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大光圈超廣角光學(xué)鏡頭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723266閱讀:446來源:國知局
大光圈超廣角光學(xué)鏡頭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shí)用新型公開一種大光圈超廣角光學(xué)鏡頭,包括有鏡筒和于鏡筒內(nèi)沿物方至像方依次同軸設(shè)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和第八透鏡,并該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和第八透鏡均為負(fù)光焦度的球面鏡片;該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和第七透鏡均為正光焦度的球面鏡片;各透鏡采用特定的曲率半徑、厚度和間距設(shè)置,使該鏡頭的視角θ較大,可達(dá)170度,光圈可以做到F2.0,解析度高,其滿足高清品質(zhì)的要求且能夠擁有更大的視角,特別適用于解析度配1600萬像素芯片的高清感光產(chǎn)品上,例如:運(yùn)動DV、家用安防、行車記錄儀等。
【專利說明】大光圈超廣角光學(xué)鏡頭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shí)用新型涉及光學(xué)鏡頭領(lǐng)域技術(shù),尤其是指一種大光圈超廣角光學(xué)鏡頭。

【背景技術(shù)】
[0002]近幾年來,隨著攝像鏡頭的應(yīng)用范圍越來越廣泛,例如,運(yùn)動DV、手機(jī)相機(jī)、車載鏡頭、安全影像監(jiān)控及電子娛樂等行業(yè),但是,現(xiàn)有的監(jiān)控、車載的鏡頭普遍存在這樣的缺點(diǎn):視角不夠大、光圈小、外形尺寸卻很大,用到監(jiān)控、車載上顯得體積較大,占用空間較多。
[0003]而目前配合三分之一英寸以上的高清芯片上的光學(xué)總長小于30mm的鏡頭,其視角往往小于140度,所拍攝的圖像整體的范圍太小以至于要多裝一個甚至幾個鏡頭才能達(dá)到大范圍監(jiān)控的效果,其總成本花費(fèi)較高。
[0004]現(xiàn)有技術(shù)中也有些采用4G結(jié)構(gòu)的鏡頭,其結(jié)構(gòu)相對小巧,其通常采用非球面鏡片技術(shù),以求獲得較大的視角,但非球面鏡片加工難度大,目前玻璃非球面加工和檢測技術(shù)還沒通用化,其設(shè)備成本很高;而模壓塑料非球面可以實(shí)現(xiàn)大規(guī)模量產(chǎn),其成本也不高,但是性能受環(huán)境影響大,其熱差大、通光小、像面不清晰,不能滿足鏡頭高清品質(zhì)的要求。
[0005]因此,急需研究出一種新的技術(shù)方案來解決上述問題。
實(shí)用新型內(nèi)容
[0006]本實(shí)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大光圈超廣角光學(xué)鏡頭,其解決現(xiàn)有光學(xué)鏡頭不能同時做到大光圈超廣角的問題。
[0007]本實(shí)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大光圈超廣角光學(xué)鏡頭,解決大光圈光學(xué)鏡頭的微型化問題。
[0008]為實(shí)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shí)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術(shù)方案:
[0009]—種大光圈超廣角光學(xué)鏡頭,包括有鏡筒和于鏡筒內(nèi)沿物方至像方依次同軸設(shè)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和第八透鏡,并該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和第八透鏡均為負(fù)光焦度的球面鏡片;該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和第七透鏡均為正光焦度的球面鏡片;
[0010]其中,該第一透鏡的有效口徑值大于10mm,該第一透鏡為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凸向物方的彎月型鏡片,其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邊〈R〈17!M,其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3.5〈R〈5.5mm ;該第一透鏡的中心厚度為0.5〈T〈1.0mm ;所述第一透鏡的折射率為 1.56〈Nd〈l.70,色散率為 50〈Vd〈64 ;
[0011]該第二透鏡為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凸向物方的彎月型鏡片,其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6.8〈R〈15mm,其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2.8〈R〈3.5mm ;該第二透鏡的中心厚度為0.5〈T〈1.0mm ;所述第二透鏡的折射率為1.64<Nd<l.80,色散率為42〈Vd〈55 ;
[0012]該第三透鏡為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凸向物方的彎月型鏡片,其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3.5〈R〈6.0mm,及其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2.5<R<4mm ;該第三透鏡的中心厚度為1.2〈T〈2.5mm ;所述第三透鏡的折射率為1.68<Nd<l.78,色散率為26〈Vd〈35 ;
[0013]該第四透鏡為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凸向物方的彎月型鏡片,其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8〈R〈13mm,及其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10〈R〈18mm ;該第四透鏡的中心厚度為1.0〈T〈2.5mm ;所述第四透鏡的折射率為1.84<Nd<2.0,色散率為18.9〈Vd〈23.9 ;
[0014]該第五透鏡為前表面凸向物方和后表面凸向像方的雙凸球面鏡片,其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15〈R〈35mm,及其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10〈R〈-5mm ;該第五透鏡的中心厚度為3〈T〈5mm;所述第五透鏡的折射率為1.7〈Nd〈l.83,色散率為42<Vd<55 ;
[0015]該第六透鏡為前表面凸向物方和后表面凸向像方的雙凸球面鏡片,其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25〈R〈50mm,及其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12〈R〈-6mm ;該第六透鏡的中心厚度為1.5〈T〈3.0mm ;所述第六透鏡的折射率為1.68<Nd<l.80,色散率為48<Vd<58 ;
[0016]該第七透鏡為前表面凸向物方和后表面凸向像方的雙凸球面鏡片,其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12〈R〈25mm,及其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7〈R〈-4mm ;該第七透鏡的中心厚度為1.7<T<3.0mm ;所述第七透鏡的折射率為1.58<Nd<l.73,色散率為52<Vd<65 ;
[0017]該第八透鏡為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凸向像方的彎月型鏡片,其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7〈R〈-4mm,及其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25〈R〈-14mm,該第八透鏡的中心厚度為0.45〈T〈0.8mm ;所述第八透鏡的折射率為1.84<Nd<2.0,色散率為18<Vd<23.8 ;
[0018]所述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和第七透鏡彼此微間距設(shè)置,該第七透鏡的后表面與第八透鏡的前表面彼此膠合;
[0019]該第二透鏡與前述第一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為1.5〈M〈2.5mm ;該第三透鏡與前述第二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為0.6〈M〈1.6mm;該第四透鏡與前述第三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為0.2〈M〈0.8mm ;該第五透鏡與前述第四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為0.05〈M〈0.3mm ;該第六透鏡與前述第五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為0.05〈M〈0.2mm ;該第七透鏡與前述第六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為0.05〈M〈0.2mm。
[0020]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鏡頭光學(xué)總長小于或等于23mm。
[0021]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透鏡的折射率Nd為1.64,色散率Vd為60.1 ;所述第二透鏡的折射率Nd為1.77,色散率Vd為49.2 ;所述第三透鏡的折射率Nd為1.73,色散率Vd為28 ;所述第四透鏡的折射率Nd為1.92,色散率Vd為20.8 ;所述第五透鏡的折射率Nd為1.77,色散率Vd為49.2 ;所述第六透鏡的折射率Nd為1.76,色散率Vd為52 ;所述第七透鏡的折射率Nd為1.60,色散率Vd為61 ;所述第八透鏡的折射率Nd為1.92,色散率為18.9。
[0022]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透鏡的朝向物方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11.7mm,該第一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4.3mm ;所述第二透鏡的朝向物方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7.4mm,該第二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3mm;所述第三透鏡的朝向物方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4.4_,該第三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3.1mm;所述第四透鏡的朝向物方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10.4_,該第四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13.2mm ;所述第五透鏡的朝向物方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23.01mm,該第五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_6mm ;所述第六透鏡的朝向物方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38.2mm,該第六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7.9mm ;所述第七透鏡的朝向物方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19.1_,該第七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5.14mm ;所述第八透鏡的朝向物方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_5.14mm,該第八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19.7mm。
[0023]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球面之外形成涂墨層,其涂墨層厚度在5-10u。
[0024]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透鏡的中心厚度T為0.9_,第二透鏡的中心厚度T為0.68mm,第三透鏡的中心厚度T為1.47mm,第四透鏡的中心厚度T為1.6mm,第五透鏡的中心厚度T為4.2mm,第六透鏡的中心厚度T為2.14mm,第七透鏡的中心厚度T為2_,第八透鏡的中心厚度T為0.63mm。
[0025]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二透鏡與前述第一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Μ為1.2mm ;第三透鏡與前述第二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Μ為1.07mm ;第四透鏡與前述第三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Μ為0.32mm ;第五透鏡與前述第四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Μ為0.107mm ;第六透鏡與前述第五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Μ為0.05mm ;第七透鏡與前述第六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Μ為0.06mm。
[0026]本實(shí)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diǎn)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shù)方案可知,通過采用前述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及八透鏡的結(jié)構(gòu)設(shè)計(jì)組合,該鏡頭的視角Θ較大,可達(dá)170度,光圈可以做到F2.0,同時做到了大光圈超廣角,解析度高,其滿足高清品質(zhì)的要求且能夠擁有更大的視角,特別適用于解析度配1600萬像素芯片的高清感光產(chǎn)品上,例如:運(yùn)動DV、家用安防、行車記錄儀等。以及,本實(shí)用新型之產(chǎn)品的鏡頭光學(xué)總長相比傳統(tǒng)技術(shù)而言,有了較大程度的縮短,該鏡頭光學(xué)總長L小于或等于23mm,減小了整體體積,符合產(chǎn)品微型化需求。此外,本實(shí)用新型之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及八透鏡全部設(shè)計(jì)為球面透鏡,其加工過程簡單、成本更為低廉,有利于提高了市場競爭力。
[0027]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shí)用新型的結(jié)構(gòu)特征、技術(shù)手段及其所達(dá)到的具體目的和功能,下面結(jié)合附圖與具體實(shí)施例來對本實(shí)用新型作進(jìn)一步詳細(xì)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8]圖1是本實(shí)用新型之實(shí)施例的組裝結(jié)構(gòu)截面示意圖;
[0029]圖2是本實(shí)用新型之實(shí)施例中第一透鏡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30]圖3是本實(shí)用新型之實(shí)施例中第二透鏡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31]圖4是本實(shí)用新型之實(shí)施例中第三透鏡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32]圖5是本實(shí)用新型之實(shí)施例中第四透鏡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33]圖6是本實(shí)用新型之實(shí)施例中第五透鏡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34]圖7是本實(shí)用新型之實(shí)施例中第六透鏡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35]圖8是本實(shí)用新型之實(shí)施例中第七透鏡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36]圖9是本實(shí)用新型之實(shí)施例中第八透鏡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37]圖10是本實(shí)用新型之實(shí)施例中各鏡片組合狀態(tài)下的放大示意圖。
[0038]附圖標(biāo)識說明:
[0039]10、第一透鏡,20、第二透鏡,30、第三透鏡,40、第四透鏡,50、第五透鏡,60、第六透鏡,70、第七透鏡,80、第八透鏡,90、鏡筒;
[0040]R11、R12、R21、R22、R31、32、R41、R42、R51、R52、R61、R62、R71、R72、R81、R82、曲率半徑;
[0041]T1、T2、T3、T4、T5、T6、T7、T8、中心厚度;
[0042]Μ1、Μ2、Μ3、Μ4、Μ5、Μ6、間距。

【具體實(shí)施方式】
[0043]請參照圖1至圖9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shí)用新型之較佳實(shí)施例的具體結(jié)構(gòu),包括有鏡筒91和于鏡筒90內(nèi)沿物方至像方依次同軸設(shè)置的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第六透鏡60、第七透鏡70和第八透鏡80,并該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和第八透鏡80均為負(fù)光焦度的球面鏡片;該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第六透鏡60和第七透鏡70均為正光焦度的球面鏡片。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第六透鏡60和第七透鏡70彼此微間距設(shè)置,該第七透鏡70的后表面與第八透鏡80的前表面彼此膠合。
[0044]其中,如圖2所示,該第一透鏡10為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凸向物方的彎月型鏡片,第一透鏡材料的色散率Vd為50〈Vd〈64,光學(xué)材料的折射率Nd為1.56<Nd<l.70。其朝向物方之前表面11的曲率半徑R11為邊〈1?11〈17醒,其朝向像方之后表面12的曲率半徑R12為
3.5<R12<5.5mm ;該第一透鏡的中心厚度T1為0.5〈T〈1.0mm。第一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球面之外形成涂墨層,其涂墨層厚度在5-lOu。
[0045]如圖3所示,該第二透鏡20為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凸向物方的彎月型鏡片,第二透鏡材料的色散率Vd為42〈Vd〈55,光學(xué)材料的折射率Nd為1.64〈Nd〈1.80。其朝向物方之前表面21的曲率半徑R21為6.8〈R21〈15mm,其朝向像方之后表面22的曲率半徑R22為2.8<R22<3.5mm ;該第二透鏡的中心厚度T1為0.5〈T〈1.0mm。該第二透鏡20與前述第一透鏡10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Ml為1.5〈M〈2.5mm。
[0046]如圖4所示,該第三透鏡30為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凸向物方的彎月型鏡片,該第三透鏡30材料的折射率為1.68<Nd<l.78,色散率為26〈Vd〈35 ;其朝向物方之前表面31的曲率半徑R31為3.5<R31<6.0mm,及其朝向像方之后表面32的曲率半徑R32為2.5<R32<4mm ;該第三透鏡30的中心厚度T3為1.2〈T〈2.5mm。該第三透鏡30與前述第二透鏡20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M2為0.6〈M〈1.6mm。
[0047]如圖5所示,該第四透鏡40為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凸向物方的彎月型鏡片,該第四透鏡40材料的折射率為1.84<Nd<2.0,色散率為18.9〈Vd〈23.9。其朝向物方之前表面41的曲率半徑R41為8〈R41〈13mm,及其朝向像方之后表面42的曲率半徑R42為10〈R42〈18mm ;該第四透鏡40的中心厚度T4為1.0〈T〈2.5mm。該第四透鏡40與前述第三透鏡30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M3為0.2〈M〈0.8mm。
[0048]如圖6所不,該第五透鏡50為前表面凸向物方和后表面凸向像方的雙凸球面鏡片,第五透鏡50材料的折射率為1.7<Nd<l.83,色散率為42〈Vd〈55 ;其朝向物方之前表面51的曲率半徑R51為15〈R51〈35mm,及其朝向像方之后表面52的曲率半徑R52為-10〈R52〈-5mm。該第五透鏡50的中心厚度T5為3〈T〈5mm。該第五透鏡50與前述第四透鏡40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M4為0.05〈M〈0.3mm。
[0049]如圖7所不,該第六透鏡60為前表面凸向物方和后表面凸向像方的雙凸球面鏡片,該第六透鏡60材料折射率為1.68〈Nd〈l.80,色散率為48〈Vd〈58 ;其朝向物方之前表面61的曲率半徑R61為25〈R61〈50mm,及其朝向像方之后表面62的曲率半徑R62為-12〈R62〈-6mm。該第六透鏡60的中心厚度T6為1.5〈T〈3.0mm。該第六透鏡60與前述第五透鏡50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M5為0.05〈M〈0.2mm。
[0050]如圖8所示,該第七透鏡70為前表面凸向物方和后表面凸向像方的雙凸球面鏡片,該第七透鏡70材料的折射率為1.58<Nd<l.73,色散率為52〈Vd〈65 ;其朝向物方之前表面71的曲率半徑R71為12〈R71〈25mm,及其朝向像方之后表面72的曲率半徑R72為-7〈R72〈-4mm。該第七透鏡70的中心厚度T7為1.7<T<3.0mm。該第七透鏡70與前述第六透鏡60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M6為0.05〈M〈0.2mm。
[0051]如圖9所示,該第八透鏡80為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凸向像方的彎月型鏡片,該第八透鏡80材料的折射率為1.84<Nd<2.0,色散率為18〈Vd〈23.8 ;其朝向物方之前表面81的曲率半徑R81為-7〈R81〈-4mm,及其朝向像方之后表面82的曲率半徑R82為-25〈R82〈-14mm。該第八透鏡80的中心厚度T8為0.45〈T〈0.8mm。
[0052]通過無數(shù)次的試驗(yàn)證明,采用前述各相關(guān)參數(shù)范圍內(nèi)的八個鏡片組合,可以實(shí)現(xiàn)一種同時具有大光圈超廣角的鏡頭產(chǎn)品。鏡頭的光圈可以做到F2.0,鏡頭的視角Θ可達(dá)到170度,鏡頭光學(xué)總長L則小于或等于23mm。
[0053]更優(yōu)選的,也是一種更為具體實(shí)例是,當(dāng)所述第一透鏡的折射率Nd為1.64,色散率Vd為60.1 ;第二透鏡的折射率Nd為1.77,色散率Vd為49.2 ;第三透鏡的折射率Nd為1.73,色散率Vd為28 ;第四透鏡的折射率Nd為1.92,色散率Vd為20.8 ;第五透鏡的折射率Nd為1.77,色散率Vd為49.2 ;第六透鏡的折射率Nd為1.76,色散率Vd為52 ;第七透鏡的折射率Nd為1.60,色散率Vd為61 ;第八透鏡的折射率Nd為1.92,色散率為18.9。
[0054]所述第一透鏡的朝向物方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11.7mm,該第一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4.3mm ;所述第二透鏡的朝向物方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7.4mm,該第二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3mm ;所述第三透鏡的朝向物方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4.4_,該第三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3.1mm ;所述第四透鏡的朝向物方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10.4mm,該第四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13.2mm ;所述第五透鏡的朝向物方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23.01mm,該第五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_6mm ;所述第六透鏡的朝向物方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38.2mm,該第六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7.9mm ;所述第七透鏡的朝向物方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19.1mm,該第七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5.14_ ;所述第八透鏡的朝向物方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5.14_,該第八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_19.7mm ;
[0055]該第一透鏡的中心厚度為0.9mm ;該第二透鏡的中心厚度為0.68mm ;該第三透鏡的中心厚度為1.47mm ;該第四透鏡的中心厚度為1.6mm ;該第五透鏡的中心厚度為4.2mm ;該第六透鏡的中心厚度為2.14mm ;該第七透鏡的中心厚度為2_ ;該第八透鏡的中心厚度為 0.63mm。
[0056]所述第二透鏡與前述第一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Ml為1.2mm ;第三透鏡與前述第二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M2為1.07mm ;第四透鏡與前述第三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M3為0.32mm ;第五透鏡與前述第四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M4為0.107mm ;第六透鏡與前述第五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M5為0.05mm ;第七透鏡與前述第六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M6為0.06mm。
[0057]所述鏡頭的光圈可以做到F2.0,鏡頭的視角Θ可達(dá)到170度。
[0058]綜上所述,本實(shí)用新型的設(shè)計(jì)重點(diǎn)在于,通過采用前述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及八透鏡的結(jié)構(gòu)設(shè)計(jì)組合,該鏡頭的視角Θ較大,可達(dá)170度,光圈可以做到F2.0,解析度高,其滿足高清品質(zhì)的要求且能夠擁有更大的視角,特別適用于解析度配1600萬像素芯片的高清感光產(chǎn)品上。
[0059]以上所述,僅是本實(shí)用新型的較佳實(shí)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shí)用新型的技術(shù)范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jù)本實(shí)用新型的技術(shù)實(shí)質(zhì)對以上實(shí)施例所作的任何細(xì)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shí)用新型技術(shù)方案的范圍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大光圈超廣角光學(xué)鏡頭,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鏡筒和于鏡筒內(nèi)沿物方至像方依次同軸設(shè)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和第八透鏡,并該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和第八透鏡均為負(fù)光焦度的球面鏡片;該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和第七透鏡均為正光焦度的球面鏡片; 其中,該第一透鏡的有效口徑值大于10皿,該第一透鏡為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凸向物方的彎月型鏡片,其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迎〈1?〈17112,其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3.5^^5.5皿;該第一透鏡的中心厚度為0.5〈1〈1 0皿;所述第一透鏡的折射率為1.56〈恥〈1丨70,色散率為500(^64 ; 該第二透鏡為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凸向物方的彎月型鏡片,其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6.8〈隊(duì)15111111,其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2.8^^3.5臟;該第二透鏡的中心厚度為0.5〈1〈1丨0臟;所述第二透鏡的折射率為1.64〈制〈1.80,色散率為42^(^55 ; 該第三透鏡為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凸向物方的彎月型鏡片,其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3.5^^6.0臟,及其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2.5〈隊(duì)4臟;該第三透鏡的中心厚度為1.2?1?2^ 5臟;所述第三透鏡的折射率為1.68〈制〈1.78,色散率為26^(^35 ; 該第四透鏡為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凸向物方的彎月型鏡片,其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8〈隊(duì)13111111,及其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10〈隊(duì)18111111 ;該第四透鏡的中心厚度為1.0?1?2^ 5臟;所述第四透鏡的折射率為1.84〈恥〈2丨0,色散率為18.9^^23.9 ; 該第五透鏡為前表面凸向物方和后表面凸向像方的雙凸球面鏡片,其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15〈隊(duì)35臟,及其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該第五透鏡的中心厚度為3〈1〈5臟;所述第五透鏡的折射率為1.7〈制〈1.83,色散率為42^(^55 ; 該第六透鏡為前表面凸向物方和后表面凸向像方的雙凸球面鏡片,其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25〈隊(duì)50111111,及其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12〈隊(duì)-6111111 ;該第六透鏡的中心厚度為1.5〈1〈3丨0111111 ;所述第六透鏡的折射率為1.68〈制〈1.80,色散率為48^(^58 ; 該第七透鏡為前表面凸向物方和后表面凸向像方的雙凸球面鏡片,其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12〈隊(duì)25111111,及其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7〈以-4臟;該第七透鏡的中心厚度為1.7?1?3^ 0臟;所述第七透鏡的折射率為1.58〈制〈1.73,色散率為52^(^65 ; 該第八透鏡為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凸向像方的彎月型鏡片,其朝向物方之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及其朝向像方之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該第八透鏡的中心厚度為0.45?1?0^ 8臟;所述第八透鏡的折射率為1.84^^2.0,色散率為18^(^23.8 ;所述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和第七透鏡彼此微間距設(shè)置,該第七透鏡的后表面與第八透鏡的前表面彼此膠合; 該第二透鏡與前述第一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為1.5〈1〈2丨5^ ;該第三透鏡與前述第二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為0.6〈1〈1丨6臟;該第四透鏡與前述第三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為0.2?1?0^ 8臟;該第五透鏡與前述第四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為0.05?1?0^ ;該第六透鏡與前述第五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為0.05?1?0^ 2臟;該第七透鏡與前述第六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為0.05?1?0^ 2臟。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大光圈超廣角光學(xué)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鏡頭光學(xué)總長小于或等于23111111。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大光圈超廣角光學(xué)鏡頭,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鏡的折射率制為1.64,色散率7(1為60.1 ; 所述第二透鏡的折射率制為1.77,色散率7(1為49.2 ; 所述第三透鏡的折射率制為1.73,色散率7(1為28 ; 所述第四透鏡的折射率制為1.92,色散率乂61為20.8 ; 所述第五透鏡的折射率制為1.77,色散率乂61為49.2 ; 所述第六透鏡的折射率制為1.76,色散率7(1為52 ; 所述第七透鏡的折射率制為1.60,色散率7(1為61 ; 所述第八透鏡的折射率制為1.92,色散率為18.9。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大光圈超廣角光學(xué)鏡頭,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鏡的朝向物方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11.7皿,該第一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4.3111111 ; 所述第二透鏡的朝向物方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7.4皿,該第二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3111111; 所述第三透鏡的朝向物方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4.4臟,該第三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3.1111111; 所述第四透鏡的朝向物方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10.4皿,該第四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13.2111111 ; 所述第五透鏡的朝向物方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23.01111111,該第五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6111111 ; 所述第六透鏡的朝向物方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38.2皿,該第六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9111111; 所述第七透鏡的朝向物方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19.1皿,該第七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5.14111111 ; 所述第八透鏡的朝向物方的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為-5.14皿,該第八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曲率半徑為-19.7111111。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大光圈超廣角光學(xué)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鏡的朝向像方的后表面的球面之外形成涂墨層,其涂墨層厚度在5-1011。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大光圈超廣角光學(xué)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鏡的中心厚度I'為0.9臟,第二透鏡的中心厚度I'為0.68臟,第三透鏡的中心厚度I'為1.47臟,第四透鏡的中心厚度I為1.6111111,第五透鏡的中心厚度I為4.2111111,第六透鏡的中心厚度丁為2.14皿,第七透鏡的中心厚度I為2皿,第八透鏡的中心厚度I為0.63皿。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大光圈超廣角光學(xué)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鏡與前述第一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1為1.;第三透鏡與前述第二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1為1.;第四透鏡與前述第三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1為0.32臟;第五透鏡與前述第四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1為0.107臟;第六透鏡與前述第五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1為0.05^ ;第七透鏡與前述第六透鏡的中心處相鄰兩表面之間距1為0.06111111。
【文檔編號】G02B13/06GK204143046SQ201420631105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10月27日
【發(fā)明者】唐康國, 夏志勇 申請人:東莞市明鏡光學(xué)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diǎn)贊!
1
安阳县| 崇左市| 南丰县| 昌都县| 鲜城| 石城县| 南康市| 余江县| 赤城县| 大荔县| 青海省| 无为县| 云安县| 沾益县| 五寨县| 澄城县| 舟山市| 凌海市| 阿合奇县| 大厂| 阳谷县| 昭平县| 龙陵县| 青河县| 沁源县| 克东县| 张家港市| 元朗区| 黄骅市| 玉树县| 朝阳市| 临泉县| 沽源县| 临清市| 贵定县| 闵行区| 许昌县| 遵义县| 马边| 黄大仙区| 贵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