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調節(jié)結構、3D顯示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3D(three-dimensional)顯示,以其真實生動的表現(xiàn)力,優(yōu)美高雅的環(huán)境感染力,強烈震撼的視覺沖擊力,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3D顯示的原理是觀看者的左眼和右眼分別接收具有細微差異的圖像,即左視圖和右視圖,兩幅視圖經過觀看者大腦的綜合分析后整合,從而使觀看者感知畫面呈現(xiàn)物體的深度,進而產生三維立體感。
現(xiàn)有的裸眼3D顯示技術是在顯示面板前設置一個光柵,如圖1所示,圖1中以在顯示面板10前設置一個柱透鏡光柵為例進行示意,這樣顯示面板10發(fā)出的經過光柵20后,一部分光射入觀看者的左眼,一部分光射向觀看者的右眼,由于左眼和右眼看到的圖像有差異,因而可以實現(xiàn)裸眼3D顯示。
然而,對于現(xiàn)有的裸眼3D顯示裝置,由于顯示裝置中顯示面板10和光柵20都不能移動,因而人只有站在特定的位置才能觀看到最佳的裸眼3D顯示,這樣就使得裸眼3D顯示的應用受到限制,從而降低了用戶體驗。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調節(jié)結構、3D顯示裝置及其控制方法,可調節(jié)顯示面板或光柵移動,從而調節(jié)從光柵出射的光的方向,使3D顯示裝置在多個位置實現(xiàn)最佳裸眼3D顯示。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調節(jié)結構,用于調節(jié)顯示裝置中待移動部件的位置,所述調節(jié)結構包括支撐部和轉動部;所述支撐部靠近所述待移動部件的一側設置有凹槽,所述轉動部部分嵌入到所述支撐部的所述凹槽中,且所述轉動部可在所述凹槽中轉動。
優(yōu)選的,所述調節(jié)結構包括間隔排布的多個所述支撐部,每個所述支撐部上均嵌入至少一個所述轉動部;所述調節(jié)結構還包括:基底,多個所述支撐部固定在所述基底上。
優(yōu)選的,所述支撐部為支撐柱或支撐墻。
進一步優(yōu)選的,當所述支撐部為所述支撐墻,且所述基底為矩形時,所述支撐墻由所述基底的一邊延伸至相對的另一邊。
優(yōu)選的,所述轉動部為滑輪、滾珠或滾輪。
優(yōu)選的,所述調節(jié)結構還包括驅動部;所述驅動部用于驅動所述轉動部轉動。
進一步優(yōu)選的,所述驅動部設置于所述支撐部內。
第二方面,提供一種3D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和設置在所述顯示面板出光側的由柵條構成的光柵;所述3D顯示裝置還包括上述的調節(jié)結構,所述調節(jié)結構中的轉動部與待移動部件相抵接,以便所述轉動部可帶動所述待移動部件沿所述光柵的柵條排布方向移動,其中,所述待移動部件為所述顯示面板或者所述光柵。
優(yōu)選的,所述調節(jié)結構為微機電系統(tǒng)調節(jié)結構。
優(yōu)選的,所述調節(jié)結構中的支撐部和轉動部設置在所述顯示面板和所述光柵之間;或者,所述調節(jié)結構設置在所述待移動部件的下方,以使得所述待移動部件在重力作用下與所述調節(jié)結構中的轉動部相抵接。
進一步優(yōu)選的,在所述調節(jié)結構中的支撐部和轉動部設置在所述顯示面板和所述光柵之間,且所述調節(jié)結構包括基底的情況下,若所述待移動部件為所述顯示面板,則所述基底為所述光柵;或者,若所述待移動部件為所述光柵,則所述基底為所述顯示面板。
優(yōu)選的,所述調節(jié)結構中的所述支撐部和所述轉動部設置在所述顯示面板的像素界定區(qū)。
優(yōu)選的,所述3D顯示裝置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待移動部件與所述調節(jié)結構相抵接一側的限位件,所述調節(jié)結構的支撐部位于所述限位件所限定的移動范圍內。
進一步優(yōu)選的,所述限位件包括沿所述光柵的柵條排布方向,設置在所述支撐部的兩側的第一子限位件和第二子限位件;所述第一子限位件和所述第二子限位件之間的間距等于所述光柵的柵距。
優(yōu)選的,所述3D顯示裝置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與驅動部相連,用于控制所述驅動部驅動所述轉動部轉動。
進一步優(yōu)選的,所述3D顯示裝置還包括攝像頭;所述攝像頭用于追蹤人眼位置;所述攝像頭與所述控制器相連,所述控制器能夠根據所述攝像頭追蹤到的人眼位置以及所述光柵和所述顯示面板的當前位置,計算出所述光柵或所述顯示面板需要移動的方向和距離,以得到所述轉動部轉動的方向和圈數。
第三方面,提供一種3D顯示裝置的控制方法,包括:獲取人眼位置;根據獲取到的人眼位置以及光柵和顯示面板的當前位置,計算所述光柵或所述顯示面板需要移動的方向和距離;根據計算得到的所述光柵或所述顯示面板需要移動的方向和距離,控制所述光柵或所述顯示面板沿所述光柵的柵條排布方向移動。
優(yōu)選的,所述3D顯示裝置為上述的3D顯示裝置。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調節(jié)結構、3D顯示裝置及其控制方法,調節(jié)結構包括支撐部和轉動部,由于支撐部上設置有凹槽,轉動部部分嵌入凹槽中,因而當轉動部在凹槽中轉動時,則與調節(jié)結構中轉動部接觸的待定位部件便可以在轉動部的帶動下進行相應移動。當該調節(jié)結構應用于顯示裝置中,可用于使光柵或顯示面板移動,從而調節(jié)從顯示面板發(fā)出的光經光柵出射后光的方向,以使3D顯示裝置在多個位置實現(xiàn)最佳裸眼3D顯示。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提供的一種3D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調節(jié)結構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調節(jié)結構包括多個支撐部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調節(jié)結構包括多個支撐部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5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調節(jié)結構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6(a)為現(xiàn)有技術提供的一種3D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b)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3D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6(c)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3D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6(d)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3D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三;
圖7(a)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3D顯示裝置在多個位置實現(xiàn)最佳裸眼3D的原理示意圖一;
圖7(b)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3D顯示裝置在多個位置實現(xiàn)最佳裸眼3D的原理示意圖二;
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3D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四;
圖9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3D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五;
圖10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3D顯示裝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0-顯示面板;20-光柵;30-調節(jié)結構;301-支撐部;302-轉動部;303-基底;304-驅動部;40-限位部;401-第一子限位部;402-第二子限位部;50-控制器;60-攝像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調節(jié)結構30,用于調節(jié)顯示裝置中待移動部件的位置,如圖2所示,包括支撐部301和轉動部302;支撐部301靠近待移動部件的一側設置有凹槽,轉動部302部分嵌入到支撐部301的凹槽中,且轉動部302可在凹槽中轉動。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對于支撐部301的類型不進行限定,例如支撐部301可以是支撐部、支撐墻或支撐板等。
其中,對于支撐部301上設置的凹槽的個數不進行,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設置,每個凹槽中可嵌入一個轉動部302。
第二,對于轉動部302的結構不進行限定,只要轉動部302能夠在支撐部301的凹槽中轉動即可。例如,轉動部302可以是滑輪、滾珠或滾輪等。
此處,當通過調節(jié)結構30對顯示裝置中待移動部件的位置進行調節(jié)時,調節(jié)結構30中的轉動部302和待定位部件之間存在摩擦力,且該摩擦力可以帶動待定位部件移動?;诖?,當調節(jié)結構30中的轉動部302向同一方向轉動時,與調節(jié)結構30的轉動部302接觸的待移動部件便可以進行相應的移動。待移動部件的移動方向與轉動部302轉動的方向有關,如圖2所示,若轉動部302順時針轉動,則待移動部件向右移動;若轉動部302逆時針轉動,則待移動部件向左移動。此外,待移動部件的移動距離與轉動部302轉動的圈數和轉動部302的直徑有關。此處,可以根據需要,對轉動部302的轉動方向和轉動圈數進行控制。
第三,由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調節(jié)結構30是用于對顯示裝置中的待定位部件的位置進行調節(jié),調節(jié)結構30設置在顯示裝置中,因而調節(jié)結構30的尺寸應在毫米級、微米級或納米級。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調節(jié)結構30,調節(jié)結構30包括支撐部301和轉動部302,由于支撐部301上設置有凹槽,轉動部302部分嵌入凹槽中,因而當轉動部302在凹槽中轉動時,則與調節(jié)結構30中轉動部302接觸的待定位部件便可以在轉動部302的帶動下進行相應移動。當該調節(jié)結構30應用于3D顯示裝置中,可用于使光柵20或顯示面板10移動,從而調節(jié)從顯示面板10發(fā)出的光經光柵20出射后光的方向,以使3D顯示裝置在多個位置實現(xiàn)最佳裸眼3D顯示。
優(yōu)選的,如圖3所示,調節(jié)結構30包括間隔排布的多個支撐部301,每個支撐部301上均嵌入至少一個轉動部302;調節(jié)結構30還包括:基底303,多個支撐部301固定在基底303上。
其中,對于調節(jié)結構30中支撐部301的數量不進行限定,可以設置兩個以上的多個支撐部301。在此基礎上,對于每個支撐部301上嵌入的轉動部302的數量不進行限定,可以僅嵌入一個轉動部302,也可以嵌入兩個或多個轉動部302。
本發(fā)明實施例,由于調節(jié)結構30包括多個支撐部301,因而一方面,調節(jié)結構30可以快速對待移動部件進行位置調整;另一方面,調節(jié)結構30包括多個支撐部301時,還可以使待定位部件在移動過程中,與基底303的距離不變,以確保待定位部件能夠整體平穩(wěn)移動,避免調節(jié)結構30只包括一個支撐部301時,調節(jié)結構30調整對待定位部件進行移動時,待定位部件發(fā)生偏斜。
優(yōu)選的,支撐部301為支撐柱或支撐墻。
當支撐部301為支撐柱或支撐墻,相對支撐部301為支撐板,可以減小支撐部301與待定位部件的接觸面積,節(jié)省制作支撐部301的材料,降低生產成本。
進一步優(yōu)選的,如圖4所示,當支撐部301為支撐墻,且基底303為矩形時,支撐墻由基底303的一邊延伸至相對的另一邊。
需要說明的是,當基底303為矩形時,矩形包括兩組平行的對邊,支撐墻可以由基底303的任意一邊延伸至與該邊平行的邊。
本發(fā)明實施例,由于支撐墻由基底303的一邊延伸至相對的另一邊,因而當支撐墻上的轉動部302轉動時,轉動部302產生的摩擦力可以帶動待移動部件整體平行移動。若沿平行于基底303任意一條邊的方向,若支撐墻的長度較小,因而當支撐墻上的轉動部302轉動時,則待移動部件與轉動部302接觸的部分會先發(fā)生移動,從而這樣會導致待移動部件傾斜。
優(yōu)選的,如圖5所示,調節(jié)結構30還包括驅動部304;驅動部304用于驅動轉動部302轉動。
其中,對于調節(jié)結構30中驅動部304的數量不進行限定,調節(jié)結構30可以包括一個驅動部304,通過一個驅動部304驅動所有的轉動部302轉動,也可以包括多個驅動部304,每個驅動部304可以驅動一個或多個轉動部302轉動。
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驅動部304如何驅動轉動部302轉動不進行限定。例如驅動部304可以通過釋放的靜電驅動轉動部302轉動;或者,轉動部302上設置有能帶動轉動部302轉動的部件例如轉軸,驅動部304與轉軸相連,當驅動部304驅動轉軸轉動時,轉軸便可以帶動轉動部302轉動(附圖5中未示意出轉軸),此時,驅動部304例如可以是馬達。
在此基礎上,對于驅動部304的設置位置不進行限定,驅動部304可以設置在支撐部301內,也可以設置在支撐部301的外部。
本發(fā)明實施例,通過驅動部304可以驅動轉動部302轉動,從而可以使與調節(jié)結構30的轉動部302接觸的待移動部件在轉動部302的帶動下進行移動。
進一步優(yōu)選的,如圖5所示,驅動部304設置于支撐部301內。
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當驅動部304的尺寸小于支撐部301的尺寸時,可以將驅動部304設置于支撐部301內。一方面,相對將驅動部304設置在支撐部301的外部,減小了驅動部304占用的空間;另一方面,驅動部304設置在支撐部301內,由于驅動部304與轉動部302距離較近,因而可以更好地驅動轉動部302轉動。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3D顯示裝置,如圖6(a)所示,包括顯示面板10和設置在顯示面板10出光側的由柵條構成的光柵20(附圖6(a)中以光柵20為柱透鏡光柵為例進行示意),如圖6(b)、圖6(c)和圖6(d)所示,3D顯示裝置還包括上述的調節(jié)結構30,調節(jié)結構30中的轉動部302與待移動部件相抵接,以便轉動部302可帶動待移動部件沿光柵20的柵條排布方向移動,其中,待移動部件為顯示面板10或者光柵20。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對于光柵20的類型不進行限定,所述光柵20可以是狹縫光柵,此時柵條為由透光部分形成的一個明條紋或由遮光部分形成的一個暗條紋;所述光柵20也可以是柱透鏡光柵,此時柵條即一個柱狀透鏡;當然,所述光柵20也可以是液晶光柵,此時柵條為由液晶分子形成的明條紋或暗條紋。
第二,調節(jié)結構30可以使顯示面板10移動,也可以使光柵20移動,此處不進行限定。
基于此,對于調節(jié)結構30的設置位置不進行限定,只要調節(jié)結構30能夠使顯示面板10或光柵20移動即可。附圖6(a)以光柵20為柱透鏡光柵為例示意出3D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10和柱透鏡光柵。其中,如圖6(b)和圖6(c)所示,調節(jié)結構30可以設置在顯示面板10和光柵20之間,當然也可以設置在顯示面板10或光柵20的下方(附圖6(d)中以調節(jié)結構30設置在光柵20的下方為例進行示意)。
第三,當調節(jié)結構30設置在顯示面板10和光柵20之間,此時,調節(jié)結構30在用于使光柵20或顯示面板10移動的同時,調節(jié)結構30還用于支撐光柵20,使光柵20和顯示面板10之間有一定的間距,以實現(xiàn)裸眼3D顯示?;谏鲜觯瑢τ谡{節(jié)結構30中支撐部301的高度,應根據3D顯示裝置實現(xiàn)3D顯示時,光柵20和顯示面板10之間的間距進行合理設置。
第四,顯示面板10或光柵20沿所述光柵20的柵條排布方向移動,此處的移動方向有兩個。具體的,如圖6(b)中的黑粗箭頭所示,顯示面板10或光柵20可以沿顯示面板10或排布方向向左移動,也可以沿光柵20的柵條的排布方向向右移動。
此處,以圖6(b)和圖6(c)中調節(jié)結構30調節(jié)光柵20移動為例進行示意,光柵20的移動方向與轉動部302轉動的方向有關。若轉動部302順時針轉動,則光柵20向右移動;若轉動部302逆時針轉動,則光柵20向左移動。通過調節(jié)轉動部302的轉動方向即可以對光柵20的移動方向進行調節(jié)。
第五,對于3D顯示裝置中設置的調節(jié)結構30的個數不進行限定,具體可以根據顯示裝置的大小進行設置。
第六,對于顯示面板10的類型不進行限定,顯示面板10可以是液晶顯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簡稱LCD),也可以是有機電致發(fā)光(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簡稱OLED)顯示面板。
以下以光柵20為柱透鏡光柵,且調節(jié)結構30調節(jié)光柵20沿光柵20的柵條排布方向移動為例,詳細描述3D顯示裝置在多個位置實現(xiàn)最佳裸眼3D顯示的原理:顯示面板10的左眼圖像和右眼圖像發(fā)出的光射入柱透鏡光柵20中的一個柱狀透鏡,經柱狀透鏡201折射后,分別射向觀看者的左眼和右眼。由于柱狀透鏡的表面是一個曲面,當柱透鏡光柵移動時,顯示面板10發(fā)出的光射入曲面的不同位置,從而使得經柱狀透鏡折射后,出射的光的方向不同,因而可以射向不同的人眼位置,以在不同的人眼位置實現(xiàn)最佳裸眼3D顯示。
示例的,如圖7(a)和圖7(b)所示,若調節(jié)結構30使柱透鏡光柵20由圖7(a)所示的位置向右移動到圖7(b)所示的位置,則光線L1由射入柱狀透鏡201的a位置變?yōu)樯淙胫鶢钔哥R201的b位置。而從顯示面板10發(fā)出的光射入柱狀透鏡201的a位置和b位置,光的折射方向不同,因而柱透鏡光柵20在移動過程中,可以使顯示面板10發(fā)出的光射向不同的人眼位置。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3D顯示裝置,由于3D顯示裝置包括調節(jié)結構30,且調節(jié)結構30中的轉動部302與待移動部件(顯示面板10或光柵20)相抵接,當調節(jié)結構30中的轉動部302轉動時,轉動部302便可以帶動顯示面板10或光柵20沿光柵20的柵條排布方向移動,因而可以調節(jié)顯示面板10與光柵201之間的相對位置,從而可以改變從顯示面板10發(fā)出的光射入光柵20后,出射的光的方向,以使從顯示面板10發(fā)出的光可以射向不同的人眼位置,進而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均能實現(xiàn)最佳裸眼3D顯示,提高用戶體驗。
優(yōu)選的,調節(jié)結構30為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微機電系統(tǒng))調節(jié)結構。
需要說明的是,MEMS是指將微電子技術與機械工程融合到一起的一種工業(yè)技術。利用MEMS技術形成的結構,其尺寸一般在微米級甚至納米級。
本發(fā)明實施例中,調節(jié)結構30為MEMS調節(jié)結構,則MEMS調節(jié)結構包括MEMS支撐部、MEMS轉動部以及MEMS驅動部。由于MEMS支撐部、MEMS轉動部以及MEMS驅動部均在微米級或納米級,因而將MEMS支撐部、MEMS轉動部以及MEMS驅動部設置在3D顯示裝置中,不會影響3D顯示裝置的正常顯示。
優(yōu)選的,如圖6(b)和圖6(c)所示,調節(jié)結構30中的支撐部301和轉動部302設置在顯示面板10和光柵20之間;或者,如圖6(d)所示,調節(jié)結構30設置在待移動部件的下方,以使得待移動部件在重力作用下與調節(jié)結構30中的轉動部相抵接。
需要說明的是,當調節(jié)結構30中的支撐部301和轉動部302設置在顯示面板10和光柵20之間時,應確保轉動部302與顯示面板10或光柵20接觸,且轉動部302轉動時產生的摩擦力可帶動顯示面板10或光柵20移動?;诖?,為了確保轉動部20轉動時,和待定位部件產生的摩擦力可帶動待定位部件移動,因此還需在顯示面板10或光柵20上施加朝向轉動部20的力。在此基礎上,轉動部302可以與光柵20接觸,以使光柵20移動;轉動部302也可以與顯示面板10接觸,以使顯示面板10移動。
此處,當調節(jié)結構30設置在待移動部件的下方時,調節(jié)結構30可以設置在顯示面板10的下方,使顯示面板10移動;調節(jié)結構30也可以設置在光柵20的下方,使光柵20移動。
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將調節(jié)結構30中的支撐部301和轉動部302設置在顯示面板10和光柵20之間,可以減小3D顯示裝置的邊框尺寸;將調節(jié)結構30設置在待定位部件下方,這樣便可以無需在顯示面板10或光柵20上施加力,簡化了3D顯示裝置的結構。
進一步優(yōu)選的,在調節(jié)結構30中的支撐部301和轉動部302設置在顯示面板10和光柵20之間,且調節(jié)結構30包括基底的情況下,若待移動部件為顯示面板10,則基底為光柵20;或者,若待移動部件為光柵20,則基底為顯示面板10。
其中,當待移動部件為顯示面板10,基底為光柵20時,對于支撐部301與光柵20如何固定不進行限定,例如可以通過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學膠)進行固定。同理,當待移動部件為光柵20,基底為顯示面板10時,支撐部301也可以通過OCA與顯示面板10固定。
本發(fā)明實施例,當調節(jié)結構30包括基底303時,調節(jié)結構30還包括設置在基底303上的多個支撐部301時,多個支撐部301可以使待移動部件快速且平穩(wěn)地移動,避免待定位部件移動過程中傾斜。在此基礎上,利用顯示面板10或光柵20充當調節(jié)結構30的基底303,簡化了3D顯示裝置的結構。
優(yōu)選的,在調節(jié)結構30中的支撐部301和轉動部302設置在顯示面板10和光柵20之間的情況下,調節(jié)結構30中的支撐部301和轉動部302設置在顯示面板10的像素界定區(qū)。
其中,當顯示面板10為LCD顯示面板時,LCD顯示面板包括透光區(qū)和非透光區(qū),像素界定區(qū)即指液晶顯示面板的非透光區(qū);當顯示面板10為OLED顯示面板時,OLED顯示面板包括發(fā)光區(qū)和非法光區(qū),像素界定區(qū)即指OLED顯示面板的非發(fā)光區(qū)。
本發(fā)明實施例,將支撐部301和轉動部302設置在顯示面板10的像素界定區(qū),可以減小支撐部301和轉動部302對顯示面板10發(fā)出的光的阻擋。
優(yōu)選的,如圖8所示,3D顯示裝置還包括設置在待移動部件與調節(jié)結構30相抵接一側的限位件40,調節(jié)結構30的支撐部301位于限位件40所限定的移動范圍內。
其中,對于限位件40的結構不進行限定,限位件40可以是封閉的,也可以是相互獨立的幾個子部分。在此基礎上,對于限位件40所限定的移動范圍不進行限定,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合理設置。
此外,當待移動部件為顯示面板10時,限位件40設置在顯示面板10上;當待移動部件為光柵20時,限位件40設置在光柵20上。
本發(fā)明實施例,由于3D顯示裝置包括設置在待移動部件上的限位件40,因而限位件40可以使待移動部件在限位件40所限定的范圍內移動,避免了待移動部件移動范圍過大碰撞到顯示裝置的邊框或移動范圍過大導致的顯示面板10部分不與光柵20對應,而不能實現(xiàn)裸眼3D顯示。
進一步優(yōu)選的,如圖8所示,限位件40包括沿光柵20的柵條排布方向,設置在支撐部301的兩側的第一子限位401件和第二子限位件402;第一子限位件401和第二子限位件402之間的間距等于光柵20的柵距。
此處,對于第一子限位件401和第二子限位件402的結構不進行限定,以能限定待移動部件在預定范圍內移動即可。例如第一子限位件401和第二子限位件402可以為擋板。
本發(fā)明實施例,由于光柵20中的柵條是依次周期重復進行排布的,顯示面板10發(fā)出的光經過一個柵條的不同位置出射的光的方向不同,而對于不同的柵條,不同柵條上相同位置出射的光的方向相同,因而顯示面板10或光柵20在光柵20的一個柵距(即一個柵條的寬度)范圍內進行移動,即可實現(xiàn)對顯示面板10發(fā)出的光的出射方向的調節(jié)?;谏鲜觯谝蛔酉尬患?01和第二子限位件402之間的間距等于光柵20的柵距,即顯示面板10或光柵20在光柵20的柵距范圍內進行移動,這樣可以使顯示面板10或光柵20的移動范圍最小,從而使得顯示面板10和光柵20與顯示裝置邊框的間隙最小。
優(yōu)選的,如圖9所示,3D顯示裝置包括控制器50;控制器50與驅動部304相連,用于控制驅動部304驅動轉動部302轉動。
其中,控制器50可以控制驅動部304驅動轉動部302轉動的方向和圈數。此處,顯示面板10或光柵20在移動前或移動后,顯示面板10和光柵20的當前位置均可以存儲在控制器50中。
本發(fā)明實施例,3D顯示裝置包括控制器50,控制器50可以精確控制驅動部304驅動轉動部302轉動的方向和圈數,以精確控制顯示面板10和光柵20的移動距離。
進一步優(yōu)選的,如圖9所示,3D顯示裝置還包括攝像頭60;攝像頭60用于追蹤人眼位置;攝像頭60與控制器50相連,控制器50能夠根據攝像頭60追蹤到的人眼位置以及光柵20和顯示面板10的當前位置,計算出光柵20或顯示面板10需要移動的方向和距離,以得到轉動部302轉動的方向和圈數。
其中,對于攝像頭60的設置位置不進行限定,只要便于追蹤人眼位置即可。
此處,以人左眼和右眼的眼球的中心點為人左眼和右眼的位置。
需要說明的是,根據獲取到的人眼位置便可以計算得到人眼到光柵20的垂直距離,以及當前人眼位置處左眼和右眼的可視畫面分開時,顯示面板10和光柵20的相對位置。由于還獲取到光柵20和顯示面板10的當前位置,因而根據獲取到的光柵20和顯示面板10的當前位置以及計算出的當前人眼位置處左眼和右眼的可視畫面分開時,顯示面板10和光柵20的相對位置,通過計算便可以得到光柵20或顯示面板20需要移動的方向和距離。
在進行3D顯示時,若攝像頭60追蹤到人眼位置,則攝像頭60將信號傳遞給控制器50;控制器50根據攝像頭60追蹤到的人眼位置以及光柵20和顯示面板10的當前位置,計算出光柵20或顯示面板10需要移動的方向和距離,并進一步換算成轉動部302轉動的方向和圈數;之后,控制器50將信號傳遞給驅動部304,驅動部304根據獲得的轉動部302轉動的方向和圈數,驅動轉動部302轉動。
本發(fā)明實施例,通過攝像頭60可以時時追蹤人眼位置,并通過調節(jié)結構30調節(jié)光柵20和顯示面板10相對位置,使顯示面板10發(fā)出的光經光柵20后射向人眼位置處(左眼和右眼的可視畫面不同),從而使人眼位置處即為3D顯示的最佳位置,提高了用戶體驗。
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3D顯示裝置的控制方法,如圖10所示,包括:
S100、獲取人眼位置。
其中,以人左眼和右眼的眼球的中心點為人左眼和右眼的位置。
此外,對于如何獲取人眼位置不進行限定,例如可以通過攝像頭60獲取人眼位置。
S101、根據獲取到的人眼位置以及光柵20和顯示面板10的當前位置,計算光柵20或顯示面板10需要移動的方向和距離。
其中,顯示面板10和光柵20移動前的位置以及顯示面板10和光柵20移動后的位置均可以存儲在3D顯示裝置中。
需要說明的是,根據獲取到的人眼位置便可以計算得到人眼到光柵20的垂直距離,以及當前人眼位置處左眼和右眼的可視畫面分開時,顯示面板10和光柵20的相對位置。由于還獲取到光柵20和顯示面板10的當前位置,因而根據獲取到的光柵20和顯示面板10的當前位置以及計算出的當前人眼位置處左眼和右眼的可視畫面分開時,顯示面板10和光柵20的相對位置,通過計算便可以得到光柵20或顯示面板20需要移動的方向和距離。
S102、根據計算得到的光柵20或顯示面板10需要移動的方向和距離,控制光柵20或顯示面板10沿光柵20的柵條排布方向移動。
此處,根據計算出的光柵20或顯示面板10移動的方向和距離,控制光柵20或顯示面板10沿光柵20的柵條排布方向進行移動,從而調節(jié)從顯示面板10發(fā)出光經光柵20后射向人眼位置(此時左眼和右眼的可視畫面不同)。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3D顯示裝置的控制方法,由于根據獲取到的人眼位置以及光柵20和顯示面板10的當前位置,便可以計算光柵20或顯示面板10移動的方向和距離,并控制光柵20和顯示面板10沿光柵20的柵條排布方向移動,從而可以調節(jié)顯示面板10與光柵201之間的相對位置,使從顯示面板10發(fā)出的光射入光柵20后,出射的光射向人眼位置處(此時左眼和右眼的可視畫面不同),進而在人眼位置處實現(xiàn)最佳裸眼3D顯示,提高用戶體驗。
優(yōu)選的,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3D顯示裝置的控制方法,可應用于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3D顯示裝置中。通過本發(fā)明實施例3D顯示裝置中的攝像頭60可以獲取人眼位置,根據攝像頭60獲取到的人眼位置以及光柵20和顯示面板10的當前位置,通過控制器50可以計算光柵20或顯示面板10需要移動的方向和距離,并通過控制器50控制調節(jié)結構30中的轉動部302轉動,以使光柵20或顯示面板10沿光柵20的柵條排布方向移動。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