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音圈馬達,特別是有關一種攝像頭組校正方法。
背景技術:
為了對攝像頭組或硬盤的磁頭臂做精密的定位控制,通常都會采用音圈馬達(voicecoilmotor,vcm)來移動攝像頭組或硬盤的磁頭臂。音圈馬達的機構,主要是將線圈置放于含有永久磁鐵的磁路內。
在光學系統(tǒng)中,當電流通過線圈時就會與永久磁鐵構成的磁場根據(jù)弗萊明左手定則產生交互作用的推進力,使得剛性連接永久磁鐵的承座被移動,同時帶動固定在攝像頭承載座上的攝像頭,而達到光學變焦、對焦的目的。
只是,在量產過程中,難免會有公差,導致同一型號的每個攝像頭組的光學性能與外觀大小有落差,而需要依據(jù)標準攝像頭組進行校正。更具體來說,未經校正過的攝像頭組中,其攝像頭的初始位置若不一致的話,除了影響整體音圈馬達的外觀高度,還會導致音圈馬達間的焦段有差異。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現(xiàn)有的校正手段中,通常都是用目測攝像頭在攝像頭承載座之中的初始位置,比較攝像頭承載外部座頂部與攝像頭頂部之間的高低落差,然后再調整攝像頭的位置到與標準攝像頭相當?shù)某潭?。然而,這種測量方式除了麻煩以外,也很容易因為攝像頭承載外部座頂部本身就有公差,導致校正結果不夠理想。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公開一種攝像頭組校正方法,其主要比較標準攝像頭與待調整攝像頭之間的投影圖案中直徑的差異值,而將待調整攝像頭作向上或向下調整,直到上述差異值為可以接受的程度。
基于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攝像頭組校正方法中,主要先讓光源的光線通過攝像頭,利用所述光線并對準投射到光傳感器感測,而感測出投影圖案,接著基于標準投影圖案與所感測到的投影圖案之間的差距,調整攝像頭承載座中攝像頭的所在位置,直到標準投影圖案與所感測到的投影圖案之間的差距在預定范圍之內,讓每個攝像頭都與標準攝像頭具有相同的光學特性。其中,攝像頭組由攝像頭承載座與攝像頭所組成,而攝像頭承載座與攝像頭之間具有結合結構,使得攝像頭得以沿著結合結構在攝像頭承載座內被移動。
關于本創(chuàng)作的優(yōu)點與精神可以通過以下的新型詳述與所附附圖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附圖說明
圖1a~1b是本發(fā)明音圈馬達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攝像頭組校正方法的示意圖。
圖3a~3b是本發(fā)明攝像頭組校正方法的另一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30底座
60a、60b光線
70攝像頭承載座
701、702抵靠結構
705開口
706母螺紋
80攝像頭
801、802導引軸
803調整爪
90光源
100光傳感器
101標準投影圖案
101a直徑線條
102投影圖案
102a直徑線條
103中心點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考圖1a~1b,圖1a~1b是本發(fā)明音圈馬達的示意圖。如圖1a~1b所示,本發(fā)明音圈馬達包含底座30、固定在底座30上的一組導引軸801與802、固定電路部件(未描繪;主要由線圈所構成)、攝像頭承載座70(包含有感磁元件(未描繪)且剛性連接有攝像頭80(如圖2))。為了讓攝像頭承載座70可以沿著該組導引軸801與802作上下的垂直移動,攝像頭承載座70的外部具有第一抵靠結構701與第二抵靠結構702,而第一抵靠結構701與第二抵靠結構702在位置設置上有對稱性。其中,攝像頭承載座70的開口705可安裝攝像頭80,并且在攝像頭承載座70與攝像頭80之間具有結合結構,使得攝像頭80得以沿著結合結構在攝像頭承載座70內被微幅上下移動。舉例來說,該結合結構為公母螺紋時,攝像頭承載座70的內側壁面具有母螺紋706,而攝像頭80則有相對的公螺紋,因此只要順著公母螺紋而旋轉攝像頭80,即可攝像頭80讓被微幅上下移動。
請參考圖2,圖2是本發(fā)明攝像頭組校正方法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為了實施本發(fā)明攝像頭組校正方法,需要先準備有光源90、額外安裝在攝像頭80的調整爪803、以及光傳感器100(例如ccd或cmos)。其中,只要手指抓著調整爪803,就能順著公母螺紋而旋轉攝像頭80,即可攝像頭80讓被微幅上下移動。
在實施校正方法之前,需要將光源90的光線60a平行于攝像頭80射入,并且在攝像頭80的正下方放置光傳感器100,以便感測光線60b通過攝像頭80后所投射出的投影圖案102(如圖3a或圖3b)。最后,再利用標準投影圖案101作為基礎,比較所投射出的投影圖案102的偏差程度,再調整攝像頭80的所在位置,而讓每個待檢測的攝像頭80都具有相同的光學性能。
在實際進行檢測之前,需要先提供標準投影圖案,也就是先將特定攝像頭以傳統(tǒng)的手段調出符合規(guī)格的光學性能,然后再以如圖2所示的架構下,以光傳感器100取得相對的投影圖案,并將之定義成標準投影圖案101。底下,將更具體的說明調整原則。
請參閱圖3a~3b,圖3a~3b是本發(fā)明攝像頭組校正方法的另一示意圖。如圖1a~1b所示,在本發(fā)明攝像頭組校正方法中,主要是基于標準投影圖案101與所感測到的投影圖案102之間的差距,調整攝像頭承載座70中攝像頭80的所在位置,直到標準投影圖案101與所感測到的投影圖案102之間的差距在預定范圍之內。
具體來說如圖3a所示,所感測到的該投影圖案102大于標準投影圖案101時,攝像頭承載座102中攝像頭80被調整成朝向光傳感器100所在位置移動(也就是向下移動),直到標準投影圖案101與所感測到的投影圖案102之間的差距在預定范圍之內。如圖3b所示,所感測到的該投影圖案102大于標準投影圖案101時,攝像頭承載座102中攝像頭80被調整成朝向提供光線60a的光源90所在位置移動(也就是向上移動),直到標準投影圖案101與所感測到的投影圖案102之間的差距在預定范圍之內。
投影圖案102與標準投影圖案101之間的大小比較方式會有很多種,例如比較面積,但為了簡化比較手段,可以只比較投影圖案102與標準投影圖案101的直徑,意即只比較單一條通過中心點103的直徑線條101a、102a。如果考慮到光傳感器100分辨率不夠精密所導致的誤差,導致投影圖案102與標準投影圖案101的邊緣不夠圓滑,不見得能呈現(xiàn)完美的正圓形(每條通過中心點103的直徑線條101a、102a的長度均為相同),可以同時比較數(shù)條直徑線條101a、102a。也就是,數(shù)條直徑線條101a、102a的長度都一致時,則將該長度視為投影圖案102與標準投影圖案101的直徑長度。如果數(shù)條直徑線條101a、102a中,有少數(shù)幾條長度有落差時,則剔除有偏差的部分,以數(shù)量上較多者作為投影圖案102與標準投影圖案101的直徑長度。
舉例來說,如圖1a~1b所示,標準投影圖案101與所感測到的投影圖案102均被定義有中心點103、以及通過中心點103的直徑線條101a、102a。其中,直徑線條101a、102a的兩端碰觸均到標準投影圖案101與所感測到的投影圖案102的兩個邊緣,因此從這兩端的坐標可以推算出直徑線條101a、102a的長度。因此,為了讓每個攝像頭80都具有相同光學性能,標準投影圖案101的直徑線條101a與所感測到的投影圖案102的直徑線條102a之間的差距必須在預定范圍之內。其中,預定范圍為-0.02毫米(mm)~0.02毫米(mm),而最佳為-0.01毫米(mm)~0.01毫米(mm)。如果這個差距沒在上述預定范圍之內就需要調整攝像頭80在攝像頭承載座70內的所在位置。
具體來說,具體來說如圖3a所示,所感測到的該投影圖案102的直徑線條102a大于標準投影圖案101的直徑線條101a時,攝像頭承載座102中攝像頭80被調整成朝向光傳感器100所在位置移動(也就是向下移動),直到標準投影圖案101的直徑線條101a與所感測到的投影圖案102的直徑線條102a之間的差距在預定范圍之內。如圖3b所示,所感測到的該投影圖案102的直徑線條102a大于標準投影圖案101的直徑線條101a時,攝像頭承載座102中攝像頭80被調整成朝向提供光線60a的光源90所在位置移動(也就是向上移動),直到標準投影圖案101的直徑線條101a與所感測到的投影圖案102的直徑線條102a之間的差距在預定范圍之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