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及其膠帶貼合裝置與膠帶貼合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液晶顯示裝置作為電子設備的顯示部件已經廣泛的應用于各種電子產品中,這些電子設備的邊框越來越窄;而背光模組則是液晶顯示裝置中的一個重要部件,其邊框也勢必要越來越窄,但是當邊框變窄,背光存在邊緣漏光風險。
而一般情況下,背光模組具有膠框、反射片、導光板、光學膜片組、光源以及遮光膠帶(如口字膠)等,光源通過雙面膠固定在導光板入光側,光學膜片組通過遮光膠帶固定在膠框上,反射片通過雙面膠貼于導光板和膠框底面,顯示屏通過口字膠與背光模組貼合。此時,若背光邊框過窄,光線容易從反射片與膠框貼合的雙面膠處、遮光膠帶處漏出,造成模組品味及體驗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鑒于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背光模組及其膠帶貼合裝置與膠帶貼合方法,可以避免漏光現(xiàn)象,提高了背光模組的光學品味和膠帶貼合效率。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的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背光模組,包括導光板、分別設于所述導光板下表面和上表面的反射片和光學膜片組、設于所述導光板入光側一端的光源組件、膠框以及遮光膠,所述遮光膠貼附于所述膠框外側壁與所述反射片底面。
作為其中一種實施方式,所述反射片的四周粘貼在所述膠框的底面。
作為其中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的背光模組還包括不透光的口字膠,所述口字膠粘貼在所述膠框上表面,且延伸至覆蓋所述導光板的邊緣。
作為其中一種實施方式,所述膠框上表面的內側開設有臺階部,所述導光板的入光側一端長于所述光學膜片組;所述光源組件包括柔性線路板和所述柔性線路板上的LED燈珠,所述柔性線路板搭接在所述臺階部和所述導光板上,所述LED燈珠設于所述膠框和所述導光板之間。
作為其中一種實施方式,所述遮光膠至少有部分延伸至高出所述膠框的外側壁。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膠帶貼合裝置,用于貼合上述的一種背光模組的遮光膠,包括:
框膠壓塊,包括壓塊本體和自所述壓塊本體下表面凸出的立方體狀的凸臺;
反射片載臺,設于所述框膠壓塊的正下方,表面開設有若干吸附孔,所述吸附孔用于在真空吸力下將反射片吸附在反射片載臺上;
膠帶貼合塊,設于所述反射片載臺四周,上表面用于放置遮光膠;
所述凸臺卡持于所述膠框內壁后朝所述反射片載臺靠近,將所述膠框擠壓在反射片上后,所述膠帶貼合塊將所述遮光膠貼附在所述膠框外側壁上。
作為其中一種實施方式,所述膠帶貼合塊相對于所述反射片載臺可上下運動。
或者,所述膠帶貼合塊與所述反射片載臺可轉動地連接。
作為其中一種實施方式,所述膠帶貼合塊的內側壁或/和上表面設有彈性材料層。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背光模組的膠帶貼合方法,使用上述的一種膠帶貼合裝置,包括:
將所述框膠壓塊的凸臺嵌入所述膠框內;
將遮光膠粘貼面朝上放置在所述膠帶貼合塊上,且至少使所述反射片載臺上的每一側都延伸有遮光膠;
將反射片吸附在反射片載臺上,使所述反射片載臺上的遮光膠粘貼在反射片的底面;
所述膠帶貼合塊將所述遮光膠貼附在所述膠框的外側壁上。
本發(fā)明的遮光膠貼附在膠框外側壁與反射片底面上,避免了二者之間可能出現(xiàn)的漏光情形,提高了背光模組的光學品味。而且該遮光膠貼附時,凸臺卡持于膠框內壁后朝反射片載臺靠近,在將膠框擠壓在反射片上后,通過膠帶貼合塊的運動即可將遮光膠貼附在膠框外側壁上,可以有效提高遮光膠的貼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一個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另一個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膠帶貼合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膠帶貼合裝置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膠帶貼合裝置的另一個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膠帶貼合完成后的狀態(tài)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參閱圖1和圖2,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具有較窄的邊框,包括背光模組(圖未標)和背光模組上的顯示面板P,背光模組具體包括導光板10、分別設于導光板10下表面和上表面的反射片20和光學膜片組30、設于導光板10入光側一端的光源組件40、膠框50以及遮光膠60,遮光膠60貼附于膠框50外側壁與反射片20底面。這里,光源組件40為側入式光源。該遮光膠60粘貼后呈L形,背光模組的每側均設置有一個遮光膠60。
反射片20上表面的中間部分與導光板10貼合,其四周的邊緣部分通過雙面膠等方式粘貼在膠框50的底面。而在膠框50的上表面,當將顯示面板P安裝到光學膜片組30和膠框50上后,顯示面板P與膠框50四周容易漏光,因此,膠框50的上表面粘貼有不透光的口字膠70,且口字膠70延伸至覆蓋在導光板10的邊緣正上方。
如圖1,為了方便地組裝,提供模組的緊湊性,本實施例的膠框50上表面的內側開設有臺階部500,導光板10的入光側一端長于光學膜片組30;光源組件40包括柔性線路板41和柔性線路板41上的LED燈珠42,柔性線路板41搭接在臺階部500和導光板10上,LED燈珠42設于膠框50和導光板10之間。
雖然膠框50的上表面粘貼有不透光的口字膠70,但為提高該處防漏光性能,遮光膠60上端至少有部分延伸至高出膠框50的外側壁。顯示面板P安裝后,顯示裝置外部還安裝有外框,通過外框設置在膠框10外,可以將顯示面板P和背光模組保護于其中,遮光膠60的自由端也不會容易發(fā)生干涉。
如圖3和圖4,為提高該遮光膠60的貼附效率和平整度,本發(fā)明還設計了一種該膠帶的貼合裝置,包括:框膠壓塊1、反射片載臺2和多個膠帶貼合塊3,框膠壓塊1包括壓塊本體1a和自壓塊本體1a下表面凸出的立方體狀的凸臺1b;反射片載臺2位于框膠壓塊1的正下方,其表面開設有若干吸附孔2h,通過該吸附孔2h,可利用真空吸力將反射片20吸附在反射片載臺2上;膠帶貼合塊3設置在反射片載臺2的四周,其上表面用于放置遮光膠60。
貼合裝置使用時,首先是凸臺1b卡持于膠框50內壁后朝反射片載臺2靠近,以將膠框50擠壓在反射片20上,并將反射片20的四周與遮光膠60端部擠壓而粘貼在一起,最后,利用膠帶貼合塊3平整的表面擠壓遮光膠60而將其貼附在膠框50的外側壁上(如圖5和圖6)。
膠帶具體的貼合過程如下:首先將框膠壓塊1的凸臺1b嵌入膠框50內;同時,將遮光膠60粘貼面朝上放置在膠帶貼合塊3上,且至少使反射片載臺2上的每一側都延伸有遮光膠60;并將反射片20吸附在反射片載臺2上,使反射片載臺2上的遮光膠60粘貼在反射片20的底面;最后,膠帶貼合塊3將遮光膠60貼附在膠框50的外側壁上。
優(yōu)選地,膠帶貼合塊3相對于反射片載臺2可上下運動。膠帶貼合塊3的貼合動作為在豎直方向上運動而引導和擠壓遮光膠60。膠帶貼合塊3具體動作過程是:反射片載臺2四周的膠帶貼合塊3朝上運動,通過其內側面引導遮光膠60自下而上貼附在膠框50的外側壁上。為保證膠帶貼合的可靠性,膠帶貼合塊3在豎直方向上往復運動,以磨平粘貼面。另外,還可以朝內擠壓四周的膠帶貼合塊3,以進一步提高貼附緊密性。其中,膠帶貼合塊3的上下運動可通過氣缸、馬達等啟動。為提高膠帶貼合的平整性,本實施例的膠帶貼合塊3的內側壁設有彈性材料層,該彈性材料層優(yōu)選為帶保護膜的泡棉,自然狀態(tài)下,四個膠帶貼合塊3內側的泡棉彈性擠壓反射片載臺2的各個側壁,當膠框50到位后,膠帶貼合塊3帶動泡棉上下運動,泡棉在水平方向上擠壓遮光膠60,貼附效果好。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膠帶貼合塊3還可以與反射片載臺2可轉動地連接(轉動軸平行于反射片載臺2的相應邊)。每個膠帶貼合塊3均通過轉軸與反射片載臺2轉動連接,膠帶貼合塊3在轉動至豎直位置后繼續(xù)轉動,從而將遮光膠60擠壓在膠框50的外側壁上。該實施方式中,膠帶貼合塊3上表面作為擠壓面,為保證貼合效果,其表面也可設有彈性材料層。
本發(fā)明的遮光膠貼附在膠框外側壁與反射片底面上,避免了二者之間可能出現(xiàn)的漏光情形,提高了背光模組的光學品味。而且該遮光膠貼附時,凸臺卡持于膠框內壁后朝反射片載臺靠近,在將膠框擠壓在反射片上后,通過膠帶貼合塊的運動即可將遮光膠貼附在膠框外側壁上,可以有效提高遮光膠的貼附效率。
以上所述僅是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申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申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