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光學成像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2721523閱讀:115來源:國知局
光學成像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光學成像裝置,該光學成像裝置包含一殼體、一顯示元件、至少一第一反射元件、一第二反射元件及一透鏡元件,該顯示元件產(chǎn)生一顯示影像,該顯示影像經(jīng)該至少一第一反射元件及該第二反射元件反射至該透鏡元件的傳遞路徑的總長度小于該透鏡元件的焦距,如此使用者可透過光學成像裝置觀看到放大并等效位于遠處的顯示影像,本實用新型的光學成像裝置設置至少一第一反射元件,以縮小光學成像裝置的體積。
【專利說明】光學成像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成像裝置,其尤指一種光學成像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各種用于交通工具上的顯示裝置已相繼地被研發(fā),例如:行車紀錄器、衛(wèi)星導航、抬頭顯示器(head up display,HUD)等,其中抬頭顯示器已被廣泛地使用。然,以抬頭顯示器為例,其所顯示的影像多投射在儀表板座左前方或右前方的擋風玻璃。使用者于駕駛過程中大多注視正前方的路況,當使用者于駕駛過程中欲觀看抬頭顯示器所顯示的影像時,使用者需將其視線移至儀表板座的前方或右前方的擋風玻璃,導致使用者的眼睛的焦距不斷改變,使用者的注意力無法一直集中在正前方的路況,容易導致交通意外的發(fā)生。
[0003]有鑒于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光學成像裝置,使用者透過本實用新型的光學成像裝置觀看位于正前方且放大的顯示影像,如此使用者于駕駛過程中無須改變其眼睛的焦距,而避免交通意外的發(fā)生,而且本實用新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體積較小。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光學成像裝置,其可透過透鏡元件放大顯示元件所顯示的顯示影像,而且放大的顯示影像的焦距位于遠處,讓使用者觀看遠方時不用改變眼睛的焦距也可同時看到放大的顯示影像。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光學成像裝置,本實用新型的光學成像裝置設置至少一反射元件,以縮小光學成像裝置的體積。
[0006]為了達到上述所指稱的各目的與功效,本實用新型揭示一種光學成像裝置,其包含:一殼體,其具有一開口、一底部及一側壁,該開口對應該底部;一顯示元件,其設置于該側壁,并位于該殼體內(nèi);至少一第一反射元件,其設置于該側壁,且位于該顯示元件所顯示的一顯示影像傳遞至該至少一第一反射元件的一第一傳遞路徑上;一第二反射元件,其設置于該底部,并位于經(jīng)該至少一第一反射元件反射的該顯示影像傳遞至該第二反射元件的一第二傳遞路徑上;以及一透鏡元件,其設置于該開口,并位于經(jīng)該第二反射元件反射的該顯示影像傳遞至該透鏡元件的一第三傳遞路徑上;其中該第一傳遞路徑、該第二傳遞路徑及該第三傳遞路徑的總長度小于該透鏡元件的焦距,以產(chǎn)生一放大并等效位于遠處的顯示影像;其中該第一傳遞路徑及該第二傳遞路徑不會相互交錯。
[0007]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可以采用以下的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xiàn)。
[0008]前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中該殼體的縱向長度大于其橫向?qū)挾龋摰谌齻鬟f路徑的長度大于該第一傳遞路徑的長度。
[0009]前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中該殼體的縱向長度小于其橫向?qū)挾?,該第三傳遞路徑的長度小于該第一傳遞路徑的長度。
[0010]前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中該殼體設置于一汽車的一儀表板座內(nèi),該透鏡元件從該儀表板座的表面露出,并沿著該汽車的一擋風玻璃的曲率設置。
[0011]前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更包含一外殼體,其兩側分別具有一樞接孔,該殼體的兩樞接軸樞接于該兩個樞接孔,以套設于該殼體的外側。
[0012]前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更包含一角度調(diào)整機構,其設置于該外殼體內(nèi),并對應該殼體的該底部,該角度調(diào)整機構推動該底部,該殼體相對該外殼體轉(zhuǎn)動。
[0013]前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中該顯示元件包含發(fā)光二極管背光模塊,該發(fā)光二極管背光模塊包含一陶瓷基板及一散熱元件,該散熱組件設置于該陶瓷基板的后端。
[0014]前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更包含一感測元件,其設置于該殼體的外側,并感測該光學成像裝置的外部環(huán)境的亮度或色彩,該顯示元件依據(jù)該光學成像裝置的外部環(huán)境的亮度或色彩調(diào)整該發(fā)光二極管背光模塊的亮度或調(diào)整該顯示元件所顯示的顯示影像的色彩。
[0015]前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更包含一光感測模塊,其設置于該殼體的外側,并具有一感測端,該感測端及該殼體的中心線均相對水平面傾斜一角度,且使該感測端與該透鏡元件朝向同一方向。
[0016]前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中該光感測模塊連接該殼體,該殼體轉(zhuǎn)動時同時帶動該光感測模塊轉(zhuǎn)動,并使該感測端自動地與該透鏡元件朝向同一方向。
[0017]前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中該光感測模塊感測外部太陽光對該光學成像裝置的照射量是否超過門檻值,該光感測模塊傳送控制信號至該角度調(diào)整機構,該角度調(diào)整機構依據(jù)該控制信號調(diào)整該透鏡元件相對于太陽光的角度。
[0018]前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更包含一遮光件,其對應該透鏡元件設置;其中該光感測模塊感測外部太陽光對該光學成像裝置的照射量是否超過門檻值,該光感測模塊傳送控制信號至該遮光件,該遮光件依據(jù)該控制信號遮蔽該透鏡元件。
[0019]前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更包含至少一第一透鏡元件,其與該透鏡元件并排設置,以縮短該透鏡元件的焦距,并縮短該第一傳遞路徑、該第二傳遞路徑及該第三傳遞路徑的總長度。
[0020]前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更包含至少一輔助顯示元件,其設置于該顯示元件的一偵lJ,并較該顯示元件靠近該透鏡元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立體圖;
[0022]圖2: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剖面圖;
[0023]圖3: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簡易成像示意圖;
[0024]圖4: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成像示意圖;
[0025]圖5: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剖面圖;
[0026]圖6: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成像示意圖;
[0027]圖7A: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透鏡元件的示意圖;
[0028]圖7B: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的透鏡元件的示意圖;
[0029]圖8: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使用狀態(tài)圖;
[0030]圖9A: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相對于擋風玻璃的示意圖;
[0031]圖9B: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相對于擋風玻璃的另一示意圖;
[0032]圖10: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另一剖面圖;
[0033]圖11: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調(diào)整殼體角度的示意圖;
[0034]圖12A: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顯示影像的調(diào)整示意圖;
[0035]圖12B: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調(diào)整顯示影像的另一調(diào)整不意圖;
[0036]圖13: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調(diào)整顯示影像面積的示意圖;
[0037]圖14: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顯示元件的背光模塊的示意圖;
[0038]圖15: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感測元件的感測示意圖;
[0039]圖16:其為本實用新型的圖8的A區(qū)域的放大圖;
[0040]圖17: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光感測模塊的示意圖;
[0041]圖18: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光感測模塊的使用狀態(tài)圖;
[0042]圖19A: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五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遮光件的使用狀態(tài)圖;
[0043]圖19B: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五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遮光件的另一使用狀態(tài)圖;
[0044]圖20A: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六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遮光件的使用狀態(tài)圖;
[0045]圖20B: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六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遮光件的另一使用狀態(tài)圖;
[0046]圖21: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七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遮光件的使用狀態(tài)圖;
[0047]圖22: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八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示意圖;
[0048]圖23: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九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光學成像裝置的剖面圖;
[0049]圖24: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十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示意圖;
[0050]圖25: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十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成像示意圖;以及
[0051]圖26: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十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可觀看區(qū)域所顯示的內(nèi)容的示意圖。
[0052]【圖號對照說明】
[0053]I 光學成像裝置
[0054]10 殼體
[0055]100 開口
[0056]101 底部
[0057]102a 第一側壁
[0058]102b 第二側壁
[0059]103樞接軸
[0060]11 光學成像模塊
[0061]110顯示元件
[0062]1101、1101’ 顯示影像
[0063]1102顯示區(qū)域
[0064]1103發(fā)光二極管背光模塊
[0065]1104陶瓷基板
[0066]1105散熱元件
[0067]111第一反射元件
[0068]112第二反射元件
[0069]113透鏡元件
[0070]1131影像輸出端
[0071]12外殼體
[0072]121樞接孔
[0073]13角度調(diào)整機構
[0074]131驅(qū)動元件
[0075]132推動元件
[0076]14感測元件
[0077]15光感測模塊
[0078]151感測端
[0079]152圓柱體
[0080]153光感測元件
[0081]16遮光件
[0082]17第一透鏡元件
[0083]18輔助顯示元件
[0084]181U8r輔助影像
[0085]2使用者
[0086]21眼
[0087]3物件
[0088]4汽車
[0089]41儀表板座
[0090]42擋風玻璃
[0091]421弧面
[0092]422反射膜
[0093]43駕駛座
[0094]5影像
[0095]51取樣點
[0096]SI第一傳遞路徑
[0097]S2第二傳遞路徑
[0098]S3第三傳遞路徑
[0099]S4第四傳遞路徑
[0100]S5第五傳遞路徑
[0101]f焦距
[0102]D距離
[0103]d間距
[0104]dl距離
[0105]W寬度
[0106]Pl觀看區(qū)域
[0107]P2觀看區(qū)域
[0108]R重疊觀看區(qū)域
[0109]C1、C2、C3、C4 中心線
[0110]H水平面
[0111]L太陽光
[0112]P可觀看區(qū)域
[0113]al第一角度

【具體實施方式】
[0114]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及所達成的功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特用較佳的實施例及配合詳細的說明,說明如下:
[0115]請參閱圖1及圖2,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立體圖及剖面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光學成像裝置1,光學成像裝置I包含一殼體10及一光學成像模塊11,光學成像模塊11設置于殼體10內(nèi)。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模塊11包含一顯示元件110、至少一第一反射元件111、一第二反射元件112及一透鏡元件113,然本實施例的第一反射元件111的數(shù)量為一個,第一反射元件111及第二反射元件112分別為一反射鏡。
[0116]殼體10具有一開口 100、一底部101及一側壁,側壁包含一第一側壁102a及相對于第一側壁102a的一第二側壁102b,底部101對應開口 100。顯示元件110設置于側壁的第一側壁102a,并位于殼體10內(nèi)。第一反射元件111設置于側壁的第二側壁102b,然第一反射元件111位于一第一傳遞路徑SI上,其中第一傳遞路徑SI指顯示元件110所顯示的一顯示影像1101的傳遞路徑。
[0117]第二反射元件112設置于殼體10的底部101,透鏡元件113嵌設于開口 100,然第二反射元件112相對透鏡元件113傾斜一角度,第二反射元件112的寬度大于透鏡元件113的寬度,并位于一第二傳遞路徑S2上,其中第二傳遞路徑S2指經(jīng)第一反射元件111反射的顯示影像1101的傳遞路徑。透鏡元件113位于一第三傳遞路徑S3上,第三傳遞路徑S3指經(jīng)第二反射元件112反射的顯示影像1101的傳遞路徑,然上述第一傳遞路徑S1、第二傳遞路徑S2及第三傳遞路徑S3的總長度小于透鏡元件113的焦距,即使顯示元件110位于透鏡元件113的焦距內(nèi)(如圖3所示),透鏡元件113朝向外部的一側為一影像輸出端1131。
[0118]請一并參閱圖3及圖4,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成像示意圖;如圖所示,當一使用者2從光學成像裝置I的外側透過透鏡元件113觀視顯示元件110所顯示的顯示影像1101時,因顯示元件110位于透鏡元件113的焦距f內(nèi),因此使用者2可看到放大并等效位于遠處的顯示影像1101’(虛像),而放大并等效位于遠處的顯示影像1101’與使用者2間的距離D,較佳實施例可以為大于2公尺,讓使用者2觀看遠方對象3或景物,可同時觀看到放大并等效位于遠處的顯示影像1101’,而且放大并等效位于遠處的顯示影像1101’的內(nèi)容可為遠方對象3或景物的信息或其它參考信息,如此讓使用者2不用改變其眼睛的焦距,于觀看遠方對象3或景物的同時可觀看顯示于放大并等效位于遠處的顯示影像1101’的參考信息。
[0119]由圖3可知,可知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I若未設有第一反射元件111及第二反射元件112時,顯示元件110必須對應透鏡元件113設置,如此顯示元件110至透鏡元件113間的距離為第一傳遞路徑S1、第二傳遞路徑S2及第三傳遞路徑S3的總長度,所以透過第一反射元件111及第二反射元件112的設置,可使光學成像裝置I的體積縮小,同時也表示增加反射元件的數(shù)量更能縮小光成像裝置I的體積。
[0120]于此更進一步提供一實施例,此實施例增加第一反射元件111的數(shù)量,請參閱圖5,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剖面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I具有兩個第一反射元件111,一個第一反射元件111設置于設有顯示元件110的第一側壁102a,并位于顯示元件110的下方,另一個第一反射元件111設置于第二側壁102b,并與顯示元件110及位于顯示元件110下方的第一反射元件111相對應。設置于第二側壁102b的第一反射元件111位于第一傳遞路徑SI上,位于顯示元件110下方的第一反射元件111位于一第四傳遞路徑S4上,第四傳遞路徑S4指設置于第二側壁102b的第一反射元件111所反射的顯示影像1101的傳遞路徑。第二反射元件112位于一第五傳遞路徑S5上,第五傳遞路徑S5指位于顯示元件110下方的第一反射元件111所反射的顯示影像1101的傳遞路徑。第四傳遞路徑S4及第五傳遞路徑S5的總長度相當于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I的第二傳遞路徑S2的長度,也表示增加第一反射元件111的數(shù)量,可將原本第二傳遞路徑S2由第四傳遞路徑S4及第五傳遞路徑S5所構成的彎折路徑替代,以縮短第三傳遞路徑S3的長度,進而縮短殼體10的縱向長度,最終達到縮小光學成像裝置I的體積的目的。
[0121]不論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1,其第一傳遞路徑SI及第二傳遞路徑S2 (第四傳遞路徑S4及第五傳遞路徑S5)并未相互交錯,如此不會影響光學成像裝置I從影像輸出端1131輸出的顯示影像的顯示質(zhì)量。
[0122]下述以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I進行說明,請一并參閱圖6、圖7A及圖7B,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成像示意圖及透鏡元件的示意圖;如圖所示,為了讓使用者2的雙眼21能同時看到完整的顯示影像1101’,本實施例的透鏡元件113的寬度W大于使用者的兩眼的間距山然一般使用者2的兩眼21的間距d介于60mm與70mm之間,所以透鏡元件113的寬度W,較佳實施例可以為大于70_。然每一眼21透過透鏡元件113觀視可產(chǎn)生一觀看區(qū)域P1、P2,兩眼21的觀看區(qū)域P1、P2具有一重疊觀看區(qū)域R,然光學成像裝置I所產(chǎn)生的顯示影像1101’位于兩眼21透過透鏡元件113觀視的重疊觀視區(qū)域R內(nèi),如此使用者2的雙眼21可同時觀看到顯示影像1101’。另外,本實施例的透鏡元件113為矩形(如第七A及七B圖所示),如此有效縮小光學成像裝置I的體積。然,上述透鏡元件113使用長焦距的透鏡,其中透鏡元件113可為單面凸透鏡、雙面凸透鏡或菲涅爾透鏡,如此光學成像裝置I所產(chǎn)生的放大并等效位于遠處的顯示影像1101’的失真度較少,而且使放大并等效位于遠處的顯示影像1101’的焦距較穩(wěn)定。
[0123]復參閱圖5,本實施例的殼體10呈筒狀,即殼體10的縱向長度大于其橫向?qū)挾?其中殼體10的縱向長度指底部101的最低點至開口 100的垂直距離,殼體10的橫向?qū)挾戎傅谝粋缺?02a與第二側壁102b間的水平距離,因第一傳遞路徑S1、第二傳遞路徑(第四傳遞路徑S4及第五傳遞路徑S5)及第三傳遞路徑S3的總長度必須小于透鏡元件113的焦距,也說明第一傳遞路徑SI的長度小于第三傳遞路徑S3的長度。
[0124]當然本實施例的殼體10的形狀可依據(jù)使用者需求而改變,例如:使殼體10的縱向長度小于其橫向?qū)挾龋绱说谝粋鬟f路徑SI的長度大于第三傳遞路徑S3的長度。不論殼體10的形狀如何改變,只要使顯示元件110位于透鏡元件113的焦距內(nèi)即可產(chǎn)生放大并等效位于遠處的顯示影像1101’(如圖6所示)。
[0125]請參閱圖8,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使用狀態(tài)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說明光學成像裝置I裝設于一汽車4內(nèi)的使用狀態(tài),當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I裝設于汽車4的一儀表板座41內(nèi)時,透鏡兀件113從儀表板座41的表面露出,并朝向汽車4的擋風玻璃42。依據(jù)儀表板座41內(nèi)的空間及其它電子元件的配置,較適合使用縱向長度大于橫向?qū)挾鹊臍んw10,如此殼體10呈筒狀,以避免占據(jù)儀表板座41內(nèi)的空間。于此再次說明,可依據(jù)設置位置的空間而改變殼體10的形狀,不限于本實施例的殼體10的形狀。
[0126]同時請參閱圖9A及圖9B,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相對于擋風玻璃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擋風玻璃42具有一弧面421,弧面421具有一曲率,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I的透鏡元件113沿著擋風玻璃42的弧面421設置,以避免使用者2看到失真的放大并等效位于遠處的顯示影像1101’。當駕駛座43位于汽車4的左側時,光學成像裝置I設置于駕駛座43前方的儀表板座41中,此時透鏡元件113沿著擋風玻璃42的弧面421設置,殼體10的中心線Cl相對于汽車4的駕駛座43的中心線C2往右傾斜一角度,換句話說,殼體10的中心線Cl相對使用者2的直視的中心線往使用者2的右側傾斜角度,角度依據(jù)弧面421的曲率而定;當駕駛座43位于汽車4的右側時,光學成像裝置I設置于駕駛座43前方的儀表板座41中,殼體10的中心線Cl相對于駕駛座43的中心線C2往左傾斜一角度,如此使透鏡元件113可沿著擋風玻璃42的弧面421的曲率設置。
[0127]上述說明殼體10的中心線Cl相對汽車4的駕駛座43的中心線C2往右或左傾斜的角度依據(jù)擋風玻璃42的弧面421的曲率而定,于此進一步舉例說明,使用者2的眼睛21至光學成像裝置I的距離(包含擋風玻璃折射距離)約I公尺,擋風玻璃42的弧面421的半徑為1500mm的狀況下,光學成像裝置I的殼體10的中心線Cl相對于汽車4的駕駛座43的中心線C2向右或向左傾斜的角度約5度。
[0128]復參閱圖8,當光學成像裝置I裝載于汽車4的儀表板座41的后,擋風玻璃42上設置一反射膜422,反射膜422對應光學成像裝置I的透鏡元件113,并位于從透鏡元件113穿出的顯示影像1101的傳遞路徑上,其中反射膜422也可由或一暗色膜或為鍍膜玻璃顯示區(qū)替代。當光學成像裝置I開始運作時,顯示元件110所產(chǎn)生顯示影像1101,經(jīng)由傳遞路徑與顯示元件穿過透鏡元件113,并傳遞至擋風玻璃42的反射膜422,反射膜422反射顯示影像1101至使用者2的眼睛,此時使用者2會看到放大并等效位于遠處的顯示影像1101’(虛像),如此使用者2于駕駛汽車4時,使用者2的視線聚焦于遠處的路況,同時也可觀視放大并等效位于遠處的顯示影像1101’,也表示使用者2于駕駛過程中不用改變其眼睛的焦距,即可觀視放大并等效位于遠處的顯示影像1101’,并透過放大并等效位于遠方的顯示影像1101’得知目前汽車4的信息(例如:車速、油量、轉(zhuǎn)速、溫度等)。
[0129]復參閱圖5,并同時參閱圖10及圖11,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另一剖面圖及調(diào)整殼體角度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每一使用者2的身長不同而使其坐在駕駛座43的高度不同,導致使用者2的視角不同,為了讓使用者2可觀看完整的顯示影像,而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I更包含一外殼體12,殼體10的兩側分別具有一樞接軸103,外殼體12具有對應二樞接軸103的二樞接孔121,殼體10的二樞接軸103樞接于外殼體12的二樞接孔121,以套設于殼體10的外側,并使殼體10可相對外殼體12轉(zhuǎn)動。然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I更包含一角度調(diào)整機構13,角度調(diào)整機構13設置于外殼體12內(nèi),并對應殼體10的底部101,角度調(diào)整機構13推動殼體10的底部101,使殼體10相對于外殼體12轉(zhuǎn)動,進而調(diào)整透鏡元件113相對于擋風玻璃42的角度。所以使用者2可依據(jù)其身長透過角度調(diào)整機構13調(diào)整透鏡元件113相對于擋風玻璃42的角度,直到使用者2觀看到完整地放大并等效位于遠處的顯示影像1101’為止。
[0130]本實施例的角度調(diào)整機構13包含一驅(qū)動元件131及一推動元件132,推動元件132設置于驅(qū)動元件131,驅(qū)動元件131設置于外殼體12內(nèi),推動元件132的一端抵接于殼體10的底部101。當驅(qū)動元件131驅(qū)動推動元件132往底部101前進時,以推動底部101,使殼體10相對于外殼體12轉(zhuǎn)動,進而調(diào)整透鏡元件113相對于擋風玻璃42的角度。所以使用者2欲調(diào)整透鏡元件113相對于擋風玻璃42的角度時,只要啟動驅(qū)動元件131即可。上述驅(qū)動元件131可為一馬達,推動元件132可為一螺桿,當然角度調(diào)整機構13可為其它型態(tài),于此不再贅述。
[0131]復參閱圖8,每一使用者2的腳長或手臂長不同,因此坐在駕駛座43的使用者2至擋風玻璃42的距離dl也不同,為了使每一使用者2可看到完整的顯示影像1101’,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I依據(jù)使用者2至擋風玻璃42的距離dl調(diào)整顯示元件110所顯示的顯示影像1101的面積大小。請一并參閱第十二 A及十二 B圖,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顯示影像的調(diào)整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顯示元件110具有一顯示區(qū)域1102,顯示影像1101位于顯示區(qū)域1102內(nèi),其面積可小于或等于顯示區(qū)域1102的面積,然顯示元件110的顯示影像1101的面積調(diào)整透過顯示元件110的內(nèi)建處理器并依據(jù)使用者2至擋風玻璃42的距離dl不同進行調(diào)整。
[0132]當使用者2與擋風玻璃42間的距離dl縮短(即使用者2與透鏡元件113間的距離縮短)時,依據(jù)使用者2與擋風玻璃42間的距離擴大顯示元件110的顯示影像1101的面積;反的,當使用者2與擋風玻璃42間的距離dl增加(即使用者2與透鏡元件113間的距離增加)時,依據(jù)使用者2與擋風玻璃42間的距離dl縮小顯示影像1101的面積。
[0133]本實施例的透鏡元件113的兩表面的中心可能因制作過程中產(chǎn)生誤差,即透鏡元件113的兩表面的中心并非位于同一直在線,如此使放大并等效位于遠處的顯示影像1101’產(chǎn)生偏移,導致使用者2無法觀看完整的放大并等效位于遠處的顯示影像1101’。此時,請參閱圖13,使用者2依據(jù)放大的顯示影像1101’的偏移量(如X及Y方向的偏移量)調(diào)整顯示元件110的顯示影像1101于顯示區(qū)域1102的位置,使放大并等效位于遠處的顯示影像1101’完整的呈現(xiàn)。上述顯示影像1101的位置調(diào)整也是透過顯示元件110的內(nèi)建處理器依據(jù)放大的顯示影像1101’的偏移量進行調(diào)整。
[0134]復參閱圖5,并同時參閱圖14,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顯示元件的背光模塊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顯示元件110使用具有高亮度的顯示元件110,所以本實施例的顯示元件110的背光模塊使用發(fā)光二極管背光模塊1103,如此發(fā)光二極管背光模塊1103可提供高亮度的顯示影像1101,如此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I所產(chǎn)生的放大并等效位于遠處的顯示影像1101’可清晰地讓使用者觀視。
[0135]另參閱圖8,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I更包含一感測元件14 (如:CMOS傳感器),感測元件14設置于汽車4內(nèi),例如方向盤的前方,并設置于光學成像裝置I的殼體10的外偵U。感測元件14可對光學成像裝置I的外部環(huán)境的亮度或色彩進行感測,顯示元件110依據(jù)環(huán)境亮度或色彩調(diào)整發(fā)光二極管背光模塊1103的亮度或調(diào)整顯示元件110所顯示的顯示影像的色彩,以產(chǎn)生清楚的顯示影像1101,進而獲得于此環(huán)境下清晰的放大并等效位于遠處的顯示影像1101’。于此更進一步說明感測元件14如何感測環(huán)境亮度,請一并參閱圖15,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感測元件的感測示意圖;如圖所示,感測元件14對光學成像裝置I的外部環(huán)境進行拍攝,并產(chǎn)生一影像5,然后于影像5上取復數(shù)取樣點51,并計算該些取樣點51的亮度值的平均值,然后顯示元件110依據(jù)平均值調(diào)整發(fā)光二極管背光模塊1103的亮度。
[0136]上述說明利用影像5計算出環(huán)境亮度,并依據(jù)環(huán)境亮度調(diào)整發(fā)光二極管背光模塊1103的亮度。于下述說明如何依據(jù)影像5的環(huán)境色彩調(diào)整顯示元件110所顯示的顯示影像1101的色彩,其主要依據(jù)影像5判斷出環(huán)境色彩,然依據(jù)顯示影像1101的色彩與環(huán)境色彩的比對調(diào)整顯示影像1101的色彩,即進行顯示影像1101的色彩與環(huán)境色彩的反差色改變。舉例來說,在晚上的時候,若是擷取到的影像5的環(huán)境色彩是黑色或暗色系,那么可以調(diào)整顯示元件110,讓顯示影像1101為亮色系。反之,在白天的時候或是前方有白色車子,如此擷取到的影像5的環(huán)境色彩為白色或亮色系,那么可以調(diào)整顯示元件110,讓顯示影像1101為暗色系。經(jīng)上述方式調(diào)整后,光學成像裝置I于任何環(huán)境下使用,可獲得清晰的放大并等效位于遠處的顯示影像1101’。
[0137]復參閱圖14,又因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I的顯示元件110使用發(fā)光二極管背光模塊1103,發(fā)光二極管背光模塊1103容易產(chǎn)生高溫,所以本實施例的發(fā)光二極管背光模塊1103的一電路板使用陶瓷基板1104,并于陶瓷基板1104的后端增設一散熱元件1105(如:散熱鰭片),以將發(fā)光二極管背光模塊1103所產(chǎn)生的熱排出至外部,進而降低光二極管背光模塊1103的溫度。
[0138]再參閱圖8,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I更包含一光感測模塊15,光感測模塊15設置于殼體10的外側,并位于汽車4的儀表板座41內(nèi),請一并參閱圖16,其為本實用新型的圖8的A區(qū)域的放大圖;如圖所示,光感測模塊15具有一感測端151,殼體10的中心線C3相對一水平面H傾斜一第一角度al,光感測模塊15的感測端151的中心線C4也相對一水平面H傾斜第一角度al,如此于光學成像模塊11的影像輸出端1131的透鏡元件113與光感測模塊15的感測端151裸露于儀表板座41的表面,并朝向同一方向。
[0139]本實施例的光感測模塊15包含中空的一圓柱體152及一光感測元件153,光感測元件153設置于圓柱體152內(nèi),并位于圓柱體152的底部。光感測元件153的上方稱為感測端151。當然光感測模塊15也有其它型態(tài),請參閱圖17,中空的圓柱體也可由二薄板154取代,其中一薄板154具有孔洞1541,光感測元件153對應孔洞設置于另一薄板154上;或者直接省略圓柱體151的設置也可。
[0140]請參閱圖18,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光感測模塊的使用狀態(tài)圖;如圖所示,因光學成像裝置I的透鏡元件113與光感測模塊15的光感測元件153朝向同一方向,汽車4外部的太陽光L相對透鏡元件113及光感測模塊15的光感測元件153的照射角度相同。當汽車4外部的太陽光L垂直穿過透鏡元件113時,太陽光L也會垂直照射于光感測模塊15的光感測元件153,此時光感測元件153所接受的太陽光L的照射量,正比于太陽光L對殼體10內(nèi)的光學成像模塊11的照射量,當光感測元件153感測太陽光L對光學成像模塊11的照射量超過一門檻值,并傳送一第一控制訊號至角度調(diào)整機構13,角度調(diào)整機構13接收第一控制訊號并依據(jù)第一控制訊號調(diào)整殼體10的角度。當殼體10轉(zhuǎn)動一角度時,改變了透鏡元件113相對于太陽光L的角度,進而改變透鏡元件113相對于擋風玻璃42的角度,即使光學成像模塊11的影像輸出端1131的透鏡元件113與光感測模塊
15的感測端151無朝向同一方向,使汽車4外部的太陽光L不會垂直穿過透鏡元件113,以避免光學成像模塊11的元件產(chǎn)生熱損壞。
[0141]殼體10經(jīng)角度調(diào)整后,當光感測元件153的感測太陽光L對光學成像模塊11的照射量(即光感測元件153所接受的太陽光L的照射量)小于門檻值時,光感測元件153產(chǎn)生一第二控制訊號并傳送第二控制訊號至角度調(diào)整機構13,角度調(diào)整機構13依據(jù)第二控制訊號調(diào)整殼體10的角度,使殼體10恢復成原始狀態(tài),即使光學成像模塊11的影像輸出端1131與光感測模塊15的感測端151朝向同一方向(如圖16所不)。
[0142]請參閱圖19A及圖19B,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五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遮光件的使用狀態(tài)圖;如圖所示,上述實施例利用角度調(diào)整機構13調(diào)整殼體10的角度,使外部太陽光L不會垂直穿過透鏡元件113,以避免光學成像模塊11內(nèi)產(chǎn)生熱損害。然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I不須調(diào)整殼體10的角度,也可避免外部太陽光L垂直穿過透鏡元件113而進入光學成像模塊11內(nèi),本實施例的光感測模塊15控制覆蓋于光學成像模塊11的影像傳輸端1131的一遮光件16的開關或顏色變化,本實施例的遮光件16位于透鏡元件113的上方。
[0143]本實施例的遮光件16為一遮光簾,當光學成像裝置I正常使用時,遮光件16為關閉狀態(tài),即無遮蔽光學成像模塊11的透鏡元件113,也表示無遮蔽光學成像模塊11的影像輸出端1131,使外部太陽光L可穿過透鏡元件113照射至光學成像模塊11 ;光學成像裝置I無法正常使用時,遮光件16為啟動狀態(tài),即遮蔽光學成像模塊11的透鏡元件113,也表示遮光件16遮蔽光學成像模塊11的影像輸出端1131,以阻隔外部太陽光L穿透透鏡元件113而進入光學成像模塊11。本實施例的遮光件16設置于殼體10的開口 100,并位于透鏡元件113的上方,以遮蔽光學成像模塊11的影像輸出端1131。當然本實施例的遮光件16也可設置于儀表板座41,并位于透鏡元件113的上方,遮光件16僅要對應透鏡元件113設置,即達到可遮蔽光學成像模塊11的影像輸出端1131的目的。
[0144]當光感測元件153感測太陽光L對光學成像裝置I的照射量(即光感測元件153所接受的太陽光L的照射量)超過門檻值,即外部太陽光L直接垂直穿過透鏡元件113而進入光學成像模塊11時,光感測元件153產(chǎn)生并傳送第一控制訊號至遮光件16,遮光件16依據(jù)第一控制訊號啟動,使遮光件16為啟動狀態(tài),以遮蔽透鏡元件113,即阻隔外部太陽光L進入透鏡元件113 (如圖19A所示)。的后,當光感測元件153感測太陽光L對光學成像裝置I的照射量(即光感測元件153所接受的太陽光L的照射量)小于門檻值時,也表示太陽光L未垂直穿過透鏡元件113,此時,光感測元件153產(chǎn)生第二控制訊號并傳送第二控制訊號至遮光件16,遮光件16依據(jù)第二控制訊號關閉,即使遮光件16為關閉狀態(tài),進而使外部太陽光L可穿過透鏡元件113,而使光學成像模塊11可正常使用(如圖19B所示)。
[0145]另外,請參閱圖20A及圖20B圖,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六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遮光件的使用狀態(tài)圖;如圖所示,上述實施例的遮光件16為遮光簾,而本實施例的遮光件
16—顯示玻璃替代遮光簾,其中顯示玻璃于二玻璃之間灌注液晶,控制液晶而改變顯示玻璃為透明狀態(tài)、半透明狀態(tài)或黑色狀態(tài)。遮光件16受光感測模塊15的光感測元件153的控制,當光感測元件153感測太陽光L對光學成像模塊11的照射量(即光感測元件153所接受的太陽光L的照射量)未超過門檻值時,即太陽光L未直接垂直穿過透鏡元件113,此時遮光件16為透明狀態(tài),遮光件16無遮蔽透鏡元件113,即無遮蔽光學成像模塊11的影像輸出端1131,使外部太陽光L可穿過透鏡元件113而進入光學成像模塊11,光學成像模塊11可正常使用,如圖20B所示。
[0146]當光感測元件153感測太陽光L對光學成像模塊11的照射量(即光感測元件153所接受的太陽光L的照射量)超過門檻值時,即太陽光L直接垂直穿過透鏡元件113,此時遮光件16可選擇為半透明狀態(tài)或黑色狀態(tài),如圖20A所示,當遮光件16為半透明狀態(tài)時,可減少外部太陽光L透過透鏡元件113進入光學成像模塊11的照射量,以減少太陽光L進入光學成像模塊11所產(chǎn)生的熱損害;當遮光件16為黑色狀態(tài)時,可遮蔽透鏡元件113,即遮蔽光學成像模塊11的影像輸出端1131,以阻隔外部太陽光L進入光學成像模塊11內(nèi)。然本實施例的遮光件16亦可設置于殼體10內(nèi),并覆蓋光學成像模塊11的影像輸出端1131,而本實施例的遮光件16位于透鏡元件113的下方,遮光件16僅要對應透鏡元件113設置,也可達到阻隔或減少外部太陽光L進入光學成像模塊11內(nèi),如圖21所示。本實施例的遮光件16也可由一單向玻璃替代。
[0147]上述第五實施例至第七實施例均于使用者駕駛過程中太陽光L對光學成像裝置I的照射量(即光感測元件153所接受的太陽光L的照射量)超過門檻值時,調(diào)整殼體10的角度或啟動遮光件16遮蔽透鏡元件113,另當汽車4未使用時,也可調(diào)整殼體10的角度或啟動遮光件16遮蔽透鏡元件113,以保護光學成像裝置1,避免光學成像裝置I內(nèi)的元件產(chǎn)生熱損害。
[0148]然上述實施例的光感測模塊15均設置于殼體10的外側,并與殼體10分離,請一并參閱圖22,當然光感測模塊15也可直接與殼體10相連,光感測模塊15的感測端151與透鏡元件113朝向同一方向,當殼體10依據(jù)使用者2至擋風玻璃42的距離轉(zhuǎn)動時,光感測模塊15也可同時隨殼體10轉(zhuǎn)動,光感測模塊15的感測端151與透鏡兀件113朝向同一方向,以準確感測太陽光L對光學成像裝置的照射量。
[0149]復參閱圖2,若上述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I使用長焦距的透鏡元件113,所以第一傳遞路徑S1、第二傳遞路徑S2及第三傳遞路徑S3的總長度也依據(jù)透鏡元件113的焦距而增長,若第一傳遞路徑SI不變時,第三傳遞路徑S3會增長,也表示殼體10的縱向長度也會增加,進而增加光學成像裝置I的體積。
[0150]請參閱圖23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八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剖面圖;如圖所示,為了縮小光學成像裝置I的體積,除了增加第一反射元件111的數(shù)量,可增設至少一第一透鏡元件17,與目前透鏡元件113并排,以縮短透鏡元件113的焦距,如此第一傳遞路徑S1、第二傳遞路徑S2及第三傳遞路徑S3的總長度也縮短。當?shù)谝粋鬟f路徑SI的長度不變時,第三傳遞路徑S3可縮短,以縮短殼體10的縱向長度,進而縮小光學成像裝置I的體積,同時可減少光學成像裝置I所產(chǎn)生的顯示影像發(fā)生弧形失真的狀況,以維持顯示影像的顯示質(zhì)量。
[0151]復參閱圖6,為了讓使用者2的雙眼21均能看到完整的放大的顯示影像1101’,所以第一實施例的透鏡元件113的寬度W大于使用者2的兩眼21的間距d,如此使光學成像裝置I所產(chǎn)生的顯示影像1101’位于兩眼21的重疊觀看區(qū)域R內(nèi)。因透鏡元件113的寬度大于使用者的兩眼的間距,使用者透過透鏡元件113產(chǎn)生一可觀看區(qū)域P (包含使用者2的單眼21可觀看的觀看區(qū)域P1、P2),而完整的顯示影像1101’位于兩眼21的可觀看區(qū)域P的重疊觀看區(qū)域R內(nèi),如圖所示,其僅位于可觀看范圍P的中間區(qū)域,可觀看范圍P的左側及右側并無影像可觀看。
[0152]請參閱圖24、圖25及圖26,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十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示意圖、成像示意圖及可觀看區(qū)域所顯示的內(nèi)容的示意圖;如圖所示,因此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裝置I增加二輔助顯示元件18,二輔助顯示元件18分別位于顯示元件110的兩側,并較顯示元件110靠近透鏡元件113。二輔助顯示元件18可分別顯示一輔助影像181,輔助影像181可為通知來電的圖像、來電者的圖像等。使用者2透過透鏡元件113可觀看到放大的二輔助影像181’位于顯示影像1101’的兩側,以填滿可觀看區(qū)域P。當然也可以僅設有一個輔助顯顯示元件1,于此不再贅述。
[0153]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光學成像裝置,本實用新型的光學成像裝置有下述特點:
[0154]1.本實用新型的光學成像裝置可透過透鏡元件放大顯示元件所顯示的顯示影像,而且放大的顯示影像的焦距位于遠處,讓使用者觀看遠方時不用改變眼睛的焦距也可同時看到放大的顯示影像。
[0155]2.本實用新型的光學成像裝置使用筒狀本體,并于筒狀本體內(nèi)設置至少一第一反射元件,以縮小光學成像裝置的體積。而該些第一反射元件間的顯示影像的傳遞路徑并無相互交錯,以維持顯示影像的顯示質(zhì)量。
[0156]3.本實用新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透鏡元件的寬度大于使用者的兩眼的間距,讓使用者的雙眼可同時觀看到放大的顯示影像。然透鏡元件設計成矩形,以減少光學成像裝置的體積。
[0157]4.本實用新型的光學成像裝置可應用于交通工具,其沿著擋風玻璃的弧面設置,使光學成像裝置的中心線相對于使用者的直視的中心線傾斜,有效避免光學成像裝置的顯示影像發(fā)生失真的狀況。
[0158]5.本實用新型的光學成像裝置可依據(jù)使用者的高度不同而利用角度調(diào)整機構調(diào)整光學成像裝置的透鏡相對于擋風玻璃的角度,進而讓使用者觀看完整的放大的顯示影像。
[0159]6.本實用新型的光學成像裝置可依據(jù)使用者至擋風玻璃的距離不同而調(diào)整顯示元件的顯示影像的面積的大小,進而觀看完整的放大的顯示影像。
[0160]7.本實用新型的光學成像裝置可依據(jù)顯示影像的偏移量調(diào)整顯示元件的顯示影像的位置,進而觀看完整的放大的顯示影像。
[0161]8.本實用新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顯示元件使用發(fā)光二極管背光模塊,以產(chǎn)生高亮度的顯示影像。本實用新型的光學成像裝置更包含感測元件,感測元件感測環(huán)境亮度或色彩,顯示元件依據(jù)環(huán)境亮度或色彩調(diào)整發(fā)光二極管背光模塊的亮度或調(diào)整顯示元件所顯示的顯示影像的色彩,進而使光學成像裝置所產(chǎn)生的顯示影像清楚的呈現(xiàn)。
[0162]9.本實用新型的光學成像裝置的顯示元件的發(fā)光二極管背光模塊使用陶瓷基板為電路板,并于發(fā)光二極管背光模塊的一側設置散熱鰭片,以對產(chǎn)生高溫的發(fā)光二極管背光模塊進行散熱。
[0163]10.本實用新型的光學成像裝置具有光感測模塊,透過光感測模塊感測太陽光照射至光學成像模塊的照射量,若其超過門檻值,則調(diào)整殼體的角度或覆蓋遮光件于光學成像模塊的影像輸出端,以減少太陽光照射至光學成像模塊的照射量或阻隔太陽光直接穿過透鏡元件照射至光學成像模塊,進而使光學成像模塊的元件產(chǎn)生熱損壞。光感測模塊可與光學成像模塊的殼體相連,如此可隨著殼體轉(zhuǎn)動而帶動光感測模塊轉(zhuǎn)動,并自動地使光感測模塊的感測端與透鏡元件朝向同一方向。
[0164]11.本實用新型的光學成像裝置使用至少二個透鏡元件并排設置,以縮短透鏡元件的焦距,進而縮短光學成像裝置的長度。
[0165]12.本實用新型的光學成像裝置更設置二輔助顯示器,二輔助顯示器分別位于顯示器的兩側,并設置于顯示器與透鏡之間,如此以填滿使用者從透鏡所觀看到的可觀看范圍。
[0166]上文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范圍所述的形狀、構造、特征及精神所為的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光學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殼體,其具有一開口、一底部及一側壁,該開口對應該底部; 一顯示元件,其設置于該側壁,并位于該殼體內(nèi); 至少一第一反射元件,其設置于該側壁,且位于該顯示元件所顯示的一顯示影像的一第一傳遞路徑上; 一第二反射元件,其設置于該底部,并位于經(jīng)該至少一第一反射元件反射的該顯示影像的一第二傳遞路徑上;以及 一透鏡元件,其設置于該開口,并位于經(jīng)該第二反射元件反射的該顯示影像的一第三傳遞路徑上; 其中該第一傳遞路徑、該第二傳遞路徑及該第三傳遞路徑的總長度小于該透鏡元件的焦距,以產(chǎn)生一放大并等效位于遠處的顯示影像; 其中該第一傳遞路徑及該第二傳遞路徑不會相互交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殼體的縱向長度大于其橫向?qū)挾?,該第三傳遞路徑的長度大于該第一傳遞路徑的長度。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殼體的縱向長度小于其橫向?qū)挾?,該第三傳遞路徑的長度小于該第一傳遞路徑的長度。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殼體設置于一汽車的一儀表板座內(nèi),該透鏡元件從該儀表板座的表面露出,并沿著該汽車的一擋風玻璃的曲率設置。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外殼體,其兩側分別具有二樞接孔,該殼體的二樞接軸樞接于該二樞接孔,以套設于該殼體的外側。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角度調(diào)整機構,其設置于該外殼體內(nèi),并對應該殼體的該底部,該角度調(diào)整機構推動該底部,該殼體相對該外殼體轉(zhuǎn)動。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顯示元件包含一發(fā)光二極管背光模塊,該發(fā)光二極管背光模塊包含一陶瓷基板及一散熱元件,該散熱元件設置于該陶瓷基板的后端。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感測元件,其設置于該殼體的外側,并感測該光學成像裝置的外部環(huán)境的亮度或色彩,該顯示元件依據(jù)該光學成像裝置的外部環(huán)境的亮度或色彩調(diào)整該發(fā)光二極管背光模塊的亮度或調(diào)整該顯示元件所顯示的一顯示影像的色彩。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光感測模塊,其設置于該殼體的外側,并具有一感測端,該感測端及該殼體的中心線均相對一水平面傾斜一角度,且使該感測端與該透鏡元件朝向同一方向。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光感測模塊連接該殼體,該殼體轉(zhuǎn)動時同時帶動該光感測模塊轉(zhuǎn)動,并使該感測端自動地與該透鏡元件朝向同一方向。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光感測模塊感測外部太陽光對該光學成像裝置的照射量超過一門檻值,該光感測模塊傳送一控制訊號至該角度調(diào)整機構,該角度調(diào)整機構依據(jù)該控制訊號調(diào)整該透鏡元件相對于太陽光的角度。
12.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遮光件,其對應該透鏡元件設置; 其中該光感測模塊感測外部太陽光對該光學成像裝置的照射量超過一門檻值,該光感測模塊傳送一控制訊號至該遮光件,該遮光件依據(jù)該控制訊號遮蔽該透鏡元件。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至少一第一透鏡元件,其與該透鏡元件并排設置,以縮短該透鏡元件的焦距,并縮短該第一傳遞路徑、該第二傳遞路徑及該第三傳遞路徑的總長度。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至少一輔助顯示元件,其設置于該顯示元件的一側,并較該顯示元件靠近該透鏡元件。
【文檔編號】G02B27/01GK204009232SQ201420425054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8月1日
【發(fā)明者】熊全賓 申請人:矽創(chuàn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正阳县| 奉贤区| 馆陶县| 新沂市| 将乐县| 永新县| 建德市| 信丰县| 岳阳县| 南召县| 东至县| 抚松县| 安国市| 富裕县| 海晏县| 洪泽县| 会东县| 额济纳旗| 伊吾县| 四子王旗| 新乡县| 三都| 微山县| 雅江县| 惠东县| 河源市| 林西县| 辽中县| 镇巴县| 远安县| 山西省| 巫山县| 安图县| 冕宁县| 富宁县| 江安县| 兴山县| 绿春县| 贵溪市| 元朗区| 临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