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投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光源及激光投影設備。
背景技術:
激光是一種高亮度,方向性強,發(fā)出單色相干光束的光源,光源作為一種優(yōu)良的相干光源,具有單色性好,方向性強,光通量高等優(yōu)點,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多個技術領域。
但是激光的高相干性也帶來了激光投影顯示時的散斑效應,所謂散斑是指相干光源在照射粗糙的物體時,比如能夠產(chǎn)生漫反射的投影屏幕,散射后的的光,由于其波長相同,相位恒定,就會在空間中產(chǎn)生干涉,空間中有些部分發(fā)生干涉相長, 有部分發(fā)生干涉相消, 最終的結果是在屏幕上出現(xiàn)顆粒狀的明暗相間的斑點,這些未聚焦的斑點在人眼看來處于閃爍狀態(tài), 長時間觀看易產(chǎn)生眩暈不適感,更造成投影圖像質量的劣化,降低用戶的觀看體驗。
從抑制散斑的原理上看,通常包括,運用空間迭加的方法使散斑細化;運用時間平均的方法使散斑疊加,使得散斑對比度降低到人眼可識別的范圍以下,利用人眼積分作用減弱;或者運用拓展頻譜寬度降低光源的相干性,以及運用頻率迭加的方法減弱光源的相干性。比如現(xiàn)有技術產(chǎn)品中,一些激光影院產(chǎn)品中使用光纖進行消散斑,但光纖造價高,體積大,不利于產(chǎn)品的小型化和家用推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光源及激光投影設備,用以提高光源的消散斑效果。
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光源,包括:包括至少一種顏色的光源,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種顏色的光源的光束傳輸光路中設置有光引導元件;該光引導元件受驅進行振動,引導激光光束透射后出射角度發(fā)生改變;
優(yōu)選地,光引導元件受驅進行周期性或者非周期性的運動;
優(yōu)選地,光引導元件受驅沿振動軸進行振動,振動軸與光引導元件的平面平行。
優(yōu)選地,光引導元件受驅進行一維振動,或二維振動。
優(yōu)選地,光引導元件受驅進行二維振動時,在第一振動方向上的振動和第二振動方向上的振動為諧振,第一振動方向和第二振動方向正交。
優(yōu)選地,光引導元件為擴散片或衍射元件。
優(yōu)選地,光引導元件受驅進行周期性運動時,光引導元件的運動頻率大于光源的照射頻率。
優(yōu)選地,光源包括第一顏色激光光源,第二顏色激光光源,
以及熒光輪,熒光輪包括熒光區(qū)和透射區(qū),熒光區(qū)設置有至少一種顏色的熒光粉,熒光粉受激發(fā)出對應顏色的熒光;第一顏色激光光源和第二顏色激光光源以及熒光輪受激發(fā)出的熒光通過合光部件形成混合白光,
在以下位置中的一種或組合,設置有光引導元件:
在第一顏色激光光源入射合光部件之前、在第二顏色激光光源入射合光部件之前、在第一顏色激光光源和第二顏色激光光源到達合光部件后輸出的合光光路中。
優(yōu)選地,光源包括第一顏色激光光源,第二顏色激光光源,第三顏色激光光源,上述三種顏色的激光光源通過合光部件合光后進入勻光部件,在以下位置中的一種或組合,設置有光引導元件:
在第一顏色激光光源入射合光部件之前、在第二顏色激光光源入射合光部件之前、在第三顏色激光光源入射合光部件之前、在勻光部件入射光側。
相應地,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激光投影設備,包括光機、鏡頭、以及上述方案的光源,該光源為所述光機提供照明,所述光機對光源光束進行調制,并輸出至所述鏡頭進行成像,投射至投影介質形成投影畫面。
本發(fā)明實施例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者優(yōu)點:
本發(fā)明實施例技術方案提供的光源,在激光光束傳輸光路中設置有光引導元件,該光引導元件受驅進行振動,引導激光光束透射的同時,能夠根據(jù)運動方向的變化,以相同頻率改變激光光束的出射角度,一方面提高了激光光束的發(fā)散程度,使發(fā)散角度呈現(xiàn)多樣性,另一方面,出射的激光光束光斑位置相對于前一時刻的出射位置隨著光引導元件的運動發(fā)生位置變化,也使得激光光束的出射光斑能量勻化,改變了高斯型激光光束0度光軸單一角度能量集中的分布規(guī)律,通過產(chǎn)生多個相對于光軸具有不同發(fā)散角度的光束,從而提高了激光光束的能量隨機分布率或勻化程度,改變了激光高斯型光束分布特點造成的圖像的散斑效應。
本發(fā)明實施例技術方案提供的激光投影設備,應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光源,能夠減輕光源的散斑效應,提高投影畫面的顯示質量。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要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光源架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一種光引導元件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光引導元件的運動示意圖;
圖4(a)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光引導元件運動示意圖;
圖4(b)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光引導元件運動示意圖;
圖4(c)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光引導元件運動示意圖;
圖5a和圖5b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光引導元件運動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光源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光源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激光投影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激光光束高斯型分布規(guī)律示意圖;
圖10a,10b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激光光束的角度-能量分布示意圖;
圖11a,11b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散斑效應對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份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了一種光源架構示意圖,具體地為一種投影光源,該投影光源能夠時序性的輸出三基色。具體地,如圖1所示,包括激光器陣列101,作為光源,發(fā)出藍色激光,以及熒光輪104,熒光輪104為旋轉的圓盤狀結構,在圓盤表面圓周分布有熒光區(qū)和透射區(qū)(圖中均為示出),在熒光區(qū)設置有能夠發(fā)出綠色熒光和紅色熒光的至少兩種熒光粉。
從激光器陣列101射出的激光光束通過光束整形裝置102進行光束縮束整形,入射至光引導元件103,光引導元件103為透射元件,激光光束經(jīng)透射后入射至熒光輪104,隨著熒光輪104的旋轉,激光光束依次入射至熒光輪104的熒光區(qū)和透射區(qū),當入射至熒光區(qū)時,激發(fā)熒光粉發(fā)出相應顏色熒光,當入射至透射區(qū)時,激光光束直接穿過熒光輪背面射出。熒光輪104為透射型熒光輪,受激產(chǎn)生的熒光也從熒光輪背面射出,沿激光光束出射相同的方向,與激光光束合路出射。
其中,熒光輪104入射面和出射面?zhèn)染O置有準直透鏡組105,位于熒光輪正面入射面?zhèn)鹊臏手蓖哥R或準直透鏡組用于將入射的激光光束,位于熒光輪背面出射面?zhèn)鹊臏手蓖哥R組用于對出射的、呈發(fā)散狀態(tài)的激光光束和熒光光束進行準直會聚形成平行光出射。合路后的激光光束和熒光光束經(jīng)過濾色輪107進行濾色,提高熒光顏色的純度,最終進入勻光部件108,通常為光棒。為了提高進入勻光部件108的光量,在合光光束入射濾色輪107或者入射勻光部件108之前通常還設置有收光透鏡106,用于減小光束的發(fā)散角,使光束會聚后進入勻光部件108。
在上述光源架構中,光引導元件103受驅進行周期性或者非周期性的運動,引導藍色激光光束出射方向發(fā)生改變。如圖1所示,光傳導元件103受驅沿轉動軸進行轉動,轉動角度為γ,轉動軸與光引導元件103所在的平面平行。
圖2示例性的給出了一種光引導元件的結構示意圖。
光傳導元件103為透射元件,具體地,可以為擴散片,其中在激光光束的入射面一側設置有散射粒子,或者為衍射類二元相位片,利用衍射原理能夠改變透射通過的激光光束的相位。
在具體實施中,光引導元件103可以是在驅動元件的驅動下進行運動。其中,驅動元件可以作為光引導元件中的一部分,也可以作為單獨的元件與光引導元件相連接。比如,驅動元件可以是電磁線圈或者壓電陶瓷,通過一個夾持結構(如支撐框框架等),與光引導元件相連接。
進一步地,驅動元件可以由控制元件進行控制,具體比如控制元件對驅動元件進行信號控制,根據(jù)信號輸出對應地驅動電流(如PWM波),隨著驅動電流的改變,驅動光引導元件進行相應地運動,又比如控制元件按照設置的軟件程序,控制驅動元件驅動光引導元件進行相應的運動。
可選地,控制元件可以為CUP控制器,向驅動元件輸出控制信號。
在圖3所示的結構示意圖中,驅動元件作為光引導元件的一部分。具體地,光引導元件103的中間部分為透射區(qū)域1031,透射區(qū)域1031的外側設置有驅動結構1032,驅動結構1032能夠驅動透射區(qū)域1031進行轉動。
由于擴散片或者衍射類二元相位片本身在靜止狀態(tài)下,可利用散射原理或衍射原理將入射的激光光束進行擴散或衍射,對出射的光束產(chǎn)生空間相位的改變,而隨著光引導元件103的轉動,引導激光光束透射的同時,能夠根據(jù)運動方向的變化,以相同頻率改變激光光束的出射角度,一方面提高了激光光束的發(fā)散程度,使發(fā)散角度呈現(xiàn)多樣性,另一方面,出射的激光光束光斑位置相對于前一時刻的出射位置隨著光引導元件的運動發(fā)生位置變化,也使得激光光束的出射光斑能量勻化,改變了高斯型激光光束0度光軸單一角度能量集中的分布規(guī)律,通過產(chǎn)生多個相對于光軸具有不同發(fā)散角度的光束,從而提高了激光光束的能量隨機分布率或勻化程度,改變了激光高斯型光束分布特點造成的圖像的散斑效應。
實施例二、
本發(fā)明實施例二提供了又一種光源架構示意圖。
如圖3所示,該光源包括兩種顏色的光源。具體地,激光器陣列301提供藍色激光,激光器陣列302提供紅色激光。
藍色激光經(jīng)過光束整形部件303到達二向色鏡304,光束整形部件303可以是由一片凸透鏡和一片凹透鏡組成的望遠鏡系統(tǒng),能夠對激光光束進行縮束。經(jīng)過縮束的藍色激光光束再經(jīng)二向色鏡304透射至熒光輪305。熒光輪305具體為反射式熒光輪,受驅進行旋轉,具有圓盤狀輪面,在輪面上圓周分布有熒光粉區(qū)和激光透射區(qū),具體地,熒光粉區(qū)涂覆有綠色熒光粉或者綠色熒光粉和黃色熒光粉,激光透射區(qū)用于透射藍色激光。藍色激光通過設置于熒光輪305正面的準直透鏡組(圖中未標注)的透射形成較小的激發(fā)光斑,隨著輪體的旋轉,依次入射至熒光粉區(qū)和激光透射區(qū)。熒光粉區(qū)的熒光粉受激發(fā)出對應顏色的熒光,與藍色激光、紅色激光組成紅綠藍三基色或者紅綠藍黃四基色,并時序性輸出。激光透射區(qū)透射出的藍色激光經(jīng)過熒光輪305背面設置的中繼鏡組309再次返回二向色鏡304,并再次經(jīng)過二向色鏡304的透射。
在熒光輪305的輪體表面設置有高反膜,或者高反鏡面,能夠將受激產(chǎn)生的熒光反射出去,沿與藍色激光光束相反的方向出射,并達到二向色鏡304,二向色鏡304能夠反射綠色熒光或者綠色熒光和黃色熒光。
紅色激光經(jīng)過光束整形部件303整形以及反射鏡311后到達二向色鏡310,再經(jīng)二向色鏡310透射至二向色鏡304。其中,二向色鏡304能夠透射藍光和紅光。二向色鏡310能夠透射紅光,反射藍光、綠光或綠光和黃光。
通過二向色鏡304的反射和透射,紅色激光,藍色激光,綠色熒光或者綠色熒光和黃色熒光進行了合束,并射向勻光部件308,進行勻光。
在上述合束光束到達勻光部件308之前,還設置有光引導元件306,該光引導元件306可以采用實施例一中的光引導元件103。
具體地,光引導元件306可以進行轉動運動,可轉動角度范圍可以是正5度到負5度,如果轉動角度范圍過大,容易使得出射光斑面積較大,降低光引導元件103后面的光學鏡片的光處理效率。
可選地,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中采用透射元件作為光引導元件,透射元件的厚度均勻的同種透明材質形成,比如擴散片,進一步地,基于激光光束高斯型分布的特點,可以在擴散片的外周和中央?yún)^(qū)域分別設置不同發(fā)散角度的散射粒子,中央?yún)^(qū)域對激光光束的發(fā)散角度大于外周區(qū)域的發(fā)散角度,這樣對于能量較為集中的0度光軸附件的激光光束的發(fā)散程度可以提高。
可選地,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中,光引導元件可以是受驅沿轉動軸進行轉動,其中,轉動軸可以與光引導元件的平面平行。
具體地,比如圖4(a)、圖4(b)、圖4(c)所示出的光引導元件受驅進行運動的示意圖。
圖4(a)示出了在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中,光引導元件具體可以是受驅沿第一轉動軸a進行轉動,其中,第一轉動軸a與光引導元件的平面平行;圖4(b)示出了在本發(fā)明的又一些實施例中,光引導元件具體可以是受驅沿第二轉動軸b進行轉動,其中,第二轉動軸b與光引導元件的平面平行。
圖4(c)示出了在本發(fā)明的又一些實施例中,光引導元件具體可以是同時受驅進行如圖4(a)和圖4(b)所示出的運動。可以看到,當光引導元件受驅同時受驅進行如圖4(a)和圖4(b)所示出的運動時,能夠使得入射到光學鏡片的激光光束在光學鏡片上形成的光斑的中心相對均勻的移動,比如能夠使得光斑在以初始位置為圓心的圓的范圍內移動。
其中,如圖4(a)或如圖4(b)所示出的光引導元件受驅沿一個轉動軸進行轉動,也可以理解為光引導元件受驅進行在一個平面上形成運動軌跡的轉動;如圖4(c)所示出的光引導元件受驅同時進行如圖4(a)或如圖4(b)所示出的轉動,也可以理解為光引導元件受驅進行空間立體的、形成體軌跡線的轉動。
可選地,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中,光引導元件306可以受驅進行翻轉振動,該振動可以為一維振動,也可以為二維振動。二維振動增加了元件運動方向的多樣性,對激光光束發(fā)散程度的多樣性更為有利。
如圖5a所示,光引導元件可以沿軸a進行一維的左右翻轉振動,或者沿軸b進行相對紙面向里向外的一維的翻轉振動。
可選地,光引導元件可以依次或者同時沿軸a,軸b 進行翻轉振動,為二維的振動方式。
當光引導元件進行二維振動時,優(yōu)選地,第一振動方向和第二振動方向正交,并在第一振動方向,如沿軸a上的振動和第二振動方向,如沿軸b上的振動為諧振,此時,可以減小因光引導元件同時或者依次在兩個方向上進行振動運動而造成的應力問題,提到光引導元件的工作可靠性。
光引導元件的振動軸可以為元件的對稱軸,也可以如圖5b所示,沿光引導元件透射區(qū)域邊緣的切線或者矩形一邊作為振動軸,同上述,圖5b所示的光引導元件也可以同時做沿軸a和軸b的二維振動。
圖4和圖5所示的幾種運動示意圖,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不是周期性的。
當為周期性的運動時,光引導元件的轉動或振動頻率可以大于光源的照射頻率,比如當光源照射頻率為120HZ時,光引導元件的轉動或振動頻率可以為幾百赫茲到幾十千赫茲,當為電磁線圈驅動方式時,光引導元件的轉動或振動頻率可以為300~500HZ,當為壓電陶瓷驅動方式時,其轉動或振動頻率可以達到幾千到幾十千(萬)赫茲,即可以取值在千級赫茲到萬級赫茲之間?;蛘?,光引導元件的振動頻率也可以低于光源照射頻率,但是隨著振動頻率的增加,光引導元件對于出射光束角度的改變頻率也隨之增加,更有利于在單位時間內產(chǎn)生多個出射角度,改變激光光束的能力分布規(guī)律。
當為非周期性的運動時,光引導元件轉動或者振動的方式越隨機,則透過光引導元件的激光光束產(chǎn)生的角度多樣性程度就越大,有利于提高消散斑效果。
如圖9所示的激光光束的高斯型分別特點,處于0度光軸附近的光能量較為集中,根據(jù)干涉原理,當入射角度相同,相位或者相位差穩(wěn)定,就會產(chǎn)生干涉,從而造成光源形成投影圖像時散斑現(xiàn)象嚴重。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運動的透射型的光引導元件,增加了出射的激光光束的角度多樣性,下面將結合圖9、10和圖11詳細說明。
如圖10a所示,橫軸代表偏離光軸的各光束的角度值,縱軸代表各不同角度值的能量值。當激光光束通過旋轉的擴散片部件后,旋轉的擴散片能夠提高光束的發(fā)散角度,擴大光斑,與圖9相比,出現(xiàn)了多種發(fā)散角度,并具有一定的小的能量峰值,但仍然無法改變光束高斯型分布的特點。
利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光引導元件,以一個激光光束的接收面為例,在一個接收面上同一方位角(指偏離0度光軸的光束的發(fā)散角度),以不同的旋轉角度方向,比如0度,90度,180度,270度為例,如圖10b所示,出現(xiàn)4條(圖中用4種不同的顏色表示)彼此不同的角度-能量分布曲線。而這些曲線之間的差異性越強,也就是各種角度的能量分布越隨機,根據(jù)散斑對比度定義,那么散斑對比度將降為原來的N分之一,從而達到較佳的消散斑效果。
圖11a和圖11b分別示出了當使用普通旋轉擴散片和本發(fā)明實施例光引導元件后的散斑效應對比圖。
根據(jù)上述關于光引導元件運動以及消散斑過程的描述,可以看到,光引導元件對于激光光束能夠起到較好的消散斑效果。參見圖3,當光引導元件306設置于合光部件-二向色鏡304的輸出光路中、勻光部件的入射光路前時,能夠對合光光路中的藍色激光和紅色激光進行消散斑,但光引導元件在光源光路中的設置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為了提高單色激光光束的消散斑效果,分別設置于藍色激光光路中的二向色鏡304和光束整形部件303之間,或者設置于二向色鏡304和熒光輪305正面的準直透鏡組之間,或者設置于紅色激光光路中的反射鏡311和光束整形部件303之間,或者設置于二向色鏡310和二向色鏡304之間,當設置于二向色鏡310和二向色鏡304之間時,此時經(jīng)過熒光輪305背面返回的藍色激光光束和經(jīng)過反射鏡311反射的紅色激光光束經(jīng)過了二向色鏡311的匯合,因此可以同時對兩種顏色激光進行消散斑,可以節(jié)省單獨在藍色激光或紅色激光光路中設置光引導元件時所需的元件個數(shù)。
由于光引導元件對光束具有擴散作用,優(yōu)選地,在設置了光引導元件后,在其后方還設置有收光元件,比如凸透鏡部件進行收光,減小光束的發(fā)散角,提高后端光束的利用率,減小光損。
由于光引導元件的尺寸較小,優(yōu)選地,在入射光引導元件之前需要對光束進行縮束或者壓縮角度,使光引導元件的透射區(qū)域能夠接收到全部的光斑面積。
實施例三、
圖6示出了另一種雙色光源架構示意圖。
在圖6所示的雙色光源架構中,包括藍色激光器陣列601,發(fā)出藍色激光光束,紅色激光器602,發(fā)出紅色激光光束,以及,熒光輪607,熒光輪607為透射型熒光輪,包括透明基材,并在透明基材的激光入光側表面設置有二向色膜,能夠透射激光,反射熒光,其中激光和熒光的波長范圍不同。熒光輪607表面沿圓周方向依次設置有涂覆熒光粉的熒光粉區(qū)以及激光透射區(qū),熒光粉可以為綠色熒光粉或者綠色熒光粉和黃色熒光粉。激光透射區(qū)包括藍色激光透射區(qū)和紅色激光透射區(qū)。
藍色和紅色兩組激光器陣列垂直排列,并通過一個二向色鏡604進行匯合,其中二向色鏡604具有透藍反紅的波長選擇特性。在這兩種顏色激光光束入射二向色鏡604之前,還各自經(jīng)過光束會聚,如圖示經(jīng)過凸透鏡603,進行收光。經(jīng)過二向色鏡604的合光作用之后,呈會聚狀態(tài)的藍色激光和紅色激光光束還經(jīng)過凹透鏡605,從凹透鏡605出射后變?yōu)槠叫械墓馐摴馐墓獍呙娣e小于激光器出射的光斑面積。
其中,在凹透鏡605和熒光輪607之間設置有光引導元件606,光引導元件606可以采用圖1中的光引導元件103,也可以采用圖3中的光引導元件306,其結構和運動方式在此不再贅述。
光引導元件606能夠根據(jù)藍色激光器陣列601和紅色激光器陣列602的點亮時序依次接收藍色激光光束和紅色激光光束,從而對兩種顏色的激光光束均能夠起到消散斑的作用。
當藍色激光器陣列點亮時,藍色激光透射過光引導元件606,隨著熒光輪607的轉動,依次入射至熒光輪607正面的熒光粉區(qū)和藍色激光透射區(qū)。受激產(chǎn)生的熒光收到二向色膜的反射穿過透明基材從熒光輪607的背面出射。當藍色激光入射至藍色激光透射區(qū)時,藍色激光直接從熒光輪607的背面出射。
當藍色激光器陣列關閉,紅色激光器陣列點亮,發(fā)出紅色激光光束,經(jīng)過與藍色激光光束相似的路徑入射至熒光輪607表面,紅色激光光束不作為激發(fā)光束,因此僅在熒光輪607旋轉至紅色激光透射區(qū)時入射,直接從熒光輪607的背面出射。
入射的藍色激光和紅色激光經(jīng)過熒光輪607正面和背面的準直透鏡組608的準直,以及綠色熒光或者綠色熒光和黃色熒光經(jīng)過熒光輪607背面的準直透鏡組608的準直。
從而,三基色光能夠時序性的從熒光輪607的背面出射,并經(jīng)過會聚透鏡609的會聚,再進入勻光部件610的勻光,提高光源照明。
在本實施例提供的光源架構中,將光引導元件設置于兩種顏色的激光器的合光光路中,能夠對兩種顏色的激光進行消散斑,能夠節(jié)約器件的使用,有利于光源架構的簡化和體積減小。
上述光引導元件606進行消散斑的過程可參見實施例一和實施例二中內容,在此不再贅述。
實施例四、
圖7示出了一種三色光源架構示意圖。
如圖7所示,包括藍色激光器701、紅色激光器702、綠色激光器703,分別發(fā)出藍色、紅色、綠色激光,藍色激光器701和紅色激光器7022通過第一合光鏡片704進行合光,并入射至第二合光鏡片705,與綠色激光通過第二合光鏡片705進行合光,從而三色光形成混合白光。
在三色激光合光輸出光路中還設置有光引導元件706,具體地,該光引導元件706可以為實施例一或實施例二中或實施例三中的光引導元件,其結構、運動形式和工作過程與實施例一或實施例二或實施例三中內容相似,不同的是,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光引導元件706設置于三色激光的合光光路中,與實施例一或二或三中設置于一種顏色的激光或兩種顏色的激光的傳輸光路中不同,本實施例中光引導元件可以對三種顏色的激光進行消散斑,從而整個光源系統(tǒng)的消散斑效率高,且部件少,光源結構更為簡潔,作為投影光源使用,投影畫面的散斑效應將大大減弱。
綜上所述,以上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提供的光源,通過(此處為光引導元件的消散斑原理介紹,待前面附圖和解釋補充后再寫)。
實施例五、
基于相同的技術構思,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激光投影設備,該激光投影設備可以包括本發(fā)明上述實施例所提供的光源,該激光投影設備具體可以是激光影院或者激光電視,或者其他激光投影儀器等。
圖8示出了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提供的激光投影設備。如圖8所示,所述激光投影設備包括:光源801,光機802,鏡頭803,以及投影介質804。
其中,光源801可以是本發(fā)明上述實施例所提供的光源,具體可參見前述實施例,在此將不再贅述。
具體地,光源801為光機802提供照明,光機802對光源光束進行調制,并輸出至鏡頭803進行成像,投射至投影介質804(比如屏幕或者墻體等)形成投影畫面。
通過應用上述實施例中的光源,能夠有效減輕光源的散斑效應,從而提高了激光投影設備的畫面顯示質量。
本發(fā)明是參照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方法、設備(系統(tǒng))、和計算機程序產(chǎn)品的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來描述的。應理解可由計算機程序指令實現(xiàn)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結合??商峁┻@些計算機程序指令到通用計算機、專用計算機、嵌入式處理機或其他可編程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的處理器以產(chǎn)生一個機器,使得通過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的處理器執(zhí)行的指令產(chǎn)生用于實現(xiàn)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裝置。
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也可存儲在能引導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使得存儲在該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的指令產(chǎn)生包括指令裝置的制造品,該指令裝置實現(xiàn)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也可裝載到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上,使得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設備上執(zhí)行一系列操作步驟以產(chǎn)生計算機實現(xiàn)的處理,從而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設備上執(zhí)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實現(xiàn)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驟。
盡管已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chuàng)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作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yōu)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發(fā)明范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fā)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fā)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fā)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fā)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