區(qū),在保持上述實施例有益效果基礎上,可以防止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在2D切換狀態(tài)下也出現(xiàn)明暗相間條紋的狹縫光柵效果,提高了 2D顯示的清晰度。
[0042]實施例三
[0043]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可切換顯示模式的顯示器件,如圖6所示,包括:顯示面板61,用于產(chǎn)生顯示圖像或視頻信號;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顯示模式切換裝置62,位于所述顯示面板與觀察者之間,用于對顯示模式進行2D/3D切換。由于本發(fā)明利用偏振光的光學原理,使兩個偏振模組相對移動產(chǎn)生交錯,形成狹縫光柵效果,所以所述顯示面板為支持可見光光源顯示的顯示面板,例如LED顯示屏。
[0044]本發(fā)明實施例通過將顯示切換裝置平行設在顯示面板朝向用戶的一側,實現(xiàn)了畫面2D和3D顯示效果的自由切換,并且可以根據(jù)播放信號的具體需要調整狹縫光柵參數(shù)。本發(fā)明原理簡單,成本低,方便實現(xiàn),實用性強。
[0045]注意,上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及所運用技術原理。本領域技術人員會理解,本發(fā)明不限于這里所述的特定實施例,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能夠進行各種明顯的變化、重新調整和替代而不會脫離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雖然通過以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說明,但是本發(fā)明不僅僅限于以上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情況下,還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實施例,而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范圍決定。
【權利要求】
1.一種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偏振模組和第二偏振模組,用于對所述第一偏振模組和/或第二偏振模組進行限位的限位裝置,以及用于驅動所述第一偏振模組和/或所述第二偏振模組平移的驅動裝置; 所述第一偏振模組包括第一透明基板,以及貼覆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且交替排列的第一偏振單兀與第二偏振單兀,所述第一偏振單兀與第二偏振單兀的偏振方向不同; 所述第二偏振模組包括第二透明基板,以及貼覆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上,且交替排列的第三偏振單元與第四偏振單元,所述第三偏振單元與第四偏振單元的偏振方向不同。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單元具有第一偏振方向,所述第二偏振單兀具有第二偏振方向,且第一偏振方向與第二偏振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偏振單元與所述第二偏振單元為帶狀,具有相同的寬度W1,及相同的水平方向傾
α I ; 所述第三偏振單元具有與所述第一偏振單元相同的第一偏振方向,所述第四偏振單元具有與所述第二偏振單元相同的第二偏振方向;所述第三偏振單元與所述第四偏振單元為帶狀,具有相同的寬度W2,及相同的水平方向傾角α2,且W2 = W1 =W, a 2 = Cti= α ,O。( α <180°。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其特征在于,工作時,所述驅動裝置驅動所述第一偏振模組和/或第二偏振模組平移,調整所述第一偏振模組與所述第二偏振模組的相對位置,以使當所述第一偏振單元與所述第三偏振單元完全重合,所述第二偏振單元與所述第四偏振單元完全重合時,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呈現(xiàn)全透光狀態(tài); 或者使所述第一偏振單元與所述第三偏振單元部分重疊,以及所述第二偏振單元與所述第四偏振單元部分重疊時,所述第一偏振單元與所述第三偏振單元重疊區(qū)域以及所述第二偏振單元與所述第四偏振單元重疊區(qū)域呈現(xiàn)透光狀態(tài),所述第一偏振單元與所述第四偏振單元重疊區(qū)域以及所述第二偏振單元與所述第三偏振單元重疊區(qū)域呈現(xiàn)阻光狀態(tài)。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單元與所述第三偏振單元重疊區(qū)域,以及所述第二偏振單元與所述第四偏振單元重疊區(qū)域的寬度C與所支持的立體角數(shù)量N、偏振單元寬度W之間的關系為:C = W/N,其中C〈W,N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數(shù)。
5.根據(jù)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包括:控制器、步進電機和牽引裝置,所述牽引裝置與所述第一偏振模組和/或第二偏振模組一側邊相連并帶動其在限位裝置內運動;所述控制器根據(jù)顯示需要確定所述第一偏振模組與所述第二偏振模組的相對位置,并控制所述步進電機帶動所述牽引裝置運動,以使所述第一偏模組與所述第二模組移動到所述相對位置。
6.根據(jù)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包括:主動滾軸,被動滾軸,限位卡片;所述被動滾軸與所述第一偏振模組或第二偏振模組一側邊相連,由主動滾軸帶動被動滾軸及其連接的所述第一偏振模組或第二偏振模組在限位裝置內運動,以使所述第一偏模組與所述第二模組移動到所述相對位置;所述限位卡片,用于固定所述與被動滾軸連接的所述第一偏振模組或第二偏振模組的位置。
7.根據(jù)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替排列的第一偏振單元和第二偏振單元之間以及所述交替排列的第三偏振單元和第四偏振單元之間設置有空白區(qū)。
8.根據(jù)權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單元、第二偏振單元通過紫外光固化膠貼覆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所述第三偏振單元、第四偏振單元通過紫外光固化膠貼覆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上。
9.根據(jù)權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顯示模式切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模組貼覆偏振單元的一面與所述第二偏振模組貼覆偏振單元的一面相向設置。
10.一種包含權利要求1-9任一所述顯示模式切換裝置的顯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顯示面板,用于產(chǎn)生顯示圖像; 顯示模式切換裝置,位于所述顯示面板的前端,用于對顯示模式進行2D/3D切換。
【文檔編號】G02B27/28GK104407445SQ201410640130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1月13日
【發(fā)明者】姜太平, 張鳳蘭, 楊峰 申請人:湖南創(chuàng)圖視維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