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投影儀。
背景技術:以往,已知有如下投影儀,其具備:光源裝置;光調制裝置,其對從該光源裝置射出的光進行調制而形成與圖像信息相對應的圖像;以及投影光學裝置,其將該圖像放大投影在屏幕等被投影面上。作為這樣的投影儀,已知有具備用于保護向外部露出的投影光學裝置的擋板的投影儀(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該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投影儀具備將投影光學裝置(投影透鏡)等收納在內部的外殼殼體,該外殼殼體具備:使投影光學裝置露出的開口部;以及對該開口部進行開閉的板狀的擋板。該擋板構成為能夠沿在外殼殼體形成有該開口部的面移動。當該擋板向一方移動時,開口部打開而露出投影光學裝置,由此,形成為能夠將圖像投影在被投影面上的狀態(tài)。另外,當擋板向另一方移動時,關閉開口部,由此,能夠保護投影光學裝置?,F(xiàn)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262124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然而,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投影儀中,板狀的擋板構成為能夠沿形成有開口部的面移動。因此,需要在外殼殼體設置供比開口部大的板狀的擋板退避的空間,從而難以實現(xiàn)投影儀的小型化。另外,存在有在外殼殼體形成有上述開口部的面上設有例如排氣口、接收來自遙控器的信號的信號接收部的情況。在該情況下,存在有如下這樣的問題,即,若確保上述空間,則需對該排氣口以及信號接收部的配置位置加以限制,從而難以將投影儀小型化。特別是在短焦距型的投影儀中,存在有采用具有向圖像的投影方向側鼓出的形狀的投影透鏡的情況。在使與這樣的投影透鏡的形狀相匹配的一個擋板移動的結構中,需要進一步擴大供該擋板退避的空間,難以實現(xiàn)投影儀的小型化這樣的問題變得顯著。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課題的至少一部分,其目的之一為提供一種能夠小型化的投影儀。用于解決課題的技術方案本發(fā)明的一方式的投影儀的特征在于,該投影儀包括:外殼殼體,構成外殼,并具有開口部;投影透鏡,配置于所述外殼殼體內,并經由所述開口部而投影圖像;以及擋板,對所述開口部進行開閉,所述擋板具有:移動構件,以能夠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動的方式設置,所述第一方向是沿所述投影透鏡的外周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以及一對葉片構件,分別對應于所述開口部設置,伴隨所述移動構件的移動,所述一對葉片構件中的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動,另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移動,從而對所述開口部進行開閉。此外,作為移動構件,能夠示例在使擋板移動而對開口部進行開閉時由操作者操作的桿。以下,在上述第一方向以及上述第二方向中,將打開開口部的方向設為打開方向,將關閉開口部的方向設為關閉方向。根據上述一方式,當移動構件向打開方向移動時,一對葉片構件中的一方的葉片構件與該移動構件同向移動,另一方的葉片構件向與該一方的葉片構件的移動方向相反方向移動。由此,開口部打開。另外,當移動構件向關閉方向移動時,一對葉片構件中的一方的葉片構件與該移動構件同向移動,另一方的葉片構件向與該一方的葉片構件的移動方向相反方向移動。這樣,在打開開口部時,一對葉片構件分別彼此反向移動,收納到開口部的外側,因此能夠分散用于收納各葉片構件的空間。由此,除了能夠使收納各葉片構件的空間小于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收納擋板的空間,還能夠較為容易地在外殼殼體確保該空間。另外,通過使各葉片構件彼此反向移動,與通過一個擋板對開口部進行開閉的情況下的移動距離相比,能夠縮短各葉片構件的移動距離,進而能夠縮短移動構件的移動距離(行程)。因此,除了能夠縮小各葉片構件的收納空間,還能夠縮小各葉片構件以及移動構件的移動空間,因此能夠將外殼殼體小型化,進而能夠將投影儀小型化。在上述一方式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投影透鏡具有所述投影方向側的端緣向所述投影方向側鼓出的形狀,所述一對葉片構件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沿所述投影透鏡的鼓出部分的形狀。根據上述一方式,一對葉片構件形成為沿投影透鏡的鼓出部分的形狀(例如圓弧狀),這些葉片構件沿上述外周方向移動。由此,與使用上述板狀的擋板的情況相比,能夠縮短投影透鏡的投影方向側的面與各葉片構件之間的距離。因此,能夠縮小收納這些投影透鏡以及擋板的外殼殼體(特別是投影透鏡附近的外殼殼體)。在上述一方式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一對葉片構件分別具有至少一部分重疊配置的多個葉片,所述開口部處于打開狀態(tài)下的所述多個葉片的各自的重疊范圍比所述開口部處于關閉狀態(tài)下的所述多個葉片的各自的重疊范圍大。此外,作為上述多個葉片,除了兩張葉片,還能夠示例三張以上的葉片。根據上述一方式,在打開上述開口部時,分別構成一對葉片構件的多個葉片以比關閉該開口部的情況下彼此重疊的范圍大的范圍重疊并被收納。由此,能夠縮小在外殼殼體收納上述多個葉片的空間。因此,能夠將投影儀小型化。在上述一方式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多個葉片包括:第一葉片;以及第二葉片,相對于所述第一葉片而配置于所述投影透鏡側,所述一對葉片構件中的一方所具有的所述第一葉片連接于所述移動構件,各個所述第一葉片具有:第一抵接部,在所述第一葉片向打開所述開口部的打開方向移動時,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第二葉片,從而使所述第二葉片向所述打開方向移動;以及第二抵接部,在所述第一葉片向關閉所述開口部的關閉方向移動時,所述第二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第二葉片,從而使所述第二葉片向所述關閉方向移動。根據上述一方式,當移動構件向上述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中打開開口部的方向移動時,與該移動構件連接的第一葉片的第一抵接部抵接于第二葉片,從而使第二葉片向該第一葉片的移動方向移動,因此能夠伴隨第一葉片向打開方向的移動而使第二葉片向同向可靠地移動。另外,當移動構件向上述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中關閉開口部的方向移動時,與該移動構件連接的第一葉片的第二抵接部抵接于第二葉片,從而使第二葉片向該第一葉片的移動方向移動,因此能夠伴隨第一葉片向關閉方向的移動而使第二葉片向同向可靠地移動。然后,一對葉片構件中的一方具有與移動構件連接的第一葉片,與該一方的葉片構件連動而向與該一方的葉片構件的相反方向移動的另一方的葉片構件也具有上述第一葉片以及上述第二葉片,從而能夠伴隨該第一葉片向打開方向以及關閉方向的移動而使第二葉片向同向可靠地移動。因此,能夠可靠且順暢地進行開口部的開閉。在上述一方式中,優(yōu)選的是,各個所述第一葉片具有彼此嚙合的齒輪部,各個所述第二葉片以與所述齒輪部的旋轉軸同軸的方式被支承。根據上述一方式,一對葉片構件各自所具有的第一葉片通過齒輪部而彼此嚙合,因此當一方的第一葉片伴隨移動構件的移動而移動時,能夠使另一方的第一葉片向與該第一葉片相反方向可靠地移動。因此,如上所述,能夠伴隨各第一葉片的移動,使各第二葉片可靠地移動,因此能夠通過移動構件的移動而可靠地實施開口部的開閉。另外,由于第一葉片以及第二葉片支承為同軸,因此能夠使第二葉片與第一葉片同軸地轉動,從而能夠使第一葉片以及第二葉片順暢地移動。因此,能夠對開口部可靠且順暢地進行打開以及關閉。在上述一方式中,優(yōu)選的是,當從所述投影方向側觀察時,所述投影透鏡具有圓的一端側被切去而成的形狀,當從通過所述投影透鏡進行的圖像的投影方向側觀察時,所述一對葉片構件各自的至少一部分收納在所述一端側的位置,從而打開所述開口部。根據上述一方式,從上述投影方向側觀察,一對葉片構件各自的至少一部分收納在投影透鏡的形狀中的切口側的位置,因此能夠將該一對葉片構件配置在外殼殼體中未被使用的空間內。因此,能夠充分利用外殼殼體內的死區(qū)空間來收納一對葉片構件,因此能夠促進外殼殼體的小型化,進而能夠促進投影儀的小型化。附圖說明圖1是從正面部側觀察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投影儀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上述實施方式的投影儀的光學系統(tǒng)的示意圖。圖3是從右側面部側觀察上述實施方式的投影儀的剖面的剖視圖。圖4是從正面部側觀察打開了上述實施方式的開口部的狀態(tài)下的投影儀的俯視圖。圖5是從正面部側觀察關閉上述實施方式的開口部的狀態(tài)下的鏡頭擋板的立體圖。圖6是從背面部側觀察關閉上述實施方式的開口部的狀態(tài)下的鏡頭擋板的立體圖。圖7是從正面部側觀察打開上述實施方式的開口部的狀態(tài)下的鏡頭擋板的立體圖。圖8是從背面部側觀察打開上述實施方式的開口部的狀態(tài)下的鏡頭擋板的立體圖。圖9是從正面部側觀察上述實施方式的鏡頭擋板收納在收納區(qū)域內的狀態(tài)下的投影儀的主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投影儀;2、外殼殼體;231、開口部;232、切口;233、收納區(qū)域;461、投影透鏡;5、鏡頭擋板;50、桿;51、53、第一葉片;511、531、齒輪部;513、533、第二抵接部;514、534、第一抵接部;52、54、第二葉片;521、541、支承部;523、543、抵接面;5L、左葉片構件(一對葉片構件);5R、右葉片構件(一對葉片構件);S1、S11、S12、關閉方向;S2、S21、S22、打開方向。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投影儀的概略]圖1是從正面?zhèn)扔^察本實施方式的投影儀1的立體圖。本實施方式的投影儀1是對從后述的光源裝置41射出的光進行調制而形成與圖像信息相對應的圖像,并將該圖像放大投影到屏幕等被投影面上的短焦距型的投影儀。如圖1所示,該投影儀1具備外殼殼體2、收納在該外殼殼體2內的裝置主體3(參照圖2)以及安裝于外殼殼體2的鏡頭擋板5。此外,該投影儀1構成為不僅是以使后述的底面部2B與預定的設置面相對的方式載置的正置姿勢,還能夠在與該正置姿勢上下相反的倒置姿勢下使用。[外殼殼體的結構]外殼殼體2具有整體大致長方體形狀,在本實施方式中由合成樹脂形成。該外殼殼體2是通過組合上部殼體21、下部殼體22、前部殼體23以及后部殼體24而構成的。其中,由上部殼體21構成外殼殼體2的頂面部2A、左右的兩側面部2E、2F各自的一部分。另外,由下部殼體22構成外殼殼體2的底面部2B、左右的兩側面部2E、2F各自的一部分。進而,由前部殼體23構成外殼殼體2的正面部2C,由后部殼體24構成背面部2D。此外,在以下附圖以及說明中,Z方向表示從后述的投影光學裝置46投影的光的行進方向(投影方向),X方向以及Y方向表示與該Z方向正交并且彼此正交的方向。其中,Y方向表示在俯視時以使Z方向沿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投影儀1的情況下,與鉛垂方向反向的上方(即,從外殼殼體2的底面部2B朝向頂面部2A的方向),X方向表示從Z方向側(光的行進方向側)觀察時從左朝向右的方向。[開口部的結構]如圖1所示,構成外殼殼體2的前部殼體23具有供從上述投影光學裝置46投影的圖像通過的開口部231。即,開口部231使投影光學裝置46的一部分、即后述的投影透鏡461暴露。如圖1所示,這樣的開口部231形成為與Y方向反向側的尺寸比Y方向側的尺寸小。即,開口部231形成為將投影儀1設置于預定的設置面時的下部比上部小的形狀。具體地說,當從Z方向側觀察時,投影透鏡461為通過沿X方向的直線切割圓形狀而成的大致半圓形狀。從該透鏡461射出的光的射出范圍為比開口部231稍小的范圍。換言之,開口部231形成為不遮擋從透鏡461射出的光的形狀。另外,在前部殼體23的開口部231的頂面部2A側,形成有沿X方向的直線狀的切口232。從該切口232起,配置有構成鏡頭擋板5的桿50的操作部502。該桿50相當于本發(fā)明的移動構件,通過使該桿50的操作部502向X方向(第一方向)以及與X方向相反的方向(第二方向)移動,能夠將鏡頭擋板5設為打開狀態(tài)以及關閉狀態(tài)。此外,后文詳細敘述該鏡頭擋板5的結構。進而,在前部殼體23的開口部231的與Y方向反向側的位置設有兩個收納區(qū)域233R、233L。后文詳細敘述這些收納區(qū)域233R、233L,收納區(qū)域233R收納構成鏡頭擋板5的一對葉片構件中的、右葉片構件5R。另外,在收納區(qū)域233L收納構成鏡頭擋板5的左葉片構件5L。[裝置主體的結構]圖2是表示設于外殼殼體2內的裝置主體3的結構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裝置主體3具備形成以及投影圖像的光學單元4。另外,雖省略了圖示,裝置主體3具備聲音輸出單元、控制投影儀1整體的控制單元、向投影儀1的構成部件供給電力的電源單元以及對冷卻對象進行冷卻的冷卻單元。[光學單元的結構]光學單元4在基于未圖示的控制單元的控制之下形成以及投影與圖像信息相對應的圖像。該光學單元4具備光源裝置41、照明光學裝置42、分色裝置43、繼電器裝置44、電光學裝置45、投影光學裝置46以及支承這些的光學部件用殼體47。光源裝置41具有光源燈411以及反射器412,向照明光學裝置42射出光束。照明光學裝置42將相對于從光源裝置41射出的光束的中心軸正交的面內的照度均勻化。該照明光學裝置42按照來自光源裝置41的光的入射順序而具有第一透鏡陣列421、調光裝置425、第二透鏡陣列422、偏振光變換元件423以及重疊透鏡424。分色裝置43將從照明光學裝置42入射的光束分離為紅(R)、綠(G)以及藍(B)這三種色光。該分色裝置43具有分色鏡431、432以及反射鏡433。繼電器裝置44設于分離的三種色光中與其他色光相比光路較長的紅色光的光路上。該繼電器裝置44具有入射側透鏡441、繼電器透鏡443以及反射鏡442、444。電光學裝置45在與圖像信息相對應地對分離的各色光分別進行調制后,對調制后的各色光進行合成。該電光學裝置45具有:設于每色光的三個場透鏡451;三個入射側偏振光片452;作為光調制裝置的三個液晶板453(分別將紅、綠以及藍用的液晶板設為453R、453G、453B)以及三個射出側偏振光片454;以及作為對調制后的各色光進行合成的色合成光學裝置的交叉二向色棱鏡455。投影光學裝置46構成為具備將合成后的色光(形成圖像的光束)放大投影到上述被投影面上的投影透鏡461和鏡筒462的透鏡組。由這樣的投影光學裝置46(詳細地說為投影透鏡461)投影的光從前部殼體23的開口部231(參照圖3)投影。圖3是從右側面部2F側觀察投影儀1的包含投影光學裝置46的中心軸的YZ平面處的剖面的剖視圖。此外,在圖3中,前部殼體23以及鏡頭擋板5未圖示。如圖3所示,投影透鏡461具有投影方向側、即Z方向側的端緣向投影方向側鼓出的形狀。即,由于本實施方式的投影儀1是短焦距型的投影儀,因此投影透鏡461與通常的投影儀所使用的大致圓形的透鏡相比曲率半徑較小,投影透鏡461本身較大。另外,當從Z方向側觀察時,該投影透鏡461構成為通過沿X方向的直線切去圓的一端側而成的大致半圓形狀。另外,在投影透鏡461的與Y方向相反方向側設有空間。即,該投影透鏡461的與Y方向相反方向側的空間成為收納鏡頭擋板5的收納區(qū)域233。此外,后文詳細敘述收納區(qū)域233。返回圖2,省略了詳細圖示,光學部件用殼體47具備:形成有收納各種光學部件的槽部的部件收納構件;對形成于該部件收納構件的部件收納用的開口部進行關閉的蓋狀構件;以及支承投影光學裝置46的支承構件。在該光學部件用殼體47設定有照明光軸Ax,上述各裝置41~46配置于相對于該照明光軸Ax的預定位置。因此,當將光源裝置41配置于光學部件用殼體47時,從該光源裝置41射出的光的中心軸與照明光軸Ax重合。[鏡頭擋板的結構]圖4是從正面部2C側觀察開口部處于關閉狀態(tài)下的投影儀1的俯視圖。如圖4所示,在構成外殼殼體2的前部殼體23安裝有鏡頭擋板5。當鏡頭擋板5維持在關閉開口部231的位置時,開口部231的整個區(qū)域被關閉。即,鏡頭擋板5具有通過關閉開口部231來保護投影透鏡461的功能。圖5是從正面部2C側觀察關閉了開口部231的狀態(tài)下的鏡頭擋板5的立體圖,圖6是從背面部2D側觀察關閉了開口部231的狀態(tài)下的鏡頭擋板5的立體圖。鏡頭擋板5相當于本發(fā)明的擋板,具有對上述開口部231進行開閉的功能。如圖4~圖6所示,關閉了開口部231的狀態(tài)下的鏡頭擋板5形成為與上述開口部231的開口面的形狀相匹配的形狀,與Y方向相反方向側的尺寸形成為比Y方向側的尺寸小。即,關閉開口部231的狀態(tài)下的鏡頭擋板5形成為與前部殼體23的開口部231大致相同的形狀,并且形成為比開口部231稍大的尺寸。如圖5以及圖6所示,鏡頭擋板5具有左葉片構件5L、右葉片構件5R以及桿50。該左葉片構件5L以及右葉片構件5R相當于本發(fā)明的一對葉片構件,例如,由合成樹脂形成。該左葉片構件5L具有相當于多個葉片的第一葉片51以及第二葉片52。另外,右葉片構件5R具有相當于多個葉片的第一葉片53以及第二葉片54。這些各第二葉片52、54設于比各第一葉片51、53靠投影透鏡461側處,以至少一部分重疊的方式配置。另外,各第一葉片51、53形成為大致三角形狀、并且沿上述投影透鏡461的鼓出部分而成的形狀。進而,各第二葉片52、54形成為將梯形的底面切去三角形狀而成的形狀、并且沿上述投影透鏡461的鼓出部分而成的形狀。此外,如圖5以及圖6所示,在鏡頭擋板5關閉開口部231的狀態(tài)下,第一葉片51以及第一葉片53維持為彼此抵接的狀態(tài)。該第一葉片51具備齒輪部511、板狀部512、第二抵接部513以及第一抵接部514。另外,第一葉片53具備齒輪部531、板狀部532、第二抵接部533以及第一抵接部534。齒輪部511以及齒輪部531設于第一葉片51以及第一葉片53的與Y方向相反方向側的端部,并彼此嚙合。在這樣的各齒輪部511、531連接有后述的支承部521、541。第一葉片51的板狀部512形成為從第一葉片51的Y方向側的端部且從該第一葉片51的背面51B向與Z方向相反方向突出的板狀。在該板狀部512的與Y方向相反方向側的面連接有第二抵接部513。另一方面,第一葉片53的板狀部532形成為從第一葉片53的Y方向側的端部且從該第一葉片53的背面53B向與Z方向相反方向突出的板狀。在該板狀部532的與Y方向相反方向側的面連接有第二抵接部533。另外,板狀部532形成為與上述板狀部512相比從與Y方向相反方向側觀察的面積較大,在該板狀部532形成有切口5321。該切口5321形成于板狀部532的與Z方向相反方向側的端部的大致中央部分,在該切口5321連接有后述的桿50的連接部503。即,在右葉片構件5R的第一葉片53連接有桿50。此外,后述詳細內容,當使桿50向沿投影透鏡461的圓弧(外周)的第一方向移動時,各葉片構件5L、5R關閉開口部231。另一方面,當使桿50向與上述第一方向相反方向、即第二方向移動時,各葉片構件5L、5R打開開口部231。因此,在以下的說明中,將上述第一方向設為關閉方向S1,將上述第二方向設為打開方向S2。另外,當使桿50向關閉方向S1移動時,左葉片構件5L向與關閉方向S1相反方向、即關閉方向S11移動,右葉片構件5R向與關閉方向S1相同方向的關閉方向S12移動。另一方面,當使桿50向打開方向S2移動時,左葉片構件5L向與打開方向S2相反方向、即打開方向S21移動,右葉片構件5R向與打開方向S2相同方向的打開方向S22移動。因此,在以下的說明中,使用上述關閉方向S1、S11、S12以及打開方向S2、S21、S22進行說明。如圖6所示,上述各第二抵接部513、533為從上述板狀部512、532的與Y方向相反方向側的面朝向該方向突出的形狀。這些抵接部513、533是在各第一葉片51、53向關閉開口部231的關閉方向S1(S11、S12)移動時,卡合于后述的各第二葉片52、54的卡合部5221、5421的部位(參照圖7以及圖8)。如圖6所示,各第一抵接部514、534配置于第一葉片51以及第一葉片53的背面51B、53B的與Y方向相反方向側的位置。各第一抵接部514、534為矩形板狀的構件,長邊方向為沿Y方向的方向配置于背面51B、53B,并且以分別相對的方式配置。這些第一抵接部514、534是在各第一葉片51、53向打開開口部231的打開方向S2(S21、S22)移動時抵接于后述的各第二葉片52、54的部位。第二葉片52以及第二葉片54具有支承部521、541、框架部522、542。支承部521、541設于各第二葉片52、54的與Y方向相反方向側的端部,是與上述齒輪部511、531以與該齒輪部511、531的旋轉軸同軸的方式支承的部位。由此,各第一葉片51、53以及各第二葉片52、54分別以上述軸為中心向關閉方向S11、S12以及打開方向S21、S22移動。框架部522、542為從各第二葉片52、54的背面52B、54B的Y方向側的上端部的整個區(qū)域向投影透鏡461側突出的形狀。在該框架部522、542的關閉方向S11、S12側的端部形成有向該框架部522、542的與Z方向相反方向側突出的卡合部5221、5421。該卡合部5221、5421是在使桿50向關閉方向S1移動時與上述第二抵接部513、533抵接的部位。另外,上述第一抵接部514、534分別抵接于各第二葉片52、54的抵接面523、543。桿50相當于本發(fā)明的移動構件,連接于上述右葉片構件5R的第一葉片53。該桿50具有主體部501、操作部502以及連接部503。主體部501形成為沿投影透鏡461的圓弧(外周)的形狀。主體部501通過操作部502的操作而在沿投影透鏡461的圓弧(外周)的方向上移動。操作部502配置于主體部501的上表面50A的與X方向相反方向側的位置。該操作部502構成為向遠離上表面50A的方向突出的矩形板狀,如圖1以及圖4所示,從前部殼體23的切口232突出。連接部503配置于主體部501的下表面50B的X方向側的位置。該連接部503構成為向遠離下表面50B的方向突出的矩形板狀,并連接于上述第一葉片53的板狀部532的切口5321。由此,通過使操作部502沿上述切口232向關閉方向S1以及打開方向S2移動,右葉片構件5R的第一葉片53向關閉方向S12以及打開方向S22移動。圖7是從正面部2C側觀察打開了開口部231的狀態(tài)下的鏡頭擋板5的圖,圖8是從背面部2D側觀察打開了開口部231的狀態(tài)下的鏡頭擋板5的圖。對于關閉了開口部231的狀態(tài)下的鏡頭擋板5,當使操作部502向打開方向S2移動時,鏡頭擋板5成為圖7以及圖8所示的狀態(tài)。即,在鏡頭擋板5成為打開開口部231的狀態(tài)的情況下,從Z方向觀察,成為各葉片構件5L、5R的第一葉片51與第二葉片52、第一葉片53與第二葉片54重疊的狀態(tài)。圖9是從正面部2C側觀察鏡頭擋板5收納在收納區(qū)域233R、233L的狀態(tài)下的投影儀1的俯視圖。在前部殼體23的開口部231的與Y方向相反側、即從Z方向側觀察投影透鏡461時,切去了圓的一端側的一側的位置的兩側設有收納區(qū)域233R、233L。如圖9所示,在該收納區(qū)域233L、233R,各葉片構件5L、5R的第一葉片51與第二葉片52、第一葉片53與第二葉片54以重疊的狀態(tài)被收納。另外,打開了開口部231的狀態(tài)下的第一葉片51、53以及第二葉片52、54的重疊范圍(參照圖5以及圖6)比關閉了開口部231的狀態(tài)下的第一葉片51、53以及第二葉片52、54的重疊范圍(參照圖7以及圖8)大。即,鏡頭擋板5在收納于上述收納區(qū)域233L、233R內時,從關閉了開口部231的狀態(tài)變小。由此,能夠縮小外殼殼體2(前部殼體23)的收納區(qū)域233L、233R。[鏡頭擋板的打開方法]具體地說,操作者保持圖4、圖5以及圖6所示狀態(tài)下的鏡頭擋板5的操作部502。然后,當在操作者保持該操作部502的狀態(tài)下使該操作部502向打開方向S2移動時,右葉片構件5R的第一葉片53向打開方向S22移動。當該第一葉片53向打開方向S22移動時,齒輪部531向打開方向S22轉動。伴隨其,左葉片構件5L的第一葉片51的齒輪部511向與該打開方向S22相反方向轉動,因此該第一葉片51向打開方向S21移動。如此一來,當各第一葉片51、53向打開方向S21、S22移動時,該第一葉片51、53的第一抵接部514、534抵接于各第二葉片52、54的抵接面523、543。當在該狀態(tài)下進一步使操作部502向打開方向S2移動時,抵接于第一抵接部514、534的各第二葉片52、54與各第一葉片51、53一起向打開方向S21、S22移動,成為圖7~圖9所示的狀態(tài)。即,通過使桿50的操作部502向打開方向S1移動,左葉片構件5L以及右葉片構件5R分別向相反方向(打開方向S21、S22)移動,開口部231被打開。[鏡頭擋板的關閉方法]另外,當操作者以保持圖1以及圖7~圖9所示的狀態(tài)下的鏡頭擋板5的操作部502的狀態(tài),使該操作部502向關閉方向S1移動時,右葉片構件5R的第一葉片53向關閉方向移動。當該第一葉片53向關閉方向S12移動時,齒輪部531向關閉方向S12轉動。伴隨其,左葉片構件5L的第一葉片51的齒輪部511向與該關閉方向S12相反方向轉動,因此該第一葉片51向關閉方向S11移動。如此一來,當各第一葉片51、53向關閉方向S11、S12移動時,該第一葉片51、53的第二抵接部513、533卡合于第二葉片52、54的卡合部5221、5421。然后,當在該狀態(tài)下進一步使操作部502向關閉方向S1移動時,抵接于第一抵接部514、534的各第二葉片52、54與各第一葉片51、53一起向關閉方向S11、S12移動,從而成為圖4、圖5以及圖6所示的狀態(tài)。即,通過使桿50的操作部502向關閉方向S2移動,左葉片構件5L以及右葉片構件5R分別向相反方向(關閉方向S11、S12)移動,開口部231被打開。[實施方式的效果]根據上述一實施方式的投影儀1,能夠起到以下效果。根據實施方式,當使桿50向打開方向S2移動時,右葉片構件5R向與桿50相同方向(打開方向S22)移動,左葉片構件5L向與右葉片構件5R的移動方向相反方向(打開方向S21)移動。由此,開口部231被打開。另外,當使桿50向關閉方向S1移動時,右葉片構件5R向與該桿50相同方向(關閉方向S12)移動,左葉片構件5L向與右葉片構件5R的移動方向相反方向(關閉方向S11)移動。這樣,當開口部231被打開時,各葉片構件5L、5R分別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移動,并被收納在開口部231的外側的收納區(qū)域233R、233L,因此能夠分散收納各葉片構件5L、5R的空間。由此,除了能夠使收納各葉片構件5L、5R的空間小于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收納擋板的空間,還能夠比較容易地在外殼殼體2確保該空間。另外,通過使各葉片構件5L、5R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移動,與以一個擋板對開口部231進行開閉的情況下的移動距離相比,能夠縮短各葉片構件5L、5R的移動距離,進而能夠縮短桿50的移動距離(行程)。因此,除了能夠縮小各葉片構件5L、5R的收納空間,還能夠縮小各葉片構件5L、5R以及桿50的移動空間,因此能夠將外殼殼體2小型化,進而能夠將投影儀1小型化。各葉片構件5L、5R形成為沿投影透鏡461的鼓出部分的形狀(例如圓弧狀),這些葉片構件5L、5R沿投影透鏡461的圓弧(外周)方向移動。由此,與使用上述板狀的擋板的情況相比,能夠縮短投影透鏡461的投影方向側(Z方向側)的面與各葉片構件5L、5R之間的距離。因此,能夠縮小收納這些投影透鏡461以及鏡頭擋板5的外殼殼體2(特別是投影透鏡461附近的外殼殼體2)。在打開開口部231時,分別構成各葉片構件5L、5R的第一葉片51、53以及第二葉片52、54以比在關閉該開口部231的情況下彼此重疊的范圍大的范圍重疊的方式被收納。由此,能夠在外殼殼體2縮小收納第一葉片51、53以及第二葉片52、54的空間。因此,能夠將投影儀1小型化。當使桿50向打開開口部231的打開方向S2移動時,與該桿50連接的第一葉片53的第一抵接部534抵接于第二葉片54的抵接面543,使第二葉片54向該第一葉片53的移動方向移動,因此能夠使第二葉片54伴隨著第一葉片53向打開方向S22的移動而向相同方向可靠地移動。另外,當使桿50向關閉開口部231的關閉方向S1移動時,與該桿50連接的第一葉片53的第二抵接部533抵接于第二葉片54,使第二葉片54向該第一葉片53的移動方向移動,因此能夠使第二葉片54伴隨著第一葉片53向關閉方向的移動而向相同方向可靠地移動。然后,右葉片構件5R具有與桿50連接的第一葉片53,與該右葉片構件5R連動地向與該右葉片構件5R相反方向移動的左葉片構件5L也具有上述第一葉片51以及上述第二葉片52,從而能夠使第二葉片52伴隨著該第一葉片51向打開方向S21以及關閉方向S11的移動而向相同方向可靠地移動。因此,能夠可靠并且順暢地進行開口部231的開閉。各葉片構件5L、5R各自所具有的第一葉片51、53通過齒輪部511、531彼此嚙合,因此當第一葉片53伴隨著桿50的移動而移動時,能夠使第一葉片51向與該第一葉片53相反方向可靠地移動。因此,如上所述,由于能夠伴隨著各第一葉片51、53的移動而使各第二葉片52、54可靠地移動,因此能夠通過桿50的移動,可靠地實施開口部231的開閉。另外,由于第一葉片51、53以及第二葉片52、54被支承為同軸,因此能夠使第二葉片52、54與第一葉片51、53同軸地轉動,能夠使第一葉片51、53以及第二葉片52、54順暢地移動。因此,能夠可靠且順暢地打開以及關閉開口部231。由于從Z方向側觀察,各葉片構件5L、5R各自的至少一部分收納在投影透鏡461的形狀中的切口側的位置,因此能夠將各葉片構件5L、5R配置于外殼殼體2中未使用的空間。因此,能夠充分利用外殼殼體2內的死區(qū)空間來收納各葉片構件5L、5R,因此能夠促進外殼殼體2的小型化,進而能夠促進投影儀1的小型化。[實施方式的變形]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上述一實施方式,能夠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的范圍內的變形、改進等均包含在本發(fā)明內。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各葉片構件5L、5R具備至少一部分重疊地配置的第一葉片51、53以及第二葉片52、54。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各葉片構件5L、5R也可以分別由一張葉片構成。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各葉片構件5L、5R的第一葉片51、53以及第二葉片52、54為沿投影透鏡461的鼓出部分的圖像被投影的方向(Z方向)側的面的形狀。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第一葉片51、53以及第二葉片52、54也可以是板狀。由此,第一葉片51、53以及第二葉片52、54即使是板狀,收納在收納區(qū)域233R、233L的狀態(tài)下的第一葉片51、53以及第二葉片52、54的表面積也比關閉開口部231的狀態(tài)下的該第一葉片51、53以及第二葉片52、54的表面積小,因此能夠縮小外殼殼體2的收納空間。進而,各葉片構件5L、5R除了第一葉片51、53以及第二葉片52、54,還可以具備第三葉片。即,各葉片構件5L、5R具備兩張以上的葉片即可。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將桿50連接于右葉片構件5R的第一葉片53。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將桿50連接于左葉片構件5L的第一葉片51。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各第一葉片51、53具備彼此嚙合的齒輪部511、531。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齒輪部511、531也可以不彼此嚙合,而是在該齒輪部511與齒輪部531之間設置齒輪部。進而,各第二葉片52、54的支承部521、541支承為與齒輪部511、531同軸。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上述支承部521、541也可以不被支承為與齒輪部511、531同軸。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各第一葉片51、53具備第一抵接部514、534以及第二抵接部513、533。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各第一葉片51、53也可以不具備第一抵接部514、534以及第二抵接部513、533。在該情況下,各第二葉片52、54取代支承部521、541而具備與上述齒輪部511、531相同形狀的齒輪部,并使桿50與第二葉片52、54的任一方連接即可。由此,能夠伴隨著桿50的關閉方向S1以及打開方向S2的移動而使各葉片構件5L、5R分別向關閉方向S11、S12以及打開方向S21、S22移動。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各第一葉片51、53配置于比各第二葉片52、54靠投影透鏡461側。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第二葉片52、54也可以配置于比第一葉片51、53靠投影透鏡461側。在該情況下,將抵接于第二葉片52、54的第一抵接部514、534設于第一葉片51、53的表面51A、53A即可。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未設有在打開了開口部231的狀態(tài)以及關閉了開口部231的狀態(tài)下固定鏡頭擋板5的鎖定機構。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將固定桿50的操作部502的鎖定機構設于前部殼體23的切口232附近。由此,能夠在打開了開口部231的狀態(tài)以及關閉了開口部231的狀態(tài)下可靠地固定鏡頭擋板5,因此,例如,即使在以吊掛狀態(tài)使用投影儀1的狀態(tài)下,也能夠可靠地維持打開了開口部231的狀態(tài)以及關閉了開口部231的狀態(tài)。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未設有在打開及關閉開口部231時使桿50向關閉方向S1及打開方向S2移動時引導該桿50的引導構件(例如,引導槽等)。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另外設置引導桿50的引導構件。由此,能夠以更加穩(wěn)定的狀態(tài)操作桿50,因此能夠可靠地使各葉片構件5L、5R移動。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將收納區(qū)域233R、233L設于前部殼體23的開口部231的與Y方向相反方向側、即從Z方向側觀察投影透鏡461時切去圓一端側的一側的區(qū)域。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將收納區(qū)域設于開口部231的Y方向側。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以短焦距型的投影儀1為例進行了說明。另外,各第一葉片51、53以及第二葉片52、54為沿投影透鏡461的鼓出部分的形狀的形狀。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鏡頭擋板5也可以應用于具備形狀與該投影透鏡461不同的透鏡的投影儀。即,只要將各第一葉片51、53以及第二葉片52、54的形狀形成為沿上述不同的形狀的透鏡的形狀,則能夠用于任意用途的投影儀。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光學單元4構成為分別沿背面部2D以及右側面部2F的大致L字狀,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構成為大致U字狀的光學單元。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使用了光束入射面與光束射出面不同的透射型的液晶板453,但是也可以使用光入射面與光射出面相同的反射型的液晶板。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投影儀1具備三個液晶板453R、453G、453B,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即,在使用了兩個以下、或四個以上的液晶板453的投影儀中也可以應用本發(fā)明。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使用了光入射面與光射出面不同的透射型的液晶板453,但是也可以使用光入射面與光射出面相同的反射型的液晶板。另外,只要是能夠對入射光束進行調制而形成與圖像信息相對應的圖像的光調制裝置,也可以使用利用了微鏡的裝置,例如利用了DMD(DigitalMicromirrorDevice)等的裝置等、液晶以外的光調制裝置。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光源裝置41構成為具有光源燈411以及使從光源燈411射出的光反射的反射器412的結構。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光源燈的數量既可以是兩個,也可以是三個以上。另外,并不局限于光源裝置41具有光源燈411的結構,也可以構成為具有LED(LightEmittingDiode)、LD(LaserDiode)等固體光源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